光阴抒情诗歌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阴抒情诗歌(精选12篇)

光阴抒情诗歌 篇1

依偎在矮平的绿草地上

慵懒的时刻

拂面唤醒你

是晨曦的光

露珠侧藏在嫩芽旁

羞涩的映照着起初

欢颜与笑语

留存下是一张相遇的照片

微微跺足

等待也许是戏剧的帷幕

拉长的光阴是演章的谱曲

夕暮缠绵于古道之上

画一纸喧闹夜市

只是伪装躲在角落的无助

思不尽的红尘眷事

百年也只是沧海一粟

忘怀也就一抔黄土

挥洒一下

犹如尘烟一去无返

思绪如一场梦境

往昔故如今朝

何守丝丝嘘吁

弃百笑而留哀

伴心,伴人,伴家

光阴抒情诗歌 篇2

第一, 抒情语体“声音”的特殊地位。诗歌中人的体验、感悟、意念、憧憬、哀伤、离愁、别恨等都是情绪化、音乐化的, 语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平仄、韵调等本身就直接表现了意义, 诗歌的抒情语体极为强调语言本身的作用, 所以诗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诗歌的“声音”意义, 通过声音带动意义的理解、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第二, 抒情语体在选词与构句上与正常词法、句法有差别。这跟诗歌体现的跳跃的、朦胧的、神秘的情意有关,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阙“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如果用散文的眼光去解读该诗, 先写茅店, 接着是社林, 然后是路转, 最后看到的是溪桥。但是, 以诗歌的眼光看这首古诗, 作者把“忽见”放在最后, 看到的正是茅店, 这茅店不是一般的茅店, 而是旧时茅店, 作者对它是充满着感情的。这种表达还把作者当时的欣然与惊喜灵动地写出来了。这里写的是景, 但强调的是诗人的情感。

第三, 抒情语体比一般语体更多采用比喻、象征、夸张、对比、双关、反讽、借代、用典等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一个撑着油伞徘徊的姑娘的象征意味;刘禹锡的《台城》中“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六朝纵情荒淫的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怀。

诗歌怎样抒情 篇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诗歌鉴赏重点考查的项目之一,而我们只有明确了诗歌抒情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是研究诗歌是怎样抒情的。

二、思想感情的内容

师问: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诗歌都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看大屏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古代读书人的追求是“文则提笔安天下,武则下马定乾坤”,连“谪仙人”李白也难免于俗,而当满腔的抱负实现不了之时,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师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吟咏的是谁?有没有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贾谊?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才华出众,20岁左右就被汉文帝召去做博士,后升为太中大夫,汉文帝还让他做公卿,但是受到位高权重的老臣的嫉妒,后来汉文帝把他贬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后来27岁时,汉文帝又想起了他,把他召回长安,做梁怀王的太傅,后来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抑郁而终。)

汉文帝是一位宽厚节俭的仁义之君,为什么贾谊会怀才不遇呢?

“汉文有道恩犹薄”,宣室,汉代未央宫的正殿,皇帝在宣室接见贾谊,他们面对面交谈,一直谈到半夜,文帝觉得贾谊讲得太好了,古代人都席地而坐,于是他忍不住将身子朝前移动,可是白白地向前挪了,因为“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诗人在悲叹贾谊的同时也是在悲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汉朝有一位美女也是很多人喜欢吟咏的,她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她出使西域,她是谁?——王昭君,昭君怀貌不遇,所以,文人悲昭君以悲自己。

总结:诗人借助诗歌表达其他的情感,比如,登高望远,凭吊古迹的感慨之情;远方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闺中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等,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诗人如此丰富的感情,是如何通过短小精悍的诗词抒发的呢?

三、诗歌怎么抒情

请看大屏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五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代版的“爱你一万年”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男女向对方表达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和直接抒情相对的是什么?——间接抒情。古人一般是比较含蓄的,像这种直接吐露心扉的情况不多见,更多的情况是间接抒情。

再看这首诗: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师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这首诗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选取了冷月、残烛、秋雨、惊鸟、寒枝等意象渲染了悲冷凄凉的意境,融情于景,烘托出诗人孤独、清冷的心境。

晕:借“暈”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入。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拟人,写出环境的凄冷。

“残烛”:将要燃尽的蜡烛,一盏孤灯独明,且烛影暗淡,不仅不能给人光明、温暖的感觉,反而更让人觉得凄凉、忧伤。李商隐说:“滞雨长安夜,残灯客独愁。”“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的情绪。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鸟在凄风苦雨中难以栖息,不时发出哀鸣,烘托出秋雨之夜的清冷、空寂和诗人悲凉孤寂的心情。

总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此时的心情很悲凉,于是他看到的景物也变得很凄凉,“冷”“寒”“惊”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此首诗的景和情是交融在一起的,我们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练习

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师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1.直抒胸臆。“忧愁不能寐”,“愁思当告谁”,表现了“我”夜不能寐又愁苦无告的孤寂、忧愁的情怀。“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以乐衬哀,衬托出客游之苦悲,表达了“我”欲归不得的思乡之苦。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皎皎明月,清凉如水,千里相共,烘托出寂寞冷清的氛围,表达了“我”思乡难归之情。

(皎皎明月,清凉如水,千里相共,最易勾起远客异乡的游子的乡愁。自古以来,人们特别容易见明月而起相思之情,因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看到同一个月亮。)

抒情散文:流转的光阴 篇4

很久了,很久没有这样捧着一本书畅快淋漓地读至深夜了。<海边的卡夫卡>,在虚与实中徘徊徜徉,难以逃脱的恶咒,颠覆道德的行为,难以控制的膨胀虚无空洞。世界的边缘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注视着海边的卡夫卡”,是命运找上乌鸦,还是乌鸦自己程序性地去迎合命运的诅咒?

我不知道。我很困惑。看了两遍,还是猜不透村上春树到底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深刻隐喻。“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是人格的重新塑造?是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种蜕变之痛?

罢了罢了。慢慢回味,日子还长着,终有体悟的一天。

只是,一些儿时的记忆也伴着涌泄而出。

关于光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在流转的光阴里,我们身上的棱角被渐渐磨平,厚厚的外装隔离了心与外部的.交流。光阴流转,我们渐行渐远,留在原地的只有回忆和幻影。在流动的多维空间里,我们自动或被动的朝时光那端前进着,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追逐世界的边缘----时光静止的安逸空间。

我并不想一直停留在与你在一起的时空里。那里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什么都没有的地方。空白吞噬着残留的回忆,残存的只有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的终点不是成为你的妻子,我的终点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是的。

诗歌碎光阴 篇5

在你经过的时候,我不想就这么轻易的落下来

说出这些的时候,我看见

旅途孤独。火苗零星。庭院深深,怀里揣满雨水

花粉盖满全身。我陷入一只鸟儿的肉体里

等待一个涉水而来的人,将我吹散

去年整个秋天,我都在向左倾斜

一片一片摘掉身体里的灰尘

窗子里被搁浅的.部分,在黎明破晓时

卷走我的花粉和香气。我碎在第三个路口

那里刚被春风唤醒,那里刚细雨初歇

我要去的城市被书页碾成蓝色

那碧蓝的不是天空

而是长在树上的我

而是闪在灰烬的泪光中的我

行走的人啊,你有火,有毒

你有超出寻常的重量

请允许我在你无语的闪烁里,变短,变细,变弱

穿梭在一匹布的纹理

满身的枝叶为你拧开嘴唇上的一盏盏灯

绿给你看,萧条给你看,碎给你看

多好,江山无限

我们有多少缘分相遇,就有多少缘分诀别

秋天的光阴诗歌 篇6

正午

丰盈的果子低垂

褐红的柿叶为山野开光

一只红腹锦鸡在野草丛,跃起

又落下,山风簌簌吹过

半枯的玉米秆摇晃不定

一只山喜鹊停在玉米秆的腰部

摁住战栗的幻影

深蓝的背景下

一只山鹰静止如落叶

忘掉翅膀

一个山核桃滚下山坡

父亲的脸上千山万壑

脚下的碎石发出碎裂的`脆响

黄昏

剩下的

七零八落

遮蔽在枯黄的枝叶下

攀上枯干的树杈

使劲晃动

一些脱落的核桃

滚落山坡草莽的皱褶

敲碎坚硬的果壳

肉体陷进层层隔膜

野旷天低

我站在高处,眼前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跌落谷底

隔着空旷的距离

坚硬的生活陡然恍如隔世

我把自己从生活里剥离出来

在秋阳的山野里晾一下

在阒寂的墓地里放一下

光阴抒情诗歌 篇7

一.土地:生命的守护和归宿

土地在海子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与海子内心深处的生命走向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我不敢说我已成功, 我只想呈现生命。”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亚洲铜/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1) ) 。这是一块土地, 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海子将自己无处安放的自由理想和生命激情寄托在这块土地中。生命带着理想在这里起飞, 激情含着生命在这里归于平静, 土地与海子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亚洲铜/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亚洲铜》) 屈原的生命化作海子的理想穿越时间的界限而来, 月亮的光芒与土地构造了无限的空间, 就这样, 海子用生命和理想、时间和空间共同构造了一块立体的并饱含深情的土地, 这块土地守护着这个理想主义的生命, 这个理想主义的诗人在这里安息。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大地赤子的生命。

二.远方:生命价值的探寻

远方的诗歌体现为海子“生活在别处”的生存理想, 是一种超越俗世物质层次而去精神追求的生命选择的象征, 是对现实自我解构之后重新建造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这是海子的生活理想, 幸福不过如此, 只需自由和平凡。然而海子要“从明天起”才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和理想。“明天”的时间限定可以看出海子在现实俗世中的无可奈何和无依悲凉, 是一种与现实相离相别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对于海子来说, 如何活着便成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道选择题, 海子选择生活在别处, 与人们相去甚远的别处, “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的别处。于是, 远方便有了与“明天”相同的价值象征, 而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后的无奈和悲凉, 同时也有诗人与现实世界的对抗和艰难的挣扎,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时/石头/飞到我身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远方》) 。向往自由、向往幸福然而只有孤独。对自由生活和平凡生活在远方的追寻是“不能触摸的, 远方的幸福”, 所以“远方的幸福, 是多少痛苦”。

远方是海子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人生心境的写照,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探寻着人生的崇高。远方是海子的精神理想的寄托场所, 是海子精神避世的唯一选择, 所以海子承受着人们无法体会的痛苦, 像一段浮木漂在芸芸众生的现实城市之中, 最终“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三.麦子:生命力的宏大象征

作为麦地之子的海子用诗歌书写着自己的生命激情, 用麦子以及与麦子相关的意象展示着自己灵魂深处的呼喊, 用灵魂深处的理想主义的崇高精神力量撕扯着现实的残酷和痛苦。更是对自然劳作的积极、健康的发自肺腑的赞赏, 是对生命健康的感恩, 让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 更让生命之力源于自然, 麦子便成为了生命与自然大地紧密相连的纽带。

麦子锋芒毕现刚强的傲然挺立于大地之上, 大地之子——父亲奔忙于麦浪之中, 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 。麦地让生命有了依赖, 父亲让生命得以延续。麦地与父亲, 生命缓缓而来生生不息。麦地也让人与人之间拥有了深情,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 (《五月的麦地》) , 人从四面八方而来, 人之力聚集于麦地之中, 人类的命运被紧紧的栓在了这块充满力量的土地之中。

四.月亮:生命之梦的美丽寄托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美丽/羊群中/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我在倾听! (《月光》) 天地万物一片宁静祥和, 其中酝酿着生命和死亡的和谐与自然。美丽的月光, 宁静的声音, 生命在悄无声息中带着神秘和忧愁流淌着。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 。然而月光照着月光, 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美丽的月光普照万物, 打麦大地、处女、桂花和村镇, 世界被美丽包围, 处处是芳香, 谱成了一曲大地和水的歌谣, 铸成一段生命的赞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是一块如此令人陶醉和不舍的幸福的理想的土地, 一切如此和谐, 如此温暖。生命是美丽的, 美丽的生命应该留守在美丽的地方, 而美丽总令人忧愁, 月亮是惨笑的白猿/月亮自己心碎/月亮早已心碎 (《月》) 。

五.意象之对抗

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分为两大类, 而这两类意象处于相互的对抗之中。一类是麦子、麦地, 生命的物质本源, 生命力存在的保障;一类是月亮 (月光) 、远方, 理想主义的精神向往, 生命理想的守望。“这两类意象的相互碰撞, 物质与精神的永恒对抗, 构成了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 也即生命痛苦的主题” (2) 。诗人向往拥有麦子般锋芒毕露的生命追求和土地般宏伟广袤的理想探寻, 然而在追寻的路途中发现自己只能存在与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远方, 理想只能遥寄于月, 这种伟岸的精神世界与完美追求和真实的物质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海子选择了伟大的精神, 扼杀了自己的肉体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给世人留下了永不能磨灭的痕迹。在下一个春天到来之前, 海子用沉睡的姿态把自己从世俗中解脱了出来。“不是我们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太快。”

理想照进现实, 海子带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 但他用诗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纯净的理想世界:美丽的月光普照下的土地上生长着倔强的麦子一直伸向远方, 生命延续。

摘要:1989年3月26日, 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 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 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 读海子的诗, 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 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 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 情感纯粹而真挚, 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 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关键词:土地,远方,麦子,月亮

注释

1海子:《海子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

光阴抒情诗歌 篇8

的确,穆旦诗中理念、知性和经验支撑的“现代感”,客观对应物、戏剧化手法高发的“非个人化”,人称和视角转换的频繁等,都昭示出“反传统”的审美指向。因此说穆旦的成功受惠于西方现代诗风,是不争的事实。但穆旦毕竟是中国诗人,富有理性实践精神的民族文化心理,和蛰伏在灵魂深处的丰厚艺术传统的制约,决定他的诗不可能完全倒向艾略特、奥登的异域传统,在对抗古典的表象背后,仍有传统精神意蕴、抒情方式的潜隐渗透和内在传承,它的“反传统”说穿了只是反对其模糊而浪漫的诗意和风花雪月式的陈词滥调而已。

戴望舒、艾青等受西方文学影响的诗人在思想本质上都是中国式的,穆旦和古典诗歌的深层关联也主要在精神情调上。打眼看去,穆旦诗歌从个体本位出发,似乎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西方文化相通,但它心灵化的背后分明有传统诗歌精神的统摄与延伸。他那些以知识分子视角透视、感受现实的诗歌,深层的文化意蕴是以家国为本的入世情感和心理,从中人们仿佛可以触摸到现代中国人灵魂的骚动不安,感受中华民族在特定时代那种痛苦矛盾的感情和精神表征。

出于对走入艺术却走出人生的“现代诗派”的反拨,穆旦从30年代登上诗坛起,就讨厌经营风花雪月、饮酒弹唱的消闲文字,更不愿做关于未来世界的美丽却虚幻的空头梦想,去构筑纯个人化、技巧化的娱性诗,而是应和现实的感召,执著于“此岸”关怀,要“到人民的搏斗里去,到诚挚的生活里去”,“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赞美》)。这种要以一切拥抱人民、民族的姿态,既显示了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也规定了诗人在自身之外寻找诗意的抒情空间的选择,即置身于战争、动乱的文化语境中,其视线与体验无法从现实及政治领域移开,总在九叶诗人走的象征、玄学、现实结合的路线中突出第三维因素,力求将自我探索融入社会,使之上升为群体意识的诗意闪烁。所以他的诗不大写完全属于一己的情感,即便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为在时代变幻中完成自我的蜕变、新生,所做的自觉而痛苦的向内反省与否定。

穆旦经常面向时代、现实、人民、民族命运等宽阔的情思地带,做忧患的人生担待,和对芸芸众生的终极关怀。这种倾向在涉足诗坛不久即初露端倪,如《一个老木匠》对社会底层不幸的诗意抚摸,揭示了诗人和世界之间的异己关系,冷寂客观的场景里隐匿着一股同情、悲切的忧郁情绪。诗中的忧患是挚爱的关切,更是命运的惋叹。进入40年代后穆旦更加关注现实,像《农民兵》,从普通的生命看到人间的不公,从生命对生命的压迫发掘社会良心,”他们是工人而没有劳资,/他们取得而无权享受,/他们是春天而没有种子,/他们被谋害从未曾控诉”,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社会底层的感叹牵念,抒情主体有别于居高临下的“启蒙”,使诗指向了对灵魂的拷问,甚至不无超越庸俗的口头政治的反战情绪。也正是基于对民众的“大爱”,诗人才从“不能够流泪的”(《赞美》)农夫身上,透视出一个民族内忍坚强的品质,赞美中华脊梁——农民的献身精神,让人感受到民族的力量和希望。同时,和爱相对应的与生俱来的批判意识被激发得强悍无比,不遗余力地发掘现实的黑暗、丑恶与荒谬。“我们是廿世纪的众生骚动在它的黑暗里,/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我们来自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隐现》),悖论式的混乱逻辑,却以可怕、顽固的方式存在于生活之中,展示了人受制于环境、难以改变环境的悲剧底蕴。穆旦这种“拥抱人民”的姿态,这种寻找诗与现实、时代契合的精神立场,注定了他的诗不论怎样接受欧风美雨的浸淫,骨子里仍然镌刻着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对着漆黑的枪口,你们会看见/从历史扭转的弹道里,/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五月》),这种工业式的意象比喻、矛盾乖悖的心理分析、陌生的语境转换,以及充满力度的抽象,全然似奥登的笔墨和对传统模式的定点爆破。但透过形式的雾障人们惊奇地发现:那内隐、沉痛的负重意识,那屈原似的理性精神自觉,正是传统忧患意识、实践理性的现代变形与再生。在这里,极其现代的技巧传达的竟是极其现实的战争感受,和民族心灵的历史震颤。

如果穆旦的诗仅仅停留于此,也就没有什么令人刮目之处。他超人的选择是:执著于时代、现实但却不过分依附于时代、现实,就事论事,而是力图超越具体时空和具象、具事限制,以主体融入后感同身受的冷静思索,自然地发掘隐伏在具体事件背后的理性晶体,给读者展开一片思想的家园,让人走向生活、生命中深邃隐秘的深处,获得智慧的顿悟与提升。体察底层民众生活的《荒村》《从空虚到充实》等诗是这样,写于1945年前后包括《农民兵》在内的《抗战诗录》更是如此。如著名的《旗》:“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四方的风暴,由你最先感受,/是大家的方向,因你而胜利固定,/我们爱慕你,如今属于人民”,与其说是战争中“旗”的描绘,不如说是战争中“旗”的思考:“旗”是方向、中心,是力量的源泉、光荣的象征,而奠定这一切的是英雄们的流血和牺牲。“旗”是领导,“我们”是民众:“旗”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隐喻着领导超出民众却必须扎根、受制于民众。文化、哲学等理性波光对情思河流的照射,给人豁然通明的感觉。穆旦诗歌既无天马行空的玄奥,又少大而无当的空洞,让读者对兼具感人肺腑与启人心智功能的诗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当时的左翼诗歌或者抗战诗歌比较,确实是以另一种姿态走近、拥抱人民的。

与“尚情”的中国诗歌传统相比,穆旦似乎是反抒情的,他理意丰盈的诗是典型的知性写作。但实质上穆旦“是中国少数能做自我思想,自我感受,给万物以深沉的生命的同化作用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因之接通了传统诗歌的血脉,又以冷峻理智的“新的抒情”,为中国诗歌传统增添了新的内涵。穆旦十分推崇诗中的感情因素,以为卞之琳的《慰劳信集》“‘新的抒情’成分太贫乏”,“缺乏伴着那男人内容所应有的情绪的节奏”:认为徐迟的“抒情的放逐”观太绝对,消极的感伤、风雅之情应祛除,但不能完全放逐抒情,“为了表现社会或个人在历史一定发展下普遍地朝着光明面的转进,为了使诗和这时代成为一个感情的大谐和,我们需要‘新的抒

情”’。在这种观念笼罩下,穆旦的诗始终坚守抒情的特质。

表现之一是不但早期诗有浪漫气息,即便在西南联大追求现代主义、贬斥浪漫主义几成时尚的40年代也毫不例外。穆旦大学时代从浪漫主义之门跨进诗的殿堂,《旷野》《野兽》等都言说浪漫时节的浪漫心事,30年代后期的《我看》还充满浪漫激情,“照得见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的某些光彩”,《合唱》的热烈情绪、高昂音调和一泻千里的气魄,以理性精神为依托礼赞新生的中国,很有感情强度和思想力度。这些诗尽管有时也间接抒情,但表现的情感基本是单向度的,而单向度情感的沉浸正是浪漫主义诗歌首要、内在的特征。进入写作理性抽象之诗的40年代后,穆旦也并不缺少浪漫情怀,只是现实的遭遇使他情感内化,表现出更强烈的主体焦虑和悲悯情怀罢了。“事实上已承认了大地是母亲,/又把几码外的大地当做敌人,/用烟幕来掩蔽,用枪炮射击,/不过招来损伤:真正的敌人从未在这里”(《野外演习》),诗在书写一种抗日情绪,冷却的热情保证了诗人扎根于战争现实,同时又能远离具体时空限制,从整个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战争,使诗获得哲学的理性和层次。“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他曾经爱你的变化无尽,/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赠别》),此间的情诗更“从情感意识到情感表现……很有些浪漫派的”,虽然意象的流动与生命过程的冷静沉思结合,把感情藏得很深,但爱的执著专一、坚贞内敛仍然遮掩不住。

表现之二是穆旦诗歌虽然常将笔触伸向宇宙、时代等博大空间,但它们几乎都是从个人、个体、“我”这个几乎为穆旦唯一书写对象的角度切入的。和艾略特不同,穆旦在诗中不是消泯自我、逃避个性,而是尽量彰显抒情主体,让”我”大量出现。而浪漫主义诗歌恰恰强调个人性,“我”的不断出现即反证了穆旦诗歌具备浪漫诗歌的核心特征。尤其像《我》《三十诞辰有感》等自我解剖的诗,更时时以“我”的存在支撑起一个带自传色彩的穆旦形象。应该说,穆旦那种自审意识铸成的对异化和焦虑的体验、那种自我搏斗和否定的残酷,新诗史上极其少见。“生命永远诱惑着我们/在苦难里,渴寻安乐的陷阱”“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控诉》),这是诗人为谋求上进进行的残酷心理分析与心理折磨:人只有战胜自己和自己的欲望才能前行。《我》表明生命个体从脱离母胎开始就残缺而孤独,在文明荒野上的跋涉有时是虚妄的,什么都无法把握,其悲观情绪与生命的焦虑都不无鲁迅的影像。必须承认,穆旦诗中的“我”并不稳定、统一,叙述主体一会是“我”一会是“他”一会是“你”,或者“我们”“他们”,常变化不定,矛盾分裂,甚至虚幻,可究其实都是“我”的变体。“我”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出现,反映了诗人分裂、残缺的心理结构:他既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又不愿放弃人的解放的终极目的,不愿被泯灭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大众话语之中。这种人称的不断转移,在代指自我情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文本不易把握的特性。

那么穆旦诗歌“新的抒情”新在何处?它新在要“有理性地鼓舞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东西”,和艾略特以“脑神经的运用”代替“血液的激荡”不同,它是血液的激荡与脑神经并用,从情绪出发同时以理节情。他深知要改变新诗思想肤浅的现实,必须书写发现的惊异,所以自觉探索一种理性化的深度抒情模式:协调感性和知性、个性化和非个性化,兼顾抒情和思想的发现,在复杂、矛盾而困惑焦虑的情感主调中融入经验成分,进行深度的“冷”抒情。于是他的诗不再是单纯的情绪,而转换成一种提纯、升华的经验,一种跨越一般意义抒情的知性化抒情。那里有对自我的探索、对生死观的阐发、对选择和承担的思考。《隐现》写死的恐惧和悲凉,更以“人”的名义思考死亡,存在主义观念的介入使对死亡的认识指向了生命意义的维度。《诗八首》是以现代意识审视爱情的本质,是经过无数次感情、感觉、思想的丰富体验而提炼出的经验哲学。“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之二),爱的瞬间体验和生死的终极思考相伴随,生发出一种形而上的辩证意识,上帝造人又不断扼杀人的生命和情感,使人永远无法完整,爱的这一半始终不能与另一半彻底融合。“无数的可能”“变形的生命”与“完成他自己”间互为联系又否定的缠绕,使恋爱是人的第二次生命的观点不攻自破,爱充满危险的悲剧本质不证自明。《春》中有青春炽热的生命欲望表现,更让人领悟春天到了,生命“等待着新的组合”的理性启迪。需要指出的是,穆旦诗歌的痛苦、深沉的情感基调,与现实的纷乱苦难、诗人个体的敏感弱质有关,但更在于传统诗歌抒情基调的影响,因为在“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定向审美原则支配下,古典诗歌千年来一致地悲凉。

穆旦诗歌的知性化抒情品质确实缘于艾略特、奥登等的思想知觉化理论的引发,也和中国诗歌传统天人合一、神与物游的悟性智慧,尤其是“反传统的原型”——宋诗有更内在的联系。在古诗中,唐诗突出情蕴,宋诗多有思想;唐诗重感性,宋诗重知性;唐诗以抒情为主,宋诗以说理做筋骨。或者说,宋诗是充满才学、议论的学问之诗、学者之诗,具有政治上的浓厚道统观念、文化上的鲜明理性意识、人生观上的沧桑体验和艺术上以文为诗的革新精神。㈨穆旦的诗有唐诗的抒情意蕴,也有宋诗的思想成分,它们不仅表达感情,而且着重表达对生活的领悟和思考,其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和宋诗基本是一脉相承的。受宋诗启示的知性选择,既是诗人节制感情的结果,也带来了诗歌感情的节制。这种深度抒情模式,丰富、充实和提升了传统“抒情”概念的内涵,和左翼诗人以概念代抒情的功利论、感伤派诗人以感伤代抒情的宣泄论划开了界限,堪称一种“新的抒情”。

光阴的故事的现代诗歌 篇9

河边的芦苇晃啊晃

果园的果子也在晃

陈柱从不摇晃

他摇晃到土里的爹和摇晃到异乡的娘

早已经演尽了这人世间的不定

他一如既往

收集柳条和编织笊篱

一日是这样,一年也是这样

小时候,我无数次把他的笊篱拿走

他从不恼怒。只是会暂且从他自己编织的人生里

稍稍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老村长领来了救济粮,放下就放下了

他从不说一句话

好心的.村民,施舍的衣物送来就送来了

他从不说一句话

我总是在傍晚,放学必经的小河边

时常看见他,独对着天边若有所思

后来

老村长更老了

后来,好心的村民也渐渐老去

再后来

我的父母也都不在了

回乡扫墓

陈柱。依然还坐在他的破屋子前

编啊!编啊……

此去经年。太多故人

今生。再无相见

◎石桥

石桥老了

它身下的水面

波纹堆叠着

风。过多的傻话

炊烟有多沉重啊

烟黛色的水袖直至天涯

多年后依然未见失色

桥。脚步不移的痴心人

三三两两。来来往往

那些过于轻又过于重的脚步

那些过于干净又过于污秽的车轮

这么多年,沙粒一直担负责任

一粒簇拥着另一粒

另一粒包裹着下一粒

岁月的接力就如生命的毅力

无法言说的咬合

青草。腰肢依旧柔软

它衰败之时也是重生之刻

而一座石桥的脊梁

和游子坚定的脚步

不知道将在哪一年彻底重生

哪一年彻底衰败

◎麻花辫

你走的脚步是如此的干脆

长长的小巷里

低矮的院墙边

贴白纸的窗格剪影里

那流水和山峦的经年

一亩田播种的欢笑

是土里长出来的天然

芝麻一节一节沐浴风雨

每一种天地之间的尊严都不是高不可攀

花朵与野花都在田野上燃烧

阳光无私布施一种鲜艳的力量

婶娘家火红的石榴花

田埂上的蒲公英

扎在发尾

那些辫子,忽然之间就有了草木的生命

如藤蔓,既是遮蔽,也是自身的清凉

幸运就这样逃脱

在一种不自知又简短的幸福里

麻花辫从一个无比漆黑的夜晚

忽然打了死结;深深缠住了我

◎菜花地里的蝴蝶

那时我正在愣愣想着什么

白云自天上悄悄地落下来

从田垄的这一端到田垄的那一端

我能看到无数端坐的白云

那种端坐的姿势

和我坐在地头的姿势很不一样

它们怀里都住着一只未成蝶的茧

而我。只顾抬头看乱飞的蝴蝶

“画面交换”

多少蝴蝶为生赴死

为死赴生

在一大片空无菜地的楼角

白云散漫在天上

我终于成功端坐

默默地

自心底长出蝴蝶的茧

家抒情诗歌 篇10

你掰下一块

做成标本或图画

妹妹。

风舞动你的翅膀

腿如闪电

精彩的射出一记球

把太阳撞了奖牌

弟弟。

桃花栀子花桂花开了

她们被你容貌吸引

高贵的气质散出月的光华

在山区支教 你无怨无悔

姐姐。

烟圈吐出熟悉的温暖

憨厚的脸上皱纹舞蹈

收破烂的叫喊声围城

就这样养育了我们

爸爸。

时间顽劣给你揪出白发

仰望星空 闪着你的牵挂

每次回家 都闻到你的快乐

妈妈。

亲情吹燃了爱的火苗

火苗淬炼出 我们鲜红的吻

缀印在户口本上

初中诗歌抒情 篇11

秋夜感怀四首

箭乡秋色赋(其一)

天高云淡

风清气爽

北雁南飞

落叶归根

乌孙山苍茫连绵不离不弃

伊犁河奔腾曲折相守相望

灰白芦苇花挽手摇曳

金黄胡杨林并肩低语

雨悄悄潜入原野

风婆娑舞过云端

谁在河边沉思

牛羊凝眸牧场

秋风萧瑟

秋雨凄迷

秋水无痕

白露为霜

难觅鸟影踪迹

云在换装

准备远行

鱼在休憩

梦中北雪飘零

有风来伊(其二)

漫漫秋夜

寒意四起

夜半来风

起舞弄影

风声幽咽

叶落摇情

长夜难眠

诗魂徘徊

秋意满怀

诗韵天成踏雪寻梅 踏歌而行(其三)

北国冬日

飞雪漫天

银装素裹

玉树琼花

白雪如画

白色入境

百感入心

踏雪寻梅

琼花相伴

红梅傲枝独暄妍

占尽冬日风情

此生无遗憾

惟愿踏歌行

安妮(其四)

安妮

并非安家的女儿

却与素花同族

聪敏伶俐

兰心蕙质

浅笑盈盈

岁月隔不断无言地思念

寒窗道不尽漫长的苦读

金陵所学

志在蓝天

守望飞天路

心系游子念

他乡时日久

千里送福音

未来与未来

未来在捷,好象没有不紧张的人,但是我却相反!

把它看做是一种游戏!

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正确,但是我认为是正确的!

其实未来没什么!

它只是人生道路的一条坎坷小路!

因此大家不用紧张!

放下一切烦恼的东西!

生活将会十分美好!

有人认为生活常常作弄人,其实那全错了!

把握一切美好的东西!

一切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要我们抓住我们需要的一切!

轻言放弃的人是懦夫!

永不言败的人是好汉!

把握命运!

创造机会!

一切一切将会很美好!

雨夜

想你,静静的夜

没有你的音信

没有你的问候

只有孤独

在心里轻轻的弥漫

窗外,雨正悄悄的下。

风儿带来了你的气息

还有你深情的目光

闭上眼睛

看到了你

在远方

守着同样的雨夜

却已不再为我。

一个人

什么深情

都没有诗人的诗句深情

什么美好

都没有爱人的心愿美好

什么轩昂

都没有诗人的诗歌轩昂

什么火热

都没有爱人的恋情火热

什么唯美

都没有诗人的情怀唯美

什么珍贵

心现代抒情诗歌 篇12

拼音:xīn

部首:心

部外笔画:0

总笔画数:

4汉字首尾分解:

汉字部件分解:心

五笔:nyny

笔顺编号:4544

笔顺读写:点、卧钩、点、点

很简单的一个字

可是它却主导着我们的生命

没有了它我们就没有了生命

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说到心使我想起了他

以前我总是说他脑子里

除了公司就是工作

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我他总是笑着回答我傻瓜脑子是用来工作的而心才是用来想你的不可能说用脑子想你吧

只能说用心想你吧

每次都把我说的哑口无言

虽然我说了要将他忘的一尘不染

但我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最起码现在不能

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

所以我现在要静静静

别的什么也不想

上一篇:银行信贷业务检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农村教师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