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高考优秀作文素材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着被需要的心理,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好比一张白纸,极尽全力想要再增加点色彩使其充实,但有时更多的留白则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余秋雨说过,“人的一生紧要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被需要的心态并不被反对,有时也会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自身的价值若得不到实现,就会感到心里空虚,由而产生挫败感。也随之产生一种力量想要去除这种感觉。也许会活的更好,反之可能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为了成名加入了“网红”这个团体。但是如今的网红,有很多传递的都是负能量来夺取别人眼球,以此达到出名或金钱的利益。虽然这种做法是可以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但社会需要的是多一点正能量能。做得到推动社会发展的,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趁阳光不燥,微风正好,趁我们还未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完善自我,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所需要的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都是略作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于是全卷意蕴从二维指伸展成了无限。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需求量的加大,很多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有的甚至在家待业了好几年。虽然如此,但还是可以看到大街小巷张贴着许多招聘。真的是找不到工作吗?非也。劳动观的转变会使很多人产生就业选择困难,也就是想要找到“工资高、待遇好、又体面”的工作,这就违背了“职业平等观”。但问其原因,大多数人会说这种工作体现不了我的价值。
一个人想让自己被需要,有很多种方法,但聪明的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谢他。换句话说,也谈得上“高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后得以平定天下,这也算得上千里马被伯乐遇到了。可见,真正厉害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自己毛遂自荐,便可以赢得人生。
很多同学都喜欢在高考作文中使用课本素材,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因不会巧妙地“转弯”,以至于阅卷者认为该考生“只会死搬硬套,而没有开阔思路”,从而无法获得高分。其实,真正聪明的考生,能够将课本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并且巧妙“转弯”,为其赋予厚度。在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课本素材的“转弯”技巧,助大家轻松夺分。
“转弯”方法一:由此及彼
方法解说:由一则课本素材联想到多则课本素材,共同使用。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鲁迅傲骨呐喊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昂扬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浑厚精髓,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要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小议”浅阅读》)
名师点拨:文章在分析浅阅读的状态和作用时,由孔子的谦虚为德,联想到鲁迅的傲骨、易安的凄迷、苏轼的伟岸不羁。引用如此多的课本素材,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诠释了人物的品性,更点出了浅阅读的无穷乐趣,可谓一石三鸟。
“转弯”方法二:自然延伸
方法解说:由课本素材的内涵,联想到一个具体的“话题”,继续拓展深度,并联系非课本素材进行分析。
还记得隐藏在时间过往深处的刘兰芝,那位令后人叹息的美丽女子。在黑暗世界的漫漫长夜中,她以自身的美丽坚强与宿命抗争。那清池中层层的涟漪,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举身赴清池”这种凤凰涅槃式的悲壮,在那一瞬间穿越生与死,绽放爱与恨!
时间在流逝,但她的忠贞不减,坚强不减。我对她的敬仰,便为我的使命增添了一份高贵的坚强。
时间在流逝,但他的惆怅却丝毫未减。我希望自己能够替他保留那份孤傲,那份不羁,那份忧国忧民的伤感。我希望纳兰容若能够陪伴我的成长,为我指引方向。
还记得当时的那种心痛,仿佛当时的泪水仍在我脸上。我久久不能相信我所敬爱的史铁生,那位坐在轮椅上却异常高大的人,离我们远去。“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对自己说的,也是对我们说的。这份淡然与豁达,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用残疾的身体,表达出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由刘兰芝的素材,引出“时间在流逝,忠贞不减,坚强不减”的话题。选材典型,古今结合。文章既选择了纳兰容若等古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又选用了2010年去世的当代文学大师史铁生的例子,古今结合的选材方法既具有典型性,又富有时代感。
“转弯”方法三:反驳课本
方法解说:课本素材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考生可以对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联系自己的课外阅读素材,进行佐证。让文章变得立体起来。
中国历来奉儒家为经典,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观。自古以来的隐士很多,他们真的从刚开始就安身立命于乡村野外吗?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隐逸之风大行是在魏晋时期,这与当时战乱频仍特别是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的形势有关。知识分子一旦卷入门阀氏族斗争的旋涡,就很难自拔。魏晋以迄南北朝,因卷入这种政治风波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远离政治,避实就虚,探究玄理,乃至隐逸高蹈,就是其表现。这些隐士真的有难言之隐,他们的“隐”就是明哲保身。
与其说贤人自隐,不如说那个社会欲望、贪婪的加剧,让一些贤达的文人墨客感到这个世界正在堕落。因为努力想改变世界却无能为力,只好以隐居的方式来对抗世界!难道陶渊明不想为人民办事吗?他想,可是他的确改变不了什么,失望大于希望,所以隐遁自然,陶然忘机;范蠡难道不想继续为皇帝佬儿卖命?只是这个世界人的嫉妒心、猜忌心太重,因为整个世界都在沉沦,所以人人自危。范公只好偕西子逍遥游!
(《谈隐士之隐》)
名师点拨:本选段反弹琵琶,作者认为“隐”是消极逃避,明哲保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对“隐”的一种内涵进行构思时,不仅引述有关陶渊明的课本素材,而且引述了嵇康、张华、范蠡等相关课外素材,再对原素材进行拷问,使文章更有意蕴。
“转弯”方法四:联系热点
方法解说:谁说课本素材不能和热点联系?现在很多热点与课本素材上的经典有关,譬如鲁迅文章退出教材,我们就可以联系在教材中出现的鲁迅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豪气,但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坚毅。在时间面前,他没有低头,他的那种坚毅让时间记住他,让后人也记住他。他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但完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人生的苦难,他选择跌倒后站起来,选择与时间搏斗。他成功了,没有被时间的潮水冲走,没有被时间的海洋淹没。他站起来是一尊雕塑,他倒下去是一座丰碑,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司马迁。
宋文骢,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是我国歼1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知晓的设计师。但他心存斗志,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他不甘为时间所湮没,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融入战机,五十载春华秋月,二十年丹心铸剑,长剑出鞘,直指苍天,震惊寰宇。宋文骢将自己的心血与灵魂都熔于祖国的蓝天卫士,在时间流逝中,他把握当下,战胜困难,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迎风搏击的画面。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文章以司马迁素材为例,阐释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时间在流逝,只有把握自己,方可把握人生。作者对事例的分析比较到位。文章又引述宋文骢的热点素材,文章正反结合、古今相照,且有引证,增强了说服力。
“转弯”方法五:同类挖掘
方法解说:如果课本中出现了肖邦,那我们完全可以避开“课本中的肖邦”不谈,而谈“我们认识的肖邦”;也可以既谈“课本肖邦”,也谈“课外肖邦”,显得知识面极广,素材积累极丰富。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你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你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你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你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你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你刮起的一阵阵东坡风比任何潮流都来得猛烈,来得厚实!
(《站在文学的门口》)
名师点拨:苏轼坎坷的人生因作者笔调的灵动、思考的独特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不仅介绍了苏轼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本素材,也叙述了有关“东坡肉”等课外素材,使苏轼形象光辉夺目。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低下一寸,高看一眼
□田 野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身高八尺,威武雄壮。又因为是给丞相开车,掌握着丞相的方向路线,因此仆随主贵,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了这种感觉,吕成在同行面前往往自觉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出门。吕成问:“老婆,你这是要去哪里?”妻子答非所问地说:“我要与你离婚!”吕成诧异了,瞪大眼睛问:“难道家里没有钱了吗?”妻子说:“不是!”吕成又问:“难道我不够威武吗?”妻子说:“不是!”吕成说:“我长得好,又有钱,你为什么要与我离婚呢?”妻子说:“因为你的头昂得太高啦!”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偷偷从门缝里观看,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态度谦卑。而自己的丈夫吕成,挥舞着马鞭,趾高气扬,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傲神态。
妻子说:“晏婴身高六尺,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你身高八尺,只做了一个车夫。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开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态度谦虚,对人敬重有加,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放低了许多。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对他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独当一面,就推举他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这真是“低下一寸,高看一眼”呀。
适用话题:狐假虎威、谦卑和傲慢、自省
(张晓玛荐自《渤海早报》)
铁匠请教孔子
□李晓燕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适用话题:弯路、挫折、吸取教训
(罗中杰荐自《生命时报》)
画一百头骆驼
□赵元波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适用话题:变通、灵活思维
(胡东风荐自《故事会》)
给目标一个斜坡
□高 翔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对于高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也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打牢我们事业的基础,垫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达我们目标的高度。
给人生的目标一个斜坡,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我们抵达目标的一条智慧而最有效的捷径。
适用话题:累积、基础
(陈光生荐自《百姓生活·上半月》)
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求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题干中的“不仅……而且”已然泄露天机:当今社会,空前丰裕的物质条件足以满足自身需要,而能够被他人需要、承认,反倒成了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前来参加高考的00后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反过来想想,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恐怕正是出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世界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原子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城市化让人们永久性地身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中,由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强有力的联系。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个体意识的空前高涨,都让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逐渐解体。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有主见,但未曾关注到的,可能是掩藏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亮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
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当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一位隐姓埋名30年,从不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却受到了国人的瞩目与尊敬。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却永远被国家、民族“需要”。而即将步入象牙塔的自己,是否会忘却曾经的理想?
被需要,从来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诚如叔本华所言,人类世界的发展动力从来源自于爱。因为爱与被爱,所以需要与被需要。不再被需要,就会产生娜拉出走的结局。不懂如何需要,就会催生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感慨涌至心头,仿佛已过亿万光年。我们需要的太多太多,却没有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一群需要我们的人,那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亲切而又温暖。就如同我们需要父母的关怀,父母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需要朋友的理解,朋友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需要社会的帮助,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我们在需要他人的同时,也担任着一个被需要的重要角色。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孝敬父母、珍惜朋友的人,更是一个关爱社会的人。其实,需要他人,得到他人的关怀帮助是一种幸福;被他人需要给予关怀帮助更是一种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予的幸福要比得到的幸福更持久更有价值。在被需要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在需要中感受内心的快乐,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充实更精彩。广东韶关武江区田家炳中学高二:蔡雨晴
篇一:幸福是被需要
幸福是被需要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又难倒了无数人的问题,从古至今,无论是哲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不乏对“幸福”的定义和阐释,却从没有一个答案为大众所接受,直到一句话的出现:幸福是被需要。从艰难心酸到苦中作乐,从焦躁抱怨到从容淡然,积极的转变总要感谢被需要的幸福感。
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顺利进行无不需要一个人才汇集、人力富集的团队去支撑,无一例外,而在团队协作中被需要则是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就我们的企业而言,一汽吉林十余部门千余之众,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条大船的前行积蓄力量,反观同样,一汽吉林也在依靠各位的推动维系远航。具体而言,公司的常态化运行需要各个部门间的分工协调,一台车的成功下线需要各个工位的通力合作,一项决策的诞生则需要听取和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实际情况,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和纰漏都会使部分的职能弱化,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的运行,因此,身处在团队协作中,个体的工作完成情况都对整个团队的工作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承载着公司和各位同仁的希望和期盼而被需要着,需要我们有责任、有担当。
被需要,有时候是一种亲人般的依靠,你赢,我陪你傲视群雄;你输,我助你东山再起,即便繁华落尽、处境艰难,也应休戚与共、同舟共济。不论船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水手不放弃总能劈波斩浪,冲出险境。因此,当吉汽处在困境中,需要我们彼此之间给予积极的暗示和激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相濡以沫。做苦心人,凝心聚力,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之后,才能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势和成就!一汽吉林当有此势!
幸福是被需要,或是情感的寄托或是双手的依靠;幸福是被需要,需要我们有责任、有担当,当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船头眺望,下一站,幸福。
规划部赵志磊
篇二:不要被情绪左右作文1200字
不要被情绪左右作文1200字
不要被情绪左右作文1200字 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前辈们更美好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为拥有的物质生活付出高昂的代价:超负荷的工作量、频繁加班、没完没了的应酬等等,平时大家常挂嘴上的就是“忙”和“累”。在这种高节奏、重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也随之相伴产生,现代人常觉得焦燥、烦闷、失眠、抑郁,严重的甚至觉得生活无味、生命无意义。
那可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之所以用“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抑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管理情绪的
情绪管理的篇三:爱需要作文反馈
《爱需要 》议论文训练反馈
训练目标:准确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引、议、联、结),能写出规范的议论
文。
优秀范例:
引:(楷体字为中心句,注意借鉴这些同学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1、世间并非缺乏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间并非没有爱的声音,只是缺少倾听爱的心灵。唯有学会倾听,才能知晓小溪涓涓流淌时的愉悦之情;唯有倾听,才可觉察枯木凋零之时的无奈;唯有倾听,才能听到爱的呼唤。所以爱需要倾听,用心倾听才能发现爱的影踪。(马娇娇)
2、世事如棋,让一招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宽恕是一种美德,它不仅可以让爱变得无私,亦可使爱变得伟大。所以,爱需要宽恕。(马雪)
3、美妙动人的音乐是歌者给予听者的心情旅程。轻柔温和的风儿是春天给予踏青者的轻松享受。繁琐唠叨的叮嘱是母亲给予儿女深沉的祝福。美好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倾听,领悟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爱,享受爱,奉献爱。(邱纹《爱需要倾听》)
4、爱需要感恩。只有感恩别人才能使这颗爱苗茁壮成长,才能使其开花,带给别人更多芬芳;只有不断的感恩才能让爱这条小溪潺潺而流,滋润更多的花草树木;只有不断感恩才能让爱的种子撒满大地,把世界装扮的更加美丽。(赵传松)
5、雄鹰振起双翅,直冲云霄,蓝天宽恕了它的不羁,才有了鹰击长空的豪迈;
鲤鱼摆尾洄游,穿越碧波,江河宽恕了它的嬉闹,才有了鱼戏莲叶的柔美;
花草顶破土层,茁壮成长,大地宽恕了它的莽撞,才有了红花绿叶的美景。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无处不蕴含着宽恕的哲理,而我们人类这个充满爱的世界,更需要宽恕的存在。(邱艺萌《爱需要宽恕》)
6、如果说爱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爱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被宽恕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被宽恕揩干的。宽恕的港湾温情脉脉,宽恕的清风灌满征帆。宽恕是浇灌爱的最后源泉。
(郁万娜《爱需要宽恕》)
7、感恩,是生命里最初的一点火种,点亮了自己的心灵,也温暖了别人的心胸;感恩,是一种光明豁达的处世态度,让我们在最深的黑暗里感
觉到最温暖人心的力量,果敢的爱与被爱。爱需要感恩,爱因为感恩才充实,爱因为感恩才丰富多彩。(陈菁《爱需要感恩》)
议:(概括阐述,紧紧扣住关键词)
1安东尼奥说:“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
在人生路上,无论是出于爱还是被爱都需要一份宽恕。如果一个人在为人.....
处世上,在事业,在爱情,在友情上都做到了宽恕,那么他便会得到别人..
内心最诚挚的爱。反之,不懂得宽恕别人的人,他终将得不到他人心中真...
挚的爱。所以,爱需要宽恕来包容一切,成就一切。(张颖)....
2垂柳长得再高,也不会忘记垂下绿绦亲吻大地母亲,感恩她的哺育..
之情,所以垂柳懂得爱的真谛。感恩如春雨丝丝,润育着爱的嫩芽。感恩.........似雨中之伞,撑出一片爱的晴空。一个人若只知道索取爱,而不知道感恩,.......那他得到的爱也是不完整的。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懂得感恩,才能得到更多.......
的爱。(李小蒙《爱需要感恩》).
联:(分论点准确鲜明,最好句式一致)
爱需要感恩,学会感恩是懂得爱的前提。
爱需要感恩,学会感恩是学会爱的条件。
爱需要感恩,学会感恩才会学出付出爱。(赵涵)
宽恕能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和谐相处。
宽恕能让社会和谐稳定,让世界充满温暖。
宽恕让生命无限延伸,爱在生命的传递中永不止息。(丁明高)
心怀感恩,才会有持久的爱。
心怀感恩,才是最真诚的爱。
心怀感恩,才是最无私的爱。(杨芳)
是非。
间真情。
在充满阳光的道路上。(邱纹《爱需要倾听》)5 可以聆听到对方的心声,让爱更透明。
拉近人的距离,让爱更宽广。
展现你的理解,让爱更伟大。(凌娜)
剂,让爱的轮子滑得更远。
动力。
环。(李小蒙)
恩之人才是有爱之人。
感恩意味着浪费爱,失去爱。(杜雨佳)
一种责任,它关乎情理,爱在其间流动。
把火炬,照亮前行的路,温暖每一个人。
恩》)
宽恕,因为只有懂得理解,才会爱得深沉。
恕,因为只有懂得宽恕,爱才会发光。
恕,因为只有博大的心胸,爱才会长久。
倾听爱需要明辨倾听爱才能体会人倾听爱我们才能走分论点一:尊重分论点二:尊重可以分论点三:尊重可以感恩是爱的润滑感恩是爱的巨大推感恩使爱在乾坤循分论点一:懂得感分论点二:不懂分论点一:感恩是分论点二:感恩是一(张璐《爱需要感分论点一:爱需要分论点二:爱需要宽分论点三:爱需要宽(赵静《爱需要宽恕》)
分论点一:爱需要宽容,因为宽容,爱才更加无私。
分论点二:爱需要宽容,因为宽容,爱才更加长久。
(王超超《爱需要宽容》)
分论点一:尊重,是爱最初的模样。
分论点二:尊重,是爱前行的保障。
分论点三:尊重,是爱永恒的信仰。(黄琪《爱需要尊重》)
只有宽恕才能成就大事,成就大爱。
只有宽恕才能提升自我,懂得大爱。
只有宽恕才能体现真爱,让爱升华。(韩成波)
感恩是一种责任,它关乎情理,爱在其间流动。
感恩是一把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张璐)
议论片段:(注意段落内部的结构;时时出现关键词)
感恩是对爱的负责。(分论点句)没有一种爱可以与感恩分清彼此,因为感恩本身就是爱的付出。感恩让爱有了脉搏,爱因为感恩而有了保障。(简洁深刻的分析)汶川地震中全身血迹斑斑的小郎铮,被救出后抬起虚弱的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一句话叙述例子)他明白社会给予的深厚的爱,他知道有感恩这份爱的责任,于是,这幕敬礼的影像烙在了人们内心深处;(分析例子,扣住关键词)而07年襄樊市举行的“金秋助学”活动中被取消受助资格的5名贫困生,因为感恩之情的缺失而失去了接受关爱的机会。(边叙述例子,边分析,扣关键词)感恩让爱变得有价值,爱
因感恩而充实,携上感恩让爱更加美好清亮。(总结,仍然扣住关键词)(万艳红)
有感恩引导的爱才能不迷失方向。他学会了用坚定打动后母冰冷的心;感恩是郭巨埋儿奉母的孝心,因为他深知今生今世母亲只有一个;感恩是吴猛恣蚊饱血的付出,因为他知道感恩应把握时日,随时随地。(排比举例,边叙边议)学会感恩,爱的光亮
才会始终照亮人生。(总结)(宋欣)3 在感恩中奉献爱,生命才会更精彩。杜甫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以博大的胸怀感恩世人,这是多么深沉的爱。范仲淹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他醉卧岳阳
(陈菁)
名言积累:
1韩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邵丽 宽容)2爱默生:尊重犹如香水,你不可能洒向别人而自己却不沾一滴。(王旭明 尊重)
3安东尼奥: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张颖 宽容)
附: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爱代表着什么?
爱代表着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
爱代表感恩。爱需要不断地感恩与慰问,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灌溉爱苗。
爱代表着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
爱代表宽恕。爱就是仁慈地对待、包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从上文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以“爱需要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切合题意; 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③必须用到近期补充到的素材或《论语》。
楼,与民同乐。在感恩中奉献爱,他们收获了精彩的人生。
篇四:以“勤”、“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我最需要的是——”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 :勤奋才是成才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布满灰尘的dvd反反复复地唱着那支沙哑的歌,每个音符都在我心头激起一片水花。飞珠溅玉之间,我仿佛又瞥见了奶奶慈祥的笑颜„„
奶奶是我的守护神,一位拥有和蔼面容和严厉眼神的天使。自记事起,奶奶高大的背影就穿梭于狭小的老屋间,沾满油腻的围裙是她恒久不变的装束,一枚伤痕累累的顶针是她永不褪下的戒指。在我单纯的内心有一种奇妙的信念:只要有奶奶,生活就是美好的。
然而,当我失去那相伴一生的“你”时,我该怎么办?《感恩的心》不会告诉我,谁也不会告诉我。我忿忿地关了dvd,望着灯光下惨白的试卷,殷红似血的分数张牙舞爪地狞笑,如皮鞭狠狠抽打着我心头尚未愈合的创伤。面对高台跳水般一落千丈的成绩,我无能为力——像我这般懦弱内向的女孩,此刻迫切需要的正是一个可以让我依靠着纵情哭泣的肩膀啊!
可是,我最想依靠的人,你在哪里?„„
时光回溯到那个月黑星稀的夜晚,如惊雷般炸响的电话铃声携来了噩耗。奶奶,我的世界便随你的离去而崩塌。----是啊,自那以来,我浑浑噩噩地过了多久?我仰面躺在小床上,自你离去后就再无人整理的床铺,杂乱得仿佛我的思绪。奶奶,我正在绝望的深渊挣扎,你为何没有一如既往地让我依靠在你宽阔的双肩?
“因为你已长大了。”一个慈爱而温和的声音在我心头响起,带着恍若隔世的回音。
“不,我还太弱小,还需要扶持!”我在内心声嘶力竭地哭喊,“奶奶,我现在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啊!”
“傻孩子,低头看看胸前吧。”
我低头望去,一朵枯萎的玉兰花正散发出最后一缕幽香——那是奶奶亲手为我戴上的。那时,奶奶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脸上,绽放出了纯净而灿烂的光辉„„
原来奶奶早已留给了我战胜挫折的勇气,即使天人永隔,我也能永远依靠着她博大的爱。她正是把爱倾注于芬芳的花朵中,根植在我的灵魂深处啊!
奶奶,无论何时,我最想依靠的人都是你——我一生的天使。但请你放心,即使你不在我的身侧,我也会勇敢地做我自己!
看到了你满眼的温柔、痛心。
虚弱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每次都让你认真点,仔细点,怎么又只考这么点啊!”每当妈妈的责备声响起,只要我听到你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我就不再害怕了。推开房门,你紧促着眉教训妈妈:“孩子都已经说她尽力了,再说她已经这么优秀了,上升的空间是很小的嘛!”奶奶你可知道,要是此时我有一把熨斗,我真想熨平你紧皱的眉!
委屈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猛地从梦间惊醒。原来只是一场梦。两年了,你离开我两年了,你的面庞在我心中由熟悉变为模糊,可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厨房中,少了饭菜飘香;灯光下,少了锡剧与菜谱;生病时,少了骨头汤;被责备时,少了你的帮忙,但我最想依靠的还是你。
可是后来情况又怎么样了呢,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自从我那次之后,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下完成作业,更不用说比别人更努力了,而且还跟一些学习不好整天惹事的人掺和,老师们见我这样怕我退步找我谈话,可是我只当耳旁风,还以为老师和我过不去,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还玩还玩,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可是时间却从我的放荡中飞逝。
终于又一次的考试来临了,我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可是我错了,每一道题都似曾相识,这时想起老师们的那些话,我真是后悔也来不及。尤其是班主任的那句:“你该好好反省放行了。”更使我难受。
“叮呤„„”铃声把我从思索中拉了回来,我想我确实应该反省了,倘若我课上认真听讲,那些题能似曾相识吗?倘若我及时反省我能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想想以前那个我,再想想现在的我,我真是变的太快了,我又很庆幸这次让我失败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时改过,及时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时光。
这件事之后,我得到了一个道理:“你若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就必须经常反省,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毁前程”。朋友请记住,生活中最需要反省!
我会用物理公式求出电压和电阻,却不能安装一个简单的电灯泡,因为爸爸怕我碰到了电;我能用化学方法配制钾、氮、铵,却不能种一盆仙人掌,因为妈妈怕我弄伤了手指;我要帮爸爸倒垃圾,爸爸却责怪我浪费时间,不好好学习;我和同学相约去爬山,他们又如临大敌,对我大吼大叫„„
现在的我烦恼极了,如同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没有自由。多么希望能与小伙伴们一起在阳光下奔跑、嬉戏,多么希望能帮父母做一做家务。其实,有很多同龄人和我一样,总是走不出父母的呵护。诚然,呵护是一把美丽的伞,一把金色的摇椅,但如果我们总躲在伞下,坐在这摇椅中,那么,我们就永远也走不出呵护,永远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每天,当我路过附近的小学时,总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学校还没放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就已等候在校门口,准备迎接自己的宝贝回家。放学的铃声一响,“小皇帝”、“小公主”们便争先恐后地拥了出来,等待的家长笑盈盈地一拥而上,接过宝贝们的书包,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各色食品和饮料,跟在这些“小祖宗”的身后,欢欢喜喜地回家。刹那间,我被这一幕惊呆了。这些被娇宠的孩子就是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则新闻报道:1997年,中国和日本合办了一次国际少年儿童登山的夏令营活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令人惊叹。中国的少年虽然参加了这次活动,身后却跟着一群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原来,这些家长追随左右,是担心孩子们洗衣服的问题。在登山过程中,日本儿童表现得非常坚强,无论摔倒还是受伤,从不哼一声;中国儿童摔跤后却大喊大叫,其中有几个竟因受伤而大嚷:“我要爸爸妈妈!”
因此,他的下属被称为充满忠诚。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他献出了他的一生。他与生俱来的才华,照亮了中国核武器制造道路上的未知和黑暗。钱三强应该被所有人铭记,他的精神应该传递给世界。显然,钱三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他的奉献精神很好地展示了他的价值,从而让他的才华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到快乐,不仅因为我们得到了肯定,还因为我们满足了别人。自己的帮助对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正如阿德勒所说,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对他人也是有意义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自我价值的表现,还要理解他人的需求,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时我们甚至不得不放弃我们的个人价值观来满足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这需要我们放弃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当需要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勇气为他人牺牲自己。
相反,他们坚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买单。这显然扭曲了奉献的价值。许多领导干部只顾自己的名利,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为了自己的政绩而弄虚作假,忽视了老百姓的需要。正如古人所说,成名的人没有智者。事实上,人们心中有一个天平。
2012年高考满、高分作文中, 大多数考生在鲜活素材的运用上显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他们中有的点击社会现象, 有的捕捉热点人物, 有的洞察世界风云, 有的摭拾身边琐事, 体现出视野的宽广与开阔。在技巧的运用上, 这些佳作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或同质组合, 或异质呈现, 或递进推演, 或点面结合, 有效组织素材, 充分展示亮点,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显示出写作者的独到匠心。为备战新一轮复习, 突破作文素材运用难点, 我们对一些高考佳作的素材运用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点拨技巧, 揭示规律, 以期对广大考生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关注生活, 提炼中心印象, 找到动情点
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 其落脚点大多在生活的层面上。如全国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湖北卷的书信交流、浙江卷的“路上奔跑与路边鼓掌”、重庆卷的保安救人、北京卷的巡路工的敬礼等, 都需要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 就无法写出声情并茂的佳作。所以, 高考作文首先要关注生活, 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 从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角度入手提炼素材, 以真情感人。正如法国作家莫泊桑所说:“要使你写出来的东西感动别人, 必是你自己先激动不已, 感动得哭;要使你写出来的东西让读者高兴, 你自己写作时必是忍俊不禁。”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的素材才是有效的、感人的。选择了素材后, 要抓住素材给你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中心印象, 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强化, 即把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题材, 这也是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佳作示例一:
如果让我选择, 我无法说出哪一种方式更好, 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 你认为, 邮件省钱, 效率高;写信贵, 速度慢。但是, 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字, 我们已经有一种视觉上的疲劳。而书信, 可以很好地抒发我们的情感, 它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畴!
投身军营的士兵, 每一次收到家里的来信, 都会压在枕下, 反反复复地阅读, 也许, 你认为这只是一封信, 但你可曾想过, 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与等候;
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 无法使用现代先进的沟通工具, 当他收到远方子女的来信时, 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激动;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 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 即使是简简单单的关心的话语, 也足以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们在电视上, 也看见过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 他们和许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 都是靠书信来往。就是这小小的书信, 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当镜头转换到那群可爱的孩子, 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 带着笑容, 认真地阅读着来信的场景时, 我想, 在那一刻, 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2012年高考湖北卷佳作《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这篇文章就抓住了素材给人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中心印象, 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强化, 即把素材转化为写作的题材, 考生正因为对生活留心, 并且产生过强烈的感受, 才能将生活的素材信手拈来, 化为自己笔下的画面。收发书信, 可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一个细节, 但作者却能找到动情点, 有机地与文题对接, 并传达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这是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 值得借鉴。
二、点化素材, 紧扣主题, 找到共通点
共通点, 讲得简单一点, 就是符合题意要求。写作时, 你头脑中积累的与此相关的各类素材, 可能会纷至沓来, 竞相涌现。面对众多的生活积累, 哪些素材可选择出来用于作文呢?这应由文章的中心决定。凡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 就是有用的材料;而与中心关联不大或者毫无关联, 即使你认为是非常好的素材, 也必须忍痛割爱, 重新选材。只有符合题意、突出中心的素材, 才可引之入文, 否则, 就会出现内容松散、不合题意的状况。在2012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中, 全国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湖北卷的书信交流、江苏卷的“忧与爱”等, 都有很多的生活素材可写, 但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 就可能使文章芜杂繁乱。因此, 点化素材, 找到素材的共通点就显得尤为必要。
佳作示例二:
……而当今社会, 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悦悦而见死不救, 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 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 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 所以缺少了同情心, 因为道德缺失, 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因为道德缺失, 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 德将焉附?
吴斌, 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 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 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 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 吴斌用尽最后力气, 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 拯救全车乘客, 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 吴斌倒下了。吴玉兰, 一个普通的老师, 面对无耻的劫匪, 虽头破血流, 依然保护着659张考生的准考证。从这些人身上, 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 省委书记为他流下了眼泪, 数万群众自愿去护送他的灵车, 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 “中国最美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给予他的最高敬意。吴玉兰老师受伤了, 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佳作《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面对“船主与油漆工”这个材料作文, 作者可谓“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寻找素材。小悦悦事件, 动车事故, “最美司机”吴斌事件, 吴玉兰老师舍命保护学生准考证事件等, 作者信手拈来, 并将所有素材一一点化, 紧扣“职业道德”这一主题, 论证“高尚道德是最大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挖掘素材, 提炼内在含义, 找到联系点
能够反映主题的素材可以找出很多, 但真正深刻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质, 还要靠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材料。面对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 我们需要提炼有典型意义的情节, 发掘素材的内在含义, 找到与现实的联系点, 力求能反映现实, 并富于启迪意义。2012年各地出现的一些满、高分作文, 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佳作示例三:
周冲, 年轻帅气的“黄衣哥”。当他路过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 看到悬空女童危急万分时, 他毫不犹豫地爬上防盗网, 解救下了女童。做完好事后, 他则默默地走了。后经过媒体和市民的全城搜寻, 冒险救人不留名的“黄衣青年”终于现身。他用最朴实的话语回答此次善举:“想到小孩子那么危急, 就没想到自己的安全, 只想着能把孩子救下来, 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什么促使了他的举手之劳, 是中华美德、是一个龙的传人的品质。他的轻轻一步, 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滋润和震撼了湖北, 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佳作《传递爱最朴实的语言》
作者关注现实生活, 选择了“黄衣哥”这一典型的人物素材, 并且能发掘素材, 找到与主题一致的联系点, 即“举手之劳, 也是一种美德, 也是传递爱的表现”, 实现了从素材到作文内容的转化。
佳作示例四:
看到“奔跑”二字, 我一下子想起了刘翔, 这个在8年前获得至高的荣誉, 获得盛名的人, 在4年前因故退赛后又背负了数之不尽的骂名。人生从来不乏起落, 但像他这样, 在世界的注视中经历如此大起大落的人, 想来还是不多的。想起4年前刘翔退赛的轰动, 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那段时间网络上、报刊上的质疑和谩骂, 说是铺天盖地也不为过, 但在洪流一样的愤怒和不解之声中, 仍然有一些人, 坚持为刘翔鼓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 刘翔才继续走在路上, 走过了一个几近寂静的4年, 又走到了世人的视线中。他12秒87的成绩, 虽然因为2.4米的风速没有得到数据的成功确认, 但他毋庸置疑地、成功地赢得了世界范围的不断的掌声。那些一开始站出来为他辩护, 对他表示理解, 宽容他, 称赞他, 鼓励他的人, 有他的亲人朋友, 还有更多素不相识的人, 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掌声, 成为了奔跑之人继续奔跑的动力, 当奔跑之人的欢呼和路边鼓掌之人的掌声交汇的一刻, 那种响彻人心的力量, 令人不禁热泪盈眶。
———2012年高考浙江卷佳作《为奔跑之人鼓掌》
这段文字, 作者选择了刘翔这一典型素材。关于刘翔的素材, 论述的角度应该很多, 但作者却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质“奔跑”, 提炼其内在含义。同时, 深入挖掘素材, 在“奔跑之人和鼓掌之人”上找到联系点, 充分演绎材料, 突出中心思想。
四、组合素材, 联系材料主旨, 找到合力点
我们不少考生, 有了素材却不知道怎么用。或则孤军奋战, 或则叠床架屋, 不能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用一个事例、一则材料进行论证显得单薄、片面, 若干材料组合运用就能产生合力, 使文章内容充实, 有说服力。从形式上来看, 可以是同类事例并列组合, 层层堆叠, 逐步深入;也可以是正反事例对比组合, 相互映衬, 对比鲜明。
佳作示例五:
我们为英雄鼓掌。
我们为失去双臂, 坚持用脚学会弹钢琴的“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的坚强鼓掌。
我们为那个面对失控的客车, 奋不顾身地推开自己的两个学生, 而自己却被客车撞断双腿, 高位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勇行为鼓掌。
———2012年高考浙江卷佳作《为英雄鼓掌》
以上文字, 概述为怎样的英雄鼓掌。从不同侧面选择了刘伟、张丽莉等“英雄”素材, 事例新鲜, 叙述简练, 这是同类事例并列组合, 能够强化读者对英雄的理解。
佳作示例六:
有一次, 美国唱片业协会CEO希拉里·罗森亲眼目睹了乔布斯与工程师讨论用户界面设计的情形。当时, 乔布斯和工程师坐在电脑前, 为了一个设计上的问题争执不下。罗森发现, 乔布斯与工程师所关注的, 不过是在屏幕上一块大约只有一张便条大小的区域里, 如何排放3个单词的问题。乔布斯如此关注细节让罗森惊叹不已, 而他对细节的高度关注不啻是他获得奇迹般成功的一大秘诀。
…………
去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揪紧了国人的心, 几十个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中, 同样有个细节的问题。相关部门公布的动车事故报告中指出,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 致使其带着隐患上道使用, 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大重要诱因。假如铁道部不是像那个船主那么“粗心”, 假如具体施工建设者能够像那位漆工一样, 发现某些细节上的问题, 能够主动、及时、“顺便”把漏洞补上, 不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吗?!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佳作《细节决定成败》
上述文字列举了两个正反不同的事例, 乔布斯关注细节走向成功;“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则是忽视细节的结果。两个事例形成正反对比, 有力地证明了“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 对比鲜明, 论证有力。
通过对2012年高考佳作素材运用特点及技巧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备考, 素材至关重要。面对2013年的高考作文,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加强素材备考, 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素材库。
第一, 搜集素材。素材应该包括事实素材和理论素材两大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时尚、新闻时事、街谈巷议、故事寓言、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音乐歌词、新理论、新观点、新数据、新技术、新发现等都应该进入素材收集的视野。
素材来源应该非常广, 有教材上的, 报纸杂志上的, 课外书上的, 有自己经历的, 有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我们既要搜集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正面素材, 也要搜集有深刻教训的反面素材, 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新素材。
搜集素材的办法有三:一是专题积累。即针对某一话题或题材全方位地展开相关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在全面占有素材、理解素材的基础上, 做到融会贯通, 为我所用。二是专人专物积累。即专门针对某一位人物或某一件事物, 全方位积累其典型的、非典型的语言、行动、思想或事件的前因后果, 做到确知其人、其事、其情、其魂、其优缺点。在写作时就不至于因知之不详而不敢动笔。三是兴趣化积累。积累素材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积累, 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 也不必在乎形式, 只要感兴趣, 就不妨积累下来吸纳内化, 化为自己作文个性与思想的灵魂。
第二, 梳理素材。搜集素材重要, 梳理素材更重要。每个学生必须梳理自己的素材, 梳理的方法和类别多种多样,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如果有同学认为类别多不好操作, 那么, 从人文关怀角度, 抓住“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可能更利于思考、运用些。另外, 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生活”等角度去梳理, 也具有可操作性。
梳理素材要掌握以下必要的思维方法:
(1) 发散思维方法。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侧面思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 任何事物都处于客观世界的“关系网”中, 都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 从不同角度联系周围事物去观察思考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用发散思维分析写作素材, 就是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 多角度联想和思考, 不依常规, 寻求变异。
(2) 逆向思维方法。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顺与倒都是相对的;事物间可互相转化, 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一则写作素材, 有时反弹琵琶, 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 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 从而引起新的思索, 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3) 聚合思维方法。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 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信息进行收敛、聚合, 为信息的归属树立一个明确的“靶子”, 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的内聚式思维状态, 又可称为内敛思维、集中思维。对单一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分析所形成的价值点, 并不都是合理或最佳的, 而且在用时也不可能全部涉及, 因此需要进行筛选“聚焦”, 尽可能从对关键要素或隐含要素的分析中, 找到最佳或最新的方案。
(4) 辩证思维方法。要想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内在、本质、全面的分析, 离不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体, 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观察、把握, 往往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 一分为二地看事物。
第三, 运用素材。搜集素材也好, 梳理素材也好, 归根到底是为了运用。因此, 学会运用素材是备考的关键。所谓运用素材, 一是“开掘”, 一是“活用”。开掘素材是为了从高度和深度运用素材;活用素材是为了寻找不同点, 从新角度辩证多维度地议论素材。
作文素材运用可采取“五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参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以后, 并不是堆积在大脑的角落里就万事大吉了,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素材进行咀嚼、品味。对自己长期所积累的素材要做到在理解基础上的参悟, 要区分哪些是积极健康的内容, 哪些是无用的东西, 保证正确的价值取向, 要认识一些重要素材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并有自己独到的解读。只有对素材的深入透彻理解, 才有可能对素材有效运用。
第二步是“提取”。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 挑选健康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 切忌“拾到篮里都是菜”。提取时要有“自知之明”, 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 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等) ,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同时, 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 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 文章才能引人入胜。要根据立意精心提取精当的材料, 才会更有说服力, 更有表现力, 更有感染力, 更有震撼力, 达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第三步是“整合”。对提取而来的材料, 必须要进行适当而合理的整合。首先是围绕主题, 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 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 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其次是围绕结构整合材料, 做到详略得当, 安排有序, 段落层次清楚, 线索脉络分明, 过渡照应周全, 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生动性。
第四步是“定向”。即选准角度, 决定素材运用的方向。定向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确定写作的方向, 包括素材、立意等。定向选点力求准确、新颖。所谓准确, 就是在一定的话题范围内,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自己熟悉并且能够把握住。所谓新颖, 就是角度新、见解新, 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第五步是“拓展”。定向后, 支撑观点的材料或有不足, 这便需要思维的启动, 联想开去, 搜索相关信息, 补充原有的素材。拓展可以从实拓展, 也可以从虚拓展;可以正向拓展, 也可以反向拓展;可以顺向拓展, 也可以逆向拓展;可以纵向拓展, 也可以横向拓展, 但是任何拓展都要符合题意要求, 揭示命题的本质意义。
1扩写素材
所谓扩写素材,就是指把一个原来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一则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要求把“文天祥誓死不降元”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个同学将其扩充生发成了这样一段文字:
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零丁洋,被捕了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早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跃马驰骋疆场,收复沦陷的失地,无奈自己被捕,失去自由,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令他心底顿起波澜。是啊,如投降了元人可以得到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绝不能,我是宋朝人,我是宋朝臣!我应该为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今天,就是我文天祥血染零丁洋之时……
扩写生发后的素材,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感人了。但请注意,在扩写拓展时,一定要注重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而且要忠实于原素材的主题,切不可撇开或违背原素材主题而随意生发。
2压缩素材
压缩素材有两种情况。
其一,当碰到一则文字较多、篇幅较大,直接将它用在文中不合适,但又必须用的素材时,就必须对素材进行压缩。即删繁就简,保留其主要内容,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保持主题不变,保留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如下面这则素材:
在人来人往的洛阳街头,老人何海昌正在教身边的小乞丐读书。天气较冷,老人穿着破旧的棉衣,小孩紧靠在老人旁边。小孩双手似乎残疾,但是两人的表情都很认真。那个小孩叫何仙童,是他在伊川县水寨镇帮别人干活时收养的。老人说,他和孩子并不是祖孙俩。何海昌说,自己对孩子一直有愧疚感,因为有一年冬天他将仙童托给别人照看,大家在烤火时没注意,小仙童摔倒在火堆上,左手留下了残疾。老人說,他想看着孩子长大,有书读,将来有份工作,不要再乞讨。只要自己不饿着,就要教孩子读书。老人说,四年前他开始教孩子读书,读的是小学语文、数学和孩子们的读物,书是他花钱到书店买的。
如果要求以“善良”为话题,这则素材则可以写成:
何海昌与小仙童非亲非故,但他不仅收养了孩子,还买来书教孩子读书。他希望孩子将来有份工作,不要再乞讨。这是怎样的一颗善良的心啊!他的善良恰如滋润着一个弱小生命的那一滴甘泉,是吹拂过少年忧伤而疲惫的面容的那一阵凉爽的微风,是驱散孩子心灵恐惧的那一双真诚的眼睛!
其二,占有能够表现一个话题的几个素材,但若用其中一个又不足以支撑这个话题,或者对这些素材只知道大概而细节不详。此时则可将每个素材进行压缩,用极简洁的一句话把最符合题意的信息概括出来,然后以统一的表达方式罗列多个素材,构成素材排比。比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天道酬诚信》的一段文字:
屈子一跃,一河碧水为之激荡,千载令名不朽;刘邦入守关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于履行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之碍,与邻国交好,于内则治民,诚信于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对百姓有诚信,天下人拥他为王,他便要为万千黎民百姓谋福祉,是以开创了“贞观之治”。
以上文字是对四个历史人物素材的缩写,在文末组成排比,文采斐然,文气充沛。
3拼接素材
所谓拼接素材,就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把几个素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共同诠释话题内涵,表达文章中心。这是一种借助素材快速成文的好方法,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两种方式。横向排列的各个素材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从几个侧面来证明同一主题;纵向排列的各个素材之间则是一种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更深入地来证明主题。
4翻新素材
一些人们熟知且被习用的素材,由于运用频率过高,会使阅卷教师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有两种形式:
“旧例新用”,如鲁迅的《故事新编》,用“现代”的观念将八个神话、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素材翻新关键是要翻得恰当,有创意而不可沦为“戏说”“恶搞”。有充分的逻辑依据,才可对原作主题进行颠覆性的改造处理。多年前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就是成功的范例。
“常人新写”, 即借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平常事或平常物,用一种较为少见或古朴的方式将其写成文章,以达到情理俱佳之目的的形式,主要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当学生明了事理之后,即可进一步对世上万事万物进行多角度审视。如写橡皮“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是批评橡皮狭隘;而写橡皮“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则是赞颂橡皮无私奉献。
5一材多用
事物的本身总是丰富多彩的,一则优秀的作文材料总是立体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也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请看2011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诚信之惑》中所运用的一则材料:
今年52岁的陶彩芬大姐是淮安市一名普通市民,每天清晨她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儿子上大学,维持生计。一天,她拾到一个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在辗转找到失主后,失主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要求陶大姐赔偿不见了的钱。这件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同陶大姐一样不明白,为啥做了好事却还沦落到现在这个下场呢?失主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依旧保有诚信的人们寒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作者用这则材料来论证“诚信之惑”这一观点,无疑是准确而有力的。因为陶彩芬大姐找到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的失主后,失主不仅没感谢她,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要求陶大姐赔偿不见了的钱。这就是诚信之“惑”,“惑”在有悖常理。作者运用这则材料的立足点在于“失主”。因此,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角度,从陶彩芬大姐的角度审视这则材料,那么,它还可以用来论证“诚信”“善良”“道德”“无私”等论点的议论文。
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往往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就是由于这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所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
在我家附近,有着这样的一家人。他们是开小店铺的,平时也就靠点小生意生活着,妻子在家织点毛衣,丈夫在家里帮着打点生意。两个孩子虽然勉强能上学,但到每交学费的时候,丈夫和妻子就急得团团转,到处借钱。每次他们去向别人借钱时,总是碰壁。
这次,又是两个孩子要交学费的前一天,夫妻俩在家谈论着要去哪借钱。
丈夫边吸着烟边叹息道:“唉,找谁借去呀?”
“是呀,现在这些人,谁愿意心甘情愿地借钱给别人呀!”
“要不,你去找隔壁家借借?”
“你干嘛不自己去?难道你忘记了去年我去向他家借几十块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吗?句句刺耳,我可不愿再去受那口气。”妻子说到这已经有点激动了。
“你看你这女人,没说几句,就要掉眼泪,有什么好哭的。”
夫妻俩都沉默了好一阵子,妻子的眼眶都红了,丈夫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屋里陷入一片死寂,两个孩子已早早入睡。
丈夫又开始说话:“明天我还是找人借点吧!”
“你借归借,要是受了气回家可别往我们身上使。现在那些人,看你没钱,连买东西都不来你这买……”
“好了,好了,收拾着去睡吧。”
“哎……”
明天丈夫去借钱,我看也是“凶多吉少”。
人没钱就是注定让人瞧不起,而这种时候,那些腰包鼓鼓的,是在吃大餐、搓麻将还是在家优哉游哉的享乐呢?有多少人像哈巴狗一样地去讨好他们,而他们又是否怜惜过那些没钱的人呢?
健康的身心是革命的本钱。在这个钢筋混凝搭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健康的体魄来维持起每日的生活。没有劳动力的人不能造福于社会;在这个压力大于重力的社会力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我们要有浪淘沙、千帆争渡、勇者争巅峰的气魄,所以要想生命的高度,必须重视你健全的四肢,和一颗火热的心。
锲而不舍的坚持会点亮你的生命。爱迪生99次失败换来的是一次光亮,这一丝光亮不仅照亮他的生命,也点燃了整个地球。每一滴汗水后都滴下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次挫折的教训都是一次心灵的丰实。生命的高度在于你每一次不满足的追求后的喜悦。
高洁的品性铸造伟岸的人生,伯牙鼓琴江畔,陶居士种豆南山,苏东坡大江东去,辛弃疾“千古江山”而不是将自己融于、归于大自然的杰作。这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悠然,也是与世无争的清高。只有经过风霜岁月的洗礼,才能练就这般虚怀若谷的高度。这不得不使人感叹,生命的高度因为高尚儒雅的品性而更显巍峨!
一、接近生活的时事素材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于学习来说,很多的科学家和学者曾经指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通过兴趣,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中,并主动克服遇到的困难。而在高考作文写作中,这一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传统的高考作文教学较为单调,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素材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且由于教师生活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素材无法很好地理解,像文言文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高考作文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一些时事素材进行有效的积累,然后在进行高考作文教学时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当前比较流行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由于是一些学生非常关心的话题,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作文写作的讨论中。像在2010年2月发生的“犀利哥”事件,其在当时非常流行,人们对这一位流浪乞丐的打扮非常感兴趣,从而在网上盛传“犀利哥”的照片。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将“犀利哥”的一些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犀利哥”的文言文文章,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的思考中去,帮助学生把平时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文内容进行更加牢固的掌握。
二、感情真挚的时事素材提升学生对生命情感的认知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可以发现,通过情感教学能够更好地得到学生的认可,由于大部分的高中生一直生活在学校中,导致其生活经历非常少,这样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缺乏必要的情感表达,影响作文的情感抒发。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时事材料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的调动,并帮助其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像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福岛核电泄漏事件,在这一事件中造成了多人的死亡,而在进行撤离时,现场有50多人自觉承担守护家人的责任,迅速投入到核泄漏处理中去。通过这一事件,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调动。像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这50多名死士这样做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假如同学们是撤离人员中的一员又会怎样做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将自己的意见进行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素材的情感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当时的50名死士进行作文的写作,这样能够使学生亲身去思考当事人的思想情感,提高文章的情感表达。
三、真实可靠的时事材料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对于高考语文来说,作文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随着近些年来对高考的不断改革,传统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对其进行细化。对于高考作文,一般的基础分学生都能够拿到,但对于发展等级的分数,其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素材描写将自身的感情进行完善的表达,这对学生的素材考验非常大。但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素材时往往是选择一些课本上的,像周恩来和黄继光等,这些素材已经被许多人引用过,缺乏新意。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作文的写作,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料库。通过真实可靠的时事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材料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深度。另外,丰富的时事素材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写作能力。
【被需要高考优秀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生活需要800字高考作文11-09
满分高考作文:这个世界需要你09-18
高考复读需要注意什么06-04
高考后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10-15
成人高考报名需要必备哪些材料12-16
生活需要作文素材07-12
初中作文生活需要快乐600字素材09-22
历年高考作文素材07-03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10-09
高考作文素材热点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