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与会议制度的管理(精选15篇)
关键词:庭前会议,刑事诉讼,司法程序
一、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 适用范围过宽, 没有严格的界限
对于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太过宽泛, 有些小型案件并不涉及争议, 未体现庭前会议简化审理案件的流程, 反而会造成工作中人力的浪费, 还违背了庭前会议制度设定的初衷。刑诉法对于适用庭前会议的范围过宽, 没有严格的界限规定. 庭前会议在召开之前, 审判人员可根据双方的证实来酌情对控辩双方进行询问, 其中, 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 应当把这些有异议的证据庭审时作为重点调查, 但是这些环节, 并没有使审理流程变得简易化, 最终没有对此做出实质性的裁决, 对一些材料还存在着许多模棱两可, 不仅没有简化审理程序, 提高审理效率, 相反, 还加重了审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未体现出庭前会议繁简分流的原则。
( 二) 在庭前会议中, 针对控辩双方所要审理的内容不明确
在最新的诉讼程序中, 规定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于听取和解决那些可能导致庭审中断、影响庭审顺利进行的问题。然而,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范围可以遵循, 这样就违背了庭前会议设立的目的。对于一些小的诉讼案件并不需要提交到庭前会议上, 庭前会议只是针对一些棘手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听取意见, 在庭审时有准备, 但庭前会议并未对控辩双方所提相关材料做出根本的否定, 只是把这些材料在庭审过程中作为重点的材料来审理, 使得庭前会议成为一次小审理, 增加了审理人员的工作量。
( 三) 被告人是否参与庭前会议并没有完善的区别规定
庭前会议召开之前, 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什么情况需要根据案件情况通知被告人参加。但究竟哪些类型的案件需要通知被告人, 哪类案件是不需要通知被告人的, 不仅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限, 在审诉辩三方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而且对于有些涉及被告人合法权益的, 如当事人不在场, 审理人员对原告方所提材料的审理就违背了其公平性。
( 四) 庭前会议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没有严格规定
首先, 庭前会议的功能之一, 就是将控辩双方对于有争议的, 可能会阻碍审理流程进行的合意。但这些仅现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形成合意上, 并没有具有法律效力。除此之外, 对于那些没有辩护律师在场的庭前会议制度, 控告双方是无法针对一些证据进行合意的, 因为他们也不清楚法律的界限, 所以, 庭前会议召开是无效的。
二、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措施
( 一) 限定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范围, 禁止乱用庭前会议
庭前会议适用的案件本身就是涉及重大事件的, 证据过多会影响审理的流程, 因此对于一些小型的基层法律案件, 对当事人没有太大争议并且简单审判的案件, 无需启用庭前会议, 除此之外, 有辩护律师参与的庭前会议制度才能使整个庭前会议开的有意义, 否则召开庭前会议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会增大了庭审的工作量。所以应准确把握对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原则上, 庭前会议应适用于重大案件, 审理复杂, 证据过多的案件, 所以在召开庭前会议之前, 明晰争议焦点, 减少不必要的交涉, 可以有力保障庭审的不中断、简化审理的流程并充分做到高效的审判。
( 二) 明确会议内容, 避免庭审被虚化
庭前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减少审理流程, 将带有程序性争议的材料, 在开庭之前和使控辩双方做出合意, 这样做才有利于简化审理程序, 加快审理案件的步伐, 使审判人员的工作更高质量的完成. 为了帮助控辩双方对所提材料的精准性, 庭前会议可以进行证据公示, 实行公开透明的原则, 有利于控辩双方提供有针对性, 实质性的证据。
( 三) 明确庭前会议合意的法律效果
首先, 庭前会议一般是由控、辩、审三方共同参与的非正式会议, 除特殊情况, 庭前会议一般需要三者都到场, 对于在庭前会议记录中记载的内容如果三方的意见相同, 经三方商议确认后签字, 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受法律的保护; 如没有合理理由的, 不应在庭审中提出复议, 或者随意推翻, 这样才能保证庭前会议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当然, 庭前会议和庭审程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只是对重大案件材料的审核, 是为庭审服务的, 如果庭审过程中, 有一方确实有合理证据能够证明, 庭前会议中达成合意的内容确实与事实或法律不符, 在法律上给予权利推翻合意, 并以庭审中确认的内容为主, 这样才能做出最公平的裁决。
综上所述, 为了使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除了在程序上回避许多问题, 还要在手续上简易化, 高效化, 对于涉及实体问题的也要做出实质性、强制性解决方案, 让诉讼案件的审理变得简易高效, 这也是我国当前司法机关要做的实质性工作, 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我国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7.
【摘要】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推进高校基层组织科学决策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院(系)党政联系会议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必须明确议事范围,明确议题和议程,确保会议流程的规范性,遵守议事和决策规则,贯彻执行决定决议,并产生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院(系)人才队伍层次、学术研究水平越来越高,相应的院(系)事务也日益复杂多样,院(系)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对院(系)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探索进一步健全和规范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的有效对策,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校院(系)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一、完善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必然性
2010年8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从两个方面完善了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一是正式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为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二是明确了院(系)党组织六个方面的主要职责,扩充了职责范围,为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1]。
党政联席会议是高校院(系)工作的决策与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商讨决策、研究工作、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并不是院系所有的事务都必须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才能进行确定。学院党委和行政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党组织同行政一起共同决策学院的“三重一大”事项,从制度上保证党政协调融洽、配合默契,保证了党组织的工作与行政工作充分地融合和统一,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当前高校院(系)党政联系会议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认识不够到位
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中共中央虽然出台了修订版的《条例》,然而并非所有的高校都按照条例的要求严格进行高校的议事决策过程,有部分高校还未领会二级院(系)领导体制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意义所在,对基层党组织在二级院(系)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他们趋于守旧,安于现状,在形式上传达、贯彻《条例》,“默认”党组织领导人和行政院长同为学院一把手,共同处理学院各项事务,而实际上则是实行院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手中无权,工作范围仅仅局限于内部管理和思想教育,很难真正做到与行政部门的领导人一起围桌而坐,共同讨论和决定学院重要事项,在这种情况下,党的作用和影响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2.对传统“院长责任制”根深蒂固
“院長责任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不懈努力的结晶,在一定时期里,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则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转变决策管理机制方法迫在眉睫,然而一些人或是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安于守旧,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拥护着“院长责任制”,拒绝接受或者仅仅在表面上接受了新《条例》规定的党政联席制度,这对该制度在高校院系的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对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一个好的议事决策体制,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监督评价体制,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不当的丑闻频发,多数是因为院系内的监督评价体制有所欠缺。监督评价机制在高等学院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学校党委要对院(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情况每年检查一次,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院(系)领导班子要及时总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将其作为班子述职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它对于院系内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及措施的执行起到的监督作用是保证院系公正、公平、廉洁处事的屏障,有利于树立学院良好的形象,激发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4.议事决策规则不够完善
《条例》中规定: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但是该《条例》并没有详细说明院系行政部分与党组织应该怎样合作讨论处理学院各项重大事宜,这就给院系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议事规则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导致了院系工作效率的低下,打击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教职工对于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分工的不明确性造成了“出事无人负责”的现象,各个部门相互推脱,逃避麻烦,严重影响了高等学府的形象。明确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严格遵守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程序,落实每一项重大决定,是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生命力的保证。
三、理顺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探索
1.明确议事范围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院(系)重要事项都要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但是在《条例》中并没有对重要事项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制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的时候,必须明确议事范围。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主要决策院(系)“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
具体议事范围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2)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学院工作总结;(3)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科研情况、实验室建设等;(4)研究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5)招生、就业、学生教育培养、管理等方面的有关重要问题;(6)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涉外学术交流活动安排;(7)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8)学院各类机构的设置、调整和人员配置;(9)财务预算、大额资金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公共资源的分配;(10)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的岗位聘任、考核、评优、奖惩、教师出国等方面的重要问题;(11)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12)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工作;(13)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安全稳定;(14)岗位津贴和奖酬金分配方案的制定、调整以及重要福利待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15)其他应由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和问题。
2.明确议题和议程
党政联席会议的议题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同商定。在会议召开之前,由分管领导结合具体工作分工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议案,并准备好议案的可行性意见,以供会议讨论;党政主要负责人事先沟通情况,经磋商后就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并确定会议议题;由院(系)党委办公室将议题提前通知应到会人员,做到任何议题均事先告知,保证其有充分的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党政联席会议根据议题内容由提出议题的分管领导在党政联席会议上主讲,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可吸纳相关人员到会说明情况。凡是未经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前审定的议题,除突发重大事件等急需临时动议的,一般不列入党政联席会议议程,避免发生议而不决的情况。
3.确保会议流程的规范性
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进行,规范会议召开的程序。会议召开流程和规则应包括:(1)出席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员一般应包括院(系)党组织正副书记、学院(系)正副院长(系主任)、党委委员、纪检委员、工会主席等,同时实验室、规划院、都市分院负责人、院长助理等列席党政联席会议。根据议题可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研究确定其他列席人员。(2)党政联席会议为例会制。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或者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3)党政联席会议一般可由党委办公室负责会务,由党委书记主持。(4)党政联席会议议题须提前送交学院党委办公室,一般在三天前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及相关要求通知到与会人员。(5)会议实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方为有效。讨论的事项凡涉及到与会人员本人、配偶、直系血亲、近姻关系的有关事项时,相关成员必须回避。(6)党政联席会议应一事一议,由提出议题的分管领导作重要说明,出席会议的其他成员根據说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7)党政联席会议的会议纪要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和签发,分发至党政联席会议全体人员,并下发到系及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最后进行分类整理,做好存档工作。(8)对未能出席会议的成员,会后由主持人向其转告本次会议情况和决定。(9)党政联席会议需要保密的有关内容和决议、决议形成的过程等必须严格保密,未公开的结论以及会议上的个人意见不得向外泄露,违者追究相关责任。
4.遵守议事和决策规则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必须严格遵照议题的提起、表决、通过等基本程序。遵守议事和决策规则是开好党政联席会议的重要保证。党政联席会议与会者在讨论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对重大事项要逐一讨论和表决,议而有决,形成决策意见。
首先,对拟决策事项的说明或被选方案的提出,应由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其他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在保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发表意见,确保与会人员正确行使自己职权。在决定前应根据需要充分听取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科专业委员会、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会的意见。
其次,党政联席会议表决的形式可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投票表决等,在决策重大事项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讨论议题要有最终结论,由主持人当场明确宣布。
最后,会议对讨论事项做出同意、不同意决定时,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要认真考虑。在讨论重大问题发生争议、双方人数相近,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外,应暂缓决定,待会后继续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广泛交换意见后,可重新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如仍不能形成最终决策意见,可及时请示学校分管领导后,适时再议。
5.贯彻执行决定决议
党政联席会议一旦形成决议,只有得到贯彻执行、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它的核心作用,才能推动院(系)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第一,党政联席会议做出的决议,任何个人无权擅自改变决议;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也可以按规定提出复议,或者向上级组织报告;在本级或上级组织未做出改变之前,行动上必须无条件服从并坚决执行,并应当以集体的决定或意见对外表态,不能在群众中散布与集体决议相违背的言论,坚决杜绝缓办甚至拖着不办的情况发生。但若在执行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贯彻落实,确需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时,应及时向党政主要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可提请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再做出决策。
第二,党政联席会议做出的决定决议,全体会议成员均应按照各自分工职责,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认真落实与执行,并限定完成期限,确保决定决议得到贯彻和落实。必要时,可以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形式研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书记、院长(系主任)要做好指导、协调和督办工作。
第三,要加强监督机制,可以将不涉秘的党政联席会决议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及时传达至本院(系)师生员工,做好跟踪调查,尽可能地发挥师生员工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而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执行情况也应及时反馈至党政联席会议。
四、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成效
1.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师生,使大多数高校院(系)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普遍形成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风气,营造出日益浓厚的民主氛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平衡班子成员权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水平,又可以把决策变成大家的集体意志和共同行动,是实现民主管理和保证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班子成员和各种监督机构对“三重一大”事项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力保证。
2.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高校院(系)党政共谋划,增强了院(系)的领导合力,班子成员通过深入的调查、缜密的思考、认真的分析后达到认识上共识,做到决策上的共识、配合上的默契、相互间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学院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分工、共同负责,院长在职责范围可以大胆开展工作,同时主动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学院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可以紧密结合学院的中心工作来谋划组织工作的举措,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政统一思想、共谋大局,准确定位角色、各司其职,促进相互补台,给广大教职工留下班子团结的良好印象。
3.保证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保证了党组织的工作与行政工作充分地融合和统一,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更多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到关系本单位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切实发挥了党组织定向把关、模范执行和坚决落实的保证作用。确立高校院(系)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学院贯彻实施的精神和措施,与院(系)行政各司其职,共同负责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的各项决定和决议,从而做到学院党委和行政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
总之,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经过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使各种权力处于合理的状态且各自能够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个有机耦合又相互制约、协调的系统工程。同时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探索,这就要求院(系)党政领导班子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民主意识,不断实践,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晓琳,李维.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思考——以成都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78-80.
[2]刘筱毅.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探析[J].北京教育,2014(9):60-62
[3]关茹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7-49.
为进一步加强会议室的管理,充分发挥作用,明确使用的规定及流程,现对会议室的使用作如下规定。
1.处室或个人需要使用会议室时,需提前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会议室使用登记表》,经准许后方可使用。临时性使用会议室,必须经负责人同意。
2.会议室财产期初由学校总务处统一配备清点,制定财产统计表统计后由会议室负责人核实签字认可,并在期末复查盘点。
3.负责人平时应做好会议室内各类物品、设施的规范摆放、卫生管理、电器和用电线路管理及安全管理等。疏散通道标志完整。
4.负责人必须清楚和定期清点会议室内的物资种类、数量,了解破损情况,情况严重的则立即报损,人为造成损坏的则上报总务处及按价赔偿。
5.会议室内各类物品均为教学服务,不得擅自外借,经领导同意后的外借物,要办理外借登记并及时归还原室。
6.切实加强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尽力减少会议室财产损坏。
7.会议室使用期间,使用处室或个人需保持会议室的整洁,不允许有乱扔垃圾、吸烟等不讲卫生的行为。
8.会议室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务必将所有移动过的桌子、椅子、设施设备等还原,将会议室打扫干净,离开时关闭所有电源。
9.会议室的钥匙专人负责,不准借与任何人。
小学
一、目的为加强会议室管理,保障会议室的合理使用,充分有效利用会议室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老办公楼二楼会议室的管理与使用。
三、权责
会议室使用管理由公司环境安全管理部负责,全面负责会议室日常管理,并实施监督。
四、会议室使用申请
1、为了避免会议发生冲突,各部门如需使用会议室,需提前通知环境安全管理部,以便统一安排。
2、各部门申请使用会议室时,需明确登记使用时间、参加人员等,如有需要环境安全管理部协办的事项提前注明,环境安全管理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3、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需要占用会议室时,要及时向环境安全管理部提出申请并登记。
五、会议室的安排
1、会议室的安排遵循“先申请先安排”的原则。遇特别紧急或重要会议,申请人应通知环境安全管理部,如会议室不够用的,环境安全管理部应建议其他会议改期。
2、已安排的会议,应准时召开和完成,以免影响其他会议的召开。
3、会议改期或取消,会议负责人应及时通知环境安全管理部。
4、临时客人接待,如需使用会议室,须提前通知环境安全管理部安排。
六、会议室的使用
1、环境安全管理部须于会议召开前20分钟,打开会议室门。
2、会议室如需使用电脑、投影、音响请各部门自行准备。
3、公司级会议、重要贵宾接待,由环境安全管理部供应茶水,其他会议,请部门自备茶水。
4、会议结束后,会议负责人应及时整理会议场地,关闭各种电器并及时通知环境安全管理部。
5、会议室的使用部门,要维持室内清洁,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打扫,将移动的桌椅及时放回原位,以方便其他部门使用。
七、注意事项
1、会议室使用人员须爱护设备和物品,人为损坏要按价赔偿。
2、严禁在会议室打牌、嬉戏打闹、聚会等。
3、会议室内物品未经环境安全管理部批准,不得私自转借他人或挪借他用。若要借用会议室内的物品,需填写物品借用登记表,并要及时归还原处。
一、会议室使用细则
1、会议室由总务处负责管理、使用登记与调度、设备维护等相关事宜,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不得擅自挪用会议室多媒体设备和桌椅等物品。本管理办法所指的会议室包括:1212波司登培训教室(大会议室)、1221会议室1、1312培训教室、1321会议室4、1319会议室5、1406党员活动室(四楼)、1408会议室。
2、会议室实行提前预约制度。为避免会议发生冲突,相关人员(部门)使用会议室,须提前3天通知总务处,填写<会议室使用申请表>,以便统一安排。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需用会议室时,要及时向总务处提出申请并在会后进行补办相关登记。各部门使用会议室使用时领取会议室钥匙。
3、各部门申请使用会议室时,需明确使用时间、参加会议人数等,如有需总务处协办的事项请提前注明,总务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的的准备工作。如需使用会议室的设备,应提前向总务处说明,以便提前准备,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4、如遇会议之间发生冲突,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学校会议优先于部门会议,部门会议之间本着重要、紧急优先的原则自行协商解决。
5、使用会议室的部门,必须爱护会议室的设施,保持会议室清洁。用后应及时整理:检查安全(电源),关好窗、空调,锁好门,将钥匙交还总务处。
6、开会期间,请爱惜会议室的设备及物品,自觉保持卫生,禁止吸烟,禁止乱扔纸屑,尽量保持室内清洁。
7、会议结束后,使用人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关闭会议室内各种电器设备的电源,特别注意必须等待投影仪散热,指示灯变红后方可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相关人员及时整理会议场地,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公务损坏及时报至总务处,及时维修,确保其他会议的准时进行。安全责任人为申请者所属处室主任或系部主任。
8、与会人员要爱护会议室内的公共设施,损坏赔偿,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总务处同意不得将会议室的各种设施拿出会议室或转做他用。
9、平时卫生由学校卫生员每天早晨负责打扫。会议室活动结束后,由学校卫生员对会议室进行清扫和整理,将移动的桌椅及时放回原位(必要时请相关部门协助帮忙),以方便其他部门使用。
10、当组织活动或培训时,由活动的组织者临时负责会议室卫生及设备安全。任课教师使用会议室,要安排学生课后做卫生。
二、本规定由总务处制定,经审批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关键词:商务会议,管理系统,B/S模式
一、前言
通过会议交流学术、把握科研动态在国内外非常流行。许多研究领域, 尤其是像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等发展速度迅猛的领域, 国际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更能反映科研动态、更能引领学术潮流。而且通过学术会议, 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组建更广泛、更专业的研究团队。学术会议的组织通常涉及到稿件提交、稿件审理与修改、录用通知、会费缴纳、会议日程制定、酒店预订等工作。传统的处理方式大致如下:1.欲参会者通过Email投稿至组委会, 组委会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发回收稿确认;2.组委会将稿件通过Email发送给审稿人, 并等待审稿人确认是否接受任务;3.审稿人将审稿意见通过Email发给组委会, 组委会根据审稿意见向投稿者反馈信息并通知录用者缴纳会费和预订酒店;4.临近会议, 组委会将校稿发给已缴费的参会者, 待收到参会者的回复后会议的前期工作才算完成。上述处理过程全部通过Email方式通讯, 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录用、缴纳会费, 加上短期内数百甚至数千的投稿量, 组委会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 而投稿者往往因焦急等待而不断询问审稿状态, 进一步加重了组委会的负担。因此, 随着商务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 采用网络化在线管理会议稿件以及酒店预订等程式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降低组委会的成本、减小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为参会者和组委会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可视化的稿件处理过程。
二、系统设计
1.需求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面向商务学术交流的会议管理系统, 用户 (包括投稿者和审稿人) 和管理员 (组委会) 通过该系统完成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参会的一系列过程。投稿者可在线注册并提交稿件, 还可在审稿之前修改投稿信息或重新提交稿件。此外, 投稿者可实时了解审稿状态, 并根据审稿意见在线提交修改稿。待正式录用之后, 投稿者可在线缴纳审稿费以及发票抬头、邮寄地址等信息, 还可在线预订酒店。审稿人受邀登录系统完成审稿任务, 并将在线登记审稿意见。管理员负责发布和管理会议信息、管理用户信息、为审稿人创建账户、管理稿件、管理会费、发布酒店住宿信息等工作。
2.功能模块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 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图1描述了功能模块结构。
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涉及以下12张数据表, 它们分别是: (1) Agenda:内容包括会议议程信息标题、发布人、发布时间、点击量、议程的内容; (2) Collection:内容包括稿件征集信息标题, 发布人, 发布时间, 点击量, 稿件征集信息的内容; (3) Contact:内容包括会务组信息的标题, 发布人, 发布时间, 点击量, 会务组信息的内容; (4) Download:内容包括资料的名称以及下载地址; (5) Hotel:内容包括酒店的名称, 酒店地址, 联系电话, 住宿费用; (6) Intro:内容包括会议简介标题, 发布人, 发布时间, 点击量, 会议简介内容; (7) Linking:内容包括友情链接名称, 地址; (8) Meetings:内容包括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会费情况; (9) Message:内容包括站内信息的发送人, 接收人, 信息标题, 信息内容, 是否发送, 是否阅读, 发送时间; (10) Org:内容包括组委会信息标题, 发布人, 发布时间, 点击量, 组委会信息内容; (11) Paper:内容包括论文标题, 作者, 上传时间, 下载地址, 是否审阅, 是否通过; (12) User:内容包括用户账号, 密码, 密码问题, 密码答案, 真实姓名, 生日, 所在单位,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 是否管理员, 是否审稿专家, 是否被锁定, 所选会议, 所选酒店, 会费缴纳情况。系统E-R模型如图2所示。
三、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PHP作为平台的开发语言, 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 IIS作为Web服务器, 采用B/S方案构建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可分为用户和管理员两大模块, 模块功能划分详见图1。下面介绍实现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
1.抽取公共功能和全局变量
公共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处理数据库操作, 包括建立数据库连接, 执行数据库的查询、增、删、改操作, 还包括数据库的批量处理等。在实现时, 建立了公共功能类, 使用标准SQL语句处理数据库操作。此外, 还将系统中各模块的公共变量抽取出来也构成了一个类。
2.用户模块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三类:投稿者、审稿人和管理员 (组委会) 。管理员较为特殊, 因此单独为之构造一个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注册与登录、稿件在线提交与重投、稿件信息浏览与修改、会费在线支付、会费信息 (发票抬头、邮寄地址等) 提交与状态查询 (是否已收到款项) 、酒店预订、站内信件等功能。对于审稿人而言, 该模块还提供了在线审稿功能。稿件在线提交及会费在线支付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提交稿件时, 允许用户填写稿件标题、摘要、关键字和创新点, 添加、删除和修改作者信息, 设置通讯作者, 调整作者顺序, 选择稿件所属的研究方向, 推荐审稿人。稿件提交之后, 若不满意, 只要稿件尚未进入审稿程序用户即可修改投稿信息或重新投稿。若审稿人认为稿件需要修改, 投稿者可在线提交修改稿。本系统通过在代码中内嵌各大网银的支付API接口实现了在线支付功能:用户提交数据到网银API接口之后, 接口将把这些数据自动POST到对应的网银服务器, 网银服务器负责验证密匙并完成交易, 最后网银服务器把支付结果以POST方式发送给用户。此外, 为了方便用户和管理员之间沟通交流, 系统中设置了站内信件功能。
3.管理员模块设计
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了会议信息发布与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稿件管理、会费管理、酒店住宿信息管理等功能。会议信息包括会议海报、组委会成员信息、新闻、日程安排等内容, 还包括主页广告和友情链接信息, 这些内容直接显示于会议主页, 管理员可对其进行增删改。用户的注册信息可由管理员修改或删除。对于审稿人, 本系统设定所有审稿人账户由管理员创建, 即每个审稿人都是经过管理员核定的。稿件由管理员根据研究方向指派给审稿人, 在审稿结束之后, 管理员根据审稿意见以及修改稿的质量决定是否录用稿件。若稿件被录用, 则管理员发布酒店住宿信息并开启会费缴纳进程。仅当会费缴纳和酒店预订获得管理员确认之后, 投稿者才可参会。管理员根据缴费信息自动开具发票并邮寄给参会者。
4.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1) 并发访问问题
大量的访问, 会导致记录锁死, 当系统在面对成千上万用户并发访问的时候,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但上述解决方法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 而且这样的解决方法会遇到瓶颈问题且可扩展性差。
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 主要使用了HTML静态化以及附件与服务器分离2种方案来解决并发访问问题。
1) HTML静态化:在系统中, 有些更新内容小的, 使用率高的数据查询, 可用静态化的HTML来实现。对于某些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小的信息, 可以在后台更新时使其静态化, 从而减少数据库的访问请求。
2) 附件服务器分离
对于IIS的Web服务器来说, 附件是非常消耗资源的。所以将附件和页面进行分离, 甚至采用独立的附件服务器, 在页面访问时可减少服务器的压力、防止因附件问题导致系统崩溃。
(2) 安全性问题
本系统在处理网站安全性问题方面采用了以下2个方法:
1) 采用随机登录验证码机制防止黑客利用软件自动登录测试。
2) 采用基于身份证信息验证和邮件验证的信息审核制度:用户若要具有高级、进阶功能必须实现邮件身份验证、甚至身份证验证。避免捣乱用户占用资源, 破坏平台秩序。
3) 使用32位MD5加密保护用户密码:MD5是一种散列函数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安全领域, 主要是对消息完整性的保护。用户密码是不可见的, 即便对于管理员也看不到。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新密码, 但无法得知老密码, 主要是因为老密码是用MD5加密过的, 从而可以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四、小结
本文提出了面向商务学术交流的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为参会者、组委会、审稿人三者提供了不同的操作功能, 实现了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参会这一系列过程的可视化、便捷化和系统化。此外, 在实现系统过程中, 提出了应对并发访问和提升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借助本系统, 将显著降低组委会的成本、减小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为参会者和组委会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可视化的稿件处理过程。
参考文献
[1]Zheng C, Shen WM, Zheng QH, etc.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conference management system[C].Proc.of CSCWD 2008, Xi'an, China, April 16-18, 2008, 5-10.
[2]程志君.NGN网络下的SIP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6) :224-227.
[3]翁晓红, 郭新海, 樊瑜波.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9, (2) :264-267.
[4]黄钊.基于Web的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5]刘钰红, 赵麒.基于.net三层架构技术的在线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08, 32 (16) :596-600.
[6]赵树庆, 宋国柱.学术期刊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 (6) :771-773.
一、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内涵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领导班子集体议事的会议形式,即领导班子通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并决定院(系)工作内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高校管理现状的尝试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日渐完善,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院系的领导体制也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和新思想的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全新的决策形式。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把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结合在一起的全新制度,它不仅可以把院系领导班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调动院(系)总支和行政两方面的积极性,还能够倾听到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将各种不同的优秀意见运用到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保证院(系)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地健康运行,并且防止以党代政或者以政代党现象的产生,从而保证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正确性。
二、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重大意义
1、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和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等。因此,建立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保证
当前,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院两级管理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权责利不明晰、二级学院的管理不够规范、二级学院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必须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形成决定,达成共识,保证了重大事项的决策经过充分集体研究和个人民主协商。同时,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这个议事平台能有效规范防止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的个人专断行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形成书记与院长平等协商、共同处理学院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有利于协调党政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3、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二级学院党组织建设、促进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二级学院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机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核心,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通过实现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二级学院党组织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管政策,保证了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三、高校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党的政治核心原则
高校二级学院承担着人才培养的具体职能, 二级学院党组织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要确立二级学院党委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学院贯彻实施的精神和措施。二级学院党委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学院行政各司其职,共同负责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的各项决定和决议。学院党委和行政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学院领导班子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具体到高校二级学院、凡属学院“三重一大”事项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由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学院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3. 遵守依法议事原则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到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中就是要制定全面的议事规则,并严格执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会议决议的变更、议定内容的落实及监督检查等都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确保党政联席会议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者必究。
四、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的有效机制
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首先要有一套好的议事规则,明确议事范围,严格执行议事程序。其次要有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作保障,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执行会议的决议,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运行、发挥作用。
1、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高效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是推进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顺利实施,增强党政之间密切配合、发挥合力,推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工作的经常性沟通,特别是提交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的重大议题,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要进行充分酝酿和沟通交流,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对有分歧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要暂缓提交讨论决策,进一步酝酿沟通。
2、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集体分工协作机制是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出发,既分别代表不同机构、分管不同工作,同时又协调合力进行学院重大决策的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关系、明确学院党委和行政的职责。学院党委负有政治领导、共同决策、保证监督、凝聚力量的责任,要积极支持配合学院行政工作,保证学院行政履行职责、顺利开展工作。
3、建立共同决策机制
共同决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了学院发展的方向正确,决策准确,成效明显。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构建共同决策机制的有效保证。会前要充分酝酿和沟通。书记和院长要对议题进行充分沟通,形成共识。 没有形成一致意见的,不能上会研究。会上要充分讨论。每个班子成员都要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书记、院长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在集体讨论问题时,都要平等和充分地发表各自意见。要实行票决制,在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 要实行分工落实,对经集体讨论后做出的决定,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4、建立政治保障机制
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党委是学院的政治核心,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学院的贯彻执行,实现对学院的政治领导。积极主动参与学院重大事项决策。不断加强学院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各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群众工作,把学院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对本单位的政治导向作用,实现党政目标一致,协调配合。
5、构建监督、惩处机制
要充分发挥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及时发现院(系)党政领导在谋事与用人中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并严格予以追究。
6、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如何调动院(系)党政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增强班子活力是建立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要对院(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情况每年检查一次,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院(系)领导班子要及时总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将其作为班子述职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
1、目的:
为加强公司会议室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会议室合理有效使用,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公司所有大、小会议室。
3、管理制度:
3.1会议室是专门用于召开会议、研讨工作的地方。会议室由资源管理中心行政部(以下简称行政部)统一管理,负责会议卫生、使用调度、设备维护等相关内容。会议涉及使用的设备设施由专人负责保管、管理与调试。
3.2为了避免会议时间发生冲突,各部门使用会议室需提前一天通知行政部后勤主管,如有需要行政处协办的事项需提前注明,以便行政处根据情况做好相关协调安排。
3.3会议室使用需遵循领导优先,先报备先使用、先紧急后一般、先全局后部门的原则;各部门之间可本着重要、紧急优先的原则自行协商解决。
3.4如需使用会议室设备(电话会议、音响、投影仪等),应提前一天通知到后勤主管提前调试准备,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3.5各部门在会议期间爱护会议室设施、设备,保持以议室整洁卫生,用完的展示产品或电源线等及时归位。严禁未经同意擅自拆卸会议室设施、设备,如有发生对责任人考核50元,并立即归还或恢复原状。
/ 2
3.6 会后使用部门负责关闭投影仪、空调、照明等电源,将椅子及时归位,关闭门窗,垃圾自行带走。未关闭电源造成浪费的按运行时间发生的费用计算责任者应承担的损失并加罚20元。
3.7如发现设备故障和公物损坏应通知后勤主管,以便及时修理。
3.8未经允许,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擅自挪用会议室多媒体设备和桌椅等物品。若要借用会议室内物品,需得到后勤主管许可。借用完毕后,需及时归还,丢失的照价赔偿。
编制: 审核: 审批:
办公室 2016年12月
为了正确、规范的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会议举办的效率及质量,发挥会议室作用,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使会议室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以确保公司各类会议的正常召开,现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会议室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第一章 管理部门及管理职责
第一条 公司会议室由公司办公室管理,各项目会议室由各项目办公室管理。
第二条 公司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公司例会的通知;
(二)会议室的安排与协调;
(三)负责公司例会会前物资的准备;
(四)负责公司例会的会议记录;
(五)保证室内整洁卫生、设施完好。
第三条 在例会结束后,及时起草会议纪要,并向会议召集人落实上次例会跟踪事项报告,一并发至各部门经理和高管的邮箱。
第二章 会议室使用规定
第四条 为了避免会议室使用时发生冲突,各部门如需使用会议室,需提前一天由向公司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会议室使用登记表,以便统一安排。
第五条 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需要使用会议室时,要及时通知公司办公室并在会后完善登记。第六条 如遇公司紧急及重要的会议,已申请使用会议室的部门或个人,在不能调换的情况下,公司会议优先于部门会议,部门会议之间由部门之间本着重要、紧急优先的原则协商解决。
第七条 各部门申请使用会议室时,需明确使用设备、使用时间、参加人数、以及与会后与办公室门检查交接会议室的人员等。
第八条 除公司会议特别要求提供糕点、水果、茶水等会议物资,其余会议一律不予提供;部门会议中需要准备糕点、水果、茶水等由会议组织部门自行准备,公司办公室在紧急情况下可协助准备,但费用由各部门自行协调。
第九条 会议室使用期间,请爱惜会议室的设备设施,使用部门需保持会议室的整洁,不允许有乱丢垃圾、乱扔纸屑等;请不要在桌椅上写画、敲击和刻画,请不要改变会议室设备、家具的位置,爱护会场设施(包括:麦克风、桌、椅、投影仪、屏幕、空调设施等),使用完毕后,务必将所有移动过的桌子、椅子、白板、设施设备等还原,离开时关闭电源、空调,并通知办公室行政文员共同检查交接,如会议涉及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办公室需增加设备管理员共同参与检查交接。
第十条 使用完毕后,使用部门负责清洁会场,并与公司行政文员、设备管理员共同检查交接后共同填写完毕使用登记表后交办公室留档备案。
第三章 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管理
第十一条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摄像头、话筒、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会议专用电脑、图像显示设备(投影仪、电视机、显示器)、音箱设备等构成。
第十二条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是会议专用设备,除开展视频会议外,严禁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现公司总部与各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均可进行会议对接。但在项目与项目之间进行对接时需通知总部办公室,由总部办公室安排专人打开总部服务器终端方可使用。
第十四条 严禁在视频会议专用电脑上安装无关软件,系统管理员每周定期对视频会议专用电脑做好防毒、系统清理等维护工作。
第十五条 视频会议系统各项参数已设定好,与会人员在使用时,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六条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由公司指定专人管理与维护,非工作人员请不要随意使用有关设备,与会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问题,可即时与办公室主管经理和系统管理员联系,进行设备调整,对于专业维修则由办公室反馈至供应商,做出故障排除及修复。
第十七条 公司各部门如要使用公司视频会议系统,需提前1天通知公司办公室,会议当天与会部门负责人同系统管理员提前1小时到公司主会场做会议准备,随时与分会场与会人员进行视频和音频的效果调试,确保视频会议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 会议结束后,需将视频会议系统各设备切断电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第十九条 因视频会议使用的特殊性,仍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进一步调试,因此各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建议或意见,请及时告知总部办公室,总部办公室将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调整。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一条 未尽事宜由公司办公室解释。会议室使用登记表
注:
1、使用部门如需要饮用开水和茶叶等,请自行准备。
2、非工作人员请不要随意使用有关设备。
3、请不要在桌椅上写画、敲击和刻画,请不要改变会议室设备、家具的位置,爱护会场设施(包括:麦克风、桌、椅、投影仪、屏幕、空调设施等)。
2011年7月12日下午,南通市外侨办承办的2011南通市“五侨”联席工作会议在金石大酒店召开,市人大外事民宗侨台委、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市外侨办、市侨联、致公党南通市委五家涉侨单位共商侨务工作发展大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南通市主委刘璠,市政协副主席顾裕岳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市外侨办主任钮启贤主持。
会议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五侨”联席工作会议机制、打响南通新侨工作品牌等议题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由南通市外侨办起草的《南通市“五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计划于今年底联合开展全面的侨情调查工作。
王平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南通市外侨办关于打响“新侨之乡”品牌和命名“华侨村”的作法,并就“五侨”联席工作会议的形式提出了多样化的明确要求。刘璠主委、顾裕岳副主席也都提出了重要意见与要求。(侨经处)
庭前会议, 又称之为审前会议, 指在检察官提出公诉以后法庭开庭审理之前, 审判人员以控辩双方提交的申请为依据, 针对与本案有关的事项而召开的审前会议, 从而作出相应决定的刑事诉讼活动。
二、庭前会议的特征
(一) 协调性
通过刑诉法司法解释第184条的规定, 在控辩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 在庭前会议中确立了相应的显示证据以及理清案件争议焦点的制度, 这一点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也有体现。
(二) 程序性
庭前会议以处理程序性事项为目的, 对于“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事项的处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刑诉法解释也进一步扩大了庭前会议解决问题的范围, 从而在庭前对程序性事项有了较为妥当的处理, 保证了庭审的高效运行。
(三) 诉讼性
庭前会议采取了控、辩、审三方参与的形式。一方面, 控辩双方可对案件的有关事项提出见解, 开展辩论;另一方面, 法院也可以基于庭前的辩论去了解控辩双方对相关争议的看法, 从而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三、庭前会议的具体内容
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 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 了解情况, 听取意见。”关于会议召开的时间, 本条规定为“在开庭以前”, 即在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以后, 结合实践来看, 庭前会议应进行在组成合议庭之后, 其它新《刑事诉讼法》并无强制性的规定;关于主持者, 此条规定为“审判人员”, 基于庭前会议的特点, 对此应当作出较为广义的理解, 即此处的“审判人员”可以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关于参与者, 此条规定以“公诉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以及辩护人”为主体, 因为庭前会议以处理程序性事项为目的, 解决庭审重点之外的一些争议, 这必然会牵涉到控辩双方的程序权利。为了有效地规避控审双方, 辩审双方在开庭之前的秘密会见, 切实贯彻公开、公正、透明的刑事诉讼程序机制, 有效地发挥庭前会议的作用, 召开庭前会议应当由审判人员负责召集控辩双方同时参加。只有控、辩、审三方同时参与庭前会议, 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此制度的价值, 在处理刑事诉讼程序性事项的同时, 更好地去维护诉讼参与人的法益, 促进相关问题的协调解决。为了保证庭前会议的有序、顺利进行,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的规定, 在庭前会议中, 针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有关的问题, 审判人员应当根据控辩双方的陈述来了解情况, 听取相关意见。在开展庭前会议的过程中, 应当制作笔录, 由审判人员与书记员进行签名。
四、庭前会议的功能价值
(一) 公平公正价值
刑事诉讼程序以公正为其首要的价值, 相应地, 庭前会议制度也就以公正价值为追求。公正分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庭前会议对程序公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 庭前会议以处理程序性事项为目的, 致力于在庭前解决庭审重点之外的问题;另一方面, 庭前会议在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程序平台下召开, 由控、辩、审三方参与沟通, 有效地避免了庭前单方的秘密接触;对于实体公正, 庭前会议以“涉及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程序性问题为解决对象, 通过控辩双方发表意见, 展开辩论, 从而使审判人员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 以有效地促进实体公正。
(二) 诉讼效率价值
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一直在追求公正与效率价值的相统一。庭前会议运作在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程序平台之上, 在庭前能有效地解决“涉及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程序性问题, 避免了庭审因一些准备性的问题而出现中止、中断的情形,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庭审的延期审理, 最终有效地利用了相关的司法资源和诉讼参与人为庭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 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提升了诉讼效率。
(三) 平衡信息功能
庭前会议由控、辩、审三方同时参与沟通, 通过展示证据和出庭证人名单, 一方面, 使得诉讼一方能够合理地了解另一方当事人, 不至于在开庭审理中处于突袭的状态, 保障了控辩双方平等的诉讼对抗武器, 促进双方顺利地开展辩论;另一方面, 也使得审判人员对案件的相关争议焦点在庭前有所了解, 实现了证据、相关资讯和建议的交流沟通, 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庭审的公平、有序进行。
(四) 强化庭审功能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 庭前会议对于重视实效和程序完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审判人员在庭前会议中, 可以根据控辩双方提交的申请, 明晰案件中所指控的相关罪状, 整理出控辩双方无争议的或者多次出现的事实, 有利于审判人员在庭前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 合理开展庭审, 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控辩双方对案件的实质性争议焦点开展相关辩论, 促进庭审活动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 庭前会议在庭前对涉及“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进行了有效地解决, 可以规避庭审的中止和中断情形的发生, 确保案件能够得到集中有效的审理, 使庭审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议室日常管理制度
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项目部 2015年1月6日
一、会议室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管理。
二、无论是否有会议,保洁员应每天清扫会议室不少于一次,包括地面、桌椅的擦洗。每周六下午,保洁员应对会议室进行大扫除,包括地面、桌椅的擦洗、室内外墙面、窗户的擦洗等。
三、会议结束后,保洁员应及时完成会议室的清扫工作。
四、遇有重要会议时,综合办公室应及时完成会前会议室的布置和准备工作,积极完成会议中的送水等服务工作。
五、会议室的桌椅不得随意搬动。
六、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关闭照明设施、空调、投影仪等,并对易丢设备进行妥善保管。
1、办公室会议室实行科室轮流管理制度,值勤科室为管理责任科室。
2、值勤科室职责:负责会议室内的卫生、物品管理和花草养护工作,确保室内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各种设施完好。
3、值勤工作标准:墙面清洁无蜘蛛网,地面干净无痰渍、无污垢、无卫生死角,桌面干净无尘土,桌椅摆放整齐合理,花卉定期养护无枯死枝叶,资料橱整理规范,灯具、空调、电风扇、钟表使用正常。
4、会议室原则上是内部使用。如外单位借用,需经分管副主任批准,在不与办公室使用相冲突的情况下方可使用。使用会议室期间,使用单位和与会人员要爱护室内物品,保持室内清洁,不得随意将室内用品带走或挪作他用。会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负责室内卫生清扫和桌椅摆放,关好门、窗、电器,并对秘书科做好交接。
5、会议室实行工作人员固定座次办法,值勤科室和使用单位不得随意调整桌椅位置。
6、会议室内物品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如更换门锁、日光灯、钟表电池、空调维护、椅子座套清洗、窗帘清洗等由行政科具体负责。
民事诉讼的庭前会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 法官可以根据程序裁量权, 在开庭审理前适当的时候把双方当事人召集起来, 就案件的争执点或双方准备在法庭上提出的证据或争辩的问题进行协商、或促进当事人和解所举行的会议, 法官可以以庭前令或裁定的方式把协商确定的结果固定下来。
庭前会议制度最初由美国所创制。在美国, 民事诉讼的程序分为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其中审前程序又具体分为诉答程序、证据发现程序、审前会议等几个阶段。庭前会议的雏形来自于审前会议。1938 年美国在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设立审前会议制度有其内在历史背景。一是因诉讼当事人关于证据发现程序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常常会发生争议, 这就需要法官的介入; 二是诉讼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为了赢取胜诉, 常常使用诉讼技巧或者证据发现程序以拖延诉讼进程, 这直接影响了诉讼效率, 同时不利于实现程序的公平正义; 三是法官介入审前程序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对于程序的顺利进行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庭前会议的功能
新出台的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 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 一) 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 二) 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 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 三)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 委托鉴定, 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 进行勘验, 进行证据保全; ( 四) 组织交换证据; ( 五) 归纳争议焦点; ( 六) 进行调解。由此规定我们可以明确庭前会议的重要功能所在。
一是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随着大量案件不断涌入法院, 使得原本人少案多的矛盾进一步的加剧, 而庭前会议的进行会使得双方当事人关于案件的争点明确下来, 以围绕争点进一步的进行, 便于之后的法庭审理, 节省审理时间, 提升审判效率。这些争点包括双方当事人关于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的争点、案件事实的争点、证据争点等。二是是明确案件的证据。现行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为给予双方当事人一定的举证期限, 后在正式的庭审中对证据质证, 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若在庭前会议中双方当事人在司法人员的指导下, 及时地交换证据, 以固定可以有效使用的证据, 此时固定的证据并非仅仅是对当事人对立之证据主张, 还包括没有争执的证据与发挥一般证明作用的证据等。这样一来可以保障后期法庭审理的集中审理, 减少甚至避免无意义的证明及证据的重复提供, 以达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纠纷的解决的目的。三是为正式的庭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此功能来讲是不言而喻的。在审前程序中, 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法院的案件进行初步的查看, 以判断此案件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召开庭前会议, 以节省更多的正式庭审时间、提升正式的庭审效率。四是促进案件的高效化解决, 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纠纷也越来越多的涌进人民法院, 人们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纠纷中的当事人而言更为迫切。诉讼双方的当事人不仅希望人民法院能够及时地将他们之间的纠纷处理掉, 而且还应秉着法官的公平正义观来实现他们之间的公平正义。庭前会议的存在使得案件在进入正式的庭审之前呈现出半解决的状态, 从而会节省正式的庭审时间, 提升诉讼效率, 实现诉讼的公平正义。
三、域外考察
众所周知, 庭前会议制度是由美国民事诉讼规则最先创制的, 1938年美国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将庭前会议引进开庭前的准备程序之中。庭前会议在美国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时间区域为1938至1983 年之间。在这一时间段中,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作出基本规定, 一般由法官在发现程序之后的几周内可以召集一次庭前会议, 其目的是为了组织证据、证人等, 以提升正式庭审时的诉讼效率。第二个阶段为1983 之后的时间。鉴于1938 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规定下的庭前会议的实践效果没有很高的成效, 同时还发现这一制度也没有把握住美国庭前程序之中的重要问题, 此规则的庭前会议实际仅适用于少数案件, 其作用并没有发挥尽致。在1983 修改之后的庭前会议规定应贯穿庭前准备程序的全过程, 赋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法官可以决定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一次或者多次参与到庭前会议中。同时, 新修订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还明确了庭前会议的目的, 如尽快处理案件、及时建立起控制诉讼的管理体制, 以减少因缺乏管理而拖延诉讼进程、以更全面的准备提升正式庭审的质量、促进和解等。
在德国的民事庭前准备中并没有庭前会议的提法, 但是存在与美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相似的做法。德国的《有关简化审判程序及加快审理进程的法律》规定了早期第一次口头辩论程序和书面准备程序。在前一种的程序中, 要求当事人进行一定的书面准备, 同时法官要确定口头辩论的时间。口头辩论也主要是为整理争点、证据, 法官还可以进行调解。
日本在1996 新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中也专门规定了整理争点、证据的程序。这一程序中设置了三种方式: 口头辩论、辩论准备程序、书面准备程序。法官自由裁量是否使用这些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指由开庭辩论的方式明确争点, 从而在正式的庭审中对争点进行集中审理。第二种方式其实是日本在结合自身实务的同时借鉴美国的庭前会议的基础之上设置的, 具体而言, 法官、当事人在非开庭时, 围绕于圆桌边进行意见交换、明确争点和证据等。第三种则顾名思义以书面形式明确争点、证据。由上可知, 这几种方式均未提出庭前会议的字样, 但实际上其作用和美国的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存在相似之处, 即在正式开庭审理之前, 由法官的主持之下, 对案件的进行一定的梳理, 以便确定案件的争点、证据等, 从而在正式的庭审中对之经行集中审理, 尽快解决案件纠纷,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庭前会议的具体运行
由新民事诉讼的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看出, 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庭前会议的具体运行, 如庭前会议的性质、适用的案件范围、启动方式、召开时间、召开次数、会议形式、参与主体等均无明确的规定, 而仅是规定了庭前会议的相关内容。为促进庭前会议的进一步实行, 再结合国内外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 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在庭前会议制度的规定出台之前, 我们通常将审前准备视为法庭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法出台之后, 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如何界定庭前会议的性质仍有分歧。美国将审前会议视为一个独立的程序, 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据统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件通过审前程序得以解决。鉴于我国关于庭前会议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的状况, 笔者建议仍将其视为法庭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不断发展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应逐步将民事诉讼庭前会议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 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庭前会议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案件, 这样只会降低诉讼效率。对此, 应做一定的区分。如疑难、复杂的案件及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的案件可以适用。而庭前会议的启动方式应采用当事人申请和法官以职权启动两种方式, 这样会带动诉讼当事人的主动性, 促进纠纷的及时解决。庭前会议的举行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的一定时日内举行, 同时应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 如采用圆桌会议的方式进行。庭前会议的主持可有法官助理担任, 其参与主体应包括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关于庭前会议的召开次数应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 原则上召开一次即可, 如因案情需要可由法官自由裁量。
目前,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还不成熟, 这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做出更多共同努力。但是,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的不断发展, 其功能会得以更大的发挥, 以节省更多的司法资源、提升诉讼效率, 促进纠纷的解决,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摘要: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庭前会议的内容, 不足在于没有具体运作程序规定。而庭前会议的功能之一便是明确案件争议焦点, 提升诉讼效率。本文从现行少量规定着手, 就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提出浅薄的建议。
关键词:庭前会议,功能,运行
参考文献
[1]宋伟莉.民事诉讼的庭前会议制度初探, 2001 (2) .
【关键词】高校 院(系)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形成,院(系)的人、财、物的配置与决策权利逐步扩大,如何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如何使行政负责人在职权范围内充分履行职责?在实践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全面提高认识是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
1.明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内涵。所谓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指以院(系)党总支为政治核心,院长(系主任)为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推动院(系)发展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它是我国公办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的自然延伸。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院(系)总支委员会、行政办公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重大决策形式明确不同。应该说,党政联席会议具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它是其他各种决策形式的核心与纽带。
2.正确认识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面临的挑战。虽然《条例》中明确规定高校二级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但是,《条例》中并没有具体规定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制度设计的缺陷。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仍有一些内容有待完善和补充,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党政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关系协调难。三是行政领导因负责制的淡化,只是开展日常工作,不能大胆负责,缺乏进取精神,造成院长(系主任)地位和作用相对下降。四是院(系)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程不够规范。五是院(系)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创新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校院(系)党组织处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最前沿,学校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院(系)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院系领导班子凝心聚力、谋划发展、增进团结的好形式,在实践中要积极坚持和发展该制度。在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的过程中,党政班子的精诚团结是党政联席会议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党政班子对学院的各项工作统一研究、统一认识、统一部署,坚持走群众路线,重大问题除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外,要反复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成为学校工作创新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
2.明确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功能定位和议事范围。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最高组织决策机构,主要任务是研究决定与院(系)建设和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 “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具体包括:研究制订本系(部)的改革方案、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研究本系(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废止;研究院拨经费(含岗位津贴)的使用方案和实施细则等。党政联席会议作为院(系)级党政议事决策的最高形式,要理顺党政联席会议和党总支委员会议及行政院(系)务会议之间的关系。
3.严格执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程序。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进行。议题的提出和确定由系(部)党政主要负责人根据学院党政的工作部署和本系(部)工作需要提出议题,会前充分酝酿,交换意见,根据议题内容不同分别主持会议。凡未经系(部)党政主要负责人事先协商确定、且非突发性重大事件而要临时动议的议题,一般不列入联席会议的议程。联席会议与会者在讨论议题时要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对某个议题意见分歧较大时,会议不宜匆忙作出决定。待会后继续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广泛交换意见后,可重新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如仍不能形成最终决策意见,应及时向学院党政领导汇报,联席会议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经联席会议讨论作出的决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4.吸引优秀人才,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考虑年龄、专业等因素,配好院(系)领导班子。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班子成员理论水平。抓好业务培训,夯实学科功底,丰富教学技能,提升理论素养,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抓好专题研究。
5.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院(系)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办学评估体系,不仅考核系级领导班子具体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还要考核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情况;不仅考核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德能勤绩廉情况,还要考察班子成员之间沟通协调合作共事的情况。健全激励制约机制,严格奖惩,促进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活力的增强,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和完成。
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是领导体制和决策方式的创新,这就要求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树立大局意识,明确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功能定位、议事范围和议事程序,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建立起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院(系)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1996-3-18.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z2.
[3]刘宏艳,赵文华,黄海洋,孙佳.创新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21:63-66.
【会议室与会议制度的管理】推荐阅读:
会议与沟通制度10-30
学院会议室管理制度07-12
保险公司会议室管理制度12-09
会议管理制度初稿09-23
安全会议管理制度09-30
某公司会议管理制度07-07
酒店管理公司会议制度09-13
行政管理1会议制度10-17
营销中心会议管理制度11-21
培训会会议管理制度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