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控制标准

2025-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包虫病控制标准(通用7篇)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1

Criteria for control of echinococcosis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达到控制包虫病目标的相关工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包虫病流行区防治阶段目标的考核。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应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S 257-2006包虫病诊断标准。术语和定义

WS 257-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学校儿童发病率Incident rate of school children

在每年普查的基础上,当年新发现的当地6~12岁学校儿童包虫病(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发生的频率。

3.2 学校儿童血清学阳性率 Sero-positive rate of children

当年6-12岁学校儿童血清学检查阳性数占受检数的比例。3.3 犬粪抗原阳性率 Positive rate of dog copro-antigen

当年犬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查阳性数占受检数的比例。3.4 幼龄牛、羊患病率Prevalent rate of bovine or sheep

当年检查屠宰当地的1~2岁的羊、6-7岁的牛的脏器,发现患病羊牛占受检数的比例。

要求 以乡为单位,达到以下指标: 4.1人群感染的控制

4.1.1 学校儿童发病率连续5年低于5/万/年。4.1.2 学校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连续5年低于5%; 4.2传染源的控制:犬粪抗原阳性率连续5年低于1%; 4.3牲畜感染的控制:牲畜患病率连续5年低于3 %; 以上指标只要有一项未满足,即为没有达到此项标准。

5考核办法

5.1学校儿童发病的检查

按照WS257-2006包虫病诊断标准,每年对6~12岁学校儿童进行普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计算发病数与检查总人数的比值,计算公式见式(1):

学校儿童发病率= 6~12岁学校儿童当年新发现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不包括输入病例)/受检的6~12岁学校儿童数×10000/万

(1)5.2儿童感染的检查

按照WS257-2006包虫病诊断标准,以乡为单位,至少采集80%以上6-12岁学校儿童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查。计算血清学阳性数与检查总人数的比值,计算公式见式(2): 儿童感染率=血清学检查阳性数/检查儿童总人数×100%

(2)5.3 犬感染的检查

在包虫病流行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对70%以上的犬(包括家养犬和流浪犬)的新鲜粪便进行粪抗原检查,对发现阳性的犬采用剖检法或氢溴酸槟榔碱导泻法,进行进一步的确认(附件A);或对阳性犬驱虫,每天1次,连续3次,末次驱虫后1周收集犬粪,采用相同试剂与原粪样再次进行粪抗原检测,驱虫后仍为阳性者判为假阳性,转阴者则判为阳性,计算发现的棘球绦虫感染犬数与检查总数的比例。犬感染率计算公式见式(3):

犬粪抗原阳性率=粪抗原阳性犬数/犬粪便检查总数×100%

(3)5.4 牲畜患病的检查

以乡为单位,每行政村至少抽查100头(只)出栏牛或羊,在屠宰场所检查脏器(肝、肺、脾、肾),触摸检查有无囊状物、包块或结节,对发现的囊状物或硬结进行剖检和鉴别,疑似病灶的检查方法参照WS257-2006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D,计算患包虫病牲畜与检查牲畜总数的比值。计算公式见式(3): 患病率=患病牲畜数/检查牲畜总数

(4)

5.5 档案资料的建立

以乡为单位,建立并保存能反映当地包虫病疫情逐年动态变化以及达到各个防治阶段标准的各种图、帐、卡、册、报表等包虫病防治和档案资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动物感染调查

A.1 免疫学方法

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其代谢物、分泌物、节片和/或虫卵不能降解,随粪便排泄出来,称之为粪抗原。用抗棘球绦虫的特异抗体可以将它们检测出来。A.1.1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将粪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加入经稀释处理的犬粪样品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后加入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体的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A.1.2 粪抗原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

先将粪抗原的抗体点于微孔滤膜上,封闭后加待测样品,洗涤后用胶体金标记探针检测相应的抗原。通过金颗粒来放大免疫反应系统,使反应结果在固相载体膜上显示出来。A.2 犬槟榔碱泻下法

全过程均需在有生物安全防护的条件下,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防护与处理。

A.2.1 检查用品:犬保定钳、投药器(可用兽医注射器)、采粪杯、采粪勺、黑底方盘、水桶、放大镜、小吸管、量杯、配药瓶、记录表格、阿托品注射液、一次性注射器(1mL)、消毒液和饵料。

A.2.2 药物剂量:为氢溴酸槟榔碱每公斤体重3.3mg。如在40min后犬仍无排便可重复投药,按第一次投药的半量给予。不同厂家生产的槟榔碱纯度有差别,使用前应做预试验确定最适剂量。A.2.3 药物配制

A.2.3.1 灌注液的配制:氢溴酸槟榔碱(药用)用水配成0.66%的溶液,加入少量甜菊糖调整适口性,并加少量美蓝溶液使药液呈浅蓝色便于识别。

A.2.3.2 自食饵料的配制:以犬喜食的食物,包被药物即可。

A.2.4 投药:参与投药者除身着工作服外,须带双层手套,内层为乳胶手套、外层为线手套。一人两手抓住狗的二耳根部使头仰起,两腿夹住狗的前胛部,另一人一手抓住狗的上颌,另一手将投药器伸至狗嘴内舌根处将药液注入,使其咽下;或以饵料给犬投服。在犬出现流涎、颤抖、痉挛、瞳孔缩小等中毒症状时立即注射阿托品解毒。

A.2.5 粪样的收集和检查:重点收集带有黏液的粪便,置于黑底盘中,用清水反复冲洗沉淀至澄清,留少量水仔细检查完整的成虫或脱落的体节,可疑时可用放大镜辨别。收集的虫体根据要求用酒精或其他溶液固定并计数。A.3 犬科动物剖检法

A.3.1 动物处死后腹面向上置于解剖台上,固定四肢,用消毒液将皮毛浸湿。术者着防护服装同上。野外工作时,地面应铺塑料布。

A.3.2 沿腹中线剪毛,切开腹腔。在十二指肠处结扎肠管两道,从两结扎点之间剪断肠管,将小肠全部拉出直到结肠处(回盲部),双结扎剪断同前。将小肠装入标本袋并做标记。动物尸体焚烧或深埋等方法参见附录B。

A.3.3 将小肠置于金属盘中,剪开一端挤去全部内容物 供作检查。根据动物大小将小肠剪成数段,分置于不同盘中,纵向剪开肠管,铺平,用刮刀轻轻刮下肠黏膜,用清水冲洗、沉淀数次,检查并收集成虫。挤出的肠内容物亦做同样检查。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安全防护

B.1 现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B.1.1 从事包虫病现场防治工作的人员要穿着防护服,包括长筒胶靴、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在槟榔碱处理犬采集粪样时,应将犬圈在特定的便于净化的隔离区域内,处理后的地面应翻埋,或彻底焚烧。犬粪应在现场煮沸,或者包装在安全防泄漏的容器内运送。

B.1.2 在现场解剖的动物要深埋,或焚烧。采集终宿主的肠管在从尸体上取下之前要结扎,以防传染性材料播散。

B.2 实验室防护措施

B.2.1 处理动物粪便或肠道材料的实验室,应设置更衣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之前,应着装防护服。B.2.2 感染性材料可能污染洗涤槽,要在加热煮沸后排放。

B.2.3 参与检查中间宿主的幼虫材料的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护眼镜。包囊材料和感染的中间宿主残留物要煮沸消毒,或焚烧。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2

羊的肝脏内发育成熟的双腔吸虫成虫在肝胆管和胆囊中产卵,虫卵随胆汁的分泌进入肠道,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此时,虫卵内的毛蚴已发育成熟,被陆地螺吞食后,毛蚴就会破卵而出逐渐发育成胞蚴、子胞蚴,最终发育成尾蚴。随后尾蚴离开螺体而粘附于草木叶片或其他物体上,最后被另外的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在蚂蚁体内发育成囊蚴。羊在吃草时,吞食含有囊蚴的蚂蚁,就会感染。囊蚴幼虫被羊吞食后,沿着胃肠道、胆管逆行进入羊的肝脏发育为成虫,不断重复以上循环。

轻度感染的病羊无临床症状,感染严重的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呈渐进性消瘦;发生溶血性贫血,可视黏膜黄染,颌下水肿,消化紊乱,拉稀、腹胀、喜卧等。部分羊只体温升高,下颌、四肢等出现水肿,局部皮肤脱毛,出现黄色肿块,体质虚弱,最后死亡。有的病羊继发肝源性感光过敏症,在阳光明媚的上午放牧时,羊耳和头面部发生急性水肿,部分皮肤结痂、瘙痒。

剖检特征性病变的脏器主要是肝脏,发生硬化、肿大,表面形成瘢痕;色泽变淡变黄,表面粗糙,胆管显露,特别是在肝脏的边缘部更明显。在虫体机械运动刺激和毒素作用下,胆管发生卡他性炎症和管壁增生肥厚,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和胆囊内有大量棕红色狭长虫体。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3

【关键词】传染源控制 综合防治 血吸虫病 综合防治

研究证实,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血吸虫病进行防控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在本文中结合了本县的实际情况对以控制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县2005~2010年关于综合防治血吸虫病方面有关措施及其效果等方面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这些资料包括了本县的对于血吸虫防治的一些具体的措施情况,对防治效果的调查资料等。

1.2 综合防治措施

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常规的人畜普查治疗、查灭螺以及健康教育,在这些工作开展的同时还实施了兴建沼气池、卫生厕所,人群、家畜化疗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这些以控制感染源为主的措施作为整个血吸虫防控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农村耕牛全面以农机代替;一般的家畜要求进行圈养,牛、马羊等大牲畜禁止在有螺地带放牧;改造城乡住户的厕所(兴建卫生厕所)同时通过建设沼气池的形式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人畜的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全面实施关于血吸虫防治方面健康知识普及与宣教工作。

1.3 方法

从本县农村人口中5~70岁的人群中随机抽取800人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采用Kato-Katz法进行粪检,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对本县现存耕牛及其他散放家畜采用棉析孵化法查病,要求耕牛和家畜等牲畜的受检率要达90%以上。结合2002-2006年(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之前)本县范围内相关的血吸虫感染率,家畜的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抽查情况等资料,对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实施相关健康宣教几年后的成果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的检验方法主要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为了综合治理、预防血吸虫病本县通过农林水牧等多部门的配合实施了多项的综合治理手段,于此同时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相关健康宣教工作。在经过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本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治理前的0.25%下降到了0.005%,综合治理前后的差异存在显著性(x2=535.24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率从治理前的0.10%下降到了0.01%,综合治理前后的差异存在显著性(x2=313.145,p<0.01),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钉螺从之前的14只降至0只;关于相关血吸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5%。

3.讨论

相关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过,通过控制传染源方式来控制血吸虫病的感染、传播是行之有效的,而以控制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实施后,通过切断传染源可以很好的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也能在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病发、散播的同时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意识。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全面健康,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得以切实的实施,血吸虫病的人畜感染率等有有极其显著的降低。通过实施兴建沼气池,卫生厕所,人群、家畜化疗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不断的深化实施与进行,血吸虫这类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包括人群和牲畜)正在逐年的降低。

本文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以控制感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预防,治理血吸虫病发病、传播中的实际作用,通过几年的综合治理本县的范围内的人,畜血吸虫发病率分别降低到了0.005%和0.01%,于此同时感染性钉螺基本已经绝迹,人们的健康,卫生意识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牧、医以及水利等部门通力配合并坚持实施下去,这样才能保证防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吴慧,鲍建国,王跃明,田学根,姚振琪,任晓联,邓玉军,苏继好,虞贝贝,李婷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0:758,744-747.

[2]朱红,黄希宝,蔡顺祥,涂祖武,陈艳艳,利国,夏菁,肖瑛,周晓蓉,曹慕民,高华,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2:908-911.

[5]林丹丹,吴晓华,姜庆五,林矫矫,周晓农.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战略重点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01:1-5.

[4]王陇德,周晓农,陈红根,郭家钢,曾小军,洪献林,熊继杰,吴晓华,王立英,夏刚,郝阳,血吸虫病控制新策略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05:37-43.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4

A.再次询问用药史

B.脑脊液检查

C.给予哌替啶注射

D.给予止呕药物

E.尿毒品检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就该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发现,应高度怀疑是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戒断症状,尽管患者否认,仍需进行检查。目前确认是否有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最好方法是对被检查者的尿液进行毒品检测,一般1周内使用了阿片类物质都可以检测出来。其他选项所提供的方法不是确定诊断的方法。2、20岁的男性患者,因兴奋话多与少语少动交替发作月余入院。患者在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第1次出现兴奋话多,讲话滔滔不绝,不让他做的事情偏要做,别人阻止他时,他却说在做好事,自己在纸上写了数字就变成了支票,可以拿去给别人治病,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好转,尚能坚持工作,在出院后的2个月,因与女友吵架后出现不愿说话,不愿上班,家人反映变懒了,在当地医院给予丙米嗪治疗半月后恢复正常。住院前半月,患者变得话多,易激惹,容易发脾气,讲自己能当公司总裁,工作能力强,将来可以组建一个跨国公司。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复发性躁狂症

B.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C.精神分裂症

D.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型

E.反应性精神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已经出现了2次较典型的躁狂发作和1次抑郁发作,此次为躁狂发作,已经达到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尚未达到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型的标准,因为要求在1年内至少有4次以上的躁狂与抑郁的发作。也没有诊断精神分裂症和反应性精神病的依据,所以诊断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3、以下哪种疾病预后最好0.5分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型人格障碍

E.妄想阵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妄想阵发又称急性妄想发作,是一种发作性精神障碍。本病常突然急性起病(大都在一周之内),以一过性妄想为主要表现,同时也伴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一般持续数周,有的仅几天,最长者不超过3个月。病情多为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有复发倾向,但缓解期精神状态正常,不遗留人格受损迹象。偏执狂和偏执状态均属于偏执性精神障碍,常呈慢性病程。

4、某男,21岁。急起兴奋,乱语,说有人要杀他,行为冲动6个小时入院。仔细追问病史,患者6小时前和朋友一起在歌厅唱歌时一起服用冰毒,具体剂量不详,服用后不久开始出现症状。患者既往没有类似发作,但经常服用此类物质超过半年。对此患者目前的处理正确的是0.5分

A.纳曲酮

B.纳洛酮

C.丁苯诺菲

D.吗啡

E.氟哌啶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冰毒的主要有害成分是苯丙胺,它通过抑制突触间多巴胺的回收,导致多巴胺含量增加,从而出现精神症状,所以苯丙胺中毒引起的精神症状宜用拮抗多巴胺的药物。

5、关于柯萨科夫综合征,不正确的是0.5分

A.近记忆障碍

B.明显的意识障碍

C.错构

D.顺行性遗忘

E.与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柯萨科夫综合征以严重的近记忆障碍、遗忘、错构和虚构,定向力障碍为基本症状。但一般来讲,患者意识是清楚的,其余选项均正确。

6、下列癔症性痉挛障碍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0.5分

A.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发生

B.缓慢倒地,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

C.可出现角弓反张姿势

D.大多数历时数十分钟,症状缓解

E.常有咬破舌头,小便失禁等情况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癔症性痉挛障碍最需要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前者是在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发生,可出现类癫病大发作样表现,如角弓反张等,但没有大小便失禁,一般不会出现摔伤,唇舌咬伤。

7、患者女,22岁,总经理助理。因兴奋话多,疑人害,行为紊乱1周入院。1周前因工作上的疏忽被总经理批评,之后出现兴奋话多,怀疑同事害她,因此不停地给同事打电话质问为什么要害她,乱发短信给单位的同事,同事收到短信后觉得患者莫名其妙。入院后治疗天,患者不再怀疑别人要害她,但仍表现话多,活动多,纠缠医生,见人就打招呼。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B.精神分裂症

C.分裂样精神病

D.躁狂发作

E.急性应激障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病史材料,该患者有兴奋话多,被害妄想,行为紊乱,但在治疗天后,被害症状消失,保留话多,活动多,纠缠医生等兴奋的表现,提示该患者有躁狂发作。尽管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如被害妄想,但它并不是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躁狂发作时,同样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可出现与心境相协调的幻觉及妄想,如言语性幻听和夸大妄想,甚至被害妄想,但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并不长,且妄想并不荒谬,显然根据题干的信息尚不足以作出分裂样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而躁狂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可询问患者的情感症状及思维症状 8、20岁的女性患者,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2年半。患者在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定,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下降,话少,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悲观,失眠,不愿与人交往,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增加,活动增多,自我感觉很好,思维灵敏,比平时更善言辞,与别人相处时更合群,过分乐观,睡眠需要减少,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心境完全正常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心境恶劣

B.环性心境障碍

C.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D.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E.双相情感障碍混合性发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心境不稳定已有2年半时间,在此期间反复出现若干轻性抑郁和轻躁狂的周期,中间只有1个月左右的间歇期,但没有任何一种抑郁或躁狂的表现其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足以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中度或重度)的标准。这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环性心境障碍在抑郁周期中的症状主要为:精力下降或活动减少、失眠、自信心不足、集中注意困难、社会退缩,言谈比平日少,对前途悲观或悔恨过去;在轻躁狂周期中的症状主要为精力和活动增加、自我评价过高、思维敏捷、比平日合群、更善言辞、兴趣增加和过分乐观等。由于患者的躁狂或抑郁没有达到诊断标准

9、患者,男,65岁,退休工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难以人睡,多梦、早醒,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自觉爱忘事,心情也越来越不好,心烦,担心要出事,不能料理家务,过去爱下棋现在也不下了,有时唉声叹气,说自己老了,是家庭的累赘,不如死了,食欲日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曾做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近两周上述症状加重,整夜不眠,在房间内无目的地乱翻东西,有时认不清家人,有时恐惧害怕,称有人要来抓他等。白天则显得平静一些,问他晚上所做的事,却显得茫然不知。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入院后检查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示: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有粥样硬化斑块。精神状况检查:有时不能分辨昼夜、当天的日期,未引出幻觉,有时有被害,记忆力、定向力障碍,找不到自己的床位,对既往病史不能回忆;情绪低落,兴趣减低,常暗自落泪。此时应该首先诊断什么0.5分

A.亨廷顿病

B.血管性痴呆

C.谵妄

D.阿尔茨海默病

E.抑郁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目前病情特点为:①有高血压史多年;②有动脉硬化的证据,经颅多普勒示: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有粥样硬化斑块等;③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④有智能障碍;⑤有抑郁症状,而且有时伴有意识障碍。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首先考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症状,但非原发的抑郁,因此不考虑抑郁症的诊断。所以,血管性痴呆为正确答案。

10、有冠心病史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应选用0.5分

A.电休克治疗

B.舍曲林

C.阿米替林

D.丙米嗪

E.碳酸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因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心脏毒副作用大,而舍曲林对心脏副作用小,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选用舍曲林。

11、有冠心病史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应选用0.5分

A.电休克治疗

B.舍曲林

C.阿米替林

D.丙米嗪

E.碳酸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因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心脏毒副作用大,而舍曲林对心脏副作用小,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选用舍曲林。

12、碳酸锂的最佳适应证为0.5分

A.典型躁狂发作

B.混合性躁狂发作

C.快速循环型

D.发作时间较短的躁狂发作

E.双相障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碳酸锂的最佳适应证为典型或纯躁狂发作。这些患者以心境高涨为主要症状,伴有夸大、活动增多、睡眠需要减少等躁狂的典型行为表现,对此类患者锂盐的有效率可达90%。

13、患者男性,45岁,已婚,个体户。反复出现容易烦躁、感头脑昏昏沉沉、脑子不清晰,精力欠佳、睡眠不好年左右。躯体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未发现病理优势情感。患者的诊断可考虑为0.5分

A.焦虑症

B.恐惧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E.疑病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患者病程年,反复出现脑功能衰弱症状、情绪易烦躁、睡眠障碍。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夫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未发现病理优势情感。所以可以考虑为神经衰弱。由于神经衰弱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许多躯体疾病,可能是这些疾病早期症状,可能是其伴随症状之一,也可能见于这些疾病的恢复期。特别是40岁以后表现有神经衰弱症状的患者,即使不是首次出现症状,既往已有明确的神经衰弱病史,仍需打开思路,谨防叠加有躯体疾病,有可能症状就是躯体疾病的首发或伴发症状,而不是神经衰弱的复发。

14、关于米氮平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0.5分

A.抑制突触前NE神经元α2-自受体和5-HT-T神经元突触前α2-受体

B.对α1,M-受体有中度拮抗作用,对D1-、D2-受体亲和力低

C.对突触后5-HT2,5-HT3有强抑制,仅激活5-HT1受体

D.对H1受体没有拮抗作用

E.属于NaSSA类抗抑郁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米氮平是近年来开发的四环类哌嗪类化合物,具有NE和5-HT双重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是一种α2受体拮抗剂。它不抑制单胺递质再摄取,而是通过抑制位于突触前NE神经元α2-自受体和5-HT-T神经元突触前α2-受体者两种细胞,导致NE和5-HT神经元放电率升高,最终升高突触前NE和5-HT。由于米氮平对突触后5-HT2,5-HT3有强抑制作用,仅5-HT1受体被激活。因此,被归为N

15、为了做出正确的诊断,对该患者最需要做的是0.5分

A.再次询问用药史

B.脑脊液检查

C.给予哌替啶注射

D.给予止呕药物

E.尿毒品检测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就该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发现,应高度怀疑是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戒断症状,尽管患者否认,仍需进行检查。目前确认是否有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最好方法是对被检查者的尿液进行毒品检测,一般1周内使用了阿片类物质都可以检测出来。其他选项所提供的方法不是确定诊断的方法。

16、患者在书写中,语句在文法结构上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之间,概念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此症状为0.5分

A.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B.逻辑倒错性思维

C.诡辩症

D.思维松弛

E.思维云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思维松弛指患者的思维活动可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至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可以发展为破裂性思维。

17、患者,男,65岁,退休工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难以人睡,多梦、早醒,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自觉爱忘事,心情也越来越不好,心烦,担心要出事,不能料理家务,过去爱下棋现在也不下了,有时唉声叹气,说自己老了,是家庭的累赘,不如死了,食欲日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曾做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近两周上述症状加重,整夜不眠,在房间内无目的地乱翻东西,有时认不清家人,有时恐惧害怕,称有人要来抓他等。白天则显得平静一些,问他晚上所做的事,却显得茫然不知。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入院后检查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示: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有粥样硬化斑块。精神状况检查:有时不能分辨昼夜、当天的日期,未引出幻觉,有时有被害,记忆力、定向力障碍,找不到自己的床位,对既往病史不能回忆;情绪低落,兴趣减低,常暗自落泪。此时应该首先诊断什么0.5分

A.亨廷顿病

B.血管性痴呆

C.谵妄

D.阿尔茨海默病

E.抑郁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目前病情特点为:①有高血压史多年;②有动脉硬化的证据,经颅多普勒示: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有粥样硬化斑块等;③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④有智能障碍;⑤有抑郁症状,而且有时伴有意识障碍。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首先考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症状,但非原发的抑郁,因此不考虑抑郁症的诊断。所以,血管性痴呆为正确答案。

18、关于适应性障碍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0.5分

A.无明显的苦恼

B.情绪与行为异常多在应激源发生后3个月内出现

C.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

D.应激源消失后,症状持续不超过6个月

E.精神病性症状常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适应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②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精神障碍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③以抑郁、焦虑、烦恼、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且有行为方面的退缩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④精神障碍一般发生于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的1~3个月内,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半年;⑤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经过个体的调整形成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19、20岁的女性患者,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2年半。患者在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定,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下降,话少,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悲观,失眠,不愿与人交往,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增加,活动增多,自我感觉很好,思维灵敏,比平时更善言辞,与别人相处时更合群,过分乐观,睡眠需要减少,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心境完全正常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0.5分

A.心境恶劣

B.环性心境障碍

C.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D.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E.双相情感障碍混合性发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心境不稳定已有2年半时间,在此期间反复出现若干轻性抑郁和轻躁狂的周期,中间只有1个月左右的间歇期,但没有任何一种抑郁或躁狂的表现其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足以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中度或重度)的标准。这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环性心境障碍在抑郁周期中的症状主要为:精力下降或活动减少、失眠、自信心不足、集中注意困难、社会退缩,言谈比平日少,对前途悲观或悔恨过去;在轻躁狂周期中的症状主要为精力和活动增加、自我评价过高、思维敏捷、比平日合群、更善言辞、兴趣增加和过分乐观等。由于患者的躁狂或抑郁没有达到诊断标准 20、关于癔症性瘫痪的描述,以下哪项正确0.5分

A.瘫痪为紧张性硬瘫

B.病程长者也不会出现肌肉萎缩

C.可出现病理反射

D.暗示治疗无效

E.瘫痪不符合相关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癔症性瘫痪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所以不全是硬瘫,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或肌肉因较长时间不运动呈废用性萎缩,不会出现病理反射,因此瘫痪并不符合相关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暗示治疗有效。

21、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核心症状是0.5分

A.视空间感知障碍

B.记忆障碍

C.抽象思维障碍

D.语言障碍

E.失用、失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痴呆呈慢性进行性病程,总病程一般为2~3年,通常将病程分为早、中、晚或1,2,3期,但各期间可存在重叠与交叉,并无截然界限。早期:一般持续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其中近记忆障碍为早期的核心症状。生活可自理或部分自理。中期:病情继续发展,智力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等,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后期: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

22、患者男性,45岁,已婚,个体户。反复出现容易烦躁、感头脑昏昏沉沉、脑子不清晰,精力欠佳、睡眠不好年左右。躯体检查未见异常,未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未发现病理优势情感。患者的诊断可考虑为0.5分

A.焦虑症

B.恐惧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E.疑病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患者病程年,反复出现脑功能衰弱症状、情绪易烦躁、睡眠障碍。躯体检查未见异常.夫发现明显精神病性症状,未发现病理优势情感。所以可以考虑为神经衰弱。由于神经衰弱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许多躯体疾病,可能是这些疾病早期症状,可能是其伴随症状之一,也可能见于这些疾病的恢复期。特别是40岁以后表现有神经衰弱症状的患者,即使不是首次出现症状,既往已有明确的神经衰弱病史,仍需打开思路,谨防叠加有躯体疾病,有可能症状就是躯体疾病的首发或伴发症状,而不是神经衰弱的复发。

23、患者女,30岁。首次出现心情不好,疑人议论,凭空闻声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整天唉声叹气,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她,说她长得丑,曾凭空听到过有声音说她工作能力不行,爱出风头,不好好工作等,从未出现过兴奋话多等表现。此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0.5分

A.抗抑郁药

B.抗精神病药

C.碳酸锂

D.抗抑郁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E.电休克治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患者有抑郁情绪,也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最佳治疗方案为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中、小剂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24、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不包括0.5分

A.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

B.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为常见

C.一般散发,无季节性与区域性,可见于任何年龄组

D.精神症状可为首发症状也可为主要临床表现

E.仅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病毒性脑炎出现意识障碍最多见,国内报道达90%,可随病情的进展逐渐加深。

25、下列哪项不是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症状0.5分

A.食欲和性欲下降

B.情绪变化昼重夕轻

C.早醒

D.体重下降

E.焦虑不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典型抑郁发作时可出现睡眠紊乱(以早醒最具特征性);食欲紊乱(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最为多见);性功能减退(性的兴趣减退和性快感缺乏多见);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等生物学症状群,但生物学症状群不包括焦虑不安。26、20岁的女性患者,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2年半。患者在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定,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下降,话少,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悲观,失眠,不愿与人交往,有一段时间自觉精力增加,活动增多,自我感觉很好,思维灵敏,比平时更善言辞,与别人相处时更合群,过分乐观,睡眠需要减少,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心境完全正常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该患者最合适的治疗0.5分

A.心境稳定剂

B.心理治疗

C.心境稳定剂和心理治疗

D.心境稳定剂和新型抗精神病药

E.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

正确答案:C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5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总 结

针对全国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4]37号)。我校所处乡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现有钉螺面积万平方米,2004年小学血检人数人,查阳性病人人。学生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普遍缺乏防治血吸虫病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有钉螺的疫水中游泳、戏水或作其它活动而感染。为贯彻落实卫疾控发(2004)37号文件精神,建立政府领导、教育和卫生部门配合和师生、家长与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普及血防卫生知识,培养健康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血吸虫病的发生,保护学生健康,我校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健康教育紧迫感。

永寿小学位于东坡区岷江河以东,离眉山城10公里处,永寿片区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小学生由于贪玩极易感染血吸虫,为保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将血防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是人心所望。我校从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做起,为进一步提高对血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学校成立了血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对血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明确教育部门的防治责任目标和任务,结合区乡要求及我校实际,对全校学生普遍进行血防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效的宣传阵地和途径,如板报、厨窗、广播、讲座、班队活动、知识竞赛等,加强对师生的血防知识宣传教育。上好血吸虫防治知识宣传课,组织学生观看血防录像、参观钉螺标本等多种形式的血防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走出学校,做好向社会宣讲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质量,一开始就由校长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奖惩到位,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1、召开“血防健康教育工作动员大会”。

2、组织学生观看血防知识宣传图片以及VCD光盘,直观感受血吸虫病的危害、症状。

3、在校园内张贴有关血防知识的宣传标语,学校开辟血防知识的宣传栏,各班出血防知识的黑板报专刊,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4、学生人手一份血防知识宣传资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掌握血吸虫病的传染途径和防治方法等知识。

5、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向家长广泛宣传血防知识,开展“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活动,让血防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三、建章立制,重视督导,加强对健康教育课的督查指导。

加强同卫生部门的联系,组织好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每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中安排血防

知识内容,做到教学有计划、讲解有内容、课时有保证。加强对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的督查与指导,对在血防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从而使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正确行为形成率达100%。让学生切实掌握血防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请来乡上分管教育的领导张仕英和乡卫生院黄产弟给全校师生进行血防健康知识宣传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专题知识讲座。

2、学校利用校会宣读血防知识,教导处组织“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专题知识讲座”。

3、各班每周一堂健康知识教育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努力抓早抓细抓落实。

4、各班举行有关血防知识的讨论,布置血防知识作业并开展社会实践,认识钉螺,消除传染病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自我防控能力。

5、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进行血防知识抢答赛、血防知识竞赛、血防知识征文、野外义务灭螺等大队活动,从而掀起了血防健康教育的高潮。

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血防工作常抓不懈。

学校切实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抓紧抓好改水改厕工作,特别注重师生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设施建设,确保用水卫生。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血吸虫病普查工作和师生血吸虫病的治疗工作。

1、学校的饮用水每年向卫生部门送检一次。

2、投入几千元整治了校园沟渠。

3、搞好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的饮食和环境卫生,杜绝三无食品和腐烂变质食品,学生饮用水也符合国家卫生防疫标准。

4、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坚持一日三扫两捡,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消灭卫生死角,从而消灭了血吸虫滋生的温床。

5、每天放学前用一分钟时间,教育学生在校外不要在塘、河、沟、堰等不卫生的水域游泳,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分布的疫区水源,必须下水时要穿防护靴。教育学生在校外不喝生水。

以上便是我校在“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工作”方面所做的点滴努力。做好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是我校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今后,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全校师生将更加努力做好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

眉山市东坡区永寿中心小学

支气管镜控制标准 篇6

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主要用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及范围并可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2.术前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3.术前 4小时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5mg。精神紧张者肌注安定 10mg。年老体弱、病重者或肺功能不全者给予氧气吸入。

4.术后禁食水2小时,以防误吸入气管。2 小时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患者轻咳出痰液及血液。

6.术后半小时内减少说话,使声带得以充分休息,如有声嘶或喉部疼痛袁可给雾化吸入。

7.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热、胸痛,观察呼吸道出血情况。若为痰带血丝,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发生大血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有无气急情况,少数患者可并发气胸。8.及时留取痰液标本送检。

9.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对内镜及有关器械彻底清洁、消毒、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感。

胸腔镜检查质量控制标准

1、内科胸腔镜(Medical Thoracoscopy,又称为Pleuroscopy)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技术,主要用于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治。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胸腔的变化并可进行胸膜各层活检。

2、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辅助检查的结果,还要重视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健康情况,了解能否耐受术中单肺通气和手术创伤。对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镇痛药者,术前停药10天以上。术前应行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检查。据病情需要,术前可进行胸片、胸部CT检查,为术者提供更多的有关疾病和胸内结构的信息,为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提供较充分的依据。并行心电图、血氧、肺功能检查以了解心肺功能情况。对胸腔积液患者应先行胸腔穿刺抽液、胸水行生化、常规、细胞学检查,并行1-2次胸膜穿刺活检术。

2、医护人员术前应耐心向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3、术前 8小时禁食、禁水,术前酌情使用哌替啶 50-100mg。精神紧张者肌注安定 5-10mg。

4.术后禁食水2小时,以防误吸入气管。2 小时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对内镜及有关器械彻底清洁、消毒、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感。

6、术后观察神志、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有无皮下气肿等情况。

7、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抗感染。

包虫病控制标准 篇7

随着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转变, 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生猪养殖效益, 平时只注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 而不太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 导致某些寄生虫病在一些集约化养猪场中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集约化养猪的可持续发展。 集约化养猪场由于技术力量、资金等条件的不一致, 在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上参差不齐。由于猪寄生虫病的症状和危害不典型, 缺乏典型症状, 感染率高, 死亡率低, 不象细菌和病毒性疾病那样, 潜伏期短, 临床症状明显, 有的导致猪群大批死亡, 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针对养猪生产中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 笔者对集约化养猪场常见感染寄生虫病的种类、感染特点、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及对养猪生产中寄生虫的控制, 用药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旨在引起生猪养殖户对寄生虫病危害的重视, 从而保障集约化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存在原因的分析

1.1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的寄生虫

1.1.1消化道。1寄生于小肠的有:猪蛔虫、姜片吸虫、类圆线虫、蛭形巨吻棘头虫和猪孢球虫等。其中猪蛔虫的危害和流行最为严重。2大肠内寄生的有:食道口线虫 (结节虫) 、鞭虫和结肠小袋虫, 后者多发于南方且人畜易患。3胃内主要有圆线虫, 但危害较轻。

1.1.2呼吸道。卫士并殖吸虫, 寄生于肺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

1.1.3泌尿道。肾膨结线虫, 寄生在肾脏内, 使育肥后期猪出现后身躯不能负重, 跪地行走的情况。

1.1.4外寄生虫。猪疥螨、血虱和蠕形螨寄生于皮肤内。最常见的是猪疥螨、主要寄生在耳廓内面, 特征是癣痒症, 发病猪皮肤发炎、脱毛、奇痒、消瘦, 但病变程度差异很大。

1.1.5全身性寄生虫。全身广泛寄生的有猪囊虫、旋毛虫、弓形虫和猪肉孢子虫。猪囊虫是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 多流行于散养猪, 圈养猪基本上不发生, 但其成虫阶段, 则为猪带绦虫。这些都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发病率较低。

1.2猪寄生虫的分类

1.2.1根据猪寄生虫的形状, 可以将猪的寄生虫分为三大类。线虫类、原虫类和节肢动物类。线虫类有猪蛔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原虫类主要有弓形虫, 猪球虫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等;节肢动物类主要有猪介螨、猪虱子等, 这类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猪的体表。

1.2.2根据猪寄生虫寄生部位的不同, 可将猪寄生虫分为内、外寄生虫两大类。内寄生虫有: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以及原虫;外寄生虫有:蜘蛛类 (猪疥蜻) 和昆虫类 (猪血虱) 。除绦虫以猪作为中间宿主外, 其它寄生虫在猪体都能完成全部生活史, 并以猪作为终末宿主, 但在集约化养猪场流行并造成危害的寄生虫应具有生活史简单、不易发现或诊断、难治愈和易复发等特点。猪疥螨和猪血虱生活史简单, 只在猪身上就能够完成全部生活史, 感染率较高, 但死亡率很低。

1.3集约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发生原因调查

猪寄生虫病的防制与良好的饲养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要结合正确使用驱虫药, 否则难以控制寄生虫的感染。根据此次调查发现一些饲养管理良好的猪场也存在着寄生虫的感染。这足以表明寄生虫的生存、感染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大, 它们几乎能在所有的猪场中存在。猪只需要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就可以感染, 随后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波及整个猪场。

一个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需要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1) 猪舍环境条件;

2) 猪场中已存在的寄生虫类型;

3) 猪场的饲养管理条件是否适合寄生虫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播;

4) 圈舍被感染动物的污染程度等。

1.4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的寄生虫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1.4.1集约化养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1寄生虫感染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集约化养猪场中猪体内寄生虫感染率达90%以上, 体外寄生虫感染几乎100%。每头猪因饲料利用率下降和生长缓慢造成经济损失35元左右, 1个万头猪场因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可达40多万元。2寄生虫感染无季节性。现代猪场保暖降温设施到位, 许多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在冬季仍然继续发育和不断感染, 所以在这些猪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寄生虫病。3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对防治带来困难。因为规模化猪场饲养密度较高, 尽管开始只有少部分猪感染寄生虫, 但由病猪排出的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极易造成全群猪的感染, 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下降, 导致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

1.4.2集约化猪场寄生虫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寄生虫病是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病、多发病, 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较大, 严重影响猪场的养殖效益。由于寄生虫危害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对大多数猪群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死亡, 所以未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市40个猪场的调查和分析, 现将集约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分析如下:

1) 猪蛔虫病。猪蛔虫属大型线虫之一, 主要寄生于小肠, 流行性广。仔猪蛔虫病尤其多见。主要原因是蛔虫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繁殖能力强, 产卵数多, 卵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 猪蛔虫的流行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在饲养管理不当、 卫生条件恶劣和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 在营养缺乏、特别是饲料缺少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的情况下, 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大批感染蛔虫, 症状也较严重, 且常发生死亡。猪感染蛔虫主要是由于采集了被感染虫卵的饮水和饲料, 母猪的乳房容易污染虫卵, 使仔猪在吸乳时受到感染。大量幼虫移行到肺脏时, 引起蛔虫性肺炎, 表现为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甚至卧地不起,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成虫寄生于小肠时, 使仔猪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 被毛粗乱, 常会发展为僵猪。肠内有多量成虫时, 可引起肠堵塞、肠破囊, 有时蛔虫会钻入胆管, 引起阻塞性黄疸。

2) 猪疥螨病。猪疥螨又称癞, 是寄生在猪的表皮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寄生虫病。以皮炎和奇痒为特征, 大小猪均可感染。健康猪主要通过直接与病猪或被其污染的物体相互接触而被感染。在秋冬季节, 疥螨蔓延较广, 特别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疥螨较易在猪体繁殖。仔猪往往易患疥螨病, 特别是头胎母猪及未定期驱虫的种母猪所生产的仔猪更易感染, 且发病更严重, 死亡率更高。而且白毛猪较黑毛猪更易患病, 多发生在5月龄以下的猪。疥螨病猪皮肤发炎、脱毛、奇痒和消瘦。通常开始发生于皮肤细薄、体毛短小的头部, 眼窝、颊及耳部, 并可蔓延到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等部位。病初患部皮肤发红表现剧痒, 经常在墙角、栏边等处摩擦或搔痒, 进而皮肤出现小结节, 形成小疱或脓疮疱, 破溃后结痂脱毛。严重时皮肤肥厚粗糙、干裂, 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消瘦、发育停止和贫血等全身症状, 幼小的仔猪可导致死亡。

3) 猪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猪暴发该病时, 常可引起整个猪群发病, 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 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 病猪1周左右死亡。据观察, 初期感染弓形虫的病猪, 多数没有明显症状, 急性病猪除体温升高外, 鼻腔流涕、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 胸、腹部皮肤发绀或有淤血斑。剖检病变主要在肺部, 肺明显肿大, 表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状。

4) 猪毛首线虫病。猪毛首线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大肠引起的。该病主要危害小猪, 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由于毛首线虫体前部细、后部粗、外观像鞭子, 所以又称鞭虫。虫体呈乳白色, 长约30~60mm。虫卵腰鼓形、卵壳厚、呈棕黄色、两端有卵塞, 虫体以其细长的头部深深吸入肠壁, 造成机械性损伤, 加强虫体分泌的毒素作用, 盲肠、结肠出现严重的炎症, 出血性炎症, 黏膜上还可出现坏死、溃疡等。临床上病猪表现为腹泻、食欲减少、贫血、消瘦, 仔猪发育受阻、顽固性腹泻, 粪中有脱落的黏膜, 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

5) 猪球虫病。猪球虫病主要寄生于空肠和回肠。导致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病猪排黄色或灰色粪便, 粪便恶臭, 初期粘性, 1~2天后排水样粪便, 腹泻可持续4~8天, 导致仔猪脱水、失重、 衰弱、发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在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仔猪死亡, 有的及时存活, 仔猪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2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药物控制效果评价

2.1猪寄生虫的控制

2.1.1预防是最经济的措施。因为治疗是被动的, 预防是主动的, 一旦猪感染疾病既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 增加饲养成本, 又造成猪只生长停滞, 影响生产性能, 所以要想养好猪, 预防保健是关键。

2.1.2科学选用驱虫药物。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使用方便、安全, 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药物。 由于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 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 而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 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2.1.3驱虫时间。仔猪在6~7周龄时进行第1次驱虫, 早期驱虫可以明显地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育成猪可在3月龄时, 要求重复驱虫1次效果比较好。怀孕母猪可在产前1~2周进行驱虫, 防止仔猪通过胎盘感染寄生虫。种公猪每年的2月、6月和10月分别使用广谱驱虫剂驱虫。引进种猪及后备种猪转入生产区前应进行驱虫, 必须严格做好净化工作。若猪场规模相对较小时, 也可间隔3~4个月全群驱虫一次, 每年驱虫3~4次, 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猪场每年驱虫4次, 感染轻微的每年驱虫3次即可。

2.1.4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猪群驱虫后应及时清理粪便, 粪便堆积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幼虫, 以防止排出的虫体和虫卵被猪吃了而重新感染。同时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 尽量减少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率。

2.2药物选择

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集约猪场选用的驱虫药物应符合如下要求:

1) 药物要低毒、安全, 不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

2) 药物的驱虫谱要广, 能对应集约化猪场存在的各种常见体内外寄生虫, 并且能彻底驱净;

3) 药物能驱杀线虫的幼虫, 以使母猪保持3个月不排虫卵;

4) 选用通过拌料给药预混剂类驱虫药, 并且驱虫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和疗程。

本地区常用的抗猪寄生虫药有:双甲脒乳油外用、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阿苯达唑、伊 (阿) 维菌素、氯苯胍、吡喹酮。

2.3驱虫方式

目前猪场的驱虫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是不定期驱虫。 实施“不定期驱虫”方案的猪场通常对寄生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者是对寄生虫问题不够重视。一般是等到寄生虫感染相当严重, 例如, 见到部分猪排出猪蛔虫或猪疥螨引起的皮肤病变非常明显时, 才进行驱虫用药。

二是一年两次全场驱虫。“一年两次全场驱虫”是目前较多猪场采用的驱虫方案, 一般情况下, 每年的第一次驱虫安排在春季 (3~4月份) , 第二次驱虫安排在秋冬季节 (10~12月份) , 每次都是对全场所有存栏猪进行全面用药驱虫。但是, 由于两次驱虫的间隔时间太长, 猪群已有多次重复感染机会, 驱虫效果也不理想。

三是阶段性驱虫。所谓“阶段性驱虫”是指在猪的某个特定阶段进行定期用药驱虫。现时较常采用的驱虫用药方法是:种母猪产前15天左右驱虫一次;保育仔猪阶段驱虫一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15天左右驱虫一次;种公猪一年驱虫2~3次。阶段性驱虫的效果虽然较好, 但驱时间安排太零散, 猪场很难执行。

四是“四加一”驱虫模式, 简单来讲“四加一”驱虫模式的 “四”是指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一年驱虫四次, 即每隔三个月驱虫一次;“一”是指在保育阶段的猪 (45~60日龄) 驱虫一次, 后备种猪并群前驱虫一次。“四加一”驱虫模式实施简单易行, 但贵在坚持。 能在减少驱虫成本的情况下, 明显提高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控制水平, 为猪场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驱猪寄生虫给药方式通常有拌料给药、注射给药方式。通过表1的优缺点对比, 可以发现拌料给药驱虫比注射给药驱虫有许多优点。

2.4驱虫药物效果评价

双甲脒乳油属于脒类化合物。是接触性外用广谱杀虫药。对虱、蜱、螨、蝇、蚊等都有杀灭作用, 并对虫卵活力有影响, 并对人、畜无副作用。丙硫咪唑属于苯骈咪唑类。是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对线虫、吸虫、绦虫等都有驱除效果。对虫卵也有抑制作用, 缺点是适应性差。对发育期的胎儿有致畸作用。伊维菌素粉剂属于大环内酯类, 是广谱、低毒、高效的驱虫药, 对生猪体表虱、蜱、螨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生猪体内的线虫有很好的驱杀效果, 但对绦虫、吸虫无效。

3结语

总之, 寄生虫病的防控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 寄生虫病在规模化猪场才能得到逐步控制。

摘要:针对养猪生产中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 对集约化养猪场常见感染寄生虫病的种类、感染特点、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及对养猪生产中寄生虫的控制, 用药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旨在引起生猪养殖户对寄生虫病危害的重视, 从而保障集约化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集约化养猪场,寄生虫病,调查,药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波, 毛世香, 汪仁明.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调查和药物控制效果评价[J].畜禽业, 2012, (9) :58-60.

上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先进材料下一篇:小学生中秋节感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