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会议交流材料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会议交流材料(精选6篇)

安全生产会议交流材料 篇1

各位领导:

近年来,济宁二号煤矿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紧紧围绕“塑造本安员工,构建本安矿井”的安全愿景,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培训管理,丰富培训载体,强化培训责任,全面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连续四年被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煤监分局和集团公司评为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并获得了xx年度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促进了矿井安全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三项建设”,夯实安全培训基础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实践教学巷道、电气操作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重点加强了实践教学巷道、选煤厂、综机维修中心三个实践基地实训功能的建设,并在基层区队建立了小型模拟工作现场,确保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教育培训基地,具备了同时容纳380人脱产培训的能力。建立了网络远程培训站,开发了远程网络仿真教学系统,装备了一个可供30人同时学习的微机室。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期、分批送培训教师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兖矿职工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进修,目前,我矿拥有高级培训师7名,企业培训师15名。内聘了100多名具有丰富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工人培训师和200多名兼职教师,外聘了40多名具有丰富理论基础的兼职教师。每年分两次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教和教案评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是加强教材题库建设。结合矿井实际,编印了涵盖矿井8大专业、264个工种、拥有15000余道试题的《职业培训试题库》,编写出版了《煤矿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安全培训教材和近5万字的准军事化安全培训教材。各基层单位也根据本专业、本单位的实际,形成了本专业、本单位的每日一题题库、每周一课题库、每月一考题库。

二、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是明确安全培训职责。建立了矿“一级决策、两级管理”的组织领导体制,明确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能分工和相关责任。健全完善专兼职培训部门相结合的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形成了安全教育培训协调、制约、效能、互动、反馈五大机制,确保了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到位、科学高效。

二是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推行了教学业绩和经济挂钩的考核机制,制定了员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培训奖惩等培训制度,形成了矿教培中心、现场作业技能培训站、区队及班组三者优势互补,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现场作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网络体系。强化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对培训专业需求、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师确定、教材编写及评审、安全培训、培训绩效考评、资料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三是明晰培训目标和方法。确立了以实现“一个愿景、两个改变、三个管理、四个突破、五种模式”为主要内容的“12345”安全培训目标,大力推行了以矿、区队、班组为培训主体,以矿班子成员、区队班子成员、班组长、职工为学习主体的“3+4”教育培训模式。采取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教学班级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情况、教学意见建议和所学安全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反馈和改进,使四级教学培训服务更加贴近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对五级培训工作的指导,坚持“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区队培训计划、教学方案等方面协助、指导和监督工作。鼓励区队间进行联合培训,做到教师、教材、设施等资源共享,确保了“四五级”培训有效互动。

三、丰富拓展载体,提升安全培训工作效能

一是加强现场安全培训。坚持岗位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大力推行了以“手指口述”为主要形式的现场安全培训,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现场培训和实习演练,充分利用模拟实践教学巷道、电气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对职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考试。自xx年8月实践教学巷道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培训干部职工共计xx余人次。以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识别、现场操作技能和事故防范为重点,各基层单位在矿统一指导下广泛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旬一案、每月一考、每季一评“五个一”现场安全培训活动。

二是强化重点人员的培训。在全矿公开招聘了30名区队长后备干部和100名班组长后备人员,xx年进行了500多人次的区队长、班组长培训,提升了基层单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化了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保证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加强了“三违”人员的处罚和培训力度,使“三违”现象呈现明显下降趋,有效遏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了安全不放心人和不适应现有岗位人员的排查、整合和培训工作,xx年以来累计排查整合400余人次,全部按照新工人标准重新进行理论和现场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竞争上岗。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安全监察人员的培训,并通过末位淘汰的方式辞退了17名安监员。三是狠抓安全文化培训。建立了环境优美、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中心,成立了安全文化宣传队,通过“以人为本、全面塑造、循环推动、综合提升”四个层面深入开展了“3d5f”安全文化教育培训。结合矿“3d5f”人本安全文化的宣贯,广泛开展开展了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算好安全“五笔帐”、发送安全短信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观、安全主体观和安全发展观,使“3d5f”文化的精神及内涵深入人心,融入到广大干部职工行动中来,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四是深化准军事化安全培训。坚持用准军事化管理手段抓安全培训,与济宁市武警支队合作,对职工开展了全脱产、全封闭式的准军事化安全教育培训活动。xx年9月,全员培训的第一大循环已经结束,全矿近5000名在职职工均接受了一次军营文化的洗礼,增强了执行力和战斗力。

四、严格监督考核,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严格执行《基层单位安全技术培训检查考核评分标准》等相关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每季对各单位培训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各单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按5%的比例评出优秀学员,按3%比例评出后进学员,由区队兑现相关奖惩。矿对每季度考评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500元的奖励,对实施不力、综合考评得分低于70分的单位给予1000元的处罚。借鉴安全包保制度,建立培训包保责任制,由专职教师与区队结成包保对子,全面负责对基层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的督促、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对综合测评前10名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相应奖励,并记入相关档案,作为考评晋级的依据。

安全生产会议交流材料 篇2

本刊讯 (记者海帆) 2010年9月4~5日, 由农村电工杂志社举办的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和推广各地加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探讨当前农电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促进农电系统各单位认真落实工作部署, 扎实推进农电安全标准化建设, 提升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部分地市供电公司农电部负责人、专责,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征文获奖作者,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效较好的部分县供电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全面做好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对完成“十一五”农电目标任务, 服务新农村建设, 开创“十二五”农电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 健全农电安全生产体系,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是贯彻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加快提升农电管理水平、推动农电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本要求, 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电网企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会议强调,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增强全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把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农电整体管理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好。虽然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电力安全生产不断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尤其是在农电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 正确处理电力安全与电力发展、电力安全与电力改革、电力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始终把电力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 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改革和发展的各个环节, 使电力安全生产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会议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管理,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开始, 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管理、谁负责, 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健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强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 各单位要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和与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切实提高防灾抗灾工作水平, 做到避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 确保供用电安全,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把保护员工安全、确保员工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变“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要不断加强员工安全素质教育, 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力度, 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 提升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 全面提高员工业务技术水平, 为实现农电安全生产提供人才保证。要加强监督管理, 努力提高安全监管能力, 做到各层次、各部门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使安全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可控、在控, 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会上, 还对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征文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 获奖代表作了经验交流。

附件: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征文获奖论文名单

一、优秀论文一等奖 (3篇)

1.《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谱写安全生产新篇》

作者:河北省霸州供电局薛海英陈燕鹏

2.《以人为本抓安全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供电公司杜方超

3.《创新安全管理再攀安全生产新高峰》

作者:山西省平陆供电支公司庞利荣

二、优秀论文二等奖 (7篇)

1.《强化安全管理“软环境”提升标准建设“硬实力”》作者:江西省安福县供电公司彭洪梅

2.《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河北省曲周县供电公司

范学章孔拥现郑素民

3.《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江苏省启东市供电公司

龚允生陈炳康杨福生陈燕新

4.《加强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管理的策略思考》作者:四川省邻水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李株林

5.《用“六个到位”强化农电安全管理》

作者:甘肃省武威供电公司许多红

6.《持续推进供电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浅析》

作者:福建省罗源供电公司陈明虹

7.《农电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作者:四川省德阳电业局刘剑刘洋

三、优秀论文三等奖 (15篇)

1.《供电企业优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作者:安徽省阜阳市供电公司孙楷淇

2.《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作者:安徽省宣城供电公司胡红兰

3.《供电企业基层班组“三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作者:湖北省咸宁供电公司罗珍

4.《搞好安全用电管理应坚持“四个必须”》

作者:河南省安阳供电公司赵宾勤路福启

5.《农电安全管理之我见》

作者:河南省郑州供电公司李昌喜

6.《农电安全管理初探》

作者:河南省杞县供电局牛兴李铁军

河南省开封供电公司阮小三

7.《“四位一体”是农电安全生产的保证》

作者:湖北省咸丰县电力公司白荣生

8.《关于建立电力事故灾害应急体系问题的探讨》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供电公司徐红武薛文海

9.《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初探》

作者:河南省临颍县电业局张辉夏占民

10.《实施个人信誉管理建立安全诚信文化》

作者:陕西省商洛供电局洛南分局

王亚莉姬禹锡姬淑玲

11.《诚信文化架构电网安全根基》

作者:安徽省巢湖供电公司欧伟

12.《实施安全专业化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作者:江苏省新沂市供电公司胡以传许振宇

13.《浅谈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

作者:山西省运城供电分公司常丽

14.《安全管理之反思》

作者:河北省鹿泉供电公司甄纲段海涛

15.《浅议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作者:河北省景县电力局张兰亭朱长松张杰

四、优秀论文奖 (33篇)

1.《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与措施》

作者:陕西省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高挺

2.《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作者:河南省尉氏县供电局

陈立友黄述民周世俊郭蕾

3.《念好安全“五字经”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作者:山西省长子供电支公司郭红兵

4.《强化安全意识注重管理细节提升管理水平》作者:河北省磁县供电公司路俊玲

5.《西峡电力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与做法》

作者:河南省西峡县电业局陈新雪

6.《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作者:江西省永新县供电公司黄玉平

7.《当前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作者:河南省封丘县电业局王锐进杨兵民

8.《浅议电力施工安全管理》

作者:河南省获嘉县供电公司王贻胜王洪涛

9.《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供电企业》

作者:广西玉林供电局罗贤举

10.《浅谈加强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

作者:辽宁省彰武供电分公司张华

11.《浅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河南省襄城县供电局张怀亮张海生

12.《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刍议》

作者:河南省开封县供电公司何永志苑井波

13.《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吉林省四平城郊农电分公司徐海峰徐岩

14.《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

作者:河北省武邑县电力局李国庆刘月朋

15.《以人为本促进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河南省新郑市供电公司周二伟

16.《开展供电所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评估工作的思考》作者:湖北省恩施州电力总公司谭辉

17.《浅谈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管理》

作者: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供电公司王玉敏

18.《浅谈供电企业基层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作者:湖北省巴东县电力公司谭曙光

19.《以人为本狠抓管理促进安全管理上水平》作者:黑龙江省方正县电业局孙孟波佟显峰

20.《创新工作举措全面加强农村用电安全管理》

作者:河南省驻马店市供电公司赵军生罗伟

21.《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重点问题与对策》

作者:四川省富顺县农电管理站张代明赵和泰

22.《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农电安全生产》

作者:河南省睢县供电公司张忠军赵高峰

23.《构建农电安全文化的实践与做法》

作者:河南省宁陵县供电局巩志刚孙晓峰

24.《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

作者:山东省曹县供电公司刘华腾

25.《实施“零责任”工程保安全避风险》

作者:山东省德州供电公司

刘东旗周方友刘建李万彬

26.《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江苏省灌南县供电公司王佳娟

27.《农村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作者:山西省晋城供电分公司邢芳秦向阳

28.《浅谈电力生产和电力安全的关系》

作者:河北省邯郸市城郊水电管理处赵霞

29.《安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作者:新疆农七师电力公司奎屯供电公司李新民

30.《警钟长鸣保安全强化管理促发展》

作者:山西省高平供电支公司邢建勇

31.《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福建省福清供电有限公司施家乐郑成

32.《浅谈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

作者:河南省鄢陵县电业局张延杰张青山

33.《农电安全管理浅析》

会议交流材料 篇3

—忻州市原平农业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忻州市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风风雨雨六十载,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统招统分”时期,曾被誉为“忻州的黄埔军校”。最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弘扬“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体两翼”的办学模式,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底,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实施“送教下乡”,探索职教发展新路

三年来,我们担责任送教下乡,倾真情报务“三农”,弘扬“勇于担当,真情奉献”的送教下乡精神,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在忻州市9个县(市、区)的41个乡(镇),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设138个教学点,166个教学班。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

2、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送教下乡”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僵化的办学体制,实行“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实际,实行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根据培养需求,创新教育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28本,制作课件130个,印发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

4、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组成乡村干部、教师、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四考。三年来,共评出示范教学点26个,模范教师20个,优秀学员1050人。

(二)取得五项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员素质。“送教下乡”使一批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农民学员获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项;获全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5个。2012年3月,学员刘还爱被省职教学会授予“最具潜质创业之星”的称号。

2、增加了农民学员收入。通过学习,原平市中阳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种甜瓜,神山村贾丽霞夫妇承包荒山搞养殖,年收入均超20万元。

3、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原平市西荣华等35个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68个村推广新技术185项,共增收3000多万元。

4、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帮助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普宣传小组。不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争先创优”等活动。

5、打练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2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1年,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20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陕西榆林农校、辽宁盘锦职校等58家兄弟院校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送教下乡”的深刻体会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符合省情、市情,符合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顺应了新农村发展需求,是一条农业

职业院校的发展新路。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学校教职工不计得失,自己垫资、自备车辆,勇于担当、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农民,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集团作用日益加强,集团优势日趋显现。

1、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

组建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经调研、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研究;“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

2、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借助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10个子课题研究;开展了“送教下乡”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专题研究;集团各院校组织编写了“新农村新农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发行《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工作通讯》等刊物8本,为服务“三农”提供了理论依据。

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大胆提出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的建校思路,借助社会力量,共建标准化操场、农艺培训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开始在田家庄实习农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我校建成“生态园”、“农博园”、“产业园”所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给广大师生创造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奠定了基础。

开通了教育集团网站,通过短信、邮箱等及时地向每位学员传递创业最新信息、市场动态信息,如先进的饲养技术、疾病诊断技术,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及合理化建议。2012年,集团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喜人。

借助合作交流平台,集团内院校间实行了“3+2”人才培养模式;中央部委、省内外院校领导、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观摩考察;我校马骏书记曾多次到吉林省、山东省等地作专题报告。

借助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一手抓 “送教下乡”,一

手抓面向农村、农业的各级各类培训;参加新农村规划;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借助专题活动平台,我校的“送教下乡”、“集团化办学”成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赢得一致好评。

三、加强社会化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对社会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立机构,确立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2009年,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并纳入正轨编制;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纳200名学员住宿,餐厅可供1000人就餐,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2010年,学校被确立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2、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根据农村调研、专家意见,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精心安排食宿,让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长期提供咨询服务;成立跟踪服务小组,到地头指导学员实践。

3、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为培训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训工作紧扣“新、实、精、合、全、升”六个字。一是“新”:为学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读新政策、新法规、农业新信息;二是“实”: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培训实效;三是“精”:精挑培训师资,精心组织教学,精细安排实习;四是“合”:校农深度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师生形成合力;五是“全”:培训学员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乡村文化建设等知识的渗透;六是“升”: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4、农民富裕,村庄变样,为培训工作开创了局面

三年多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类培训75期,近3万人次。中央电视台首届创业盛典“阳光创业英雄”、“全国20佳”——杨还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便是培训硕果的最好见证。

四、紧扣市场,多管齐下,实现办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学校的办学融入市场,使学校成为社会、行业中的一员,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学校由此提出了“四对准”办学方针,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并在实践中实现“两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学校相继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安排等进行论证和规划,研究解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指导和监督教学过程。

依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一是大力建设农果牧优势专业,加大对园艺、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动物饲养等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投入力度,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增设了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平面媒体印刷技术、电子商务;二是倡导教学改革。在园艺专业果树生产技术的教学中,积极进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增强学生基础能力、专项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既是展示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防震减灾、消防知识”讲座,增强了师生防震、防火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邀请公安局法制科举办了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安全教育理念;邀请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大讲坛在我校举办了专场讲座,掀起了“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校园文化活动高潮;在全校广泛开展了礼貌礼仪讲座,使广大师生素质进一步提升。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强化了师生的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及日常行为、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活动。该校开展了四个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即以《高举旗帜跟党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专题的读书教育活动、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专题的书法大赛、以《成才路上我能行》为专题的计算机技能大赛、以《肩负青春使命,践行科学发展》为专题的演讲比赛。

原平农业学校目前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学校找准了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经济,融入社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结果。学校及时提升和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紧密结合,构建了定位准确的办学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建设特色学校

由省、市财政支持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和运行。真正把学校建成一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办学模式新的农业职业学校,以起到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2、打造名师队伍

由学校牵头,建立农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遴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在实施国家、省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时,向农业职业院校倾斜;采取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

3、创新教学模式

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优化“送教下乡”运行机制,完善“校农合作,产学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4、优化外部环境

制定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对从事农业产业的毕业生,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农业职业资格证制度,设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门槛,规定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才有承包经营权,并在金融和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4

打造五大基地

努力构建美丽幸福鹿亭

鹿亭乡党委 鹿亭乡人民政府

2010年,鹿亭乡根据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南闲中城北工”的区域发展格局规划,主动融入四明山旅游大开发,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山水优势;推动农旅互进,建设特色农村;关注民生民情,确保和谐稳定;强化党建保障,提升农民素质”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两翼,创新思路、拓展视野,积极寻找发展结合点,着力打造高山果蔬、书画写生、运动休闲、休憩疗养、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等五大基地,努力构建集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休养、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高端复合型山区经济形态,推动鹿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幸福鹿亭。

一、把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高山果蔬生产基地。鹿亭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紧紧抓住四明山旅游大开发契机,大力发展高山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一是扩大规模,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业块状集聚,全面提升竹笋、茶叶、高山果蔬、生态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不断扩大高山果蔬生产规模。二是提高档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聘请专家顾问,成立高山果蔬研究所,引进和开发铁皮石斛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新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三是狠抓特色,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加强对三园禽、生态鳖、高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产品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鹿亭高山生态种养殖业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努力打响鹿亭品牌。至今已建成高山蔬菜基地500多亩,被宁波市贸易

局命名为“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不少农特产品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瀑布仙茗”和鹿沁牌“余姚春”茶叶获得了国家级有机茶认证和“中绿杯”金奖,“鹿亭”牌高山西瓜和“古云”牌白云桥美味食品分别获得了余姚、宁波市知名商标称号。高山果蔬 “白云桥”系列农产品已进入杭州湾大桥南岸服务区。高山茄子、蒲子、西瓜每亩收益达到3000至5000元。

二、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书画写生基地。鹿亭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把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投资70万元对白云桥、仙圣庙等遗迹进行了修葺和整治,将青山绿水和古迹、古村落、古民居作为旅游亮点,吸引大批文人和画家驻足鹿亭,成为长三角地区书画写生基地。一是强化服务,投资8万元成立基地专职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基地接待服务工作,确保基地有序运转,提高基地的服务水平。二是完善设施,进一步加大对基地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乡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用于基地内各项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提高基地的接纳能力,现已拥有床位80余个。三是项目推进,以东岗山东西塘开发、云河景区开发、晓鹿大溪改造为载体,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开发及写生基地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基地及周边区域的开发,逐步提升基地的综合配套功能。四是深化校地合作,在学校与地方之间探索建立高效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及时沟通实施一些基地建设重大项目,逐步形成写生经济产业链,带动周边区域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利用。目前已与中国美院、武汉大学、浙江财经、上海美协等多家艺术院校和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接待各地美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摄影等各专业学生共计五批500多人

次,向外界展示鹿亭山水风光,积聚鹿亭的艺术人文内涵,不断提升鹿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把发展现代健身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运动休闲健身基地。针对当前都市人群旅游形态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化,户外运动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热点的新趋势,鹿亭乡立足现有资源组合特征及旅游发展现状,着力打造运动休闲健身基地。一是云河漂流景区自2007年投入运营以来,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2010年总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二是建成一个以中村村为中心、原生态与现代化交相融合的运动休闲健身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鹿亭山、水、桥、庙、林、路的特点,突出体现原山林地貌的自然特色,因地制宜布局户外健身活动项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尽量保持基地的原生态风貌,既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又设施齐全、格调高雅;另一方面,紧扣现代健身业的消费热点和趋势,邀请专家专门进行项目设计和场地规划,丰富活动载体,优化项目布局,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登山、定向、徒步旅行、生态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养生休憩度假为一体,极具综合性、富有时代性的多功能休闲健身基地。2010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宁波·鹿亭户外运动休闲文化节,登山大会、野外定向、徒步旅行、攀岩等活动进入日常化运作。

四、把发展养老养生业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自然休憩疗养基地。鹿亭乡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空气、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鹿亭积极探索山区养老新模式,实施居家养老工程,每年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共建立覆盖全乡各村的老年之家39个,创建了以老年人互助会为主要模式的五种养老模式,有效地服务了当地老年群众的养老生活。在此基础上,鹿亭

乡向外拓展服务内容,面向境内外各类人群开展山林养老养生、休憩疗养服务: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居家养老工程,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做好乡敬老院、托养中心、康复中心的整合和扩建工作,增强养老接纳能力;二是有机结合旅游开发,探索以养生休憩疗养为主题的特色休闲项目,根据部分都市人群“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需求,充分发挥鹿亭的原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特色,整治修葺村落内的闲臵民房,完善山村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并以上海、宁波、绍兴等以余姚为中心的周边县市为主要目标市场,大力开发养生休憩疗养市场,吸引广大中老年人及职业人士进山休养,为他们提供清爽、清静、清新的全天然型养生休憩疗养场所。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鹿亭乡老年人服务中心整体设计方案已上报立项。

五、把发展素质教育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关精神,适应当前蓬勃兴起的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需求,结合鹿亭独特的山地资源与优势,探索建设我市首个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一是强化衔接,争取立项。主动衔接市教育、旅游等部门,争取早日对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立项,2011年将申报成为宁波市青少年校外基地。二是明确定位,优化设计。基地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人群,以培养品德、参与实践、塑造人生为宗旨,采取体验式活动方式,全方位致力于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邀请专家科学设计基地发展,在中村选择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米、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完善必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文化和休闲互动、体验同启智相融的高档次的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引进项

目,拓展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引进资质过硬且有成功经验的拓展训练公司,按照青少年户外实践教育的标准,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空航海模型等一系列户外项目;以宁波及周边地市的青少年为目标客源,大力拓展基地营销市场,既通过户外实践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基地的良性发展。

2011年,乡党委政府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依据坚持因地制宜,在特色中发展;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坚持借力合力,在协作中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在为民致富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核心,把鹿亭打造成生态文明展示区;以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高效农业为“两翼”,把鹿亭打造成美丽乡村实践区;以“民生、社会管理”为保障,把鹿亭打造成农民安定幸福的居住区,努力构建美丽幸福鹿亭。

黄石市局会议交流材料 篇5

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增量行动”

黄石市工商局(2010年8月)

今年,我局坚持“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工作思路,突破难点,积极实践,使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呈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扩张。截止6月底,新登记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79%、35%、120%和4%,外资企业与去年同期持平。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突破思想认识不够难点,加强引导,落实责任 针对部分干部存在主体发展的畏难情绪,我们从加强教育、完善考核入手,解决思想问题,增强干部责任感。

(一)统一认识,着力在培育主体增量理念上下功夫。结合省局行动文件、方案、领导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印了《“增量行动”工作指导手册》,组织流动培训小分队深入工商所进行了“增量行动”业务技能培训,使每名干部明白为什么开展增量行动、如何开展增量行动,用什么手段和方法促增量,解除了疑惑,增强了责任。与此同时,组织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成员单位外出参观学习,编印了《工商新视点》刊物,将外地市场主体发展做法转发到各单位,直接借鉴和吸收成熟的模式。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教育引导干部牢

固树立“两个第一”理念,有效地促进了“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坐堂”服务为“出诊”服务的转变,不断提高了工作效能。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走访市场主体2万余次,主动上门服务2000 多次,帮助联系企业解决问题120多个。4月中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中华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我局就主体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对我局促进市场主体增量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强化责任,着力在完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我局下发了《县市区局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和《市场主体增量考核实施细则》,对增量行动目标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实行“一月盘点、一季通报,半年检查,年终结硬帐”的精细化考核,把市场主体发展的快慢、优劣与利益激励、进位激励、荣誉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系统内迅速掀起了一股赶、比发展市场主体的热潮。在加强考核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挂点领导带队查、工作专班定期查、会议集体查等方式,对行动中的难点、普遍性问题认真研究,对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毫不留情进行通报批评,有效地推动增量行动深入开展。到目前为止,共刊发简报31期,通报7期,组织集中督办4次,召开专题会议 15次,撰写调研论文11篇。

二、突破组织协调不顺难点,提升规格,形成合力

(一)内抓组织领导,将职能机构工作上升为全局性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牵头单位协调抓,专班成员实施抓,2

其它部门配合抓,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包局、包所,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注册分局每月召开工作专班联席会议,对增量行动评估分析,具体指导;办公室每月对各单位增量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排名,有效促进了“三项行动”的扎实开展;人教、法规等部门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提高了基层落实工作水平;机关党委将先进党员的表彰奖励与市场主体增量成效相结合,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监察部门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外靠政府领导,将工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结合省政府1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求得政府支持,市政府下发了增量行动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市场主体增量行动量化指标纳入各县市区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工作合力。并以增量行动领导小组的名义将增量指标分别下达了7个县市区,每月向政府报告指标完成进度,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据了解,开发区正在积极筹划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园,专门腾出一片空地供全市中小企业扩张经营,解决企业发展空间不够的问题;西塞山区支持各街办开展工业园区、创业街创建活动,已初步形成了河口工业园区、黄厂街创业街、财富广场个私经济发展园区,有力促进了辖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三、突破主体增量不多难点,创新载体,拓展渠道

(一)积极推进“准入服务优质”工程。一是抓好政策

服务。近年来,为扶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局出台服务“三大战略”促进市场主体发展“30条”等11个政策文件,得到市委、市政府多位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上半年,全市312户企业在优惠政策下延续了经营资格和出资期限,3267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注册登记时受益,并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融资1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抓好政务服务。坚持“只设路标,不设路障”的服务理念,在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开展了“一流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确立了“首办无推诿、受理无差错、办结无超期、文明无禁忌、服务无投诉、环境无脏乱”“六无”目标,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准入服务。今年6月份,为了帮助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我局安排专人周三、周五入驻企业办公,帮助企业解决改制困难,使该企业下设的19家二三级企业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改制登记,企业老总专程送上了致谢锦旗。三是抓好信息服务。我们建立了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季度报告制度,每月编制《企业登记参阅》和《工商政策快讯》,提供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企业参阅。目前印发了28期,深受企业欢迎,被喜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二)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程。邀请专家举办商标知识讲座10余场次,组织2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商标节”、商标研讨会,开展商标宣传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并抓住“3.15”、“4.26”、登记办照等有利时机,广泛宣传商标知识;深入实施商标联系点制度,全面加快了驰、著名商标培育进程。上半年,大冶“晨茂”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有3件正在申报中,有5件被认定为省著名4

商标。新申请注册商标129件,同比增长51%。

(三)积极推进“光彩纽带”工程。充分发挥个体私营协会纽带引导作用,积极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做多、做大、做强、做好。帮助会员解决侵权案件18起,为会员免费代理诉讼案件25起,挽回经济损失350万元,并将湖北师范学院作为会员知识更新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会员500多人;举办“百企千岗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邀请广州、佛山等地20多家企业参加,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317份;并每年选出20家优秀私营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实习基地,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400个,还与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银企合作关系,举办了银企合作签约会。

四、突破发展空间不足难点,分类指导,挖掘潜力 黄石市是个老工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和场地不足,市场主体增量比较困难。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市场主体区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一)延伸服务抓园区主体发展,变外来投资为本地企业。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大园区”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局有关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的同时,出台了《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和《外资企业行政指导办法》,对大型企业实行“直通车”服务,只要是手续齐全的,实行“一日办结制”;对外来企业实行跟踪联系服务,建立双向联系卡,明确专班专人定向指导;对改制企业实行入驻跟进服务,做到企业的困难在哪里,工商的服务就跟进在哪里;对新办企业实行行政指导服务,只要是没有触及前臵审批的,对20种一般违规行为实行“首次不罚”。这些服务举措得到了市委、政府 的高度认可,并把工商部门的经验在全市推广。上半年,发展外来投资企业120户,注册总额4.36亿元,成功地促成了25家投资规模在上千万元的外来企业在园区落户生根。

(二)集约服务抓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变自然农业为市场农业。我局按照“调查摸底、制定计划、干部帮带、项目到户、动态管理、示范推动、合力共建”的方法,大力实施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商标+公司+农户”、“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推进自然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截至目前,千人以上行政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5 家,入社成员 2327人,带动周边4.5万农户增收;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48 件,全国种粮大户候安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候安杰”商标后,形成“候安杰”牌大米、红薯、玉米一系列品牌效应,现年加工销售“候安杰”牌大米达到70万公斤,比原粮销售增加收入110万元;农村经纪人队伍达110多支,外销农副产品过7 亿元。

安全生产会议交流材料 篇6

徐绍川指出, 近年来,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在赵铁锤会长和理事会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总局党组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 始终坚持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强化安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队伍建设, 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 搭建会员单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徐绍川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为主题, 对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的工作提出3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创新协会工作的决策部署, 准确把握改革的方针原则、政策措施和指示要求, 努力使协会加快成为依法办会、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主体。二是要找准定位,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精准发力, 更好地为安全发展服务, 努力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当好参谋助手、安全技术研发推广、承接简政放权任务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三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会员单位的能力和水平, 探索通过参与立法、影响规则, 协调争端、法律援助, 提供信息、推广经验, 管理咨询、开展培训, 行业自律、约束不良行为等工作, 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

会议指出, 2015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加大工作力度, 推进创新发展, 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广大会员单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 坚持不懈狠抓安全生产, 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 有力支持了全国安全生产大局。

会议强调, 2016年协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 加大工作力度, 突出工作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 深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 坚持不懈推进创新发展, 为“十三五”时期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和2015年度会费收支情况报告;表决通过了增补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 增设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专业委员会, 批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情况等议案。

会议认为, 完成2016年协会各项工作任务, 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一是要深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二是深化和牢固树立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三是广大会员企业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四是深化对安全生产形势任务、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的认识, 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 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和协会工作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狠抓落实, 凝神聚力促发展。

上一篇:会计基础历年考题下一篇: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