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共8篇)
时间:2011年03月18日 10时27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祝炳水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简而言之,就是要提高各级政府执政行为的公众认可率。而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上讲,主要是执政当局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和其追求的执政目标;从微观层面上讲,主要指执政当局各级政府组织贯彻落实执政党大政方针的具体行为。两者间的关系是,前者影响着后者的具体行为,后者影响着前者的意图能否得到充分的实现,是一对互为影响,互相联系的整体。
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这既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的迫切要求。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执政当局都非常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然而,有的却总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有的却陷入动荡不安,甚至落入被颠覆的厄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其内部组织贯彻落实执政方针政策的具体行为出了问题,导致其所推行的大政方针变形走样,甚至是歪曲执行,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最终的矛头将会直接指向执政当局,动摇其执政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都非常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关键就是我们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困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追求,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当然,在看到这些主流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确有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突出表现为:华而不实,坐而论道,凭想象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承诺,导致好心办坏事;作风漂浮,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持久的工作耐心,导致一些工作虎头蛇尾;说一套做一套,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缺乏对群众负责的工作态度;高高在上,一派老爷作风,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欺上瞒下,不讲真话,不道实情,导致一些很小的问题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等等。而出现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既有利益调整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缺乏一个能够有效监督和考核各级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评价体系。
对于一个没有科学制度规范的公信力来说,就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个个漂亮的“谎言”,导致失信于民。而要扭转这种局面,关键还得尽快完善考核监督各级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评价体系,唯有依靠制度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使各级政府公信国建设步入正轨。借此,就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谈几点浅见:
第一,务必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可行,以发展目标的兑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凡涉及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承诺的提出,尤其是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或长远发展规划时,都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尊重群众的原则,以听证会、咨询专家意见、发动群众讨论等形式,在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本地区年度或更长时期内的发展规划,确保规划内容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通过公告、新闻发布会、媒体宣传等途径将规划内容公之于众。要坚决杜绝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就信口开河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承诺,以承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承诺的兑现,以承诺的兑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务必确保行政行为的透明性和连惯性,以更加明晰的责任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紧密结合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加快建立和完善明确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的具体内容、权责范围、负责单位以及考核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以透明促公信。坚决避免“换将就换令”重复行为,凡是一级党委和政府已经规划好的发展路径,只要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或与上级有冲突的地方,都必须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工作的连贯性取信于民。进一步建立健全由上级领导机关、群众代表、人大政协委员、专家评审团等组织组成的政府行政行为的社会公信度的考核组织,严格执行行政行为的诚信奖罚机制。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渠道,组成来自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小组,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分析政府公信度建设的进展情况,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真正使结果验收与过程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以监督促落实。注重采取主管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完善政府公信度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结果的公信度。
第三,务必做到权责一致,以更加务实的积极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为避免因兑现承诺追究制度日逐完善,带来少数政府规避责任不作承诺或少作承诺等问题的发生,必须充分利用人大、政协和群众组织联系群众紧密,了解社情、民意具体等优势,在每年的“两会”期间或其他重要会议期间,结合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一定比例的需要承诺的事项,并将承诺的内容、承办过程纳入督办范围,以参与的广泛,督促党委政府的积极作为。
第四,务必完善政府公职人员的诚信档案,以公职人员诚信度的整体提升,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注重发挥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末端效应,按照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要求,根据不同单位所承担的职责,将具体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并建立政府公职人员的诚信档案,将其纳入公职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和晋职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把诚信建设纳入单位的廉政建设范围之内,将办事拖拉、作风粗暴、效率低下等行政行为一并纳入整治的范围,并视之为“不装口袋的腐败”,不断加大教育整顿的力度,以此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具体行为人的诚信行为提高政府整体公信力。
第五,务必进一步完善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以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坚持把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过程当作规范行政行为的过程,将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融入到每一个部门、每一岗位的具体工作中,使公信建设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的认可度。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平台,加快对各部门权责的公开,办事细则的公开,结合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分门别类的作出具体的承诺,并在当地主要媒体及网站进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让群众在“不找人也能办成事”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发展方针不动摇,凡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了积极深入的搞好调查研究外,还是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切实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办度和群众的承受度的三者间的关系,坚决杜绝事事“替民作主”的官僚作风,真正让群众的声音成为决策的第一声音,让群众在一个个呼声得到积极回应中增强政府的亲和率。
关键词:十八大,法治思维,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然而,2013年一个让民众既纠结又愤慨的新闻事件却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拍案而起,就连一向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官方媒体也纷纷开炮。新华社发表评论《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怎能这样对待你的人民?》,人民网发表评论《警惕人心渐行渐远》。这就是饱受争议的湖南永州幼女卖淫案。
1 永州幼女卖淫案纪实
1. 1“乐乐” ( 化名) 被强奸、被迫卖淫案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0日,唐慧女儿11岁的乐乐 ( 化名) 被强奸、强迫卖淫。
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院判决六个犯罪嫌疑人,两个死刑,三个无期,一个十五年 ( 未成年人) 。
2014年6月12日,最高法院未核准两犯罪嫌疑人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
2014年6月13日至今,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案件过程中。
1. 2 上访母亲被劳教案
2012年8月2日,唐慧因女儿案件不被受理而上访,因为上访而被劳教一年半。
2012年8月10日,湖南省劳教委复议决定撤销对唐慧的劳教。
1. 3 上访母亲因被劳教而要求国家赔偿案
2012年11月5日,唐慧向永州劳教委申请国家赔偿被拒绝。
2013年1月23日,唐慧向永州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永州市劳教委赔偿,一审败诉。
2013年7月15日,湖南省高院二审判决,唐慧胜诉。法院判决永州市劳教委赔偿唐慧侵犯人身自由赔偿金1641. 1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永州幼女卖淫案跌宕8年,至今仍悬而未决。
2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
2. 1 重视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媒体监督、呼吁下,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裁定。但是2012年8月2日,唐慧却因为上访被永州市劳教委劳动教养1年半。消息传出后,网络舆情形势急转直下,之前力挺湖南省委的公众纷纷倒戈。永州市公安局仓促应对,以微博的形式向公众解释劳动教养唐慧是因为她曾经7次上访。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民的群攻。湖南省政法委2012年8月6日迅速成立调查组赴永州调查此案,并于2012年8月10日撤销了唐慧劳教决定。
湖南省政法委对网上舆情的应对迅速、积极、主动,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永州市劳教委应对失误造成的被动局面。让唐慧案在顺应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以法治的手段,在法律的框架内圆满收场。这比单独用行政命令、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更能体现“法治湖南”所倡导的民主、法治精神。湖南省委有效应对媒体,成功化解信任危机,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应对,给各级政府以下启示:
( 1) 要建立舆论监测体系。政府要时刻关注民情民意,尤其出现群体性、突发性新闻事件后,更要高度重视收集最新的舆情信息。一旦出现了曝光的热点事件,政府要不间断地追踪最新舆情,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方案。
( 2) 要建立舆情处置机制。政府要未雨绸缪,事先预备多套应急方案。当重大事件出现时,要力争在24小时内及时发布新闻,确保政府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出现公众恐慌,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最大限度内消除负面新闻对政府带来的不利影响。
( 3) 要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政府要有能力与网民、媒体进行良性互动。政府要学会联合官方主流媒体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不断释放正能量,澄清误解,挽回政府形象,引导公众相信政府会拿出积极的解决方案,避免政府公信力受损。
2. 2 培育法治思维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永州幼女卖淫案中,公众对各级司法机关的职务行为产生强烈的质疑: 第一,派出所对犯罪嫌疑人强迫卖淫、强奸等拒不立案,直到唐慧“以死相逼”、公安局局长批示才立案是否公平? 第二,嫖宿幼女的100余名嫖客为什么无一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有民警协助犯罪嫌疑人“假立功”来获得减刑,公安局未予处理,直到曝光后才开始自查,是否公平? 毋庸置疑,各级司法机关的公职人员在处理永州幼女卖淫案件中所反映出的“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让人不寒而栗,也更凸显培育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的授权,不得违背或超越法定的程序,要切实保障老百姓的权利和利益,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 1) 要以法治思维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法律思维要求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不得用“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来处理公务。在行为方式上,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的准则,任何人、政党、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允许超越法律的“特权阶级”的出现。
( 2) 要以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法治思维最重要的就是限制公职人员的权力,防止他们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法治思维要求各级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即要求他们在行政工作中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 3) 要以法治思维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公务人员有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一起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切实承担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2. 3 预防冤假错案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唐慧案之所以让公众如此愤慨,究其原因就是这是一起突破公众道德底线的冤假错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懂得100 - 1 = 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100% 的伤害,绝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明确要求:
( 1) 建立权责一致的办案责任制。明确冤假错案标准、纠错启动主体和程序,建立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法官、检察官、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 2) 规范办案程序。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后,讯问应当在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同步录像或录音。侦查机关移交案件时,应当移交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或罪重的全部证据。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 3) 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能降格做出“疑罪从轻”的判决。对于定罪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在疑点的案件,应当在量刑时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政府统计公信力不高的主要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定期在互联网公布CPI,GDP等统计数据,从网民评论看,网上公布的政府统计数据大多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存在差异,统计数据屡遭质疑。比如:一是工资水平“被提高”。2012年6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行业平均工资,跟帖评论的网民很少有表示统计数据与自身的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的感受一致,大多表示“被平均”或者是“拖全国人民后腿”。二是CPI涨幅与生活用品的价格的走势不符。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涨幅那么低,而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的涨幅都很高,特别是与猪肉价格走势的关系。三是全国GDP小于地方GDP之和。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GDP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且差距越来越大。例如,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68万亿元; 2010年31省区市GDP超出全国总量3.5万亿元;2011年31省区市GDP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6万亿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国5.76万亿元之多。四是官方释疑无效,公众对政府统计的信任度不高。面对网民铺天盖地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做出各种解读和解释。但是在“解读”和“解释”面前,网民仍觉得理由太牵强,还是抱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态度,坚信统计数据有“水分”。政府统计公信力不高已经成为政府统计机构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了。
政府统计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政府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在统计方法和制度上存在缺陷。比如各省的GDP总和大于全国的GDP,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核算制度引起的,全国的GDP是由国家核算,各省的GDP由各省核算,这种核算制度决定了国家核算的GDP的数字与各省核算GDP数字的加总不相等。凡是实行分级核算GDP办法的国家,这两者之间都存在差距。
除了核算制度以外,还有一些统计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服务业的统计制度还不健全,在国家层面,核算GDP的时候,服务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行政记录。比如银行、保险、证券、铁路、民航等等,都有比较完整的行政记录,但是在省一级层面,相应的资料就缺乏得多。由于国家层面核算所掌握的资料相对充分,地方在服务业领域核算时掌握的资料缺口比较大,这样就使得两级核算的基础有所差异,国家核算GDP和地方核算GDP加总数之间就会出现差距。这种差距容易让公众产生“国家与地方数据打架”的印象,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认可程度,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统计产品的信任程度。
另一方面现有的统计方法改革仍有待完善。为了进一步强化统计调查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推进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环节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和统计调查工作整体效率,有效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人员负担,从2011年统计年报开始,全国执行国家统计局企业一套表制度。“一套表”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基层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使得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并没有有效缩小各省GDP之和与全国GDP的差距,从2010年-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各省之和与国家的对比上看,呈现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各省之和比国家多18.0%,2011年、2012年扩大为19.9%和22.4%。二是为了完成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个别地方将工作做到了企业,在民众心中形成了一个“政府统计机构要多少,企业就报多少”的坏形象,更加损伤政府统计公信力。
政府统计机构不够独立
所谓的差距就是会出现全国大于各省之和或者全国小于各省之和的情况,而我国从1985年以来各省的GDP之和一直大于全国的GDP。从2012年各省分产业增加值之和与全国分产业增加值对比看,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差距最多,各省(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比国家多22.35%,第三产业的仅多出1.98%,这一对比,使得地方的GDP显得“水分”多多,其中由于服务业统计制度不健全引起的差距较小,反而是统计制度和方法较为健全的第二产业差距巨大。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府的绩效与经济指标挂钩不无关系。地方政府统计机构在对上级统计机构负责的同时也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地方政府对统计机构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上级统计机构的影响力,这就导致地方经济指标的完成与政府统计机构的努力分不开。另外,政府统计数据主要是靠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甚至是普查员收集上报,如果他们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受到行政干扰,就等于公众知晓了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受到行政干扰,是有“水分”的,那么政府统计就无法赢得公众的充分信任。
政府统计数据不够准确
由于政府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技术复杂性和专业性,公众无法对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等主要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验证和质疑,但是公众可以对工资水平、CPI、房价等有切身感受的指标进行评判,从工资被增长、CPI的涨幅与猪肉价格上涨的感受不相符,到对房价增长速度的质疑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公众觉得统计数据反映的不是实际情况,觉得统计数据不准。虽然这其中有一些是由于统计方法制度和数据公布方式所导致的整体数据与个体感觉不相符,但如果政府统计生产的数据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自然无法让公众认可,又怎能获取公众对政府统计的信任和支持呢?
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几点建议
公众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疑是政府统计制度和方法研究的动力,有质疑才会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进步,才会促进政府统计制度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切实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只有政府统计获取了公众的信任,统计数据才会被公众接受和使用,才能让政府统计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真正起到听诊把脉的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从“我”做起,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要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方法,让统计数据更能反映生活实际。面对部分网民的质疑,政府统计机构最常解释的一个理由就是统计制度不够健全,统计方法不够完善等。既然已经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应该尽快加以解决。以工资统计为例,目前我国公布的平均工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社会的薪酬水平,要开展对地市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薪酬调查工作,更能贴近社会实际。二是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改进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统计制度,最大程度地缩小工业增加值各省之和与国家总数的差距。三是要规范统计行为,严格执法,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最大程度避免行政干预,让“一套表”统计制度真正发挥其规范性、统一性和提高数据质量等效用。树立政府统计机构专业、中立、可信的良好形象,并通过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来赢得公众的信任。
加大宣传,提升政府统计的知晓度
通过电视、网络、通讯等现代传媒,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互动与沟通,让统计数据的使用者充分地了解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公布过程。普及并传播统计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统计素养。通过征求公众的意见、让公共参与调查、适时开展老百姓关心的民生统计调查项目等方式,拉近政府统计与民众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统计的知晓度,营造良好的统计外部环境,树立保密、诚信、开放透明、公平公正、有效管理等良好的政府统计机构形象,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统计机构的信任度。
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政府统计职能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做到正确认识统计数据的作用,即使政府统计机构采用国家直接管理的“条条”体制,也无法消除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到统计数据的作用。只有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才能客观地反应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才能真正起到为国民经济运行“把脉诊断”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地解决对策,出台适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敢于正视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政府统计机构的“中立性”,让政府统计机构心无旁骛的做好统计工作,真正发挥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监测、预警等职能作用,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一、国税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国税文化是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所议论的国税文化是相对组织结构而言的行业文化,具体指在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而形成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国税文化是以国家税收为载体,在文化大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行政管理文化,是人们在税收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群体意识驱动下的创造过程以及由此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税收角度来看,它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构建的税收思想、税收制度、税收管理、税收观念和广大税务干部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的归纳。它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凝聚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广大国税干部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以税收制度、税收管理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一种行政管理文化,高级的科学管理模式。
就国税文化的具体表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精神观念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象文化。精神观念文化是国税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整个国税文化的深层部分。它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功能。加强国税精神观念文化建设,就是要围绕“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发展具有国税部门特色的执法观、服务观、管理观和学习观。制度行为文化是国税文化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工作制度以及在这些制度下形成的国税干部行为规范。制度行为文化具有很强的约束、激励功能。加强国税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行政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措施,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事务、财务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促进国税干部养成规范的执法行为、办税行为和文明的日常生活行为。物质形象文化是国税文化的外在表现,应该包括税收业务物化成果、科技状况、国税机关环境、国税机关形象等内容,它具有很强的辐射、感召功能。加强国税物质形象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公正、廉洁、文明、高效”为定位,以国税工作成果为根本、以现代化科技装备为基础,以优质的税收管理服务为基础,打造国税形象品牌,不断优化国税机关的公共关系。
近年来,国税工作在为国聚财、支持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税行业在社会上影响力逐渐增大。正是国家对国税工作的重视,社会对国税工作的认可,增强了国税行业的影响力,为国税文化的发展培植了土壤。多年税务工作的经历和实践,使我们清醒地感觉到优秀的国税文化将是推动国税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建立国税文化导向,确立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进步和目标,使我们国税团队的制度、管理、执法、服务、工作、生活、修养、情趣等各个方面充满先进文化的蕴味。我们所建设的国税文化将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也是全方位、高品位的,它将遵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先进文化与科学管理的统一、文化素养与外在表象的统一。
二、国税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意识的高度理性,税收越来越公开、公正,越来越显示强烈的公共特性。现代税收服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利益,并且更加强调未来的发展。国税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并寓于一切税收事务当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现代税收是大众税收,国税文化建设的主体必然要包括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单位成员。如,立法部门、纳税人、税务部门、公共管理部门等,在涉税的过程中都蕴涵了深厚的税收文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发展国税文化对于实现依法治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全面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税务系统有着百万税务大军,要统领好这支队伍,就必须做到“以德带队”,实现“以德管税”。要以道德文化的力量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国税文化建设可以为税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促进税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上,要求国税干部职工必须从日常征管做起,从执法过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提供各项优质纳税服务。
(二)更好地指导税收工作实践。税收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税收工作实践,有助于转变传统观念对税收行为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站在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税收行为,更精、更深地研究和指导税收工作。
(三)为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加快构建国税文化的步伐,使国税文化转化为支持与保障税收征管的强大背景,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提高税收成果的文化含量,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有助于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善与发展。税收法制是从税收的强制性着手去实现其固定性和无偿性,国税文化则是从引导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出发,缓解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培养和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
(五)有力保障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国税文化的建设是国税机关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是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国税文化建设,在税收工作中引入文化管理理念,构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厚重历史底蕴的国税文化体系,形成广大税务干部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我们所倡导的国税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具有税收征管的指导功能,思想行为的自律功能,人际关系的润滑功能,干部队伍的凝聚功能,工作能力的激励功能,物质文明的促进功能,纳税服务的社会功能。由此来看,国税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国税文化代表国税事业的发展方向,它可以通过目标和价值的引导,使广大国税干部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国税工作的前景。通过贯彻国税工作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有效地把国税干部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国税工作的总体目标上来,使人们自觉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的参与管理,形成群体意识。
2.凝聚作用。国税文化的灵魂是共同的价值观,它如同粘合剂,通过对人们的认识、期望、信念等的整合沟通,规范行为,达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减少内耗,达到调整国税干部行为的作用。
3.自律作用。国税文化是一种力量,建设国税文化可以培养良好的国税精神。文化又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建设国税文化可以有效地约束国税干部职工的行为。
4.激励作用。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中,国税干部将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创新精神,把国税干部的价值观统一起来。通过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奖励激励、民主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方式,给国税干部以无形的驱动力。激励国税干部提高创新能力,充分挖掘智能潜力,努力工作。
5.形象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国税机关对社会的影响,是国税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国税形象是国税文化的外观体现,是国税文化三大要素的综合反映,也是国税文化载体素质的反映。用文化管理来创建税收的绿色通道,实现优良的服务,向社会展现国税文化的风貌。
三、国税文化建设的任务与要求
国税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税收作用的发挥,重任的肩负,依靠的是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法规和依法治税的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因此,国税文化建设应是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投入的群众性活动,是长期坚持不懈,要求全员积极主动、满怀激情的投入,充分发挥自身才干、智慧,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不断推进国税事业蓬勃发展的长效工程。
我们国税干部队伍是一支独具特色的队伍,它的独特在于行业行为的特殊性。首先,国税机关是代表国家征税聚财的特殊行业,税收工作综合政治、经济、社会于一体;其次,它的独特性在于对从业人员要求的特殊性。作为行政经济执法人员不仅要懂财务、会计等相关税收知识,也要法律、法规知识执法能力见长,不仅要求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先进,也要求道德操守的高层次;第三,它的独特性还在于国税工作社会交往的广泛性和多面性。从大企业老板到小商小贩,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百姓,国税要和各种行业、各类人群打交道。既肩负为国家聚财也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担,国税队伍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国税干部的政治、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国税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系统,不仅在于其智力支持,还在于它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愈多,腐朽文化在其精神空间的领地就愈小,对腐朽文化的抗拒力也就愈强。先进的文化能鼓舞人的斗志、激励人的干劲、净化人的灵魂。国税部门作为国家政府部门,最能体现职能部门的管理、精神、形象的最高境界是国税文化。国税干部要全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秉承时代精神,广泛汲收现代管理文化优秀成果,学习和借鉴各地国税文化建设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地充分掌握不断更新的文化知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自我的知识结构。只有掌握了与时俱进的最先进的文化,才能以崇高的目标激励人、以规范的管理培育人,以严明的纪律约束人,以先进的力量引导人,以高尚的品德熏陶人,利用先进的国税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使集“朝气、锐气、正气”、“执业、敬业、专业”于一身的独具特色的“爱税教育基地”精神深入人心,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行业氛围与理解信任、休戚与共的人际关系。只有用最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教育引导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修养、讲道德、讲廉政,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国税部门真正打造成“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税收工作实际,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企业文化和其他行政文化一样,国税文化也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一个统一体。税务文化除具有社会文化的共同属性外,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文化,它应该具有国税工作特色:一是人文性。因为国税文化是国税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国税人创造了国税文化,国税文化又为提高国税干部职工的素质起着激励、鼓舞和凝聚作用。二是强制性。国税文化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想发挥国税文化的作用,就要将成熟的国税文化内容上升为人人共同遵守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文字制度,赋予其强制性。三是时代性。不同时代的税务机关,其职能有所差异,蕴含的文化内容也就各不相同。国税文化建设应体现较强的时代特色。四是服务性。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国税行政管理机关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职能日益突出,其所形成的文化也应具有服务性。五是政治性。国税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国税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六是创造性。变革和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国税机关在不同的阶段,针对面临的环境、任务和服务对象,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的不断创新,不断赋予税收文化新的内涵。与上述特点相适应,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强制性、时代性、服务性、政治性和创造性特点,无论其指导思想,还是具体实践,都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国税机关“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总体要求。
(三)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从精神层面出发,辐射和拓展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构成税务文化的三个层面是精神观念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象文化,既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客观要求。国税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育国税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建新时期的国税文化,要用国税精神凝聚人心,使之成为全体国税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国税干部职工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恪尽职守、敢于负责的精神,树立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精神,树立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精神。要通过提高国税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为税收事业发展和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行为文化是国税文化实现由表层向深层转化的关键环节,它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连为一体。同时,它是一种“规范性”文化,是国税机关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予其成员的活动以一定约束并使其具有适应性的文化要求。从总体而言,制度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更多体现出来的是规范性建设,无论是组织体系还是税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一旦制定就要推广执行。国税文化建设应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行政管理责任制、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物质形象文化作为一种表层文化,是国税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整体与个体、外形与内质、政治与业务、执法与服务、物质与精神等方面形象的总体展现。一方面要加大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保障设施的建设,要确保国税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把科技建设作为国税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突破点,作为国税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税”战略,促进征收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飞跃,促进国税管理现代化,体现国税文化的含金量。
(四)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最成功的组织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团体,这个团体唯一持久的优势在于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做的更好。加强国税文化建设,要使建设学习型国税机关,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学无止境的理念在国税干部职工中进一步树立。一是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在学习中工作;工作学习化,在工作中学习。时刻学习、处处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国税机关文化的能力。二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不只是通过了岗位、能级资格考试,获取了岗位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把它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质量。学以致用要的是本领,不要装潢门面。求的是技能,不是文凭证书。三是要做到学无止境。今天掌握的东西到明天也许就会过时,如果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落后。既要不甘落后,更要不断前进。保持一个持久的学习状态,可以影响一个团队和一个人的发展过程。我们就是要在国税部门内部牢固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国税干部基本的生存方式,营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倪崇峰 郁毅 尤泽厚
一、准确把握国税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国税文化包括三层内涵:一是文化的内核层,包括税收哲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第二层即中间层,包括税收的理念、观念、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第三层包括税收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的制度建设,以及税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国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从内核层出发,以不断加强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起点,确立全体税务干部共同追求的思想目标、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通过加强税务干部理念培养和观念打造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创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税文化,形成依靠制度、依靠科技、依靠机制、依靠素质管理的模式。
国税文化由三部分组成:国税物质文化;国税制度文化;国税精神文化。国税物质文化即税收办公条件、征管装备、税收执法效果等的集合;国税制度文化即税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执法行为和制度约束等;国税精神文化指税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国税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它既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又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特征。
物质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基础。国税部门的管理者要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注重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最大程度地满足干部职工的各项需要,从而使税务干部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为实现个人和群体的共同目标而竭尽全力。制度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文化是国税系统在工作实践中所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对于规范,约束税务干部职工行为,保证税收征管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规章制度是国税机关决策层意志的集中体现,因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规章制度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一经制定,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必须坚决遵守,不得违反。只有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使国税工作高效、有序、和谐地健康运转。精神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群体感悟税收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组织情感,以此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税精神文化既是国税大家庭的精神支柱,也是与每一位成员关系联接和维系的纽带。在国税文化建设中,国税精神是国税价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熔铸,是国税文化总和的高度浓缩、升华和集中反映,是国税文化的灵魂。其本质内涵综合体现出国税群体爱国主义、爱岗敬业,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等时代精神,是国税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主导动力。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国税文化建设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我们要探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使得彼此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国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国税部门的工作实际,突出行业性、时代性、社会性,在实践中增强国税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国税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重突出行业性。国税部门开展税收文化建设必须始终突出作为执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行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文化建设。一是突出法治特色。要从法治观念的树立、执法程度的规范、执法责任的落实、执法过错的追究和税收秩序的整顿入手,匈善制度,狠抓落实,促进国税部镨执法行为和企业纳税行为的文明规范。二是突出廉明特色。作为一个政府部闈(国税机关的形聡也代表了攽府形象。为此,国砎部门覀从加强内外监督健手缌不断加强廉政固设。要迓一步强化内部监督和ᤖ部监督,构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内遨,要制定监督ᤖ施办法,加Ἲ对基层税收执法权、人事管理权、财ᤖ管理权的全程实时监箠,着重健全“制度管人”、“机器管人”的工作机制。对外,要采取主动走访,征询意见,聘请监察䑘,拓宽社业监督渠道,伺化社会监督,建嫋䘥密稳定皀社会监督网绘。
其次,着力把握时代性。着重把握信息化、知识化、人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是信息化。随着信息化建讞的不断深入,国税部门应借助信息网络和技术拃宽国税文化建设㚄内涵,延伸国税文化建设手段。通过推行纳税人网上申报、电话申报和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报税方式,营造文明、现代的税收征管秉嚏;䁅分䈩用现代化傞公手段缌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建立良好的内部办公秩序,懐高行政效能,以文明的思想、文明的言行、文明的手段展示良好税风税貌。二是知识化。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褁建立鼓励学习的激励机制,以压力促学习,以竞争促学习,形成以学习为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三是人文化。首先,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党组中心小组学习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同时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培养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其次,在管理上刚柔相济,以竞争促活力。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机制,强化干部参与竞争意识,增强队伍活力;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同时要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其三,要丰富创建载体,以活动促活力。要完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强辐射力,陶治干部情操。
再次,努力体现社会性。一是抓好优质服务,在优化服务中不断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助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树立“纳税人即客户”意识,注重对纳税人的执法服务、咨询服务和维权服务;实行政务公开,努力实现“阳光作业”。二是要抓好税收政策的落实。把保证各类纳税人及时了解并享受到税收优惠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国税部门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献爱心、绿化、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新时期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法治文化。依法治税是我国最重要的治税思想。早在1950年1月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就有“照章纳税,依率征收”的法治理念。近年来,全社会的法治观念都在不断增强,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执政理国的基本方略,国税部门作为政府执法部门之一,依法治税则是开展税收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塑造与税收法治化建设相适应的国税文化,首要的就是要塑造法治文化,这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国税部门的具体体现。建设国税法治文化,其目的就是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税法权威,引导税法遵从,实现依法征收。
——人本文化。国税人本文化主要包含与税收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以纳税人为本,把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具体执法和服务的每一项工作做起,不断满足纳税人的多方面需求,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与纳税人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以国税干部职工为本,把干部职工看作国税部门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尊重和理解干部职工,提高干部职工的满意度,让干部职工自愿为税收工作主动奉献自身才干的最大价值。
——服务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近几年国税部门牢固确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涵在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很大成效,纳税人满意度逐年提高。但纳税服务永无止境,进一步整治和梳理税收征管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倾心打造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应是国税部门不懈追求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学习文化。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透度日益加快,为了适应现代税收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打造“学习型”的国税干部队伍。一是要坚持“终身学习”,每位国税干部都应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内在追求,形成持续不懈的学习动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要突出“全面学习”,所有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都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现代税收知识。三是要抓好“全程学习”,将学习贯穿于税收工作整个过程,做到抓好学习与做好工作的有机统一。四是要注重“团体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应当注重单位群体智力的开发,发挥团队整体潜能作用。
——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是国税建设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廉政文化武装国税干部的头脑,培养干部抵制腐败的精神力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时刻自敲警示钟,增强免疫力,做到执法为公,为税清廉,将廉洁从政成为虔诚信仰、执着追求和自觉行动。各级国税机关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提上党风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扎实措施常抓不懈,真正让国税干部在浓烈的廉政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不断增强国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部门群体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与行为准则的总和。在实际税收工作中,团队合作十分需要。为了构建高效的组织团队,必须塑造先进的团队文化,大力倡导和凝炼团结协作、忠于职守、积极进取和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地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四、务实创新地完善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培育鲜明向上的国税文化精神和理念,对内可以感召群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团队的战斗力;对外可以形成、树立和传播国税良好形象。根据国税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积极实施“五大工程”,是新时期务实创新地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实施激励工程,大力营造奋发向上的争先氛围。通过进行目标引导、价值宣教、人才选拨、树立典型和竞赛活动等多种激励手段,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争先创优、崇尚先进、奋发有为的强烈意识,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积极完善干部等级岗位激励机制的具体办法,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国税系统持续开展评选先进领导班子、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人民满意的好税官”、优秀税务工作者、“五星”级服务厅和“十佳岗位操作能手”等多种创建活动,及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同时,对干部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以增强其成就感、荣誉感和新的动力,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去。
2、实施服务工程,全面优化税收服务。国税部门要牢固确定“客户至上”理念,把纳税人作为关注焦点,将优质高效服务作为为纳税人服务的基本要求,真正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建立畅通、高效的办税“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办结各项涉税事宜。要全面推行首向责任制、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纳税辅导、税法宣传、服务承诺、排忧解难等深受纳税人欢迎的系列服务,积极构建“全程统顾式”服务模式。在状态上,采取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和便捷服务;在形式上,采取规范化、贴近式、零距离服务;在内容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国税干部要以大量实实在在的服务行为,树立“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人民公仆形象,努力做到纳税人满意、全社会满意和各级党委政府满意。
3、实施素质工程,不断推进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提高学历层次。积极选拨国税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脱产学习,支持和鼓励干部职工在职自学,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培养高层次,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力争与税收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本科学历人才在干部总数中占90%以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才达到干部总数的5%以上。同时要经常举办各类新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普遍提高国税干部的知识层次。二是提高政治素养。要经常组织国税干部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会议、党课、讨论、谈心、算账和参观等多种形式,扎实细致地进行理想、宗旨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提高业务水平。要根据税收事业发展要求,结合等级岗位制的推行,每年制订业务学习计划,不断强化税收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国税干部的专业业务素质和技能应用水平,真正成为精通税收征管工作的岗位执法能手。
4、实施监督工程,积极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税收。首先,要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每个干部的执法行为都能受到制度约束,从而使两权监督制度落到细处、实处。要认真落实税收执法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为每个干部建立税收管理和执法档案,具体明确其“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干错了怎么办”。同时,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考评,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过错问责制,严肃处理各种渎职和违规行为。其次,要充分实行民主管理,对系统内工作决策、人事任用、工资晋级、经费开支、工程招标等重大事项全面公开,实施“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干部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三,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仅要在人大、政协、纪监、检察和纳税人中聘请特邀监察员,定期召开国税行风座谈会征求意见,而且要通过“百姓评税官”、走访纳税人、印发调查表、设立意见箱、奖励举报人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层面地收集社会各界人士的真切呼声和建议要求,使国税机关成为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执法部门。
党的十七大提出:‚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按照这些要求,**县自今年以来,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党章、戴党徽、树形象‛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收到明显成效,有力地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主要做法
深入学习,提高党员素质。统一赠阅促学,县委组织部为全县26000余名党员统一征订了党章,免费赠送给每个党员。集中辅导促学,在县委党校举办党章学习专题辅导班3期,培训党章骨干辅导员130多名,达到每个乡镇和县级部门至少1名,由骨干辅导员深入每个支部集中辅导学习。并把党章列为2008年党校各培训班次的重要课程,利用党员干部培训时机进行宣讲学习。举行考试促学,县委组织部统一命题和制作试卷,由各乡镇和部门对每个党员进行党章知识测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补课‛。开展竞赛促学,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全面开展党章知识竞赛,对成绩优异的给予表彰奖励,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学习党章的热情,真正领会党章的内涵和实质,务求真学真懂真信。
亮出身份,强化党员监督。县委组织部为每个党员免费赠送了式样统一的党徽,制订了佩戴党徽的具体规定,要求党员在党员大会、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设臵党员示范岗的窗口或岗位、党组织举办的重大活动和其他需要佩戴党徽的场合必须佩戴党徽。同时,继续实施党员先锋工程,通过座牌、上墙等方式,将在职党员的照片、职务、职责等予以公开,进而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充分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搭建平台,发挥党员作用。积极拓展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大力实施‚三联制度‛,即县乡两级的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每名党员联系了3-5名群众。二是深入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全县417个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417个村及农村社区,4327名机关党员与8657户农村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2600多名农村致富党员结对帮扶5200多户困难群众。三是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农村、城镇社区、非公企业分类设臵政策宣传、科技推广、财务监督、道路管护、治安联防等岗位,根据党员的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爱好特长、本人意愿等综合情况,为每名无职党员设定1-2个岗位,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让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为。
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实效。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推进、长期开展、形成常态。一是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党务工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县委组织部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三是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把党员遵守党章、佩戴党徽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处臵不
合格党员以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工作成效
党员党性修养不断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党员对党章的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对党章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使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党性修养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在今年抗震救灾中,全县8864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88万余元。县绿化所退休老党员姚文俊,两个儿子先后过世,年过七旬的他还得抚养孙子上大学,家境十分贫困,他借钱交了1000元 “特殊党费”。当工作人员提起他家庭困难时,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再困难也应该带头支持灾区。‛
党员先锋作用充分发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既增强了党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又强化了群众对党员的监督,促使广大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据云台镇党委书记杨尚金介绍,‚开展‘学党章、戴党徽、树形象’活动以来,广大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更加看重和珍惜,在移民工作中,党员不仅自己带头,还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做其他移民户的工作。‛元山镇龙泉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头、协会推动‛的思路,大力发展山地鸡规模养殖,三个社年出栏山地鸡5万多羽,获利50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党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党员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进
一步强化,自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常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做到想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关系。今年‚三抢‛生产期间,全县15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300多支义务助耕队,深入乡村帮助群众抢收抢种,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今年以来,全县2万多名党员为联系对象办实事10000余件,送致富信息2500多条,落实帮扶项目300余个,协调帮扶资金200余万元。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党员和干部真正做到了心中有群众、心中有百姓。
党组织凝聚力切实增强。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广大党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自觉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提升了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活动开展以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较过去明显增多,岩口乡今年申请入党的人数较去年增加32%,白衣镇龙翔村二组81岁村民孙长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说:‚我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越来越好,我要申请入党‛。
几点启示
1、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开展‚学党章、戴党徽、树形象‛活动,是为了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因此,应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积极行动、积极参与,让每名共产党员都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发挥作用,切忌蜻蜓点水、浮在面上、流
于形式。尤其是对党章的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入脑入心。
2、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队伍状况存在差异,开展活动必须联系实际、各有侧重。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确定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把开展活动与促进工作融合起来,围绕解决‚四难‛、发展产业、维护稳定等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把活动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避免理论脱离实际。
一、倡导学习风气,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理论和管理水平。要大兴学习之风,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我矿当前形势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更要强调重新学习,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来武装头脑,在基层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忠诚意识”。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升华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当前,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多,已经懂的东西如不及时更新,也会变得陈旧。所以加强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要求。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丰富的知识积累,是领导干部拓宽思路,把握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综合知识,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就会思想僵化,管理水平落后,领导能力下降,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工作过程就难免出错,在困难面前也会却步不前。如在我们活性碳酸钙销售中,西安用户要求相当严格,质量要求为零不合格率,我们的产品从送到其厂开始,严格按照程序,对产品进行把关检验,这些高要求,对我们下一步生产和供货也提出了严标准。如果我们生产中做不到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管理跟不上,最终打开的市场也可能葬送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二、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否具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称职不称职,合格不合格的基本条件,我们矿今年组织学习了《你在为谁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赢在执行》三本书,实际上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老老实实的做事,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埋头苦干的态度,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同时,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工作要耐得住,肯下真功夫,细功夫,苦功夫。干事情要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干一件事像一件事,成一件事,更要在工作中扑下身子,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做到勿以事小而不谋,勿以事琐而不为,实实在在的为企业做事,这样的干部,群众才会拥护,也会真正有所作为。“天
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领导干部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时,还要敢于创新,对工作要有所突破,不能墨守成规,在我矿当前形势下,开拓创新可以说是我们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困难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所作为,这是形势对我们的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如果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扎扎实实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弘扬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
设。
在工作中,领导干部是管理者,但也是职工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处理好正人和正己的关系,领导干部如果凡事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自己做得好,工作过得硬,才有力量去影响去说服别人,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就是一面明朗的镜子,只有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见困难就闯,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才能善于抓住机遇,才会有奋力拼搏的旺盛斗志。如果在工作中,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遇到矛盾和困难就上交,不能以身作则,总怕自己多干,没有一点无私奉献的精神,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所以,我们还要利用整肃干部作风之机,大力弘扬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精神,领导干部做到不推诿,不扯皮,才能切实加强队伍干部的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洁意识,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 我们的环境监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是法律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和准确的实施, 因此, 必须造就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环境现场执法队伍。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作为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 作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是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本文就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二、环境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不健全、环境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环境监察机构还存在取证设备陈旧落后,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匮乏等问题导致环境监察执法不到位, 很难达到监察执法的要求。此外, 由于环境监察机构均为地方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下设的委托执法机构, 其本身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没有独立财政预算, 资金主要来源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总预算, 排污费改革之后, 排污费的管理与使用对环境执法机构的资金来源产生了很大影响, 连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经费都不能得到保证, 甚至出差费用都不能及时报销, 严重影响日常环境监管工作。
三、如何有效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1、加强环境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
环境监察是环境保护工作对外的一个主要窗口, 环境监察队伍承担着大量的现场执法工作, 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直接关系到整个环保系统的形象。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十分重要。第一, 要组织监察人员认真学习环境监察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规章, 不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水平。第二, 加快现有人才的培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方式, 同时, 各级环保部门应鼓励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当地函授、自学多种形式的等在职学习, 千方百计为参学人员创造条件, 提高监察人员的学历。同时, 要不断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做到亮证执法, 热情服务, 严格执法程序, 规范执法文书;对发现企业偷排、漏排、乱排违法违规行为, 坚决采取法律手段严肃查处。此外, 加强对“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的排查, 对已关闭的污染企业加大检查力度, 加强监管, 防止死灰复燃。
2、更新观念, 扩大用人领域
为解决监察系统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 有必要建立一支编外环保“协管员”队伍, 协助环境监察部门加强对企业监管。同时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要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对积极参与监督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调动社会群众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环保卫士”的作用。同时, 加强装备建设, 提高队伍应急反应能力。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大队的硬件设施配置, 从办公用房、通讯工具、交通工具、机械设施、执法装备建设等方面给予保证。配备必要的基本执法装备与应急装备, 提高现场检查与应急反应能能力。
3、加大宣传力度
从事环境监察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体会, 即事情越干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有时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很少有地方积极地去改变这种状况。诚然, 其中难度很大, 也不否认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过程, 但加强自身的宣传是可以做到的。而宣传的作用在任何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工作也一样, 正所谓要做到标准化工作, 舆论先行。一是要让社会有关各界了解环境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环保专项行动、群众举报投诉、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无一不是环境监察人员冲在最前沿, 这支队伍所从事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一方面环境监察人员要恪尽职守, 另一方面也要在适当的场合把工作中的难处表达一二, 其效果不可小视。二是要积极、主动地向各有关领导、部门宣传环境监察工作, 使之不断增加印象, 特别要加强与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沟通, 争取获得更大的支持。
4、建立健全各项监察制度, 实现环境监察规范化
结合环境监察工作实际, 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察规章制度、规定、程序和职责, 确保环境执法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一要依法制定《排污收费工作程序》, 对排污收入库存的全过程, 包括申报、核实、计算、下达通知、催缴、处罚听证告知、行政处罚书的下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制定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程序》、《环境污染纠纷调解程序》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相关内部人事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明确职责分工, 进一步明确队长、副队长及系于每个科室的责任范围和工作程序, 通过责任明确、分工到人, 定岗定片, 使环境监察工作系统化、条理化。
摘要: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作为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 作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是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 就如何有效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察,宣传力度,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艳桥:《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1) :1-3。
[2]王文:《加强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运行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8) :12-15。
[3]刘金波、俞巍:《关于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的探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7) :14-16。
[4]吉启权、王德龙:《如何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察队伍》,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9) :19-21。
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是潞安集团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新阶段的新举措,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十一五”以来,潞安集团党政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目标,明确了以思想铸造、道德风尚、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民主法制、平安建设、环境创优、绿色潞安、战略推进、文明创建的“9+1”工程建设模式,逐步构建起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大文明建设新格局,保证了“十一五”战略目标实现。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战略的关键之年,新的时期必须要有新的举措,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本人在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要以思想铸造工程建设为引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亿吨煤炭、总量翻番、立体能源、国际潞安”的战略目标,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首要的问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围绕“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三大方向,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扫清思想障碍,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教育,坚持抓好各级中心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要抓好各级干部的理论培训,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抓好职工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学习,使广大干部员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企业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职工思想更加活跃,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给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建设造成一定的思想障碍。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要落实好《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开展舆情调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职工关注的热点、疑点、重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过程中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发挥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鼓舞干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潞安战略实施上。
三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贯彻实施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作一件大事,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要以《潞安人道德规范100条》出台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一次万人问卷调查活动,大力普及道德规范,弘扬道德典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再次掀起贯彻落实“100条”活动高潮,不断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二、加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深化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提高文明矿区建设水平,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文明矿区建设的认识。文明矿区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民主、法制、环境、治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员工整体素质和矿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企业。文明矿区建设把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各个方面。要走出把文明矿区建设仅看作是矿区基础设施建设或仅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误区,既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和管理,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居乐业”的创建理念。
一是要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集体、文明家庭、文明标兵创建活动,完善创建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创建效果。
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文明院校园活动。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优化学校风气,净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文明学校建设。要以改进医德医风为重点,加强文明医院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密切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幼儿园要围绕一切为了孩子健康、一切为了家长放心满意的指导思想,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提升师德、“幼德”水平。
三是要不断引深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创建活动。强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家属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继续保持潞安社区在全行业的领先地位。
四是要大力开展“感动潞安”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引深“感动潞安”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选树生产、安全、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典型,注重典型的覆盖面。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把那些事迹感人、影响力大的典型推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
三、加强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必须不断完善文明矿区创建机制,确保文明矿区创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
一要建立领导机制,构建创建文明矿区的组织网络。要建立领导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坚持把全国一流文明矿区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制定总体规划,层层分解任务,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及每个人。要明确创建工作不仅是宣传部门、有关职能部门的事,而且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责任。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畅通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渠道。
二要建立引导机制,动员和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一是要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矿区的重要意义,创建文明矿区对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诚信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善职工生活的重大作用,在全体职工中形成内在动力。二是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矿区的目标任务,让职工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不断增强职工在创建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注意总结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弘扬先进典型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建立考评机制,把文明矿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潞安集团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考评指标体系》,实行半年评价与年度评价相结合,定期检查,及时查找薄弱环节,抓好督促整改,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和部门,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使建设全国一流文明矿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关于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供水企业营销管理的几点思考12-30
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06-21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10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7-13
建设工程加强招投标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11-07
关于加强领导力学习的几点体会09-10
关于加快小集镇建设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11-05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12-08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