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在我校新课改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过程中,我感到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1. 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许多教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 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促进了多边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 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 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 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又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在合作学习中, 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还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二、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 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学生的讨论,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 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下工夫了解每位学生, 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 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 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 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 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 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 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 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 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好学生的“垄断”, 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做好小组分工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五、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存在下列一些倾向:一是形式主义, 认为将课桌椅摆成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 (如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等) 就是合作学习。二是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讲究场面的热闹。三是在合作学习形式上研究甚多, 而对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和途径研究较少。这些倾向对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教师学校)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小组;个人成绩;评价;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1-02

一、研究的必要性

1.研究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少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都在运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小组合作设计的评价,国内外主要实行“捆绑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或把小组中每个人的得分加在一起,将各小组总分进行比较。在运用“捆绑式”评价时,教师更加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却忽视了对个人的公平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人成绩的评价机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指定设计课题或者是以选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设计的兴趣,激发灵感和创意,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小组合作中个人成绩的评价出现的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设计的方式产生了一定情绪,影响了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

2.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合理实施合作学习的内容、公平化实践合作学习的理论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于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和小组合作设计模式的良性循环也有积极的意义:①通过建立公平化评价机制,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小组合作设计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②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人成绩公平化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③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创新,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实施的方法及要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组合作设计中个人成绩的评价机制,相对于“捆绑式”评价机制的缺点,对小组中每个成员评价的公平性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公平合理的评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及其设计模式,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的。

1.变量界定及研究假设。①变量界定。自变量:小组合作设计中,个人成绩的公平评定的准确率较高;因变量:课堂教学效果令大多数学生满意;学生对小组所选设计课题的兴趣程度较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较强。②研究假设在小组合作设计个人成绩的评定中,依据公平化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机制,使每个小组成员得到合理、公平的成绩,防止个别学生偷懒、“搭车”的现象,形成小组合作设计模式的良性循环。

2.科学设定评价标准,合理布置评分比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是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习性质的不同,可以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括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个方面。为了发挥个体的优势,应把个人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同时实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打分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时,可以按照百分制或A(优秀)、B(良好)、C(一般)、D(及格)、E(不及格)五个等级来进行成绩评定。小组个体的成绩评定包括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评定和小组成绩三个方面,例如:小组成员成绩=小组成员的评价(30%)+教师评定(50%)+小组成绩(20%),在具体评价实施中,可以根据课程情况的不同合理布置评分比例。

3.重视公平性原则,将主观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由于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不同,所以在每次的评价中,学困生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但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却很努力,基础好的学生不用太多的付出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数,所以单纯依据作业的评定来打分,给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可能导致该学生不再努力,缺失了多劳多得的公平化原则。因此,在评价中,应注重学生的对小组课题的付出和态度,以及较之先前的合作学习中是否有进步,以此为主观的评价依据,并且和客观的评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4.注意事项。在小组学习的评价过程中,除了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等本体性的研究,为了保证评价制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小組成员的个性,实行小组成员互补制。科学分组是小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除了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不同外,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不相同。在分组时,避免相同性格的学生分为一组,应实行互补制的分组原则。此外,避免两种性格偏激的学生分到一组,为小组学习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矛盾。②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小组成员对课题兴趣的好坏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对于小组合作课题的兴趣也不相同。如果一个学生对小组课题没有兴趣,会直接影响他在小组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分组前,应详细了解学生的兴趣,分组后,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题兴趣不高的学生,应即时调整该学生的作业内容。③评价中重视激励制度,提升教学效果。激励制度本身包含一种竞争精神,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各个小组和成员间的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为保证评价的教学效果,应对表现较为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额外的分数奖励,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实践效果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等,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毕竟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要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而在实际的小组学习和设计中,由于缺乏合理细致的评价机制,往往存在个别学生偷懒的现象。通过本次研究与实践,改变以往小组学习“捆绑式”评价的弊端,在重视小组整体能力及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在设计方面、纪律方面、综合表现相互评分,算出均分,教师据此作为参考,并根据小组设计好坏给出个人成绩,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本课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分析的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小组为形式,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既注重教学效率和重视创新的原则,又注重教学质量,及时分析和统计师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切实可行的评价经验,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和公平化的目标定位进行研究,构建出小组设计中个人成绩公平化评价的机制和规律,为今后小组评价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公平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裴娣娜.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J].河南教育.1999,(1).

[3]刁有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汇编)[Z].2006,(4).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学案导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案导学,给老师提出新要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

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

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模版) 篇5

赵恩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近两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构建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一学年来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究和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周结、月评,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④鼓励组间要能提出问题。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这正是我们老师设计精妙之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答,自我评价,正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很好的反馈。这样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分工。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同学组成,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但我们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因此,在之前的分组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拓展教学时空。因此,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虽然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从每个同学各自的不同角度来解决共同的问题,在“共同”与“不同”之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就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往课堂上采用四人小组学习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以听、看为主,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各组的学习情况,从而迅速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哪些要点学生遗漏了,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灵活机动的课堂宏观调控能力。要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完成任务,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从中看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均分”、“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整堂课轻松、自然。教师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一、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工作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认真地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多层次、多元化的搭配分组原则进行, 即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知识基能、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组应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小组长。同时, 小组长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不但要能调动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逐渐使每个小组成员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之中, 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第一, 教师要起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 激励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从而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 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活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学生, 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 激励每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 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探究知识。教师还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机,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氛围中, 形成合作的意识, 养成合作的习惯。比如, 我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 首先, 我指导学生两人一组, 合作数筷子, 其中一人一边数筷子一边提问:1双筷子是几根?另一人接着回答:1双筷子是2根。然后, 从中探究总结出一个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接下来, 各组学生就从1双筷子是几根一直数到9双筷子是几根。最后, 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数筷子的过程中完整地探究总结出了“2的乘法”: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第二, 教师既要让学生会“独立思考”, 又要让学生会“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 从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要看成只是一种热闹的场面, 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中, 有讨论、有争辩,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但教师应同样重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在实际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强调和观察学生“互相交流”的热闹场面是实实在在的、有收获的、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又要从学生“独立思考”的静态表现中, 认识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的差异和不平衡性。这时候, 教师要因材施教, 以达到“共同提高”, 也要防止只有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在参与竞争或交流, 其余学生只是凑热闹的情况。比如,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5的6倍是多少”这一问题时, 学生第一次遇到“倍”的问题, 对其显得比较陌生。为此, 我先引导学生解决“6个5是多少”“6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等这样的乘法问题, 也就是从复习乘法的意义入手, 激励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并很快列出了乘法算式6×5 (或5×6) 。全班学生拿着列好乘法算式6×5 (或5×6) 的数学本, 争先恐后地在我面前展示, 那场面实在“热闹”。然后, 我就乘着学生的热度指出“5的6倍是多少”这一问题中的“5的6倍”就是“6个5的意思”或是“6个5相加”的意思。这样学生的思维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 都对“倍”的含义达成共识, 真正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既要发挥好小组长的“组长责任心”, 又要激励好小组成员为“集体争荣誉”的积极性, 从而正确处理好小组长与小组成员的关系, 同时, 也要实现全组成员达到“基本要求”, 小组长与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地“差异发展”。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 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非常重要, 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基本要求”与“差异发展”的关系,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极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的, 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比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我为了培养小组长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采取了对小组长的评价和对该小组的评价同时进行的方式。如小组间完成竞争性的作业, 在每组桌子上放上相同数量的小红旗, 小组人员全做对的再加小红旗, 并且要给组长贴一个小红星, 做错的小组要减相应数量的小红旗。在比赛竞争性的练习题或作业之前, 我先让小组长带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将要比赛的练习题或作业。这样每做一次作业都涉及小组长和每个成员的利益, 就促使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必须认真做题, 为小组的成功作贡献。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 学生认真听讲的程度比以往有所提高, 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不少, 小组长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得到了空前提高, 成绩水平不一致的小组成员都人人动手, 个个动脑。这样的训练达到了培养全体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学案导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96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导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的落实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体现出导学案的作用则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这种借助于导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了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动手实验或讨论、相互质疑、思考等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特点及导学案本身的特点,一般地,实施“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主要应该包含四个方面:

一、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设计好的导学案,一般都在课前一天就发到学生手上,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动机。学生以此为学习依据,了解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复习、归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阅读浏览或者查阅有关的新内容,初步解决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找出学习疑难点,自主地进行课前有效学习,教师批改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以便在课上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前学生不愿预习或想预习又无头绪,学习效率 低下的教学难题。

二、巧“设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分层次讨论学案中巧设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作点拨,事半功倍。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引导。以《氯气性质(第一课时)》的学案为例,从结构探究到Cl2在铁中燃烧、与H2反应、与有色布条作用、被碱液吸收的性质实验探究,再从实验归纳总结Cl2性质,最后拓展研究推测氯水中分别滴入Na2CO3、AgNO3、NaOH溶液的现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紧跟课堂节奏,从一个探究到下一个探究,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做好这一点其实很难,所以对教师而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好导学案是关键所在。

三、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

合作意味着鼓励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合作当作和竞争与独立并列的经常考虑的办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时时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引入激励机制,强化评价体系,指导小组及时进行工作小结,提高小组竞争实力。如某小组在反思期中考试中写到:“这次考试我们小组的成绩还不够理想,总体上的错误有:审题不够全面认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思维混乱;错题不及时整理,课后总结不够。便提出下一步的任务:分工合作,各自整理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将“精华”整理到“小本本”等方法,再通过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四、给“机会”,培养学生交流汇报的习惯

在笔者的每节课上,总是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那几个学生,这让笔者很郁闷。而且有很多学生总是在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看来交流汇报就是组长一个人的事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的好时机,如果好好地把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可以说每次上课时总能很好地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的时候,她也总是很积极。笔者就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一个电影或者给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如果笔者亲自去主持他们肯定不敢交流,所以笔者指定我们的学习委员主持,然后笔者作为一个旁听者,必要的时候给予提示和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欲望和信心。交流平等性,能让学生的个性和民主平等充分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交流集体智慧。

五、养“习惯”,培养长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本模式教学既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职业观,建立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新知、展示才能和发展自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拥有了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只有鼓励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学习欲望;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探索,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用化学知识解答:如喜庆的节日里色彩斑斓的烟火就是碱金属的焰色反应,银镜反应制取保温瓶瓶胆、制镜,浑浊的泥水变澄清是明矾的净水,烧鱼放些酒和醋有特殊的香味是酯,家里用的肥皂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在碱性条件下酯化的产物等。大量事实说明,我们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注重学习过程的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性,使其学生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作为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通过科学编制导学案,设置一系列问题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自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课前胸中有目标、方案,课堂上积极解决重、难点,课后能及时回顾与反思。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走进小组合作,展示自我个性

**县**乡中心小学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

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1、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时投入跟产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强学生训练,自己不断地探索创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例如:在这次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同音乐组一样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开始了准备,只不过我所做的准备是单枪匹马的做的,为了收集材料光商业城就去了十多趟。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与朝晖初中的黄金堂老师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两个人的思维。之所以与朝晖初中的黄老师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竞争,可以毫无保留的分析。为了做这只船,我还请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的施泽民老师来指导。

所以我想,很多时候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请一些比自己强,甚至是专家来指导。当然,专家的指导有时你也只能做为参考。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施泽民老师的指导,我也只是参考了他的部分意见,我觉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xx年到现在已经有xx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

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O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

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xx年,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xx年,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xx年,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xx年,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

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

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三意义;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44-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在学习方式方面的标志性内容,是中小学探讨最多的课题。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和丰富,种种疑惑和误解也随之产生。有人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 可以是学生日常学习的组织形式

结伴学习是学生本能喜欢的,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班内坐位、学习水平、性格、性别及相互喜欢与否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小组”,则此小组就成为学生日常互帮互助、解决一些学习问题的组织,同时也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友谊、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形式。学生结伴完成作业,共同讨论问题,组内合作互助,组间竞争向上,此时的“学习小组”是日常的、结合较为自由的,其一起活动的时间是课外。这种小组可以是与班务管理小组合一的,也可以是另外组建的,是老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管理的一个抓手。

二、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生活动方式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活动的方式,如“开火车”(逐人发言)、分角色讀、按座位分任务、竞争演算等等,而“分小组活动”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完成许多不分小组则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如: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展示一遍且都有同学观评;让全班所有同学的练习都能得到检查订正,快速了解全班同学的练习情况,等等。若是全班统一活动,学生逐个展示或老师逐个检查,课堂时间是绝不允许的。这时的“学习小组”同桌两人人数太少,十个八个距离太远,在自然坐位情况下,四人小组最好使用,学生交流最方便深入。这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方法, 一堂课可用二、三次,也可一次不用。

三、可以是一种教学模式

如果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整堂课的设计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安排,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就是如此。这种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好“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形成组织这种课堂的观念和能力,学生要形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2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低效现象”:往往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小组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优秀生的表演;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合作浮于表面;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小组学习的形式虽有,但没有合作。这与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如何帮助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困难生是英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树立良性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否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直接关系到小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其中,合理安排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小组中的角色,不仅会对合作小组及学习困难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效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困难生与优秀生合理搭配,兼顾性别。一个小组要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使组内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整合,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得以均衡。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学习困难生的个性和特长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学习困难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It be…that…”强调句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来加深对句型的操练了。

It was Wang Lei that I met in the park yesterday.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yesterday.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Wang Lei in the park.

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使他们的听与说、思维与表达紧密结合,对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牢固掌握句型的用法有很大帮助。

又如,我在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时采用了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句子接的多而且语法正确、语义通顺。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先以一个例句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小组竞争接上句: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If I made some friends in the university,I would invite them to visit my hometown.

哪个小组接不下去,其他小组可以接,不断循环下去。

这个教学活动兼顾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句子构成掌握句型,并能自如运用。另外,学生代表本小组参与竞争,从而使个人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二、养成预习的习惯,增强信心

小组成员对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是保证每个组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往往也处于弱势。要让学习困难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困难生基础较差,课前对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以及对新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督促学习困难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并使其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模块7Unit3 Under the sea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对Pre-reading的预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见表1)。

这样,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有话可说,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2. 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在模块7 Unit1 Living wel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见表2)。

以上问题既能激发优秀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三、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方面,学习困难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1. 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很少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对方的发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愿意也不善于倾听。学习困难生中“偶尔”倾听者所占的比例高达67.9%,“总是”倾听者仅占10.3%。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的效果,还会导致讨论无法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听清老师的问题和分工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即使有异议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等别人说完,而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同时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学会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应讲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模块7Unit2Robots Warming up的部分时,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3),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并做记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并填写上述表格。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其进步和提高更有帮助。

2. 培养表达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表达。学习困难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发言就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利用体态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当学习困难生用语言表达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动作或图片等完成表达。

例如,在模块6 Unit2 Poem教学中,我让小组里准备中文诗歌的背诵并用英语进行评价。在交流汇报中,我有意的多让学习困难生进行表达。其他组员则补充发言,这样能够使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同时应多关注学习困难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自评学生能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困难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以此促进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差异辅导,使学习困难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要给学习困难生布置他们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学习强调建立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学习困难生的氛围。

4. 强调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习困难生的表现,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小组合作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启动阶段。

1、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小组合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套索,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有效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和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立足课堂,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作为自己的“实验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3、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定期“教研活动”中展示或交流,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研究总结阶段。

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能明确小组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训练的策略,总结实施小组合作的基本教学过程,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4

1.分配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组长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运用学习的章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问题相联系,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次小组在讲《商务报告的类型》一课时,我们提前三周布置小组成员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的知识。然后分类汇总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等到课堂展示时在内容的讲解上达到了预先估计到的结果,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提前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并认真准备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2.合作探究。每个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位同学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成员准备的情况,让其他成员提出的疑问,以便在课堂展示时向提出问题的同学们介绍解决办法,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PPT的制作

小组成员负责讲解的内容不同,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每个人分别把PPT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相互审核,通过之后由同学统一制作PPT,从而达到格式,色彩等统一。制作完工后由小组共同提出改进意见。反复研究努力做到最好。最终PPT成为我们小组展示的亮点之一。

4提前演练。为了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我们在课下进行适当排练,努力克服怯场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调整讲解的时间。再次熟悉讲解的内容。只有通过模拟,我们才会真正看到问题所在,从而避免在正式讲解时出错。

优点时间把握恰当

我们是第二节课做的展示,考虑到放学时间,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我们把握在35分钟左右,以免耽误同学们的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

2内容详略得当

我们小组讲解的是商务报告的类型,这一部分的内容十分多而且比较枯燥。大多数内容都是了解性的内容,因此我们主要讲解长报告和短报告,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区别,然后列举合适的例子,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其他相关内容我们选择性的做了补充。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把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同学们也容易接受。PPt制作精美

在PPT制作时我们为了防止同学们产生视觉疲劳,内容都是经过压缩提炼之后才往上填写,以确保不重不漏,详略得当,看上去一目了然。同时PPT的背景颜色我们也是经过反复试验讨论决定。增加了动画等特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4顺利回答问题

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我们对讲解的内容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对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能做出适当的解答。

缺点

1服装不统一

我们组5个成员都是女生,本应该做到服装统一的要求,但在这次的展示中因为其他原因没有统一服装,这是我们最明显的不足。

2声音比较小

可能展示时大家比较紧张,平时说话的声调就比较低,这使得在讲解时我们的声音比较小,后排的同学听起来比较吃力。

3课堂互动少

我们在课堂安排时较多的是用口述的形式给大家举生活中的例子,缺乏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互动,这使我们的课堂展示缺少了几分色彩。

改进

1通过这次的实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使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分任务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学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讲解需要看大量的内容,而且是英文版的,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工,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自由选择讲解的部分,如果有冲突,就相互协商解决,尊重和理解是我们沟通过程成功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大家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每个人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2、营造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

(1)我们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活动。

(2)提供充裕的答问时间。在答问环节之前,还要留给同学们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同学们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率。

3、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

互动环节对激励同学们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互动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关注同学们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上一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一篇:企业文化咨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