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养老院刻谨(共2篇)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普陀区养老院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普陀区养老院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而过量补钙,而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专家指出,许多中老年人把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其实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预防骨病。这是不正确的。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业主:上海市普陀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上海市普陀区
设计单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用地面积:5 749.77 m2
建筑面积:1.39万m2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9
设计总负责:钟群凯
建筑专业:钟群凯
结构专业:刘畅
设备专业:李润龙
景观设计: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施工单位:上海市第五建筑公司
设计时间:2011年4月
建成时间:2013年
图纸版权: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摄影:吕恒中
当今社会,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 预计在21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 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将日益突出, 其中, 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养老建筑迫切重要。
宜川养老院作为供老年人居住的专有场所, 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以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的特殊需求, 解决传统模式的不足。其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为老年人提供不被干扰的私密空间;
(2) 为老年人提供可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3) 使老年人拥有对空间的选择和控制能力;
(4) 空间导向明确;
(5) 设施安全;
(6) 空间可达性高 (即无障碍) ;
(7) 提供可促进老年人活动的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
(8) 营造适宜的声光环境;
(9) 营造具有亲切感的空间环境;
(10) 细部处理尺度适宜。
宜川养老院项目用地紧张, 建设基地近似三角形, 既要沿苏州河保证足够的退让距离又要提供足够的床位数, 因此设计充分利用地形, 将建筑以三角形平面布置, 与环境融合, 在有限的用地内为老年人塑造充足、有趣的生活空间。建筑一侧靠近火车轨道, 除了在立面设计一堵“隔声墙”外, 更考虑到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质量, 将办公、活动室等功能用房沿铁路一面布置, 老年人居住房间远离该侧, 沿河布置。
建筑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 中庭在三层处设置楼板, 形成贯通两层的室内共享大厅, 可设全空气调节系统;三层以上则形成内天井, 作为通风采光竖井, 改善建筑内部小气候。
我们认为养老建筑的设计, 首先要寻求适于居住的环境布局。比如在入口处设小的门厅或休息区, 避免以前机构化养老院走廊的冰冷感, 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医护用房也设计得更温馨, 不再是以往专业护士站的形象。
虽然很多搬入养老院的老年人能够独立生活, 但对于有不同程度健康缺陷的部分老年人, 养老院内必须能提供各种辅助设施。因此, 对于无障碍设施、紧急疏散、防止跌落等因素的考虑至关重要,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日常步行距离的最短化, 常用物品的放置位置等, 如果能够在室内创造一个直接与室外相连的通道, 会便于老年人与自然更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