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精选8篇)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1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进一步巩固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成果,规范全县“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管理与运作,切实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特制定以下制度。

1.村集体资金统管制度。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为各村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设立基本账户,同时取消其各村在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设立的帐户,并将各账户存款、库存现金全部归入各村基本账户。“三资” 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明确专人统管基本账户,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平调、挪用村集体资金。

2、收入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各村取得的所有收入,包括资产资源收入、转移支付资金、上级财政下拨的各项资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各种奖励资金等,必须及时拨入或缴存村基本账户,再按规定支出。严禁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凡发现收入不入账的,一律视为“小金库”;将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理。

3、备用金制度。村日常开支采用备用金制度,备用金额根据村大小和经济状况确定。

4、工资、福利管理制度。村干部工资必须按各乡镇政府制定的标准统一发放,年终奖金及绩效工资按照规定合理发放,严禁巧立名目、擅自私分集体资金。

5、办公经费管理制度。村级支出要坚持量入为出,按先保运转后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严格控制工作餐费、差旅费、报刊费、会议费、电话费等支出。

6、支出审批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首先由经手人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交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查签署意见并签章,再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后,报至乡镇农村“三资”代理中心审核后入账。

7、集体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一是土地征(占)用费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统一结算制度,使用和管理情况要定期向农民公开;二是上级财政下拔的各项专项补贴资金,村应纳入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的专户存储,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三是“转移支付”资金进入村专户;四是“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应纳入专户存储,并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平调、挪用集体资金,也不得阻挠资金的合理开支。

8、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年初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2

1 近年来宁乡县推进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成效

宁乡县隶属于湖南长沙市, 是省会次中心, 地处湘中, 辖33个乡镇422个行政村 (社区) , 总面积2912km2, 人口138万人。全县目前共有村级集体资金19107万元, 集体固定资产58423万元, 村集体应收款项17009万元, 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17479.2hm2。

近年来, 宁乡县不断强化“三资”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制度, 细化管理程序, 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 建立“三资”交易平台, 严格交易程序和纪律, “三资”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宁乡县村 (社区) 财务管理办法 (试行) 》、《宁乡县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办法 (试行) 》, 县财政局、县经管局组织了各乡镇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明确财政所长把关审核;三是加强现金的管理, 各村备用金控制在5000元以下;四是规范了村级票据缴销制度;五是规范了“三资”的交易程序;六是加大了公开公示力度。但通过对全县33个乡镇的“三资”管理及交易以及近年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发现, 由于财经纪律执行不严, 监管不力, 造成了“村民难参与、公开难到位、民主难实现、管理难规范”的局面。

2 当前宁乡县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近年来, 宁乡县农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中有60%以上涉及农村集体“三资”。农村“三资”管理“村民难参与、公开难到位、民主难实现、管理难规范”局面始终存在, 农村“三资”的规范化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难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三资”台帐不健全。一是村级资产、资源的分布、四址、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清查不详实, 记载不规范, 造成农村“三资”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管理混乱;二是全县没有建立“三资”网络数据库, 无法适时对“三资”变动情况进行监管。

(2) 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合同的签订不规范, 条款不明, 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 搞暗箱操作;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 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

(3) 账务处理不规范。由于没有系统性的培训, 加上一些负责财务核算人员半路出家, 不熟悉业务, 导致科目核算性质不明, 科目乱设乱用, 随心所欲, 部分村无往来明细, 账目不清, 科目设置单一, 包容面太广;不及时处理账务, 跨年度核算, 漏记现象时有发生。如沙田乡合塘村、大成桥镇青泉社区乱用会计科目, 导致往来不清;老粮仓镇杨花江村、插花村均由于账务处理不及时, 导致收入漏记;大成桥镇二泉村使用临时条据收取现金等。

(4)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手续不齐全, 无合同无结算无附件白条支付, 坐收坐支, 非财务人员管理现金, 白条抵库, 大额现金支付, 不严格实行报账制, 备用金超限额, 集体资金私自出借甚至挪用现象, 违规举债进行建设, 村集体乱收费。如大成桥镇青泉社区坐收坐支非常严重, 没有实行报账制, 账务处理不及时, 财务手续不健全;流沙河镇罘罳村存在资金出借的现象;大屯营镇三仙坳村大额现金支付比较严重;青山桥镇粟狮村审批手续不齐全等。

(5) 财务公开流于形式。重表面轻实质, 重事后轻事前事中, 公开不及时、不详实、不具体、不规范, 公开形式单一, 质量不高。如回龙铺镇白云新村财务公开栏设置过高, 公开内容不详细, 公开数据笼统, 村民看不清、看不懂, 失去监督的作用;流沙河镇石奇村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时间不及时, 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6) 监管不到位。内部监督乏力, 审批不严;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 没有切实履行职责, 更没有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财务清理走过场;乡镇审核把关不严, 部分代理记账中心人员只注重票据的合法性, 而失去对事项真实性的监管;组级财务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等。如东湖塘镇泉山村财务清理流于形式、民主监督不严;城郊乡石头坑村某组长将征地款私自截留未及时发放。撤销乡镇经管站后, 乡镇一级无常设的“三资”审计监管机构, 县经管局审计面窄, 加上法律法规不完善, 导致审计监督乏力。

(7) 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全县422个村 (居) , 年集体经营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不到15%, 零收入的村近60%, 仅靠财政拨款, 导致村级运转艰难, 解决民本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乏力, 加上各项涉农专项资金比较分散, 导致专款未能专用。

(8) 资产闲置、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资产长期闲置, 造成集体资产呆滞、损坏, 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9)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执行不力。对应进农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项目, 乡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事前监管缺失, 事后亡羊补牢, 甚至造成应进未进;个别村在“三资”处置时, 违规发包, 擅自变更集体决定, 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如花明楼、南田坪都存在应进未进的项目;历经铺、流沙河、黄材等乡镇事前监管不到位, 导致交易行为缺乏监督、流于形式, 程序不到位。

(10) 约束机制不健全, 财经纪律执行不力。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村总支书记自搞一套, 财务人员听之任之, 或同流合污, 造成财务制度执行不严, “三资”管理缺位;村干部违纪违规成本小, 制度应有的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 有章不循, 违章未究。

(11) 合村并组中“三资”难于融合。合村之前, 村与村之间的“三资”总量存在差异, 村级规划调整, “三资”清理与处置问题多, 融合难。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合村以后, 群众对“三资”融合使用意见不一, 亟待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 制约宁乡县农村“三资”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分析

为彻底扭转上述局面, 促进农村健康稳定发展, 切实找准制约农村“三资”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是当务之急, 归纳起来,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体制不顺。一是2013年底下发《宁乡县村 (社区) 财务管理办法 (试行) 》后, 相关部门职能调整没到位, 导致管理监督难于到位;二是原来村级财务一直由县经管局管理, 去年开始交由县财政局管理, 但财政局并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且业务不熟悉;三是乡镇撤销经管站以后, 对“三资”管理重表面、轻实质, 对“三资”管理审计处于灰色地带;四是非生产性开支随意性大, 招待、差旅费过高, 甚至以考察为名, 组织村干部外出旅游。

(2) 领导重视不够。一是很多乡镇主要领导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过问较少, 没有专题研究“三资”存在的问题, 没有进行农村财务人员的系统业务培训。二是村账代理记账中心人员力量配备薄弱, 特别是边远乡镇基本上都只配备一名记账人员, 有的还是门外汉, “赶鸭子上架”, 不懂专业知识, 有些甚至还要承担“包村”、拆迁等工作任务, 无法按质按量完成工作, 致使代理记账中心开展工作较为困难。三是业务人员紧缺, 负责“三资”的业务人员不够。如道林、大屯营、流沙河、东湖塘、双凫铺、枫木桥、灰汤、老粮仓、青山桥、沙田、巷子口等乡镇仅仅一个人负责村级财务核算, 且有50%以上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3) 业务能力不强。一是乡镇业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不精、不专的问题。个别负责村账核算的人员根本不懂会计业务, 更没接触过村级财务。2012年乡镇机构改革, 撤销全县各乡镇经管站, “三资”管理划归财政所和经济发展办, 导致职能不清, 部分原来负责“三资”的业务人员转岗, 而新接手人员又业务不熟。二是“三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队伍不稳定。近几年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培训, 导致村财务人员不懂业务, 底子不清、程序不明、手续不齐, 更有个别村财务人员原则不强, 怕得罪人;村干部三年一次换届, 村财务人员随之更换,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员队伍不稳, 导致监管不力。今年宁乡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 村财务人员更换达40%。从对村审计的情况来看, 因为业务不熟导致多报支出、重复支出、混记往来、乱冲销往来, 造成了“三资”管理混乱和流失。

(4) 社会监管泛力。一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村民忙于生计, 不热心集体事业, 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缺失, 个别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真正履行好职责, 个别甚至成了违纪违规的帮凶。

(5) 法纪观念淡薄。从近几年检查审计情况来看, 少数村干部在“三资”管理上弃制度、纪律于不顾, 认为只要不贪不占, 没进个人腰包, 就无关紧要, 有的村使用临时票据收款, 项目工程不按合同结算, 农村公共资源项目不进平台交易, 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去年全县村级财务清理专项行动, 共收缴违规资金300余万元, 50多名村干部受到了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大成桥镇青泉社区与村煤矿不按合同结算, 造成集体经济受损。极个别村干部无视法律法规, 采取收入不入账, 做假账的手段私分侵占集体资金, 在项目工程上收受贿赂, 如煤炭坝镇石新村村干部在2008年煤矿转包, 2010年煤矿技术改造工程中收受贿赂而受到刑事处罚。

(6) 查处力度不够。一是乡镇经管站撤销后, 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县经管局承担, 经管局现有的人员编制不足, 业务力量明显薄弱, 每年最多审计20个村 (居) , 按此推算, 全县422个村 (居) 轮审一次需要20年;各乡镇内审站基本上都是村账代理人员和财政所长具体负责业务, 精力有限,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无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由于审计监督面窄, 客观上造成村干部违规违纪风险低。二是对审计出来的问题, 往往处理从轻, 以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 以纪律处分代替刑事处罚, 导致村干部违规违法成本小。

4 进一步推进宁乡县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推进宁乡县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职责, 加强队伍建设。要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县财政、县经管等“三资”管理部门职能职责, 做到职、权、责明晰;要加强县财政部门负责村级财务的人员力量, 提高业务素质, 经常性进行业务检查指导;要加大县经管局审计人员的专职配备, 强化审计队伍, 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加大查处力度, 形成威慑;乡镇要配备配齐业务能力强的经管人员, 对“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摸排并逐一解决。

(2) 加强培训, 提升素质。县经管、财政、司法等要加强法律及业务知识培训, 不仅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更要对全体乡村干部进行培训, 提高整体法纪意识, 提升业务素质, 端正思想, 摆正关系, 搞好“三资”管理。要把加强“三资”管理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高度来认识, 着力解决业务不精, 制度不全, 民主理财观念不强, 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3) 健全各项制度, 规范财务管理。为使“三资”管理步入规范管理轨道, 必须严格按照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宁乡县村 (居) 财务管理办法 (试行) 》 (宁政办发[2013]80号) 和《宁乡县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办法 (试行) 》 (宁政办发[2013]49号) 中规定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资产交易的要求, 在资产、收支往来票据、财务处理、“三资”交易, 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做到规范管理, 同时, 要切实建立健全票据管理、财务审批、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 从源头上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各乡镇要依本乡镇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 建立惩戒问责机制, 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兑现。

(4) 明确集体资产权属, 科学评估资产价值。建立“三资”网络台账, 完善集体“三资”监管办法。一是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 对集体“三资”进行彻底清查, 对现有的“三资”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 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 了解整个“三资”状况, 明晰资产所有权, 并进行产权登记。二是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三资”台账, 建立全县统一的“三资”数据库, 做好“三资”的登记工作, 做到账实相符, 并及时在线反映“三资”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 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5) 盘活农村集体“三资”,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产, 盘活闲置资产, 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政府搭建平台,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适度开发集体资源, 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6) 细化量化管理, 规范工资增长机制。对村级招待标准及费用、差旅费、报刊费用、村干部补助等, 要出台相关规定, 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发生。从目前村级工作运转来看, 村干部工资低是现实, 全县大部分村为700元左右, 所以就有部分村乱发补助, 甚至不惜造假私分。对村干部工资应从村级收入、工作绩效考核、群众评议等方面考虑, 制定比较科学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 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7) 发挥民主理财作用, 落实财务公开。县经管局、民政局要加强村务公开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培训及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履行了职责的, 则账务相对规范, 资金使用相对合理。要推选威信较高、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业务知识水平的人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一要参与事前监督, 参与收支计划, 财务预算方案, 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等重大事项决策;二要参与事中监督, 对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经济活动的运行情况, 财务记载的真实情况进行检查;三要参与事后监督, 对财务计划及经济活动的履行情况, 对财经制度的执行情况, 合同结算情况等进行监督并及时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四要监督财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具体性、完整性, 要使财务公开让群众看得明白。

(8) 严格“三资”交易, 明确职责主体。县经管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资源交易的检查及指导, 严格按《宁乡县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办法 (试行) 》 (宁政办发[2013]49号) 的要求, 在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乡镇纪委参与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 预防为主, 监管前移, 坚决杜绝应进未进、规避交易的行为, 并在交易活动中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要从程序上、手续上、资金预决算上, 规范操作招投标程序, 量入为出, 不得举债进行建设。切实强化社会监督, 邀请人大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代表参加交易过程的全程监督, 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杜绝暗箱操作。

(9)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 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 由农民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转变为农民按份共有的产权制度, 农民变股民, 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依据合村之前的“三资”情况, 因地制宜, 依村实际, 承认差别, 量化到人, 明晰产权, 对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地采取全部资产折股量化、部分资产折股量化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量化等形式量化到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激发发展内在活力,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0) 整合涉农资金, 加大公开公示力度。针对目前各涉农资金管理难、投资散、配套难的现状, 对各单位下拨的涉农项目及补助资金, 要进行有效整合, 合理规划布局, 制定计划, 分年度按步骤按计划实施涉农项目。加强资金整合, 一是在预算环节进行整合, 比如在水利冬修、烟水工程、水库处险、水土保持等用途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二是在资金分配环节进行整合, 把投向相近、目标相近, 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 集中投入, 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资金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价, 加大公开公示力度, 打造阳光项目, 实施项目跟踪问责机制, 重点对项目申报、立项、公示、分配、使用、绩效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11) 强化监督检查, 落实责任追究。监督检查是“三资”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三资”管理要求, 切实建立起监督检查制度, 以乡镇纪委牵头, 乡镇财政所为主体, 抽调专门人员, 对村级账务进行定期检查, 杜绝坐收坐支、白条支付、资金挪用等情况发生。县经管局、财政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乡镇执行财务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督查, 坚持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 对未进农村公共资源交易、虚报冒领、白条抵库、违规操作等违反财务管理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加大惩戒问责力度, 对构成违纪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对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2) 强化审计监督, 加大监管力度。加大纪检监察部门的办案力度, 强化县经管局对“三资”的审计监督职能, 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落实农村“三资”抽查审计制度, 部门紧密配合, 协调一致;针对审计的问题, 督促整改落实, 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处理违法违纪案件不能心慈手软, 偏向袒护, 通过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倒逼“三资”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贝洪俊.“后农业税时代”村级财务管理创新研究—以浙江农村为例[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8 (5) :31-34.

[2]潘自强, 俞桂球, 楼君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机制—浙江省新昌县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启示[J].农村经济, 2008 (2) :119-122.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3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對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发布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同时也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集体利益受损或者利益分配不均上,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质疑、指责的对象,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富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经营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举牌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承租方,同时接受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双重监督,一方面使得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提升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工作中的威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为建设和谐农村共同努力。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 篇4

(掇农组发[201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保障村集体“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现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区所辖各村集体(含社区居委会,下同)的“三资”管理及其他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有另行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村集体“三资”归该村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侵占、平调、挪用。

资金是指村集体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资产是指村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文化、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投资资产、材料物资、无形资产及集体企业资产等;

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果园、苗圃、草地、水面、建设用地、矿藏及四荒(荒地、荒水、荒丘、荒滩)等自然资源。

第四条 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必须保证村集体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第五条 村集体“三资”管理应按照“管权、管事、管人”的规定,通过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加强服务等有效措施,逐步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预期目标; 保障村集体成员对村集体“三资”的占有、出售、收益、抵押、担保、退出、继承和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体现村集体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

第六条 区人民政府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镇(街道)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由镇(街道)财政所(分局)负责办理。

第七条 财政、农业、民政和经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抓好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财政、农业部门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制定管理监督措施,完善规范工作程序;经管部门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指导镇(街道)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工作,督促村集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产资源台账,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公示办法,指导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公示工作。

第二章 监管代理

第八条 镇(街道)要成立以党委、政府、纪委、监察、财政(经管)、农业及民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及日常工作管理,组织开展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第九条 镇(街道)依托财政所(分局)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以下简称代理中心)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产权交易中心),依法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村集体“三资”的使用、购置、处置等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区财政(经管)、农业、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村集体成立1-5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原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职责。

第十条 统一实行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制度。由村委会向镇(街道)代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办理资金、账簿、凭证、报表、资产资源台账和各类经济合同等资料的移交,村集体只设报账会计一人;代理中心依据委托代理协议落实专门人

员,认真履行代理服务职责,其代理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 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负责对辖区域内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及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定期召开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专题会议,对“三资”监管情况进行通报。

2.负责督促代理中心指导村集体编制收支预决算方案。3.制定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审核村干部报酬方案及养老保险办理等情况。

4.每年组织一次村级“三资”的清理核查工作。

5.组织开展村集体审计、专项审计、换届及离任人员的财务审计工作。

6.负责审批村级资产资源交易项目,审定资产资源交易方式。7.督促村级配合实施村级“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违反“三资”管理实施办法人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

8. 配合区纪检、监察和上级有关部门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查处。第十二条 镇(街道)代理中心的工作职责

1.规范会计核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委托代理村设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管。

2.加强预决算管理。指导村集体按照“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村集体收支预决算方案,指导、审核、监督村集体预算的执行。

3.加强代管资金管理。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资金“代管专户”,村集体所有资金纳入“代管专户”集中代管,实行分村建账,分村核算;村集体不得另行开设银行账户,设立“账外账”。

4.加强现金收付管理。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限额管理制度,按照村级收支内容及时办理资金报账业务。

5.加强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监督村集体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资产资源的清理核对,切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册相符。

6.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整理村集体会计档案,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不得散失、毁损。

7.准确提供会计信息。按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村级财务报告,准确提供代理期间真实完整的各类会计信息。

8.协助村集体产权交易监管。协助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做好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实施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由村集体组织实施的居民点建设、阵地建设、一事一议建设及其他公益性项目建设等)及资产资源交易活动,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负责组织交易当事人签订、履行交易合同,调解交易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交易活动中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

3.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活动进行检查,对发现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的,及时报告。

4.负责开展对资产资源及项目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5.负责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交易处置的档案管理等。

第十四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参与村集体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参与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参与财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2.审核村集体财务账目及相关经济活动事项,审查村级开支并签字盖章,接受村集体成员委托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3.监督财务管理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监督、检查村集体财务公开及预决算执行情况;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情况。

4.向村委会提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配合财政(经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做好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等。

第十五条 村报账会计的上作职责

1.负责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和预算方案的执行; 2.负责村级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债权债务及资产资源台账的登记,所有收支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及审核。

3.负责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与核销,定期向代理中心报账和进行资金收支结算,按时与代理中心资金管理会计核对资金余额。

4.负责票据的领用、保管及上交。

5.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等。

第三章 会计核算管理

第十六条 代理中心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设置会计账簿,使刖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准确真实地反映村集体经济活动情况;具备法人资格、自主经营的村办企业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严禁将村集体收入转入企业收入,未实行独立核算的村办企业,财务纳入村集体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代理中心按核算单位统一设置“四账三簿”即: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分类账及固定资产登记簿、资源登记簿、低值易耗品登记簿;村报账会计应建立相应的辅助账簿(主要包括内部往来、应收应付及借款、资产资源台账等);代理记账会计要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分户代理记账,定期与村报账会计核对账款,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第十八条 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使用统一规定的会计账簿、凭证、票据和零星支出单等。

第十九条 村集体财务收支实行“月结季报”制度,村报账会

计要在规定时间内(每月30日前)办理好报账、结账有关手续,确保收入条据不跨月,支出条据不跨。

第二十条 村集体所有支出实行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代理中心专职人员进行复审的监管流程,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一律退回,不予入账。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代理中心记账会计有权拒收: 1.不属于村集体预算支出范围或没有按程序中报的; 2.原始凭证无经办人、事由或用途不详、无村主任签字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盖章的;

3.使用不规范原始票据的; 4.支出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 5.非生产性开支超过年初预算计划的;

6.项目建设工程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无施工合同、无工程决算、无验收报告及正式发票的。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必须按照“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代理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每年2月底前上报代理中心备案执行。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兴办公益事业计划、收益分配计划等。

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的制定、预算调整、年终决算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代理中心将作为当年预算执行的依据。

收支预算的调整必须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后,由代理中心负责调整及备案。

财务决算根据代理中心每年年终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编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

进行张榜公布。

第二十三条 村集体主要收入包括原有积累、发包上交收入、经营收入、土地补偿费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财政补助收入、社会捐赠收入、一事一议筹资及其他收入等。

第二十四条 村集体所有收入实行票款同行,自开票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必须上缴镇(街道)代理中心专用资金账户,不得隐瞒收支、坐收坐支和公款私存。

第二十五条 村集体主要支出包括经营性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应付福利性支出、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支出及其他符合政策的支出。

1.严控村干部职数及工资发放标准。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当地组织部门认定的在职人数为准,工资发放标准以当地政府每年确定的村干部报酬方案为准;其他人员(包括通信员、村务监督员等)的工资报酬采取务工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由各村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2.严格差旅费管理。对因公出差的(不含市、区中心城区),其差旅费补助标准一律参照区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伙食补助费为每人每天100元;住宿费每人每天小超过320元;城市间交通工具为火车硬席(硬座、硬卧)凭据报销、汽车凭据报销;外出学习培训凭文件通知、镇(街道)审批意见及举办单位出据的发票,按规定审批程序报销。

3.严控交通及通讯费补助标准。对村干部日常交通及通讯费实行定额补贴,主职干部每人每月各补贴100元,副职干部每人每月各补贴50元。

4.严控生活招待费。按照省有关文件规定,村集体一律实行“零招待”制度,不得用公款列支生活招待费用。

5.严格其他支出管理。村集体不得用公款为村干部购买任何性质的商业保险;不得用公款滥发补贴和财物;不得用公款送礼金、礼物、有价证券;不得用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用公款租

车;不得用公款旅游或以考察、学习、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

6.严控报刊征订限额标准。村集体报刊征订费严格按省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费用总额不得突破人平1元的限额标准,报刊征订必须以党报党刊优先。

第二十六条 实行原始凭证“签审”制度。村集体所有开支原始凭证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有经手人备注的事由说明、证明人、村主任“一支笔”签字,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代理中心专人审核后方可入账,非正规发票、凭证要素不全的“白条”等一律不予入账;对数量少、金额小难以取得税务发票的零星支出,统一使用**市财政局印制的《**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零星支出单》,开票金额控制在1000元以内。

第二十七条 实行资金直达制度。对涉农补贴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报酬、农户拆迁及土地征用补偿款等涉及个人款项,由代理中心按有关规定直达个人银行账户;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由代理中心依据施工合同、项目预决算报告、验收及审计报告等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八条 实行备用金管理制度。村集体备用金限额标准由镇(街道)根据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据实确定(最高不得突破10000元),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备用金额度的,必须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并报代理中心备案执行;备用金的领取由村报账会计申报,村主任签字,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代理中心和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二十九条 村集体对外联营投资入股或购买有价证券的,必须经村两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研究拿出投资入股或购买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意后,与合作方签订合同执行。

第三十条 购买的有价证券由代理中心资金会计负责集中代管,分村登记名称、类别、金额、购买日期、兑换日期、利息标准

和盈亏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 加强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留归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应按规定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使用时,由村委会拟定书面计划,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由代理中心负责监督使用。

第三十二条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村集体所有大额支出(5000元以上)必须实行事前申报、先批后付制度,具体程序如下:

一次性0.5万元以上、l万元以下的开支项目,由村主任签字审批,提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镇(街道)代理中心审批后执行。

一次性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开支项目,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代理中心审查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严防村集体新增债务。村集体开支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垫付各种代收费用,严禁举债用于项目建设及日常村务支出,严禁未经允许擅自举债或为企业、个人提供担保,严禁产生建设项目账外债务:每村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 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

(一)村集体投资投劳以及国家支持村集体投资形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公益性设施;

(二)村集体兴办的企业股权及其权益,以及通过兼并、分立、有偿转让等方式形成的股权;

(三)村集体在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集资建设的项目中投资入股,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及其权益;

(四)村集体所有的牲畜(禽)、林水等生物资产;

(五)村集体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六)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有形资产;

(七)村集体拥有的专利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

(八)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五条 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实行有偿使用。资产所有权的取得、变更或终止,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更,资产的购(处)置和其他涉及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必须经村“两委会”研究、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代理中心审核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实施。

第三十六条 属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凡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分类建立资产登记台账;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等公益性资产(如村组道路、桥梁、水利渠道等),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对待,列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和清查制度,明确专人管理,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如实填报资产统计报表,及时向村民公布。

第三十七条 村集体购置固定资产、兴办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经村“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固定资产购置及兴办项目工程建设一律按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投标程序进行。

单件价值在0.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5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按程序及时上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单件价值在O.5万元以上(含0.5万元)1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投资5万元以上(含5万元)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

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单件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监管、验收应有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参加。

第三十八条 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和处置出售的,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经营或处置出售的条件及价格,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经营者或购买者;资产承包、租赁及处置所得应及时足额缴入代理中心资金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资产价值在O.5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资产价值在0.5万元(含0.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资产价值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一)承包、租赁集体资产的;

(二)以集体资产进行参股、联营、合资和合作经营的;

(三)以拍卖、转让、出售等方式变更集体资产产权的;

(四)村集体企业出现兼并、分立、破产清算情形的;

(五)在村集体资产设立抵押权及其他担保物权的;

(六)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村集体资产评估由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邀请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及相关专业单位或人员参加,也可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组织机构进行评估,评价结果应按权属关系经村集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第六章 资源管理

第四十条 村集体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林地、山岭、果园、苗圃、草地、水面、建设用地、矿藏及四荒(荒地、荒水、荒丘、荒滩)等,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

第四十一条 村集体应对所有的资源进行逐项登记,建立台账,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四至、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登记承包、租赁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地址、用途、承包(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第四十二条 村集体有权依法决定资源的经营方式,可由村集体直接经营或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也可以采取集体资产参股、联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方式,以保证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三条 村集体资源是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承包到户(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维护其承包经营权,保持其承包关系的稳定;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具体经营方式和承包方案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

实施。

第四十四条 村集体资源实行对外承包、租赁或出让经营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明确资源的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价格,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经营者;标的的确定应经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组织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签订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对合同项目实行跟踪监督管理。

资源价值在0.5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资源价值在0.5万元以上(含O.5万元)10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清,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资源价值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招投标上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 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生产经营、兴办公益事业等,其分配方案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

第七章 票据管理

第四十六条 村集体必须统一使用由省财政厅监制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严禁使用统一规定以外的其他收据。

第四十七条 代理中心要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入库、领购、登记、核发、保管及核销工作,并规范建立票据领缴登记台账;村报

账会计负责票据的领用和保管,严禁其他人员代领和保管,同时实行限量供应、以旧换新、以票控收制度。

第四十八条 票据发放时,代理中心专管人员必须在第二联“收据联”加盖代理中心票据专用章,村集体使用时加盖村委会财务专用章,两章缺一不可。

第四十九条 村报账会计开据收入发票时必须连号,严禁跳号使用;作废票据必须三联齐全上缴核销;对发现缺号、跳号发票要及时上缴核销,严禁发放使用。

第五十条 《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只限于村集体使用,严禁扩大使用范围:任何村或个人不得将票据转借、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严禁为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开发票。

第八章 民主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火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 公开”议事制度。涉及下列事项的,严格履行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

l.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的编制、预算调整、年终决算及收益分配方案;

2.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出租、出让;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

3.村集体的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

4.大额资金借贷、重要资产借用以及对外捐赠; 5.村集体债权债务、应收款项及呆死账的核销处理; 6.用村集体“三资”进行抵押和担保;

7.其他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第五十二条 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管理。村报账会计应具备从业资格或相应的专业技能,可由村委会组成人员兼任,其任职资格应 符合《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

要求;村报账会计应相对保持稳定,其人员的更换应报镇(街道)人民政府同意,并由代理中心审核其任职条件。

第五十三条 实行“三资”监管核查制度。全面推行“季度巡 查、半年评议、全年公示”的“三资”核查工作制度,由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核查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情况、资产资源处置及保值增值情况、收益分配情况等。

第五十四条 代理中心负责每季度向村提供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变动情况,驻村财政专管员负责存村固定财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公示;涉及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售、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惠农补贴发放、承包金的收缴情况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随时公开。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五条 村集体“三资”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村报账会计负责“三资”台账、资产资源处置及交易合同、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会计报表以及会议记录、决议、村务公开档案资料等;代理中心负责村集体总账、明细分类账、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票据存根及其他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建档;产权交易中心负责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资产资源处置招投标方案、合同书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建档;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做好电子会计档案、资产资源交易档案等的备份存档工作。

第五十六条 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履行公务需要查阅档案外,其他单位或个人需查阅村会计档案、资产资源交易档案的,必须经村主任、代理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同意,并进行查(借)阅登记手续,注明借阅人和交还时间。

第五十七条 村集体财会人员办理财务交接手续,由代理中心现场监督交接,交接双方签字并形成交接清单,存档备案。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八条 财政、农业、民政、经管等部门要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五十九条 镇(街道)党委、政府作为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责任主体,每年要依托镇(街道)纪委、管理监督委员会,采取自查自找、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意见、专项核查等形式,认真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监督工作。

第六十条 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经营情况的管理,财政、农业、经管部门要认真组织镇(街道)对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村“两委”干部任期内经济目标责任和离任村干部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随时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应及时向村集体、农民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一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十一条 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代理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以及村集体有关责任人未按规定履行或者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村集体“三资”经济损失,经调查核实认定的,应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街道)及以上纪委、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无据收支款或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隐瞒及坐支集体收入的;

(二)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

(三)以虚报、冒领等于段套取、骗取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金

资产的;

(四)违反规定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的;

(五)在村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程序,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

(六)不按规定要求履行民主理财职责,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的。

(七)侵占、贪污、截留、挪用、平调、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村集体“三资”的。

第六十三条 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委托代理服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三资”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l口起实施。

《**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的

有关说明

《**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共十二章,六十五条,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和档案管理三个章节,新增了十三条内容。同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相关内容(主要是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使广大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更具有操作性。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5

做好“三资”的全面清产核资工作时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各个村必须对 “三资”资产清理核实的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做规范的记录,根据有关规定,按程序妥善处理产权不清或与账本不符的资产;建立台账或日记账记录“三资”的使用情况,方便日后对“三资”的各种情况的了解查询,及时做好“三资”变动情况的记录,保证账目与实际相符;其次,规范“三资”承包或租赁的合同管理。承包者或经营者的确定方式要公平公正,并依据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签订具体的书面合同,并上报上级备案记录,不得采用口头协议的方式承包租赁“三资”,严格按照规定收取“三资”产生的收益[2]。数额较大的收益还应上报上级部门。最后,严格收入管理工作。“三资”的经营收益以及其他各种收入要及时且足量的汇入村级账户,村级组织不得私下克扣收入。2.2加强“三资”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一,村级财政收支预算方案要得到有效的落实。村组织在制定财政收支预算之后不得随意违背按照预算方案去安排村中的收入和支出。上级乡镇政府不得克扣各个村的财政收入和国家补助,以及不能像各个村转嫁乡镇的财政支出,乡镇政府不得减少各个村的财政收入和增加各个村的财政支出。村级组织和上级乡镇政府要共同落实财务收支预算方案。

第二,财务收支审核和审批的程序必须作为“三资”管理工作的标准。例如私人承包集体资产是,承包者必须要村组织提供有效的原始凭证,经手人、证明人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注明使用用途并签名,在监管组织集体审核后由监管组织组长在交于总负责人审核后再复核,最后上报至上级乡镇农经站审核记录;第三,“三资”管理工作要对外透明公开。村组织要定期向农民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尤其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三资”管理工作更应该及时告知农民群众并获取农民群众的意见看法,完善“三资”管理工作。

2.3提升领导管理水平,加大惩处力度

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村领导“三资”管理能力的培养,再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要增加监督的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和查纠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加扎实深入开展[3]。加大惩处力度工作的重点是将“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完善监管,对那些不履行职责而导致造成“三资”严重损失的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义[大全] 篇6

1、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清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从中央到省市高度重视,其目的是为了搞清村级“三资”现状,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政策和省市的部署上来。

抓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还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据了解,一些乡村干部对“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存在“四种心态”:一是轻视的心态。认为农村集体“三资”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清不清理、监不监管,无碍大局。二是畏难的心态。认为“三资”清理和监管“全覆盖”涉及千村万户,工作量大,完成任务难,保证质量更难。三是敷衍的心态。一些同志认为,从农村税费改革到化解村级债务,“三资”清理搞了多个回合,监管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再搞清理监管也是无济于事,因而态度消极,敷衍了事。四是反感心态。有人认为三资清理是县区、部门要找村里和村干部的问题,与村过不去,想借“三资”清理监管弄钱,还有人认为,搞了三资管理等于削了自己的权力,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通过三资清理,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2、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农村集体“三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中央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更加重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更加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财政实力总体还不强,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单纯依靠财政扶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发挥村级集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发挥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从实际情况看,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推进的速度就快,农村面貌变化就大,农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就高。

抓好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通过摸清底数、盘活存量,进而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途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既可以堵塞农村“三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增加村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弥补新农村建设的不足,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3、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推进农村党

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农村“三资”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范和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村级财务管理沿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农村“三资”问题引发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农村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加快,很多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显增多。开展清理村级财务工作就是要从根本减少和避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只有认认真真地开展清理村级财务专项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体现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方针。澄清底数,建立台账是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查出问题,解决矛盾,纠正错误,惩治腐败是清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强本固基,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清理工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清理,有问题的要纠正,有漏洞的要堵塞,没问题的要还干部一个清白,最终要给群众一个明白。

4、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管理公开不到位、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严重等。

这些问题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利益,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破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削弱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少数乡镇、村由于对“三资”监管乏力,导致群众意见大,上访案件多,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从近几年农村信访件来看,涉及“三资”问题的占一大半。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农民群众对“三资”问题越来越关注,对村级事务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开展“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正是顺应农民群众这种迫切的要求和期盼。一方面,通过清理“三资”可以向农民群众交一本“明白帐”;通过监管可以让农民群众吃颗“定心丸”,有利于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在“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中,通过发动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见、支持村民监督、维护村民决策,能够有效落实和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7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指村级集体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农村集体资产指村级集体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电力设施、交通通信工具、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集体牲畜、各类应收款、长短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农村集体资源指法律规定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损坏、私分、哄抢或非法查封、抵押、冻结、变卖和没收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监管,街道办事处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下设街道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做好“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集体“三资”经营管理的日常监督。

2 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活动实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包括年度综合预决算和单项预决算。重要工程项目实施,必须实行单项预决算。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应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街道农经办备案,并向全体社员公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各级关于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的规定,规范收支内容和程序。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设立有价证券登记簿。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账款分开管理原则,一切现金管理由报账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管理现金。各村(社区)必须配置保险柜和相应的保险措施,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控制借支、垫付及大额现金支付,严禁坐支现金、严禁挪用公款、严禁设账外账、严禁公款私存、严禁白条抵现、严禁私设小金库。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应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库存现金限额不得高于3 000元,超过限额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应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非经营性业务招待费原则上零开支,经营性业务招待费实行年度限额制(按村集体年度经营性可支配收入分段计算:30万元<含>以下部分为8%以内、30万元至100万元<含>部分为5%以内、100万元以上部分为4%以内)和超额自负制,各村(社区)负责人自负超出部分的30%,村(社区)其他班子人员自负超出部分的15%。严格控制各类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活动,确需外出的,必须事先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街道主要领导书面批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严格遵守票据管理制度,收款必须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严禁使用外购、自制的收款收据。严禁转让、出借、赠送、代开、代用、盗用收款收据。支出票据除支付村干部报酬、内部成员的劳务、发放内部各项补助,及单笔金额在100元以下且难以取得正规发票的零星开支使用其他凭证外,一律凭完税发票入账,严禁“白条”入账。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一支笔”限额审批制度。预算内一次性开支3 000元以下的由合作社董事长一支笔审批,开支3 000元以上的由村“三套班子”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合作社董事长审批。预算外开支数额较小的,由村“三套班子”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数额较大的,必须追加预算,提交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未经审批的单据不得入账。审批人本人经手的开支须确定董事会其他成员交叉审批。支出凭证的审批手续:必须写明用途;经办人、证明人签名;民主理财小组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名并盖章;合作社董事长审批,做到凭证真实有效,审批手续齐全。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受理不真实、不合法、内容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并及时报告村领导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执行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只开设一个银行基本存款账户的要求,原则上只能选择一家银行营业机构开立一个账户,如确有特殊情况需再设立一个存款结算账户的,须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报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要严格按《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办理银行结算,不准出租、出借账户,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空白支票上不预盖银行预留印鉴,每月末定期核对银行余额,单位财务印鉴必须分开保管。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得举债开发非生产性支出项目。因发展集体经济需要,确需向银行贷款的,须经董事会全体成员集体讨论签名、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决议,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备案。对擅自举债或擅自确定借款利率的,由责任人全额负责清退。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得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其他单位(个人)提供抵押和担保,不得对外出借集体资金,原则上不得对外捐赠。特殊情况确需出借集体资金的,应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经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集体资金出借,必须规范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协议),同时落实担保人及担保抵押物。未按规定擅自出借集体资金的,应立即追回。如无法追回造成损失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村(社区)干部因工作需要预领集体资金的,须经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负责人批准;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负责人需预领资金,自身不能审批,由董事会其他成员审批。预领资金一般在公务处理完毕后七天内结清,严禁个人借款或占用集体资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必须及时清理回收各类应收款项及拖欠款项,及时化解村级债务。对确实无法收回或支付的款项,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按规定程序提出书面意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核销账款。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工程建设项目应先编制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和总投资概算,实行公开招投标管理。中国教授联盟主席、经济学家刘劲哲教授指出:工程项目计划和总投资概算,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报街道审核。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要全程参与村级工程建设招投标。根据工程合同、工程决算书、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资料和施工单位开具的正式发票等支付款项。要严把工程款项的支付关,确保按工程合同及施工进度分期付款。在未实施工程决算审计前,不得全额结付工程款。工程项目结束后必须进行造价审计,凡合同金额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由街道内审小组在本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入围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中随机抽取,审计报告报送街道内审小组和本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备案,并由本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对审计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合作社监事会和工程项目监督小组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土地征用补偿费应实行专款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的原则规范管理。对留归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土地补偿费属社员集体所有,应当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备案。

3 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除依法向全体成员发包外,可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外的成员招标、出租、发包,但同等条件下,本社社员享有优先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自主决定其资产、资源的经营方式。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劲哲、文力、郎咸平、刘彦海认为:可以采取出租、入股等形式经营集体资产、资源,促进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权及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保值增值。原则上不提倡直接出售或转让集体经营性资产。如确需出售或转让集体资产,应进行资产评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在出租、入股时,涉及重大事项的,事先必须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张贴,向社员征求意见。如有必要,在确定初步方案后,应当邀请社员(代表)举行听证,事后必须及时公开。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出租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租,按分级管理要求审批,并提供以下资料:提出资产资源出租申请,并提供相关房产等权属证明;提供资产资源的位置、面积、功能和用途等基本信息;提出拟招租期限、对象和必要条件;提出拟招资产资源租金底价;提出拟招租的形式。概算年租金8万元(含)以上的单体资产资源在街道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平台进行公开招租,按招标要求进行信息发布、承租人报名、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公示等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开标、评标等过程的监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因特殊情况需要采取定向、协议方式租赁的,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提出申请,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按规定顺序进行操作(班子集体商量决定,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概算年租金8万元以下的单体资产、资源由相关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自行组织公开招租。上述招标信息公开发布的载体一般为报纸、电视台、村级广播、村务公开栏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出租必须与租赁者签订书面协议,根据经济合同法要求注明租赁起讫时间、标的、价款、违约责任等,新签订协议实行先付租赁费后使用的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的,租赁协议至少一式四份,其中:报街道农经办备案一份,送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记账一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出租收入必须依法纳税,提取一定比例的物业管理费后纳入综合管理。物业管理费主要用于日常管理费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的租期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特殊情况需报经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延长,租期到期后重新公开招租。对原签订租期较长、租费明显偏低的资产、资源出租合同,应经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提高租费。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在租约期内,凡因城市规划等原因引起对所租赁房屋动迁或拆除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有责任按规定提前通知租赁户,租赁双方必须服从城镇建设和拆迁规定,终止相关租赁协议。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出租的集体资产、资源产权关系不变,如租赁方提出改建、修缮的,必须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另行签订相关补充协议。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应确定专人加强对出租资产、资源的管理,做好日常管理、租赁费的收取、出租台账的登记、资料的归档等工作。对拖欠租赁费行为的,要通过法律途经来维护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合法权益。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应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街道农经办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对各类租赁合同中规定的收入要加强收缴,确保合同完整兑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外投资项目,事先需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出售、转让和收回对外投资时,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重大固定资产及财产物资购建、转让、变卖等方案应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向全体社员公布,报街道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应根据年初预算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核销、拍卖、转让、入股,需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固定资产的拍卖、转让、入股价格,应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须提请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确认。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流转期最长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每年流转费不得低于每亩600斤稻谷价格(按上年本地区粮食收购价计算)。对原签订流转期较长、流转费明显偏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应经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提高流转费。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征用应实行专项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征用管理台账,按实际征用实行逐笔登记。土地征用台账资料要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涉及补偿到户或个人的,必须按补偿项目、按户或人公开。街道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帮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末,应对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定期清查,登记造册,清查结果向全体社员公布。村务监督委员会、合作社监事会和“三资”管理监督小组要加强“三资”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资产资源保值填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权属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权属争议解决期间,争议双方不得改变集体资产、资源的现状。

4 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检查

街道纪委、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财政所(农经办)应当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检查,每年组织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村务监督委员会、合作社监事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是否实行按月公开,重大事项是否做到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货币资金是否按规定管理,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等情况;非生产性支出是否符合上级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财务审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是否履行职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是否依照本办法规定实施;在招租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是否存在以消费方式、以物交易等不正当的抵缴租金行为;是否存在不明原因的低租金现象;是否存在隐瞒、少报或虚报收入,偷逃国家税收和有意逃避行政监督等行为;是否存在长期欠缴租金的行为。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违法行为。凡在检查中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如检查中发现造成集体资金、资产损失且情节严重的,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街道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4.1 管理体系网络化

建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纪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副主任任副组长的街道村级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落实,确保村级集体“三资”工作责任明确、主体明确、层级明确。

4.2 制度建设体系化

在原有制度体系上规范完善出台《街道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办法》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村经济合作社印章票据管理、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各项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办法的整合力。

4.3 队伍建设制度化

街道配备专职农经干部对各行政村(农村社区)报账员的配备进行严格审核。同时注重提高村级集体“三资”管理队伍的素质,利用“中层讲学”等途径加大对村书记、主任、农经员、村报账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股份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级集体“三资”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4“三资”公开阳光化

进一步抓好固定公开栏的规范公开,做到公开内容齐全、公开及时、张贴整齐。实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按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使群众随时了解本村“三资”管理情况,扩大公开的知情面,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真公开、真监督、真民主。

4.5 督查考核机制化

街道纪委、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财政所(农经办)每年对各行政村(农村社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村务监督委员会、股份合作社监事会加强“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行政村(农村社区)发出《整改通知书》,并抓好跟踪整改落实。对违反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办法》依法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王寿辰.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J].当代农村财经,2015(4):21-23.

[2]刘艳军.关于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J].现代农机,2016(2):15-17.

[3]刘劲哲.中国还非世界第一大经济体[J].江苏建材,2015(05):10-12.

[4]王艳兵.农村财务管理难点问题分析[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4):38.

内乡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定 篇8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5-2

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我市以《合同法》、《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面清理,纠正存在的问题,盘活现有存量,建立监管体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的规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举措

1.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为此,我市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结合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做法:一是调查研究。以强化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就如何寻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保证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级“三资”的有效监管、建立农村“三资”保值增值机制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举措。二是典型引路。按照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的认定标准,培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比较规范的典型镇村,并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典型材料,广泛宣传,以点带面。三是统一制度。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制定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集体资金联签会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集体资产评估经营管理制度、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实施办法等制度。

1.2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

早在2001年,我市就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制度。实践证明,村账乡(镇)代管制度是管理农村“三资”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我市根据代理记账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代理行为,坚持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一是签订规范的代理协议。农经部门按照全市统一协议格式,与村签订书面代理协议,明确乡(镇)、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村报账员、乡(镇)代理记账人员的职责。二是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在账务处理上做到先理财,后入账。三是指导村级建好相关台账。为便于村级管理集体“三资”,村级建立健全了现金日记账、集体资产及资源台账。四是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电算化核算工作,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农村“三资”财务监督

我市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坚持每两年轮审一次。为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我市要求各乡(镇)站要做到审前有审计通知、被审计单位有承诺书、审计过程中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束后有审计报告、违规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纪委并有查处结果,努力提高审计的实效性。具体从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开展市对村的抽审,由市农村审计站对经济总量大、村营收入多的部分村进行审计。二是开展乡(镇)农村审计站对村的直接审计,将债务重、来信来访多、征地补偿费多、村干部离任多的村,作为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的重点。三是指导各乡(镇)农经中心搞好乡(镇)对村的“三资”管理情况审计,每年每乡(镇)审计的面不少于本乡(镇)总村数的30%,重点审计村集体资产收益情况、“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集体统一经营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征地补偿费收支情况、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

2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探索

2.1 强化制度落实,理顺“三资”管理体制

当前关键是抓好制度的落实。一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方案。村级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从管理资金、村统一经营项目等方面,制定落实当年的年度收支预算方案。预算编制以后,村级要按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确保年初的村级预算落到实处。二是巩固和完善村级财务乡(镇)代理制度。对村交乡(镇)代管的集体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规范村级收款票据的管理。各村必须使用我省统一制定的收款收据进行收款。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核审批程序。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再经村主管财经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乡(镇)代理记账员与村报账员办理凭证交接。五是切实加强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管理。要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挪用。六是全面公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要做到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经营收益情况等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信息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

2.2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一是村级要健全村集体资产收益台账、征地补偿费收支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等台账,全面反映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对“三资”变动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保证账实相符。二是规范合同管理。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并依法签订承包、租赁书面合同,并报乡(镇)农经中心备案,严禁口头协议。村级要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收取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收益,不得随意减、缓、免。对于经营合同数额较大的,农经中心等部门要事先介入,强化监管。三是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收入管理,保证承包金、租金、资产变价款、征地补偿资金、捐资款、上级补助款等村级资金收入按时足额进入村级账户。村级不得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名义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搞体外循环。

2.3 全面推行“村章乡管”做法

对村民委员会公章、财务专用章的管理使用实行“一书、一柜、一簿、一档”委托管理。即“一份协议书”,“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同村民委员会签订村级印鉴委托代管协议书;“一柜存放”:设立村级委托代管印鉴专柜;“一簿登记”:设立村级印鉴使用管理登记簿,对村级每次印鉴的使用进行登记审核,登记内容包括印鉴的使用日期、用途、事由、经手人、经办人;“一档立卷”:对村级印鉴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材料进行存档立卷。同时为各村统一刻制村民委员会介绍信专用章,方便村民办事的需要。

2.4 规范监管程序,落实“三资”管理责任

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凡是涉及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承包、转让等行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一次性动用村集体资金数额较大的、因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增加债务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编制、调整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等“六步工作法”进行操作。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杜绝暗箱操作,较大资产、资源处置应按照招投标或公开拍卖方式确定经营者和买受人。禁止村“两委”干部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和出售集体资产、资源。集体资产产权发生转移变更时,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确定价格。对未按规定履行程序、未按公开招标、竞价方式进行资产和资源处置、合同手续不完备、随意开支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并造成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其收益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村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作者简介:林海慧(1968-),女,舒兰市铁东街道农经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上一篇:公关文秘应聘简历下一篇:张若虚简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