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精选11篇)
()
1、你对本学期课程的总体评价是: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一般D.不满意()
2、你认为授课过程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部分是:
A.授课内容不熟练B.授课技巧单一
C.课堂规模过大D.学生参与度低,互动性差
()
3、你对教材的评价是:A.好 B.中 C.差
()
4、你对“职业天空”生涯规划系统的了解程度是:A.非常了解B.一般C.没有使用过()
5、多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态度如何?
A.认为很有价值,但缺少行动B.缺乏机会真正深入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C.不知道怎么做D.会认真规划自己
E.认为没有什么帮助F.不需要这方面的帮助
()
6、在授课过程中,您认为学生在面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时最突出的问题(限选4个)是:
A.没有人生目标,学习、生活无动力 B.个人特质、能力和所学专业及职业理想之间存在冲突
C.缺乏对于职业世界的了解和探索D.对自己的特点把握不透彻
E.缺乏行动力F.缺乏有效的决策方法和能力
G.个人心理因素导致存在职业发展、就业困惑问题
()
7、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最重要的任务(限选3个)是:
A.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B.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
C.促发学生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D.帮助学生全面平衡地安排大学生活
E.帮助学生做出有效决策,提升决策能力F.帮助学生获得实习见习机会,促进职业探索 G.帮助学生获得相关就业信息和机会
()
8、你认为工作中面临的重要困难是:
A.需要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B.精力不够,无法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C.缺乏专业方面的交流和指导D.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整体氛围
E.缺乏相应的工具(辅助工具、计算机化的系统等)
F.经费不足,较多工作无法开展G.缺乏相应的资料(课程资料、讲座或辅导资料等)H.学生对活动参与度低,影响情绪I.其它
()
9、您认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限选3项):
A.讲座B.课程C.辅导、咨询D.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E.职业规划系统F.其它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逐渐趋于肤浅
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 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与社会的链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便应运而生。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出现了肤浅的事实, 即对于成功人士的就业情况分析不够深入, 没有客观地对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综合的考虑;较为盲目地看待社会各种就业现象, 不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观照;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社会就业的衔接不到位, 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就业指导的特点。以上问题的出现, 都强而有力地显示出了这门课程流于肤浅的问题, 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人文性、创新性还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应该仅仅是“摆设”, 而更应该能够广泛地开启学生的心智, 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冷静地分析自己与职业之间的契合点, 不断地促进自己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充分地做到这一点, 它们仅仅是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把握, 忽视了对于学生个体的重视, 没有体现出较为人性化的特色。几乎所有的课程只是简简单单地就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缺少如何指导学生的个人塑造这些内容, 因而说在人文性上缺乏独特的观照, 在创新性上的切入不够深刻。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广泛、深入地打开学生的思维
在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本质内容。大学生需要学生要有独到的见解和灵活的思维, 而不是仅仅将它视为一门文科类的课程来学习。包括考试在内, 考察的方式趋于机械化, 现在考试的基本方式为考勤20分、生涯人物访谈20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40分、测评报告20分, 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只有从这门课程开始改革, 才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负起责任。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2.1 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的桥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必备的课程, 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作用, 它通过对社会上诸多的成功人士的分析进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指导, 有利于帮助学生成功地向社会过渡。因而可以说, 这门课程有着存在的必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存在能够缓解学生毕业就业时候的危机感, 通过课程的指导和实践, 加深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认识, 所以说这门课是很重要的, 需要学生认真地对待。
2.2 开启学生心智, 为就业奠基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它需要很强的运筹能力和思维素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 让他们的心智得以有效地彰显, 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他们突破现有的思维和例子, 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对于职业的认识, 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质, 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突破自我, 收获精彩的人生。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3.1 善于横向、纵向较为深入地探究教学内容
积极地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首先需要能够将这门课程的维度展开, 善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深入地探讨教学的内容, 不能够让教学的内容流于肤浅。在横向上说, 需要从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分析, 教师要能够统领全局, 从宏观上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力求为所有的学生打开职业发展的大门。从深度上说, 要充分地挖掘每个成功案例背后的事实, 充分地深入进去来探讨相关的内容, 找到职业成功的契合点。将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探讨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越来越紧张的就业压力形势下的有效解决途径。
3.2 从学生本身特点出发, 体现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点需要充分地重视。对于每个学生而言, 他们在将来都会走上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每个人的职业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 在统领全局的基础之上来重视对于学生个人特点的发掘, 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这种教学中的人文主义关怀正是所必需的内容, 无论是学习还是就业, 这些内容都是立足于个体的基础之上的。
3.3 创造性地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最终要落到创造这一主题之上, 创造的核心就是创新, 即换个思路来思考问题。大胆地猜想和实践永远是最重要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要善于突破外在的约束和现存的秩序, 能够别出心裁创造性地提出更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假设和思路。学生和老师都有较强的发言权, 一方面老师的社会阅历丰富, 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以参考的内容;另一方面, 学生本身尚未被具体化的思维可以涌现出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将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极其重要的。
4. 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着其存在的必要性, 它实现的是学习和将来就业的桥梁作用。当然, 作为一门课程, 它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由于它是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所以课程的内容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来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指明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析, 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力求通过不断地整合和创新, 为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敲开更多的大门。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 它的目的就是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力求教会学生如何对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来完善自己的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连接学校的教学和将来就业的桥梁, 只有对自己的未来就业进行规划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未来的航向, 通过课上的教学, 广泛地开启学生的心智和创造力,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敏锐地应对,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荣华, 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9 (2) .
[2]董莉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 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75-02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很大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的实质是择业者与社会职业岗位的结合,好的就业意味着择业者选择了适合的职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择业者恰当的职业选择,要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与能力的获得,是以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为基础的。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学生,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6份。统计如下:
性别比例:在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中,男生有144人,占总数的48%,女生有156人,占总数的52%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了比较均衡的男女性别比例。
年级比例:在调查的学生中,大三学生57人,占19%、大二学生87人,占29 %、大一学生156人,占52%。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6份,样本分布相对合理,基本能达到统计分析要求。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学院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也存在着课程自身建设、师资力量、课程管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观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课程自身建设存在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益的发挥,涉及管理、师资等多个方面,但根本在于課程自身建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身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理念不够清晰。问卷中设置的“上课时老师讲授重点”这一问题,选择职业生涯规划选项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6%。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更偏重于为就业服务,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二是课程内容单一。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整体的发展趋势,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规划指导,课程实施缺乏长期有效的反馈机制。三是授课模式单一。关于该课程的授课方式,在整理调查数据之后发现:70%以上的授课老师都采用纯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满意。对于“您更希望该课程选择哪种授课方式”的调查中,仅有 4%的学生选择了理论课为主的授课方式,53%的学生选择了理论课加专题讲座的方式。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在当前就业率为主要追求目标的前提下,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学期,而且内容偏重于就业指导。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而且只开设一学期的课程也不符合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职业规划指导的要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对学校仅仅开设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课感到不满意。
(二)师资队伍缺乏。师资队伍的问题,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团队是否专业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没有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在“您希望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础”一题中,有24%的学生选择具有本专业学科背景,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的老师,60%的学生选择具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老师,其余的则选择贴近学生的一线老师和辅导员。由此说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对学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当重要,应该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研究水平,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三)管理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实现其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是一个周期长、涉及面广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教学的环境和设施,还与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对课程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课程相关部门和领导重视度不够,在课程的管理和考核这一环节过于形式主义,没有发挥真正的管理作用。有些系部并未按规定开设课程,或者没有完成规定课时,课程实施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虽然制作了问卷来调查课程的教学质量等,但都是比较简单的几道题,不能完全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质量。
(四)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基本上都参与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但在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主动学习意愿不强。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往往是应付了事,并且对个人的职业取向认识模糊,不了解自己专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对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意识的积累专业知识的学生更是少数。二是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较为肤浅,而如何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同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不是十分清楚,至于能结合个人的人生定位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很少。
三、建议
由上可见,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亟须优化改进。课程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提升课程地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一般课程不同,不能因为课程学科属性的不明确而使课程边缘化,要促进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建设。要想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促进就业的目的,学校就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进行全程化的指导。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所处阶段,合理安排学时并且严格执行。在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把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表内而不仅仅是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授课。学校在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同等地位的同时,还要对该课程的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必须由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制定教学秩序,同时管理部门要对教学质量和秩序定期进行检查,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程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做好整体的教学规划,进行层次教学,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大一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做好规划准备;大二对职业进行探索,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三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制定职业规划并实施。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学生对课程的开设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60%的学生都希望课程设置能更加合理化,使他们能在整个大学期间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到大学三年的学习中,实现全程化、全员化的教学,在教学实施之前,完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内容和任务,制订全面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的设置中,用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稳定课程代替当前分散的、临时的课程,用固定性的指导课程代替讲座式的指导。
(三)改进教学方法。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理论课讲授,缺乏实践活动,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课程效果。单一的理论教学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教学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采用多种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上组织课堂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招聘等,在课下进行访谈、企业参观、名人讲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上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理论教学,探索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包括个性职业素质测评、一对一职业指导咨询、发布就业信息的实践教学。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当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人员大多是各院系的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虽然他们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但是他们不是专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人员构成:一是专职教师,他们主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领域和理论进行研究,进行日常教学,同时结合实践编写教材。专职教师的基本理论、就业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都比较扎实,同时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佳的教学人选。二是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作为兼职老师承担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接触学生的师资队伍,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情况、本系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和当前的就业情况,可以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规划指导。三是学校和各院系聘请的专家、成功人士以及成功就业创业的师兄师姐,他们可以通过不定期的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辅导。这些知名人士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利用自身就业的经验,同时也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最真实、最符合社会实际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能真实地接触社会,亲身实践了解企业。
【参考文献】
[1]袁瑞宁,刘莹.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以H大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0(6)
[2]刘连红.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运动,2012(9)
【作者簡介】何克奎(1981- ),男,广西南宁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研究
摘 要: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讨论式课堂相结合,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讲授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种顺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对分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252-02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部分高校都是公共必修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提高职业素质,在大学阶段就做好步入职场、融入社会的各种准备。但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普遍存在课时数少,内容相对松散,实践环节缺乏等特点,主要采用教师“满堂灌”式的单调教学方式,缺少互动。学生积极性不高,最终收效甚微。此外,随着近年由于大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互联网信息更新加速等原因,导致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亟待变革,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原创性课堂教学新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个过程,也可简称为PAD课堂[1]。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内化吸收。
例如一周上两节课,第一节课老师精讲知识,下课前老师布置难易程度有差别的作业,学生课后根据教材内化吸收,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第二节课,老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针对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补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规定时间的讨论结束后,学生自由提问,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需要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笔者和课题研究团队成员自2017年5月起,在对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改革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2.1 教学分组
由班级学习委员对班级学生按4~5人为单位形成小组,一般以寝室为单位。由组内成员指定组长。组长是教师和组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上传下达。从教师处领取任务、组织协调,并向教师汇报小组整体详细情况。
2.2 教学内容
授课期间,教师课堂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理论与技术;自我探索和社会探索的方法;如何设定生涯目标并做出规划决策;正确实施与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共计18学时内容。
2.3 教学互动
80min的课程,从第二次课开始,教师安排25min左右的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成员用5min书写提交简要的讨论总结。10min教师总结。用40min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教师还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考考你”“帮帮我”等案例分析与情景互动环节,如针对“乔哈里窗的现实意义”的话题安排10min以内的小组讨论,继而由各组陈述各自观点,或围绕“先扬长还是先避短”的辩题开展辩论交流,或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研”活动,让学生把电子版调查问卷发给自己的高中同学群,做出相应统计,形成调查结论等。让学生通过对分课堂中的讲授环节成为知识框架的接受者、由内化环节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由讨论环节成为知识的交流者[2]。
2.4 教学效果
2.4.1 对学生的实践效果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初步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1)学生课堂内主动学习与自觉参与的意识显著增强。
学生能按照要求自觉完成授课期间的各部分作业,能有思考、有准备地参与小组讨论和分组辩论赛。比如一组同学在总结其中一次的辩论赛“扬长避短pk取长补短”时,就提到,“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长短’,后天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是建立在‘短’是可以弥补的前提下的。由于大量的能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所以需要取长补短。也就是,先天的东西需要扬长避短,后天的东西需要取长补短,这样才合理”。学生参与意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也得到了保证。
(2)学生课堂外完成作业与参与市场调研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并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撰写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考你,帮帮我”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就能更好掌握职业环境的认知。此外,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研”活动,让学生把电子版调查问卷发给自己的高中同学群,做出相应统计,形成调查结论等,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相对于主流的职业价值观是否出现偏差。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4.2 对教师的实践效果
在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促使下,教师授课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1)促使教师更为精心的备课和组织教学。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对知识点的掌握透彻,否则就会发生“被学生考住”的尴尬。其次,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课堂教学不但要精心组织,除了教材还要尽量多查阅参考教材与文献资料。
(2)促使教师精炼课程内容和完善考核形式
对分课堂教学法要求有部分时间是用来给学生课堂讨论的,这就促使教师精炼浓缩章节内容,以更好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课题老师讲授的时间短了,学习效果还要尽可能最大化。此外,对分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学习主体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因此,相对于“一纸定输赢”的考核方式,对分课堂教学法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计18学时,9次课。课堂出勤18分、课堂互动14分(含扬长避短PK取长补短、职业目标选择:喜欢PK擅长两次课堂辩论赛各7分)、课后作业18分、?W络调研的汇报书10分、期末考试40分。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职学生公共必修课,对学生的未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都是确保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好目前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对分课堂教学法通过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将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各位教师用心钻研和探讨。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教改前和教改后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从问卷结果出发,分析项目案例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当前我校软件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影响,总结现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卷调查;翻转课堂
2015~2016 学年在软件技术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中实施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课下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学习,课上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案例也由之前的零散案例,转变成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的分解案例,2016年11月对本专业13级,14级,15级的学生针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13,14级学生学习本课程时使用的是教改前的教学方法,15级学生则是使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目的就是想了解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区别,以便新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调查采用匿名,所有信息均以统计方式出现。共发放调查问卷150张,收到有效问卷 119 张,期中教改前学生78人,教改后学生72人,以下数据分成两部分进行统计。共有12道关系教与学的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1)您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从学生结果看,教改前学生56%的学生不了解;44%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没有一个人选择非常了解;教改后学生32%选择不了解,55%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13%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可见,教改后,学生对于C这门课的了解更加深入,对C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娴熟。(2)您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不感兴趣; 从学生结果来看,教改前10%的学生很感兴趣,40%的学生比较感兴趣,50%的学生不感兴趣;教改后,30的学生很感兴趣,55%的学生比较感兴趣,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C语言编程,接受的还是之前的教学模式,因此,对C语言存档相当程度的惧怕,觉得太难,学不会。接受教改后的学生,相对就好的多,感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多。说明,教改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您愿意接受下列哪种方式来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
A、知识本位; B、“知识”+“技能”;
C、“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整体教学; D、随便 从学生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教改前还是教改后学生10%的学生不在乎,选择“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整体教学的学生占了剩余的90%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希望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扎实的掌握一门技术,并且可以将之用到实践中。
(4)通过本门课程一学期的学习,你喜欢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从学生结果可以看出,教改前38%学生对教学方式是何种形式不太关心,喜欢(33%)与不喜欢的(29%)人数持平;教改后70%的学生喜欢,30%的学生一般,没有明确表明不喜欢的学生。说明教改模式和教改案例普遍被学生所接受。
(5)课程中教授的案例是否会在现实生活中涉及?()A.会 B.不会 C.小部分会
从问卷结果得知,教改前75%的学生认为C程序中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太难,学了没用。教改后则有70%的学生肯定案例的实用性,说明项目案例教学确实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
(6)案例是否存在连贯性?
A.案例不存在连贯性,每个知识点都有独立案例。B.案例存在连贯性,一个项目贯穿知识主线。
从学生结果可以看出,教改前80%的学生认为案例没有连贯性,而教改后9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可以贯穿知识,说明项目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7)课前是否预习,是否需要看视频等相关资料()A.需要看 B.不需要看
教改前9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更没看过视频;教改后学生则被强制要求观看视频,观看的时间和练习的完成情况会被量化并记入成绩单。这要求教师把知识点和任务讲解的视频录好后,放到云盘中,学生不仅课前可以预习,课下也可以反复学习和使用教学视频。如此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上,提高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机会,使得学习效果也大大的提高。
(8)通过学习案例,是否能将C语言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A.觉得各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无法贯通 B.通过案例,可以将知识点贯穿,很好的结合使用
从学生结果可知,教改前学生70%认为知识点无法贯通,教改后学生68%认为通过案例,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并结合到实际应用中。说明案例教学,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9)课堂上老师以()
A.讲课为主 B.答疑为主 C.批改作业为主
从问卷结果得知,教改前,90%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以讲课为主,而教改后,81%的学生认为教师以答疑为主,此结果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媒体,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没有学生认为教师会在课堂上批作业。
(10)每次大约完成作业的时间()A.1h 以下 B.1~2h C.2~3h D.3h 以上
从问卷得知,教改前学生由于课堂上上机时间的局限性,作业大多数采用笔试;而教改后,作业形式变得多样化,作业时间也较教改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之前的1h以下增长到了3h以上。可见,翻转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的真实作用。
(11)是否能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A.可以 C.大部分可以 B.不可以
从问卷得知,教改前,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寥寥可数,但是教改后,70%的学生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个别学生选择不可以。可见,这种改革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可以自学的优良渠道,让学生能够自己挖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12)课堂上,提问的次数?
A.0 次 B.1~4 次 C.5~8 次 D.8 次以上
从问卷得知,教改前,学生机械式的被动接受知识,能够提问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30%的学生选择1~4,更多的学生为0次;教改后,提问次数明显增长,大部分学生在5~8次,说明,本课程,成功的完成了从单靠老师讲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课堂上,学生只需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改善学习的状态。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不仅检验了前期改革取得的成果,证实了引入实际项目的案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系统的学习C语言编程,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成效,还验证了翻转课堂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教师从教学内容的传递者变成学生的教练,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学生沟通,可以给学生答疑,只是这种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 1)网上视频的学习需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生还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观看和学习,甚至有些时候,教师需要牺牲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去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如此,就失去翻转课堂的最初用意,也体现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2)课堂答疑,需要耗费老师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可能会产生很多意向不到的问题,老师逐一答疑,显然不能够及时的,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班级同学过多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的提问次数只能在2~4次左右甚至更低。因此,应该确保小班教学,人数尽量少,才能保证这种教学方法的正常实施。学生差异比较大的时候,容易出现分级现象。
因此,笔者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对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学生自学方式除了视频以外,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式,如ppt等,但一定要布置相应的任务,并计入到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甚至测验的成绩中去,这样对于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课前任务的下达,要分层次,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难易的布置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呈现一个阶梯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任务的布置,要结合实践案例,体现案例教学的优点,尽量的跟学生的专业、职业挂钩,克服内容陈旧,案例老套的弊端,让学生真正的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一技之长。
综上所述,教学平台作为我校新型的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的平台,深受师生的喜爱,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展现教学能力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手段,但同时,也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学习者,也没有完善的分层次教学的方案,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电脑迷:数码生活(上旬刊)》.2014年3期
2.赵志成主编.C语言项目式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基于任务分割与优质资源共享的C语言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试周刊》.2009年11期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并评估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根据自我人生追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且为此合理地编排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同学们,在紧张地学习中你是否需要暂时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职场人生,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作全面、长远的打算?认真规划一下你的职业生涯? 姓名:电话:
1、您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
A、非常了解B,了解,但不是很了解C、听说过D、一点也不了解,很陌生
2、您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B、感兴趣C、无所谓D、不感兴趣
3、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正在就读大学的我们()
A、非常重要B、重要C、不太确定D、不重要
4、你是否需要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
A、需要B、无所谓C、不需要
5、您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和能力都了解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了解
6、您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是()
A、本人兴趣爱好B、好就业C、家长或老师推荐D、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
7、您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吗?()
A、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且非常喜爱这个专业B、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不喜欢这个专业
C、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D、没有认识和了解
8、您是否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
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不了解
9、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
A、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B、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C、目标模糊D、没有目标
10、当面临职业选择的困惑时,你通常会通过哪个渠道解决?()
A、就业指导办B、老师或辅导员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致使每年毕业季都成为社会一个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尤其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 实施多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挥了一定的成效。早在2007年国务院、教育部就下发有关文件通知, 要求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并出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等文件;到2012年, 教育部还要求高校要把创业教育也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 并要求制订专门教学计划, 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一方面是迫于当前巨大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实际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了解自身和了解社会, 有效地促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能提前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 课程在实施多年来, 仍然存在不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缺乏应有认识, 甚至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作用不大。即便是已经成为大学必修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也只是把这课程内容当作科普常识, 而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 去改善自身和提高就业能力。此外, 不够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例如照本宣科式的职业生涯理论讲解不仅吸引不了学生, 反而会使学生更加急功近利, 受到职业主义的影响失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所以,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与时俱进是势在必行, 国外引入的生涯理论要吃透更要本土化, 大学生个体多样化需求和发挥理论因材施教的作用都有待我们研究。
二、现状调研与结果分析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施效果, 探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进思路和对策研究, 笔者于2012年12月起对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涉及专业有生物类、环境类、食品类、化工类、材料类、医药类等十余个专业。浙江工业大学在2002年开设就业指导课, 并在2009年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同年两课合并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课程贯穿大学四年, 在2010年被列为校级优秀课程。本次调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部分设计问卷, 共计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589份, 回收率98.2%, 其中有效问卷586份。
(一) 职业生涯规划课认可度分析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必要性和认可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72.7%的同学大学之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 66.9%的同学认为在大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是“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 并且认为通过课程帮助和促进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是“可行”或“非常可行”。由此可见, 在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受到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从教务部门学评教和教学督导组检查反馈来看, 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到课人数”、“课堂参与”和“听课纪律”普遍优于其他公共必修课。
(二) 职业生涯规划课授课评价分析
在授课之后, 调查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结果来看, 45.2%的同学反映该门课程对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 性格, 能力和价值观等特质“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40.8%的同学表示课程对明确自身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帮助不大”;并且仍有42.2%的同学表示完成课程后自己对未来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不太清楚”或“完全不清楚”。显而易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在组织保障上, 浙江工业大学对学生授课一直采用小班化 (30人) 教学, 成立课程教研室后, 统一制作了课件、教具、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 课程评价之所以没能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 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三)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现状分析
在对课程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 我们发现对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课程内容分别是自我探索的性格、技能、兴趣和SIYB创业基础教育;对“个人启发最大”的课程内容分别是自我探索的价值观、SIYB创业基础教育、兴趣和时间管理。可见学生渴望探索自身特质, 并极力寻求个人发展, 同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实用性和趣味性。此外学生对教材内容修改提出的建议中, “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自我探索的评价测试题”、“优秀学长的成功案例分享”是需求最多的前三项。同时也反映出, 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投入中过多的是纯理论讲解, 课堂上自我探索测评试题不够科学和全面, 契合大学生实际的案例过于匮乏, 例如, 学校在教师讲义上编写的案例仍然是在2009年课程开设时编写的内容, 更新的不多;同时对于专业和行业的认识更多是面上的分析, 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或缺少配套的认知实践。所以, 总体而言授课效果评价不高有部分原因是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四)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在对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得知, 相较理论授课学生更倾向于内涵丰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81.6%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故事及案例更有助于他们吸收理解课堂内容;71.6%的学生认为增强课堂效果最佳方式是采用团体活动和游戏, 其次是使用职业测评工具, 团队小组讨论等。学校在编写教师用书时, 针对每一章节设计了教辅案例、故事和游戏, 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职业规划的知识和理论。除此之外, 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将教学方法和社会竞争评价方式相挂钩, 增设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人员培训和测评工具, 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企业招聘和人才选拔中,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与表达能力等。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一)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够健全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 不但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应用。【1】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偏重课堂教学和理论讲解, 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和评估反馈, 引用的课堂案例也不够新颖, 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往往缺少新鲜感。高校中虽然配有GCDF等职业规划咨询类师资, 但是力量薄弱, 不能对课堂外作有力的补充, 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导”, 大学生虽然上了课, 但是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去指导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停留在听听看看, 即便去实践和自我探索, 遇到问题也不愿在课堂上启齿, 更多人往往选择回避、拖延。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感觉这是一个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 而不是一个能帮助自己做人生规划的有效工具, 一个课程体系。
2. 师资力量和管理有待加强
职业规划课的授课教师对课程质量能起到关键作用, 很多高校在推出课程时, 专门成立教研室并组织培训任教老师, 从长远来看这对课程的实施和改进很有帮助。也有不少学校职业规划课的教师主要由高校行政机关人员、政治辅导员、就业处的工作人员组成, 其中部分教师参加过GCDF或TTT的培训, 部分只参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 很难做到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再加上高校行政人员、辅导员流动性大, 非专业技术岗教师日常事务工作繁多, 很难在授课中投入足够的精力担负起课程的教学和建设, 长此以往课程质量容易走下坡路, 在课堂上对学生指导容易产生负面作用。此外, 作为一门课程由于课程管理体制不够顺, 课程的质量管理和学评教相对松散, 对教师和和课程的质量也不能保证。
3. 学生特征和教学细节不够关注
面对未来的职场竞争, 在校大学生在应对挑战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些学生专注学习, 成绩优秀但缺少实践锻炼, 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团结协作方面相对薄弱;一些学生专注参加实践, 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 但在成绩、个人毅力、忍耐力方面, 却不太理想。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的教育基本一致, 但是在走向社会的岗位是五花八门, 在课堂上教师可能帮助解决了一类人的困惑, 却很难实现面面俱到, 实现因材施教。在现实中不同类型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2010年麦可思针对企业用人的满意度的调查中显示, 应届大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理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相对于专业知识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个体差异较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势必要求关注学生特征, 同时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弹性, 不能只讲理论, 不解答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困惑。
4. 主体意识和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从象牙塔到复杂的社会环境, 许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应对, 面对即将到来外部环境压力, 一些学生仍然不够自立和积极主动, 过分的依赖家庭, 直接表现就是自主选择的缺乏, 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在校内只能被动的适应和盲从, 直至最后一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出现。在这个现象的背后, 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负面作用, 家长“包办”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 从新生入学报道, 到毕业后替孩子找工作, 社会上“拼爹”式的炫耀, 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否定, 学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可能先要屈服于那些非能力的因素。【2】这反过来也要求职业规划课程除了要交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更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奋斗的精神。
(二)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进思路和对策
1. 关注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的学生需求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 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3】此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遵循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关注和研究学生的特征, 帮助每个学生在观念、心态、知识、能力等方面做好准备, 应对职场的各种挑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的全过程, 处于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其特征和需求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在坚持教育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各有侧重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提供着更多全方位和立体式的职业规划服务。
2. 革新课程管理体制, 提升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目前许多高校将课程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 没有成立独立的教研室, 这就容易出现一些弊端。首先, 课程管理人员精力有限, 影响教学。就业部门的工作是拓宽就业渠道和拓展就业资源, 平时要完成举办招聘会等平台搭建的事务性工作,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必然会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课程管理工作。其次, 教师考核不严, 影响效果。一些学校职业规划课程没有统一纳入教学管理系统, 学评教考核不严, 存在随意编排班级人数上课, 随意调换授课老师, 这样职业规划的教学效果很难显现出来。【4】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 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教师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保证教育质量。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光说不练, 课程应当对大学生起到激发实践、指导实践、调整实践和验证实践的效果和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加各种实践正好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演练和体验。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可以完成角色转变, 从学生转变成工作者, 可以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力, 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 通过实践可以寻找自身差距, 在碰到挫折和职场不适应时, 可以调整自己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自己重新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立足于社会现实与个体需要, 应避免过于理想化、抽象化的教育, 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所以要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既在做中学, 也在学中做”, 真正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统一。
4. 建立大学生在线职业倾向测评系统
职业倾向测评系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工具, 在学生调研中对职业测评工具的认同程度也很高, 用好测评工具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教育体系。现实中, 教师在授课或答疑时很容易“误判”或者“误读”一个学生的真实需求, 在分析和讲解时学生也很容易受到“误导”, 借助良好的测评工具,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和咨询的指导水平。除此之外, 加强校园网络资源建设, 建立职业规划精品课程及视频共享平台, 可以在校网上发布课程视频, 国内外优秀的经典案例, 或有积极意义的职业类调研报告等, 在课堂外开阔学生的眼界, 借鉴科学的规划经验。
5. 搭建职业规划教育师资提升平台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教师力量非常关键。高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授课工作, 并且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培养教师。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好坏固然离不开自身的主观努力, 但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也是重要的因素。【5】为了提高和稳定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质量, 学校除了要专门成立课程教研室之外, 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组织专家对教材进行修订, 推广新的教学方案要广泛调研和结合教师授课实际经验;教师队伍要组织定期考核和课程评价工作, 适时开展经验交流会、技能案例分享会, 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对于长期不在课程教学岗位、学生评价较差的教师, 要实行末位淘汰制。除此之外, 职业生涯指导不能仅仅依靠课程, 大学应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同时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好坏, 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理想, 让普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6】在言传身教中适当增添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 这比单纯依靠上几堂课会更加有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有自我规划意识的培养, 更需要学校基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对教学机制的完善和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大多来源于国外, 只有更好的贴近国内学生的需要, 授课内容尽快实现本土化的转变, 必将更有利于课程不断的完善推广, 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明确目标、实现自我, 从而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定位认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分析, 证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并指出课程需要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 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上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尤其需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创新和突破教学环节的限制。认为今后要需要通过对课程体系健全, 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 测评工具的推广等方式, 提高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规划,学生成长需求,课程建设,现状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吕玉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11 (3) :91-94.
[2]杨积芳.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 (2) :69-73.
[3]李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 (12) :12-16.
[4]田小平.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优化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 (20) :47-50.
[5]朱建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4) :48-49.
摘要:文章从课程的意义、课程的现状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教师团队、教材、教学形式和效果、考核形式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和措施,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措施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的未来事业是否能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其重要意义在于:①意识层面。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大众化的市场就业观。②知识层面。使大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产业和行业等的发展规律;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性;了解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类型;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等。③技能层面。使大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环境分析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基本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搜集、分析与应用技能,以及职业生涯决策与规划技能等。④眼光层面。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社会需要什么,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高瞻远瞩,树立远大的目标,真正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该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2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自2005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第一为宗旨,促进学院的稳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备受院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使课程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较为完善 我院职业规划课程被设为公共课,全院学生都必修,并且从大一到大二都开设了该课程。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不同的课程,更有助于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2.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样化 职业生涯是一个复杂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发展过程,为了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学院还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学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选修课为小班授课,老师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等课程,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多变性、范围的广泛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学也发现了很多不完善和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问题和改革措施如下:
3.1 教师团队问题 我校各系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老师大都是由辅导员兼任的,辅导员在专业知识背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不同,他们大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实施教学,理论修养相对缺乏;职业发展最终目标的形成和实现需要经过几个不同阶段才能实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阶段目标一概而论,不突出重点,将大大削弱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的专业背景比较宽泛,他们的专业背景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大都不相符。而每个专业的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对大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缺少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教师团队的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增加专业和专职教师在整个教师团队中的比例,其次加大对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力度,同时结合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对教师进行定向的辅导和提高,使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等问题有比较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以便于各教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和辅导。
3.2 教材问题 目前,我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材为我校自主编写,然而,在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核心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多以直接照搬国外或者其他教材的主要学说为主,较少结合我校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阐述,结合我校各专业的实际内容的更是欠缺,所以学生学习后感到这些理论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适用性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在高职院校中,不同院校之间由于专业上的差别,其职业生涯规划各有不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材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写,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就业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本专业的实际内容,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3.3 教学形式和效果问题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虽然在形式上基本上都采用ppt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但在实质上还是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职业测评、问卷测试、趣味游戏、社会调查等形式运用很少,这一方面削弱了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培训,他们在理论方面钻研的深度又不够,在理论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环节。同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消化和吸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学习,现代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实现效果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要课程化,但不能完全课堂化,要坚持第一课堂與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笔者的方法是:除理论讲授外,大量应用案例分析、人才测评、互动、讨论、社会调查、游戏、情景模拟和素质拓展等多种方法实施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另外,笔者还在课外通过工作坊、电子邮件、QQ、论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和答疑解惑。
3.4 考核的方法和形式问题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直观有效的检测手段,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的方法和形式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我校的考核形式基本以理论考试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构建适合本课程教学实际的考核机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应该大幅度减少理论考试成绩的比重,增加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平时表现)和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听讲座、参加各种相关比赛和实习调查等)成绩的比例。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些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比赛,如:职业生涯规划书制作比赛、模拟面试、职业调查报告评比等。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主题班会,请相关专业人士来介绍相关职业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等,加深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直观性认识,进而引导大学生正对看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提高他们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
[2]王晓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马亚静,谷世海.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4]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北京:心理出版社,2004.
[6]谢传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究,2006,(07).
作者简介:邹鲤岭(1983年—),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近年来,就业一直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每年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现象已经成为一大奇观。专家研究发现,择业盲从,缺乏职业规划是造成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很多大学生找工作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更不知道哪些职位适合自己长远的发展,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长远的打算。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为了帮助我院在校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的职业评估和自我分析,明确职业定位,从而更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做准备,特进行此次“职业规划现状”调查。希望此次调查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职业规划的关注和重视,谢谢您的合作。
姓名:性别:年龄:专业与年级:
1.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2.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3.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4.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5.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特质所决定的你适合的职业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6.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7.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多选)?
A自己的体会 B别人的评价C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D免费简单测试
8.你清楚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吗?
A清楚B不太清楚C不清楚D没有考虑
9.你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0.你了解该如何确定当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1.你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2.你了解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3.你了解自己可能从事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行业背景吗?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4.你认为明确的职业目标有助于在校的学习和发展吗?
A有B有一定帮助C不确定D没有
15.你是否了解职业测评?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6.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D没有考虑
17.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
A 有,非常清晰;远期(人生奋斗方向)、中期(人生职业规划)、短期(3-5年的阶
段性目标);
B 有,还比较清晰,但只有近期的并没有做长期规划;
C 有,只有一点,没有很仔细考虑;
D 从来没有想过;
18.你认为求职过程中,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否重要
A 非常重要B 比较重要C 一般D 不是太重要E 一点都不重要
19.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吗?
A 愿意B 可以考虑C 不太愿意D 不愿意
20.你更喜欢何种方式进行职业咨询?
A面对面咨询B电话咨询C网络在线咨询D其它
21.你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抱何种态度吗?
A乐观B不太乐观C悲观D冷漠无视
22.如果现在让你投简历,一般倾向于何种单位?
A 只选择较有兴趣的岗位B 只选择较有把握的岗位
C多发几份也无妨D见到招聘信息就发
23.假设你现在是大四的学生马上面临就业问题,有信心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吗?
A有,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B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
C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是否进行过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等)
A、有B、没有
3、您是否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A、是的B、不太了解C、不是D、没有想过
4、您是否进行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一般能力倾向测试(GATB)、差别能力倾向测验(DAT))
A、有B、没有
5、您是否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相关劣势
A、是的B、不太了解C、不是D、没有想过
6、您是否进行过职业性格测试(MBTI人格类型量表等)
A、有B、没有
7、您是否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
A、清楚B、一般了解C、不太清楚D、不清楚
8、您是否明白依据自身性格特点该从事哪些方面工作
A、很明白B、略有了解C、不太明白D、不明白
9、您觉得自己的专业学识水平如何
A、很高B、还不错C、一般D、比较差E、很差
10、您觉得现在自己还欠缺的个人素质有(可多选)
A、组织协调能力B、人际沟通能力C、抗压能力
D、专业技能E、实践经验F、其他
11、您是否进行过职业锚(价值观测试)
埃德加˙施恩职业锚测试、罗克基价值观调查表、WVI工作价值观问卷等)
A、有B、没有
12、请从下面选出两种对您来说最重要的职业价值观(可多选)
A、收入与财富B、兴趣特长C、权力地位D、自由独立 E、自我成长F、自我实现G、人际关系H、身心健康 I、环境舒适G、工作稳定K、社会需要L、追求新意
13、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A、有,很明确B、有,不是很清晰C、没有
14、您现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已有了
A、短期目标(三年以内)B、中期目标(三至五年)
C、长期目标(五至十年)D、人生目标
15、您在大学所选的专业是依据(可多选)
A、自身兴趣B、就业前景C、专业热度
D、家人或他人影响E、工资待遇D、其他
16、您对自己大学所选专业的了解情况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略有了解D、不了解
17、您对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是否满意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太满意D、满意
18、您将来是否会选择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
A、会B、适时而变C、不会
19、您是否了解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优势:
A、非常了解B、了解C、略有了解D、不了解E、没有想过
20、您是否了解自己所希望从事行业的社会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A、非常了解B、了解C、略有了解D、不了解E、没有想过
21、大学期间您是否进行过系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A、有B、没有
22、上大学之后您觉得什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最大
A、兴趣爱好B、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或政治地位)
C、人生价值的实现D、维持生活
E、家庭或他人影响F、服务社会G、其他
23、您所在的学校或周边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中心或服务机构
A、有很多B、不是很多C、不太清楚D、没有
24、您是否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指导
A、有B、没有
25、您觉得自己是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或咨询服务
A 非常需要B需要D不太需要E不需要
26、您对学校或外部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就业指导服务:
A 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27、您对学校或外部咨询服务机构的哪些方面不太满意(可多选)
A、指导老师水平B、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C、人才(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测评科学性D、就业技巧的传授E、职业生涯专业培训F、培训费用G、其他
28、您希望通过学校或外部机构的培训获取或提升(可多选)
A、科学职业规划及职业定向B、求职、面试、礼仪等相关技巧
C、心理学知识与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等逆商)
D、组织协调能力E、人际沟通能力
F、潜力开发G、实践机会H、专业知识
I、职场竞争能力以及为人原则J、其他
29、您觉得影响你对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制定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个人能力B、对个人及对社会了解程度
C、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D、学校与外部单位的联系情况E、国家相关就业政策F、家庭文化或家人意愿
G、社会经济发展趋势H、相关咨询机构的专业咨询I、其他
30、您期望自己的未来职业会是(可多选)
A、处于东部沿海地区B、职业地位高C、职业稳定性强D、有较大的发展空间E、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F、薪资水平较高 G、轻松舒适H、实现自身价值
31、您最希望自己在哪类单位就业
A、国有企业B、私营企业C、外资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E、政府机关F、自主创业G、其他
32、您觉得怎样最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高学历B、家庭美满C、生活开心D、物质财富
E、孝顺父母F、服务社会G、政治抱负H、其他
命题顺序----职业生涯设计:
1、自我评价(认识了解自我---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2、确立目标
3、环境评价(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命题要点:关键点交叉对比分析 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
(1)组织环境。
(2)政治环境。
(3)社会环境。
(4)经济环境。选择正确的职业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3)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性——项目的内容和展示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综合性——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任务设计
笔者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即每位学生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课程的总任务。并明确指出,此任务是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完成得好,作品还可以参加市、省、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把总任务分解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后,由学生去完成,具体如下表:
■
2.展示分享
职业生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因此,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成果”展示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鼓励,在建议中获得改进。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规划作品制作成PPT,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参照广州市技能竞赛的要求制定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表:
■
3.考核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数,应从传统的卷面测试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转变,通过对项目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形成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态度、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产出质量、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也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学生互评不仅只打分,同时要说明打分的理由;教师的集中点评,既要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也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根据总项目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份“项目考核评分表”,具体如下表:
■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1.开展“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普遍感觉写一份一两千字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件很困难的事,规划积极性不高,动手规划能力不强。采用“项目化”教学,让规划“化整为零”,学生的畏难情绪少了,学以致用感受强了。教学中,学生能围绕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一个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新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化零为整”,小任务合成整体规划,学生在日常的小任务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2)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学习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这与传统教学仅热衷于传授现成的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取得经验,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从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比较差,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等都需要上网查资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需要小组合作分析就业形势等,从而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即通过纸笔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显然具有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整个规划过程由学生、学习小组及教师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阶段也有任务标准,因此,要坚持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坚持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2)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有些任务适合由学生独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条件分析等,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共性的任务,如,职业认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
(3)注意实施过程做与讲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完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的任务交由学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适当的讲解和评价是必须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对优秀规划案例的分析、对学生作品优缺点的剖析等,这有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
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教学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吴文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07):64.
编辑 张珍珍
摘 要:教师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在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同时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性——项目的内容和展示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综合性——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任务设计
笔者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即每位学生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课程的总任务。并明确指出,此任务是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完成得好,作品还可以参加市、省、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把总任务分解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后,由学生去完成,具体如下表:
■
2.展示分享
职业生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因此,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成果”展示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鼓励,在建议中获得改进。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规划作品制作成PPT,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参照广州市技能竞赛的要求制定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表:
■
3.考核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数,应从传统的卷面测试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转变,通过对项目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形成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态度、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产出质量、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也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学生互评不仅只打分,同时要说明打分的理由;教师的集中点评,既要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也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根据总项目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份“项目考核评分表”,具体如下表:
■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1.开展“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普遍感觉写一份一两千字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件很困难的事,规划积极性不高,动手规划能力不强。采用“项目化”教学,让规划“化整为零”,学生的畏难情绪少了,学以致用感受强了。教学中,学生能围绕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一个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新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化零为整”,小任务合成整体规划,学生在日常的小任务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2)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学习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这与传统教学仅热衷于传授现成的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取得经验,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从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比较差,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等都需要上网查资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需要小组合作分析就业形势等,从而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即通过纸笔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显然具有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整个规划过程由学生、学习小组及教师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阶段也有任务标准,因此,要坚持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坚持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2)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有些任务适合由学生独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条件分析等,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共性的任务,如,职业认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
(3)注意实施过程做与讲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完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的任务交由学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适当的讲解和评价是必须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对优秀规划案例的分析、对学生作品优缺点的剖析等,这有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
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教学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吴文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07):64.
编辑 张珍珍
摘 要:教师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在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同时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性——项目的内容和展示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综合性——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任务设计
笔者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即每位学生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课程的总任务。并明确指出,此任务是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完成得好,作品还可以参加市、省、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把总任务分解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后,由学生去完成,具体如下表:
■
2.展示分享
职业生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因此,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成果”展示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鼓励,在建议中获得改进。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规划作品制作成PPT,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参照广州市技能竞赛的要求制定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表:
■
3.考核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数,应从传统的卷面测试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转变,通过对项目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形成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态度、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产出质量、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也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学生互评不仅只打分,同时要说明打分的理由;教师的集中点评,既要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也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根据总项目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份“项目考核评分表”,具体如下表:
■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1.开展“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普遍感觉写一份一两千字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件很困难的事,规划积极性不高,动手规划能力不强。采用“项目化”教学,让规划“化整为零”,学生的畏难情绪少了,学以致用感受强了。教学中,学生能围绕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一个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新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化零为整”,小任务合成整体规划,学生在日常的小任务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2)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学习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这与传统教学仅热衷于传授现成的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取得经验,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从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比较差,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等都需要上网查资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需要小组合作分析就业形势等,从而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即通过纸笔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显然具有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整个规划过程由学生、学习小组及教师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阶段也有任务标准,因此,要坚持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坚持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2)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有些任务适合由学生独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条件分析等,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共性的任务,如,职业认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
(3)注意实施过程做与讲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完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的任务交由学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适当的讲解和评价是必须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对优秀规划案例的分析、对学生作品优缺点的剖析等,这有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
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教学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吴文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07):64.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推荐阅读: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09-30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10-26
绩效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12-16
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11-03
职业生涯规划---美术类职业10-21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规划书06-22
职业生涯规划餐饮05-29
职业生涯规划讲稿06-05
职业生涯规划演讲06-30
面试职业生涯规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