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感言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感言(通用8篇)

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感言 篇1

篇一:中学教师教育感言 一

教了大半辈子语文,真正留在脑海里的有印象的语文课却很少很少,似乎什么课也没有上过。难道都留在了学生的记忆中?碰到昔日的学生时,他们就会如数家珍般说起我的某一节课某一句话甚至某一动作。是他们才让我想起过去曾经上过的课,说过的话,有过的动作。

也许我的语文教学的一半意义就在这里。

去上语文课,总想将课上得条理清晰、风趣幽默、讲解恰到好处,使学生或如入山林、或如临海洋、或如坐春风、或如沐雨露等等,可这样的课似乎少而又少。一节课下来,回头看看,往往或伤痕累累、或意犹未尽、或残缺不全、或越俎代庖。真正行云流水的课,常在意料之外。这或许也印证了古人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道理。

理想的语文课一定与文化联姻,有人称之为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像小学生朗读课文一样来上语文课显然要遭人唾弃,优秀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上几句就营造了气氛,就烘托了课堂环境,讲解形散而神不散,而那“神”就是文化。它是课堂的灵魂,主宰了学生的情感和才智。

谁叫我们所说的和所用的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汉语呢?

最差的语文课也许是这样的:

将课文中稍难懂的句子写出知识性的答案,上课前将这些答案全部注在课文的缝隙,上课时就一一将这些答案一字不漏地兜售给学生。没有引申发挥,没有情感渗透,没有呐喊争论,没有心灵沟通。

学生为什么要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有什么价值?这个答案是不是答案?这一些,上课者似乎就根本不思考了。

用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语文老师优劣的唯一标准是最荒谬可笑的。

聪明的语文老师也许会这样做:将教科书内容整理成条条的知识,再分解成各种题型,然后就将它们炮制给学生反复阅读练习,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一定会令人满意。但优秀的语文老师对此一定会不以为然,因为他总是相信,优秀语文老师的功夫全在课堂上,全在学生的心灵的感悟中,全在灵魂的打造里。

有时,语文老师讲解作品人物形象完全是无效的劳动。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就始终没有为这一人物所感动,或者说这人物压根儿就没有进入过学生的心灵。因而,不管这人物高尚也好,卑劣也罢,老师或人们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就会是非常遥远。

所以,让学生先学会感动应是语文老师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讲解高考试题最省心也最痛苦。

最省心的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真是想人之所想,答案做得详细而明确,不需你语文老师再化多少时间和脑筋,就可将答案贩卖给学生。最痛苦的是此时已没有浓浓的气氛,没有了心灵的沟通,像是商品买卖,像是完成任务,像是例行公事。

所以,高三的语文课总给不了人多少快乐。

有时将一节课比喻成爬山,往往妙趣横生,并有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上课起始,相当于来到了山脚,于是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爬山吧,看谁爬得快。讲解了一些内容之后,即鼓动道:同学们,我们已爬上了半山腰,此时看到了什么?收获怎样啊?讲完全部内容后,又豪气十足地说:我们到山顶了,大家一览众山小,感觉怎样?当然上课过程还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插上些许俏皮话:这山不好爬吧,大家感到吃力吧?现在遇到了猛虎,我们怎么办?前面是绝壁,看谁能先上?现在风景这边独好,大家欣赏到了吗?有谁不爱走山路,而想从棘荆中穿过?等等。

再比喻成吃饭、睡觉、写文章、谈恋爱等也当然有同样效果。

浅入浅出与浅入深出有天大的区别。

浅入浅出指的是先有必要的铺垫,或者说,先来个浅入,再不知不觉引诱学生入彀,然后再浅出,这样的浅入浅出才显水平;而浅入深出,关键是这“深”是怎样的深,是单纯的内容,还是引人入胜的使人想入非非的不答不快的问题?如果是后者,也可见教者之了得的教功。w

相比两者,浅入浅出可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的优秀总常常在语文课之外被发现。

在街头行走,发现前面有一个俊男或靓女,刚出声惊叹,却随即发现原来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到球场看球,看一个中锋投球无比准,动作又无比机灵,才说“这个人哪个班的”,等他一回头,却发现是自己班级里坐在后排的平时默默无语的忠厚学生;看校艺术节演出,听一个学生将歌唱得字正腔圆,宛若某一歌星,正以为自己是在听某歌星演唱会,就马上有人补充说,刚才台上那个唱歌的是你们班的学生某某。

显然,诸如此类的惊喜之所以很少在语文课上被感知,大概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在语文课之外又缺了一颗沟通的心。

十一

语文的无限在哪里?

常常因宇宙的无限而想到语文的无限,越想越觉得语文的无限其实不比宇宙的无限要逊色。一节课也许就是一个天体,运行方式虽像是十分有规律,其实却是充满变数,这种变数因学生或老师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这种变化,有谁能预测?有谁能计算出它的类别和内容?

将语文进行到底?真是痴人说梦啊,我想。

十二

一定要让学生从课堂上得到快乐!每一节课之前,我常这样告诫自己。

一定要让学生记住或懂得快乐的生活就在普通的交谈或交流中!上每一节课时,我常这样对自己说。

但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课堂的快乐带向课堂之外!上完每一节课后,我默默地祝福。

十三

语文课最易发挥的似乎是写作指导课!

讲评学生习作,众多学生以不一的眼光看一篇习作,我也可以跳入其中,和他们一起说三道四,那时,哪是老师哪是学生,已没有明显的界线了;围绕某一作文细节,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我也随即想入非非,然后贩卖着自己的“杰作”,此时,谁是这个教室的授课人谁是被授课人,已没有分别了;讲述一个片断,学生分成了几个“派系”,我也成了其中一个“派系”的成员,和其他“派系”争得面红耳赤,这时,谁年老谁年轻,已难以辨认了。

篇二:中学教师教育感言

记忆的沙滩,已布满无数脚印,那一排排深浅镌刻着点滴的碎片,那么梦幻、那么闪光。而周围那些五彩的贝壳,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这片沙滩渲染华彩。

初临教坛,似乎总是带着一丝不安,但坚持携着一份期待、揣着一片激情。在三个多月的教学生活中,在深入体会教学的不易与充满挑战时,更多的是与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与体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们纵然有时会任性、不懂事,甚至是无理取闹,但他们有时也会用他们的那份童真、那份活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其中貌似微乎其微的几件小事,让我为之动容。

一、温馨的“紫色贝壳”

记得开学初,由于当时感冒盛行,加之刚步入工作,忙碌得有些不适应,几年没有感冒的我咳嗽得很厉害,去医院挂了三天的盐水。课堂上,有时讲着讲着,就忍不住咳嗽起来,当时还在心里有些小埋怨:这帮小猴子,没一个让人省心的,说过多少次还是一点都没改善。

其实,这些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我茫然不知。不经意间,我发现,孩子们上课变乖了,开始懂得何为“张弛有度”,讨论的时候依旧十分积极,而且入情入理;更重要的是,当我在讲课的时候,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认真的倾听者,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因而无形间减轻了我的负担,轻松了很多。

那天早读课后,回到办公室,惊讶地发现,办公桌的侧面贴了一张小便签:“周老师,辛苦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份甜甜的温暖,一直充斥着心头。随后的几天,每天都会有这样的“慰问语”,甚至还有“友情提醒”——“周老师:多喝水,保嗓子,多喝茶,可提神。祝老师,身体棒棒滴,同学们就会开心滴!”……天真活泼的言语,如同一个个欢快的音符每天跳跃在我的心间,让我在身体不适之时依旧像平日一样充满热情地演绎我的课堂;同时那些美丽的“贝壳”似乎也成为了很好的药剂,不久我就恢复了健康……

二、热情的“红色贝壳”

XX年10月28日,这一天是妈妈的五十大寿(阴历),也是我的阳历生日。本该十分兴奋的我,却因为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排舞训练,无法去为妈妈祈福、为自己庆祝,因而感觉有些遗憾与沉闷,甚至失去了往常那般的快乐。

中午时分,因有点疲劳,趴在办公桌上小憩了一会儿,醒来时发现,桌上多了一支红色水笔和几支笔芯,办公桌上还放着一朵娇美的紫色郁金香,心里顿时泛起了一阵涟漪。“可能是某位老师送的,知道我今天生日。”我心里暗自嘀咕,但经过询问,似乎是我的猜测失误,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此时,七(5)班的几个孩子正准备回教室,见到我迷惑的表情,似乎“狡猾”地笑了下……我也没多想,继续批作业。

过了没多久,我的语文课代表急匆匆地赶来,“焦急”地对我说:“周老师,你快去看看,班级里好乱,班主任恽老师不在,几个男生很吵!”她是一个很负责的小女生,也很有班级荣誉感,因为这个原因来找我,我丝毫没有怀疑。于是,我立马怒冲冲地朝教室奔去,走到楼梯转弯口就听见了嘈杂声,怒火涌起,准备来场“思想教育”。当我刚“杀”进教室,七(5)班的孩子们霎时全体起立,整齐划一地开始唱《生日快乐》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他们的声音那么响,如冲天的礼炮划过苍穹;他们的笑容那么灿烂,如朵朵玫瑰开放在心田;他们的眼眸那么炽烈,如浓烈的香气弥散……顿时,我惊呆了,愣愣地站在哪里,不知所措。歌唱完后,几个孩子上前送上了他们的鲜花和贺卡,然后静静地站回了原位。而我,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居然此时不知道用怎样地话语去诠释我的心情,很久才回过神来,似乎不流利地说了句:“谢谢同学们,请坐下。”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就如同一位刚受到表扬的孩子般羞赧……望着他们期待的眼神,我竭力用较为平静的却显得颤抖的声音说道:“谢谢同学们,谢谢谢谢,此时此刻,我真的感觉,做一名老师真好!”这是我心里最响亮的声音,同学们听到后,立刻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余音绕梁,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晶莹的“水晶贝壳”

“为什么试卷回家没有签字?”怒气冲冲的我正在与一位学生谈话。因其考试成绩明显退步,甚至作文都没有完成,考试完后我就很不满意。如今这样的学习状态也不肯诚实地让家长知晓,失望与愤怒的复杂心情交织在我的内心。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

“你是个多么有灵性的孩子,期中考试以前,不管是课堂表现还是作业,进步都那么大,老师不止一次表扬你,可如今呢?这还是你吗?作业草草了事,上课吊儿郎当,考试寥寥数笔,判若两人啊!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依旧没有说一句话,但那眼神依旧那么坚定、执着,只是多了晶莹的闪光。

心里似乎有点些小触动。我缓和了下语气,静静地说:“我一直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学习上也很有潜力,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如果真的有什么原因,可以和老师说,和家长谈,我们可以帮助你,千万不可以再这样继续下去……”

听到这里,他眼眶里那晶莹的泪花已噙不住了,直直地落了下来。擦完了眼泪,他依旧用那执着的眼神看着我,只是似乎加了些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下午第一节语文课,课堂上,我有意观察了下,他变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而且还象以前一样,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后,他偷偷地,似乎还带了份害羞,塞给了我一个叠得皱巴巴的纸包——“给老师的一封信”,旁边还用红笔框出了一列字“在最里面的一层”……

我怀揣着一份好奇的心情,回到了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打开——他居然厚厚实实地包了三层!在最里面的那层,在叠得只有一拇指大的纸上,我看到了一颗梦幻般的水晶:“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某某老师十分生气,还使出藐视的眼神,我认为老师不理我了,就自甘堕落,作业乱写或不写,觉得无所谓,所以才表现不好。”

看着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突然觉得手里很重,我拿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孩子纯真的心,一份珍贵的信任。突然间,我非常庆幸自己今天的这次谈话,因为短短的一次谈话打开了缠绕孩子内心许久的一个结,让他放下了沉重的心里包袱。

突然间,感觉,做一位老师真好!

突然间,我也明白了,他晶莹的泪光、那害羞的眼神、那释然的笑容里到底有什么……

在沙滩上行走,总有磕磕碰碰,甚至会跌倒,还往往伴随着挫败与叹息。但在那一排排深深的脚印旁,总是会留下一些五彩的贝壳,让人留恋、让人回味……

篇三:中学教师教育感言

来到盐城中学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一个月内,虽然不敢说自己兢兢业业,但是至少自己是刻苦努力的了,中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我的一点教学感悟。把以前在大学中学的教育的理论现在搬到时实践中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知道自己不足和困的地方了。发现不足只有努力弥补,进一步学习,学习之余便是反思,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在学哲学的时候学习了矛盾的理论,现在在教育中用矛盾的理论分析,有所小得,所以写出来,不怕贻笑大方。

教学中也有矛盾,教学的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就是教的矛盾,一个是学的矛盾。教的矛盾实际上也是教师的矛盾,学的矛盾也多是学生的矛盾。

教师现在有的矛盾就是:

一、博与专的矛盾。

博大精深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两者相互依靠也相互排斥着。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博就是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如地理学、人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专就是在专业领域内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譬如说是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本来就是体育的一个部分,属于体育的范畴,但是民俗属于社会学的内容,一个体育教师想要透彻地了解民俗体育就必须对社会学有所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有不同的地方,又要求体育教师有相关的地理学的知识。就是有个专业内容,要求博的积累。这是博和专的统一。但是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专业出色,必然要经历千锤百炼,花大量的时间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论博和专的知识都是无限的,这样的一个矛盾就出来了。解决的方法只有教师个人勤学苦练,赶在时间的前面。

二、师道尊严和融入学生之间的矛盾。

师道尊严是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又说天地君亲师这样的排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还要不要提倡师道尊严?当然要,这是促进教学工作的一个良好的条件,当一个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恶劣威信感,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和活动,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同是也提倡教师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才有恶劣对学生的了解,了解以后才可能会因材施教。师道尊严是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的,但是矛盾就是过分融入学生的生活,可能就很容易失去师道尊严。尊严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在一定的神秘感上产生的,除非是圣人,但是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不代表每个教师也是神圣的,教师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一个度的问题上,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就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渐渐地摸索了。

三、师逸和师勤的问题。

我们知道有各种不一样的风格的教师,有的教师的风格偏向逸型,这里的逸不是懒惰,而是对学生采取一种相对来说是让学生感觉能够比较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是教师的控制少了。而令有种教师是师勤型的,这样的教师勤勤恳恳地工作,一丝不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对学生的培养尽心尽力,这样的教师的风格当然也提倡,那么什么样的风格更适合学生,恐怕也要看学生的整体风格了。

四、人格力量和社会陋习的矛盾

往往教师很辛苦地教育学生,尤其是道德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是社会的一些非主流的思想的影响,使学生的概念发生了碰撞,这样学生选择了怎样的一种概念教师却很难有办法控制,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社会的一方面陋习的矛盾。

教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学过程中也有矛盾。

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矛盾往往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主课与非主课的矛盾

主课的学习一直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的组成成分,非主课的内容以调节的身份出现,既然是调节,自然不可以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没有,这样学生学习的选择也成了一种矛盾,非主课,经常因为本来压力比较小,而且相对竞争不是那么激烈而成为学生的兴趣趋向。

二、多和寡的矛盾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之多,或失之寡,或失之易,或失之止。这样中的多和寡就是一个矛盾。多,就是学习的内容多了点,多确实是件好事情,但是往往很多时候贪多嚼不烂,这样就有可能要减少学习的量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同样,少也是一种失,太少,思路则窄,不能收到左右逢源的效果。同时学生的兴趣也决定了多和寡。相对体育教学来说,选择篮球的学生非常多,因为兴趣所在,也是专业的特质决定的,相对来说,选择排球的学生就少了很多,这样既是兴趣决定

了多寡的问题,同时也是易和止的问题,因为排球的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一点,对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这样才会停滞不前。

三、易与止的矛盾

同样,易和止也是一种矛盾,有人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学习上就不肯用心深入钻研;有的畏惧困难,一遇到疑难就停止不前。这样的两中矛盾要解决就要看学生的对学习的认识水平的问题,同时也在提醒教者注意,让学生来学习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超出他的能力范围或者能力所不能达到的内容。就是举上面的例子,学生喜欢篮球打得好的却是并不多见,因为学生觉得篮球容易打,只要会把篮球扔到蓝框中就算会打了,这样,容易使学生不会深入钻研,更不会积极主动用物理的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部分问题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四、创新和规则的矛盾

规则是一种学生必须遵守的传统的条文,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要的打破传统,建立新的规则,尽管不是每一样创新和规则都是有剑拔弩张的矛盾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和规则之间也存在矛盾。这样学生在创新的时候是是否需要遵守规则也是一种矛盾。有的饿规则是可以打破的,有的规则却是不容易打破的,好在这是一个提倡创新的时代。

五、勤劳和方法的矛盾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学生,有的非常勤劳,学习也很刻苦,但是成绩提高不是很快,有的学生表现得不是特别积极,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很好。这样就要让做教师的人发生感慨,如果将两者完美糅合在一起有多好。而事实的情况存在是两者依然是独立的群体现象。归纳原因就是学习者的方法的问题,一部分的学习者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就懈怠下来,反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的方法的学生,仍然埋头苦学。这样就是一个需要为师者来正确引导的课题。

教学中处处都有矛盾,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必须需要的条件,因此,矛盾并不可怕,相反,了解和掌握了矛盾,对于进一步来发展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我想,我在教学中的 任务其实就是推动这些矛盾动态平衡地向前发展。

篇四:中学教师教育感言

“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老师者都有此同感。记得当班主任时,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放任——冷暴力;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可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既然不行,那么就拿出真心来吧。对此,有几点感悟:

多赞美,少批评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怕学生翘尾巴,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应该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批评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又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说我好做面子活,我承认,我也决心改正。那次听写,我只是下意识地向同桌本子上看了一眼,结果老师发现了,当堂点名说我。其实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优秀生和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批评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接受。由此,我明白,再怎么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非常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比如何辉,对学习其实没有一点兴趣,作业要么抄,要么应付,但他的作业总按时上交;

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感言 篇2

关键词:课改,科研,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素质教育,快乐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推广下, 课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 我认为课改首先是对教师的改革, 主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其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载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 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 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把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方式改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可让同学们更有兴趣, 发言更积极。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尽显风采。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后,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 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用嘴说, 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使同学们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 尝试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虽然课改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好成绩, 课堂、学生和教师都能产生可喜的变化, 但是, 新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把课程改革仅理解为教材的变化, 仅仅是换了一套教材而已。特别是像我们所教的数学这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 既不能像语文课讲故事一样讲得妙趣横生, 起伏跌宕, 也不能像历史课一样讲得源远流长, 回味无穷, 还不能像理化课一样实际操作性强, 学生能有亲身经历的成果喜悦。这便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不断加深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 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在“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 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探导教育规律及有效途经。

“教育家办学”感言 篇3

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坚持“教育家办学”,这是中央政府也是当代杰出政治家的黄钟大吕般的热情呼唤。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教育家办学”,目前似乎缺少周密的有力的部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工作重视内涵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还需加大工作力度。因此,我觉得处在中国教育发展前沿的长三角地区的校长高峰论坛,阐发并研究如何贯彻“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感想。

第一、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有一批教育家。

贯彻温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的指示,首先要回答谁是教育家。教育家在哪里?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很多、很多,超过千万。但是,被社会公认的教育家却很少、很少。在中国,似乎作家、歌唱家、书法家、画家,要比教育家多。在诸多公众场合,主持人介绍出席嘉宾时,经常听到的是某人是作家,某人是歌唱家,某人是画家,某人是书法家,但极少听到介绍某人是教育家。提起教育家,大家常常列举的是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当代活着的人,极少有被称为教育家的。中国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教育人口,数以亿计。而当代被称为教育家的,可谓凤毛麟角。要“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安在?前有古人,今天来者,念教育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能不令人发此感慨。

问题是对“教育家”如何理解和怎样定义。我查了一下《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无“教育家”的词条,有关社会科学的词典也无“教育家”的条目。但在收录的名人词条的释词中,却出现“教育家”这个词。什么人叫“家”?辞海说,“家”是“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新华词典》的解释是“从事某种专门工作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人”。这两种解释和当今人们在生活实际运用中对“家”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实际生活中被称为“家”的人,应该是从事某种专门工作、具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并且有一定造诣、成就和影响的人。即便是这样的理解,对不同的职业领域,冠以“家”名,宽严也很不一致。有的领域比较宽,戴“家”的桂冠者比比皆是;而有的领域则太严,譬如教育领域。如此庞大的职业群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英才俊彦云集,但被世人称为教育家者寥寥。其实,对照“家”的涵义,中国当代应该是教育家辈出的时代。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含教育思想家,也包含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以此衡量,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大批教育家。他们主要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地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仅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而且洞悉教育规律,精通教育业务,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理论成果,用于指导自身的工作实践,并为丰富和深化教育理论作出了贡献。他们或者是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或者是一线的优秀教师,或者是在为教育服务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教育新闻传播以及教育管理等机构工作。他们是支撑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是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和人民群众敬佩爱戴的师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正是他们在办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坚持“教育家办学”,就是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绽放更大的光彩。

第二、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教育家办学要敢于“我行我‘素’”。

办学既要坚持统一性,又要坚持自主性。统一性,是国家意志、时代要求。办学坚持统一性,就是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方面对教育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而自主性,则是办学者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受教育者不同的背景、条件的实际出发,在办学的理念和思路、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育人的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坚持因地、因校、因人制宜,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盲从,不趋同,讲效率,创特色。教育家办学,要坚持统一性与自主性的结合,并追求完美的结合。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重大的举措也正在不断探索与逐步完善之中。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至今仍不能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解决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形成如此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也有教育内部的;有观念方面的,也有体制方面的。观念与体制,外部与内部,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使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困难丛生。面对国家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的诸多困难,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教育家们是挑战,也是考验。作为教育家办学,既要努力推动和促进影响素质教育开展的教育外部、学校外部制度的创新,但同时也不会因为外部制度创新的艰难前行而消极等待,无所作为,随波逐流,怨天尤人。作为教育家,他们有自己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执著追求,他能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与自己带领或参与的团队一起,团结协作,锐意创新,孜孜不倦,开拓前进。作为教育家,他们深知,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带领的教育团队,一所没有创造活力的学校,怎能培养出具有生动活泼的学风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他们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把这种束缚的影响力尽可能减弱到最低程度,在自己办学的空间里,坚持“我行我‘素’”,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自主

创新,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这样,才无愧于“教育家”的称号。我们期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我行我‘素’”的教育家。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施素质教育的宽广之路,应该是由愈来愈多的“我行我‘素’”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走出来的。

第三、要为教育家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家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教育家坚持教育规律、充分发挥自主性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为了让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成长为教育家,让更多的教育家成长为杰出的教育家,让更多的教育家在办学的实践中创造辉煌的业绩,政府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为之营造良好的环境。成千上万的杰出教育家成长起来了,在教育领域里建功立业,这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第一,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在办学实践中成长。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务院日前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将选拔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第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使校长和教师能够大胆试验,大胆实践,能够我行我“素”,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第三,要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实行学术自由。教育家办学,我行我“素”,思路不尽相同,风格各异;教育家创造教育思想,开展教育实验失之偏颇也在所难免。对教育家不能求全责备。只要他们在教书育人、教育科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就要肯定他们,支持他们。第四,要大力宣传教育家,形成尊重教育家、学习教育家的浓厚社会氛围。2007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说,现在报纸、杂志讲科学家的多,讲文学家、艺术家的也不少,但讲教育家的不多。要大张旗鼓地讲教育家,宣传教育家,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杰出的教育家来办学。温总理的要求很明确,呼吁也很恳切。本次论坛是江浙沪三地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给教育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宣传教育家的一个实际行动。在宣传教育家方面,教育媒体应该成为主阵地,胆子要更大一些,声音要更强烈一些,宣传要更深入一些,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媒体,共同宣传教育家的思想和事迹,树立教育家的良好形象,激励和支持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攀登教育家的高峰。第五,要让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光荣地获得教育家的称号。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但仅仅有媒体的宣传还是不够的。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有相应措施。当然,“教育家”不是别人封的,不是官方定的,但政府的关心、推动、扶持是不可少的。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成立教育家协会,既让教育家有一个团结协作、切磋交流、共襄教育改革发展大业、维护自身权益的自己的组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对教育家的认定、了解、尊重和支持。人会当然有一定条件,但人会了,成了会员,自然也就戴上“家”的桂冠了。既然中国需要成千上万杰出教育家,既然中国教育界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家,我们应该而且可以成立教育家协会。长三角地区是否在这方面也来一个“率先”?

以上五点,概括地说,就是:搭台、松绑、宽容、捧场、加冕。把这五点做了,我想,对落实温家宝总理“教育家办学”的指示,对推动中国有更多的教育家脱颖而出、办一流的学校、办一流的教育,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感言 篇4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感言

上庄小学王芳

一转眼,一转眼3天的培训学习已结束。这次的培训,让我激动、感动。专家的精彩讲座,内容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使我深受启发,感悟很深。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年教师,虽然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教师要进行知识更新

今天,在我们这儿比较偏远的小学可能还不能体现,知识媒体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但学生可说也是见多识广,知识量也在飞速增长。学生除课堂学到的知识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应对。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二、努力实践,提高教育教学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还要“解 1

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

三、善于在教学中反思

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总之,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要对教育教学充满信心和希望。虽然这次短期的学习已结束,但终身学习还在继续。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荡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相信今后的我定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公益中学入学感言 篇5

书页“哗哗”翻动,我们渴望的心灵在一天天充实,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毕竟,高考是残酷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压力,苦闷,随时都会占据我们的心灵。前面的道路,困难重重的,也许放弃的号角会在心中吹起,但,十几年的求学路,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斗,我们不能退缩,青春的字典里也没有放弃这个词,我们不可能事事都成功的,但只要努力去做,就是一种成功。

深呼吸,去平静那颗跃跃欲试又紧张不安的心,用我们的热情去融化坚冰,乐观地去对待每一个简单枯燥但充实的日子,在磨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拼搏中完成自我的升华。

相信自己,是雄鹰定能展翅高翔。

高考,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中学学业即将画上句号。也许,我们会紧张,会兴奋,毕竟,这关系着我们的前途和命运。但是,不要因此而不安,烦躁,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几年来幸福快乐的日子,想想那些最开心的事,让我们的心儿飞翔吧!

数学比赛获奖感言 篇6

兴趣仅仅只是一次点火,使木炭达到了着火点。但要想真正让火焰燃烧下去而不熄灭,那就需要不断地有氧气补给,越充足的氧气能使火焰燃烧得越旺。学习中的“氧气”就是毅力和热情。越充足的毅力和热情越能使学习得心应手。“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无论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学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扎扎实实地学习,思考,再学习,日积月累,才能真正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尤其像数学这样的理科,只有不断地做题与反思才是获取成绩的王道。在这次的竞赛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填空题第一道的关于数列的题目。数列和不等式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刚开始的时候甚至拿到题目根本无从下手,

后来也是在慢慢一点一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解答规律和技巧,然后我去查阅了资料,知道的朋友应该晓得这个学期初我交的课题报告就是关于如何利用特征方程解数列通项式的。于是在不断的做题和积累下,我逐渐总结出了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些一般解法,而这次的那道数列填空题,也在我一眼之下便认出是一普通的高阶递推式,利用我已知的方法迅速解决了。可见,学和思是分不开的。学习没有捷径,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是在所有的科目学习中,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用心去学,去做,去思,只要工夫够深,没有一样是难的。

学习永远是苦的,这是我所体会到的、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们的事实。怕吃苦就永远获得不了成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如何在这注定痛苦的生活中发扬一下阿q精神,自己找乐子,即使只是骗自己的又怎么样呢?我选择了竞赛,就不能只是抱着玩玩而已的心态,既然选择了,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前面还有很多题目要做,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会记得我最初为何选择了它,我不会使自己在茫茫书海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永远不要放弃对成功的希望,时时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想,建立在汗水上的成就才是最大的,最有意义的成就吧。

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感言 篇7

大地震发生后, 我们党和政府的果断作为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与赞佩;我们的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中坚作用, 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救援行动书写了伟大民族壮丽史诗的新篇章。同样不能忘记的, 是在那天崩地裂的灾难袭来之时, 首先是我们广大的教师, 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之心,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甚至生命佑护救助着我们的下一代, 勇敢地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大批可爱的花蕾般的生命。

当灾难突然降临时, 都江堰新建小学的方明飞老师正在四楼上课, 房梁和砖头开始垮落, 惊恐万状的学生拥塞在楼道里不知所措, 方老师却镇定地疏散着学生, 有11位学生挣脱了死神的魔爪, 而他自己却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与家人。有20多年教龄的刘仪君老师, 毅然选择了与未能逃出教室的孩子们在一起。当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她时, 她胸前还紧紧抱着三个孩子。29岁的梁爱迪老师, 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讲台作为生命的归宿地, 以年轻的生命换来了4个孩子成功的逃离。王洲明老师是一名年轻教师, 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 他指挥学生从教室前后门逃生。当房屋垮塌的一刹那, 他一个箭步把一名女生推出了教室, 而自己却被一根粗大的横梁砸碎了头盖骨。漂亮年轻的舞蹈老师汤鸿被找到时, 俯身趴在墙角里, 她怀中的3个女孩活了下来。德阳市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 趴下身子护佑了课桌下的几位学生, 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北川中学的刘宁老师, 冷静机智地指挥全班59名学生安全脱险, 而在校的女儿却丧生了。张家春、曾长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死命顶住变形的教室门, 学生脱险了, 他们被轰然倒塌的建筑掩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几乎校校都有。

灾区的教师群体, 把生的希望让给学生,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用无私的大爱和崇高的责任心为学生筑起生命的长城, 忍着心灵的巨痛置亲人于不顾拼命救助他们的学生, 这种无畏的英勇和大爱之举, 真真切切地展示了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与光辉师魂。他们的壮举感动天地、号泣鬼神!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光!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时代主流价值观的经典诠释者和不朽楷模!他们的精神可名之以“教师精神”, 值得我们身为教师者终生学习, 永志警策!

当然, 当灾难降临时, 也有值得我们欣慰的事, 如绵阳市桑枣中学, 在短短1分36秒钟的时间里, 全校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 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 无一罹难。显然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主要应归功于校长叶志平。叶校长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和忧患意识, 自担任校长后, 对80年代后期修建完成未验收, 后来也没人敢验收的教学楼, 连年累月地想方设法进行加固, 盖楼只花了17万元, 而连年的加固却花了40万元。地震中, 经过加固的这座楼和其他教学楼都岿然未动。从2005年开始, 学校一直坚持安全疏散演习和防灾避灾教育, 使全校师生掌握了避灾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成了一种习惯。叶校长是多么令人崇敬称职的优秀校长啊!叶校长居安思危, 对生命和社会高度负责的行为是我国教师精神的又一诠释!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 灾区教师群体的形象是未加包装和炒作的, 是最本色的, 由他们可以透视出我国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与道德品位。我们的民族应该为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而自豪, 我们的当政为国者, 我们全社会也应对此倍加珍惜。

但在为我们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自豪时, 心底也萌生了一种感言:为了更好地树立奉献于社会的价值观, 我们应继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努力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早在1978年, 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 “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限于国家的经济力量, 我们一时还难以较大地改善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待遇, 但是必须为此积极创造条件。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 首先要在可能的范围内, 尽力办好集体福利事业。”老革命家陈云同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提出, 应使教师这个职业, 成为阳光下最光荣、最令人羡慕的职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12条规定:“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 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育法》第54、55条也有同样的表述。而《教师法》第25条则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我们的国力是空前增强了, 我国的财政收入同样是连续高位增长。可是我国的教育投入总是在GDP的2%~3%之间徘徊, 2007年教育经费是6000多亿人民币, 仅占GDP的2.7%。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7%, 一般经济欠发达国家尚有4.1%。作为社会报酬的工资是衡量社会地位的一个显性指标。我国教师工资确实也提高了, 但远未达到令全社会羡慕的水平。

身在山西, 也不由地想到曾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晋商在明清两代曾称雄全国十大商帮, 其实力与徽商不相伯仲。成就晋商辉煌的原因多多, 但其中一个主观的原因, 是山西人的价值观不同。山西人对社会地位的排序, 一是经商, 二是务农, 三是行伍, 四是仕途。历史上, 山西人何以把商人当作社会地位最高的阶层?是因为经商学商的收入高于其他社会行业。据资料显示, 清代一个县官的年俸是1045两银子, 而一个商号普通的伙计年薪能到1075两银子, 还不算以身入股的一年身股分红。学商的收入高于读书考功名的入仕, 自然成了人生价值目标的首选。举此例子, 是为了说明社会地位并不是虚悬的而是以经济收入为基础的, 不提高教师的待遇是难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 也难以切实地导引主流价值观生根开花并结果。

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世界知名的, 从2000年开始, 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里, 芬兰总是名列前茅, 而且评分一年比一年提高。各国学者络绎不绝地前往芬兰取经, 他们共同发现其秘诀之一, 是芬兰教师社会地位之高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据当地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 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教师, 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胜于国家元首。芬兰从教的都有硕士以上的学历, 每逢暑假, 还都要到大学继续进修, 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素养。如果干几年后辞职了, 多半是跑去念博士了。芬兰的大公司也乐于招聘教师做高管, 理由是能当教师的人一定是社会上的顶尖人才。由于教师就是爱好学习和擅长学习的人, 所以才能教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以芬兰的基础教育为参照系, 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反思。

从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现状, 可以预判一个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中华文明能继继绳绳五千年而不衰, 与重视文化传承、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 大概是不可分的。中华民族是曾把“师”与“天、地、君、亲”置于等列的崇高地位。但随着工业社会重物质生产、重经济效益的现代文明的进展, 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职业则逐渐冷落, 尤其是人文业者因不直接生产社会物质财富, 其地位也就江河日下了。就时下而言, 尽管中国人仍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几乎都列为自己主要的人生目标, 但毋庸讳言, 尊师的优良传统却大大地消解了。教师的职业不仅未能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反成了一个不得已而勉强选择的职业。南其辕而北其辙, 想要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 想要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岂非是虚虚乎难哉!我们想, 教育是现代化的基础, 科教兴国必须重视教育, 重视教育务必尊师, 尊师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要提高教师的地位, 必先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 这是内在必然的逻辑。现在, 把教师列为国家公务员系列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想来也是出乎这样的思考吧!

中学生毕业感言 篇8

三年的光阴,多少人在生命中来回穿梭,却只留下背影!我们经过彼此相遇,又经过了彼此分离,这期间,我们是否抓住了一些,又放弃了一些呢?摊开手掌,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

三年前的我们也许没有遇到今天的离别。但如今离别就在眼前,你是否也渴望时间被上锁,好让今天过得慢一点呢?

我们真的努力想将所有的一切烙印在心底,让这些成为尘封心底最美好的记忆。高三的同胞们,在这即将分别之际,真的很舍不得大家,想起我们一起唱过婉转、好听的歌曲,想起我们一起听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想起我们争着弹钢琴,争的面红耳赤,甚至翻脸,想起我们一起唱视唱,听听写,甚至在一起上声乐课的情形,真的有一千个、一万个舍不得。真的好想在和大家早上站在操场上练声,和大家坐在一起高歌一曲,更想上一节老班的声乐课,可惜在也没有机会了…

上一篇:600字左右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水泥磨辊压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