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的结尾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谢信的结尾(通用11篇)

感谢信的结尾 篇1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 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 抓住她的双手, 说: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徳!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

为了那一夜晚会的风光, 为了赔偿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 玛蒂尔徳夫妇代价惨重。十年来, 他们节衣缩食, 含辛茹苦;十年后, 他们终于还上了那挂项链, 本该轻松喘息了, 可真相不能不令他们惊愕:那一晚借来的项链竟然是假的!这样的结尾, 深深激起读者感情的涟漪, 让人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悲叹:岁月已逝, 青春不再, 十年来的苦难和煎熬, 更不堪回首, 欲哭无泪心儿碎!慨叹之余, 又不得不掩卷沉思……结尾确实如“截奔马”, 戛然而止, 虽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可谓是作者智慧的结晶!

二、余韵如“撞钟”式的结尾

再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 情节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 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 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 但他热爱生命, 凭残剩的精力、羸弱的病体和满腔的热情极力想象, 为同室病友描绘出窗外一幅幅优美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图景, 以此来激励自己和病友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结果却招来了不靠窗的病友的嫉妒, 私心极度膨胀, 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作者结尾是这样写的: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他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 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 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 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 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又在情理之中, 符合生活实际, 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开了窗外之谜时, 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实景又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文章虽到此结束了, 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很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 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 偏偏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对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结尾确如“撞钟”,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引人深思:原来窗外的美景缘何而来?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该会想些什么?他的命运又将如何?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回味无穷。这样变形想象的结尾, 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愉悦!

三、有力如“豹尾”式的结尾

又如小仲马的名剧《私生子》, 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苦难经历。剧末:

父: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 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子:是, 叔叔!

结尾私生子明白了自己的叔父就是自己的生父。父亲的最后一句台词, 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和伪善;而儿子的“是, 叔叔。”三个字, 蕴藏着这位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遭受冷遇、歧视的私生子的多少悲和愤!它分明是私生子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虚伪、漠视亲情的有力控诉和声讨!这样冷峻的语言结局, 也是私生子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收束全文, 确如“豹尾”, 精炼隽永, 力透纸背, 提升主题, 内蕴无穷。这不可谓不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 言尽旨远, 妙不可言。

据说, 当剧本即将公演时, 剧院老板却要求去掉这两句对话, 改成父子热烈的拥抱。小仲马不答应, 他说:“我就是为这两句台词, 才写这个剧本的。”

可见, 大凡写文章者, 没有一个不重视文章结尾的润饰的。同学们, 要想使你的文章结尾新颖奇特, 充满智慧的色彩,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扣紧原文, 展开想象结尾

教者平时在作文教学时, 应鼓励学生在作文结尾时,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 突发奇想,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不断产生新的幻象。比如, 《凡卡》的结尾就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过了一个钟头, 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 炕上坐着他的爷爷, 搭拉着两条腿, 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 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 “他怀着甜蜜的希望”, 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 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 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这样的结尾, 虽然话不多, 但经得起咀嚼, 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 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学生在驰骋想象时候, 要以生活为基础, 不离开生活的理想方向和本质规定, 但又不是受生活的实在图事和表面事象所束缚, 而是有所提炼升华, 营造崭新的事象。这就要求学生看到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写出生活原来的样子。展开想象的方法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借题发挥、变形想象、变质想象等。

(二) 突破定势, 换个角度结尾

换一个角度结尾, 思路可以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 突破思维定势局限, 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 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结局。

比如:钱锺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 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 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 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 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 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 也许能比出信心, 比出强势, 比出自我来。写文章也是这样, 有时候换个角度结尾, 能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地。

(三) 化实为虚, 诗化思维结尾

“画圣”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 官至尚书右丞, 当年和他同岁的简文帝问他:我们同岁, 爱卿你为何先白了头发?说自己是因为劳累, 有叫苦之嫌, 说自己是个“十年白”, 又会失去作为文臣的风雅。顾大人最后回答:”蒲柳之姿, 望秋而落;松柏之质, 经霜弥茂。”不直说, 绕个弯儿, 说蒲柳, 说松柏, 说得有文化, 有内涵, 不卑不亢。这种思维就是诗化思维。

文学写作有个原则:是什么, 就不是什么。比如, 我们看到粉笔, 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 说它是奉献, 是牺牲, 是燃烧的火种, 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 如果运用这种诗化思维, 将一个对象诗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 这样收束文章, 往往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

谈谈文章的结尾 篇2

常见的结尾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结尾时,把文章的内容加以总结,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总印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从感情(喜、忧、笑、泪)、成果(花、果、香、色)、意义(劳动、见识)三个方面总结了养花的高尚情趣,也反映出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抒发感情,增强感染

这种结尾一般都是以抒情的形式结尾,它会使读者受到极大的感染。如《草原》一文的结尾:“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个结尾是作者的感想和体会,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表达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又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结尾:“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用在结尾,使作者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更加真挚、强烈、深沉。

三、前后联系,照应开头

这样的结尾,前后呼应,能给读者完整、深刻的印象。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而结尾是“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日是四月二十八。’然后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个结尾就是与开头相呼应,着重强调了时间“四月二十八”,表达了作者对敌人欠下的血债永远不能忘记的意思。

四、含蓄深刻,发人深思

这样的结尾,作者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文字的表面意思,而且还启发读者想得更深更远。如契诃夫的《凡卡》一文是这样结尾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熟睡了。他在梦里看到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寄出了一封没有地址的信,然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并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凡卡得到了安慰。这个梦境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余地:甜蜜的希望只不过是一个幻想,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是得不到实现的,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就更加激发起读者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痛恨。

感谢信的结尾 篇3

结尾

1、《向前,向前,向前!》

开头:不要抱怨遭遇过太多的苦难,不要试图躲避面临的挑战,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放远视线,向前,向前,向前!成功将不再遥远!结尾:向前,是一叶驶向成功彼岸的小舟,迎着黎明第一线曙光,你可嗅到了彼岸的花香?扔掉痛苦的负担,扬起信念之帆,奋勇向前,向前,向前!

2、《我眼中的色彩》

开头:天空是蓝色的,点缀着白云淡淡的闲散;大海也是蓝色的,激起浪花的浩瀚深邃.心情也是有色彩的,火一般的愤怒,金光般的激情,半月似的忧郁……

结尾:“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白发的爷爷奶奶眼中的色彩.是的,不管追求哪一种快乐,最终都会成为夕阳的色彩,因为有过努力,有过奋斗,所以显得那么鲜艳,那么辉煌,那么光彩夺目.3、《寻》

开头:寻一抔泥土,上面印有你深深的足迹;寻一缕朝阳,照耀着你秀丽如画的容颜;寻一弯绿水,流淌着你生生不息的血液.结尾:记忆中,我寻着你,千万次呼唤着你,芳香的泥土,温暖的阳光,清澈的溪流,茂盛的灌木林,古色古香的一排排小屋,还有你依旧不变的灿烂笑容……

4、《一道风景线》 开头:母亲下岗了.结尾: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那就是母爱这一道!

5、《温暖的时刻》

开头:温暖是初春的河上泛起的第一道涟漪;温暖是夜晚的庭院满溢的银色月光;温暖是傍晚天际擦过的飞鸿;温暖是令你怦然心动的一抹温存.结尾:我几乎是躲在妈妈的怀里穿上了衣服,这时候我才感受到我和妈妈的心贴的是那么近.我一手推着车,一手挽着妈妈的胳膊,一股暖流传递过来,暖暖地激荡在我的胸口.6、《一道风景线》

开头:春光明媚,踏行晚归,徘徊于小园香径.幽长幽长的小径,开满了昔日的花儿,鲜艳美好,似浅浅的海波荡涤着幽幽的香.结尾: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且都在我心中长留.7、《脚步》

开头:虽然往事已经淡出我的青春,但他们始终占据着我的记忆.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我踏出的每一步都深深印记在心里.结尾:暮然回首,我踏下的每一个脚印都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有信心能更好地走好我的第四步,第五步……

8、《浇灌一棵文学之树》

开头:如同春风携来的种子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住进了大地的心里;如同夏阳洒下的热烈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擦亮了嘹亮的蝉鸣;如同秋夜飘下的期许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陶醉在大地的款款深情中;如同无声的冬雪落下的洁白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将大地装扮得冰清玉洁.文学,这个“智慧”的代名词,也有其款款深情,使我决意和它生死不离.结尾:我,如同春天的种子,想要埋进文学中;如同夏阳的热烈,想要擦亮文学的鸣奏;如同秋叶的期许,想要陶醉在文学中;如同冬雪的洁白,想要装扮文学的色彩.9、《我的季节我做主》

开头:仰起头,迎着冬日的阳光看着天.眼一晃,觉得清澈的阳光里有大片大片的花开,然后大片大片地凋谢.闭上眼,无数次觉得自己在梦里看的是自己的花开花落……

作文结尾的方法 篇4

石家庄市第21中学 郑春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四种结尾方法。2.阅读小说《母亲的来信》,并给其补全合理的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作文的四种结尾方法

课前准备:

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的小说《母亲的来信》。

教学过程:

一、押韵成语接龙游戏。(旨在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并积累词语)

游戏规则:

1、教师首先说一成语:阳光明媚。2、20秒后,由学生一条龙接成语,所说成语要押韵“媚”字。例如:无怨无悔 高山流水 „„

3、将同学们说到的词语积累在周记本上。

二、阅读2010年河北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来了》并展开猜词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炼字的习惯和能力)

注1:文中红色字体的字在印发给学生的资料和教学课件上为(),要求学生猜原文中所用为何词。

注2:蓝色字体的结尾在印发学生的资料上没有。

2010年河北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来了

已是黄昏,昏黄的阳光挥洒在校园窗台上,透过窗户笼罩我的身上。正值中考来临之际,小小的我正烦心于学习的枯燥无味,闲暇之余只看见一只蜗牛,自窗台上缓缓地爬行。它身后分泌出的粘液见证它的痕迹,我心中不禁对这幼小的生命产生了一丝的钦佩之情。

我正如这只幼小的蜗牛,在学习的路上缓慢地爬行。我知道可恶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连身边的朋友也难再来帮我。我只有一份信念,一份克服一切的信念来迎接中考。

蜗牛就这样爬行着,它行动的缓慢不觉让人联想到了前进的艰辛,我不禁想帮它一把。可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否定了,是啊,没有磨难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沉浸在题海之中,想休息一下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放下。闲暇之时,想到积堆如山的作业。

想到两点一线的生活,心中不禁一阵郁闷。只怪自己太傻,不懂得复制别人的作业。每次这个想法闪过,最后还是又立刻消失,是啊,我要的是成绩是知识而不是纸上的答案。

金黄色的阳光,依旧是笼罩窗台。阳光更加柔和了,让人更加平静。小蜗牛继续向屋顶出发,我几乎不能看到那小小的一点了,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到达屋顶的。因为它也有一份执着的信念。

中考已经来临了,我的前途似乎也一片澄明。蜗牛如我,不断地拼搏着。

我如蜗牛,为小小的梦不断努力着。

中考来了,蜗牛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未来才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三、补全满分作文的结尾。

要求:

1、作文的结尾要合理。

2、尽量符合这篇作文的语言风格。3、100字左右。作文结尾的四种方法: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是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小议音乐课的结尾 篇5

一、小结式结尾

小结式结尾就是教师或者学生对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小结, 从而结束一节课的内容。如在教授歌曲《我若是小小鸟》时, 同学们的小结是:“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我若是小小鸟》, 通过学唱我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练好本领, 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通过小结, 使歌曲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使歌曲的教学更具有了思想教育意义。

二、朗诵式结尾

在教材中有很多歌曲的歌词写得相当优美, 如《五月的夜晚》《美丽的黄昏》表达的都是恬静、安详、美丽的黄昏或夜晚;《踏雪寻梅》描写的是骑驴人怡然自得、踏雪寻梅时的美好意境。快下课时, 我慢速弹奏歌曲旋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走进歌词, 体会了歌词的魅力, 内化了歌曲的情感。

三、悬念式结尾

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课堂中我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时常会采用悬念式来结束一节课。如在上《拾稻穗的小姑娘》这一课时, 歌曲的歌词原本只有两段, 在教学中我请学生创作了第三段, 却把学生创作的歌词放在下节课来展示, 当时同学们非常想立刻欣赏到大家的作品, 想知道别人写的是否有他精彩, 但这种愿望没有及时得到回应和满足, 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下节音乐课的到来。悬念式结尾让音乐课变成了连续剧, 有盼头、有想头、有上头。

四、游戏式结尾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如丢手绢、击鼓传花、猜拳等, 这些形式可以把音乐课演绎得更加生动、活泼、气氛更加浓烈。在教学中, 我经常会用这些方式来结束上课的内容。例如被传花传到的同学、被丢手绢丢到的同学、猜拳失败的同学, 就要演唱今天音乐课上所教授的歌曲。游戏式的结尾, 富有浓烈的生活情趣, 同学们非常喜欢。

五、赛歌式结尾

在教学结尾时, 我请学生们按小组分别演唱这节课所学的歌曲, 并且以加“星”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演唱的效果, 最好的是五颗星。这样, 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中, 从而对新授歌曲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结尾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也使寓教于乐这一良好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中得以真正体现。

地理课结尾的艺术 篇6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意在让学生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时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啰唆、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的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呈反比。地势高气压低,气温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气温低气压高。2.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其名称要求记住。

二、悬疑激思式结尾

地理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打下埋伏,使本节课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课的开头,以便与下一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例如:讲完“地球公转轨道、周期、速度”后,我做了如下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椭圆轨道上有两个特殊的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就我们所在的北半球而言,地球运行到近日点,反而是气温较低的1月;地球运行到远日点,反而是气温较高的7月。由此可看出,气温的高低主要不是日地距离造成的,那么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等下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们就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急切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

三、绘图列表式结尾

地图是地理学一种特殊语言。我们要求学生一方面能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去获得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把获得的知识记忆在地图上。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提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就简,可以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已为运用此法进行小结奠定了基础。

四、联想对比式结尾

许多地理概念、事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联想对比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把教学内容中那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学习了“地球的公转一般规律”后,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让学生完成,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自转和公转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而且系统地复习了上节的知识并区别了它们的差异。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短语浓缩式结尾

上完一节课后,可根据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把纷繁复杂的地理知识浓缩成短语,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例如:学完“气旋、反气旋”知识后,我用短语概括为“梯度摩擦加地偏,气流运动成涡旋;反气旋外流转,气流下降好晴天;气旋气流外向里,气流上升多云雨”。由于短语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兴趣大增,绝大部分同学当堂内能熟练掌握,取得快速识记的效果。

六、首尾呼应式结尾

写文章一般都要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课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样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七、练习检测式结尾

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作为课堂小结。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练习结果应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注意巩固达标练习的适时、适量,做到精练、精讲。在小结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运用的形式上可是习题训练,也可让学生讨论比较,进行解题竞赛,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说题”等。

八、拓展延伸式结尾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后,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完“矿物和岩石”后,可以这样煞尾“同学们放学回家,注意观察我们学校有哪几种矿物和岩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校园文化石的类型和矿物成分进行鉴定。”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浓厚的兴趣。

地理课堂结尾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课型特点、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好“结尾”,当然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佳境,还需要避免以下几点:

避免喧宾夺主,做到“有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无论哪个环节都必须看到学生参与的影子,而且是主动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关系自己越俎代庖,避免完全由教师表演,或是由几名所谓的优秀学生作秀,没有面向全体,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避免哗众取宠,做到“有力”。课堂结尾要有力,不能疲软,不能应付,不能散乱,不能花哨。虎头豹尾就是讲求开课大气雄浑,结课铿锵有力,首尾呼应,相得益彰,避免用一些空洞的语言作华丽收场,使得课堂结尾趋于奢华与肤浅或不分课型,不扣目标,不问学情,完全用一种模式来收结,使得课堂收尾形式呆板。

避免拖泥带水,做到“有节”。结尾要注意时间,要自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合理规划,适度调控,科学引导,让最后的几分钟成为课堂的小高潮、小回忆、小风暴,避免把课堂收口看成教学主要内容的简单重复,叙述语言不够简练,冗长拖沓,而且还力求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

避免草率行事,做到“有理”。结尾要科学,避免随意性,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偏离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结课。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endprint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意在让学生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时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啰唆、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的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呈反比。地势高气压低,气温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气温低气压高。2.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其名称要求记住。

二、悬疑激思式结尾

地理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打下埋伏,使本节课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课的开头,以便与下一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例如:讲完“地球公转轨道、周期、速度”后,我做了如下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椭圆轨道上有两个特殊的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就我们所在的北半球而言,地球运行到近日点,反而是气温较低的1月;地球运行到远日点,反而是气温较高的7月。由此可看出,气温的高低主要不是日地距离造成的,那么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等下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们就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急切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

三、绘图列表式结尾

地图是地理学一种特殊语言。我们要求学生一方面能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去获得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把获得的知识记忆在地图上。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提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就简,可以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已为运用此法进行小结奠定了基础。

四、联想对比式结尾

许多地理概念、事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联想对比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把教学内容中那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学习了“地球的公转一般规律”后,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让学生完成,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自转和公转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而且系统地复习了上节的知识并区别了它们的差异。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短语浓缩式结尾

上完一节课后,可根据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把纷繁复杂的地理知识浓缩成短语,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例如:学完“气旋、反气旋”知识后,我用短语概括为“梯度摩擦加地偏,气流运动成涡旋;反气旋外流转,气流下降好晴天;气旋气流外向里,气流上升多云雨”。由于短语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兴趣大增,绝大部分同学当堂内能熟练掌握,取得快速识记的效果。

六、首尾呼应式结尾

写文章一般都要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课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样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七、练习检测式结尾

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作为课堂小结。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练习结果应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注意巩固达标练习的适时、适量,做到精练、精讲。在小结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运用的形式上可是习题训练,也可让学生讨论比较,进行解题竞赛,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说题”等。

八、拓展延伸式结尾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后,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完“矿物和岩石”后,可以这样煞尾“同学们放学回家,注意观察我们学校有哪几种矿物和岩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校园文化石的类型和矿物成分进行鉴定。”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浓厚的兴趣。

地理课堂结尾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课型特点、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好“结尾”,当然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佳境,还需要避免以下几点:

避免喧宾夺主,做到“有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无论哪个环节都必须看到学生参与的影子,而且是主动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关系自己越俎代庖,避免完全由教师表演,或是由几名所谓的优秀学生作秀,没有面向全体,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避免哗众取宠,做到“有力”。课堂结尾要有力,不能疲软,不能应付,不能散乱,不能花哨。虎头豹尾就是讲求开课大气雄浑,结课铿锵有力,首尾呼应,相得益彰,避免用一些空洞的语言作华丽收场,使得课堂结尾趋于奢华与肤浅或不分课型,不扣目标,不问学情,完全用一种模式来收结,使得课堂收尾形式呆板。

避免拖泥带水,做到“有节”。结尾要注意时间,要自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合理规划,适度调控,科学引导,让最后的几分钟成为课堂的小高潮、小回忆、小风暴,避免把课堂收口看成教学主要内容的简单重复,叙述语言不够简练,冗长拖沓,而且还力求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

避免草率行事,做到“有理”。结尾要科学,避免随意性,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偏离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结课。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endprint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意在让学生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时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啰唆、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一节的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呈反比。地势高气压低,气温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气温低气压高。2.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其名称要求记住。

二、悬疑激思式结尾

地理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打下埋伏,使本节课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课的开头,以便与下一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例如:讲完“地球公转轨道、周期、速度”后,我做了如下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椭圆轨道上有两个特殊的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就我们所在的北半球而言,地球运行到近日点,反而是气温较低的1月;地球运行到远日点,反而是气温较高的7月。由此可看出,气温的高低主要不是日地距离造成的,那么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等下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们就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急切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

三、绘图列表式结尾

地图是地理学一种特殊语言。我们要求学生一方面能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去获得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把获得的知识记忆在地图上。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提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就简,可以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已为运用此法进行小结奠定了基础。

四、联想对比式结尾

许多地理概念、事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联想对比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把教学内容中那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学习了“地球的公转一般规律”后,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让学生完成,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自转和公转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而且系统地复习了上节的知识并区别了它们的差异。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短语浓缩式结尾

上完一节课后,可根据主要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把纷繁复杂的地理知识浓缩成短语,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例如:学完“气旋、反气旋”知识后,我用短语概括为“梯度摩擦加地偏,气流运动成涡旋;反气旋外流转,气流下降好晴天;气旋气流外向里,气流上升多云雨”。由于短语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兴趣大增,绝大部分同学当堂内能熟练掌握,取得快速识记的效果。

六、首尾呼应式结尾

写文章一般都要注意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课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样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七、练习检测式结尾

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作为课堂小结。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练习结果应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注意巩固达标练习的适时、适量,做到精练、精讲。在小结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运用的形式上可是习题训练,也可让学生讨论比较,进行解题竞赛,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说题”等。

八、拓展延伸式结尾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后,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完“矿物和岩石”后,可以这样煞尾“同学们放学回家,注意观察我们学校有哪几种矿物和岩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校园文化石的类型和矿物成分进行鉴定。”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浓厚的兴趣。

地理课堂结尾形式多种多样,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课型特点、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好“结尾”,当然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佳境,还需要避免以下几点:

避免喧宾夺主,做到“有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无论哪个环节都必须看到学生参与的影子,而且是主动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关系自己越俎代庖,避免完全由教师表演,或是由几名所谓的优秀学生作秀,没有面向全体,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避免哗众取宠,做到“有力”。课堂结尾要有力,不能疲软,不能应付,不能散乱,不能花哨。虎头豹尾就是讲求开课大气雄浑,结课铿锵有力,首尾呼应,相得益彰,避免用一些空洞的语言作华丽收场,使得课堂结尾趋于奢华与肤浅或不分课型,不扣目标,不问学情,完全用一种模式来收结,使得课堂收尾形式呆板。

避免拖泥带水,做到“有节”。结尾要注意时间,要自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合理规划,适度调控,科学引导,让最后的几分钟成为课堂的小高潮、小回忆、小风暴,避免把课堂收口看成教学主要内容的简单重复,叙述语言不够简练,冗长拖沓,而且还力求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

避免草率行事,做到“有理”。结尾要科学,避免随意性,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偏离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结课。

论文的结尾致谢 篇7

20xx年,我有幸进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师从郑炳林先生研读历史文献学。几年来,由于个人的随性,论文题目一改再改,直到去年六月,才逐渐将写作方向定在了此刻这个题目上。如此的任性和浮躁,给郑先生的指导和日常工作安排凭添了诸多麻烦,但先生却一如既往地待我以宽容和耐心,不断以悉指导和谆谆教诲给予启迪。如果论文最终能有所成绩的话,那应当全部归之先生的付出,而其错误则只能在自我身上找寻原因。再次向恩师表达由衷的感激和深深的致歉。

还应当诚挚感激的是北京市文物局的领导和同事,他们容许我用数年的时间埋头学业不问其他,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罕见的。

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日本龙谷大学徐光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等教授的悉心指导,并经过他们得到了诸多未曾谋面的海外学者的点拨。

在兰大就读期间,陆庆夫先生!杜斗城先生!王冀青等先生,为我们讲授了敦煌学方面的课程,他们的授业解惑,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冯培红!屈直敏!魏迎春等先生也给予良多教益和宝贵支持。还要感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有关心和帮忙过我的学友。

还应向许多并非从事本专业但却供给了巨大帮忙的朋友,致以衷心感激。论文写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图书资料的收集。虽然今日很多图书资料被做成图像格式,公之网上,可对于我这样的电脑盲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它们同样遥不可及。最为关键的是,今年三月十七日,电脑突然瘫痪了,若不是他们的帮忙,使得大部分基础资料被挽救出来,我的学业恐怕也就提前结束了。

最终,要感激的是多年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的家人。对于我这样不涉世务!不问生业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土地和空气,须臾不可离开。

大胆的想象 无尽的结尾 篇8

一只可爱的鸭子,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当鸭子看到车子,竟然骑了上去,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啊,牛、羊、马等动物都嘲笑和奚落他。鸭子仍旧很快乐、很用心地学骑自行车。最初歪歪扭扭,后来越骑越好,不久还能站在座垫上表演呢!这样的鸭子,自然引来了动物们的羡慕和效仿,最后在那个下午,每个动物都放下了嘲笑和不相信的态度,都学会了骑车。看来只有敢想、敢尝试,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小朋友们,如果一辆自行车和一只鸭子,出现在你眼前,你能预料会发生什么吗?本书作者想,让鸭子骑车!作者小时候攒钱买的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拴着的彩虹色的飘带,也在书中出现了。大家会发现,发挥大胆的想象,就会使作文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让我们翻到最后一页,爱骑车的小鸭子正看着一辆红色的拖拉机,这是一个无尽的结尾。下一个疯狂的主意是去开拖拉机吧?《鸭子骑车记》的故事结束了,《鸭子开车记》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呢,等待着每个看到这本书的读者继续去创作。我的续编故事:

鸭子开车记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一(6)班

张润琢

有一天,鸭子看见农场里停了一辆红色的拖拉机,他摇摇摆摆地走到拖拉机旁边,端着下巴盯着拖拉机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突然,他大叫着说:“嘎!我一定要开动拖拉机!”

于是,他努力地往上爬,可是拖拉机太大了,他扑腾了半天终于爬了上去,他先研究了一会儿,再慢慢地启动。谁知道他一踩到油门上,拖拉机就“呜”……一下冲了出去,他赶紧睬了刹车!

他边研究边开,慢慢地开到了小河边,河水哗哗地好像在说:“加油!加油!”他又开到了草地旁,草地上的动物们都惊奇地望着他,一边叫一边向鸭子招手。鸭子说:“大家好,我正要去那边逛一圈,你们要不要上来?”大家说:“好,好!”所有动物都爬上了拖拉机,连那只母牛和那匹马也跑来了。

鸭子带着大家逛,路边的风景真好看呀!有些树上结满了红苹果,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漂亮极了!鸭子开得越来越好了,有时还能边开边聊天。

鸭子开着拖拉机转了好大一圈,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回到了农场。送走了大家,鸭子把拖拉机停回了原来的地方,谁都不知道,这天下午,有只鸭子曾开拖拉机带着一大群动物出去旅游过……

老师评作文

看到最后的一幅画,小作者续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依然延续了鸭子敢于冒险、不断探索的优秀品质。

小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仿照了原故事的一些句式,比如文章结尾那句。这让你的写作变得非常棒!在图画书中学写作,这篇文章就是很成功的例子。我也写作文:

怎样拟写作文的结尾 篇9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为阅卷者所青睐的收尾的方法, 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首尾呼应式包括结尾与标题呼应、结尾与开头呼应等形式。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 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 照应开头, 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这种结尾或呼应题目, 或呼应开头, 使文章首尾一贯, 浑然一体, 结构完整。如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用心灵选择的人生, 纵有痛苦, 我也无怨无悔。”这个结尾回应了前文, 锁定了中心, 简练、精彩。又如2003年湖北一考生的《捕捉灵性的灵光》的结尾:“宠辱皆忘, 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 去捕捉理性的灵光!”该结尾既呼应了题目, 又呼应了开头的“我愿意让生命喷薄, 把羽翼淬火, 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使得结构相当紧凑。

画龙点睛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 运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表明自己的观点, 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 把写作意图交待清楚, 所以又称“卒章显志法”。如贾谊的《过秦论》全文着重叙述秦王朝兴亡废替的过程, 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最后指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这种收尾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分论, 揭露, 分析种种不良现象, 不吐不能, 不吐不快, 最后归结到中心论点上来。全文如一条大江汹涌奔流而下, 无法遏止, 最终归入大海。巨浪滔天, 令人叹为观止。

巧用修辞式巧用修辞手法, 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结尾, 会使文章文采飞扬, 如明媚的春光, 令阅卷者赏心悦目, 流连忘返。如2000年山西一考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尾:“创新是石, 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 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 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 引导我们前行!”排比、比喻、顶真手法的综合运用, 生动形象, 富有气势和哲理, 能不让阅卷者拍案叫绝吗?

景物烘托式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 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

例1:渔歌远了, 小船远了。听不见, 也看不见。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滚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 (《卖蟹》)

例2:风停了, 暴雨也结束了, 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 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 消失在一片晚霞中, 两者混为一体, 没有距离。 (《雨中品读》)

感悟升华式这种结尾, 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 体味人生况味, 解读生活密码, 升华朴实情感, 参悟深邃哲理, 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如《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文章结尾在叙写生活故事的基础上, 抒写自己的深切体验:生活是不会笑我的, 生活不会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是生活, 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 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 需要去发掘, 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留有余韵式这种收尾手法也就是含蓄式, 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 使文章结尾形成“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使人浮想联翩, 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 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奇效。如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孔乙己》等, 其结尾皆含蓄隽永, 令人回味无穷。在高考优秀作文中, 采用常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 留给读者联想或思考的余地, 耐人寻味。写议论文常用这种收尾方式。如2002年一考生的《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结尾:“是的, 当你的心灵选择了真、善、美, 排斥了假、恶、丑, 你的心灵都会被感动, 进而一股浩然正气就会永驻你的心灵。这颗心灵是有生命的, 它会生根, 发芽。之后, 心灵会变成一棵会开花的树!”“生根”、“发芽”、“开花”分别比喻什么?“开花”之后还会“结果”吗?令人遐思, 回味无穷。

理想作文的结尾 篇10

每每想起我那遥不可及的理想,总是觉得自己好幼稚、好天真,但是又不得不令我对它产生憧憬。那么,我的理想就是。

还记得那是20xx年国庆节的那一天,我打开电视,看着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到了阅兵时,xx领导人们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向空军、陆军、海军三个队伍方阵招着手。看着天安门广场上的全国人民代表,我心头微微一震:“如果我也当上了国家领导干部,该会是怎么样呢?”想着想着,自己不禁咯咯的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那遥不可及的理想。也许有人会笑话我,但我想说,,没有不可能,即使只有百万分之零点一的可能,但我还是有可能成为这个零点一。

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力量实现。现在,我也只能努力学习,顺便培养一下自己的各种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篇11

一、披文悟道, 强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 笔者在课堂结尾时, 从文切入, 披文悟道, 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效果很好。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完赵州桥特点后, 用大屏幕播放了下面一段资料作为课堂的结尾。

18世纪英国一位名建筑师想在威尔士的庞普里德附近的河上架设石桥。他最初设计了一座三孔桥, 结果洪水淤塞, 冲垮了桥身。他又设计了一座单拱桥, 但不知大拱上沙石过重, 使得大拱中间向上断裂。公元1746年, 他才最后设计出一座单拱敞肩桥, 在大拱上另开小拱。这座桥至今完好无损, 但比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整整晚了十个世纪。

从学生看完这段资料后反馈的信息可知, 这样的结尾使学生认识了赵州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杰作, 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座单拱敞肩桥。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质疑诱导, 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设置悬念,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活跃他们的思想, 激励他们课后进行思考。在《社戏》第一课时教学结尾时, 依据教学目标, 笔者设计了以下探究性的问题:看“社戏”是怎样提出来的?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展开记叙的?看“社戏”归途中, 可写的东西很多, 为什么作者详写了“偷罗汉豆”的情节?以上几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又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问题, 抓住了这几个问题, 就为教好下节课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知识, 提升能力

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 教师必须结合课本内容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弥补课堂的不足, 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学习资源、学生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如教《荷花淀》后, 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本文运用了散文式的格调, 给我们创造了诗歌般的意境。作品处处散发着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你们还觉得不痛快, 那就去阅读《白洋淀纪事》。白洋淀里的荷花和冀中平原的庄稼, 将以清香的花、美丽的果实和新鲜、活泼的气息吸引你们, 使你们如痴如醉, 流连忘返。”这样的结尾, 给课内外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拓展了新知识, 巩固了旧知识。如此循环往复,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

四、透视新课, 激励预习

新课标语文课的编排, 其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一节课结束时, 教师可用精彩有感染力的语言简要介绍下节课的内容, 激起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笔者在《威尼斯商人》一课结束时向学生说:“沙翁不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给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丰富珍贵的遗产。但我们也不需自惭形秽, 我国有一位戏剧家, 他出生的时代比沙翁还早三个世纪, 他终生从事戏剧创作, 写了六十多个剧本。他就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要了解其人及作品, 请预习下一课———《窦娥冤》。”“编篓织筐, 全在收口”, 一两分钟的结束语, 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上一篇:部门经理职责下一篇:民用爆破物品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