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特性(共6篇)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且要有好的规章制度。因此,为了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每个学校都会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那么,什么样的规章制度才是好的规章制度呢?笔者认为,好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6性”:
参与性
规章制度应该让广大教师参与制订。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是强加给他们,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在制订管理制度时,管理者决不能把它当作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应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订、质疑以及修改。这样,学校管理制度讨论、制订的整个过程,也就成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制度制订的过程,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这样的管理制度是教师的1种主动追求,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公平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公平性。公平性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行政领导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国家制定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亦是如此,如果只是用来约束普通教师,对行政领导根本没有约束力,那么就会变得苍白而无力,就会成为1纸空文。
比如,校门口立着“出入下车”的牌子,普通教师遵守得很好,而1些行政领导却视而不见;“不在办公室吸烟”的要求,普通教师都能做到,可1些行政领导的办公室却经常烟雾缭绕。如此这样,普通教师又怎么可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呢?
科学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科学性。有的学校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规章制度,而是胡乱拼凑;有的学校怕麻烦,直接照搬别人的做法,采取拿来主义。这样的规章制度没能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然不可能科学合理,也必然会产生种种矛盾。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科学性,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比如某校有私家车的教师比较多,就可以制订“停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且统1车头朝外”这1规定;某校有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年青教师比较多的话,就可以将作息制度作相应的变动,等等。
人文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人文性。不少学校的规章制度,满眼是不准、不能、禁止等生硬的词语,处处是1副冷冰冰的铁面孔,很难看到最好、宜、应该这样的比较温馨的词语。各项规章制度不准教师这样做,不准教师那样做,到底应该怎么样做却没给教师说明白。这些缺少人文性的规章制度为了省事,简单地进行硬性规定,而不去站在广大教师的角度多1些软性规范,只知道“堵”,不注意“疏”,教师怎能不反感?
简明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简明性。笔者曾经在1个省级规范化学校参观学习,其间发现他们仅教师办公室管理方面的制度条文就不下10几种,里面的规定更是细致。比如该校“教师办公桌物品摆放要求” 的规定,给每位教师分发了1张示意图,对桌面每个角落该放什么都作了硬性规定。且不说这种规定是否科学,单就这些条款本身来讲,有必要这么详细吗?管理倒是规范了,可是这规范的背后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满足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太多的条条框框,在限制教师行为的同时,也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持久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应该是持久的。规章制度不是1时的“权宜之计”,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各种检查的短期行为,而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管理者在制订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把教师看成是“被管理者”,同时也要努力使他们成为管理者,变“制度要我这样做”为“我应当这样做”。学校管理制度即使制定好之后,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圣经,因为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其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应该继续修改,也就是说,学校规章制度应当与教师的主动发展同步,是1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职业体育制度是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 它的设计、安排的好坏决定着职业发展速度, 发展质量。目前对与职业体育制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 西方职业制度变迁、创新研究[1,2,3]。二, 我国职业体育制度变迁、创新研究[4,5,6]。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西方制度体育、我国职业体育制度, 解决了制度产生、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相关问题, 但对于职业体育制度的一般特性没有涉及, 所谓制度的一般特性, 即职业体育制度所共有的特征, 代表了一般性, 它是区别特别特性的, 所谓的特别特性是指不同国家社会环境造成的特性, 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 代表了特殊性。因此充分认识我国职业体育制度的一般特性, 对我国职业体育制度设计、安排、创新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2 职业体育制度特性
2.1 系统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7]。系统是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根本属性, 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是事物间一种本质的关系。因此, 职业体育制度也同样具备了系统性这样属性。系统性, 它要求将决策对象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标准, 协调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使各子系统的相互衔接, 相互作用, 达到整体系统的完整、平衡。美国职业体育联赛则多是封闭式的联盟 (联赛设计无升降级) 。封闭式联盟通常拥有固定的球队数量, 在进入壁垒方面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比如高昂的准入费和严格的审批制度。在封闭式联盟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维持联盟财政的稳定, 就必须保证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是关键。美国采用的是封闭式职业体育联盟制定, 而维系这一制定的还有相关的准入制定, 分配制度 (包括联赛收入、优秀球员的分配等) 。因此美国职业体育制度也同样具备了系统性这一特性。职业体育制度的系统性要求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制度间的摩擦, 协调, 以实现1+1>2的整体效益。制度并非是孤立存在, 而是一种集合性存在, 互相协同发生作用。当制度创新发生时, 最优状态应是各方面同步创新, 形成一个新的制度集合, 如此才能对经济绩效提供新制度的集合式支持。如果各个方面的制度不能同步创新的话, 便会形成不同方面的制度摩擦这时, 无论是未创新的制度还是已创新的制度, 都不能达到制度运行最优状态, 甚至发生制度运行困难。只有当若干方面的制度同时被创新时, 某种新型的制度才能有效地建立并进入有效的运行状态, 反之, 当某一方面的制度被孤立地实施创新而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制度创新予以支持时, 则这一方面的制度创新很难完成, 其实施也极为困难[9]。在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伊始, 俱乐部产和职业联赛权制度与现代俱乐部制度就存在很大不冲突, 现代俱乐部制度要求自负盈亏, 而我国俱乐部产权制度则体现的产权不清晰, 不要求自负盈亏。现代俱乐部制度要求公司经营利润最大化, 而我国职业联赛的分享制度呈现出协会占据了巨大的利润, 如此大利润被占据, 俱乐部的利益怎能实现最大化, 这也是很大的一个矛盾。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中所采用升降级制度, 这一制定就要求在降和升的程序中实行严密的监督, 《中国足球协会章程》第87条规定, 足协各会员协会, 会员俱乐部及其成员的争议提交法院, 而只能向中国足球协会诉讼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提出申请, 诉讼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裁决是最终裁决, 其用意非常之明显, 就是强制会员必须将纠纷交易内部仲裁机构仲裁, 而排出法院对纠纷的管辖权。而联赛产生的纠纷主要有协会成员进行内部协商处理, 这明显与升降级制度要求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做保障相矛盾。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 新制度的安排都是极其审慎、复杂的工作, 不能朝令夕改, 不能简单从事, 更不能不同的制度间相互矛盾, 彼此抵消制度创新与制度安排的价值和功能[10]。我国职业体育制度设计、安排中充满了矛盾, 没有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 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体育制度的系统性特性, 最终导致我国职业体育运行陷入窘境。
2.2 突变性
职业体育制度变迁, 一方面存在着自我强化和自我稳定的作用机制, 存在着所谓的“路径依赖特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断适应环境的行为过程和功能机制;还存在着制度变迁中的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因此, 由于学习效应, 协调效应促使职业体育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随机的涨落, 这些涨落不断地通过各种非线性作用机制形成巨涨落。最终导致产生新的制度安排, 导致突变的发生。普里戈金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系统可以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涨落也可以是系统发展的建设性因素[11]。在临界状态下, 系统状态不稳定, 演化面临多种选择, 某种随机的涨落可能通过相干协同效应而迅速放大, 形成宏观上“巨涨落”, 使系统跃迁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系统通过“涨落机制”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12]。在制度突变中, 最具代表性就是蝴蝶效应, 对初始条件具有相当的敏感性, 并能将微小的涨落放大成宏观行为, 这就是混沌论中常说的“蝴蝶效应”或者积累效应[10]。篮球职业化改革在进入新世纪之后, 走出了一条与足球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取得了让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改革业绩, 尽管总体上我们可以说是全国篮球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篮协在这个时期遇到了一个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强的李元伟, 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13]。因此, 在职业体育制度系统中我们要特别注重这种“蝴蝶效应”的存在, 比如在选择领导干部, 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如果只有才而无德, 只会使职业体育的治理更加混乱, 如果只有的而无才, 则无法适应工作, 同样会使职业体育的治理更加混乱。因此, 我国职业足球的发展要实现从目前的无序状态中迅速脱离, 必须正视职业体育制度的突变性。
2.3 分形性
制度系统存在分形特征, 首先表现为具有复杂精细结构的制度结构分形[10], 由于俱乐部合作和竞争内容的多样, 包括生产要素、资本、信息之间的竞争、联赛产品生产过程的合作, 因此职业体育制度安排必然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实际出不同制度, 互相协同, 维系职业体育的健康的发展。在职业体育制度安排涉及宏观制度、中观制度、微观制度的组合, 宏观层面主要是联赛制度, 目前欧洲国家职业联赛制度主要是开放式的联盟制定 (有升降级) , 美洲国家主要是封闭式联盟制定 (无升降级) 。中观层面主要有产权制度、分享制度、分配制度、转会制度、薪酬制度、准入制定;微观层面主要包括选秀制度、储备制度、工资帽制定、奢侈税制度。在职业体育制度安排中除了正式的制度安排, 还存在非正式制度的约束,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是对正式制度安排约束的扩展、细化和限制, 减少了衡量和实施成本, 使正式制度安排约束得以实现。同正式制度安排一样, 非正式制度约束也呈现出结构分形[10]。我国职业体育中足球价值观, 赛场伦理道德, 裁判道德观念等都属于非正式的制度, 它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起着约束作用, 能够有效的约束职业体育发展中异化现象。
同样制度系统不仅存在结构分形, 而且还存在着健全、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14]。离开了实施机制, 任何制度就形同虚设[10]。职业体育制度结构呈现出层次性, 多样性, 在不同层次职业制度的执行就需要强有力配套激励、监督等机制, 因此职业体育制度在运行过程也呈现出分形性。
2.4 动态性
职业体育制度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它受本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 职业体育制度系统不断与各个环境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由于外界的输入物质、能量、信息是不断波动的, 这一波动导致了制度安排中的成本和效益关系处于不断动态之中, 使得制度的供需原理平衡态, 整个体制制度系统处于动态中。职业体育制度的动态性是相对的, 并非所谓的朝令夕改, 动态性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正,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制度, 它的存在只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是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时空的转移它的是不断需要调整适应周围环境的, 与周围环境实现有效的兼容, 以达到较大化的运行效果, 正是由于动态性的存在才使得职业体育制度实现创新。
3 制度一般特性的意义
充分认识这些制度的一般特性, 对于我们进行制度设计、制度安排, 以及展开职业体育制度创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市场经济的内容不断注入竞技体育, 现代职业体育活动要求巨资的投入, 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单个制度创新活动的参与很难满足市场环境的变化, 制度创新系统性、分形性、突变性、动态性的作用日益突出。职业体育制度系统中的若干制度成分并非是孤立存在, 而是一种集合性存在, 互相协同发生作用, 当单一子制度因素的发生, 最优状态是其它制度因素的同步发生, 形成一个集合, 从而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提供创新集合支撑。
摘要:职业体育制度是一个复杂系统, 科学地认识这一系统的一般特性能为我国职业体育制度的设计、安排、创新提供依据。通过逻辑分析法, 从宏观层面论证了职业体育制度具有的系统性、分形性、突变性、动态性一般特性。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典型例题
例
1、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解析:
听诊器的基本原理:心、肺、内部的振动经固体(听诊器)传播,在橡皮管内声音振动把声波传递到耳朵,且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能量很散失,声音真实清楚,响度较大。答案:D 例
2、为什么给自己录音时,自己听起来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却没有多大的差别? 解析: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方式传播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听起来感觉不同;别人平时和从录音机里听自己说话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例
3、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点拨:(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较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材料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答案:(1)C(2)C(3)D 例
4、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A.把电视机关掉
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D.关闭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窗
点拨:A项、B项虽然都运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原理,但A项因干扰了他人并不合适,应先B项。C项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防干扰反而会使噪声更大。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设置屏障来减弱噪声,对于本题来说是行之有效而又合适的办法。
故正确答案BD 例
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点拨: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甚至很近的地方,就有居民的楼房或单位办公室,汽车的轰鸣车必然会影响到居民楼内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在公路两侧竖起隔板,就可以阻断一部分噪声向两侧传播,这是对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保护。答案:D A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纽
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5、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却在家引吭高唱对你形成干扰,为了减少噪音影响,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孔 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
D.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6、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音符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256 288 320 341 384 426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甲、乙、丙三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甲振动频率为2Hz,乙振动频率为105Hz,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丙振动的频率为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选C。
小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2、使劲拨动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变振动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变音色。转动提琴旋纽,使琴弦变紧或松,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B卷
二、填空题
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8、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一样。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
10、张平同学学了声学部分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8、音调;响度;音色
9、“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0、(1)“音调”;
(2)像皮筋被拉得越长越紧,振动越快。
三、综合题
11、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12、对因衣物没放平引起洗衣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减弱? 答案:可从声源处减弱,将衣物摆平,使机身振动减小。
13、小雪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林在一旁提醒她:“小雪,快满了!”“真的,满了!”小雪说,小雪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林说:“听出来的。”小雪大惑不解,请你帮助小雪弄清其中的奥秘。
答案:当向暖水瓶中灌水时,随着瓶里的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高,听起来越尖细。
小结:首先要搞清声音是由哪一物体振动发出的,然后再研究发生变化的因素。
14、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为什么那个盒子能驱蚊? 答案:解: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更叮得厉害。可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明家的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它能模拟雄蚊声音(频率在9500—12000Hz),雌蚊感到这种声音,以为雄蚊来了,就远远地避开。
小结:解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只有多联系实际,抓住问题的关键,去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
15、居住在允许夜间通行的重型卡车和拖拉机路边的居民,防止噪声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因为该路是允许通行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的,且居民区位置也已确定,因此无法在源处减弱噪声,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可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住房的门、窗背向道路,室内挂上厚些的窗帘,也可戴防噪声耳塞。小结: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应考虑实际条件和产生噪声的根本原因,切不可忽略了人的行为目的。
16、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在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了噪声强度。问题是,本来噪声就有害再由电子计算机发出声音不是增加噪声的响度吗?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
16、解:控制噪声,就是把不希望有的声音减弱,即把不希望有的振动在传播介质中想办法减弱或抵消强度。“抗声”就起这个作用。当噪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同时也让一个步调相反的振动也产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噪声和“抗声”合成的结果,就减弱或抵消了噪声的强度,达到以声治声的目的。中考解析 例、(海南)下面几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晚会现场,舞台上的合唱团发出的激昂而嘹亮的歌声 B.交响音乐会上,几十种乐器演奏时发出不同音色的器乐声 C.正在放映精彩影片的影剧院里,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 D.春游活动中,同学们活泼轻松的说笑声 解析:
本题中考查噪声不是从其产生机制出发,而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A、B、D中所呈现的声音都是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而C中反映的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虽然响度不大,但影响了其他大多数观众正常收看影片,因此属于噪声。答案:C 课外拓展
噪声的防护技术
噪声是繁华城市里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为了贯彻我国噪声卫生标准,减小噪声的危害,保护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对噪声进行防护.在噪声防护技术中,一是减小噪声源的噪声,二是减弱、控制噪声的传播,三是个体防护.下面概括介绍这三方面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噪声源的发声体改为不发声体,例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等.用这类无声或低声设备及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及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从声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多原有设备还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对噪声采取一些控制技术,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对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如下表.
安装消声器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消声设备,对空气声最有效 吸声处理 吸收声的能量,对空气声最有效 隔声 反射声的能量,对二次固体声有效 减振处理 吸收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隔振 反射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使气流通过的装置.消声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以及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吸声处理是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隔声是把发声体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使之与环境隔绝等.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可以有四种技术
(1)远离噪声源.人远离噪声源,使噪声在远距离传播中衰减.
(2)改变噪声指向.噪声在低频时,一般无指向性,但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随着增加.因此,对于高频噪声,改变指向是一项控制噪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3)筑墙控制噪声的传播.衰减量与声频或波长有关,与墙高度也有关.筑墙衰减噪声,在实用中被考虑的限度为25 dB.若在墙上贴吸声材料或在房间挂吸声板,也能有效地衰减噪声.
(4)大气、树木和草地可以削弱噪声的传播.噪声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折射、由上风处向下风处折射.根据这一规律,噪声源应设置在低温处和下风处.绿化城市,不仅可以减弱噪声的的传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3、个体防护
如果由于技术或经济上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控制噪声的要求,只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帽盔.优点是隔声量大,对高频的隔声量可达40 dB~50 dB,而且可以减少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缺点是笨重、不透气.因此只对强噪声适用.
(2)耳罩.外壳用硬质材料,内面用软质材料,内装吸声材料,隔声性能好.
(3)隔声棉.用石蜡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
声音的特性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声现象》这一章的第三节,它紧接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这一章的重点。“了解声音的特性”更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同时有关噪声和乐音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所以本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声音的特征。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热爱 科学,热爱世界。
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由于八年级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因此,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4、教法选择。
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适当插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5、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八年级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6、教学用具。
实物(口琴、泡沫、玻璃板、木梳、音叉、木片、铁片、纸片、钢尺、硬塑 料片、旋转齿轮装置、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教学课件。
二、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用沾水的泡沫在玻璃板上摩擦,听发出的声音。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听这种声音的感受。
2、教师课件演示:
多媒体课件播放四种噪声,让学生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感受。
3、播放录音: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赏心悦目的轻音乐优美动听,使人感到愉快,教师此时引出 → 乐音的概念。繁忙路口的车辆声嘈杂刺耳,使人感到烦躁,教师此时引出 → 噪音的概念。
4、吹奏演示:
教师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让学生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让学生分析辆次口琴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
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不同。
5、播放录音: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至此通过引入,学生已经顺利入课。
6、多媒体课件演示:
大屏幕打出本节课课题《声音的特性》,伴奏音为一段欢快的轻音乐,让学生轻松入课,激发出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学生分析:划过时快慢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学生总结: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给出频率的概念、单位: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用‘Hz’来表示。
(2)媒体展示有关音调的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媒体展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关于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部分。媒体展示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例如: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
[学生分组实验]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3)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1)、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媒体展示有关响度的小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体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媒体展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在此教师强调指出,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3、音色:
[小游戏]: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媒体展示]:播放毛主席和周总理讲话的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生互动活动]:叫一名同学站到前面背对大家,另一名学生在他的身后敲击木器和铁器,让前面的同学判断。
媒体展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师生互动活动]:用录音机给一名同学录音,再放给他听,听自己的录音觉 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学生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
讨论后得出结论:人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
(三)拓展思维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多媒体展示习题精选]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讨论后回忆本节都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
[媒体展示课后作业]
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
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结束曲播放]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在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精致的课件、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激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穿插于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通过音乐播放、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主体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还是在认知水平、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所得。
一、教科书分析
这一节课讲系统的基本特性,是下一节“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在理解前面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其中整体性是重点。掌握系统的整体性后,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就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知道了系统的概念,但对系统还是缺乏深入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分析系统问题,为此就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理解万事万物的相关和变化,学会用整体、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会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解释身边的系统问题,并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是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知识。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偏重理论知识,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难度要适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系统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出系统的基本特性。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系统的特性,教师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事例来强化概念的清晰度。
六、课前准备
展天通用技术结构套件、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行车结构的认识学习了系统的概念,并用我们的结构套件制作了自行车耳朵模型,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我们的模型,来学习的新的内容,系统的特性。
提问:系统都有哪些共性(展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能被称为系统的东西都有它们共同的特征),那么经过大家的预习,系统到底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系统都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 适应性„„
【学生活动】下面留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完成我们自行车模型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行车作为一个系统,他应该具有刚才所说的五个特性,大家拿着模型,结合生活在的自行车,说说这些特性是怎样在自行车上体现的?(小组活动,一组请一位代表发言)
2.系统的基本特性。(学生活动完毕请小组代表回答)(1)系统的整体性。
教师提示:拿出一堆分散的结构零件,提问,自行车是由结构件组成的,那么这堆零件算是一辆自行车么? 学生:„„
【教师总结】自行车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它内部的各个零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 起,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结构高精度地组合起来,相互配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而且这种新功能是组成系统之后的独特的整体功能,是单个零件所不具备的。提问:大家考察一下周围的系统是否也是如此。(房屋建筑所用的水泥沙子)
【案例分析】老师改卷子问题?怎样改卷子更快?
【教师解析】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的有序搭配与组织往往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 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这种特性叫系统的 整体性。整体性是每个系统具备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系统最主要的特性。
【案例分析】教科书第69页“案例分析:巴尔扎克的塑像”。
【教师总结】罗丹在乎雕像的整体功能,而不是局部的双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考虑问题要有整体意识,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存整体。
(2)系统的相关性。
PPT展示变速自行车的齿轮咬合转动的图片,各种齿轮的大小不同,有一定的齿数比。齿轮之间有不同齿数比,使得齿轮的转速有快有慢,最终达到一个变速的效果。看得出自行车的各个零件相互联系密切,而且每个零件的运转又关系到自行车的正常走时。系统中部件和部件有着相互作用或者部件影响整体表现的这种特性就是系统相关性。不仅自行车有相关性,其他系统都有相关性。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系统相关性的例子? 【学生回答】..„·(学校教学,工厂流水线)
【教师总结】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或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投影展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图片。
请说明系统的相关性。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老鼠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 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如果生物链中的任意一种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会联动地导致其他物种变化。
【案例分析】教科书第70页“案例分析:厨具安装”。
(3)系统的目的性。
为什么会有不同功能的自行车? PPT展示不同自行车的图片。
很多系统是人设计的,具备一定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并体现人的设计 意图。
系统具有某种目的,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分析和设计一个系统时,必须先弄清楚 系统的目的,否则就无法构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现实系统。当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要 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获得整体的最佳效果。
【案例分析】1999年,我国开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2001年与1998年相比,全 国共调减粮田面积1.3亿亩,增加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9 000多亩.种植业 开始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格局,尤其是蔬菜、水果、花卉的 迅速发展,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结合上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作为一个系统,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什 么?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在进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阶段后.农产品价格 持续低迷,农业生产效益低。为了适应新阶段的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调整和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的是提高农业适 应市场的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调整途径:迅速发展 优质农产品;畜牧业生产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由偏重数量增长向数量 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重点是增加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面 积和产量。
(4)系统的动态性。,为什么旧自行车更易发现安全质量问题,更需要维护,甚至淘汰? 【学生回答】自行车用了一段时间,零件开始磨损、老化,整个系统的状况发生了变 化.安全性能大大降低,容易出事故。【教师总结】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老师家里的电脑几年前是新的,现在已 运行不起来了。也报废了。所以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是动态发展的。系统也一样,它们具有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用系统动态 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不仅看到系统的现状,还看到系统的发展变化,从而预测系统的 未来,掌握系统发展的规律。
病人从住院到出院这段时间内,医生常常会开不同的药方,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学生回答】病情是动态变化的,开药方要依据病情。
生活中有些事物好像没有变化,是不是有的系统就没有动态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系统的变化有快有慢,快的今非昔比,慢的几年如一日,就像这个闹 钟,新的时候很好,后来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直到好几年后才发现它走时不准了,因 为里面的零件已慢慢地开始老化。虽然有的系统变化慢,但不等于不变化,只是看不 出来而已,其实万物都是变化的。(5)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 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 化。系统只有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的自行车图片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很重要,企业为什么要根据市场变化来开发新产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任何企业都需要了解同行业的经营动向、发展状态以及市场需求等 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本企业的经营对策,谋求自身的发展。例如,有些老产 品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或有新产品淘汰了老产品。企业的经营应该随时 面对行业的变化。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3.小结。
根据下面的关键词进行知识整理和回顾:整体性、要素、子系统、要素和要素相关、要素和整体相关、目的性、协调、动态变化、适应性。
八、作业设计
学习系统的目的性可以指导我们分析生活学习中碰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目前高中阶段有多门课程要学习,任务很紧,该如何协调和安排好各学科的学习时间。
1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
建设部《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指南》对设计文件质量的要求是, 提交用户的设计文件应: (1) 满足恰当规定的需要、用途或目的; (2) 满足用户的期望; (3) 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规范; (4) 符合社会要求; (5) 及时地提供;此外, 还应满足所有受益者的要求。给出的工程设计文件的7项质量特性是设计文件质量实质和内涵的具体体现。其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是文件特性的具体表现和表达。功能性是指建设工程的使用性能, 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要求首先应反映功能特性。安全性是指工程设计将伤害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能力。经济性是指合理的建设工程寿命周期费用和投产/使用后的经济效益, 通常包括: (1) 合理的建设总投资额; (2) 建设工程正常运行、维护的费用; (3) 生产成本; (4) 利润。可信性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所作的综合性的定性描述。工程设计文件应充分反映建设工程在竣工后投产/使用的可信性程度。可实施性是指工程设计符合施工、安装、制作等作业技术条件的能力, 以及对施工、安装、制作等单位的期望满足的程度 (注:作业技术条件和期望必须是合理的) 。适应性是指建设工程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建设工程的适应性主要涉及: (1) 适应合理的发展、改扩建要求的能力; (2) 适应本次设计规定的产品或使用功能作再次合理调整的能力; (3) 适应本次设计规定用于生产或运行的原材料、能源及运输条件再次作合理改变的能力。时间性是指工程设计文件交付期限以及建设进度、竣工时间、投入使用时间等从设计角度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此外, 时间性还应包括所设计的各种建筑物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保持其使用功能的能力, 即工程的寿命周期。
2工程设计文件的技术特性
工程设计文件的技术特性是实施工程所需的技术要求的详细描述, 是按照法律法规、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的具体落实, 是设计文件的固有特性。
工程设计过程是从制定设计大纲开始, 依据设计大纲要求展开设计, 到完成设计, 形成设计文件的一个系统工程。设计报告各个篇章包括了设计总则、综合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水文、工程地质、建设规模、工程布置和建筑物、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节能设计、设计估算、经济评价、总体评价、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水力机械、电工、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消防、环境保护设计、水土保持设计、工程管理设计、设计概算、总体评价等。技术特性是工程项目实现具体的指标和形式, 在各自的技术篇章中展开技术描述。
3相互关系
3.1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对于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定而言, 宏观评定设计文件质量好坏的具体指标是质量的7个特性, 即: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微观评定设计文件质量好坏的具体指标是设计依据、设计参数的选取等技术特性, 设计是否依据相关规程规定, 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宏观和微观是物理学中两个相对的物理名称。应用于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定可以理解为, 宏观是描述工程设计文件整体和大局的质量特性, 微观则是描述工程设计文件的具体和详细的技术特性描述。
质量特性是设计文件整体考评的指标, 质量特性涉及到设计的各个篇章, 涉及到设计的方方面面。是将各个局部分支归纳而得的7个质量特性描述指标。
技术特性是工程设计的每一具体的技术描述, 某一具体的技术特性只反映设计整体的某个局部技术特征, 技术指标也只代表局部设计的技术特性。
3.2 质量视角与技术设计视角的关系
工程设计文件即设计输出, 如文字说明、图纸、图表等, 是工程设计单位的产品。质量特性是区分产品质量的重要属性, 主要应依据其质量特性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来进行衡量。从质量视角看设计文件的质量主要是分析判定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这7个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技术设计视角看, 设计文件是按照专业技术进行划分, 以专业为章节进行描述。设计文件的质量主要是分析设计是否合理可行, 具体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情况、地质、水工、机电等具体的计算、设计和布置等是否合格。
专业设计人员的视角是本专业的技术设计要求。只要满足我的专业规程规范的要求即完成的了我的设计。设计总工程师的视角是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满足技术要求, 即统筹考虑各个专业的技术规程规范的满足程度。管理决策者的视角是工程项目是否满足安全性、功能性、可实施性等质量特性要求。不同的人员站在不同的角度, 对工程设计文件的评定角度不尽相同, 但最根本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和相同的, 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3.3 相互交融的关系
设计文件质量的7个特性融入在设计文件中, 在设计文件中虽然极少明显见到这7个质量特性的专用名词, 但各个篇章中都隐含着这些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是通过对技术要点的描述得以实现。技术要点是质量特性的支撑。
技术特性在设计文件中无处不在, 某一技术特性实际上是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的具体体现。如:通航、过木及过鱼建筑物, 提出过水流量, 充水、泄水、水流条件, 流速, 消能, 运行时间, 耗电量, 建筑物基础、结构及边坡计算的条件、方法和成果, 以及处理措施。研究泄洪、消能、冲淤, 对通航等建筑物运行的可能影响, 必要时提出改进和处理措施。仅这些内容实质上就包含了通航、过木及过鱼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等质量特性。再如, 金属结构的枢纽布置或单项工程, 水工建筑物中所有闸门 (含拦污栅) 及启闭设备 (含清污设备) 的布置应满足各设计条件下的运行工况;闸门型式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 并适应所选闸门的功能;启闭机型式的选择应符合所操作对象的要求;拦污栅及清污设备的布置、选型应满足发电机组 (泵组) 或输水建筑物的运行要求;所有金属结构设备的控制方式应满足枢纽运行要求。这些具体的技术特性描述同样包含了功能性、安全性等诸多质量特性。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成果包括技术报告和勘测规划设计图纸。技术报告分为总则、水文、工程地质、工程布置和建筑物、机电和金属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移民征地和节能设计等篇章。在这些篇章中都融入了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这7项质量特性。勘测规划设计图中亦是如此。这种相互交融的关系贯穿于全部工程设计文件之中。
3.4 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对于质量特性和技术特性的描述均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只是质量特性更易定性和直观评定设计文件的质量好坏, 而技术特性更易定量和详细地评定设计文件的技术质量的好坏。无论是质量特性还是技术特性的定性和定量都是相对的, 这些指标都是动态的, 是评定过程中所必需的。定量的或定性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特性也可以转化为设计文件的各种质量的特性。明确的和隐含的质量特性是设计文件的本质。设计文件的质量评定的基础是这些定性和定量的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指标。
评定指标很多, 特别是对于国家法令法规的要求、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及业主的要求 (包括明确的要求或隐含的合理期望) , 也需要转化为一组定性或定量的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指标, 作为评定设计文件是否合格的一种依据。这些定性和定量的评定指标, 也是工程设计产品、工程设计最终成果文件的质量特性。
4结语
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定是对设计文件的优劣进行评分鉴定形成一套相互联系制约的衡量准则。准确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与技术特性的关系, 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文件质量的评定。
无论是从设计文件的技术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其设计质量, 还是从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其设计质量, 设计文件质量评定均是通过设计文件的具体技术要求、技术数据和设计依据等具体的设计特性着手进行, 并得出设计文件在技术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可行, 是否满足要求。继而可以转换为设计文件质量特性的定量指标, 从宏观上进一步评定设计文件的质量。
摘要:通过分析设计文件质量评定中的质量特性指标和设计文件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的特性, 论述了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与技术特性的关系。分别论述了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和技术特性, 分析了这两种特性的宏观与微观关系、质量视角和设计技术视角的关系、设计文件技术特性与质量特性相互交融的关系、定性评定与定量评定的关系。准确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特性与技术特性的关系, 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文件质量的评定。
【制度特性】推荐阅读:
地理学科的特性07-04
声音的特性课件11-16
成功之道特性09-28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10-08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范文11-22
《红楼梦》文学翻译独特性12-11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09-07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竞赛)10-21
人体的独特性阅读理解附答案12-13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