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1

拓展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教育。

3、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4、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5、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学习方法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小结

五、质疑解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气。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锋,锋利。磨砺,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极端寒冷,严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砺,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释放出来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和这句谚语相似的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附: 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ǎo lāo jiâ sāi

()洁 捕()告()鱼()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地(kōnɡ kònɡ)挑水(tiǎo tiāo)便宜(pián biàn)

空中(kōnɡ kònɡ)挑拨(tiǎo tiāo)方便(pián biàn)

三、组词。

溅()翼()尝()榨()

钩()纵()吩()诱()

四、把下列词语填完整。

小()翼翼 依依不()心灵手()不动声()

不容()辩 大喜过()络绎不()星罗棋()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告: A把事情向别人陈述、解说; B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 C为了某事而请求; D表明; E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

1、我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2、小红自告奋勇,揽下整理厨房的活儿。()

3、复习告一段落后,转入了期末考试。()

4、邻居把这件事告到了法院。()

六、选词填空。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峻

1、我们要经得起()的考验。

2、这篇文章的结构很()。

3、老师一向对我们的要求非常()。

4、父亲的表情是那么的()。

七、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1、李明经常锻炼身体。∥ 李明身体很健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难有多大。∥ 我们要出色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关心我的学习。∥ 老师关心我的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修改病句。

1、胆子大起来,敢落在我的肩膀上。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虚荣、浮夸、对别人没有作用。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立刻()爱慕()

3、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题目: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要求:把事情写详细,并点明这件事对你的启示、收益或受到的教育。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2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3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关注到了“语文学习策略”的建构。例如,从“语文园地”到“回顾·拓展”,教材有意识、有序列地呈现读写知识,引导学习读写规律。尤其是第三学段“回顾·拓展”的编排更多指向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或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在理解内容、读写方法、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收获,关注学生在拓展中有效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在不同的语境或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关注和思考如何落实“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任务,也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较多关心“回顾·拓展”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如果从“建构学习策略”的层面来着手“回顾·拓展”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搭建语文知识结构,还有助于学生在解决语文问题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有效。

一、基于导学系统,目标让学生明确,形成策略意识

人教版第三学段的教材是按“专题”来组织单元的,每一个“专题”兼顾语文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内部的导学系统合理而清晰:每组课文前都有单元学习导语,然后是与单元主题匹配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接着是与单元学习相应的“回顾·拓展”(如下图)。

“单元导语”在单元学习开始就点明了专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语言学习的要求;“回顾·拓展”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教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基于教材内在的导学系统,教师可以适当前置“回顾·拓展”,与单元导读整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在对学习任务有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提早规划,形成策略意识,有目的地去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习取得较好效果。

【案例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部分学习内容前置教学(课堂实录)

师:这个学期,我们结识了作者笔下不少的人物,有顾全大局的——(生接:蔺相如);足智多谋的——(生接:诸葛亮);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生接:老班长)。

师:这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生: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生:还有侧面描写……

师:是的,我们即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看看本组课文中作者又为我们刻画了哪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打开书本,请你快速浏览第七组课文的课题,认真默读“单元导读”和“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时,要注意些什么,可以怎么学?

生:我要特别注意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生:每一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可以做个比较。

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讨论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以上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

因为有学习经验和写作知识做支撑,在本组课文教学前,教师前置了“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内容,让学生一进入本组课文学习就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后续学习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师则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勾画句子、摘录片段、想象画面、补充阅读等来感受人物,谈谈对人物的理解和对写法精彩之处的体会,从而逐步建构对这一类文章的阅读策略。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根据“回顾·拓展”的编排意图,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怎么做”和“如何选择怎么做”,即策略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可以这样学习”,即策略运用的意识。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领悟课文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小林和小东两个人物的对话启发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笔者在人教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中摘录的教学目标如下:“巩固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他人。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被感动。”在人教网“教学设计”栏目里有另一则教学设计,其目标表述如下:“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比较这两则教学目标发现,前者较关注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目标出现了偏差;后者的目标表述具体,我们能看到学生将“做什么”“怎么做”,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学习方法运用的结果检测不清晰,可修改如下: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以组内对话、组间展示的方式,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感受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从课外阅读和习作中摘录或列举“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的句段。

目标1、2中的“组内对话、组间展示”“摘录或列举”等行为短语都能体现学习活动的方法和过程;目标2中的“摘录”和“列举”是对学生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的检测。这样的教学目标制定体现了“策略性知识”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逐渐具备策略意识,获得学习策略。

二、基于任务情境,过程让学生经历,促进策略生成

学习策略的生成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情境,策略的展开与组织又是一种个体行为,具有个别化的特征。因此,教师在“回顾·拓展”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充分展开。

例如,教学“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这一板块,“交流平台”有三种呈现方式:“对话式”“话题式”“问题式”,其表述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展开对话。这样的呈现方式决定了“交流平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整理、自我提升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交流话题。

【案例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五”之“交流平台”(教学后记片段)

在交流正式展开前,笔者引导学生浏览了本次“交流平台”的三个话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选择三个话题中的一个,并讨论学习的步骤,填好“学习任务单”。其中刘琴小组选择了第二个交流话题,任务单是这样填写的:

“交流平台”学习任务单(二)

交流话题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序号任务栏(学习步骤和学习内容)分工与完成方式

1选定人物集体进行

2再读相应的课文,找出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独立完成

3设计好人物性格特点的比照表独立或合作完成

4交流表格,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集体交流,刘琴组织

5演一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表演(集体)

这张任务单的填写并不是那么顺利的,确定学习的步骤立刻能反映出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策略。组员先是借鉴了以前“交流平台”的学习步骤,填好了第1、2步;然后回忆了课文学习的情形,觉得应该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罗列出来;怎么列呢?他们询问了教师,采纳了教师的建议——设计一张表格进行对照;又“偷偷地”去了解了另一个选择同一话题的小组是怎样安排学习的,从中受到启发,决定来演一演人物。就这样,他们花了10分钟填好了任务单。

其他小组也制定好了学习任务单,学生自己策划的学习由此展开了。

正是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这个“不顺利”的过程让这一小组成员完成了对学习内容、学习步骤的确定和调整,并通过表格的填写和修改,将内隐的认知过程外显出来。这样一来,学习策略便生成、转化为一套可以操作的程序,这会大大促进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基于自主构建,方法让学生生成,内化学习策略

策略性知识需要学生去自主建构,如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策略,从而内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学生就能“求之于己”了。“回顾·拓展”教学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案例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五”之“交流平台”的教学(实习教师对课堂学习的描述)

……

依据任务,第二组选定了蔺相如和廉颇作为交流的对象。组员各自独立完成了人物性格特点比照表的填写,开始组内交流。首先,组员们发现大家设计的表格不同,填写内容有差异。例如,这是朱佳宏设计的人物性格特点比照表格:

人物蔺相如廉颇

性格稳重、沉着直爽

特点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知错能改

刘昊男是这样设计人物比照表的:

人物身份共同点不同点

蔺相如上卿(文官)爱国

赤胆忠心有勇有谋 顾全大局

廉 颇将军(武官) 勇敢 直爽 知错能改

不同的表格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组员们各自解释了表格设计的想法,然后大家“综合”组员的想法,形成了下面这张比照表:

人物 身份共同点不同点

性格特点

蔺相如上卿(文官)爱国

赤胆忠心

勇敢稳重

沉着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

度量大

廉颇将军(武官) 直爽真诚

知错能改

在表演的环节里,小组选择将课文学习时写的“负荆请罪”练笔片段,改编成一幕小剧本,通过演绎人物的语言(语气)、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组员在整理学习收获的时候,有三点大家一致公认并记录下来:

1.了解了一个人的特点,可以从他说的、做的来判断。

2.交流很重要,可以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好方法。

3.表演很有意思,好像把课本变成了电影。

从课堂学习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学生参与学习积极而主动,“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比较取优”是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他们整理的学习收获都是有关策略性知识的获得的。可以这样设想,以后学习写人的文章,学生就有可能会去关注并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是一种语文学习认知策略;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许会采用“交谈”的策略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资源利用策略;表演时运用想象、联想,这是认知精细加工的策略。当然,内化策略性知识是一个过程,学生需要经常使用,使学过的策略在自主构建中不断得以运用和巩固。

四、基于反馈评价,成果让学生反思,优化策略选择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反馈是加速策略学习的条件之一,评价与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反思,推动策略性知识的形成和迁移。当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反馈或学生明确地意识到策略运用有效的时候,学生就会增加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当教师适度引导学生比较学习成果时,学生会在反思中判断自己原先策略的优劣,然后改进学习策略。

【案例4】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之“日积月累”教学(教学实录)

(在指导学生朗诵六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师:记性真好,我真羡慕你俩,其他同学不羡慕吗?

生:羡慕。

师:赶紧讨教啊!

生:我是根据意思来记住诗句,把意思和诗对起来,这样比较好记。

生:我是找关键词来记的,可以记得很快。

师:哪些关键词?

生:就是刚才说的那些体现思乡之情的人、事、物、景。

师:对啊,在前面“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们也提到了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抓住具体的事物、景物来表达,写作是这样,背诵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忙!你很会学习。同学们,用上这些窍门,花2分钟,试着背诵,看看我们的记忆能力是不是也提高了(学生各自背诵,2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手示意能背诵)。

……

教师紧抓课堂反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记忆诗句的方法,之后又立刻引导学生尝试方法是否有效,这是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记忆策略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借机回顾了单元学习的重点:学习通过景物、事情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分享经验的学生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下,感受到了策略运用的愉快体验;而其余的学生也在展示学习成效时感受到了优化学习策略带来的成功愉悦。

在“回顾·拓展”的学习过程中,常有学生交流和展示学习心得、学习收获的环节和内容。教师要用好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把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学习策略,进行梳理、归纳,优化学习策略,使学生感到优化学习策略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说:“基于自己的学,是有求之学,而且总是求之于己;基于教师的学,是被动之学,而且总是求之于师。”让学生要学、会学,在构建策略性知识知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6

1.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

2.感受标点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回顾拓展四》教学教案设计 篇7

一、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主要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展的谋划, 它是编写教案和课堂教学开展的依据。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梳理两种意识:

1. 目标意识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目标统领内容的实施理念, 但体育课程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水平乃至单元目标往往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比较全面完整, 每节课不分主次平行共存每一个单元目标显然不可行, 如何有效分解到各个单元乃至每个学时, 这也是课程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运动技能目标, 它的实现进程通常是其他多元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和载体。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树立目标意识。鉴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对核心目标的依附性, 根据技能递进式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确立不同课时的核心目标, 再有所侧重均衡确立一至两个侧重目标, 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比如一个单元的前几课时的侧重目标可以是“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 单元的后几课时侧重目标可以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这里的侧重只是相对而言, 因为五个领域目标不是完全分离的。

在二年级小排球“炸碉堡”主题单元第一课时教学中, 将教学目标定为:在多种形式的抛接球练习中, 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抛球和挡接球动作 (核心目标) ;知道游戏名称、方法和分工, 乐于参与“炸碉堡”游戏 (侧重目标) ;提高学生的上肢投准能力。在最后一课时, 则将教学目标定为:抛接球练习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发展上肢的投掷能力 (核心目标) ;能在不同的小组中和同伴合作完成“炸碉堡”游戏 (侧重目标) ;能将游戏中的感受和同伴及时交流,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 整体意识

课堂教学设计与水平、学期、单元等计划的制订相连, 首先要整体把握上位的教学计划, 厘清该课教学应该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 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 实现哪些学习目标才能获得健康的体魄等问题, 使水平段、年级段、单元教学计划有较为具体的落实;其次, 更应关注本教材在不同学期、年级乃至水平学段的教学的连续性, 避免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学期中多次简单重复循环的现象。比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跳跃单元教学中, 为建立一、二年级跳跃游戏和蹲踞式跳远之间的衔接, 确立了会做出“双脚连续跳上跳下、蹲跳起、单双脚交换跳、单跳双落”等各种跳跃动作的单元技能目标, 然后每节课设计时都围绕一节课一种跳跃技能的思路设计教学, 有序地实施蹲踞式跳远的基础性教学, 有效确保蹲踞式跳远技能教学的连续性。

二、编写教案

如果说课堂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精力主要花费在思考和宏观的架构上的话, 那么教案编写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划进一步精确化和系统化, 也是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生本化和校本化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效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源, 使之序列化、最优化、行为化, 最终形成教案的过程。

1. 学生意识

从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到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能仅仅考虑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仅从单纯的竞技运动角度来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 体验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所以, 编写教案时教师确立学生立场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的弊端, 又可以避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局面。比如在三年级《后滚翻》教学中, 要求学生达成“滚翻时团身紧, 推手及时有力”的技能目标。有的教师从“翻掌贴肩”到“后滚动”再到“后滚翻”, 利用讲解示范、反复指导学生练习;有的教师则在学生练习中利用胸口紧贴大腿夹海绵后滚翻、后滚翻时穿过呼啦圈等方法, 促进学生达成技能目标。实践证明, 因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学得更主动有效。

2. 课型意识

教师在教案编写时应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课时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时目标,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课型, 这样的教案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如果是侧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为单元学习奠定技术和兴趣基础, 教学时可采用“情境导入——自主练习——创造性学练”的课型, 引导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游戏、表演和比赛等;如果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技能, 可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的课型,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提高技能学习兴趣、形成运动特长;如果是侧重促进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保健和体育锻炼等知识, 发展体能。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菜单,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游戏和运动进行身体练习;如果是侧重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可应依存于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 充分挖掘、利用各项体育游戏和运动的心理健康的教学因素, 通过适当变换练习的环境和同伴, 鼓励学生努力拼搏, 体验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如果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精神等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然的、合作的教学情境进行身体活动, 适当对学生的体育比赛欣赏、体育文化进行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回顾•拓展 八》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习作谈体会。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积累成语,讲诉成语的故事。

2、方法与过程:回顾、交流,谈体会。读、议、说、背、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眼到、手到、心到、意到的好习惯。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学习语文的经验,积累语言。

2、联想和想象结合运用的好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朗读交流平台内容,明确交流要求。

1、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句段,谈谈这样写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3、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2、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3、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4、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二、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篇9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围绕本组课文的主题,“交流平台”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知识;二是用单元小结列表格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日积月累”则安排了一首诗歌《四时之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特点。“课外书屋”向同学们推荐了中外许多著名的科普名著,有外国的,如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地球的故事》,苏联作家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国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等科普名著。这样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设计理念】

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总结方法;鼓励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语文阅读实践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进书店购买《森林报》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自行填写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说明方法?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在学生交流完上面的表格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按照书上提供的表格形式自己制表填写。

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

二、阅读小诗,感悟特点

1、读读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只要能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即可。)

3、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4、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5、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外书屋

一、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推荐阅读,交流共享:

1、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形象生动的。

2、除了《森林报》,你还阅读了哪些科普文章?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二、建立班级科普读书角,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1、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科普性、说明性读物,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让学生去阅读,并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如何观察、探究、说明事物的特性。

2、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图书角,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实践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为学生的科普阅读创设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意义、有乐趣地学习。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56页。请浏览一下回顾中共有几个部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二、交流平台--揣摩各种描写的妙处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句子。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2、学生读读这几个例句,说一说这几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

3、同桌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4、教师小结并引入:是啊,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那请同学们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5、交流学生在本单元中找到的一些句子,教师作随机点拨

6、其实像作者的这些描写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很多同学都已运用过,接下来交流一下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7、教师拓展:其实刻画人物形象,除了这两种,还有哪些描写呢?交流

8、教师小结:是的,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不忘多多运用这些描写,相信在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一定会更加得丰满,更加得吸引人。

三、日积月累--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作准备,呆会儿要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

(2)交流对名言的理解,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比一比:看谁在最少的.时间内记住这些名言警句

(4)积累情况抽查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每一位同学把在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在组内交流一下。并准备:每一组选出一两句,由组长为代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课外书屋--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学生作了解。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提到的这几本书,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并要用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

(2)自练。

(3)交流,采用形式是自荐,学生推荐等。

(4)听的同学作分析,评价一下,谁说得棒?

(5)教师小结,对优胜者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课后找这些书来看一看。

五、作业──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走进了“回顾·拓展三”,我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我想如果把今天这一节课中所学到的这一块一块分散的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张一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让他们也获得知识,不是挺不错的吗?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采用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

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教师宣布比拼方式与方法。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二、课堂比拼

1、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⑴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⑵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⑶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2、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⑴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⑵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⑶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⑷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教师示例:

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②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③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3、比拼二:读悟警句:

⑴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①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②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③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填写表格、交流感受中,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2.自读《四时之风》,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了解四时之风的各自特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阅读、积累、运用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神奇的宫殿探秘,如何?(播放神奇宫殿的多媒体画面)我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吧!

二、补充能量——教学“交流平台”

1.导言: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说明文这一文体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懂得要把一个事物说得清晰、明白,就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及正确使用说明方法。我想先向同学们了解一下,有哪些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今天,我们来一个竞赛,看看哪一个组的同学学得最扎实,用得最灵活。

2.出示竞赛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2)从所给段落中找出说明的方法。共设三大板块,其中第一、二板块为抢答题,第三板块为必答题,必答题以抽签的形式决定题号或顺序。(3)每答对一题得10分,按总分高低评出前三名,给予奖励。(4)要积极抢答,对别组的答案给予正确补充的,亦可适当加分。

3.比赛过程。(1)准备:自由读一读“交流平台”,明确练习要求。简要复习本组课文,填写书上的表格。(2)比赛开始,出示竞赛题目:

第一板块:①你读过哪些说明性文章?至少说出六篇。②从这些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③给不同的说明方法各举出一个例子。④你觉得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第二板块:读下面的句子,说出每个句子用上了哪些说明方法。①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还显得很宽敞。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③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④人脑的形状很像一个核桃仁,它拥有大约一百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中星星的数目大致相同。脑的平均重量男子为1380克,女子为1250克……占据全脑的70%,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第三板块:按要求口头进行说明,字数不得超过100字。①下定义(衣服);②举例子(可以照影子的);③打比方(书);④作诠释(水中筷子变弯);⑤列数字(粉笔盒);⑥作比较(铅笔与水笔);⑦分类别(鞋子)。

4.统计分数,奖励获得前三名的小组并小结。

三、快乐出发——教学“日积月累”’

1.激趣导人。

积蓄了力量,我们就快乐出发吧。对了,沿途还有别样的景致让我们去欣赏呢,可要记住哦。(点击课件,播放《快乐老家》旋律,并出示课本中的《四时之风》内容。)

2.学习诗句。

(1)开放性理解语言。人教版(五上)

①轻声读诗句,尤其要注意“煦”“裾”“熏”“飕”“斋”等字的读音。

②你喜欢这些诗句吗?为什么?请你们把这些诗句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互赏。

③选取其中一首,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

(2)自主性积累语言。

师:这么好、这么美的诗句,想想看,怎样才能背得快、记得牢?

生:这里的每一首诗的诗句都是一幅画面,我想用一边想象一边背诗的方法来记。

生:我发现这四首诗中,第一句的前两个字分别写的是“春风”“夏风”“秋风”“冬风”,记住这些规律就好背多了。

生:我发现每首诗里都写了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景物或内容。如第一首写了“解冻”和“耕种”;第二首写了“池塘”“荷香”;第三首写了“秋雨”和“落叶”;第四首写了“掩窗”和“鸟雀潜藏”。记住了这些内容,背起来就容易多了。

生:我们想两个人一组,互相接背,在游戏中背,这既好玩,又记得快。

师:那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吧。

师:你们还学过哪些描写四季风的词语或诗句?试着写出来,看谁写得多。(指名上台书写)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和诗词吧。

(3)创造性运用语言。

师:刚才读了也背了这些诗句,你们能用不同的形式,把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吗?

生:我想像播音员一样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我想把它们编成一个童话故事。

生:我想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生:我想把它画成两幅图,给课文做插图。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妙。

想法一样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相互交流,遇到什么疑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四、精彩十分——教学“课外书屋”

1.导语****过渡。

一路上,我们欣赏了《四季之风》,现在,神奇宫殿终于到了!(出现多媒体动画片)它神奇在哪里呢?同学们还是自己去体验一番吧1

2.布置阅读文章。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故事发生,森林王国里同样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这里有几篇有趣的文章,大家想看吗?(发放印有《森林报》中的某个片段内容的材料若干篇)请大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重点读一读,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下阅读感受,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选读文章,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人物?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4.拓展阅读。

(1)这些故事读来的确有意思。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就藏在神奇宫殿中。你听——(多媒体出现《森林报》封面的动漫画面及声音:“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森林报》。大家可别误会,我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是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维·比安基写的,你们刚才看的故事就是从我这里来的。还有更神奇、有趣的故事等着你呢,快来吧!”)

(2)像《森林报》这样的科普读物还有很多,“课外书屋”中就介绍了好几种。读一读,看看它们叫什么。你读过吗?你还读过或知道哪些科普读物,介绍介绍。人教版(五上)

(3)学生自读“课外书屋”后,自由发言,互相推荐、介绍。

5.探讨阅读方法。

(1)经验介绍。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

(2)提出建议。师生围绕“该如何读整本书、读科普名著”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如建立班级科普图书角,组织科普朗诵会、故事会、班级读书会、知识竞赛,出科普墙报、手抄报,做读书笔记或剪贴,进行影视主题活动、专题性辩论和读书展评,开展“读科普知识,做生活主人”的游戏及制作、实验活动,参观科技馆等。

五、课堂总结

神奇宫殿真是名不虚传,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多读课外书,读好书,给自己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向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吧!人教版(五上)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总结方法;鼓励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语文阅读实践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进书店购买《森林报》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自行填写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说明方法?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举例子用数字做比较打比方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在学生交流完上面的表格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按照书上提供的表格形式自己制表填写。

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

二、阅读小诗,感悟特点

1、读读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只要能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即可。)

3、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4、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5、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外书屋

一、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推荐阅读,交流共享:

1、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形象生动的。

2、除了《森林报》,你还阅读了哪些科普文章?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二、建立班级科普读书角,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1、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科普性、说明性读物,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让学生去阅读,并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如何观察、探究、说明事物的特性。

2、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图书角,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实践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为学生的科普阅读创设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意义、有乐趣地学习。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评析作文《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

四、自改。

五上《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篇10

回顾拓展八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其中前两方面的内容是针对本组而言的,最后内容是针对全学期而言。“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通过这首词的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成语故事讲的是“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典故。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设计理念】

回顾拓展八围绕“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安排了三项内容,在交流中,注意紧密联系课文实际,提出观点或想法,也要有丰富的事实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整合知识和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提高阅读兴趣,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不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逐步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

4、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5、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是了不起的伟人,是慈爱的父亲,是百姓的朋友,是独领风骚的领袖,是虚怀若谷的伟人,心里有他人的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毛泽东的认识。

(对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衔接,对人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思维得到训练。)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哪些方法?结合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描写方法,谈自己在习作中的运用。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汇报:语言、方法、习惯、体会、同学之间的评价等都可以 。)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得。

5、进行交流评价。

6、教师小结: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学习的收获,真为大家高兴,希望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记,多想,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座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交流)

把学生的兴趣由课上引导到课外,扩大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使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5、教师小结:

在课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看谁的收获最大。

【教学建议】

1、回顾拓展在结合本单元专题学习基础上,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对本册的学习进行回顾。在交流平台中,应注意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认识了多少就谈多少,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谈到什么程度。并且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特别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偏颇认识要积极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之二- 篇1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2.趣味对联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

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

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不能背诵的可以读)。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趣味语文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空耗:白白地消耗。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上一篇:春韵随笔写景作文下一篇:行政部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