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位分类(通用6篇)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的涵义
•品位分类是一种以人员分类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官员的个人条件,即以官员的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或俸禄多寡作为分类标准,以此建立起人事等级体系,并将它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2、品位分类的特点: •(1)从分类的对象和条件上看,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分类,其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如年资、学历)和身份(如官职高低,应得的薪俸的多少)。•(2)从分类的方式上看,品位分类是通常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官员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分级。因此其人事框架结构一般比较简单(3)从分类的结果上看 ••品位分类往往导致一些等级体系的产生,诸如职务等级体系、官品等级体系、待遇等级体系等,所以品位分类又可称之为“等级分类”。(•4)从等级与职位关系看,等级与职位是分离的。等级代表地位、身份和待遇,谓之品。职位仅代表权限,谓之位。官品等级一般要随人走,只要是具有一定级别的人员就可以担任一定级别的职务,同时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而不论其职位是否有所变化。没有重大过失,一个人可以在人事等级结构中只升不降,或不升不降,直至退休。如遇工作调动,至少要对等地安排工作。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人员的品级同他所任职务的等级之间存在某种相应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高品级低职务或低品级高职务的情况。•
3、品位分类的利弊分析
•与品位分类的特点相联系,其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从优点方面看,品位分类的职务划分比较简单,使得公务员的分类工作相对简单,易于实行,也有利于培养通才式的公务员;对教育水平的强调,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员;对年资的强调,有利于激励公务员献身公务事业,促进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官职相对分离使公务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务员具有安品位制的全感,也使公务员系统的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便于调整。
•不足方面在于:(1)强调人在事先,容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的现象;(2)公务员一旦获得比较高的品位就终身受用,并且能上不能下,容易导致公务员丧失奋进精神;(3)由于待遇与品位挂钩,容易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4)过于注重人员的学历、年资和背景,容易形成论资排辈,压抑人才,不利于学历低,能力强的人脱颖而出。(5)分类结构简单,不利于专才的培养。•
三、职位分类
1、职位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职位,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职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立的;二是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三是职位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且可按照职责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四是职位不随人走,同一职位可以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人担任。
•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并对各种职位制定“职位说明书”,表明各职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职责与权利范围、同相关职位的关系、任职者应具备的资格、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升迁途径、培训方式等,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职位分类。•职 •
2、职位分类产生的背景和过程(1)产生的背景 ••首先,职位分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活动的增多,社会分工的精细,政府的职能迅速扩张、政府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政府公务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机构的膨胀,公务种类的增多,人员的增加。
•其次,职位分类也是这一时期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在美国取得长足发展的结果。
3、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
•所谓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分类为中心的人事分类制度和人事管理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对政府部门中所有职位的职务和责任作出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在横向结构上,以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区分为若干职门、职组和职系;在纵向结构上,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资格的不同而区分为若干职等和职级,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每个职位在这个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对公务员进行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4、职位分类的功用和缺陷
•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行政的起点和基础,在人事制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行政学家怀特认为:“当今人事管理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一是选贤任能,一是职位分类,两者缺一不可”。
•职位分类适应现代人事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人事行政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与作用其表现为:
•(1)职位分类的基本精神是以“事”为中心,因事择人,以事定级,按事给薪,它可以消除过去人事管理中因人设事,以人定级、按人给薪的弊病。
•(2)职位说明书为考试选拔专门人才提供了客观标准、使考试的内容和办法得以确定,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的效果。
(3)职等体系为制定同工同酬的薪金制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4)职级规范所规定的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因素为考核工作绩效确定了方向和范围,它有助于克服推诿责任、人浮于事、工作拖拉等现象,(5)职级规范所规定的知识结构为公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划定了范围,职级规范也为晋升•提供了客观依据。
(6)职系和职组的划分限定了人事任用的区域,防止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7)职级和职等划分限定了人事晋升和途径和幅度,防止了不适当的升迁行为。••(8)职位分类有助于合理地制定一个机关的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预算编制。•职位分类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
•(1)职位分类在适用范围上,更多地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高级政治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不太适合,不利于通才的涌现,在如何发现跨专业人才方面并没有良好的机制.
•(2)职位分类的程序过于复杂.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往往难以做到科学和准确,也难以及时适应工作内容的迅速变化。
•(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它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的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
•(4)职位分类的职系、职级划分严格,不易形成互相协作、上下通气的局面。•
5、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比较和融合 •(1)分类的径路不同。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根据;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职位的任务、责任作为分类的根据。•(2)激励机制不同。品位分类重视的是个人的名分,这是一种静态的条件,报酬与品位相联系、而与工作无关。它鼓励人们为提高自己的名分,从而提高自己的报酬待遇做出努力;职位分类重视的是工作能力和功绩,这是—种动态的条件,报酬与职位及工作相联系,它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多作贡献,从而提高自己的报酬待遇。•(3)使用、晋升机制不同。品位分类的任用、晋升一般采用考试的方法,有的在最初录用时考试,但在以后的任用、晋升时不再进行考试。除了政绩条件以外,年资条件起着非常更要的作用;职位分类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考试成绩对是否录用起决定性作用,晋升时,考核成绩和升等考试成绩起主要作用。•(4)流动机制不同。品位分类是重视通才的制度,公务员的流动不受专业的影响,只要品位相当就可以流动;职位分类是重视专才的制度,公务员的横向流动上受到较大的专业限制,不同专业间的公务员不能随意流动。•(5)协调程度不同。品位分类推行的是因人设事,以人定级,按人给薪,因此容易造成“人”与“事”、“人”与“人”的脱节,不协调,出现大材小用、小才大用或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职位分类实行的是以事择人,以事定级、按事给薪,因而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6)适用范围不同。品位分类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公务员人数比较少、行政管理的•事比较窄、社会分工比较简单、工作性质技术性、专业性不强的单位和部门,适合于从事领导管理的通才;职位分类适用的范围比较窄、适用于专业性、技术性强,工作标准化、易于量化的职位。对高级政治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合。•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由此可见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是采用职位分类制度。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与设置; •公务员职务的设置 •公务员级别的设置
一、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与设置
(一)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1、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依据(1)职位的性质和特点; •(2)管理需要; ••
2、公务员职位的基本类型:(1)综合管理类 ••是指在国家机关中更多地担负着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领导责任和重大决策任务的公务员。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以外的其它职位都属于综合管理类职位。
(2)专业技术类 ••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
•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
•二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
•三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
•(3)行政执法类
•主要包括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其特点有:
•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和解释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这一点与综合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
•二是现场强制性,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城管、税务、工商、质检、海关、环保、药监等政府部门,且分布在这些部门的市、县两级处、科规格的基层单位中。
•此外,国务院根据公务员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关于法官检察官的职位类别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职位进行划分的意义
•公务员本身是整个干部人事制度分类管理的结果。但是,公务员里面也要进行分类。尽管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主要是强调各机关要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职位设置,并未从总体上对职位进行归类划分,这就是说在公务员内部不分类别,这就使得职务与级别的设置,难以满足不同职位的性质和特点的需求。
•此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设十二个职务层次,分别对应十五个级别。实际中,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一类在一线从事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人员,由于其所处的机构规格低,人数较多,职数少,晋升台阶较少,其职业发展空间不大。据统计,科员、办事员占全部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的70%。多数人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与科员两个晋升台阶,这种状况也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公务员法》•在总结《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管理需要出发,根据职位的特点、性质、管理需要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不同,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各个类别建立独立的职务和职级系列,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得各类公务员都有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激励机制,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各类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
•专业技术类的设置,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阶梯,以便吸引和稳定机关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行政执法职务的设置,则可以解决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的突出问题,激励一线执法公务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一线执法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
(二)公务员职位的设置 ••职位设置是指对机关职能进行逐层分解的基础上,根据编制限额等要素确定具体职位的工作。这是职位分类在机关中的具体实施和落实。职位设置为公务员的录用、晋升、交流等其他管理环节提供基础与前提。•公务员法第十八条:“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据此规定:
•首先,在对某一个具体的机关在进行职位设置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机关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这项工作在我国属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但它是职位设置的前提与限定因素。职位设置是编制管理与公务员管理的衔接点。)•关于职数和比例结构
•按有关文件规定,机关中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有职数限制的,非领导职务还有比例限制。
二、公务员职务的设置 《公务员法》第十五条 :•“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的职务序列。” •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第十七条:“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
1、公务员职务设置的根据:
•公务员职位类别,即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即各类公务员都设立独立的职务系列。
•意义: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改变了单一化的职务设置,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
•原来《条例》只规定设立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系列,由于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由于不负领导责任,所以只能作为非领导职务;而高层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又要受到职数的限制,所以一般只能担任科员和办事员职务,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利于对这两类公务员的激励。•
2、公务员的职务类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别:
•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并承担领导责任的职务。•非领导职务:不负领导责任,只承担岗位责任。其中部分较高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要以协助领导职务工作,或者经授权负责或协调某一方面的工作。•设置非领导职务,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当时的司、处、科级领导职数较多,为了减少领导职数,因此设置一定限额的非领导职务。二是为了解决“独木桥”的难题。因领导职数有限,可以解决部分没有承担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待遇;特别是因取消公务员评职称后,设置非领导职务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2)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设置的范围:在厅局级以下机构中设置。
•由于非领导职务不承担领导职责,因此,在职务层次上不应、也不必设置到高等级的职务层次上,因此,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
•设置的规格:各级非领导职务的不得高于所在部门领导职务。•
3、各类公务员职务的设置(序列和层级)(1)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设置 ••①领导职务设置(序列)
•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公务员法只规定了设置的原则,即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公务员的调整范围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务员范围扩大后,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机关区分情况予以确定,故不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总体上,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
•根据目前公务员的范围,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还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
•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根据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予以确定。
•这类领导职务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部门的副职领导人,以及各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对于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需要根据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予以确定。•②非领导职务设置(序列和层级)•巡视员 —— 厅局级正职
•副巡视员 —— 厅局级副职
•调研员 —— 县处级正职
•副调研员 —— 县处级副职 •主任科员
—— 乡科级正职 •副主任科员—— 乡科级副职
•科员 •办事员
(2)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公务员职务设置 ••其具体职务层次与职务名称,根据《公务员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三、公务员级别的设置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九规定: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1、级别与职务的关系
•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公务员法没有具体规定这一对应关系,而是授权国务院规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发2006年9号文件)关于级别设置的规定 •第十一条 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第十二条 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级: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 第十三条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副巡视员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
2、公务员级别的功能:确定工资和待遇的依据 •
3、公务员级别的确定
•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据此确定公务员级别的因素包括:(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级别范围(可能的最高级别与最低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范围的级别。(2)与公务员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根据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依据。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可能受到降级的处分。(3)公务员的资历。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发2006年9号文件)关于级别确定的规定 •第十七条 公务员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第十八条 公务员累计5年定期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可以在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第十九条 厅局级副职及以下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任职时间和级别达到规定条件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住房、医疗等生活待遇。•第二十条 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公务员,任现职每满5年并考核合格的,除执行第十八条规定外,再晋升一个级别。•第二十一条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其级别按照初任职务及本人学历、资历等确定。
•第二十二条 公开选拔或者调任的公务员,其级别按照新任职务及工作年限等,参照机关同类人员确定。
• 第二十三条 公务员职务晋升后,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已在新任职务对应范围的,在原级别的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 第二十四条 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晋升级别。受处分后,级别变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或者公务员降职后,其级别确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公务员级别的确定、晋升或者降低,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2008年7月16日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第四条 考核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按以下规定任职定级:
(一)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没有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任命为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大学专科毕业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六级;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五级;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二十四级;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二)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可参考其原任职务与级别,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其他具有工作经历的,可根据其资历和工龄,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新录用公务员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
4、级别的晋升
•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指公务员的职务对应一定的级别范围,这种对应并非一一对应,同一个公务员职务可以对应多个级别,具体对应哪一个级别,要根据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来确定。因此,公务员如果德才兼备,有工作实绩,或者资历有提高,即使公务员的职务没有晋升,也可以晋升其级别。
•而由于级别与职务一样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之一,这对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法的规定,使得公务员的级别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除了职务晋升之外,级别晋升也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此外,公务员法第二十条:“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 •思考题
1、比较: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制度。•
2、我国公务员职位划分的基本类型及各类职位的主要特点。•
3、我国公务员职务设置的基本规定。•
1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渊源
职位分类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科学人事分类制度,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1905年,美国芝加哥市政府借鉴工商企业对公务人员实行“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取得了职位分类的成功经验。1923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职位分类法》,英国于1968年建立了职位机构体系,包括科学类、专业技术类等11类,亚洲的许多国家在行政类公务员之外,设置了专业技术类职位,并采取分类区别管理。我国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明确了要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2010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市首创性地启动了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经过分类改革,深圳市69%的公务员划入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建立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从深圳试点的效果看,公务员分类改革效果显著,公务员分类改革开始向全国范围铺开。2013年6月,全国十几个省(区)、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在国家公务员局的召集下就公务员分类管理政策设计进行座谈。2013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明确要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召开的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将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提上日程。紧接着,广西开始着手公务员职位分类摸底调查工作,准备公务员分类改革,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晋升空间有限等问题。
“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进行的人事分类制度,由“职位”和“分类”2个概念组成,即国家行政组织中设立的以一定的职务和责任为要素的工作岗位,将工作岗位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职位分类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将职位做纵横划分,纵向划分为职系、职组和职门,横向划分为职级和职等,使职位成为纵横有序的系统,为人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是以达到分类管理和同工同酬为目的的一种认识管理体系。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中,主要将公务员分为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及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征收、稽查、强制、处罚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等政府部门,机关可授权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具体执法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指挥、组织及协调职责。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机关中设置的单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职位,具有纯技术性、低替代性等特征。综合管理类职位是履行综合管理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决策、组织及机关内部管理等工作,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
2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概述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生理需求是指人类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如得不到满足将使人类生理机能无法正常运转;安全需求是指人类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工作职位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社交需求是指人类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方面情感的需求,情感需求比生理需求更为细致,且与个人的经历、教育背景、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社交需求使人获得组织或集体的认同及归属感;尊重需求是人要求他人或社会对自己的坚定稳固和较为高度的评价的需求,尊重需求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及其他组织充满热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自我实现需求是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人生价值的需求,是需求层次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最难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4点基本假设: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可以看出,公务员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有人类的基本需求,同样渴望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公务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与需求得到满足有密切联系。而公务员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有较大区别,需要进行职位分类改革,给他们展示能力和智慧的舞台,以满足不同类型公务员的多样化需求,使公务员能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专业特长,满足公务员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3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对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的借鉴意义
结合目前“公务员热”现象,考上公务员后,公务员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基本得到了满足,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有了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公务员管理采取传统的综合管理模式,公务员的选拔、培养、晋升面非常窄,很多人一直在科员、副主任科员等低级非领导职务工作,受领导职数限制,很多基层公务员无法晋升职务,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公务员分类改革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公务员职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考核等管理环节。深圳市公安系统实施分类改革前,因领导职数严格受限,主任科员以下层级的人员占所有非领导职务人员的96%,其中科员和办事员占了60%,副调研员以上职务的只有3.78%,而且都集中在市局或城区分局机关中,基层派出所警员基本都是科员职务,并且70%的警员只能在正科以下职务退休。进行公务员分类改革后,深圳市根据各类别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实行了分类招考、分类考核、分类培训等管理模式,90%以上的公务员可以凭资历和业绩考核在退休前达到相当于副处级的水平,极大地拓展了公务员的发展空间,满足了公务员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公务员职位分类能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在组织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公务员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因素,引导公务员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随着公务员自身因素的变化而加以协调,凸显了职位分类制度的激励功能。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是人的第四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自尊、自豪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挥出来的一种需求,例如不断地追求事业成功、使技术精益求精等。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传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下,很多基层公务员、执法类公务员,受人口基数大、领导职数少等原因的影响,很难提升行政职务,而且由于培训、考核等机制不全面等原因,很多公务员最初考取公务员的激动心情退去后,陷入了能力无法得到认可、工作僵化机械的困境中,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无情打压了。公务员在各方面都要求成为社会的楷模,公务员自身被要求得毫无瑕疵,但个人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却迟迟得不到回应。传统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职务序列较单一,缺乏适合各类公务员成长的多样化的职务序列,所有公务员都适用一套职务序列,实行一种管理办法。公务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只能往行政职务上挤,公务员的成长发展、物质待遇都与行政职务挂钩。公务员晋升行政职务需求的无限性和行政职数的有限性矛盾激化,执法类及专业类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在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上受挫。在我国,92%的公务员职务层次都在科级及以下,只有8%的公务员为副处级以上级别及职务,而且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的58%。县乡级别的公务员很多都以科员身份退休。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发展空间非常小,仅靠传统的行政职务晋升途径,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无法得到晋升,使一些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公务员招考爆冷门,无法吸引和激励人才。
4 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4.1 健全分类考核机制
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首先要建立标准化的公务员分类考核指标体系,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根据职务性质和业务要求建立侧重点各不同的考核指标,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其次要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以客观、可量化的数据使考核标准具体化、量化。第三要健全考核程序,形成严格、民主、谨慎的程序,有必要时还要引入外部考核,避免考核形式化。最后要引入信息技术,实行科学考核模式,使考核更加规范、科学。
4.2 完善晋升、交流制度
传统公务员职位体系设置较为狭窄、封闭,公务员只有晋升相应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才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基层、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人数多、基数大,但领导职位极为有限,公务员晋升空间非常狭窄。而公务员职业稳定性使公务员缺少竞争压力,存在公务员升迁讲究论资排辈,能力不突出的人员因为其关系或机缘被提拔重用,有能力者因缺乏这些因素难以脱颖而出的现象,公务员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仅难以实现,还因为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而产生负面影响,对公务员发挥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产生阻碍作用。
4.3 建立合理激励制度
公务员激励机制发挥不足,公务员奖励的内容和方式滞后,使公务员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缺乏热情。有些部门对公务员的奖励严重滞后,承诺的奖励往往不能及时兑现,使公务员的尊重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而且公共部门中还存在集体贡献和个人贡献不明确及功绩归领导、失误归下属等现象,有些领导单方面地将奖励授予工作中并无突出贡献的人,使部门内的其他公务员产生不满情绪,造成组织内部不团结。目前的公务员奖励制度对满足公务员自我实现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使公务员奖励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摘要:近期,广西开展了公务员职位分类摸底调查工作,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将在广西试点开展。文章借鉴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对开展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职位分类,层次需求,公务员
参考文献
[1]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牡,2003.
[2]王晓霞.试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D].鸟鲁木齐:新疆大学,2006.
[3]李和中,常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戴震,李彦景.论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南宁市人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公务员职位管理纳入信息化系统,对职位设置、科级职数使用、增人计划、公务员登记、职务任免备案、公务员交流、公务员退出、公务员辞职辞退、职能划转人员移交、后勤控制数使用和后勤人员聘用等11项职位管理业务进行认真梳理、整合和流程再造。在上线前,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对各县区人社局、市直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等700多家单位进行了系统使用培训和指导各单位开展人员信息采集工作。
2015年1月,南宁市人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公务员职位管理模块正式上线,全市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网上业务办理。经统计,2015年全年共接收128家单位申报业务781项,办结业务共781项,平均业务办结时间约为1天,比承诺时间提速2-3倍,其中科级职数使用、后勤控制数使用、平级轮岗任免职备案、公务员退出备案等业务实现即时办结,业务办理全面提速增效。
据悉,2016年,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全面启用南宁市人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务员考录、培训奖惩以及工资福利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块,将管理信息系统延伸到县区,实现人事管理全覆盖。
就业援助月助2000余人找到“饭碗”
本刊讯(通讯员 廖玲)柳州市2016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成功落下帷幕。活动期间,2000多人通过专场招聘会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
本次活動由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由县(区)人社局和县(区)残联共同推进。在活动期间,柳州市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进社区、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方式,宣传就业困难人员登记认定条件、援助活动具体内容,以及就业扶持政策等相关信息。
活动时间,全市范围内共举办了48场招聘会,进场招聘企业793家次,提供了20846个就业岗位,进场交流人数上万人,2000多人与企业达成了用工意向。同时,相关部门走访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021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1803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1122人,企业招用的登记认定的困难人员114人。对于在“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仍没有就业的困难人员,各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登记造册,并作为今后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
网上报名: 2017年3月15日至3月20日
缴费确认:2017年3月16日至3月22日
岗位调剂时间:2017年3月30日9:00至3月31日18:00。
打印准考证:2017年4月17日至笔试开考前
笔试时间:2017年4月22日-23日
笔试成绩查询时间:2017年6月1日
云南省2017年公务员考试丽江职位表下载.xlsx
2017云南公考有四大调整
1、考生无需自带考试用品。
报考人员笔试考试用品由各级考试机构统一配备,报考人员无需自带。
严禁将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设备(如手机、电子手表、电子手环等)带至座位。
已带入考场的要按监考人员的要求切断电源并放在指定位置。
2、报考公安人民警察岗位的人员,体能测评与资格复审分开进行,先进行体能测评,进入体能测评环节人员须符合笔试成绩、岗位排名等条件的限制。
在通过体能测评的考生中,按笔试总成绩的岗位排名,在岗位招录人数2倍比例范围内的人员为面试比例范围内人员,出现资格复审不合格的岗位,进行2个批次的递补。
3、在地税系统招录中,资格复审及面试工作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4、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
在本次招考中,报考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将按照新颁布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诚信记录。
对雷同卷考生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根据修改后的《刑法》在第二百八十四条之规定,报考人员和其他人员违反《刑法》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开展考试辅导培训。
这里涉及到限制条件,一般公考的限制条件包括:户籍、生源地、政治面貌、学历、专业、基层工作经验,英语水平,性别。在选择岗位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条件,常见的容易搞不清的条件包括户籍(如你读大学时将户口迁到大学所在地,与你生源地不是一个省,这算不算大学所在省的户籍);政治面貌(预备党员的问题,超过28岁的团员问题,无党派人士的认定);学历(辅修的第二学位不能包括,自考的,函授的可以报考,除全日制本科外还拿到了自考的学历双学位问题);专业(这个特别重要,搞清自己的专业首先看毕业证书,如果是冷门专业,或是与报考条件中的要求专业相近,务必电话咨询);基层工作经验(毕业2年内未就业算不算应届生,在央企工作算不算基层工作经验,这些都务必咨询清楚)。在符合招考简章中的基本条件要求后,仔细研读职位表,把自己不符合条件的岗位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可以报考的岗位。
第二步,找出想报考的岗位
这个纯属个人偏好,常见的偏好包括城市、部门、级别(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个人建议,优先考虑城市,因为毕竟是要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可以说,大部分公务员职位的工作都相近,工资待遇相差无几,城市是最重要的选择。选择城市时,可以使用排除法,逐步划去自己绝对不想去的地方。想象一下,一个女生,就为了一个公务员饭碗,去一个原先根本不知道的小县城,有可能还是在乡镇上班,举目无亲,多悲凉。选择城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很个性化了,熟悉程度,有无亲朋,工资待遇,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交通、自然风光等等。
城市基本确定,下面考虑部门。部门的选择请读公务员考试吧:gwyksb微信往期推送的文章(《公考应避免选择的五个部门》,《晋升最快的五个部门》,《意想不到待遇超好的部门》等文章)。至于级别,省级啊市级啊县级这个很好区别,尤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派出部门,一般来说,省考中,某县某局的基层科员办事员岗位,基本上就是派出部门,工作地点是在乡镇,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土局、公安局、法院等,都在乡镇有派出部门。
第三步,选出相对容易考的岗位
某些岗位是否容易考,这个是有规律的。通常讲,限制条件越少的岗位(三不限)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发达省份、热门岗位竞争激烈。当你拿不准这个岗位好不好考的时候,请到‘公务员考试吧’咨询,或是上网提问,或是咨询往年考生,或是查询往年报考人数情况和分数,或是咨询亲戚朋友中有公务员的或是经验丰富的人。具体的不多说了。如果你对自所学专业能力自信,公考准备充分,建议选择岗位时,找岗位所要求专业排在前的,即所学专业和岗位的契合度,比如中文文秘适合办公室岗位,法律适合法院、行政执法、政府法制办类,这些相对于你个人好考。
第四步,结合选定目标岗位
至于如何结合,个性化。看你注重什么。如果你有非常想考的岗位,一直想考,不论难度大小,那你直接找出你想考的岗位直接报名就行了。(其实,作为过来人,你当初非常想考的岗位未必是最合适你的。)如果你只求有个稳定工作,只求上岸,至于到哪里工作,去哪个部门不奢望,那就选择相对容易考的岗位。
小结一下
选择岗位,关键是思路要清楚,搞清自己具备什么,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耐心梳理,充分比较,经常咨询,果断抉择,好好准备考试就行了。
公务员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面试技巧
1、准备时要注意放松心态,如果排序较后,可以小睡一下,养精蓄锐,在考前十分钟调整全身状态,使自己在入场时达到最佳。
2、进入考场前要先敲门,听到请进后推门进入考场。
3、进入考场走两步,会看到评委和其他人员在室内一侧,而你的面前会有一桌一椅,请在桌旁站定。然后向各位评委鞠躬,报出自己的面试顺序号(注:万不可说出自己的考号和姓名,这样会被取消考试资格,直接清除出场)。
4、鞠躬完毕等待主考官的提示。这时主考官会向你介绍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共有几题,共有多少时间,如何答题,一般面试前一天会有面试说明,要提前搞清楚,这时要确认),主考官介绍完毕,会问你听清楚了吗?你要清晰明确的回答“听清楚了”,如未听清楚,则可以提出疑问,万不可不懂装懂,搞错了规则。当然,一次听清是最好不过的了。
5、面试一般是3-5道题,每题答题时间为5分钟。现在一般是两种考试方式:一种是主考官把所有的题目都告诉你,然后由你自己决定这25分钟的时间安排。(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在进考场前提前把考题发给你,让你在前一名考生回答期间在场外另一个准备室准备,上场后直接回答,笔者本人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种是主考官提一个题,你答一个,每题5分钟,可以提前回答完毕,但不可超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提前给题,主要是考现场反应和表现)。
6、答题时间安排。不管是上面两种形式的哪种,都要注意安排好时间(一般考桌上会准备一个表给你提示时间,但为保万一,最好自己带一个表,表盘字要大,开始思考答题时放在桌上,注意不要用带在手上的,考试时总抬手看表是不自信的表现,放在桌上隔一会儿扫一眼就够了)。一般来讲,思考和答题的时间安排为3:2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说5分钟的答题时间,思考3分钟,回答2分钟,如果是5道题集中回答,就思考15分钟,回答10分钟。如果是场外准备场内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只要最后不超时就可以了。
7、思考问题。考桌上会提供纸笔,思考时要把回答要点写出按主次列好,以备回答中提示自己。注意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特别要写清一、二、三、四,这样会更加条理,答题也是如此。
8、回答问题。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常用词有一是二是三是等等,这样会给考官更加条理的感觉。注意加强对时间的掌控,不要超时。另外,如果是多道题集中回答,则要注意扬长避短,对自己拿手的题可以多说一会儿,对自己拿不准的要少说一点,但不要差太多。
9、注意说回答完毕。如果是一题一题的提问,那么每题回答完要说回答完毕,如果是集中回答,那么所以的回答结束后要说回答完毕。
10、完毕后,听主考官的口令指示,这时会让你退场,请离开考桌,立正鞠躬,然后退场。
注意事项
考官组成:公务员面试一般由5、7或9名考官(人数不定,但总为单数)组成,人员包括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律监察部门和理论社科部门的人员等。
评分标准:一般为每位考生面试后先打初评分,等所有人面试结束后通过平衡整体情况再给予每人最后得分。每个人的得分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面试分数在所有人员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所以,请随身携带纸笔,记下自己的得分和其他面试人员的得分,面试结束后询问一下别人的笔试分数,按比例进行总分计算(一般为笔试__40%+面试__60%,或笔试__50%+面试__50%),即得出你在笔试及面试后的名次,这时能不能被录取基本就心中有数了。
面试准备:一是衣服。要准备一身整洁的衣服,男士要穿正装,即西装+领带+白衬衫+黑皮鞋(深色袜子),女士要装职业套装,可根据气温情况决定下身着套裤或套裙。二是外表。头发要整齐,面部要整洁,男士要剃须,皮肤要清洁。女士可化淡妆。三是注意坐、立、行的姿式。要站如青松,坐如泰山,要给评委以稳重自然的印象。四是准备白纸两张,笔一支,表一只(最好要大字大显示屏的)。
面试程序:到考场后,会有专门的准备室,这时所有面试人员都在一起,面试前30分钟左右抽签,决定面试顺序。第一名面试人员结束后,不回准备室,到休息室,与其他面试人员不得相见。第二名面试人员结束后,到休息室,与第一名一起等待结束,依次类推,如面试人员较多,中间会有休息的时间,结束面试的可在休息室附近自由活动,但不可接近考场和准备室。
当轮到你面试时,会有工作人员引领你到考场门外,然后进入考场,回答考官的问题,结束所有回答或考试时间已到,由工作人员带到休息室。
所有人员面试结束后,会有一段时间径向等待评委打分和工作人员算分,算分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把所有面试人员再次领到考场,由主考官按面试顺序宣读每位考生的面试最终得分。
关于公务员录用面试问答
1、面试总给应试者一种神秘感,让人觉得心里没底,请问公安机关录警面试主要测试什么?
答:面试是公安机关录警考试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笔试的补充,也是测评考生能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公安机关录用人民______面试工作暂行规定》,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适应人民______职业要求的基本素质,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知识、工作实践经验、工作态度、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性格、气质、仪表、求职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
2、面试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测评?
答:录警面试工作由省级公安机关和省级录用主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一般按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计划录用名额两倍以上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测评通常主要采用结构化面谈法和情境模拟法,特殊情况下也可根据拟任职位要求采用其他测评方法。结构化面谈法是面试前考官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面试方式,通过考官与考生谈话方式进行。情景模拟法是设置一定的模拟情况,要求被测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事务、问题和矛盾。
面试时间一般每人不超过20分钟。
3、面试时,一般有多少考官?
答:面试测评由若干面试测评小组负责实施。每个面试测评小组一般由7名考官组成,设主考官1名。考官主要从公安机关和录用主管机关内部产生。
4、面试时,考官如何评分呢?
答:面试评分采用“体操计分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之和的平均值为最后得分。考官在统一印制的《面试评分表》上打分,另设专人负责成绩统计汇总,并当场向应试者宣布成绩。
5、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顺利通过面试?参加面试前做什么准备好?
答:捷径谈不上,但录警面试总会有共通之处,对面试的特点、内容、程序等有所了解,掌握一定的面试方法和技巧,对应试者将大有帮助。
首先在面试之前,设想面试中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根据以往面试的一些共性,应试者要做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个人信息,即个人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恋爱、婚姻、特长、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所经历的教育和培训情况,如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三、工作经验,如介绍一下你的工作经历;四、求职动机,像会问你为什么要应聘本单位;五、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如你进入本单位,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六、调查研究应聘单位和职位,并对其进行分析;七、写好个人简历。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准备。除此之外,面试时,还会有涉及公安基础知识、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等问题出现,对此应试者也要有针对性地予以准备,可以找些相关的参考用书看看。
其次,面试前要注意调节饮食、放松身心,要自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6、面试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面试时,要注意礼貌、真诚、自信、注意言行举止;运用最佳的声音,展现自己语言上的优势;回答问题得体、简洁、有逻辑性、恰到好处;要冷静沉着,荣辱不惊等。切忌打扮不得体、缺乏信心、不诚实,切忌交谈中夸夸其谈,或抢答、唠叨、迟钝等。
7、遇到实在不会的问题时,怎么办?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回顾
我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始于干部人事考核制度。如1949年的《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1979年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下发《关于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通知》、1984年中组部与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关于逐步推行机关工作岗位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4年,人事部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发〔1994〕4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方法和程序、结果的使用以及考核的机构进行了规定。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各省市迅速制定了适合各自情况的考核办法,比如湖北省国家公务员考核试行意见、四川省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办法等,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起来。
1995年,人事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人核培发〔1995〕1号),对公务员几类特殊人员的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在试用期间的考核、转任国家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挂职锻炼的国家公务员、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国家公务员、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国家公务员、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国家公务员和受警告处分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996年,人事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人发〔1996〕9号),对实施《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出现的众多问题进行了补充规定,主要是针对合理确定考核等次问题、对考核不称职而又无职可降人员的处理、对拒绝参加考核人员的处理问题、关于受处分人员确定考核等次的影响期限问题、关于调入和从军队转业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考核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并首次对考核等次过程中介于称职与不称职之间的人员,规定暂缓确定等次,给予3-6个月的考验期,待考核期满后,有明显改进的,确定为称职;没有明显改进的,则确定为不称职。
在以上三个综合性法规和政策指导性文件基础之上,各地区、各省市、各部门先后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法规政策,如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或细则。有些省市还针对一些重点工作环节,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关于年度考核审核备案制度的规定、考核测评参照标准以及关于将目标管理个人考评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规定等,增强了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保证了考核工作步入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人发〔2000〕106号),从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增设考核等次、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严格备案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大类别,将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并将领导职务划分为十个层次。2006年7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此试行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
2007年1月实行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组发〔2007〕2号)对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考核的内容、程序、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公务员考核的流程,为公务员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二、公共精神价值观与分层分类的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民主的不断拓展,公共精神逐渐成为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深入发展的价值性动力,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公平性、效率性、责任性、服务性和参与性。公务员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状况展开的,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公共精神不仅体现在公务员个体绩效中,还体现在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满足公众的共同需求是对公务员绩效的最终检验和评价,由此,构成公共精神的各种价值便成为公务员的行动准则,也成为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分层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现了公共精神的各种价值:
(一)公平性价值
主要体现为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和考核结果使用的公平性。要求将公务员工作绩效与工作激励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综合考虑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共性标准和指标、特性标准和指标,在标准和指标的量化以及等级化基础之上,将公务员考核纳入到统一的体系内,精准公平测定公务员绩效,将公平性贯彻到绩效考核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是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取得同等业绩和具有同等行为表现的公务员应具有一致的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获得合理的奖励,考核结果使用的公平性是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
(二)效率性价值
体现为公务员考核的效率性和公务员个体的工作效率性。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迅速根据公务员的行为表现确定其个体绩效,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务员个体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务员个体存在的工作绩效差距,使公务员个体在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中具有导向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部门机构的效能。
(三)责任性价值
体现为岗位责任制和公务员个体职责的细化。对公务员岗位责任制的考核不应只局限在日常的工作范围之内,还应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也纳入到这一范围之内,有利于更加明确地确定公务员个体对部门的贡献率,彰显出公务员个体职责的责任性。由此,当公务员的行为给国家或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责任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服务性价值
体现为公务员工作的服务特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渐向构建服务型政府发展,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每一个岗位的服务职责内容、流程及其优劣标准进行了细化。它对公务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方法、服务的程度、服务优劣的评价、划分等次标准等,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规范程序。
(五)参与性价值
体现为上级领导、考核部门、公务员自身和公众对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的参与。绩效考核标准往往具有形式化特点,而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就是需要上级领导、考核部门、公务员自身和公众共同对公务员个体绩效进行考核。对公务员自身而言,通过积极有效地参与完成绩效考核,能够更加适应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及管理环境。
公务员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科学化和量化的考核,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改进。分类分层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可以增强公务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切实贯彻履行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建立分层分类的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体系
我们认为,针对公务员不同职位和职务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为有效推进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提供精细的分析框架,而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指标体系细化的能力素质模型与主观评测的结合使绩效考核更加具有活力。
(一)公务员类别和层次的确立
基于能力模型的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体系主要是通过公务员的工作行为表现来确定其胜任力。对公务员的考核要突出工作绩效,根据单位性质和公务员的不同岗位,建立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服务对象对公务员的分类考核体系,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参加测评的人员及指标权重,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公务员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部门的不同特色和工作特点设计具体的细化目标。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是公务员分类的主要依据,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岗位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各个科室之间的目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个体公务员从事的职位和具体岗位工作都不相同,比如办公室的科员和财务科的科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就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层级的相似部门职位、不同部门的相似工作岗位所设计的共性指标体系和特色指标体系,必须体现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部门特色,这样指标的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对公务员的分层主要体现在不同政府部门层级单位中的不同职位侧重不同的能力素质。行政性职位侧重于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检查监督能力和宏观把握的能力;辅助行政性职位侧重的是分管业务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事务性职位注重业务工作能力、基本工作技能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不同类别层级细化指标确立
在通用能力模型基础之上,根据各部门的特色,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部门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位开发出分层和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形成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模型系统。在不同类别和层级的能力素质模型中,通过部门特色和层级特点及整体公务员绩效提出核心的一级指标,通过设置若干关联度强的关键性二级或多级指标支持核心指标,而处于最基础层级的指标体系则结合部门、岗位和职位的特点成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或多级指标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多级指标是一种分类性标准,而基础指标体系则是一种指向性标准,由此通过确定各级标准的权重和指标的分值就可以反映每类指标对整体绩效的贡献度。
由此可见,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主旨在于通过构建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和指标体系确立公务员个体的绩效,找出公务员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务员个体的胜任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部门整体能力的提高。
四、推行分层分类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必须克服两大障碍
目前,基于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分层分类的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体系还面临着现实紧迫性、理论薄弱性、考核技术单一性以及考核实践零散性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思想意识、技术功能等障碍。
(一)思想意识型障碍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公务员意识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策略行为。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在政府部门运用可能会受到官僚主义的抵制。政府机构内部的官僚主义痼疾仍然存在,在运用量化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将损害某些部门或者某些团体以及个人的利益。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内部相关利益方可能会以使用这一新方法缺乏明确的量化评估,或以评价标准难以把握、评价困难的名义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抵制。因此,各个部门要做好新方法的宣传工作,通过明确领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各自的责任来推进其实施。
运用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可能会面临公务员的策略性应对行为。某些公务员为了迎合量化绩效考核的要求和指标,往往会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来实施这一要求,使这一先进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二)技术功能型障碍
主要包括绩效考核能力素质模型运用中存在的技术困境和指标量化的客观性不足。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在政府机构的绩效管理中运用存在技术困境。这种技术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务员绩效行为具有不可测定性和无法衡量性,导致量化绩效考核法无法测定其自身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公务员的绩效行为的观察和收集也存在困难。
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设置以及指标权重分配缺乏客观性。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设置以及指标的权重分配。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务员个体绩效考核时,偏好使用定性标准而不重视系统明确的定量标准,量化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以及关联度缺乏一定的信度,使公务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权重配置进行测定。
综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机关、不同职务层次对公务员进行分类分层,通过确立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建立一个基于过程控制和结果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从绩效考核过程中发现公务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公务员个体的能力,这一量化绩效考核关系到公务员本人和政府部门绩效的提升,推广和应用这一体系应成为量化绩效考核的重要任务。
【公务员职位分类】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职位表06-09
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10-28
公务员考试题库分类05-28
国家公务员有哪些职位09-27
从公务员考评到公务员绩效管理06-29
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聘任制10-16
公务员会公务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9-23
亳州公务员06-10
选择公务员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