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笔记整理(精选6篇)
口头传播时代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特点: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由于口语传播有局限性: 1.传播范围有限 2.导致新闻失真 为了弥补口语传播不足,产生了以下3种非语言传播。标记传播 是指借助一定的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记事。2 声光传播 是指以声音和光线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烽火报警,击鼓传讯。3 图式传播 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
手写传播时代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罗马:公元前59年《每日纪事》 尤里乌斯•凯撒 公元前6年 《每日纪闻》 屋大维
报道内容: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宗教活动、议会记录等。
中国:汉代:邸报→ 唐代:进奏院状→ 宋代:定本制度 小报 欧洲文艺复兴:Venice Gazette威尼斯小报
法国在15世纪《偶然》《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
1.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新闻传媒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2.社会信息需求的旺盛。(环球航行,全球市场与殖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二 定期刊物的出现 时间上最早 德国
1615年 艾格诺尔佛•莫尔(德国报业之父)《法兰克福新闻》(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英国1621年8月13日 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1665年《牛津公报》后改名为《伦敦公报》(作为政府公报一直发行至20世纪)1704年 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评论》周刊(政论杂志的鼻祖)三日报
德国
1656年 蒂莫泰斯•里兹赫 《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家日报)1660年 莱比锡印刷局长 《莱比锡新闻》(世界上第二家日报)英国1702年3月11日 爱德华•马莱特 《每日新闻》(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1730年 真诺 《每日广告报》(第一张现代新型日报)法国1777年元旦 巴黎 《法国新闻》(法国第一家日报)集权主义报业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思想来源:柏拉图,中国的韩非子,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里(集大成者)。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四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之一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1.新闻检查制度
2.特许出版制度 3.知识税 4津贴制度 5.严刑峻法
英国 1644年 约翰·尼尔顿 《论出版自由》
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全面批评了检查制度的弊端。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且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曾格案件 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一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时期的几个报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23年,富兰克林到费城,1729年接办《宾夕法尼亚报》,1732年,该报广告和发行都占居首位。《宾夕法尼亚报》上登载一幅政治漫画,以一条蛇被断为八段呼吁个殖民地联合。该漫画立即为波士顿和纽约的四家报纸转载。在后来的反知识税运动时,一再为报纸广为刊登。富兰克林在报纸上广泛宣扬民族主权原则,主张实行普遍选举,废除奴隶制。萨姆·亚当斯萨姆。
亚当斯以洛克的政治理论为蓝本。1772年在《波士顿公报》上公开讨论有关与英国绝交及战争的问题,为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的准备。1774年起草《英属美洲权利草案》。这些论述不仅阐明了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必要性,而且还历史地证明了独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詹姆斯·富兰克林
1721年,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新英格兰报》。“是为读者提供喜闻乐见和迫切需要的新闻,而不是刊登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僚所控制的消息的第一张美国报纸。”
二 杰弗逊和新闻自由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是领导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他提倡人民主权,鼓吹出版自由。在独立战争中,在革命胜利后,始终坚持言论自由,反对封建君主制复辟,捍卫共和政体,为美国新闻自由传统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杰斐逊支持《国民公报》,赞扬它在捍卫共和政体中所做的贡献。
在联邦派控制下,国会1798年制定四项控制权利的法案,其中有《镇压叛乱法》。
大中华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业的崛起 一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 ·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
·报纸作为第四等级,第四权利的地位 ·公众政治参与以及对报纸的期待 2 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
·统一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形成
·地区、国家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报纸作为广告媒体地位的确立 3 传播技术的革命 ·印刷技术的革新 ·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 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的增长
·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 ·城市化教育普及的成本下降 ·集中城市人口或为潜在读者
二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
1.本杰明·戴《太阳报》
1833年9月3日创办于纽约。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
地位: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为美国开了商业小包的先河,开创了新闻事业的新纪元
办报方式:① 坚持低价发行,大量吸引广告,更新设备
② 注重刊登有趣味和刺激性的消息
③ 发行方式:街头零售 2.詹姆士·戈登·贝内特《纽约先驱报》 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先驱报》。倡导人道主义、改革社会,确立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特点:·首次确立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
·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运用新闻分类和专栏化编辑技巧,以木刻的形式报道总统杰克逊的葬礼,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著名头版之一
3.霍勒斯·格里利《纽约论坛报》 1841年4月10日创办《纽约论坛报》。坚持理性原则,主张社会改革。新闻报道严谨,注重评论,思想激进。特点:·摈弃煽情主义的做法
·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
当时中西部的广大读者都把《纽约论坛报》当作圣经来读 大众化报刊的特点: 1.超党派独立
2.经济上自给自足
3.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 告 4.读者对象为中下层大众,售价低廉
5.报道面的拓展,社会新闻成为主体,内容上注重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独特贡献:信息传播的大众时代的来临
报纸业务方面的重大改革,如多行标题、图片、煽情主义、报道面的拓展、体裁的创新等强化了报纸的生命力,经营方面的成功,为报业的独立地位奠定了基础。独立报纸的崛起:
《泰晤士报》是独立报业的典范,是世上报业的领袖
《泰晤士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之一,它于1785年1月1日创刊于伦敦,创办者为约翰。沃尔特。该报初名为《每日寰球记录报》,后来改为《每日寰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最后定为《泰晤士报》。1803年,沃尔特二世接手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使《泰晤士报》的声誉和威望打到了顶峰。
1907年沃尔特家族被迫将该报卖给了北岩勋爵,此后《泰晤士报》几经异首。目前为传媒大亨默多克所拥有。
特色:经济独立,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
报道大量国内外要闻,外派记者
言论独立
采用新技术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
通讯社的定义: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各种新闻媒介以及许多企事单位的重要新闻来源。
出现时间:19世纪中期。
新闻通讯社出现的前提条件: 1.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2.通讯技术的革命 3.近代报业的初步发展 4.通讯社的出现 西方四大通讯社
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巴黎问世,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新闻通讯社,创办人哈瓦斯是第一个把 agence这个词用于通讯社的人。1840年,哈瓦斯开始驯养信鸽,展开了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巴黎的新歌信鸽传递业务。1857年它又与法国广告机构和地方报刊签约。1944年法新社建立法国官方的喉舌。1870年与路透、沃尔夫签订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1921年合并“通用广告社”控制了法国报界广告收入
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1870年沃尔夫参加三社四边协定。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政府接管了沃尔夫社,并将其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德新社目前为跌过最大的通讯社 路透社:1851年 创立者 保罗。朱利叶斯。路透 创办于英国伦敦,以富有时效的独家新闻取胜 和哈瓦斯通讯社初期的遭遇一样,路透社开始也得不到伦敦报界的支持,处境艰难,《泰晤士报》便是反对路透社最强烈的一家 1858年取得伦敦报界的支持 1916年路透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1941年路透社再次改组,由报业主联合会和英国报联社共同拥有股份 美联社
1848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联合采访部 1892年改名联合通讯社为美国联合通讯社 1849年6大报合股组织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 1870年与欧洲三大通讯社签订合作协议
特点:一开始就是以报纸之间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出现的,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在于营利,而在于为报纸提供消息,新闻的编发与交流由编辑部负责,费用由全体成员分担 “联环同盟”及其解体
1.形成原因:四大通讯社为了确保自身新闻市场的垄断范围 2.持续时间:1870年1月17日—1934年11月
哈瓦斯范围:包括英国及其属地,以及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罗马尼亚、4
土耳其、埃及、拉丁美洲
路透社范围:包括英国及其属地、中东、远东、非洲大部及巴尔干半岛、东印度及南美一部分
沃尔夫范围:包括德国及其属地、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匈牙利、俄国等地
美联社范围:包括美国及中美洲一部分,作为该协议的第四个参加者,美联社的势力范围最小
造成的后果
四大通讯社不但将各自势力范围内的其他通讯社纳入自己的体系,还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压势和排斥各所在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
“联合同盟”的解体 联合同盟的签订,虽然缓和了欧洲和美洲四大通讯社的激烈冲突,却没有也不能消除通讯社之间的竞争
1907年,美国合众国诞生,这家新的通讯社不受上述协定的制约
1909年赫斯特又创立了国际社,该社和合众社一样,向哈、路、沃、美的势力范围进军 1914年美联社宣布退出联环同盟,卡是向南美及远东地区寻求市场
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首府开会,宣布废除过去的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
黄色新闻的泛滥
黄色新闻 起源
1894年,英国一个颓废派文艺团体创办了一本《黄杂志》,虽有色情意味,但不淫秽。1895年英国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被捕时,身上带有一本《黄杂志》,于是黄色开始与不名誉,色情联系起来。
当时纽约的两大报纸《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黄色新闻 定义
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专区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以黄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就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 特征
第一,使用煽动性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充满刺激,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第二,使用种种欺骗手段或捏造新闻,闭门造车或冒充科学奢谈学术或干脆自己制造新闻事件
第三,对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以及竞争中的失败者表示虚伪的同情,还发起社会运动,声明与多数人站在一起 第四,滥用新闻图片
第五,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一些肤浅而又富于刺激性的文字 美国的黄色报纸
1878年,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邮报》即标志着黄色新闻时代的开始 黄色新闻的变种——庸俗小报
定为:文化水平低的下层读者和外来移民。《每日写真报》1924年麦克法登创办,极端耸人听闻和夸张手法、煽动性大标题、第一人称写作的消息。《每日镜报》赫斯特集团的血统创办于1924年。
黄色新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新闻商品化以及新闻市场上不受任何限制的恶性竞争所致,无节制地追求高额利润。这一不以人们意志力为转移的市场经济法则决定了西方新闻事业连绵不断地产生黄色新闻现象。消极意义:新闻事业水准的下降
对社会教化的消极影响
转移社会焦点
积极意义: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表现技术创新
进一步大众化
对人性的发掘
报业垄断
美国的垄断报业
斯克里普斯报团,又称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业联合组织,由爱德华·斯克里普斯和密尔顿。麦克雷创立于1889年。
1889年正式与密尔顿组建报团 于1907年创立了合众社 他的目标是美国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工业城市的工人 英国的垄断报团
北岩勋爵报业帝国,创立者艾尔佛莱特·哈姆华士
1896年,哈姆华士创办了成功的大众化报纸《每日邮报》 1900年,哈姆华士收买了《星期快报》 1903年,又创办《每日镜报》 1905年,收买《观察家报》
1908年,哈姆华士又取得了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加上其他众多的地方报、杂志,哈姆华士建立起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报业集团。在英国他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
哈姆华士于1922年去世后,他的报团由其弟罗瑟米尔勋爵继续主持,后来逐渐演变为“联合报业公司”。比佛布鲁克报团
创立者 威廉·艾特肯 1917年受封为比佛布鲁克勋爵 他购进了《每日邮报》,1918年又控制了伦敦的《每日快报》,并创办《星期日快报》。1923年,比佛布鲁克又买进了《标准晚报》和数家地方报纸。
《每日快报》和《星期日快报》均为当时英国销量最大 的大众化日报和星期日报纸之一。在新闻史上,比佛布鲁克有“英国赫斯特”之称。垄断寡头控制报纸的手段主要有三个。其一,为连锁董事制度
其二,为收购新闻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新闻媒介公司的所有权 其三,是利用广告来影响报团以及报纸的编辑政策、言论倾向 对报业垄断的评价
报业垄断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世界报业的基本结构
对于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肯定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否定批评者有之。持肯定态度者一般认为,垄断消除了竞争,这并非一件坏事
也有人认为,报纸所有权的集中,是新闻媒介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方面能够使报社更易于更新技术设备,培训教育人才,扩张消息搜集网络;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组织管理和生产的合理化以及由较小单位自行支配中央资金的办法”带来更高的效益。
只有垄断性的新闻媒介,才是经济上能独立,政治上能抵制政府各种实力集团干预的自由报业。
还有一种折中主义的见解,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报业垄断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个城市只剩下一家报纸,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是坏事,一个报业垄断公司和一家报纸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垄断公司的性质,取决于它们的老板、社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新闻史的角度来看,报业垄断,所有权的集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广播时代
一 广播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
·没有纸张,不用油墨,没有距离的报纸 ·快速及时 ·高性价比
·跨越政治与自然地理界线 ·高度的想象力
·生动性,电波与语言的结合 ·听众的适时参与 二 初期广播事业 美国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开始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的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广播时代的来临)
俄国
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座无线电发射机安装成功,该电台名为“十月电台”1922年9月,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该台功率为12千瓦,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广播电台。
英国
1922年,旧“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电台开播 法国
1922年2月,法国邮电部正式成立了巴黎广播电台。三 广播事业的大发展 美国
一、高中数学学习课堂笔记价值分析
1. 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复杂思维过程. 在记课堂笔记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 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记录很多内容, 此时,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次, 很多学生笔记的内容是课堂中没有听懂的内容, 在课下通过笔记对课堂中不太明白的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和消化, 在思考消化过程中, 学生很可能会寻找很多参考资料, 经过一些列的演算和推导最终把问题搞清楚.
2.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扩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对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反映, 但是, 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 而这些则是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内容时, 教材上会对图象法以及公式法进行简单说明, 但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对公式法以及图象法进行详细讲解, 对各类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充分说明, 所以, 课堂笔记的整理, 是学生进行知识扩充的重要方式之一.
3.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 笔记的整理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在班级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之前会将自己记录的笔记进行回顾, 而这些学生在考试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因为对笔记内容的回顾, 就是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以, 通过对笔记的整理,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记忆力.
二、高中数学学生课堂笔记整理策略探究
1.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策略概述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 学生可以使用的笔记整理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传统型笔记策略. 这一策略指的是在数学课堂上, 按照老师的话或者板书进行原封不动的记录. 第二, 编码型笔记策略. 这一策略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加工的笔记策略, 而这一笔记策略又可分为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和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两种, 前者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通过语言组织、符号、框图等手段对知识进行加工的笔记策略.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进行有指向性的知识加工的笔记策略, 限定的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经验以笔记纸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要求.
2. 笔记整理策略的具体应用
( 1) 操作性强或者易混淆的数学知识记录整理
对于那些操作性较强或者容易搞错的数学知识, 则可以采用传统型笔记策略, 也可以采用编码型笔记策略. 例如, 课堂讲解判别式求值域以及反函数相关内容时, 可以了解到, 首先将函数化为以y为参数x为未知数的方程, 其次研究关于x的方程是否有解, 研究的过程需要首先讨论该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 然后通过判别式求解出参数y的取值范围, 即为原函数值域; 而求反函数的步骤为: 首先求原函数的值域, 其次对函数进行反解用y表示x, 最后将字母互换位置并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其中, 利用判别式求值域时, 很多学生会忘记进行讨论, 这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而反函数中, 很多学生最后会忘记对x和y进行变号处理, 这也是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这两方面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 这方面知识的解题应用过程中, 解题步骤非常明确,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问题,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练习, 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内容较多, 所以需要运用传统型笔记策略进行笔记整理, 而且在解题过程中, 很容易被学生遗漏某些关键点, 所以还应该运用编码型笔记策略. 在高中数学中, 类似的知识点很多, 解题方法的实际运用又无法在教材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整理笔记的策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 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点.
( 2) 记忆量大且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的记录整理
对于那些记忆量大且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 则应该采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例如, 在幂函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 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新内容, 而且需要记忆的相关知识点很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记住坐标轴第一象限中出现的图象和各类指数之间的关系, 而且要根据奇偶性对函数图象做出判断.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将各种不同类型指数所对应的图形特点搞错, 而在考试所出的题目中, 往往就是多种指数函数混在一起考, 所以, 学生必须通过记忆将各类幂函数及其对应图象的特点搞清楚, 这样才能熟练地运用, 而这一部分知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则应该使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因为这一笔记整理方式的指向性比较明确, 很适合被运用于知识点较多且需要大量记忆的数学知识的记录整理. 在高中数学中, 有很多类似于幂函数的数学知识,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可以选择运用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
总之, 课堂笔记对高中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学生可采用的笔记整理方法大致分为三种, 分别为传统型笔记策略、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 这几种笔记整理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的应用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这种几种笔记整理策略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当然, 在笔记整理过程中, 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忽略课堂笔记整理的作用, 而本文则以此为主题, 首先对高中数学学习课堂笔记价值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传统型笔记策略、自由总结型笔记策略、限定总结型笔记策略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整理,运用
参考文献
[1]施晓霞.高中数学课堂笔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一)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共产主义的内涵:科学的理论体系、现实的运动、理想的社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一、由党的性质决定
第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最幸福的社会制度 第三、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核心
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9.如何理解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学生该如何整理笔记 你好,整理笔记其实很简单
你抄好了笔记以后,课后再复习,把字词解释之类的归一类,主旨内涵的归一类,老师给你们补充的知识再归一类(语文)英文笔记最重要的就是单词词组的积累,记下后回顾之前记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字词或词组归类复习,更加容易 数学的话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在记下老师的解题过程后把重要的步骤用颜色笔标出来,这样的话方便以后查看重点内容 这些都是我从一个博客里面看到的,博主曾经是中考状元,你去看看,里面有很多他的学习体会,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网上搜索他的博客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有各科的学习方法、解题窍门以及复习资料,都是他的经验总结,我相信你看完以后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为了你的美好未来,一定要好好努力哦!学生如何做笔记
做笔记是读书治学的好方法。笔记有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两种类型。下面就这两类笔记的做法给同学们作简单的介绍。
(一)怎样做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这两句话都是说笔记的重要性。听课时,结合做课堂笔记,由于耳、眼、脑、手并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识记,能增强记忆,不仅如此,还便于日后复习。这是许多读书人乐此不疲的原因。
课堂笔记有它独特的格式。开头应先写好课题或章节的名称,而且要留有“天”(一定的空白)。接着下面写要记录的内容,记录时写一行空一行,而且只写正面,余下的留作修正错误、增补资料之用。左边还应留一些空白,以便注释或加小标题。为了不至于与其他课题的内容相混,末尾要留有“地”(一定的空白),如果是活页,最好是以一章或一节为单位,以便整理和装订。
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有:
1.老师的板书。老师的板书往往是上课的主要内容、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把老师提纲挈领的板书记下来,既便于日后复习,又易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这往往是重点、难点之所在。
3.课本中章节的要点。
4.自己认为重要的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课堂上记下的内容一般比较零乱,而且不够完整,课后要加以整理,对笔记进行补充或订正。
(二)怎样做读书笔记
许多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得力于读书笔记,在这方面,他们有深刻的体会。塞尔维特说:“做读书笔记,像是修筑事业大厦的基石。”雷巴柯夫说:“当你做读书笔记时,你得到的是多方面的训练。”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他的一百多本读书笔记的结晶,邓拓的《燕山夜话》是他勤做读书笔记,“见粪就拉”的结果。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乎》跟他随身携带的“万宝囊”——读书笔记分不开。无数人的成功告诉我们,做读书笔记是学业有成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秘诀。因为,做读书笔记可以将他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可以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这实际上是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积累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常见的读书笔记有下列几种:
1.摘录法,即把读物中重点的句子摘录下来的方法。
2.提纲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下读物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以其大小标题做提纲,每个小提纲中,再把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3.提要法,按原文的顺序把读物的主旨和要点,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4.心得法,即写读后感。
5.综合法,即把围绕某个问题的若干篇文章或材料,加以分析、归纳、概括和整理,使之成为一份简明扼要的材料。
(三)怎样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是读书治学的必要步骤,通过整理笔记不仅可以对所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还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常用的整理方法有下列几种:
1.修正补充法:先将笔记阅读一遍,然后对笔记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正确完整。
2.归类法:把所记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如,整理语文笔记时,可以把文体相同的文章归为一类,整理历史笔记时,可以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分别归类。
3.比较法:比较识记材料的异同的方法。如,整理地理笔记时,可以把各国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矿产、物产等进行比较;整理英语笔记时,可以将不同的句型,不同的时态进行比较。
4.列表法:即用图表的形式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列表法常和比较、归类法综合使用,这样做既可以使知识记得清楚,提取方便,又可以培养自己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如,整理化学笔记时,可以把同族里不同的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以比较,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整理光学笔记时,可以把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用图表的形式加以比较和归纳。
5.知识树法:按照知识的体系,把学习的内容用树干派生出树一枝,总枝派生出分枝的形式,把知识的体系画出来,使之条理化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边复习边整理笔记,使所学知识深化、简化和条理化。可以从三点入手:
第一,补充提示。补充听课时漏记的要点或复习时新的体会发现,提示教材的重点、关键,或正确思考的角度、方法等。第二,综合归纳。概括各知识要点,写出内容摘要。第三,梳理知识,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条理,编出纲目。
如何整理笔记,笔记整理法由于种种原因,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复习不太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积累复习资料,你需要对笔记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条理的参考资料。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是:1.忆。课后即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你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2.补。课堂上所作的笔记,因为是跟着教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而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一些,所以你的笔记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更完整。3.改。仔细审阅你的课堂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5.分。以文字(最好用色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或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索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简明扼要。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摘抄在同一个本子上或一个本子的同一部分,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便于记忆。笔记是给自己看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是不需要漂亮和整齐的.个人认为各科分开记比较好.字写的不要太挤.不要怕浪费本子.这样以后看起来会比较清晰.而且笔记是一定要反复翻看的.每次看的时候如果有觉得还是不清楚或者很重点的地方.可以用彩色的笔标注出.再次看的时候会更快更容易看到自己薄弱的地方.这样.考试前只需大致翻一遍就可以叻.嗯.最好是课堂上就可以记差不多.课下再稍微补一下就可以叻.切记.时间是宝贵的.字乱一些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可以看清就可以叻.写快一些比较好.整理笔记的必要性?其实关于笔记的话题,应该写过一些了,包括做笔记的工具-《15款工具帮你更好的做笔记》,包括做笔记的方法-《也谈如何做笔记》。这次不是关于做笔记,而是关于整理笔记的问题,希望听听大家怎么看。其实我知道这种问题本来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大家一般在课后会不会整理课上的笔记,至少我在以前很长的时间里面从来不去整理笔记,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越来越觉得应该而且必须在课后开始整理笔记了。当然主要原因是因为课程越来越难,课上的内容我自己是没有办法在课上完全理解,更谈不上什么消化这些知识了。所以对我个人而言,重新整理笔记绝对是必要的: 能够让自己重新复习课上内容。对于现在的课程,自己也渐渐的感觉到有些吃力,所以不得不在课后进行复习,而在课后当天马上进行复习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因此重新整理笔记就变成了督促自己复习一遍的最好的办法。尽量在下课之后,或者在晚上回家之后,拿出今天的笔记,对比课本的内容,整理笔记的同时思考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整理笔记能够更好的听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上记笔记毕竟是或多或少的影响听课的,尤其是遇到某些语速极快的教授时。所以在能够看清的基础之上记下尽可能多的内容,无论是黑板上出现的,还是从教授嘴里出现的。课后把这些有些混乱的笔记内容,整理清晰,无论是对复习还是对准备考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帮助你更好的学习课本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在课上所学到的仅仅是课本内容的一部分,教授通常会简略的跳过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选择性的在Lecture讲述某些概念定理。在这种情况之下,课后自学变得非常重要,而重新整理笔记就会让你意识到哪些内容是讲到的,哪些内容是需要自己重新学习的。整理笔记让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很多问题在课上的时候你认为自己听明白了,所以笔记上没有详细记录,你也没有在课上向老师提问。但是在你整理笔记的时候,你应该思考每个在笔记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明白这个部分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利用老师的答疑时间或者下节课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了。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去整理笔记。很多人会把课堂上的笔记写的很好,我自己也是这样,尽量写的清楚。可是事实上在你课后复习的时候,难免要添加某些内容,也许是来自课本,也许是来自reference,笔记上原本有限的空间会被写的有些杂乱。因为整理笔记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至于整理笔记的工具,我多数情况下选择纸和笔,当然有些时候会选择Latex,如果非常需要保存下来的话。其实有的时候我在考虑,如果自己足够熟练使用Latex的话,也许直接使用Latex整理笔记会是非常好的选择,希望有一天能够这样吧!总之很多很多原因,使得整理笔记变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至少在我现在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时间虽然是要消耗一些,但至少重写笔记的过程中我还在思考,不是简单的抄过来抄过去。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学数学来说,这么去做还是非常必要的,毕竟需要思考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我不知道工科或者文科会不会也是这样,所以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如何整理笔记 笔记本除了要用来做好上课的记录外,还应当在平时不断地“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在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成两部分:怎样整理笔记呢
打开笔记本,先把笔记分一)正页部分笔记本右边的一页,主要用来记课堂笔记。在正页的右上角,用彩色笔写上这页笔记的题目,以利复习时查找。例如,在物理笔记的右上角写上“电流强度”、“电压”等等。在正页的右侧,可用铅笔划一竖道,竖道右侧部分专门用来记上课的随笔。例如,听讲时自己的体会、疑问、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容易出错的问题等。整理笔记时,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然后把笔记上记录的疑点弄明白,如果需要,把有关内容补进笔记本内。(二)副页部分
笔记本左边的一页所记内容应当与正页的内容相关。在预习时,把涉及新课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有关的书上摘下来,写进副页,作为上课用的预备知识。例如,预习高一化学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把涉及这部分内容的旧概念、旧知识,如“电解质”、“离子”、“电离”、“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从初三的化学书上摘录下来写在副页部分,至于摘录的详略程度,要由自己的学习水平决定。水平高的可以简略摘录,如果自认为不会忘记的也可不摘录;水平低的学生,则可以摘录的详细一些。
又如,老师讲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常要对盐的溶解性进行判断,可是怎样才能记住这么多盐的溶解性呢?有的学生发现有本参考书对这个问题总结得很好,此时就可 以及时抄在副页上。
老师在上课时常提到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和易溶物质等知识,可是这几种物质怎么区分呢?有的学生感到不易分辨,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在课后复习时,打开初中化学课本,翻到142页,然后把这部分知识用图式表达出来:
时的溶解度:
经常难溶物0.01g ←微溶物→ 1g ←可溶物→ 10g易溶物看看,就可以记牢了。总之,副页可以用来记以下的内容: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3听讲和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4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5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精彩内容;
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如果平时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一旦到了阶段复习时,一看笔记本心中就有数了。因为笔记线索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炼,并记录着有关的旧知识和容易出错的问题等等,这样在复习时就大大节省了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尤其在考试前复习时,只要看看笔记,看看自己平时劳动换来的成果,就可以迅速地把有关的学习内容回忆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整理好了笔记,就像准备好了组建知识大厦的“预制件”,有了这“预制件”,在阶段或专题复习时,就可以大大加快组建“知识大厦”的进程,或者说,可以大大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进程。笔记是为自己学习服务的,因此,笔记本必须具备个人的特点,应当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的掌握程度来决定笔记的详略。平时,要在整理笔记上花时间,但也不能占时过多,要根据实际可能提供的时间来决定整理笔记的深度和广度。在笔记本上可以使用一些符号,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以便节省时间。有的学生天天记笔记,可是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却从不顾及,甚至看到自己的笔记本心中就烦(因为乱或不完整),认为不如看书,那么,每天上课记的笔记,实际上是无效劳动,这种笔记自然不会有什么作用。不少学生体会到,有了要整理出一份好笔记的愿望,学习时必然会更加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长久坚持下去,还真可以学到一点治学的本事呢
如何培养学生整理笔记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学生所做的笔记只是对课上板书的复制,课后很少同学会去整理。事实上笔记本除了要用来做好上课的记录外,还应当在平时不断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那么怎样整理笔记呢? 打开笔记本,把笔记分成两部分:
1、首先在上课听讲时认真体会,疑问,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容易出错的问题等。整理笔记时,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部分补上,再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保证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然后把笔记上记录的疑点弄明白,如果需要,再把有关内容补进笔记本内。
2、在预习时,把涉及新课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有关的书上摘下来,作为上课用的预备知识。例如,预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把涉及这部分内容的旧概念,旧知识,如电解质,离子,电离,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至于摘录的详细程度,要有自己的学习水平决定。但一定要有以下的内容:
a.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b.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和体会;
c.听讲和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 d.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e.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精彩内容; f.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如果平时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一旦到了阶段复习时,一看笔记本心中就有数了。这样在复习时就节省了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有的学生天天记笔记,可是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却从不顾及,甚至看到自己的笔记本心中就烦(因为乱或不完整),认为不如看书。那么,每天上课记的笔记实际上是无效劳动,这种笔记自然不会有什么作用。不少学生体会到,有了要整理出一份好笔记的愿望,学习时必然会更加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长久支持下去,会有很大的收获。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一.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为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四.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五.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六.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七.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如何整理复习笔记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随时整理复习笔记,以巩固我们的知识。
①复习笔记要尽量反映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应当把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与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见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的知识,即可以把“知识网”展现出来。
②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力戒变成课本或课堂笔记的再现。
③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备个人特点,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可以简单些,甚至只用
一、两个字表示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地方,要详细一些。以前理解不深或曾经有过错误的地方,就更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整理自己看,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或简称,使笔记更加实用。
④复习笔记是自己心血和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取用,经过多次使用,直到记熟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整理和使用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许多人正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知识的精髓,最后完全离开笔记。怎样整理听课笔记?
课后你应该尽可能快地整理听课笔记。下面的建议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教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
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回想辅导课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找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忽视的问题和理解有偏差的问题,并把它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
带着问题温习教材上相应的内容,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和提炼。把新的学习心得和对教材内容的重新评价,和你的自学笔记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整合后内容记录到听课笔记预留的空白处,同时注意与笔记中的相应内容在位置上或逻辑上对应。
在上述的步骤中,如果遇到困难,你自己或与同学讲座无法解决,应该尽可能快地去找辅导教师。如何记录和整理课堂笔记(1).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2).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就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政治课上,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二、我们在学会记笔记以后,还要学会整理笔记。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才能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参考材料。所以整理笔记也是关键,往往我们的学生忽视着一点,如何整理笔记呢? 整理笔记“七步法” 这七步是: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下面介绍一位同学总结了记笔记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主整理一番。笔记的内容应当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一般来说,笔记的主要内容有:①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②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③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关键。④听讲、看书时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⑤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⑥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⑦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⑧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对本课内容有极强针对性的材料等。
如果平时每课都把笔记整理好,阶段复习就有稽可查了,打开笔记本,要有尽有,检检顺顺就行了。一旦复习考试,花点时间把笔记本翻翻,眉目清楚,中心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地方一目了然,大大省去了考前突击查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总结所花的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特点。经过整理的笔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复习资料,应该妥善保管,以备需时之用。
1.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同一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使用录音机,虽然能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录下来,但自己没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已无法体现。录下来的内容复习起来也太费时、费力。
3.每页笔记的右测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做笔记要做到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4.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由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自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5.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的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6.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7.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即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出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我的学习方法(整理笔记)(一、为什么整理笔记想考上北大,关键是把教材记熟,但怎么能把那么多的书压缩到脑子里?很多同学记忆力好,直接就背下去了。我没有这个本事,于是只好采用整理笔记的方式。但我觉得整理笔记还是有些好处的:首先整理笔记是一个把书由厚看薄的过程。每本书那么厚,但能出题的地方有限:第一,每门课只考2道题,老师必然会把考点设置在比较重要的地方;第二,北大比较爱考简答题,而书上能出简答题的地方不就那么多吗?于是我采用“地毯式搜索”的办法,把书上能出简答题的地方都找出来,整理成笔记。当一本500页厚的书被我整理成40页的笔记时,我终于恢复了自信:虽然我不能把500页书全背下来,但能把40页笔记全背下来——而这40页笔记,可以说能够覆盖500页书绝大部分考点。其次整理笔记还是一个把书由薄看厚的过程。考北大的同学都会用那套名义上不存在(北大法学院宣称不指定教材)但实际上人人都知道(每年辅导班上老师会说)法学考研书。但是当你认真研读历年试题时,你会发现很多题在那些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老师的用心很明显——大家不能死读那些教科书,必须大量阅读!于是,尽量减少知识上的空白,在指定教材之外大量阅读,也成了我的重要任务。这也就是把书从薄看厚的过程。当每科笔记都整理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还专门对比国内其他院校重要教材、司法考试用书、北大一些老师的专著和论文,对比较贫乏的专业课笔记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笔记的作用才最终发挥出来!最后,我的笔记的主干是基本教材上的内容,还把大量参考用书上的资料补充进来。这样下来,每门笔记都融合了好几本书的精华,可以说是非常全了。
二、笔记整理方法上面说了我为什么整理笔记,下面具体说说我整理笔记的方法。1,我是用整理题目的形式来整理笔记的。我整理的复习题包括:(1)从各种途径收集到北大老师出的复习范围,比如远程教育那套书,书后都有一个复习范围,把每章的重点内容变成问题的形式提问,我把这些题的答案都整理了出来,再比如,北大法学院主页上有精品课程,老师也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这些题也是非常好的复习题;(2)还有北大历年的考研题,有些考研题,我认为还有再出一次的可能,也将它们整理了出来;(3)还有其他一些大学的历年考研题,有的非常经典,给人另一种不同的启示:原来这个地方可以这么命题啊!我也把这些题精选了一部分作为我的复习题,对照书本整理了答案。(4)其他一些法学考试的试题,比如法律硕士考试、自学考试。(5)我看书的时候,觉得有必要整理成答题语言或专项总结的地方。2,把书上的话整理成答题语言。这是因为:我认为看书和考试并不能等同。一个人可能看了很多书,但如果他没有从答题的角度来整理自己的语言,一旦他答起题来,很可能答得手忙脚乱,再加上心理紧张,很可能无法正常发挥。而我直接用“问题——回答”模式来整理笔记,可以说是直接针对考试。一旦考场上遇到笔记上的题(当时你的心情应该非常爽),就可以直接把笔记上的东西搬过来,节省了整理语言的时间,对付考试更加从容。
三、今年的笔记多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售后服务相对于去年的内容,今年(08年考研版)整体上增删了大约30%的内容,对行政法、刑法、经济法、民法、法理学都做了相当大的变动,全面与新教材、新法对接,并对物权法、监督法、破产法、合伙企业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新法做了专题整理,宪法学补充了张千帆老师的教材上若干知识,民事诉讼法、国际法也有相当大的增幅。至于今年的售后服务(买笔记的同学自然享受售后服务,无须另外付钱,而且只能提供给在法学考研网订购的同学,合买和转买的同学由于我没有比较好的甄别手段,只能委屈了),我打算分为7个方面:第一,“五一”左右提供03-07年综合课的参考答案,是我自己做的,并结合试题分析老师的命题思路和复习重点;第二,“十一”左右结合07年暑假英华辅导班的笔记和老师新出的教材专著论文和新出台的法律,做一个08年版笔记的补丁;第三,12月初收集前沿学术热点问题发给大家,为大家开拓视野,考虑到07年考试中案例分析普遍让大家头疼,我将对热点的法理事件、宪法案件结合论文和新闻分析进行总结(例如,我打算就政法大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最牛钉子户等问题写些小分析,对民法、刑法、国际经济法、行政法常见案例考点,如物权变动规则、共同犯罪、国际贸易术语等,结合本科案例练习、司法考试等资料总结成典型案例的形式,发给大家);第四,在考前收集北大本科生的期末考试题,发给大家;第五,买我笔记的同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第六,为进复试的同学找北大研究生提供复试指导。第七,买了去年笔记但没有考过的同学,今年如果还想考,可以继续享受补丁升级服务。因此请及时联系我。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啊1,我是用整理题目的形式来整理笔记的。我整理的复习题包括:(1)从各种途径收集到北大老师出的复习范围,比如远程教育那套书,书后都有一个复习范围,把每章的重点内容变成问题的形式提问,我把这些题的答案都整理了出来,再比如,北大法学院主页上有精品课程,老师也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这些题也是非常好的复习题;(2)还有北大历年的考研题,有些考研题,我认为还有再出一次的可能,也将它们整理了出来;(3)还有其他一些大学的历年考研题,有的非常经典,给人另一种不同的启示:原来这个地方可以这么命题啊!我也把这些题精选了一部分作为我的复习题,对照书本整理了答案。(4)其他一些法学考试的试题,比如法律硕士考试、自学考试。(5)我看书的时候,觉得有必要整理成答题语言或专项总结的地方。2,把书上的话整理成答题语言。这是因为:我认为看书和考试并不能等同。一个人可能看了很多书,但如果他没有从答题的角度来整理自己的语言,一旦他答起题来,很可能答得手忙脚乱,再加上心理紧张,很可能无法正常发挥。而我直接用“问题——回答”模式来整理笔记,可以说是直接针对考试。一旦考场上遇到笔记上的题(当时你的心情应该非常爽),就可以直接把笔记上的东西搬过来,节省了整理语言的时间,对付考试更加从容。
方法一:
1.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同一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使用录音机,虽然能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录下来,但自己没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已无法体现。录下来的内容复习起来也太费时、费力。
3.每页笔记的右测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做笔记要做到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4.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由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自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5.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的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6.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7.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即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出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方法二:
1、用16开的活页夹子当笔记本,各科放在一起,带一个本去上学就可以了。而且方便整理。
2、给每科的活页纸分别编号,在每页边上三分之一处划一条竖线,在多的一边记课堂笔记,在右边的空余处写上与左边笔记内容相关的问题、重点、难点、随想、复习要点等,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记录。
3、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将当天的学习内容、重点概念、公式等写在当天的课堂笔记下面。并把不同类型的要点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划出。
4、每个单元做一次小结。
5、复习时只要看一下笔记,就可把所有内容全部复习了,查阅内容也很方便。
6、注意:笔记字迹要清楚,不要写的太密,留有余地,这样给每次的复习留有补充的余地。课堂笔记法
1.课堂笔记的意义
对有的同学来说,也许很有必要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确实应该在听课时做笔记。因为做笔记有这样一些好处:
①做这样一些永久性记录,对于随后的学习和复习都是非常宝贵的。
②这种永久性记录有助于克服我们的头脑中记忆和储存知识时的局限性。虽然有些理解力很强,又非常细心的人在刚刚听完课以后,也许能够回忆起所听内容的大体结构和论点,但其中很多细节都会很快忘掉。尤其在哪些常常涉及图表、数字和公式的讲解课更是这样。鉴于教育上所要实现的是长时记忆,所以,将内容做个笔录乃是非常必要的。
③笔记本身由于牵涉到视觉、肌肉感觉等多种感觉,因而可以促进学习。虽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做笔记时不可避免地会使听课人的注意偏离讲课者——做笔记的人总是要“落在讲话者后边”,但写与听并非完全不相一致的。有可能将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只要其中一种技能已达到了不用意识支配的自动化程度。所以,你完全可能做到既让你的思维跟上讲课人,同时又记下可以供你以后进行回忆的足够的内容。
④研究结果也表明,做笔记的人比那些不做笔记的人在测验和考试中成绩要好得多。例如,有一项实验,在开始讲课后几个星期,对听课者进行一次测验,做笔记的人获得65%的分数,而不做笔记的人只得25%的分数。做笔记的人在测验前能够按照笔记进行复习和背诵,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的那点记。
2.常用课堂笔记系统
①5R笔记法。5R笔记法,是记与学,思考和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a.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见图1)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b.简化(Reduce):
←-—-→
3(简化,概括课堂笔记)
←——————-→(详记课堂讲授内容)下课以后,应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见图表);c.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要为暗示,尽量完整地叙述课堂上(或阅读中)讲述(或读过)的论据和概念,不要求机械地叙述,而是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充分理解意义地叙述,再敞开主栏,查证你叙述过的内容;d.思考(Re,flect):将自己当时听或读的想法、意见、经验体会之类内容,与讲的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里,加上标点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重编;e.复习(Review):每天花10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5R笔记法,又叫做康乃尔笔记法,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来称呼,几乎适用于一切课堂讲授或阅读笔记。
5R笔记法,要有必要的准备,就是按上图,用一大型活页笔记本来做。型号要大,以提供足够的空地方逐步做有意义的记录,记载例子,画图解。用活页形式是为了便于用者按照记载年月日的顺序插入讲义、作业等。笔记只记在每页的一面。活页制法很简单,在每一页离左边起占全页宽度近1/3处画一竖直线,左边称为回忆栏,右边是主栏,课堂笔记写在主栏中。
简单概括起来,5R笔记法是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制活页;第二步记录,在主栏中记成简单段落形式的课堂笔记(或读书笔记),笔记的类型可根据情况或需要而定;第三步整理,将主栏内内容简化,概括为指示背诵、复习、思考之用;第四步回忆,先只用回忆栏的简化。内容为线索背诵,再看主栏、检查自己回忆、背诵程度如何;第五步,在回忆整理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意见、感受等;第六步,复习,每天或每周利用简短时间复习记录的简化部分内容。
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门学科为例,进行训练。然后在不断熟练的基础上,再广而用之。或者,先将活页制出,每次照常记讲课内容或阅读内容。能在回忆栏中做多少,就做多少,争取慢慢增加数量、项目或加快速度。
②中心记录法。记笔记,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记下讲课内容的中心。抓不住中心,即使记得再多,也无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所说的中心,就是指老师讲课的基本思想或中心思想。中心的表现形式有几种:a.教师讲课时,开头就要点明学什么或讲什么,重点内容要强调,要概括、总结。b.从材料本身看,一般要注意表示中心的形式,如开头、结尾或重点段、句。c.要善于概括中心。对学习内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在学习中,熟练地运用中心法记笔记,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理解。理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联系、特点、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对学习来说,就是对学习内容及表现形式的真正认识和掌握。不理解就把握不了中心,就抓不住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眼、耳、脑的作用。眼要集中看,耳要注意听,头脑要琢磨和思考,在琢磨和思考中,把感觉的东西上升为理解,认清事物或事理。
③符号记录法。随着学习的进展,所要记忆或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我们能够一次处理与记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虽然信息量与接受量的输入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如果能够运用一些简明、扼要、易记的符号来代表某种信息,就能加快记录速度而扩大记忆或笔录的信息量。现在比较系统科学的速记符号种类越来越多。充分利用速记符号在记笔记时也可以减少书写造成的压力,为更充分地思考创造条件。
符号法所运用的符号既可以是现成系统符号的借用,也可以自己不断总结设计。后者转换性更方便,实用而节省时间。但总原则是科学、简便、易记。常用的有以下几种:a.字码或数字,来代表记忆的信息;b.用字母或拼音来代替要记录钓内容;c.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要记忆的知识;d.可以用一些特殊符号来作为记录或记忆工具。采用上述符号法,要注意不可复杂化,所用符号要能再恢复出原来的被记录内容。
运用符号法,并不排斥机械记录,在必须一字一句地准确地再现条文原理、定律、公式等材料时,还是如实记录或摘录为好。学习方法是为学习目的、内容服务的,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方法的运用。
④表格记录法。这是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点好处:a.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组织起来,以便从整体上掌握记忆的事物;b.可将材料互相比较和分类,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列表内容和区别不同的特点,从特征上掌握记忆的事物;c.可将先后学习的材料排列成为系统组合,以便从规律和联系上掌握记忆的事物;d.可将复杂的文字叙述简略,使之明了,有利于记忆。
运用表格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搞清应记忆材料的内在联系,分清类项和从属关系,并在表格上能反映出来;二是制表要科学,类项关系要清楚、准确,表格本身能反映出应记忆事物的整体,又能显示出内在特点;三是填入表格的符号要简洁,概括准确。最好是在记录之前预先制好备用。
⑤卡片记录法。卡片法,就是把要记录的材料抄在卡片上,这种“卡片”也就是“活页”笔记。它便于积累知识,随时取出学习、巩固。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a.便于随身携带,拿取方便,也便于保存;b.便于分类,扩充积累,使同一类知识的概念、公式、法则、见解和理解等形成系统。同时,卡片记载的材料也便于比较、排列;c.便于自己批注。运用卡片也是一种乐趣。随着卡片的增多,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对某些知识的认识也随之深刻和广博。所以说,运用卡片是记笔记的好方法。
一般来讲,卡片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摘录卡片,记下应记忆的有价值的材料;第二种是索引卡片,记下手头常备的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三是心得卡片,记听课的体会、认识。卡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卡片,都要在每张卡片的适当位置上,表明材料的性质、出处类别等,以便查阅出处之用,也便于归类、积累和整理。
⑥梗概记录法。这种方法是学习过程中记笔记常用的方法。所说的梗概法,就是对讲课内容或学习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总的结论,精炼而明确地归结并表达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了茅盾的《风景谈》一文时用自己的话,把文中描绘的六幅画面高度概括,拟写出便于笔记的提纲,即a.沙漠驼景;b.高原夜景;c.河边乐景;d.壁洞奇景;e.桃园小景;f.北国晨景。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几点:a.对原文的观点不能随意发挥,也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概括,必须对学习的材料深刻理解,掌握其重点,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归纳小结的内容既要符合原文,又要简略,突出中心;b.要善于选择,过简易使内容残缺、始末不明,过详则旁逸斜出不得要领,这种笔记不太容易做,初学时,可以采用缩写的方法,可选用原文中的概念或原文的内容;c.运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应记录的问题,语言力求简练、准确。不准,就失去意义,繁杂易把人搞糊涂。如果运用小标题,更需用高度概括的文字,这就要反复地思索原文,加深理解;d.概括的内容要有条理,原文中的重点和精粹的地方要突出。
⑦框架记录法。在听课或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把有关知识条理化,归纳成一个个有类别,有次序的“框架”,用文字符号把它固定下来,以便加深记忆理解或应用。
构筑合适的知识“框架”,应与总结知识体系的规律相结合。这种框架,如同图书馆书库里的书架,上面放置的书刊既分门别类,又有一定的逻辑序列,甚至形成某种系统,易于了解便于查找,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学习中,要记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时,先应认真看看它的全部目录,因为目录往往是这本书的知识的“框架”。掌握了这“框架”之后,在阅读其具体章节时,就可以从中寻找相对应的“框架”。加以补充,尽快使知识系统化。再如学习某种知识时,可以用文字符号形式把这个知识系统通过“框架”概括出来,大脑里有了知识框架又经常用整体记忆的办法温习这些“框架”的知识,那么每学到一点新知识,就能很快地陈列到这些“框架”里去。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大脑接收信息的能力,加快知识积累的速度。
3.课堂笔记的技术要求
课堂笔记反映了教师讲课的系统、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主讲人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以及讲授技巧和次序。这些在教科书和参考书中都是难以找到的。因此,必须明确听课和自学之间的核心区别和特点,这样才能更集中抓住教师主讲课题的重点和思路。特别是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是做好课堂笔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至于哪些内容你应该记,哪些可以省略掉,对此是很难确定的,讲课者在强调重要地方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方式,如停顿、放慢速度、音调的变化、重复、提高声音等等。通过这些信号,你就能够较好地鉴别出重要的地方,而省略那些次要的东西。不过,对一堂课做一个真正恰到好处的摘要,当然是指听课者的思路能跟随主要线索并能自己看出哪些内容比其他内容更重要。
一般来说,对教师讲课的重点,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结论,基本观点的论点、论据、论证,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事实,典型的实例等均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特别是要记载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同时,通过自己思考还可以在笔记本上加批注、做记号提示,以便于课后复习和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
①运用康乃尔形式(即前述5R笔记法)。在纸张左边四公分处划一条竖线,竖线右侧供笔记之用,左侧仅用来记录要点,这是供记录、背诵和复习用的理想模式。
②在做笔记前先将课文读完。在没有把整个段落和有关标题的部分读完之前,不要做笔记。这可以使你避免把一些并不重要的内容也记下来。
③要非常善于选择。找出要点,简洁地将它们写下来。这可能是所有规则中最困难的一点了。因为要选择,就要善于以判断的眼光来阅读。并且把阅读的内容好好地思考一番,这样,就能够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一段落的内容。不要试图掌握书中的每一个概念、事实和细节,只要能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的原理就行了。
④用你自己的话。读完一段或一部分后,要问一问自己:“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把这个论点背出来,然后把你说的话写下来。不要机械地将书面上的词句转抄到笔记本上去,这样做你是没有动脑筋的,也就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⑤写完整的句子。笔记不能只是提纲式的,而是用完整的句子将完整的思想表达出来。因为在考试的时候你必须这样做,同时这样做能使你在复习和重新学习的时候马上领会每一个概念。工整的笔记也有助于复习。
⑥要迅速。你不可能用整整一天一晚的时间来记笔记。所以要保持机警,要求提高效率。这也就是先阅读,随后回过头去大略地复习一下,把作者的思想背出来并写下,然后去学习这一章中的下一部分内容。
⑦不要忘记直观材料。像重要的事实和概念一样,重要的图表也应该抄到笔记本上去,要背出来,要复习。例如,在生物学里要想记住阿米巴变形虫的结构,就必须画出一张草图标出它的各个部分。对地图、曲线图和表格的重要方面也要做笔记,它们是课本不可缺少的部分。
⑧记录下来的应该是思想而不是言词。不要试图逐字逐句地得到讲课内容,如果你这样做会妨碍你理解思想。记笔记的目的就是要记录讲课的主要思想,使你可以在日后为了加深理解,为了复习和准备考试的时候,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
⑨要系统化。用康乃尔体系做笔记,把你的笔记记在右边大的一栏里,然后尽可能在每一堂课后整理笔记,补充论说中的遗漏部分,检查错误,并予以改正。把新的笔记与前次的笔记联系起来。用关键字标出笔记中的每一个概念,把它写在左边的一栏里。
⑩制作总的概要记录表。定期(为测验做准备或者在相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在单独的纸上重新组织你的笔记,把主要标题和主要类目下的概念和细节结合成组。通过制作这样的概要记录表,你将使论据与思想彼此联系,使它们更宜于记忆。
⑾不妨快速潦草地书写。书写工整,是工作或学习中常常所需要的。然而,记录写作素材、摘抄资料、起草文章和作品,或记下自己学习心得时,提倡快速潦草地书写,是有一定道理的。
快速潦草地书写,是为了跟上思维的进程。人脑的思维是复杂而迅捷的。有时写作灵感一来,真可谓神思泉涌,如不迅速写下,有可能会稍纵即逝。快速潦草地书写对追踪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是大有好处的。
为了快速潦草地书写,除了在每一个字上下功夫,使之达到可能快的要求外,还可以运用代号、略语,也可以运用速记符号,有时为了跟踪思维,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或几个词代替一长串词句,比较有用的符号和缩写,如前“符号记录法”所列。
6.整理课堂笔记的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课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阅读训练,确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资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与程序大致是:
①忆。“趁热打铁”,课后就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②补。课堂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做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③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④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⑤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类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⑦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子上,或一本子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7.如何复习笔记
做笔记不仅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听课,而且给你提供宝贵的学习材料。为了最好地发挥这种学习材料的作用,你必须多次复习笔记内容。
一上完课就要开始复习。放学以后,就可以回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要点。回想一下教室气氛和老师——甚至老师的姿势、强调语气和黑板上的注释。这会帮助你的大脑记住老师所讲授的要点和思想,并弄清模糊的论点。可以问问自己,老师讲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下一堂课之前,把要问老师的一些问题或者你搞不清楚的一些论点记下来。
然后一有机会你就要开始仔细地复习笔记。在课堂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通过复习,在笔记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回答一些你脑中复习讲课时产生的疑问,把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写下来。通过复习补充你对讲课内容整体概念的理解,找出它的主要论点或思想(当你将一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会发现许多论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按需要把笔记补全,安排在课前或到办公室去问老师,讨论一下你的问题,随后将答案写在笔记本里,否则,你还会弄不懂它们。
当这些笔记“冰冷”时,这类复习方式你可能要花去十到十五分钟。但以后你再复习就不必花几个小时去弄懂它们。复习也能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因为下一堂课可能正是从现在结束的地方开始的。
在你需要恢复记忆或复习迎考前,也可以将笔记的内容再复习一遍。就是说,将笔记看作一本手抄的书,你就可像用课本一样地用它。如笔记做得完善,那么所起的作用就大。因为教师要考你的是他们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至于这些内容是课本上的还是讲授的,那他们是不会注意的。
8.如何培养良好的笔记习惯
①整理你的笔记。将每门课的笔记本放在一个地方。每门课都要有它单独的笔记本。如用活页笔记,则要及时整理归纳。
②在课堂上不要乱涂乱画或编结什么东西,这些手的活动会影响做笔记,影响思想集中,打断与老师眼神的接触。
③学业上要有进取心。要努力做到集中注意力把老师对每一题目的讲解发展都记录下来。
④要熟悉教师的讲课格式。教师通常是根据一套笔记来讲的。所以他们遵照自己的组织格式,你要认准这个格式。
⑤笔记的字迹要清楚,以便今后复习时节省时间。
⑥使笔记完整清洁,那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以后,你也能知道他们的含义。但是不必用完整的句子记录,因为记笔记是一个选择、压缩和概笑的过程。
⑦你认为你可能遗漏的词、短语或思想,在笔记中要为他们留出空位,课后马上请示老师或同学,帮助你将这些空白填满。
⑧常见字和一些常常出现的术语要用缩写形式。这能给你更多听和写的时间。
⑨用记号(如星号、箭头或在字下面划线)来注出教师强调的地方。
⑩将与讲课混在一起的作业另外列开,同样,将教师提到的书本或其他参考资料记下来并另外列开。在你进一步阅读时,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指南。
⑾将你自己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分开写。把问题、你自己想出的例子、想法和参考材料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一定要用括号或其他符号指出,这是你的而不是教师的想法。
⑿对于线索要机警灵活。教师常常会说“你们以后还会明白这一点”,或者“这是很重要的”,或者“这是个常见错误”。在边线外,用星号或其他符号将这种线索或重要的话语记下。要注意听这些列举性质的话:“下面是这一过程中的四个步骤”,以及“最后”、“因此”和“还有”,因为这样的词句可能告诉你后面要讲重要的内容。注意其他的转折词、短语或句子,它们可能表示一个主要思想已经讲述完毕,接下去要讲另外一个了。
⒀记下教师所举的例子。这些例子常常能说明抽象的思想。用特别的记号如eg标出它们是例子。
⒁在老师讲课结束时,你要像对讲课开始时一样严密注意。因为老师讲课的速度并不总是很精确地计算好的,他们可能不得不把一半内容塞在最后五或十分钟内讲。你要尽快地把这些紧挤在一起的结尾记录下来。如有需要的话,下课后,你还可以在座位上多留几分钟,尽量将你所能记住的东西都写下来。
⒂课后立即将你自己另外的想法写下来。
⒃课后复习笔记内容,如有需要,将笔记的结构改进一下。就像别的技巧一样,听课和记笔记需要实践。假使你真正努力去做,你很快就能跟上一位讲课讲得最快的老师的速度了。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
五年级孩子要学会做各种笔记,例如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名人名言录和作业笔记等。要为孩子准备美观耐用和各具特色的笔记本,鼓励孩子多做笔记。等孩子完成一些记录之后,要鼓励孩子整理自己的各种记录。
补充笔记:有的笔记之间可能有联系,让孩子在有联系的笔记之间作出说明或记上标志。有时候会发现原来的笔记不完整,或者有了新的体会,应该及时将笔记补充完整。所以建议做笔记的时候要留出一些空白,以备以后补充。重新整理:如果有必要,鼓励孩子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课堂笔记,甚至可以将精华的记录装订在一起,或者整理在一个新的本子上。至少每个月整理一下自己的作业,将做错的题目抄在一个专用的本上,可以称之为“错题集”。错题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记录语文和英语,一部分用来记录数学。也可以每一科使用一个小本子,可以连续使用,直到将本子用完后再换新的。放在固定的位置:无论是正在记录的笔记还是已经做好的笔记,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例如放在自己的书橱里或者书架上。不要将做完的笔记随便乱扔,要知道每一本笔记都是孩子进步的脚印和阶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声激励和奖赏。如何清理笔记本键盘
如何清理笔记本键盘,请问我的笔记本键盘脏了该如何清理?
自己动手清理键盘也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我先告诉你怎么清理笔记本的键盘,然后再告诉你外接键盘如何清理。
首先笔记本键盘的清理,如果自己不太懂,不建议拆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曲别针缕直,在最前端威一个小弯。类似字幕L 的形状,在头儿那粘上双面胶,慢慢的伸进键帽下面,一点一点的把脏东西粘出来。灰尘,毛发,饼干什么的都跑不了,自己慢慢试试吧!虽然是土办法,但是很管用。
笔记本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怕进灰尘瓜子皮什么的,可以买个键盘贴膜。十几块的事!
接下里是外接键盘的清理方法
大部用户所使用的键盘是无法防水和防灰尘的,所以很容易使键盘的按键不灵敏。这时该怎么办?虽然键盘现在已经属于非常便宜的外围产品,如果真的有类似问题发生时,不妨自己动手试试,其实自己动手DIY可以享受到另一种不同的乐趣。下面笔者以最常见的电触点按键键盘为例,向大家介绍键盘的拆卸、清洁,再到安装的全过程。
第一步:拔出键盘接头
关闭计算机的电源,然后将键盘接头(一般都是USB接口的,如果台世界的话PS/2接口的键盘接头是紫色的)从主机上拔出。将键盘翻转一面,轻轻地拍打,以便灰尘和碎屑能够自动落下。
第二步:拆卸键盘外壳
在键盘背面一般都是数量比较多的固定螺丝钉。将十字螺丝刀伸入固定螺丝钉位置,逆时针旋转就可以将螺丝拧开了。再将其他的固定螺丝钉一一拧开,并将螺丝统一放置好。
再将键盘正面朝下,在鼠标后面板的接缝处用平头螺丝刀拨开,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将外壳移开,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到键盘的内部结构了。
第三步:清洁薄膜
打开键盘的后面板时,就能看到嵌在底板上的三层薄膜。三层薄膜分别是下触点层、中间隔离层和上触点层,上、下触点层压制有金属电路连线和与按键相对应的圆形金属触点,中间隔离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上有与上、下触点层对应的圆孔。
将薄膜从键盘上取出,用干布或刷子轻轻的刷去靠近按键一面的灰尘或脏物,也可以用清水擦拭后再加以风干处理。如果在薄膜的圆形金属触点中,有氧化的现象则需用橡皮进行擦拭干净。
第四步:清洁按键
电触点按键键盘的所有按键都嵌在前面板上,在底板上三层薄膜和前面板按键之间有一层橡胶垫,橡胶垫上凸出部位与嵌在前面板上的按键相对应,按下按键后,橡胶垫垫上相应凸出部位向下凹,使薄膜上、下触点层的圆形金属触点通过中间隔离层的圆孔相接触,从而送出按键信号。
但是取出按键时要注意,先将橡胶垫取出,然后用螺丝刀或其他起子,将按键从底部上扳开。但是大家要注意,在有些大按键(如:Shift键、空格键、Enter键等等)上,还会有一条金属条,这根金属条主要用于固定按键,所以取出这此按键的时间要小心。
不过你在取出按键时,一定要记住按键在键盘上所处的位置哦,不然等会装不上键盘就不要怪我没提醒你了。按键和橡胶垫全部取出后,就可以用湿布擦拭并加以风干处理。如果按键比较脏也可以加点清洁剂进行擦洗。
第五步:清洁键盘内部、外部
先将底座上的电路板取出,再使用刷子或湿布擦拭键盘前面板、后面板、底座。特别是在前面板以及按键的接缝中,聚集的脏物会比较多,用湿布可能不容易清洁干净,建议用清洁济进行清洗。
第六步:安装键盘
将按键、橡胶垫、薄膜、面板全面清洗干净并风干后,就可以进行安装了。首先将按键按照前面拆卸的反方法,全部安装完毕(注意按键的位置要与键盘上的位置相对应,而且方向不可颠倒)。然后将电路板放回底座中,并整理好连线。接着将橡胶垫一一与按键相对应,并放置到位。然后将三层薄膜放在橡胶垫上,并确定是否放置到位,通常在底座上会有一些突出的螺丝孔位置,大家只要将三层薄膜上的圆孔一一对准底座上的螺丝孔位置即可。建议大家在安装橡胶垫与薄膜时,将键盘托起,一来安装上比较容易,二来各部件也能安装到位。最后将后面板盖上,并将所有的螺丝拧紧就完成键盘的拆卸、清洁、安装工作了。怎样进行学习评价(笔记整理)提纲
一、学习评价目的理念步骤2
二、课前学习评价行动策略2 2
三、课内学习评价行动策略
四、课后学习评价行动策略2
五、学业成绩评价行动策略2 2
六、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策略 开篇语:
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
一、学习评价的目的理念步骤(一)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理念依据
(三)国际学生评价借鉴与比较
(四)建构新课程学生评价理念
(五)新课程学生评价实施步骤(一)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 ê解放学习者,让学生快乐学习
ê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
ê 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ê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ê激励指导者,让教师感受幸福(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理念依据 ê国家政策体现的学习评价理念
ê国际教育理论体现的学习评价理念 ê国家政策体现的教学评价理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01年6月颁发教基[2001]17号)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年12月27日)教基[2002]26号。
ê国际教育理论体现的评价理念 E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E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E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教学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智力结构图意义及影响
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影响:首先,影响教师和家长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形象教师重新构建“智力观”;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E建构主义评价观
(1)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用户需要制定教学,该教学能根据需要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改和提炼自己的策略,以便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的学习,朝着专家的方向,获得持续发展。
(2)评价内容是根据学生需要制定的,并不是教师提前完全预设的。
(3)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认知方式的不同,应在多元化评价(包括正规的或非正规的)的基础上做出对学生行为的判断。评价方法的策略上应把关注点由单一的测验转向能体现学生的成长与成绩的多样化手段。
(4)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真实的情境可以是真实世界,即教室以外的世界,也可以是在实验室中模拟或通过媒体展示。建构主义的学习评价应是在这种情境中对学生获得的真实体验的评价。E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后现代主义”特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对“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以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哲学思潮,其主要思潮有:以拉康、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以罗蒂、奎因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格里芬为代表的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广义的“后现代主义”泛指19世纪以来所有对现代理性展开批判和超越的哲学学派或思潮,它所实现的是“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基本特征
E是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
E是不确定性、内在性;
E是对科学理性的质疑;
E是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理论体现:
一是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
二是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
三是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
四是后现代主义用语言范式取代了现代主义的意识范式,认为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和生物交融形式的语言主体,主张一种开放的、公平的对话。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 着重于追求的‘发展’理念”,“在个人发展方面,着重于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完人”教育提出质疑,并重新考虑了人的主体性。在他们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以无序为主导的。只有在差异中,承认差异,才是与世界和人类的天性相符的后现代主义师生观
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教师充其量是—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
第一,在评价本质上,评价是一个在共同背景中为了转化评价目的而 进行的协调过程。
第二,学生评价仍有发挥区分的功能,但是要有不同的个体共同作出民主性判断,如考试评价委员会等。
第三,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对话世界,评价双方互相沟通、理解,使评价成为一种双方作为活生生“人”的交流
第四,强调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
第五,在学生评价方法技术上,热衷于模
糊性、差异性,强调新的定性评价,强调
第一章 档案学概论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一、我国档案的起源 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
2、曾三 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
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
阶级社会产物论
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
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
1、甲骨档案:殷商
2、金文档案:周代
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
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
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
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
6、纸质档案:汉代
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
8、电子文件:P42
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 商代:典、册(策)
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
典、册
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 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 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定义
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
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 半官方/非官方
个人(家族
家庭)】
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③档案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档案形成者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才会形成一系列文件,比如处理某方面工作、办理案件、会议都必然会形成一系列文件,为了日后查找就有意识地把有价值的予以有条理的保存,就是档案,记录了各种各样大量的活动及事物,一个机关的档案如果保存完整,就可以反映该机关历史活动的全貌,地区档案反映本地区活动,整个国家的档案反映该国从古至今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至于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内容的情况,档案蕴藏的信息无所不包、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形成的档案并成为历史知识的宝库,因此称档案为历史文化的宝库。
2、档案是文件材料有条件的转化来的(广义的档案)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与文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对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通俗,但并不是说所有文件都能转化为档案,转化是有条件的。
①办理完毕的文件:办理完毕即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一定指内容全部落实。A、文件内容要求近期办理完毕,已经办理完的。
B、文件内容要求长期处理,只要经过签收、传阅、讨论、学习、贯彻,就算处理完毕,可归档。C、不需要办理的文件,只要收发、圈阅就算处理完毕。一般而言,档案指完成了现行效用、留备查考的文件。
②对日后工作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档案是经过人们挑选、鉴别而保存起来的文件材料,也可以说文件是档案形成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因此“有文必档”的做法不可取。③按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材料的组合,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因为现代意义上的档案是指经过归档而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所以归档与保存,既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程序和条件,又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一般标志和界限。所以中外许多档案定义都把保存因素定为构成档案定义的条件之一,这并非形式上的要素,而是属于实质性的要素,所以有人将其概括为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档案是文件的组合,档案是经过系统组织整理的有内在联系的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体系,其特点与优点之一就在于他不是孤立的文件,也不是杂乱文章的文件堆砌。总之,档案是处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这是最基本的含义。
3、档案信息的载体和记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任何档案都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和运动(老师)。
由于档案是由文件转化来的,文件形式的多种性必然导致档案形成的多样性,从内容与形式范畴上讲,文件是各机关在职活动中,将客观事物以及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的信息,用各种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产物,所以档案蕴含的信息和载体是构成档案的两个基本因素。也就是说,档案形式与内容统一才能构成档案这一客观事物。而档案的形式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档案信息的载体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记录方式(分两个层次:一是记录信息的方法即文字、图像、声音三种常见其具体载入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手写、刀刻、冶铸、印刷、晒制等;二是传达信息的文体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报告、条约、合同、协议、法律宣言)。
总之,档案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其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同时一定的条件和需要形成一定形式的文件,因而档案的形式是不断随文件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档案的形式在档案的形成和工作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档案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载体核心标志档案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档案的产生与延续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和运动,与一定的社会的形态和条件相关连,了解此的目的为更好的管理档案。
4、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
档案是历史的真迹。作为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他不是事后编写的。是随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原始记录,所以原始记录性是档案本质属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综上所述,有以下结论:
①档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是有规律的,档案界称此规律为“档案自然形成规律”。
②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相应来源、内容和形式的档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得分门别类,从而构成一定档案材料之间,会形成一种固有的内在联系。
③档案的形成、积累又是人们有意识地挑选,留存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讲,档案又是人类自觉活动的产物。
三、我国有代表性的档案定义(P6)
1、国标(GB)《档案著录规则》1985年
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纪录。(没有提到档案的价值因素)
2、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
档案:是机关、组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为简便起见,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件。
3、《档案法》1987年9月5日(六届人大 22次会议)
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表述不完整,概括了基本要素和本质属性,有档案定义的性质,但他不完全等于概括档案的一般定义,因为即使不属于国家直接管理的、并非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是档案,否则便把实际存在的档案排除在档案之外。所以,经过比较我们认为,构成科学的档案定义应该包括四个要素,指出档案来源、指出档案之所以保存的价值因素、说明形态范围、指明属性和特点。第二节 档案的种类划分
档案在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而人们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因此,作为实践活动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成种类丰富多彩。但是,人们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由于对种类诸多的档案采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也就对档案划分出不同的形式种类。
一、按档案的载体材料划分 中国
1、甲骨档案:(龟甲、兽骨)集中在殷商时期 甲骨卜辞 《殷商卜辞综述》陈梦家
2、金文档案:周代 冶铸在青铜器上,书史、记事性质的铭文
3、石刻档案:秦朝
(2 3也称:金石档案)
赵明诚《金石录》
4、竹木简牍档案(春秋---东晋)
5、缣帛档案:(春秋)画地图 外国
6、泥板档案(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左右 用粘土制成泥板作为书写材料 半干时写 焙烧法保存
用于通信 发布命令 制定法律 征收捐税 有的也记载历史 编写宗教文献等 延续使用了约两千年,目前发掘保存完好的50多万块。
7、纸草档案:纸草 埃及尼罗河畔的沼泽地带一种草,很高,内有浆状物质,只有茎(50万卷草纸)
8、树叶(皮)档案(印度):棕榈树 贝勒书(绝种)书写经文(贝叶经)西藏档案馆
9、羊皮档案:欧洲
10、胶片、磁带等现代化工材料的档案、声像 机读
二、按档案形成的历史时期划分
1、历史档案(建国前时期)①明清以前时期的古代历史档案
②明清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故宫)
③中华民国时期档案(二使馆 南京)
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日伪政府、汪伪政府
④ 革命历史档案(中央档案馆 北京):特指党领导的组织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档案。
2、现行机关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①中央党政机关形成的档案
②地方党政机关形成的档案
③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档案
上述档案如果按政权性质划分: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现代机关档案。
三、按档案形成者的活动领域划分 政治管理档案(党务 政务)、经济管理档案、文化科技档案等
四、按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划分
手写档案、刀刻档案、印刷档案、录制档案
五、按档案内容的表现形式划分
文字档案、图表档案、声音档案、形象档案、代码档案
六、按档案的所有权划分 国家档案、集体档案、个人档案
七、按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
2002年之前:永久的、长期的(16年——50年)、短期的(15年以下)现在:永久的、定期的。
八、按民族文字划分
综上所述,从档案的种类和演变来看有以下特点: 档案的形成和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载体向着轻便化转变。档案信息的密集能力越来越大 档案有越来越不耐保管的趋势
第三节 档案的属性
一、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不同于一般历史遗物,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形成者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因此,其具有很强的记录性。档案形成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阐明意图、互相联系、记述情况、处理事务,就必然形成和使用诸多文件材料,这些材料中有些日后需要查考、利用。于是就加以整理、保存下来,于是转变为档案,于是转变为档案。由于他是随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形成的,所以人们怎样活动、历史怎样发展,档案就怎样记录,可以说他是特定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材料的转化物,既不是事后编写的,也不是随意收集的,所以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均表现出原始性的特点
社会上材料信息种类繁多,具有原始性或记录性的也不乏其他。但档案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身,这是档案区别与其他信息材料的特点。
正确认识档案的本质属性,对于做好档案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一、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后人不能根据自己的观点,或按照自己的需要、或遵照某种意志、或随着某种潮流去改变档案。档案既然是原始记录,则不允许增改删除,如果认为有错或不合自己口味而任意涂改,其原始性必然遭到破坏,档案就会失真,就会成为废纸,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档案工作的天职是维护档案的真实面目,敢于同破坏档案的行为斗争。
第二、便于我们认识档案与文件的联系与区别,许多档案直接源于文件,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某些文件,而今天的某些文件就是明天的档案,可以说,文件与档案在内容与形式上完全一致。但文件并不等于档案,其性质与作用和社会职能是不同的,是属性不同的两种事务,档案虽然源于文件。但其只是文件中的一部分。明确两者的关系就是为了使档案工作者做好档案工作而加强对文件形式与内容的研究。目的是搞好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关系。
第三、便于我国划清档案与图书报刊等其他文献记录信息的界限,他们都是知识的载体,都记录了各种信息,也都是人们有意识作为信息储存手段而形成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相似之处,但档案与图书资料又有一定区别,表现在以下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档案形成方式不同,作为档案而保存起来的文件,最初是作为办事
工具为处理某种事物需要而产生的,这些东西由于事后有用才保存起来而成为档案,因而说档案是处理事务活动中存留的副产品。也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档案最后形成是人们有目的的、有选择的保存起来已备日后查考之用,从这一点讲,档案又是人们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有意思形成的副产品,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自觉的产物。
其次,获得的方式不同。再有,本质属性不同。
最后,各自具体的管理方式也不同,由于上述特点,档案馆和档案室在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档案与资料的区分,但要考虑到图书等也属于图书文献信息的范畴,特别是有些资料与档案在内容上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所以档案馆与档案室适当保存与本馆、本室保管范围相一致的图书资料是有必要的,同时在工作中,加强与图书情报部门的联系与配合,以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档案的一般属性
1、信息属性:(信息就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事先不知道的报道)档案信息是指记录在档案中的数据、情况、知识、以及消息,其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所以它是我国信息资源系统、特别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这一重要部分,有其他信息的共性,可以收集、贮存、检索、交换、提供、利用。这种共性表现为:①可扩充行。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扩充②可压缩性。对信息加工,使之精炼、浓缩③替代性。通过利用档案信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④可传递性。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传播⑤可分享性。可供人们享受,本身不会磨损、消失,档案也不会失去所有权 其特性表现为:①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产生特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处理的原生信息,可作为其他信息在加工的原材料,而产生情报、图书、资料等其他信息,所以其原生性决定了其同其他信息的不同地位,最主要地位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价值特征)档案是历史的真迹,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能做到原始的、客观的、真实的反应事物的真实面目,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真实性决定了他的凭证价值③广泛性(来源特征)史记录的档案必然形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浩瀚、,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文。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档案也会与日俱增,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2、知识属性。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成果,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应,档案作为人改造世界的纪录,其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其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古往今来,人们积累知识往往要记载于文献之中,文献本身包括档案,因此档案必然具有这一属性②档案作为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之所以能世代流传,是因为他自己有丰富的知识,是古往今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宝库③知识具有继承性,前人的需要后人继承,档案是人类知识的结晶之一,是后人学习借鉴前人知识的重要工具,他对人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档案作为人类积累知识的手段,他对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是日积月累的、是年复一年、始终不断进行着,这一行成特点和存在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积累、贮存传播知识的职能,同时也是进行知识再生产的重要资源。
3、价值属性。
第四节 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档案所以要保存和世代流传,因其有特有地价值。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它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括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记述了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特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其中蕴含大量原始的信息,因此其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档案的一般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档案可以作为机关查考的依据
档案是过去机关工作活动的记录,因此它可以作为各种机关继续开展工作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材料,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业务人员,再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定计划,研究案例,处理问题等,常常需要从档案中查考以往记录,作为机关工作的依据和参考,通过查考档案有助于计划、决策的科学化,又可以帮助决绝中国历史遗留问题,还可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档案可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档案中记载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既有劳动成果也有经验教训,从自然资源,生产手段过程、管理、技术、以及到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均可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参考,特别是现代的科技档案,更是我们现在生产管理的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总之,无论是管理性档案还是科技档案,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反映经济活动这些信息都可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参考咨询,这些信息对于经济计划制定检查生产情况、推广先进的经验技术、防止自然灾害都有可靠价值,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有关档案对加强经营管理,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直接的作用。
(三)档案室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
记载了社会、政治、法律、阶级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档案涉及国内外敌人不同时期的各个方面情况,也记录了人民大众对敌斗争的对敌事实,这些事实涉及到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这些原始材料既可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总之,今后只要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档案作为政治工具作用就不会失去。
(四)档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
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还是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所有研究工作都需要借助档案才能更好更快地取得成果,因为档案可以从两个方面为科研提供资料。一是过去专门进行研究的原始记录,可供现实的研究工作直接借鉴,另一方面从记录的广泛事实和经验中可为各项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经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五)档案是宣传教育的素材。
档案中详实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既反应人们同大自然及社会邪恶势力搏斗的胜利,也反映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危难和遭遇。其中既记有反动势力的罪恶,也记录有许多各种进步势力可歌可泣的事迹,利用档案举办展览、著书立说、进行宣传教育是绝好的材料,因为具有强力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之所以档案成为生动的宣传素材,是因为它以历史性、真实性、原始性、直观性而见长。
二、档案的基本价值
就档案诸多作用的质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凭证价值,一是情报价值,这是档案作用的主要特点和档案价值的基本结构,因此也成为基本价值,其中凭证作用是档案优于、不同于其他各种材料的本质特点。
1、档案的凭证价值
是由档案的形成特点和其自然特点决定的。第一,从档案的形成看,是由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编写的,所以它能客观记录以往历史情况,而成为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第二,从档案形式上,即从档案本身物质形态看,文件大都保持着真切的历史标志,有些事文件全文,有些是当事人的亲笔手稿,有些留有当事人的亲笔签署,有些其他记录方式和载体的文件则是原来形象的照片,或当事人的录音、录像,这些都可作为查找、处理问题的依据。总之,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凭证就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凭证价值。
2、情报价值
档案记录了历史活动的事实和经过,也记录了人们在活动中的思想发展情况,能够给人们以有联系的,以及细节性的情报信息,而且能够广泛反映事物的活动领域和实践活动广度,这对人们考查情况,掌握历史资料,研究有关事物发展规律,批判继承历史遗产以及开创各项活动新局面都有广泛的情报价值,作为一种情报资料,其特点是:一具有原始性及较大的可靠性,二可供参考的内容相当广泛,由其来源的广泛型决定的,总之档案对各方面都有参考作用,是第一手材料,这种广泛可靠大的参考作用,构成了档案的情报价值。
三、辩证的看待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从总体上讲,真实可靠,但具体到某一份文件或单个材料,就不一定那么真实可靠,因此对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第一看档案形成的真伪,即查明是真正的档案还是赝品,是立档单位形成的还是他人伪造的,或者是假冒档案混在真品之中,在历史上出现过类似现象。第二,看其内容的真伪,即看档案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历史现象。很复杂,是因为有的政治斗争复杂导致的,有的是认识水平的差异形成的,有的是官僚主义不了解情况或老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某种利益驱使而导致档案的内容不真实,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档案的真伪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不能说其中内容全部真实,一方面又不能说全部真实,必要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对待,即使部分不真实,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以及造假者的动机)人事档案另行别论。
四、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特点)了解其规律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体现在:
第一、档案价值的扩展律。从档案的主要部分讲,其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而扩展律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对本机关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性和过渡性。二是档案价值的多元性与变异性。双重性和过渡性:档案在一定时期内,先对形成者作用,其对形成者作用淡化以后开始对社会生产作用,这就是档案对本机关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性,机关作用是短期的,社会作用是长期的,前者淡化向后者过渡,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过渡。第二个层面即多元性和变异性,档案由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过渡,不仅意味档案的作用范围大,利用单位数量增加和使用档案用户类型增多,以及研究问题的方面更加广泛,因此具有和第一价值方面不同的特点,即特定档案类型和不同角度利用档案的交错程度提高了,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利用。即档案的实际使用价值与其相应来源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出档案价值的多元性与变异性。
了解第一规律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一有利于加深对档案室(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档案第一价值的实现是在档案室,我国各级各类档案室的数量远远大于档案馆的数量,此阶段,利用的频率很高,这一阶段既能发挥其现实作用又能促进国家档案的积累,因此,档案室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因加强管理。其第二价值的实现在档案馆,它的作用是全局的、长远的、广泛的,它是档案事业的主体。
二、了解这一规律,有利于处理档案管理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了解这一规律对档案的收集、馆藏利用都有指导作用。
第二、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机密性是档案与其他信息材料不同特点之一,机密性对档案价值的实现程度有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必须看到档案的机密程度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也就是说,有的若干年后还有机密性,有的会降低,有的则会失去而可以公之于众,也就是说,机密程度的递减导致档案价值的广泛实现,档案机密程度逐步弱化是总趋势,而且机密性的强弱与保存时间的久暂是反比关系。
认识这一规律的意义在于,一坚持正确的保密观念、合理调整密集。二树立档案开放思想,将档案事业向开放性转变。第三、档案科学文化作用的递减律。档案价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把其作用概括为行政作用和科技作用,或泛称为政治和文化作用,我国长期将档案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强化了政治作用。我们应看到,档案是发展生产、繁荣科学文化的必要条件,特别是随着
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档案利用从更多服务政治斗争逐渐转移为更多服务于经济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事业等,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档案利用的起伏发展中,有这样的总趋势,档案工作的重心随国家重点工作的转移而转移,总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当前,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档案更广泛更长远的作用已经从主要服务于阶级斗争转移向再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即档案的科学文化作用增强的倾向是一种发展趋势,了解这一趋势的意义在于档案馆不仅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而且切实地为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服务,充分实现其档案的科学文化作用,真正体现出档案馆的社会职能,加速信息知识再生产,有效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
第四、实现档案价值的条件性。
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受一定条件限制,即其发挥作用大小和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一定条件。具体讲受条件的制约,一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发展水平对档案作用发挥起制约作用;二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影响;三受管理水平的限制和制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加强档案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第六节 国家档案
一、国家档案全宗 归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全部档案财富的总和,是国家档案信息系统的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通用的术语,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二、实质
不仅是数量概念,它的实质是档案的所有权,以及档案的管理原则和管理体制问题,即按一系列规定组成了国家档案全宗,实际上是建立一种国家档案制度和实行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的原则。这一点是由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其中也包括一小部分原来为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档案
三、构成(按历史时期划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以及国家征集和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档案,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二)建国前时期档案(按政权性质又分为两部分)
1、革命政权档案。特指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档案,简称,即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权军队、企业、共青团及其他社会组织和革命活动家形成的。
2、旧政权档案。指中国成立之前的历代王朝、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和旧伪政权及其所属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及反动的党、团及道会门的档案,也包括一般社会组织、私营企业、私立学校和被国家接受的外国侵略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
思考题
1、简述我国档案的历史原则
2、档案定义及其基本含义
3、如何理解档案的属性
4、档案作用及其基本价值,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意义。
6、如何理解档案发挥作用的特点
7、何为国家档案全宗,其实质与构成第二章 档案工作
第一节 档案工作的历史沿革及其含义
一、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沿革
各朝代建立档案工作的历史标志:一是档案机构的设置,二是档案人员的配备 汉代:石渠阁 天禄阁 篮台 东观
唐代:人事档案出现 甲库(官甲)甲赦 记录了身言书判 人资料 明代:皇史宬 大本堂(朱元璋 收集档案 讲授)
二、我国档案工作的含义
档案工作就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的,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业务系统,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随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认识不断发展加深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概念,我们所说是现代档案工作,它是指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管理各类档案,并积极开发档案中蕴含的信息资源,并广泛输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业务系统。传统(狭义)的档案工作,通常指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检索、编研等业务上的。广义的档案工作,除上述业务内容外,还应包括档案室、馆工作,档案事业的管理工作,档案专业教育、科研、宣传出版及外事工作即现代的档案事业,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正确理解:第一,档案工作的含义是随档案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第二,档案工作与档案密不可分。档案是档案工作的直接对象。但是,档案的形成与发挥作用又离不开档案工作,因此档案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档案工作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第二节 档案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
一、档案业务工作的形成
档案业务的各项工作是根据社会利用的客观要求和科学管理档案的需要形成的,是因为社会利用档案需要档案为其服务,需要人来管理,继而形成档案工作,也就说,社会利用档案的一系列矛盾运动,产生了一系列具体档案工作内容,具体讲,档案有各个机关和各机关内部组织单位在工作或生产活动中分散形成的,社会对档案的利用和日常对档案的管理则需要集中,为解决档案文件形成上的分散状态与利用集中的矛盾,就需要把分散形成的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于是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收集起来的档案的大量的、成分是复杂的,内容是多样的,如果对这些收集起来的档案不加以条理化,他实际上仍处于凌乱状态而日常管理和实际利用则需要系统,为解决凌乱与系统的矛盾,则需要对收集的档案分门别类系统化,于是形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随时间推移和各项工作不断开展,新的档案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数量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已经入库的档案随岁月的流逝,其信息内容在老化,而失去保存价值,如果对其不理,必然使库存档案日益庞杂,为了解决庞杂与精炼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即对已存档案进行鉴别、挑选,以去粗存精。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一种渐进性的自毁状态中,为了解决长期利用和损毁的矛盾,于是形成档案的保管工作。在档案的保管、组织、利用过程当中,要对档案基本情况有了解,以便心中有数,对保管档案进行数量分析,以便探索规律,需要解决数量清与不清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档案的统计工作。档案数量庞大,内容复杂,利用者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想要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很难,为了解决档案数量的浩瀚与特定需求的矛盾,就需要编制一定的检索工具或通过一定检索方法来查找,于是形成了档案工作的检索工作。上述所有工作都是为提供利用奠定基础的,即有了上述基础工作,才能为利用提供可能,为了解决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为了给利用者能够主动、系统、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积极开发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解决被动利用与主动利用的矛盾,就需要档案工作者主动开展编研工作,即针对馆藏资源的内容、编写一定的档案参考资料等,主动为利用者服务,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档案工作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有工作任务和业务内容,它们各司其职,各有其责,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每个环节的具体特点来开展工作,不能苛求。第二,档案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之间是矛盾统一体,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第三、正确处理利用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利用以基础工作为前提,只有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有效提供服务,而有效的服务又促进基础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工作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属于社会系统之中,所以同外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为:
第一、档案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表现为:
1、档案工作寓于社会实践之中,依赖社会实践而存在和发展,因为保存档案源于社会实践。档案有应用于社会实践,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不断产生的档案和社会实践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就没有档案工作。
2、社会实践需要档案工作,后者又为前者服务,因为社会实践需要汲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而档案工作就实质而言,是对社会实践产生的档案予以管理,并对档案承载的信息加工和输入,所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
3、档案工作的效果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满足社会实践对档案需求的程度是评价档案工作成绩大小的最重要标准,也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标志。
4、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实践相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档案工作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档案工作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导致档案信息急剧增长,这一方面推动了档案特别是科技档案的发展,另一方面他需要我们提供迅速准确的科技档案信息为科技进步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次,科技的发展导致档案载体形式的变化,因而出现了大量新型载体材料的档案,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特点、以及利用都提出了严峻考研,因此,导致了档案工作的复杂化、科技化。发展方向是信息化建设。最后,科技发展又导致了档案工作手段、技术、设备的现代化。总之,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向档案工作提出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必然向现代化转变 第三、档案工作与档案意识的关系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通俗讲就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他也包括社会上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档案意识对档案工作的发展起主观能动作用,即正确的档案意识对档案价值实现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其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发展。人们的档案意识正确与否、强与弱,决定着人们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凡是正确的意识占主导的部门,其档案工作相对较好。二者是正比关系,另外人们档案意识的高低,关系到对档案价值的认识程度,也关系到档案的保管、保护、以及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档案工作者的档案意识对档案工作施加的影响是直接的,所以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意识,使社会重视档案及档案工作,就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特别是通过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效益等实例等宣传最有说服力。
第三节、档案工作的性质与地位
一、我国对档案性质的认识过程 1、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提出档案是一项专门的业务,同时是一项机要工作。同年12月18日,当时档案局局长,在会议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档案事业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一项专门工作,也是一项新的事业,1958年6月6日,国家档案局颁布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指出档案是带有群众性的工作。1959年6月,曾三在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交流会上,指出档案工作虽是带有专门性、技术性的工作,同时又是带有强烈的政治性的工作,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1960年12月,在全国县级以上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档案工作的文化事业性。1962年12月,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档案室一项重要的、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政治斗争、经济建设、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是一项机要性的工作,因为不但有许多档案是十分机密的,而且就整体说来,档案就是党和国家的机密。1980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专门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和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
二、档案工作的本质属性
档案工作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这是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档案的管理水平与社会对档案的需求的矛盾,档案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为日益发展的社会实践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服务,正是这一矛盾决定的档案工作的本质属性,规定了档案工作的与其他工作的区别。
三、档案工作的一般属性
第一、档案工作首先是一项服务行的工作,即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档案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没生产实践,其服务性表明了它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党和国家及其他各项工作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维护一定的阶级利益,为一定的政治服务:
1、档案工作总是要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特别是在阶级社会,档案工作为一定阶级掌握,为一定政治路线服务,国内外无一例外。
2、档案工作本身具有机要性。机要性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是由档案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档案都没有不机要不保密的,因为档案从文件中转化而来,其中必然涉及机要问题,及凡属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尚未公布或不准公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事项,都属于国家机密,因此档案工作者应该关心并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养成保密习惯。
3、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历史有的人出于各种目的有篡改历史的现象,所以档案工作者应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及真实面貌。
第三、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管理性科学性的工作,即对档案进行科学性的管理,体现为:103、105页
四、档案工作的地位106
五、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108 第四节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档案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予以完善和最终确定的,其形成和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提出档案工作原则是在1955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中规定:其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关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利机关工作,反对分散保存。中央批准时还指出: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机关和军事机关,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局限性:
1、当时从文书角度出发,针对机关档案,2、客观上讲当时没有国家档案馆。
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全国范围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即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机关档案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丰富了档案的基本原则,从此确定了我国党政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党政档案的统一管理。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原则,这是新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原则的科学概括和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及结构P77
(一)集中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管理,这是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包括三项内容:
1、国家全部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管理。
2、全国档案工作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
3、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P77)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这是管理档案的最起码、最基本要求,因此要全面理解这一思想含义:维护其完整包括
1、数量上保证齐全、不使应该集中的档案残缺不全。
2、质量上、保证归档和集中文件的完整,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原貌,不能人为的分散或割裂,或予以凌乱的堆砌,否则即便凑够数量也难以达到满足查找利用的要求;维护其安全包括:
1、物质上、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以延长其寿命。
2、政治上、要保证档案的安全,政治上的失密与物质上的失去意义差不多,因此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保定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两者是辩证关系,只有维护其完整才能保护其安全,反之亦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既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意义,又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遗产问题,因而必须从战略战术上进行保护。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这体现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所以档案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利用者创造便利条件,便于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检验档案工作的重要标准,全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最终都是为提供利用这个根本目标服务的,便于利用既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有支配档案工作的全过程,而且档案工作的好与坏,效果如何也是以能否方便的提供利用作为主要的检验标准,所以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面,这是档案工作的总目标和基本出发点,反映了档案工作的归宿。
三方面的工作是辩证统一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核心原则,没有它就不能有效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而离开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和便于利用,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和方向。简言之,前两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没有前者不可能有后者,前两者为后者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组织保证,然而失去后者,前两者就是去了存在的方向和意义,所以要全面执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思考题:
1、什么是档案工作?其基本含义(广义、狭义)
2、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如何形成的
3、档案工作同哪些外部环境关系密切
4、如何理解我国档案工作的性质
5、两个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6、如何理解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我国的档案事业
第一节 我国的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一、基本概念
档案事业是以管理和开发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国家各项事业为宗旨的、由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专业教育、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出版和档案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等各部分组成的一项事业系统。在这一结构中,各部分关系是:档案事业管理机关是掌握国家档案事业的行政系统,是整个档案事业的组织和指挥中心,档案室和档案馆是管理国家档案工作的业务系统,档案室是基础,档案馆是主题,其他是建设档案事业的必要条件。
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指党和国家指导和管理国家档案事务的行政职能机构,如各级档案局。在我国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因此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是党的机构也是国家机构行政上列入政府编制序列。
档案事业管理从宏观上整体上管理国家档案事业,不断调整档案事业的内外部关系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进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工作,国家授权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负责管理国家档案事务,所以在档案事业发展中期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组织、协调、监督作用。
三、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P79)
第二节 档案室、档案馆管理档案的阶段性
档案室、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资源的业务机构,在我国档案资源的管理是集中的、分层次的和分阶段的。从档案的整个流程上来看,档案可分为形成、中转和归宿三个阶段,从档案管理的活动过程看可分为档案室前期管理阶段、档案室管理阶段、档案馆管理阶段。
(一)档案室前期管理阶段
各立档单位,在工作、生产、科研中形成的档案,由于各业务部门查询频繁,一般需在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保存一年以上,才向档案室移交,在移交之前要完成文件的收集、立卷和归档工作,归档既意味着文书处理工作的结束,又意味着档案工作的开始,这是档案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件收集质量的高低、归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质量和今后的档案工作,我国规定档案室对文处理部门、业务部门、文件收集立卷归档工作负有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二)档案室集中管理档案阶段
档案进入档案室开始了档案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档案在档案室保管阶段具有过渡性。它处在不断交替、更新的过程中,其中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在档案室保存一段时间后应向档案馆移交。
(三)档案馆集中管理档案阶段 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不仅是某个机关单位的财富,而且是国家的文化财富,不仅对某个机关单位有利用价值,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利用价值,因此,当档案对他的形成单位现实效用降低之后,就需移交档案馆进行收藏和保管,在此阶段,它的社会效用可以得到广泛的充分发挥,而且通过档案馆可以把国家的档案财富世世代代保存下去。第三节 档案室工作概述
一、机关档案室的性质
档案室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为本单位的工作、生产和科研服务,另外,机关档案室又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所以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和主要为本单位服务,是档案室区别于档案馆的本质特征。档案室又是国家档案事业组织系统的基层组织,是档案馆工作的基础,所以档案室肩负着为国家档案馆积累和输送档案财富的职责,所以档案室工作又是国家档案馆工作的基础,其上述的双重性,支配着档案室的整个工作活动。
二、档案室的职能(P88)
档案室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指导、监督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保证应归档文件完整系统,并按时向档案室移交,所以各机关应建立健全的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凡是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党、政、工、团以及人事、保卫、财会、机建等部门的文件材料,均由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进行整理,并定期向机关档案部门归档,同时机关档案室对本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负有指导、监督的职责。
第二、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资料,积极提供利用,为本单位工作、生产、经营和科研提供服务,科学管理本单位的档案,是档案室的基础工作,为本单位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为国家积累档案财富,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因为档案室的档案是档案馆藏档案不断得到补充的源泉,因为档案室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第四,有些中央或地方专业主管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除管理本单位档案外,还对本系统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三、我国的档案室类型(P90)第四节 我国档案馆工作概述
一、我国档案馆的性质
《档案馆通则》中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中心。第一、它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从档案的流程和归宿来看,凡是就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都保存在档案馆。档案馆是保存国家档案财富持续积累和世代相传的组织形式,国家档案财富的永久保存决定了档案馆的永久性。第二、档案馆又是指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中心,现代的档案馆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系统,不是单纯收发档案的场所,组织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是档案馆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三、其是文化事业性机构,他的管理对象决定了档案馆的文化事业性,因为他的收藏是精神文化财富,同时又是管理精神文化财富的工作,同时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性,因为其保存的档案是发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其工作的一部分可以看做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利用档案形成的科研成果,凝聚着档案馆工作的劳动成果。
二、我国档案馆的职能
(一)积累和管理国家档案财富。档案馆首先要有计划地进行档案的接受和征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建立馆藏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库,而且要对馆藏档案实行集中管理、有序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所以,不断积累档案、科学管理档案、维护档案的繁荣与安全,是档案馆的重要职责。
(二)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通过各种方式、手段,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档案信息交流并广泛地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服务,是档案的中心任务。
(三)提供原始凭证,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职能,提供档案为历史作证,是档案馆义不容辞的义务,档案作为原始的史料,是编史修志的依据性材料,为编史修志服务,是档案馆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四)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通过陈列展览档案,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是档案馆不可忽视的职能。
三、我国档案网的设置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和专门性档案馆相结合的档案馆网络,所谓综合性档案馆是指,馆藏档案资源来源于诸多的机关、单位,馆藏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馆藏档案的载体也涉及诸多类型,而专门性档案馆是指部门性或专门性的档案馆。
(一)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
中央级: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最大的历史档案馆,前身是1925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部,1955年归国务院,主要管理以明清时期档案为主的文化事业机构,也是研究明清史、近代史的资料中心,现在归国家档案局管理。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时期各个政权中央机关档案为主,中华民国史的资料中心。
3、中央档案馆---目前最大的中央级档案馆,直属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务是集中保存党和国家需永久保存的具有国家意义的档案,同时也保存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我党领导的组织、军队等形式的历史档案,同时还保存了著名人物档案。各省市区档案馆
(二)专门性档案馆
指我国部门性、专门性的档案馆,包括中央级和地方级主要收藏某一方面的或某一专业或某一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或资料。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P130)第五节 新型档案机构(P93)思考题:
1、机关档案室的性质、职能
2、我国常见的档案种类
3、我国档案的性质、职能
4、我国新型的档案机构
第四章 档案法规与职业道德 档案法
职业道德159页 基本概念 含义 分类160-161 第五章 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
档案工作标准涵义170 种类 标准化
第六章 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近代档案学的产生
一、产生的基本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对国家制度、机构进行了改革,在公文制度方面力度更大,加上西方文明的传入和社会自身的发展,当时我国的机关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产生了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上世纪20、30年代,国民党政府新政效率运动的带动下,对文书和档案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中心是“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在此的推动下,我国档案学应运而生,这是我国档案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我国档案学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主要以近代机关档案室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产生经历了较长过程,并且具备了以下条件:
第一、20世纪20、30年代,以机关档案为主体的档案工作发展为中国档案学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1927年,国民党政权以后,为加强统治,其中央各部门相继建立了一大批档案机构,而且各机关在档案管理体制上大都采用了由档案室保存本机关档案的体制,并制定和实施了一套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档案文件的登记、分类、立卷、检索工具的编制等方面都比以往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在档案工作的发展中,许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在档案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为了适应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形成,就促成了人们进行档案学的研究。
第二,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的发展及其客观的需要是导致中国档案学开展的直接原因,所谓“行政效率”运动是国民党政府谋求更好更快运转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组织、人员、财务、资料、行政程序等各项行政业务的改革,以提升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由于文书档案工作是国家机构实施改革、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文书运转效率、档案管理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当时“文书档案改革”成为“行政效率”运动的主要内容,其中推行的“文书档案连锁法”便是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一些报纸、刊物先后刊载了60多篇档案工作研究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是专门研究、探讨档案管理的有关经验和业务问题,这标志着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从事档案学的实际研究工作,这对中国档案学的产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直接的促进作用。
第三、档案萌芽时期一些初步研究成果是促使我国档案学产生和又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科的产生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有一个创立的过程,那么萌芽时期档案学的研究成果虽然理论上存在不足,但终究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的思想养料,毫无疑问,这些研究对象对中国档案学的产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中国档案学产生的标准
(一)“档案学”一词在我国正式问世,1935年,滕固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基本工作》中指出,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档案,又叫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这是中国明确提出档案学概念的首次记载。不仅说明当时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研究具有理论色彩,而且标志着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学已逐步摆脱粗糙、幼稚的萌芽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标志着中国档案学的产生。
(二)档案事业初步形成体系,其研究范围已相当广泛,在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中,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档案学,其研究范围已相当广泛,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既涉及档案的一般概念,也探讨档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涉及档案人员的选拔方面,应该说中国档案学在其自身孕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思想、观点、原则和方法,不仅基本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研究体系,这标志着中国档案学已经产生。
(三)一批档案学著作相继问世。1935年周连宽出版了《县政府档案处理法》,程长源出版了《县政府档案处理法》,1938年何鲁成出版了《档案管理与整理》,这些档案著作的相继问世,是中国档案学从萌芽状态到产生的明显标志。
三、中国档案学产生时期的主要特点
我国近代档案学产生时期的明显研究的特点
第一、是在研究机关档案室的工作中产生的,并且以机关档案室的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对当时机关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如果就其研究实质而言,可以说,他是以机关档案室为研究范围的档案学,这是显著特点。第二、中国近代档案学萌芽于对文书及其工作的研究,因为档案学开始产生,致使人们还能将文书和档案及其工作正确加以区分,认识较模糊,而当时也的确将研究文书及其工作看作档案学研究的内容。而此时产生的档案学著作中,绝大多数也是研究文书和文书工作的内容,可以说,中国近代档案学不仅产生和形成是萌芽于文书工作,而且其研究成果也极大的包涵和渗透着研究文书及其工作的内容。
第三,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发展受到欧美档案学影响较大,特别是作为当时档案学研究中心内容之一的档案分类受欧美各国图书馆分类的影响更为深刻,一些档案学者开始注意学习和引进欧美档案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目的是推动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学者开始模仿学习欧美的档案分类法,特别是欧美的图书分类法,可见当时对档案分类法的研究,明显源于欧美的图书分类法。
第四、史学界、行政界、档案界一起,积极参与档案学研究,成为三股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研究档案学的力量,这是体现出中国近代档案学得以比较充分发展的又一显著特点。第二节 我国近代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我国现代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形成阶段(50-6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档案事业得到了迅速建立和发展。在合理的继承我国档案学遗产的同时,又引进吸收了国外档案学的知识体系,到50年代中期以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档案学体系。主要标志是:第一,1956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这是我国现代意义上档案学产生的标志之一,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档案学及其辅助科目的科学研究。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央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档案学”一词,也是第一次把档案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
第二,1956年,档案学被列入了1956-1967年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之中,这表明,档案学在科学的百花园中已有一席之地。说明档案学已经完成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它首次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名义屹立于科学之林。
第三,其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已经建立了有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包括档案事业史等。而且其研究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
第四,出版或内部印发了一批档案学专著及教科书,档案学的科学性得到了加强。
第五,建立了档案学高等教育(1952人大)相继成立档案研究所。
二、遭受破坏阶段(1966-1978)
三、恢复发展阶段(1978至今[P216])
四、主要成就
第三节外国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P219 1.简述我国档案学的形成、条件、标志和特点。2.我国现代档案学产生的主要标志 3.欧洲档案
第七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档案学成为一门由多种分支学科组成的专门知识体系,而所谓档案学的知识体系实际指构成档案学的知识分类,级档案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合理构成及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合理分工。它们是如何有机的构成了档案学这门独立的学科。这个体系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而目前有关档案学的体系构成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孟认为有两大部分:
一、理论档案学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P202)
理论档案学主要是站在理论高度上,对档案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以高度的概括,并对应用学科起指导作用。
属于这方面的学科有1.档案学基础。针对档案、档案工作等基本问题,从理论上给予高度概括,并对各种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从整体上宏观上予以揭示和阐述,而这门学科是学习档案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理论先导课,这门课的学习具有理论先行和方法论的意义。2.档案术语3.档案法规4.比较档案学5.档案事业管理
(二)档案专业史研究(P203)
1.中国档案事业史2.世界档案事业史3.档案学史
二、应用档案学(P205)包含两个层面
(一)应用理论研究
1.档案事业管理学2.档案管理学3.科技档案管理学4.档案编纂学
(二)应用技术研究(P206)第二节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一、研究对象P192 档案学是揭示档案工作、性质、功能及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理论及其方法的一门学科,从本质上讲,档案及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的基本任务193
二、学科属性
虽然存在争论,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即档案学是以研究和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并且由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两大布类的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一个独立学科,从本质上看,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而在社会科学中,它属于含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具有一定管理性和应用性的科学,理由如下: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档案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档案工作就是管理的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而管理活动结果又服务于社会,所以从这方面讲,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二、从其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构成看,其基本成分和主要分支学科大都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当然,其知识体系中也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被档案吸收、利用提高自身的一种学科营养,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档案学的社会科学性质。
三、从管理和服务角度讲,档案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管理工具和业务手段,即用科学的原则、方法、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实践的一门专门业务,可以说,从大管理上讲,它属于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档案学在社会科学中又属于管理科学这一门类。
三、学科特点195--198 从其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研究对象看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鲜明的政治性。直接为自己的阶级服务,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所以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为我们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服务。
(二)强烈的实践性
科学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档案更为突出,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对象都源于实践,理论成果又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同时接受档案实践工作的检验,所以实践性是档案学的又一特点 思考题
1、档案学由那些分支学科组成,你如何理解
2、档案学的学科内容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如何理解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第八章 档案学的基本理论
一、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1、对档案及档案管理活动基本理论性认识
2、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即关于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宏观性理论问题和档案管理基本方法、原则的理论探讨。
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理论认识与剖析(八项内容、两大方面)
2、对档案管理方法的理论探讨(档案分类:历史主义、逻辑主义)
1大学四级听力改革:英语新闻听力
2016年,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听力试题做出调整, 增加三段新闻听力, 并在2016年6月18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首次试用, 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变化, 进一步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
1.1内容设置的更新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下:1) 取消短对话;2) 取消短文听写;3) 新增短篇新闻 (3段) 。
(来自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官网)
对许多考生来说, 习惯了简单熟悉的日常对话和独白, 面对新增的新闻听力束手无策, 做笔记更是无从下手。对大学听力老师来说, 授课内容、授课技巧也该做出相应调整。那么, 如何响应新的政策,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如何在平时的授课中提高课堂趣味和效率并具体化这一环节呢?这就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
1.2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改革的目的, 也就是必要性: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变化, 进一步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这说明听力改革既顺应新的视角, 又具有可行性。
1.2.1新闻听力与新视角的顺应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 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英语学习者需要多加关注全球实事动态, 顺应新的形势要求, 而收听国际英语新闻便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这也体现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需求:不拘泥于日常的简单对话, 向了解时政新闻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全面发展。因此, 新闻听力是考查学生平时是否关注国内外新闻, 是否熟悉新闻体, 甚至在学“有用”英语的重要标准。
1.2.2改革的可行性
新闻听力的提高也有许多老生常谈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 关注时政热点, 扩展自身知识面, 提高新闻敏感度, 熟悉新闻文体, 掌握新闻常用词汇 (如组织名称、缩略词, 人名地名) 等;训练时亦有跟读、听写、复述、速记、预测等方法和技巧。因此, 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是可行的, 结合本文提出的新闻六要素笔记法, 加上一定强度的训练, 会让学生提高新闻听力更加如鱼得水, 游刃有余。
2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总体而言, 新闻的语言具有简洁、具体和准确的特点。根据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得知, “新闻, 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1942) 新闻是为了报道最近发生的实事, 语言特点一般简练、准确。鲁迅先生也说过, 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 少做作, 勿卖弄”。新闻更应真实、具体。只有这样, 新闻的可信程度才高。而英语新闻听力则是一种“朗读性的书面语”, 具有语速快, 词汇精练, 内容广泛等特点 (陈晓2003:32-34) 。具体而言,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 在用词、句法和结构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2.1英语新闻的用词特点
新闻英语在用词上一般具有下列特点:第一, 大量使用高频核心词汇,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和社会等方面, 也就是说, 新闻报道中的单词有很大一部分可归为常用词 (commonly used vocabulary) 。例如, VOA慢速英语的新闻常用词汇约有1500个, 如collision, presidential election, stock, robot等;第二, “新闻报道常含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因此, 人名、地名、国名、组织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胡文仲1989:45-47) ;第三, 缩略词高频使用也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 如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UN (United Nations) ,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等;第四,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闻文本中的新词、热词也层出不穷, 例如Brexit (英国脱欧) , Anne Hathaway Syndrome (安妮海瑟薇综合征) , selfie stick (自拍杆) 等。
2.2英语新闻的句法特点
首先, 为了达到简化版面的效果, 新闻文本一般使用实词 (如名词、动词等) 较多, 虚词 (如冠词、连词、介词等) 较少;其次, 从语法角度来看, 虽然报道的事情都是近期刚发生过的, 但一般使用现在时来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特别是标题部分, 例如:Muslim American Mayor Talks Religion&Tolerance, Michael Phelps Gets Last Chance at Olympics。
2.3新闻英语的结构特点
新闻的写作方式有很多种, 往往因人、因事而异。不过, 最常见的主要有导语法, 即常说的“倒金字塔” (inverted pyramid) 式。采用导语法对新闻进行报道时, 通常把内容按重要性顺序来排列, 将核心内容放在句首, 即通常说的五个W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和一个H (How) , 次要的置于后面进行补充说明, 最不重要的部分放到最后充当背景材料。报道者热衷于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它可以开门见山, 直入核心部分, 能让听众迅速进入收听状态。例如以下导语:
Former first lady Nancy Reagan has died at the age of 94, her spokeswoman told NBC News.
(http://www.51voa.com/VOA_Special_English/nancy-reagandies-68368.html)
A gunman has shot dead at least 12 children at a school in the Brazilian city of Rio de Janeiro before killing himself, police say. (http://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13003419)
3新闻六要素笔记法训练
通过分析新闻英语的用词、句法和结构, 得知新闻语言具有简洁、具体和准确的特征, 使用简单的用词、句法和单一的结构, 目的是传达一篇消息的主要内容, 即新闻的六个要素:what (事件) , when (时间) , who (人物) , where (地点) , why (原因) 以及how (结果) 。概括为一句话, 就是:某人某时于某地出于什么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3.1新闻六要素笔记法与新闻英语的有机结合
听力训练离不开笔记法, 在收听过程中, 同等理解某篇素材并采取相同短时记忆的前提下, 高效、简洁的笔记法会延长收听者的短时记忆时间, 从而促进对整篇材料的把握和理解。传统的笔记法一般是通过一些缩写和符号来加快记录的速度。本文提出的新闻六要素笔记法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选择性地筛选新闻的核心内容, 即通过记录新闻的六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来做笔记。
具体操作为:在新闻听力教学过程中, 老师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新闻的六要素上, 以便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 全面把握整篇报道。如果新闻是按倒金字塔的方式进行叙事, 只需要求学生快速抓住导语这句主题句, 并进入收听状态;若是其他结构, 则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筛选式收听, 提炼六个要素, 并对其快速做好记录, 做的记录以能概括出一句导语为准, 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新闻六要素笔记训练法。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分三个训练阶段:前期六要素基础训练阶段、中期六要素模拟巩固训练阶段和后期六要素模拟强化训练阶段。
3.2前期六要素基础训练阶段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发展, 新闻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的方式十分便捷。因此, 前期训练阶段主要把获取英语新闻的常用网站, 如VOA, BBC, CRI, 可可新闻等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自行搜集英文新闻, 并进行跟读模仿, 然后播报给其他同学收听。播报之前, 需要给其他学生每人分发一张表格, 上面含有六个新闻要素, 手持表格的学生需要根据表格边听边快速记录六个要素信息, 并进行抢答。表格如下:
考虑到学生年级低, 专业是非英语, 为降低新闻材料难度, 有时需要对新闻进行必要的改编, 但播报者先须自行改编, 经任课老师检查, 确认难易适中之后, 才可进行模仿跟读, 并于课前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 需要与其他学生课堂互动, 抢答六要素。当然, 针对文化背景、难度较大的生词等问题, 播报者在播报前需对这段新闻进行简单的单词热身和背景介绍。以下是某学生的展示:
At least 18 young girls are dead after a fire at a boarding school in northern Thailand.The fire started late Sunday in a wooden, two-floor dormitory.News reports said a total of 38 students lived in the building.An official from the school said the fire started o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dormitory.That floor was used for activities.The second floor was used as the sleeping area.Officials say five girls were injured, two of them suffered serious injury.Firefighters put out the fire in three hours.Thai officials are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the blaze. (http://www.kekenet.com/broadcast/201605/445360_4.shtml)
其他同学按要求在表格里记录六要素, 以下为参考:
3.3中期六要素模拟巩固训练阶段
中期六要素模拟巩固训练是对前期基础训练的验收和巩固, 播报者按前期相同的方式播报新闻, 其他学生边听边做笔记。不同之处在于, 训练材料是四级模拟题, 学生做完笔记后紧接着收听模拟题中的问题, 检验根据手中填写的六要素表格是否能解决四级模拟题中的问题。这种训练方法目的在于检验前期训练是否真的在四级考试中适用, 如果适用, 那么前期的训练效果就得到了认可, 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该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 此阶段的变化也对新闻听力训练起到拔高作用, 亦可称之为前期训练的延伸和巩固。我们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提供的样卷的第一则新闻片段为例:
One person was killed and 26 injured in an explosion at a bus station in central Nairobi.The blast hit a bus about to set off for the Ugandan capital Kampala.
The explosion happened beside a bus which was about to set off for an overnight journey from Nairobi to the Ugandan capital Kampala.Some eyewitnesses report that a bag was about to be loaded on board, but it exploded during a security check.Windows of the red bus were left smashed, and blood could be seen on the ground beside the vehicle.Just hours earlier, Uganda’s police chief had warned of possible Christmas-time attacks by Somali rebels. (http://www.cet.edu.cn/)
其他同学按要求在表格里记录六要素, 以下为参考:
接下来收听有关这则新闻的两个问题:
1.What is the news report mainly about?
A) Christmas-time attacks made by Somali rebels.
B) An explosion at a bus station in central Nairobi.
C) The killing of more than 70 Ugandans in Kampala.
D) Blasts set off by a Somali group in Uganda’s capital.
2.When did the incident occur?
A) On Christmas Eve.C) During a security check.
B) Just before midnight.D) In the small hours of the morning.
显然, 答案B和C考察的就是新闻的事件“what”和发生的时间“when”, 用本文推荐的六要素笔记法刚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 我们的设想得到了验证:通过六要素笔记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新闻可新内容的敏感性, 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四级题目。
3.4后期六要素模拟强化训练阶段
当然, 中期大学四级模拟新闻训练说的是可以解决部分四级模拟题, 并不代表所有的模拟题, 因此这个方法是不完善的, 不能概括所有的题型, 比如与六要素无关的题目。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也发现有些学生逐渐出现投机取巧的心理, 认为找到导语就万事大吉, 导致课堂效率变低。教学本来就是一边探索一边实行的过程, 幸运的是, 在训练中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后期强化训练。这个过程要求reporter根据四级模拟题型, 在自己整理的新闻稿上加入类似的题目, 并在播报完毕后让其他同学进行回答,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六要素相关的, 也可是无关的, 针对故事性不强的新闻, 主要采取提问与六要素无很大关联性的问题。例如某学生展示:
Round the world many cities are already taking action to adapt to the futur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Some of these efforts include energy efficiency, new drainage systems, and improve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is a global network for cities committed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facing major city, is that not all cities have the same resources to address the issues.
New studies show that in general, cities in developed nations, such as London or New York, all spend around 0.22 percent of their total GDP on climate adaptation, whereas cities in developing nations, such as Jakarta and Lagos, all spend about 0.15 percent. (http://www.kekenet.com/Article/201603/428949.shtml)
问题:
1.What does the news talk about?
2.What are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cities?
3.What is 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4.What is the biggest issues facing major city?
5.How much do cities in developing nations spend on climate adaptation?
6.How much do cities in developed nations spend on climate adaptation?
4结论
【新闻史笔记整理】推荐阅读:
新闻事业管理整理11-13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 复习整理11-07
网络新闻学笔记10-04
人大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06-13
新闻采编/新闻摄影简历09-14
新闻价值高于新闻道德11-27
新闻史上著名人物10-07
中国新闻史相关题目11-08
关于新闻史的文章11-17
小新闻新闻稿范文800字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