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浅探(精选7篇)
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近来出现重大经济舞弊案件的高校,大多数都是授权不当引起的,高校要根据工作、管理、控制需要进行授权,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l)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高校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应纳人其范围;(2)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 要求各审批人应本着“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 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国家和学校利益。不受损失,确保增值增效;(4)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授权程序,明确学校审批责任人及各院、处、系、部、所、室、中心部门审批人的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各审批责任人本着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原则,对所审批的经济活动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保证授权后处理经济事项的工作质量。
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其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财务报告控制。
(1)会计凭证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专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②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的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③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凭证的使用必须按编号次序使用,领用空白凭证必须经过登记;④凭证正、副联必须一次复写填制,各联必须注明用途,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各联,报废凭证各联必须注明报废字样,合并一处按规定妥善保管;⑤建立定期的复核制度,定期对凭证的填写、记账、过账进行复核;⑥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装订、保管手续。⑦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有关业务时,必须签名、盖章,以备以后追溯责任。
(2)会计账簿控制的主要内容:会计账簿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单位的规模和特点,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全面、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建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制度;
(3)会计报表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账簿记录为依据,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单位负责人应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4、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收支计划,是学校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编制预算坚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人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保证刚性支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其基本
要求是:第一,所编预算必须体现本单位的业务活动目标,并明确职责,各项收人应全部纳人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第二,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预算执行中,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已定预算的,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经过授权批准后对预算进行调整,并逐级审批;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第四,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预算执行偏离存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第五,明确规定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是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规定其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计量、维修、盘点等职责、权限、程序和手续。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l)建立限制接近制度。未经授权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接近实物。(2)建立财产记录监控制度,及时全面的记录资产的增减变动。加强资产所有权证的管理,建立资产个体档案,所有资产价值全部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保证账实的一致性。(3))建立资产记录资料保护制度。对资产的各种文件记录资料要妥善保管,避免记录丢失、毁损或被篡改的可能。对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条件下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4)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5)建立财产保险制度。对财产物资或风险重大项目投保自然灾害险、盗窃险、责任险等来减少或部分地弥补财产物资的损失。
6、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范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高校处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客观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高校应针对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规避。现阶段高校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举债而带来的;在扩大招生规模而教育经费又不足的情况下, 高校向银行借入资金用于基本建设, 一旦无力偿还, 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为此高校要建立筹资风险评估制度。高校应对筹资方向、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实施全面控制。规避投资风险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根据项目和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为防范合同风险,高校应建立合同风险控制制度,内容包括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程序,也可以聘请律师参与,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
7、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内容报告控制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了满足单位管理人员日常控制的需要,应建立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及时提供经济业务方面的重要信息.如货币资金报告、资产负债状况报告、对外投资报告,工程进度报告等内部管理报告,加强内部监督。
8、内部审计控制。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可以由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控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此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保证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除了严格的内部审计外,还可以借助必要的外部社会性质的审计控制,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可以改善会计控制环境,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
9、电子信息技术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利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越来越普遍,尤其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加强电算化的控制势在必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每笔业务进行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审核,从源头上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对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未损坏、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的预防。
四、结束语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及目标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 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控制各种风险,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 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它是一个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 高校内部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规范高校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它是新《会计法》的灵魂和核心, 而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则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高校能及时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高校应在筹资和投资等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 以增强高校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 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1]。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高校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内部控制制度中, 不能与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不能借助内部控制来从事非法活动, 或通过内部控制来逃避国家法规的监督。这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基本前提。
2. 平等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应当约束高校内部所有人员, 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单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 而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往往是单位负责人带头不执行, 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高校内部控制应该做到人人平等。
3. 系统性原则。
在进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要统筹分析, 兼顾高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高校内部的情况, 将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涵盖单位内部所有的经济业务及相关部门和岗位, 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监督和控制, 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 牵制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纵向来说, 至少要经过上下两级, 使下级受上级监督, 上级受下级牵制。从横向来说, 至少要经过两个互不相属的部门或岗位, 借以相互牵制, 相互制约, 以达到纠错防弊的目的, 保证各部门、各岗位均能按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5. 合理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 并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 但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 不断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 实行有选择的控制, 太多不经济, 太少则会失去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一些理想的财务内部控制往往因成本过高而不为管理当局所采用。因此, 应针对高校规模和管理水平的差异, 设计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控制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部控制制度[2]。
6. 谨慎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以风险防范为出发点。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中必须将风险评估纳入其中, 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预防和监控系统,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 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把高校的各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
1.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其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 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分工、共同负责[3]。
2.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 预算控制。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 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 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可控制支出的依据, 也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编制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保证刚性支出, 勤俭节约的原则。
4. 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是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 规定其采购、验收、入库、领用、计量、维修、盘点等职责、权限、程序和手续。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 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l) 建立限制接近制度。未经授权批准, 任何人不得随意接近实物。 (2) 建立财产记录监控制度, 及时全面的记录资产的增减变动。 (3) 建立资产记录资料保护制度。对资产的各种文件记录资料要妥善保管, 避免记录丢失、毁损或被篡改的可能。对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条件下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 (4)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实物资产清查, 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 (5) 建立财产保险制度。对财产物资或风险重大项目投保自然灾害险、盗窃险、责任险等来减少或部分地弥补财产物资的损失。
5. 风险控制。
高校处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客观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高校应针对风险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 对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规避。现阶段高校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举债而带来的;在扩大招生规模而教育经费又不足的情况下, 高校向银行借入资金用于基本建设, 一旦无力偿还, 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为此高校要建立筹资风险评估制度。高校应对筹资方向、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实施全面控制。规避投资风险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并根据项目和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权限, 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订应对预案, 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为防范合同风险, 高校应建立合同风险控制制度, 内容包括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程序, 也可以聘请律师参与, 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
6. 内部审计控制。
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可以由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 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控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 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此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从而保证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除了严格的内部审计外, 还可以借助必要的外部社会性质的审计控制, 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可以改善会计控制环境, 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4]。
7.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利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越来越普遍, 尤其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此, 加强电算化的控制势在必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每笔业务进行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审核, 从源头上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核对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 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 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未损坏、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 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的预防。
参考文献
[1]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83-84.
[2]黑瑞卿.论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则[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 5 (3) :280-281.
[3]翟星红.浅议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23) :62-64.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扩招、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方式逐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级越来越多,组织结构越来越松散,财务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实现发展战略和办学规划而采取的自我规划、约束、调整、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与制度的总称。
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客观评价高等教育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管理松弛、制度弱化以及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率,促进高校财务与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拓宽筹资渠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弱化
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决定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观念淡薄,重教学科研,轻财务管理,缺乏现代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此外,财务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科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实际操作性差,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不尽合理,未有效分离不相容职务,授权不清、权责不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监督和考核作用。
(三)高校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高校内部审计力度不足,内部审计职能不明晰,难以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学校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直接影响了内审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其次,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内部审计范围较窄,片面注重事后审计,忽略事前、事中审计,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最后,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工作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四)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高校管理信息质量不高,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沟通不充分、反馈不及时,各种管理信息在各部门及各管理层级之间无法及时有效传达,为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环境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高校应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实施总会计师制度。强化财务控制与风险预防意识,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鼓励教职员工都积极遵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遵守的良好局面。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课题,财务人员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快知识结构更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法律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理财。
(二)规范权责关系,明确责任分工
规范授权批准控制,明确校长、分管副校长、财务处长、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完善决策机制,学校大额经费开支和投资项目必须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并通过会议纪要、文件、宣传专栏、校园网等形式对学校做出的重大决定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经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包括经济业务授权批准和执行的职务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审查稽核的职务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的职务分离、财产物资保管和核对记录的职务分离等。全面落实经济责任追究制度,构筑以防为先、严惩不规的内控管理体系,保障学校、学生正常的教学及学习生活,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控制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工作到位、制度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加强经费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日常公用经费、国家专项资金、科研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实物资产物流管理,进一步完善资产购置、保管、使用和处置制度,切实加强有效监管,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和流失。加强合同管理,实行经济合同会签制度,所有对外经济合同均需由包括财务处、审计处在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审核会签后,经由校长审批方可签订。合同付款由相关部门和财务处共同负责,其中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的支付还必须由工程监理单位和审计处签署意见后付款,最大限度地防止合同履约风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杜绝资金浪费,努力使财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预算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树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过程控制思想,强化预算控制,严格执行国家预算法规,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体原则,收入预算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强化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对重点风险点的监管。学校在规划发展和资金筹措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对筹资方向、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进行周密论证,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适度向银行举债,尽量减轻偿债压力,规避融资风险。
(五)强化审计职能,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高校决策层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切实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部门的职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职能,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领域审计,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建立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评估制度。此外,還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控制,健全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改善高校内控环境、确保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
(六)构建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公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已经迅速延伸至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应有效地整合学校网络资源,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库,充分发挥网络财务的作用,推动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实现教学、科研、财务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使网络化系统覆盖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效率和透明度,全面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2]彭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新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8
法官定额制度,即从编制上确定未来法官数量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分别提出“对各级人民法院法官的定编工作进行研究,在保证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法官编制”、“实行法官定额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说明》中指出,确定法官编制“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法官不搞审判和法官素质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对法官的定编,将具有较高素质、真正符合条件的审判人员确定为法官,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只能做其他工作,如作为法官助理,协助法官进行工作”。可见,实行法官定额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法官数量等措施,促进法官队伍精英化,提高法官队伍素质。这一举措符合当今国际先进司法理念和潮流,有其积极意义。然而,该制度的实施面临着许多亟待改革与完善的现实问题。
一、法官定额的合法性问题及与法院现状的冲突《法官法》第2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亦即我们通常所言之“审判人员”。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说明》,定额后的法官是“具有较高素质、真正符合条件的审判人员”,由此可见法官法所规定的法官与定额后的法官显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的范围远大于后者。因此,要使实行法官定额制度具有合法依据,对法官法予以修改则是必然要求。
由以上论述也可知,法官定额制度的实施必然要剥夺相当一部分现任法官的法官资格。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法官,一是现在审判岗位因法官定额而被通过某种程序免除法官职务的法官,如在竞争上岗中被淘汰;二是在法院综合部门工作因法官定额而失去原有的法官资格的法官。现任法官被免除法官资格,对其切身利益的影响是必然的,其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实行法官定额制度在法院内部引发矛盾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内还可能对法院整体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由此,一个现实的课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改革必然要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但如何使法官定额制度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值得我们研究。
二、确定法官员额的若干相关因素考量实行法官定额制度,表现为法官人数保持基本不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范围内法官员额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要求每一司法区域内法官人数不得随意增减。同时,这种稳定不仅仅是量的确定,质的稳定性则更为重要。因为实行法官定额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要求法官队伍中每一分子的素质趋于同化,形成相互认同的司法技能、法律心理和思维方式,而这一目标只有在相对稳定的法官群体内部才能实现。
那依什么标准来确定法官员额这一定数?笔者认为,从以上所述法官员额稳定性要求来看,确定法官员额的基本标准自然也应当是一个常量。因为一个波动性大的标准只能导致诉讼需要与可利用的司法资源之间的经常性失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审判工作量、辖区面积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在现有编制内,合理确定各级人民法院法官员额。”根据这一原则,从我国国情出发,笔者认为应以司法管辖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为确定法官员额的基本标准。因为我国成功地实行了人口控制政策,从目前的状况看,某一司法管辖区域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且从我国不同司法管辖区域看,诉讼规模与单位面积上人口数量大致成正比,亦即审判工作量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虽然从九十年代以来,诉讼案件有逐年攀升的趋势,但从近年来的统计数字看,案件数量的增幅回落,案件数量趋于平稳,大起大落的现象已是少见。因此,以司法管辖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为标准确定该区域法官员额能保持诉讼规模与司法资源之间的大致平衡。
此
一直以来,开元旅业集团酒店的餐饮品牌独树一帜,声誉显卓。从2010年的酒店营收情况来看,餐饮收入达2.8亿元,为国内酒店业鲜见。比重大,达到总营收的45.4%强。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餐饮市场也在发生的较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利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要从内部管理抓利润。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是加强餐饮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2011年春季的餐饮研讨会上,我们集中研讨餐饮及厨房成本控制的课题。针对本次研讨结果,结合本人餐饮管理的经验,整理出餐饮成本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采购环节-计划采购,预先控制
餐饮及厨房采购的特点是:品种繁杂,原材料保质期短,价格变化大。特别是食品原料的采购工作,是厨房成本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
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餐饮部管理人员要根据酒店餐饮的营运特点,制订周期性的原料采购计划,并细化审批流程。如每日直接进厨房的原料,要按当天的经营情况和仓库现有储存量,来制定次日的原料采购量,并由行政总厨把关审核。重要的原料如燕、翅、鲍等要实行二级控制,要经总厨申报,餐饮总监审核报总经理审批。减少无计划采购。对于计划外及大件物品则必须通过呈报总经理批准进行采购。
建立严格的周期性询价报价制度。目前,我们酒店餐饮的直接进厨房原料大都实行每10天为一个定价周期,对于日常价格相对稳定的品种则实行旬价、月价制。餐饮部建立周期性市场询价制度并严格落实。以及时发现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同时也可以发现时令菜肴,丰富餐饮的菜食品种。
执行分级定价方案。目前,在宁波开元大酒店成熟运用的分级定价,有效制约了投标人、定价人及采购部三方。即投标人每旬投标,定价人和采购部人员共同开箱,采购部输入投标价,餐饮部和采购部从另一方输入市场询价,由定价人根据三个渠道得来的原材料价格信息进行比较、筛选,综合情况进行定价,三方不见面。
编制标准市场定单。为了使制定的各种食品原料的规格既符合市场供应,又满足厨房生产需求,厨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编制本企业的采购明细单。食品原料的品种与规格繁多,其市场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按照自己的经营范围,制定本企业的采购规格,即原料规格,作为供货商和验收人员共同遵守的标准和验收依据。
验收环节-严把进货关
验收控制的目的,是根据酒店自己制定的食品原料质量规格,检验购进原材料,核对购进原料的价格、数量与报价和订货是否一致,并且将收到的各种原料及时送至仓库或厨房。因此,验收控制是把握好这个原材料进入厨房和仓库的第一关。
确立明确的验收标准。各酒店行政总厨应根据本酒店的菜单,制订适应于市场且符合菜肴制作要求的原材料标准。对于直接进厨房的原材料,每日都要求由厨房专门的验收人员,采购验收人员对原料的数量、质量标准,与采购订单与报价进行验收把关。对于质量差、超预订的原料坚决给予退回,保证流入厨房原料的质量和合理数量。
实行验收责任人制度。验收工作应由专职验收员负责,业务上接受餐饮部的专业指导。验收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原材料知识,懂烹饪、识原料、善鉴别。且需要定期走访市场,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在验收人员的选择上,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诚实、精明、细心、秉公办事。验收人要做到“三个不收”:对于超量进货、质量低劣、规格不符的不收;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不收;对于价格和数量与采购单上不符的不收。每日验收要有餐饮部人员参与。验货结束后验收员要填写验收凭证,如果以后发现质量问题,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责任。
贵重原材料标签,专人管理。对于一些贵重的物品,应该建立标签制,并由管事组专人管理。如燕、鲍等,不仅要有斤,还要记录只数,量、份控制。对于一些贵重的海鲜,如
龙虾、象拨蚌等也要求记录只数,以便于财务核算和控制。
验收结果记录档案。要求采购和验收人员每日填写“采购验收日报表”,记录原材料供应情况,评价供应商的信用程度,并作好相关分析,每10天(定价前)要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报告交餐饮部、财务部和总经理室。
库存环节-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措施,以最低的库存量保证酒店的运营。在我们对酒店总经理的考核中,也有关于库存的具体指标,其目的就是降低库存,加大现金流量。
完善定期盘存制度。餐饮部要定期做好二级仓库的盘存。一般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通过盘存,明确重点控制哪些品种,采用何种控制方法,如暂停进货、调拨使用、尽快出库使用等,从而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省成本开支。
以最低的资金量保证营业的正常进行。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每天对库存物品进行检查(特别是冰箱和冰库内的库存物品),对于不够的物品及时补货,对于滞销的物品,减少或停止供应,以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要根据当前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每天由二级厨房仓管人员进行盘点控制,并做到原材料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原料的保质质量,对于一些由于生意淡季滞销的原料酒水等及时通过前台加大促销,避免原料到时过期造成浪费。
做好发货管理工作。发放控制是贮存控制的重点之一。发放控制的目的是按营业需要发放与需求符合的原料规格和数量,从源头上来控制成本支出。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仓库应设立签字样本,特别是贵重物品要专人领用。仓库管理人员做好原料出入的台帐登记工作,这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每日经营情况与原料领出的数量比。要做到:没有领料单,发放人员不得发放、领用;领料单填写是不清楚,主管领导没签字或不符不发放;数量、金额不相符,填写的内容与形式不符合酒店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不发放等等规则。对于一些贵重的酒水,则可以采用“瓶换瓶”的方法予以控制。
保质期的管理。餐饮部酒水、饮料、香烟等都有一定的保质期,有些物料保质期短,所有仓储必须有标签,并规定一定的保持预期,如饮料保质期前若干天必须处理。某酒店曾发生一起投诉,原来客人在早餐就餐时,喝到的饮料是当天到期的,虽然最终酒店没有任何损失,但却给客人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建立严格的报损丢失制度。对于原料、烟酒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制度,如餐具等制订合理的报损率,超过规定部门必须分析说明原因,并与部门奖金考核挂钩。
月底盘点要点。盘存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各项分析数据的基础。盘存的准确与否,也影响了成本的准确度。某酒店当月餐饮毛利率发现异常,公司财务部去检查时发现,该酒店餐饮部在盘仓时只准确地统计在库材料,而对在用材料只是毛估估,造成毛利率变化较大。所以在做盘存时,首先一个原则是先对实物后对帐;其次是要盘存在库的原材料数量,更要细致盘点在用的食品原材料数量;其三是要盘存在库饮料、在用饮料酒水(如开瓶已用未用完的数量)。
生产环节-标准化作业控制损耗
对于生产环节的控制,主要工作是建立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的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达到控制管理的效能。
标准成本与标准菜单。标准成本的制定,为了保证菜肴在制作、加工过程中,能够按规定的份量和比例出品,并实现期望的毛利率。而标准菜单的制定,可以保证厨房工作的有序,并赢得期望的毛利。标准成本和标准菜单,是高星级酒店的质量保证。
编制厨房生产标准食谱。编制厨房原料生产加工的标准净料率和熟制率。对新购进、从未使用过的原材料,应测试其净料率和熟制率是否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和需要。标准食谱的内容应包括菜点名称、制作份数、份额大小、投放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需要的生产设备,详细的制作程序、时间、温度和方法等。标准食谱不仅控制了各种原料的投放数量和规格,还严格控制了产品质量。
关注价格信息的变动,实行毛利率预警制度。宁波开元大酒店厨房针对不同季节的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定期预报价格变动并提前调整出品价格,有效稳固了毛利率。从某些方面来说,一家成熟的饭店,其毛利率的控制水平,体现了餐饮管理的成熟度。
操作过程中的监控。建立生产标准和控制方法,分别对加工、配制、烹调三环节操作标准制订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对某些经常容易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重点管理、重点检查。提高各种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如目前我们多家酒店建立的二级厨房,就可以对各种半成品的利用率,物尽其用,降低损耗;对边角料加以再利用,使原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更有效的控制成本。
宴会、婚宴、会议团队标准化菜单。菜肴制作的科学性是餐饮控制成本和毛利率的关键。酒店应对于宴会、婚宴、会议团队制订标准菜单。标准菜单要经过认真核算,而且要定期更新。如宁波开元大酒店,针对“会议之都”的品牌经营,制订了“春夏秋冬”四季菜单,成功地稳定了餐饮经营。现在,一些原材料价格变化大,而一些会议、婚宴预订时间长,很难预测将来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所以他们对婚宴和会议预订有一条成文的规定,就是只预订场地,而菜单一般要求提前一个月或半个月确定,避免了企业在遇到市场价格变化大的情况下利益受损。同时要注意常年菜单与季节性菜单的搭配。
降低原料成本与烹调师效益挂钩,杜绝加工过程的浪费。萧山宾馆在平时杜绝浪费这一点上抓住一个关键——把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控制和加强生产原料的控制,有利于使使加工技术更加合理,减少原料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以及有利于加强原料加工及菜肴制作过程的控制,减少了短少的机会。
控制餐具破损和易耗品成本。餐具的损耗率控制是餐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如开元美食娱乐城在餐具的破损控制上,制定了三级流程控制制度,专人负责,层层把关:备餐间不发破损餐具,洗涤间不收破损餐具,前台服务不出破损餐具,抓住餐具破损的三个环节点,各个环节对到本岗位的餐具进行把关,如发现有破损的餐具退回上一环节,因责任不强而造成的餐具破损由当事人进行赔偿。餐具的破损率大大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效率。对于一些易耗品等,则实行旧换新。
销售环节-加强培训提高销售水平
销售环节的控制。点菜信息到厨房-收款台;厨房产品到餐台-收款帐单到餐台的关键环节控制点要建立操作规范。
零点销售,巧妙搭配,提高满意度。作为餐饮产品的出品部门,厨房要定期对前台员工进行菜肴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新菜推出都要有培训、有讲解。而且厨师长要定期对点菜员进行菜食搭配、利润控制、营养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前台的销售。
销售排行榜分析。现有餐饮竞争激烈,菜食创新频率高,定期对菜品、酒水进行销售排行榜分析,不仅能发现宾客的有效需求,更能促进餐饮的销售。某酒店开业近4年,电脑中竞有近8千道菜,而经过分析发现,平均每月出售的品种只有900种,而平均每月出售在6份以上的只有450种。如此造成备料量大、销售量低、特色不明显。建议酒店每季度(或每二个月)进行菜肴销售排行榜分析,对于利润高、受欢迎程度高的可以划入“明星菜肴”,应大力推销,如开发成“总厨推荐菜”;对于利润高,受欢迎程度低的菜要查找原因,如介绍不到位、味道不受欢迎、菜单不精美等,要策划如何销售;对于利润低但受欢迎程度高的菜,要创新研讨,如何提高利润;而对利润低且受欢迎程度低的品种则应进行调整,以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率。
成本差异的确定和分析
餐饮管理人员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并寻找原因,是餐饮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月食品饮料成本核算。餐饮成本控制应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所以部门应每日做好成本报表工作;每10天对毛利率报表进行分析;每月进行食品饮料成本核算,计算出食品成本率、饮料酒水成本率。
召开成本分析会。餐饮部每月召集一次会议,与财务部、餐饮成本控制员、市场部代表一起,召开财务分析会。结合当月的经营收入情况和成本支出以及与以前月度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未达到或明显超出毛利率标准的查找分析原因。
全员管理-全面考核
加强能源控制-降低能耗。培养全员节能意识。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力度,风机、空调都根据季节的不同和经营的需要制订开启时间,在燃气和水的使用方面也尽量控制浪费。一些酒店针对能耗控制编写了《能耗控制知识手册》,全员学习,养成习惯,降低能耗。餐饮部还应制订明细的《歇业检查表》,对每日歇业后进行检查,每日应要求工程部抄报能耗,结合当天的营收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异常要马上寻找原因。
减少设备老化的损耗。如原料的活养循环水及温控、原料的储存冷藏、菜肴加工器械、烹调制作设备等日常正确的维护与保养。
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做好成本控制,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责任成本考核制度。根据餐饮的经营考核指标,对部门总监、行政总厨师进行责任考核。同时各项指标分解到区域和班组,在考核的基础上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有奖有罚。
科学定编,动态用人。要科学合理地定制定编定岗,并合理使用各类型的人员,并根据经营季节,动态使用人员,合理控制人力成本。
全员参与,提高意识。在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来说,是成本费用的直接有效控制者。只有全体员工从上到下组成一个全员成本管理的群体,形成一个人人为酒店,处处讲效益的氛围。
未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和餐饮成本控制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系统的运用,将会让我们的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科技化也是餐饮管理的发展趋势。采用信息管理工具,可以提高操作层效率,提高管理层控制力度,提高决策层决策的科学性。所以,餐饮从业人员应加强学习,提倡科学管理。
所谓内部控制, 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些制度和程序来确保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 对舞弊和错误予以防止和发现, 保证资料及数据的合法真实以及完整可靠, 保证企业的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的必要, 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对风险的意识和防范, 毫无疑问, 自觉和自律比不上制度和规范的可靠。相信大家对史玉柱的巨人集团都很熟悉, 不过最好结局是衰败了。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巨人集团的内部控制就做得非常不好。同样的, 安然事件、巴林银行的倒闭等等, 这些失败案例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其内部控制做得十分不到位。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对风险进行防御、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 并能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行, 保证经营合规合法、数据资料真实可靠, 保证企业的经营能够达到预期,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能在未知的风险的激烈的竞争中长效发展的一个保障, 也是企业成熟的一个表现。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其主要的基本方式有:实物控制、预算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意识缺失
在我国的企业中, 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现象, 比如我国80%以上的企业, 他们的内部控制形同摆设。而且内部控制的制度和内容存在不合理和不健全的各种问题。甚至有些企业的领导人, 除了对内部控制的一无所知以外, 还存在敌视, 认为内部控制会对企业缚手缚脚, 阻碍企业的办事效率, 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缺乏和意识缺失, 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 评价与监督体制缺失
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缺失和流于形式, 外部的监督和评价体制也是缺失和不足的。虽然有证监会做出的对企业的要求, 也有国家审计署的测试内容, 不过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 效果微小, 依旧流于形式。
(三) 风险意识淡薄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 企业普遍孱弱, 风险意识不强, 抗风险的能力也都很缺乏, 在复杂的市场经济面前依旧喜欢用主管经验来进行判断。更勿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了。内部控制可以说很少有企业能够了解其精髓的, 而实际上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就是为了更好的应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对的各种未知风险。
三、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体制健全对策
(一) 改善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进行改善和加强, 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 即是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来予以完善完成。对企业自身而言, 需要做到对内部控制进行正确和深入的认识, 尤其是手有决策权力的领导, 摒除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和片面误解, 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 并以身作则;对企业员工要加强培训和提高, 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来扎实工作, 稳健经营,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获取更多的利润和长远的发展。对政府而言, 需要政府做好如下工作:完善法律法规, 严格依法办事, 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使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构建良好社会风气, 公正公平, 敬岗爱业, 并做好激励机制和执行机制的力度。
(二) 构建企业领导激励约束机制
就我国的企业而言, 企业的领导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以及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国企业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因素。不仅如此, 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 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实施效果。内部控制应该不受到任何人为的干扰, 这里就对企业领导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必须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和手段来改变领导人的自身素质并排除领导人因素对控制的人为干扰:构建和设立激励和约束控制模式, 使领导人的行为有效得到约束;企业人士管理要有约束领导人的外部机制;加强领导人的培训学习;通过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强制性来控制领导人的行为。
(三) 构建和现代企业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控制体系
所谓会计控制是指通过制度和规范来确保财务活动的合理合法,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以及企业物质财产的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风险的发现和防御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内部构建和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既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也能加强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 对会计体系控制的建立和管理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不过, 就风险防御和风险管理方面来讲, 这是不够的, 企业要加大自身的风险管理力度, 需要建立预警机制和联系实际创立建设风险管理。关于风险和预警机制,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会有所不同, 各个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企制宜, 对风险进行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等等, 从而有效和实际的确定风险管理的构架和制度, 做好企业的风险防范控制的体制,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在遇见和发生风险时能够有所措施, 顺利度过, 及时化解, 这样企业不仅能在风险中生存下来, 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并有效保证企业的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加强团队精神, 上下一心, 共同发展, 并就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一系列的配套和流程控制, 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的加强。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 我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得到完善和改进。与此相对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法和体制发作的比较滞后, 不太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需要。怎样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怎样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如何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其实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话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意义,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高校能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为了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能降低高校运营的成本,保证高校各个项目目标顺利完成,并对高校内部活动进行约束与控制。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已有了很好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渠道增加,其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要使得资金使用与筹集都有序进行,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法与相关的经济管理办法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高校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和指导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和体系,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指导。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就进入高速发展期,高校管理人员看到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价值和重要性,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的比较多的还是企业,而对高校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研究还是不够多,不够深。且目前我国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太少,也不太适用于高校内部使用,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要从高校入手,进行需求定位,制定完善的法律进行指导和约束非常重要。
2.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这是因为以往高校规模不大且运行经费由主管部门直接拨款,就缺乏对资金使用进行控制的意识,财务核算工作也较为简单,所以就导致一些高校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单薄,缺乏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甚至很多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才需要实施的,高校不应该和这些经济指标挂钩的体系联系到一起。有的高校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一些工作人员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从而没能发挥出制约机制,难以取得实际成效。
3.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从20纪90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力度,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高,相应的研究也较多,高校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导致其制度建设也相对滞后。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也较少,所以就一直都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这也是导致高校对于制定内部控制体系难度较大,可参考借鉴的资料较少。
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没有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就无法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水平和力度不够的原因就是其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事情,只有企业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高校运行并不需要使用什么内部控制。特别是一些高校管理层的领导缺乏意识那么就会造成无法自上而下的推行内部控制的理念,这就成为了一种形式与空话。内部控制的根本就是进行会计控制,需要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根据高等院校的特性与结构并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制度改良优化,不仅要制定适应高校发展的制度,更需要提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后勤人员的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意识。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高校内部制定控制制度就必须要严格的去遵循相关的法规要求,必须要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試行)》的有关规定,立足与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即符合现有法律法规规定、高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的约束性、全面性、系统性、讲究成本效益原则,建立一套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一项制度无论它法规制定的多健全、多科学,如果没有监督者,而没有认真的执行,那就是一纸空话。所以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那么就要认真执行,形成相应的监督制度,一切计划都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让各项经济活动、校园业务更透明、更高效、更规范。制度贯彻落实执行的主体,不仅仅是高校最高管理者和各职能部门,还包括高校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与全体职工。这些人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
3.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队伍建设,要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更好的执行,这就需要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程度,这就需要进行培训,并增加人员编制,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稳定且素质更高。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从社会上聘请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内部控制工作,这能更加术业有专攻。内部控制的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仅是要懂得财务设计、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懂得高校管理,这对于一些高校内的专职教师来言难度较大。聘请专职人员来进行内部控制工作能更好的满足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在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只要高校与相关的教育部门合作努力,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使用适应高校发展的管理措施,并提高从业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共同建立一个适应发展需求的科学控制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内部控制一定能对高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No.42218:39-40.
[2]吕少钦.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会计,2015,No.1604:36-37.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浅探】推荐阅读:
高校内部12-21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11-19
关于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控制与管理10-11
高校后勤实体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11-02
内部控制制度流程09-27
内部控制制度研究12-02
学校内部控制制度12-30
内部控制制度检查01-16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06-27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大全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