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成就梦想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挫折成就梦想(共10篇)

挫折成就梦想 篇1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我想每个人都死这样的。可是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要“益坚”,因为挫折会成就人生。

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后,被皇上残忍的处以了宫刑。然而,面对这种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更加坚强了,他挺了起来,他用他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成为了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

司马迁把人分为了5中,儿最后一类人,便是太监。最后一种也是他最看不起的人,而他自己就是最后一种人。他痛苦,他被所有的人嘲笑。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他完成了一生的著作。他“穷”,但是他“益坚”,所以,挫折成就了一个中国的英雄。

众所周知,张海迪是中国著名的作家。1960年,年仅5岁的她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因此,她无法上学。于是,他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并学习了针灸,在当地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为人们竖起了榜样,把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了人们。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战胜了命运。她的时运不齐,她的命运多舛,可是她“益坚”,就是因为她“益坚”,所以,她成功了。他面对了挫折,因此,她成就了她的人生。

然而,没有战胜命运的人也有。项羽就是。

项羽有高超的战术,然而,在最后的时候,他却退缩了。他自刎乌江前,觉得一切都是苍天的意思,其实,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坎,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些,于是,他自刎乌江。

项羽在最后关头,退缩了,他面对人生的考验,他没有“益坚”他输了,输得那么彻底。也许,如果他战胜了困难,我们看到的历史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挫折成就梦想 篇2

一、日常教育, 明确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 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 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 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

1. 好的习惯, 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习惯就像汩汩涌动的流水, 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 进而决定他的命运。好习惯, 近乎于美德。而“德不孤, 必有邻”。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衍生出更多的好习惯, 从而使人性变得更加美好。一个人习惯了诚实, 就会待人以诚恳, 待人以宽容, 待人以豁达大度, 就会获得同样的诚挚和宽容, 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2. 好的习惯, 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滴水能够穿石, 积土能够成山, 跬步能致千里, 这都是依靠点点滴滴的积累, 而积累乃是一种习惯的力量, 能够推动一个人完成先前所不曾预料的事情。“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习惯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生命中充满了积极进取的力量, 从而推动它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向着我们的梦想前进。

3. 好的习惯, 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当习惯的力量潜滋暗长, 最终以排山倒海般的方式显现出来, 没有任何偶然的成功能与之匹敌。这漫长的蓄积, 这十年的历练, 这种在长期的寂寞中坚韧和执守的力量, 就是习惯的力量, 只要坚持不懈, 就能够超越自己, 同时也能够超越前人, 最终成就大业。

二、家校联合, 注重习惯的养成

1. 家庭教育, 培养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首先要关心、帮助孩子搞好学习, 给孩子固定一个学习的地方, 家长可以从“学习用品摆放、上课、书写方面来落实学习上的习惯, 并且应该帮助孩子熟悉书包, 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收拾整理书包;自己削铅笔;书包里面的教科书和作业本、文具的放置要有顺序;使用完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同时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 不仅能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家庭, 对自己的责任心, 劳动还能培养独立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 提高心理素质, 使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其次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见到长辈应主动打招呼, 懂得长幼有序;和长辈讲话时要和气、礼貌、绝不允许高声大叫, 外出或回家时要和家长打招呼, 让孩子养成通报的习惯。

最后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来说, 完成家庭作业, 是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组成部分, 它是反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回到家, 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作业, 切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另外, 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举手发言, 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 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 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2. 学校教育, 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 是班级的管理者, 在平时利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细则》《学生一日常规量化评估方案》《学生课堂常规》《学生校外行为规范》《学生家庭行为规范》等等, 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可以做。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明确要培养什么习惯, 同时重视学习培训, 以活动促发展。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 注重过程评价, 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 不断提出新要求, 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宣传栏、升旗仪式、文化长廊、教室展报等宣传途径, 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 展示文明学生风采。利用晨会、班会活动扎实开展好习惯训练活动, 由教师或者学生讲解学习行为习惯要求,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巩固提高。教师要以身作则, 注重言传和身教, 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 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3. 家校配合, 巩固好习惯的养成。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 只要好好学习, 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 而家庭教育无关紧要, 或者说关系不大,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非常重要, 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有许多地方在许多时候对学校教育是一种促进和转化, 甚至超过学校教育的效果。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 家庭教育往往渗透在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才能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徐勇凌:挫折成就人生 篇3

徐勇凌,特技试飞员、国际级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先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试飞员学院, 1994年远赴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员学校学习,并获国际试飞员证书,是中国空军为数不多的多学位飞行员。曾任空军试飞团大队长、空军某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空军《军事飞行研究》杂志主编,去年10月调入空军指挥学院任教官。2000年荣立航空工业部特等功;2003年因参与国产某型发动机设计定型有功,获国防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立二等功;2004年因参与国产歼-10战机试飞任务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几年间,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在他担任试飞大队长期间,该大队还荣获“空军英雄试飞大队”荣誉称号。

人说生活不是梦,生活是一个过程;他说,没有梦的生活是一个苍白的过程,所以他一直都在追寻人生中不凡的过程——

2011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节目演播室。

当空军指挥学院一名飞行教官健步走进演播室时,参加电视节目的现场观众立即站起来为他鼓掌。

“电视机前的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一位特殊的教官,之所以特殊,那是因为他是咱们中国为数不多的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他曾试飞过中国的歼-10等十多种国产新型战机,是我们中国空军的试飞英雄。在他的传奇试飞生涯中,曾三次遭遇空中飞机发动机停车事故,但他次次都幸运脱险……如今,他已是中国空军最高学府的一名高级教官了,他就是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的教官徐勇凌大校。”

一阵掌声响起,着一身笔挺军装的徐勇凌微笑点头。

尽管这是他第一次面对电视直播镜头,但他已胸有成竹,因为就在当天中午,他的好战友、试飞员李刚驾驶我国第一架四代战机歼-20首飞成功。第一时间李刚给徐勇凌打来电话,称“太给力了,没过瘾,但绝对震撼!”战友的成功带给他的喜悦一点都不亚于当年自己的亲身试飞。

徐勇凌告诉记者,对于不了解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人们看来,这次四代机的亮相绝对震撼而且出乎意料,他说但真正了解我们空军装备发展的人,就不会感到惊奇了。为什么?他说随着歼-10战机的试飞成功,咱们中国已经突破了气动设计、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火控武器系统等的一系列的技术瓶颈,尤其在隐身技术的研发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

在现场,徐勇凌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歼-20飞机的首飞成功是中国空军腾飞的一个重要标志。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满怀自豪,他为歼-20团队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果感到欣慰和赞许,他说歼-20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期待,也必将吸引世界的眼球。他激动地对大家说,中国已经加入到了世界隐身战机竞争的行列中来了,这是勇气、决心与实力的体现,中国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进步关乎国家战略,也牵动国人的心。

当天晚上,徐勇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个民族的飞翔历史不是写在书里,也不是写在空中,而是写在每一个飞行者翱翔的轨迹中,写在每一个眺望蓝天的眼神里;

——中国航空现代化的腾飞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依然艰辛,然而,只要他们有眺望的追求和俯瞰的勇气,中国人的飞天梦一定能够实现。

一个普通的周末,记者来到坐落在皇家园林颐和园南侧的空军最高学府,采访了这位浑身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个男孩的飞翔之梦

徐勇凌的书房小而精致。

记者从他的经历问起,天南海北的与他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时而狂笑,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又泪眼朦胧……

徐勇凌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妈妈是转业军人,他们兄弟三个他是老小。因为爸爸经常出差妈妈又要上班,所以三兄弟小时候都被送到外婆家。

五岁那年,他被妈妈从外婆家的浙江衢州杜泽乡接回了杭州。那时,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画画。

五岁是开始梦想的年龄。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妈妈给他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不一会儿,他就在白纸上涂抹出一架他梦想中的飞机。

妈妈笑着问他,为什么要画飞机呢?

他像个小男子汉般陷入了沉思,很自豪地说长大了要当飞行员!从此以后,喜欢画画的他,也喜欢仰望蓝天,因为在西子湖畔的天空中,总有低飞的战鹰呼啸而过,这对他来说,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从这到他看到停在地面上的飞机,已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直到今天,徐勇凌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中,老师组织他们去笕桥机场参观飞机。当他走近飞机抚摸着这曾经无数次仰望过的飞机,激动得心都要快跳出来了。徐勇凌说那时看到的那架飞机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威风了!

当他们被通知可以进入坐舱握一握驾驶杆的时候,徐勇凌激动地双手发抖。可当轮到他上飞机时,参观的时间到了,他很不情愿地被老师从登机的梯子上抱了下来。

回到家里,徐勇凌一个人躲进小屋里伤心地哭了大半夜。

后来的一件事让他的伤心大为改变,邻居家的那位大哥被选拔上飞行员后,临走时还送给了徐勇凌一架银色的飞机模型。

从此以后,他每年都会在大哥哥假期时听到许多关于蓝天与飞行的故事。

徐勇凌记得在他上初中时听说飞行员平时训练每天都要跑一万米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坚持天天晨练时长跑,围在家附近的定安路体育场300米的跑道上跑,从每天1圈开始,到最后的每天34圈,徐勇凌坚持了5年,直到他最后考上大学,每天10000米的路程,从没有间断过,冬寒夏暑一年又一年。

如此的毅力,徐勇凌说,就为一个目的——早日实现梦想,当一个合格的飞行员!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那年高考,招飞体检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

徐勇凌说他有幸成为那年杭州市的4名参加飞行员体检合格的青年之一。endprint

当高考的成绩下来的时候,在那时4%的招生比例下,他的高考分数比当时的北航录取分数线还要高15分,一个心眼要当飞行员的他,好像是再次遭到了命运的捉弄,那年杭州只招2名飞行员,排在第四位的他只得与飞行失之交臂。

之后,他在高考的大学报考志愿书的10个空格里,首选了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他说那时就一个心眼,要离飞行近点近点再近点。

机遇总会给有准备的人。考入大学第二年的那个夏天,拥有了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的徐勇凌荣幸地参加了青岛航空夏令营。和他一起参加夏令营的还有他的同期学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嫦娥副总指挥袁家军。

那时所谓的航空夏令营,其实就是旅游加滑翔训练,他们每个人都有10次滑翔的机会,解放5型滑翔机是初级滑翔机,简单的滑翔飞行原理和真实的飞行是一样的,控制飞机进行支线、转弯飞行。训练的第一课就是挂牵引绳挂钩,需要两个人配合,要求12秒内挂好钩,他和袁家军在一组,他们的速度是6秒,他们因此获得了首先上机的机会。

滑翔飞行其实是存在风险的,如果滑翔机上升到最高点,牵引绳无法脱落,就会拽着飞机坠落,曾经出现过机毁人亡的事故。滑翔飞行不仅让他体验了飞翔的快乐,也让他感受到死亡的恐惧。但对飞行的热爱还是使他战胜了恐惧,飞行训练结束,他和袁家军都获得了教员放手飞行的待遇,而教员也给他们两个人打了最高分。他记得教员在评语中说:“如果有机会你会成为一名最好的飞行员。”

正是教员的这句评语,再次燃起了他飞行梦想。

这之后的第二年春,在徐勇凌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空军开始在北航招飞了。这一年,他的18位学长有幸被录取了。

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招收飞行员,这是徐勇凌作梦也没有想到的。他清楚,决不能失去这最后一次机会。

暝暝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徐勇凌,你注定要翱翔蓝天。在这一年中他除了学习,就是开始身体上的各项准备,跑步、运动以及激烈的高强度锻炼。待到第二年开春,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招飞体检的机会。经过一轮轮筛选,他成为那年北航9名招飞合格的同学中的一员,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空军飞行员了。

在他走进军营那一刻,他感觉他已经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可接下来的军营生活着实把他们改变了:踢着正步去饭堂,立正、坐下、吃饭;400多页的飞行教科书需要你背下来;每天举着风挡框练习枯燥的飞行程序……

很快,他们同期的28名学员在初教机训练初期就淘汰了7名。为了不被淘汰,他总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练习、琢磨。

1986年10月,艰辛的学员生活终于结束了,徐勇凌以全优成绩毕业了,与他一起毕业的只有3名同学。

盲目自信差点葬送飞天梦

那是他第一次飞超音速编队,他刚飞歼六还不到30架次,但航校的飞行成绩使他对自己的飞行技术充满了自信。

编队飞行中,双机的距离是最难控制的,每架飞机都以每小时几百千米的速度在飞行着,微小的速度差别,都会造成双机距离的变化从而带来危险。超音速编队每架飞机的速度更是达到每小时1000多千米,飞行的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

当他听到长机准备超音的口令迅速地回答到“明白”,此时他的精力已是高度集中。

突然,耳机内传来了一个口令要他“开加力”,当天同时飞超音速编队的还有其他的机组,口令是其他的长机发出的。

“明白。”精力过于集中的他听错了口令。他打开发动机的加力后迅速地向长机接近,他只看见长机在他的视线中瞬间变大,一声巨响过后他知道他的飞机完了。

在他与长机接近的时候他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极力的推杆想从长机的下面冲过去,可是为时已晚,他感到一声撞击后,飞机一下子就失去了操纵,他整个人在座舱中悬空了,座舱里尘雾弥漫,飞机在快速地旋转下坠,他看见舱外的景物在飞速旋转,当他试图操纵飞机时,飞机没任何反应,一种巨大的恐惧向他袭来。

要知道那时他驾驶部队真正的战斗机还不到两个月,空中的经验微乎其微,突如其来的事故几乎将他击倒,他唯一知道的是飞机已经没救了,他必须跳伞。

当他的伞在8000米高空打开后,他经历了自己飞行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10分钟。

死神的威胁,巨大的恐惧,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的心与身体一起坠落。

8000米高空大气温度在零下几十度,脚下的大地苍茫一片,隐隐约约显现山的轮廓。

他看见在他远处的下方,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飘着,他感到一丝欣慰,长机飞行员也安全跳伞了。可是空中的风是非常复杂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小白点越飘越远,最后看不见了。

云南元谋——这个远古人类的发祥地,此时却是如此的荒凉,当他登上山顶环顾四周才发现,在他的视线之内居然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连一个草房都没有,他已经没有食物和水,他必须走出大山。

骄阳下的艰难跋涉是考验他的时候,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飞行员每天要跑一万米了。

他在大山中走了整整8个小时。当他回到部队迎接他的不是责备和嘘声,而是欣喜的目光和温暖的话语,政委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安全回来我们就高兴,别的什么都不用说。”

而身负重伤的老教员非常宽慰地对他说:“我没事,请放心。”

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处罚,对此他并不担心,他明白军队的纪律,他感到沮丧的是他的飞行梦想可能要就此夭折了。

他在医院的病床上激烈地斗争着,其实他什么病都没有,可是他知道如果他不能勇敢地站立起来,他一辈子都将是一个精神残废者。

他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是男人吗?”“你是军人吗?”“你是飞行员吗?”

回答只有一个——“是!”

经过一个月的思考,他郑重地向领导递交了他的复飞请求。

当他回到部队,他见到了令他永远值得尊敬的司令员。首长看完他的信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徐勇凌,好好干吧!”endprint

与世界顶尖教官飞行

让他看到了差距

试飞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充满高风险,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试飞事业对试飞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试飞的要求,当时的航空工业部决定从大学生中选拔飞行员,经过空军战斗部队的锻炼后,选拔优秀者加入试飞员的行列。

他有幸成为15名幸运者之一,进入中国试飞员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经过飞行事故的人生低谷,入选试飞员对他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1993年10月,他与其他两名试飞员一起被送到俄罗斯,接受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员学校为期一年的正规培训。

作为航空大国,俄罗斯的试飞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俄罗斯的试飞精英几乎都毕业于格罗莫夫试飞员学校。

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将飞6个机种,完成13门试飞理论课的学习,并在毕业时提交一份试飞论文,从而获得国际试飞员证书,获得国际试飞许可证。

在俄罗斯飞行的一幕幕,令他永生难忘。

攻克了俄语关,理论关,地面实习演练关后,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苏—27飞机。

与俄罗斯教官的首次飞行使他们明白了自己与世界先进的试飞水平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使他们更深地体会到了所肩负的使命。

那些日子,他就像风干的海棉,拼命的吸食着试飞领域的精华,通过顽强拼搏和刻苦努力,他的试飞水平突飞猛进,俄罗斯教员再也不以另类的眼光看他。

在一次试飞中,俄罗斯试飞员发生了双机相撞事件,而计划中的试飞却继续进行,当他坐在座舱感受着教员完美的操作动作时,他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折服了。

在一次万米高空的空中起动试飞中,他刚完成发动机停车后的成功起动,一声巨响让他突然一惊,当他迅速恢复过来后立即判明是座舱爆破,他发现残留在舱壁的玻璃在强烈的气流中快速摆动,随时都有可能随着气流划向他的面部,此时巨大的噪音已经使他无法听清无线电声音,他的脸被气流吹得变了形,人也被气流紧紧地压在座椅上,他拉上挡风镜,然后操作飞机迅速下降,仅用了6分钟便安全着陆。

当他走下飞机教员向他树了一下大拇指,然后一挥手示意他上另一架飞机,等待他的是又一次飞行任务。

经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歼击机和运输机的驾驶技术和试飞技术。

他们先后驾驶了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安-24和图-154飞机。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国际试飞员证书。他们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获得了俄方专家和试飞员的一致好评。

学成归来发誓要努力追上世界前沿

回国后,他的试飞事业顺风顺水,他先后参加了歼-8、教-8、歼轰-7、歼-10等国产新型战机的试飞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当旭日从大漠戈壁冉冉升起的时候,他驾驶歼-10战机跟随加油机一起起飞了。

第一次对接中,加油管挂到了迎角传感器,飞机出现了三级告警,他们只有终止任务返场。

就这么退缩了吗,他不甘心!

“排除故障继续试飞!”他做出大胆的决策。

很快,他的请示得到了指挥员的批准。

当他再次来到加油编队位置,他已经充满了信心。

4米、3米、2米、1米……只听“咔嚓”一声,对接成功了!

在这个飞行架次中,他驾驶的歼-10与加油机成功对接了3次,圆满完成了歼-10战机的首次空中对接任务。

2003年12月25日,歼-10飞机定型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

靶机刚一起飞,他就利用雷达的性能迅速截获了目标,即将进入靶区时靶机突然一个机动,目标几乎飞跃雷达的搜索边界,他迅速利用歼十飞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一个不规则水平机动紧紧咬住了靶机。

导弹解锁、瞄准目标……

突然,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靶机故障,迅速脱离,等待下一次进入。”

靶机的油量只够最后一次进入,留给他的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

再次进入,他很快就截获了靶机。

就在即将构成发射条件的时候,靶机控制员报告:“靶机加力系统故障!”

指挥员下达了指令:“采用第二方案!”

“第二方案”是靶机故障时不得已的应急方案。它要求试飞员必须在短短的2分钟时间内,迅速减速400公里/小时,然后再加速400公里/小时,并且要在规定的距离发射导弹,导弹攻击的机会瞬间即逝。

凭着对飞机性能的高度敏感,他精确地控制最佳发射时机,导弹离梁的瞬间飞机迅速向右倾斜了一下,浓烈的导弹尾烟遮蔽了部分风挡,他透过缝隙顺着导弹前进的方向看见了靶机,一瞬间导弹遇靶。

一团火光闪现,靶机立即解体下坠。

靶试成功了,歼-10飞机定型试飞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4年底,他离开了试飞部队,到航空兵部队执行新的任务。以前以一个试飞员的视角,他更关心的是飞机的性能和系统功能,而到部队后,他更关心的是飞机的作战效能与安全。

由于有了带飞歼-10和歼轰-7飞行员的经历,他更深切地了解了飞行员想要了解什么,他们对作战的需求是什么。

2006年,一起意外的倒飞尾旋事故发生,为了研究这起事故,他找出了国外倒飞尾旋的资料,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尾旋教材。

2008年,在歼-10空中加油训练中,他走遍大江南北,把他当年空中加油的经验传授给飞行员,尤其是关于“层板效应”的理论解决了飞行员对加油动态的疑惑。

2009年,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他在国内首次提出:“状态控制”、“等轨迹爬升”、“平板效应”、“区间变向”、“弱动力飞行”、“目标跟踪”等飞行理论,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难点问题。

2010年,他来到空军指挥学院,开始了对于空军战略理论的研究与探索。

2011年初,徐勇凌提出“军事飞行学”的学科理念,这在我国军事理论界是首创。他认为军事飞行人员要具备坚实的工程基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素质;在飞行训练的每个阶段,应有清晰区分的目标,从机制细节入手提高飞行训练效益。

徐勇凌对学科的未来展望和构想上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军事飞行学科建设上,我们要更多的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大量引进翻译相关文献书籍,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学科建设的初期,就搭建一个品质较高的基础,这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徐勇凌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学术平台,即在空军的基础院校、飞行部队和高端学府建立学科专业,组织编写系统的军事飞行理论教材和学术专著,争取尽快在国家学科目录体系中增设“军事飞行学”学科门类。只有确立了专业学科,军事飞行学的学术才能健康发展。

几年来,徐勇凌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西方有谚语说:“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可以让他吃饱一天,教他捕鱼技术,则会保证他一辈子的温饱。”

这一回,徐勇凌亮出了他的“捕鱼”技术。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战胜挫折,成就人生作文 篇4

她,是一个在黑暗里生活了87年的人,是一个以自己的汗水考上了大学的盲人,她就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在她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时,命运便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从此生活在一个死一般沉寂的世界里。没有优美的景色,没有悦耳的声音,只有那无尽的黑暗与她相伴。但她没有放弃生命,而是用辛勤的汗水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这怎不叫人惊叹?

海伦凯勒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她身残志坚,不断的挫折让她成长起来,走出了内心的阴霾。从她的经历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会有许多阻碍,我们要用自己的意志去战胜挫折。如果你在困难面前选择退却的话,你的人生永远不可能焕发出光彩。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由此可见,挫折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挫折是让人成长的“营养品”;挫折更是人生的财富...。那些在困难面前退缩的.人也终将被历史所遗忘。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爬山,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爬到半山腰时,我就没力气了,呆坐在石阶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儿,脸都憋红了,忽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放弃,可想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地与困难作斗争的情景时,坚定的想法牢牢的刻在了我的脑中——坚持!随后,我缓缓站起身来,一步步地朝山顶走去,终于,我爬到了山顶,虽然此时的我已汗流浃背,可心头还是泛上了一丝喜悦。

挫折成就英雄作文550字六年级 篇5

“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题记

古往今来,没有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长城内外,没有人的成功是没有坎坷的。挫折,是他们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是他们走向成功,成为英雄的基石。

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曾作过多次实验,不但遭遇了失败,碰到了挫折,而且还失去了亲人,并且自己也身受重伤。面对挫折他没有放弃,面对失败,他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个又一个的挫折非但没有把他击垮,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更激发了他对成功的`渴望,对科学的探求欲望,面对挫折他没有倒下,而是咬紧牙关,继续向前挺进,终于他实现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并且也为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树立了榜样,成为了英雄。

英雄,他本身并不是伟大的,只不过是他的精神是伟大的,是与凡人不同的,也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这种面对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面对挫折能够继续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在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的来的精神,成就了他们的伟业,造就了他们的英雄之身。

英雄之所以伟大,能够名垂千古,受到万人的敬仰,就在于他们面对挫折时所表现的飒爽英姿,沉着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矢志不渝的追求。是挫折成就了他们,是挫折磨练了他们,是挫折帮助了他们。

挫折可以成就英雄,同时也可能断送英雄,就看你是如何的面对它,是否能从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怎样去战胜它。你是怎样面对挫折的?你是否也要成为英雄呢?挫折成就英雄,让我们正确面对挫折,迎接挑战成为英雄。

挫折成就梦想 篇6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勤奋,成就梦想。

曾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小的时候身体削瘦,但他下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于是他开始练习举重运动,每周3次去当地的体育馆,每天晚上还要在家里训练几小时,直到精疲力尽为止。后来,他成了一位健身冠军,接着,这位前健身冠军又成了一位创造电影史上票房收入记录的人,成了一位国际巨星,再后来他战败134位选手于2003年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38任州长。他就是好莱坞前著名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是什么因素使他有如此的成就?施瓦辛格在一次接受 电视采访时言简意赅地说:“勤奋,勤奋!”可见勤奋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多么重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文学大家韩愈就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也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的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报酬,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无数事实证明: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天资最佳的人,而是肯下苦功夫的人。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中,有哪位不是靠勤奋走向成功的?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传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曾先生在家看书,重复诵读了N遍却还没有背下来,这时来了个贼,却怎么也等不到他睡觉。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比曾先生聪明的多,但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连毛主席、蒋介石都钦佩的人。

我们无法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算是假的,我想这个编故事的人也无非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人天分,人依靠勤奋而将天分变为天才!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精鹜八极,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家里很穷,17岁才进入中学。因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里其他同学,校长劝其退学,这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从此以后,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读书,夜里同学们都睡着了,他还在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满分。童第周从临近退学的边缘一跃成为满分得主,靠的不就是勤奋吗?体坛明星姚明也非常信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他身体的先天素质和弹跳方面都要比黑人球员差,但是,他极富上进心,总是刻苦地训练,又肯开动脑筋,每天都坚持长时间的训练。终于,姚明靠着勤奋和刻苦,成为世界体坛上冉冉升起的巨星。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他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已故前北京大学校长季羡林老先生曾为成功列过一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他进一步分析说,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难以把握,只有勤奋这一项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总而言之,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补拙益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成就梦想的通道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知勤学,没有知识的人很难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丰硕的果实。一个不知勤奋学习的人,无论多么聪明,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会像长满荒草的良田,生满锈斑的宝剑,不会成功。同学们请你们记住三句话:勤能补智,靠勤奋战胜同智商的人,当勤奋成为我们的习惯时,上天也会帮助我的,那就是天道酬勤。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正是早晨从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请你拿出不甘失败的韧劲儿,拿出永争第一的热情,向着自己的目标飞奔!同学们让我们头顶南师附中的天,脚踏江宁分校的地,背负重任,心系执着,带着勤奋上路,一定会开创出一条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佛光大道,成就我们美丽的梦想。

绿色矿山成就开磷发展梦想 篇7

黔中崛起绿色矿山

在开磷工业园区, “管道”有如人的血管遍布全身, 为生态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提供各种“血液”。矿浆输送管道、合成氨输送管道、井下涌水输送管道、黄磷尾气输送管道、硫酸余热蒸汽输送管道。这一条条管道, 使工业园区内包括“三废”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所追求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模式的转变, 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在用沙坝矿自动化控制中心, 投资6000万元的数字化系统已经使用了2年。记者看到, 大屏幕上矿井内外所有主要工作点的情况都清晰反映到控制中心的微机上。这个有45年历史的矿井在1995年全部建成时, 年产矿石仅50万吨, 而今年底, 将形成年产200万吨的能力。矿井内全部实现了轨道皮带运输, 代替原来的汽车运输, 实现井下废气零排放, 从根本性改变了井下工人的作业环境。而大型无轨采掘设备、皮带运输、微机操作控制等一系列绿色矿山改造设备的投入,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井下工人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1995年, 在矿井下工作的人员达到1600人, 现在只有380人。下一步, 我们还将逐步实现无人值守。争取开停设备、供水供风都全面实现地面微机操作。”用沙坝矿矿长李凯介绍。

“边采矿边充填”,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在开磷的矿山得到充分利用。“我们用改性磷石膏和采矿废渣不断注入、填充到采掘后的矿井里, 避免了山体开裂、地表塌陷, 使采矿安全性大大提高, 每年还可综合利用磷石膏达200万吨。”李凯说。矿山井下涌水随着管道汇集到大水工业园, 净化处理后作为化工生产用水, 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550万立方米;曾经露天堆存占用土地、影响环境的尾矿渣, 在制砖生产线上变成了一块块矿渣砖。曾经随处可见的尾矿库, 在开磷矿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大山另一头的息烽磷煤化工基地, 走进位于第二套合成氨右侧的花卉园艺中心, 一幅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工业中的‘农业’, 鲜花盛开的工厂”。转个弯, 16个塑料大棚里种植着红的玫瑰、黄的百合、白的满天星、彩色的马蹄莲, 还有翠绿的柳树、夹竹桃、万年青, 七八个种类数十个品种。那些鲜艳欲滴的鲜花真的隐藏在这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化工企业里。

开磷集团物业公司经理杨进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四处参观, 大棚里安装着暖气片和洒水喷头。“这是利用工厂的余热制热的, 浇花用水是经过环保处理的工业废水。仅这两项, 每年可以消耗工业废水10余万吨, 余热蒸汽15余万吨。”杨进说。

杨进介绍, 目前这些鲜花主要是供应内部各公司、车间和班组, 有少量销往息烽、开阳、贵阳等地。下一步, 物业管理公司将组建科研小组, 专门攻克花卉和苗木培植技术, 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 带动周边农民种植积极性, 争取把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创办这个花卉基地, 就是想展现现代化化工企业的风貌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 改变化工厂在人们心目中浓烟滚滚、异味刺鼻的可怕形象。”杨进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废水和余热滋养的花朵回到机关和车间, 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还可以愉悦身心, 让企业在鲜花盛开的工厂里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品位。”

“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开磷集团实施循环经济领跑者——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工业中的农业, 鲜花盛开的工厂”, 这些称号和美誉无不昭示着开磷走绿色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斐然成绩。

科技支撑下的绿色矿山才是真正的“绿色”

新世纪以来, 开磷在不断改进采矿工艺的同时, 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加快矿山现代化建设。如今, 一座“矿山数字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山基本形成。井下打眼、装药、锚喷支护实现机械化;固定操作设备、皮带运输系统、机械供风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地质勘探、工程设计等基本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化, 开磷矿山正向实现生产和管理控制一体化大步迈进。

2001年至2010年, 开磷磷矿石生产能力从每年2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 从业人员从4634人下降到1569人, 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倍, 百万吨死亡率从2.86下降到0.25。

乱采滥挖导致的环境破坏, 随着《开磷矿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规划》的实施, 正逐步得以恢复。自1995年发生洪灾以来, 开磷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疏浚河道、修筑拦渣坝, 对矿山崩落区、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 开展矿区绿化。与地方政府一道投入巨资, 对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当地群众和职工实施生态移民。如今, 矿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90%以上, 工业废弃场所变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场。随着矿区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和现代化矿山的建设, 开磷适时启动了矿区工业旅游。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因其遇水软化成为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 这似乎成为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开磷每年六百万吨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更是开磷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经过10多年数千次锲而不舍的攻关试验, 开磷突破了磷石膏遇水软化这一世界技术难题, 开发出国际首创、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生产新型高强耐水磷石膏砖的专利技术。所生产的高强耐水磷石膏砖可用作建筑物的外墙和承重墙, 成为贵州省重点推广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建材。

利用这一专利技术, 开磷已形成10亿块/年新型磷石膏砖生产能力, 开发出新型磷石膏砖、建筑石膏粉、干混砂浆、发泡石膏等一系列新型建材产品。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黄磷炉渣300万吨, 减少占地500亩;利用黄磷尾气近5000万标准立方米, 节约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开磷啃下了摆在实现绿色发展道路面前的硬骨头。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 开磷努力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吃干榨尽的目标正在不断实现,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每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已从2005年2.56吨标煤下降到0.96吨;核心产品磷酸二铵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0.5吨标煤, 大大低于1.16吨标煤的全国平均水平;磷化工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400mg/L, 远低于960mg/L的国家标准, 实现了化工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 为开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绿色成就发展蓝图

“绿色是发展的灵魂,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开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用生态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 提出“抓好两头, 做强做大中间”的绿色发展思路。“一头”抓磷矿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 “一头”抓“三废”资源化、再利用,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深加工, 不断做强做大开磷, 谱写开磷绿色发展新篇章。

绿色发展, 核心仍然是“发展”。抓好了“两头”的开磷, 甩开双臂大发展。经过10年的奋力拼搏, 开磷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建成了50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基地和35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矿业为根基、磷煤化工产业配套及“湿热并举”的磷肥生产和磷煤化工产业格局, 建立起以主业为龙头的“磷—煤—电—建材”工业产业链和以辅业为支撑的“贸易物流—建设建材—塑编制品—物业服务”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成为以“磷煤结合、矿肥结合、矿化结合”的大一型磷煤化工企业集团, 成为我国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化学矿山和磷肥行业的前三强企业。

梦想成就未来 篇8

1998年,曾敏敏参加高考,因为种种原因,她与北大失之交臂,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在中大里更加努力的准备,在2002年9月,她成功地飞赴美国波士顿,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里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她很坦诚地告诉我,刚开始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远超想象,她甚至因此想过休学,不过最后还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万分的勤奋坚持了下来。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

曾敏敏很有感触地提到,许多朋友给予了她很多关心和帮助,让她能够有勇气面对困难,征服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2005年夏天,曾敏敏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后,毅然决定回到中国,希望能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很可惜,因为感情上的一些问题,她的这段创业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我问她,遗憾吗?她摇摇头,淡然地说,发生的便是发生了,她当时能做的,只有重头开始努力。而且现在回头看看,她也许要感谢当年的这些经历,才可以尝试后来的许多机会。她曾经在北京工作过短暂的几个月,那段时间里认识了许多有相似背景的海归朋友,也看到了许多故事。后来她把这些故事写进了《十年》,希望自己和身边这些海归朋友们的经历,能给现在的年轻人带去一些启示。

2006至2007年,为了能离父母近一些(母亲当时刚刚手术病愈),曾敏敏进入深圳大学,担任了一名教师。在许多人眼里,这也许是一个女孩子最理想的工作,稳定、清闲,又有固定假期。然而她逐渐意识到这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她应该去追求更宽阔的天地。那段时间她原来在美国的许多同学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中国,许多在香港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每次她到香港和朋友们相聚,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金融,而这也使她多年前学习金融的希望重燃了。她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且考取了香港大学的房地产金融的博士,希望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让自己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2007年3月,她获得了香港瑞士银行的面试机会,当时瑞士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个30人左右的经理培训招聘,超过3000人投递了简历,5轮面试,曾敏敏经过刻苦的努力和认真的准备,在百里挑一的竞争中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张沉甸甸的工作录取合同。同年6月,开始了她的金融生涯,并前后赴新加坡和瑞士等国家培训。经过在国际投行两年的积累与锻炼,2009年上半年她决定从事国际精英教育并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华英教育集团。

我很好奇,什么原因使得她会决定离开这么好的一份工作,而选择创业呢?她告诉我,两年的时间里,她因为工作的机会,拜访了许多国内成功的企业及企业家;她告诉我,除了在公司里学习到的国际经验外,让她收获最大的,其实是这些企业家们不息的奋斗精神。她也开始有了希望创建自己的一份事业的想法。这么多年里,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她希望做的事业也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同时,她在哈佛和美国的经历为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最后她选择了教育行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到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接受真正的精英教育,这也是她创立华英教育的初衷。许多学生对她说,也许认识她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而这些真诚的表白,更坚定了曾敏敏做好教育事业的决心。

她坐在我面前,很平和的和我谈起她曾经的经历以及现在的梦想,那种仿佛天生的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完美自己的能力,再次触动了我。不知道下一次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她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也许她的公司上市了,也许她写的小说面世了,仿佛在她的身上,有着无限的可能。有些人因为时间沉沦了,有些人因为时间变得更有味道了。味道这个东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只是有些人主动去追求,有些人主动去抗拒。对于曾敏敏的经历,有人说她是幸运的,我认为这并不对。美貌与智慧并重,侠义和武功双全,有几个这样的人?

挫折成就梦想 篇9

我听到过杜甫的感慨,在茅屋,在雨夜;我看到过紫禁城上空的弯月,落寞时,彷徨时;我嗅到过兰亭周边的花香,意境起,思绪飘。这些,都是书馈赠给我的。我欣赏鲁迅犀利的文笔,我敬佩孔子的仁爱,我理解仲永的无奈,那些,都是书告诉我的。

我与他,在某一个路口相遇,微笑,凝望,有了交集。我们携手,一起去旅行,后来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产生了分歧,我发现,这条路实在又坎坷又崎岖,每一步是那么艰难,我萌发出放弃的冲动,更发觉自己的懦弱,因为害怕他的高度与一路攀登的压力,便想抽离,想逃避。我开始预测自己的未来,却固执地认定了他是我的工具,我不过是利用他为未来的生活换来面包和荣誉。其实他有多想呐喊:“不是的,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割舍不断地是这份真挚的感情。”可我在迷茫中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

他换了新装,悄悄地走到我面前,很自然的伸开双臂,试图得到我的理解,希望给予我一丝慰藉,我拥抱了他。他恢复了,我的热情,他恢复了,我的心跳。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来势汹涌,像打开了的水龙头,泪珠连成了一条线,湿了他的脸颊,此刻,我只能用感动二字来描述我复杂的心境。是啊,我没有忘记,我也没有放弃,我为我的梦想而在执着,在奋斗,即便那是个遥远的梦,隔着银河般的距离,但当我想象我已经看见了彼岸前的薄雾时,我便贪婪地想象彼岸的形状,远方的风景,能在闭上眼的瞬间闻到一丝芬芳。我相信,我可以的。这一次,我决不再将他推开,将梦想轻易的放弃,也不允许暂停。每一篇阅读都给了我一个空间去幻想,给我一个午后来享受阳光,我的眼里交织了欢乐与忧伤,充斥了光明与黑暗,透彻了善恶,明辨了是非,我从一个梦爬到了另一个梦,像雪球积累着翻滚,我登上一个个小台阶,进行更具有挑战性的跨越。我对他越是了解,我便越清楚自己的目标,越觉得梦想的真实可靠。我安静下来,看着他并凑到他耳旁,告诉他,终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梦想,因为我坚持着,我会比以前加倍的呵护他,于是梦的种子在心坎儿上发芽了……

六年寒窗,三年挑灯,转眼间面对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自己,我真的改变了不少。我比以前成熟了,耐心了,懂事了,认真了,还有很多很多一时半刻说不出来的细微的变化,镜子前的脸仿佛还多了一些青涩,当衣柜里再也找不出一件米老鼠的T-恤,我也会傻傻的.感叹一句:“哎,老了。我的童年结束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年轻就是我炫耀的资本,我的骄傲,这个梦想的垫脚石,并非拿出来显摆,而是用来创造。因为心中的梦想如故,闪着光亮,我便不曾退缩,不曾逃避,不管结局是否事与愿违,我仍在奔跑的路上……

奋斗成就梦想 篇10

七(4)班奋斗是种子冲破泥土的冲劲;奋斗是流水冲击岩石的动力;奋斗是阳光洒满大地的精华;奋斗是火箭冲直云霄的硕果。

生活在社会中,我们不应安于现状,对现在所拥有或所期望的事情感到满足,为此而失去积极向上、勇敢攀登的动力,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从此衰落,人生也会变得暗淡无光,不要为了现在一点的成就而放弃了你那份应有的奋斗,拼搏精神,不要为了这棵树,而放弃那片茂密,葱郁的森林,在任何时候都应看清楚自己最终想要什么,不要被暂时的名、利所蒙蔽自己那份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精神。

在人生道路上,的确有很多这类人,他们为了享乐,追求时尚,沉醉于桃花源记般梦幻中的网络世界,像吸取毒品般陷于不能自拔的地步,使自己消极,对人生失望悲观,这种事自身引发的消极表现,也是我们不应倡导的。我们生活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各种事物都不断更新,什么事物也与时俱进,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因如此,只有这样,我们保持那份奋斗,拼搏的精神,才对人生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我们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奋斗,为成功奋斗,为未来奋斗,为梦想奋斗,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白白流逝,才会过得满足。奋斗是成就梦想的前提,只有你拥有了一个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自己想达到的梦想,那么这份奋斗精神就会换成你前进,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奋斗与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只要用了奋斗精神,还怕梦想不能实现吗?当今社会就有很多例子,就如:刘翔参加了雅典奥运一百米跨栏获得世界冠军,这就是他奋斗的结果,要是他不坚持信念,相信自己,拼搏奋斗,为梦想而全力以赴,突破梦想,超越自己,那么他还会得到冠军吗?他还能奋斗不息吗?的确奋斗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表现,只要你拥有奋斗精神,成功与否就是关键,重视奋斗精神吧!不要因它只是一种精神而忽视它,不要因为它在你眼中不起眼而看不起它,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奋斗,就像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你只凭着自己平时自认为好的成绩而不为在最远达的目标而奋斗,就此荒秽学业,那么你最终将会落后于别人,成绩也将一落千丈。不要为了霎时间的荣耀,成功就此失去奋斗的机会,我们要像孙中山那样越战越勇,吸取经验,取得胜利。梦想是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梦想是空中飞舞的风筝,而奋斗则是雄鹰的翅膀,放飞风筝的绳索,它们互相缠绕,缺一不可。

上一篇:《童年》的读后感450字下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