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共10篇)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篇1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一课时

1、课前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导入设计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解题,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在山的那边这个题目比较含蓄,让我们看了之后,会有无限的遐想,让我们迫不及待的去读完诗。

出示板书课题

3、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小组合作检查预习chiyouningshunmi xuanman

@听录音指名感情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提问: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

感情——表达了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的感情。

(“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与赏析(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

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词典上意思:青黑色,这里指“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拟人。将大山拟人化了,形象生动。

联系上下文,品味词语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这句再读一读。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细加品味“在远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湿”。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6.“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理想境界的实现最终是属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为达不到预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尽弃,踯躅不前。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会让你陷入失望的深渊。只要执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三、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读代讲是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六、板书:大山——大海

困难理想信念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篇2

我们行走, 我们寻找, 比风景更重要的, 似乎是在寻找一种遗失的心情, 让身体里那颗躁动的心慢慢平复下来, 像婴儿在妈妈的臂膀安然睡着。青岛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四季的青岛都很美, 春天的樱花夏天的大海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 但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出门。阳光下的青岛, 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 毫不掩饰的漂亮, 是一位浓妆的美人儿。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和恋人在中山公园里找个椅子坐下来, 绿的树, 树影斑驳。蓝的天, 蓝的海, 一望无际。晒晒太阳, 谈谈爱, 真想按下单曲循环永远在这一刻这个旋律里停下来。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心里突然萌生了浪漫又小疯狂的想法。开着车从青岛最西边的灵山湾, 沿着滨海大道, 沿着海岸线, 一路向东。路过村庄, 路过石油大学门前的唐岛湾公园, 路过金沙滩, 穿过海底隧道, 路过青岛火车站, 路过栈桥, 路过海底世界, 路过八大关, 路过五四广场, 路过奥帆基地……从中午走到傍晚, 灯火都亮起来了, 这座城市, 又是另一番风情。

这一路海岸线, 是青岛最美的风景线。来青岛旅游玩耍, 是不需要导游的。城市设施完善, 公交车四通八达, 像你生活过的任何一座城市一样便捷。这便捷, 也是青岛表达热情的方式吧, 让每一位来青岛的客人都感觉宾至如归。沿着海岸线走, 就会路过一个又一个让你惊艳的地方, 处处皆风景。栈桥在青岛火车站的边上, 从外地回青岛, 下火车, 都会快步走向栈桥的方向, 闻闻大海的咸腥湿气, 心就瞬间落了地, “我回来了”。火车站旁边的麦当劳是旅客候车经常光顾的场所, 坐在二楼临窗的位置, 眼前就是大海, 身边是熙熙攘攘的行人, 不知道明天他们又都出现在哪里。这一刻的交汇, 仿佛时空隧道敞开了个小口让我们得以窥视彼此。走在栈桥上, 就能看到对面伸到海里的小青岛, 很小的岛屿, 长长的堤坝与陆地相连, 但不要以为站在这里看看就可以了, 转几个弯, 上了岛, 从岛上看这边的风景, 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栈桥上也能看到不远处红瓦绿树的八大关, 那是殖民地时期留下的万国建筑别墅区, 每一幢房子都各具特色, 常常让人怀想, 这别墅里历经百年岁月变迁, 上演过什么样的人情故事。再沿着海岸线往东, 还可以去海底世界看看神奇的海洋动物们, 如梦如幻地在海水中游弋, 每一个物种都是上帝的杰作, 是精灵一样的存在。五四广场是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 也是青岛最繁华最中心的商务区, 写字楼林立, 一派干事创业的辉煌景象。再向东就是奥帆基地, 以及旁边的百丽广场和海信广场, 这里是现代化的青岛。这一路风景, 是每个初次来青岛的人必须收藏到记忆中的。但是如果你已经来过几次, 请不要轻易下结论说:“青岛, 不过如此”。

如果你想像个在青岛住久了的人一样去感受青岛, 不妨试一下去远一些的地方。

东面有著名的海上仙山——崂山。“崂山道士不言寿”, 崂山上的树, 随便一棵就是几百年上千年的树龄, 岁月在这里静止。山路的另一侧就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进入崂山,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回神仙吧。大自然的魅力如诗如画, 令人心旷神怡。喝上一壶地道的崂山茶, 沁人心脾, 顿时神清气爽。崂山景区非常大, 去崂山玩要在天气好的日子里早早出门。

西面穿过海底隧道, 就进入青岛的开发区。著名的金沙滩就在这里, 亚洲最好的沙滩就在你脚下, 金光闪闪细腻柔软。而且在夏季旺季, 金沙滩浴场的游客比栈桥附近的海水浴场量要少很多, 海水也更干净。沿着滨海大道再一路往西, 就进入黄岛区。灵山岛、灵山湾海水浴场、大珠山和小珠山就在这里。灵山岛保留着原始的海岛风貌, 有地道的原住民, 品尝最新鲜的海鲜, 远离陆地, 远离人群, 世外桃源一样的幽静。灵山岛要乘船去, 大约两个小时的海上航行, 也可以乘船出海海钓, 在大海上乘一叶扁舟钓鱼的感觉你是不是特别想感受一下?大珠山上的杜鹃花开时节, 一片花的海洋, 徜徉其间, 化身蝴蝶翩翩起舞, 又是另一番感受。

北面的红岛, 最好玩的就是青岛方特梦幻王国了。这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高科技主题公园。在这里有许多高空和极速的游乐设施, 你可以享受刺激, 超越极限。立体巨幕剧场“生命之光”的巨幕和超真实的立体效果, 让人置身其中, 让你忍不住去伸手抓那些环绕在身边的小鱼儿, 却怎么也抓不到。摘下眼镜才回到现实中来。不知道你来玩会对哪个项目最难忘呢?

女性来玩, 还一定要去台东夜市逛逛。步行街和大商场是每个城市都有的。青岛的逛街去处有台东步行街、万达广场、百丽广场、海信广场、佳世客、阳光百货等等。万达广场和百丽广场是综合性商场, 吃喝玩乐电影衣服一应俱全。阳光百货和海信广场档次高, 专卖奢侈品。佳世客是日本企业, 日货多一些。但是最好玩最有特色的, 还是台东夜市。从大品牌到小地摊, 林林总总, 琳琅满目, 热热闹闹, 充满烟火人间的无限情趣。

吃货来玩, 还一定要吃海鲜喝啤酒。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 与好朋友们去啤酒街、去闽江路、去劈柴院, 或者随便在街角找一家菜馆, 都有地道的海鲜端上桌来。如果赶上啤酒节, 那就热闹大啦。狂欢的人群会让你忘掉所有的忧伤, 沉浸在欢乐的酒缸。

在山的那边 篇3

——题记

山路崎岖不平,轰轰作响的大巴在这路上爬行,似乎已经疲惫不堪。司机熟练地打着方向盘,左转又右转,突然“哐”的一声停下。原来已经到达目的地。

下了车,竟发现地上还有少许积雪,在雪上踩下一个深深的脚印,雪地上向前延伸的脚印显得杂乱无章,沿着脚印走,只看见了黑压压的一片。

“坐缆车五十元一位啊,排队排队,坐缆车排队一个半小时,走路四十分钟啊!”保安瞥了一眼向缆车排队处走来的人群,“嘿!前面那个小伙子,不要插队!”人们挤成了一团,不时向前探着脑袋看看前面还有多少人。

抬头看看山,它独自蹿上天际,消失在蓝天白云里。

“怎么可能爬得上去呀!”我小声嘀咕着,这时我才算是明白课文用“巍峨”和“伟岸”形容山,真叫形象至极。刚刚开始走了几级台阶,就看到不少游客气喘吁吁地从山上下来,重新到缆车的队伍里排队。台阶上还有未化的积雪,石头上还冒出了几簇绿油油的苔藓,探着脑袋仿佛在为决定登山的游客鼓掌喝彩。可以看见又黑又长的缆车线了,一辆漆得鲜红的缆车缓缓从身边飞过,慢慢地钻到了蓝天白云里,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看着一辆又一辆缆车鱼贯而过,心中坚持的信念又减了不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地继续向前走。碰巧碰上了太阳出来溜达,向人们大方地铺洒阳光。阳光照在苔藓上,照在山的岩石上,照在脚边洁白的雪上,可风好像更加厉害了,温暖的阳光还是抵不过刺骨的寒风。

“我要歇歇,等一下。”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无力地向前甩了甩,我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刺眼的阳光从上直射下来,身上的汗越来越多。看着前面有几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向上跑,大人则气喘吁吁地在后面喊道:“慢点跑,我跟不上啦。”画面将我带回了小时候,每次说要爬山我都兴奋得不得了,蹦着跳着上山,从来不觉得山像可怕的妖魔鬼怪,而是一次新的挑战,每次征服一座山,在山顶上看烟雾缭绕,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会备感欣慰。人长大了,却觉得山比以前更高更大了。其实变的不是山,而是我自己,长大以后开始畏惧,开始害怕失败以致逃避挑战,甚至拒绝尝试。山还是那座山,我长大了,步子应该跨得更大、更坚定,这才对吧?

想到这,心里不由得有点惭愧。马上从石头上站起来,脸上的愁云惨雾都烟消云散,反而变得一身轻松,呼啸的风变小了,刺眼的阳光也变得温和,绿油油的苔藓依旧咧着嘴对我笑,山上有一条结了冰的溪涧,还有从缝隙中向下挂着的冰锥,伴着美不胜收的山间奇景,一下子就到了山顶。

山还是那座山,看似困难,可是只要你去攀爬,像小时候一样敢于去尝试,去挑战,去征服,我们就能顺利地到达山顶,永远不要让心灵上的恐惧成为放弃的理由。

对着山的那一边,白云还在天上悠悠地飘,在山顶上看烟雾缭绕,看冰雪消融,重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跟小时候一样。

——后记

【老师赞】

小作者以自己的登山经历照应对材料的理解——内心的感受决定你对事物的态度以及行动的执行力,比较准确地扣住了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积极向上,内容虽不是特别有新意,但比较有生活气息,尤其是登山畏难时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小时候与现在的对比,更能凸显自己的反省与感悟,避免了一些作文容易出现的空洞、过度拔高的现象。作文题目借用课文的题目,也是巧妙一笔,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指导老师:姚红晓

在山的那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在山的那边》,相信这首诗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示。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学习生字词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shǜn间

注意:扎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是zhā(刺,钻)、zhá(挣扎)、zā(捆,缠束:扎辫子),在诗中应读zhā,“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同学们回去以后还要去查查字典,记在你的笔记本上。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三、朗读

1、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

2、在诗人王家新笔下,那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

3、大家评评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指导: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

四、内容分析

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我再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

1. 在山的那边是海。“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2.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

五.品读语言

在诗中,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课堂讨论)

好,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提问,品味描写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ぁ―山那边是什么呢?”(表现了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妈妈,那个海呢?”(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了。朗读这句要求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诗人用来与读者共勉。“终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

当理想与现实多次出现强烈反差时,诗人的情绪虽然一直是波澜起伏的,但其主导因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诗人的主导情绪是积极的,诗人的梦因在现实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

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现在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总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最后,我为同学们朗诵一下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作为这节课的尾声,让好诗伴你健康成长!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关键,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教学设想

1.这首诗的重难点在于“山”与“海”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2.诗是用来朗读的,教师应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4.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语: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有一个山区的孩子,童年时他幻想自己会见到大海,长大以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那他的幻想实现了吗?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山的那边》去追寻答案吧!

说明:教师通过生动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营造教室中的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2.教师范读。(可以配乐朗读,音乐为钢琴曲《命运》。有条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体图片;也可让学生谈谈对自然中的“海”与“山”的认识)

说明:作为平原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对海与山的形象认识来源于电视、图画等媒体而身临其境者甚少。教师可以借助媒体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海”与“山”,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

3.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4、找学生个读。(可以一人一节)

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诗作铺垫。

5.诗的语言,除字面的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的含义,请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明确:探究“山”所蕴涵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那就很容易联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难;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由此学生就会联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见,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心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说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旨,为学生合作探究指明了方向。

6.学生齐读,然后自己找诗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补充。

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弥补,使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主旨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更能创造性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7.请找出一句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觉得哪句好一些,说说为什么?

明确:这道题是开放题,教师应放开手脚,只要学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说明:“学以致用永远是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依从“人文”的观点,引导学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座右铭的选则使学生对将来如何面对困难有更深的认识。

8.你能用你的文笔(或画笔)描绘出攀上山顶看到的“海”的景象吗?

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课内课外相贯通,语文和生活相联系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对“海”景象的认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间融合,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9.小结:通过对全诗的朗读评析,我们感悟到诗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种执着与信念,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海”——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愿我们也会为我们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说明:教师结合对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作业:用上“读一读写一写”上的所有词语写一段话或写一首诗,表现自己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

说明:教师在安排作业是应考虑到作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四、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物象山海

意象困难理想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篇6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抽生念读,集体订正并齐读,抽生2—3人念读造的句。)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等。

(不要求学生识记,只作宣读了解,而且让学生明确,只要知道王家新是一位当代作家即可,不必强行去记简历,今后的类似亦是如此。)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

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②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③“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④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⑤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⑥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抽生回答,且为中下生。)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的中心思想)

2、作业本作业,练习习题二。(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3、拔高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三、小结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篇7

[片段1]课前引导, 主动学习

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 开学了, 我们即将开始初中阶段语文科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顺利开展初中阶段的学习, 大家可以把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好方法带进初中, 让学习变得轻轻松松。你有哪些语文课前学习的好习惯、好方法教给大家?

学生先后回答:查字典, 清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师:听了大家的话, 老师获得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 我也补充提供一个好方法给大家, 即利用学校或者家里的报刊、图书、网络, 查阅一些与课文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 我们即将学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 二是收集几条关于理想与奋斗的名言警句。

二、反思分析

教学本课之前, 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易做的、贴近实际的活动, 如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几遍课文, 借助图书、网络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 收集几条关于理想、奋斗的格言。这种课前引导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自主去做一些与新课学习相关的、力所能及的、以体验式为主的事情, 以阅读、浏览、体验、收集资料等活动为主要内容。课前导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课外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开展学习, 还能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自然快速地融入学习情境, 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片段2]营造氛围, 导入学习

一、教学实录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先通读课文, 并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里的报刊、图书、网络, 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 现在就请大家说一说, 比一比, 看谁说得最好。

生1:我看到的山高耸入云, 大海蔚蓝, 茫茫一片。

生2:群山连绵起伏, 大海波涛汹涌。

师:说得都很好, 你们课外一定很喜欢学习。那么, 山的那边一定是海吗?山那么高, 海那么远, 怎样才能到达心中向往的海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写一个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从童年时对大海的向往, 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寻找, 他找到了吗?让我们通过读诗来寻找答案。 (多媒体配合出示相关图片和本课学习目标, 营造学习氛围, 引入课文学习)

二、反思分析

导入是新课学习的开始,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本课, 可以从出示群山、大海的图片开始, 也可以从让爬过山、观过海的学生谈感受引入, 还可以从谈谈自己从小树立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情况引入, 但新课导入的内容、设计应该尽量与课前引导的活动、内容相关。笔者照应课前的学习引导, 便于学生学习活动、思维的延伸衔接, 肯定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进入课题内容的教学。这样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明确的问题开始新课学习之旅。

[片段3]合作探究, 指导学法

一、教学实录

实录 (一)

师:刚才我们一读诗歌, 要求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二读诗歌, 要求先听范读, 再由小组练读、讨论, 读出节奏;三读诗歌, 要求自荐朗读, 思考内容, 读懂第一节的内容和“山”“海”的象征意义。现在, 我们第四次读这首诗, 要求读出情感。请先思考:要读出情感, 先要了解什么?

生1:先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生2:先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说得对。要准确、深入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要联系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相关背景…… 所以, 朗读时要从内容到情感, 准确运用合适的语气去读。根据前面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诗的内容, 那在朗读时每一节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感情呢?

生3:根据内容,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读出肯定、坚定的语气, 结尾应读出兴奋与惊喜之情。

师:说得很好。诗人选取山、海这两种自然景物, 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通过诗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路充满了重重困难, 但只要坚定信念, 坚持奋斗, 理想终将实现。下面, 大家先各自练读, 再集体朗读, 要尽量读出情感, 把握好语气。

实录 (二)

师:经过努力, 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了。然而, 诗歌的情感是包含在字里行间的, 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就可以从词句入手。下面, 请大家第五次读诗, 边读边思考: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先边阅读边思考边圈点批注, 再小组讨论, 后推荐代表把小组的意见说出来供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1:我们组认为, “山那边的山啊, 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中, “铁青着脸”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生气了, “打了一个零分”表达了失望的感情。

小组代表2:我们组认为,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句中, “种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明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扎下了深根”说明这信念很坚定。

小组代表3:我们经过商量, 认为“是的,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话中, 用了三个数量词, “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的次数多, “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 “一次次”强调多次失败后仍然坚持努力。还有, “诱惑”这个词用得好, 因为它表达了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的心理。

师:大家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 所以各小组都说得非常好!诗中好的词句还有很多, 值得继续去分析、体会。为了把大家思考、合作的成果转化成写作能力, 下面请仿写两个语句:第一句是运用拟人来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景物, 表达喜爱之情;第二句是运用数量词“一次又一次……一次次……”表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意境。

学生写后, 教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生评价、探讨写法技巧。

二、反思分析

精心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通常包含聆听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训练等几个部分, 它们的有机整合能让学生投入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需要教师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步骤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初步感知内容,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并对产生的疑点问题做好记录,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思考、答疑。开展技能训练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 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 以对内容的深刻理解为前提, 紧扣教学重难点, 紧密衔接上一个教学环节, 精编或精选题目进行训练检测, 采用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或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当堂在全班反馈。

[片段4]拓展迁移, 感悟人生

一、教学实录

师: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们已对这首诗的内容、情感以及朗读技巧有了较好的理解, 现在大家可以小结:在这首诗中, “山”“海”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它们表达了什么主旨?

学生发言后, 教师小结明确: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 “海”象征着理想, 而不断地爬山意味着不懈地努力与奋斗, 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奋斗。

师: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谈谈从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体会, 用几句话写出来。

学生写后,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作品, 再次强调文章主旨。

生1:我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 摔过很多跤, 但我坚持继续练, 终于学会了。所以说要想做好一件事情, 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生2: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要勇敢地克服困难。

师:很好!大家都能把诗的主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 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其实, 很多名人也就这一点说过很多名言, 课前我们曾经开展这些名言收集活动, 下面大家把找到的名言展示、分享一下。

生3: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生4:唐代诗人韩愈写过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好!课外喜欢学习、收集资料的同学都有收获, 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大有益处, 希望大家坚持这种好的学习习惯, 并把今天学习诗歌得到的体会用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反思分析

我们所提倡的课后学习, 是指根据教学重难点精选少量习题供学生巩固提高, 或布置实践性、体验式等类型的作业,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形式上可以实行分层次布置, 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 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只要引导学生课后拓展了相关的思维, 开展了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 让学生得到了学以致用的体会, 由课堂到课后的拓展迁移目的就达到了。

《在山的那边》语文教案 篇8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诗,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4、体味诗中蕴含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

2、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 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当一个山区孩子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界的憧憬,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谈谈诗歌

本文的体裁是诗歌,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通过精炼、含蓄、优美而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诗歌的基本特点:(1)高度的概括性。(2)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3)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

诗歌的分类:(1)按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等。(2)按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3)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诗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阅读分析理解诗歌时,须注意以下要领:

1、用心吟诵,整体感受。

2、分析要点,感受诗的形象。

3、借助联想和想象,领悟诗的意境和感情。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节奏和音韵之美。

三.走近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王家新被誉为“让九十年代推迟到来的诗人。”

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等。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

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所以,《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童年生活经历。

四.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请一位同学给加色的字注音。

痴想(chī ) 凝成( níng ) 喧腾( xuān )

诱惑( yu )一瞬间( shùn ) 隐秘( yǐn )

2.请另一位同学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发呆地想。 诱惑: 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 隐秘: 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 : 一眨眼之间。 凝成: 凝结形成。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课文范读

要求:同学们听读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情感表达。

2.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根据范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的朗读总体不错。但要注意几个地方: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是”字读重音,句子呈升调,要读出疑惑和想往的语气。

(2.)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这个句子中,“终于”要读重音,以突出我爬山费了很大力气,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3)妈妈,那个海呢?要读出诗人的什么情感?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和渴望。

(4)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几句中“飘”“扎”“又”“又”“诱惑”要读重音。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这句要读出诗人的什么情感?说的非常好,诗人对看到“海”的渴望。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

(6)结尾几句要读出什么情感?对,看到“海”时的惊喜,兴奋。

六.整体感知

1.整首诗分两部分,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我童年时期,对山那边海的渴望和困惑。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关键,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教学设想

1.这首诗的重难点在于“山”与“海”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2.诗是用来朗读的,教师应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4.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语: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有一个山区的孩子,童年时他幻想自己会见到大海,长大以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那他的幻想实现了吗?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山的那边》去追寻答案吧!

说明:教师通过生动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营造教室中的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2.教师范读。(可以配乐朗读,音乐为钢琴曲《命运》。有条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体图片;也可让学生谈谈对自然中的“海”与“山”的认识)

说明:作为平原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对海与山的形象认识来源于电视、图画等媒体而身临其境者甚少。教师可以借助媒体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海”与“山”,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

3.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4、找学生个读。(可以一人一节)

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诗作铺垫。

5.诗的语言,除字面的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的含义,请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明确:探究“山”所蕴涵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那就很容易联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难;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由此学生就会联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见,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心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说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旨,为学生合作探究指明了方向。

6.学生齐读,然后自己找诗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补充。

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弥补,使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主旨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更能创造性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7.请找出一句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觉得哪句好一些,说说为什么?

明确:这道题是开放题 ,教师应放开手脚,只要学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说明:“学以致用永远是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依从“人文”的观点,引导学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座右铭的选则使学生对将来如何面对困难有更深的认识。

8.你能用你的文笔(或画笔)描绘出攀上山顶看到的“海”的景象吗?

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课内课外相贯通,语文和生活相联系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对“海”景象的认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间融合,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9.小结:通过对全诗的朗读评析,我们感悟到诗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种执着与信念,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海”――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愿我们也会为我们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说明:教师结合对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0.作业:用上“读一读 写一写”上的所有词语写一段话或写一首诗,表现自己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

说明:教师在安排作业是应考虑到作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四、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物象 山 海

意象 困难 理想

在山的那边获奖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赋予诗中的情感;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

2、深入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本诗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在熟读基础上体味作者情感和本诗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确立“要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坚定信念,战胜重重困难,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和价值取向。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 感悟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理解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对大海有好奇之心吗?你们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发言

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在海边,时不时可以去看海。第一次看到大海心情是无比兴奋的,大多数情况下大海风平浪静水天一色非常地广博浩渺,到了涨潮,特别是台风的时候大海又会掀起惊涛骇浪,波涛澎湃。总之,大海是神秘的,变幻莫测的,让人好奇又神往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一下,作者所说的大海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二、积累整合

1.看导语,默读课文。

师:大家看导语部分(教师读一遍),带着问题,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2.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板书: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一瞬间

学生齐读上述词语

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先朗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字音和停顿、语调等。

师:诗歌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朗读,只有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步体会诗中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的朗读才算读得好呢?有哪些标准呢?

生:读准字音、语气、语调、停顿、读出感情、对诗有自己的理解

师:很好,这些也是背诵诗文的关键几点。现在同学们带着这些标准自己练习朗读。

生:自读、齐读。

二、 感受鉴赏

师:插入作者简介。《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无言的群山。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在诗中,我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作者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根据你的理解,他实际上在寻找的是什么?“山”和“海”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爬山”这个过程又意味着什么呢?

接下来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生:山,象征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重重困难;

海,象征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的境界。

爬山,象征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战胜困难。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海是什么样子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用信念凝成的、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思考领悟

师:很好,作者在第一节中叙述的是小时候的渴望、困惑,现实中的山和海,而在第二节中叙述的则是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写的是象征意义上的山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一个全新的理想世界。此外,我们知道,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找出诗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点评,或找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明确: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明确:拟人。“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明确: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五、应用拓展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诗歌主旨,通过以上的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主旨可以说是显而易见了: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附:生命的礼赞  【美】朗费罗

我们生命中的终点和前路,

既不是享乐,也不是忧伤。

而是要行动,让每一个明天,

都比今天奔向更远的地方。

怀着一颗能面对任何命运的心,

让我们振作精神开始行动,

不断地收获,永远地追求,

学习劳动,学习等待成功。

六、板书设计: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一瞬间

爬山(战胜困难 )

山         ----→       海

( 困难险阻 )               (理想境界)

上一篇:诉讼和解的协议书下一篇:贸易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