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推荐7篇)

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 篇1

科技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词汇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为专业性强,信息量大,用词长,含义单一,因此,其构词也呈现许多独特的.特点.了解这些词汇特征,对科技英语翻译大有裨益.

作 者:刘爱勤 LIU Ai-qin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平顶山,467001刊 名:平顶山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817(1)分类号:H315.9关键词:科技英语词汇 构词特点 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 篇2

科技领域是知识的前言,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科技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技翻译有别于文艺作品的翻译,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科技文体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信息,它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长期以来令译者在原文与译文之间难以实现信息的语际转换。本文旨在对科技英语的特征进行探讨,并找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2. 科技英语的特点

有些人认为只要懂得语法规则和一些科技词汇,就能够理解科技英语了,他们认为“科技英语=一般英语语法+科技词汇”。尽管科技翻译区别于其它形式的翻译主要在于其术语,但术语通常只占一篇文章的5—10%(Newmark, 2001)。一般来说,科技语言也是由科技术语、句法及语篇等层面构成的。科技英语在这三个层面上均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科技英语翻译需从这三个层面上整体把握,才能以更通顺、达意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1 科技术语

现代科技术语的来源有以下方式:

学术型,包括一些学术论文中用的由拉丁语、拉丁词素或希腊语移植而来的词。因为拉丁语和希腊语两者为死语言,死语言比现存语言更容易避免含混不清及一词多义现象。这类词汇在科技词汇中比例很高,如botulism, toxin, organism, spore, botulinum等。

专业型,指一些专家用的比较正式的术语。如“安乐死”俗称为“mercy killing”,医学行家称之为“euthanasia”。

大众型,普通名词转化成科技术语。如“rectify”在普通英语中是“改正”、“纠正”等意思,在化学中是“精馏”、“提纯”的意思,在电学中是“整流”、“检波”的意思,在数学中是“求(曲线的)长”的意思,在机械中是“拨准(表)”的意思。

行业独创型,科技的发展带动科技领域的新词汇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一类词汇以前不存在,在具有生命之后需要有一个行业独创型称呼,这类词汇常通过语言中固有的词缀及构词法创造。如:光幻觉(pseudo-photoesthesia),在被该行业业内人士普遍接受之前,即使是在《英汉现代科学技术词汇》这种专门用途词典中也查找不到。

2.2 句法特征

科技文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名词化使用得越多,语篇的技术性越强(Halliday, 1998),因而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试对比两句话:

(1) 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 (科技英语)

(2) You can rect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通俗英语)例(2)中用了第二人称作主语,含有了主观色彩,而例(1)中名词化结构(rectification, insertion)使句子描述的内容更为客观,结构更加精练严谨,也使句子的语体更加正式。

另外,科技英语所阐述的是自然现象、性质及客观规律,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必将导致大量无灵主语句的产生(何明珠,2003)。这种无灵主语句,使得科技英语句式结构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进行描述。科技英语第二个鲜明特点是将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句式采用第三人称或被动语态。施动者的省略,使结论的陈述不是个人的主观观点,这种句式特点增加了科技英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例:

(3) Fatigue failure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an aircraft of fail-safe design is quite acceptable, provided it does not occur often enough to endanger the aircraft, reduce its service life, or reduce its utilization and economy by excessive maintenance.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按照故障保险设计的飞机安全的结构部件,只要其疲劳断裂不至于频繁发生以危及飞机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或因维修过多降低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那么偶尔的疲劳断裂是完全可以允许的。(王菊英,2004)此句共用了五处名词化结构,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句子主语为第三人称及现在时态。

2.3 语篇

科技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日常英语还体现在科技语篇上。科技语篇的格式非常固定,大有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刘春燕,2004),如实验报告、科学论文的格式是世界通用的。此外,还包含许多数学方程式、公式、图表等。

3. 科技英语的翻译

3.1 科技术语的翻译

在科技英语中,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如monocrystal(单晶),holography(全息摄影)等。如果不懂得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一套专门词汇和术语,就无法阅读和翻译该领域的科技文献。

同一个词在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中意义迥然不同。在翻译大众型科技词汇时,在科技英语中,同一英语常用词不仅被一个专业采用,而且被许多专业采用来表达各自的专业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同一个词又有许多不同的词义。这类专业意义多样化的词往往是基础科学中通用和常用的词汇,词义纷繁,用法灵活,搭配形式多样,陷阱多,翻译时需谨慎。如:

Astigmatism is caused by the lens having two focal planes foraxes at right angle to each other.

原译:象散的形成是由于透镜时形成适当角度的两根轴具有两个焦平面。

分析:原译很随意地将right angle译为“适当角度”,而事实是只有当透镜对互成直角的两根轴具有两个焦平面时才能形成象散。

改译:象散的形成是由于透镜对互成直角的两根轴具有两个焦平面。(樊才云,2003)

然而,科技翻译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其新创造的术语的翻译,拿到一篇晦涩难懂的科技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文中的关键术语划出来,但是,科技领域的新词汇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遇到词典都查不到的生词也再所难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些翻译策略。这些词如果是跟上下文有关的,而且在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猜译;如果这些词是孤立的,而且在文中只出现一次,这就对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有时只能根据英语构词法知识推断生词含义。例如:

(4)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wheel-on-rail system, the Transcrapid accomplishes the functions of support, guidance, 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by using non-contact electromagnetic instead of mechanical force.

在翻译例(4)时,译者可能会遇到两个词典难以应付的生词:Transcrapid和wheel-on-rail。如何解决呢?对于前者,诀窍是耐心等候生词在文中再次出现,因为“再现”能帮助你猜译。下文接着出现了“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trains, the propulsion system for the Transcrapid is not mounted in the vehicle but in the guideway.”,据此,可大胆将Transcrapid译成“磁浮列车”;而对于wheel-on-rail,虽然没有再次出现,我们可直接根据英语构词法的特点,在理解好wheel(轮)和rai(轨)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将它简洁地译成“轮轨铁路”。

3.2 科技英语句子的翻译

根据上节的科技句法的特点———科技英语中有许多固定句式(如名词化结构、无灵句主语等),在翻译过程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翻译规律,就能提高翻译效率。

科技英语重逻辑联系,故provided that(倘若、只要),seeing that(由于、鉴于)等句式的使用率很高;又因科技英语倾向于用被动语态,因而派生出一系列以被动式为基本特征的句式,如It is believed that...(人们相信……),It is suggested that...(有人建议……),It has been proved that...(已经证明……)等,这类常用结构的翻译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科技文章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因此翻译时常常需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如转换、加减词法、拆句法等。拆句法是指将英语长句中包含的各类从句、独立结构或介词短语等从原句中抽出来,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译成两句或更多句子。

3.3 科技语篇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重大的差异性,在翻译时需避免“翻译腔”。语篇翻译时尤需注重“口吻”,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易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科技文体译者必须做到严谨、审慎。

4. 结语

科技领域是知识的前言,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作为一名科技翻译者,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第一时间获取新的信息。积累专业知识是前提,并注意科技动态及术语的表达。作为一个科技外语的译者,应像科技工作者一样关心技术发展的现状。

摘要:科技英语翻译是很多科技文体译者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科技英语词汇、句法及篇章等特征的分析, 讨论了科技英语这三个层面在翻译中的策略要点。

关键词:科技英语,特征分析,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外语教学, 2003, (2) .

[4]王菊英.科技翻译中的句法转换举对隅[J].科技英语学习, 2004, (12) .

[5]刘春燕.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8) .

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 篇3

【关键词】科技英语 文体特征 翻譯策略

科技文体是自然科学和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活动时使用的一种文体。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都属于科技文体。科技文体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而是讲究逻辑的条例清楚和叙事的准确严密。粗略来说,科技文体可以分成正式科技文体和科普文体。

翻译原文:

①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the search by petroleum geologists and geophysicists for hydrocarbon deposits beneath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②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 grouped under the science of petroleum geology.

③Visible surface features such as oil seeps, natural gas seeps, pockmarks (underwater craters caused by escaping gas) provide basic evidenc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be it shallow or deep in the Earth). ④However, most exploration depends on highly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to detect and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these deposits using exploration geophysics.⑤ Areas thought to contain hydrocarbons a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 gravity survey, magnetic survey, passive seismic or regional seismic reflection surveys to detect large-scale features of the sub-surface geology.⑥ Features of interest (known as leads) are subjected to more detailed seismic surveys which work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time it takes for reflected sound waves to travel through matter (rock) of varying densities and using the process of depth conversion to create a profile of the substructure. ⑦Finally, when a prospect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and passes the oil company's selection criteria, an exploration well is drilled in an attempt to conclusively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il or gas.

译文:

①油气勘探(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是指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寻找地下的油气藏,如石油和天然气。②油气勘探属于石油地质科学。

③油苗、天然气渗出、麻坑(由于天然气逃逸行成的海底凹坑)等明显的地表特征提供了油气生成(于地表或地下深处)的基本依据。④但是,大多数勘探依赖于地球物理高尖端技术来探测和确定油藏的范围。⑤ 一开始对于预测有油气的区域,一般采用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无源地震法或区域反射地震法来检测地下整体地质特征。⑥了解产油层的特点(称之为线索)需要进行详细的地震测量,计算反射声波穿越不同密度物质(岩石)的时间,并且运用的深度转换创建地下地层剖面图。⑦最后,如果油藏的开采价值在经过定位和评估之后,通过了石油公司的筛选标准,将钻探勘探井以确定石油或天然气是否存在。

这是一篇对石油产业描述的文章。是比较典型的科技英语文体。翻译的过程体现了科技英语词汇、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4方面的文体特征同时结合使用了一些翻译技巧。

一、词汇

词汇是语言结构中的一级语法单位,也是承载语言意义的最基本单位,因此正确理解、翻译石油英语专业词汇也就成了正确翻译石油英语的前提。隶属于科技英语范畴的石油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词汇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科技文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词汇的专业性、简洁性、抽象性、形象性和跨学科性。

1.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使用专业术语可以避免含糊不清和一词多义,增加了科技文章的学术气氛。文中的专业术语分为2类:①石油专业专有名词,如reservoir油藏pockmarks麻坑,recovery采油.对专业术语的翻译应该注意规范化,凡约定俗成的译名,不要随意更动。②来源为普通词汇,但赋予了新的词义,如表1中列举了石油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术语化实例、普通词义、中介义素及规范译名。表1石油英语中普通词汇术语化示例

2.普通词汇翻译与篇章意义结合。

例1:

ST: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well the pressure will fall, and at some point there will be insufficient underground pressure to force the oil to the surface.

TT: 在油井整个运行周期里油井的压力会下降,当压力下降到某个压力值,压力就不能把油举升到地面。

CNKI网上词典对“lifetime” “寿命,终身”等,如果译者翻译为“寿命”,语义上也能够为读者接受,但是考虑到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为求译文更加准确专业,最后选择“运行周期”,从而使译文更加通顺,也容易被相关的专业读者所接受。

例2:

ST: Visible surface features such as oil seeps, natural gas seeps, pockmarks (underwater craters caused by escaping gas) provide basic evidenc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L:油苗,气苗,麻坑(由于天然气逃逸形成的海底凹坑)的是油气生成最基本的证据。

虽然“underwater craters” means的字面意思为“水下火山口,弹坑”。但是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我们知道麻坑过去一般是指深度在35m之内,直径在10~200 m之内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海底凹坑,直径超过250m的则被称为“大麻坑”,直径在千米级别的则被称为巨型麻坑 (Pilcher R, Argent J. 2007.) 所以,这里虽然看起来是“火山口”但是翻译为 “海底凹坑”更为准确。

二、词法

科技英语词法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其名词化( Nominalization)倾向. 广泛使用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运用这种动词的名词化手段,能有效地简化叙事的层次和结构,减少使用句子和从句的频率,使行文更直接、紧凑和简洁. 这些名词的汉译往往要转译为汉语的动词,才会使译文通顺,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广泛采用名词连用形。

例3:

SL: Recognition of generative depressions is achieved by overlaying organic fades maps and maturation maps of each key petroleum source horizon.

TL:根据纵向分布的主要烃源岩的有机相图和成熟度图可以准确识别产油拗陷。

句中recognition是动词recognize的名词化,把具体的行为上升为抽象的概念,从而使recognition of generative depressions形成一个复杂、抽象的整体概念;状语部分也有两个名词化结构,由by引导,做each key petroleum source horizon的修饰语。名词连用也可简化语言结构,使文章言简意赅。名词连用形式多采用直译法。

三、句法

1.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句式。

科技英语的叙述对象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其注重的是其叙述的客观事实,强调的是所叙述的事物本身,而不需要过多地注意它的行为主体是什么。这时使用被动语态不仅比较客观,而且便于集中精力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或汉语的无主句。科技文体注重表述客观事实、过程和结果,故常用被动语态。但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翻译石油英语中的被动句时,应注重英汉语被动结构的差异,采取灵活处理的方式译为汉语的无主句、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和是字句。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一搜集的500多句石油英语的被动句语料中,译为汉语无主句和主动句的超过70%。

例4:

SL: Estimates of the recovery factor cannot be made with a degree of reliability until a reasonable amount of production history has been accumulated.

TL:譯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采油史资料,才能对采收率做出可靠的估算。

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行为必然由人来完成,这种不言自明的思维方式使汉语表达时常隐藏动作的施事者一,而更多地关注受事者一。句中的两个被动结构estimates } } } be made和production history has been accumulated,强调的是动作行为,故而可以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2.长句使用较多。

例5:

SL:A permeability trap bed occurs When reservoir and impermeable beds are separate zones of the same bed differing in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bed being permeable the upper and lower beds impermeable; an example might be a permeable sandstone whip becomes tight because of fine silt which closes the openings between the grains.

TL:当储集层和非渗透性盖层分属同一岩层的不同渗透性的独立带时,就会出现渗透性圈闭,因为储集层是渗透性的而上下盖层则是非渗透性的;比如由于细粉砂堵塞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变得致密的渗透性砂岩。

四、修辞的特点

1.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翻译原文7句话中有1句是现在完成时,其余6句都是一般现在时。其中一些是叙述过程,一些叙述客观事实或科学定理,或通常发生的行为。当其用一般现在时,给人以“无时间性”( timeless)的概念,以排除任何与时间关联的误解。现在完成时则用来叙述已有的发现或研究成果。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加入语气助词“的”表判断或时态副词“总、总是、常、常常、往往、每每、一向、始终、都、现在、此时”等。

2.修辞手法单调。英语的文学体中有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Hyperbole)、明喻(Simile) ,隐喻(Metaphor}、借喻(Metonymy)、拟人(Personification)和对照( Contrast)等等。但是这些手法在科技英语却很少见。若过多采用文学上的修辞法,会破坏科学的严肃性。

3.广泛采用逻辑联系语。本篇中有明确表示逻辑关系的关系词有in addition, however, again, after, while,还有隐性的逻辑关系,如第4句是用“祈使句+and”句型表示因果关系。

五、结语

石油英语涉及而非常广泛,且专业性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无论是石油勘探,钻井技术还是石油法律条文,石油贸易等无小需要采用专业对等的语言形式来传达原文信息。本文通过分析石油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和术语构词的特点,对比分析科技文体的英汉翻译,提出了相应的对于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石油行业的跨国交流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翟天利.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5.

[2]戴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6.

[3]Houp,K.W.&T.Pearsall.Report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5d'edition ).[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4.

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 篇4

摘要:谚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经验和不断的积累得出的语言精髓。如何正确的理解谚语的意思关系到谚语如何进行英语的翻译,翻译不仅仅是两个国家文化的桥梁,跨国的语言沟通,更是关系到跨国文化的传播,而且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很大。本文从谚语的含义和特点来进行阐述,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来研究关于在英语谚语的翻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

人与人之间全靠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它是文化的精髓也是跨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言的人类无异于动物,文化就毫无意义空洞又乏味。在人类语言长河的发展中,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有特点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意思,我们称这种特殊的语言为谚语。

一、谚语的含义

谚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就像语言一样有着统一的定义。比如《英汉词典》将其谚语定义为:“popular short saying ,with words of advice or warning.”不同的研究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一个所被大众所认同的,包括所有谚语特点的含义。不过对大多数谚语的定义进行总结,能够得出谚语是由音律、简洁的谚语和生动形象的词汇所构成的。

二、谚语的修辞手法

从英语形成的初期我们能够了解到,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是与文化结合的。跟汉语相比,英语更像一个大杂烩,它集合了各种外来的语言,所以英语有着很大的优势。通常来看,英语语言的特点如下:

(一)明喻

英语中的明喻是指把比喻的对象和用来比喻的物体进行同时表达,用来阐述比喻的对象很像比喻的物体,多数用介词like来进行表达,连词像as,as if等等,动词有seem以及句型A...to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的意思,这种比喻的说法就叫做明喻。比如: Desertification, as a hungry wild wolf, is ruthlessly engulfing forests, lawns and our living space.(荒漠化象饥饿的野狼无情的吞噬着森林,草地和我们的生存空间。)

英语中上面提到的介词、连词以及句型这种明喻的表达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经常用到的明喻词汇。比如as long as等等这种有很强的美感的、短小简洁的明喻,比喻十分生动形象,令人有无限遐想与回味,运用的恰到好处的话,能够起到表达句子生动形象的效果。

(二)暗喻

暗喻又被称之为隐喻,它和明喻的结构不同,不需要用到像as、like这样的比喻词,而是直接将比喻的对象比作一个形象。比如:“A是B”这样的形式。暗喻在英语中应用的较为普遍,是英语中最主要的修辞格式。想表达的含义需要你去想像,相对于明喻来说更加的让人印象深刻。比如: silence is golden.(沉默是金。)

(三)拟人

拟人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谚语中经常出现,它是把一些事物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的生命力,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将谚语中抽象的单词变得生动形象,变得易于理解。比如:

The flowers nodded in the breeze.(花儿在微风中点头。)

“flowers”是一个名词,译为“花朵”,其本身并不具备人的生命力,但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之后,就具备了人的生命力,能够做出点头的这一举动。这样比喻更好形容出花朵的娇艳,在风中的美丽的绽放着,十分具有美感。

(四)转喻

转喻也被称之为“借喻”是用比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但是比喻的词语和本体都不出现在句子中,就直接把A说成B。因为只有比喻的词语出现所以能够表达的感情更加的深厚和强烈。还能使语言更加简单明了。比如:

Good head,good job.(好的头脑,好的工作。)

三、英语中谚语的特征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更加的频繁,语言文化的交流是各个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本,汉语和英语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两个民族的谚语能够反映出两个国家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对英语中谚语的研究对于进行英语谚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谚语中的宗教

从宗教对谚语的影响中我们能够想到《圣经》对于英语谚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圣经》中有很多的语录都是一些谚语的出处。可以这么说,《圣经》是美国和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些谚语在《圣经》中都能看到。这种想法已经走进了英语国家人们的脑海当中,当人们想要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便会引用《圣经》中的一些谚语,比如《圣经》中一定会被提到的”God”: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二)谚语中的风俗

语言反映了每个人的生活,生活中的习惯影响了谚语的表达方式,一个民族喜欢吃的东西间接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数都喜欢吃面包、奶酪、黄油、布丁等食物。所以在英语的谚语中就有“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是“布丁好坏一尝便知。”但是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都要尝试一下”。

(三)地理位置

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有很多,包括天气、交通、岛屿、山脉等等。所以导致其各个国家的谚语也有环境上的不同。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海岸线聚集,人们在任何方位都能够看见大海。所以英国人们对于大海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所以有着很多与大海有关的谚语。比如:

all hands to the pumps.(船突然漏水,所有人都去抽水)暗含的意思就是“全力以赴”。

(四)历史典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些大家的神话作品、预言故事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经典的历史典籍中的故事,也被人们用于谚语中世代传承。

在英语中经典的谚语大多数都出现在比如伊索寓言、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古罗马的神话故事之中。这些谚语简洁明了、短小精简,而且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引发人们的思索。比如古罗马的文化作品中的“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诗来进行解释,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明了说在困难面前一定会有方法的,不要被困难所击倒。

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典籍中的谚语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曹操曹操到,”“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等等。这些都是出自《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再比如一些“孟姜女哭倒长城”,“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些在我国的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的有代表性的谚语。历史典籍中的谚语有很多很多,能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国家的文化瑰宝,对于流传下来的谚语要进行传承和发扬,让其发挥更加重要的文化价值,从而为我国的文化交流做出杰出的贡献。

四、动态对等理论的运用

两国的文化差异造就了翻译的差异,这是在进行谚语翻译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文化导致了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一件相同的事情完全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汉语中有谚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就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翻译为英语则是“Every bean has its black。”两个谚语中表达的形象的不同,表现出了民族间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谚语,还是汉语谚语与翻译成英语谚语。翻译者都要考虑国家的文化特点,避免因为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翻译的误会。所以如果想保持谚语的特性,动态对等理论就一定要派上用场。

(一)什么是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他的作品都与《圣经》脱不开关系。并且在不断的进行研究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思维方式,在翻译方面有着不朽的成绩。

动态对等理论是“就是翻译者与接受者有着一致的看法”就是”和最初的语言有着相同的意思。奈达认为,对等是根据原来的谚语所讲的,而自然是根据翻译的语言所讲的。要在最相近的意思上结合起来。奈达的动态对等包括很多,比如文化对等和理论对等。

(二)如何用动态对等理论进行翻译

动态对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文化交流。谚语的翻译有着和普通的翻译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文化。一般的谚语都有着双重含义,字面的意思和暗含的意思,谚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要表达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表达出隐深的含义,更重要的事能够被人们认可。首先就是直译,直译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事物用最直接的形式和直接的意思表达出来。直译的优点就是能够保留原有的意思,不出现翻译者自身的意思。翻译者要遵循动态对等理论的内容,就是说翻译的内容要被人们所认可,这样直译的方法就是有用的。比如:

爱情是盲目的。(Love is blind.)

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be beaten black and blue)

不劳则无获。(No pains ,no gains.)

不怕迟只怕不做。(Better late than never.)

在这些翻译中,运用的就是直译法。既保留了原来的意思,也能被读者所接受。

然后还有调整。调整的意思就是对一些句子进行自主翻译。有的情况下不能对一些谚语进行直译,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直译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大多数会进行一些调整翻译。也可以说翻译者很难在谚语中找到一些与谚语内容有关系的词语,所以这就要进行调整翻译。这样才会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实现动态对等理论的实施。比如:

猫也有权晋见国王。

这个谚语中出现了猫,如果从字面来进行翻译的话一定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因为有些国家视猫为不吉祥的动物,所以直译的话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了让大多数人们所接受,则译为:Everyone may look at a king.结语:

谚语翻译作为中、英两国的文化桥梁,对于两国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有责大量的对于两国的文化知识的了解,在翻译中不能只简单的死译,也不能全部主管的直译,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的环境和内涵,要翻译的具有灵活性,要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一致,但是又不能过于死板,这样才能够成功的进行谚语的翻译工作,实现两国之间更好的文化交流。参考文献:

浅析初中英语写作问题及训练策略 篇5

桐村中学

陈体霞 【内容摘要】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输出形式,是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巩固,也以信息的反馈和提取形式,来反映学生的信息摄入、分析和整合能力。写作时学生多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毕业生的写作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强调语言的内化,本文旨在对当前初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并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训练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如何用书面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的提高当有所裨益。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问题 训练策略 写作思维

一、解析——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人几年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问题包括全局性错误和语言运用上的错误。

全局性错误主要体现在写作内容的贫乏。学生无法完整、达意地表达图画内容及提示性文字所要求的主题,甚至严重偏离文章的要求,不知所云。

语言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英文语篇思维模式不适应,往往用汉语的思维方式遣词造句,组断谋篇。不能选择充分达意的地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习惯于将汉语一字不漏地翻译成英语。如:

他的话把我给逗死了。绝大多数同学都这样写:His joke made me laugh to death.其实我们用英语的思维去表达应该是这样:I was quite amused by the joke he just told.2.语法错误繁多。许多学生经常出现拼写错误、同意词与近义词使用不当、此类混用、错用词尾形式、时态混用和一个主语,多个谓语等现象。如:Yesterday I went home watched TV.3.大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且文句支离破碎,句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如:Many rivers are seriously polluted.There is no fish.There is no clean water.确切的应为:Many rivers are so seriously polluted that neither clean water nor fish can be found.4.缺乏对说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所写的文章不能真实地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甚至不尊重西方文化。如:给你点颜色看看被译成 Give you a color see see.这样写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

二、训练——获得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我认为以下几个训练策略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训练策略一:加强听力训练,打好写作基础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由此可见通过读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试基础的基础。加强读训练,可以是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表达打下基础。

进行读训练时,教师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人物的材料,语速要由慢而快,循序渐进。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真正达到强记的目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2.训练策略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阅读——理解——欣赏——借鉴”的关系。阅读既有早晨朗诵,又有平时课内、课外的阅读,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爱好提供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注意词形变化、句法及语法规则,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写作中的错误。经过由规律的阅读,丰富了知识,也就增强了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词汇语块和英语惯用的表达方式。另外,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总体上体会和鉴赏文章的语言、结构、组篇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体裁设计的相应的写作练习,如续写故事结尾,扩写某段情节,写回信或者对文章进行仿写。在这种阅读延伸到写作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如何布局谋篇、叙述故事、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把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只要持之以恒,“读书破万卷”,终会有“下笔如有神”的灵光闪现。

3.训练策略三:写作训练,精雕细刻,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多注意细节技巧。在用词造句方面,扬长避短。词法上,要尽可能地运用已经学过的而且比较熟练的词组、短语或是成语,要在使用动词、非谓语动词、副词和词语或用等方面多下功夫;熟 2

悉并掌握形成完整句子的基本框架结构;牢记所学过的“固定搭配”及“词组句型”,并会活用。写句子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谓要一致;(2)正确使用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3)名词的格要与代词的格一致;(4)句子结构成分完整,特别注意不要漏掉或是添加成分;(5)一个句子一个重心,句意清楚,合乎逻辑;(6)句子开头首字母要大写,句末要使用正确的英语标点符号。同时,要做到“用词有疑,另找代替”、“一法不成,另寻他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词语和句型以及自己最有把握的表达方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始终在细节上下功夫,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效率。

4.训练策略四: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不同批改形式

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写作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写作。作文批改是书面表达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书面表达成绩的关键。初中学生写作刚开始,在写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许多困难。对他们写作的评价态度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的作文评价过程中,唯一的执行者是教师。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地接受评判,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我们教师一般采取的评价模式 是:评价=纠错+分数,讲评=归纳错误+展示优作。绝大多数学生看到的都是被改得红字累累或体无完肤的作文,而被展示的总是几个好学生的文章,写作的积极性每况愈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正确、客观、激励的评价。

所以应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1)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评价和反思。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在批阅自己作文的同时,也培养了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学生将批阅的结果用填写自我评价表的方式进行反馈以便得到自己在每篇作文中的收获。(2)同伴互评指学生在完成作文后,与合作伙伴交换作文,互相批改。教师为学生提出批改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将错误之处加以指正,并根据拟出的标准进行评分。(3)集体评价是集体纠错,学生们认为公开纠正他们作文中的错误,他们有时也会觉得惭愧或心烦意乱,但更多的是高兴,因为利用这样的机会纠正的错误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而且记得更牢,同时还可以提醒其他的同学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所以错误被公开指正并不是一件坏事,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又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真可谓一举两得。(4)教师评价是各种评价方式中最具有权威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批改、讲评学生作文的时候,应从 3

大处着眼,重在内容,不应吝啬褒扬之词,对于好的作文及时予以表扬,对于有欠缺的作文指出错误的同时只要有一点值得赞赏的,就应加以鼓励。

三、突破——在实践中激活写作思维

有了大量的语料知识储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词汇、句型及语段训练之后,这样学生是否可以真正开始独立的去创造了呢?其实这还需要一个激活思维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本人认为可通过学生写日记、周记的方式,给学生想像思考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灵感,在诸多思想中获取写作素材,而且,学生在写作时,必然会碰到不会写的词句,这就需要他们通过查词典,请教老师来充实,来弥补,这是很好是实践机会,同时促进学生用英语来思维,从而让英语写作水平有较大的突破。

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的综合运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写作教学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没有固定的模式,点滴积累,功在平常,避免急功近利.所以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唯有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定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教师也应经常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以浓厚的英语文化知识底蕴,做好学生学习写作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李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九年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琳 Simon Greenall(英),2008.3。

科技英语翻译策略简析 篇6

1 科技英语翻译初探

1.1 科技英语翻译的含义

科技英语是指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相互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而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就是指能够充分理解原文并对文章创造性地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要尽量避免带有感情色彩, 应该运用准确、清晰、严密的词语和句子, 使所译出的文章充满科技文章的韵味和风采。

1.2 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认识

人们对翻译的相关认识一般是从不认识或简单认识开始, 经过实践考验最后达到深刻本质认识程度的过程, 人们对翻译的理解大都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理论上可以把翻译理解成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而语言所表达的是语义精髓, 其中也包含原文中所要表达的风格及文章通顺性等。要想做好翻译, 必须抓住翻译的本质, 才能了解翻译的表达精髓。

1.3 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

首先, 由于学术界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 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处理科技英语翻译时要以最新的科技术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其次, 在词汇方面上, 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专业知识方面的词汇, 而且同一词语词义多样化、广泛使用缩略语、前后缀出现频率较高。科技英语的语法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长句, 并且在语态方面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这些会给翻译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最后, 科技论文文风质朴、文理清晰、描述准确、多用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的专业术语, 以使论文更准确、更简洁, 主要描述客观事实, 多数是给出定义、定律或概念、原理以及生产工艺等。

2 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 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

首先, 科技翻译工作者对相关科技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例如, 会在译文中出现错译、漏译、随意增译、译文欠准确等问题。其次,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合理区分正式词和书面词。再次,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 很多人往往忽略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导致翻译中句子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 很多人对翻译软件过度依赖, 甚至有的人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译软件翻译后不作任何修饰改正, 这样就会在所得的译文中出现很多错误。

2.2 科技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

首先, 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并且了解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其次,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 应明确文章要表达的语义, 准确了解语境, 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 做到合理利用正式词和书面词, 使译文更加符合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再次, 应尽量多使用科技语言, 使译文充满科技文章的色彩。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 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 应当以原文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为根本, 争取做到正确合理的理解。最后, 科技翻译工作者要仔细慎重选择翻译的辅助网站, 按照英文的语法原则和通用习惯书写规范正确的中文句子, 之后再利用相关的翻译软件得到结构合理、句式通畅的译文。

3 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3.1 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

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在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 使表达文字准确无误, 达到通顺易懂的要求, 在中文意思上合乎逻辑规范。在技术上应该符合习惯用法, 要达到质量标准, 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在翻译中精读原文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译好原文的前提。翻译人员要想充分理解原文, 可以在精读过程中, 查阅有关专业技术书籍、辞典或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学者请教询问。此外, 翻译工作者必须对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加工和提炼, 以便提高译文的质量, 要耐心认真地对译文进行加工和修改。

3.2 科技英语翻译的主要技巧

首先, 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 需要认真处理词汇和词义问题, 创造性地对辞典词义作翻译上的处理, 并根据各个具体行业选定术语。其次, 对科技文章的正确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上以及恰当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要了解数量时态和三个基本语法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后, 要想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必须经过语义辨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个过程。逻辑分析能帮助我们弄懂从语法分析角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

4 结语

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翻译专业人才, 对科技英语翻译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我国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的科技学术交流也日愈密切, 因而科技英语在我国科技领域引起了高度重视, 学习有关科技英语方面的知识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科技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 总结出科技英语翻译中出现的难题, 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 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难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琴.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03) :164-165.

[2]靳静波.科技英语文体特征及翻译技巧[J].科技信息, 2009, (07) :180-181.

科技英语翻译及策略 篇7

关键词:审美 科技英语 翻译美学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成果交流日益频繁,而科技文章通常语言平实,修辞手段的使用较少,阅读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若在翻译科技文章的过程中适当将就词法句型的使用,运用美学手段对文章进行润饰,可大大增加科技文章的可读性。现阶段,科技翻译较文学翻译的发展落后,我国科技翻译方面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怎样推动科技翻译的发展,怎样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体现美学取向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科技英语翻译现状

(一)汉语表达能力低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准确完整表达出另外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不仅需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充分理解,还要求译者有很好的中文表达能力,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再现。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英语学习中,进入大学后便几乎忽略了汉语学习,汉语表达能力低,能够对文章进行正确理解,却不能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在翻译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翻译腔”。

(二)欠缺审美意识

审美是翻译活动的第一步,而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译文缺乏审美意识。科技文章具有朴实严谨的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求译者有较好的审美意识和语言修饰能力,能够让译文在朴实严谨的基础上增加文章可读性。审美功底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译者长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积累。现目前,由于中国教学大纲中缺乏美学的介入,因此多数译者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的时候更是如此,译文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

(三)缺乏专业素养

有的译者有很好的英语理解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但却缺乏科技文章的专业基础知识,常造成翻译不准确和不科学。如医药相关的科技英语翻译combined vaccines的翻译应为联合疫苗,而非综合疫苗或多联疫苗,若缺乏相关的医药专业基础知识,就不能对文章进行准确理解和翻译。

二、科技翻译美学准则

(一)精准美

科技英语具有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周密的特点,准确是英语翻译中最重要的标准,也是英语翻译的难点问题。准确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忠于原文的准确和译文本身的表达准确。要做到翻译的准确美,一则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全面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求准确;二则要求译者用词严谨,避免一词多义的情况出现。翻译过程中可适当运用科技术语,不仅表达简洁,且精确形象[1]。例如:cut and cover(明挖法)、door-to-door delivery(送货上门)、dead-man,s pedal(紧急踏板)等。另外英语词汇多具有多义性,特别是某些实词,应更具语言环境进行辨析,选定正确的释义。如:field在geothermal field中应译作“田”,而在field map中却译作“矿区”;develop 有多种译法,如发展、提出、提高、逐步形成等,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仔细辨析词义,体现出翻译的精准美。

(二)简洁美

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在于科学语言概念清晰,表达简明,尽量用少量词语表达出准确的意思,科技翻译中应该遵循科技文章的这一行文特点。可以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体现科技文章的简洁特点。词汇方面体现在专业术语的翻译,句法层面则体现在名词结构化的使用中,将名词化结构译为动词或其他形式。例如:“It is a common property of any matter that is expanded when it heated and it contracts when cooled.”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是“任何物质,如果遇到热,它就会膨胀,如果遇到冷,就会收缩,这是共性”,但对意思进行反复斟酌后,翻译为“热胀冷缩是所有物质的共性”,不仅准确简洁,且更加符合科技文章的风格要求。

(三)逻辑美

科技英语另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用以表达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者对自然现像进行解释,思维严密,表达客观,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求译者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英语句子表面意思下更深层次的内容,抓住文章的实质,摸清其内在联系[2]。如: though…表示的是让步关系;the more…, the more… 表示的是比较关系;if…表示的是假设关系等。另外,英语的语言逻辑结构与汉语的语言逻辑结构不相同,翻译过程中不能按原文照搬,应注意将英语的语言结构转换为惯用的汉语逻辑结构。

三、提高科技英语翻译审美性策略

(一)提高翻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要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审美性,应该从翻译人员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翻译人员的理解和表达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和特点。首先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培养译者的审美意识,对语言的精确美、简洁美和逻辑美进行一定的积累;然后加强译者的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力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加强科技翻译者的专业素养

科技文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若对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望文生义,造成某些专业名词的翻译不准确,出现专业常识性错误。建议译者在翻译以前先对翻译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涉猎,看一些专业书籍或文章,对专有名词有个了解。

参考文献:

[1]白莹.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6

[2]郑亚敏,王向东.美学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1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下一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