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分类号(通用8篇)
P40 一般理论与方法
P401 大气物理学 P402 大气化学 P403 高空气象学
P404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P405 卫星气象学 P406 无线电气象学 P407 大气遥感 P407.1 被动式遥感 P407.2 主动式遥感 P407.3 声波大气遥感 P407.4 光学大气遥感 P407.5 激光大气遥感 P407.6 红外大气遥感 P407.7 微波大气遥感
P407.8 遥感图像的识别与处理
P409 电子计算机在大气科学上的应用 P41 大气探测(气象观测)
P411 气象观测网的组织和布局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P412.1 地面气象观测 P412.11 温度观测 P412.12 气压观测
P412.13 湿度、降水和蒸发观测 P412.14 日照、日射观测 P412.15 云的观测
P412.16 风向、风速观测 P412.17 能见度观测
P412.2 高空气象探测、高层大气探测 P412.21 测风气球探测 P412.22 无线电测风探测 P412.23 探空仪观测 P412.24 飞机探测 P412.25 雷达探测 P412.26 火箭探测 P412.27 卫星探测 P412.291平流层探测 P412.292 对流层探测 P412.293 臭氧层探测 P412.294 电离层探测 P412.295 超高层探测 P412.3 极地观测 P412.4 特殊观测 P413 数据处理 {P413.1} 计算单位 {P413.2} 订正及其方法
{P413.2+1} 地面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2} 高空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3} 极地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3.2+4} 特殊观测的数据处理 P414 大气探测仪器及设备 P414.1 探空气球 P414.2 探测飞机 P414.3 气象火箭 P414.4 气象卫星
P414.5 辐射和温度测定仪器
P414.5+1 相对日射表、日射强度表、地面辐射表、测光表 P414.5+2 日照计、自记日照计 P414.5+3 温度表、温度计 P414.5+4 黑白球 P414.5+5 百叶箱 P414.6 气压测定仪器
P414.6+1 水银气压表和气压计 P414.6+2 空盒气压表和气压计 P414.6+3 沸点测高表 P414.7 测风仪器
P414.7+1 简易测风仪器 P414.7+2 风向测定表 P414.7+3 风速测定表 P414.7+4 经纬仪测风气球
P414.8 湿度、凝结、蒸发测定仪器 P414.8+1 干湿表、湿度计、湿度表 P414.8+2 蒸发器
P414.8+3 露量计、露量表 P414.8+4 积冰测定仪器 P414.8+9 其他仪器
P414.9 云和降水测定仪器 P414.9+1 测云器 P414.9+2 测云照相机 P414.9+3 云幕灯
P414.9+4 云中含水量、云滴和冰晶测定仪器 P414.9+5 雨量器、雨量计、量雪尺 P415.1 复合气象仪器、自动化装备 P415.1+1 自记气象仪、联合气象仪 P415.1+2 自动气象站 P415.1+3 自动化装备 [P415.2] 气象雷达
P415.3 大气物理现象测定仪器 P415.3+1 大气构成测定仪器
P415.3+2 凝结核和杂质测定仪器 P415.3+3 能见度测定仪器 P415.3+4 大气光测定仪器 P415.3+5 大气电测定仪器 P415.3+6 臭氧计
P415.3+7 大气冷却率和绝热率测定仪器 P416 观测记录
P416.1 观测记录表簿的设计 P416.2 地面观测记录 P416.3 高空观测记录 P416.4 极地观测记录 P416.5 特殊观测记录
P42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P421 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 [P421.1] 大气物理性质 [P421.2] 大气化学性质 P421.3 大气结构 P421.31 对流层 P421.32平流层 P421.33 臭氧层 P421.34 电离层 P421.35 超高层 P422 大气辐射 P422.1 太阳辐射 P422.1+1 日照
P422.1+2 相对日射、日射强度 P422.1+3 太阳常数 P422.1+4 日照度
P422.1+5 太阳辐射的反射 P422.2 地球辐射
P422.3 大气中的吸收、散射与传递 P422.3+1 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 P422.3+2 地球辐射的吸收、散射 P422.3+3 夜空辐射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P422.6 特殊波长的辐射 P422.6+1 红外线辐射 P422.6+2 紫外线辐射 P422.6+3 宇宙线辐射 P422.6+4 太阳的微粒辐射 P422.9 其他辐射 P423 大气温度
P423.1 大气温度的结构
P423.2 地面温度分布、等温线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P423.3+1 日变化 P423.3+2 年变化
P423.3+3 其他周期变化 P423.3+4 长期趋势 P423.3+5 非周期性变化
P423.3+6 频率、最高与最低温度 P423.4 霜
P423.4+1 防霜的气象原理
P423.5近地面湍流层温度的垂直分布 P423.6 高空温度 P423.7 地球表面温度 P424 气压
P424.1 气压结构 P424.2 气压分布 P424.3 气压变化 P424.3+1 日变化 P424.3+2 年变化
P424.3+3 其他周期变化 P424.3+4 长期趋势 P424.3+5 非周期变化 P424.3+6 频率 P424.4 高空气压 P424.4+1 空间分布 P424.4+2 变化 P425 风
P425.1 风的结构
P425.2 湍流、阵风性和大气中的湍流扩散 P425.2+1 大气低层的湍流 P425.2+2 自由大气的湍流
P425.2+3 动量、热量、水汽的湍流扩散 P425.3近地表风的水平分布、流线 P425.4 地表风的变化
P425.4+1 日变化(陆风、海风、山谷风)P425.4+2 年变化 P425.4+3 其他周期变化 P425.4+4 长期趋势 P425.4+5 非周期变化 P425.4+6 频率
P425.4+7 大风、强风 P425.5 特殊区域的风
P425.5+1 信风、赤道无风带
P425.5+2 热下降风(温暖干燥风)P425.5+3 冷下降风(寒冷干燥风)P425.5+4 寒潮
P425.5+5 沙暴、尘暴 P425.6 风的影响 P425.6+1 风灾 P425.6+2 防风
[P425.6+3] 风能的利用 P425.6+4 风吹物体的移动
[P425.6+5] 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P425.6+6 风对水面的影响 P425.7 高空风
P425.7+1 高空风的水平分布、流线 P425.7+2 变化 P425.8 垂直气流
P425.8+1 云层内或其下面空气的对流、热流和垂直气流 P425.8+2 大尺度垂直气流
P425.8+3 地形对自由大气中风扰动的影响 P425.8+4 自由大气中其他大尺度的垂直气流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P426.1 湿度 P426.1+1 结构 P426.1+2 地表分布 P426.1+3 变化
P426.1+4近地面湍流层的垂直分布 P426.1+5 高空湿度
P426.1+6 湿度和森林火灾 P426.2 蒸发与蒸散 P426.2+1 蒸发理论
P426.2+2 蒸发实验与计算 P426.3 凝结
P426.3+1 物理性质、凝结核 P426.3+2 地表凝结 P426.3+21 液体(露)P426.3+22 固体
P426.3+3 高空凝结、积冰 P426.4 雾
P426.4+1 结构、形成与消散 P426.4+2 分布 P426.4+3 变化 P426.4+4 特殊情况 P426.5 云
P426.5+1 云物理学 P426.5+2 分布 P426.5+3 变化
P426.5+4 高度及厚度 P426.5+5 运动 P426.5+6 分类 P426.6 降水
P426.61 普通降水 P426.61+1 降水物理学 P426.61+2 降水化学 P426.61+3 地表分布 P426.61+4 变化
P426.615 降水的各种影响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P426.62+1 结构、形成和温度 P426.62+2 地表分布 P426.62+3 变化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P426.63+1 结构、形成和温度 P426.63+2 地表分布 P426.63+3 变化 P426.63+4 雪暴 P426.63+5 积雪 P426.63+6 雪崩
P426.64 固态非晶状降水
P426.64+1 结构、形成和温度 P426.64+2 地表分布 P426.64+3 变化
P426.65 降水中所含的外来物质 P426.67 其他降水形成 [P426.68] 土壤水分 P427 大气现象
P427.1 大气光学现象(大气光学)P427.1+1 空气折射所产生的现象 P427.1+12 海市蜃楼 P427.1+13 闪烁 P427.1+14 天体变形
P427.1+2 吸收和散射所产生的现象 P427.1+21 天色 P427.1+22 干霾
P427.1+23 曙暮光、高山辉 P427.1+3 凝结物所产生的现象 P427.1+31 彩光 P427.1+32 虹
P427.1+33 晕、幻日
P427.1+34 华、幻月、月桂 P427.1+35 云的彩色 P427.1+4 极化和中性点 P427.1+9 其他光学现象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P427.2+1 能见度的物理性质 P427.2+2 地表分布 P427.2+3 地表变化
P427.2+4 垂直和斜向的能见度 P427.2+5 高度变化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P427.31 晴天的电 P427.31+1 位势梯度 P427.31+2 电离和电荷
P427.31+3 离子变迁率、传导性、电流 P427.31+4 大气的放射性
P427.31+5 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系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P427.32+1 雷暴的电 P427.32+2 电子放电 P427.32+3 降水的电 P427.33 极光
P427.33+1 极光的物理性质
P427.33+2 极光的高度和地理分布 P427.33+3 极光的周期性 P427.34 天电干扰
P427.35 天气对人工电磁辐射的影响 P427.39 其他电现象
P427.4 大气声学现象(大气声学)P427.4+1 声的传播、可听度、寂静区 P427.4+2 雷鸣
P427.4+3 气象现象所产生的其他杂音 P429 气象灾害 P43 动力气象学 P431 大气静力学与大气准静力学 P431+.1 流体静力学、标准大气
P431+.2 静力和准静力的热力状态和过程、热平衡 P432 大气运动学 P432+.1 尺度理论 P432+.2 运动周期 P433 大气动力学 P433+.1 正压不稳定 P433+.2 斜压不稳定 P434 大气环流
P434+.1 力学和热力学 P434+.2 要素分布 P434+.3 活动中心
P434+.4 远距离地区间的相互关系
P434+.5 大气环流中各种物理量的水平和垂直输送 P435 数值试验
P435+.1 大气运动数值试验 P435+.2 大气环流数值试验 P437 实验研究 P44 天气学
P441 气团和锋
P441+.1 力学和热力学 P441+.2 要素分布 P441+.3 移动、路径
P442 急流和风在天气学上的分析 P442+.1 结构 P442+.2 要素分布 P442+.3 移动、路径 P443 低气压和温带气旋 P444 热带气象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P445+.1 陆龙卷 P445+.2 水龙卷 P445+.3 旋风
[P445+.4] 尘暴、沙暴 P446 雷暴
P447 气旋、反气旋
P448 大气环流在天气学上的分析 P45 天气预报
P451 预报工作的组织 P452 民间看天经验 [P453] 天气谚语 P454 电码和符号 P455 预报用图表 P456 预报方法
P456.1 短期预报方法 P456.2 中期预报方法 P456.3 长期预报方法 P456.4 单站预报方法 P456.5 补充订正预报方法 P456.6 天气图预报法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P456.8 统计预报方法 P456.9 其他预报方法
P457 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预报 P457.1 云预报
P457.2 高空形势预报 P457.3 温度预报 P457.31 霜预报
P457.32 高空温度预报 P457.4 气压预报 P457.5 风预报 P457.6 降水预报 P457.7 能见度预报
P457.8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预报 P457.9 雷暴预报 P458 天气过程的分析 P458.1 概况分析 P458.1+1 综合性分析 P458.1+2 单项分析
P458.1+21 降水过程分析 P458.1+21.1 暴雨过程分析 P458.1+21.2 冰雹过程分析 P458.1+22 寒潮过程分析 P458.1+23 大风过程分析 P458.1+24 台风分析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P458.3 个例分析 P459 天气资料 P459.1 天气公报 P459.2 历史天气图 P459.3 地面天气图 P459.4 高空天气图 P459.4+1 1000百帕 P459.4+2 850百帕 P459.4+3 700百帕 P459.4+4 500百帕 P459.4+5 300百帕以上
P459.9 天气预报的效果及其检查 P46 气候学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P461+.1 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P461+.2 海陆对气候的影响 P461+.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P461+.4 土壤及下层土壤对气候的影响 P461+.5 河湖对气候的影响 P461+.6 冰雪对气候的影响
P461+.7 植物和森林对气候的影响 P461+.8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P462 气候类型
P462.1 气候分类方法
P462.2 湿润气候(海洋性气候)P462.3 干燥气候(大陆性气候)P462.4 季节性气候 P462.4+1 季风型 P462.4+2 地中海型 P462.5 高山气候 P463 中气候与小气候
P463.1 中气候、局地气候(地方气候)P463.2 小气候
P463.21 地形与小气候 P463.21+1 地形与温度 P463.21+2 地形与风 P463.21+3 地形与降水 P463.21+4 地形与日照 P463.22 森林植被与小气候 P463.22+1 森林植被与温度 P463.22+2 森林植被与蒸发 P463.22+3 森林植被与风 P463.22+4 森林植被与日照 P463.23 土壤与小气候 P463.24 水体与小气候 P463.25 冰雪与小气候 [P463.26] 耕作与小气候 P463.3 城市气候学 P463.4 室内小气候 [P464] 生物气候学 P465 高空气候学 P466 天气气候学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468 气候资料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P468.0+2 单项要素的整理和统计法 P468.0+21 气温和地温 P468.0+22 气压 P468.0+23 湿度 P468.0+24 降水 P468.0+25 积雪 P468.0+26 风
P468.0+27 云和日照
P468.0+28 雾、雪暴、雷雨
一、问答型。
师生问答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 通过教师提问,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阅读兴趣,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内容, 把握作品的深刻含义。师生问答的形式很多, 可以是我问你答, 可以是你问我答, 也可以是抢答。例如,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参悟生命价值的优美散文, 作者用十五年的时间解读地坛, 终于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作者为什么会与地坛产生如此深挚的情感, 是因为他与地坛的遭遇十分相似。地坛原本与天坛一样, 是封建帝王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两者的地位形成天壤之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天坛虽然不再进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却成了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 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瞻仰、游览, 备受宠爱和呵护, 它的一切设施完好无损。而地坛则命运不济, 战乱年代, 曾被驻军占用, 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文化大革命”又使它雪上加霜, 因惨遭毁弃及疏于管理, 园址荒芜。地坛的遭遇与作者的遭遇是那么的相似, 他在二十一岁这个“最疯狂的年龄”瘫痪了, 从此, 成了这个世界的弃儿, 人生遭遇了这一沉重打击后, 他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出路, 这时, 他偶然间“走”进地坛, 从此, 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在与地坛的心灵对话中, 史铁生解读了地坛, 解读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篇文章时, 可设计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问答形式应采用我问你答。1、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部分的内容。2、文章第一部分是史铁生在园中的思考, 十五年来, 他思考了些什么问题?这几个问题史铁生解决了没有?3、既然如何面对命运是本文的重点, 是追思的核心, 那么, 第一部分那么多的景物描写和第二部分写母亲又为的是什么?4、作者和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 它起了什么样的作用?5、第四段写道:“我一下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理解的是什么意图?6、作者在文中描写地坛, 写了不少园子里的荒芜冷落、败堵残阳, 从这样的景色中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吗?作者为什么写“园子荒芜并不衰败”?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 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事实的时候, 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 所以, 死是一件不便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呢?7、作者在感悟之后, 已能够平和、豁达地打量死亡了。“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可作者为什么仍徘徊于地坛之中?本部分最后一段所写景物同前文有什么不同?8、在第一部分中, 作者重点写了母亲给自己生存的启发, 那么母亲给了作者哪些启发?围绕这些问题, 学生用步步为营的办法边读边思考, 在教师的引领下, 回答问题, 各个击破。像这样的课文还有《胡同文化》《剃光头发微》《米洛斯的维纳斯》等。
二、讲解型。
一些作品, 由于内容较深奥, 理解有难度, 教师就需要讲深讲透,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教给学生阅读作品、分析作品的方法。例如,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是写给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制造的骇人听闻、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烈士的记念文章, 由于事件发生的时代离我们较远, 加上文中大量使用的反语, 学生自读根本无法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前提下,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 结合背景材料讲深讲透。诸如, 作者三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继而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难道作者真的“无话可说”吗?这里之所以“无话可说”, 是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无辜被杀, 而且只能写一点东西来表示哀思, 使鲁迅感到愤懑之极, 加上反动文人的无耻谰言, 不得不使鲁迅先生“出离愤怒”了, 但这里的“出离愤怒”也绝不是离开愤怒, 而是超过了愤怒的感情阶段, “无话可说”实际是愤懑之极的言辞。又如,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酣畅淋漓的讲演稿, 全文结构明晰, 条理清楚, 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科学上的两大发现和革命实践中的一大贡献。其中, 讲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 与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类比, 这段文字是一个复杂的单句, 教师可以结合语法分析讲解这段文字, 不仅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而且学到必要的语法知识。这样的文章还有《说“木叶”》《<呐喊>自序》等。
三、赏析型。
现行高中教材中选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 学习时, 抓住散文某一方面的美, 通过阅读, 品味领略。例如, 《荷塘月色》第四段, 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 作者抓住这幅画很有层次感的特点, 先写荷叶, 次写荷花, 再写荷香、荷波, 最后写荷韵。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 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我的空中楼阁》则抓住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的特点, 展示了小屋的玲珑美、飘逸美、色彩美、朦胧美、人情美、静态美。《故都的秋》抓住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 描绘出晨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北国秋果五幅图画。教材中还选了许多优美的古典诗词, 她们不仅具有声韵美, 同时也具有画面美, 通过诵读, 不仅可品味领略得到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例如, 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怀古》等。教材中还选了许多优美的古典散文, 她们不仅构思精巧, 用语贴切生动, 而且具有很高的语言技巧, 诵读时可以品味领略语言美。例如, 《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四、探究型。
“新课标”将“研究性学习”规定为一门课程, 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 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 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的前提下,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提供充分发展创造的空间。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正是这门课程所具的时代特征和人文色彩, 使有些篇目更有利于进行“研究性学习”。文学教育的“研究性学习”, 可以是单篇作品, 也可以是多篇作品, 还可以是整个单元的作品。例如:第六册教材中节选自《史记》的《屈原列传》, 是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当代青年爱国热情的优秀人物传记,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自己探究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深入阅读、探究、理解的基础上, 结合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爱国”这个主题的材料, 开展以“爱国主义”为话题的作文训练, 让研究性学习把读与写联系起来, 达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意识的目的。具体过程是:
1、读文章前, 教师设计如下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1) 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2) 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的?
(3) 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4)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组学习, 借助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分组查寻资料写成小论文。
3、集体讨论, 明确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除此之外, 两篇题材或体裁相近的课文, 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式的“研究性学习”。例如: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史记”单元, “红楼梦”单元, 非常适合整个单元的“研究性学习”。像这样的单篇课文还有《鸿门宴》《〈名人传〉序》《拿来主义》等, 多篇课文有《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等。另外, 学习古诗词时, 也可以就某一首诗词作品拓展开来, 进行“研究性学习”, 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苏轼专题”的“研究性学习”, 或作品, 或作者, 都可以开展。
五、展示型。
多媒体教学, 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体现, 它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 可以将视听器官全面调动起来,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使用不当, 就会使学生眼花缭乱, 热闹有余, 效果不足。因此, 把握住课型,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小说、戏剧类文学作品。像《林黛玉进贾府》《阿Q正传》《窦娥冤》《长亭送别》等, 运用多媒体视听效果,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让学生将画面与文字对照阅读, 不仅可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使身心得到愉悦。另外, 有些讲演稿、散文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像《我有一个梦想》《道士塔》《胡同文化》等。
六、练习型。
有些作品, 由于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 加上文章语言浅显, 主题鲜明, 条理清晰, 理解起来没有难度, 就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阅读, 学生可以边读边完成练习, 达到掌握文章内容的目的。例如, 江泽民同志的《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可设计下面的练习完成阅读。1、课文基础知识练习:将字音、字形、词语方面的知识设计为单项选择题, 让学生边读边选择, 理解、掌握。2、精读课文, 理清结构, 弄清文章的总体思路后填空。 (1) 文章的第一段是这篇演讲稿的一部分, 属于文体特征段。 (2) 文章的正文可分三部分, 概括段意,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第一部分 (2-5) ____;第二部分 (6-11) _____;第三部分 (12-18) _______; (3) 文章的总体思路是。3、围绕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设计一些问答题,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适合练习型的课文还有《〈宽容〉序言》《读〈伊索寓言〉》等。
一、问答型。
师生问答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深刻含义。师生问答的形式很多,可以是我问你答,可以是你问我答,也可以是抢答。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参悟生命价值的优美散文,作者用十五年的时间解读地坛,终于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作者为什么会与地坛产生如此深挚的情感,是因为他与地坛的遭遇十分相似。地坛原本与天坛一样,是封建帝王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两者的地位形成天壤之别: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天坛虽然不再进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却成了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瞻仰、游览,备受宠爱和呵护,它的一切设施完好无损。而地坛则命运不济,战乱年代,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文化大革命”又使它雪上加霜,因惨遭毁弃及疏于管理,园址荒芜。地坛的遭遇与作者的遭遇是那么的相似,他在二十一岁这个“最疯狂的年龄”瘫痪了,从此,成了这个世界的弃儿,人生遭遇了这一沉重打击后,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这时,他偶然间“走”进地坛,从此,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在与地坛的心灵对话中,史铁生解读了地坛,解读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篇文章时,可设计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问答形式应采用我问你答。1、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部分的内容。2、文章第一部分是史铁生在园中的思考,十五年来,他思考了些什么问题?这几个问题史铁生解决了没有?3、既然如何面对命运是本文的重点,是追思的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的景物描写和第二部分写母亲又为的是什么?4、作者和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它起了什么样的作用?5、第四段写道:“我一下就理解了它的意图”,理解的是什么意图?6、作者在文中描写地坛,写了不少园子里的荒芜冷落、败堵残阳,从这样的景色中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吗?作者为什么写“园子荒芜并不衰败”?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便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呢?7、作者在感悟之后,已能够平和、豁达地打量死亡了。“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可作者为什么仍徘徊于地坛之中?本部分最后一段所写景物同前文有什么不同?8、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重点写了母亲给自己生存的启发,那么母亲给了作者哪些启发?围绕这些问题,学生用步步为营的办法边读边思考,在教师的引领下,回答问题,各个击破。像这样的课文还有《胡同文化》《剃光头发微》《米洛斯的维纳斯》等。
二、讲解型。
一些作品,由于内容较深奥,理解有难度,教师就需要讲深讲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教给学生阅读作品、分析作品的方法。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写给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制造的骇人听闻、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烈士的记念文章,由于事件发生的时代离我们较远,加上文中大量使用的反语,学生自读根本无法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前提下,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背景材料讲深讲透。诸如,作者三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继而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难道作者真的“无话可说”吗?这里之所以“无话可说”,是因为“所住的并非人间”。因为四十多个爱国青年无辜被杀,而且只能写一点东西来表示哀思,使鲁迅感到愤懑之极,加上反动文人的无耻谰言,不得不使鲁迅先生“出离愤怒”了,但这里的“出离愤怒”也绝不是离开愤怒,而是超过了愤怒的感情阶段,“无话可说”实际是愤懑之极的言辞。又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酣畅淋漓的讲演稿,全文结构明晰,条理清楚,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科学上的两大发现和革命实践中的一大贡献。其中,讲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与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类比,这段文字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教师可以结合语法分析讲解这段文字,不仅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学到必要的语法知识。这样的文章还有《说“木叶”》《<呐喊>自序》等。
三、赏析型。
现行高中教材中选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学习时,抓住散文某一方面的美,通过阅读,品味领略。例如,《荷塘月色》第四段,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作者抓住这幅画很有层次感的特点,先写荷叶,次写荷花,再写荷香、荷波,最后写荷韵。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我的空中楼阁》则抓住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的特点,展示了小屋的玲珑美、飘逸美、色彩美、朦胧美、人情美、静态美。《故都的秋》抓住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晨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北国秋果五幅图画。教材中还选了许多优美的古典诗词,她们不仅具有声韵美,同时也具有画面美,通过诵读,不仅可品味领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怀古》等。教材中还选了许多优美的古典散文,她们不仅构思精巧,用语贴切生动,而且具有很高的语言技巧,诵读时可以品味领略语言美。例如,《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四、探究型。
“新课标”将“研究性学习”规定为一门课程,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的前提下,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充分发展创造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是这门课程所具的时代特征和人文色彩,使有些篇目更有利于进行“研究性学习”。文学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单篇作品,也可以是多篇作品,还可以是整个单元的作品。例如:第六册教材中节选自《史记》的《屈原列传》,是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当代青年爱国热情的优秀人物传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深入阅读、探究、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爱国”这个主题的材料,开展以“爱国主义”为话题的作文训练,让研究性学习把读与写联系起来,达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意识的目的。具体过程是:
1、读文章前,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①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②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的?
③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组学习,借助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分组查寻资料写成小论文。
3、集体讨论,明确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除此之外,两篇题材或体裁相近的课文,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式的“研究性学习”。例如: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史记”单元,“红楼梦”单元,非常适合整个单元的“研究性学习”。像这样的单篇课文还有《鸿门宴》《〈名人传〉序》《拿来主义》等,多篇课文有《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等。另外,学习古诗词时,也可以就某一首诗词作品拓展开来,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苏轼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或作品,或作者,都可以开展。
五、展示型。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体现,它有容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视听器官全面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使用不当,就会使学生眼花缭乱,热闹有余,效果不足。因此,把握住课型,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小说、戏剧类文学作品。像《林黛玉进贾府》《阿Q正传》《窦娥冤》《长亭送别》等,运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学生将画面与文字对照阅读,不仅可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使身心得到愉悦。另外,有些讲演稿、散文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像《我有一个梦想》《道士塔》《胡同文化》等。
六、练习型。
有些作品,由于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加上文章语言浅显,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就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可以边读边完成练习,达到掌握文章内容的目的。例如,江泽民同志的《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可设计下面的练习完成阅读。1、课文基础知识练习:将字音、字形、词语方面的知识设计为单项选择题,让学生边读边选择,理解、掌握。2、精读课文,理清结构,弄清文章的总体思路后填空。(1)文章的第一段是这篇演讲稿的一部分,属于文体特征段。(2)文章的正文可分三部分,概括段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第一部分(2-5)_______;第二部分(6-11)_______;第三部分(12-18)_______;(3)文章的总体思路是_______。3、围绕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设计一些问答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适合练习型的课文还有《〈宽容〉序言》《读〈伊索寓言〉》等。
当然,文学教育的课型还远远不止这些,也不必拘泥于这些。语文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把握课型,才能合理地使用教材,不被教材束缚住手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拓展文学教育课的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文学教育课的教学质量。
说明:我校研究生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学位论文封面上的分类号的填写,请查找《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细目》上对应的分类,查找学位论文分类号目前有多种途径:
一、网上自助查询,这是目前主要的查询途径
在学术期刊以及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年中查询相似论文,获取分类号。
二、人工查询
查找学位论文如需要用到工具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图书馆主书库和社会阅览室以及样本一库均有收藏都可查阅,也可随时咨询阅览室工作人员。
三、相关知识及查找示例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采用的是等级体系分类法,根据学科主题分为二十二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位或者两位大写的拼音字母标注,字母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目的细分,每3位数字用一个半角符号“.”分隔开,每个类目都是由总到分、由粗到细逐级细分,大类字母后跟的数字越多,表明分类越细,类目越明确。
学位论文分类就是根据《中图法》分类表,查询自己所写论文的主要学科主题在该分类表中对应的标识代码。中图法分类号,是论文的必备项之一。作者要明确论文的性质和你所写文章的领域,即是属于计算机、电子、还是经济等其他领域,然后根据论文性质标注中图法分类号。
以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文章为例,说明如何标注中图法分类号: 1.“计算机网络安全导论”,首先它是属于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类,其分类在中图法大类中的代号是TP 2.在中图法类表中查找TP大类—>TP39 计算机的应用 —>TP393 计算机网络—> TP393.08计算机网络安全,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中图分类号即为TP393.08。
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细目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A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无神论、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C2 机关、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 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论 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 中国共产党 D33/37 各国共产党
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E 军事
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 各国军事
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 军事技术
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F0 政治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
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
F6 邮电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 文化理论
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教育 G40 教育学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G42 教学理论 G43 电化教育 G432 广播、电视教学 G44 教育心理学 G45 教师与学生 G46 教育行政 G47 学校管理 G48 学校建筑和设备管理 G51 世界教育事业 G52 中国教育事业 G53/57 各国教育事业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G62 初等教育 G63 中等教育 G64 高等教育 G65 师范教育 G71 职业技术教育 G72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G728 广播电视教育 G728.8 广播电视大学 G74 华侨教育、侨民教育 G75 少数民族教育 G76 特殊教育 G77 社会教育
G78 家庭教育 G79 自学 G8 体育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4 汉藏语系 H5-84 世界各地语系 H9 国际辅助语 I 文学
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I3/7 各国文学 J 艺术
J0 艺术理论 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 绘画 J29 书法、篆刻 J3 雕塑 J4 摄影艺术 J5 工艺美术 J59 建筑艺术 J6 音乐 J7 舞蹈 J8 戏剧艺术 J9 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K0 史学理论 K1 世界史 K2 中国史 K3 亚洲史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州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物考古 K89 风俗习惯 K9 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 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
N2 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 非线性科学 N94 系统科学 N99 情报学、情报工作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 数学 O3 力学 O4 物理学 O6 化学 O7 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P1 天文学 P2 测绘学 P3 地球物理学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P5 地质学 P7 海洋学 P9 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Q1 普通生物学 Q2 细胞生物学 Q3 遗传学 Q4 生理学 Q5 生物化学 Q6 生物物理学 Q7 分子生物学
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9 环境生物学 Q91 古生物学 Q93 微生物学 Q94 植物学 Q95 动物学 Q96 昆虫学 Q98 人类学 R 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 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 R6 外科学 R71 妇产科学 R72 儿科学 R73 肿瘤学
R74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 耳鼻咽喉科学 R77 眼科学 R78 口腔科学 R78 外国民族医学 R8 特种医学 R9 药学 S 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 S5 农作物 S6 园艺 S7 林业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 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工程基础科学 2 工程设计与测绘 3 工程材料学 4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5 声学工程 6 制冷工程 7 真空技术 8 摄影技术 9 计量学
TD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与测量 2 矿山设计与建设 3 矿山压力与支护 4 矿山机械 5 矿山运输与设备 6 矿山电工 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 8 矿山开采 9 选矿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0 能源与节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 钻井工程 3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4 油气田建设工程 5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采 6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8 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 9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
[99]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TF 冶金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冶金技术 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 4 钢铁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总论)5 炼铁 6 铁合金冶炼 7 炼钢
其他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金属学与热处理 2 铸造 3 金属压力加工 4 焊接、金属切割及粘接 5 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 9 钳工工艺、装配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艺 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12 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 13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 14 机械制造用材料 16 机械制造工艺 17 运行与维修 18 机械工厂(车间)2 起重运输机械 3 泵 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 6 专用机械与设备 7 仪器、仪表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0 一般性问题 1 热力工程、热机 2 蒸汽动力工程 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 4 内燃机 特殊热能及其机械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力机械风能、风力机械 91 氢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电工基础理论 2 电工材料 3 电机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 5 电器 6 发电、发电厂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8 高电压技术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92 电气化、电能应用 93 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真空电子技术 2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3 半导体技术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6 电子元件、组件 7 基本电子电路 8 无线电、电信设备 91 通信 92 无线通信
广播 94 电视 95 雷达 96 无线电导航
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99] 无线电、电信测量技术及仪器 99 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基础理论 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3 计算技术、计算机 30 一般性问题 301 理论、方法 302 设计和性能分析 303 结构、构造 304 材料
305 制造、装配、改造
306 调整、测试、校验 307 检修、维护 308 机房 309 安全保密 31 计算机软件
342 运算放大器和控制器 343 存贮器 344 输入器、输出器 346 函数发生器 347 延时器
348 各种电子模拟计算机 35 混合电子计算机
352 数字-模拟计算机 353 模拟-数字计算机 36 微型计算机 368 各种微型计算机 38 其他计算机 381 激光计算机 382 射流计算机 383 超导计算机 384 分子计算机 387 第五代计算机 39 计算机的应用
391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392 各种专用数据库 393 计算机网络 399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6 射流技术(流控技术)7 遥感技术 8 远动技术
TQ 化学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1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 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 13 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 15 电化学工业 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 17 硅酸盐工业 2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32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33 橡胶工业 34 化学纤维工业
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41 溶剂与增塑剂的生产 42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 43 胶粘剂工业 44 化学肥料工业
农药工业 46 制药化学工业 51 燃料化学工业(总论)52 炼焦化学工业 53 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 54 煤炭气化工业 55 燃料照明工业 56 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 57 感光材料工业
磁性记录材料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2 食品工业 3 制盐工业 4 烟草工业 5 皮革工业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 7 造纸工业 8 印刷工业 91 五金制品工业 93 工艺美术制品工业 94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95 其他轻工业、手工业 97 生活供应技术
TU 建筑科学建筑基础科学建筑勘测 2 建筑设计 3 建筑结构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5 建筑材料 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 7 建筑施工 8 房屋建筑设备 9 地下建筑 97 高层建筑
区域规划、城镇规划 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21 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22 水工勘测、设计 3 水工结构 4 水工材料 5 水利工程施工 6 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7 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 8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U 交通运输
U1 综合运输 U2 铁路运输 U4 公路运输 U6 水路运输 U8 航空运输 V 航空、航天
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 航空
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 社会与环境 X3 环境保护管理 X4 灾害及其防治 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 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Z1 丛书
Z2 百科全书、类书
Z3 辞典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答案:b
南京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兰亭集序》帖,它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的环境中,王羲之“游目骋怀”,乘兴书写了这一书法名篇。
c.这幅书法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d.此帖各字大小错落,字列之间宽紧合宜,整幅作品气脉贯通,率意中尽显天然之美。c
连云港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d.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聊城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2.c(说明:本题2分。)
德州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三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b
达州
(3)任务三:下图是郝小静同学寄给她爷爷的一张新年贺卡,其中有两处格式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亲爱的爷爷:
我好想你哟!新年要到了,孙女愿你天天开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放了假我就来看你!
此致敬礼!
2014年12月28日
修改意见:① ;
②。
(3)修改意见:①祝福语“敬礼!”应换行顶格书写;(1分)②在日期上一行靠右应补上署名。(1分)
南充
4.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a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b
资阳
9.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列谜面猜成语,任选两幅图.....案将序号和成语写在横线上。(2分).
序号: ▲ 成语: ▲ 序号: ▲ 成语: ▲
9.(2分)①口是心非 ②德高望重 ③三言两语 ④里应外合(任选两个,答对一个1分)
杭州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道理的一种文体,选自《韩非子》的《智子疑邻》
和选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都是寓言。
b.《丑小鸭》《绿色蝈蝈》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列夫·托
c中的少年闰土、曹
等。
d同为宋代的范仲淹
大抱负。
b 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的《故乡》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
黄石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雪》是鲁迅先生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名篇,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明了自己的倾向——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b.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感。
c.《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形象。
d.《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d
随州
7分)
a
b
c
d
c
5.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讽刺小说 .席慕蓉——台湾作家——《贝壳》——散文 .契诃夫——《变色龙》——小说——小弗郎士 .郭沫若——《雷电颂》——历史剧——屈原 宁波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60字左右)。(5分)下面是校文学社社长正浩和编辑诗瑶的对话。
正浩:诗瑶,陈平告诉我,我们文学社刊物《春芽》第三期有一个错误。
诗瑶:什么错误?
正浩:在“最美人物”栏目里,我们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了。
诗瑶:啊?把谁的名字写错啦?
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
黔南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十堰
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c.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小说家,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
d.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绿》,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a
天门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风筝》《故乡》《孔乙己》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c.《给巴特勒的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都是法国著名作家。
d.《望岳》《小石潭记》《钱塘湖春行》《泊秦淮》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未选择的路》借写自然之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主要是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c.《沁园春·雪》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论史结合得浑然一体。
d.《兼葭》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反复用典。
c d
泰安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
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c
河北
4、下面这则应用文有四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海南
7.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5分)
昨天(2015年6月24日)下午,有位同学在学校阅览室拾到一个红色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55元,一张饭卡。这位同学把钱包交到了德育处。请你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拟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潜江
5.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过零丁洋》和《己亥杂诗》不属于同一朝代的作品。
b.《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不属于同一诗人的作品。
c.《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属于同一文体的作品。
d.《次北固山下》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边塞诗类型的作品。
a
6.a.b.c.不平之气。
d.的思想感情。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满井游记》通过描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难绥化 .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
a.朱自清《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b.《故乡》中的闰土,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形象。
c“.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这句话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d.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c
孝感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
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
10.c(2分)
11.①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得分点:“衡”,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
②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分。得分点:“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
12.b(3分)
13.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共3分。)
宜宾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5.b(a没 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6.d(《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
邵阳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b.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年纪为“豆蔻年华”。
c.曹禺,本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d.《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a
丹东
6.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
c.《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c
益阳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春》等。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前苏联广 阔的 历史画卷,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描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深刻批判了当时黑暗的 社会现实。
8.(3分)a
昆明
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水浒传》故事情节紧张、生动、富有传奇性。其中武松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智取生辰纲等故事脍炙人口。
c.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想象超凡,夸张神奇,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散文《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答案】b
【解析】b项表述不正确,拳打郑关西的是鲁提辖,即鲁智深。取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等人,没有宋江的参与。
攀枝花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非内容上。在书信中,可以记叙事情,描写景物,说明事物,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对人生和社会的议论。
c.课文《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和《昆虫记》。
d.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比如,格列佛对英国士兵的解释是:“一只受人雇佣、杀人不眨眼的耶胡,它杀自己的同类越多越好。”
扬州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5.(3分)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云南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岗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
1930年前后苏俄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背影》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6.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荆州
5.(3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是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b.《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刻画了林冲、武松、李逵、宋江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c《.谈读书》的作者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的名言,其随笔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语言生动优美,富于个性化,场景设置集中,矛盾冲突尖锐。
b
百色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b.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摘 要】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对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做出新的规定。本文在IFRS9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IFRS9;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
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一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对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做出重大改革,以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并规定自1月1日起生效,允许提前采用。
一、IFRS9的制定背景
国际会计准则特别是IAS39—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过于复杂一直饱受诟病,无论是财务报告使用者,还是中介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强烈要求对IAS39进行改进,降低其复杂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G20领导人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以尽量减少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帮助投资者增强金融市场的信心。在此背景下,年11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以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中有关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规定,之后分阶段增加有关金融负债分类和计量、金融工具终止确认、减值和套期会计的新要求,最终将完全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
二、IFRS9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变化
(一)简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
现行IAS39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出台的IFRS9减少了金融资产的类别,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三个类别,并且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新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一类别。IFRS9这种分类模式实质上是对IAS39分类体系的简化,降低其复杂性。
(二)改变金融资产分类基础
现行IAS39对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由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决定,每一类别都赋予相应的标准,有的是为了持有至到期,有的是为了短期持有以便从交易价差中获利,还有是基于某种约束(如合同中明确规定)将其作为某种类别进行管理等,随意性较大。而IFRS9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是以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测试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为依据。根据规定,主体首先应该评估其业务模式,而非根据管理层对个别金融资产的意图来确定类别,除非在主体的业务模式发生变化的罕见情况下,IFRS9禁止报告主体对金融资产进行再分类。
(三)确定摊余成本计量的新标准。
现行IAS39中,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它以公允价值计量,有一个例外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也按照成本计量。IFRS9则取消了这种例外,规定主体持有的所有权益投资均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现行IAS39中无标价权益投资在不可充分可靠计量公允价值时按成本减去减值计量的豁免规定在IFRS中不在适用。按照IFRS9准则,当且仅当金融资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以摊余成本计量:(1)持有该资产的目标是获取合同现金流量;(2)合同现金流量仅仅是本金和未付本金的利息的付款额。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严格了摊余成本计量的限制条款,确立新的适用标准。
(四)允许进行重分类
根据现行IAS39规定,初始确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得转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其他3类金融资产也不得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而IFRS9则取消了这种规定,规定当主体改变了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允许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进行重分类。但是为了防止人为操纵盈余管理,IFRS9对这种重分类进行了严格限制,而且指出这种重分类只在几种罕见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五)保留公允价值选择权
现行IAS39公允价值选择权须满足三个限定条件:(1)该指定消除或实质上降低了会计不匹配;(2)一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者两者的组合,根据可用文件证明的风险管理或投资战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并评价其业绩;(3)一项工具包含满足特定条件的嵌入衍生品。而IFRS9仅保留了条件(1),规定主体可以在初始确认时做出不可撤销的选择,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前提是该指定将消除或显著减少以摊余成本计量该金融资产时产生的会计不匹配。例如,主体可能持有一项具有与其相匹配条款的将固定利率换成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进行套期,假设满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条件,如果贷款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而利率互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这将造成计量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对应收贷款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以减少贷款以摊余成本计量时产生的计量不一致。
(六)取消混合金融工具分拆处理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主合同和嵌入合同因具有不同的属性而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根据现行IAS39要求,混合金融工具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应当分拆为主合同和嵌入合同,并分别核算处理。IFRS9对于准则内主合同金融资产的情况,没有保留IAS39中混合合同的嵌入衍生工具的概念,规定按照IAS39应单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将不再进行分离,而以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作为整体进行评估,如果该金融资产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则整体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IFRS9这种对嵌入衍生工具合同要求,同样适用于包含金融负债主合同以及不属于IAS39范围的非金融负债主合同的所有混合合同。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简化金融工具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与现行IAS39相比,IFRS9将金融资产由原来四类划分为两类。按照IAS39规定,有相当部分的金融资产被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数额较大的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没有计入利润表,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未来通过利润表核算的金融资产更多,对其利润影响也就更大。按照IFRS9规定,要求这种可供出售类金融工具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不再通过资本公积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但使金融资产的核算程序得以简化,而且排除了许多需要管理层判断的主观因素,提高了准则的可靠性。
(二)减少人为盈余管理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与IAS39的金融资产分类模式一致,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属性都是公允价值计量,但是二者的会计处理却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交易费用和后期公允价变动的处理上。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其计入成本。对初始计量后公允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计入资本公积。这种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种金融资产,对于交易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处理方式的不同,就增加了人为调节盈余的机会,企业可以借助类别的划分调节利润。新修订的IFRS9引入了业务模式测试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的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防止人为操纵盈余管理。
(三)扩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
在我国现行准则划分的四类金融资产中,除贷款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外,其他则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根据IFRS9新的规定,凡是不能通过业务模式测试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之一的金融资产,都要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就意味着所有权益性投资和不符合贷款基本特征的金融资产都将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且现行准则规定的无标价权益投资在不可充分可靠地计量公允价值时按成本减去减值计量的.豁免规定,在IFRS9中将不再适用,这就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的可能性。同时,按照我国现行准则规定,混合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分拆为主合同和嵌入工具部分,分拆出来的主合同往往能够按照摊余成本计量,而在IFRS9中,混合合同不再需要分拆处理,而是以整体为基础选择计量属性。但是混合合同一般结构较为复杂,在许多情况下作为整体难以满足摊余成本计量的苛刻条件,这就意味着IFRS9实施后,绝大多数的混合合同可能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也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扩大计量范围的可能。
(四)增加我国会计准则修订难度
IFRS9虽简化了金融资产分类,但允许主体在商业模式改变时,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允许重分类体现了企业在商业模式改变时金融资产计量属性相应改变的对应关系,理论上是严密的。但在实践中,企业管理层对商业模式决定大多依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各种制度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健全,需要准则给出更多的指南指导企业实践操作和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但是IFRS9只针对不同的商业模式情况进行了举例,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必然增加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难度。
四、采取的适应对策
(一)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的修订和完善
面对国际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要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做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跟踪研究与意见反馈工作,密切关注和研究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升我国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在修订的过程中能充分考虑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权益,使最终形成的准则能够被我国的企业广泛接受和实施。
(二)以IFRS9为指导,修订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与国际经济相比,经济发展程度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尽管在大体上趋同,但还不相适应。4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步伐,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标准化。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9即将应用,我国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方法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应当及时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规范和指导企业会计行为,更好地符合国际标准。
(三)加强会计人才的学习与培训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其品种日益丰富,复杂性越来越高,国际会计准则量势必加大,修订也愈加频繁,我国会计准则内容相应地也不断更新、变化,越来越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我国会计人员的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素质,及时掌握国际会计准则最新动向的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
(四)健全资本市场,畅通公允价值获取渠道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完善,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许多金融资产没有公开一致或者可信的渠道获取公允价值,再加上产权市场不发达,一些权益工具没有活跃交易市场,获取其公允价值困难重重,直接影响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际上公允价值管理经验,改善我国金融工具的计量环境,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畅通公允价值获取渠道,不断提高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质量和水平。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河南平顶山 467000)
参考文献:
[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2009年11月.
[2]王芷萱.IFRS9与IAS39的差异比较及启示—对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解读[J].财会月刊.(6).
[3]傅欣,叶冰昕.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影响[J].财会通讯.(1).
[4]马广奇,魏婷婷.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J].新金融.2011(9).
[5]陆建桥,朱琳.跟踪国际主动参与积极应对深入研究金融金融工具会计最新动向与对策—财政部金融工具会计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10(2).
《文学教育》中旬号决定在2015年全面改版, 将以开放、新颖、时尚、实用、好看的崭新面貌与读者见面。现将常设栏目预告如下, 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前沿:刊发人文社会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经济、法律、地理、艺术、旅游等广泛学科, 文章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启发性。推荐:推荐从报纸、书刊和网络上邀选出来的精短作品, 体裁以散文、随笔和小品为主, 内容除了强调文学性, 还将突出情感性、哲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确保篇篇好读、耐读。阐释:对文本、理论、思想、概念、术语等进行独到的、深入的或别样的阐释, 或运用新的理念, 或运用新的视角, 或运用新的资料, 重别解, 重新说, 重探幽, 重发微。策略:探索文史各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寻找新的突破口和新的路径, 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案例:刊登文类各科具有创意的教学案例, 包括说课稿及课堂教学实录, 如语文课的重点讲解, 政治课的热点学习, 历史课的盲点争鸣, 地理课的难点讨论, 艺术课旳美点描述等, 以个案的形式呈现, 突出实用性和示范性。发现:发表具有探索意识的各科论文, 提倡新立场、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新观点, 着眼于发现, 力求把那些沉睡在里层或角落的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唤醒过来、打捞起来、呈现出来。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及其他文类学科的学术问题, 可以是人物的比较, 可以是故事的比较, 可以是环境的比较, 可以是主题的比较, 还可以从中外的角度进行比较, 从古今的角度进行比较, 从时空的角度进行比较。经验:发表关于教育教学的各类经验之谈, 可以是描述, 可以是归纳, 可以是总结, 要求具体, 实在, 新鲜。交流:刊发与传播有关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可以涉及到文艺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众多领域, 还可以刊发沟通与交流方面的文章, 比如德育、家庭教育、校园文化、班主任工作等, 均可视为传播行为。报;判:批判既是一种姿态, 也是一种方法, 可以对复杂缠绕的问题进行辨析, 可以对模糊不明的问题进行澄清, 可以对众说纷纭的问题进行评判, 还可以对已有定论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商榷。现场:及时报道与文学和教育相关的活动, 比如公开课, 比如辩论战, 比如作文奖, 比如读书会, 比如郊外游, 比如篮球赛, 比如美术展, 比如模仿秀, 比如志愿行等, 强调现场感, 突出新闻性。表达:发表各类原创性文学作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书信、报告文学均可, 提倡独特的表达, 真诚的表达, 艺术的表达, 反对过度借鉴, 拒绝剽窃抄袭。征稿要求:丨、选题明_集中, 一文一题, 不设副标题, 应有5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和三个以上的关键词;2、字数每篇一般在3 (H川字至35 (川字, 或400 (丨字至55 (丨0字, 或600U字至7500字, 或800 (丨字至950G字3, 投稿时请以电子版形式发至邮箱:wxjy2005@l 26.com�文末注明作者单位和联络方式4、现场和表达两个栏目的稿件不需要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亦不受字教限制
关键词 开放获取期刊 分类号 评审专家遴选 可行性验证
分类号 G255.2
Study on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Expert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Wei Jianbo, Zhou Jie
Abstract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selecting experts method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number, which judges whether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manuscripts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xpert is consistent or not by comparing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manuscript and expert's paper. It can find out the most appropriate experts. There are the basic ideas, steps and feasibility validation in the paper. The verification found out that this method is useful to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experts.
Keywords Open access journal. Classification number.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experts. Feasibility validation.
同行评审是保证期刊质量最重要的方法,而评审专家遴选又是同行评审最重要的环节,评审专家选择的合适可以事半功倍,能够为稿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如果评审专家选择不当,可能造成“外行评内行”的现象,最终的评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传统的评审专家遴选方法主要是编辑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专家进行评审,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另外,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方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科技期刊,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专家遴选方法并不适合。所以本文结合开放获取期刊的特点,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评审专家遴选方法。
1 评审专家遴选存在的问题
开放获取期刊在评审专家遴选上完全继承了传统科技期刊的方法,即期刊编委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评审专家,这就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编辑的交际范围有限,他只能将稿件交给自己熟悉的几个专家评审;其次,一个学科包括许多研究方向,编辑可能了解评审专家的学科,但不一定真正了解评审专家的研究方向,这可能导致稿件研究方向和专家研究方向不一致;除此之外专家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段专家的研究方向也有所变化,传统遴选评审专家的方法不能反映这种变化。
开放获取期刊相对于传统期刊有一些新的特点,开放获取期刊由于可以免费获取,没有订阅费,经费来源主要是论文处理费和社会团体的赞助,经费相对于传统期刊是比较少的,所以开放获取期刊要尽量减少成本,而减少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用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如果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自动专家遴选,那就不需要聘请那么多编辑,成本也就大幅下降。另外,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论文数量一般还要多于传统期刊,如果采用传统遴选专家的方法则需要更多的编辑,成本还要高于传统期刊。
对目前开放获取期刊评审专家遴选进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方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可选专家数量有限、专家选择不准确、不能及时反映专家研究方向的变化;第二,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方法与开放获取期刊节约成本的理念相违背,成本比较高。所以对开放获取期刊而言有必要对传统专家遴选方法进行改变,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评审专家遴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 基于分类号的评审专家遴选系统
2.1 基本构想
针对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可以在一个学科或一个领域内建立一个专家遴选系统,将有关专家的一些信息放到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自动匹配推荐几个合适的评审专家,然后编辑再对推荐的专家进行甄别,从而选择合适的评审专家,这样就可以解决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评审专家遴选的问题我国也曾经做出过努力,例如1993年《中国科学技术论文评审专家名典》、2000年《西北地区高校审稿专家名录(自然科学类)》、2001年《上海市高校科技论文评审专家名录》等。这些评审专家名录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第一,因没有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匹配需要人工查找,人工查找不但成本高而且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第二,更新慢,这些名录从编审到出版需要很长的时间,且出版后很长时间不会更新。通过建立评审专家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匹配,而且更新及时,可以解决评审专家名录所存在的问题。
2.2 实现方法
评审专家的遴选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是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与稿件研究方向的匹配度。稿件审理过程中评审专家的水平很重要,高水平的专家才能提出准确的审稿意见,所以评审专家系统建设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领域专家的信息。目前,评判学者学术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例如H指数、发文数、引用数等,通过这些指标找出合适的评审专家。接下来是如何判断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与稿件研究方向的匹配度,这是评审专家系统建设的重点。
nlc202309021949
那么如何评判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与稿件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呢?专家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他发表的论文反映出来,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表明该学者在这个研究方向有较为突出的贡献,而最新发表的论文代表着该学者最新的研究方向,那么可以将待审稿件与该学者引用次数最多的几篇论文和最新发表的几篇论文进行相似性比较,如果相似性较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稿件研究方向一致。那么如何比较论文的相似性呢?最容易想到的是利用类似论文查重的方法进行比较,但这种方法非常复杂,而且由于汉语语法的复杂性,进行分词比较时很容易产生歧义,比较的准确性并不高。我们都知道每篇论文都会给出一个分类号用于表示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方向,那么可不可以利用分类号进行论文相似性的比较呢?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怎样进行比较?下面主要讨论利用分类号进行论文相似性比较的方法。
基本思想是从万方或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选择某位学者引用次数较多的若干篇论文和最近发表的若干篇论文,将这些论文与待审稿件两两进行相似性比较,得出相似性指数,然后求出平均相似性指数,将平均相似性指数作为该学者研究方向与稿件研究方向匹配度的指标。在对两篇论文进行相似性比较时首先将两个分类号进行拆分,例如在比较G254.2与G253的相似程度时,需要将前者拆分为G、2、5、4和2五部分,后者拆分为G、2、5和3四部分,然后从前往后依次比较两者相同部分的个数,上面的例子中有3个相同的部分,最后将两者相同的部分乘以2再除以两者拆分后的部分总和,在上面的例子中为3*2/(5+4)=2/3,即66.7%,那么我们认为G254.2与G253的相似程度为66.7%。这样我们就可以定量地比较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和待审稿件研究方向的相似程度。至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如何下面将进行验证。
2.3 可行性验证
这种方法对分类号准确性的要求很高,但目前我国科技论文的分类号是很不规范的,随意性非常大,所以在进行相似性计算前一定要对分类号进行规范,有些论文的主题包括多个概念,这时可以用多个分类号来表示,分别将这几个分类号与待审稿件分类号进行相似性比较并取其中较大者。在可行性验证时,为了简单每位学者仅选择10篇论文进行比较,其中5篇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和5篇最新发表的论文,这10篇论文必须是该学者为第一作者。这里选取图书馆学领域三位专家进行可行性验证,选择的三位专家分别为肖希明、陈传夫和张晓林,待审的两篇文章分别是《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分类号为G250.7,见相似性1)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与竞争力分析》(分类号为G203,见相似性2),相似性比较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如表1、表2和表3所示,对于论文《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即各表中相似性1所示,肖希明、陈传夫和张晓林三位专家的平均相似性分别为55.8%、64.3%和74.9%,相似性大于80%的数量分别为0、3和4个,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三位专家研究方向与论文《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研究方向相似性为张晓林>陈传夫>肖希明,从理论上讲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张晓林更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评审专家,其次是武汉大学的陈传夫,而武汉大学的肖希明不太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评审专家。对于论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与竞争力分析》,即各表中相似性2所示,肖希明、陈传夫和张晓林三位专家的平均相似性分别为68.3%、71.9%和65.6%,相似性大于80%的数量分别为4、4和3个,所以三位专家都对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有所研究,但相比而言肖希明和陈传夫两位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而张晓林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要少一些,结合上述两个方面,武汉大学的肖希明和陈传夫作为这篇论文的评审专家更好一些。
表1 论文相似性比较一
表2 论文相似性比较二
表3 论文相似性比较三
上面以两篇论文为例,通过分类号计算专家研究方向和稿件研究方向的相似程度,从而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呢?这就需要比较上述三位专家的实际研究方向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三位专家的研究方向如下:肖希明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等[2];陈传夫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发展理论和知识产权研究[3];张晓林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数字对象与元数据技术、知识组织与知识构建技术、知识发现与情报分析技术、开放集成系统技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等[4]。可以看出肖希明和陈传夫都从事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虽然他们都从事图书馆理论方面的研究,但肖希明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陈传夫从事图书馆发展理论,而张晓林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方面的研究。
第一篇论文《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主要是进行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研究,从上述三位专家研究方向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张晓林是最适合的评审专家,他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方面的研究;另外两位专家中陈传夫从事图书馆发展理论研究,研究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显然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肖希明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前面两位专家相比他的研究更加偏向于传统图书馆,所以他不太适合评审这篇文章。第二篇论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与竞争力分析》主要研究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很显然肖希明和陈传夫都非常适合作为这篇论文的评审专家,因为他们都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相比而言张晓林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一些。可见实际情况与通过分类号计算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所以通过分类号来计算专家研究方向和稿件研究方向的相似程度,从而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是可行的一种方法。
3 结语
开放获取期刊与传统期刊相比发表的论文更多、经费更少,所以开放获取期刊评审专家遴选必须要节约成本,传统评审专家遴选方法并不适合开放获取期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评审专家遴选系统,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进行客观、公正地遴选评审专家。但这种方法也不是完美的,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审专家遴选系统的建立不是单个期刊可以完成的,需要某个领域的众多期刊合作完成,而且还需要收集专家的相关信息,前期工作量非常大。
(2)这种方法对分类号的要求很高,而目前我国学术论文中作者给出的分类号非常不规范,所以要对每篇论文的分类号重新规范化,这个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分类号是人工给予,它也受到人的主观性影响。
(3)计算结果区分度不够,可以看到计算结果中很多相似度相同,但论文之间的两两相似度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反映这种较小的差别。
虽然目前评审专家遴选系统的设想还有许多缺陷,但系统建成之后将使许多期刊长期受益,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以扩大评审专家遴选范围,避免遴选专家时受编委主观倾向的影响,这将为期刊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作用,至于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还需要有关学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 1 ] 方卿.中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实践与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6):89-92.
[ 2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肖希明简介[EB/OL].[2015-04-22].http://sim.whu.edu.cn/index.php/index-view-aid-221.html.
[ 3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简介[EB/OL].[2015-04-22].http://sim.whu.edu.cn/index.php/index-view-aid-210.html.
[ 4 ]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张晓林简介[EB/OL].[2015-04-22].http://www.las.cas.cn/jypx/yjsjy/zs/bszs/201106/t20110621_3291388.html.
魏健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38。
周 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北京,100038。
(收稿日期:2015-05-06 编校: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