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精选8篇)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 篇1

(读书笔记)

特殊教育含义: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孤独症教育康复的介绍:孤独症儿童有“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样”之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可以客观反映出每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不同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教育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和智力、心理上的差异。二是可以理解为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明显,教育康复必须坚持个别教育。孤独症教育康复是一门跨多学科(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尤其是以教育和医学康复最紧密结合的特殊教育方法学.讲教育康复就是要教育的目的、方法与医学的康复手段有机结合,突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据国际医学权威杂志Costello报道,孤独症儿童患病率在万分之十。但是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10套播出的科教片《牵手孤独》中这样说,在我国每出生500个孩子中就有一例为孤独症儿童。我国目前每天出生人数为27000多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天将有55名孤独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

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其表现

孤独症儿童的疾病原因是脑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直接后果则造成了孤独症儿童严重的心理发展滞缓(心理年龄低龄化),并由此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严重缺乏,耐挫力,自制力,自控力。自我表现能力极差,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下。

正常儿童0-2岁:语言现象:“鹦鹉学舌”(又称“仿说”“回声”“录音回放”“答非所问”等语言现象。

行为现象:随心所欲,不惧怕危险,随时发脾气,不会正确表

达自己的愿望,害怕见陌

生人。

表达方式:不注意场合,会用哭、叫、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在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方面,0-2岁正常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都比较差等。(孤独症儿童心理年龄低龄化)

一、感知觉神经系统严重统和失调

人的感知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际感知觉:平触觉,震动觉、运动觉、痛觉、温度觉、饥渴感觉和内脏感觉。

孤独症孩子在多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感知觉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视觉、听觉不同步,嗅觉、味觉和触觉统和失调。

(1).孤独症儿童存在着明显的视觉与听觉信号系统不同步。

正常人看电视或看表演时,可以根据剧情情节和人物对话表现出喜、怒、哀、乐。这是因为人的视觉信号系统与听觉信号系统在接受信息后能正常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到神经中枢,引起相关神经冲动,可孤独症儿童做到这些却需要很长时间。

孤独症儿童听觉神经系统启动较慢,视觉系统一般较好。

(2)嗅觉系统上:嗅觉系统要好于味觉系统。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比较偏食,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吃肉,绝大多数拒绝吃蔬菜。

孤独症儿童的味觉系统存在:咀嚼功能普遍较差,其中部分儿童吃饭时不会咀嚼,只会采用“吞”食的方法。

例:有些儿童喜欢吃辣的食物。据推测,是因为“辣味”对口腔的刺激。许多孤独症儿童喜欢吃“薯片”,据推测是因为咀嚼发出的食品声对听神经的刺激使他们生理上获得的快感而正是咀嚼功能缺乏正确运用。因此,对不同食物的鲜、美味就无法体验。这对一些孤独症儿童为什么吃干的方便面,吃生米等现象就可以解释了。

(3)在触觉方面:部分孤独症儿童有严重的皮肤过 敏症,他们拒绝任何人触碰自己的身体。

二、言语和语言障碍

大约一半被诊断为有孤独症儿童会在沉默中度过一生。还有一些患者对他听到的话只能像鹦鹉学舌般重复(一般称为“模仿语言”)

而那些能够讲话的孤独症患者将“我”“我的”和“你”等代词混淆,并且可能在许多不同情境下重复使用同样的短语。如“牛奶和饼干......”。孤独症患者的身体语言非常难以理解,说话时,孤独症儿童的面部表情和活动很少能与所说的内容相符。另外他们的语调也不能反映他们的感受。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他们只能尖叫或者去抓他们想要的。

三、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信息加工整合能力差)

正常儿童的信息加工表现在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和元认知。

由于疾病的原因,孤独症儿童的神经传导和“中央处理器”系统出了问题,因此表现出他们无法整合外界信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出现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加上家长老师“读不懂他们,教育引导方法出现了问题,所以会常常有纠正了问题明天继续出现的想象。

孤独症儿童需求表达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几种形式:

一、需求表达

(1)有一般的需求表达时,出现莫名其妙的尖叫、痛苦、大笑(如不予以及时制止,可以一整天持续或自己咬自己。

(2)有强烈需求时,出现自伤自残的现象。如自己打击自己,用头撞击物体,用利器划、割自己。(3)寻求别人关注时,扨、摔东西。撕扯书籍,报刊等。

二、情感交流

(1)表示欢迎时,有微笑,允许别人与自己有身体接触。

(2)表示惧怕时,面部表情有恐怖状,身体会退缩,有时会出现”声嘶力竭“的喊叫。

(3)表示接纳时,用打、抓、咬、吐、掐、踢等方式。(4)表示拒绝时,头转向其他反向,拒绝与访问者的目光交流。

(5)表示同意时,会依指令顺速用目光扫视目标后自行执行。

(6)表示厌烦时会扔摔东西或出现情绪烦躁等。这些形式多为0-2岁正常孩子的表现。

四、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问题是孤独症儿童不可逾越的障碍。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目的和一般原则

根本目的:改善他们社会性状况。一般原则:关爱性原则、早期教育原则、长期强化原则、均衡发展原则、提醒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一般方法

一、发展孤独症儿童认知途径和一般方法

认知:事物呈现在眼前,感到熟悉并确认在以前感知过他和回忆一起,构成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言语等心理过程及其发展。1.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近及远的发展。例:幼儿最初认识一日之内早、午、晚扩大到今天、明天、昨天,到一个星期、一个月....2.儿童的认知是由此及彼地发展。儿童认识事物有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3.儿童认知发展是由表及里地发展。4.儿童认知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发展。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认知发展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不一致。

1.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关注的是一个细节而不是一个整体。

2.对事物的发展往往缺乏联系。

3.选择性注意明显。

4.迁移能力弱,往往拒绝变化。

改善方法:

(一)充分认识影响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相关因素。

(二)提高孤独症儿童认知水平的一般方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如、教孤独症儿童认识卡车,需要教师或家长带孩子在实物前进行那个讲解,并要求他们通过实物观察进行与小汽车、公交车、等车的辨别。

2、注意引导性发展。

3、注意引导他们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4、要十分重视和加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5、要积极引导孤独症儿童参加社会实践。

二、对孤独症儿童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听力正常,但其听觉注意、听觉识别、听觉选择、听觉理解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1、声音觉察的训练

(1)听觉游戏条件反应的建立

训练儿童听到声音后作出反应。

例:3岁以下的儿童可以选择套筒、套塔、乒乓球玩具等容易操作的物品,只需要听到声音放下或敲击玩具就可以了。

(2)自发性机警反应的建立

例:一人陪儿童活动,另一人喊儿童名字或给出其他声音,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果没有反应,提醒儿童,“听,什么声音?”“听,谁在叫你?”

注;训练者要多次演示游戏过程,引起儿童注意,吸引他们参加;声源的选择多样化。如电话铃声、流水声、歌声、洗衣机转动声。

2、声音的辨别训练:

例:(1)给孤独症儿童呈现一定数量的不同实物、玩具、模型或图片,训练师说出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事物的名称,要求他们通过听辨指出或我、取出相应物品。

(2)训练师出示一幅图,问:“指一指,红色的灯在哪儿?小猫在吃什么?哪个是男孩子?

(3)训练不能总是采用你说他听的形式,他们会很快产生厌烦,所以训练者要开动脑筋,设计出相应的游戏活动。让他们按照说的内容绘画是一个好方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孩子同时绘画,面对面不让孩子看到老师绘画的内容。画完后,将两幅画进行对比,复习语言内容,找出他听错的地方。训练者在活动中所采用的语言内容要适舌,儿童的听力语言水平。对只能听取单个词语的儿童,可以说画一个房子;而对于较高水平的儿童可以说;在纸的中间画一所房子,在房子的旁边画三 朵花。

3、发声构音训练

例:加强呼吸训练的游戏:闻花香、吹气球、吹泡泡、吹画、吹纸条、吹球过洞、吹蜡烛。

呼吸锻炼操;第一节:扩胸运动,两臂弯曲平举至胸前向后甩。第二节:呼吸运动,两手缓缓上举同时吸气,两手缓缓放下呼气,两拍一个动作。

4、语言训练

例:

1、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抓住每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日常活动机会,进行语言教学。比如吃饭时,早餐、晚餐或吃点心时都提供大量的语言学习机会,也是积累和理解各种日常生活用语的好时机;饭前、饭后、洗漱、睡前、与孩子共同外出的活动,都能够给以实时的语言刺激。

2、游戏活动:老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纸板娃娃,并在另外的纸上画出几套不同的衣服、裙子、裤子等。在活动中,你对孩子说“给娃娃穿红色衣服,给娃娃带蓝色的帽子.....”让他选择,然后互换角色。

三、感知觉训练主要内容及方法

游戏在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如“猫抓老鼠”“官兵捉强盗”等游戏都能改善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找朋友”“丢手绢”等游戏对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力具有积极作用。

适宜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听觉游戏、视觉游戏、嗅觉游戏、味觉游戏、触觉游戏。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 篇2

一、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育人, 而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补偿其智力和行为上的缺陷, 争取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和语言沟通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他们非常需要借助音乐这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来表达自己。他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特殊爱好, 使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都认识到音乐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和治疗方法。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两个方面:使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水平方面得到提高;使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孤独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了解其心理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孤独症儿童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教育, 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成长。

二、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关系

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处于一种边缘状态, 在可见的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中, 有两种观点比较普遍, 一种观点认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治疗, “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课程与普通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程不尽相同, 更多的属于音乐治疗范畴。因为残障儿童很难通过普通音乐课达到提高音乐修养与开发音乐才能的目的, 而预期出现的效果是通过音乐治疗手段恢复其心理、生理的功能, 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 争取他们能够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殊教育领域中, “一个音乐教育者可能教孩子演奏一种打击乐器;一个音乐治疗师可能利用相同的行为练习孩子眼和手的协调。虽然目的可能重合 (一个学生能演奏一种打击乐器, 同时练习眼和手的协调) , 但其结果是教育性的还是治疗性的还要依据专业人员的训练和优先目标来确定”。[2]这一观点认为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目的不同: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对音乐本体的学习;音乐治疗强调的是通过对音乐本体学习来达到非音乐的治疗目的。

人们对音乐教育目标的片面认识是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但随着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 传统观念已发生动摇。经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 新的音乐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简单来说, 就是音乐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关系并不像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可以混为一谈, 或者互不相关。它们的关系更倾向与一种递进关系。因此,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的实践应该是彼此融合的, 而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有着比音乐治疗更深一层次的目标以及要求, 除了要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达到治疗补偿的目的之外, 还需要培养特殊儿童的音乐技能以及认知内容。所以笔者认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具有高于音乐治疗的重要意义, 音乐活动的干预不仅要使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补偿, 对音乐技能以及认知深度的要求也是有必要的。

三、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展望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 要发展特殊教育领域内的音乐教育只有不断去探索, 用心去钻研, 努力开创出一条适合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课程体系, 使其能尽早步入正常人生轨道的最佳途径。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立足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孤独症儿童教育目标。教育科研是时代的要求, 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科研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 是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醒而完整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我们的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明确教育规律, 使教师从中学到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 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经验和学特色, 进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高教学质量。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与普通儿童的音乐教育需要更好的融合, 使更多的不管是暂时需要还是长期需要的孤独症儿童获得真正的音乐教育;使部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得到特殊的音乐教育。这将引起师资培养、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的支持措施的变化或改革, 并会对普通学校的教师音乐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取消培智学校, 而是要真正采取动态的双向多层次的安置方式。师资培养的方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 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师会受到特殊教育基本知识的训练或熏陶, 使之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专门的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重点将从学科型转向资源型教师, 成为在普通学校专门帮助特殊儿童或普通教师的专家。

近年来, 随着国力的增强,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国内先后成立了许多特殊教育高等院校, 这对于改善残疾人事业研究条件和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已有诸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了“音乐治疗”技术试验, 但数量非常有限, 科学论证还不够充分。特殊音乐教育 (Mus ic Spe cial E d u c a t i o n) 应该采用先进的音乐训练手段, 形成特殊教育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 使特殊音乐教育更具特色, 更行之有效。目前, 中国在特殊教育领域音乐教育及音乐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不仅在智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领域, 在聋儿康复 (提高残余听力) , 盲人音乐体态律动训练 (提高身体协调性) 等许多特殊儿童中都可能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质量。因此, 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研究还需更多的人关注, 尤其要创造更多的科研条件, 获得更多的科学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材;培养更多专业知识过硬, 富有献身特教精神的音乐教师。

结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培养与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只要经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与训练就可以极大程度的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 丰富他们的想象, 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真正在音乐教育的殿堂里尽情的描绘灿烂的明天, 歌唱美好的未来。但中国当前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至今还很有限,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小。因此, 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心理、生理、医学、教育等几方面的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及方方面面的合作, 促进我国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造福于所有孤独症儿童及他们的家庭。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2]彭丹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3) 。

[3]David J.Elliott.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4]陈莞.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 2002, (1) 。

[5][姚沛彤.浅论残障人的音乐教育——音乐和特殊教育中人的需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9, (1) 。

[6]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7]莫雷, 王瑞明, 温红博, 等.心理学实用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 篇3

关键词:孤独症 儿童家庭教育 困境 对策

孤独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目前还尚未明确,但是,针对孤独症的儿童,家长要及时的介入教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快的帮助孤独症儿童脱离孤独的环境和心理。

一.孤独症的提出、特点

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的一种。1943年美国医学家Dr.LeoKanner发表了《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的论文,是对孤独症进行研究并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性论文;1944年澳大利亚医生HasAsperger发表了一篇关于儿童自闭性精神病质的研究论文。孤独症发病于3岁以前,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刻板。我国自陶国泰于1984年首次报道孤独症,其中儿童孤独症大约有40万。

二.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家庭教育的客观困难。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疾病,该类儿童存在着(1)社会交往障碍: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缺乏、感情和社会互动困难;例:学校里许多孤独症孩子都是“孤单只影”,要在老师的分配下,才有“伙伴”。(2)语言交往障碍:语言发展延迟、语言应用能力低等;学校里的一些自症孩子的语言处于“鹦鹉学舌”或简单词语的阶段,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愿。(3)兴趣和行为异常:兴趣异常狭窄、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等。例:有一个孤独症孩子很喜欢光盘,一看到教师办公室里没人就进去拿光盘,教师们的光盘几乎都给他拿遍了。这些障碍使他们碰到因环境改变、固执的行为受到限制、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下就会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行为。

2.家长的不良心态是家庭教育的拦路虎。许多家长知道孩子是孤独症后,觉得孩子的缺陷是自己的过错,心理有内疚感,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溺爱、迁就的现象。有的逃避现实,采取放弃的态度,把希望放在另一个正常的孩子身上,对有问题的孩子不闻不问,觉得孩子的前程一片黑暗,只要他不挨饿、不生病即可。

3.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存在着家庭教育的误区。有些家长看见别家的孩子弹琴弹得好,觉得这个闪光点能掩盖孩子其它的不足,就生搬硬套,也让孩子学弹琴,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让孩子产生了很多的不良情绪。有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把语文、数学学好了,就能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就能上普通小学了。这样使得孩子只认得字而不明其义,忽略了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办法融入社会。

三.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分析

1.科学认识孤独症儿童,树立正确的教育与训练观。(1)既重视治疗又不能忽视教育。目前,虽然有些药物能缓解一些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但是有些家长四处寻医问药,却收效甚小,反而是奔走中浪费了不少时间,耽误了孩子的训练。想通过特效药物彻底治愈孤独症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仍然是一大困难,但是通过训练干预能创造奇迹却已被证实。关键点是干预的时间和强度,干预训练开始得越早,强度越大,成功率就越高。(2)家长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所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也称无条件的尊重和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所有体验都无条件接受,不急于要求儿童按照训练师或咨询师的意愿行事,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儿童的情感,最终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3)期望值不能过高。个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几个月或一个学期的教育,看到孩子的进步。用过高的希望来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家长就产生烦躁情绪,失去了教育的信心,甚至拒绝面对现实,影响家庭的和睦。

2.重视以情育人。(1)学会欣赏孩子的进步。作为家长,要学会客观地观察孩子,体会到他的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不容易,从细微之处发现孩子长处,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要学会欣赏孩子的进步,动态地评价孩子的变化。(2)降低课题的难度。家长要把握好课题的难度,适时地调整学习的目标,要让课题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3)创造家庭中爱的氛围。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孩子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就会变得越来越配合,越来越有自信,更加愿意与人交往,最终能提高他的交往能力。

3.掌握一定的孤独症的知识和基本的训练方法。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家庭要辅助训练机构有效地训练孩子,家长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训练方法。如孤独症的生理与病理学知识和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一些主要方法。甚至建议家长结合儿童的实际进行一定的辅导,如可以在家中进行的感觉统合训练、口腔按摩和经络按摩等。

虽然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家长能够用心体会孤独症儿童的内心,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针对儿童的情况展开教育和训练,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脱离孤独症的烦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孤独症儿童训练计划 篇4

孤独症是起病于童年早期的广泛脑功能发育障碍,致残率很高,而且病因至今不明。因此对本症的治疗也主要是减轻患儿的症状,保持社会功能,保持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争取回归主流。孤独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问题。当代世界的治疗集中在三大方面:特教培训;行为矫正;药物治疗。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特教培训目前是治疗孤独症的最主要方法。

目前在我校平均每班有一至两名孤独症学生,超过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给我校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平时这些孤独症学生在班级里进行集体教学,但是我校也有专业的孤独症教育康复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训练,使他们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更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我们把这些孤独症学生按照各方面能力分成低、中、高三组,其各组主要表现如下:

低功能组:无语言,只能发出无意义的声音;身体发育正常,协调能力尚可,能进行简单的大运动练习,但精细动作能力极差;不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多动或者极度安静,不能配合老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并扰乱课堂秩序,给教学带来困扰。

中功能组:有语言,但只能重复词语或句子末尾的几个词,不能正常表达和沟通;身体发育正常,协调能力良好,能在引导下参与集体活动,但精细动作能力差,有严重的重复刻板行为;在集体教学时注意力保持能力差,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

高功能组:语言能力较好,能正确和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身体发育良好,能在指导下参加许多项目的活动;精细动作能力较好,能在指导下完成一些任务;重复刻板行为严重,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纠正,但过段时间还会出现新的刻板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好,能独立穿衣、穿鞋或者洗碗等;能参加集体教学,但课上有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还需加强教育训练。

这些孤独症学生有些还具有特殊才能,如何恒宇有记地图的能力,他能将无锡所有的公交车线路图画下来,也会画中国地图,并标出每个省的省会;他还会被说明书,只要看一眼就能将说明书丝毫不差地写下来。如孙兴国有记日子的功能,随便说一个日子,他便能说出这个日子是星期几,他还善于记书本的页码。如朱俊逸,他对音乐和舞蹈比较感兴趣,会唱许多儿歌和流行歌曲。但是他们的这些特殊才能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我校根据这些孤独症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制定了相应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标准量表。我校老师按照这一量表对孤独症学生进行教育康复,用心记录,仔细评估。

孤独症儿童的模仿活动 篇5

模仿是一种有意识的仿效别人的行为,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先天没有自动模仿的能力,因为他们大多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差,但由于模仿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趁早加以培养,则他们在各方面学习的进行都会遇到困难而显得迟缓,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早加以训练。

学习模仿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

1、要有一定的注意力,也就是专注力,能够注视别人,留意别人说话。

2、要有记忆力,因为模仿不仅有一步模仿,还有两步模仿,如果他没有一定的记忆力,两个动作的模仿、三个动作的模仿就很难完成。

3、要有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牵扯到孩子身体技能的发展,如果他自身条件有限制,即使他配合,也仍难完成目标,这样就会对他造成一定的伤害。

4、要有模仿动机。如果注意力、记忆力、模仿动机存在了,但他没有模仿动机,那么一切都白费。四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

模仿活动的具体操作

1、使用物件的模仿,要求:初期需要两套教具,老师和孩子每人一个。

使用物件的模仿包括(1)模仿使用单一动作操作物件,比如:按玩具上的按钮、摇铃铛、模仿敲打(敲打桌子、小鼓、盒子)、模仿敲打一种物品掌握后,可提高难度,增加敲击物品的数目,比如:轮流敲打桌子和小鼓,轮流敲打桌子、小鼓、杯子。一种顺序掌握后,可变换其他的顺序。

(2)模仿用一个物件做不同的动作。比如:用橡皮泥搓成长条状、揉成圆球、压成饼状等。

(3)模仿用同一个物件做出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如:仿搭积木,即用几块积木可以搭成不同的形状,刚开始是仿搭一块积木,然后两块、三块、四块、五块等。要求先仿搭颜色一样的,然后是颜色不一样的。初期可以跟着你的步骤仿搭,当掌握熟练后,要求孩子不看你的搭建过程,搭出跟你一样的模型(比如在一张纸后面将模型搭好,然后移开纸张让孩子看到。)

2、动作模仿,它包括﹙1﹚大动作模仿,大动作模仿又包括一步大动作模仿、连续动作模仿、协调动作模仿、两步大动作---三步大动作----多步大动作模仿。

一步大动作是最简单的,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比如:边拍手(跺脚、举手、抱臂、点头等)边说“这样做”,在做一步大动作时,幅度要大,要夸张,因为我们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夸张的动作可以引起他们的注视。

一步大动作掌握后,接下来是连续动作模仿,连续动作模仿是中间没有间断,一直跟着老师做。

协调性动作模仿

我们的很多孩子协调性不好,两只手不能同时做两个动作,这时我们要用一些不协调的动作来锻炼他的协调性。一般先做两个静止的

动作,然后是一个静止,一个动起来,最后是两个同时动起来的动作。如果做不下来,可以把目标分解,让孩子做第一个动作的时候,提示他做第二个。

最后是两步—三步----多步大动作,这里涉及到一个记忆里的问题。比如在教两步大动作时,孩子要么记住第一个,要么记住第二个,这就是记忆力出了问题,这时我们要加入一个延迟模仿,也就是说老师在做完第一个动作后,按住孩子的手,停顿两三秒钟,再让孩子做,时间要根据每个孩子灵活运用。等到延迟模仿掌握后,再开始两步模仿,这时两个动作要非常快,慢慢的,掌握熟练后,两步大动作可以速度慢下来。然后同样的方法教三步、四步直至多步的模仿。

﹙2﹚精细动作模仿

也就是小肌肉动作模仿。它包括手部模仿、口部模仿、面部表情的模仿。

手部模仿主要是指五官、伸出食指、竖起大拇指、十指交叉、将食指指向手掌、轻敲食指、摆动手指、用食指轻敲拇指(捏的动作),如果同时加入儿歌,孩子可能会更有兴趣的去模仿。比如:“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的儿歌。

手部动作模仿还包括模仿涂鸦、模仿画圆圈、画直线等。

口部模仿主要是张口、撅嘴、上牙齿咬下嘴唇。增加难度:先撅嘴然后张开,先闭嘴然后张开,先撅嘴然后咧嘴笑,伸舌(向前伸、向左、向右、向下),伸舌舔棒棒糖,吹蜡烛。一般针对口部肌肉过于或过于迟钝紧张、发音不好,、舌头不灵活、口腔功能差的孩子。如果在引导孩子做口部模仿有困难时,可以用镜子来帮忙,在你做示范时,让孩子看着镜子里的你的样子,然后慢慢的,减少镜子的使用。

面部表情模仿

面部表情模仿中最简单的就是哭和笑的模仿,然后难度大一点的就是皱眉、惊讶、害怕等一些复杂的表情。

(3)活动模仿

活动模仿包括一步活动模仿、两步----三步-----四步----多步活动模仿、较复杂的活动模仿。活动模仿都是离位的动作,为了防止孩子乱跑,刚开始要距离近一点,慢慢的距离可以远一些。同样两步活动模仿也需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一步活动模仿:如敲敲门

两步活动模仿:敲敲门,然后敲敲桌子(顺序不能弄错,如果孩子只完成一个活动,或活动的先后次序弄错,这时要辅助孩子完成,然后奖励。可采用两步大动作模仿的方法)

多步活动模仿:如把门关上,杯子拿来,盖子打开。

(4)韵律模仿

包括伴随音乐模仿、节拍模仿、混合动作模仿。伴随音乐模仿可以看电视中的小小智慧树,让孩子跟着学做动作。也可以是自己边唱边跳,让孩子跟着做。

节拍模仿没有音乐,只是打节拍,比如咚,咚,咚咚咚;咚,嗒嗒。

混合动作模仿是既有音乐,又有节拍,如小鼓,咚咚咚,边唱边打节拍。

3、语言模仿

包括模仿发音、仿说象声词、字词、短语和句子、儿歌及童谣、绕口令等。

模仿发音时可以从最简单的a、o、e、i、u,做的时候,口型要夸张,掌握之后,可以仿说象声词,如叽叽、咩咩、嘎嘎等,之后再仿说叠词,如爸爸、妈妈、爷爷等,仿说叠词时,孩子可能会爸爸爸爸,太多,或者爸,爸,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太多时,要用手及时的捂住嘴巴,间隔太长时,用手辅助捏两下,让他形成一个习惯。然后就是仿说短语及句子,这时最好在教授理解及表达的基础上来练习。比如:吃面包、喝牛奶、我要吃苹果。仿说儿歌及童谣时,要选择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容易记住。仿说绕口令时,同样要选择简单的,切忌不要为难孩子,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嘴巴更灵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声音模仿

(1)模仿配合动作的声音,如:把手放到嘴前,说“嘘”,轻轻的拍自己的嘴巴,说“哇哇哇”,边推车边说“嘀嘀嘀”,边敲鼓边说“咚咚咚”等。

(2)模仿物件发出的声音,如钟表------滴答,铃铛---------叮当,玩具火车-------呜呜,玩具汽车------滴滴滴。

(3)模仿动物的叫声,如拿出玩具动物或动物的图片让孩子看,同时用夸张的方式发出声音,确保孩子看着你的嘴巴,让他模仿这个声音。比较好模仿的动物发声有:狗、牛、羊、蜜蜂、猫的叫声。

最后就是高级模仿,它包括看示范模仿、看图片模仿、看录像模仿,模仿别人的行为。

看示范模仿,比如早上起床后你叠被子,衣服晾晒后怎么叠衣服等

看图片模仿,包括看动作卡片模仿做动作和看图仿搭积木,如模仿图片的双手掐腰,模仿图片的举手等。看图仿搭积木,就是把事先画好的积木图形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按照图形搭积木。

看录像模仿,如跳舞。

模仿别人的行为,要模仿好的行为。

关注孤独症儿童倡议书 篇6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双眼清澈,却从不与你对视;他们的听力灵敏,却无视你的呼唤;他们的嗓音动听,却不知如何开口讲话……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他们是孤独症儿童。

他们想上学却被普通的学校拒之门外;他们的重复动作遭受着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们的家庭因高额治疗费用而家徒四壁;他们的父母绝望茫然,夜不能寐,无数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希望近无,路在何方?

尽管如此,更多的家庭选择了数十年如一日的不离不弃。父母用自己毕生的精力,铸就孩子的一生。是他们的父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一心一意扑在孩子身上;是他们的父母,一次次牵起孩子的手,一分一厘都不肯放松;是他们的父母,一分一秒都不放过地为孩子打算、担忧;是他们的父母,无数次的教习只为一句既普通又特殊的“爸爸”、“妈妈”……父母给了他们一世爱,而他们却只能说,“妈妈,这辈子要麻烦您了”。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请伸出双手牵起星星的孩子,拯救每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请张开双臂拥抱星星的孩子,让那清澈的眼睛不再无助,让陷入绝望的家长停止痛苦。在第___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全体志愿者呼吁大家,让我们每个人,以一己之力,照亮“星星的孩子”:

请看到“星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时,再多一点点微笑,多一点点爱心,他们的世界会因此多一点点光亮;请看到“星星的孩子”在你身边时,试着去和他做朋友,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神秘而美丽;请看到“星星的孩子”尖叫大喊时,不要责怪,因为那是每一个“调皮”孩子的天性;请看到“星星的孩子”无法自主做事时,不要取笑,因为接受,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孤独症儿童和家长,需要来自社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让我们用温暖融化孤独,让我们用关怀消解痛苦,让我们用爱心织就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他们飞向灿烂的明天,与他们共赴美好的未来!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 关注孤独症儿童倡议书

★ 儿童入学准备差异值得关注

★ 关注自己健康的教学教案

★ 关注健康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 关注作文

★ 国旗下讲话稿: 预防甲流感 关注生命与健康

★ 关注食品安全征文

★ 关注五一劳动节标语

★ 关注600字作文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 篇7

作为教师的天职, 我们应用爱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片天空。因此,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 面对这群高功能孤独症儿童, 采取哪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来帮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了解“星星的孩子”特点, 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教育的方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我们在发现、了解“星星的孩子”特点的基础上, 用智慧解放他们,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他们导航, 做到教育上的心心相印, 向着这样的方向前进的教育是真教育, 是一段伴随着爱的“教育旅程”。

1.根据“星星的孩子”的学习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与正常儿童相比,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功能具有不均衡的特点。这种不均衡的直接表现就是孤独症儿童的某些能力与同龄孩子持平, 甚至超出同龄孩子, 但同时又有些能力要比同龄孩子差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 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这个过程是繁琐的, 但也是必须的。

“星星的孩子”的兴趣的强度和集中度异常, 可以几个月不变地喜欢几个固定的东西, 对感兴趣的东西一次可以专注地玩上几个小时。教师要找到个体孤独症儿童的固定兴趣点, 以此为纽带, 搭建他们与外界社会联系的桥梁。2012年9月, 琪琪作为这样的一个孩子来到我的班级、新班开学他没有和亲人离别的焦虑, 可是也没有和任何人交流的表现、口中会不停地模仿故事中的个别语句, 可是不会对我的问话做任何反应。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接触和观察, 我发现他会在班级的“益智区”不停地摆弄七巧板, 于是我从他的兴趣点入手, 拿起一块七巧板问他:“琪琪, 看!这是什么形状?”他的眼光略过我的手, 口中吐出三个字:“正方形。”这是他两个月来第一次对我的话语有回应, 尽管只有三个字也是质的飞跃, 让我欣喜不已。找到突破口, 我可以加大刺激的频率, 这样他与外界环境的交流的几率也就变多了。

2.分析“星星的孩子”的行为差失, 选用正确的方式加以纠正。

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交往能力的缺失, 他们大多不了解社会的要求, 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 因而会时常出现一些被常人误解的行为, 这就需要成人给他一个标准。如:我们班上的琪琪, 他很喜欢听钢琴的声音, 只要我弹琴, 无论他在教室的哪头, 他都会快步走到我的身边。刚开始时, 他用小手去弹钢琴的一个键。一个音的加入没有打乱音乐活动的秩序, 可是逐渐他开始双手不停地敲打, 显然他已经扰乱了正常的活动秩序。于是我决定纠正他在我组织活动时弹琴的不当行为, 但是对孤独症儿童讲长篇的道理或者怒气冲冲地责骂都是没有用的, 他不能明白你的意思。我选择利用明确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传递给他我的情绪, 我捧着琪琪的脸, 尽量让他和我对视, 我严肃地告诉他:“不行!”在我一个星期的坚持下, 他终于明白我弹琴时他可以倾听, 尽管他的小手在旁边不停地比划, 但是他始终没有碰琴键。为了表扬他的进步, 我总是在结束活动后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自由地敲击琴键, 在和我的相处中他明了白随意打断我弹琴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作为孤独症儿童, 教师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标准是尤为重要的, 这会减少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障碍, 也是减少他们生存的困难。

二、帮助“星星的孩子”建立与同伴的友谊, 创造健康的交往环境

“大爱”不是要去牺牲, 而是要让彼此之间的生命得到交融, 这种爱的交融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孩子, 还在孩子与孩子之间, 妥善处理好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孩子的关系, 这对孤独症儿童和其他正常儿童都是同样重要的社会课程。教师与其教给孩子“什么是爱”, 还不如做给孩子看“什么是爱”。例如我们班上的琪琪, 当他无意识的扰乱行为发生时, 旁观的孩子们刚要发出嘲笑的声音, 我就抢先以赞赏的口气告诉他们:“琪琪会说故事, 琪琪会认识很多图形……”所以在户外活动时, 当他快要走出我们的视线时, 总有孩子跑上前拉过他的手, 友善地对他说:“琪琪, 回来!”就是再任性、调皮的孩子, 面对琪琪无意的拍打, 也会选择原谅和宽容, 他们已经意识到他的不同, 可是他们选择了爱他, 并用行动来帮助他, 他们学会了“爱”, 也知道如何去“爱”。反之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 他和大家在一起会产生愉快的体验, 有助于摆脱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倾向, 相对于培养缺失的交往、分享、表达等能力, 同伴是最好的资源。这场“爱的旅行”中双方都是收获者。

三、家园结合, 让“星星的孩子”尽早走出孤独

医学界的研究表明3到6岁是孤独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期,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表现都不尽相同, 每个家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也各有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沟通和共同努力。琪琪刚进入班级时, 家长只是无奈地告诉我, 这个孩子语言发展有点问题, 由于他们对孤独症缺乏了解, 会让琪琪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在我查阅了很多孤独症儿童的资料后, 我建议他们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试和治疗。在得到确诊后, 针对琪琪的实际情况, 我和家长一起确定琪琪的教育方案。上午在幼儿园进行正常的活动, 下午到专业机构接受专业的训练, 专业综合训练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对高功能孤独症的儿童是适宜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关注家与园的沟通, 我把我发现的琪琪的特别之处, 例如他对于数学和音乐的痴迷告诉家长, 然后提出专业的建议, 家长会详尽表述琪琪在家方方面面的动作, 让我对琪琪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对我们双方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儿童孤独症浅谈 篇8

孤独症儿童,具有以下特征性表现:

一、极度孤独,缺乏情感反应:在婴儿早期就发病的孤独症患儿,当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喂奶时,他不把身子紧贴大人:当母亲伸手去抱他时,他无正常的迎接姿势,或被抱起时也不搂抱着母亲,抱他就象抱一块木头。婴儿对父母的爱抚行为不产生微笑或欢跃的反应,相反,他好象不喜欢被抚抱、被亲吻,对父母的情感反应就象对陌生人一样,对人的反应就象对动物一样。他还回避与人眼对眼的注视,面部也无情感表露。

二、言语障碍:患儿大多表现为不说话,有的则语言交流有缺陷,如模仿语言(复述他所听到的)、重复语言(反复说一句话)、代词颠倒(以“你”代替“我”)、不会说“是”字、使用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的语言(文法结构不成体统),等等。比如患儿肚子饿时,会复述父母的话:“你要吃饭吗?”用问话方式以表示自己想吃饭。有个患儿天天重复一句话: “买一个麻饼儿。”有的患儿语言功能在2岁前发育正常,但2岁后又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三、行为重复,保持同一状态:患儿常喜欢反复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反复做同样的游戏,坚持要把物件放在固定的地方。他们对位置和物体有特别强的记忆,即使家中物体放置有极小的变动,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愉快反应。比如,患儿不吃绿色的食物,那么所有的绿色蔬菜,包括肉包子中的一点小葱,他都拒绝入口。再比如,患儿已习惯将鞋子头朝床里放置,那么,当他发现鞋子头朝外放时,就一定要立即纠正过来,否则吵闹不安。有的患儿整日地敲打桌子或反复将纸盒子排列成行,自得其乐。他们常对会旋转的物体特别感兴趣,可以反复玩汽车轮子或在桌上旋转一个瓶盖,从不厌烦。

四、特殊依恋:患儿常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如整天抱着一只鸡,或握着一根筷子含在嘴中,或抱着一块红砖头而不知疲倦,一旦将他依恋的东西去除,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不安,或大哭大闹,当满足其要求时,就显得平静和满足。但他们对人却没有一,最兴趣,当亲人站在他身边时,他好象没看见一样。

五、其他表现:除上述四种主要表现外,尚有多动或少动,安慰不能解除的突发性哭闹或恐惧,入睡困难或易惊醒,以及某些奇怪的动作,如不断地旋转自己的身体,绕动自己的手指,拍手,摇摆身体,拔头发,咬自身某个部分,等等。他们的智商大多数低于正常,个别患儿有一些特殊的才能,特别在音乐、算术和记忆领域内,他们象个“白痴学者”。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是遗传、脑器质性病变、发育成熟障碍等许多原因引起的。预后大多不佳,不能独立生活,有10~20%经过特殊训练后可学会在家中独立生活,但不能工作;还有10~20%在4~6岁时开始好转,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能够工作和独立生活,但仍表现感情冷淡,言语问题和奇怪行为:有部分患儿到少年期可发生癫痫。一些预后良好的病例与其早年的认知功能——特别是言语能力的较好发音有关,尤其是那些在5岁左右具有很好交谈能力的惠儿,其预后比没有言语能力的要好得多。

对疑有孤独症的儿童,家长应该怎么办?首先,家长应带孩子到医疗机构或心理卫生咨询机构就诊,尽早明确孩子是否惠有孤独症,以尽早接受治疗。有条件的家庭,应送患儿到特殊机构,如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或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训练。家长也可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开始时,要先确定孩子的发育基础水平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如孩子是否会讲话,是否会自己穿衣、吃饭和次小便,有哪些不良行为,等等,然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制定教育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如患儿还不会讲话,那么先教他发单音(爸、妈、啊、喔等),一旦患儿按你指令发出了那个音后,要立即给予奖励(给他喜爱的食物、玩具或用其他方式),然后继续练习巩固,每次患儿发对了音,都要及时地加以奖励,以强化这种发音行为的发生,直到他能随时有意识地发这个音为止,然后再教另一个单音。会发单音后,再逐渐过渡到教成句语言,先教短句再教长句。再比如教患儿穿鞋子,先教他辨认鞋子左右,再教他将鞋头朝外放齐,然后教他将脚伸入鞋申,之后教他将鞋拔起来,最后教他怎样扣鞋扣或系鞋带,也就是将穿鞋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步地边示范边教,只要他做对一步,即给一定的奖励,强化这一行为。穿衣、刷牙、洗脸、梳头、大小便等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由于孤独症患儿具有行为刻板,强迫性地要求保持同一状态的特点,”所以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便盆、毛巾、牙刷、衣物等)都要放置固定地方。教他的动作,编好程序后也尽量不要改动,以便训练。

对孤独症患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发脾气,可采用漠视、不理睬等消退的办法去纠正。当他咬自己手时,可将其暂时隔离到一间小房子中,取消他的活动自由或日常一些优惠待遇(如吃水果),自伤严重时可将其手反绑起来,一旦患儿停止了咬手行为,立即给予奖励,同时取消惩罚;再犯,再惩罚,停止即奖励,反反复复,直到他某种不良行为消除为止。要消除或建立孤独症患儿的一种行为相当艰难,这就要求家长满怀一颗爱心,持之以恒,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患儿,切不可操之过急。有时,为了配合训练,也可给患儿一些辅助治疗药物(如脑复康、乙酰谷酰胺一类的健脑药,能促进脑发育;氟哌啶醇一类的抗精神病药,能改善患儿多动、冲动、自伤等不良行为)。近来有报道,叶酸对孤独症具有明显的疗效。

对智商比较正常的儿童,家长可送其入普通学校读书,这样可增长其知识,而且在集体生活中能促进其正常心理发育。这类儿童机械记忆和模仿能力较好,而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家长应与老师密切配合,让患儿多听、多看、多练,举一反三,以巩固其学到的知识;而作为老师,也应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怀,多让其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带着患儿一起活动,可让患儿做一些收发本子等简单的班级工作,增进与其他人的交往,学习上不要对患儿期望过高,要多鼓励,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对有音乐、计算或其他特殊天赋的孤独症儿童,更需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的一技之长。

上一篇:基层安全员岗位安全职责下一篇:2024年省直机关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