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游戏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玩报纸。
2、通过撞破、冲破取礼物,体验运动快感。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用报纸糊好的轮胎和呼啦圈与幼儿人数相等。
2、报纸若干,礼物若干,圣诞老人图片
3、录有《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一段,铃铛一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师:幼儿手拿呼啦圈进场“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去圣诞礼品店去选礼物吧,怎么去呢?”幼:“坐雪橇去”。听《铃儿响叮当》音乐进场轻度运动:动脖子、头、腰、手、脚等部位
2、基本部分。师:礼品店到了,圣诞老爷爷对我说,要送每人一张贺卡给你们,这是一张神奇的贺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谁玩的花样多,圣诞老爷爷就会送一样礼物给他。幼儿人手一张“贺卡”自由玩①放于胸前 ②放与头上转 ③抛接 ④夹腿跳 ⑤在上面跳上跳下……师组织幼儿将贺卡拼成草地,幼儿想象各种玩法:如爬、滚、跳、单脚跳、匍匐前进等师:圣诞老爷爷说,小朋友玩得真好,每个人都能拿到礼物,礼物在礼物车里,必须把报纸冲破才能拿到礼物,我们先来练一下。师: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撞破它。幼儿练习“当当当,圣诞钟声敲响了,让我们快去拿礼物吧!”
3、结束部分① 幼儿看礼物② 师:外面下雪了,我们来滚一个大雪球,到外面去玩雪吧!
简评:该活动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利用当时接近圣诞节的时机开展,无论从材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幼儿兴趣点方面都把握得很好,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贺卡的文档仅供参考
创意性交流方面,当孩子出现有创意的玩法,应引导其他孩子观察模仿,帮助她们提炼动作的有效性。(陆翔芬评)
编花篮(单脚跳)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角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探索与同伴用身体各部分编花篮的方法,交流、迁移自己的经验。
3、努力完成游戏圈过程,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活动准备:
1、编制的花篮一个,红花、黄花、兰花若干。
2、音乐磁带或CD,CD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
引导幼儿练习开花走、左右分队走,在队列变化中听口令或哨声提示走、跑交替。
2、探索用身体编花篮的方法。
——出示花篮,启发幼儿与同伴结伴,鼓励幼儿用我们的小手或小脚编花篮。——请幼儿交流编花篮的不同的方法。
3、游戏:编花篮
——两名教师示范用脚编花篮,观察将两只脚钩在一起编成花篮的动作以及单脚跳的方法。
——幼儿尝试双人钩脚编花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出示花篮念儿歌,最后将红色的花朵放在花篮里,变成一个红花篮。——两名教师边拍手念儿歌边表演单脚跳编花篮,然后带领幼儿一起玩编花篮,练习有节奏地单脚跳。
——两人一组编花篮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坚持单脚跳玩游戏。——出示黄花,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玩编花篮的游戏。
4、音乐舞蹈: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圆圈舞。活动反思:
编花篮这个游戏,我小时侯也很喜欢玩,我想幼儿也一定会喜欢的。于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兴趣,很想学这个游戏。我先请幼儿两人为一组,自由探文档仅供参考
索,但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掌握其中的“窍门”: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个小朋友脚放好后,后一个小朋友的脚根本不能再弯下来,游戏没有成功。我想起小时侯玩的时候,人比较多,脚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请幼儿六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花篮游戏。本以为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幼儿没有按次序一个接一个把脚搁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最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把脚放下来,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戏再次失败了。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一组一组教,终于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方法,但玩起来还有的小朋友单脚的平衡能力有限,还没等编好花篮就倒下来了。虽然如此,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下课后还是一直在玩,看来这个传统游戏还是很吸引孩子们的。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 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我园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简称感统。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 以感统器材为载体, 运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幼儿感兴趣的形式,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我们充分挖掘各感统器械的教育功能, 设计出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感统游戏活动。情境式感统游戏在促进幼儿感觉运动功能发展、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协调能力的同时, 也完善了幼儿的人格和个性, 发展了幼儿的智力, 更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有效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
情境式感统游戏承担着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等任务。不同的情境式感统游戏对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体能等均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在中班《青青嘉年华》的情境式感统游戏中, 教师创设了在游乐园中走钢丝 (平衡木) ——过梅花桩 (脚踏石) ———玩海狮顶球 (蹦床) 等活动情境, 幼儿以羊角球作为交通工具, 跳着去玩转游乐园。游戏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和感受了感统器械带来的乐趣, 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到了大班, 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动作发展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因此, 大班老师设计了《小蜈蚣赛跑》《摘果子》等难度较大、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式感统游戏。如在《摘果子》的游戏中, 幼儿首先要有玩过跳袋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再练习穿上跳袋去越过不同高度的跨栏, 这对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动作的灵敏性和身体的耐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 我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有趣的、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情境式感统游戏方案。这些方案的有效实施, 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体质及运动能力, 同时幼儿的进餐、午睡、生活自理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应提高, 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的提高, 运动质量的保证, 使幼儿的身体更加结实,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通过近两年不间断的游戏训练, 全园幼儿的出勤率提高到了95%以上。
二、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情境式感统游戏除了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外, 还能帮助幼儿体验各种心理感受, 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 在情境式感统游戏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切身感受和各种体验, 并创造机会让幼儿交流积极的体验, 分析成功的经验, 培养其自信心。
对于幼儿在运动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等消极体验, 我们的教师会分析原因, 寻找策略, 或调整游戏器械, 或降低游戏难度, 或加强语言鼓励和同伴的支持等。在中班开展《消灭细菌泡泡大战》的情境式感统游戏时, 幼儿扮演喜羊羊, 他们积极尝试将沙包投向3米处的“泡泡”以消灭细菌。游戏过程中, 有的幼儿成功了, 而有的幼儿不是投近了没挨着, 就是投得太低没有命中目标。此时, 中班的老师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动作, 而是启发幼儿相互交流成功的经验,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再次探索与尝试, 让幼儿在交流、借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升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自信。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 我们在开展各项情境式感统游戏时尽量做到分层、多元化地实施。每个游戏活动中, 我们都会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器械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使每个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课题实施, 我们还惊喜地发现, 感统训练对存在胆小孤僻、行为畏缩、不合群等触觉失调现象的幼儿见效最快, 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了。这些现象足以说明, 情境式感统游戏能促进幼儿主动交往、增强自信心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情境式感统游戏除了有育体、育心的功能外, 还有育智的功能。在开展情境式感统游戏的过程中, 大量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学习新的知识, 积累新的经验,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首先, 情境式感统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运动智慧。
幼儿的运动智慧包括其对运动材料的观察和认识, 对该项游戏的研究和尝试, 以及结合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能力做出的综合判断和选择。幼儿的运动智慧是在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的实施和探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自由、充分的游戏过程中, 幼儿能了解某项游戏内容及游戏器械的特点, 如在《小企鹅宝露露推雪人》的游戏中, 教师一开始鼓励幼儿自由玩大刺球。在玩耍的过程中, 幼儿认识到大刺球是圆的、会滚动, 可以拍、可以抛、可以踢、可以躺, 还可以四肢张开趴在上面来回晃动等。这是一种主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发现器械——观察其特征——发现各种器械玩法的可能性——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在情境式感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创设机会,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游戏材料、游戏器械的玩法及身体活动的各种可能性, 让幼儿用自己的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并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和某项任务, 从而培养幼儿的运动智慧。在《杰克和魔豆》的游戏中, 教师把直接教幼儿用头顶垫子的方法改为一个问题情境:“不用手和脚碰垫子,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垫子运到小河对面去呢?”幼儿纷纷尝试, 发现可以用肩膀夹、背过去、头顶过去等方法运垫子。紧接着,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哪个方法更方便。幼儿通过再次尝试, 发现用头顶的方法最好控制。这一运动过程强化了幼儿对垫子和空间方位的认识, 使幼儿的运动智慧得到了发展。
其次, 情境式感统游戏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
幼儿生来就是好奇的, 他们希望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 获取新的知识, 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和需要。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过:孩子天生就是有探究的冲动或探究的兴趣。可见, 探索的精神对幼儿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 必须调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 积极地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 使自己原有的认知模式与之匹配, 并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改造与重组, 这一过程, 正是探索促进智慧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式感统游戏中, 教师可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明确提出操作要求, 但不作任何指向性说明。教师可通过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 (所提问题要言简意赅) , 尽量把幼儿引入一般性的讨论, 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想出多种可能的方法。实践证明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想出许多有趣、新奇的玩法, 幼儿的探索精神也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适合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寻宝过程中,体会闯关成功的喜悦,以及收获宝藏的开心。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知识目标:能够灵活地解决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能力目标:促进幼儿前庭平衡能力及稳定性的发展,钻爬能力促进幼儿全身皮肤的触觉训练,活跃大脑神经系统。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自主的顺利通过游戏关卡
活动难点:教具较多,场面易混乱,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有一定要求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音乐、森林装扮PPT(树木若干、花朵若干等)物质准备:宝藏盒子(糖果、卡通玩偶、宝剑、小汽车若干)、平衡木、乒乓球、勺子、障碍物若干、各种动物头饰(小狗、猫、乌龟、大象、小白兔等)。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后面的森林了吗?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好玩的森林寻宝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如果大家都想玩的话,那小朋友们必须要跟着老师做一下热身运动,放松放松身体才能玩游戏。
1、准备活动 播放《健康歌》,幼儿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热身运动。
2.老师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示范动作,并讲解其规则。并告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寻找宝物,并在宝盒里选取一样宝物,不能多拿,不然就取消游戏资格。并在讲解过程中提醒幼儿游戏的安全性,不能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3.让幼儿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游戏。
游戏过程: 1.魔法变变变
师:欢迎小动物们来到森林王国开启寻宝之旅。这就是我们的森林大门,现在让我们喊出我们的魔法口号,大象转转转——变身。游戏开始。给小朋友们分发头饰。2.独自过独木桥-----平衡木
师:接下来,来到我们的第二个环节,独木桥。在这个环节是十分锻炼小动物的平衡能力,以及勇敢。小动物们完成了第二环节。
3.跳跃障碍物-----由材料做成的类似石头的障碍物
师:好的,小动物很厉害的就闯到第三关,这一关比较难,就是传说中的跨越障碍物。需要小动物们很好的弹跳能力,以及果断的起跳决心。
小动物们完成了第三环节。师:不错,小动物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咦,小动物还是很精明的,观察能力很强,找到了宝藏盒,那么我们看看小动物会选择什么样的宝藏呢!很好,宝剑。可以消灭敌人的宝剑。说明小动物很勇敢,敢于同敌人做斗争。
小动物们完成了第四环节。
4.森林出口穿越时光隧道----乒乓球接力
小朋友们,相互配合,用勺子进行乒乓球接力,保证乒乓球不能掉落哟~相信宝贝们可以顺利通过的,祝你们顺利走出森林。师:好的,到啦最后一关时光穿越机,来到了森林出口。小动物完成的寻宝之旅。
师:好的,我们来给小动物们鼓掌祝贺。5.自由活动
小动物们可以自由的根据游戏环节进行活动十分钟。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在柔和的音乐中做放松运动,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活动延伸:让每个小朋友回家之后与父母分享在森林寻宝游戏中找到的宝藏。游戏的注意事项
1.游戏的道具确保安全,没有尖利的棱角。
2014-2-23,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蹦床、踩踏车、闪卡
三月份
2014-3-2,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踩踏车、趴地推球、羊角球、静心、闪卡、视觉训练
2014-3-9,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蹦床、趴地推球、羊角球、静心、闪卡、视觉追踪
2014-3-28,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蹦床、踩踏车、1/4圆、闪卡、视觉追踪
2014-3-30,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羊角球、踩踏车、万象组合、闪卡
四月份
2014-4-11,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踩踏车、平衡板、闪卡
2014-4-13,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趴地爬、羊角球、静心、闪卡
2014-4-20,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踩踏车、羊角球、趴地推球、静心、闪卡、小舞台
2014-4-25,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踩踏车、万象组合、闪卡、反应力训练
2014-4-27,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平衡板+蹲起、1/4圆、障碍跳、闪卡、找数字
五月份
2014-5-9,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投球、袋鼠跳、大陀螺、万象组合、闪卡
2014-5-11,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障碍物、趴地爬、踩踏车、闪卡、制作小红花
2014-5-16,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踩踏车、羊角球、平衡板、静心、闪卡
2014-5-18,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障碍物、趴地推球、大陀螺、静心、闪卡、专注力训练 2014-5-23,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羊角球、蹦床、平衡板、静心、闪卡
2014-5-25,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障碍物、趴地推球、羊角球、竖抱桶、静心、闪卡
六月份
2014-6-8,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趴地推球、羊角球+障碍物、趴地滑行、独角椅、静心、闪卡
2014-6-15,周日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平衡板(蹲起+投球)、大陀螺、找数字
2014-6-20,周五
主训项目:大滑板、袋鼠跳、趴地滑板、1/4圆+障碍物、静心、闪卡
2014-6-22,周日
活动器材:大陀螺
活动目的:直接目的:训练身体协调性、触觉及刺激左右脑发展。
最终目的:
适用班级:小、中、大班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将大陀螺挪到较开阔的位置,然后导师请幼儿坐到其中。
活动过程:开始旋转:孩子一人坐到大陀螺中间,双手展开扶住边缘,后背靠在陀螺边上,借助自身重量旋转。
相反转圈:可顺时针转,也可反时针旋转。
结束:器材归位,将大陀螺放回原位。
延伸活动:由一人可增加至两人。
活动目标:
1.稳定情绪,提高触觉感受能力
2.能用手将球前滚和俯卧取物,增强身体和地心引力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 大笼球、触觉球、彩虹伞、熟悉儿歌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热身操
二、基本活动: 1.掌握滚球的方法
(1).滚球绕圈游戏:人手一个大笼球,围绕彩虹伞的边做滚球动作,初步感知大笼球。(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旅行,草原里有一种重要的动物——马,我们在这里旅行,先要和它们交流感情,请幼儿将自己的“马”沿着马场散步。(2).趣味游戏(赛马游戏):幼儿推球走时,教师说出“赛马”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个颜色,对应该颜色的幼儿需立刻将大笼球推到该颜色上(儿歌:大笼球,滚得快,滚给你,滚给他,最后滚到了x色家。)2.俯卧大笼球取物
师:大草原里除了赛马游戏还有一个大家喜欢的活动——狩猎,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狩猎活动已经结束了,不过没关系,这里有一个掉落的野鸡蛋,我们将它捡起作为今天的战果吧(请幼儿俯卧大笼球取触觉球)
三、放松活动:蒙古包
感统训练——让感统失调消灭在萌芽期
《今日消费》
文=见习记者 连子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贝贝的妈妈早年不育,很大年龄才有了贝贝。也因为这样,贝贝的妈妈比一般的妈妈都更要宝贝孩子,对贝贝的各个方面也特别注意观察和留神。即便这样,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
贝贝上幼儿园之后,每天回家妈妈会问孩子老师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啊,和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啊之类……慢慢妈妈发现,贝贝每次都回想不起来任何内容。
等到幼儿园上公开课的时候,妈妈发现: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贝贝第一个举手,可是等老师请贝贝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贝贝的回答却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若说是孩子还太小吧,可问题是别的同龄孩子就不这样。妈妈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贝贝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
妈妈于是努力去查找各种书籍,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专家的帮助。到后来贝贝的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郑州感统训练营,经过测试,确定孩子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到底什么是感统失调呢?专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这时候就要依赖感统训练改善这种失调。
智灵童早教专家荣合灵女士根据美国爱尔丝博士的感统试验得出结论:对问题孩子而言,感统训练不啻为雪中送炭;对正常孩子而言,感统训练则意味着锦上添花。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美国一所幼儿园,专家们用三年时间对一部分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另一部分孩子则维持正常幼儿园生活。三年下来,做感统训练的孩子证实比不做感统训练的孩子大脑发达得多。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人长大以后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如果不足说明幼儿时期运动思维能力不足。因为人长大之后思考问题学习生活所用的神经就是小时候运动所练的那个神经。
感统失调意味着什么
随着剖腹产儿童的增多,都市化生活和“非常6+1”的养育环境(意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一个孩子的家庭养育环境),使得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早产剖腹产以及胎位不正等引起婴儿触觉和平衡失调外;类似过度保护;父母太忙碌、对幼儿感觉刺激少,抱得多爬得少,过早使用学步车,与小伙伴交往太少等等都使孩子不同程度地感觉统合失调。
有多年感统施教经验的师岱郑老师介绍:过度保护的家庭剥夺了孩子发育过程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听话,做事不积极,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刚好相反;七八个月没爬的孩子前庭不好;剖腹产的孩子,触觉和本体感不好,娇气难伺候,对很多事情易起过激反应……
另外,视觉统合失调儿童会出现读书跳行、抄错题目等等;听觉统合失调儿童上课时老师讲授内容听不进去;前庭平衡统合失调儿童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被人们看做是有“多动症”;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对触摸过分敏感、易受惊、缺乏自信;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不会跳绳、动作不协调、发音不准、口吃等……
爱因斯坦说:孩子生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错误的教养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各部分协调出现障碍,许多应该优秀的才能却表现不出来。在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
感统失调矫正要趁早
在美国,感觉统合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基础的概念。在台湾,也已列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从一些孩子家长那里,我们了解到:进行感统训练的孩子,身体协调而敏捷;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反应能力快,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学习效率高;语言表达能力好,专注力好。像前边的贝贝小朋友,经过半年的训练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回答问题了,其他方面也改观很大。
郑州目前设置感统训练课程的亲子机构主要有“智灵童”、“聪明兔”、“真爱”和“小海豚”……每家都有专事感统教学的专业老师。并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大班制和小班制区分。具体到大小班,又分别有针对不同失调状况制定的不同训练项目,孩子上感统课之前必须经过正规严格的测试。专家认为:对感统失调的孩子进行训练以3-7岁为最佳训练时机,7-13岁是最佳矫正期,一旦超过13岁就会定型……
基于此,建议爸爸妈妈们都去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也不妨到亲子机构为孩子做个测试,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取适合自家宝宝的训练模式;还可以从网络中和相关的书籍中去寻找帮助。一些用心的妈妈们发现,除了选择亲子机构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开发一些感统游戏让孩子练习——
总之,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有了性格和学习问题再想办法亡羊补牢哦!
可以在家进行的感统游戏
刷子脱敏(1-2岁)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刷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感统训练应注意 在训练前的接触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孩子和你的距离缩短拉近,这样才能让孩子容易适应训练。让孩子觉得是在与喜欢的人做游戏!
在训练中孩子刚开始接触训练会有不良情绪,即使他们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这时要做的就是保持最好的情绪和精神面貌,耐心的带孩子进行训练。当然在训练中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可以进行惩罚。在新孩子训练中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强化孩子的训练热情,提高孩子对于训练的接纳.3 在训练中不要过分依赖器材,要适当的添加游戏内容,避免枯燥厌烦情绪产生。
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尽量说简单的语言,便于孩子理解。这需要有语言训练的知识。5 其实在机构里的许多训练项目是相联系的,除了需要有语言训练的知识外,还要熟悉其他训练内容和方法。因为其中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要与负责其他训练项目的老师打好关系,及时沟通!
我园席园长已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学习(剪影及详情可见园内公告或访问我园网站即可),我园正在紧张筹备将在下半年对所有的幼儿不定期的进行专业系统的感统训练。希望各位家长给予孩子鼓励及支持。
感统教师指的是在亲子园、幼儿园、儿童医院或感统馆对2-12岁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和治疗的教师。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人生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感觉统合学习贯穿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需要。
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大都市生活的拥挤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迅速缩小,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时不刻不在干扰者年轻父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了剖腹产,使得刚刚出生的宝宝就处于一种触觉饥渴的状态,忙碌的工作生活使得家长们与宝宝共同游戏的时间减少,甚至直接把对宝宝的教育交给爷爷奶奶这些老年人。这一系列的生活方式使得孩子的身体潜能被压抑,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也正是这个原因,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就表现出感统失调的行为。
感统教师就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感统训练器材,设置有针对性的游戏运动课程,将运动、游戏、学习、生活、智能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感统训练帮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幼儿大脑、培养性格、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激发内在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已经出现失调行为的幼儿进行感统治疗和矫正,帮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感统教师,通过专业的训练学会各种器材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进行训练时的操作方法,引导家长利用器械预防和矫正宝宝出现失调行为,运用专业的训练方法打通各种感统通路,使信息顺利输入大脑,并作出适应性反应,促进宝宝大脑和身体发育。感统教师专业的感统训练,可以从根本上系统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专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是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 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功能:感统训练对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稳定情绪、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提高学习成绩等具有明显的效果。感统训练目的是让孩子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中感到快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设备:滑梯、滑车、圆形跳床、大陀螺、平衡触觉板、摇滚跷跷板、跳袋、独脚凳、平衡台、圆筒吊缆、羊角球、跳跳球、大龙球
由于感统失调,儿童会出现近百种不良现象。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这些现象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从根本上提供预防及解决方法。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3、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4、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5、容易跌倒或撞墙
6、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7、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8、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9、固执,脾气暴躁
10、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11、粘人、爱哭、性情孤僻慢
12、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13、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静
14、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15、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16、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17、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感觉统合失调最主要原因有:
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近代的教育专家经过研究与实践,得出结论:是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由于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
介绍一下儿童感统失调的分型及各型表现。
多动浮躁型——前庭功能失调 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旋转不会晕眩;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情绪不稳定,浮躁,调皮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容易违反课堂纪律,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
粗心大意型——视觉统合失调
能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阅读,经常出现添字、漏字、窜行;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计算时“粗心大意”,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或抄漏题等。
丢三落四型——听觉统合失调
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性格孤僻型——触觉统合失调
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的重复某个动作)。
笨手笨脚型——本体统合失调
方向感失调,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像,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笨手笨脚缺乏自信心;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工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如果孩子占了以上其中的一种表现就存在感统失调了,经大量科学研究发现,几乎100%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其中剖腹产儿童尤其严重。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
感统训练器材功能分类:
1、全功能系列
滑板爬、趴地推球、吊床、转椅、滑梯
2、前庭系列
吊床、转椅、趴地推球、滑板爬、滚筒、滚垫、翻跟斗、爬带、滑梯
3、触觉系列
袋鼠跳、羊角球、触觉球、挤压、大笼球、擦浴、风筒、滚垫、涂料、滚筒、趴地推球、捏泥
4、本体系列
跳绳、跳床、乐乐球、拍球、躲避球、翻跟斗、青蛙跳、跳数字
5、五感(视、听、嗅、味、触)系列
追视、转眼、听音、嗅物、品味、触肤、吊床、转椅
6、平衡协调系列
独脚椅、平衡台、平衡木、乐乐球、大笼球、爬袋、躲避球、跳绳、画像
7、精细动作系列
捏泥、夹珠、穿珠、选豆、画像、手工(剪纸、摺纸、摺胶管花、绣花、编织、打绳结)
8、游乐系列
【感统游戏教案】推荐阅读:
感统注意力训练游戏12-19
大班亲子游戏教案:瓶子游戏01-16
椅子游戏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01-07
扑克游戏教案10-31
思维游戏教案12-05
表演游戏教案03-08
《游戏公平》教案04-01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接龙游戏》11-23
绘画游戏 教案 反思06-15
幼儿游戏活动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