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精选7篇)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篇1

1995年12月13日,港基置业与实业建设经招投标后签订施工承包协议,约定由实业建设承建港基大厦。承包范围为全部土建、安装、装饰工程。暂定协议价款为9767万元,不包括市场材料调整差价。港基置业支付工程款达到工程造价95%时,不再付款,待竣工验收、决算后支付4%,留1%为保修抵押金,待约定的保修期满后退还实业建设。

1996年4月18日,工程按期开工,但因港基置业方资金不到位,1998年12月8日停工至今。为解决拖欠问题,实业建设于2002年8月16日曾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判决确认工程造价为30566641元,港基置业仅支付了11161000元。由于判决时合同尚未履行完毕,故依据合同约定,判令港基置业支付工程进度款为已完工程款的95%,即17877309元。后港基大厦被法院依法拍卖,港基置业不再是工程所有人。

实业建设就剩余工程款问题多次与港基置业进行协商,但港基置业均未理会。实业建设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港基置业支付已完工程剩余5%的工程款,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律师解答】

合同约定,留4%工程尾款待【竣工结算后支付】,1%质保金保修期满支付。

这个案件,进行了两次诉讼,一是进度款诉讼,法院判决支付进度款已完工程的95%,这是依据合同约定判的,但是合同还没有解除;二是解除合同要求总清算的诉讼。施工方提出三项请求:支付4%尾款,1%质保金,欠款利息。

【法院判决】支付尾款4%,质保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起诉时保修期已过),利息未获支持。合同解除,保修义务还在,对1%的质保金待保修期满后支付,是有理由的。

合同解除,4%的尾款应该何时支付?应该等到这个工程竣工后支付,还是解除合同就支付?法院认为【合同解除,支付条件成就,所以应该支付】。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篇2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和预测等特点, 因此, 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 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阶段为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公路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1.1 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 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 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 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指标 (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 , 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 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 (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湿地保护区等) , 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 造成大气、噪声污染, 影响居民作息并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 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 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等。

1.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 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加速地表侵蚀, 增大地表径流, 增加水土流失, 改变自然流水形态, 加剧水质恶化, 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 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 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 运送土石方过程中的落土也会使当地公路交通环境恶化, 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 对沿线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 (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 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1.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 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 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 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 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十分重要, 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 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2.1.1 珍惜自然环境, 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 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 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 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1)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 珍惜现有资源价值。

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 保护和增强现有土地的利用。

2) 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

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 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 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 离而不远”。

3) 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

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

2.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1) 平面线形: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 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纵面线形:

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 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 可避免山体开挖, 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

3) 边坡设计:

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 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并用植物进行绿化 (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 处理, 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理, 既可产生自然美感又可防风蚀。

2.1.3 重视水土资源, 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 减少土石方量, 减少借土弃土;②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 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③做好沿线排水设计;④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 少占良田。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 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 不占农田, 堆弃后应上覆表土, 播种绿化。

2.1.4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为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应做到: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 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 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 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2.1.5 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 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 恢复植被。

2.1.6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公路选线、定线时, 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减少土石方量;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 包括路线线形 (平面、纵面、平纵组合) 和其它景观因素 (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 的造型设计;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 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 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 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 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1) 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 及时疏导雨水, 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 合理开采砂石料场, 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 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 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 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 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 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 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 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 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 不得任意堆放, 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 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 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污染。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 加强公路管养工作, 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2) 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 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 又可降噪防尘。

3) 加强交通管理, 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 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 完善交通标志、标线, 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3 结 论

1) 加强环保意识和宣传力度。

公路工程必然要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而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 在

公路工程全过程中应加强环保工作。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公路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 规范施工全过程, 使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公路施工环保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有环保观念, 在公路设计阶段就应重视环保措施, 并在公路工程开工前, 制定一套完整环保制度, 在营运期间加强可持续发展养护工作, 将环保落到实处, 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3) 完善监督制度, 使环保措施有效实施。

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将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考核相结合, 落实责任到人, 才能使环保措施得以有效长期的实施。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 促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摘要: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对环境的压力也愈来愈重, 公路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 因此, 需要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补救措施。通过分析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从工程前期、施工阶段和公路营运期3个阶段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跃峰.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 2007 (1) :71-72.

[2]何林, 魏援.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青海交通科技, 2007 (6) :27-30.

[3]彭淑清, 钟坚勇.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探讨[J].华东公路, 2008 (6) :28-30.

[4]郭发忠.公路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的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5) :64-66.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篇3

关键词 公路工程;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9-01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侵占土地、大面积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废物和污染等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后果难于恢复且无法准确预测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建设给沿线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当前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施工过程对原有地貌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场地清理,是将地表原有植被(包括树木和草皮)连同耕植土一起挖除,造成原地面局部生态环境改变。2)为了保证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通过填挖土方构筑路基或是建造桥梁、隧道等结构物,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3)取(弃)土坑、施工便道、料场、拌合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在利用过程中同样会对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破坏。4)全封闭、全立交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势必造成原有水系、路网改线,改变原有的路网、水系布局。5)路线线位经过居民密集的城镇,需要进行规模较大拆迁和安置,造成这些城镇必须重新规划。6)山岭隧道洞身开挖切断地下水流路径,改变原有水体分布。

1.2 施工过程的粉尘污染和施工机械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1)砂、石、石灰等原材料堆料场、混合料拌合场、石料加工场进出料过程产生扬尘。2)路拌法工艺施工石灰土,布灰、拌合过程产生的扬尘。3)隧道洞身开挖(钻爆法)、喷射混凝土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4)隧道工程特殊含气地质地层的洞身开挖的粉尘和易燃、有害气体。5)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时沥青所含的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挥发。6)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

1.3 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1)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工艺产生的泥浆向水体的不当排放。2)桥梁涵洞位置不当设置造成的沟渠的改移,破坏原有水系。3)隧道工程建造后,对地下水系的改变和破坏。4)取土坑,特别是利用低洼地或平地垂直下挖的取土坑的边坡安全以及形成新的蓄水容量对原有水体分布的影响。

1.4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1)路基土石方挖余,必须安排弃土场堆放。弃土场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和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2)作为施工辅助设施的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办公生活设施有很多临时建筑,撤场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

2 解决公路工程建设中环保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工程建设前期的环保措施

2.1.1 完善设计内容,合理规划公路用地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设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1)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的环保主义思想。利用公路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进行适当的投入,将施工中的临时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2)路线设计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特别是因公路建设需要进行较大规模征迁的城镇,其重新制订的城镇规划应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3)路线选线应避开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性区域,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原则。

2.1.2 施工图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合理设计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

1)路基工程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低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应地形的原始状态。纵断面线形设计,路线纵坡和竖曲线要充分利用原地面的起伏情况合理设计,避免过分的高填深挖。2)注意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设计。施工设计中应对各类线形组合的土石方平衡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控制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总体方量,合理进行路基土石方调配,减少借土或弃土的总体数量,并综合考虑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选定取(弃)土场位置。3)对于深开挖路堑和高填山谷,设计要多考虑采用隧道和桥梁跨越的设计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增加工程造价,但能有效避免山体开挖,保护地表的森林植被,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和对地表水系的破坏,间接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控制了水土流失。4)路基边坡设计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土质边坡应采用较缓(大于1:1.5)的坡率并充分绿化,具体绿化效果应注意同周边外在环境景观的协调。石质边坡应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防护形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在边坡表层覆土植草,恢复自然景观。

2.1.3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1)桥涵设计尽量适应河流水文、水流特征,避免新建结构堵塞水流或对原有水网进行不合理的改移。2)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保持水流顺畅,最低限度减轻对原有系统的破坏。3)做好路基自身的排水系統的连接,以及路基排水系统同周边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的衔接。特别要注意路基填方地段纵向排水沟的排水方向、线路以及同原有灌溉系统的接顺。

2.1.4 必要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主要包括隔声屏障、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护坡、拦渣工程等。这些工程设施的结构型式、设置位置应结合实地条件和各类综合因素具体设计。

2.2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2.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平衡填挖方量,控制借土,合理处理或利用弃方

1)对于隧道和石质路堑地段的石方,在石质强度和数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集中破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碎石材料,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的各类结构施工中予以利用。2)对路基清理施工产生的清表土、淤泥等不适于路基填筑的废弃土方,可以临时租用荒山、荒地集中堆放。路基成型后,将这些废弃土方运回用于边坡植草和中央分隔带回填,减少对弃土场的征用和处理费用。

2.2.2 执行设计意图,合理选用临时用地位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

1)合理利用岗地或靠近城镇的山地借土,结合具体城镇规划确定借土位置、开挖标高,对借土后的场地进行整理,形成新的商业用地。2)按设计方案处理路基弃方,对取土场顶层进行耕植土覆盖,恢复成生产用地或对所占土地进行绿化;对取土场四周的临空面进行相应的支挡防护,减轻水土流失。3)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在利用前已对基础进行了充分的压实整平和硬化,相关设施遗留的建筑垃圾处理比较困难、不易复耕,但同周围的交通连接便利、水电设施齐全,因而相关位置的选定宜靠近村镇,施工结束后,稍加整理就可以转化成良好建筑用地。

2.2.3 施工中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

1)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的位置应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拌和场不得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堆料地点至少距环境敏感点下风向100 m、上风向300 m;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放,并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2)对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施工便道用地范围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扬尘。3)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排放。如拌合站使用自动回收烟尘和粉尘的拌合设备、软基处理搅拌桩喷粉和隧道初衬喷射混凝土的湿法施工工艺等。4)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降尘。

2.2.4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可能产生破坏的具体措施

1)对于工程施工中产生废弃土方、泥浆不得向池塘、河流填埋或排放,避免淤塞河道、污染水体。2)对施工队伍在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要求进行适当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3)桥梁、涵洞施工机械,应避免油污渗漏对水流造成的污染。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今天,已经渗透对了公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要求公路施工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环保观念,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韦立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管理和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1,5.

[3]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J].北京:国外公路,1996,12.

[4]张京,等.最新路桥工程建设实用手册项目管理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篇4

城市地下管线, 包括煤气管、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热力管、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电车电缆等。一般埋设在道路下面, 其埋设深度一般在0.5 m~3.0 m范围内。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各类地下管线的改造和增容建设也越来越频繁。在管线施工、道路施工及其他建设工程施工中, 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缺乏地下管线的保护意识和无相应的技术措施, 而导致地下管线损坏的现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时有发生, 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造成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 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保护。

1 市政建设中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

1.1 规划设计不合理或设计缺陷造成的损坏

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准确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和地下空间信息资料, 易造成规划、设计工作的盲目性, 在施工图中没有完全或部分地标出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 进而导致建设过程对原地下管线的破坏;二是城市原来的规划没有超前意识, 没有按照城市的发展作出长远的规划或者在是按照当时的领导意志来进行规划, 这样就造成了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不规范现象, 导致了后来规划设计时对地下管线的位置无法准确掌握。三是原来规划设计的地下管线是按照当时的技术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 技术标准低, 安全可靠度较差。

1.2 市政工程管线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损坏

城市地下管线很复杂, 包括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和污水管线, 还有一些保密的地下管线。对它们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因此在管理上档案图纸等资料难以形成整体信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 各种信息资料的时效性也得不到保证, 这就使部分地下管线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在市政建设时部分管线管理被遗漏, 施工时被损坏。

1.3 施工引起的直接损坏

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管线位置不明。在施工前没有经过调查和探测。而是盲目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由于在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调查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大多数施工单位都不会也不愿做此项工作。这是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常见原因之一, 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都比较严重。

(2) 打桩、压桩、顶管、振动压实等施工时土体挤压, 导致一些临近区域内年代早、管材强度弱、接头不牢固的管线发生损坏。

(3) 基坑开挖、边坡失稳或流沙现象引起较大的土体变形, 当变形量超过管线的变形极限时, 就会发生管线损坏。

(4) 顶管、盾构、井点降水和沉井下沉等施工中可能产生土体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隆起, 当不均匀沉降或隆起值较大时会导致附近管线断裂或接头错位。

(5) 施工机械、车辆、材料和土体等荷载过大会将下面的强度不高的管线压坏。

(6) 施工开挖后, 裸露的管线在冬季由于气温骤降, 管子易冻裂。

(7) 开挖裸露的管线在雨季受到洪水的冲击或附近的土体流失从而使管线发生损坏。

(8) 施工时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 导致裸露的管线受到大的坚硬物体的剧烈碰撞而断裂、松动等。

2 城市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2.1 地下管线保护的控制程序

(1) 设计人员事前 (预测) 计算值不可能完全与施工中的实测值相同, 为弥补原有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工程的认识不足, 应将实测信息、修正物性参数, 通过计算, 预测下一施工阶段工程状态。

(2) 监测人员监测和判断各种施工因素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检验施工结果是否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量测土壤、墙体等的变位状态、应力等数据。作为将来设计参照依据。

(3) 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配合设计更改后。调整施工措施。

2.2 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1) 隔离法。通过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等形成隔离体, 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桩基础或基坑的情况。对于管线埋揉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方法, 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 也可在管线部位挖, 即将管线挖出悬空。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底部以下, 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振动力的作用。

(2) 悬吊法。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而用隔离法将管线挖出的, 中间不宜设支撑, 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要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应不受土体变形的影响。悬吊法中, 管线受力、位移明确, 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诵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3) 支撑法。对于土体可能产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线悬空的, 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支撑管线。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 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等: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 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一般结台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4) 土体加固性。顶管、沉井施工中, 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面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 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 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此外, 在砂性土层, 且地下水位又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 为防止流砂发生, 也可用井点降水方法。

(5) 选择合理施工工艺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 使管线每次只暴露局部长度, 施工完一段后再进行另一段, 或分段间隔施工。对于桩基工程, 可以合理安排打桩顺序, 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 退着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 减少对管线的挤压, 还可考虑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 如打打停停, 对减少土中的空隙水压力, 或者打桩区四周设排水砂井、塑料排水板, 使孔隙水压力很快消失, 减少挤土效应顶管工程施工, 对临近管线区域, 可放慢顶进速率, 做到勤顶勤挖, 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 顶头穿过管线区后。充填顶头切削造成的管壁外间隙, 减少地面抗降。有些地下工程还可采用逆作法施工保护管线, 对管线可起固定作用的部位先施工并加跑龙套。再施工其他部位。基坑回填时分层夯宴, 钢板桩拔除时及时用砂充填空隙并在水中振捣密实, 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的施工时间等。

(6) 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对便于改道搬迁, 且费用不太的管线。可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改遭, 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 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

(7) 卸载保护。施工期间, 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 使作用在管线上及周围土体上的荷载减弱, 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 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8) 不保护方式。对一些不明无主管线, 估计破坏后不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 或经与有关部门联系, 可暂停使用的管线, 可采用不保护方式, 进行突击施工, 在几小时或几天施工完后再恢复管线使用功能。

3 地下管线破损后的急救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与施工也在日益增加,而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施工单位应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技术控制

1.施工现场扬尘控制

散状颗粒物的防尘措施:砌筑用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者苫布进行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齿锯切割木材时,在锯机的下方设置遮挡锯末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淀后回收。消解石灰的防尘措施:石灰应远离居民区、庄稼、易燃物的空旷地方堆放,装卸不宜在大风中进行,装卸布撒做到轻装、低撒,并及时耕旋碾压,石灰堆放处经常洒水降尘,周围设置彩条布围挡。钢筋接头: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车辆运输防尘:保证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

2.噪音与振动控制

钢筋加工机械:工程的钢筋加工采用现场加工,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木材切割噪音控制:在木材加工场地设置木材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噪音控制:结构施工期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送车位置,布置在远离人行道和其他工业区域的空旷位置,采用噪音小的设备。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浇筑。选择低噪音的振捣设备。

3.光污染控制

设置焊接光棚:钢结构焊接部位设置遮光棚,防止强光外射对工地周围区域造成影响。对于板钢筋的焊接,可以用废旧模板钉维护挡板。

4.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雨水:雨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污水排放: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或安排专业队来清理。

5.土壤保护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沉淀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废旧电池要回收,在领取新电池时交回旧电池,最后由项目部统一移交公司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6.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胶合板厂、造纸厂回收再利用。非存档文件纸张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最终与其他纸制品一同由造纸厂回收再利用。废旧不可利用钢铁的回收:施工中收集的废钢材,由项目部统一处理给钢铁厂回收再利用。

7.建筑垃圾控制

我们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通过合理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实行“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个工作在结束时,在递交工序交接单前,负责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扫干净。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的节能措施

1.新型建筑能耗技术

(1)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技术:近年来城市地下水减少很快,城市水资源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雨水回收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节水。

(2)热交换新风置换技术:全热交换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换气,使住宅整体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由热交换芯将室排出的空气和室外引进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减少换气时的能量损失,可以达到节的效果。

(3)植物立体绿化技术:该技术的种植床由外皮包裹基质,内埋有微孔中空纤维管,可以均匀地供应水和营养成分,组合若干单元可形成大面积植被,并可方便地铺设或转移。特别有利于种植草皮,实现建筑(屋顶、墙面)的立体绿化。在部分屋顶和西侧墙使用该技术完成建筑物立体绿化,起到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污染、减少城市噪 音及光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4)隔音降噪系统:外墙系统、外窗系统和楼板均采用隔音构造措施,有效阻隔外界及楼层间的噪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5)女儿墙、屋顶及地下保温系统:从楼基到楼顶,形成严密的隔热保温体系。保持智能居所的独立性,减少能量散失。屋顶设置较厚的保温层,女儿墙部分也严密包裹,并且把隔热层延伸到地面冻土层以下,形成闭合的保温隔热体系,全方位阻隔能量流失。

(6)自然通风、采光: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屋顶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

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

2.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基于集热一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目前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比较普遍。

另外,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多采用把太阳电池组件发电方阵形成一个整体屋顶建筑构件来替代传统建筑物南坡屋顶,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总之,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挑战。为了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09,(04).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篇6

关键词:施工,环保,措施

1 工程概况

艾辛庄枢纽位于河北省宁晋县艾辛庄村南2.5km, 是子牙河流域中下游四大枢纽之一, 是宁晋泊出口控制工程。该枢纽由节制涵洞和漫水橡胶坝组成。

艾辛庄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包括:节制涵洞修建、橡胶坝更换、护坡翻修、枢纽区河道清淤和机电设备金属结构更新改造。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2.1.1 工程开工前, 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

环境保护措施计划, 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1.2 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 防止公害的产生。

2.1.3 制定有效的措施预防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

2.2 施工场地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2.2.1 工程开挖施工中, 降低产尘率。

钻孔和爆破过程中钻机安装除尘装置, 减少粉尘, 运用产尘较少的静态爆破技术, 起到减尘作用。拆除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 减少粉尘。

2.2.2 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 加强维修和保养, 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 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2.2.3 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 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 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2.2.4 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

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 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 排水畅通, 并经常检查、维护及保养。在土方工程开挖现场和运输道路上用多孔洒水管、洒水车洒水防尘。

2.2.5 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

因工作需要时, 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采取防治措施, 方可实施。

2.3 水质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 注意保护饮用水源免受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

2.3.1 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 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 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2.3.2 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 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河道。

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 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 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2.3.3 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2.3.4 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 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净化设施, 保证排水达标。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 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2.4 施工噪声控制措施

大型机械设备产生噪音, 直接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施工期间应尽量避免夜间起动大型施工机械, 更不能同时起动多种施工机械, 以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2.4.1 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

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 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 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 进行修理或调换, 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4.2 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

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 限制车速, 禁鸣高音喇叭, 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2.4.3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隔音降噪。

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 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 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 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 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合理堆放和利用弃渣, 防止任意堆放弃渣而降低河道过水能力。加强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各种物料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机械、工具停放整齐, 搞好安全生产。

2.5.1 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 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5.2 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

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 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 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 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 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 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2.5.3 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 使场地平顺, 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2.5.4 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 在施工区

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 防止垃圾流失, 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 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2.5.5 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

害成份的废渣, 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2.6 水土保持措施

2.6.1 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 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 临时施工完成后, 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6.2 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

系统等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 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 不乱砍、滥伐林木, 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 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 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 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 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令, 施工中尽量维护生态环境的原状.在节制涵洞和橡胶坝施工中, 尽量少征耕地, 保护农田, 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绿色植物, 施工完成后, 恢复原貌或更能发挥生态效益。

2.7.1 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 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7.2 在施工过程中, 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

植物的宣传教育, 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 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 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2.7.3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 妥善保护, 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7.4 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 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2.7.5 工程完工后, 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施工临时

设施, 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附近的施工废弃物, 按监理批准的环保措施计划完成环保恢复。

2.8 文物保护

施工过程中注意地下障碍和文物情况, 采取保护措施。

2.8.1 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 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

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8.2 施工过程中, 发现文物 (或疑为文物) 时, 立即

停止施工, 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防止移动或破坏, 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 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3 施工期充分利用水资源

艾辛庄枢纽上游各河道均属于季节性河道, 每年汛期来水, 平时基流较小, 由于艾辛庄枢纽节制涵洞和橡胶坝分别位于鱼嘴分叉口两侧, 施工导流采用分段围堰法, 将上游来水分别排往下游的滏阳河和滏阳新河, 对下游农田进行灌溉, 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 环境效益评价

艾辛庄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 对保证宁晋泊综合功能的发挥起到更好的作用, 同时, 枢纽工程外部条件的改观, 对该区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 要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搞好环境保护, 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从水利施工中保护环境, 到水利工程完成后发挥良好的生态效应, 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已完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篇7

关键词:水利电工,鱼类,生态影响,保护措施

水利水电的建设工程通常是阻断河流的自然流淌, 改变河流的走势和水文的基础状况,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 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非常严重, 据有关资料的统计, 长江干支流的鱼类, 由于受水电建设的影响, 鱼的种类资源出现很大程度的衰退现象[1]。

1 水利电工建设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1.1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的有利方面

在水利大坝的建设完成以后, 原来的水流变得缓慢, 水在库内滞留的时间比较长, 这就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相关微生物的增长, 有利于浮游生物的下降, 使得水体变得更为的浑浊。如果水体没有被污染, 大坝由于人工的阻隔, 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使激流的浅谈变成了稳定的湖库环境, 一些适应深水、对对水质要求平稳的鱼类将得到发展。当然, 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的水利改造, 对不同的鱼类影响是不相同的。

2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的不利方面

从水利电工建设的整体来说, 水利建设对鱼类的影响还是弊大于利的, 构建大坝, 阻断河流, 改变水文环境, 人工的参与使得鱼类生存环境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2.1 对鱼类生存栖息地的影响

鱼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演变, 多数鱼类的成长对自然环境往往会选择适合自己产卵、生存和越冬的自然场所, 选择适合鱼类自身的生活条件。由于水利建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鱼类当前的栖息条件, 改变了鱼类的生态环境, 鱼类在短时间里面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使得鱼类可以栖息的场所变少, 水利建设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2.2 对鱼类洄游产生影响

不少鱼类在进化的过程当中, 有着对河流洄游而上的产卵习惯, 然而在河流阻断, 大坝的产生就破坏了河流的水流的连续性, 使得鱼类洄游产卵的路径被切断, 加剧了相关鱼类数量的减少。相关文件指出, 不少河流的阻隔, 影响鱼类洄游, 不仅渔业经济大量亏损, 甚至许多种类的鱼遭受了灭绝的后果。

2.3 对鱼类产卵孵化的影响

不少鱼类的产卵后的卵子就会吸水不断的膨胀, 漂浮在水面上, 随水流的不断的漂浮进行孵化, 如果这些卵子流进了被阻断的大坝里面, 就不能继续的随水流流淌, 就会的静止沉积在水体里面, 另一方面卵子的卵膜比较薄, 在其沉入水体之后容易破裂, 加剧了卵子的死亡。所以、水利大坝对票流性鱼卵的孵化的影响较为巨大[2]。

2.4 水流落差导致水体气流过多的影响

由于水利建设多数以阻断河流蓄水的蓄水工程, 这就必然会导致水流从高处往下流淌的落差, 在大坝泄洪的过程当中, 水流充分的与空气中各种气体相接触, 从而让下游的水质出现了气态饱和的状态, 不少鱼类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气泡病”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死亡。没有完全发育的幼小育苗, 更是无法抵御这种影响, 大量的死亡。所以, 这种阻断式泄洪对鱼类的生存影响是相当大的。

2.5 水温变化的影响

水温是鱼类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鱼类的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中, 鱼类找到了适合自身生长的水温条件。由于水利建设大坝的产生, 使得水温情况发生了变化, 大坝里面的水温发生了水温分层现象, 许多的鱼类对水温条件是非常敏感的额, 多数鱼因为不适应水温要求, 出现停止生长, 甚至死亡。不同的水温对鱼类的影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适度鱼的种类情况下, 有的鱼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的增长, 有的随水温的升高不断减少。大坝改变了天然水温的差异,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的生长。

3 关于关于鱼类保护的相关对策

3.1 人工建立鱼道设施

人工过鱼设施是指人工制造鱼类洄游或迁徙的工程措施, 在对保护鱼类产卵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仿自然水流河道, 运用水闸、适当改变水流等办法, 进行对鱼类的保护。这种仿自然建立的过鱼设施, 已经被广泛的建立和认可, 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立起步比较晚, 但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3.2 人工孵化增值放流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养殖的方法, 把鱼苗放到某一处适合鱼类生长栖息的水域当中去, 从而保护了鱼的数量和质量。人工增值需要一定技术经验, 对鱼类养殖水域的选取, 鱼苗的孵化和增值流放对象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相对自然生长来说, 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大。

3.3 还原再造栖息地

水利建设形成大坝水库之后, 鱼类原有的栖息地被淹没, 或者是原有的栖息地被改变。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保护鱼类的栖息环境, 一是对较大的干流进行保护, 或者在淹没的基础上还原河流原貌, 有重点的进行鱼类的保护工作, 降低水利工程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二是人工再造鱼类栖息地, 针对不同的水文现象, 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水域局部的水温变化, 整体有效的制定相关的鱼类栖息地的方案, 合理有效的再造鱼类生长环境。

3.4 降低水温水质变化的影响

减少水温的变化, 减少水体气体饱和的现象, 相关经验表明, 分层泄水是最有效的措施, 分层泄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与空气的接触, 从而对水的温度改变不大, 另一方面, 水与空气接触面较小, 相关气体很少停留在水体当中, 对鱼类有着很大的保护作用。通常分层泄水一般包括表层泄水, 底层泄水和中层泄水。在泄水的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实际情况, 做出相应的调准。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对鱼类影响的范围十分的广泛,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在水利电工建设的过程当中, 对鱼类相关的保护措施也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研究, 虽然环保部门和水电建设单位在这上面的保护工作不留余力, 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而言, 我们国家的技术仍然有限, 各方面的技术仍不完善, 对水利建设过程当中的鱼类保护工作仍需加强。只有在开发上合理规划, 建设上科学安排, 把鱼类生存保护工作放在水利建设工程的第一任务上面, 才能有效的保护河流中的鱼类。

参考文献

[1]张东亚.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水资源保护, 2011, 27 (5) :75-77.

上一篇:房地产公司资料员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下一篇:2020年消防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