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备管理规定(共9篇)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试行)
1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对配电设备的缺陷管理,规范缺陷的定性与分类,使消缺流程畅通,保障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所属供电企业配电设备的缺陷管理。2缺陷分类原则
2.1凡运行中的配电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本身任何部件损坏,电气、机械、绝缘性能不良,使设备处于不健康状态,威胁设备或人身安全,威胁安全供电的种种异常的情况均称为设备缺陷。
2.2设备缺陷按其性质和程度可分为三类:
一类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二类缺陷:属发展性的缺陷,但不会立即构成危及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的缺陷。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处理,处理前应加强监视。
三类缺陷:缺陷比较稳定,性质及程度不严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展成为威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的缺陷。
2.3缺陷处理的期限:
各级职能部门和工区接到缺陷汇报后,应根据缺陷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尽快安排消缺工作。一类缺陷:应立即汇报并处理,消除时间不得超过三天。二类缺陷:应在一个月内消除。
三类缺陷:可列入季度检修计划,尽早安排消除。
3管理要求
3.1设备缺陷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供电公司应根据本单位配网运行管理的实际,制定相应的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并闭环执行。
3.2按三级管理要求,各运行班组、工区均应建立配电设备缺陷记录,并由专人负责;
生产运营部应掌握一类缺陷及其处理情况。
3.3运行人员在巡视中发现缺陷后,当日应填写设备缺陷单,缺陷单应详细写明线路名称(配电所、开闭所名称)、地点、杆号、缺陷类别及缺陷情况等,并提出处理意见。当发现一类缺陷时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由班组长向工区汇报,经工区审核确为一类缺陷的,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和生产运营部汇报,工区专职负责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检修方案首先应考虑带电作业),并立即办理相关手续。发现的缺陷应登录在班组的《设备缺陷记录簿》中。
3.4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当场消除,但应办理有关的手续,不得违反安全制度。若当场消除确有困难,一、二类缺陷应迅速向工区汇报,等候处理意见。当日施工结束后,班组应将发现的缺陷登录在《设备缺陷记录簿》内,已消除的缺陷应写明消除的方法,未消除的应开具缺陷单。
3.5一类缺陷的处理,按事故抢修有关规定办理;二类缺陷、三类缺陷的处理,按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3.6重大缺陷因故不能按规定期限消缺,应及时逐级汇报,其中一类缺陷应得到本单位总工程师同意,二类缺陷得到生运部同意后,方可延期处理。10kV(20kV)配电线路或设备一类缺陷不能及时消除的,应在上报省公司生产运营部的生产报表中反映。3.7设备缺陷未消除以前,运行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密切注意缺陷的发展情况,及时向班组长汇报,以防发展为事故。工区专职应及时掌握缺陷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记录,对缺陷进行跟踪管理。
3.8凡发生的中压线路保护动作重合成功的故障,参照事故处理办法执行。如发现缺陷情况,按以上办法执行。
3.9工区专职应将每月发现的缺陷及消缺情况汇总后报生产运营部有关专职,并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分析
3.10供电公司运行工区应于每月底和运行班组核对一次缺陷情况,生产运营部每月末和运行工区核对缺陷情况和消缺进展,以便按轻、重、缓、急督促安排下月度的检修计划,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11凡因设备缺陷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障碍和事故未遂者,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配电设备缺陷分类表(见附表)
关键词:设备维护,过程控制,自动化
日照钢铁2150热轧带钢厂的机械设备是由中国一重公司大包供货, 轧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德国西门子供货并负责联合调试。轧线的自动化控制分为四个控制级别:分别是L3生产管理级、L2过程控制级、L1自动化控制级、L0传动控制级。生产模式为自动轧制, 操作人员人工干预。现场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由控制器以及现场传感器组成, 控制器的数量以及现场传感器的数量多并且种类繁多, 这些高精度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能否正常运行是制约生产的主要条件。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人的维护, 而有章可循的设备维护是保证设备运行的必要前提。
1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组成
全线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包括:人机接口画面、过程控制计算机、TDC控制器、PLC控制器、远程控制站、现场检测元件、现场执行元件、电气传动装置以及现场驱动电机。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多年的轧钢自动化设备维护经验总结出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大方面:1) 新建轧线的软件逻辑以及设备保护限幅值不完善, 经常性的出现故障停机 (此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优化攻关) ;2) 设备管理存在漏洞, 导致部分设备处于失修或失控状态。
如图所示为新建轧线上述两种故障所占比例和磨合期之后上述两种故障所占比例图:
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管理漏洞会造成一系列的设备事故, 是产生故障停机的主要原因, 也是令设备管理者最为头痛的管理问题之一。设备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设备档案以及设备维护四大标准与现场设备存在部分出处, 部分数据不详实, 不能保证所有设备都得到及时有序的保养和更换;2) 对于自然环境细微的改变对设备的影响没有形成更为具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使得部分设备出现受潮或锈蚀问题;3) 技术创新及攻关改造制度不灵活, 使部分设备处于维持现状的工作状态, 不利于设备的最优化运行。
3 电气自动化设备过程控制的几个主要的方面
3.1 完善设备档案及四大标准
主要从完善隐蔽部位的设备清单、设备维护更换档案、设备性能参数档案、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档案、电气点巡检标准、电气点巡检路线、电气设备维修标准、电气维修作业标准以及给油脂标准着手进行过程控制。
3.2 细化设备运行环境管理规定
主要从细化电气室温湿度管理制度以及电气设备防锈蚀管理制度入手, 将环境对设备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3 完善设备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攻关制度, 使技改创新制度更加灵活实用
激励各层次员工关注设备积极创新, 对于不同的设备攻关项目制定不同的攻关奖惩制度, 促使员工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技改攻关事业中去, 攻克技术难题, 最大限度的体现职工以及设备的价值。
4 设备过程控制成果
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在日照钢铁2150热轧带钢厂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使得设备管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故障率大幅度降低,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现从技术难题攻关及技改创新方面着手分解一部分主要的技术成果。
1) 降低故障率,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技术成果:增加上下阶梯垫位置值缓存区技术创新。
故障现象:在精轧机上上下阶梯垫的厚度值是计算轧机辊缝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正常轧制时阶梯垫位移传感器故障会造成阶梯垫的位置错误最终导致辊缝值计算错误, 产生废次品。
故障根源:最终导致辊缝计算错误的原因是位移传感器故障;结合设备机械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程序软件存在的不足, 上阶梯垫安装在轧机牌坊和HGC液压缸之间, 下阶梯垫安装在下支撑辊下面, 正常轧制时上下阶梯垫都受到强大的外力固定作用根本无法移动, 即使在正常轧制时检测阶梯垫位移值的位移传感器所反馈的值为错误值也不能使之有效, 需要滤除, 不应该用于辊缝值计算, 此问题属于程序逻辑设计存在缺陷。
攻关措施:a.从加强维护着手提高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b.增加上下阶梯垫位置值的数据缓存区, 在换辊结束瞬间将上下阶梯垫的实际位置值存入缓存区内, 之后所有需要用到阶梯垫数值的程序都从缓存区内取数值进行运算, 避免了由于传感器瞬间故障而造成的辊缝错误甚至废钢事故的发生。
2) 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成果:增加精轧紧急改规格功能, 提高产品成材率。2150热轧带钢项目原始设计没有紧急改规格功能, 中间卷 (板) 在热卷箱区域摆荡时间过久温度降低后进行轧制时通常会出现整块带钢厚度不合的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攻关小组研究对策, 最终通过两个方面的攻关完成了这项技术改造:a.增加L2手动请求设定画面及程序, 实现了在中间卷 (板) 摆荡时间过长时操作工可以手动重新对轧制成品规格进行修改的功能, L2依据采集的实时数据以及请求的规格重新计算设定数据并执行下发。b.在增加此功能之前测厚仪不接收同一板坯号的第二次数据设定, 经过重新修改仪表触发逻辑程序实现了第二次接收的功能;这两个新增功能共同促成了紧急该规格功能的实现, 使得产品成材率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5 结语
综上所述, 设备过程控制作为热轧带钢厂的一套关键性的设备管理思路, 在维护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礼崇, 郜祥, 王焱, 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 2012.
关键词:配电设备;电容器;互感器;直流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M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45-01
一、前言
现如今,能源问题成为人们首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电力领域,尤其是在输配电环节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为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重点研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与高压输电技术。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既要有高效传输效率,又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能成为交流输电技术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配电设备的运行于维护管理
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在检验合格后就可以与电网相连接进行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入运行状态。运行企业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政策,结合地区与季节变化的特性,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巡查、维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有效避免事故的出现,提高配电网供电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线路电能损耗与维修费用,提供给用户高质量的电能。
(一)配电设备的运行。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线路运行的最新动态,及时找出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不安全因素。运行防护必须要执行相应的规范准则,大力宣传工作人员和人民大众参与到护线行列中,从而免遭外力破坏,及时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其运行防护的主要内容是保护线路走廊树木,及时消除走廊周围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合理维护各种交叉跨越,使其距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指的是对发现的诸多影响正常运行的问题加以检查,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的一项检修工作。事故指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开关跳闸、倒杆断线、线路瞬间接地、熔断器熔断、变压器温度骤然升高、用户电压不正常等问题。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要及时消除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为用户恢复供电。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查找事故的位置以及原因,快速消除事故的源头,避免事故继续扩大,缩小停电时间与停电范围,降低成本损失,为用户恢复正常供电。
三、电容器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一)电容器的运行。电容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运行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电容器工作在额定电压下时,不能超出额定值的1.05倍。然而,如果在额定电压的1.1倍状态下运行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一旦运行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值1.1倍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电容器在运行时,周围环境温度在—20——45摄氏度范围内,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有可能使电容器出现渗油的现象,与此同时,室内的湿度不能超过80%。
(二)电容器的维护管理。为延长电容器的使用时间,我们必须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电容器进行维护管理。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渗油现象出现,电容器是否开裂,接线处是否发热等,如果发生上述情况的一种,我们立即断电,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其次,检查电压与电流值。电容器在运行时,因供电负荷的不断变化会使电压发生波动,为确保电容器正常工作,我们最好选用自动投切装置,例如:在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然而,操作人员必须结合负荷的情况来切换,否则会出现过补偿和无功倒送的不良现象。为使电容器使用较长的时间,应该使其工作在额定电流下,最大值不能超出额定值的1.3倍,如果超出此值,那么必须要立即切断电源,否则将会烧毁电容器。
四、互感器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一)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电压互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称之为“压变”。此装置运行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它和普通变压器的构造完全不同。一般来说,电压互感器不仅能够长时间运行在额定容量下,而且也可以运行在电压值超过10%的情况下,此时运行时等效于降压变压器,在二次侧不能出现短路。
(二)电压互感器的维护管理。为使电压互感器能够正常运行下去,操作人员要加强巡视力度,重点检车电压互感器表面是否清洁、是否有裂纹等现象存在,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我们都必须要快速查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处理,有效避免事故的出现。
五、对直流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一)直流系统的运行。直流系统的充电装置由两个高频开关模块组成,一个是主设备,而另外一个是备用设备,这样一来,可以定期进行调换使用。浮充电的供电方式是恒压,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经熔断器再通过逆止二极管与合闸母线相连,然后由熔断器和电池组相连。利用降压装置将合闸母线与控制母线相连。如果交流电突然中断,那么在充电机上没有直流电压输出,那么蓄电池的电压通过降压装置和控制母线相连,保持控制母线供电连续。在均冲过程中,充电直流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均冲电压,这样一来,就能给蓄电池补充大量的能量。
(二)直流系统的维护管理。为确保直流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操作人员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查。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开关模块输入与输出电压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长时间处于过电压状态会严重损坏内部的元器件,从而减少其使用寿命,电压过低会使断路器不能跳闸与合闸。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目前,能源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首要解决的焦点问题,由此看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做好配电设备运行于维护管理工作,减少设备安全隐患的出现,切实提高配电设备的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为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樊越,侯殿萍.有关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高岩.有关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5
[3]刘伟国.有关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4]朱卓.有关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162、点检员在基层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支持作用。(×)
163、专业主管在基层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支持作用。( )
164、点检员全面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是现场设备使用、点检、维修的管理者、组织者、经营者、指挥者、协调者。(×)
165、专业主管全面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是现场设备使用、点检、维修的管理者、组织者、经营者、指挥者、协调者。( )
166、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
167、专业主管是推进作业区自主管理活动的责任者。( )
168、点检员是推进作业区自主管理活动的责任者。(×)
169、点检定修管理的七步工作法通常指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制定计划,措施保证,实施管理,实绩分析,巩固提高。( )
170、点检员工作的“五大要求”是指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和按计划检修,
( )
171、点检定修管理的七步工作法通常指制定计划,检查检测,发现问题,修理更换,作业计划,问题分析,巩固提高。(×)
172、点检定修管理的八项标准化通常指基础标准规范化,行为动作规范化,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程序标准化,服装标志标准化,礼仪环境标准化。( )
173、点检定修管理的“三方确认”工作方法通常指点检方、运行方、检修方、坚持做到所有工作的确认、确信、确实。( )
174、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对象是设备。( )
175、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对象主要是检修过程。(×)
176、每一台设备都要有相应的检修作业文件包。( )
177、并不是每一台设备都要有相应的检修作业文件包。(×)
178、质检点(H、W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其中H点为申请同意的待检点,W点为见证点。( × )
179、不定工序:是程序中规定的须在检修工作中检查后确定是否进行的工序。( )
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电力行业设备管理规定以及现代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为规范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经济运行,特制定《设备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制定了生产设备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以及检查与考核等内容。
第三条 本规定明确了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各环节的责任,有利于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设备检修维护质量,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第四条 本规定适应于我公司主、辅设备的管理。生活服务部门所管辖的设备,亦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二章 设备管理职能
第五条 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应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的作出决策,并检查执行情况;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第六条 总工程师职责
1、总工程师对全厂所有设备负全面管理责任。
2、负责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指导落实。
3、组织重大、较大设备故障的调查和分析。
4、组织制定设备检修计划。
5、组织协调设备故障处理。第七条 生产技术部职责
1、负责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监督落实,并按照规定考核。
2、定期对全厂设备组织检查,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期限并监督落实。
3、参与设备重大、较大故障调查与分析。
4、组织一般设备故障调查与分析。
5、组织厂级设备验收交接。第八条 车间(部室)职责
1、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执行与落实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2、组织车间级设备验收并负责配合与运行交接。
3、定期对本车间(部室)设备进行检查并对缺陷及时整改。
4、组织处理设备故障。
5、组织参与设备故障分析。第九条 运行车间职责
1、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执行与落实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2、组织配合对厂级、车间级设备验收并负责运行试验交接。
3、对设备缺陷发现、验收的及时性负责。
4、负责整理设备故障的第一现象、过程记录资料。
5、组织参与设备故障分析。第十条 班组职责
1、负责本班组设备维护管理。
2、及时发现、消除所属设备缺陷。
3、具体落实公司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4、负责设备故障处理。
5、参与设备故障分析。第十一条 设备责任人职责
1、按照公司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的要求,负责所辖范围内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2、参与设备故障分析,并提供相关维护信息和故障信息。
第三章 设备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设备检修管理
1、检修计划由生产技术部编制,各车间应在每年 10月 31日前完成下主、辅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工作。
2、主机组大修前三十天、小修前十天,各车间应完成检修项目计划编制表、重大特殊项目及改进性工作的技术措施,并及时上报生产技术部。
3、检修完毕实行班组、车间、厂部三级验收制度。
4、具体细则按照《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设备缺陷管理
1、正常消缺计划完成时间为自缺陷单签收后24小时内。各类缺陷延期或挂起,必须经生产技术部批准。
2、当班运行人员应按岗位责任制和巡回检查制度对系统、设备进行巡查,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并填写设备消缺通知单通知检修人员。
3、运行和其他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立即通知运行班长,由运行班长 填写设备消缺通知单,经值长审核后通知检修班组。检修人员接到消缺通知后2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消缺。检修人员发现缺陷后直接开展消缺工作。
4、具体细则按照《设备缺陷管理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设备点检管理
1、点检工作由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车间设备管理负责人及生产技术部负责。
2、日常点检由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负责。
3、定期点检由各车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4、点检时要精力集中,认真看、听、嗅、摸,检查设备有无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及时汇报,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5、具体细则按照《设备点检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设备润滑管理
1、各部室、车间、班组应按照“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要求和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2、设备润滑必须保证“三清洁”,实行“三级过滤”,不同油质的油具要专用。
3、装油量在50公斤以上或主要设备、大型特殊设备的润滑油,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油进行分析化验。
4、设备检修后,应在装配之前彻底清洗润滑系统。
5、对于用油泵循环的润滑系统,要定期检查清洗过滤网。如发现有明显物理特性变化时,要及时化验检查和处理。
6、具体细则按照《设备润滑管理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设备检修现场管理
1、检修作业现场要求做到“三净”、“三齐”、“三不”。
2、设备检修应根据检修内容确定检修范围和检修区域。设备检修场地必须设有明显的安全围栏和警示标志牌。
3、现场安全防护,应严格按照《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4、具体细则按照《设备检修现场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设备责任范围划分
各单位应按照《设备设施责任划分管理规定》分工要求,对所属设备设施,负责巡检、维修及保养,并做好所辖范围设备台账、检修维护记录等。
第十八条 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1、每年年初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工作意见,指导本设备管理工作。
2、各车间部室应按照本设备管理工作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工作计划,搞好本部门设备管理工作。
第四章 设备故障分类
第十九条 设备事故按照设备故障责任原因、直接经济损失大小、对公司和下游用电用汽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分为一级到四级四个设备故障等级。一、一级设备故障
1、责任设备故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及以上达不到三类安全事故的。
2、其它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被公司认定为重大设备故障的事件。二、二级设备故障
1、责任设备故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及以上,未造成严重影响的。
2、责任设备故障造成主设备计划停运检修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及以上。
3、责任设备故障造成主设备降出力30%超过24小时及以上的。
4、其它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被公司认定为较大设备故障的事件。三、三级设备故障
1、责任设备故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及以上未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
2、责任设备故障造成主设备计划停运检修直接经济损失未超过1万元的。
3、责任设备故障造成主设备降出力30%超过8小时及以上的。
4、其它对公司造成一定影响被公司认定为设备故障的事件。四、四级设备故障
1、责任设备故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万元及以上未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
2、责任设备故障造成主设备降出力30%超过1小时及以上的。
3、其它对公司造成一定影响被公司认定为设备故障的事件。
第五章 设备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二十条 班组发现设备异常状况,应及时查明原因,组织消除。
1、在发生设备异常后,有关人员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设备异常情况、发生经过、处理过程,并保存好各种原始资料。
2、如设备不能恢复正常运行或出现故障,应保护好现场,并通知有关领导及有关人员到现场。
第二十一条 设备故障调查与分析
1、当设备发生故障后,车间、运行值应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现场核实,调查故障原因经过。无特殊原因时,车间应在24小时内对设备故障写出分析报告,上报生产技术部。
2、凡发生设备故障后,生产技术部应在72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明确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编写事故分析报告提交至总工程师,并下发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报告。
3、故障分析报告记录要真实详细,车间、生产技术部各自存档。
4、防范措施的落实由相关车间负责,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按照设备事故考核加重一级追究相关管理人员,当事人或肇事者的责任:
1、发布的指示、命令、决定或制订的规程制度违反相关规程制度、反事故措施。
2、发现有设备异常,既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又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造成设备故障的。
3、发生设备故障后,不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4、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设备故障的。
5、设备发生故障后,销毁或伪造记录,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故意拖延不报或分析不认真的。第二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免除责任:
1、做好防范措施的调试、试验,确因不可预见因素发生的设备故障。
2、新投入使用设备系统,非人为原因,一年内由于设计、制造、建设、安装、调试存在遗留缺陷造成的设备故障。
3、因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超过设备设计标准承受能力而发生的设备故障。
4、确因无法预见并无法采取预防措施原因所引起的设备故障。
5、无法采取预防措施的户外小动物引起的设备故障。
6、为了抢救人员生命而紧急停止设备运行造成的设备事故。
7、因生产需要经公司批准超设备超检修周期运行,出现设备故障无人为责任的。
第六章 设备事故考核
第二十四条 发生一级设备故障时,根据故障损失和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对造成设备故障的责任部门罚款1200元。
第二十五条
发生二级设备故障时,根据故障损失和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对造成设备故障的责任部门罚款600元。
第二十六条 发生三级设备故障时,根据故障损失和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对造成设备故障的责任部门罚款300元。
第二十七条 发生四级设备故障时,根据故障损失和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对造成设备故障的责任部门罚款100元。
以上事故经济处罚金额中含责任部门负责人20%;二级及以上事故连带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管各5%;同时纳入绩效考核。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份起执行,原《设备管理规定》(鲁丰通电字[2012]43号)同时废止。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如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中发生的设备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设备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定义
1、设备事故是指设备及仪器仪表非正常损坏,致使减产、停产,动力供应中断,效能降低,人身伤亡等。
2、故障:设备虽出现非正常损坏,但损失、停歇时间及对生产的影响低于设备事故规定的范围,称作故障。
二、事故分类
1、设备事故分为特大、重大、一般、轻微等四类,具体标准如下:
(1)特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20000元以上;三人或三人以上重伤;造成人员死亡;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其他事故均列为特大事故;
(2)重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5000~20000元之间的;造成停产达8小时及以上的;或虽未达上述条件,但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其他事故均列为重大事故。
(3)一般事故:设备零部件损坏,造成损失在1000~49999元之间的;或造成停产达4小时及以上的设备事故。
(4)轻微事故: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或造成停产达2小时及以上的。
2、设备事故根据事故性质分为以下三种,:
(1)责任事故:指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维修不良、设备超负荷运转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2)质量事故:指设备因设计、制造、质量低劣、安装或检修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3)自然事故:指因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的。
三、事故处理
1、设备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不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或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2、特大、重大设备事故,由总经理主持调查,并上报主管部门;普通设备事故或性质严重的微小事故,由生产经理主持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微小事故及恶性未遂事故,车间必须找出原因事故,进行整改和处理;
3、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的按《产品质量管理考核规定》处理;
4、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本着四不放过原则,由经理组织相关人员查看现场,进行现场分析,并对原始数据和凭证进行收集,详细记录。
四、责任追偿
1、设备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分类和性质,结合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情形,对事故相关责任者进行处理,具体处罚标准为:
(1)造成特大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追偿10%的经济损失,公司直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视情况确定是否追究其法律责任;
(2)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给予责任人降职或降薪处分,按经济损失的8%进行赔偿,并在全厂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3)造成一般责任事故的,扣除责任人当月考核工资、给予200-5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4)造成轻微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给予50-2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进行口头批评;
(5)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将对经理进行连带责任处罚,处罚金额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20%的标准进行;
2、防范措施不得力或不落实的,导致重复发生类似的设备事故,给予50-500元的处罚;
3、事故发生后有隐瞒事故、曲解事故、弄虚作假、不按时报告等情形的,一律按隐瞒事故从严处理;
4、因故意违章操作而发生设备事故且拒不听劝告、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除需全额赔偿公司所有损失外,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50-300元的奖励;
6、对发生的事故能如实反映真相,并及时举报不良隐瞒事故行为的,给予举报者50-500元的奖励。
五、附则
1、本规定未尽事宜的,由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
1 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
“设备检修计划”的含义:作为产品作业设备, 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提供强有力保障的, 是需要不断地保养和提高其性能的, 为实现此目的而编制的维护检修所必需的“施工人数和停产时间”的计划, 称之为“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 一般由下列四方面的计划构成:相关产品作业线设备的部分停产检修计划;普通作业线设备 (包括备用机组等) 的不停产检修计划;维修工程以外 (如安全部门要求的) 委托项目的设备停产检修汁划;预测设备故障 (如解体、精密点检) 而设定的设备停产检修计划。
每条产品作业线设备的停产不定时检修要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或称之为“额度”。这个“额度”在特定的相关时候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根据每个年度,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订单、合同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要按“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来确定的。以钢铁企业为例, 其产品有钢板、钢筋和钢管等, 如果本年度因房价等因素, 建筑业不景气, 钢筋滞销, 企业没有订单, 而能源供应中的西气东输看好, 则钢管合同饱满;钢板因家用电器及汽车业还不错, 订单还有一些。这样, 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 就要全力确保钢管合同的圆满完成, 钢板次之, 而钢筋的作业, 因为没有订单则可以另当别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接到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后, 就要全力以赴, 将钢管作业设备的保障, 列入“设备维修总方针”的首位, 钢板的次之, 而钢筋设备予以状态维持就可以了。
在企业总体平衡下, 即确保产品作业线设备的设备综合效率的基础上, 应该给其一个“维修额度”, 或是说给设备本年度维修, 要有多少个“工时” (人数×小时MH值) 。一旦经过企业领导及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确认, 就作为产品作业线设备本年度的一项“相互约束”来实施:这样,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就将这个“维修额度计划”.告知产品作业线的设备管家, 他们就可以在这个额度的范围里, 实施停产检修工程项目的立项并对检修施工方进行委托, 即进行第二种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同样, 告知停产检修施工管理部门。要求他们按这个额度准备检修施工资源的配置, 要充分满足, 工程项目工程进度及委托方的要求。同理, 在设备的停产检修中, 也等同产品, 只是额度少一些。产品作业线, 因没有订单, 也可以这样说, 除了正常的维护外, 就没有停产检修的额度了。
2 设备故障分析
2.1 设备故障期
在设备的早期故障期内, 调试期设备的故障率在安装结束时会部分集中达到较高值, 主要表现为“跑冒滴漏”, 转动设备振动大, 出力达不到要求, 经过试运调整、集中处理部分缺陷后故障率会很快下降, 小缺陷大幅度降低, 早期故障多数原因是设计中细节不完善、设备制造工艺缺陷不平衡、安装中出现的找正、紧固不到位等, 还有运输过程中颠簸造成的一些紧固件松动, 产品电子元器件接触不良或使用了不合格品, 都可能是早期故障重要的潜在原因。对早期故障采取预防维修不可能做到不留死角, 需要在设备调试检查及试运转巡查中尽早发现潜在隐患并逐个消除这些故障。通常把一周至三个月内发生的较小的、不影响正常运转的故障定为早期故障, 在设备调试期间制造厂应有人及时保修, 做好这一时期的售后服务。
突发性故障期。设备经调试运转趋于稳定后, 要求进行满负荷、大产量的生产运行, 这个时期设备处于不稳定的高负荷运转状态, 故障率一般能保持在设计规定的范围之内, 呈逐渐恒定状态。在此期间,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期, 会不断出现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是不能提前预测和有效预防控制的, 这个时期的故障会根据生产能力的不断变化, 出现不同的情况, 对不同的设备出现的故障类型和状态不同。这个时期大多数故障是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中没有发现的隐患造成。在这个时期要结合现场实际,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相同类型故障进行排查发现逐个排除, 对突发性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会同厂家售后进行预测维修, 加强现场监护和合理性操作, 减少突发性故障, 保持设备稳定运行。
周期性故障期。经过早期的突发性故障期后, 设备运行达到一定的周期, 在大负荷满产量长周期运行中, 设备开始出现不同的磨损老化等现象, 部分部件疲劳等, 出现小型部件使用寿命的达到周期, 设备的运行状态下降, 故障率不特定的提升, 如果不能及时更换部件, 清除隐患, 会造成设备丧失全部功能。在这个时期要及时制定检修计划, 更换零部件, 保证设备功能, 降低故障率, 以保证不出现专用设备常规性的功能丧失, 较好的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设备故障的分类
设备故障可以从不同角度及类别进行分类, 有助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故障, 采取相应不同的维修措施。不同生产企业根据产品性质, 把本厂设备分为主要设备故障及辅助生产设备故障, 在细分可以有动设备故障及静设备故障, 电气设备故障、仪器仪表故障等。现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的初始故障过程为例, 说明故障的演化。该核电站在一次检修时, 把备用给水泵通往蒸气发生器的阀门临时关闭, 检修结束后忘记打开 (人为失误, 蒸气发生器的潜在故障) 。当向2号机组蒸气发生器供水的几台工作给水泵因故障停机后, 三台备用给水泵本应自动启动工作, 但因备用给水泵的管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蒸气发生器没有得到供水 (已由潜在故障演化为实际的暂时性故障) 。此时只需打开备用给水泵的供水管路阀门即可, 但没有采取这个措施 (暂时性故障没有排除而进一步演化) 。此后, 自动保护系统虽然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终因现场处理不当, 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
2.3 零件失效分析
零部件失效和设计结构缺陷都可能是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 在不同的物料条件及环境因素等情况下, 两者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在设备故障分析时,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特征, 分析可能由哪些主要方面原因及次要方面的原因造成, 逐步排查, 进行细致诊断。日常维修工作中间的零件失效, 是一项的常规性分析内容。造成机器零件失效有内部构件及件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出现失效过程, 导致失效后结果不同, 形式不同 (失效表现形式) 。一般以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后果作为研究失效不同形式的原始出发点。
失效的发生诱因一般包括应力集中因素、环境变化因素和时间推移因素。通过对不同设备使用时机器零件失效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发现, 零件的失效大多表现为断裂 (表面剥离、体断裂等) , 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 , 以及材料的磨损变化 (材质变化、尺寸和形状变化等) 。
失效模式是指零部件在结构部件内部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要经历某种特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使失效最终发生, 这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称为失效模式或失效类型。
预防和改进措施。要制定合理的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无损探伤或状态监测, 及早发现疲劳裂纹, 利用零件的剩余寿命, 及早准备更换的零件, 防止发生断裂事故;改进结构设计, 提高加工装配和安装质量, 消除附加应力;严禁在绞车主轴、减速器轴和天轮轴上用气焊、电焊切割或修补, 消除残余应力;改进加工工艺, 采用表面热处理、喷丸和滚压等表面强化处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疲劳强度。
2.4 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
设备故障类型大小分析可以用故障树法 (FTA法) , 它与事故树法是同一种方法。设备事故和故障都是指设备全部或部分丧失了其功能, 但事故着重于分析设。备丧失功能后所造成的损失, 故障研究是为了如何能保持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如将事故树的顶事件换为设备的故障或失效, 其树形图称为故障树或失效树, 其基本事件就是设备故障或失效的原因。通过故障树对设备进行潜在分析, 可以推断出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的过程形成, 根据各种分析最后形成报告, 得出对后续影响的重要程度, 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 提出改进方向和预防故障的重要措施。
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工作中的故障分析, 可分为如下几步:
确诊功能性的故障与设备状态异常。首先, 分析功能性故障的原因, 是因为材质或结构引起的, 还是因为工人操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 比如振魂异常、异常音响、温升异常等, 通过检测仪器设备或其他检测手段对异常的部位和异常的程度进行检测, 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征兆故障。
故障原因的分析。设备设施的每种功能性故障和异常状态, 都可能由很多种故障原因引起的, 检修人员要全面、系统分析设备设施产生故障或其状态异常的原因。另外, 对故障原因的分析要有顺序、有重点的确定检测项目。设备设施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较常见的故障情况, 可作为故障分析的基础, 但是较强的理论分析和相对丰富的现场检修经验对故障分析有重大作用, 特别是对电气设备和流体机械的故障分析。
3 设备故障检修的步骤
3.1 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
设备在准备维修、检修前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一般称预检, 前三个月内进行的维修、预修维修检查应包含在月度维修计划中, 可结合两次维修情况, 不包括在周期性结构中为了尽可能简化周期性结构并减少规划者的乏味工作。设备修复后, 要修复下一个检修计划以此来确定需修复的缺陷, 从而确定修复内容, 以便为下次修复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设备设施的清洗及润滑油的更换。主体设备清洁、油箱更换润滑油是结合设备条件、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及需进行油循环的油箱。设备设施的清洗和换油工作可以一次性进行, 两中维护项目同时进行, 不必单独安排。
精度测试。设备的精度测试一般是指精密机床与精加工设备, 须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定量精度进行测试, 例如在检验精度公差中, 可以通过修复时间进行消除修复, 再如:工作量较大时, 可在上一次计划的修复中解决。对设备设施进行预防性测试。设备预防性测试包含的设备主要是指超重设备、带压设备 (包括电力管道) 以及电气设备 (包括电网) 。这类设备设施一般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及季节性的预防性试验, 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设备进行第一次维修时, 图纸应由设备维修部主管与技术员共同提供。设备进行二次维修时, 一般由设备所属车间负责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提供, 若情况特殊不能提供维修图纸, 可由设备部协同设备使用车间检修人员共同提供。
图纸应统一标准;绘图所用的符号、绘图使用的方法、图纸的尺寸及标志等都要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图纸应清晰, 所有标记的标称尺寸;图纸上的公差, 热处理等技术符合标志必须齐全;同型号的设备, 厂家和工厂不同年份, 尺寸存在不同的部分, 应有物理校对;设备进行修改或改造时, 设备的图册必须相应的进行修改。
设备的维修书及还未打印的图纸 (包括基地图) , 应在单位主管部门保管, 设备所属车间和设备维修部保存图纸和图纸的副本。图纸的任何更改或修改, 应及时做好基本地图的更新。凡是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图纸, 应全部带原厂的图纸号。旧设备、系统设备及无所属车间的设备图纸需统一编号。严禁使用目录中的图纸外包或用作加工。
3.3 验收及移交
设备二次维修后的检查和验收。设备检修验收后, 所属车间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进行二次维修, 并填写维修记录, 设备管理及存档工作人员。维修时需检查两部分的维修, 空载试验, 负载试验。二次维修的精密设备, 必须对其精度进行测试并记录存档。
设备中修后的检查与验收。设备进行中修后, 机电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设备主修技术人员、设备所属车间分管领导、技术员、主修工、检验员、运行人员等进行验收。设备验收完成后, 设备主要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竣工验收单, 一式四份, 送机电设备主管部门、检修车间、设备所属车间及本单位财务部门各一份。进行外部质量检查和空载试验, 负荷试验, 技术性能试验。
参考文献
[1]陈辉东, 浅谈机电设备故障与维护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2]潘乐真, 张焰, 俞国勤, 杜成刚.状态检修决策中的电气设备故障率推算[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2) .
[3]王立成.电力系统中主演设备检修与维护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电气设备不断涌现,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事故和损失。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生活社区、办公商务区、街区等场所发生较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更为严重的由此引发的交通、能源、通讯等一系列的连锁损失,这些都是高低压变配电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维修措施不得法所造成。根据美国电气协会对电气事故统计分析表明:68%的故障事故都发生在变配电设备。为了防止和避免这种损失,必须加强对高低压变配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必须有预防措施,结合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各种演练和安全检查,消除各种隐患,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组成
变配电设备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变电设备:分段开关、进线电缆、导线和支架、电缆、高低压开关、母线、互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变配电控制回路、接地装置。
2、配电设备(低压开关柜):开关(空气开关)、配电线路、电线和支架、低压电缆、接地。
3、动力照明配电设备:配电分柜、配电箱、分支开关、照明装置、漏电保护器、熔断器、配线电缆、接零接地。
4、备用电源和发电设备:内燃机和附属装置、发电机和励磁、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
这些变配设备功能各异,互为联络、联锁,有时单台运行,有时多台并串联使用,控制操作要求规范严谨,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失误。它们的正常运行是整个高层建筑平稳运作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对变配电设备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出现故障要及时修复,始终处于良好的可靠的运行状况。
三、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故障维修
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管理要求:无论是值班或值班与检修相结合,人员的配备必须满足和保证必须对变配电设备进行正常的检验操作和定时巡视,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认真抄录各项用电负荷和运行维修所需的各项数据。定期通过对运行数据的总结处理(如绘制负荷曲线以及与上一年同期用电负荷相比较),能够及时掌握整个供电系统运行状况,才能实现变配电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供电。
高低压变配电设备可靠运行除了进行日常检查之外(良否检查)还要特别注意每天的用电高峰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因为只有在满负荷状态下,变配电设备发热、打火、闪烁、声响、气味等故障征兆才会较明显地表露出来。再结合值班记录对出现的异常从变配电设备到负荷的终端进行认真的测定检查,就能迅速准确判定出故障部位。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变配电系统设计与实际使用和维修有某些脱节,因此,检修时不仅要考虑到配电设备各部件的功能,而且也要考虑电气设备的系统功能加以综合治理。从系统运行维修角度来看,尤其要考虑到将来更换零部件的要求。从不断增加的电器负荷来看,要考虑能满足今后增扩容改造的需求。
四、运行检查工作要点
为方便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率,通过总结本人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将变配电设备的各种检查项目、工作内容、检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列表如下:
五、结束语
编制: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应件设施设备保障,是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的制度,应根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明确具体内容,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设备部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各部门责任人应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单位使用的压力容器、行吊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一)、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部门审核并报公司
领导批准后采购,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在特种设备明显的位置。
(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订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四)、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各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当需要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按照章程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 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五)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2、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空压机房、行吊场地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凡进入危险场所的其他人员(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护、设备检测人员)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
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3、依据《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
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 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知识,培训应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科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节门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运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者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5、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并送交质监部门备案。
6、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7、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或者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管理部门。
8、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使用部门向市(地、州)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
9、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本单位制定了详尽的,可靠的、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应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控制以及疏导人员,防止引发事故。
应急预案另行公布,单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演练做出记录存档。
10、本单位公司办理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使用部门。
11、本单位结合年终评比工作,对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使用管理不善、设备隐患较多,给本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或者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六)其他
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按单位内部逐级审批,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给予严肃处理外,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造成的事故责任。
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
(一)根据设备使用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二)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登记和质量标准。
(三)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护保养计划。
(四)在不影响维护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和降低维护保养的物料消耗。
(五)维护保养工作切记走过场,敷衍了事,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护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设备维护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 技术,才能满足本单位应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六)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同时,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他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
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七)其他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有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上述安全管理制度请各设备使用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根据有关要求贯彻落实。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XXXX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配电设备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员工培训手册》设施设备篇/供配电设备设施运行管理09-18
配电房设备资料移交清单09-21
配电房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规程10-18
配电抢修应急管理规定10-15
配电房安全管理规定07-16
变配电房管理制度09-30
宾馆配电室管理制度10-28
设备管理管理标准07-28
电教设备管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