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精选13篇)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1

2010-12-19 06:25: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评论员

在全省开展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已历时一年。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治庸治懒,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着力提能增效,在办事惠民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着力狠抓落实,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下一步,要结合正在全省开展的“之江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在抓巩固、抓提升、抓规范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上出成效。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善于总结提炼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作风建设的实践是创造新鲜经验的源泉。在今年“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批体现时代特色的经验成果。对此要及时总结、认真提炼,把那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转化为制度和规定,坚持下去,发扬光大,以不断巩固和扩大“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成果。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注重探索创新。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去研究作风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创新作风建设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设计贴近生活、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要牢牢把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坚持把服务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作风建设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地方、最盼望的地方,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创新工作,以作风建设的成果取信于民。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2

一、应设立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资金, 且逐年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安徽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都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财政支持,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提高对农业机械化投入,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我市自“八五”以来一直安排少许资金, 一般在2~3万元。市农机局利用仅有2~3万元资金成功推广了水田耕整机、步耕机、微耕机、旋耕机等, 解决了我市田地耕整机械难题, 较好推动“以机代牛”工作;成功推广机动弥雾植保机, 解决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机械化难题;成功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 并在棉花、油菜、苗木、花卉、经果林、大棚地膜等农作物应用效果明显;成功推广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及技术, 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引进棉花制钵打穴机在棉区进行试验;成功推广使用水稻直播机、播秧机机具及技术, 推广成效显著。但从实际情况出发, 全市2~3万元农机推广经费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要求。农机推广是农机化发展窗口, 设立农机推广资金, 且依法逐年增加投入十分重要, 对农机化推广意义也十分重大。

二、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 不断调整购机补贴范围和补贴重点

这几年,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出台一号文件, 各级政府都制定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农机购机补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支农政策, 且中央、省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机购机补贴的力度。我市近5年每年财政计划安排20万元购机补贴。5年来, 通过实施购机补贴, 我市拖拉机及配套耕田机具、收割等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平均每年新增拖拉机、收割机不少于400台, 相比未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前拖拉机新增达4倍之多, 带动和促进广大农民、社会各界纷纷投资购机务农创收, 带动农机投资资金是政府补贴引导资金15倍以上, 大大增强农业生产活力, 机耕、机收率每年都提高5个百分点。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促进了农机快速发展, 同时也加速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广大农民购机热情高涨, 农机补贴起到巨大的“酵母”作用。然而近5年来, 我市每年购机补贴资金仍严重不足, 且年年都有30多万元缺口, 这与当前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与新农村建设步伐不相适应。为加快农机发展, 壮大农机队伍, 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装备,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必需加大购机补贴力度, 适机调整补贴重点, 除补贴主要农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具, 还应在经果林、特色农业、畜牧机械、农产品生产加工机具上实施补贴, 市级财政每年都应依法逐年增加购机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 每年安排购机补贴资金不少于50万元, 县区政府都相应配套, 同时还要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确保政府补贴服务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

三、设立农机富民工程项目资金, 加强农机富民工程考评, 确保农机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3

一、强化管理,着力提升涉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涉农资金投入, 2013年安徽省“三农”资金达到1710.6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39.3%,增长14.2%,无论是占比、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是很大的,给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省财政厅党组始终把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监督放在重要的位置,厅长罗建国在开展全省涉农资金检查前期,做出批示:“要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财政涉农资金的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不断推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按照财政涉农资金覆盖到哪里,管理制度就延伸哪里的原则,省财政加强制度“立、改、废”工作,进一步清理和整合现行财政涉农资金制度和办法,相继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等方面资金监管制度及办法,将涉农资金的使用范围、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监督及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等各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涉农资金管理依法按章办事。

二是制定管理工作流程。按照精简流程、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优化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工作责任流程,省财政围绕着涉农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流程运行,在涉农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特别是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制定了单位、处室、个人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点,围绕权力事项,进一步做好清权确权;围绕岗位职责,进一步推进风险排查;围绕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等级评定;围绕制度配套,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围绕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果,形成财政部门之间上下互动、财政部门与部门之间横向联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科学管理机制。

三是健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涉农资金管理和职能部门项目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省财政厅与省发改委等六个厅局联合下发关于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真正形成“部门管事、财政管钱、金融管发、乡镇管册”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机制。2013年底,省财政厅联合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健全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监控预警、一线监管、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创新举措、细化措施,加强和规范涉农资金管理。

四是注重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紧紧围绕着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创新和改革。一是早编预算。2013年4月份启动编制2014年预算,今年又提前一个月,3月份启动编制2015年预算,提高预算工作的前瞻性,改变过去“追加一年、一年追加”,为实现“预算一年、一年预算”迈出坚实步伐,也为超前谋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涉农部门预算安排的重点,细化预算编制,将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编细、编实,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主动会商。建立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定期会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涉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高效性。今年1—6月份,省财政厅各处室单位共与预算单位会商1099次,同时,省财政厅18处室单位分别帮联16个市和2个直管县财政局,深入各地指导和督查工作,系统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

二、强化监督,着力建立涉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

按照“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的财政监督理念,着力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覆盖所有财政涉农资金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一是推行管理政务公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制定发布涉农项目立项指南,强化项目前期调研,在涉农资金项目管理上全面推进“九项制度”,即竞争立项制、专家评审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资金公示制、县级报账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决算制、竣工验收制,确保项目规范建设和管理。

二是实施绩效考评管理。为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率,省财政厅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每一项涉农项目分别制定了具体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各项资金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项目管护责任的落实、涉农资金整合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同时,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管理机制。2013年,省财政出台了《安徽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安徽省惠农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确定每年对上一年度资金监管、惠农资金发放实行县自查评价、市核查评价、省检查综合评价,强化绩效考核,落实县乡一体化监管。

三是开展专项监督检查。2013年5月下旬至9月底,省财政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涉农资金检查工作,对2010—2012年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疏理和检查。成立了全省涉农资金检查协调小组,制定了检查工作方案,动员部署全省涉农资金检查工作。各地结合省厅检查方案和本地实际,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分解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和业务培训。在检查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专项梳理和分级检查相结合,乡镇自查和县级全面检查相结合,检查资料和实地走访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自查自纠阶段,各县(市、区)检查乡镇面达到100%,深入3407个行政村,走访了32370户农户,检查了3843个涉农项目实施单位。各市在县(市、区)自查自纠基础上,采取分组包干县区或分项目包干等多种方式,检查县级面达到100%,检查296个乡镇,深入524个行政村,走访农户1902户,检查702个涉农项目实施单位。省财政厅组织8个检查组,对全省16个市涉农资金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检查35个县(市、区),深入55个乡镇和90个行政村,走访134户农户,检查75个项目实施单位。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促进了财政涉农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

nlc202309041323

三、深化改革,着力构建涉农资金安全网

今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财政积极推进了预算信息公开改革、清理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加强存量资金管理改革、强化“三公经费”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等六项改革,这些改革举措都与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改革密不可分,每项改革的背后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

一是深化财政涉农资金预算编制、执行改革。根据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着力强化“整”、“实”、“细”、“严”。“整”: 创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加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全面清理省级预算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项目,归并补助市县支出项目。“实”:科学编制2015年省直农口部门预算,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农”中心工作,编准编实,确保重点涉农项目支出并统筹列入预算,不留硬缺口。“细”: 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省级预算安排需要二次分配的,省财政会同相关农口部门统筹考虑并细化编制到具体市县,减少预算执行中二次分配事项,提高预算执行率。“严”:严格执行中央和省里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省直农口部门“三公”经费管理。

二是深化财政涉农资金分配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规划引领、确定投向,因素分配、切块下达,自主选项、省级备案,注重绩效、加强监督”的原则,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创新。对中央财政安排的财政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如只明确使用方向没有明确到具体项目,原则上采用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市、县(区),由市、县(区)根据有关管理规定自主确定项目并备案上报到省;对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有关重点支农项目,压减和下放财政支农项目审批权限,减少二次分配资金规模,规范省对市、县(区)财政分配关系。省财政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的检查、绩效考评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支农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三是深化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方式改革。坚持底线思维,将财政涉农资金重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减困、生态资源保护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倾斜。减少财政资金对企业的直接投入,推动财政涉农资金逐步从农业竞争领域退出。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财政贴息、担保、投资参股、信贷融资等手段,积极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激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涉农领域发展。

四是深化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评价机制,财政部门将选择资金数额大、社会影响广的省级涉农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引进第三机构评价等方式,逐步将绩效评价制度覆盖所有的财政涉农项目,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取消无绩效项目,调减低绩效项目预算,不断提高农业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五是深化财政涉农资金监督管理改革。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监管。今年4月由我厅牵头开发的省级涉农企业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实现了财政与工商、质监、税务、海关及项目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克服和避免了企业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更为提升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创造条件,增加了项目透明度,有力地保障了涉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省财政厅将积极会同监察厅、审计厅、农委等部门尽快建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性审计和经常性审计,强化村级财务监督。三是创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大力推广金寨等地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试点经验,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关口前移,监管重心下沉,形成资金监管合力,确保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环保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4

为进一步将“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市环保局在抓教育,强素质基础上,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高效的办事制度,形成了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公开承诺制。将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程序,建设项目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具体承办人及联系方式,违法排污行为处罚标准、程序等工作通过网站、公开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二是实行追究问责制。对连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午间饮酒、服务态度生硬、遇事推诿扯皮以及工作存在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等违反工作纪律,影响机关形象的,视情节给予当事人相关的处分,同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三是实行审批服务制。站在群众和企业角度换位思考,对行政审批事项本着“流程短、效率高”的原则,最大限度进行精简、放宽,切实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冤枉路。

四是实行执法规范制。工作人员须亮证执法,严格遵守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权,排除非正常因素对执法的干扰。

五是实行首办责任制。机关各科室对前来咨询和办理的事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在第一时间受理,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积极主动帮助联系、搞好衔接。

六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对所有审批事项,按办理时限要求快速办结,对具备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5

学习心得

孔镇小学

黄宝杰

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人们心中最神圣的职业。因为教师的存在才能保证教育的实施,他是教育的根本,是国家发展前进的推行者。当然作为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实施者,肩上所挑起的重担是相当大的,其中师德是教师本身的灵魂,拥有纯净灵魂的教育者才能教出优秀的人才,发展和建设国家。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之后,我震撼了,也思考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会自我提醒和自我批评。

每当看到或听到关于教师因为什么被处罚或者曝光时,心里总是有些疙瘩,总觉得这些人玷污了我们这个团体,让群众对我们产生了异样的眼光。这时我会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积极和家长交流,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正,努力做好。在工作中,对于自己的情绪急躁,我会让同事时刻提醒自己:消消火。每隔一段时间,我利用晨会课和孩子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从自身做榜样,净化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醒和反思,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二、相互尊重,做孩子的严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孩子。社会中多多少少反映的不良行为不正是因为对孩子的不尊重造就出的不良影响吗?尊重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关心他,更重要的是去引导他。有人说“严师出高徒”,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溺爱使他失去了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的意识。虽然教师有这份义务去引导孩子,但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爱学生就是要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课堂上你是老师,课后你就是朋友,当出现困难或者问题时立即找你,向你倾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从内心迸发出爱的力量,努力奋发向上,学会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三、学习理论,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不断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位读书爱好者。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去读书去学习呢?因此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通过书籍我们才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当然,通过书籍,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学到更多适应时代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创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学习楷模,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

在教师的行业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净化提升,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然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于道德的魅力,一个人的道德有问题,他的整个灵魂就会变得丑陋无比。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家长的吃请送礼之风越发上演的热烈,孩子从小就在这个氛围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甚至有的孩子也会奉承巴结,学会官场逢源。对于教育者,要学会拒绝,让家长明白教育的问题是家校合力,孩子的奖励是自己辛苦学习的成就,更要让自己明白我们做的是一项最纯洁、最神圣的职业,这样的做法是一种污点。

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篇6

近年来,廊坊市围绕对安全生产形势实施有效控制这一主线,着眼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2003年,全市安监队伍工作人员仅256名,面对全市8万多家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任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且人员来自方方面面、熟悉业务的不多。要遏制相关事故发生,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不回避,多次组织编办、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协调会。2006年,在全市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其它行政或事业单位调剂编制和人员392人,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2007年,又针对县、乡(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县级执法监察队伍“五有三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执法用车、有管理制度;牌子上墙、制度上墙、执法程序上墙)和乡镇安全管理办公室“六有四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检查用车、有管理制度、有固定通讯工具;责任制上墙、牌子上墙、制度上墙、职责上墙)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促使县、乡监管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市、县、乡、村“两级监督、四级管理”的安全

生产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平均每千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人员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现在的12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发展重镇监管机构缺失、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积极采取措施,相继在廊坊开发区、三河燕郊开发区、霸州胜芳镇、固安县工业园区以及香河县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家具城分别组建了安全监管分局或监察中队,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运行机制,在政策保障上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来,廊坊市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执法监察、隐患排查等重点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廊坊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填补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行政责任追究问题的“空白”;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机制的建立健全;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的举报受理单位、举报方式以及举报奖励程序、资金来源和责任追究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明确。同时,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还先后制发了《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廊坊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 2

文件,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7

一、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机制的重要性

(一)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

师德师风是教师对任职过程中与他人关系、思想以及道德情况的总体评价, 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和祖国、亲人、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基本关系, 师德是个人道德表现的一种类型, 是个人行为处事的一种风范, 也是教师思想状态与精神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在任职过程中养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指向性以及表现性的行为特征与习惯。

(二) 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国家进步的要求

对于国家的建设, 首先应该具有全面性的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 因此, 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的职业责任。只有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 不断进步, 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抛弃, 因此, 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自从21世纪以来, 社会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因此, 只有培育出具有高能力与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家在不断进步, 因此, 这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提升学生素质。

(三) 健全师德师风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不仅凸显了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 还表现了学校的整体水平, 更是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尤其对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向更是具有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一般是通过学校氛围、学生素质与教师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的, 而教师的道德风范会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才能为学生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 因此, 对于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师德师风的健全入手。

二、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 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机制, 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与修养, 还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 以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 学校应该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体系, 规范教师的行为, 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身责任感;其次, 通过一定的评优评先等方式对优秀教职工的行为进行相关的宣传与表扬, 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供其他教师学习, 激励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最后, 在待遇、工作以及职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政策辅佐,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上进心, 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

(二) 完善监督与监管制度

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自律, 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他律相结合, 根据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 监管制度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教师的权益, 提升教师的守法意识, 并且能够保证校园工作的合法化与规范化, 使得学校的工作进展能够具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与参考。与此同时, 还可以将教师师德师风的健全与奖金、职位以及评估结果等进行一定的联系, 提升教师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实现教师权利与福利分配的规范化。

(三) 加强对健全师德师风的管理

师德师风机制的健全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作, 学校不仅需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体系, 还需要在建立相应体系的基础上保证制度的落实,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监督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 同时, 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 采取一定的措施, 保证建设工作的进行。

(四)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研究

新的时代与新的要求对师德师风的定义与构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需要教师拥有比平常人更为高尚的道德风范, 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格培养, 通过自身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师德师风的定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因此, 我国不仅需要传承历史上优良的道德规范, 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具体需求, 对其进行一定的更新, 这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加强对于该方面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健全, 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 还是保证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师德师风的健全将会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格与精神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因此, 健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摘要:近些年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高速提升, 对人才的质量与需求量等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改革, 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因此, 目前, 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中, 因此, 本文也主要针对建立健全的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有效机制的重要性进行一定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全中.构建师德师风长效评估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11) .

[2]文小兵.地方高职院校构建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J].新校园旬刊, 2016 (03) .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8

肖钢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来,证监会正确把握全国集中统一监管与积极支持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一是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审核环节,对西藏等西部地区实行优先审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二是减免西藏等民族地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费用,建立企业“即报即审”的快速通道,支持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融资。三是支持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参与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加大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和业务拓展力度。四是支持沪深证券交易所与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西藏证券期货论坛”等专题活动,宣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操作实务。五是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出资2000万元,设立西藏自治区资本市场培训基金,为证券期货行业人才培养和投资者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六是西藏证监局建立辖区资本市场信息平台,整合区内优势产业、优惠政策和区外资源等信息,推动西藏实体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

肖钢指出,证监会将建立健全对口支持西藏资本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西藏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继续实施企业首发上市优先审核政策,全面落实西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即报即审”、减免挂牌初费和年费政策,进一步加大“新三板”市场对西藏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支持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

二是支持西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西藏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机构间报价系统和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含中小企业私募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同时,协调扩大市场主体在受托管理机构、交易场所等方面的自主选择空间,支持西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拓宽资金来源。

三是发挥期货市场支持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支持西藏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证监会和相关期货交易所要研究出台完善交易机制、减免交易费用等措施,鼓励西藏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有效管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四是促进西藏证券期货服务业创新发展。鼓励内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审计评估机构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推动西藏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业务、产品和组织创新。针对西藏证券期货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的实际,适当增加西藏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次数,并对西藏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分。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 篇9

(2012-04-16 14:13:12)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创先争优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来传播;二是建立健全示范引领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来弘扬;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来打造;四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科学制度来坚持;五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惠民措施来加强;六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遵循。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就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制度化成果,以便长期坚持下去。所谓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机制建设上升到文化、精神、价值等层面,让创先进、争优秀成为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的自觉行动,才能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一、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来传播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大力培植创先争优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示范带动,使创先争优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践党的先进性的产物,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要把创先争优文化研究作为一项重大课题,重点研究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相联的理论体系。

二要着力教育普及。广泛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用创先争优先进文化武装人们的头脑,用崇高的精神引领人们的思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把弘扬创先争优文化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工作,作为思想理论武装和先进文化传播的实质性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去,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创先争优文化的浓厚氛围。三要立足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根据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青年学生以及各类新社会群体的工作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提出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引领不同社会阶层创先争优,奋发有为。四要建好工作制度。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格局。制定弘扬创先争优文化的整体工作方案,做到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国民教育相衔接。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国民学习教育、干部考核评价、党员民主评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相关的配套衔接机制,把弘扬创先争优文化纳入到具体工作之中。

二、建立健全示范引领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来弘扬

创先争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崭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最新体现和重要36组成部分。弘扬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既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又需要一大批典型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要深入开展设岗示范活动。要选择那些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设立示范岗位,使之成为引领思想、传授技能、优质服务、诚信为人的示范平台,以其工作能力、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带动身边群众。在农村、城市社区大力开展设立党员中心户活动,切实发挥他们在带动致富、传播信息、促进和谐、活跃文化、兴办公益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选择一定数量的党员中层干部设立党员责任区,选择技术熟练的一线党员设立党员先锋岗,促进广大员工积极创先争优。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党员设岗示范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二要扩大选树先进典型视野。典型的选树既要有时代性、大众性,又要有示范性、代表性,使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注意树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注重典型的广泛性,从农村社区、企业发展、机关服务,以及全民创业、科技创新、党建创新、部门包村等各个层面选树先进典型,确保选出的典型都是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个层面真正的先锋模范。三要加大典型宣传重用力度。对评选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通过组建报告团巡回演讲,在新闻媒体上集中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教育党员和群众。同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敢为事业用人才,对评选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大胆予以重用。

三、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来打造

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确保活动稳步开展、卓有成效,应通过建立具体的工作责任机制,使人们自觉地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工作追求,作为一种行为方式。

一要强化活动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引导基层党组织以创先争优为纽带,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抓队伍建设与完成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员的引领责任,推行党员目标管理,指导党员结合岗位特点作出公开承诺,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强化群团组织的协调责任,把是否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对群团组织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

二要抓好关键环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并公开承诺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的工作目标。采取召开党员生活会交流、党组织通报、巡视检查、接受群众监督等办法,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真履行承诺。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公开承诺,进一步完善个人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上级考评等制度。通过定诺、履诺、评诺,促进承诺的兑现落实。

三要倡导多种形式。要立足岗位奉献,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特点,大力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冶活动,把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要进行组团承诺,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把党员按居住区域、工作性质或志趣爱好分类组建承诺团队,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攻坚克难。要深化结对帮扶,着眼推进城乡统筹,丰富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形式。通过思想引导、技能传授、资金帮扶等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先争优。

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科学制度来坚持

创先争优重在经常,难在长久。要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从党内向党外拓展、从党员干部向社会各阶层群众扩展,既需要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内在动力,更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要健全党内监督评议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常开展民主评议,是坚持创先争优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以及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健全党内民生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创先争优交流、讲评活动。

二要健全群众监督评议机制。要切实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过程变成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应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反馈制度、群众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虚心接受群众批评,不断改进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制度,采取述职测评、进行网络评议、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群众评议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落实具体整改措施,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三要健全社会舆论评议机制。必须高度重视社37会舆论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农村、社区,要发动群众讨论制定完善村(居)规民约,加大村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冶、治安调解委员会、村(居)务监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力度,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冶、“文明家庭冶、“文明街区(组)冶等群众性评比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惠民措施来加强

创先争优是一项伟大的利民举措,巨大的惠民工程。要进一步从政治上、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加大党内关怀帮扶力度,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充分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热情和动力。

一要建立健全政治关怀制度。党员是党内活动的主体,更是创先争优的主体。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制度,畅通党员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有效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对一些政治素质高、工作成绩大、议政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党员,可推荐其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二要建立健全情感抚慰制度。建立健全“五必谈冶谈心制度。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或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建立健全“五必访冶走访制度。即党员患病或去世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建立健全定期慰问制度。定期对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长期患病或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慰问。

三要建立健全党建投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组织办公活动条件,确保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抓好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四要建立健全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消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制度。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制度,设立党员爱心互助基金,救助生活困难党员。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年轻党员与老党员、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冶,促进共同发展。

六、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遵循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自觉地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并自觉地运用这个价值取向去引领思想潮流,评判工作优劣,规范行为得失,甄别善恶美丑。

一要落实考评工作责任。考核评价是重要的激励措施。大力倡导和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实践活动,广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党员群众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使创先争优成为全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要认真履行考核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层层抓落实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

二要科学设置考评内容。以中央规定的“五个好冶、“五带头冶先进性标准为要求,结合各行各业及本单位实际,坚持科学求实、简便实用、分类考评、公开公正的考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创先争优具体标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创先争优,评价体系和具体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促进创先争优常创常新。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10

一、狠抓源头,四道防线有效防止初信初访。改变以往就信访办信访的老思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预防,全力堵住信访源头。一是内强素质,筑起第一道信访防线。进一步端正民警执法思想,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升民警执法水平,确保民警执法公正,树立民警执法形象。进一步细化了行政裁量权,强化对民警的执法约束,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努力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的发生。在公安信息网开通法制在线,为民警搭建一个双向互动的练兵平台,强化业务学习培训。实行法律知识月考评、执法案卷季评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二是落实责任,筑起第二道信访防线。强化责任追究。规定:因执法问题引发信访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予以停职,负责查办该案件直至办结;民警在接出处警工作中因接警态度、出警速度、处警公正度等方面受到群众投诉或来信来访的,经查实,给予黄牌警告;造成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视情给予纪律处分;在同一单位累计发生2次上述情形的,给予岗位调整;因自身执法过错、工作失职、失误或工作作风粗暴导致信访事项发生,或者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规定,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务实高效,筑起第三道信访防线。对信访件的办理时限、取证规定进行规范和明确。四是强化监督,筑起第四道信访防线。充分发挥县局督察大队和指挥中心的监督职能,认真开展接、出、处警工作,确保接警及时、出警快速、处警得当,切实提高打击力度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率。统一制定使用《出警情况登记表》、《调查取证审批表》等一系列

文书表格,进一步规范接、出、处警和办案程序。从接处警、案件受理查处、调查立案入手,紧紧抓住人民群众不满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努力减少、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全力遏制新信访件的产生。

二、积极应对,四项制度有效遏制越级上访。一是开门接访。坚持实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局长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接待群众来访不少于2次,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和越级赴省进京信访人,由局长约访,协调处理。各部门、各警种建立经常性的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主要责任人随时接待来访群众,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主动约访。在开门接访中了解掌握信访人的思想动态,发现对本地公安机关抱有不信任态度,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县局及责任单位领导主动约访信访当事人,以真心消除戒心,加强沟通与交流,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同时,要求派出所所长、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至少接待或约见一次信访人,当面听取信访人意见,组织调查处理上访案件。经办民警主动约访当事人,解疑释惑、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信访人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引导走正常的法律诉讼渠道。三是带案下访。定期召开信访工作分析会,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信访工作形势,评估、剖析带有共性的信访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意见和改进措施,协调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对梳理出来的疑难信访件采取责任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四是定期回访。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理念引入公安信访工作,坚持落实信访回访制度,追求信访工作社会效果最大化。对每一起信访件指定专人挂钩帮扶,通过回访了解掌握当事人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政策扶持、物质帮助,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力求做到办结一件,满意一片。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11

按照周口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结合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财政紧紧把握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心,在新农村建设资金安排上重点做到“四个倾斜”。一是向新农村产业发展领域倾斜。整合农业发展资金,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提升优势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银农合作、担保贷款、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二是向新农村环境建设整治领域倾斜。加大对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加大道路硬化、亮化等基本建设投入,重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建设,加强环境美化绿化,促进村容整洁、村貌改观。三是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倾斜。加快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四是向农村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倾斜。

二、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合理安排预算内资金。按照年初预算安排,整合预算内存量资金,保证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领域预算追加部分,严格按照市政府决定予以足额保障。二是调剂增量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周口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当年财政预算超收部分的50%作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为落实这一政策,一方面,市财政拟准备先期筹集一部分资金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年底根据市财政增收情况对专项资金做进一步调整;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创收力度,扩大财政收入增量,尽可能地保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增加。三是指导乡镇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对乡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指导,按照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各乡镇要将财政留成基本需求外的50%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周口市财政拟对乡镇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要求各乡镇对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单独记账,并实行季报表制度,保证乡镇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规模。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点项目,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以项目库为依托,协同有关部门对重点支持的项目进行论证、包装,积极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五是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其他筹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综合采取民办公助、贷款贴息以及市场化融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自有资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

三、加强监督,强化考核,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12

一、建立科学的创先争优管理机制

高校党委要坚持从师生思想特点和学校工作实际出发,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建立一套科学的创先争优管理机制, 以促进和保障创先争优活动势头强劲、活力不减、成效显著的积极作用。

1. 确定争创目标, 确保活动规范有序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科学确定争创目标, 包括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具体标准等。近期目标要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业务工作实际来制定, 远期目标要与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相结合。要依据争创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共性标准来分别制定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 并进行细化、量化, 使之便于记忆、便于操作、便于考核和评价, 切实把党组织履职和党员岗位职责任务落实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

2. 建立责任机制, 履行领导职责

高校党委要认真履行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职责,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牵头抓总, 各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工作格局;把创先争优活动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内容, 细化到各项工作中, 使创先争优活动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3. 建立激励机制, 树立先进典型

激励与约束并重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的关键。高校党委要研究制定与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奖励办法,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绩效考核、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等与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方面建立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热情, 使创先争优成为每个党员乃至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4. 建立查报机制, 全程跟踪督察

高校党委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 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察, 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依据督察、抽查或明察暗访, 形成月评价、季通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结果的情况通报。要跟踪问效, 对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不扎实、效果不明显以及存在偏差需要改进的, 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对失职的领导要进行诫勉谈话, 并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复验, 以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 不搞形式, 不走过场。

5. 建立示范点动态管理机制, 强化典型引路

高校党委要按照“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培育, 高质量创建, 分类给力, 整体推进”的思路, 树立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根据示范点单位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总结和推广示范点的好做法、好经验, 引导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激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后进、整体推进”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对示范点进行动态管理, 一年一验收, 验收合格的继续作为示范点, 验收不合格的取消示范点称号, 对于发展较快、经过验收达到示范点标准的授予示范点称号。

二、建立健全规范运行的规章制度体系

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运行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度是取得实效的保障, 更是确保长效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建设是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核心。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不断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形成制度化的落实方案, 让公开承诺、履职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都能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 通过建立和落实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来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1. 建立公开承诺制度

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制度, 明确党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和党员的承诺内容、履诺措施等。要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承诺, 围绕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出承诺,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 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2. 建立联系点制度

高校党委领导干部每人都要联系若干基层党组织, 作为党建工作暨创先争优活动的联系点, 适时深入联系点了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 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建立联系点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制度, 帮助解决问题, 明确努力方向。指导联系点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 在加快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上求创新, 在工作业绩上争创一流, 下大力气把联系点培育成党建暨创先争优活动的示范点。

3. 建立分级点评制度

建立并认真落实领导分级点评制度, 通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会、集中汇报会等方式, 对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情况进行点评。点评会可与落实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相结合, 原则上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 也可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进展情况适时进行不定期点评, 以点评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4. 建立群众评议制度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 要倾听群众的呼声, 形成定期征求意见的机制, 采取述职测评、进行网络评议、召开群众评议会等形式, 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评议;通过广播、网络、校报等途径向师生公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情况;认真梳理汇总评议情况, 提出整改措施, 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5. 建立活动台账制度

创先争优活动台账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真实记载, 是履诺践诺的执行手册,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书面见证, 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备的档案资料。各单位都应及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情况台账、点评情况台账、创先争优续改问题台账、办实事办好事台账、典型选树台账等。

三、建立完善量化的考评监督机制

高校党委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遵循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科学求实、简便实用、分类考评、公开公正、群众满意”的考评原则, 在实践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考核监督, 促进考核成果转化, 形成和完善激励党员和师生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1. 成立常设考评机构, 确保考评科学公正

高校党委要常设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认真履行考核工作职责, 落实考核工作责任。要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考核评价机制, 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要建立考核评价档案, 将考评结果录入考核档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将领导分级点评、日常抽查、年终考核以及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结果录入考核档案备用。

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考核成果转化

高校党委要认真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 将其纳入党建工作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考核分值权重。要科学设置考核内容, 完善考核方式和程序, 强化成果运用及考核监督。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进行表彰, 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的重要参考;对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进行通报批评, 取消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评先评优的资格, 并对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3. 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推动创先争优公开透明

做好党内民主监督, 重点围绕党员民主权利、党务公开、党员廉政行为、履诺践诺情况进行党内评议。做好党外群众监督, 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督察通报等监督评价方式, 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履诺践诺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引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创先争优践诺监督的公开透明, 通过校报、校园网等公开党组织履诺践诺情况, 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通过典型宣传和辐射作用,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使创先争优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

四、把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 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把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是高校发挥先进文化优势、形成自身特色、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关键。

1. 高校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结合起来

高校党委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始终, 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样才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先进党组织。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互融合,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模范作用

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就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模范作用, 强化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党支部学习的主阵地作用。要带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带头转变观念, 坚定学习信心, 带动全体党员学习, 营造党内学习的良好环境, 形成一种更加良性互动、不断自我更新的氛围。要强化党员个人自学的基础作用, 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 抓党风、带师风、促学风, 党员师生齐心协力创先争优

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就是要提倡“三立足” (立足实际求发展、立足基层促和谐、立足党员强作用) 、“二指导” (深入基层实际指导、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和“一转变” (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校风转变) 。要在改进师德师风、校风学风上发挥榜样和典范作用, 形成“抓党风、带师风、促学风, 党员师生齐心协力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发现、宣传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先进教师党员典型以及品学兼优的先进学生党员典型, 为师生树立真实可敬、平凡可学的榜样。

参考文献:

责编:路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4-25.

[2]顾秉林, 胡和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求是, 2011, (10) .

[3]肖力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党的生活, 2003, (10) .

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13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不管是日常的城市管理,还是行政执法,或是市容环境“梳理行动”,以致目前还在开展的城中村整治、“清无”以及清理违法建筑等,都要解决一个“攻得下山头守不住阵地”的问题。就是说,要防止这些问题出现反复和回潮,就必须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制度,形成长效管理的保障

长效管理需要建章立制。一个好的规章,一个好的制度,就能规范人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促进长效管理措施的落实。

实践证明:管理出制度,制度促管理。去年梳理行动,大规模的拆除行动之后,一些基层单位产生了喘口气,歇一歇的思想,以至一度出现乱搭建回潮的严重现象。市城管局及时制定了加强后续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法规,进一步完善处罚标准与考评机制;而且每年对“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进行复查,不合格的予以摘牌。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既有效激发了基层的责任心,又有力的遏制了乱搭建回潮现象。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虽然下了很大工夫,但有些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其主要症结就在于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以至于出现抓一阵好一阵,时好时差,不断反复的状况。如乱摆卖、乱张贴、乱涂写、乱搭建等,反反复复,死灰复燃的频率特别高。检验长效管理的效果,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长效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制度建立健全起来了,才能使管理有章可循。用制度促管理,就会起到规范和强制推动作用。

二是长效管理的措施到不到位。措施是长效管理的具体实施手段。在目前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的情况下,还要坚持检查和巡查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查漏洞,找问题,挑毛病,及时整改。巡查就是采取“周巡查日”“长假巡查”“夜间巡查”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刹住苗头,巩固长效管理。

三是长效管理的责任是否明确。长效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责任”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敢于负责,勇于负责,我们的城市管理一定可以突破目前的一些“瓶颈”,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四是整治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城市管理工作经常开展一些专项治理,这些专项治理搞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不是看过程,关键看治理后的情况。

五是长效管理的监督机制是否强化。在完善长效管理制度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对长效管理制度的实施,每一个执行者,责任不但要明确,而且必须落实到位,否则,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陷于空谈。因此,监督显得尤其重要。城市管理只有置身于全社会的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才会改变那种应付检查,蒙混过关的作风,确实树立“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的良好风气。

运用载体,形成长效管理的依托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城管行政执法中,十分注意运用载体来推动工作,收到了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鹏城市容环卫杯”,执法队伍达标升级活动,创建“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和市容环卫“标兵村”、“达标村”评比等等。

2004年上半年,为全面加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我们在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开展执法队伍“达标升级”活动。运用“达标升级”这个载体,在全市城管执法队伍中开展“比素质、比责任、比文明、比效率”竞赛,经过考核验收,全市有41支队伍达标。通过这个载体,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队伍形象得到提升。

去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我们用创建“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这个载体,仅5个月就拆除乱搭建近3833万平方米,相当于深圳近10年拆除乱搭建的总和,创造了一

个奇迹,可以说“梳理行动”创造了一个特别的“深圳速度”。

“梳理行动”刚开始时,基层有顾虑,行动迟缓。我们适时推出“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创建活动后,首批“达标辖区”竟有13个,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的梳理工作。“梳理行动”进入高潮时,全市每天清拆的违法乱搭建由原来4.5万平方米上升到30万、40万平方米,最高的一天竟拆了88万平方米。在短短3个月内,全市6个区,51个街道办全部成为“整治乱搭建达标辖区”。正是运用了这个载体,梳理行动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效,产生了众口皆碑的“民心效应”。

今年,在开展城中村整治工作中,我们又适时运用了创建市容环卫“达标村”、“标兵村”这个载体。目前,全市已产生了8个“标兵村”,9个“达标村”。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载体能在城市的长效管理中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它的三性:一是载体的“效应性”,也就是说,载体一旦推出,就要发挥作用,真正出成果;二是载体的“严肃性”,载体也是一种机制,要因势而用;不能让载体流于形式,要求真务实,真正起到推动作用;三是载体的“长效性”,不能搞“奖牌到手,工作松手”;载体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拿到奖牌,要经得起随时的检验,这才是长效管理的落脚点。

有效协同,形成长效管理中的执行力

长效管理除了制度落实,措施得力,条块结合,部门配合外,要充分发挥城管执法队伍在长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具体有效的执行力。

2002年,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行相对集中处罚以后,执法力量重心下移到各区、各街道办。基层执法队伍是长效管理的主角和主力。要使基层执法队伍在长效管理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在队伍建设上要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建设一支高度负责任的队伍。实施长效管理是落实责任制的具体表现。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的决定,这无疑对推动长效管理工作具有震撼力。可以说,掀起“责任风暴”是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城市的“尚方宝剑”。执法队伍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把自己的辖区管理得规范有序。其次,要提高执法队伍的执行能力。要克服队伍不作为、乱作为,碌碌无为的现状,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求实务实,有能力,有作为的良好氛围。第三,要敢抓敢管。城市管理是“得罪人”的事。如果为了“息事宁人”,而放弃管理,疏于管理,就是对城市、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在城市管理中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敢抓敢管的气魄。执法队伍如何使自己管理的辖区变成管理规范,治理全面的模范辖区,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施“四定”管理责任制。实施路段与片包干责任制,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管理目标、定奖罚标准”的管理办法,并加强考核检查,层层抓落实。

二是点面兼治,守住一点,管住一片。在管理辖区的难点、重点地段定点设防,定点管理,以点治面,有效控制乱摆卖等蔓延。

三是动静结合,有效治理。针对市容管理中具有流动性,反复性的特点,把加强日常管理与采取突击行动结合起来,工作时间上采取弹性工作制,保证市容问题出现时有人及时有效处理。

四是加强巡查监控。发现问题要坚决果断处理,不能任其蔓延。比如乱搭建回潮,大多数发生在山边、林中,偏远地段。这就要求执法队伍巡查要到位。一周不查,可能成片,一月不查,可能成灾。只要执法队伍把普查与重点查结合起来,就能知其情,治其乱。

五是充分发挥协管员队伍和联动队的作用。从目前来看,我们城管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要依靠社会力量与发挥协管员队伍和城管联动队伍的作用。让他们肩上有担子,心里有责任,在全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保证长效管理机制产生良好的效果。

绩效考评,形成长效管理的动力

长效管理能不能做到持久长效,解决好管理动力问题是关键。只有形成长效管理的动力,才能使管理者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从而形成必须管好、只能管好和不能不管好的机制。而强化绩效考评,是解决管理动力的根本途径。

从深圳市城市管理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在绩效考评解决管理的动力问题上,必须做好以

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制定考评规范。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根据城管执法的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先后制定了《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管理规范》、《深圳市城市管理达标升级方案》、《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规定》、《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深圳市城管办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管理者的工作程序、任务、责任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量化,使之做到抓什么、该怎么抓有具体标准要求,有明确责任目标。

二是严格按规范考评和奖惩。“没有规章天天盼,有了规章不照办”是过去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制定考评规范后,从局领导到机关各部门,不仅把规章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更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严格按考评规范操作,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形成上下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比如,实施城管执法红黄牌警示制度后,群众反映某执法队对路边乱摆卖管理不到位。我们核查后,立即按考评规定对其发出黄牌整改通知,有关单位接到黄牌后马上行动,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很快扭转乱摆卖的被动局面。

上一篇: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防溺水至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