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课题研究方案(推荐8篇)
一、“学习型家庭”的界定与内涵
尽管各地,包括台湾在内,对学习型家庭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文化;有的则认为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形态;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家庭生活方式;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学习的模式。我们把学习型家庭界定为: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一界定既包含了学习型家庭学习目标,也包含着学习内容及基本要素。通过对学习型家庭的界定纠正了社会对学习型家庭的种种错误理解:只有知识分子家庭才是学习型家庭、藏书多的家庭才是学习型家庭、家庭的学习主要在于书本学习。
学习型家庭的内涵,包括硬件与软件。从传统的观念看,所谓弱势群体首先是硬件的弱势。从现代观念分析:真正的学习弱势在于软件的弱势、理念的弱势、学习态度的弱势。软件的弱势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硬件的弱势通过软件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习型家庭的本质内涵的:
1、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形式:家庭成员的双向互动、互勉互学、共同进步。
2、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特点:全员、全程、全方位。
3、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知识与技能,做人与做事。
二、建设“学习型家庭”的课题提出的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的加快,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正发生急剧的变革与转型。而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着冲击与影响,社会的变迁必然带来家庭的变化。家庭的功能正在走向以“情感支持”为核心,以“学习”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今天的社会正在从前喻文化向后喻文化转变,只有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学习、互相学习、一起成长,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提升智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只有创建学习型家庭,才能提高家庭文化的含金量,提升我们社区、我们整个城市的文化层次。
2、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
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已经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本的提升迫在眉睫。然而当前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急需培养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随着中国进入WTO,面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全面对接,我们将面临最严峻的人才竞争,教育改革和发展在速度上要大大加快,以回应世界的挑战。
3、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这一批跨世纪的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必须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必须具备适应变革、适应环境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生存的环境,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发展积聚最大的能量。
三、建设“学习型家庭”途径和做法
(一)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下发《家庭学习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学习情况。
(二)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家校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场所。
1、邀请专家讲座。
2、挑选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向家长们介绍优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所给予的成功的家庭教育,给广大家长以直观的感受与深刻的启迪。
3、组织家长以“今天我们怎样当家长”为话题展开座谈讨论,家长们探讨新的形势下家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的措施、畅谈家庭教育中的体会与感受、交流各自的经验与方法,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4、家长学校向家长们推荐了一批书籍,包括《学习的家庭》、《学习的革命》、《今天怎样当家长》、《哈佛女孩刘亦婷》、《林华对你说》、《两代人的对话》等。
5、在每期的家长学校结束时,每位家长学员还必须参加一次书面的考核,学校根据其参加学习的情况、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情况以及考核的结果,发给结业证书,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学员。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
依据自愿的原则,挑选一批具有较科学的家教理念与方法、有较为成功的家教经验的家长成立校级、年级、班级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发挥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评价学校各项工作的功能、家庭教育指导的功能、指导学生课余生活的功能。
(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学校,我们将采取多种的方式,为学生、为家长、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营造一片“绿色”的心灵环境。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接待需要辅导的同学。
(五)形成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学习型家庭创建与推进过程中,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建设“学习型家庭”展望
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一件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事业,是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城市的必要基础。伴随着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有效、深入开展,必将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必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家庭生活的质量。
建设“学习型家庭”这项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为此,我们将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与辅导,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励每位学生的家庭积极参与到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使创建工作科学、有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以利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建设“学习型家庭”这项具有历史前瞻性的活动。
一、总体建设方案
遵循特色办专业的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以师资建设为手段, 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 主动适应航空电子装备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课程体系, 建设优质的核心课程, 改善实验实践条件, 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建立相关教学标准, 带动和示范同类专业的建设。
二、强基础、重实践、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
南昌航空大学在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逐步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立足江西, 面向全国, 服务国防, 服务地方”的服务宗旨;以“培养思想素质好, 实践能力强, 基础扎实, 适应需要, 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这一教学工作指导思想的指导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分析了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专业能力要求、生源的专业基础条件和学院的基本教学条件, 提出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与训导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上设计了“三个层次、四个模块”课程体系, 实践训练上设计了“五个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案。
三、层次化、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强化基础、突出实践与训导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 理论教学上设计了“三个层次、四个模块”课程体系。“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公共基础是理论课程的第一个层次, 包含《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工程数学》、《政治理论》等基础通识课程, 通过对这些课程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 又为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科基础是理论课程的第二个层次, 包括了《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等工科电气信息大类专业所需的学科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工科大类的重要标志, 同时又是电气信息大类内部的公共学科基础平台。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既培养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素质, 又为下一步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是理论课程的第三个层次, 分为专业限选和专业任选两个部分。专业限选包含《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四门课程, 专业任选包含了《传感器与航空电子测量》、《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通信》、《FPGA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遥控遥测系统》、《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与专业发展前沿相关的课程。学生在这一层次的学习上, 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实现自主定向、学业分流, 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四个模块”是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四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航空电子系统, 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与控制,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工程等四大模块。这四个主要模块从内容上构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理论课程体系, 为学生实现自主定向、学业分流提供了构架和指导。
四、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多年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这一模式, 通过“五个过程”构成该专业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五个过程”分别是课程配套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该专业各主要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配备有相应的课程实验, 这些配套实验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与加强对应理论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与素质。每门实验课程均从验证性实验开始, 以设计性实验为核心、用综合创新性实验为总结。课程设计、开放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则是重点锻炼学生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思维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以最终达到业务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目的。
五、适合于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和讲义建设方案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和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 教材建设分三种情况: (1) 对于基础类课程, 拟选用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 (审定) 教材、21世纪推荐教材、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 (2) 对于与外语联系密切或前沿性的课程, 拟采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3) 对于航空电子类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指导书, 拟采用自编或与航空单位进行联合编写, 通过出版的航空电子类教材, 以提升本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和特色。
六、适应特色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本着“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引进、培养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 推动师资队伍人才高地建设。建立“兼职教授”、“双聘教授”制度, 面向航空单位和国内高校聘用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电子类学科专业建设的带头人, 继续加强以学科或专业方向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群建设, 将最新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 同时以在企业或学校进行“传、帮、带”的方式, 促进校内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高校间的竞争, 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 只有重视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南昌航空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工专业应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的框架基础上,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在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特色教材、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 探索具有航空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宽口径、强基础、具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 才能在众多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本文从总体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和研究。
关键词: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岚.论特色专业的“特色”及其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5) :50-52.
[2]熊庆国, 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69-72.
[3]熊庆国.深化改革, 创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新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9) :81-83.
[3]龙胜春, 沈永增, 何通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10, (1) :45-48.
摘要:我校化工专业以HSEQ理念为指导,建设鲜明HSEQ文化特色的班级集体,提升学生的健康、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专业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建设HSEQ班级文化也有利于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HSEQ;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21-1
一、研究背景
作为向生产一线输送化工操作工的中等专业学校而言,提升学生的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意识势在必行。目前倡导绿色化工,实现循环经济的呼声高涨。关爱员工职业健康,确保生产安全,化工工艺设计绿色无污染,化工产品质量好是化工行业人员的共同责任。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化工技能人才的摇篮,将优秀化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化工专业学生HSEQ意识意义重大。在班级中进行HSEQ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专业氛围浓厚、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需要。
二、化工专业HSEQ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HSEQ是Health、Safety、Environment、Quality的首字母缩写,也就是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HSEQ班级文化是以职业健康、生产安全、化工环保、质量控制等行业要求为内容主体的班级文化。
化工专业HSEQ班级文化建设是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旨在提升中等专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意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化工专业学生专业长远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的班级文化建设。
三、化工专业HSEQ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指导思想
1.设计富有HSEQ特色的班徽、班标,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的化工专业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专业荣誉感。
2.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化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建立民主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担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学会在自主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并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解决集体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使集体和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
4.建立和谐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并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5.在实习实训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升学生质量意识。
6.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7.定期开展环保活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8.定期联系本地企业,组织丰富多彩的行业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HSEQ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化工专业HSEQ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具体内容
班级名称:HG1407班
班徽:见右图
班训:健康、安全、环境、质量
班级公约:学风严谨 诚实守信 严谨细致 求真务实
团结互助 关爱社会 生命至上 精益求精
班级口号:化工让生活更美好
五、化工专业HSEQ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实施过程
1.完善班级HSEQ班委工作规程。
1)准备学期初进行HSEQ班委换届选举,在本学期的常规工作中培养一批新的班级HSEQ管理人才。
2)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
3)完善“值周班长”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2.完善HSEQ班级活动规程。
1)HSEQ班级活动自主管理机制。①设置多样化小组。如HSEQ学习小组、化学兴趣小组、消防组等,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小组中当家作主。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参与HSEQ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HSEQ意识的提升。③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主管理,增强主体自我调整能力。④制定最优班级目标。班级每月每周都有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形成都力求使学生能认同,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行为。
2)优化班级文化和实习场所环境。①建立爱学校、爱专业、爱班级的氛围。让“我爱化学,我爱化工专业”成为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动力。②十分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在受尊重的环境中,在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参与班级管理。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管理”中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学会自主,实现其自身的价值。③建立专业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形成“化工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3)开展富有HSEQ特色的班级活动。①开展好传统教育活动和HSEQ文化教育活动。②构建主体参与型的班级活动模式,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主持,自主进行活动评价。③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开展课外综合兴趣小组活动,在互动中促进交流。
4)开展各种各样的班内HSEQ学习竞赛活动。从组织形式上分有:小组学习竞赛、大组学习竞赛、个人学习竞赛;从内容上分有:化学、化工、环境和其它知识等方面内容的竞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
5)及时反馈。对于每个学生在“自主、创新、合作、竞争”方面的具体表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的状况及成效,将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形式及时告之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一、摘要
1.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2.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法人概况
3.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4.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提出的主要理由
5.工程研究中心发展思路与计划
6.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内容、规模、地点
7.工程研究中心具备的主要建设条件
二、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中心所在产业领域是否符合我省相关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技术瓶颈,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中心所在产业领域发展状况与市场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趋势预测。建设本中心对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建成后在同行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
3.中心所在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三、承担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1.主要承担单位及主要合作单位概况。
2.主要承担单位相关的科研、工程化等现有基础条件,产学研用的工作基础。
3.主要承担单位取得的相关重大科研、行业标准制定、工程化、产业化成果与水平。
4.相关合作单位在行业发展中的贡献、影响和作用情况。
四、建设方案
包括目的功能和试验研究内容,建设内容和规划,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配置方案,配套条件,投资估算,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等。
五、主要任务与目标
1.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2.发展战略与经营思路。
3.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
六、管理与运行机制
1.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责。
2.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队伍情况。
3.运行和激励机制。
七、附件
1.主要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2.主要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的合作章程及相关证明材料。
3.前期科技成果证明文件。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 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 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 天然药物化学 2. 药物合成化学 3.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 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
(2学分)
英语
(4学分)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3学分)
有机化学
(3学分)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
(3学分)
药物动力学
(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
(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
(2学分)D类:
天然产物化学
(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
(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
(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
(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考核小组综合打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公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相关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由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导师指导下拟定。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院备案。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至少请2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议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050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对外汉语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成果,有一定对外汉语理论研究、应用能力及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对外汉语本体研究
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第二语言习得
4.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课 程
编 码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备 注
公共
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
秋季80
4学科
基础课200020102001汉语言专业基础秋季804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02002理论语言学秋季40
220002010200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秋季402
200020102004语言学方法论春季402
专业
主干课200020103001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3002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春季402
200020103003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3004中国文化专题研究秋季402
发
展
方
向
课专业方向课200020104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4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3语用修辞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4语篇分析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5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6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7汉字教学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8应用语言学导论春季402
200020104009社会语言学春季402
200020104010语言测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11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12中国文学专题秋季402
公选课、跨专业课100020004026现代教育技术春季
秋季40
210002000402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春季
秋季402
必修
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3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实习报告。
附:经典文献目录: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
11.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16.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1.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6.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8.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30.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6.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9.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2.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老年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过大,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社会服务系统完善以前,这种养老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养老”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很难设想政府能够拿出一笔巨大的资金建立众多的养老机构。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帮助老年人在原有住所内安度晚年;2)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以适应老年人需要,使家庭养老成为可能。
1 老年住宅小区建设要求
1.1 选址要求
老年人居住区环境是保证老年人居住生活质量的首要条件。老年人居住区应位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医疗设施、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较好、阳光充足、远离噪声和污染源的地段,并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1)必须避开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有地震灾害隐患的地区;2)要远离噪声源和高噪声区;3)避免交通干线邻近穿越,以使居民免受严重的交通、噪声干扰和工农业有害排放物的污染与侵害。
1.2 小区规划要求与住宅设计要求
1)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文化设施。2)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3)在居住区中大力推广“两代居”房型,同时也要设计符合青年居住的房型,为儿女成家后可与父母就近居住提供方便。4)住宅建设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5)满足安全性要求。6)确保有充足的日照时间。
2 老年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
2.1 老年住宅小区设计设想
为促进老年人的广泛交流,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在规划上把房型、小区道路、广场组织为两单元一小院,六单元一大院,大院套小院的格局。各单元开敞有序,有利地促进老年人在各单元的穿梭交流。整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式,青年公寓、服务设施、老年社区围合形成一个中心广场,为整个社区提供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
2.2 总体规划布局
为了给老人提供可以健康养老的优美环境,我们综合考虑以上众多因素后,模拟设计了老年住宅小区。如在规划时,我们力求创造出让三代人穿插交流的空间组织流线,让整个小区充满活力、激情和慈爱。把幼儿园放在公共广场的内部,广场成为年轻父母接送子女的“必经之路”,儿童玩耍的乐园,老人休闲的集散之所。小区总体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2.3 道路交通设计方案
老年人行动缓慢且视力不佳,因此我们就需要设计一套适合老年人的便利的交通系统。社区内人车分流,采用不同的入口。车流在绕过前部青年公寓后驶入地下停车场,对后部老年区不造成影响。人流在小区中心形成聚合后再分散到各自单元,增加户主见面机会,达到交流的目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2.4 户型设计方案
1)老年独居型。此户型专门为老两口居住而设计的小户型。这个户型是中等收入,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老年人的首选。阳光室的设置可以使老人在清晨醒来,透过卧室就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2)子女辅助型。有些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我们特意设计了这类户型,这类户型是由子女住房和老年人住房两部分组成,我们将子女和老年人设置在同一楼层上,这样子女可以随时对老人进行照顾,而且又解决了年轻人与老年人房型居住需求不同的问题,对于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两代同居的跃层式房型。3)三代居住型。这种户型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家庭所设计,能够体现大家庭三代同堂的幸福感,又各自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具体见图3。
3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
3.1 老人休闲活动区设计
1)中心活动区。一般是居住区内最大的老人活动场所,分成静态和动态两个活动区。中心活动区是开放的、提供多人停留的地方,为使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得到户外活动的机会,中心活动区位置和道路考虑到老人的可及性,设置到小区的边缘部位,这样可以避免车辆对老年人活动的干扰。2)小型活动区。有些老人出于心理与习惯原因,喜欢小范围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小型活动区设置在地势平坦、背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大约为羽毛球场大小,场所的四周应有一边以上有遮阴及坐息处,供老人观赏、坐息。3)私密性活动区。许多老人出于性格、爱好等原因,喜欢独坐而不愿意被人干扰,所以我们也提供了这样一块个人的、具有私密性的场所来满足老年人私密性的活动要求。同样,该活动空间位于小区的边缘部位,宁静幽雅,并与视线遮掩或隔离。
3.2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根据调查中老人经常从事的活动项目,按照小区规模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游泳池、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棋牌室、幼儿园、妇女俱乐部、卫生服务站、健身房及书屋等项目。
4 小区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4.1 绿地环境设计
1)中心绿地设计。老年社区的中心绿地设计要与一般小区有所区别,实用性更强。老年社区中心绿地坚持不做喷泉、雕塑等景观抢占用地。中心绿地的一侧还要配置一些简单的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这样亲切、实在的绿地才有可能成为老人们闲暇时间舒缓心情、锻炼身体的适宜场所。2)贯穿式“绿脉”。根据老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大楼间的绿色空间。楼间的贯穿式绿地可以做到让老人一开门就可以在树下散步,一开窗户就能闻到绿草的清新,让他们的生活更贴近自然。在青年公寓的入口广场布置水池,通入到中心广场,结合了年轻人的心理。3)创意“篱笆小院”设计。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都迷上了养花、种蔬菜这样的活动,渴望自己拥有一片土地。在规划上围合出一片土地,用通透的篱笆划分出不同的院落供老人种植自己喜爱的花草植物。这样的设计让老人们不经意间产生交流,使得老年人之间产生共鸣。
4.2小区路面设计
为方便雨后老年人出行,小区路面应具备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在地面铺设渗水率极高的渗水砖,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有条件的小区还可以设计雨水利用系统,保证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5结语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如何解决养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中提到的老年住宅小区的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与方式,通过这种介于亲情小区与养老机构之间的新型居住模式,老年人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解决养老环境问题的同时又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以及中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伟.上海老年住宅开发建设研究[J].住宅科技,2006(11):47-51.
[2]于富昌.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05,31(14):7-8.
1.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2007年起,我院路桥专业与广东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构建了基于广东“水系发达、软土多、桥梁多”特点的路桥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注重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岗位要求,由企业专家和学院骨干教师共同分析了路桥专业5个主要技术岗位(工程测量、工程施工、试验与检测、公路养护、工程经营与管理)与能力的对应关系。
一、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民政工作者提升职业能力
尽管我国仍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转型当中,但现阶段社会需求结构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当前对普惠型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突出。普惠型社会福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过从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再到完全普惠型的发展过程。与此相适应,民政工作也将经历由“初级民政”到“大民政”,再到“现代民政”的发展过程。“现代民政”理念提出后,民政工作多元化、社会化、法制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变化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民政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如婚姻服务、殡葬服务、退伍军人安置、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等都有共同特点——提供社会服务。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都可成为新的民生经济增长点。可以预见,在实现现代民政、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中,“民生经济”在民政工作中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民生经济、民生经济企业必将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既能促进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进程加快,又能创造和积累,弥补民政保障资源的不足。
当前,民政工作在理念思路、总体布局、人员素质及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已经发生变化。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提升到位,民政工作才能真正全面履行好建设、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使大民政增加越来越多的现代含量,并不断优化,最终达到“现代民政”的水平。
二、大民政理念下的民政职业能力
大民政背景下,可将民政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
1.民政职业专业技能。它是对民政领域掌握特殊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性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如在福利、假肢、救灾、殡葬、彩票等领域,具体包括从事养老、孤残儿童护理,婚庆婚介,殡仪服务等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其中,殡葬、假肢等10种专业技能是民政行业特有的职业技能。
2.民政职业通用能力。它的范围要宽于职业专业技能,如民政行业中的殡葬职业岗位群包括殡仪服务、殡仪遗体防腐与保存、遗体美容与整容、遗体接运火化与骨灰存放、墓地管理等。这些岗位要求工作者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具备殡葬活动中应遵循的殡葬伦理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熟知国家相关殡葬法规,了解殡葬工作流程,掌握殡葬不同文体及其应用途径和写作技巧,具备书写祭文、悼词、碑文、挽联的能力,等等。
3.民政职业核心技能。它与前两个层次的能力不同,并非单纯的技能,而是人们必备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技能。更应被理解为能力,也可看做是职业素质。民政职业核心技能是民政工作者应掌握的通用性最强、最重要、针对民政行业内多种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可增强从业者的职业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民政工作人才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资源。从民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来看,目前仍然存在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服务需要、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来提升民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当前,人文素质、实践与创新素质是民政工作者职业核心技能的重中之重,也是民政工作者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三、民政职业教育与民政职业能力提升
民政院校作为民政职业能力培训、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开展民政专业教育、提升民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更好地为民政行业、为社会服务是职责所在。我院清醒地认识到民政工作变化和民政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在办学中采取对应措施并不断调整,保证教学内容与民政职业能力提升的良好对接。
1.有民政特色的办学模式。我院已形成与社会、民政部门、经济部门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促进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相结合。以婚庆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课程体系的确定,再到教学的实施,无一不是校企合作的结果。除了请行业专家来授课外,婚庆专业教师还走出去参加相关培训,深入婚庆公司开展实践,校企双方密切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民政职业的专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紧密围绕民政职业能力的提升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课程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高职特色的民政职业能力培养。民政大类专业依托行业,凭借20余年的办学历史优势,在前期人才需求调查、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民政系统需要、能与市场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来构建课程体系。各专业均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符合民政工作需要、具有良好民政职业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第二,根据民政职业能力各层次需求设计课程体系,确定具体课程。在课程结构的设计安排方面,按照民政职业能力各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五类课程共同作用,形成对民政职业能力培养的合力。
3.保障措施的贯彻确保教学计划得以实施,让民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与行业结合紧密。本着全面建设、重点培养、专兼结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通过脱产学习、在职进修、参加培训班、参与企业行业科研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学术水平。此外,校内教师培训包括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示范课教学、实行“导师制”、聘请校外专家讲学,等等。校外业务进修学习包括教师资格证培训考试、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考证,等等。校内外短期实训包括假期内深入专业对应生产一线顶岗、参加学术会议、学生毕业实习带队指导、学生校外实训带队指导、实习巡查,等等。还定期举办讲课大赛、科研成果鉴定颁奖、专项培训、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积极解决专业教师的职称问题,鼓励专兼职教师为学院发展做贡献。
(2)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均来自行业。每个民政大类专业均建有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多位行业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从行业需求出发,对民政大类专业的发展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设置课程、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等诸多方面与行业充分结合。
(3)稳固的实践基地保障实践教学。各民政大类专业通过岗位实训、校内实验室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课外活动和大民政系统定岗实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民政职业能力培养。我院已经建立起以湖北为主,遍布上海、深圳、温州等多个省市的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工专业的实践基地,既有民政系统的单位如湖北省内外的各级民政部门,也有武汉市青少年空间、香港无国界社工、深圳鹏晨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9个民政大类专业拥有校内实训室近20间,实训设备配备齐全到位,充分保证了实训教学的开展。
(4)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在民政大类专业的教学中,以各种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大力构建并推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我院在研的民政大类教学改革课程近10门,如重点专业殡仪专业就有《遗体整容》、《殡仪服务员》、《殡葬市场营销》等3门课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保证了教学更贴近行业需要、学生民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更符合行业需要。在专业教学评价上,各民政大类专业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充分引入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向、质量进行全过程的评价。
(5)产学研结合初具规模。产学研合作改革缩短了学用之间的距离,使供需对接、学用联动、知识与能力融合,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我院各民政大类专业均积极开展产学研三结合活动。以殡仪专业为例,1996年开设的民政特色专业——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同样如此,自专业开办之初,殡仪专业就一直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程度非常高,有2名专业教师是国家职业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1名行业“楚天技能名师”,专业教师每学期都保证1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殡葬一线,为殡葬单位开展殡葬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导,开展行业技能指导与鉴定工作;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当然,不论民政工作处在由“初级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化的过渡阶段,还是将来的“现代民政”阶段,民政工作都会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民政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更新的要求。民政职业教育部门也必将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与行业密切配合,努力改进和提高办学水平,为提升民政职业能力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现代社会与现代民政—一种社会学的领会[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950961.html,2010-2-8.
[2]李学举.谈民政干部职业素质[J].中國民政,2003,(4).
【专业建设课题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专业教室建设方案05-23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06-08
计算机专业组文化建设和班级建设方案06-24
安检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方案研究06-01
大学研究生班级建设方案10-25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5)10-14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10-18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10-08
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排名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