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基础知识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上语文基础知识(通用7篇)

五上语文基础知识 篇1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博学多才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为我今后的文学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3.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三、《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2.《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3.《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是著名作家孙友田。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2.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

五.《装满昆虫的衣袋》

1.《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六.《变色龙》

1.《变色龙》一课,记叙了作者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七.《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3.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成语故事》

1.《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九、《推敲》

1、《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

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3、《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十、《嫦娥奔(bèn)月》

1.《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2.人物的性格特征是: 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

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 逢蒙:奸诈贪婪。

3.神话故事还有: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十一、《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十二、《伊索寓言》

1.寓言,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2.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练习3:

1、京剧《红灯记》选段中的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还要充满胜利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喜鹊唱枝头”的一天。最后特别叮嘱小铁梅,“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

2、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淮剧、越剧、秦腔、昆曲、评剧、黄梅戏等。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在大海中永生》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深受感染。

2、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因伟人的离去而悲痛,语速要徐缓、沉稳。

3、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深远,“一国两制”中“一国”指一个 中国;“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从时空两个方面说明小平同志影响的深远。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五单元知识点:

十六、《黄山奇松》:

1、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山明水秀、悬崖峭壁、锦绣山河、江山如画。

4、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十七、《黄果树瀑布》

1、《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雄伟的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宽,声音响。3.它位于我国贵州省,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4、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浩浩荡荡 排山倒海 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 千军万马 气吞山河

5、形容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十八、《莫高窟》

1、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2、《莫高窟》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3、“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 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4.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5、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 无所不有

公益用语:

① 小脚绕一绕,小草笑一笑。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第六单元知识点:

1、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

2、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数据,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

3、诺贝尔一生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诺贝尔热爱人类、热爱科学,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华裔科学家获物理奖,李远哲获化学奖。高锟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

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P.S.: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第七单元知识点: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冲是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虚稳重的人,洪教头是个骄傲自大、鲁莽冲动、有勇无谋的人。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的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3、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4、与《水浒传》有关的成语:逼上梁山、扶危济困、官逼民反、劫富济贫 P.S.: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等。·《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林冲——豹子头 李逵——黑旋风

吴用——智多星 鲁智深——花和尚

二十四、《少年王冕》

1、《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吴敬梓。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又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2、背诵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十六、《清平乐·村居》

18、《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19、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如梦令、卜算子等。

20、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附录: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等。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一鸣惊人、入木三分、三顾茅庐、胸有成竹等。2

4、含有“月” 的成语有:月下老人、水中捞月、披星戴月、日新月异等。

5、描写“月亮” 的诗句有: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 李白 《月下独酌》

②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 杨万里《竹枝词》 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熟记跟新年有关的成语。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焕然一新 百废俱兴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背一背几条春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五上语文基础知识 篇2

一、语文能力的基础是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可以说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个共识。然而能力不是平空产生的, 能力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正因为如此, 别的课程都很注重突出本学科的知识, 随便翻开任何一本数理化教科书, 每一页每一行都是知识, 而翻开语文教科书, 却很难找到明显的知识点。再看看课程标准, 不论是数理化, 还是政史地, 都是厚厚的一本, 而翻开语文课程标准, 只有薄薄的几页纸, 翻过来掉过去就那么几句不着边际的空话。现在流行讲模块, 翻开别的课程标准, 某一个模块学什么内容, 一目了然, 看看语文学科高中必修课的五个模块, 你用尽心力去琢磨, 也不知它包含了什么内容, 这样的语文课程标准, 有跟没有一个样, 太原则, 太抽象, 实在缺乏操作性。

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 基本上就是一本文章汇编, 没有多少语文知识可言, 文言文比现代文稍微强一点, 还有几个词语辨析。一线教师要给学生教一点语文知识, 只能自己去字里行间细心挖掘, 为什么不把知识明明白白标示出来呢?是语文本身就没有知识呢, 还是语文知识藏得太散太深了呢?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知识点, 教材没有亮出知识点, 一线教师只能凭感觉摸着石头过河, 同一篇《祝福》, 你教学生认识封建礼教是如何逼死祥林嫂的, 他教学生赏析如何描写一个人的眼睛, 第三个教学生理解祥林嫂为什么要重复阿毛的故事, 真不知道这篇课文的知识点在哪里。

我们无意责难课程标准的制订者, 也不想去批评教材的编写者, 更不想对一线教师说三道四, 我只觉得,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程太没有知识了。没有语文知识的语文课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实在是无米之炊。

内容比教法更重要, 方法不对只不过更费力罢了;而内容上出了问题, 只会南辕北辙。少谈一点理念, 多干一点实事, 希望能把众多的语文教育专家组织起来, 摸清语文课程的知识家底, 然后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把语文知识准确清晰地写在语文课程标准里, 科学有序地编排在教科书里。

二、合理界定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知识的范围

语文的范围不容易界定,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因为语言文字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没有哪一个学科不涉及到语言文字。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这话细想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所有用到语言文字的事物都包含在语文的范围里去, 这样的包含对语文知识范围的界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当淡化语言文字所记录的内容, 而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言文字本身, 这样看来, 语文的范围又是有限的, 可以界定的。大致说来, 语文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跟语言的使用关系密切的文化。

大体明确了语文的范围之后, 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范围。

在这里我们应当明确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不是引导学生从理论上研究语文, 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它要求的不是专业化的研究水平, 而是大众化的应用水平;它要求学习跟运用有关的最基础的语文知识, 而不是专家正在研究的还没有达成共识的知识。由此可以大致确定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知识的范围。

三、科学有序地呈现语文知识的内容

翻开数理化教科书, 你感到知识的呈现严谨有序, 表述简明准确。它们是用科学的方法讲述科学的知识, 使人感到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不可颠倒性;翻开语文教科书, 就是一篇篇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文章, 多一篇文章是那么回事, 少一篇文章也是那么回事, 某一篇文章放在高一也行, 放在高三也没错, 你看不出上一篇跟下一篇有什么区别, 看不出高一跟高三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文章体现着同样的规律。翻完一本教科书, 看不见知识在哪里。如果一定要从一本语文教科书里找出些语文知识, 你只会感到它的散乱。

难道语文知识真的是杂乱无章, 毫无规律可言吗?根据事物的一般规律而言, 语文知识不应是杂乱无章的一堆零件, 而应是一架结构复杂而严谨的机器, 大概是我们僵化的思路出了问题。沿袭了几千年的文选式教材, 着眼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而不是语文教育, 它看重的是思想内容的延续性。现代的语文教育, 其教育的重点不在思想内容方面, 而是在语文能力方面。因此, 应按照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教材。这里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知识呈现的序列, 一个是知识呈现的方式。

就语文知识呈现的序列来说, 从小一到高三什么年级学什么知识, 是确定的, 而不是随意的。这不是谁一句话就能确定的, 必须根据语文知识内在的组合规律,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 经过专家群体系统严谨地研究之后确定。不说语文知识的整体, 单就汉字这个单项知识来说, 起码这3500个常用字应该有一个学习的序列, 其他的诸如词语等等也应该有一个序列。

就语文知识呈现的方式来说, 我们能不能抛弃传统的文选式教材方式, 按照知识点来组合教材?而把文章的片段附在知识点的后面, 作为印证知识的例子, 把所要学的语文知识简明准确地直接表达出来, 让教师和学生翻开教科书就知道要学什么知识, 不必再去字里行间寻找知识。在这点上, 我们可以适当参考外语教材的编写方法。

五上语文计划 篇3

北塔小学陈香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研究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提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继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质量。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现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二、学生情况

我班现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上个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家庭的支持度不高。本学期除做好家长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二类,共有课文30篇。期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每篇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题,有的编写了选做题。每组课文之后的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三项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

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与承诺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者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阅读的课外习惯。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

子。

2、朗读训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确保朗读的层次性,要使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读书笔记、课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

5、积累语言。本学期安排了成语、古诗词、谚语、名言警句等优美词句,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累语言。

本学期争取及格率达到95%,优秀率58%。

六、教学策略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与练习的教学:

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思考与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可合理利用班班通展示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教。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积累与运用”的教学:

“积累与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的“积累与运用”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与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扭转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训练的倾向。

第二部分:“习作”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作文。

第三部分:“语文活动”

本册安排的8次“语文活动”,其中都包含有“万花筒”、“百宝箱”、“大舞台”三部份。

语文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必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我将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课文30篇70课时

口语交际4课时

习作8次16课时

语文活动8课时

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4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曾经(cãnɡ zēnɡ)宝藏(cánɡ zànɡ)曾祖父(cãnɡ zēnɡ)背书(bâi bēi)滚瓜烂熟(shóu shú)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û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比喻句。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4)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三、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打:①自从;②殴打;③玩耍;④振作;⑤写出

1、爸爸知道后,头一回打了我。()

2、几位年轻的叔叔在操场上打篮球。()

3、喂,打起精神来,马上就要到了。()

4、他把自己打好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看。()

5、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贪玩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在()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是报纸、杂志、小说,()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

A.虽然„„但是B.无论„„还是C.不仅„„还是

2.读短文,选择恰当的字或词填空。作文成绩()提高了。A.居然B.果然

3.选择正确的解释。

“词汇贫乏”的“贫”意思是()。A.穷,收入少,生活困难 B.缺乏,不足 C.僧道谦称“费了好大劲”的“费”意思是()。A.用钱财B.用,消耗C.需用的钱财

4.在文中找出解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写下来。

答案解析:

五上语文基础知识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以及第三学段(5 ~ 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要求,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词,描述大意,欣赏意境,畅谈想象,练习诵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全员全程共同参与教学。2.基于教材特点

《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3.基于学生实际

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接着,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评价活动方案】

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两种途径,课后反馈分笔试和口试,从而检测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目标1,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有前备经验,所以,就识字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生之间的自我发现、交流来巩固,再借助读生字、读词的方法来检测掌握情况。

目标2,关注的是“过程与方法”维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目标3,关注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活动预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回顾引入,铺垫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齐读第1、2小节,再来回顾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拔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

(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生再自由朗读,生交流各自的体会随机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男女分读,齐读。

三、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倾听 呼喊

奔跑 拥抱 迎接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脊梁()的钟 缓缓()()的嘴唇()的紫荆 悄然()

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缺失 篇6

起初觉得百度文库点评者真有意思, 怎么会写一篇题目意思跟人家相同的点评文章?别人写文章是尽量避免“撞车”, 他倒好, 反而故意去“撞车”了。因为“‘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是一个反问句, 本意就是伏尔泰没有“恼羞成怒”。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否定的意思, 特点是只问不答, 答案在问句中, 肯定反问句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是一个肯定反问句, 表示的刚好是否定的意思, 即“伏尔泰没有恼羞成怒”。但仔细一读百度文库这篇点评文章, 原来是批评王世热观点的:

《“恼羞成怒”的伏尔泰?》一文批评某文“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一说不对。理由是羞愧者必定理亏心虚, 其贬义明显。“恼羞成怒”的确含有贬义, 但原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伏尔泰“恼羞成怒”, 而是说伏尔泰对批评不会“恼羞成怒”, 而是心平气和。原文作者并不是要肯定“恼羞成怒”, 而是要肯定伏尔泰的胸怀和气度。所以被批评的原文并未将“恼羞成怒”用错。

分析百度的点评, 很有意思, 这篇点评文其实是一篇小驳论文, 按道理驳论文应该是驳对方的观点, 但它竟然是把被批驳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了, 这就好像世界杯比赛中把自家的球门和对方的球门混淆了, 而且更有趣的是射门时把球踢飞了, 却把自个儿的脑袋当球踢进去了 (当然世界杯比赛中还从没出现过, 这种自踢脑袋到自家球门的空前绝后的射门技术, 否则世界足球史上该大书特书了) 。因为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并没有“恼羞成怒”》文不对题, 内容和标题在逻辑上没有因果关系。百度点评者说原文并未用错“恼羞成怒”, 理由:伏尔泰对批评不会“恼羞成怒”, 这是作者在肯定伏尔泰的胸怀和气度。

不知百度的点评者是否 看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原文, 因为点评的理由不仅跟点评文标题没有逻辑关系, 跟雨果原文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雨果的原文是这样的:

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各位先生, 我们要这样说, 因为, 平静是这位哲学家伟大的一面, 平衡的心态在伏尔泰身上最终总会重新确立。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 总会过去, 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于是, 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从原文看, 雨果说伏 尔泰有“平静”的一面, 也有“愤怒”的一面 , 但最终会 “心平气 和”。 (程曾厚先生对雨果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把握得很好, 但对“恼羞成怒”一词翻译值得商榷, 因为雨果的意思是伏尔泰“极端愤怒”而不是“恼羞成怒”。) 雨果在演讲中讲到, 伏尔泰因帮助那些受宗教迫害的人士, 而承受了一切威胁、侮辱、迫害、污蔑等, 但是他不屈不挠, 坚定不移。面对残暴专制的宗教批评、指责, 伏尔泰的“怒”是正义的愤怒, 而不是羞愧之怒, 所以说伏尔泰是没有“恼羞成怒”, 而是“怒 不可遏” 或“义愤填膺”。

五上语文课内词语归类复习 篇7

一、认真读读下列成语

莫名其妙

千锤百炼

腾云驾雾

扑朔迷离

浴血奋斗

舍生取义

前仆后继

朝阳喷薄

兴旺发达

暴怒无常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邯郸学步

无穷无尽

若隐若现

云雾缭绕

奇花异草

一望无际 断璧悬崖

拔地而起

一峰独秀

绵亘蜿蜒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直插云天

横栏绿水

亭亭玉立

窈窕淑女

难以言状

一鼓作气

漫山遍野

活蹦乱跳 半信半疑

派头十足 天衣无缝

一模一样

轻举妄动

一饮而尽

肃然起敬

雄健威武

坚毅端庄 举止文明

国泰民安

战无不胜

嘹亮清晰

一知半解

急不可耐

罪魁祸首

嚎啕大哭

痛苦万状

和颜悦色

撒腿就跑

宽宏大量

返璞归真

千言万语

心想事成十万火急

头昏眼花

郑人买履

四面八方

八面玲珑

繁星点点

银河灿烂

议论纷纷

尘土飞扬

痛心疾首

拭目以待

目不转睛

迷惑不解

含苞欲放

绘声绘色

滔滔不绝

引以为荣

举止文明

士气高昂

雄姿英发 昂首阔步

欢呼雀跃

金碧辉煌

热泪盈眶

扬眉吐气

春花秋月

五彩纷呈 心旷神怡

眼花缭乱

橙黄橘绿

红紫芳菲

炎黄子孙

旁逸斜出

丰功伟绩

二、读读下列短语

绿色的邮筒

矫健的身影

奔腾的长江

广阔的蓝天

茫茫的太空

崇高的敬意

深沉的召唤

北归的雁阵

源头的奇景

甜美的歌声 憔悴的脸

雪白的羊群

迷人的色彩

清澈的水

高大的马背 央求的神情

强壮的身体

蓬勃的力量

飞翔的雄鹰

幸福的生活 巨大的岩石

忧愁的面容

神奇的力量

卓越的精神

伟大的祖国

瓦蓝的天空

碧绿的草场

成群的牛羊

飘香的奶茶

洁白的云朵

无上的光荣

清新的空气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哈达 浩瀚的太平洋

悦耳的乡村音乐

壮志凌云的豪气

列队出征的时刻 火辣辣的希望 无限广阔的生命力

激动奔流的血液

星星点点的帐篷

三、读读下列词语

AABB

绵绵密密 浓浓郁郁 祖祖辈辈 盏盏点点 泼泼洒洒 亲亲热热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飘飘悠悠

世世代代

弯弯曲曲

AABC

亭亭玉立 袅袅升起 滔滔不绝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ABCC

议论纷纷 兴致勃勃 文质彬彬 风尘仆仆 神采奕奕 含近义词

眼疾手快

粉身碎骨

深情厚谊

轻描淡写

见多识广

含反义词

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

推陈出新

天南地北

厚此薄彼

含动物

鼠目寸光

龙腾虎跃

鹤发童颜

羊肠小道

龙飞凤舞 含一的词

一唱一和

一心一意

一生一世

一模一样

一针一线

意思相反(成语): 赫赫有名——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一言不发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意思相近(成语):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意思相近(两个字对四个字):

健壮——身强力壮

机智——随机应变

痛哭——嚎啕大哭 大度——宽宏大量

镇定——不慌不忙

来历——来龙去脉

五上语文句子训练复习题

一、下列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写在后面括号里。

(1)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2)山上的树木、瀑布、良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一面旗帜,就是一个国家;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时代;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面旗帜,就是一个土地的记忆。()(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6)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7)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8)这就是黄河源头吗?对,这就是黄河源头。()

二、仿写

1、一颗小榕树就像一顶撑开了的绿绒大伞。

2、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这园中这一片宁静。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4、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5、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弯;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

三、按要求转换句子:

1、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拟人句:

比喻句:

2、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句:

3、漓江的水静、清、绿。排比句:

4、像这样的老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反问

5、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夸张句)

6、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7、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

8、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陈述句)

9、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10、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疑问句)

11、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反问句)

12、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反问句)

13.老是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反问句)

14、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祈使句)

15.你应该改完错再回家。(祈使句)

16.你帮我拧开这个瓶盖。(祈使句)

17、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感叹句)

18、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感叹句)

19.这个节目很精彩。(感叹句)20、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转述句)

21、朱老师问王超:“王超,你看怎么办?”(转述句)

22.小明对小刚说:“我今天下午不能去踢球了。”(转述句)

2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缩句)

2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缩句)

25、月亮挂在天空。(扩句)

26、女同学跳舞。(扩句)

六、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2、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3、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5、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6、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7、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8、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9、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10、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11、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决心改进方法和错误。12.不管谁损坏了公物,就应该赔偿。13.饿极了的我几乎把桌上的菜全吃光看。

14、重庆是四川省的省会。

15.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增加了。

七、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魅力的花朵。

2、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八、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目不转睛:

迷惑不解:

绘声绘色:

上一篇:制度1行政管理制度下一篇:卫生院培训演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