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通用8篇)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篇1

课题名称:中学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历史单元主题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下设六个学习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根据“课标”,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同以往相比有了重大改变。历史学科不仅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且选取历史长河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围绕人类文明史展开,表现强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与传统大纲教材的本质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加强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更要加强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掌握。而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掌握在历史单元教学里更有利于把握,更能得以体现,因为这样的目标可以一个学习主题里反复出现,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二、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中学历史的受众是初中学生,初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理性理解能力差,要求教师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知识的先后时序、前后联系;其次,初中历史课本以“通史”为主,注重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有利于展示历史发展的完整性。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来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单元主体教学体现出了学生的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在生活中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构建,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利用的实践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三、爱知中学校本研究的必要:

西安爱知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品牌的名校,但是学生由于并没有经过正规考试,素质参差不齐,历史课堂教学实际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有效性,单元主题历史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选择以“单元历史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中学历史 单元教学设计 案例研究

“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单元系统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整合教材,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大容量”、“高效率”要求的主题教学。这是一种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它应当区别于传统的“单元知识复习”与“一课一节”的新课讲授。

“案例研究”则是将教育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教育的新经验,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形成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案例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一次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过程,即用教育理论解析教育实例,解读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是教师重新认识那些事件、整理思维、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对已有的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主要以七、八年级单元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爱知中学9个教学班为研究主体,如“隋唐文化史”、“近代化的开端”、“近代列强侵略史”、“革命元勋”等进行典型案例研究,探讨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行为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变化与效度。

第一阶段:以了解学生当前学习模式和习惯为主,力图摸清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针对新课改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提出爱知中学历史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第二阶段:促使本校历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改变已有的备课、教学模式,展开定点实验,用量化对比的方式研究“一课一节”与“X课一章”的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劣;

第三阶段: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教训,力图深入探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方式的转变、效率提高的有效性。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篇2

由于农村中学同学们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平和育才中学倡导特色办学,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决定在2014级新生中开展为期两年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分层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通过对各种层次的学生不同学习速度的掌控,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潜能并用之于学习,摒弃对学习的恐惧感,努力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同时针对学生个性,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恰当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最佳要求,使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可望又可及的尺度上,使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并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农村中学历史分层教学策略实验的研究,可以纠正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作出评价,提升各类学生学习的效能,能真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内容

1. 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的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层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对教学内容分层。

要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对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高档题,使知识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

三、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

根据2014级学生入学成绩、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结合历史单科成绩,将这370名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的八个班,一、二班为A层;三、五、七为B层;四、六、八为C层。A层为优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班因材施教。主要分层项目有: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评价分层等。针对A层,主要是“吃得饱”,“消化好”,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和智力优势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对于B层,则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上要求立足基础,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至于C层则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采取“慢进度、多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四、农村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成果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验,各层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同一层次学生的起点一致,基础相当,因而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体现在:

A层学生吃得饱,这些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不断增大阅读量,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B层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弱项,通过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查缺补漏,因而不断缩小了与A层学生的差距,成绩不断提高。

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在期末考试与中考考试中,该年段的历史成绩均远超同类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表扬。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

摘要: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纠正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真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渗透;黎平历史

黎平这块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与生活。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后,黎平建置不断。黎平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厚重与丰满的历史与文化。挖掘黎平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让学生了解黎平历史,热爱黎平,提高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是黎平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充分地利用好黎平的历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黎平历史的教育,增强黎平学生的自我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黎平历史能拉近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初中历史的德育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价值

1.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德育实效性

在黎平历史当中,有许多本地的历史人物,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人物,学生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崇高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样学生就了解了黎平悠久的历史,自然而然地了解黎平,从而达到热爱黎平的效果和目的。

2.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有利于推动黎平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

黎平人了解黎平的历史,增强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对黎平人建设小康社会,构筑黎平人的“中国梦”,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

3.地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突出思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整理、分析、综合、比较、筛选、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对当地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恰好弥补历史教材的不足,也是历史课标的要求。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黎平历史的主要方式

1.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穿插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穿插黎平历史,展示有关课件页面与图片,把通史和黎平历史进行有机结合,既不影响通史的教学,又能对通史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促进了学生了解本地历史,拉近历史教学与学生的肌理感,借助黎平历史的穿插,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在上“废丞相设三司”一目时,讲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顺便穿插贵州布政使司的设立(1413年),顺便说黎平建府的情况,因为黎平建府也是(1413年),黎平建府与贵州建省是几乎同步的,了解黎平和贵州的基本历史渊源。再如,在上“清朝的建立”一目时,讲到明末农民起义时,顺便穿插黎平地区的吴勉起义、吴国佐的石纂太起义,让学生知道,在反抗压迫,追求幸福上,黎平也有血性男儿。讲“郑成功抗清”时,插入何腾蛟抗清的有关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黎平县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大丈夫。上“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一课时,可以介绍黎平机场建设与航线开通、夏蓉高速、三黎高速建成和通车、贵广高铁建成与通车的有关情况,了解黎平在交通运输建设上的新起点、新成就、新跨越。

2.对历史遗迹、文物进行参观考察

黎平县境内历史文物、遗迹遍布,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听导游、老师讲授,真实感受历史历史、触摸历史,与历史进行心灵对话。

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和参观黎平会议会址。

让学生通过烈士陵园里一块块墓碑,接受心灵的洗涤,教育无声,全在心灵体验。学生观看黎平会议会址里的一幅幅照片,以及导游生动的讲解。这时候还需要我们老师吗?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同感同身受。参观考察现场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心灵的震动力度,比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进行声嘶力竭的教育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上“近代‘文明婚礼的传入”后,组织我校六合片的学生去参观纪德寨脚的“青山界四十八苗寨婚俗改革碑”。既让六合片的学生知道当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也让他们知道这块碑相当于一部“民间性婚姻法”,让学生了解这场婚俗改革,使我们青山界四十八苗寨的妇女们在自己的婚姻选择方面有了较大的自由,“十八姑娘三岁郎”和“十三四岁姑娘嫁老郎”的陋习得到遏制。姑娘家必须返还给舅家一个女儿的传统习惯,受到否定,其影响力在当时是非常深远的。

3.专题讲座

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在课前现开展有关专题讲座,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本内容的理解,或者课后展开有关专题讲座,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度,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历史问题。

比如,在上“红军长征”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黎平会议》,向学生说明黎平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情况、会议决议、历史作用,让学生知道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真正理解黎平“伟大的历史转折从这里开始”和“曙光之城”这些历史定位的含义。

4.随机介绍

所谓随机介绍,即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各种活动、各种场景,利用学生的有关问题,随机对学生渗透黎平历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方便自然,教育意识性不强,学生在无意中获得历史知识。

比如苗族过苗年,到学生家中做客,无意间交谈,老师就可以介绍苗年的来历:苗年这一天是五千多年前苗族始祖蚩尤与炎黄大战罹难之日,过苗年是为了悼念蚩尤的英灵。同时也可以介绍苗年在不同地区、日期有不同的变化等。比如,夏天在苗寨的大枫树脚下歇凉,你也可以介绍枫香树是苗家的图腾树、祖先树。“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树”“黄帝杀蚩尤于九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后化为枫木。”苗族崇拜枫树,就是在追念蚩尤,也是苗族人民怀念祖先、思念故土的唯一寄托,枫树也成了我们苗族新的栖身地的守护神。再比如,学生问你为什么苗族住的地方都比较高,都在边远落后的农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你可以介绍苗族的四次迁徙史。

5.专题社会调查与研究

教师结合历史课程教学有关学习任务,布置学生有关专题,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的认识,或者能清晰地了解当地在某一方面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比如,在上“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布置学生走访经当地的老人,要求学生把访问到的有关情况进行整理,展现社会状况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理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做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执行者、实践者、受益者。

6.考试中插入黎平历史的内容

在考试中插入黎平历史的内容或者以黎平历史作为有关资料背景,可以使学生较好地记住黎平的历史,并能把黎平历史和通史进行有机的对接,加深对通史的理解。

如,2014年初三毕业考试卷就加入黎平历史的题目

第6题,何腾蛟是我们黎平的抗清英雄,下列人物中,属于抗清英雄并收复台湾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第9题,黎平会议会址是我们黔东南州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贵州红色旅游的是(  )

A.黄果树景区 B.龙宫景区

C.镇远青龙洞 D.遵义会议会址

利用黎平历史,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了解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信念,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黎平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一个永远没有结题的教学课题,

渗透黎平历史的方式应因地制宜,多种多样,达到教学效果和德育目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宗绪.中国历史[M].2版.长沙:岳麓书社,2007.

[2]姜胜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研究[J].贵州教育,2013(07):26-29.

[3]贵州省黎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黎平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秦应奎,唐千武.蚩尤魂系的家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为2013年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黎平地方历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立项编号:2013A020)阶段成果。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行为需要改变。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她服侍了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腐蚀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要改变以上教学行为,必须依托临沂市教研室“35x”教学策略,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打造活而高效的历史课堂。

2.5月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历史教研室在素质教育优质高效与教学评价的研讨会上,张西河主任提出了“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的课题,通过近期的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3.8月,河东区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切实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构建“活的平台”,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科学性原则

该项课题的研究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在课堂时间的掌握和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即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落实,又要允许学生的个别需求,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特长,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一般与特殊、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力争做到用多个平台去发展学生,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学生。

2、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高效课堂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以及其他能为我所用的一切有利的课程资源,将学生所熟知的事例,生动活泼的叙述、激趣逗乐的游戏、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比赛以及其他趣题趣事等,恰当地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愉快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

3、积极参与的原则

积极参与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二是实验教师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次序、有效果。以上两方面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和成败,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原则。

4、成功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包括问题解决探索过程的经历和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积累,还包括问题解决后愉悦情感的感受和成功喜悦的体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主张采用学习小组激励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闪亮点和在问题解决探索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树立成功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树立“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在这里“和谐高效课堂”主要是指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安全、愉悦、高效的课堂,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和谐高效课堂”。

2、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节”,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

3、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尽量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不同兴趣的具体要求,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踊跃展示的学习习惯。

4、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2)

1、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讲座。

3、组织基本理论知识的研习。

4、组织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0.6)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2、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研讨会。

3、每学期定期开展研究课的观摩研讨活动。

4、每学期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5、做好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7——2010.12)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会。

2、组织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

3、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会。

4、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会。

5、组织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负责人:王善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 李金会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案例汇编。

3、教学论文或专题论文。

“农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初中历史老师年度述职报告 篇5

上午好!

本年度,我担任的主要工作是历史教学,一年来,我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挫折、走过了人生的风雨,但我还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一年来,我经历了xx之悲痛与困惑,遭遇了孩子的诸多不顺以及好心带来的不少痛苦,可是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来驱逐生活的阴影,深得学生的好评,去年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对我的赞美可为一例。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教育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愿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精益求精、再创辉煌。

此致

敬礼!

述职人:xxx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6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习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默认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近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近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研究 篇7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⒈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初中学校得到了大面积普及。但是部分教师因为自身运用技能不足,以及对信息化教学手段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将其有效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导致课堂信息量不足、枯燥乏味。

⒉教学模式不够自主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沿用老经验、老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以自己的讲解灌输为主,没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发掘历史规律,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⒊教学空间不够拓展

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过去方可展望未来。部分教师几乎没有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拓展活动,所有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这个单一的教学空间,导致教学工作停滞不前。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有效促进历史教学深入开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认真分析了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以针对性措施进行逐一突破,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⒈以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帮手,其侧重体现在增加教学信息容量和营造教学浓厚情境两个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笔者从网络中下载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影片,选取其中最为激烈的战争场景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看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及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课堂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这一场民族危机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笔者乘势引导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弹丸之国日本能够在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面前称王称霸, 就在于当时中国的发展较为落后,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没有得到加强,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在教学中,笔者还播放了我国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画面, 以及国家领导人、外交部发言人对相关事件的论述,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从悲痛激愤当中转移到自豪激动之中,让学生明白今日的中国已不同于晚清政府,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事实证明只有民族凝聚、民族强大,才能自我保护并为世界和平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⒉以自主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的自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抓手,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自主的平台,提升教学素质化水平。例如在《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中,笔者以《七子之歌》导入情境,要求三名学生在事先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向其他学生介绍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并启发学生: 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在维护国家安定发展局面的前提下,解决回归后的社会制度问题? 笔者同时向学生出示一组思考题: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构思? 这一构想的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何处? 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主要表现在哪几点? 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一国两制这一构想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全面之处进行点拨启发。笔者接下来在课堂上演示了港澳回归的画面,由负责香港课题和澳门课题的学习小组,分别上台运用投影仪演示港澳回归后繁荣稳定的景象:有港澳街头的热闹场景;有数据图表显示;有香港澳门居民的采访。让学生明白港澳顺利回归后保持了持续的繁荣稳定,从而验证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接下来,笔者启发学生分小组讨论:七子中尚有台湾没有回归祖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要求学生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任务、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 加深了对解决台湾问题方向、原则、措施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台湾回归的意识,不仅完成了知识点的灌输,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⒊以趣味的教学拓展延伸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抓住课堂之外,还要进行课外的延伸,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相关内容的教学后,因为这一时期远离学生的生活,但是与学生的爷爷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这场浩劫的经历者。笔者要求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进行访问,向他们了解文革期间的一些事情,通过身边人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加深对文革造成的危害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这样的拓展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篇8

【关键词】历史图片 初中历史课堂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76-01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的作用和效果

1.便于教师教学

历史主要是关于纪实方面的知识点,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课程编写通常是采用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来进行编写的。初中生正处在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于新奇的事物往往极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主题图片当“引子”,来把学生带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进入求知状态[1]。例如,在讲到《秦王扫六合》这一篇时,可以放上秦始皇的图片,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从此幅图片中简单的了解秦始皇,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秦始皇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另外,在讲解相对比较难的历史知识处,应用历史图片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世界历史》中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讲解时,可以找到关于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快速的几个产业,分别罗列在两边,让学生观察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知识点认识模糊,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2.抽象内容具体化

历史知识点范围广阔,可以说是囊括了古今中外重要的历史事件,初中历史是为学生打好坚实基础的保证,对学生将来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益处多多。而图片是最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的一种表现方法。因此,对于这些历史知识点应用图片讲述要比文字效果更好。另外,它可以把比较没有概念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一个更接近的认知形象。例如《隋唐大型宴会的摆设》,学生通过图片就能加深理解。又如当讲到汉服与唐朝服饰的差异时,可以分别为学生展示汉服和唐朝服饰的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这样历史知识点变得具体,就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的策略

1.选择符合课堂内容要点的图片资料

一般情况下,历史资料都是具有连贯性的,但是历史教学是分时间阶段的。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就需要抓住课程要点来展示图片,分析图片。图片不能离题太远,否则不足以发挥效用。因此,就需要历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要点来选择相应的历史图片。例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内容讲解时,不能堆砌太多的赤壁旅游风光图,选择一张古赤壁战场的图就可以了,这样既容易带入情境,又能避免离题太远。

2.通过历史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知识有时候会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数学知识,地理知识等,这些知识混在一起,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所以,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多选择一些相关的有趣图片和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的内容讲述时,会讲到火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火药是怎样运用到火箭上去的,并通过现今的火箭图片与古代的“火箭”作对比,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深入讲解历史图片

历史教师运用历史图片对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点,本是为了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历史知识,更方便把握历史知识的难点。但是当前一些情况就是,教师简单的摆上图片让学生“欣赏”一下,就结束了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可能只是浅显的理解知识点或者是根本没理解,从而造成反效果[2]。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要通过图片来为学生描述具体内容,或者是在进行引导后,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充分地总结。例如,在讲解《开运河,创科举》中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和分布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简单看看图就行,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清晰地语言描述并指出大运河的分布位置,大运河的终点和起始点等。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和难点去学习相关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习好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也要以学生为主来进行历史教学。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可以使教师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课程。同时,学生相应的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刘艳梅.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浅析[J].新课程(中旬),2014,03:143.

上一篇:高中家长会主持稿下一篇:林权登记办理变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