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教学反思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蚯蚓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蚯蚓教学反思 篇1

旧寨小学 向斌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选择的生活环境,但实验的过程学生有些茫然,即对实验的目的不够明确,试验的方法有些粗糙,也不能较好地控制变量,有的学生要同时改变多个条件,这样自然而然影响实验的结果;但是多数学生由于到大自然亲自体验,兴趣极高,所以最后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到位。

特别在说明动物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这一过程中表现极其活跃,论据充分。总的来说,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2、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加强。

3、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学习新课标,把握好教材。篇二:《蚯蚓找家》教学反思 《蚯蚓找家》 教学反思

《蚯蚓找家》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本节课我遵循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共同探究得到新知,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这一科学方法。具体为:

1、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我首先提问学生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然后再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生能力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之前先动脑,应该成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行为习惯。在制定实验计划时,指导学生围绕猜想,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变传统的模仿实验操作为学主动的设计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扶”与“放”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研究蚯蚓适于什么生活环境的实验,实际是研究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做第一个实验时采取对学生“扶”的措施,做第二个实验时,对学生采取了“放”的措施,教学中有“扶”有“放”,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显现出来不少的问题:

1、虽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认真思索后发现,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开放性方面还很欠缺,没有更深刻地去挖掘教材,没有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2、课堂实验制作简陋。对于时间的掌控还是不怎么到位。整堂课下来,有点头松尾紧,主要是对于第一个实验的设计讨论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有点紧凑。3给学生的鼓励还是比较的“吝啬”。学生都是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也会提高,而我整堂课下来,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比较欠缺。

总之,在以后的科学课中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和探究氛围,让学生自主发展。篇三:观察蚯蚓实验教学反思

观察蚯蚓实验教学反思

东风中学 胡少华

八年级上学期教学中有一堂“观察蚯蚓”的实验,重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观察蚯蚓的运动。与以前的解剖蚯蚓实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关键点在于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界中的万物,关爱生命。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我在进行这节实验课的教学上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以前很多的生物实验是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学生自己从菜场可以买到鲫鱼、花生种子等,而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则很有难度。学校新校区原来是农民的田地,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挖到蚯蚓,我在学校新校区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一条蚯蚓都没有挖到。由于家属区到处都是水泥路面,所以学生在家属区里也很难挖到蚯蚓。有学生提议购买钓鱼用的蚯蚓,我否决了这个提议,主要是因为钓鱼用的蚯蚓太小,观察不清楚。第一个难题摆在了我面前,实验材料没有,怎么进行实验? 为了寻找蚯蚓,我只有骑着电动车到乡下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试车场的北面农田边找到一块较湿润肥沃的地方,不怕弄脏自己的衣裤、鞋子,硬是挖到了30多条大蚯蚓,每条蚯蚓长度在10~15cm之间,很好的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

当我出示我挖到的蚯蚓时,有好多学生惊叹“好大的蚯蚓”时我的心里得到了慰藉。很多学生体味到了老师的辛苦,做实验时就相对比以前要认真一些。

反思:付出总会有回报,宁愿老师辛苦一些,也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二、实验器具的准备

这个实验要求观察蚯蚓在粗糙的木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这就要求要为每个实验组准备一块木板和玻璃板。我从学校计师傅那里找到一些三合板的边角料,自己动手锯出了20块小木板。从玻璃店里找到一些废弃的玻璃,自己动手用刻刀画出了20块玻璃板,并且用砂纸对玻璃板边缘进行打磨,避免实验时玻璃划伤学生的手。由于我在实验前想到了小的细节,实验结束时没有一个学生弄伤自己的手。反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

三、实验规则的制定

以前做观察蚯蚓实验,由于蚯蚓是用体表的皮肤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

生不好好爱护蚯蚓的话很容易导致蚯蚓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想出了一些招。首先是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杯水和一团棉花,学生在实验中时不时用蘸了水的棉花给蚯蚓擦身子,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从而保持蚯蚓的呼吸正常。

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上交1元钱作为实验保证金,实验结束时如果该实验小组的蚯蚓仍然活着,这1元钱的实验保证金返还给学生;如果实验结束时蚯蚓死亡这1元钱上交给生物实验室。学生有点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就不会“虐待”蚯蚓了。更常见到的镜头是学生不断用棉花去湿润蚯蚓的体壁,将蚯蚓当成自家的宠物一般看待了。从实验的情况看,效果很理想,没有一条蚯蚓死亡,学生都拿到了自己的保证金。

反思: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实验的创新

在准备这个实验时,生物实验员王慧老师问我要不要准备镊子,我说不用。按教材中的要求是需要用到镊子的,但我觉得实验可以作一些小的修改,不给学生准备镊子,而是让学生直接用手指头与蚯蚓进行“亲密接触”,这样才能观察到蚯蚓体表的黏液和腹部的粗糙的刚毛。同时,如果准备镊子,有些学生会用镊子夹蚯蚓,会伤害蚯蚓的身体,甚至导致蚯蚓的死亡。

课本上的实验步骤相对较少,我给学生增加了一个探究实验:蚯蚓走t字型迷宫实验。我在实验前用包装箱上的纸盒子做成了4个t字型迷宫,实验时在左侧放上蘸了醋的棉花,右侧放上一些小叶子,将全班分成4个大组做这个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学生做完这个实验惊奇的发现:像蚯蚓这么低等的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为什么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和青少年黄金学习时期好好学习呢?

反思:在教学上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学就得不到发展。篇四: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 教学反思 《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教学反思

鱼洞南区学校 李杰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

验,实验要求学生采挖蚯蚓并制作饲养器进行饲养、观察和实验探究,从课本上的描述来看,本实验似乎很容易开展,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教学已经是9月中旬,气温较低,蚯蚓的活力明显不强,再加上城里学生存在害怕的心理、采挖蚯蚓困难和实验设计中干扰因素太多等问题,本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实验教学对目前我校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设计了这堂实验教学研究课。课前让八年级各班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采集蚯蚓,各组采到五条大而鲜活的蚯蚓就嘉奖一分,结果采到足够的蚯蚓供学生观察。实验教学中,重中之重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在本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怕蚯蚓,造成观察不仔细,观察时间也太短等因素。但大多数采集并饲养蚯蚓的同学来说,采集与饲养的过程中也充分观察了蚯蚓,上课时也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合作愉快!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篇五:《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反思

五大亮点引领进步----《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反思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弯绕就是富有变化的形态,香蕉、月牙、毛线团、妈妈的烫发、弹簧等都告诉我们:弯绕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适用性。从这种角度选择若干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对象,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可以引发他们去想象和创造。说到弯曲我就想到蚯蚓,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引导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教师一道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敏锐的心灵去体验,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在在弯绕世界里学习、成长。

《好玩的蚯蚓》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我觉得活动有五大亮点引领我进步:

亮点一:活动目标准确,做好了整个活动的铺垫。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发展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制定了这个本班的以情感态度为主要导向的活动目标,特别是我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平时发言不够踊跃、思维也较局限,为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我把重心放在了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与表达,并提出质疑,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上面,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实施作了铺垫。亮点二:活动过程清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成功。活动设计由刚开始的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到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这个动物的外形特征,用多媒体这种声音、图像并茂的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了解这个动物生活习性最后发展到爱护这种动物,并以游戏结束。活动流程非常清晰,环环相扣,注意了动静交替,显得有张有驰,对整个活动的成功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亮点三:活动方法出彩,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打破了以往直接出示图片、实物或其他东西的方式,运用了猜图的形式,这个教学方法很出彩,也是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用一支粉笔由画蚯蚓开始,在黑板上倒序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我一边画一边就听到孩子发出的小声猜测:开始画蚯蚓时孩子说是绳子,不对是伞下面弯弯的柄,到画泥土使孩子说是海蛇-----到最后画出树了,孩子高兴得大叫:“我知道是蚯蚓!”活动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

亮点四:活动环境宽松,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述的愿望。首先,我在设计提问时十分注重提出一些适应不同层次、有益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如:你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认为这个动物在生活在哪里?等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特别注意保护孩子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幼儿争着说、抢着说的时候,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活动第二个环节,孩子对蚯蚓到底长什么样有了更多的想法,孩子都急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引导孩子根据材料的投放自由选择取图片组、电脑组、食物组,引导孩子观察、探究中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让每个孩子在有说话愿望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说;而且,宽松的语言环境应该是愉快的,是允许出错的。我不以说完整、说对,纠正发音来打断孩子的发言,打断孩子的思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更多的是肯定孩子的想法:“说得你很有道理,你的想法很棒----”等等,使孩子在肯定中逐渐增强自信心,从而更愿意发言。再者,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语气与假设,如:在谈到蚯蚓没有眼睛它怎么寻找到食物时,孩子纷纷猜测:有的说蚯蚓是用鼻子来闻的,有的说它是用肚皮来感觉的等等,猜测的结果多种多样。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发言此起彼伏,连平时难得开口的孩子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可见,孩子们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想说、敢说、大胆说,很好地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述的愿望。

亮点五:活动引导科学,提高了幼儿相互质疑的能力。从汉语语言发展的研究中反映,我们的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我把科学领域的教育语言发展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为孩子留下质疑的空间,并打破由教师一问到底的方式,积极鼓励孩子相互质疑,如:在孩子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的时候,有的孩子说我发现蚯蚓的头部有一点尖,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提出疑问:“你知道他的头为什么是尖的吗?”另一个孩子马上就举手:“我知道,因为长成方形就不象蚯蚓了。”“我知道,我知道------”发言声此起彼伏。这样鼓励孩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质疑,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的不足是教师对孩子平时怕不怕爬行动物关注的不够,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了孩子。我自己平时比较怕这种爬行动物,所以潜意识里觉得那些孩子也会怕蚯蚓。但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在进行第二环节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的时候,孩子纷纷提出:“老师你怎么不把蚯蚓拿来个我们看呀?这样我们才看得更清楚呀?”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才明白,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很强,他们愿意接触自己想了解的物体。今后我要更认真地去解读孩子的心灵,避免主观判断,注重课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完善活动细节,使自己的活动开展的更好。

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弯绕就是富有变化的形态,香蕉、月牙、毛线团、妈妈的烫发、弹簧等都告诉我们:弯绕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适用性。从这种角度选择若干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对象,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可以引发他们去想象和创造。特别是故事《曲里拐弯》后孩子对弯曲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于此,我把建构教材与其它教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开展了《弯弯曲曲的蚯蚓》的科学活动,让教师与孩子一道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敏锐的心灵去体验,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在引导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弯绕世界里学习、成长。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

2、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与表达,并能提出质疑。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动物?

1、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是蛇,蛇有眼睛,他没有眼睛;是伞下面弯弯的柄――――――)

二、蚯蚓长什么样?

1、介绍材料。(电脑、蚯蚓、图片)

2、幼儿根据材料的投放自由选择,分成人数不等的三组进行观察、探究,初步感知

蚯蚓的外形特征。(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每人做好记录。

4、请个别记录有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5、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蚯蚓的其他有关知识。

1、蚯蚓生活在哪里呢?它吃什么呢?蚯蚓被切断了会死吗?蚯蚓有用吗?(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针对提问,观看多媒体,获得正确的信息。

3、教师示范试验:切断蚯蚓。

四、我是一条小蚯蚓。

1、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

2、适时地抓住幼儿的为什么”,教育幼儿要爱护蚯蚓。

2、我们也来扮演小蚯蚓,来帮人们松松土吧!

3、孩子一个接一个搭肩排成4-5队,孩子模仿蚯蚓松土弯弯曲曲地走向户外。

蚯蚓教学反思 篇2

一、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2章“土壤里的小动物”第1节的内容。课件展示达尔文对蚯蚓赞誉的一段话:“如果说, 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 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 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 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教师设疑:达尔文为什么对蚯蚓有如此高的赞誉?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吧。开始就以问题导入, 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充分了解、分析主体,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 互动应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现状及生活实际为前提, 以学生的视角审视要学习的内容, 扮演“学的角色”。比如, 蚯蚓的生活环境部分, 学生大部分生活于城市, 没有农村生活经验。而且学生大多忙于主科的学习, 几乎没时间课后去挖蚯蚓。所以在这部分, 我做了两手准备。课前自己先挖了大量的蚯蚓备用, 在有学生挖到蚯蚓的班级, 直接问学生:“你是从哪里找到蚯蚓的?”通过学生说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在没有学生去挖的班级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设计了两组对比试验:一组是将盒子左边放潮湿的土壤, 右边放沙子, 放入蚯蚓一段时间看蚯蚓集中在哪里。第二组同样放潮湿的土壤, 左边遮光右边不遮光, 看蚯蚓又集中在哪里。学生观察两组对比试验, 也能得出蚯蚓的生活条件是阴暗、潮湿的环境。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 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和“全盘授予”的教学方法相比, 学生不仅更感兴趣而且知识记忆更牢固。

三、重点知识精心设计, 以导引学, 以学促教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我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 并增加了探究蚯蚓呼吸器官的实验。所有的结论都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课上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并能自己总结知识重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 把控学生的思路和进度, 让学生按着一个简单、清晰的路线学习。对每个环节都做了比较充分细致地考虑, 分成若干小问题帮助学生探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完成探究活动。

(一) 外形篇

1.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义?

2.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属于环节动物?

3.所有的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有区别吗?如何区分它的前端和后端?

(二) 运动篇

1.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 有什么感觉?体表上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中, 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3.蚯蚓在纸板上运动时, 身体的哪端先移动?

(三) 呼吸篇

1.将蚯蚓放入沙子中滚一滚, 看看蚯蚓的变化。

2.看到现象立即将蚯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将沙子洗去, 放入原处。

(四) 反应篇

用玻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 看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讲解:蚯蚓的前端有脑, 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 集中了许多神经, 因此, 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 在同学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真正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和集体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以导引学, 以学促教, 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利用学科优势, 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通过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观察蚯蚓实验教学反思 篇3

东风中学 胡少华

八年级上学期教学中有一堂“观察蚯蚓”的实验,重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观察蚯蚓的运动。与以前的解剖蚯蚓实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关键点在于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界中的万物,关爱生命。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我在进行这节实验课的教学上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以前很多的生物实验是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学生自己从菜场可以买到鲫鱼、花生种子等,而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则很有难度。学校新校区原来是农民的田地,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挖到蚯蚓,我在学校新校区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一条蚯蚓都没有挖到。由于家属区到处都是水泥路面,所以学生在家属区里也很难挖到蚯蚓。有学生提议购买钓鱼用的蚯蚓,我否决了这个提议,主要是因为钓鱼用的蚯蚓太小,观察不清楚。

第一个难题摆在了我面前,实验材料没有,怎么进行实验?

为了寻找蚯蚓,我只有骑着电动车到乡下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试车场的北面农田边找到一块较湿润肥沃的地方,不怕弄脏自己的衣裤、鞋子,硬是挖到了30多条大蚯蚓,每条蚯蚓长度在10~15cm之间,很好的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

当我出示我挖到的蚯蚓时,有好多学生惊叹“好大的蚯蚓”时我的心里得到了慰藉。很多学生体味到了老师的辛苦,做实验时就相对比以前要认真一些。

反思:付出总会有回报,宁愿老师辛苦一些,也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二、实验器具的准备

这个实验要求观察蚯蚓在粗糙的木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这就要求要为每个实验组准备一块木板和玻璃板。我从学校计师傅那里找到一些三合板的边角料,自己动手锯出了20块小木板。从玻璃店里找到一些废弃的玻璃,自己动手用刻刀画出了20块玻璃板,并且用砂纸对玻璃板边缘进行打磨,避免实验时玻璃划伤学生的手。由于我在实验前想到了小的细节,实验结束时没有一个学生弄伤自己的手。

反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

三、实验规则的制定

以前做观察蚯蚓实验,由于蚯蚓是用体表的皮肤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好好爱护蚯蚓的话很容易导致蚯蚓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想出了一些招。

首先是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杯水和一团棉花,学生在实验中时不时用蘸了水的棉花给蚯蚓擦身子,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从而保持蚯蚓的呼吸正常。

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上交1元钱作为实验保证金,实验结束时如果该实验小组的蚯蚓仍然活着,这1元钱的实验保证金返还给学生;如果实验结束时蚯蚓死亡这1元钱上交给生物实验室。学生有点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就不会“虐待”蚯蚓了。更常见到的镜头是学生不断用棉花去湿润蚯蚓的体壁,将蚯蚓当成自家的宠物一般看待了。从实验的情况看,效果很理想,没有一条蚯蚓死亡,学生都拿到了自己的保证金。

反思: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实验的创新

在准备这个实验时,生物实验员王慧老师问我要不要准备镊子,我说不用。按教材中的要求是需要用到镊子的,但我觉得实验可以作一些小的修改,不给学生准备镊子,而是让学生直接用手指头与蚯蚓进行“亲密接触”,这样才能观察到蚯蚓体表的黏液和腹部的粗糙的刚毛。同时,如果准备镊子,有些学生会用镊子夹蚯蚓,会伤害蚯蚓的身体,甚至导致蚯蚓的死亡。

课本上的实验步骤相对较少,我给学生增加了一个探究实验:蚯蚓走T字型迷宫实验。我在实验前用包装箱上的纸盒子做成了4个T字型迷宫,实验时在左侧放上蘸了醋的棉花,右侧放上一些小叶子,将全班分成4个大组做这个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学生做完这个实验惊奇的发现:像蚯蚓这么低等的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为什么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和青少年黄金学习时期好好学习呢?

蚯蚓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蚯蚓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知道很多动物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泥土。

2、认识蚯蚓简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本领(吃垃圾、给植物松土等),渗透情感教育及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到周围环境中观察生活、生长在泥土中的动物、并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孩子玩泥,并设置泥工角、种植角、饲养角,让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发现泥土和动植物的.关系。

2、泥土、蚯蚓、大挂图、动物图片、音乐磁带、装饰有花草的长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呀,我给大伙带来了一大堆的宝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带领孩子找一找,发现泥土。

(二)通过引导提问,让孩子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

(1)是什么呀?

(2)你在哪里见过泥土?(通过观察泥土,引起孩子兴趣,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

(3)你见过的泥土里有什么?(引发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他们与泥土都是好朋友)

(三)实物观察,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嘘!什么声音?”教师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哇!这里还藏着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谁玩呢?”(引出蚯蚓)

1、这是谁?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打个招呼吧!(Hello!蚯蚓)

2、你看蚯蚓长的什么样?(引导孩子发散思维)

3、(捏着一个孩子的小脸蛋)你看××的皮肤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们的一样吗?蚯蚓是什么颜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动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东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来的话):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来非常神秘的听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兴趣)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你学一学小蚯蚓是怎样吃东西的?

(四)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贯穿,让幼儿了解蚯蚓给植物松土的本领。

1、“你们看这条小蚯蚓要爬到哪里去?我们走路用脚,小蚯蚓走路用什么?你学一学。”让孩子来表现,把孩子引到挂图前。

2、结合情景演示,教师讲故事。

3、提问:是谁帮小柳树松的土?(……)原来是你们和小蚯蚓一块帮我松的土啊!谢谢你们!你们是怎么帮我松的土?(让孩子表现,引孩子离开故事场景)

(五)肢体表现:学做快乐的小蚯蚓,为花园里的动植物松土、清除垃圾。

“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引导孩子到装饰有花草的长布下面。

活动延伸

带幼儿饲养小蚯蚓。

教学反思

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

古巴的蚯蚓农法 篇6

1 各地农场利用蚯蚓堆肥

古巴首都哈瓦那市郊外的比韦罗·阿拉马农场占地有10 hm2, 生产番茄、黄瓜等30多个品种的蔬菜、观光植物。农场的马吉勒·阿拉马场长介绍了用蚯蚓堆肥代替化学肥料的情况。“将50%的蚯蚓粪便、25%的稻壳堆肥、25%的厩肥混合在一起。生产1 t蚯蚓堆肥需要20 t有机物质, 其营养成分可以浓缩10倍。意大利、法国还将蚯蚓粉作为食物使用。”农场的种植是从1994年开垦荒地时开始的, 今天已经成为古巴有代表性的都市有机农场, 在附近及旅店出售生鲜有机蔬菜。

蚯蚓堆肥也在家庭菜园得到应用。1992年, 为代替医药品的不足而开始种植药用植物的索诺拉·罗霍农场, 在哈瓦那中心地带仅有6 hm2面积。以前丢垃圾的地方, 现在却长出了有机无农药栽培的药草。这个农场使用的肥料就是蚯蚓堆肥。同一农场的奥斯瓦尔多也在狭小的农场一角利用废弃的洗澡桶生产蚯蚓堆肥。“我回收近邻的垃圾, 用蚯蚓来生产堆肥。”

在古巴, 为支援都市农业, 各地设立了咨询工作室, 在那里也出售蚯蚓堆肥及利用蚯蚓体生产的液肥。

蚯蚓堆肥在农村也十分活跃。哈瓦那南部的哈瓦那州, 面积有300 hm2的沃尔·韦尔泰合作农场生产蚯蚓堆肥。西部的比那尔德里奥州的何塞·马里耶·佩雷斯合作农场, 面积有68 hm2。

2 蚯蚓在经济危机中登场

古巴的蚯蚓农法, 是在1985年, 由著名的生物学者、已故的豪尔赫·拉索·奎瓦斯博士在世界各地推介利用蚯蚓制作堆肥时开始的。蚯蚓品种与日本旱地所见到的那种粗的蚯蚓不同, 而是用作钓鱼、作为鱼食的那种细蚯蚓, 还有加尼弗尼亚与非洲的蚯蚓品种。奎瓦斯博士着手研究的时候, 人们的思想还十分活跃。东欧的解体, 使古巴突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化学肥料、农药、家畜饲料的输入减少了80%, 奎瓦斯博士的蚯蚓研究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在经济危机中, 政府在168个市町村设置了年生产能力2 000~3 000 t的蚯蚓堆肥中心。1991年, 生产了78 000 t蚯蚓堆肥。其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一度生产低落。随着经济的复苏, 蚯蚓堆肥的生产再次回升, 2005年达到了72万t。

蚯蚓堆肥的研究, 由土壤肥料研究所与全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中心进行。完成了蚯蚓堆肥的化学特性及施肥机械、设置了蚯蚓农法的学习课程。

3 蚯蚓农法的价值

蚯蚓农法的原料主要是牛粪, 此外还有猪粪、羊粪、甘蔗粕、咖啡粕、食用香蕉及都市废弃物。与通常的堆肥不同, 蚯蚓粪的优点在于:

第一是比普通堆肥养分浓度高。蚯蚓粪含氮15%~22%、含磷18%~22%、含钾10%~15%、含有机物65%, 这样1 hm2地施用4 t蚯蚓粪就可以完全替代45 t牛粪的氮肥, 而且产量还提高了32%。蚯蚓处理后, 肥料的体积减少、节省了堆肥的运输费用。

第二是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 谷物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含量达4%。加尼弗尼亚蚯蚓含蛋白质高,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蚯蚓堆肥土壤的保水性及透水性高、剌激作物生育、抑制病害。此外, 蚯蚓60~90 d就可以增加一倍, 增殖容易。

4 古巴的有机农业与氮素循环

古巴是有机农业的先进国家, 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量确实减少到了以前的1/10以下。国家重视持续农业的发展。但经济封锁还在进行中, 资材的不足令人烦恼, 食物自给率不过50%, 不足的食物要从美国进口也是实情。蚯蚓堆肥的施用量, 按古巴的施肥标准是作物1 hm2施用4 t、蔬菜1 hm2施用6 t。因此72 000万t的生产量也只不过是施用18万hm2, 这对古巴全国的耕地面积 (600万hm2) 来说, 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 古巴的做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根据加拿大马里多巴大学的柏斯拉夫·斯米尔博士提供的资料, 对作物生育影响最大的是氮素。现在, 全世界每年产量从空气中固定来的氮素是8 500万t。试算下来只能供给地球上40%人的食物。也就是说, 假定没有化学肥料的话, 地球的自给率是40%成, 变成几乎不吃肉的素食主义者, 食物的自给率也不过50%。

在化学肥料登场以前, 有机物的循环、豆科植物的固氮、绿肥的利用是氮素固定的3个途径。但是传统的氮素利用效率极低。集约农业发达的法国、荷兰1 hm2地平均每年施用20~30 t厩肥, 在倾斜的农田施用, 至少2/3~4/5以上的肥料都流失了。

生产化学肥料的原料是天然气与石油, 造成地球温暖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排出量, 其中17%~32%来自农业。化学肥料生产消耗的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是很少的。石油生产量在达到顶峰后产量就会减少。斯米尔博士认为, 利用绿肥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应该是今后氮素肥料的发展方向。

5 蚯蚓氮素利用率高

能担当起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是蚯蚓。蚯蚓每年在1 hm2的面积上能产生25 t腐殖质、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防止氮素流失。而且蚯蚓体内有固氮菌, 能固氮。巧用蚯蚓的话, 即使没有化学肥料, 不单是能固定土壤中的碳素, 而且能防止地球的温暖化。

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儿童尝试初步的多元思考。2.鼓励儿童乐意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大胆表现。3.初步了解日记和日记的不同表现方式。活动准备:

1、事先找到的小蚯蚓若干,每个小组都有一份供观察用。

2、故事书《蚯蚓的日记》。

3、视频展示仪。

4、绘画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

重点:欣赏故事内容的同时感受故事画面的奇异和情节的风趣; 难点:通过故事启发儿童的多元思考的习惯。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蚯蚓”,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它是什么?对,它是蚯蚓,生活在那里?土壤中。说说你对蚯蚓的了解。

2.出示封面,观察,你看见了什么?(这只小蚯蚓戴着红色的小帽子正用身体卷着一支笔在蘑菇桌上写日记呢?他会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看的真仔细,下面我们就偷偷看看他写了什么,静静听,认真看,不要被它发现了。

二、走进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看照片,认识蚯蚓的成绩单和全家福。

2.3月29日,猜猜蜘蛛能学会钻地吗?蚯蚓能不能倒立行走?

3.4月4日,蚯蚓为什么要钻到更深的地方?引导看小图。为了防止被当成鱼饵,更深的地方显然更安全。

4.出示4月10日的插图,问:人行道上小朋友在玩跳房子的游戏,这么危险,蚯蚓为什么一整天的呆在人行道上呢?(介绍科学常识,蚯蚓靠皮肤呼吸,下雨天雨水多把蚯蚓的孔隙堵住,只好到地面上来透透气。)

5.4月20日,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蚯蚓?(是啊,像个顽皮的小男孩)

(二)第二次走进故事,观察感受趣事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通过仔细观察,(板书:观察)大胆想象(板书:想象)来发现故事的答案。

1、出示课件(5月1日的日记)(1)请一个声音响亮的同学读,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把这一页日记有趣的地方说给同学听听好吗?(2)指名同学扮演小蚯蚓和小蚂蚁。(3)教师小结。(你们扮演得非常可爱,手指板书:观察、想象。你们通过观察、想象把这独一无二的快乐都体会到了,而且把快乐告诉了全班,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向表演的同学说声谢谢好吗?)

2、出示课件(5月8日的日记)请看这天的日记除了有趣之外,看来还是可怕的。

3、出示课件(5月28日的日记)接着还有更有趣的,(1)齐读28日的日记。(2)让学生配上动作边读边表演蚯蚓跳舞的动作。(3)评议。(你们真有天赋,把小蚯蚓的舞蹈动作都学会了。看来你们中还有未来的舞蹈家呢。)

4、出示课件(6月5日的日记)这幅图是这本书中最有趣的作品之一。(1)学生说说有趣之处。(2)仔细观察蚯蚓一家的表情。(3)师生齐读爸爸的话。(4)启发学生想象姐姐和妈妈会说什么?

三、总结

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都可以挑战作者了,咱们刚才分享了这本书中有趣的地方,你看你把读书的快乐,发现都告诉了同学,让同学和你一起发现和分享快乐,这是多么有趣的是啊!作者肯定是非常了解有喜欢蚯蚓才会写这么有趣的绘本,可能这只小蚯蚓身上有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由于时间关系,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如果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一读《蜘蛛的日记》。

四、拓展延伸

蚯蚓教学反思 篇8

一、教材分析

《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二、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能力:1.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3.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习惯。

知识: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研究蚯蚓的资料,用培养皿装一条较大的蚯蚓、直尺、线等。

学生: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放在手上。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二)提出课题,进行探究

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展示。2.说明探究要求:

(1)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2)边观察,边作记录,做好汇报交流准备(3)探究时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3.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4.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5.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三)组织研讨,深化认知 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各组汇报、答辩。师生评价、鼓励。

(四)巩固应用,课外延伸

1.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小动物。

2.说明下节课还要用到蚯蚓,并要求学生回家后把蚯蚓养起来,研究蚯蚓爱吃什么,不吃什么。

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基础上,把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有利于学生确立探究重点内容。

说明探究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能有条理地开展探究,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探究更加全面。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观察的空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观察也就更加深入细致。

整理实验材料,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利用蚕沙养殖蚯蚓效益好 篇9

以蚕沙为原料饲养蚯蚓是养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又一项新的探索性举措。象州县罗秀镇界排村村民巫嘉诚利用蚕沙为主料饲养蚯蚓取得了成功。巫嘉诚2007年8月在县、乡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 投入5万元, 建起蚯蚓养殖基地。利用蚕沙发酵后做培养料, 发展蚯蚓养殖, 饲养蚯蚓后的下脚料既可卖给复合肥厂做有机肥的原料, 也可作肥料还田, 是很好的有机肥。目前, 该基地蚯蚓饲养面积已发展到500平方米, 按正常生产统计, 每平方米饲养面积年可消耗蚕沙500公斤左右, 年可消化蚕沙250吨,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蚕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还增加了蚕农的收入。

该基地每平方米饲养面积年产活蚯蚓30~40公斤, 全场年产活蚯蚓15~20吨。产出的活蚯蚓主要供给制药厂用于制药和水产饲料, 产出的活蚯蚓销售价格为10元/公斤, 成本 (主要为收购蚕沙、草料、蚓种、水电、人工等费用) 投入为5元/公斤, 纯利润5元/公斤, 仅活蚯蚓产销一项年可纯收入7.5~10万元。

蚯蚓的日记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体验精彩的生活,大胆自信地表达。

二、活动准备:

PPT《蚯蚓的日记》、报纸、ALEX手提袋、考核表、贴纸、DV机、相机。

三、活动过程:

讲故事《蚯蚓的日记》,并作PPT演示20分钟

1、蚯蚓需要的一切有哪些,你的一切呢?

2、蜘蛛能学会钻地吗,蚯蚓能学会倒立走路吗,为什么?

3、每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本领,你有哪些本领呢?

4、为什么会有人挖土呢,如果蚯蚓被发现会怎么样?

5、你有没有犯过错误,会因为犯错而害怕吗,下次会怎样做,蚯蚓为什么不改正错误呢?

6、蚯蚓为什么在小孩面前扭来扭去,他喜欢什么?

7、蚂蚁有哪些生活习惯?

8、为什么这个梦对蚯蚓来说是可怕的,对你来说有什么可怕的事情?

9、蚯蚓为什么不开心,后来为什么又笑了呢,你怎样看待自己不好或好的方面?

10、你会怎样跳舞呢,为什么蚯蚓不可以?

11、你受到过表扬吗,是什么心情呢?

12、为什么蚯蚓不能吃口香糖、不能养狗呢,有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做的?

13、你觉得做小朋友有哪些好处呢,你喜欢自己的生活吗?

14、你作为小朋友,有什么不好过的时候吗?

2.游戏《卖报小行家》。

3.目标: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胆表达,体会成功的喜悦。准备:报纸、ALEX手提袋、考核表、贴纸、DV机、相机。过程:

1、介绍卖报纸的话术,“报纸一块钱一份,加一块钱送环保手提袋一个”,分配报纸手提袋、考核表、贴纸

2、集体步行到达街道

大班科学 认识蚯蚓 篇11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蚯蚓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篇12

1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一般生长所需温度为15~25℃,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它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呼吸的空气越新鲜就越适合蚯蚓的生长发育。蚯蚓自身特别怕光,喜欢在晚上出来觅食,一般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出来活动。对光线尤其敏感,尤其是紫外线和蓝光,一般红光对它的危害小。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2~64 LX。它喜欢生活在微偏酸性的环境中,例如大平二号蚯蚓p H为5.6~7.7。蚯蚓本身就食性广泛,除塑料、玻璃外,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吃,生活垃圾是它的上等饲料。蚯蚓自身的繁殖率极高[3]。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宜的生活条件来养殖蚯蚓。

2 蚯蚓的营养价值

蚯蚓本身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一般为70%左右,并且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7种。蚯蚓体内氨基酸的含量接近于鱼粉的含量[4]。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5,6]。蚯蚓体内的谷氨酸含量丰富,可以改善肉品的嫩度和新鲜度,它既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也可以作为食品。蚯蚓的脂肪含量在6%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延缓衰老、抗癌等作用[7]。蚯蚓与常规饲料进行比较,见表1。

3 蚯蚓作为动物性饲料

近些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上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短缺,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蛋白质饲料。蚯蚓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动物性饲料蛋白源。蚯蚓用作家禽饲料时,可以明显提高家禽的增重,同时增加产蛋量;蚯蚓用作家畜饲料时,尤其是喂猪,明显提高生长率,同时肉质良好;蚯蚓用作水生动物的饲料时,一般以鲜蚯蚓为主;蚯蚓或者蚯蚓粪用作饲料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例如在猪饲料中蚯蚓的用量一般不超过7%,否则会影响猪的食欲问题,再者用蚯蚓粪作饲料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才能使用[8]。Sun[9]研究发现,用蚯蚓饲喂肉鸡后,增重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在猪日粮中饲喂蚯蚓还可以起到治疗肠道疾病[10]。据一些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一些蚯蚓粉,可明显增加产奶量。在肉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蚯蚓粉可明显提高肉牛的增重[11]。程益民等[12]研究发现,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蚯蚓能明显缓解牛马便秘。马雪云[13]研究发现,在肉兔日粮中添加蚯蚓,可明显提高试验组日增重并且会降低料肉比。鲜蚯蚓因具有独特的气味,对于水产动物来说,它是很好的诱饵,同时促进生长发育[14]。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蚯蚓后,从体增重和饲料的利用率方面来看,明显要比国产鱼粉要好的多[15]。刘波等[16]研究表明,在鲫鱼的日粮中添加蚓粪发现,添加5%的蚓粪可以改善动物的适口性,明显提高增重率,从而降低死亡数。马雪玉在对肉兔的饲养过程中研究发现,在肉兔饲料中添加2%的蚯蚓粉,可以提高日增重、料肉比下降,同时增加泌乳量。蚯蚓也是水产动物的美味的饲料,如鱼类、乌龟等[17]。孙振均等[18]在蛋鸡日量中添加新鲜的蚯蚓,结果表明,粪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4 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

蚯蚓又称地龙,是传统的中药,具有平喘利尿、清热解毒作用。日本学者在1983年从蚯蚓体内提取纤溶酶,此酶可以治疗血栓类疾病,并且效果显著。此酶稳定性能好、容易储存。纤溶酶首次由Mihara等人发现提取[19]。蚯蚓提取物对治疗各种癌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并能达到表现很大的抑制效果[20]。朱长连等[21]研究发现,蚯蚓提取液降血压效果很明显。蚯蚓体内含有一种不可缺少的酶——蚓激酶,此酶溶血作用强是这种酶的优点之一。此外,蚯蚓还具有杀精的效果,据大量资料发现,蚯蚓汤有打胎以及促进孕妇顺产的作用。另外,蚯蚓浸出液是很好的高级护肤品[22]。鲍世铨等[23]研究表明,蚯蚓富含提高免疫功能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陈遗发等[24]用蚓激酶治疗老年性脑血栓已获得成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蚯蚓也在慢慢地进入化妆品的领域,例如大宝SOD等,它具有增加人体皮肤的白嫩、保湿、抗衰老等作用。同时,它也应用在洗发液方面,具有良好的去屑等功效。

5 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蚯蚓作为一种食品,在古代就有记录,在国内尤其是台湾省,常见的食品有地龙糕等,用蚯蚓可以做各种美味佳肴,因此在当地比较流行。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用蚯蚓制作饼干、罐头等食品,在国外比较受欢迎。

6 蚯蚓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就越来越多。用蚯蚓处理垃圾在国外比较流行,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采用蚯蚓来处理垃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国家、地区组织填埋垃圾相比用蚯蚓处理垃圾比较廉价。胡秀仁[25]系统地介绍了蚯蚓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利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是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一种很有利途径,也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新话题。据数据统计,1亿条蚯蚓在1 d可吃掉40 t左右的垃圾[26]。Achazi等[27]研究发现,微生物和蚯蚓相互作用,可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有专家明确指出,重金属离子对蚯蚓具有明显的HSP70诱导作用[28,29,30,31]。

7 蚯蚓粪的应用价值

蚯蚓粪是重要的优质有机肥,蚯蚓粪呈颗粒状、无臭味、保水性能良好。蚯蚓粪中含有丰富的N、P、K,一般N含量为1.3%,P含量为1.0%,K含量为1.0%左右[32]。在蛋鸡限饲期间,用35%的蚯蚓粪作为补充剂代替蛋鸡的基础日粮,可以达到良好的作用[33]。在蛋鸡饲料中添加20%的蚯蚓粪,可以减少蛋鸡产红心蛋的发生[34]。由于蚯蚓粪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益菌群,从而抑制体内肠炎疾病的发生[35]。蚯蚓粪可以控制一些瓜果蔬菜苗在土中的传播的有害微生物[36]。蚓粪产品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加工成有机肥料是绿化、养花种草的优质肥料。用蚯蚓粪作饲料时,一定注意要经过发酵处理,才能去饲喂畜禽。

8 蚯蚓饲料化开发利用应注意要求

蚯蚓饲料化开发利用应注意2个方面:1控制其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尤其是蚯蚓体内的蚁酸会影响畜禽的食欲,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2蚯蚓原料因形态不同,因此饲喂效果也会有明显地差异。一般干蚯蚓的饲喂效果要低于鲜蚯蚓,需要注意鲜蚯蚓饲喂时要进行高温消毒[37]。但蚯蚓尤其对农药和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在饲喂动物时要进行卫生、重金属方面的检测。用蚯蚓饲料饲喂雏鸡、雏鸭效果良好。

9 小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蚯蚓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具有养殖方便、养殖费用低、成本低的优点。蚯蚓因品种资源丰富、食物来源比较广泛、养殖成本低、年繁殖率极高且适应能力特别强等优点,能够满足饲料化对于原料的需求。目前饲料蛋白质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有许多专家预测,蚯蚓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蛋白质饲料之一。经许多专家研究发现,蚯蚓除含许多丰富的营养外,还具有解毒、活血等作用。蚯蚓的价值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未来前景无限广阔,合理地利用蚯蚓不仅可以解决蛋白质饲料不足,还可以降低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

摘要:蚯蚓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了探究蚯蚓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自身的营养价值、蚯蚓作为动物性饲料、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蚯蚓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蚯蚓粪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对蚯蚓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与开发新型蚯蚓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上一篇:简单文言文答题技巧下一篇:主要技术文件目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