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考试经验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交部考试经验(精选6篇)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1

一、报名

时间是10月中旬吧。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1、建议在后期报。可以根据已经报的人数合理选择自己想要报的岗位,避开竞争激烈岗位。要注意资料审核一旦通过就不可以更改报考岗位了,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报考之前向好志愿,别到时候后悔了,想去报考其他部门却无法更改志愿,最后只能后悔。

2、网上填写资料时一定要先认真看外交部的招聘公告。里边有一些项目的具体填写要求。否则的话很容易审核通不过了。外交部的人比较敬业和人性化,不符合要求的回把你的材料打回来并且告诉你哪里没按要求填写,所以还有机会。但是听说有的部门直接第一次通不过就没改正的机会了。所以,填写资料前一定要看清外交部的招聘公告,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周末晚上9点还在工作的外交部的敬业的同志们节省点工作量。(报其他部门的话就看其他部门的具体的公告。)

二、公务员考试

说明:总成绩=专业初试成绩*50%+(行测成绩+申论成绩)*0.5*50%

1、专业初试,12月4日下午14:00-16:00

内容:全部是选择题。(外交部招考公告中有说)

(日语专业适用,总的来说不难,时间绝对和考一级一样够用的很。但是考高分还是不容易的,我只考了88.。后来进面试中间的一个人考93分的,说行测申论考了110多吧。这部分分数含金量不较高,考得越高越占优势啊,行测申论什么的都是浮云,靠得别太差就行。)

1)单选。大概20个(记不清楚了)吧。有读音题,选词题,语法题等各种。

不难,大概二级水平,但是全做对也是不容易的。我就有几个没把握。

2)完型。忘记是一篇还是两篇了,每篇10个题。内容一般都是和政治经济相 关系的,会考到具体词的辨析,比如会见,会晤等。建议是平时多看些这方 面的新闻,中方的也好,日方的也好。

3)阅读。大概四篇吧。有一半是和国际政治经济相联系的,内容都比较简单,不会有难词。比如说当时好像有一篇是某

日本领导人在某处的演讲,说他的政治主张。后边的题中会让你根据文中的时间等线索选择这个日本领首相是谁。还

有2010年亚太经合会议、G20峰会将在哪里开等(横滨和首尔)。可以看出是考察平时是否关注政治时事,尤其是日本 政治的。所以建议平时多看看这方面的时事。还有一两篇就是普通的阅读了。

2、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12月5日上午9:00-11:00(由于我是裸考,就只说说我的经验了)

1)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没法准备了,就看自己平时的积累了。我是裸考,考前也就把时事一点通网站上归纳的全年的时事政治给看一下。其实还是很有用的,所不定既有考到的。由于我大四上已经笔试过各种校园招聘,尤其是几大银行的笔试题,感觉国考比几大行的笔试题简单多了。(几大行我简直就是在蒙啊,不过幸运的都通过了,可能笔试刷人真的很少吧。感觉就是重点学校的你应付银行的笔试一定没问题)。

2)Tips:先把数学题放一边。由于我是文科生,对数学题一向不擅长。所以最后做完其他的还剩15分钟,才回过头来应付那20个数学题。最后还是全蒙的。没办法,时间紧张,在那种情况下没心思去好好想。再说一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考试的。结果我考了71.5分。不知道是个什么水平。

3、申论,12月5日下午14:00-16:30 1)

内容没什么好说的。这次考的是“治黄、治沙”的一系列资料。感觉前面的都很简单,就是根据材料做各种总结归纳,基本就是把分散在材料中的各处整理成题目需要的1234几条就行。还有一些对语义的理解题。2)

作文。以黄河精神为主题写文章。大家都说就像是高考作文。所以说什么教材都是浮云,和裸考一样。3)

总体感觉时间还是充足的。只是我本来就做题慢,前边材料题上慢慢悠悠的,导致作文只写了30分钟吧。各种乱扯,最后草草结尾,刚好到字数线。所以大家做前边时还是抓紧时间吧。我后来考了59分,不知道是个什么水平。

三、专业复试

1月15号大周六的晚上八点外交部打来电话,说是进入复试,让关注外交部网站通知。再次佩服下外交部人的敬业精神。1月17日周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公布全国公务员考试结果。不过提前一天可以短信查询,一条一元。(我不想话这冤枉钱,就没查,主要是不想去复试了,觉得竞争很大,没啥希望,又是女生。不过后来还是决定去试试,想想在400多人只招2个人的岗位上我一裸考的竟然考进前10,名次还很靠前,放弃了感觉对不起被我挤下去的同志们。)据后来知道的情况,10个人中有三个男生,6个女生,一个缺考(佩服决断力)。其中连个外交学院的男研究生,一个人大的,一个天津财经已经毕业一年的女孩,其他的就不知道了。1、1月22日至23日各种考。地点:外交学院。

1)1月22日(周六),8:15-10:15,小语种专业笔试。

A.两篇中文翻译日语,两篇日语翻译中文。每个篇幅顶多A4纸三分之二篇幅(四号字)。翻译不难,就是一些经济啊政 治相关的,也有一些普通的。记得有一个是中国的经济取得了 多大成就啊同时还存在什么什么很多问题啊这类的一个

文章,另一个是普通的介绍旅游胜地日本箱根的文章,感觉这类文章反而翻(日译汉),有好几个不知道是拟声拟态

词还是昆虫植物的名的词不认识,只好跳过不翻了。还有一个是关于东亚经济怎么为世界作出贡献的文章,中译日,这类正式文章反而很好翻译。总之,建议大家翻译时候放快速度。(我翻译时想太多,翻译得太慢,导致后来作文有

自由30分钟时间,没够字数,再次对自己的满表示反省。)

B.1000字的命题日语作文。“中国と日本はパートナーかライバルか”(中国和日本是伙伴还是对手)。这个就大家发挥吧。(我写的是伙伴,并举了连个原因,时间不过,字数也没到,感觉不够深刻。后来听有人说写的即使对手也是伙伴,但是感觉不好,现在想想可能是对的。只写是伙伴,感觉是面向日本人和世界说的冠冕堂皇的表面话,我当时就只想到不能写是对手,要和平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2、1月22日上午 10:45-12:00,心里素质测试。

这个凭感觉答就行了。全部选择题。总共有200多接近300吧。时间绝对够用,除非你在编答案。3、1月22日下午1:30-3:00,英语水平测试。

80到客观题。30道单选,20道题的一片完型,6篇阅读理解。除了单选有些不认识的词感觉有点难度,感觉其他都还挺简单。(个人感觉,我英语六级550以上,请参考)。时间绝对够用,不用着急。(所以说不用准备哈,我之前不知道是考客观题,还看了一些外交英语词汇,政府英语词汇,还下载了中美2009和2010的两个联合声明呢,结果一点用都没有)4、1月22日下午4:00-5:00,外语(日语)听力测试。

就是给你听两遍大概二至三分钟的一个录音,然后再纸上用10分钟,用中文写下你刚听到的内容。全称大概就要20分钟吧。(我们听得是一个新闻,大概说的是民主党小泽和鸠山还有另外一个叫*石的人,今晚要为什么开始。没听懂,我猜是小泽当时想复出的事。由于自己平时对于日本政治党派关注的很少,结果很多专业的什么委员会啊的词没听懂,悲剧了。大家引以为戒,平时多积累,尤其注意日本政治新闻中出现的一些汉字的专有名词。发现汉语词汇管然是日语听力的最大障碍啊。)5、1月23日上午,8:30-12:00,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

就是又考了一遍缩小版的行测和扩大版的申论。差别是内容都是和政治呀外交相关的。先是30个选择题。内容平均分两块吧。第一块政治。有中国的外交史(时间),政治文件理论内容(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十二五规划等等)。比如,中国建国初期的毛泽东的外交政策,中美中日建交时间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等的几个历史时间的排序,低碳经济的的实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什么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保证。第二块,常识。就像行测的那样。中国的民族政策,文学常识(那些话是谁说的,出自哪本书。下列是诗句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个。)等等。(原谅我记性不太好,记不住更多了。总之靠蒙的。)6、1月23号下午,外语口试。

12点20到一个大教室按专业和考号候考。12点30开始,考号在后的先被叫去考。每个语种进度不同。大概每个人20分钟吧。

考室里,一个可能是他们外交部的日语翻译,40左右的女士,另一个是一个年轻人,大概是录音的吧(汗。之前看网上说外外交部有录音。其实我进去一直没注意到要录音,现在也不确定是不是要录音。但是现在想想当时故意让我再报一下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可能就是因为那时开始录音了吧)。进去先报下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然后日语简单自我介绍下。接着进入正题。先是A4纸一面上两段中文,选一段翻译成日语。有几分钟看和准备时间。内容大概是政治方面的。什么和平友好合作啊。这种题感觉笔试很简单,看着纸上的字现翻译的话,不能同统筹整句话,感觉很难翻译好(我们专业方向非翻译,翻译水平较差,可能是自己的迅速记忆能力较差。请参考)。

中间是日语提问环节。问为什么相当外交官?胡锦涛在**年访问日本了,请问那时的日本首相是谁?(可能是我前边说

我喜欢看时事政治吧。由于她说那句时我没人在听时间,也不确定她当时到底说时间没,整的我竟然乱回答了一个,错了。

当时应该好好分析分析的)。建议大家不要像我一样性急,回答问题之前多思考一会儿。

第三部分是即时演讲。时间一分钟。题目有两个,日语的,选一个即可。也是关心政治国际关系的。中日是否应该继续

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日语记不清楚了,我翻译成中文的)?还有一个忘记了。(总之我是又悲剧了。说话太快,想的跟不上

说的。一分钟好像还没到就没话说了。)

四、面试和体检(1月23-26日之间,还是外交学院。分批面试和体检,一会下边给出相关文件的附件)

体检350块自费,若是入部的话可以报销。下面说说面试。

半天一批,每个人大概15-18分钟。先到礼堂等候,然后点到名字的上去交面试资料(后边会给出相关文件的附件),京外来京考生给交通和食宿补贴,也上去领。不知道多少。之后带你去考试。非外交业务类的直接去面试;外交业务类的考生先去一个教室,里边你的桌上有一张考题,上边是你要演讲3分钟的题目。10分钟准备时间,有笔和白纸,但是不准带走。到时间后带你去面试室。里边有7个考官。中间的是主持考试的,其他六个人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就是各种考察你。先3分钟演讲(我的是“有人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你怎么看?)。时间到会有边上计时的工作人员提示考官,然后就不能说了。演讲完成之后是自由问答时间,15分钟。记得有以下内容:A.介绍你的家庭,自我评价,在学校的学习、人际关系、同学对你的评价等;B.怎么处理于领导关系类的假设情景题(提意见什么,你是怎么看的或者说若是你你会怎么处理等?),组织活动类的题,随机应变和处理突发事件类的情景假设题(开会前一小时发现会场的后背景有一个汉字写错了,你怎么办?会议时领导要发言了,但是发现唯一的一个麦克风坏了,你怎么办?若要暂停会议,以什么理由?);C.针对外交工作的提问(可能要长期驻外啊,你怎么看待?)。D.其他。比如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怎么看?你对于进入外交部有没自信,为什么?(由于我面的非常糟糕,就不多说啥了,大家自己发挥吧。要点就是一定要前后统一。建议深度挖掘下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内向型还是外向型?考官可能会根据你之前的自我评价和你在情景假设中的回答,挑出不符合你说的性格特点的地方。)

以上就是所经历的全部啦。我是发现我实在是不适合外交部。希望通过这个帖子,给想进外交部,适合外交部的你们提供一些考试内容、面试流程方面的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最后给一些建议:

1、平时多关注时事。每天用手机看看新闻,了解下时事。有时间的话看看评论,自己没关点还不能借鉴别人的观点啊。这点无论对于找工作还是日常和人交流都很重要。毕竟有话可说啊。记得有次面试就出了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转杯金率,你怎么看?平时要是不积累,关键时刻岂不是没话说?

2、有机会的话多锻炼锻炼自己在公共或正式场合的说话能力。这点对于外交部来说很重要。其实不仅是对于外交部。你想想那些领导什么的哪个很能演讲,很能说?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2

关键词:美国外交,收缩扩张,经验主义取向

我们研究美国开国以后的外交史,扩张是个永恒的主题,但这种扩张并不是一如既往的,而是呈现出收缩与扩张相互更替的局面。《世界外交大辞典》把美国的扩张外交政策定义为:“美国向外扩张其领土或势力范围,按照其理想和价值观争夺世界主导权的理论政策与实践。”[1]外交扩张主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干预海外军事,干涉他国内政,主导国际规则制定,谋求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控制等手段或方式来体现。而收缩则体现为采取“孤立”或是“中立”等手段,达到孤立他人,保存自己的目的。[2]

纵观美国外交,我们从经验事实上看,美国外交的确如心电图那般此起彼伏,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它既不像英国那样一如既往宛若坚定革命烈士那样推行均势外交,亦不像法德那样推行一种谋求霸权野心勃勃式的外交。美国的外交由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们为它赋形。呈现出明显的以此前经验为摹本来处理后世外交事务的特征,兹根据这项经验上的考察来说明。

一、1793-1823年美国外交的收缩———扩张———再收缩的第一个链式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扩张领土,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经济。1793年4月美国政府在英法交战时发表《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于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此时的美国刚刚获得独立不久,国力不强,总是力图保持对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姿态,不想指涉欧战。基于这种立场,美国与英国签订《杰伊条约》,选择了和谈,虽说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避免了一场美国无力承受的战争。其后的1797-1800年美法准战争的爆发以及战争危机的和平解决,是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胜利,它使美国摆脱了法国联盟的纠缠,开始走上孤立外交的道路。而自1801年杰斐逊上台后,美国逐步走上扩张道路,当时的杰斐逊坚信:领土扩张与国家安全之间存在重大关系。在1803年4月30日,美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整个路易斯安那,这样以来,美国获得了大片的肥沃的耕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并由此推动西部的开发。在暴发户兼美国梦两种心态主导下。1811年美国趁拿破仑入侵西班牙之时机,强占了西佛罗里达。1812-1814年美英战争可以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英国对美国的经济控制,为美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国内经济开辟了道路。1818-1819年美国又同西班牙交涉占领了东佛罗里达。

随着欧洲局势的嬗变更替,拿破仑在欧洲战争失败以后,欧洲列强加强对拉美的干涉。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革命的干涉,引起了作为拉美近邻美国的担忧。鉴于自身国力与欧洲列强的差距,以及国内南北洲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1823年美国国会通过总统门罗致国会的咨文提出“非殖民原则”“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这项政策在事实上标志着美国“关门自治”外交政策的确立,这种防御性的外交政策意味着美国外交进入具有“孤立主义”特征的收缩时期。

二、1823-1895年是美国收缩———扩张———再收缩第二链式期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领土的扩张奠定强国版图,发展经济下的孤立主义盛行。1829年杰克逊总统就职后,在轮流担任公职的旗号下,渐渐滋生出政党分肥制度。在两党制度渐渐明朗的情况下,美国的外交也随着政党意见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在收缩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美国于1845年完成了对德克萨斯的兼并。并由此揭开了美国新一轮外交扩张的序幕。1846-1848年美国为扩张领土对墨西哥发动战争,迫使墨西哥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州,上加利福尼亚以及毛利帕斯,科阿维拉,索诺拉的部分土地,接受以布拉沃河为国界。在1853年领土调整后,美国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加兹登。并在亚洲以武力打开了日本国门。导演“佩里叩关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时发表《奥斯坦宣言》,宣传扩张主义的天定使命论与帝国主义领土兼并论。

1860-1865年的美国内战使美国元气大伤,美国因此停止了向外扩张的步伐。在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时,美国忙着医治内战遗留下来的创伤和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政府力量的弱小和国会力量的强大使得美国政府一系列扩张主张相继由于国会的反对而无法实现。在70-90年代瓜分殖民地,建立势力范围的浪潮中。美国把主要焦点集中在国内问题上,不希望政府在外交方面过分浪费国家的财力。可以说,内战后的30年是美国相对蛰伏的一个时期,其收缩的姿态是基于自身力量的考量。

三、1896-1939年是美国扩张———收缩———再扩张的第三个链式期

这个阶段的特征为:强调领土的经济与战略利益。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的工业产值排名世界第一,其扩张野心也日益膨胀,1896年美国迫使英国同意委内瑞拉边界纠纷提交仲裁,美国在西半球的支配地位得到了初步承认。1898年美国借口“缅因号”事件对西班牙宣战并将其击败,迫使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和关岛让给美国。在亚洲,美国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取得菲律宾,残酷镇压菲律宾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试图在打着维护中国利益的幌子下,瓜分中国。1903年罗斯福提出“大棒政策”,在拉美大肆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为取得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所有权干涉巴拿马内政。一战后,美国先是隔岸观火,继而大发横财,随着战争双方的胜负天平日益倾向于协约国一方,美国遂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试图以“十四点原则”主宰战后的国际秩序。这项计划是对美国传统政策的重大改变,使得美国第一次参与解决欧洲的纠纷,这也成为尔后美国干涉欧洲事务,进行全球扩张的开端。

四、1940-1989年是美国外交扩张———收缩———再扩张的第四个链式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确立,全球扩张普遍推行,与苏联争霸的同时,有一定的收缩。二战的炮火虽未波及美国,但对美国产生不小的震荡。1941年3月通过的《租借法案》为美国援助反法西斯国家打开了方便之门。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国内一扫孤立主义情绪,同仇敌忾与法西斯作战,二战接近尾声时,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雅尔塔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建议以自己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在欧洲,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并组建北约,在亚洲,发动朝鲜战争,扶植日本、台湾与韩国,对越南实行“热战”。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甚大,越战又极大地耗费了美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推行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原则的外交政策,标志着美国外交的全面收缩,这一调整过程中,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起了明显的作用。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断言美国仍有领导自由世界道义上的责任,在这一所谓的原则指导下,里根加强了与苏联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大范围地支持阿富汗游击队,试图把苏联的势力范围重新推回到本土中。

五、1990-是美国收缩———扩张———再收缩的第五个链式期

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特征是张弛兼而有之。苏东巨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在90年代初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美国全面推行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和价值观念。9.11事件后,小布什以反恐为名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加紧建立导弹防御体系。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外扩张又有所收敛,呈现出有张有弛的姿态。

六、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经验主义取向,在这种取向下,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循环往复,美国国内扩张与孤立思潮交替,国际局势变动不止,美国外交政策的这种经验取向就会持续下去。

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外交在一些方面与地区展现出扩张姿态,但总体上处于收缩状态。这一轮美国外交的收缩会影响未来十几年世界秩序和国际局势。这种收缩将为中国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提供契机,中国可以运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来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着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3

【关键词】当代中国外交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作者简介】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博士

安全与生存、独立与自主、强大与繁荣、声誉与尊严始终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主题,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也是其题中之义。不仅如此,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使命更是源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中国人民国富民强目标的延续。“20世纪中国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洗刷耻辱、恢复昔日的辉煌而展开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摆在20世纪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改造国家,国家应以何种信仰为本,领土和政治范围多大,如何实现国家的富强与安全。” 中国的这些任务需要借助于中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或履行,这种独具一格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展现出的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构建了当代中国外交历史进步的动力与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外交决策与实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构成了中国外交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家与社会处于同构状态,社会大众难以在外交决策过程中输入信息而使中国政治精英控制着外交决策进程;同时国家对社会力量的整合与经济资源的动员切实地促进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国外交精英侧重把社会动员、统一战线等国内政治的治世之策运用到外交战略之中,借助革命的政治话语与外交手段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抵制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公正与不平等的现象,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民族国家体系。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精英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的国际形势,逐渐开始减少革命言辞的运用,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特别是向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日益融合到世界经济中而呈现出国家的国际化,同时社会活动也呈现出跨国化的趋势。这致使中国逐渐接受了经济、安全、环境等问题领域中合作的国际规范,以参与的方式改变国际体系的进程。此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社会的控制而增强了社会自主性,这促使公共舆论、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在中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输入有所增加。

国家、社会结构与现代世界中的跨国关系处于不断的历史演进之中。中国改变了革命意识形态所导致的外交孤立状态,转变成为一个积极的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者,与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各国与非国家行为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当下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现存的国际体系之中,借助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推进与世界上各国的合作关系,从而成为独立富强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已从一个脆弱的国家发展成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不再是寻求改变国际体系的革命性国家,而是遵守国际规则与规范的合作性国家。中国外交政策更多地体现为对稳定和现状的强调,而不是令人担忧的民族主义与侵略迹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为世界和平、全球发展的坚定力量。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受惠于国际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更源于中国国内社会政治结构的变革与进展,并以此来主动地调节自身的外交战略和拓展外交领域与范围。

一、有效的国家自主性是中国外交决策的关键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国家与社会的同构状态下,社会阶层所具有的能力是通过意识、组织、代表而实现的,国家的结构限制了社会阶层的能力。高度且有效的国家自主性成为中国外交决策的显著特点,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社会与国家偏好明确的聚合及其国家对长远外交目标的追求。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政治参与并不是志愿或自主而是被动员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目标并不是由社会大众而是精英所界定的。 中国外交精英以语言与行动的方式塑造着大众舆论的外交观念与利益认知。对于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权而言,中国决策过程呈现出纪律性和连贯性,最高领导者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毛泽东高度权威领导模式下。在绝大多数国家,外交政策都是在集体环境(group setting)下形成的。这个集体环境指的是由领导者个人组成的小团体(small group)、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的组织机构和各个机构之间的互动(bureaucracies)。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减弱了对社会的控制,致使社会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且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大众、公众舆论与知识分子等社会力量越来越能够把信息输入到决策过程中,参与到外交决策中。中国的市民社会发挥影响的主要领域仍然是国内事务,而在国内事务中又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事务,国际事务、外交和安全事务的敏感度属于“层级”最高的档次,在多数情况下,民间组织和社团获得的外事信息仍然是比较有限的。 中国对外政策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当国家安全受到较为严重的威胁时,国内的不同意见就会浮现出来,造成对外交的干扰。……对决策的压力,全部是要求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外交路线和行动。只因中央领导准确把握了国内外大局,坚持了冷静的战略判断,才没有出现严重的政策反复”。 “要积极推动全球化过程,中国领导人必须克服强大的社会抵抗。没有来自高层领导人强大和果断的政治创制,中国不会与美国签署贸易协定——这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基础。”

国家本身是受社会力量与影响而塑造的,社会力量的偏好和观念也间接地影响到外交政策的决策。尽管中国是权威主义的政治体系,中国对外政策也对国内政治压力极为敏感。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家在国外所追求的外交目标、构建目标的价值观以及追求目标的战略手段。“国家自主性并非是任何政府体系中一个固定的结构特征”, 国家自主性也并非是不变的,也不总会是有效运作的。即使在当下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国家自主性仍然是中国外交决策与调整的关键,即国家是否有能力相对独立地设计出明确的外交政策而不受制于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国家较弱的自主性干预或许会为政治力量造就破坏原有自主性的机会。私人部门等社会力量的过度参与会导致决策者无法有效地确定其政策偏好。国家只有具备超越不同阶层利益的能力,才真正具有产生自主性政策的能力。

二、必要的国家能力是中国外交实施的基础

国家政策的执行需要通过社会实现,与社会持续的沟通、协商和妥协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可以综合国内各种力量使政策达到最佳效果。 国家对社会的中央控制能力、贯彻执行力、政府与民族能力是国家外交政策执行与落实的必要条件,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与国家社会控制能力的提高是中国外交发展的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中国外交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和全民的成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动员全民的集体力量所实现的成就。“中国人从西方侵略(像从所有更早的侵略一样)汲取的教训是,中国必须有自卫的力量,这在今天就意味着民族主义,即全民动员。” 中国外交政策与战略的落实是建立在社会动员与资源汲取基础之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二十二年仗建立起来的,建国后又进行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超级大国、富国都没有这个本领。”

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政治能力构成了中国外交政策执行的坚实政治基础,特别是中国处理自身内部事务、解决国内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反映国民的诉求和利益。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了不稳定的波动,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了经济制裁等措施,包括在外交上给予这样或那样的冷遇,取消文化交流,冻结双边或其他形式的援助,支持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暂停对华贷款,以及中断武器销售和军方联系,等等。可见,中国内部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外交的组织和社会基础,否则将给予他国决策者以可乘之机,即“内安则不患外侮”。人权等问题也减少了中国在安全战略等问题领域上讨价还价的余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国内公众对内政、外交的知情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中国精英也开始最大程度地争取国内民众对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支持和理解。涉及社会阶层的声音和利益在国家政策中得以表达的制度以及把非国家行为体动员起来参与政策执行的制度逐渐得以确立起来,如内外协调机制、公众外交机制等。 独立的主权国家与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中国外交政策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建构推动了中国社会大众对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与认知,也提高了社会大众自觉贯彻中国对外政策的积极性。有效的社会联盟与政策共识构成了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实施的社会基础。当国家主权和政治权威丧失或受到弱化、或社会处于杂乱状态之时,中国外交政策实施的过程就会受到冲击,而且中国外交的正常功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特别是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促进了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当代中国须具有更强大、更多的社会动员与汲取资源的能力,来应对与处理对外政策中的问题。国家也应该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以促进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并深入到其日常生活中。艾肯贝里指出:“今天世界上有效能、成功的国家倾向于是强壮而有约束的国家。……国家需要强壮但不能强制。在制度上对政府强制力的限制……其实使得国家变得更有能力与社会进行有效的互动。” 国家较高的自主性和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关系不仅是中国国家能力的基础,也是中国外交的国内基础。在外交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国家须要具备汲取经济资源以支持外交活动扩展、动员社会资源实施外交政策、促进国家与社会力量间偏好聚合的能力。在当代中国外交中,国家能够有效对社会团体、大众舆论等社会力量进行政治动员,以参与到中国外交政策的落实过程之中。“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它必须在一个封闭的传统和它对现代世界的承诺之间达成新的平衡。”

三、观念的转变决定着中国外交行为方式的转变

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观念与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成为国家与社会中的主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外交战略的选择。革命的观念虽然确立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地位与姿态,然而激进的“极左”观念却制约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造成了中国“光荣孤立”的外交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极端革命外交。“文革”期间的极端狭隘民族主义者就缺乏应有的包容和平等态度,极左的话语方式与外交行为破坏了中国外交的正常运转与国家形象。长期处在国际经济封锁大背景下,同时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影响,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中,与外界有限的交往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只是较少地涉及到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参与。

在极“左”势力的控制下,中国外交的正常决策和运转秩序被打乱,而且许多工作事实上陷于混乱境地,中国同各国正常的外交关系难以为继。在国际斗争中,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中国不断扩大打击面,把反对各国“反对派”的斗争提高到了不应有的高度。1967年5-8月,在外交部“左派”夺权者的主持下,中国同十几个国家发生了外交冲突。中国外交部先后照会英国、蒙古、保加利亚、印度、缅甸、肯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提出抗议或外交交涉。这种“非理性的(nonrational)”的“极左”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破坏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静悄悄的变革预示着激进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取向的终结,尽管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政策仍受其影响。在对内外政策调整过程中,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与政策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话语逐渐被调整与放弃。中国政府逐渐淡化了其对外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安全和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外交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也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决定国家间关系,中国外交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与良好的国际合作。中国对外政策从革命对抗转向务实的合作体现了去政治化的历史变化,中国逐渐成为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持者以及公正合理的秩序的建设者。

四、历史文化记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贯穿着中国外交的变迁

中国外交决策、政策与行为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世界根据,外交精英与社会大众对历史的认同与现实的解释潜在地影响着中国外交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共产主义中国的对外政策具有自己的语言和理论,而且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而行动。” 中国外交战略观念与思想蕴含着某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与战略互动的因素,历史传统与时代变革对中国外交产生着共同作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难以改变中国固有的持久战略关切。

言行一致、信用为上、说话算数等传统文化观念构建了中国外交具体的行为方式。“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1949年至今),中国文化在决定国家政策、问题及发展等事项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只是修改了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中国在重大外交问题上从来是态度明朗、说话算数、立场坚定。在朝鲜战争中,只要敌人过“三八线”,中国就“要管”;对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中国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和牺牲给予支援;对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愿意通过平等协商、和平谈判以求解决;对亚非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一定给予支援。

百年之久的中华民族屈辱史与反帝争取独立的斗争史更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国家主权观念,中华帝国遗留的中国中心主义的思维与心态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之中。“中国中心主义心态是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和自大主义(egotism)的奇特混合体。”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态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尽管新中国的历任外交领导者并不认为中国仍然是中央王国(the Middle Kingdom),但是他们都坚信中国应该站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反对任何否定中国地位的国际体系。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比较敏感,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而具有国家独立、领土完整、自立自主、文化民族主义等思想观念。

此外,道德中心论、集体的善与利益、天下为公等思想观念也始终塑造着中国外交的诸多方面。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内政治文化对道德、道德共识以及良好政府的依赖而不是法律及其程序、政府机构间的相互制衡。“集权的政治文化、积极防御的战略文化影响着中国外交决策与安全外交。中印边境冲突表明,中国的扩张主义是反击性的,并不是主动的或天生的,只要有人像尼赫鲁那样自寻事端,就会遇到麻烦。”

社会政治结构固有的历史性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历史性,现代国家的历史认同成为中国外交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中华民族认同在解释中国外交政策方面是一个关键的变量,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实际利益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对外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期望,这是以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都含有历史根源与战略背景,国家统一、独立自主以及财富与安全是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提炼。

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变动着的国内外环境处于不断互动之中,二者的交织互动改变着中国外交的政策内容、战略手段、外交目标等层面。在二战后殖民解放运动的宏观背景下,毛泽东时代的中共外交政策便具有浓厚的理想道德色彩,寻求对不平等的国际体系的革命性变革,支持革命人民和组织的正义斗争。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务实的特点。与道德原则相比,中国的实用目标是保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有助于国内发展以及提高国际地位。不过,社会主义国家道德色彩仍然是中国外交文件中时常出现的主要概念,成为中国不断追求的长期目标。只是历史记忆与文化观念、现实世界的变迁决定着中国外交中道德原则与实用目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五、国际体系中的战略互动是中国外交的大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融入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国家国际化与社会跨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体系的变迁与各国间的战略互动越来越构成了中国外交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地区和全球权力结构、国际规范等体系层次的因素日益在中国外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体系之中,殖民解放运动、共产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等体系层次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外交中的“一边倒”政策以及“三个世界”理论等战略方针。在1949-1977年期间,由于中国整个国家基本上被排除在世界事务之外,中国并不信任国际军控协议以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崩溃,独立主权国家间平等的对话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战略互动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主要外交决策者间的对话与沟通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类似的是,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7年11月和1998年6月的两次首脑会晤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呈现出生产的国际化与国家的国际化与社会的跨国化。随着中国国家的国际化 与社会的跨国化,中国日益参与到国际体系,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越来越受到全球政治经济的相互依赖发展趋势的影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联系日益扩大,各政府的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参与到对外交往活动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层面所发生的深层次变革促使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外交日益受到国内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双层博弈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公民跨国活动的安全需求促使中国外交采取灵活与务实的国际合作方式;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状态加强了国际规范以及大国战略互动对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影响。在此双重影响下,中国日益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全球性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之中,通过采取国际合作的手段而不是诉诸于激进的外交措施来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与公民权益。

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愿望以及战略互动形势的发展。尽管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受到国内自力更生的发展战略以及革命意识形态与话语的影响,然而这更多的是中国决策者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华封锁与遏制政策的反应。因此,中国外交的孤立状态是发达的西方民主国家对中国进行孤立遏制的结果。当然中国外交决策者在体系层次的压力下具有自身的认识与判断而具有外交行为的主动性。在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下,中国外交决策者并没有实现闭门锁国的外交政策,而是继续坚持开放外交的战略。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总结与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百年之久的屈辱外交的结束,开启了新型独立自主外交的进程。中国外交政策与对外行为是中国国内社会结构的延展,国家结构与能力成为中国外交的决定性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促成了国家在外交决策方面的较强自主性以及外交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国家能力。主导的历史观念与政治话语界定着中国外交决策者对国家利益的认知,也塑造着外交战略的取向与行为方式的选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国际体系之中,中国将在外交上寻求更大的发言权与规则制定权。在当代中国国家国际化与社会跨国化的复杂环境下,任何个人都没有能力独自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新世界较为多元化,它靠的是各国领袖和人民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大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往来。市场对变化的调整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在不破坏整个体系的情况下为所有层面的企业——个人、公司、非政府组织、国家——提供发展的空间。” 尽管国家在组织、技能与信息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社会大众、公共舆论以及专家学者等社会群体已逐渐参与到外交决策与行动之中。

外交政策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公共政策,受到国内结构与国际体系双重互动的塑造。这主要体现在作为社会能动者的中国外交决策者与普通民众对二者的理解与判断。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外交决策者对变化着的全球政治经济的实事求是的认知与理解,也反映了中国对国际正义、国家间平等的道德关注,寻求对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改进。因而中国外交鲜明地体现了对现实社会世界的战略选择以及传统政治文化观念主导下的道德诉求。中国历史、地缘战略以及文化语境并不会完全决定着中国对外政策的偏好,国际体系中大国间的战略互动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塑造和改变着中国对外政策的取向。

中国外交政策不仅符合全球化时代和平与进步的发展趋势,更要体现出中国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意识和政治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外交决策者与民众的外交认知之中。国家主权与统一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独立与尊严的历史与现实情感仍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外交的取向与偏好、战略选择与具体行动。中国人的道德政治观念也将主导着中国对民族平等与国际道德的规范诉求。因而跨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间观念的互动将极大地建构着中国外交理念与行为,从而使中国外交不仅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和进步,也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与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

21世纪的全球政治经济处于全球化与碎片化之中,全球政治经济不平等的现象不断加深。全球化从物质和观念上深刻地影响着、改变着中国公民、中华民族、国家及其人民团体与非政府组织,中国理应从战略选择的高度把握住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务实的乐观、审慎的思考、理性的选择是中国决策者与社会大众辨别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以及界定中国自身在世界政治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所必需的。“中国有着光明的前途,中国必将在世界历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谁不深信这一点,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国。”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4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第一部分 演讲题 时间3分钟 准备10分钟

题目:有人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你怎么看?

【简要分析】 此题是希望通过演讲的形式来对一个流行语阐述评价观点,进而希望了解考生的价值取向,并最终通过价值取向来判断考生的职位匹配,即是否符合外交部的公务员素质要求。

【试题关键】 外交部是一个要求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灵活应变同时注重工作细节的部门,平时工作内容繁杂,相比较而言还是很辛苦的。外交部的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回答这个题目时对于“理想生活”的理解必须要和外交部的工作情况相结合,兼顾志向高远、不畏艰辛、踏实工作等内容。

【答题思路】 本题的回答思路应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要指出“有人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具有一定的道理,即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我们人生的基本目的;第二个层面要指出对“理想生活”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活本身的层面(或说物质层面)的追求,应该有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第三个层面是要强调这个精神层面更好的追求必须要通过不畏艰苦、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与实现;第四个层面是在前三个层面传递的主旨精神的基础上简要阐述我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再一次申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判断(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再次总结与点题),再一次强化考官对考生的认识。

【本题注意点】 演讲与正常的语言表达是有差别的,要注意语音、语调与基本气势。

第二部分 自由提问 15分钟

1.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家庭。

【简要分析】 此题是希望考生通过其家庭背景的阐述,了解考生的父母状况、成长经历、家庭特质,从而综合判断考生与外交部职位的匹配性与符合度。

【试题关键】 第一,如实介绍家庭情况(保证你讲给考官的都是真实的,可能你的讲解是有选择性的)。第二,要讲家族情况,父亲、母亲、甚至爷爷、奶奶从而来谈你是否是革命世家、党员世家、工人世家、农民世家,谈他们传承给你的精神(一般应围绕信念、踏实、肯干等与外交部职位要求相匹配的精神)。第三,要讲自己的成长经历,重点讲成长经历所体现出的你的突出并且具有差异化的特质。第四,回答时可以结合短小精悍的感人实例说明你所具有的一些精神或特质,回答要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2.领导对你的工作提出意见,你怎么看或者怎么办?

【简要分析】 此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与协调好与领导的工作关系,全面加强工作的全面性,积极、务实、全面的推动自身与部门的各项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处理时应保持一个谦虚、接受、反思、学习与关注工作与成长的原则。

【答题思路】 本题的回答思路应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要正确看待领导的意见或建议,核心是要虚心的接受;第二个层面是要在此前提下务实而积极的改进工作;第三个层面是要在反思的前提下,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做一个领导放心、同事满意的公职人员;第四个层面是要有高度的认识到(河北华图教育版权)领导对我们提出的意见是对我们年青人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鞭策和激励我们成长,我们更要以一种感激与感恩的心态面对。

3.开会前一小时发现会场的后背景有一个汉字写错了,你怎么办?

【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考生在举办活动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与解决能力。重点考察考生在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心态是否沉着冷静,以及能否抓住所面临问题的核心矛盾快速而果断的提出解决方案,并着重考察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可操性以及考生在实施方案中的协调与执行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的回答思路应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层面展开:第一,表明心态即平和、冷静、沉稳的面对突发问题;第二,寻求解决方案。一般应立即联系会展公司,协调补救;与大会秘书处联系应急解决;与活动所在地的酒店会务处联系快速处理;第三,应总结性指出通过信心与努力一定会解决问题;第四,应有高度的反思问题发生原因,并争取在流程与制度方面加强细节管控,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4.开展工作可能需要长期驻外,你怎么看待?

【试题分析】 此题通过应考者对驻外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考察应考者对于工作的适应性。应考者应展现出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学习锻炼、追求进步与成长的观念与态度。

【解题思路】 回答此题的思路大体上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驻外工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第二,对于这项事关国家尊严与利益的重要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接受,做好思想、身心等方面的准备;第三,要把驻外工作看作是一次学习锻炼、进步成长的好机会;第四,要能有高度的认识到派你驻外实际上是组织对自己的一次培养,自己抓住进步机会的同时要学会感谢组织与领导;第五,可简要谈下对于驻外工作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一些不便,自己一定会协调好处理好。(河北华图观点,这会让考官觉得你是个真实的人而不是神);最后进行总结性概述。

5.你迄今为止最失败的事情是什么?你本科是哪儿的;为什么本科毕业不报考外交部?你如果进入外交部,以后的10-15年怎么计划的?如果没能进入外交部,将来会怎么办?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5

发布日期:2011-10-14 15:11:

31外交部2012年拟招考125名公务员,欢迎有志于外交事业、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报考。现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报考条件

报考人员除应具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基本报考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外语水平:报考外交业务类职位的,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其中,报考英语一职位的,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公共英语6级70分(新记分体制下500分)以上;报考英语

二、英语

三、英语四等职位的,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公共英语6级60分(新记分体制下425分)以上。报考行政技术类职位的,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公共英语4级60分(新记分体制下425分)以上。

(二)身心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国内外环境变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色觉无异常。

(三)对赴驻外使领馆常驻工作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被录用后须服从组织安排随时赴国外工作。

(四)政治面貌应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另外,2012年我部计划招录语种以外的非通用语专业考生,如符合有关条件,可报考英语一职位。

二、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报考人员均须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户网站、国家公务员局门户网站和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

(http://bm.scs.gov.cn/2012)进行报名。报名时间、程序及公共科目考试的安排以上述网站有关通知为准。填写网上报名表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所学专业:本科、研究生任一学习阶段所学专业与招考职位要求一致的,即可视为符合专业要求。

(二)外语水平:应详细填写本人外语水平,否则将影响资格审查结果。须注明参加大学公共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或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时间、成绩,如有参加其他考试情况需说明请在备注栏注明;非通用语职位报考者请注明本专业语种等级考试的时间、所获证书或成绩,如有参加其他考试情况需说明请在备注栏注明。

(三)学习、工作经历:

请务必连续、准确填写个人经历。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务必注明留学性质(公派、因私)、就读院校、所学专业、毕业时间及学历、学位证书等情况。

应届毕业生须在“学习经历”栏如实注明本人最新专业成绩在全年级或全班的排名情况(请标出年级或班级人数),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

2012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须注明:①委培或定向单位是否同意报考;②所在院校是否同意报考;③所在院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师范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须注明是否为免费师范毕业生。

非应届毕业生须详细填写工作经历(按年月顺序连续填写工作单位、职务、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等,如暂时待业须注明时间和居住地),并注明以下情况:①个人档案情况(存档单位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等);②户口情况(户口所在地、户籍管理单位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等);③现所在单位是否同意报

考(注明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等)。

未按上述要求填报的,资格审查将不予通过。

(四)奖惩情况:奖励情况仅填写校级及以上各类知识技能性竞赛获奖情况(如外语、演讲、才艺竞赛等)和院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受处分情况须如实填写。

(五)民族:如系少数民族,请在备注栏注明民族名称。

三、考试、考察工作有关说明

(一)公共科目笔试和部分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

1、公共科目笔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所有报考人员均须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有关考试安排见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公告。

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11年11月27日。

2、部分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报考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须参加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

初试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均为客观题,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标准化答题卡作答。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以《2012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7个非通用语职位专业科目初试考试大纲》为准。

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时间为2011年11月26日下午14:00-16:00,考试地点设在北京。报考日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公共科目笔试考点选择为北京,并在北京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确认、网上缴费以及下载打印准考证,否则将无法参加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

(二)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

1、人选确定: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公布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将根据录用计划中确定的计划录用人数与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人选的比例,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我部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的人选。

报考日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人选产生办法: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与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成绩按照1:1的比例合成成绩,根据计划录用人数与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人选的比例,按合成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我部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的人选。

进入我部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的人员名单及考试有关安排将在我部考录网页(http:///chn/pds/wjb/gbclc)上公布。

2、时间、地点和科目: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将于2012年1月中旬在北京集中进行。专业科目考试科目如下:

职位类别 用人司局 职位名称 考试科目

外交业务类 地区业务司 英语一 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笔试)

英语测试(笔试)

英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英语二

英语三

英语四

*日语 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笔试)

外语测试(笔试)

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英语水平测试(笔试)

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外语测试(笔试)均采用主观题。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德语

*朝语

葡萄牙语

意大利语

行政技术类 行政司 建筑学 专业测试(笔试)英语水平测试(笔试)

工程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司 财会

投资经济

财务信息管理

全体考生均需参加心理素质测试(笔试)。

3、准考证:考生在参加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时,须携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公共科目考试准考证、我部专业科目考试准考证(届时登录我部公务员考试确认系统进行确认并下载)、身份证和学生证或工作证(在职人员还需在考前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原件)。

(三)综合成绩比重:

1、除日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以外的所有职位: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占50%,专业科目考试总成绩占20%,面试成绩占30%。

2、日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公共科目笔试和非通用语专业科目初试总成绩占50%,专业科目考试总成绩占20%,面试成绩占30%。

(四)体检和考察:我部根据综合成绩择优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人员名单,在北京统一组织体检并进行后期考察工作,同时对报名信息进行核对。报考人员提供的涉及报考资格的申请材料或信息不实的,将按《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其他事项

(一)有关考试录用信息请及时通过我部考录网页进行查询(http:///chn/pds/wjb/gbclc)。

(二)我部考录政策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为:010-65965185(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下午5:00)。参加我部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的考生如需了解有关情况,欢迎来电咨询。

外交部干部司

外交部考试经验 篇6

教师资格证考前准备事项

一、教师资格证考前需参加辅导

我和同事都参加了考前培训,获益匪浅。由专家讲解的考核重点内容还是太多,但比起整本教材毕竟少了点;

二、教师资格证考前整理出简答和论述题关键字,有助提高记忆

举几个例子: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记忆为“街道象砖刻的”;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记忆为“没那放不了屁”。不适用于所有的问答,但记忆效果是不错的。过了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

三、教师资格证考前可请别人提问,帮助记忆

简答和论述占的分值较多,多项选择也可能在里面,要背得滚瓜烂熟;

四、多和已经报考或已经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朋友交流经验

我和同事报的中等职业学校,感觉操作技能,素质教育,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能是考核重点的重点,07年考题基本都体现出来;

上一篇:机械控制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现代金融业务作业答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