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025-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精选7篇)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体会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诞生,无数巨星陨落,仿佛在朝夕之间,天地风云变幻,一代王朝淹没,伴随着的是另一颗明珠的耀眼„„而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似乎仅仅是英雄的陪衬,微不足道。但是我却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是指一切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早在奴隶社会时期,百分之九十以上国家的物质财富就是由奴隶和平民生产创造的。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得到的物质财富更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身上。就拿富有的宋朝来说吧,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通过赋税得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如此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统治者自身绝对无法创造的,这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而,人民群众在劳动的同时,不断完善开发生产工具。在宋朝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发明的开发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而在现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创造做出了 巨大贡献。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当之无愧的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早在奴隶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就创造出来丰富的精神财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被董仲舒改造之后一跃成为正统思想在封建时期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它在统治上,维护着统治者的统治。在道德上,约束着人们的暴行。长久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被排挤后吸收了其他学派向宗教的方向发展,成为在封建社会民间极具影响力的道教。它的“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而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经济的繁荣,在宋、元、明、清,出现了,词,曲,小说等等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载体。文学艺术不再只是统治阶级的平时消遣时的产物,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宋朝由于科举的兴盛,会读书写字作诗作文章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在官场并不得意。由于当时的官员甚多,虚职闲职一大堆,广大知识分子并不属于统治阶级,而他们却创造出了,大量社会的精神财富。在明清时期,封建统治中央集权的加强,统治者对百姓精神上的控制日益加强,广大群众知识分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寄托心里的抱负就只有将这一切写在话本和小说中。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此时诞生的,其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等。大量的精神财富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来。而现代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人民群众还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一句话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人只关注那成功的“一将”,认为英雄是时代的创造者。却忽略了“一将功成”后的“万骨”,没有那么多的“骨”哪来的英雄“将”。历史不是少部分英雄人物创造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说过:“如果没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法兰西的历史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相反,他在历史上的角色将由另外一个人来扮演。”英雄只是对革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有首歌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历史证明,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共产党。党是人民支持起来的。纵观古今,哪一次起义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出力?难道光凭几个领袖人物就可以成事吗?当拿破仑站在胜利的顶峰感叹道:“啊,我真伟大!”的同时,不要忘了他背后的数万大军。同样,当共产党在对抗国民党的过程中,是人民为中共取得了胜利。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被称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这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2

70年代初, 历史学家黎澍在史学界发动了一场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讨论, 当时黎澍所提出的“社会综合动力”说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1984年, 黎澍发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 对范老的观点提出否定。黎澍认为“历史是人人的历史, 所有的人都参加了历史的创造, 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 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只讲英雄创造历史固然不对, 提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片面性。而且这两种说法都离开了历史创造的前提, 仿佛历史是英雄或人民群众随心所欲地创造的。”[1]这是三十多年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首次公开质疑。

1997年, 李新发表了《范文澜的几个“失误”》, 提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说法不准确, 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就更站不住脚了[2]。

此后, 陈其泰先生对黎澍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本质问题而讲的, 这一观点在建国前后提出, 对于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他认为, 讲“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与承认个人、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将相或英雄人物的作用并不矛盾[3]。

真理越辩越明。“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背离还是结合中国历史进行的创造?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这一提法否定了两千多年来的英雄史观, 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群众的力量而忽视“帝王将相”等统治阶级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在争论范老这一观点正确与否之前, 我们应该先考证一下:范老真是这么说的吗?这是范老的本意吗?我们首先看一下范文澜几次提到这一观点时的具体语境:

第一次:1949年5月, 范文澜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历史的主人还应该包括对创造文化有贡献的人物和统治阶级中在政治上、军事上作过有益于人民事业的人:“承认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对于统治阶级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看法呢?统治剥削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它的进步性, 我们不能一概抹杀。”他最后是这样总结的:“中国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加上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和统治阶级中在政治上、军事上作过有益于人民事业的人。过去的历史是以帝王为主的历史, 我们今天要推翻它。历史是劳动人民的历史,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4]

第二次:1949年5月30日, 范文澜在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作讲演。他说:“一切历史现象, 追溯到最根本的因素, 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劳动人民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条件下拿着工具在生产物质资料。现在我们对几千年历史的看法, 必须彻底翻它一个身。过去读历史, 只看生产关系里面的一面, 偏重在各个朝代的盛衰兴亡, 典章制度的沿革改订, 帝王将相的功过优劣, 文武官员的升降黜陟, 文人学士的佳话佚事, 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等, 一句话, 偏重在生产关系里高高在上的一面。对被压迫、被剥削、被统治阶级的一面, 即生产关系里受苦受难的一面, 是不重视和无视的, 把他们反抗压迫的阶级革命看做‘乱民’、‘叛民’、‘流寇’, 至于把生产力的发展, 看做历史的、决定的、最后的因素, 那就更谈不到了。这样的看法如果不改变, 就永远找不到历史的主人, 永远看不见历史的本质。”[5]

第三次:1951年范文澜在论及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时, 再次提到“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历史的主人, 伟大祖国的一切珍贵遗产, 主要是过去劳动人民留传给我们的。讲历史首先要讲明这一点。过去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 也曾对历史有或大或小的贡献, 必须予以表扬, 作为珍贵遗产的一部分。”[6]

第四次:1954年, 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序言中, 他再次申明:“本书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 把旧型类历史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的观点否定了。”[7]

以上是范文澜对“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具体论述, 恕笔者孤陋只能找到这几篇文章为证。但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 范老在历次提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时, 决不是孤立的语言和含义。在本观点的前后, 范老通常都有两种补充:第一, 他提出此种观点旨在否定帝王将相作为历史主人的传统史观;第二, 他在肯定劳动人民的同时, 也承认了统治阶级在历史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 在范老的历史著作中时时处处都注意突出劳动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巨大作用, 对“帝王将相是历史的主人, 占据着历史舞台中心”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而不可忽视的是, 范文澜对“集功过于一身的统治阶级中的重要角色”着墨尤多, 这正是对“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在写作实践中的补充。

通过上面的分析, 笔者认为, 范文澜先生所提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并不是孤立的, 是有条件、有补充的。范老的本意是推翻传统的英雄史观, 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将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中部分人物共同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只是在建国初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下, 我们需要肯定民众的力量, 鼓舞广大人民创造灿烂的新世界, 出于这一美好的愿望, 史学界甚至政治领导人对范老这一观点的解读出现了偏差。

参考文献

[1]黎澍.再思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2]李新.范文澜的几个“失误”[J].百年潮, 1997 (5) .

[3]陈其泰“.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论题的价值[J].齐鲁学刊, 2000 (5) .

[4]范文澜.谁是历史的主人[N].进步日报, 19490529.

[5]范文澜.再谈谁是历史的主人[N].人民日报, 19490630.

[6]范文澜.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J].新史学通讯.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专辑.1951 (4) .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3

西安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在这座古城流淌和积淀,留下了具有完整性、丰富性、至高性特点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特别是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四大遗址,不仅在中国文明、文化、城市、建筑发展史上具有显赫地位,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建设统一规划、集中保护遗址公园,以此缓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世界大遗址保护的共识。如何在完整、有效、真实保护的基础上,以更高水平、更好形式展示和利用西安乃至陕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是一项规模空前的文化复兴工程。遗址保护作为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的综合展现,需要我们对其丰富内涵进行再挖掘、再认识,进而准确把握遗址公园建设的定位。认识越深刻,就会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还原历史,遗址公园的价值也就越高。在具体实践中,应该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规划、建设和展示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一要保护历史。大遗址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厚度和文化烙印,保护遗址就是保护城市的特色和“血脉”。因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确保遗址整旧如旧、完整保存,已发掘的文物都要倍加珍惜、严格保护,宫殿、门址、官墙等遗址的展示和标识都要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遗址公园不同于生态公园、考古公园,更有别于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游乐公园,其核心价值在于独特、厚重、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绿化、园艺和周边配套建设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作为衬托和点缀,绝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二要彰显人文。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的风格特点尽管各不相同,但其人文内涵同样博大精深,都是西安的特色和本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展示历史遗迹,但必须对遗址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质进行深刻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充分体现。大唐盛世时期不仅国力空前强大,其文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臻于完善,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阶段,这一时期修建的大明宫宫殿群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处理朝政和居住,是唐王朝200余年间的政治中心,也是唐代制度文化、宫廷文化、治国理念以及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其中历史典故道之不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成就璀璨夺目,这正是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紧扣遗址的人文内涵与核心价值,在公园规划和各类设施、景观及周边建筑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重点展示,通过彰显人文内涵形成遗址公园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生命力。三要创造未来。保护遗址的目的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最终实现遗址资源全民共享。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定位遗址公园,它一方面是对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再现和固化,同时更应该以此为节点延续和开启新的文明。遗址公园建设不能因单纯地保护而受到束缚,应该面向未来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兼顾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注重融合现代的设计、科技、建筑、艺术等多种元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艺术水准建设。特别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风格、气度、质量和规模上都要有所突破和超越,力争引领国内外大遗址保护、建设和展示的方向,使人们不仅看到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盛唐文化,同时还能领略现代社会的发展成就,使历史辉煌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四要造福人民。由于长期严格保护,大遗址区域的工业生产和开发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群众增收和环境改善。遗址保护不是孤立的文化行为,更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而要积极寻找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改善民生。一方面,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好遗址公园,延续和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将带动旅游、会展等产业快速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市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做好原住民的拆迁和就业工作,使他们安居乐业并热爱遗址、保护遗址,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文物保护。当前要切实做好大明宫棚户区的拆迁和改造,积极吸纳原住民参与遗址公园的导游、保洁等配套服务工作。要重视遗址公园周边环境的绿化和美化,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让人们在追思历史文化、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享受到现代都市生活的舒适与便捷。上述理念彼此联系又相辅相成,保护历史是根本,彰显人文是灵魂,创造未来是关键,造福人民是归宿,四者集中体现了依法保护文物和科学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把传承文化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融美化城市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于一体。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其他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西安一定会在继续保持其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 篇4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读后感

姓名

学号

班级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历史都是由那些伟大的人物创造的。如古代的秦始皇,现代的毛主席,外国的牛顿。但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三章的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后,我知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和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要有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资料,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无法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也就没有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众所周知,拿破仑是改变历史的人,但如果没有法国人民给他和他的军队提供粮食、建造枪炮,那即使他再能征善战,他也终究只会是个小人物。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拿破仑是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肩膀上的拿破仑。同时,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譬如,青铜器的出现使当时的社会性质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也正是蒸汽机的发明才使人类逐渐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没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条件,人们便不能进行社会的精神活动。我国古代的名著《本草纲目》,就是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总结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由李时珍加工整理而成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书,达八百多册,访问民间医药的土方达300多条,亲自到荒僻的深山里采药,最后将大堆的材料整理编写,前后花了2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00多万字的医学巨著,记下了1892种药,一万一千多个单方,成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在劳动人民中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例如,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是个印刷工人,纺织家黄道婆原来是个童养媳,美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是个工人,其他,如美国电学理论家富兰克林,英国电磁学家法拉第,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俄国大科学家和思想家罗蒙诺索夫,世界文豪高尔基等等。他们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但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靠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都是由人民群众发动的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必须广泛地唤起民众才能取得胜利。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中来;而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因为他们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而且也在社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各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人民群众的参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因为这次改革一开始就是由人民群众发起的,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改革力量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也是改革的主人。群众要求改革,改革离不开群众。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上层建筑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合理体制。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5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郑 鄂

--------------------

近年来,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最高法院将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广东法院自2008年开展“阳光审判”活动以来,一直将司法公开作为推动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去年有5个法院被最高法院指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今年,广东高院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法院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及16个配套实施办法,在全省法院掀起新一轮司法公开高潮。但在实践中,部分干警和民众对司法公开还存在顾虑和误解,有必要对司法公开的意义、理念、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澄清认识,统一思想,推动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共信息的知情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对各个国家机关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级法院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意义特别重大。

司法公开是贯彻群众路线、满足群众需求的根本要求。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各级法院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地向群众请教。当前,当事人渴望及时获知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诉讼信息,人民群众期待全面了解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司法权的运行内容。推进司法公开是对人民群众上述司法需求的积极回应,是法院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司法公开是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建设的强力抓手。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建设是当前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司法公开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及时发现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存在的漏洞;有利于人民群众全面了解法院各项工作,合法有序表达诉求,监督法院工作开展;有利于人民法院公平解决社会矛盾纠纷、调控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

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实现司法廉洁的有力保障。司法公开可以促进法官自觉提高司法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从而推动审判执行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促进司法公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把法院各项工作情况主动地向人民群众“晒”出来,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腐败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促进司法廉洁。同时,司法公开可以减少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不必要的误解、猜疑和偏见,提升司法公信力,对法院、法官也是一种保护。

司法公开是适应司法国际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司法公正、公开与否,是一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

形象的直接反映。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我国更加强有力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司法公开应坚持四项理念

为保证司法公开能够围绕目标、有序推进并不断发展,应当坚持以下理念:

一要遵循依法、全面、及时的原则。司法公开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既不能缩手缩脚,不敢公开,也不能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突破法律底线。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对各种司法信息,应当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公开的内容应当完整,以“全覆盖、无死角”为目标,涵盖法院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公开应当多层面同时推进,既要在法院内部实现公开,在系统内部构建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更要做好面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对外公开。公开要及时、有效,有法定时限的严格按照法定时限,没有法定时限也要在合理时间内快速、完整地公开。

二要放低姿态,以当事人和民众权利为本。司法公开是宪法原则,落实好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的天职。有些干警把信息公开当作一种恩赐而非义务,将自己掌握的公共信息资源视为私有财产,不愿与当事人、民众共享,这种特权思想是非常错误的。要建设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的社会,就必须放低姿态,尊重、回应、服务并逐步满足权利的需求。要摒弃以法院为中心的权力本位理念,树立以当事人和民众权利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加深义务、责任观念;要乐于与当事人、人民群众共享司法信息,以公开为荣,以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上。

三要迎难而上,将司法公开进行到底。司法公开是法院面对社会转型的自我革新,也是一种自我挑战,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经济发达地区法院落实司法公开存在人手紧张的问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存在经费紧张、设施建设跟不上的问题,同时,司法公开对法官的能力素质是一个考验,一些法官暂时还不能适应。但是,司法公开没有回头路,必须勇往直前,“胸怀坦荡地推进司法公开”。一方面要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落实好各项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自我加压,高标准推进,闯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具有示范效应的路子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咬紧牙关,将司法公开进行到底。

四要统筹安排,以有利于公正为衡量标准。开展司法公开工作,要防止各自为战、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情况,要由省高院制订统一的工作方案,做出统一部署,全省每一个法院都要推行。要加强司法公开的统筹规划和配套实施,防止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选择性公开,防止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的无序公开。要遵循司法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急功近利,防止“司法公开大跃进”。司法公开做得好不好,民众满不满意,最终还是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因此,不能为公开而公开,要以公正作为应不应当公开的选择标尺,只要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就应当公开;如果公开后不利于司法公正,就应当及时纠正。

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路径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司法公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深入持久的过程。各级法院要以推动社会建设为己任,以不断满足民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勇往直前,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司法公开

之路。

让司法公开成为人民法院的工作常态。司法公开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不是立案、审判、执行等主业之外的附加工作,应与法院每项工作相随相伴,贯穿到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司法公开既是一种工作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应当成为法院所有工作的一种常态体现。因此,在部署、计划工作,设计工作程序时,应将公开作为与效率、公正等一并考虑的因素,安排好公开的环节,选择好公开的方式;在总结、考评各项工作时,应将公开作为一项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指标。广东高院制定了16个配套实施办法,涵盖了司法公开的各个方面,将司法公开事项精细化,分为不同节点,纳入审判管理流程,使各项工作与司法公开工作有机结合。例如,将司法公开与主动执行模式有机结合,在执行工作中,处处体现司法公开,主动启动执行程序,主动推进执行进程,主动告知执行信息,详细规定了告知信息的节点、时限和方式。总之,要让司法公开深刻影响法院管理、案件审理、法官思维、纪律作风、队伍建设,让司法公开融入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司法公开不能一哄而上,要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满足民众的基本司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当事人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基础,要着眼于诉讼权利保护、促进个案公正;对民众公开是当前司法公开的焦点,要着眼于接受监督、赢得信任、树立权威。对当事人公开,应侧重于案件进程中重要信息、重要环节的公开,案件的立案、审理及执行进展情况,要分段主动、及时、详细告知当事人,及时送达法律文书,为当事人提供快速、有效、明确的案件信息查询方式。对民众公开,要侧重于法院的总体工作情况,侧重于向社会传递行为指引,要及时公布典型案例,落实旁听制度;要将法院的运行情况向民众公开,将内部指导性意见公开发布;要积极同民众沟通,主动接受监督。广东高院在制定配套实施办法时,针对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细节问题,采取了专门措施。例如,特别规定了司法救助异议权,对缓、减、免交诉讼费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申请复议一次;规定了二审书面审理异议权,当事人对二审民事案件不同意书面审理,有正当理由的,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改变了以往由法院单独说了算的状况。

大力拓展司法公开的维度,不断丰富司法公开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大力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除审判执行信息外,对民众关心的法院、法官信息,也应探索适当的公开方式。如法官队伍的廉政建设情况,法官的遴选机制,甚至法官个人的财产情况等等。要不断丰富司法公开的形式,改变信息自上而下的封闭式传递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的扁平化特点,将网络作为司法公开最全面、最及时、最权威、最方便的载体。广东高院明确要求全省法院实行一院一网站,“一网打尽司法公开信息”,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便捷查询案件信息和办理进度,民众可以查询、阅读和免费下载资料。“一切先进方式尽归我用”,网站主页、论坛、博客、微博、手机法院网等载体,皆可用来进行司法公开。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6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个《决定》,是指导今后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全党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要坚持领导带头。作风建设是全党的大事,全党同志要共同努力,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领导带头,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从来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抓作风建设,尤其有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我一直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不少是由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作风建设不重视、不抓紧引起的,有的则是由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正引起的。因此,作风建设,一定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从中央领导机关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要在抓紧解决突出问题上带好头,作好表率。

“一把手”的示范作用是关键。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既要管好自己、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班子中带头发扬好作风,又要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作风建设。作为主要领导干部,坚持讲真话、听真话,坚持讲实效、办实事,就是重要的示范和导向。同时,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直抓到基层,真正抓出实效。我们一直讲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就是重要导向。把干部工作这个关口把住了,对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在全党造成一种局面,让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的干部能够奋发工作,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在党内没有市场,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应该受到鼓励,得到重用,谁搞歪门邪道、作风恶劣,就应该受到批评,不能使用。

第二,要着眼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次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既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思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在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基层干部总结了两句话,“使干部受到教育,让群众得到实惠”。抓作风建设,也要取得这样的成效。各方面工作有没有新的改进,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状况有没有新的改善,是检验作风建设有没有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如果说了一大套,搞了很多活动,最后没有落实在群众的具体利益上,那就没有成效。当前,尤其要关注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工资被长期拖欠的基层干部等困难群体,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安排好。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我们常常讲要标本兼治,标本兼治关键是治本。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就是一种很重要很紧迫的治本。这一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务必充分注意。我国人口多,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解决。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群众排难解忧,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要把评判干部政绩的标准交给群众,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切实解决问题。抓好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一定要紧扣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研究,抓紧解决。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抓紧解决那些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找出主要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的作风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解决的办法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涉及全局、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结合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一起抓,结合党纪、政纪、法纪建设一起抓,结合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建设一起抓。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形成必要的声势,进行专门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纠正不正之风,要敢于动真格的。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好人主义盛行,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那些作风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干部,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不改的要果断调整。

第四,要抓住制度建设。抓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又要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对党内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些年来,我们花了很大的气力加以解决,收到了不小的成效。但是,有些问题相当顽固,已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在产生。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了。从根本上来说,这涉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问题。这也反映出,我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规律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还需要全党同志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全党要不断总结和探索有利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新办法新制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篇7

很多人都将菲尔普斯的奇迹归功于其不可思议的体质,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成功绝非偶然——除了天资过人,更少不了长期的艰苦训练。此外,家人的支持也是菲尔普斯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年轻的游泳天才是如何创造历史吧。

On August 10th, 2008, a few hours after Michael Phelps won his first gold and set his first world

record in Beijing, he called his mom. “It seemed quite unusual,” said Debbie Phelps, who was traveling back to her hotel with her daughters after watching Michael’s race. “He just wanted to hear our voices. I think it was important for him to talk to his mom and sisters at that time.”

They didn’t hear from him again until after the 200m 1)freestyle on August 12th. Debbie missed his first call because her phone was buried in her bag. Phelps texted her, letting her know he was trying to reach them. “We were giving him support, letting him know how proud we were and that we stand behind him whatever the outcome might be,” said Debbie. Sometimes, even Olympians just need their mothers.

And the outcome, it turned out, was record-breaking: on August 17th, Phelps made Olympic history by winning his eighth gold medal at these games and becoming the greatest Olympic athlete ever. With a 50.15-second butterfly 2)leg in the 4x100m 3)medley 4)relay, Phelps and the US team set a new world record, and Phelps set a new bar for Olympic athletes to clear.

Although Taehwan Park of Korea and Kosuke Kitajima of Japan both 5)snared Olympic titles and set a new standard for Asian swimmers, no other Olympian could come close to the 6)frenzy that Phelps 7)generated in the Water Cube, attracting celebrities from two Presidents (George Bush Jr. and Sr.) to LeBron James and Kobe Bryant, who attended not just one but several of Phelps’ races in Beijing.

For Debbie, this is especially 8)momentous. When Phelps was in 9)grade school, a teacher told her that her son would never be successful because he couldn’t focus in the classroom. It turned out Phelps ha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 (ADHD), and while it made 10)concentrating in class difficult, racing in the pool was a different story. “I thought maybe he’s not as focused in the schoolhouse, but I saw a love and passion for swimming in him at a young age. He could be there for hours during a swim 11)meet,” said Debbie.

When you’re talented enough to break world records nearly every time you race, and do it not just once, or twice, but eight times in a single meet, with the entire world watching, then half your battle is not against the swimmers in the other lanes but against your own 12)demons – the ones that come up when you hear your name announced over the loudspeaker, or when you take your position on the blocks, ready to 13)plunge into the water.

If the nine days of competition were hard on Phelps, they might have been even harder on his teammates. “Of course we are all paying attention to what is going on,” said Aaron Peirsol, who swam the 14)backstroke leg of the relay. “But by no means does one person on the team take 15)precedence over any other during a meet like this.” Easy to say, harder to believe.

While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filling the 16)stands in the Water Cube on that day, most were there to watch one man and one man only. “I think 90% of the swimmers when they are done with their event just come here to watch Michael Phelps,” said Sandeep Sejwal, a 17)breaststroker from India. “He deserves all the attention he gets,” said Genaro Prono, a breaststroker from Paraguay. “Because everything he does is also better for us.”

So he impresses the world’s top swimmers, but what impresses the world’s top swimmer the most? All Phelps could talk about was the fact that two of his races were shown, live, in a baseball and football arena back home. “I want to raise the bar for the sport of swimming as high as it can get in the US,” he said. “We’ve come a long way; I heard that in Ravens 18)stadium (in Baltimore, Phelps’ hometown), they were watching the 400 medley relay live with 70,000 people… People all over the place are saying that if you go out to eat, and the TV is on, swimming is on the TV. Four years ago, there was no way that would ever happen. I think the sport of swimming can go even farther.”

But maybe only if Phelps stays in the water, which he says he will, at least through the London Games in 2012. While he is eager to try out a new swimming program, he won’t make any decisions about that until he comes back from a long vacation. “When we train every day, and sometimes we do 19)workouts we don’t like, Bob (Phelps’ coach) says it’s putting money in the bank, and at the end of the year we’ll be able to 20)withdraw,” said Phelps. “I guess we put a lot of money in the bank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and we withdrew pretty much every penny. So after Bob and I both take a little break, it’ll be time to start re-21)depositing.”

Talking about the memorable nine days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Debbie is obviously in mom mode.

“Every 22)aspect of watching him compete, perform as an athlete, and carry himself as a young man is heartwarming.” It’s a pretty remarkable example for those of us outside the family as well.

2008年8月10日,迈克

尔·菲尔普斯在北京夺得第一枚金牌,并创下了他在该届奥运会的第一项世界记录。几个小时后,他打电话给他的母亲。“这挺不寻常的,”母亲黛比·菲尔普斯说。当时她和女儿们刚看完迈克尔的比赛,正在回酒店的路上。“他只是想听听我们的声音。我觉得,在那个时候能够听到妈妈和姐姐们的声音,对他来说很重要。”

她们再次听到菲尔普斯的声音,是在8月12日的200米自由泳比赛之后。起初黛比没有接到他打来的电话,因为电话被压在袋子里了。于是菲尔普斯给妈妈发了短信,让她知道他正在找她们。“我们一直都在支持他,让他知道我们为他感到多么骄傲。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站在他身后支持他,”黛比说。有时候,即使是奥运健儿也需要妈妈的支持。

而比赛的结果是史无前例的:8月17日,菲尔普斯勇夺游泳赛事第八金,创造了奥运会历史,成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奥林匹克运动员。在男子4×100米混合接力赛中,游蝶泳这一棒的菲尔普斯游出了50.15秒的成绩,带领美国队刷新了世界纪录。从此,菲尔普斯为奥运选手们设置了一道有待超越的新障碍。

虽然韩国选手朴泰恒和日本选手北岛

康介都在奥运会上夺得桂冠,标志着亚洲游泳选手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没有一位奥运选手能像菲尔普斯那样在水立方掀起如此热潮——他吸引了许多名人前来观战,包括小布什和老布什两位美国总统,以及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后者更在北京看了不止一场有菲尔普斯参加的比赛。

对黛比来说,这更是意义非凡。菲尔普斯读小学时,老师告诉黛比,她的儿子永远也不会成功,因为他在教室里总是无法集中精神。结果发现菲尔普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虽然此症让他在教室里无法专心上课,但到了游泳池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想也许他在校舍里没办法集中精神,但我在年幼的他身上看到一种对游泳的热爱和激情。每次游泳比赛,他都可以在游泳池里一连游上好几个小时,”黛比说。

当你的天分让你可以在几乎每场比赛中都打破世界纪录,并且不是一两次,而是在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中连续八次打破纪录,那么,你的战斗有一半不是以其它泳道的选手为对手,而是与你的心魔作斗争——它们会在广播宣布你的名字,或者当你站到准备台上就位,准备跃入水中时

出现。

如果说这九天的激烈竞争对菲尔普斯来说很不容易,那么对其队友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当然都很关注赛况,”在接力赛中游仰泳一棒的艾伦·佩尔索尔说。“但在这样一场(重大的)比赛里,团队中绝没有哪个人比其他人更重要。”说说容易,可不太让人信服。

那一天,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都聚集在水立方的看台,其中大部分人都仅仅只是为了看一个人的表演。“我想,完成自己的赛事以后,有90%的选手会来这里观看菲尔普斯比赛,”印度蛙泳选手桑迪普·塞耶瓦尔说。“他绝对值得人们关注,”巴拉圭蛙泳选手赫纳罗·普罗诺说。“因为我们能从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中学到东西。”

菲尔普斯给世界一流游泳选手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在这位世界顶尖游泳好手看来,又有什么事情让他特别兴奋呢?菲尔普斯说是家乡的一个棒球和美式足球场里现场直播了他的两场比赛。“我想把美国的游泳运动推动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他说。“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我听说在雷文斯(乌鸦)体育场(位于菲尔普斯的故乡巴尔的摩),有七万人一起观看400米混合接力赛的现场

直播……人们总是说,要是你出去吃饭,餐厅的电视机又开着,那么你一定能看到上面正在播放游泳比赛。四年前绝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游泳这项运动还能更进一步。”

这个目标也许只有当菲尔普斯留守泳池才能实现。他说他会继续奋斗,至少会坚持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虽然他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套新的游泳项目,不过他会在放完一个长假以后再做决定。“我们每天都在训练,有时要进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训练项目。鲍伯(菲尔普斯的教练)说,这就好像把钱存进银行,到了年终就可以取出来,”菲尔普斯说。“我想,在过去四年里,我们往银行里存了不少钱,现在我们几乎把每个铜板都取出来了。所以,稍微休息一下以后,鲍伯和我又该开始存钱了。”

在谈及过去九天的奥运比赛时,

上一篇:年度工作目标摘要范文下一篇:考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