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债务化解工作措施(精选7篇)
各区县依照“避免新债、锁定宿债、明白责任、分类处置、逐渐化解”的总体要求,在省审计部分核实锁定我市各区县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根底上,用2年工夫具体完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长时间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还树立避免发作新债的有用机制。
二、化解局限
三、化解准则
(一)以当局为主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由各区县当局一致组织施行。债权化解所需资金,由各区县当局依据中心和省专项鼓励性财力津贴统筹布置。市财务予以恰当奖励。
(二)严厉了债
各区县财务局、卫生局及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化解债权任务中必需做到偿债对象明白、偿债金额精确、偿债手续齐备,实在维护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的严厉性。
(三)直接付出
偿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偿债资金由县财务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不得经由任何中心环节。
(四)严禁新债
树立避免发作新债有用机制,将卫生经费悉数归入公共财务保证局限,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建立开展所需资金由当局统筹布置。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新上项目必需起首落实资金起原,经同级项目审批部分审批后,报市财务及卫生部分立案。
四、化解政策
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执行省、市、县财务三级筹集的方法。依据中心和省对我市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津贴和我市财力情况,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办法如下:
(一)2009年12月31日以前省当局确认锁定的债权,省财务按均匀不低于50%的化债额比例赐与鼓励性财力津贴支撑,残剩局部由各区县筹集资金进行化债。在规则工夫完成化债义务的,市财务赐与恰当奖励。
(三)资金筹集起原。各区县要积极调整支出构造,多方筹集化债资金确保资金落实。资金渠道首要包罗:
1.统筹布置当地普通预算收入、上级财力转移付出资金。
2.上级财务布置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以奖代补”资金和用于支撑化解债权的专项津贴资金。
3.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施行根本药物准则前的进出节余资金。
4.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在“审定义务、审定进出”后超收的资金中布置必然的比例用于偿债。
5.经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路子筹集资金。
6.社会捐资资助的偿债资金。
7.闲置资产措置收入。
8.其他资金起原。
各区县用于化债资金必需在预算或方案中做出布置,不得借新债还宿债,不得向群众分摊,不得挤占调用其他专项资金,不得影响根本药物准则在底层的具体施行。
五、化解步调
(一)制订施行方案
制订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是审核化解任务的主要内容。各区县要仔细体会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政策精力,抓紧制订出本辖区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任务方案。方案要明白以下内容:化解局限、化解义务、资金筹集、化解办法(包罗责任人及部分)、详细任务方案等,并上报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立案。
(二)展开债权再核实
做好债权再核实任务是化解债权的有用伎俩,也是确保债权顺畅归还的有用办法。各区县当局要一致组织开展变革、审计、财务、卫生、监察等部分,成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核实组,集中工夫,以省审计厅审计确认的债权为根据,深化各单元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逐笔逐项进行一次再核实,剔除不实债权,锁定实践债权。经再核实削减的债权数额,要征得债务人的承认签字,并签署和谈书。经由再核实后的债权明细,要在债权单元进行公示。对公示后果有贰言的,要实时妥帖处理。在展开债权再核实的进程中,要将再核实确认债权的项目称号、发作工夫、资金起原、资金用处、金额、记录账簿称号、单子凭证称号及其号码以及对应债务人称号、身份证号码、联络德律风、开户银行及账号等根底信息状况进行注销,并将债权的债权记录账簿、单子凭证(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作为树立债权台账和销账的根据。
(三)剥离债权,树立债权台账
树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台账是确保债权精确、平安归还的要害环节。各区县财务部分要会同卫生部分树立债权台账和债务债权数据库,并依据审核认定后果修正完美当地性当局债权治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要对峙顺序公开、进程公开和后果公开,在必然局限内公示各项债权状况,承受监视。依照举借主体、债权起原、债权用处对债权进行分类,严厉划分县乡当局、卫生行政部分和底层医疗卫活力构等的责任,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已划转到上级当局或卫生部分的债权,不得再转给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承当。要将确认的债权在2011年11月30日前,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剥离出来,交给区县人民当局,归入当地当局性债权治理信息系统予以锁定,作为化解债权的根据。
(四)资金筹集治理
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资金经过在预算中特设专户,独自列支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支出,相关资金不作为预算布置正常卫生支出的基数。财务布置用于化债的津贴资金列入“化解乡镇其他公益性债权支出”预算科目。特设专户要执行专款专用、专项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挪作他用。偿债资金直接归还到债务人,实在做到分账核算,专项用于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
(五)偿债资金付出顺序
偿债资金准则上悉数执行国库集中付出,对银行借款、单元告贷、小我告贷和工程欠款等债权,由财务部分从特设专户直接付出到债务人的银行账户中,果断根绝用现金付出的做法。在化解进程中,区县财务、卫生部分和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要将“债务人欠条、发票、收条、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完全,作为销账的根据。区县财务、卫生部分按月向市医改办、市财务局、市卫生局上报偿债进度,包罗还款子目、资金数额、还款对象等。
(六)施行债权销账
财务、卫生部分要树立归还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销号准则。归还每一笔债权,经核实无误后要实时从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明细台帐中销失落对应的负债项目和金额。还,还要将“债权发票、合同书、工程验收单、和谈书、付款凭证、债务人身份证”等原始凭证搜集复印完全,作为每一笔债权的销账凭证,还作为审核化债的根据。已销号的债权要实时告诉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做好响应的账务处置。完成化债义务后,各区县应实时在债权系统内进行债权销号,债权系统不得再有2009年12月31日以前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余额。
(七)总结及验收
各区县完成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义务后,要实时组织对整个化解任务进行一次“回头看”运动,反省化解台账能否健全、每一笔债权的归还手续能否完好、真实、合规等,发现问题,实时改正。在此根底上对当地化解债权任务状况进行具体总结,并将化解债权所要求的各类手续复印完全,分单元编号装订成册,承受省、市医改办和相关部分的审核验收。市医改办要组织市级相关部分对各区县化债任务进行催促反省、审核验收,并将审核后果同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挂钩,未在规则刻日内完成债权化解义务的,扣回省、市级财务响应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
六、任务要求
(一)增强指导
各级人民当局和市县相关部分必需高度注重,站在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维护党和当局的威信、促进社会调和不变和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高度,充沛看法化解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主要性和紧迫性,实在把化债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的清算化解任务首要由区县人民当局担任,执行当地行政首长担任制,市当局担任催促反省。市医改办和卫生行政部分要研讨制定化债施行方案,参加区县债权的抽查复核任务,指点催促各区县展开化债任务,组织审核验收等;财务部分担任订定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运用治理方法,化债鼓励性财力津贴资金的筹集、分派和拨付,参加化债施行方案的制定、化债任务的指点催促和审核验收等任务;审计部分担任牵头组织对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进行清算核实和审核认定任务,对债权的真实性、正当性进行抽查确认,并参加化债任务的审核验收和指点催促等;监察部分担任查处化债进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各区县人民当局要明白化债目的责任和义务,精心组织施行,深化实践,当场、实时处理任务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化债任务扎实推进、圆满顺畅完成。
(二)严厉规律
为进步化债任务的严厉性,确保偿债资金的标准、平安和有用,开展变革、财务、卫生、审计、监察等部分要亲密共同,树立起事前、事中、过后相连系,反省和抽查相连系的全方位监视系统和制约机制。严厉规律,严禁举借新债、故弄玄虚、虚报冒领、截留调用、套取财务津贴资金及形成资金损掉的行为,一经发现,除追回津贴资金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则追查直接责任人和有关指导的责任;冒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三)亲密共同
各区县各部分要严密共同,增强任务协作与沟通,上下联动,构成合力,务求严谨仔细,不出过失,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发展顺畅。还,市级相关部分要增强任务指点,实时调查债权化解状况,妥帖处置化解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债权化解任务顺畅进行,起劲把这件关系群众好处的功德做好办妥,进一步树立当局在人民群众中的优越形象。
在中国,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主要从事的是监管、资质认证、质检、鉴证及机关后勤服务等类的活动的事业单位,其在职能上能够直接分担政府的某些基本职能,或者是能够为政府部门提高直接服务;二是主要从事的是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相关的活动的事业单位,其在职能上主要定位于承担某些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主要从事咨询、协调一类活动的事业单位,这种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复杂,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中介沟通职能和作用的组织机构。中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为复杂和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事业单位职能繁杂、行为混乱、性质迷糊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在单位资金管理方面的不合理,造成了很多债务管理上的漏洞,并由此引发债务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化解和避免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中国事业单位存在的几种主要债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人员债务风险意识不够强烈
当前中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债务风险意识不够、防范措施不全面等问题,这也是造成事业单位资金运行效率低下和债务风险漏洞频发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上来看,事业单位领导存在眼光不长远、视野不开阔等问题,往往只知道利用现有的资金来提高单位的工作成绩和运行效率,没有很好地做出相应的长远规划和打算,使得事业单位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从而逐步变得不适用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逐渐被边缘化,职能地位得不到发挥和体现。从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来看,在思想观念里往往认为只要单位的账户上还有资金,就不会产生债务问题,更不会出现任何可能的债务风险,没有主动积极地捕捉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信息,并做出有意义的举措来加强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当前中国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制度来看,对于那些资金来源渠道十分狭窄的事业来说,往往不能够通过收付实现制的途径来为此本单位的正常运转,而不可避免地要让服务方先行垫付资金,这种资金使用方式和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就容易产生很大的债务风险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不够明显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或者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确保资产和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重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度评估,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波动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内部人员变化流动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产生某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内部控制措施和正常有效性的关键。二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和监督,评价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一步的内部控制过程,促使有关方面的管理人员做出改进和调整,及时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健全的监督机制是减少和避免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将很多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阶段。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内部控制乏力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机构不能有效地确保单位资金事业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诸多违规现象和问题,对于潜在的债务风险更是难以顾及,使得事业的单位很多资金去向不明,很多借款无人追回。这些都是事业单位本身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直接后果。
(三)事业单位债务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事业的单位的债务问题就好似滚雪球,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制止,就会越滚越大,并最终引发难以预料的债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定期的债务考核机制就成为了及时有效清理和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当前中国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将债务考核机制应用起来,甚至是形同虚设。事业单位债务考核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思想认识层面上,事业单位的上下人员都将工作重点和眼光聚焦于单位的实际内部收入上,而忽视了单位的外部债务,在考核时也主要是看实际看得见的收入,不断已经产生的隐形债务问题。这种工作上的偏颇和考核上的不合理本身就造成了难以避免的债务风险。而且往往是单位的内部收入越多,产生的实际债务也会被越发放大。其次是在债务清理层面上,工作难度太大以致无法有效推进是很多事业单位都会面临的实际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新官不理旧账”,前一任单位管理者遗留的很多债务问题往往会使下一任单位领导难以处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遗留的债务风险会越变越大,造成事业单位运转乏力,削弱了事业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并由此产生酝酿出新的债务问题。
二、做好事业单位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债务风险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债务风险意识是当前有效化解事业单位债务问题的关键举措。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意识,要组织单位人员加强对国家各种财务政策和法规的学习,熟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逐步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避免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债务风险。二是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债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金管理和运行越来越复杂,任何细微的管理漏洞和行为疏忽都会酝酿成巨大的财务风险,给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事业单位人员要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清醒地发现和认识潜在的债务风险,并积极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不断的跟踪研究来达成最终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由于受自身职能地位的限制,再加上传统认识上的不足,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与一些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化解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问题上,更应该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层面上的完备性,要尽可能地细化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形成一个决策、落实、监督和反馈的闭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有效的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其次是要着力加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在资金使用上应该严格内部审批控制,强化预算控制,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严防各种管理上的漏洞;在内部审计上加大对于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督和干预力度,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健全事业单位债务考核机制
一个行之有效的债务考核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化解和避免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债务风险问题,使得很多债务问题不会因为单位领导层面的变动而变成难以解决的顽疾。首先要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工作制度,并要求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债务管理的相关要求来办事,不仅要将债务考核体现在事业单位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当中,还应该建立起债务定期清理制度,分阶段逐步全面清理事业单位内部的债务情况。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债务问责机制,要严格落实相关奖惩制度,让债务有据可查,让风险有人承担;在单位人员变动进行工作交接时,也要明确具体的债务责任人,防止债务风险因领导变动而被永久遗留下来。湘潭县加强了债务举借的审批管理,建立政府债务偿还机制。按照“谁举债、谁偿还、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在举借新债时就明确债务归属责任,制订年度偿债计划,确保按时归还债务。同时,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债务规模和期限,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促使到期债务及时偿还。
结论
我省农业保险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试点工作都是起步于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年来这两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保险方面,可以用“四个不断”来概括。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保费补贴比例和额度逐年增加,目前各级财政投入已占保费补贴比例的80%。二是广大农民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不断高涨。2010年,全省有229万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占农户总数的64.6%;玉米、水稻、大豆、葵花和花生五大作物参保面积达到260.6万公顷,占五大作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70%。三是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7~2010年的四年间,全省收取保费累计达25.05亿元,参保农民获得理赔款18.36亿元,年平均理赔率达73.3%,扣除农民自交保费5.014亿元,参保农民纯得13.4亿元。四是农业保险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收到了各级政府满意、农民群众满意、农村基层满意和社会各界满意的良好效果。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方面,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摸清了债务底数,不仅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提供了依据,也为下一步化解其他乡村债务打下了基础。二是完成了阶段性化债任务。截止到2009年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14.62亿元。三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四是促进了农村消费。五是增强了党和政府威信。
任克军主任指出,全省农业保险工作,2011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培育放活农保市场。从今年起逐步放开承保市场。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监会要求,从偿付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承保主体进行重新审定,确定安华农保吉林分公司、中国人保吉林分公司和安盟保险吉林分公司等三家公司作为全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第二,进一步提高理赔标准。为保证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维护农民、企业和政府利益,省政府从2008年提出了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100% “封顶赔付”,今年省政府决定,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将理赔“封顶赔付”比例由100%提高到150%,超赔部分,利用巨灾风险准备金和通过保险经办机构购买再保险来解决,最大限度维护参保农民利益。第三,积极扩大保险品种。省政府决定今年依托现有农业保险体系,开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在榆树市和延吉市开展设施农业保险试点,积累经验,有序铺开。设施农业保险采取只保设施成本的办法,对农户参保予以补贴扶持。保费构成,省级财政补贴40%,县级财政补贴20%,试点农户承担40%。在洮南市开展以辣椒为主的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每公顷辣椒保险金额确定为6000元,费率为10%,保费600元。保费构成,省级财政补贴50%,县级财政补贴20%,参保椒农(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承担30%。第四,努力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今年省政府确定安华等三家公司承办全省农险业务,希望这三家公司要积极做好承保、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不得互相诋毁,搞恶性竞争,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保经办机构的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改善保险业发展环境。第五,切实加强保险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保险业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准入资格、承保市场份额和承揽业务行为的审查与管理,确保经办机构业务规模与风险偿付能力相适应。对偿付能力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的经办机构,省里将提出降低其市场份额的指导意见,有关县(市、区)要认真加以遵守,共同维护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全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工作,要抓好以下五各环节。第一,要足额筹集偿债资金。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承担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的主体责任,多渠道筹措化债所需资金,按这次会议省与各地签订责任状所确定的数额如数落实。要按吉政办发[2007]42号文件规定的筹资渠道筹集化债资金,并将筹集到的资金及时纳入财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专户。第二,要慎重进行协商减债。要引导债务人与债权人,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协商减债。双方意见一致后,及时签订减债协议。要防止下任务、卡比例、搞“一刀切”式的减债。债权人放弃的债权,要作为对教育事业的捐赠,由当地政府予以表彰。第三,要稳妥兑付偿债资金。各地要严格按照吉政办明电[2009]8号文件规定的偿债程序操作,在兑付偿债资金前,一定要把债权人的账户建立起来,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将偿债资金直接拨付到债权人指定的银行账户。对外出的债权人,要积极联系,直到化债资金全部兑现为止。第四,要严格剔除不实债务。各地要在下一步化解剩余债务工作中,认真进行再清理、再核实,剔除虚假和不实债务,对实有债务进一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债权债务主体。建立健全县乡村债务台账及明细账,准确反映债务规模、性质、构成情况,做到账目清、底数准、数额实,确保化债工作不出问题。第五,要认真搞好检查验收。县(市、区)要组织人力,及时、全面进行自检自查。化债资金兑付完一个乡镇,检查验收一个乡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检自查合格后,及时向省里提出检查验收申请。省与市(州)一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逐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评出化债先进县(市、区),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要做好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的准备工作。
任克军主任强调,全省农业保险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工作,关系大局,意义重要,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把这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化解工作的汇报
为深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推动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70号)和全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债务数字已锁定,计划在2011年底前化解完毕。现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的基本情况 2008年我县按照《关于开展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18号)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基本摸清了债务底数。省市有关部门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了审计复核,并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对应债权人情况逐笔进行了确认登记,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监管系统。经核实,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余额为3628.43万元,其中:债务本金3563.73万元,贷款利息64.7万元。债务组成结构按照用途分类,基
本建设负债3420.16万元,教学设备购臵形成的负债202.87万元,其他负债5.4万元。按照债务来源分类,国内银行贷款23.38万元,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74.85万元,工程单位垫款2162.25万元,教职工借款83.25万元,其他个人借款354.45万元,其他应付未付款765.55万元,贷款利息64.7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如果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方法不当,势必会引发各方面的矛盾。为此,县政府高度重视,研究成立了汶上县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财政、教育、监察、审计、农业、人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督导、债务审核、数据录入和汇总上报,同时明确了各专业组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本乡镇的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县乡两级专门工作机构的成立,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发动,明确工作目标
召开全县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动员会议,印发了《汶上县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实施方案》,对清
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指导思想、清理核实范围、方法步骤及清理核实工作中需要把握的有关政策界限均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各乡镇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
(三)统一政策界限,严格工作程序
我县清理核实工作,坚持以账簿为依据,以债务债权单位的承诺和有关证明材料为附证,以项目学校为主线,以各乡镇财税所、经管站、教办为责任主体,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债务项目的审查核实方面,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直接认定法。对账面记录清楚、手续完备的债务,通过查看债务发生、付款等资料,直接认定。
2、债务对接法。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不能直接对应的债务,采用“对接法”。在确定首次借款是义务教育债务借款的基础上,从最初借款开始清理核对,按转借款时间的先后衔接起来,并查看相应支出,核实无误后按不大于首次借款本息总额予以认定。
3、债务削减法。对向银行和其他单位、个人借款形成的债务,采用“削减法”,实行本息分离,不将利息转本金,并将利息控制在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之下,减少利息支出,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4、倒挤法。对工程决算书、购臵合同,手续比较完备,但债务余额没有体现在账面上的债务,采用“倒挤法”,以决算数或合同数额减去历次还款数额,计算确定债务余额。
5、调查法。对于提供的资料比较齐全,但存在疑问的债务项目,通过调查有关债权人、证明人、实地查验后,予以认定或否定。
6、佐证法。对账面未登记但事实存在的债务,通过查看有关旁证材料,进行认定。如有上访记录或法院判决书的债务项目。
同时,按照我县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的要求,为防止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虚报和漏报,确保清理核实质量,在清理、审核、锁定债务过程中,坚持程序、过程和结果“三公开”,经过清理的债务情况要进行公示,统一了债务公示格式,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同时要求各镇、村、学校把公示结果拍照存档。
(四)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意识
债务清理核实工作,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再加之以前各乡镇、村、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在债务认定上难度很大,如果有些虚假的债务项目被认定了,不但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情况,而且会造成套取国家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也势必给今后的债务化解工作带来隐患。为此,我们在清理核实过程中,进一步严肃了工作纪律,明
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债务清理核实结果的真实完整。
一是对于清理核实地每一个债务项目,必须附有债务人、债权人、项目实施学校提供的相关证据,相关当事人签字认可、书面承诺,每一笔债务项目须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证明人,并出具证明材料。
二是针对未入账的“白条”债务,明确规定各乡镇财税所、经管站、教办为责任主体,项目填报人为第一责任人,填报人对上报债务项目的真实性负全责,并填写保证书,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未填写保证书的项目,县审核组一律不予受理。通过这一做法,大大增强了每个填报人责任意识,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经统计,这类未入账的白条债务最初上报2000多万元,最后审核认定402万元,核减掉80%。
三、化债总体规划和资金来源
(一)总体规划。全县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工作2011年底完成。其中,2010年计划化解 2177 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0%;2011年计划化解 1451 万元,占债务总额的40%。
(二)资金来源。县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切实化解债务提供财力保障。偿债资金主要从以下渠道筹集: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省财政下达的化解债务补助资金;二是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
偿债;三是通过盘活闲臵校产筹集偿债资金;四是通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五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
四、化债资金管理及工作程序
(一)偿债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偿债资金纳入县级财政专项中央政府资金特设专户统一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银行贷款、单位借款、个人借款和工程欠款等债务,由县财政从特设专户直接支付到债权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二)严格审批制度,规范偿债资金支付程序,建立债权人申请制度和偿债资金拨付审核制度。对于应偿还债务,由负债学校或单位根据清理核实情况开具偿债资格证明,债权人持偿债资格证明、有效证件、银行账户等材料,向县教育部门提交偿债申请。县教育部门要认真审核债权人资格及其申请偿债资金,及时批复债权人偿债申请,对债权人申请进行备案,并将审核批准后的债权人申请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下达支付指令。对债务人的偿债通知,县教育部门的审核意见和县财政部门的支付指令实行主要负责人签发负责制。与偿债资金支付有关的手续要全部建档,妥善保管。
(三)明确偿债的优先顺序。在偿债时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偿还逾期债务(指已过归还期限的债务),优先
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和工程队的债务,优先偿还因病致贫、遭受灾害的农村债权人的债务,优先偿还债务本金。对于尚未到期的债务,要耐心向有关各方做好说服工作,争取在此次化债工作中提前清偿。对于债务各方执意不愿提前清偿的债务,要预留足资金,待债务到期后及时予以偿还,不得再形成新的拖欠债务。
(四)实行偿债销号制度。依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监管系统建立债务偿还台账,逐笔登记债务偿还信息,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同时,已销号的债务要通知学校等有关单位,及时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化解债务程序和计划化解债务情况都应在对应的乡镇、村和学校等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债务发生时间、用途、数额、债权人、债务人、举报电话和受理部门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六)妥善处理“白条”等财务不规范问题。原则上,在发生债务时已作为原始凭证入账,且有当事人双方及相关证人签字确认的“白条”,经过清理核实和公示无异议后,可将其视同合法债务凭据。其中,已审核确认可视同合法债务凭据且属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项目的“白条”,需到税务机关开税务发票(应纳税款含在偿债资金本金中,不再另行计算),并连同“白条”一并作为偿债的依据。对公示中有
异议的“白条”,根据公示情况认真进行再次核实,不符合规定的,予以剔除。对为骗取政府偿债资金而伪造“白条”和做假账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经济责任,涉嫌犯罪的,将其移交司法机关。
(七)建立健全债权债务资料。对每位债权人每笔债务的原始资料进行复印,建立从债务的形成——往来款项——多头付款——实际欠款余额等一系列完备的债务资料,并由债权人对已支付的款项进行确认,由所属乡镇政府、财政所、经管站对已付款项进行确认,避免因多头付款而造成债务不实的事例发生,确保学校管理债务与债权人债务余额相符,所有债务资料由县教育局归档。
五、新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及“普九”债务的逐步化解,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经费保障水平将会得以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薄弱,基本建设任务大,内部配套设施匮乏。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几年相继实施了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建设项目,使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物质条件得到迅速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农村义务教育负债,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
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县新形成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总额2655.9万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1806万元,设备购臵形成的债务381.4万元,小型维修等其他方面形成的债务468.5万元。
(一)基本建设规模大,是形成新的义务教育债务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县多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普九”期间建设的校舍普遍设计标准低,部分校舍还存在结构缺陷,实施危房改造及校安工程的任务繁重,新建项目多,标准高,投入资金量大,所需资金则由省、市、县、配套完成,而县、乡财政财力拮据,配套资金有限,建设项目又要按期完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遍的做法只能是想方设法赊欠工程款,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
(二)内部配套设施投入的增加,是产生新的义务教育债务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原本匮乏的教学仪器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校园网络等硬件建设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目前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硬件投入只能靠举债来实施。
六、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牵头,规范程序,合理处置布局调整的教育闲置资产,增加偿债资金来源。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教育闲臵资产处臵方面,建议出台有关文件,按照国家关于行
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快农村教育闲臵资产的处臵。将农村撤并学校的闲臵资产进行处臵变现,所得资金应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偿还学校债务。同时,适当考虑村民的前期投入,合理分配收益。
(二)多方努力,积极配合,共同营造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当前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索债强迫学校停课、将师生逐出校门、封堵学校教学生活用房等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并严肃处理。各部门要以教育发展的大局为重,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减负”。不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不给教育增加额外负担。
(三)开源节流,避免浪费,加强教育自身的资金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安排各类学校办学规模。要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坚决制止新债务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农村中小学不得举债建设”的规定,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解决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需求问题。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借新债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坚决制止发生“一边清理老债、一边产生新债”的现象。
七、村级社会服务需求与供给情况
(一)我县广大农民对政府和社会服务的要求非常迫切,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当前农民需求最强烈最现实的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生活环境。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环境,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优质的供电、供水、通信等服务。
2、农副产品销售服务。他们希望帮助销售产品,建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帮助农民直接销售产品尽量拓宽销售渠道。
3、农民信息服务。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信息、致富信息、打工信息、种植业结构调整信息、农副产品销售信息。
4、农业科技服务。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多提供一些“特色”科技服务,如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绿色食品等,据此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5、农用物资服务。希望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用物资,特别是化肥、种子等乱涨价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打假、打劣的工作力度,认真查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纪案件,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6、法律服务。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希望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7、社会保障服务。迫切需要改善农村就医条件,亟需
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希望提供农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险比例。
8、政策服务。希望加大惠民政策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机补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扶持力度。
(二)县政府和村级组织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方面提供了以下社会服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县计划完成97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今年,全县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6处,整合村庄158个,涉及人口近20万人。目前已竣工住宅楼117栋,8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92亿元。积极推动城乡一体的交通、通讯、光纤、能源、给排水、环保等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脏、乱、差状况,形成县城、乡镇、农村社区等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的差距。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公共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同步建设包括社区管理、文化大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社区警务、生活(生产)资料超市等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改善了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
2、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着力构建惠及全民、富有特色、功能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臵,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础网络、公共资源的共联共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9.51%。加大对农民的就业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转移15万多人。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低保、五保和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
3、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市场拉动、示范带动,以发展高价值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循环节能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进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利用沼液沼渣,推广绿色、有机、高价值作物种植,形成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农业、工业、旅游三产互动,促进农民身份逐步向产业农民、技术工人、农村经纪人、商人转变,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了农村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制度等,积极推进村务公开,确保群众满意。通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更广泛的村民自治,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了解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求、所忧、所虑,搭建干群共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平台,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省、市有关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精神,部署安排我区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标志从2007年开始已经准备三年之久的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进入实质化解阶段,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化解工作。刚才人大冷
主任宣读了“普九”化债实施方案,易晓兰同志对普九化债工作作了具体布置,齐子伟同志宣布了化债工作纪律,我完全赞同。三阳镇、洪塘镇和文教局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区政府还与各乡镇、街道、文教局签发了责任状,请大家按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普九”债务化解的重大意义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非常及时,十分重要。与全国、全省的形势一样,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区深入开展了普九工作,并于1995年10月顺利通过了全省验收。“普九”目标的全面实现,是我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的制约,形成了巨额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费附加,地方政府没有了偿债资金来源,农村“普九”债务也因此长期沉淀了下来,并且连本带利,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日趋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认为,做好“普九”化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1、化解“普九”债务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举全区之力重教、支教、兴教,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普九”教育,在全市、全省及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席位。但也应看到,由于“普九”债务得不到有效的化解,不少学校无法摆脱“年年还债、年年欠债”的困境,学校领导无法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地方甚至还发生被债主封堵校门等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件,成为困扰我区教育发展的难题。因此,尽快化解“普九”债务,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强区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2、化解“普九”债务有利于减轻财政包袱。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落实义务教育办学经费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负债,虽就举债主体而言,是学校或乡村,不是财政,但从全区的角度来讲,教育的负债也是财政的负债。此次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化解,中央和省将给予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由于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向省财政争取转移支付的结果比较理想,全区共争取化债补助5939万元,占债务余额的73.8%,高于宜春市的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应该说,上级对我们的转移支付还是给予了倾斜和照顾。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会,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科学运作到位,切实做好我区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切实减轻教育包袱、减轻财政负担,彻底甩掉“普九”债务这个历史包袱。
3、化解“普九”债务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将科教兴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首要战略,把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义务教育的和谐,就没有**教育的和谐,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从我区“普九”债务的构成来看,很大部分是社会债务,是教师内部的集资。如果“普九”债务长期得不到有效化解,必然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彻底化解“普九”债务,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减轻群众负担,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普九”债务化解的基础工作
此次“普九”债务化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工作要求高。就全区而言,将会涉及到22个乡镇(街道)、268所中小学,573个债务项目。我们一定要在把握好政策的基础上,扎实工作,真正把这一惠及**人民的好事办好。具体做到“五个明确”:
1、明确“普九”债务的化解范围。“普九”债务是指各地以县为单位推进“普九”工作,至通过省级“普九”验收合格期间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但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补贴、福利、奖金等形成的债务,一律不能算作“普九”债务。全区总的时间段是从1986年7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止。目前,省审计锁定债务8039万元,并且已经录入了“普九”化债监管系统。具体操作来说,就是要按照省审计锁定的录入监管系统的债务,逐笔进行化解,化解一笔,销号一笔。
2、明确偿债的优先顺序。按照全省的化债方案,总的原则是:优先偿还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和工程业主的欠债;优先偿还因病致贫、遭受灾害的农村债权人的债务,优先偿还债务本金。全省总的资金分为三批,第一批资金已经到位,第二批资金也即将到位。区财政局已经将各乡镇分批次的化债计划进行了分解落实。各乡镇要根据省里面
确定的原则、区财政下达的分批次化债,确定具体的化债计划。
3、明确化债资金来源。省财政按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校数和财政困难程度等客观因素分配确定各县(市、区)的补助金额,不与实际发生的债务额挂钩。经过区化债领导小组反复研究,区里面已经按照上级规定办法,分配了各乡镇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数和配套资金数。今天再明确一下,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已经确定,不管各地的实有债务多少,都不再变化。如果上级转移支付多于实有债务的,结余资金由各乡镇统筹用于教育事业和学校建设,但是要按照进入监管系统的项目和数据搞好操作,区里不会以任何形式进行调节。如果上级转移支付少于实有债务,配套资金全部由乡镇负担,而且不能打折。
4、明确偿债资金支付程序。偿债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建立债权人申请和偿债资金支付审核制度,债权人提出偿债申请,经中小学、村委会、乡镇政府(区文教局)、区综改办等单位审核无误后,由区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到债权人。
5、明确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债务公示制。公示制是加强群众监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审计认定后对每笔债务名称、发生时间、依据、债务金额、经办人、证明人等进行全面公示,无异议后最终锁定。二是建立乡镇债务核算台账。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加强和完善乡镇财务管理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逐级建立化解债务资金情况统计台账,将审计确认的乡镇债务全部纳入账内管理,按资金来源和债权人分别建立台账,逐笔化解。三是实行偿债销号制度。区综改办要与财政部门及时交换偿债资金支付信息。逐笔登记债务偿还信息,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已销号的债务要及时通知有关学校,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
三、精心操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经过全区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已经进入实质化债操作阶段,现在关键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工作中要确保做到“六个到位”:
1、要确保高度重视到位。现在到了正式化债阶段,这是我们化债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后一道关口,出不得半点差错。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工作不踏实,不到位,就很有可能小事惹出大麻烦,小钱牵出大问题。因此,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村委会、学校等单位,都要保持清醒头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加强工作协调,切实把化债工作抓紧抓实。
2、要确保真实债务全部化解到位。到2009年底全部化解所有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真实的债务,这是一条硬要求,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也没有任何借口可找。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街道也与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现在上面的转移支付都已经或者即将拨付到位,区里面将严格按上级的要求,及时、足额地把资金拨下去。从全区的数据来看,上级的转移支付能够完全彻底地把所有真实的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干净,因此,化债资金是基本没有问题,各乡镇、街道也可以算得到。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要做细、做实。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不细致、不到位而造成真实的义务教育债务没有如期地化解完毕,我们就没有办法向上级交代,也无法向全区100多万人民交代。因此,我们要以对上级、对历史、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真实债务彻底化解干净、决不允许留下任何尾巴。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化解真实债务的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打主意,出了问题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3、要确保运作资金安全到位。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锁定的债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对此,我们提一条硬要求,债务运作资金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风险和问题。为了确保运作资金安全,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准确掌握情况。对于债务的真实情况,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心中有数。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今天要特别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区综改办的要求,将债务真实情况上报区综改办。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转过弯来,以前我们虚报了一部分债务,目的向上争补助。现在上面的补助已经明确,不管债务多少均不会变化。二是要求债务运作资金一律转回乡镇财政,规范操作,到时候有据可查,这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以免产生后顾之忧。三是要求各乡镇要建立好化债档案,做好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与债权人沟通好、协调好,共同做好迎检工作,确保考核验收过关,确保操作不出问题。
4、要确保维护稳定到位。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稍有不慎,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发矛盾,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建立健全化债试点工作信息报告制度。一是每月底,各乡镇、街道要全面汇总并上报本地化债试点工作的进展、成效和问题等情况。二是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的即时报告制度。各地对化债过程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方面要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三是建立化债信息联络员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和联络,并将联络员名单上报区综改办。总之,不管哪个部门、哪个地方有关化债工作的信访问题,都要及时向区综改办通报,以便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以确保化债工作平稳推进。
5、要确保督促检查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清理化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各相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在认真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弄懂政策的基础上做好对清理化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涉及政策和业务方面的,要及时收集信息,能够答复的,要及时答复;不能答复的,该请示上级的,要及时请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清理化解工作的督促检查。区综改办、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派出专门的督查组,对清理化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地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要确保纪律严明到位。为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财政、教育、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要严明工作纪律,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及产生新债的行为,除追回补助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宋昕 付文志 程仙娟
[内容摘要] 乡村债务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我市乡村债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经济 债务 对策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财政局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乡村债务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研究和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办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建康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98个乡(镇、办),1715个行政村,1197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有222万元人,52万农户。经核实,截止2005年,全市乡村债务总额31592.09万元,其中:乡级28011.49万元,村级3580.6万元;乡级债务占88.67%,村级债务占11.33%;平均每个乡(镇、办)负债322.37万元,每个行政村负债18.42万元,每个村民组负债2.64万元,每户农户负债607.54元,每个农民负债142.31元。这些债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村级集体企业贷(借)款债务3295.30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0.43%,其中:乡级3287.41万元,村级7.89万元。
(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21365.1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7.63%;其中:乡级17952.57万元,村级3412.6万元。在公益事业建设贷(借)款债务中,兴建乡村学校的债务18688.1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15%(其中: “两基” 攻坚贷款负债17510.66万元,占公益性事业建设负债总额的81.96%。);修建乡村道路的债务2189.4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93%,乡村计生优抚等债务92.2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29%;其他债务395.3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25%。
(三)乡村发展种植养殖业贷(借)款债务5047.7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5.98%,其中:乡级4937.05万元,村级110.71万元。
(四)其它债务1883.8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96%,其中:乡级1834.46万元,村级49.40万元。其它债务主要有各种项目配套资金贷款债务、村村通电网建设、乡镇办公楼建设、维修、乡镇招待费、修理费、烤烟生产贷款等债务。如水城县滥坝镇、保华乡、米萝乡办公楼建设和维修贷款352.8万元。
二、我市乡村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盲目兴办企业,无序转型改制,增加了乡村债务。前些年,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乡村经济发展规划急于求成,盲目立项,兴办企业,在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举债实施,致使一些企业先天发育不良,后天管理混乱,造成亏损或倒闭。在近几年的企业改制中,对乡村企业的资产没有部门管理,更没有认真地进行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没有经乡村领导班子成员讨论通过,把不应由乡村承担的债务转嫁给了乡村。如盘县刘官镇磨芋加工厂1993年在银行贷款57.67万元,刘官增压砖厂1992年贷款40.68万元,响水镇煤矿贷款249.86万元,洒基镇煤矿贷款100万元等等,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企业倒闭,债务无法清偿。据清理资料汇总反映,全市这类性质的乡村企业债务达3293.30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0.43%。
(二)超越实际能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增大了乡村债务。近年来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乡村也增大了投入,农村的修路、拉电、人畜饮水、修建学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等公益事业,在缺乏资金,靠农村信用社贷款或者是靠欠施工单位垫付的前提下进行的,增大了乡村两级债务。仅盘县滑石乡在农村电网村村通工程改造工程中货款就达169.4万元。据清理统计,乡村两级这类债务高达1177.47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3.73%。
2004至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政策,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基贷款”猛增,贷款总额达到17510.66万元,超过历年各项 债务总额,占债务总额的55.43%,其中:六枝特区3474万元,盘县6741.26万元,水城县6595.4万元,钟山区700万元。并且,承担偿还 贷款的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加大了化解乡村债务的难度。
(三)举债实施种养业,因管理不善项目失败,乡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乡镇发展种养殖业,开发经果林、科技养猪、养牛等,本属无可非议,但是,由于对项目的考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量力而行”,盲目地上项目、搞建设,结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多数项目失败,由此形成的债务高达5047.7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15.98%。
(四)各种项目的配套,加重加大了乡村的债务。为促进地方事业的发展,乡镇都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但各种项目都要求乡镇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在乡镇无财力保障的情况下,只有向金融部门或个人借债实施,造成大量负债,如其他负债1883.86万元,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96%。
(五)以收取“三提五统”为抵押贷款形成的债务。税改前,乡村贷款主要是以收取“三提五统”费作抵押贷款或还款保证;税改后,取消了“三提五统”,乡村没有了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由此贷款形成的债务,乡村缺乏偿款能力。
(六)政企不分,缺乏民主监督,使乡村经济秩序紊乱。政企不分问题在乡镇级并没有解决,大量乡镇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债权债务问题不清仍然存在,债务主体是乡镇政府还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分清。同时,由于农村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乡村干部不经群众讨论同意就擅自代表乡村借款,造成债权债务关系紊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建议
乡村债务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化解老债务,遏制新债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社会的稳定,引发农民负担反弹,增加财政风险,干扰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政府形象和执政能力。化解乡村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但是,由于乡村债务形成的因素很多,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加之乡村债务数额巨大、涉及面广、时间长、情况复杂,处理的难度很大。目前,各地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和办法,都在摸索和探讨当中,因此,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
进一步理清乡村债务的规模、种类、分布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基础条件。这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明确乡村债务的统一统计口径;二是确定统一的乡村债务分类方法;三是编制统一的乡村债务表;四是对乡村债务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减债办公室,减债办公室由市减负办牵头,负责全市乡村债务工作组织、协调及具体事项的处理工作。二是建立减债目标考核制度。把消减债务作为乡镇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列入年终考核,完不成减债任务的乡镇,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并且不得提拔重用。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市财政设立减债奖励基金,按实际减债总额的一定比例奖励积极主动化解乡村债务的县(区)。此项资金仅用于偿还乡村债务,专款专用。
四是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乡村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五是规范乡镇经济管理行为,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精神,规范乡村经济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乡村级债务发生。
(三)多方筹资,分级负担,逐步化解
一是按照政企分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进一步摸清、核实乡村债务底数的前提下,明确债权债务主体。属乡镇政府行为的,由乡镇财政逐年化解;属企业或个人行为的,由债务人负责偿还,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以达到化解乡村债务的目的。二是制定减债时间表,分按计划完成减债任务。即村级债务在2至3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乡级在3至5年内完成化解任务。三是县(区)建立偿债准备金,实行“县(区)管乡用,专户管理”。对乡级债务,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乡级财政筹措一部分。由乡镇拟定偿债计划,经县财政审定后,乡镇按规定时间将偿债资金存入偿债准备金专户;县财政安排的偿债准备金与乡镇的一并存入专户,合并用于偿还各乡镇所欠债务,偿还债务时,由债权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据,经县(区)、乡财政确认并报县(区)政府同意后,列入偿债准备金使用范围。四是对村级债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有农村税费改革中上级明文规定给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提成留存以及其他收入,偿还确有困难的,乡镇财政可视其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偿债还债
乡村债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解决债务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一是收回欠款还债。加大对个人借欠公款的清收力度;对个体、联合体承包的集体企业、林场、荒山等所欠承包金采取强制办法收回欠款;对集体、私营企业借、欠财政的资金,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收回积极收回,收不回的,通过法律诉讼程序处理,倘若一时还不清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二是资产抵债。对沉淀或闲置的资产、已关闭停产的乡镇企业资产,采取招商、合股、拍卖等方式进行盘活;对荒山、林地等集体资产,公开招标,过渡经营权;城镇建设出让土地资产,收益部分用于偿还债务;三是划转消减债务。对乡镇、村级为企业担保的借款,划转企业承担;四是核消减债。对乡村两级历史上形成的呆账、死账,经本级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核减;对历史遗留的银行贷款,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予以核减。六是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对口对项目化解乡村债务。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债务,市、县(区)教育部门可从每年收取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还债;对乡村道路建设债务、农村计划生育、优抚等债务,市、县(区)公路、计生、民政等部门可以发挥其部门优势,积极乡化解乡村债务。
(五)采取措施防止新债
一是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收支缺口;二是不得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三是不得采取由施工企业垫支等手段上项目;四是不得举债兴建工程;五是不得滞留、挪用对村级组织的补助资金;六是不得举债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七是不得铺张浪费或随意增加非经常性支出;八是兴办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得超出“一事一议”控制标准,不得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凡违反上述规定形成新债的,一经查实,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资料来源:
1、贵州省农村税费改革资料汇编(2002-2003)
一、村级债务的现状
2003年下半年,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秭归县**镇组织化债专班进村开展工作,经过近两个月努力,锁定全镇村级债务,债务总额390.82万元,债权495.85万元。从债务构成来看,主要由“普九”、公益事业两大债务组成。其中,“普九”债务为108.35万元,将近占债务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债权构成则相对简单,主要是农民需上交的往来款、“三提五统”、集资和税费的各种“尾欠”。从数据上看,村级债权大于债务,化债时“收”“支”应该基本持平。但目前各村依然债务压身,向村集体讨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出现讨账者要跳楼的闹剧。一村主任说:“这几年过年如同过关,向村里要账的人很多,有本村农民、经营户,也有外地包工头,还有其他怀揣条据的索债人,商量的、求情的、威胁的,甚至在村委会寻死觅活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他苦笑着说:“就是真有人跳了楼,村里也还是拿不出钱。”事实上,不少村书记、主任过年都如同过关。
村级债务为为何尝还不了,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村级债权没有得到维护,农户尾欠款无法收回;二是村里经费主要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只够维持运转;三是国家为村级债务的买单还只限于“普九”债务,对公益事业债务还没有“说法”。到2008年低,国家共为**镇下拨化解“普九”债务资金91.87万元,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村债务负担,但债务压力依然不轻。全镇村级债务还有近300万元,11个村平均债务不会低于10万元,仅向家湾村就还有54万元。
二、村级债务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村级债务就像一个发酵的面团,问题会逐渐膨胀。因为村级债务涉及面广,既牵连到村集体,又牵连到农户;既涉及村内,又涉及村外;不仅影响村委会的运转,还影响村干部和农民的心态。
秭归县2003年的化债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化债,只是将村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锁定。应当说,将原来的“糊涂帐”变成了一本“明白帐”。但6年时间过去了,由于国家没有对村级债务的化解出台明确的政策,各村实际的化债工作进展不大,而且,受03年化债工作的影响,“明白帐”又变成困惑干部群众的“糊涂帐”,让村干部和群众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是村集体的债权得不到维护,化债没有经费保障。03年,**镇向家湾村共锁定村级债务58.2万元,同时锁定债权63万元。当时,村干部还有相当高的兴致,认为把农户的尾欠款收起来,再尝还债务应当没问题。所以,村里在锁定债务时积极性很高。但结果是一等再等,因为农村稳定的需要等原因,没有得到上级向农户收取尾欠款的许可和支持。彭家坡村文书说,国家没有政策,上级没有发话,村民的38万尾欠款至今也就搁着没有收。因此,村集体的债权没有及时得到维护,村里也就没有资金尝还债务。
二是债务问题引发多方矛盾。没有钱还债,村集体与农户或其他单位、个人的矛盾就越来越深,村里工作也自然时常受阻。债务锁定后,村集体为包括农户在内的所有债权人出了具,部分村还作出了还债的承诺。因此,债权人就满怀希望向村集体索债。当村集体无法还债时,矛盾就被激化了。同时,在清理债务时,为方便起见,有的村还在农户中相互转账,造成农户间形成债务关系,引起农户间的矛盾。少数包工头由于从村集体拿不到钱,成为农民的众矢之的。而当时为修路等四处借钱的村干部更是有苦难言。**镇一名叫向立建的原村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代表村集体从一个体户手中借款3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这笔钱村集体一时无法还上,结果他离职后仍不得安宁。2005年,债权人在讨债无果的情况下,差点用氧割机切了他家的门。直到去年国家“普九”化债,还了该债权人的部分钱,向立建才有所安宁。
三是农户尾欠款久拖不决,群众不满意。03年秭归全县的债务锁定,既让群众清楚了村集体的家底,也让他们知道了谁还有“三提五统”、农特两税的尾欠款,谁没有交清村集体譬如“普九”建校、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的集资款。但时过多年,部分农户该交的尾欠款至今没交,导致群众以为是要免掉。在过去基本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村民办学校,兴公益,多数人吃了苦,尽了力。现在,少数人欠多数人的帐不还,多数人自然不满意。村民说,过去我们一样穷,但我们听国家的话,哪怕勒紧裤带,我们也没有少国家和村集体一分钱。为什么总是老实人吃亏?除了真有困难的少数人以外,尾欠户中,有干部家属,更多的是霸道无赖之人。早晓得他们不交没事,我们原来也可以不交。无尾欠的群
众还不时听到风凉话,让他们心里更加不平衡。个别村民甚至提出村里应该返还他们当初所缴的集资款。近两年,国家主动承担了农村“普九”的债务,但群众反响不一,认为当初“普九”集资人人有责,无论到何时,该交的一定要交。群众的公平意识表现得较强烈。
三、对村级化债的几点建议
首先,国家应当及时出台明确的化债政策。从当前农村现状
看,化解村级债务已迫在眉睫,浏览媒体的相关报道,很多地方已开始了化债。但在国家对村级化债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前,各地化债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地方因为化债已经引起了新的矛盾。村级债务大多是历史问题,多数是税费改革前农村办学和兴办公益事业举的债。责任谁负,怎么负,国家应该有政策。目前,国家已承担了“普九”债务,但整体政策没有出台,这也是导致各地或驻足观望或无从下手等造成化债进展不顺的主要原因。
其次,村集体要加强造血功能,主动化债。目前,村集体普遍经济困难,财政转移支付仅够维持运转,但债早化早安宁。从部分地方化债的方式看,有发展企业盈利还债的,有依靠集体土地变现还债的,不管那种方式,只要群众理解支持,不引起新的矛盾纠纷都是可行的,主动还债,不等不靠,有利农村社会的稳定。
【医疗单位债务化解工作措施】推荐阅读:
医疗保险工作综合目标管理措施07-13
医疗事业单位面试真题06-10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措施11-08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11-12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措施09-10
医疗技术管理整改措施11-10
创建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实施方案06-20
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试试题09-12
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整改措施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