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荐9篇)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1

摘要:在监管安全的新形势下,急需要有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强有力的监管改造手段和高效的监狱管理工作机制,有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一支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的领导指挥与决策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联动应急指挥系统等,为各级监狱机关提供强有力的现代化监管手段。

关键词:监狱信息化必要性 中国的监狱信息化建设 国外的监狱信息化建设,“十五计划”以来,全国监狱系统重点开展了以网络互联互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狱政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建设。

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将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届时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将会明显提高。有关人士认为,监狱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监管安全水平,减少冗余工作环节,优化监狱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全国监狱系统已普遍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基本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条件。

监狱信息化必要性

对于监狱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了解,在2010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具体内容如下:为提升监狱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的建成将促进监狱依法、规范、公正和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各级监狱管理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近年来,我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监狱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监狱信息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北京等21个省(区、市)监狱局建设完成了覆盖所有基层监狱的省级广域网。各地基本建立了罪犯信息、狱警、警务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各项技术防范工程和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监狱信息化建设,能为监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达到“科技强警”的效果。以监控系统为例,为基层警察带去极大的裨益,最明显的感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有效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压力。当下,我省各监狱普遍存在押犯多而警力少这一客观事实,警力紧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监控系统的设立,使基层警察不再疲于在监管各场所巡视,在监控屏幕前点击一下鼠标,便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大大减轻了值班工作压力。

二是能强化罪犯现场管理。如何有效化解罪犯矛盾,将罪犯之间的纠纷摩擦遏制在萌芽状态,是基层警察在日常管理和狱情排查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监控系统能充分彰显了“技防”的优势,一方面使警察对罪犯的行为动态洞若观火,为日常管理提供莫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对罪犯能产生威慑效用,使其不得不时刻规范、检讨自身行为。

三是能有利于执法管理过程中调查取证。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时,经常会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调查取证难。传统的取证方法便是在场罪犯佐证,这往往因无法形成有力的证据链而引起当事人不服,进而可能引发不服管教、消极改造甚至对抗管理等诸多日

常管理中棘手的“后遗症”。而监控系统庞大的数据存储和视频图像调用功能,让罪犯的违纪违规行为随时可以清晰直观地“回放”出来,让罪犯口服心服,使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取证难题迎刃而解。

江苏服刑人员有个自主教育网

我国的监狱信息化建设

江苏监狱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建立的罪犯教育改造网站,为罪犯教育改造提供了新的平台。网上可视心理咨询、网上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网上音像资料传输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育改造的实效。

南京女子监狱在监内建立了服刑人员心桥网、心星网。心桥网是对犯人进行自主教育的网站,内容丰富,设置了监狱新闻、狱务公开、改造纪事、纵览天下、时事点评、狱外来风、社会热点、娱乐信息、女性健康、家教百科、自然科学等栏目。服刑人员在网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得到身心放松。心星网是一个专业性的心理教育网,犯人在网上可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点播心理健康教育视频,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人格。

浦口监狱的心泉网,立足服务犯人改造,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基本实现了教材多媒体化、教育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

金陵监狱和无锡监狱分别在监内建立了新生家园网、寄畅园网,除设置了监狱新闻、狱务公开、视频电影等众多栏目外,还在网上建立了虚拟超市系统,服刑人员可以在网上浏览超市陈列商品,自主选购商品,并自动生成商品清单和价格清单,监狱超市工作人员根据服刑人员的商品购物清单,将商品配送到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服刑人员通过“一卡通”IC卡,自动扣除价款,狱内消费方便、快捷、透明。

减刑案件远程视频提审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苏法官率领合议庭一行4人来到省监狱管理局多功能会议室,他们在这里对无锡监狱9名服刑人员进行减刑案件提审。

合议庭对身处无锡监狱的9名呈报减刑的死缓、无期徒刑服刑人员逐一进行了提审,详细询问了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核实了有关事实,并对服刑人员进行了教育,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据悉,江苏监狱系统积极探索远程视频系统在监狱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还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立了远程医疗中心,目前已有多名服刑人员通过该系统得到了精神科医生的初步诊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国家监狱的信息化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监狱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他们超前的发展观念和高人一筹的信息技术优势,结合松散型的、开放的狱政管理模式,建成一座座文明、发达、高科技的现代化监狱。

注重监狱中央数据库的建立,并实现数据共享

欧美监狱通常配备若干个网络信息计算机中心,每座监房各有1个,监狱总部1个。所有这些计算机中心通过光纤局域网相互连接。每个中心配备有一个奔腾服务器,各部门都有不同的网络信息点。监狱另有一个计算机中心供公众查询。早在九十年代,欧美监狱就开始采用监狱服刑人员数据系统,并且所有的监房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引入PMS(theprisonmanagementsystem,服刑人员管理系统),PMS是一个G2G和G2C的电子管理工具,它除了用于透明化和简单化的数据处理之外,还可以用于建立中心数据库,为监狱的所有监房提供资讯帮助。

(一)“无围墙”监狱建成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于2007年5月投入使用,电子标签代替狱警监控服刑人员。这家高科技监狱位于日本南部的山口县,与警备森严的普通监狱不同,这家监狱四周没有高高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无线栅栏和红外线传感器等高技术警报设施。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所监狱由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约合4.48亿美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二)采用GPS技术监控服刑人员

英国在3个地区率先采用一种新型的跟踪技术即卫星定位技术。利用它,警员们可以对那些恋童癖、家庭暴力犯以及其他犯罪分子所在的方位实行24小时定位,误差不超过2米。目前,作为假释的前提,一共有120名违法者戴上了这种新型设备。他们一旦违反特定的要求,例如,一个虐待儿童犯靠近一所学校,一个家庭暴力犯再次接近受害者,一个盗贼四处无目的游荡,这个设备就会自动报警。

(三)E时代的监狱管理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2

我认为, 作为班主任首先自身要端正对信息化技术的态度, 信息化技术手段纵使再便捷, 再高效, 终究也是一种辅助手段。关键是在于班主任如何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去灵活、高效管理班级。这些信息化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普及与应用、数字化通讯设备应用以及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等技术的实施。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普及, 会使班主任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及社会的主流思想, 社会随时出现的新鲜事物和一些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时刻掌握学生的信息和资料以及学生的思想。这些都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当下应该具备的素质。

1 班主任与信息技术的科学结合与合理运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较为复杂, 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数的文化基础较差, 知识储备量较少并且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都不成熟, 对于新鲜事物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他们往往对于突如其来的大量的信息化手段无法接受,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并且在信息化普及的背后还有网络带来的不健康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些并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抵抗意识, 从而会发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 导致信息化手段运行失败。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 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学们的网络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的积极地配合班主任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是把双刃剑, 如果在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时候没有端正态度, 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那么将会事倍功半甚至产生无法预知的后果。

班主任应该正确的看待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效果, 信息化技术确实能够给班主任带来方便, 而且也能与时俱进。但是班主任应该明白即使信息化技术再成熟, 也不可以替代班主任自身的管理与教育。信息化技术仅仅是班主任的辅助工具, 不可以让信息化技术完全替代班主任自身的教育教学。因为“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本职工作, “育人”更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 班主任的管理教学工作主要还得依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2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班主任运用PPT、FLASH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开展教育教学内容。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教学可以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枯燥、抽象等弊端。通过视觉和听觉双方面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专业知识, 使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是当下先进的、流行的教育教学方法,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通过信息化手段教育教学, 开展思想教育视频, 写实纪录片以及和专业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可以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信息化技术教育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思想教育的不足, 让同学们有兴趣听,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兴趣教学”的本质, 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3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学生档案管理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 不同的地区。这给班级的学生资料档案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困难。班主任以及班委会成员可以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学生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每个学生的身份资料、学籍资料、户籍资料进行详细的表格式管理。并且对于每一个同学的个人学习成绩, 个人操行量化成绩进行准确的、详细的记录。并且对于班级的值日生表、课程表、专业知识评比、学习标兵、劳动标兵等评比制度等进行透明的公开的记录与评比, 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布。这样有助于班级同学的正方向竞争, 使班级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能够方便班主任的管理并且能保证资料的长久性, 准确性, 公平性和安全性。

4 利用信息化技术记录学生生活, 让同学体会成长

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 有的学生出现了不健康的心里, 有的甚至消极对待生活和社会。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和教学工作, 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生活, 帮助学生留住在学校的最美时光和最快乐的片段。例如我班开展了电子相册活动, 让同学们自行选取自己在学校生活中有意义的照片发到班级的交流群里, 由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进行整理和后期制作。形成电子相册。同学们都各自分享他们的最美瞬间。这也是信息化技术给同学们带来的温暖感动。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复制班级活动和记录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例如我班举行了利用的PPT和MIDI音乐制作软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设备, 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开展音乐赏析主题团活, 在班级和系里的反响较好。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让同学们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幸福感。

今天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同样需要承载信息技术的高速列车, 是班主任在复杂教育教学工作中, 达到简洁、明朗、高效的效果。再加上班主任的爱心、耐心、细心, 使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使班主任的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现代化。而班主任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的同时与学生一起体会成长, 收获感动, 这是一个现代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它承载着社会的信任, 同学和家长的期望, 祖国的未来。

摘要:新时代的班主任, 要加强学习, 适应新时代下班级管理的新形势。面对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事实, 我们做班主任工作同样要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 让现代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复杂的工作中发挥高效辅助作用。

运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篇3

伴随中国加入WTO、企业技术进步的加快、国内同行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国际化的进程,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出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长期以来,企业管理以手工为主,相对粗放的管理制度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缺乏信息集成手段,难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企业的决策层缺少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大齿集团决策层深刻认识到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通过企业管理的进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实施这一战略,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生产管理上应用北京希门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生产管理软件,并于2002年启动并实施了ERP一期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优化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流程,建立了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如下:

需求调查:因为每个企业的生产模式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一个生产管理软件在每一个企业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软件对企业生产模式特殊性的适用。北京希门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对我公司内各个分公司、车间的生产实际和管理需求进行了调研,并与生产管理部一起对各方需求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适合我公司生产模式的软件方案。

软件试运行:基础模块的试运行。2002年6月份,产品数据管理和库存管理两个基础模块开始实施。产品数据管理主要是保证系统内部产品基础信息的唯一性、建立产品BOM表等;库存管理主要是对公司内部各类库房的日常事物进行了综合管理。通过基础模块的试运行为生产主模块的试运行准备了基础数据,并对该软件的功能进行检验。

生产主模块的试运行。2002年8月份,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控制等三个生产主模块进行了试运行。这三个模块实现了产品装配计划生成零件需求计划;外协毛坯的组织;零件加工从投入、转移到装配的全过程的管理控制。通过对生产主模块的试运行,使我们对生产管理软件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对试运行时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找出简洁合理的解决办法,使得管理软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实践的检验。

生产管理软件的正式运行。2002年10月份,生产管理软件开始正式运行。

同期使用的模块还有系统管理、工厂日历、能力需求计划、综合指标分析、办公自动化等。

企业通过ERP工程的应用和实施,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ERP一期工程我们认为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数据集成、共享。产品数据管理模块的应用,解决了企业各个部门对产品基础信息需求的多重性,实现了生产系统中产品基础信息的唯一性;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统一,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减少了重复工作,增强了产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减少了在制品占用量。由于建立了期量标准和运用了MRPⅡ先进理论,使得可以在流转票据领料单和加工票(入库单)上打印出合理的计划数量,从而用计算机汇报时,对于物料交接数量、入库数量和领料数量必须在工单计划的控制下进行,数量不合格时系统拒绝接受,严格控制了投入产出,从而合理控制了在制品的占用额。毛坯库2002年库存资金占用一直保持在400万左右,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5%,生产在制品同比下降了56%。

夯实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企业各种类型的数据规范、准确、完整,对于已经上机的产品结构数据、库存、工艺路线、材料定额等信息完整,准确率几乎达到100%。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企业的基础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取消重复记帐和手工记帐。车间之间的流转票据从手工管理的六联减到两联,变完工方写单、多方统计记帐方式为完工单位写单,接受单位录入、记帐的方式,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毛坯库和车间在制品均取消了手工台帐,由计算机管理进行代替,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细化了生产管理。采用了计算机手段和先进的ERPⅡ原理,并且有准确的库存数量、工作地在制数量、采购的在途数量做支撑,使零件作业计划可准确计算到净需求;而且零件作业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直接安排到工作地,计划的生成时间只需要十多分钟,由二级计划改为一级计划。

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对部分业务流程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先后对企业内部的36个业务流程再造进行了完善和再造。这里仅举三例:

---车间毛坯废品一直由生产部负责追溯外协厂家责任并以次换好,通过实施计算机管理,毛坯废品由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判定并向外协厂家索赔。

---过去车间对外协加工废品的责任鉴定是通过料筐标签来确认的,遇到两个以上单位加工同一产品时,很难分清责任。通过实施计算机管理,靠粗车毛坯上的标识,就很容易判定责任单位。

---通过实施计算机管理,对不合格品的控制严格执行"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合格品"的"三不"原则,对不合格品责任的界定只追溯到上道加工工序。

在ER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总的来说进度和应用情况都比较顺利,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个别地方软件的应用程度不够,成本管理模块没有运行两个问题。

2003年大齿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在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同时,以物流为载体实现资金流的信息化,对产、供、销、财务四个环节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实现物流、价值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建立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出台《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维护规范》、《网络及硬件设施管理规范》、《公司网站管理规范》、《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进入互联网管理规范》等管理制度。

扩大生产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将所有产品都实现计算机管理,发挥软件所有功能。

完善和深化生产管理的计算机应用,以合理的期量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推动计算机应用产生更大的效益,减少库存和在制品资金占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对数据集成后的销售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业务集成,提高管理效率。

完成采供系统软件的更换并与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和业务集成。

更换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在成本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应付帐款管理、总帐、固定资产管理及工资核算方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并与产、供、销全面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强化CAD设计软件的应用,发挥软件的分析功能,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开展PDM、CAPP的应用,规范产品数据和技术文档管理,实现技术数据的唯一性和技术资料更改的及时性。实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MRPⅡ系统的无缝集成。

开展工具工装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计算机应用。

全方位应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一些管理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远程办公。

随着这10项工作的完成,大齿集团的管理化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用论文 篇4

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就是指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中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数据信息不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篡改和泄露,能确保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想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安全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1.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关系到国家正常社会生活运转的关键性因素。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如在运营管理、战略决策、医疗保障等领域中都会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且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这些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既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通信息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关系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机密性或敏感性信息内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近年来,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又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措施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5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整体事态日益呈现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特征。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资料,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定义的介绍,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阐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和计算机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其分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 个省市、46 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 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 普及率、覆盖率30-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 普及率、覆盖率60-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 普及率、覆盖率80-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1)更加精确;2)更加简洁;3)更加人性化;4)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5)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6)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2)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告失败率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3)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企业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4)息的不透明和利益的冲突。由于任何企业的任务环境要考虑和关系的利益非常广泛,在任何一个IT战略决策中,都不可避免发生利益相关者包括部门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5)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信息来源。一版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单一,无非是一些公开性的文献、一般性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专利信息及联机检索等现代化手段及设备较少,检出的资料不全。大量的兴起的企业自办的信息刊物的许多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很少有通过技术分析获得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污染,也使得企业缺乏自身的、固定的信息来源。6)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企业的信息机构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企业的信息机构无力购买一些现代

先进技术设备。7)信息化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软件越做越大,对硬件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导致硬件设备更新,原有设备的闲置浪费。企业在异地不断成立新的工厂或分支机构,而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低带宽条件下无法应用,假如申请专线来支持企业原应用系统,就会大大增加网络成本。企业选择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1)信息资源的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提高信息识别度,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为提高信息的识别度,在信息资源分类、关键词确定、搜索途径选择方面需要下较大工夫。只要类型定位合理、关键词准确、选择路线科学,就可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收集效率。在信息收集时必须根据收集类型和时间界限,选择合理的搜索途径、收集方案和整理汇总方法,才能最终获得企业最需要的信息资源。

2)充分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信息的开发度。信息管理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分析、分类、整理汇总,提炼其实用价值,并通过应用平台将信息传输到有关部门,达到使用的目的。为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应用,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能及时分类入库,既方便查询,也可避免重复收集,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实施网络联合,构建局域网络,扩大信息资源拥有量,采取联机检索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价值。

3)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目前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4)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作为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的原则。

5)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国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6

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的优势,可充分实现对后台、前台的数据信息管理。可以将多个操作、数据信息及时提取、转化、处理后进行传输控制,根据设定程序、软件需求等将数据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充分加工后投入使用,具有便捷客户、提升管理效率的优势。此外,信息传输中,需要根据数据库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的分类、采集处理工作。借助电脑实现良好的信息控制、自动检索处理,保证传递信息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

1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特点分析

在图书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篇7

一、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实现数字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共享, 并以分布式管理模式优化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还能够实现馆间的资源共享, 扩大图书馆的馆藏量和社会影响力。但我们在图书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 一) 信息技术的高速传播

信息时代的来临, 拓宽了人们的信息和资料获取途径, 这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应用, 却使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用户急剧减少的困境。虽然图书馆的馆藏在内容上有一定竞争优势, 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高效率获取需求, 因而人们当遇到问题需要查阅资料时, 习惯第一时间去互联网上搜寻答案。这无疑降低了图书馆馆藏内容的使用效率, 使得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降低, 使传统图书馆甚至徘徊在被淘汰的边缘。

( 二) 图书馆操作方式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 现如今无论是图书的采购, 还是图书资源的检索, 以及图书的编目和流通, 基本都实现了网上运营。计算机给图书馆操作模式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并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 图书馆操作方式的改变, 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术要求, 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具备图书馆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采购等一系列的新知识。在图书馆面临巨大行业竞争压力的今天, 这种要求无疑对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导致图书馆缺乏资金引进优质人才, 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对现有人才体系进行培训, 影响了图书馆信息化的改革进程。

( 三) 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改变

人们对数字图书馆需求的不断提高, 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 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图书馆的过度。然而由于传统图书馆馆藏量巨大, 加之传统的资料索引系统效率较低, 因而在管理机制改革中, 在将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信息数据的过程中, 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 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还要依托于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现状, 合理的编制专业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工具和应用界面, 这无疑对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图书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图书馆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是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实现与国际著名图书馆资源共享和管理模式接轨的重点。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建设的实际应用包含很多内容, 但总体概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 一)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 能够让人们在网络上对馆藏中是否有需要文献或图书进行咨询的一套系统。该系统的应用, 能够极大的缩短用户图书检索的时间, 提高图书资料的调用效率。数字才能考咨询系统, 需要以图书馆的索引系统为基础, 并综合文件交互模板、视频会议、在线交流等功能模块, 来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图书资料查询和预约服务。通过这种方式, 图书管理员能够直接将以转为数字格式的文献传给读者, 省去了读者往返图书馆的时间, 如果数字数据库中没有, 则能够为用户提供详细的索引信息, 提高用户的资料调去效率。

( 二) 建立馆际文献信息传递流通系统

现如今, 人们对信息资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新增的资料和文献数量也十分庞大。单个图书馆由于资金、人员有限, 根本不可能包罗万象拥有所有的文献资源, 想要提高图书馆的馆藏量,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就必须实现图书馆馆际资源的共享与流通。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源的传递, 能够大大提高馆际互借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加良好、愉悦的体验。馆际资源共享与流通是图书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通过馆际资源的共享和流通, 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质量,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

( 三) 完善管理手段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 是以人为基础开展的, 由于自然人难免有失误和错误, 因此图书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而且管理质量和效率也较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化操作, 使人们能够将大量重复的管理工作交给计算机系统和软件, 这降低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出现失误的概率, 并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则意味着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四) 改变和创新管理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应当摆脱传统图书馆陈旧的管理机制, 建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和其它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关系, 促进资源共享, 以发挥信息化图书馆的管理优势。同时, 还应当提高其管理水平, 维持信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传统的图书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图书馆在计算机时代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实现从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人们的信息资料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图书馆作为以资料、图书和信息的储存和服务为基础的社会公益机构, 其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对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为图书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任云.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 2012.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班级管理 班主任

科技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浪潮,同样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方面使用的比较晚,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对于已经引入信息技术的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个技术优势,切实提高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工作。我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例如传统的班会课大多数都是教师对学生近期以来的表现以及成绩进行简单的总结,甚至有的学校的班会课会让学生上自习,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班会实际存在的意义不大。当信息技术应用在班会课上就会使得班會课堂有声有色。

1.1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班会课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一般就是听老师进行讲解,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不会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思考。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班会课的教育水平不高,不能起到相对应的作用,但是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班会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声有色的课件进行投影,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观看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班会课的主体变成学生。

1.2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在班会课上,学生广泛的参与讨论并适当提出自己的意见是保证班会课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传统的班会课学生的参与几乎为零。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这种尴尬的局面得以改善。首先作为教师来说可以给学生布置班会课的内容,让学生独自完成在课堂上的发言。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PPT,丰富自己的作业内容。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能够为班级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班会上学生的参与积极以及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最大程度提班级的凝聚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完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二、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运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依靠班主任对班级情况进行笔记记录,这种记录方法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找寻资料比较繁琐。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资料整体的也比较详细。

2.1制作学生个人网页

班级的人数较多,各个学生之间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性以及个体特征,同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比较复杂,这就给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动态制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进行学生个人网页的建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难题。学生个人网页包括了学生的各项活动相关记录、在校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分析等等,家长如果想要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就可以通过点击教师制作学生个人网页的链接进行查看。同时个人网页的建立还可以为教师分析及统计班级整体情况提供便捷,以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2.2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主要就是面对面,但是这种交流方式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说有些学生面对老师心理上比较害怕,这就造成了一定沟通上的障碍,而且交流的时间有限,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信息的传递比较少。因此如果运用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这些困难。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新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同时在时间上限制力度比较小。

三、信息技术可以运用于家长工作

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让学生全方面的进步。为了学生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在教师、学校及家长之间进行沟通,运用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3.1信息技术在家长会上的使用

一般意义上的家长会就是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总结以及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让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但是这种传统家长会模式很难得吸引家长的关注与参与,甚至一些家长还会缺席家长会,这就造成了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使得学生数据更加的具体化以及明朗化,家长可以简单的通过教师做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成绩,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枯燥无味的家长会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增加了家长的参与感。

3.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及老师之间应当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及时的的沟通。但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即时间和空间。为了切实保障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有效地沟通,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了一种必然。例如通过各种电子网络手段都可以双方及时了解。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缩短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科技技术的进步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局面,它不断地丰富着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手段变得多样化,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提供了便捷。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它有力的保障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成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9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完全笼罩在信息网络之中。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单位只有对信息技术正确认识,合理运用,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稳步发展。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还大大节减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1建筑施工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已经很难发挥出其应具备的管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就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管理企业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建设,这样才能在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中,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来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下,智能化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能力,并且在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有针对性地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提升上来。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地提升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建筑施工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管理的具体表现

2.1信息化管理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的管理中,采取OA管理系统,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状运行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在OA系统的应用中,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工序实行全天候的监控管理,能及时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各要素,并且在其技术的管理应用下,有效的提升了建筑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了建筑施工工序的稳定运行。同时该技术应用还体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管理中,在针对每道工序进行监管后,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安全性。例如,万科集团已全面开展运用“匠心”管理平台,对每个项目从进度、质量、变更、供材、验收及安全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管理,现场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控制细化至楼栋的具体部位、具体事项;从而使得整个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直至项目管理团队都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管理措施。

2.2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性表现,体现在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中,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整合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依托在互联网上,并且按照此基础进行了专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该平台的运行中,借助BIM技术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数据进行完善处理,通过完善处理的数据,能够在建筑施工内部进行信息共享,在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整个建筑施工中应用到的数据进行共享传输,这样在共享传输中,就能够形成专门的信息数据,相关的建筑施工管理成员,只要按照数据处理中的分析去整合施工,就能全面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在互联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中,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部数据分析处理,将各个工序运行中的数据,集中汇总到统一的分析中,这样能够及时地了解建筑施工的现状。在这一方面,仍以万科项目为例,从建设单位到总包单位到监理单位,都采用了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如万科的“匠心”和“采筑供应商门户”管理平台,总包的“新中大”软件办公平台,监理的“微办公”管理平台;均实现了从公司到项目各级管理层对每个项目的全面无缝管理,使得公司能为项目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服务;并解决了以往公司管理层对项目实施情况不能实时掌握了解、适时对计划实施偏离情况进行干预纠偏的难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3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

3.1资金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本应投入充裕的资金应用在技术管理对应的信息化建设活动内。现阶段,因资金制约,较多的施工企业并未实施信息技术管理,所应用的管理方式也从未改变。有些的仅仅单纯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加工与处理层面所表现的能力较低,并未达到真正的技术管理。

3.2缺少专业人才

国内部分的建筑企业于信息技术层面缺少特定的人才,某些从业人员还不具备相应的技能,他们的业务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也较低,在技术管理层面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另外,某些企业为控制成本,还忽略人才培养与引进问题,使得企业不具备与之配套的管理队伍,制约了信息化水平。

3.3缺少清晰的信息化标准

现阶段,国内在建筑工程上并未形成具体的信息化标准,而这导致建筑行业无法进行规范的标准,无法及时开展信息交流工作,最终无法系统规划资源。不具备统一标准,同时,信息来源和分类所对应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使得管理出现混乱,无法保障信息的有效性。

3.4信息化软件不完善

现阶段,即便有较多的信息化软件,然而,国产的相对较少,且国外软件价格一般较为昂贵。因中国与外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差异,为此,组织结构、日常的管理手段和运行也存在差异,但国外软件大多基于实际情况而开发,在正式汉化之前,与国内模式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国内建筑企业中也不存在对应的信息化软件。

4信息化技术运用对策

4.1提升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血脉,因此,施工企业务必要明确这一点,合理看待信息技术于技术管理活动所表现出的价值。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方可强化资金支撑,合理购置相关设备,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现实价值,借此增加工作效率与效益。另外,经由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建筑施工企业还能全面控制施工过程的相关环节,以此来完成信息化管理。

4.2增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让信息技术于建筑施工管理活动中有效发挥作用,增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为有效。在个人素质与技能大幅提升后,各个人员能够在技术管理中全面发挥价值。为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需从下述几点着手:

①设立网络沟通平台。经由网络沟通平台的设立,能够面向管理人员提供顺畅的交流平台,促进内部交流、探讨和取长补短,进而让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②做好培训。经由培训能够让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基于此,要求施工企业务必要引起相关重视,认真调查技术人员的基本水准,参照调查结果合理开展培训活动,让各个层次和水平的人员的综合技能可大幅提升;

③完善考核制度。为让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形成良好的意识,需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考核,有效设立考核体系,以此来增加管理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只要长期坚持,则一定会让技术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改善。

4.3打造标准化系统

建设工程管理一般包含落实项目管理模式、布设组织机构、划分职能、基本的工作流程、常规信息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牵涉的步骤有合同与现场施工等不同内容。为此,便要求所设立管理系统与信息平台应具备层次性,包含标准化流程。当再造工作流程和设立数据时,应攻克各种局限,将部门、公司和项目工程内容有机整合到一起,在各板块达成规范的联合控制,有利于协调各个因素与项目,从而一个标准的平台便就此成型。

4.4强化软件开发

在21世纪,现代社会更加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背景,国家有关部门需强化与提倡软件开发。在这一背景下,施工企业于实际应用过程,面临较多的选择,同时,可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为此,相关人员务必要强化相关管理软件开发,保证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4.5运用信息虚拟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经由信息技术可实现虚拟实际。经由统计图形学和机械技术等不同技术,可让影像直观地展现于电脑屏幕中,为管理人员带来完整的视觉印象,可为施工人员创设直观的虚拟环境,进而对施工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促进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校园之声广播--安全小常识下一篇: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