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精选11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

当我读到“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一句时,我忍不住流下热泪。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自己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而如今,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怎能不伤心万分?当我又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再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一段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主席的理解与惋惜。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谁又能那么果断坚决呢?

但尽管如此,伟大的毛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这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无比伤心,却仍旧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而顺从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诗,多么有道理!它象征着壮士仁人,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毛主席博大、宽广的胸怀。学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毛岸英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沐浴在历史的阳光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为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壮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只有把目光转向学生,以学定教,学生才能真正和谐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走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堂,试图践行“生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案例一】一张课前预习作业单

1.出示预习作业单。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摘录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写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出示预习情况汇总(全班人数为30人)。

(1)不理解的词语摘录最多的三个为:勋鉴、志司、踌躇。

(2)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最多的三个为: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23人)

2毛主席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朝鲜战场?(20人)

3毛主席为什么决定把自己的儿子葬在朝鲜?(15人)

(3)写课文主要内容的作业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大部分同学写得不够完整,不够简洁。

【评析】于学生认知起点处“着手”。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学生的认知是零起点的,因此在上课时教学的着力点过分均匀,有时完全按照教师的“一厢情愿”开展教学。郭思乐教授指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上述预习单的功用在于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让教师知道学生已经会了什么,什么还不会。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有效的教学,可以在学生的疑惑处认真着力。基于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教师把学生的疑惑和认知需求作为教学环节构建的主要依据,在课堂中逐个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案例二】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环节

初读感知环节: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习作业单,每个同学都在小组里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争取说得既完整又简洁。

2.教师重点巡视一个组,指导学生说好文章主要内容。

3.指名其他组汇报,然后请教师指导过的这一组汇报或评价。教师总结方法:利用文章三封电报这一主要线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析】于学生经验融合处“下手”。生本课堂理念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其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为突破“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采用个别指导一组,以一组带全班的形式进行。在交流过程中,让小组间的思想相互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目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成为一个真正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参与者。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便适时点拨,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此时教师又变成一个帮助者。教师的“下手”恰到好处,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链接,进行了无缝的融合。

【案例三】一次语言习得式课堂练笔

1.出示本节课研读的部分重点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毛主席的内心,人物心理描写正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接下来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人物心理的。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2.梳理写法:言行神情、内心独白。

3.练笔移情,内化语言。

师:在毛出席作出批示的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作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夜,毛主席肯定又经历了心理的煎熬。

那一夜,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人们发现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提示: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或内心独白来描写心理活动。)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3

今天课上我们学习了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申请去战场战斗,结果在开会的时候,美军的飞机从上空驶过,幸好他们及时跑出来。

高瑞欣和毛岸英发现还有军情机密在屋子里面没有拿出来,于是他们两个飞快的跑进去,把它拿了出来,就在这时,美军的燃烧弹对准了房子,顿时燃烧弹如火与一般从天空降下来,正中房子,毛岸英和高瑞欣也被燃烧弹烧死。就这样,主席的爱子就被活活烧死了。彭德怀司令员是泪流满面,毕竟他是主席的儿子嘛。彭总,当时也非常焦急,不知如何向主席交代,于是拟订了电报发给了周总理,周总理是怕毛主席伤心,隐藏了好久。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很心疼主席,因为他是主席,他有很大的权利,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但他还是选择了十分朴素的生活,他们一家人都是为了中国的崛起而牺牲的。毛主席有三个妻子,杨开慧就是岸英的妈妈,当时他们两个被关进了监狱。岸英是靠着关系,用了很多钱才被救出来的,杨开慧在不久之后也被枪毙。岸英被地下党员找回后,主席又把他送到了苏联去学习,在那里上了军校,回来又把他送到了农村,回来后就把他派到了朝鲜战场就在那次会议的时候就被烧死。岸英原本可以不用去战场,也可以搞特殊,但他却主动申请去战场。主席得知他牺牲后非常悲痛,但还是把他安葬在了朝鲜,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泪水…

青山处处埋忠骨400字读后感 篇4

课文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知悉爱子毛岸英英勇牺牲后,作为一个父亲他悲痛万分,面对是否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作为一个领袖,他选择将儿子在朝鲜安葬。这是多么伟大的胸襟!在毛主席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毛主席收到儿子牺牲的电报后,非常地伤心。“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处处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毛主席作为一位老父亲,老年丧子的悲痛之情,让读者也不禁潸然泪下。

对是否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他顾全大局,让儿子的遗体永远留在了朝鲜。“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鲜人民的意愿吧。”“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操!一代伟人没有以自己的权利谋私,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在解放后参加艰苦的抗美援朝战争,而且在儿子牺牲后竟然不能见上最后一面,此生成憾,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胸怀?我没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对这位伟人的敬佩之情。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伟大领导,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毛主席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志士。他们不怕牺牲,为了革命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捐身躯照汗青。他们这种无私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也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率先控制住了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20中国北斗三号卫星升空,年中国彻底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篇5

师:同学们,这一组的前面两篇文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伟大领袖的风采。但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齐读课题——(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出示课题)

二、自主阅读,粗知大意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理解

出示:勋鉴 拟订 奔赴 殉职 踌躇 黯然 尊重

抗美援朝 葬在朝鲜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看大屏幕,这些生字词,谁会读。(生读,根据读的情况正音。)(读得很棒,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师:通过预习,词语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吗?

预设:勋鉴。(给用功德之人看)

是的,文中是给谁看的?(是的,这个词啊,咱们平常人得慎用,它是指给身居高位、有功勋业绩的人审查,批阅的意思。)

师:真棒!(根据情况提问)还有哪些词,你现在还不理解的? 师:很好!我们再读一读这些词语,相信这次会读得更棒?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词语预习的不错。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也可以借助上面的词语来概括。同桌之间可以先交流一下。师:好的。谁来说?请你

(预设)生: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殉职后,悲痛万分。踌躇再三,他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爱子葬在朝鲜。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简洁,内容完整。掌声送给你。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除了语言要简洁,学会用关键词来概括,是把握文章大意的好法宝。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一)体会“常人的爱子情怀”

师:通过查阅资料,谁想分享一下抗美援朝战争?老师喜欢看到你们举起的小手。

生交流抗美援朝资料。

(出示课件,借助课件师简介抗美援朝)

师:陈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搜集到的资料。

1950年6月,美国政府纠集了15个仆从国的军队,公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当时我们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的安全。

同年10月8日,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战争历时三年,中朝军队杀敌无数,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同志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1.默读思考:自读课文四到七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 在文中。

师:出示电报:同学们,一封由司令员彭德怀发来的电报,犹如晴天霹雳。使得整日牵挂朝鲜战事的毛主席在忧国中又添了家痛。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四到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毛泽东得知爱子牺牲后无比悲痛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此时的悲痛?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课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毛泽东的情感,从接到第一封电报开始,你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你在好到的第一处描写。

预设一:出示:(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通过“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热好几次”、“原封不动”等关键词句体会主席失去爱子万分悲痛的心情。)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出毛泽东此时的悲痛,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悲痛。

(还是这两个句子,谁有不同的体会?)

这两句话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牺牲后,做了什么?

师:是啊,你关注到了他的动作——吸烟。(板书:动作)他这是在借吸烟来麻醉自己的悲痛啊!作者就是抓住了对毛泽东的动作,并借助其他细节描写,写出他的悲痛。用我们的读,读出他此时的悲痛。

你们真会读书,就这样说,还找到了哪个句子,也让你体会到了毛泽东此时的悲痛? 预设二:出示:“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生谈感受:作者抓住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主席的心情悲痛。)师:这句话又是通过什么描写,写出悲痛!(板书: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的,你关注到了这是对主席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写出了主席此时的悲痛。谁也找到了另外的语句写悲痛?

预设三:“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师:这句话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说的真好,这里又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了主席此时的悲痛。

预设三:出示:“主席仰起头仰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谈感受:通过“仰望着天花板”、“强忍”、“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等词语感受到主席内心的悲痛欲绝。)

3.探究写法:(教师点拨总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情感是看不到的东西,作者写毛泽东内心的悲痛,就是借助写毛泽东的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反映毛泽东此时内心的悲痛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好好借鉴!

4.细读“回忆”部分。

师:陈老师还关注到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师:男生读。

师:明明是写丧子之痛,却为何要用这样的语句写美好的回忆?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1)播放主席与儿子重逢的视频。(老师很想你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看了视频的感受。)师:看了这个视频,你笑了,你想说什么?(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师:你皱眉了,为什么,?(现实多么残酷啊)

(2)体会作者以喜写悲的写作方法。

明明是写诀别之痛,却又为何写这重逢之喜?(我感觉到主席回忆了这些,内心更加悲痛了。)

师:是啊,越是回忆这重逢的喜悦,主席此时的内心就越是悲痛。“以喜写悲悲更悲。” 师:同学们,通过这写描写,我们读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常人深深的爱子情感。这份伟大的爱,真让人感动啊!(板书:常人的爱子情感)

(二)体会“伟人的博大胸襟”

师:爱子牺牲了,作为父亲,毛泽东无比悲痛;作为主席,他还将面临艰难的抉择。1.出示:二三两份电报

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这是两封截然相反的电文,一封是彭老总发来的,要求把遗体运回国;一封是朝鲜金如成首相发来的,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此时的主席已经是悲痛万分,还要面临这么艰难的抉择?真是进退两难啊。

2.文本对话,体会矛盾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主席,面对两封截然相反的电文,会怎么决定?先不着急着回答,用上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决定的理由。

预设一:把岸英运回国。

预设二:将岸英葬在朝鲜。

师:是啊,此时的主席,他考虑更多的是谁?

师:你真会读书!他是站在了其他无数牺牲的战士的立场,站在朝鲜人民的立场想问题的啊!

师:这正是主席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啊!(板书:伟人的博大胸怀!)3.配乐引读,体会情感

师:用我们的读,再次去感受悲痛的父亲作为主席这样一个伟人的博大胸怀吧!(课件播放音乐)

师:老师当那个无比悲痛的父亲,你们当那位有着博大胸怀的主席。

师:主席想到自己因为工作忙,岸英奔赴朝鲜时竟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他想:“儿子活着不能想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师:岸英可是我的长子啊,我最心爱的长子。“儿子活着不能想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自私啊!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生:“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

师:此时的主席肝肠寸断,他又想:“儿子活着不能想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但是,他是为了朝鲜人民的事业牺牲的呀!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生:“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孩子们,这是多么痛彻心扉的抉择啊!

毛主席在悲痛之余还能做出如此明智的决定,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啊!4.诵读诗句,升化感悟

师:踌躇一番,主席在电文稿下写下了这样一句诗句(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忠骨,忠臣的遗骨,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高的评价,这是一位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何须”是什么意思?(不需要,不必)

师:不需要什么?不必要做什么?(用马革裹着尸体运会家乡)

师:好一个何须啊,在主席的心中,这是一次放手,这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啊!写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

师:这一写,就意味着父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这真是落笔千钧啊!让我们带着深深地敬意,再读一读毛泽东的批示吧!——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领悟写法,课堂练笔

师:同学们,文中并没有写主席提笔签字的画面,现在请你们(出示课件)

学习课文抓住主席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象一下,这那个凄凉的夜晚,主席心里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把主席深夜写批示的场景写下来。

1.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2.巧用文本,课堂练笔

小练笔:夜深了,凄凉的月光照进毛主席的卧室里,主席 他艰难地拿起了钢笔,在电文稿上写下“ ”。3.生生互评,交流练笔

(随机抽取三个孩子的写作,展示。从抓住人物的基本方法,写出主席怎样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文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席常人的爱子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同时收获了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反应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这可谓收获颇丰啊!

课下,如果你们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为人,我们还可以去读一读有关他的相关文章,书籍,看一看有关他的影视作品。这里有两道课外作业,请大家二选一,完成其中的一道。

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再见!1.读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或一本书籍。推荐篇目:《历史巨人毛泽东》 2.观看一部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恰同学少年》、《毛岸英》

板书设计:

何 青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主要讲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广、博大的胸襟。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本来就比较陌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主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理解起来更是困难,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主席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的失子之痛。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风采。我在课前专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搜集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烈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书笔记 篇7

在毛泽东五十七岁时,已经有了十个女儿,其中六个已经在战场上牺牲,毛泽东接到长子去世的电报很难过,可是别的同事的孩子也在战场上牺牲过,但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为自己的儿子办了葬礼,毛泽东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别人不同,就把儿子葬在了朝鲜,毛泽东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但也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自己到了晚上时,摆上了他和儿子的照片,并回忆起儿子和他一起的事,不仅掉下了眼泪。早上时,毛主席的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发现电子稿已经湿了,下面还写着一个醒目的大字,这让我们想到毛主席丧失长子,是多么的难过啊!

如果现实中的我们,也尝试到这样的滋味,他会和毛主席一样,也有的可能活不下去了,太难过了,但有些人仍向毛主席那样,坚信人总有死的一天,勇敢的活下去。

我想毛泽东主席一定很想再见儿子一眼吧,可是去也见不到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可他仍然坚持的活下去。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篇8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了在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总司令从朝鲜发来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毛主席万分悲痛。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遗体运回祖国,可是,此时金日成总理却要求将其葬于朝鲜,面对艰难的选择,主席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将岸英葬在朝鲜。读到毛主席的这个决定,令我心头砰然一震,尤其是电文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我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毛主席顾全大局,拥有博大胸怀,他不会因为私欲而去做损害两国友谊的决定。这样的情怀实在是令人敬佩。当朝鲜首相金日成要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葬于朝鲜,对于毛主席而言,无疑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无情地插入了这个伟人的心里,主席强忍悲痛,不得不尽快做出决定,大家看似简单的选择,在毛主席心中定比泰山压顶还沉重。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老虎这样凶狠恶毒却不伤害自己的孩子。人亦如此,天下有哪一位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啊,难道不是吗?我们从中可想而知主席的丧子之痛,再加上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实在是雪上加霜,这悲痛是常人忍受不了的。但是毛主席却忍住了悲伤,平静地做出选择。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毛主席这种顾全大局、严格自律的品格。就好像军训站队列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舒服而乱动,甚至请假离队,这样整个班级的队列就不完整了。应该坚持到底,顾全大局,为了集体,严格自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8个生字。理解“勋鉴”、“殉职”、“马革裹尸”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并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明:学生对抗美援朝不太了解,在引入环节让学生来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很有必要。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指名读。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眷恋 黯然神伤

喃喃自语

马革裹尸

字音:“拟”读“ni”,不要读成“yi”;“赴”,应读“fu”,不要读成“pu”;

“躇”应读“chu ”;“殉”应读“xun”。

字形:“勋鉴”的“鉴”下面是“金”;“眷恋”的“眷”下面是“目”。字意: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称呼之后。大意是有功德的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殉职:因公务而牺牲。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把它划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2.交流感受。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 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为什么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

为什么还要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体会要点: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觉。)指导朗读。

板书:不说 不吃 吸烟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师: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那为什么不把这句话说完?

(体会要点:这句话是对主席心理的描写,主席不愿相信爱子牺牲这个事实,不忍想到“死”这个字)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句话是对主席神态、动作的描写。抓住“喃喃”“紧锁眉头”来体会。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板书:皱眉(4)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师:怎样的叫“强忍”? 从“强忍”这个词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5)“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段描写充分体现主席矛盾的心理。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指导朗读这一段。

板书:常人的父爱

(6)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

(7)“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已亥杂诗之一》中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 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板书:超人抉择

安葬在朝鲜

伟人的心胸

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写法。许多感受,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毛泽东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再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语言运用: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 联系“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3.小练笔

那一夜,4.交流反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何将人物心理写具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来仿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眷恋 黯然神伤

喃喃自语

马革裹尸 2.修改小练笔。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老来丧子

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

常人的父爱

超人抉择

安葬在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四.说学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说说、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说、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学情分析

课文讲的是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大部分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够说出文章的大意。

根据文章大意,学生应该能比较准确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基调。但毛主席老年丧子的无比悲痛心情,学生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不可能感受的那么深刻,教学时不过分要求学生,求真情,有所感,有所悟即可。六.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2.生齐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细读体会,领悟情感

(一)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并随笔记下自己的感受。

2、带着体会感情朗读。

(二)学生自学。

(三)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情朗读。(学生能通过朗读能找到一些描写,体会出主席的悲痛心情,所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可能从以下段落谈起:

第五自然段:从主席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体会出主席的无比悲痛。(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第六自然段:用语言描写反映出主席的悲痛。第八自然段:主席从矛盾到做出抉择。(心理描写)

第九自然段:虽然做出抉择但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第十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体会到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细节描写)板书:常人情怀

伟人胸怀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出示毛主席已逝的5位亲人的相关资料)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配乐朗读)

七、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既言简意赅,又写出了文章中心。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课件 篇11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人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引入

师: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我读诗题,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_……

生齐声背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读毛主席诗词,我们感叹毛主席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革命家,这位心胸宽广、豪气冲天的共和国领袖,作为一位父亲,也同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主席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和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二、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师: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几名同学读一读。

学生分段读。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交流一下。

拟:初步设计编制、起草。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生命。

踌躇:犹豫不决。

黯然:昏暗的样子/心情沮丧。

师:读课文,思考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文章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彭德怀司令员给毛主席发电报,告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很伤心。

生2: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了,毛主席同意把他的遗体留在朝鲜。

师:_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_听闻这个噩耗后克制住极度悲痛的心情,同意将毛岸英遗体葬在朝鲜,展现了_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书: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三、品读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体会毛主席为儿子的爱和作为领袖的博大心胸

师:当得知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牺牲的消息,主席默默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又做了怎样的抉择?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生默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师:读一读。

生读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师: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择源于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来自──

生:朝鲜。

师:是谁写的?

生:彭德怀。

师:电报的内容是──

生读第三段。

师:从收到这封电报起──

生读四五段。

师:主席自收到电报,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他在想什么?

生1:回忆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光。

生2: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读一读。

生读“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这次怎么会──”

师:儿子是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救回来的,主席该是多么疼爱他,怎么忍心让他去农村艰苦的环境中?

生1:锻炼他。

生2:为祖国建设积累经验。

生3:不脱离人民大众。

师:儿子一次次与自己分离,又一次次相聚,虽然聚少离多,但父子的亲情是时空隔不断的。作为国家主席,_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任何特权,而是象锻炼一个普通青年一样锻炼他。

父爱沉沉啊!

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又有文化,完全可以找份悠闲的工作,他怎样会到枪林弹雨的战场呢?

1950年10月,为抗击美帝国对中国的野心,_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_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到美机轰炸,毛岸英不幸倒在汽油弹的熊熊火焰之中,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毛岸英参加保家卫国的战争,隐瞒了他的真实身份,那是因为──

生1:不想搞特权。

生2:做普通的战士。

师:他是多么惦念父亲啊!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想对自己的父亲说──

生写一写。

师:读一读。

指名读“毛岸英想对父亲说的话。”

师: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父子是心心相通的啊!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1: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

生2: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

生3:情不自禁喃喃的呼唤。

师: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朝鲜首相请求──

生:把遗体安葬在朝鲜。

师:主席同意了吗?读7至10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主席同意把岸英葬在朝鲜,那就意味着──

生:连遗容都看不见了。

师:岸英去朝鲜前,主席工作忙,没见到最后一面,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

生:看看儿子的遗容。

师:他却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决定──

生:把儿子安葬在朝鲜。

师: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国家主席的儿子啊!毛主席怎么能答应这个请求?

生1: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普通一个战士。

师:读一读。

生读第七段相关句子。

师:身为国家领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看待,把儿子像普通战士一样看待,这是怎样的精神?

生1:无私。

生2:伟大。

生3:心胸博大。

师:主席心胸博大是因为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

他在电文上回复到──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金日成首先收到电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说──

学生猜诗意。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精忠报国,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朝徐锡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生读: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19秋天,17岁的_离开家乡韶山到县城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师:从诗词可以看出,少年时的_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毛主席以诗词做回复,是想说──

生1:毛岸英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无论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乡呢?

师: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电文稿下是──

生: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主席再次承受失去亲人的伤痛。

师: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毛岸英牺牲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板书:

博大的革命胸怀。

师辅助生总揽全文。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博大的革命胸怀

上一篇:保险学期末考试选择题下一篇:帮老人打扫卫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