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共8篇)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篇1

一、案例介绍

客户来到网点咨询信用卡业务,并出示了本人办理“信用卡”业务时留存的业务申请书。客户经理通过审核该笔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确认客户当时办理的是新开借记卡而非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据客户介绍说,自己办卡时有一男子陪同其一起到了网点,该男子告诉他办理的就是信用卡,承诺可以通过担保等所谓内部关系,办理透支额度为25万元的银行信用卡,每张信用卡需收取500元的手续费。办卡成功后还向他收取了500元手续费,并记录了卡号及密码。客户还透露了身边还有好几个朋友也是通过同一人办理了所谓的“信用卡”,并且都支付了500-1000元不等的手续费。

为防止不法分子从事非法活动,保护客户利益,银行立即建议客户办理了卡挂失手续,陪同客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并建议其联系受害亲友一同报案并办理卡挂失手续;同时做好事发当日的录像资料留存,配合警方做好调查取证。通过调取当天录像,办卡全过程均为客户亲自办理,网点柜员的操作过程完全符合规定。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不法分子以担保办理高透支信用卡为名实施诈骗的外部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客户对金融知识匮乏、盲目轻信熟人朋友等弱点,将借记卡说成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从中骗取钱财。这启案例中,一线柜员严格按照《营业网点受理银行卡业务操作规程》处理业务,严格把好风险防控第一关,没有留下风险隐患;客户经理仔细了解案情,及时报告,以便支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帮助客户有效防范风险,挽回损失。维护了银行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三、案例启示

目前,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信用卡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该案虽未对银行造成资金损失和名誉影响,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严把风险防控第一关。临柜人员严守操作规程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柜员进行业务操作技能、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教育柜员严格把风险防控第一关,认真审核客户身份的真实性,确保业务处理的合规性。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篇2

一、信用证的含义及其特点

信用证作为一份书面文件, 代表着银行作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下面就从信用证具有的三个特点了解一下信用证。

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在任何情况下, 银行一旦开出信用证, 就表明银行成为第一性付款人, 开证行承担的是一种独立的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是相互独立的。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 银行亦与该合同完全无关, 且不受其约束。

3.信用证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在信用证业务中, 银行处理的是单据, 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二、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

1.信用证自身的缺陷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在信用证业务中, 银行处理的是单据, 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者其他行为。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 实行的是:“单据严格符合的原则”, 即要求“单证一致”, “单单一致”这就意味着即使开证申请人发现单据是伪造的, 即被欺诈但只要单据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 开证申请人就必须要向开证行付款。因为其被欺诈与信用证及开证行没有任何关系, 后者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出现此类情况, 开证申请人只能以进口商身份凭贸易合同与出口商交涉, 或申请仲裁, 甚至是提起诉讼。

2.低成本, 高收益。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中, 单据文件特别容易伪造。在当今技术发达的时代, 制作单证文件与信用证严格一致更加便利。在国际贸易中, 单据也没有固定的格式, 增加了审单员审核单据的难度。制作出来的单据和信用证更加形象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并且所花费的时间金钱都比较少, 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使得不少人铤而走险。

3.信用证欺诈问题立法保护环节薄弱。到目前为止国际立法部门还没有公布关于信用证欺诈行为的有效条款。虽然国际贸易惯例有这方面的内容, 但是条理不够清晰, 打击程度不够严厉, 对行骗者的约束程度有限, 仍然有不少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4.外贸工作人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信用证结算方式涉及众多环节, 业务人员对信用证业务的基础知识, 国际惯例的掌握必须透彻。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警觉性不强, 贸易经验不够丰富, 对信用证业务没有做到深入的研究分析, 这些都会导致贸易公司上当受骗, 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 对对方过于信任防范意识不够, 没有对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深入调查都会给对方带来可乘之机。

三、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

1.开证申请人欺诈。这种情况比较多见的是伪造信用证欺诈, 通过开立假的信用证诱使受益人上当受骗谋取不合法利益。开证申请人通过根本不存在的银行开立信用证或者冒用其他银行名义开立假信用证。另外, 利用一些“软条款”欺诈。软条款的一些附加条件对出口商极其不利, 如:货物的检验证书必须由进口商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开立、货物只能通过进口商指定的船公司装运或者货物必须经过进口商验货后才能付款。经验不足的外贸人员对这些软条款的防范意识不强, 进口商常常利用软条款为难出口商使得出口商无法正常收到货款。

2.受益人欺诈。受益人通过伪造一些假的单据迷惑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 以期得到货款, 这种欺诈最常见也最容易成功的一类欺诈。出口商通过伪造一些假的单据例如商业发票、保险单、提单, 不履行自己的交货义务, 当议付行审核单据没有发现不符点之后就要垫付货款给出口商, 进口商必准备货款赎出单据后提货却发现货物不存在, 再去追索的时候出口商早已逃之夭夭;其次, 出口商在单据中做虚假描述。商业发票是由进口商制作的, 对他们来说做出一些虚假描述是非常简单的。

3.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联合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相互勾结, 以根本不存在的交易为幌子, 榨取银行的款项。某些犯罪集团在贸易中既扮演申请人角色, 又扮演受益人角色。他们收集有关目标银行的各种资料包括信用证的格式、银行的印鉴, 然后把这些伪造的信用证以正常的方式送往一家通知行, 然后走正常程序让通知行把信用证通知给受益人, 而受益人往往是犯罪集团的一部分, 受益人已经以虚假的名义注册了公司而且开立了银行账户, 然后受益人得到款项后与犯罪团伙携款逃窜, 在受益人与申请人相互勾结的情况下, 银行很容易上当受骗。

四、信用证欺诈的特点

1.复杂性。信用证业务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 而且各国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中间流程比较繁琐。例如出口一批货物会需要许多单证包括信用证、运输单、保险单、发票以及租船订舱等行为的发生。对一般的进出口商来说, 全面清楚这些情况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及防范是有难度的, 另外在这些程序中也会存在一些漏洞。

2.国际性。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开展的一般都要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会涉及到诸多国家。而且当事人往往在不同的国家, 适用的国际惯例也不同。产生的信用证欺诈案件相比之下比较复杂, 受害方跨国界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当受害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时候, 行骗者往往已携款物逃之夭夭, 追索所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接近甚至超出诈骗所造成的损失, 即便追索, 所追回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五、出口商风险的防范措施

1. 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本身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出口商可以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灵活结算不必一成不变。在选择了信用证结算方式时, 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 当进口商未能履行其所承诺的义务时, 银行做出了担保进口商正常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保证就得向进口商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可以大大降低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也可以选择非信用证方式例如电汇, 付款交单, 承兑交单等等, 多种的结算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但是不同的贸易结算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出口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变通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努力保证安全经营。

2.严格审单。针对信用证审单人员缺乏、审单经验缺乏的实际, 要加强对信用证诈骗的识别与防范教育, 不断丰富他们的业务知识, 提高对信用证单据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认真严格全面的审核单据,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修改。除此之外, 还要认真审核贸易背景, 防止贸易背景不真实, 被进、出口商或二者联合起来诈骗。还可以使用电子提单, 它是一种无纸凭证, 有着特定的密码, 因而大大提高的交易的安全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信用证欺诈。

3.重视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有学者指出, “欺诈的防止唯有一途, 那就是拒绝与“无赖”作交易。据调查发现, 信用证欺诈案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交易伙伴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而造成的。资信状况一般由履约能力和能诚实守信的履约组成, 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买卖双方是否讲信用讲商业道德。出口商可以通过一些资信评估机构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 必要时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审慎做出选择, 同讲信用的客户建立贸易关系。

4.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时刻拥有防范意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外贸人员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很多失败案例启示我们业务人员对信用证的了解程度不够深。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经贸、法律、航海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因此, 出口商应当不遗余力的抓业务人员素质培训, 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不断完善内部信用和风险管理制度, 这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措施。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篇3

一、加强信用卡业务的个人信息保护

从目前相关部门披露的信用卡电信欺诈手段来看,互联网个人信息买卖等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是导致客户资金损失的源头。

1.现行监管制度概述

《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客户信息安全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211号)指出,以公民个人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已形成成熟的犯罪链条。上游是个别部门与行业从业人员将履职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中游是利用互联网数据交易平台,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谋利;下游是犯罪分子利用此类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盗取资金、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2.如何加强信用卡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

上述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已将信用卡外部欺诈的具体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予以了明示,但为何信用卡欺诈的现象屡禁不止。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保护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是控制住电信欺诈事件的源头,各国大规模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多与个人信息的外泄有关,且经过最终侦破,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多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笔者认为:第一,作为客户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首先,在申办信用卡时尽量在提供的个人信息复印件上标注“该复印件再次复印无效,仅供申办信用卡使用”;其次,在信用卡申办成功后应更改信用的初始密码,切忌不设密码消费,原因在于国内目前对信用卡的签名识别还未达到国际水平;再次,应在正规的公共场合进行刷卡消费且注意遮挡刷卡密码,据统计信用卡电信欺诈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消费者在非正规场合进行了不安全的刷卡消费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所致。第二,银行要完善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对信用卡办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从源头上控制住个人信息买卖交易。

二、增强信用卡发卡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就信用卡发卡机构如何发卡,明确规定了亲见亲访亲签制度。

1.现行监管制度概述

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意见(银办发[2009]149号)规定,对在本发卡机构申请首张信用卡的客户,发卡机构要建立亲访亲签制度。对于未严格执行亲访亲签制度、造成风险案件的,发卡机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如何提高信用卡发卡机构的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发卡机构在发卡的义务履行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消费者中应加强对发卡机构义务的宣导,在营业网点定期加强对信用卡发卡机构的宣传,避免消费者被无良的中介机构所蒙骗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三、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切入点加强信用卡电信欺诈防控措施

2007年中国银监会就明确指出:在向客户发放新的银行卡时,发卡银行必须给持卡人发放“安全用卡须知”,明确告知与客户联络和交易信息传递的方式,向持卡人披露银行卡交易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此,发卡银行建立有效的防欺诈申请管理机制,建立专门档案管理,对防止通过欺诈手段获取消费者信息后再次申请信用卡将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

1.现行监管制度概述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银办发[2014]262号)提出,在开展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应向客户充分告知和揭示风险。

2.如何增强信用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消费者的权益包括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隐私权、自主选择权及公平交易权等。然而,对信用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立法及实践中却存在亟需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应从消费者信息隐私权、消费者知情权及消费者赔偿权三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规范信用卡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包括对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交易信息等的保护;其次,提高消费者对消费信息的知情权。信用卡持卡人一般会持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各家银行对信用卡即时交易后的短信通知是否收费的规定不一,加上还款日期设定不同,信用卡持卡人往往使用多张信用卡消费后亦或在信用卡电信欺诈后还不知所之,其结果就是导致消费者忘记还款或者被欺诈后还不知道诈骗金额的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商业银行应对消费者的知情权予以明确保护,监管层应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信用卡消费后的短息提示通知为免费;最后,加强信用卡欺诈赔偿权的处理力度。据了解国内有少部分商业银行对于遭受信用卡盗刷的持卡人,若持卡人在四十八小时内提供相关证据且及时向客服处理中心反馈,待核实后会获得赔偿,但这种赔偿也仅限于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下。而面对日益增多的信用卡电信欺诈事件,消费者也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在于遭遇此类事件后,需要信用卡持卡人向当地派出所机构报案,待立案后才能凭此报案笔录向信用卡开卡机构申请赔偿,但最终能获得赔偿的却少之甚少。因此,相关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应建立对信用卡持卡者在遭遇电信欺诈事件后的赔偿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知情权保护[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2]郑伟.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以美国《2009信用卡业务相关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案》为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0(9).

[3]曹艺,刘辰翔.民生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与保险,2015(10).

作者简介:

信用证欺诈 篇4

内容提要:信用证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不同于托收、信托等其他国际支付方式,信用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信用证的使用总是伴随着信用证的各种欺诈方式进行的。本文仅从信用证的特点出发来探讨信用证欺诈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用证独立性表面相符信用证欺诈

任何一项交易,双方都关注如何顺利地实现其业务过程,两者的互动关系来自于对贸易利益的追求,对买方而言,何时能顺利地收到所需要的货物及其品质和数量等尤为重要,而卖方则关心能否及时地收到全部货款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货币增值。这在简单的交易中,当事人双方能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来完成,可对于复杂的尤其是国际交易而言,风险很大,传统的交易方式常常使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目的,在实际中也难以操作,不同国家的外贸政策、外汇比率、外汇管制、国际收支变化等也会对一项跨国交易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信用证基于其特殊的功能自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孕育而生,并迅速普及到世界各地,目前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占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是现今国际贸易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信用证的产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融资工具,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没消除国际贸易欺诈的各种成因,欺诈行为人的作案手段与情节往往超过一般诈骗活动,其司法救济的成本浩大,给国际贸易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所以了解信用证的特点,探讨信用证欺诈的成因及其相关的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用证梗概

信用证是由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通常是进口方)的请求,向受益人(出口方)开出的一种文件,授权出口方按信用证规定的条件,签发以银行或其指定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保证交付符合信用证规定的一切单据和有关文件,银行必

须付款。①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属于银行信用,是迄今为止国际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

信用证以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光票信用证仅是银行承诺无条件付款的汇票,与是否接受单据无关,不是国际贸易中支付的工具,与所说的跟单信用证存在本质的区别。本文仅从跟单信用证来讨论其特点及欺诈问题。

信用证方式以银行的信用而不是买方的商业信用作出担保,较之单纯以商业信用为保障的汇付、托收等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采用汇付进行预期付款,买方处于不利地位,而进行迟期付款则使卖方处于不利地位;采用托收方式,即使是即期交单付款方式,对卖方来说,也是一种迟期付款,因为卖方必须在装运后,才能获得全套收款的单据,一旦买方拒付货款,即使货物的所有权还在卖方手里,卖方的损失还是难以避免的;而信用证方式则为买卖双方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对出口方而言,由于开立的通常是不可撤销的信用证,使之能够避开对方的外汇管制及其它的外贸政策的变化,而顺利地收回货款,利于资金周转,而且能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对进口方而言,能借助信用证条款促使对方当事人按期、按质、按量地履行合同,并在付款后肯定地取得符合规定的货运单据,从而有效地控制货物;对银行而言,有利于其自身拓展业务。但银行承担的是有条件付款的责任,否则银行可能会卷入基础合同的纠纷,破坏信用证的体系。

二、信用证的特点

信用证是在银行与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

1、信用证的独立性(AutonomyofCredit)

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双方订立的基础合同为基础的,其目的是为了履行合同,而银行开立信用证并承诺付款则是基于开证申请人的申请,其目的是为了履行与申请人订立的合同,这是两种不同的合同。而受益人在请求付款时,必先向①陈安编《国际贸易法》厦门鹭江出版社1987年版

银行提示单据,要求银行履行付款义务,这种权利不是基于买卖双方的基础合同,也不是基于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之间的合同,而是一种特殊的契约,被称为信用证交易,信用证一经开出,就完全独立于基础合同,不受其约束,这就是信用证最为特殊之处,也涉及到信用证交易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独立性原则,这在英国判例中被认为是商品交易的“生命线”。②此原则源于英美1958年的判例,当时法官判决:银行不能因受益人违约,或买方有权拒收货物而拒付卖方的汇票,即使买方因卖方的违约已解除合同是亦然。③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决定了买卖合同只对订约方有约束力,而无法约束开证银行。信用证则是开证行与受益人或其他当事人的合同,开证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受信用证的各项条款的制约,即使开证申请人具有一项针对受益人基础合同项下的抗辩,开证行也不得据此拒绝付款。《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3条:“信用证和合同就其性质而言,(a)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使相互独立的交易。即是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亦与该合同完全无关,且不受其约束。因此,一家银行作出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或旅行信用证项下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申请人与开证行或与受益人之间在已经有关系下产生索偿或抗辩的制约。(b)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之间的契约关系”。④这项规定充分体现了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较好地保护了信用证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银行是根据所提交的单据付款,所以进口方要维护自己在贸易合同项下的权利,就必须在申请开证的指示中列明出口商提交的能证明其已经完全履行合同的各种单据与文件,否则银行只以信用证条款为据,而不按合同约定审核凭证,买方可能冒被欺诈的风险。

2、银行信用

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虽然银行是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开立信用证,但如前所述,开证行与基础合同不存在关联性,只要卖方能提供符合信用证条件的各项单据,银行就负有承兑并付款的责任,而不论单据本身真实与否,也不论基础合同当事人是否违反合同义务。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已的信用作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提供的是信用而不是资金,其②

③杨良宜编著:《外贸及海运诈骗货物索赔新发展》,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国际跟单信用证交易中买方的开证责任》郭国汀 高子才著《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与律师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④ 宇航出版社《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出版

特点是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首先由开证行承担付款的责任。卖方无需直接向买方请求付款,除非开证行倒闭或丧失支付能力,这区别于银行信用中的一般银行担保业务如银行保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2条明确规定,信用证是一项约定,根据此约定,开证行依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在规定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进行付款,或支付或承兑受益人开立的汇票;也可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支付、承兑或议付该汇票。这后一种情况并不能改变开证行作为第一性付款人的责任。但银行并不负绝对的付款责任,除非卖方明示或默示同意这样做。正因此,卖方提示单据后,银行如果拒绝付款,卖方除转卖货物、向买方索赔外,还可以直接起诉银行,如果银行接收单据后在汇票到期日前拒绝付款,此时银行已经从买方处获得价款,那么卖方可以起诉银行,如果银行资不抵债或者破产,则卖方可以起诉买方,总而言之,信用证的使用使得银行介入,有利于卖方获得一个及时收回货款的机会。

3、信用证是单据交易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4条明确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可见,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凭单据付款的业务。该惯例在第15条、第16条及第17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说明,就是说,只要单据与单据相符(单单相符)、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单证相符),只要能确定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就得凭单付款。这就是信用证中有名的严格相符原则。因此,单据成为银行付款的唯一依据,即银行只认单据是否与信用证相符,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及/或特 殊条件,概不负责任”,对于货物的品质、包装是否完好,数(重)量是否完整等涉及到基础合同的所有争议事项,也不负责任。所以,在使用信用证支付的条件下,受益人要想安全、及时收到货款,必须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提交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与文件。

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说明严格相符原则的重要性.1942年英国法院审理了一宗有关此原则的案件,买卖双方签订了一份关于买卖花生的合同,英语中有两个单词均表示花生的含义:peanut 和groundnut,信用证所载的货物的名称是groundnut,但卖方的发票中则是peanut,银行一单证不符拒绝付款,接着卖

方起诉至法院,援引著名词典的解释说明两词指的是同一含义即“花生”,最终法院认为银行有权拒付⑤。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信用证业务处理的是单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所交的货物与合同相符,而所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不符,也可能遭到银行的拒付。

三、信用证欺诈的部分问题探讨

如前所述,信用证不仅是目前流行的支付结算工具,还是一种有效的融资与担保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广为运用,也正是由于信用证的以上特点,在具体的实际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现象层出不穷,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信用证的特点出发来探讨一下信用证欺诈现象的原因和防范对策。

1、信用证欺诈及其成因

“欺诈”的含义莫衷一是,根据1979年版的《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所谓“欺诈”是指有意地曲解真相以便诱使他人依赖该曲解而从他人处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事物或某种法律上的权利。通过语言或行为,说谎或错误行为,隐瞒应披露的事实,虚假的陈述事实,使别人据此行动从而造成法律上的损失,有时与恶意同义。对于怎样的行为构成欺诈,《美国统一商法典》有这样的规定:开证申请人提出,该信用证所要求提交的单据是伪造的或重大欺诈性的或兑付此单据对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有重大欺诈性的。在实践中,信用证欺诈频频得手,其原因何在呢?造成欺诈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们在详细了解信用证特点后不难发现,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是造成欺诈的主要原因所在:

严格相符原则。严格相符原则(StrictCompliance)是指受益人向银行提交各种单据,请银行依信用证付款时,这些单据从表面上必须严格符合信用证的要求,银行才予付款,银行有权拒收哪怕只是细小的背离的单据⑥。信用证交易只指向单据,开证行无需对基础合同的真实性与否进行审查,对双方的资信以及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银行也没有了解的义务。这种支付环节与基础合同履行环节相互独立的制度虽然能够保证银行在付款时的独立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欺诈行为留下了太多的空间。独立抽象性原则。正如前所述,独立性原则有“生命线”之称,银行据此原则不卷入贸易纠纷,因为一旦银行善意地截留款项,则违⑤

⑥ 钟建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法律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左晓东《信用证法律研究与实务》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反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而陷入争议与纠纷,面临败诉的风险,遵循此原则在法律上有力地保护了银行自身的利益。

由于开证行仅以单据行事,对单据的真实性不负责任,也不对基础交易中的货物及交易行为负责,即使这些单据所代表的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合同中有不同于信用证规定的条款,开证行也有付款的义务;开证行与申请人间的开证契约有瑕疵、信用证是由于申请人欺诈所开立、申请人破产等,都不能成为开证行拒付的正当理由;而且受益人也不能以开证行和申请人间的关系为由向开证行要求超出信用证约定的权利。如此以来,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上述原则的缺陷,一方面,卖方不发货、少发货或以假货充当真货,却制造了一系列符合信用证条件的假单据,根据上述原则,只要单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即予付款,此时遭受损失的当数买方,并且唯有向卖方主张权利,而此时卖方早有准备,使得买方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不仅如此,有时候买方在开证行付款之前已发现欺诈行径,要求开证行拒付,而银行只处理单据,则可能对这种请求置之不理;另一方面,买方在市场情况变化而又存在有利可图的情景之下,往往会在信用证中列入繁杂条款,或故意设置一些软条款(是否属于欺诈,存有争议,本文不予讨论)达到实际撤销合同的目的或对卖方提交的单据百般挑剔,以寻求拒付理由,会使卖方在发货后难于受到货款,等等。

2、信用证欺诈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英美国家确立了欺诈例外,即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一个信用证所要求的单据与受益人必要保证条件不相符合,或者是伪造的、重大欺诈性的单据时,或基础合同存在欺诈,即使该单据表面与信用证条件相符,开征人可以拒绝兑付该信用证项下开立的汇票,也可以接受法院开出的禁令。这一原则于1941年由纽约最高法院在Sitein诉J.HenrySchroderBankingCorp一案中首先确立的, 认为:以垃圾货付款不是一个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而是欺诈问题,银行在付款前知道了这一欺诈,信用证下的银行责任独立原则不应延及到保护不道德的卖方,另外,即使单据是伪造的或欺诈性的,在得知卖方欺诈前银行在合理谨慎后支付货款,银行应受到保护。但这仅限于进口商因受欺诈情况下可申请法院实施禁令。⑦1958年该原则得到美国⑦江南《论跟单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人民司法》2003年第4期

《统一商法典》的确认,但在具体操作中,其适用范围很窄,援用此例外请求法院的禁令,成功率也不高。设立此例外规定可以保证信用证的流通性,保护善意作出对价的信用证交易的参与人,并最终坚持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也增加了对信用证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

“欺诈例外”是对信用证欺诈的有效补救,不仅如此,对信用证欺进行有效防范,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谨慎地选择交易伙伴。尽量挑选一个可信赖的有偿付能力的付款人,挑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望与信誉的大公司做交易。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了解对方的经营能力、现有资本、资产负债及信誉等情况,切忌完全依赖中间商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对信誉不良者拒绝从事交易,或采取其它支付方式如托收,或要求对方提供银行担保等,以避免信用证欺诈的发生。(2)谨慎地订立买卖合同和申请开立信用证。如果发现可疑之处,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可以要求使用FOB价格术语,因为绝大部分提单是在CIF或CFR的价格术语的情况下,是由卖方负责装运,这给卖方利用假提单进行欺诈提供的很好的机会,而在FOB下,由买方自行租船装运,货物及其装运都在买方的掌握之中,卖方再要想欺诈相对困难得多;在规定卖方提交单据时,除要求提供提单、保险单等一般性单据外,视卖方信用,可要求其提交公证报告,或规定在检验结果符合买卖契约规定的规格时,方予以承兑、付款;如果发现信用证中有不利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以免掉入对方有意制造的陷阱之中。(3)采用远期支付方式。在信用证条款中规定开立远期付款或承兑汇票,即使欺诈情形暴露,卖方仍未能获得支付,银行可以拒付或者法院也应买方的请求发出止付令。(4)注意的其他问题。严禁倒签提单议付;要慎重地办理出口押汇;合理谨慎地审核单据和信用证条款,等等。

信用社代销业务风险自查报告 篇5

1、建立对被代理机构的审慎尽职调查和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

2、建立持续性跟踪评价机制

3、对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的被代理机构建立退出机制

4、建立对代销产品去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和流程

5、定期跟踪评价代销产品的业绩表现

6、建立对代销产品的有效退出机制

7、制定本行代销产品清单并在营业场所公示供客户参考

8、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并设立专门渠道

9、联社审计部门定期对代销产品进行审计

10、四河信用社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篇6

一、基于规则的反欺诈系统

规则包括相关交易的阈值以及这些交易之间的制约关系, 如“交易金额大于20 000且交易时间在某个时间段, 则为欺诈交易”。规则一般来源于知识库, 如何设定规则的阈值是关键问题。目前主要利用行业经验、专家知识、交易系统的交易数据进行判定。基于规则进行欺诈的判定实时性好, 但应变性差, 同时对规则阈值的维护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

神经网络方法具有优良的非线性识别能力, 因此, 神经网络模型被用于反欺诈监测。与基于规则的欺诈监测有所不同, 交易数据不完全来自于交易系统, 还要从相关的子系统获取相关的信息, 经处理后送入神经网络, 根据风险分数得到欺诈可能性。

神经网络模型难以构建, 需要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数据用于训练, 同时进行大量的试验。而一旦建立了一个好的模型, 后续的维护比较简单, 只要定期将新发现的欺诈和成功交易进行模型更新。相对于规则数据来说, 构成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对结果的解释性差, 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 神经网络构成的系统是有效的。主流的反欺诈产品多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欺诈分析。

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的基本原理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 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 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 (典型的是采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 为分析手段, 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它的基本原理是:虽然欺诈者可以盗取信用卡相关机密信息, 也可以盗取、伪造或假冒信用卡, 但是无法模仿真实持卡人的历史行为模式, 这种历史行为模式往往体现在档案 (Profiles) 中, 而这个档案包含了以大量的交易时间、地点、金额、商户类别、交易频率等信息为基础提炼出来的数百个个性变量。

三、建立欺诈风险评分模型

假设有较长时间的交易数据, 长达数月, 其中欺诈交易已核实。考虑商户号码、交易的日期和时间、交易金额、交易类型、商户种类MCC、交易应答码、CVV核对结果、信用卡过期日、信用额度和可支配剩余额度等一维字段, 交易时间与交易金额组合、交易金额与商户种类组合等二维字段, 这些字段可以直接从单一记录得到。如果能够得到商户信息, 如商户的国家号码、货币代码和邮政编码等, 还可以计算交易地点与账户持有人的家庭住址的距离。对于每次交易, 计算交易金额与可用余额的比率, 每个账号的最大交易金额、最小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金额、交易金额标准差。在此基础上, 可以得到每次交易的金额和该账号的最大、最小、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的对比。

对于用户行为的识别, 金额只是一个方面, 交易频率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交易情况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还可计算每次交易距前一次交易的间隔和每次交易前一小时内的交易次数。

对数据集中的变量进行处理, 开发预测变量。以数值型变量交易金额变量为例, 运用单变量过程查看交易金额变量的分布, 处理极端值;新建一个组变量, 按照十分位数划分, 将交易金额的不同取值范围归到某一组;然后运用频数过程看交易金额范围对目标变量取值的影响。可以发现, 不同的几个组别对目标变量的取值的影响近似, 因此金额范围可以进一步划分成高中低三个组, 新建一个组变量。该变量比原始的金额变量对目标变量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对于数值型变量和类别变量都可以通过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建立更合理的预测变量。

四、序列模式分析

由于账号的交易记录正好按照时间排成序列, 因此利用序列分析算法可以发掘交易行为模式。运用序列分析方法要对数据进行加工, 增加一个“时间”字段, 由交易日期加上交易时间构成, 以便在建模时设定在该“时间”字段轴上进行序列分析;将交易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 构成一个新的字段, 作为建模时的“目标”字段, 序列中每一项都是该字段, 反映出某个交易的概况。例如, 选取交易金额、交易类型、交易应答码、商户和验证码等变量, 通过一定的归纳转换为一个字符串, 作为“目标”字段。针对整理好的数据, 运行数据挖掘软件中的序列规则结点, 可以得到序列规则, 以一定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反映出交易行为的序列模式。

五、模型规则的应用

应用序列算法对信用卡交易数据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一定的行为模式, 对于实际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支持度较大、置信度较高的规则, 能反映一般的行为模式;支持度较小、但置信度较高的规则, 可能反映特别的行为模式, 应予重点关注;支持度较小、置信度也较低的规则, 有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对特定的用户群体 (如VIP客户) 进行序列分析, 发掘该类客户的行为特征。

总的来说, 应用序列算法方法是可行的。支持度高低、置信度高低的判定可以考虑用统计的方法设定。至于能否应用于欺诈账号的预测, 需要再对数据进行细加工, 缜密地选取最有意义的变量, 结合实际情况, 对生成的规则进行判断。

六、孤立点挖掘

孤立点挖掘, 可以用于欺诈监测、探测不寻常的信用卡。孤立点挖掘可以描述为:给定一个N个数据点或对象的集合及预期的孤立点的数目K, 与剩余数据相比, 发现显著相异的、异常的或不一的前K个对象。孤立点挖掘问题归纳成两个子问题:在给定的数据集合中定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被认为是不一致的;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挖掘这样的孤立点。

孤立点的定义因问题而异。在时间序列中寻找孤立点时, 它们可能隐藏在带趋势的序列中, 这项任务非常棘手。采用数据可视化方法来进行孤立点探测, 对于高维数据和序列数据不适用。基于计算机的孤立点探测方法分为3类:统计学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和基于偏移的方法。

孤立点挖掘进行欺诈监测是一种思路, 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尚待实验验证。信用卡欺诈活动复杂多变, 因此反欺诈数据分析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不断发展的综合复杂过程, 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都可能有应用空间, 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对于同一数据集,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才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鸣.基于神经网络的银行卡反欺诈系统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陈建.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汤俊.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的离群模式挖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孙大利.关联规则分析及其在信用卡反欺诈中的应用[J].中国信用卡, 2007.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救济 篇7

信用证是开证行按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受益人签发的一种支付确定金额给受益人的书面约定。信用证在本质上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是现代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

一、信用证欺诈定义

在国际贸易信用证支付交易中,一方或几方当事人利用信用证特有的原则和制度,用虚假或不真实的单据套取信用证项下款项的行为。

二、信用证欺诈的主要类型

1.按法律关系的种类分为:基础合同欺诈和信用证欺诈

2.按信用证单据的种类分为:伪造单据,伪造信用证本身。

3.按欺诈主体划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欺诈,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

三、信用证欺诈的救济

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从信用证制度内部找到答案,因为产生信用证欺诈的根源乃是独立抽象性原则,而这一原则恰恰是信用证制度的核心所在。若因欺诈而否定独立抽象原则,则等于否定整个信用制度,解决的方法只能是事前交易双方对风险的防范和事后国内法的补救。独立抽象性原则免除了银行对基础交易中货物的责任,从而避免银行卷入由此产生的贸易纠纷。要有效的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必须做好事前的防范。事前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一)开证申请人的救济

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是信用证的最终付款人,其作为进口商面临的最大欺诈是货物欺诈,即付款后收到残、次货物甚至收不到货物,因此进口商应作如下防范。

1.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对进口商来说,贸易伙伴的资信可靠,是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关键。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对方是否有履约能力以及是否能诚实守信地履约。在实践中,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商应当通过出口商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商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以供今后查询。总之,进口商在交易前的谨慎行事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2.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对于进口商来说,选择FOB价格术语能将租船订仓、货物保险的选择交易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进口商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另一方面进口商还可以派人到装货港口检查和核对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杜绝卖方在货物方面的欺诈。

3.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核单据。进口商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质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商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严格审查单据对于出口商来说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在发现单证不符合时可以拒付,更重要的是在出口商恶意欺诈的情况下,以单据的不符点拒付货款,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

(二)受益人的救济

信用证的受益人是出口商,为了能及时收回货款,应采取以下措施。

1.慎重订立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买卖合同是约束买卖双方贸易行为的契约性文件,任何一方违约,对方都有权要求索赔。出口商为了防止进口商利用信用证“软条款”对其进行欺诈,在订立信用证条款时候应当慎重,仔细推敲,尽量不接受“软条款”,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应当克服急于出口创汇而忽视风险防范的心态。

2.严格审核信用证,认真制作单据。出口商在收到银行交来的信用证之后,应当比照买卖合同全面审核,以防假冒信用证或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有“软条款”。同时,对信用证所要求的一系列单据应当认真制作,保证单证之间以及单单之间的严格相符,以免给对方造成拒付的机会。

(三)银行的救济

对于信用证欺诈的防范,银行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地发挥银行的把关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银行作为信用证的开证行或通知行,都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尤其是开证行应当树立起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的风险意识。通知行在收到信用证之后必须核对签字或密押,确定真实无疑,杜绝假冒信用证。在受益人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审证时,银行应对收到信用证的延误、残缺或其他差错向开证行进行查询与澄清,避免软条款信用证。

2.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内部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银行进行防范的各项措施的基础,也是防止内部人员与不法分子同谋进行欺诈的一个重要前提。

3.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除了严格执行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外,同时还要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在具体实施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开证档案,认真统计这些客户以往开立信用证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运用自身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网点以及灵活、快捷的信息系统获取掌握影响企业资信变化的各种因数和其资信的最新状况。

4.在积极扩大国际业务网络的同时,保持高度警惕,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信用证付款是通过银行的国际业务网络实现的,银行本身的信誉良好以及银行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会便利信息的及时传递,便利银行之间合作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欺诈风险报告信用卡 篇8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欺诈及其防范案例分析

某外贸公司与香港公司达成了一笔1019公吨镀锡铁皮和镀锌薄板,金额约20万美元的交易。支付条件为即期信用证,规定为2月和3月。不久,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很快开出了信用证,规定了商品的名称和规格、数量、重量和装运期等。中国船运公司应托运人请求,向其发运了48个集装箱,供其装货和加封。3月24日承运人签发了“已装船”清洁提单,3月25日,香港方寄单至中国银行,并且香港的中国船运公司“海星”号轮到达黄埔。集装箱明显完好,封条未动。但启封以后,发现箱内只有充满脏水的铁桶,没有镀锡铁皮和镀锌薄板。3月30日,收货人立即将该欺诈行为通知了中国银行,并要求其通知指定的议付银行。但中国银行收到一份香港银行打来的电传,说已根据提示汇票和单据支付了货款。这时,外贸公司发现商业发票与提单两者不符:即信用证内的商品发票中要求规格为50厘米,而提单内规格为50毫米。4月14日,我方提出,香港议付银行可以行使追索权,向出口商索回货款。3天以后,中国银行又收到香港议付银行的电传,说中国银行提出偿还货款的要求超过了允许的合理时间,因此,要求中国银行(开证行)立即偿付。中国银行无奈作了偿付。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8年3月11日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一、买卖双方要做到的相关程序是:

(一)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以即期跟单议付信用证方式支付付款。(二)开证申请人(外贸公司)根据合同填写开证申请书并交纳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证,请开证行开证。

(三)开证行根据申请书内容,向受益人开出信用证并寄交出口人所在地银行(中国银行)。

(四)通知行核对印鉴无误后,将信用证交受益人(香港公司)。

(五)受益人审核信用证内容与合同规定相符后,按信用证规定装运货物、备妥单据并开出汇票,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送议付行议付。

(六)议付行按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无误后,把货款垫付给受益人。(七)议付行将汇票和货运单据寄开证行或其特定的付款行索偿。(八)开证行核对单据无误后,付款给议付行。

(九)开证行通知开证人付款赎单,进口商验单后付款。(十)开证行将单据交给进口商,进口商凭以提货。

二、此案例中的外贸公司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外贸公司在要求中国银行签发信用证时,应先对受益人的资金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按照现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简称UCP600),银行所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他们只是按照信用证规定审核单据。因此,卖方很可能制作假单据。如果外贸公司在合作之前就调查清楚香港公司的资信情况就可以避免这次的损失了。

(二)由于香港与大陆近在咫尺,并且当地有许多中国公司和一些中国的银行,买方完全可以委托一家中国公司于装载货物之前或期间当场对货物进行检验。如果外贸公司可以及时的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的问题,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本论文版权归上传者所有,仅供参考---------------------------

(三)外贸公司和中国银行在发现受骗以后,审单太慢,发现严重不符点后向香港银行索偿时已过了银行审单合理时间(7天)。其应该在发现不符后就及时向香港银行提出所发现的问题。

(四)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要求发货;卖方也担心在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后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做为买卖双方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所以,案例中的中国银行在这一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信用证结算方式把由进口商履行付款责任,转为由银行来履行付款,保证出口商安全迅速收到货款,买方按时收到货运单据。自出现信用证以来,这种支付方式发展很快,并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从此案例的情况来看,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信用证方式尚存在着各种陷阱与欺诈,信用证内在交易的基本原则存在导致欺诈产生的理论缺陷,内潜着很强的欺诈风险。因此,此外贸公司需要正确运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和采取有效防范信用证结算欺诈的措施。

(五)外贸公司应该清楚的了解信用证欺诈的构成 :

一般,信用证欺诈的构成应具备以下条件:

1.信用证一个或几个当事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既明知其欺诈行为可能使另一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认识,并希望另一方当事人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为一定行为。

2.客观上欺诈的一方有积极的欺诈行为,如伪造虚假情况或蒙蔽事实真相,明知该做法会给对方造成损害还去作为的行为。

3.受欺诈人基于错误认识做了某种显然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行为。应当指出的是,在信用证欺诈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性是区别于买卖合同中一般违约的重要特征,在违约行为中,违约人不存在利用信用证方式欺诈对方并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的故意。

如果外贸公司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的做到以上五点,就不会被香港公司所欺诈。

三、外贸公司该如何处理信用证结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单证不一致”的处理

单证不一致,即单据缮制没有完全符合信用证明规定。这是最常见的事故。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不符点,甚至导致单据被拒付。单证完全按照信用证要求出具。对于不是自己出具,而是第三方如货运公司出具的提单一类,事先务必与他们仔细核对草稿,并书面确认。拿到正本以后,再检查一次,看是否与确认的草稿一致。出现问题的,在分清责任的同时,火速更换。对于日期实效方面的不符,请货运公司协作。对于国家机构比如商检局出具的单据,不易灵活处理,因此要慎重一些。如果信用证条款中对这类单证有特别要求的,先与商检机构沟通咨询,看是否能满足客户要求。无法完全满足的,坚决要求修改信用证条款。因外贸市场灵活多变,品质要求也参差不齐,对于商检局提出异议的产品,可以通过“客户确认”的保函形式协商解决。(二)“单单不一致”的处理

单单不一致,指同一套单证里不同单据相同栏目的内容不一致。这个问题通常是由于部门分工协作制单中的疏漏造成的。审单证的时候,不但要逐张审核,还可以“横”审,即比对不同单证同一栏目内容。在贸易过程中,收到信用证后----------------------本论文版权归上传者所有,仅供参考---------------------------

应立即与合同核对,看看条款是否比合同要求严格,能否办到,不行的话应及时和进口商联系并且协商,在办妥之前不要急于发货,否则就会陷于被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银贸的通力合作。应当严把单据关。在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应当严把单证质量关,严格按照信用证来制作单据,完成制单后应仔细复核,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可以将除提单之外的单据提前制好以后先交到议付行进行预审,若有不合格就等待提单签发以后绘制合格再正式交给议付行。与银行审单“严格符合”的原则相适应,对贸易企业制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单工作必须以银行审单工作依据的原则为基础,做到单证、单单、单货三相符,即信用证的条款必须在单据上体现,各种单据之间必须相互一致,单据与货物一致。

四、香港公司(出口商)在贸易中应该这样做:

(一)从受益人的角度看,应该从严审核来证和制备单据。信用证业务具有银行信用介入商业信用的特点,受益人向银行提交单据请求付款时,所有单据必须符合信用证的条款,才构成开证行确定的付款承诺。即使只是对信用证条款稍有背离,银行也有权拒收不符单据。

(二)在贸易过程中,收到信用证后应立即与合同核对,看看条款是否比合同要求严格,能否办到,不行的话应及时和进口商联系并且协商,在办妥之前不要急于发货,否则就会陷于被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银贸的通力合作。应当严把单据关。在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应当严把单证质量关,严格按照信用证来制作单据,完成制单后应仔细复核,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可以将除提单之外的单据提前制好以后先交到议付行进行预审,若有不合格就等待提单签发以后绘制合格再正式交给议付行。与银行审单“严格符合”的原则相适应,对贸易企业制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单工作必须以银行审单工作依据的原则为基础,做到单证、单单、单货三相符,即信用证的条款必须在单据上体现,各种单据之间必须相互一致,单据与货物一致。

(三)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以下简称L/C)的最大好处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帐房――付款人,这就是银行,而且是指定的某大银行。如果他拿到的L/C不符合买卖合同,他就可以终止合同而不付运,另外再索赔。如果符合买卖合同,且没有特别难以达到的要求的,他拿到后,做一些该做的事情如找船等,在最后一天的付运期之前把合同要求数量的某一品种的货物付运出去,然后取得一套单证,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提单(以下简称B/L),即可前往结汇。L/C要求的一般是清洁的B/L,要求B/L的内容和L/C的内容一致。因此,香港公司要严格按合同准时如数付运货物,否则拿到与L/C不一致的 B/L就无法结汇了。而在此案例中,外贸公司由于发现问题是已经超过了银行审单合理时间,所以最终迫于无奈作了偿付。当然,在案例中香港公司利用与合同不符的货物欺诈外贸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五、防范信用证结算欺诈风险的措施 :

由案例中跟单信用证诈骗的各种情况来看,诈骗分子的行骗对象主要是外贸公司,而受害者还涉及出口方银行。其如果能够和外贸公司应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即可避免或减少上类诈骗案的发生。综合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汲取教训,在贸易过程中,无论是进口商亦或是出口商,都可实施如下防范对策:

(一).银行的防范

对于信用证欺诈的防范,银行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地发挥银行的审----------------------本论文版权归上传者所有,仅供参考---------------------------

单把关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银行作为信用证的开证行或通知行,都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尤其是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之后必须核对签字或密押,确定真实无疑,杜绝假冒信用证。在受益人不知道如何审证时,银行应对收到信用证的延误、残缺或其他差错向开证行进行查询与澄清,避免软条款信用证。

2.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内部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银行进行防范的各项措施的基础,也是防止内部人员与不法分子同谋进行欺诈的一个重要前提。

3.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除了严格执行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外,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经常客户建立开证档案,认真统计这些客户以往开立信用证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运用自身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网点以及灵活、快捷的信息系统获取掌握影响企业资信变化的各种因素和其资信的最新状况。

4.在积极扩大业务网络的同时,保持高度警惕,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信用证付款是通过银行的国际业务网络实现的,银行本身的信誉良好以及银行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无疑会便利信息的及时传递,便利银行之间合作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二).开证申请人的防范

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是信用证的最终付款人,作为进口商的外贸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欺诈是货物欺诈,即付款后收到残、次货物或者与合同规定不符的货物,为了避免或有效减少此类风险,外贸公司应做到以下防范:

1.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1).对进口商说,贸易伙伴的资信可靠是防止发生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关键。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要汲取这次的教训,应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选择资信情况好的贸易商作为交易伙伴。出口方银行必须认真负责地核验信用证的真实性,并掌握开证行的资信情况。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对方是否有履约能力以及是否能诚实守信地履约。在实践中,应当通过出口商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商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以供今后查询。如果我国相关部门能提供国外企业信用信息,对海外欠账问题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公布“低信用”公司名单,并且,外贸公司又能够及时的查询到企业的信用信息,无疑就能避免悲剧的上演。

(2).若作为出口企业,应该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在寻长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与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做生意。在签订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便心中有数,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免错选贸易伙伴,导致最终自食苦果。

2.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买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贸易术语(Trade Terms)是用来表示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费用和责任划分的专门用语。在国际贸易中,每种贸易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同的贸易术语,不仅表示买卖双方各自承担不同的风险、费用和责任,而且也影响成交商品的价格。为防止信用证欺诈,作为出口商应尽量使用C组贸易术语,作为进口商应尽量使用P组贸易术语。贸易术语如何选用与买卖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对于外贸公司来说,选择FOB贸易术语能将租船订仓、货物保险的选择交易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外贸公司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本论文版权归上传者所有,仅供参考---------------------------

另一方面还可以派人到装货港口检查和核对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如果案例中的外贸公司做到这些,就可以杜绝香港公司在货物方面的欺诈了。

3.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核单据。外贸公司要按时开出符合合同规定的信用证,收到开证行中国银行转寄来的单证要求其付款时,要根据“单证相符”、“单单相符”的要求认真审核,如出现单据与信用证不符或单据与单证不符时,其有权拒绝付款赎单,因此在开立信用证时,对香港公司提出的单据做出严格要求。另外,外贸公司还应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质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就可以防止香港公司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

(三).受益人的防范

作为信用证的受益人:香港公司,在贸易中,防止被诈骗的发生,其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防范:

1.慎重订立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1).信用证的有效期必须合理、适当。

贸易双方一旦确定信用证支付方式,作为受益人,出口商应要求进口商尽快开出信用证,并使信用证有合理、适当的有效期,以使受益人有合理充分的时间要求修改不合理条款及安排装运。反之,当受益人临近装运期才收到信用证,一旦发现其有与买卖合同条款不符或无法履行某些条款,出口商就没有充分时间要求修改不合理条款及安排装运。

(2).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的内容。

货物买卖合同信用证条款是买方申请开立信用证的条件和依据,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开立信用证。出口商要防止进口商利用信用证欺诈,关键在于订立合同时,尽量不接受“软条款”,杜绝进口商利用虚假信用证或“软条款”信用证的可能性,即在订立信用证条款时出口商应当慎重,仔细推敲,尽量不接受“软条款”。对于信用证当中的软条款,能避免的要尽量避免,不能避免的要坚持对方修改信用证,否则不能急于出货。尽可能的拒绝接受预付定金、违约金、质押金的条件;更不要过早预付资金,草率签订贸易合同。所以,应当明确地订立信用证条款,决不能含糊其词,尤其是单据条款和装运条款。单据条款主要是规定单据的种类及份数,这是信用证最主要的条款,因为银行付款与否仅凭单据。

2.严格审核信用证,认真制作单据。出口商在收到银行转交来的信用证时,应当根据合同条款认真地全面审核合同与信用证是否符合,如出现合同与信用证不符的情况,出口商有权要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条款,以防假冒信用证或信用证条款与合同规定不相符,或者有“软条款”。另外,出口商接受信用证后,要根据“单证相符”、“单单相符”的原则对信用证要求的一系列单据应认真制作,并认真审核其向银行提供的各项单据。进口商在付款赎单前对卖方提交的单据应全面、及时审核,审核单据是否和信用证要求相符,是否属于伪造的单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改证。改证时应注意,最好一次完成,通过原通知行向开证行提出。对于欺诈性单据应请示银行止付或请求法院发布禁付令强制银行拒付。对假冒信用证应停止发货并立即通知银行止付。

(四)及时调查货运航程及行踪

包括船名、船东、船龄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又一环节是及时、充分地把握船运航向动态。买方可根据合同中的运输条款,派人或委托有资信的商检机构到装运港,了解与船运有关的情况,等,货物是否上船、起航日期、航行计划、抵达日----------------------本论文版权归上传者所有,仅供参考---------------------------

期等情况。货船起航后,买方应随时了解航向动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须立即报告保险公司,追查承运人、代理人、卖方的律师等。

(五)提高信用证贸易商业务素质

提高信用证贸易商的业务素质是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关键。作为信用证贸易商必须具备船舶、海运、海上保险等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熟练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信用证欺诈。

由于信用证欺诈是一种典型的跨国欺诈活动,国际社会的有效合作对预防和控制信用证欺诈是有重大意义的,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采用统一单据的格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信用证欺诈行为的发生。银企双方还应携手合作,一致对外,树立整体观念,互相配合增强防诈信息。一旦发觉诈骗分子的蛛丝马迹,立刻跟踪追击,并严惩不贷,以维护信用证业务的正常开展,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企业人员做到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培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勤于研究各种结算方式下出现的各种可能风险,在工作中,细心研究付款过程中的每一个可疑之处,就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安全稳妥地与外商进行交易,促进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

上一篇:读卡尔威特有感下一篇:仪器设备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