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案例(通用8篇)
摘要: 在小组学习中,每小组都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组长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组组员的学习。我要求各组组长要随时留心同组组员,帮助解决组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组织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记下疑难之处。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学会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引导小组长熟练掌握课堂程序;培养小组长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好本组学习活动,以免部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涣散乱动或看别组活动,浪费学习时间。赋予小组长批阅权,教学评价多样化;赋予小组长监督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关键词:培养小组长
合作交流
批阅权
责任心 监督权
一、案例背景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案例主题
小组活动是攀登英语的主要活动方式,而拥有一名合格的小组长是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我们目前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小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组组员的学习。所以说“小组长的培养”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案例过程
(一)小组长人选的确定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应该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结合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我把那些责任心强、大胆泼辣的学生作为第一人选,然后加上小组推选共约二十多人,从中老师挑选了十人,我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大声说、积极做、大胆管,给他们打足气,在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带领全组同学共同进步,让他们满怀信心的接受挑战。记得我在一学期初选的小组长能胜任到期末的占大部分,可也有些小组长不能以身作则,或者有包庇行为,这些都要通过那个小组的同学重新选举推出新的组长。当然,设立小组长时还可以调动全班同学尤其是那些差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以身作则的环境下慢慢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
最近在上课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你把我换了吧,我不想当组长。”虽然多数同学是因为管不了,但也不乏有的同学是私心很强,怕耽误自己学习,或者不愿去操那个心。从而导致有的小组竟然会小组协商选出一个最“老实”的同学当组长。其实这是我们的孩子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我认为首先要使他们建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他们懂得“既然你已经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长了,就得履行小组长的职责,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了,更不用说管别人了”,同样也应该明确告诉小组长“老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就算你在执行工作中再难,老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赋予小组长批阅权,教学评价多样化。
在课堂练习时,由小组长批阅作业并做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批阅家庭作业等等。由于角度不同,小组长们的批语可能更为同学们所接受,在我们班上,经常有小组长汇报“我发现某某的作业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或是“我们组某某同学出现什么问题,我已经让他改正了”等等。即便是批评或指正,在小组成员看来也是能够接受的,而不会伤了自尊。小组长有时能关注到老师可能看不到的进步,还会发现老师可能忽略的不足。
(四)赋予小组长监督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小组长除了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组员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监督组员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特别有些组员学习主动性欠缺,自制能力弱等,这些都需要小组长小心“照顾”,用平和的语气、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监督他们专心倾听、积极思考、认真作业,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由每一位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分别给他们发挥特长和锻炼的机会。比如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可以监督作业;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同学可以监督卫生,或者是监督课堂纪律等。在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能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五)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
a.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方法。小组长是为全组服务的,考虑问题不能从小范围出发,应从全局着眼,看能否推动全组的工作。
b.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在组内表扬一个同学时,要有理有据,让大家信服;批评时更应注意分寸,点到为止,不要激化矛盾。
c.尝试与四号同学交朋友的方法。有意安排自己与四号差生结成一对一的朋友关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规劝、开导、影响这位同学。与其谈心可不分时间、地点,要时时督促他(她)。随时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思想动态,争取让后进生不出现违反纪律等大问题。
d.抓好各方面工作的方法。要调动好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督促他们搞好学习及日常工作。
(六)建立评价制度
小组长干得好不好,不是老师说了算,我也建立了一套评价小组长的办法。每周对每个小组长进行一次评价,从小组长的英语水平、组织能力、帮助同学、小组表现四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得三颗星、二颗星、一颗星,由小组成员决定他们的组长能得几颗星。而小组长的评价又跟全组同学的表现结合起来。得了班级周冠军的小组,在小组长的小组表现上加一颗星,月冠军的小组则给组长加两颗星。如果有的小组在课堂上活动特别不积极,违反活动规则,将给小组长扣除一颗星。
通过采取这样的评价,每个小组长不甘落后,非常关注自己得了几颗星,谁得的多,对每个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时刻牵挂着,小组长在“组荣我荣、我荣组荣”的思想激励下,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队小组的管理。
四、案例反思
小组长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地培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行惯的改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对小组长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优秀小组长给我们教师带来的便利和惊喜,他们不仅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着协作的作用,也在同时促进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我在培养小组长的道路上还会继续走下去,要使他们更具能力、更具素质,迎接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 语言、文化、交际是一种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和内容, 交际行为使语言和文化的这种有机联系得以充分体现。交际行为发生在社会交往中, 必然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文化因素便是其中之一[1]。因此, 越是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 就能在国际物流商务交际中更好地掌握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 在物流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1跨文化意识的含义与理解
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它不是指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具体事实或信息的了解, 而是指对文化现象、特征、模式及不同文化间关系的洞察力和敏锐度[2];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掌握能力, 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 在交流中能够对目的语所反映的思维模式作出适当且相应的反应, 能够顺利地进行各种交往活动[3]。
而Hanvey则认为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语言时根据目的语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他将跨文化意识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 目的语学习者对于异族文化中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 但认为其怪诞而难以理解。第二层面, 学习者经过文化交往, 能够认识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一些微妙差异, 但仍然不能很好理解这种差异。第三层面, 学习者认识到目的语文化中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 并能从认知的程度理解这些差异。第四层面, 经过深入体验目的语文化, 学习者能够设身处地从目的语持有者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 做到感同身受。最后这一层面是跨文化意识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有人把这种境界称为“empathy”, 意为“神入”或“移情”, 即能够将自己置于对方的心境下, 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达到这种情感共鸣, 在商贸活动中对于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分歧能够合理对待并巧妙处理, 从而促进贸易的顺利达成。
2国际物流商务交际中出现的文化误解与冲突案例
国际物流商务交往中, 因跨文化意识缺失而产生的尴尬比比皆是。这些冲突轻则只是导致双方情绪的不悦, 重则导致交易的失败, 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形象的损失。
例如, 在双方达成贸易协定时, 往往会互赠礼物。一般来讲, 欧美国家在选择礼物时更注重的是礼物的寓意而非礼物的市场价值。礼物只是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据悉, 一般情况下, 美国商业性礼物的价值约在一二十美元上下[4]。而赠送昂贵的礼物非但不能讨其欢心, 有时会引起贿赂的嫌疑。因此, 如果能够准确掌握这些信息, 并能够根据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就能避免种种不满和嫌隙, 增进往来, 促成更多的贸易达成。
又如, 一个招待会上失败的实例。宴会上, 一位加拿大供应商指着一块本土风味的南瓜奶油蛋糕煎饼请一位中国采购经理品尝。按照中国的传统思维定势, 人们在接受邀请或礼物时应首先婉拒以示自己的教养, 结果这位经理的第一反应就是下意识的推推手, 婉拒了这位加拿大供应商的邀请。当时这位加拿大人很是尴尬, 满脸通红地问,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拒绝美味?”在欧美文化意识领域里, 接受对方的礼物意味着对礼物的肯定和对馈赠者的感激。而在中国传统礼仪规范下, 不假思索地接受馈赠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数。这个案例中的双方如果都能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并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会避免这种窘局的发生。
另外, 在进行书面信函沟通时, 应格外注意语气的合理把握。应尽量使用对方容易接受的语气, 多用委婉语, 在表达某种要求时可以用疑问句, 以对方为出发点, 而避免使用命令语气, 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如, Can you write the number more clearly? 就比I would like you to write the number more clearly. 的说法更为委婉。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在达成目的的同时有效缓解物流商贸双方的紧张关系。
综上, 在日趋频繁的国际物流商务交际过程中, 各种文化要素在不断地发生交织和碰撞。此时, 如果能很好地对不同文化的差异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对目的语所反映的思维模式作出适当且相应的反应, 就能减少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最终促成交易的顺利达成。鉴于国际物流行业中商务往来的频繁性, 在高职物流英语教学中, 加强其跨文化意识培养、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势在必行。
3教学模拟实训实践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作为教育者自身首先就应该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际, 而交际以文化为依托, 只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异同, 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在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熟悉物流商务环境中母语和目的语所涉及的两种文化, 努力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不仅做到“双语言”, 还要做到“双文化”。为提高跨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加强自身进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最好是能到目的语国家生活工作一段时间, 切身体会文化的不同。如果没有这种机会, 可以尽量增加同外籍教师接触的机会或深入从事物流行业的外贸企业一线, 在交际实践中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 有意培养自己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3.2在教学内容上, 介入文化异同的比较。对现有的语言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介绍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应引入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常识, 尤其是物流商贸环境下目的语持有群体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 价值体系、传统规范、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 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作为教学任务去完成。例如, 可以增设英美国家背景常识、英语交际文化习俗、商贸礼仪、外事接待英语等社会文化课程[4],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 培养其对于不同文化差异的认同感, 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语言技能培养, 忽略文化能力的状况。通过积极的引导, 让学生提升文化要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单纯的听说读写技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物流商务沟通。
3.3尝试任务式、案例模拟实训等现代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统的结构语法教学只重视语言本身技能的培养, 不能满足文化意识培养的需要。而一些现代的教学方法, 如任务型教学、案例模拟实训教学法可以经过适当改变为其所用。以案例模拟实训教学法为例, 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模拟实训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 教师设计特定的交际情景案例, 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完成具体的国际物流可操作的岗位任务, 如求职、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等任务,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物流商务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从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感知文化的差异。
3.4在教学手段上, 利用多媒体等媒介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教学手段得以更加丰富。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手段, 让学生从外媒新闻、原声商务交际视频中体会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和商务交际礼仪, 并从中发掘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3.5将跨文化内容纳入考核。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5]。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 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建议在物流英语考试各个环节中纳入文化要素的考核, 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
4结束语
文化要素渗透在物流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跨文化意识的高低、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物流行业中商务交际的质量。这就要求物流专业学生要为将来从事国际物流和涉外物流岗位做好准备,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强的专业技能, 更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了解其贸易环境、商业价值观、经营习惯、传统喜好等贸易文化。因此, 物流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应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物流英语和实现交际的能力, 从而满足未来工作岗位实践需求, 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摘要: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物流英语教学现状, 阐明了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于提高物流人才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以促进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职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模拟实训等教学方式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学,物流英语,跨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案例,模拟实训
参考文献
[1]邓芳.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2]冯志军.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35.
[3]姜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 :155-156.
[4]魏巍.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3) :91.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63-02
秋学期进行开学工作教学检查的时候,到某校随堂听了两节课。一节课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另外一节课是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上课的两位老师都是各个学校的业务能手,是我们寿县八十年代的老师范生,教学上都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在学校都是取得过良好的成绩,有较高的威望的(说是随堂听课,其实学校是有准备的)。但两节课下来后却感触很深,正如教育局督导室赵子运主任所说的:“这两节课若是放在以前,都是可以用来上公开课,可以用做观摩教学的。但现在有点不合时宜了”。具体过程如下:
在上《最后的姿势》的时候(第二课时),老师左手拿着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教参。教师对照教参的内容编排和指导,逐字逐句的告诉学生,这是重点句子,要怎么理解、这些是重点词语、要怎么理解、这些句子和词语反映了谭千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的品格是怎么样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节课下来,可以说老师教的非常的细致和认真,条分缕析,字、词、句以及主题意义都讲解分析的很透彻。老师说了很多,学生记了很多……课后,赵子运主任是这样评点的:能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的,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严谨,但存在以下的不足:(1)没有突出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整节课只让学生读了几个重点句;(2)没有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是被动的体验和记录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课文内容,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和条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什么样的:(3)没有充分的利用和发掘教材内容,没有使学生大致了解地震是怎么一回事,不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没有指导学生观看插图,从中获得信息,更不要说利用多媒体教学了……
第二节课是《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节课是下午的第一节课,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信息量很少,主要有三部分的内容:(1)氧气;(2)氮气;(3)稀有气体,然后是一个知识小短文:保护空气。这是最基本、最粗浅的关于空气的基本知识。这节课老师上的特别认真,板书又严谨又规范:
(1)氧气的性质、状态、用处;
(2)氮气的性质、状态、用处;
(3)稀有气体的性质、状态、用处;(讲解这些用了大概有二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然后教师用其余的时间来说明保护空气(这些内容应该是学生用来自滨的)。
保护空气:(板书)
硫和酸雨、氟利昂、臭氧层和臭氧、植树造林、废气排放……(但唯独没有说到低碳)。
整个一节课,老师说的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累了一身汗,但却没有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也没有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有几个男生差不多要睡着了,有几个女生偷偷的回头观察我们几个来听课的人的表现。
事后,赵主任在点评时候无奈的说:老师真敬业,也真累,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
由以上二个案例不难发现,在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之后的今天,广大农村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还有很多的差距,课程改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又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从2005年至今,我们六安地区新课程实施已有5年多时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信息和交通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目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困惑、迷惘甚至于是麻木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呢?通过多年的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接触、观察与反思,我以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原因探析
1.1习惯的作用
由于在岗任教的教师基本是从传统高等师范教育中走来,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老师范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接受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由教到学”式的教育模式,多年来养成了这种教学思维。有许多老教师秉持着固有的观点,虽然接受和认同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和评价观,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然按自己固有的方式和套路“出牌”,依旧是经验性地备课、上课和拓展,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甄别式教学评价等。这种自然的、多年养成的“习惯”,在一定的时期内很难加以克服和改正。特别是对一部分有了几十年教龄,在应试教育下取得过优秀成绩,所处环境又相对闭塞的这部分教师。他们缺少的是创新意识,在“习惯性”的作用下,养成了因循守旧,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心理。
1.2惰性的原因
在农村教师中,由于生活环境、生活压力、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惰性问题。这种“惰性”具体表现为不善于学习、研究和积累、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善于尝试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理念的改革和创新等。养成这种“惰性”并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而多的是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制度造成的。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教学行为过程基本上就是根据教材写教案,上课复述知识,天天批改作业,定期组织考试等,无须教师去自主学习,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老师不需要学习”了,课堂教学过程也就被定型了,也就觉得没有什么是需要变化的。
1.3形式主义
目前在如何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虽然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由于迫于素质教育的形势,迫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都高喊课程改革的口号,但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上,则表现为明显的形式主义。即面对课堂教学研究,不能进行认真的思考,而是抱着应付的心理,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课堂教学形式“换汤不换药”。多数教师基本从理论上能够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知道师生间角色要实现转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任然沿用传统的观念、思想、行为、手段来组织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各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
还给学生,强调严格管教,凸显“传道、授业、解惑”绝对的的权威地位。
2对策与建议
如何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的改革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引进多元化培训模式;根据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开展扎实有效地新课程校本教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施“读书工程”,培养学习型教师。
2.1引进多元化培训模式,提高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在与广大的农村教师的多层次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尤其是一些有十几、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对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新课程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校本培训等抱有无所谓甚至是消极抵触的态度。所以需要引进多元化培训模式,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的需求。
(1)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发展需要。首先,要制止各地举办的“蜻蜒点水”、只要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式大规模培训,增强实效性。许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为了提高培训效益,在大礼堂、电影院举声势浩大的专家培训,教师们坐在台下“交头接耳”、“各怀心腹事”,收效甚微。培训活动下移到各学校,深入到课堂,开展针对学校实际问题的研究性新课程教师培训。
(2)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学校层面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增加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树立“培训为课堂改革服务”的培训理念。各地区和各学校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作为年度考核、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一种培训、指导、监督的长效机制。
(3)培训内容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培训部门要改变“垄断”、家族式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指导专家的选择权应该下放给学校和教师,由学校和教师根据自己情况提出课程内容和聘请专家。体现“专家引领+教学反思=专业成长”理念,让一线教师与专家实现“零距离”交往,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教学理念
对子实施新课程而言,新课程教师培训固然必要,但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更为重要。培训是一种“洗脑和换脑”的过程,通过培训建构理念: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通过体验开展行动并进一步内化理念,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改革教育观念,并发现自己的成功和成长,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而反观我们每年开展的校本培训,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不重视实效;三是时间不能保证。由此导致了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为此有必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1)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开展务实性的校本教研活动,转变教学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真正引导教师走进校本教研,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在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体验成功,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
(2)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动员教师全员参与,引导教师走进校本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学会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行为。针对教师所困惑和想探索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在富有本校特色的课题研究过程活动中体验成长。山西省泽州一中每个教研室确定一个课题开展研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在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上给与保证,要让教师觉得培训和上课一样重要,甚至比上课更重要。以促使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够使培训起到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的关系,教案与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的关系等。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很多,问题的表现形式会更加的多样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如何?不仅仅是只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质量和发展,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教育部印发,2010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刘云燕,王景,新课程热点问题探究与校本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2005
[5]严育红,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一、主题:英语学科的选修课和校本课程
二、案例与引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4 Pygmalion之 reading 教学设计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重点词汇和短语
officer, hesitate, uncomfortable, trouble-some, outcome, disguise, brilliant, classify, mile, betray, dismiss, condemn, ambassador, acquaintance, handful, fortune, in disguise, pass off as, make one’s acquaintance, in amazement 重点句子
1)An expert in phonetics, convinced that the quality of a person’s English decides his/her position in society.2)The English that will condemn her to the gutter to the end of her days.3)Perhaps I could even find her employment as a lady’s maid or a shop assistant, which requires better English.2.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Enable the Ss to talk bout the play and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3.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Help the S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 play and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4.Moral goals 德育目标:要勇于改变自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Teaching 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How to talk about the role of the play and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Listening, reading and discussion Task based activities(任务型活动)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a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教学过程与方法 STEP I Warming up(热身)Review the story Pygmalion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个国王,古代塞浦路斯的国王。皮翁毕生的追求只有两个:艺术和爱情。他倾尽所有心血用象牙做了一个雕塑,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他梦想中最完美的女人。这个雕塑是他毕生追求的艺术和爱情二者完美的统一。他每天都痴痴地看着这个完美的梦中情人,不能自已。终于有一天,天神遂了他的心愿,这个完美的雕塑女郎复活了,变成了真的女人,并嫁给这个亲手创造它、一生挚爱着他的老翁。
STEP 2.Pre-reading and Lead-in(导入)Have you seen the film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 心理学家莫顿(Robert Merton)将此现象名之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也就是在萧伯纳名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为人所熟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该剧取材自希腊与罗马神话中的一个角色皮格马利翁,这名神话中的主角深信他所刻的雕像非常美丽,终于使雕像变成有生命的人。
STEP3.Fast reading(泛读)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girls’ pronunciation and tone.STEP 4 Careful Reading(精读)
This Time lat students go through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STEP 5 Analysis(人物及关系分析)
To make students know well about the persons in the play, teacher ask them to read the lines with different parts.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four persons’ character.在让学生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请他们注意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而其他的同学也要注意伊丽莎白在语言中的语法错误和语音错误,并且判断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和由此判断的原因,如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是判断的最佳依据。
STEP 6 Language points(语言点)STEP7 Retell(复述)STEP 8 Discussion(讨论)STEP 9 Homework(家庭作业)
三、思考问题:梦想、理想和期望,根本上就是一个意思,除了实现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以及时间的长短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小时候我们都在作为中写过我的理想,无论是自己或者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有一份期望。曾几何时,我们都想过为自己的梦想、理想而奋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了,如花的梦想一个个凋零,放飞的梦想折翼在童年的梦里;而理想呢?随着琐碎缠身,挣钱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工作和钱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大的压力,理想早就被遗忘在作文本和日记里。于是,只剩下期望。父母对儿子的成才的期望,妻子对丈夫成功的期望,自己对自己挺住的期望。在浑浑噩噩的每一天忙碌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瞬间,你会告诉自己,自己能行,自己能做到,自己对明天还有一些小憧憬。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就是期望的自我实现。虽然是神话,虽然要有天神的帮助,皮翁的美好期望才得以实现,但是现实中,我们不该缺少梦想、理想和期望,因为每一个期望的背后,都有无比强大的暗示的力量。大家都听过那个心理学家的实验,在一个班小学生中随便挑几个说这个人天赋异禀,将来肯定能成功,长大后发现,这几个被挑出来的所谓的“神童”真的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所有人对科学家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对被挑中孩子们有了期望,包括这些孩子们自己也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种暗示无形中给孩子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创造了各种条件,所以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不是心理学家让他们成功了,而是周围的人和自己的期望让这几个本来平常无奇的孩子取得了成功。这个实验中没有天神的帮助,如果非要找一个天神,那就是期望所带来的暗示。
四、反思与研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对自己有期望。常常问问自己,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年后,我会怎样?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我又会怎样?想要做到这样,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呢?这些问题如果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么我们就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期望。因为一个有目标,有规划的人生,总是好过于没有目标,低头干活的人生。好比在茫茫荒原上行走,如果你不知道该去向哪里,只能毫无目的地漫游,而如果你目标清晰,脚步坚定,那么你一定会比大多数人能走得更远。美国的科学家们还有一个调查,在即将毕业的哈佛大学的MBA学生中做了一个的调查。有些毕业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一些人不清楚,还有一部分根本就不知道。十年后,对这些毕业生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毕业生大都实现了他们的目标,而那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虽然是名牌大学的MBA毕业生,却没能做出什么成就。
在团队中,别人的期望通常也会塑造人。如果大家都说某个团队成员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为,但是这种期望一定会鼓励他尽心尽力、努力工作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如果有个人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别人,大家都表扬他是个热心肠,那么他以后一定还会尽可能去帮助别人,真的就成了一个热心人。和珅专业户演员王刚,就是这样。据他自己说,小时候他在学校是多么的调皮捣蛋,是大家公认的坏学生。他当然也不希望这样,他很苦恼。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毛主席竟给他回了一封信到学校。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无边的荣耀,他一下子成了明星,被老师校长表扬,在学校做报告、表决心,这一番折腾之后,他竟真的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发展了自己的各种爱好,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和演员。当然公众的期望也会毁掉人。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多半并不是他们品质有多差,而是因为偶尔做了错事,却无法得到别人的谅解,别人对他冷眼相待,拒绝了一切让他们做回好人的机会,于是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也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坏人来。中国男足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次承载着国人的期望,每次又都让大家失望至极,如是者三,他们在大家的眼里已经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除了打人骂人泡吧之外,似乎在场上一无是处。而他们似乎也就认了,我们就是拿高薪的流氓,除了不会踢球,流氓能干的啥都会干,你看,当他们破罐子破摔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从国人的希望变成自甘自认的流氓,这其中大家对他们的失望谩骂批评的暗示或多或少也起到了作用。与此相反的是,国少国青的队员们,一出来就被冠以黄金白金的头衔,所有天才、神童、才华横溢、未来之星等等的称赞铺天盖地而来,于是每次出征都会成绩斐然,让大家满意,其实他们真的与对手的少年队员优秀多少?从长大后的表现来看,他们被吹嘘上天的天赋实在与南美、欧洲,甚至日韩的青少年们差很多。少年时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想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的孜孜的表扬和鼓励吧,不是天赋,而是期望暗示的力量。
Show pictures of Martin Luthur King, and ask some questions:
The teacher may say:
Today I’ll show you a great person. In the picture, he is delivering a great speech. The speech is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immediately.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speech? (I have a dream)
Do you know the great black women who refused to give her seat to a black man? Remember her name, her name is Rosa Parks. Then she was taken away by the police and a group was formed to demand that the bus company should change its unfair practices. Do you know who is the leader of the group?(Martin Luthur King)
King was on the march. And the lady next to him is his wife.
He is in deep love of his children.
He was murdered and his wife and children were in deep sorrow.
That is Martin Luthur King, a great person who gave his love to the world, who is respected by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about him. But I hope you can know the great person as much as you can.
Step2.Watch the video:
Step3: Listen and answ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points.)
Listen to paragraph 1 and answer:
1. What happened to Martin Luthur King in 1964?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2. What’s his political opinion towards the black people? (be treated, as well as, with complete respect.)
Listen to paragraph 2 and answer:
1. What is his father? (minisstr in the church.)
2. How could he earn some money? (deliver a paper)
3. What did he like and dislike?(like making friends ,dislike fighting in any form)
Listen to paragraph 3 and answer:
1. In his life, what did he believe right and necessary?(demand changes)
2. In his opinion,how could he achieve the goal?(by peaceful revolution)
Listen to paragraph 4 and answer:
1. How did he deal with the prize?
2. In 1965, what became law and from then on, all black people had the right to vote?
Listen to paragraph 5 and answer:
1. Once , what happened to his house?(bomb explode,destroy,)
2. What is his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society?(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Step4: Reading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find out:
Why was Martin Luthur King determined to struggle for the equal rights for the black people?
2) Read in details :(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points)
Ask the Ss to fill in blanks. The teacher can organize a competition as well.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o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64,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leader in the USA. He fought for political rights for black people in the USA. By doing this he set an exampl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message he gave was that black people should not be separated but should be treated as well as other people, and with complete respect.
Although slavery had been ended in the US in 1865, the southern states had passed their own laws to continue the separation of blacks and whites. Mixed race marriages were forbidden by law. There were separate sections for blacks in shops, restaurants, hospitals, buses and trains. Black children were educated in separate schools.
All his life he believed that it was right and necessary to demand changes in society if people did not have their civil rights. He believed that they could achieve their goal by peaceful revolution, not by fighting and killing.
King had made many enemies because of his work in the black liberation movement. Once, a bomb exploded and destroyed his house. On April 4th, 1968, he was murdered. However, his struggle had already changed the whole of society in the USA. Within a few years of his death, black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held important jobs in government.
Step5:Writing:
Chinese Version: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的政治领袖。当他年轻的时候,黑人的处境很糟。白人与黑人不能通婚,在商店,饭馆,医院,公共汽车,火车上都有专门的黑人区。黑人的孩子只能上黑人学校。他相信有必要要求社会变革并且可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标。他强烈要求黑人应该被平等对待,应该得到完全的尊重。1964年,他获得诺被1968年,他被谋杀。
English Version:
[课堂实录1] 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男生看着教师单词图片说:“rul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拍掌声。这样的评价课堂上出现了十几次。
[课堂实录2] 在五年级的课堂上,同桌之间按教师的要求进行pair work,,然后教师请一对学生表演,学生表演后,教师向全班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全班对两个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声音不太响亮,也不太整齐。[分析] 以上两种现象,教师们应该都可以为常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英语课堂掀起一种学生齐声表扬之风,一堂课下来,有不下十余次这样的表扬。开始时,学生们兴趣勃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声音由高到低,掌声也渐渐稀落。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千篇一律、机械的表扬声方式开始厌倦、感到乏味。因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便消失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表扬的音悦了。这说明:评价语言不宜单
一、机械化。[建议]
一、评价语言丰富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英语。因此教师应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评价,尽量是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二、评价方法人文化
另外,根据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同伴南行评价,而高年级则不需要这样同声、同步和公式化的表扬,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走过场的感觉,教师只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表示真诚的欣赏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激发和保持,例如一张小贴画,一个亲昵的抚摸,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真诚赞赏的眼神,更能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真实的交流。
是否说让语言丰富化、方法人文化就是让老师们一节课不停地说呢?看第三个例子。
[课堂实录3]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 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或一颗糖。[分析]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从正确鼓励学生,先不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些教师不对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付出努力的大小进行评估,也不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和鼓励,贴画奖励一个接一个的发,而且也没有一个小结性评价,就不能引导、甚至误导学生发展的方向,这样容易使评价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变得苍白和空洞。这说明:不宜将表扬和奖励泛滥。
[建议]注意分层次客观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
首先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就可以,对描述图片、人物、场景、事件或自编对话表演性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除了口头赞赏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和奖励,必竟大家都认为:物以稀为贵。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思想,教师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纠正瑕疵,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堂实录4]教师将学生分成1、2、3、4组,然后每组有学生答对问题就在黑板上给小组加一分,用画正字的形式。但一节课下来,给人的映象,似忽老师在忙于写“正字”,学生小组活动一团糟,纪律不好。[分析]
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小组活动是很不好控制的,稍不注意学生就乱哄哄的了,除了安排好小组活动的角色,比如谁是做记录的,谁提问,内容与顺序的安排等,评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案例中分小组后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状况呢?这是因为:
①因为年龄特征,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身体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中需要受到各种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和保持兴趣。只有单一的画正字的方式肯定不能吸引他们。
②为了活跃课堂,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但竞赛结果一般是星星、红旗等数量的体现,只能体现学生参与或回答对问题的次数,与英语学习内容关联甚少。③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这个小组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否定一组的同学在学习任务中的参与。以量化的方式等呈现活动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僵化、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因为多少怀疑、质疑教师的不公平,违背了我们评价的初衷。这说明不宜脱离英语环境过于依赖量化评价教学。
[建议]建议教师在小组竞赛活动中,进行评价时注意: ①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肯定喜欢趣味化的东西,比如老师们让小组回答正确的同学为自己的画加一笔的评价活动,有画笑脸的,画树的,画花,漫画人物等。还有贴拼图的等等 ② 尽量使用英语形式
比如画正字是中国方式,画英美方式既是评价促进学生,又是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再比如用a-z 的方式: ③ 评价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
今天学动物用动物卡奖励(周丹的形容词学习),明天学交通方式用交通方式分组,看谁跑的快。④评价方法丰富多样
同一小组评价方式无论多有趣,如果使用时间过程太长,或过于频繁,学生都会厌烦。所以教师应不断变换评价方式。今天爬楼梯,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快感,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课堂实录 5]
授课教师在学生在“开火车”活中朗读所学单词,出现错误,教师无意识纠错。
[课堂实录 6]学生在学完有关询问日常活动句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以下问答对话: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Friday afternoon,Lily? S1:I usually watch TV on Friday afternoon.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aturday morning, Mike? S2:I usually go swimming on Saturday morning..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
[分析]前者是语音错误的忽略,后者是词汇与句子意义理解错误的忽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有错纠形成鲜明对比。有错必纠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于是部分教师又出现一切忽略的现象,对学生在课堂中所有的错误采取过度宽容态度,导至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这说明:不宜忽视错误,但注意纠错方式,[建议]
新课程引入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自我调控,不断发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是机械性错误,那么教师可以立即纠正,但不要说:“No”或“You’re wrong!”等负面评价的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用“Good, but„”“Can you say it again?”或“Say after me, please”等进行鼓励和纠正。
当学生进行侧重语言流利性的练习时,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只要学生能连贯说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教师就不宜打断学生的话语对其进行纠错了。这时教师宜推迟评价,用正确的表达或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对其接受正确的语言示范,并让其重复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可以了。
也可以要求其它学生给予帮助,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互助、协作能力,或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再尝试一次,例如: Take it easy!Think it over, please!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教师的纠正。总之,在对待学生错误时,教师只要尊重并理解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宽容对待他们的错误,给他们提供时间与空间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他们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并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环节教学模式”,正弦函数的图像
一、“四环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立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新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注学生兴趣、潜能的培养。温家宝同志曾说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009年9月, 河北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 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提出了我校落实新课程思想的具体思路, 提出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四环节”教学模式
项目设置、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其中“项目设置”体现了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完成课本核心内容且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项目实施和交流展示”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为学生留有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还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完成”等;“评价激励”让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易错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促使学生及时总结, 培养学生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完成“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本习题、掌握课堂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 配上综合性题目,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四环节”教学中, 教师要本着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能够掌握的可以不讲, 课上精讲内容教师视情况而定。学生要根据教师设置的项目做好项目准备, 对于课前自学没有搞懂的问题要利用小组讨论请教同学, 小组讨论后还没搞懂的问题一定要在课上敢于质疑和提问直到解疑释惑为止, 小组讨论要控制好时间, 课堂展示人人都有机会, 学生过程评价要计分考核, 课堂总结要形成文字。
三、四环节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正弦函数的图像
【项目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五点法”作图及正弦函数图像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主动思考和小组探究, 主动发现,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以及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使学生感受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项目设置】
用描点法作正弦函数图像, 掌握“五点法”作图及正弦函数图像的简单应用。
【项目实施】
1.项目准备。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 求sinα=__=__正弦线) , cosα=__=__弦线)
2.项目完成。教师:引导语:遇到一个新函数, 非常自然的想法是画出它的图像, 观察图像的形状, 看看有什么特殊点, 为研究它的性质打好基础;我们不妨先做出y=sinx, x∈[0, 2π]的图像, 作图像时, 函数自变量要用弧度制, 这样自变量与函数值均为实数, 因此在x轴、y轴上可以统一单位, 做出的图像正规, 便于应用。
(1) 用描点法做出y=sinx, x∈[0, 2π]的图像。
学生:动手描点、连线、作图, 并展示作图结果。
学生:发现能描的点太少, 只能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师:非特殊角可以查表得到, 但是, 怎么知道诸如的准确长度?怎样描出的准确位置呢?
学生:探究, 从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对照上可以得到y值和有向线段MP的对照, 自己想到借助正弦线。
(2) 用“正弦线”画y=sinx, x∈[0, 2π]图像 (要求尺规作图) 。
教师:我们发现根本没有必要算出角的三角函数值, 所以能描出更多的点, 更精确, 学生特别兴奋。
教师:比较两种画法: (1) 原来用的描点法所取的各点的纵坐标, 不易描出对应点的精确位置, 因此图像不够精确; (2) 利用正弦线画y=sinx, x∈[0, 2π]的图像比较精确 (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作图过程) 。
几何法作图较为精确, 但画图时较烦琐。
教师: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 找出y=sinx, x∈[0, 2π]的图像中起关键作用的点, 把它们的坐标写出来; (2) 试根据y=sinx, x∈[0, 2π]的图像做出y=sinx, x∈R的图像, 你的依据什么?
学生:讨论并展示以上结果。
教师:认真板书“五点”的坐标, 强调“五点法”作图, 并在黑板上画出y=sinx, x∈[0, 2π]的图像以及延伸画出y=sinx, x∈R的图像, 加深认识。
下面是正弦函数y=sinx, x∈R图像的一部分:
【交流展示】
教师: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并写出五个关键点的坐标:
(1) y=1+sinx, x∈[0, 2π]
(2) y=-sinx, x∈[0, 2π]
学生:投影展示,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 (1) 强调“五点法”中的五个关键点; (2) 作图的方法常用的有:描点法 (“五点法”) 、图像变换法。
教师:例2.解不等式。
学生:展示解决方法。
教师:解有关于正弦函数的不等式, 通常有两种方法: (1) 利用正弦线 (2) 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
【评价激励】
教师:总结一下你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收获。
教师: (1) 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先画出函数图像, 由图像入手研究函数的性质; (2) 画图像的常用方法有:描点法和变换法; (3) 对于正弦函数, 一定要牢记五个关键点, 以后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我们一般都采用“五点法”做出函数图像。
课后作业: (1) 完成正弦函数图像的相关练习; (2) 预习余弦函数的图像并试着完成资料中的相关练习。
四、“四环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关键词:军校教育;法律;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进行法律教学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1980年案例教学引人我国,并首次运用于经济管理的教学。随着军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育、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化,案例教学以其形象逼真、灵活多样、针对性强、育人效果好的特点被应用于军校法律课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典型情景的描述,引导学员对特定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开启学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勇气和毅力,缩短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的差距,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作为法律课最基本的授课方法,在军校中得到了比较广泛地应用。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员的法律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其法律思维能力,增强其依法遂行任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军校法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涵认识不清,传统教学方法所占比重大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法律课授课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由于大多数院校对于案例教学认识不清,不能科学地界定究竟什么是案例式教学,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比例较小。课堂講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依旧占有极大比重。虽然讲授法可以向学员全面、系统地介绍的法律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但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缺乏独立性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选择不当,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基于军校案例教学自身的特点,应尽量选取与部队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教员在教学中把理论穿插进案例,以案说法,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使学员理解法律知识,培养学员依法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在法律教学中寻找恰当案例的难度很大。一方面,随着军人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部队内部的违法违纪情况日益减少,一些案例由于发生时间较早,已经不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些案件往往具有密级,知情的范围小,可以应用于教学的部队案例数量很少。在教学中,教员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写案例。由于编写的案例并非真实发生,因此可信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而过多选择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案例,与部队联系不够紧密,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形式把握不好,法律课的教学目标难实现
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的知识点繁多,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如何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具体的教学形式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难点。目前,各军事院校法律课案例教学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列举案例法、讨论案例法、讲评案例法、旁听案例法、实习案例法等。由于受到法学学科特点的限制,教员在授课时,很难综合运用各种形式。有时只是为了解释一个小知识点,列举一个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或者为了区别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列举两个案例进行对比。这种形式缺乏与学员的深入地探讨与交流,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不能使学员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此外,借助实验室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但由于受到授课时间、参加人员、举办场地、设施器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少有院校能真正采用这一形式。由于教学形式运用不好,导致了案例教学的目的最终无法实现。
三、军校法律课案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筑牢案例教学的基础
明确教学目标是组织和运用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施案例教学前,必须弄清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员首先要做到“三个吃透”,即:吃透学员情况、吃透教材内容、吃透教学案例。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践经验等因素,要对学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部队阅历、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了如指掌。教员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必须理解透彻。教员必须对案例的过程、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学员、教材和案例三个因素的深入分析,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规定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恰当选择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活力
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所在,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围绕当前部队亟待解决的较普遍、较典型的问题选择或者编写案例。所选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案例要能够全面地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要能反映最新的立法精神,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能和所讲知识点匹配,有利于学员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应尽量选择生动的、有趣味性的案例,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乏味。
(三)精心组织引导,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07-08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07-02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11-20
中专英语教学改革方案09-23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05-29
英语课堂教学用语06-06
英语课堂教学经验09-26
英语课堂教学常规11-10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改革06-12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