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箱管理责任书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救箱管理责任书(精选12篇)

急救箱管理责任书 篇1

1.管理人员负责急救箱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2.每月对急救箱内药品进行检查一次,做好相关记录。

3.发现急救箱内药品过期(离有效期三个月)或缺少及时进行反馈,联系医务室进行协调,并做好整改记录。

4.预案演练管理人员负责挎包进行参加应急演练,会熟练对箱内药品正确使用。

5.急救箱定点存放在通风阴凉处(放置明显位置便于使用与检查),易拿易取,方便快捷,在急救箱外部标示负责管理人员。

6.急救箱内药品要按照要求进行摆放,整洁、整齐。

7.急救箱管理人员做好两班交接班工作。

8.急救箱管理人员未按要求检查,对其进行通报处理。

急救箱管理责任书 篇2

急救医学将急救过程分为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及ICU观察三个阶段[1]。院前急救是指将急、危、重伤病者送入医院前所施行的医疗急救[2]。院前急救对挽救伤者生命意义重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3]。我院通过加强急救管理,在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12月间我院急救病人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平均年龄(39.5±2.1)岁,其中创伤47例,占48.96%。

1.2 方法

制订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提高急救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加强时间观念与急救意识,比较加强管理前后急救人员的急救反应能力。

1.2.1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以及《院外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院外急救病历书写规范》和《院外急救管理制度》三大急救运作标准,帮助急救人员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以规范的职业行为开展工作,履行义务[4]。

1.2.2 加强思想建设。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5]。

1.2.3 提高急救技术能力。

“救”是急救人员的工作重点,通过加强技术能力训练,使急救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掌握急救知识,熟练地操作各种专业仪器和设备,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1.2.4 严格执行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

(1)采用急救呼叫记录表仔细记录急救呼叫内容及出诊准备工作;(2)根据急救人员情况每年安排两次以上技能培训;(3)严格执行院前急救技术及规范,坚持“只救命,不治病”的急救原则处理急性阶段[6,7],在处理成批伤者时按轻重缓急施救;(4)按制度要求备齐器械、药品,院内反应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急救反应时间控制在30 min之内;(5)院前急救措施包括:查体仔细,尽量不移动伤者身体[8];快速心肺复苏、除颤;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包扎和固定;病情允许时迅速送往医院继续治疗;运转途中密切监护记录病人情况;(6)病人运转途中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及ICU观察的绿色通道,采用首诊负责制;(7)规范文件书写,采用《院外急救病历书写规范》标准,全部资料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文件按流程传递,设专人保管,以备事后查阅。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加强管理前后急救人员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人员技术能力考核得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我院加强急救管理前后急救反应能力情况(包括加强管理前后急救人员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人员技术能力考核得分情况)。加强管理前,我院院内反应时间为(5.87±1.39) min,急救反应时间为(15.16±5.78) min,急救人员技术能力考核得分为(73.25±1 1.34)分;加强管理后,我院院内反应时间为(3.06±0.43) min,急救反应时间为(11.67±4.23) min,急救人员技术能力考核得分为(95.21±7.49)分。我院加强急救管理后急救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较加强管理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和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的救护,是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的第一时间段,是挽救危重病人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而“第一时间段”以及“伤后黄金1小时”理念,也都体现了院前急救中现场救治的重要性[9,10]。

本研究表明,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后,我院院内反应时间由原来的(5.87±1.39) min提高至(3.06±0.43) min,急救反应时间由原来的(15.16±5.78) min提高至(11.67±4.23) min,急救人员技术能力考核得分由原来的(73.25±11.34)分提高至(95.21±7.49)分。通过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我院的急救反应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加强院前急救管理,规范院前急救程序和提高急救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对于提高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曾秀美,胡玉燕,罗伙娣,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43-244.

[2]陈玉琼,魏竹君,毛晓泉.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四川医学,2011,32(2):281-282.

[3]黄丽兰.基层医院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129-130.

[4]蔡碧厦.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常见的医疗问题与处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1,22(10):118-119.

[5]王瑞敏.基层医院救护车急救用品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88-89.

[6]周红勤.浅谈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9(10):412-413.

[7]李亚华,李莹,蒋虹.院前急救培训对改善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现状的体会[J].健康天地,2010,4(11):5.

[8]刘红丽,马艳青,范志文.基层医院1129份院外急救病案质量控制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9(10):13-15.

[9]金俊荚.120指挥抢救35次突发事故及院前反应能力的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2008,9(4):260-261.

救护车急救箱内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篇3

救护车急救箱内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120护士具体负责救护车急救箱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急救药品的配备、清点登记、消耗补充等方面,对近效期的药品应及时提醒医生使用或转门诊药房使用,对已失效或破坏、毁损的药品应及时更换,并进行登记、核销。

2、救护车在抢救病人返回后,当班护士应完成车内药品的清点与补充工作,经另一名当班护士核对无误后,在药品清理补充表上签名,并将药品及时补充到位,确保急救车内药品完好率100%。3、120护士长应指定专人定期对急救车内药品盘点核对,(每周不少于1次),核对的主要内容有:药品有效期、药品完好率、药品标签情况、药品摆放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做相应处理。

急救药械管理制度 篇4

为保证急诊科急诊急救药品、器械处于常备功能状态,保障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根据急诊科相关管理规范,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急诊科常用药品和器械根据需要,分别存放于救护车上(车载急救药械)和抢救室内。在救护车和抢救室按照准备的急救药械,分别建立药械目录清单。

二、急救药械分类定点存放,急诊科工作人员熟悉药械存放的位置。

三、加强急救药械的日常管理,抢救室急救药械的品种和数量,并且每班交接,认真做好清查和交接记录。

四、加强药品的效期管理及抢救设备的功能状态检查,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要求提前一月清理,设备有异常要及时报修,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五、每次出诊抢救病人结束后,出诊护士负责清理、清点、补充车载急救药品和器械及各种耗材。

六、每次抢救结束后,参与抢救的护士负责及时清理、清点、补充抢救室急救药品、器械及各种耗材。

七、急诊科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常见急救设备的操作、使用。

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篇5

院前急救( p re - hosp ital emergency medicalcare)以救治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及各种突发事件为主,内容包括现场救护和转运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等,工作随机性强, 病情危重,病种复杂,预后凶险,死亡率高,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做好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对于降低急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防范医疗纠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县域管理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县域,管理

相对于发展较完备的传统医疗卫生体系而言, 院前急救是新生事物。直到目前, 全国各层级院前急救的名称和运行管理尚无统一标准, 大致有独立型、院前型、行政型、依托型、与消防结合型、联动型等多种模式。我市 (县级) 的院前急救工作于2005年独立设置, 为单纯型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近几年来, 我市120中心结合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 获得了一定的运行管理经验和体会。

1 背景资料

我市城区有3家二级医院。1997年市人民医院设立急救中心, 公布急救特服电话号码“120”, 市中医院和市开发区医院也都设有急诊科, 分别对外公布急救电话号码。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缺乏统一调度指挥, 时常有多辆急救车同时到达争抢病人的现象, 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卫生系统形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 我市于2005年独立设置了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 (以下简称120中心) , 负责对全市院前急救力量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按照急救半径小于15公里,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小于15分钟、乡镇小于30分钟的标准, 采取与医院协办的形式, 在全市范围内规划设置了7处院前急救分中心, 共11个急救单元。

2 现状

2.1 120中心管理

120中心为隶属于市卫生局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是全市急诊、急救的唯一调度指挥机构。除办公室人员外, 其他为由护理人员转型而来的调度员。为提高调度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尽快适应调度员岗位, 减少调度差错和调度纠纷, 我市120中心对调度员实行了在岗培训和月度考核。

2.1.1 在岗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并编写培训教材, 先后对调度员进行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城乡地理分布、城乡标志物、城乡交通、城乡河流水库分布、普通话、微机操作、文明礼仪、简单英语会话、英语急救调度、急救技术、疑难调度案例等专项培训, 培训结束进行专题考试, 将考试成绩纳入月度考核。

2.1.2 月度考核

(1) 调度工作量:成功受理调度一次得1分, 以受理调度最多的得100分的标准为每位调度员计算出百分制得分。

(2) 调度空车率:以每位调度员的空车次数除以受理调度次数求得空车率, 设14%为满意控制目标, 用114分减去空车率再乘以2 (加大权重) 为每位调度员的本项得分。

(3) 受理用时:以每位调度员的指令下发时间减去接警时间求得受理用时, 以50秒为满意控制目标, 用150分减去受理用时为每位调度员的本项得分。

(4) 考试成绩:在岗培训考试成绩, 实行百分制, 每位调度员的实际成绩为本项得分。

(5) 服务用语:每调度员每月抽查5次录音回放, 普通话不标准、有服务忌语等情况1次扣10分, 满分为100分。

以上五项 (以实有项数为准) 得分之和除以项数加1, 为本月调度员标准得分。在标准得分基础上, 有以下行为分别扣分:

(6) 统计差错:一次扣5分。

(7) 调度差错:一次扣10分。

(8) 工作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 主任办公会研究扣10~50分。

(9) 调度纠纷:视情节严重程度, 主任办公会研究扣50~100分。

最后实得分数为每位调度员的本月月度考核得分, 按照得分排出名次, 作为评先树优及职称晋升聘任的依据。

2.2 院前急救分中心管理

各院前急救分中心实为与120中心协办医院的急诊科, 目前院前、院内急救尚未完全分开, 人员、车辆、设备归属于各医院, 120中心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和一定的业务管理。

2.2.1 车辆监控

120中心调度员通过GPS卫星定位软件实时监控各分中心车辆状态, 未经统一调度指挥, 各院前急救车辆不得擅自外出。

2.2.2 车辆状态汇报

在救护车出车、到达现场、回返、完成任务和出车时均通过随车设备报告120中心, 在120中心接警界面自动生成该事件各项时间, 存档备查。

2.2.3 出诊情况汇报

院前急救分中心完成出诊任务, 即时在分中心接警界面输入院前急救病历信息, 120中心自动接收存储。

2.2.4 院前急救病历抽查

各院前急救分中心于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院前急救病历, 120中心随机抽查每分中心10份进行评价检查。

2.2.5 院前急救工作通报

120中心每月初将上月全市院前急救工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连同工作动态和存在问题等形成工作简报, 通报至各院前急救分中心。

2.2.6 业务检查考核

常规每年进行2次业务检查, 内容有出车速度、车容车貌、院感管理、仪器设备、器械药品、人员着装、证件管理、医护文书、急救技术等。在重大节庆活动保障前随时进行督查或模拟演练。

3 存在问题

3.1 人员老化和人才储备

限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 调度员岗位工作人员较固定, 缺乏流动性。我市120中心现有调度员40岁以上占44.4%, 35岁以上占33.3%, 大龄调度员值夜班已感吃力, 人员老化和人才储备不足现象日渐凸现, 但我市120中心无后勤等科室消化吸收大龄工作人员。

3.2 院前急救人员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院前急救分中心人员编制属于所在医院, 兼任院内、院前急救工作, 且大多实行临床科室轮岗制, 所以存在院前急救各项规定、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的问题。在院前急救分中心内部, 驾驶员及车辆多由医院院部办公室管理, 轮岗医生、护士由医务科、护理部、原属科室、分中心共同管理, 在多方命令下, 工作人员无所适从。所以, 理顺工作体制当从理顺人员管理体制入手, 应该坚决做到院前院内分开, 实现全市院前网络分中心与医院剥离。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准确把握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10) :5-6.

[2]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8) :572.

[3]何梦乔, 钟后德, 毛仁忠.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1-18.

[4]马洪坤, 刘宏, 魏长良.现代急诊管理学[M].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7:90-92.

120急救中心服务管理 篇7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120”急救服务体系,确保市“120”急救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对突发事件及危重病预案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根据启东市卫生局关于“120”急救服务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细则:

第一章

120急救服务体系

第一条“120”急救服务体系设有“120”急救电话两条线和外线电话一部(电话号码83106053、***),现有救护车四辆,其中两辆救护车确保在启东市范围内正常运行,一辆救护车为市外接送病人专用车,另外一辆作为维修备用车。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派用救护车。特殊情况,必须经过“120”指挥中心,报告值班院长同意后才能动用。

第二条

“120”急救服务体系配有4名医生、5名护士、1名接警员、4名驾驶员,共同组成“120”急救小组,统一属于急诊科管理,驾驶组在执行“120”急救服务工作细则的同时,服从行政办公室双重管理。

第三条

“120”实行24小时双班制。

1、2、护士:正副班护士24小时上班,就餐半小时在值班室。随车医生、驾驶员:在确保3分钟内(冬季8分钟内)发车的前提下,可自行调节就餐时间。正班出警后,副班应立即到位。

第四条

医生组、护士组、驾驶员组必须严格执行考情制度。分别指定专人负责排班,并在每月25日前将下月值班表报院部办公室。

第五条

根据省卫生厅及南通市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必须确保市内一辆救护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动用第二辆车出长途。

第六条 “120”急救收费执行江苏省物价局规定的价格标准,救护车费为每公里2元(含来回里程),其他收费按实际项目收取。收费由随车医生负责,必须开具医院正规的收费依据,不得多收、漏收、少收和违规收费。

第七条 急救中心下设七个医疗急救站: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吕四)、市第三人民医院(原传染病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启西)、第五人民医院(江海)、第六人民医院(王鲍)、第七人民医院(海东)。各急救站救护车必须按规定具有统一的标饰,在本院车辆不能满足救护需要时,由120急救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调度。

第八条

“120”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值班人员一律住在值班室,保持通信畅通,每次接听电话不得超过3响。

第九条 “120”服务体系必须坚决执行“先抢救后付款”、“就近救急”的急救原则,服从统一调度,严格岗位职责,确保抢救设施的完整和完好,认真执行告知和报告制度。

第十条

所有急救用车必须确保一医一护一驾。

第二章 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120”当班护士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严守岗位,确保“120”急救电话的畅通,不得擅离职守。第十二条

值班护士不得在值班室内集群谈笑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第十三条

接警护士在接听电话时必须温柔,用语文明,态度和蔼,不得有粗话、脏话或有厌烦情绪。

第十四条

接警护士接到求救电话后,必须详细问询:病人姓名、年龄、病情、事发地点。并立即通知值班驾驶员和跟车医生出车,备班人员到位。同时与所指派救护车辆的车号、驾驶员及跟车医生、护士姓名等,一并做好记录(时间精准到时、分)。

第十五条

随车护士抢救病人,必须服从医师安排,协助医生做好现场抢救。严格执行医嘱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一遍,核对无误时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时间精准到时、分)。

第十六条

随车医护人员必须守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不得坐在驾驶室内。

第十七条

跟车医师到达现场后,必须立即下车,仔细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作好记录,并迅速作出判断,根据病人相关生命体征,决定现场或回院抢救。

第十八条

在他院接转病人,必须床头交接,根据病人病情,在确保途中安全时方可接回。如病情危重,不能确保途中安全,而病家执意要转院者,必须交代清楚,由对方医院及病人或其家属签字后方可接回医院抢救,应要求需转出医院者,必要时有相关专科医生随车陪同。第十九条

随车医师遇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应就地给予心肺复苏等抢救;遇农药中毒、溺水、触电、重度挤压伤等危急病人,必须给予基本的紧急抢救处理后,再转回医院。

第二十条

跟车医师应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在抢救外伤病人时,避免造成再损伤,延误抢救时机。

第二十一条

遇到特大群体灾害时,必须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医院总值班或值班院长报告,启动《启东市人民医院重大突发事件急救预案》。

第二十二条

救护车接到病人后,跟车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病人应在到院前及时告知120值班人员,由120值班人员通知急诊或相关科室医生作好抢救准备。

第二十三条

病人到院后,工作人员应立即下车,协助病人转运入抢救室,并立即向接诊医师介绍病情、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第二十四条

抢救完毕后,当班医师必须及时清点物品及仪器设备,随时做好物品补充剂仪器的维修,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

第二十五条

驾驶员必须定期做好车辆检修、保养和清洗、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节约用油。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交通法律法规,确保用车安全行驶。

第二十六条

“120”救护人员接到出车指令后,不得拒绝出车,如遇特殊情况时,必须提前汇报请假,安排好代班,并及时书面通知“120”指挥中心。第二十七条

遇救护车途中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必须向“120”指挥中心汇报,并请求另派车辆,告知出车地点及救护地址。

第二十八条

驾驶员必须严守岗位,不得脱岗、串岗,值班前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第三章 抢救特大突发灾难性事故的预案

第二十九条 组织建立灾害性事故的抢救系统,由分管院长、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下设二个抢救小组,名单及电话见附一。

第三十条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

第三十一条 “120”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通知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等有关负责同志,由各部门负责同志通知有关人员,迅速组织抢救。

第三十二条 急危重伤病员到院后,急诊当班医师与灾害事故抢救组成员一起立即组织抢救,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检查,并对伤病员进行分类疏散。

第三十三条 护士长负责急救药品及设备仪器的管理,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各类仪器要保持性能良好。救护车内药品、器械等由随车医生负责。

第三十四条 医院灾害性抢救指挥系统,抢救组成员,总值班及其他有关人员接到抢救通知后,应立即到位,服从安排。抢救指挥系统与现场救护人员保持联系畅通,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人员,调拨急救药品,组织各科协作,并根据情况迅速组织其他救护力量参与抢救,协调并通知各有关科室做好准备,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后勤部门必须确保物资供给。

第四章

处罚措施

第三十五条 各类人员凡违反以上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或有投诉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重罚。对问题比较严重、认识态度不好,有抵触情绪的,给予待岗、调离急救中心等处理;对因工作失职,贻误病人抢救而造成后果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以至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处罚标准按医院行为指标考核方案执行。第三十七条 凡违反上述规定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均有当事人承担。

第三十八条 该细则从2012年03月01日开始实施。

启东市人民医院

启东市120指挥中心

2018年产科急救管理方案 篇8

为了进一步做好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犍为县卫计局关于印发《犍为县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犍卫计发[2017]71号)要求,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高效的产科急救工作秩序,强化产科急救质量与安全意识,提高我院产科急救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制度保障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我院产科急救专家作用,确保危重孕产妇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实行高危妊娠分级和专家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按照《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要求,我院应为孕产妇就医提高优质、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要为严重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孕产妇畅通会诊转诊的急救绿色通道。宣传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我院产科管理,依法规范产科人员的服务行为,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三)快速反应

建立产科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及时救治,准确处置,及时报送救治和处理信息。

(四)技术帮扶

服从县产科急救领导小组统一调度,配合协调转运、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物资调配等综合措施共享支援。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院内产科急救管理小组: 组 长:朱晓丹 院 长 副组长:黄维刚 分管副院长

成 员:杨明刚 医务科长 余武成 药剂科长

何丽霞 妇产科主任 廖毅静 妇产科医师

李海燕 妇产科护士长 董 燕 妇产科医师 欧翊平儿科主任 刘明强 外科主任

吴 虹 骨伤科主任 周建超 心病科主任

彭贤富 骨伤科二病区主任

税宗伦 老年病科主任 周 涛 检验科主任

赵洪平麻醉科主任 冯丽娟 药学组组长

沈全芝 超声科主任 严建华 放射科主任

朱 潘 防保科副科长

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杨明刚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吴茂娟,负责院内产科急救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依法组织协调全院的急救工作;负责全院产科急救应急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院内急救演练;负责向县产急办呼救与联系转诊。

(二)职责分工:

1.组长全面负责产科抢救小组的组织、协调,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

2.副组长执行组长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组织、协调急救相关工作,并及时向组长汇报相关情况。

3.产科主任负责产科急危重病人的具体抢救;产科医师协助落实产科主任的具体抢救工作、医嘱处理、病历书写完善等;产科护士长负责指挥产科抢救的护理工作、医嘱执行、计算出入量、保证液体通道及管道通畅、急救药品的补充等。4.各临床专科专家负责相应专业技术性急救工作,协助组长、副组长及产科成员完成抢救工作;医技科室及其他职能科室负责做好及时上报、检验检查、血源、药品、救护车辆等保障工作。

四、工作流程

1.门急诊首诊医师接到急危重症孕产妇后,首先应及时就地抢救,同时电话请求妇产科医师进行急会诊,产科医师接诊到急危重孕产妇后要立即电话通知产科主任,并按要求上报医务科、总值班,并简要汇报抢救情况,提出抢救器械、药物、急救专家人员等方面的要求。医务科、总值班人员接到通知后首先立即组织协调院内产科急救专家进行抢救,并将情况汇报副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实施抢救,并及时将抢救情况汇报组长,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协调全院抢救工作。医务科同时负责向县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县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汇报和呼救,提出会诊、转院、远程医疗、物资等需求。2.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手机畅通,接到呼叫后迅速赶到科室,争分夺秒投入抢救。

五、呼救及转诊程序

1.产科急救原则上逐级呼救和转诊;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转诊,直接转送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产科急救迅速、准确、有效。

2.转诊必须在病情许可,确保孕产妇安全前提下进行。产科主任负责联系好上级接诊机构,完善好转诊手续,同时安排熟悉孕产妇病情的医护人员护送转诊,转诊途中做好病情观察,与接诊机构做好交接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县域内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管理,严格执行《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临床科室要不断完善抢救设施,做好各种抢救药品的储备,抢救药品齐全率100%,抢救设施完好率要求100%。

6.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7.对因管理失误和医疗责任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相关责任人给予年度评定不合格、扣除奖金、延迟职称晋升或高职低聘、直至解聘等处分;对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擅自从事助产服务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其它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科室和当事人责任;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市、县产科急救电话

犍为县中医医院 2018年1月15日

附件:

市、县产科急救电话

市级:乐山市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急救电话

县级:犍为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犍为县妇幼保健院急救电话

犍为县产科急救管理小组办公室电话:0833-2119377 0833-2129590 0833-2118137 120

急救设备集中调配管理模块的应用 篇9

关键词:急救设备,集中调配,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

0前言

急救设备是医院每个临床科室都必备的设备, 但是由于急救病号的多少无法预知, 经常出现某一时间段某个科室需要大量的急救设备, 但是大部分时间又不用急救设备, 这就会导致医院急救设备数量不断增加, 却还是不够用的现象。为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我院在设备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上开发急救设备集中调配管理模块, 优化设备调配管理模式, 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及实时动态化, 最大限度发挥急救设备的社会效益。

1 急救设备管理现状

我院急救设备管理一直采取手工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弊端:①设备管理无电子记录, 不利于集中管理;②虽然有全院急救设备的分布图表, 但科室无法实时了解空闲急救设备的分布情况, 增加了调用设备时间, 有可能错失患者最佳治疗时间;③科室相对独立, 有些科室急救设备1年也用不了几次, 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增加科室成本负担。总之, 手工管理模式, 导致通用性较强的急救设备无法集中管理、集中调配, 造成工作开展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 我院在设备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中设计研发了卫生装备集中调配管理模块, 规范了急救设备管理流程, 使其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及实时动态化。

2 集中调配管理系统的应用

卫生装备集中调配模块实现全院现有急救设备的动态集中调配管理, 提高设备调拨响应速度。

2.1 管理流程的应用

本系统对全院所有科室开通, 不仅调配中心设备处于实时监控状态, 临床科室也可以把闲置设备挂到集中调配网站上供需要的科室租赁, 降低科室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

(1) 设备挂网流程。登陆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设备集中调配模块→填写设备基本信息→设备附件→点击发布→设备处于闲置待租赁状态。另:如临床科室设备挂网可在“科室名称”下拉菜单中选择科室。

(2) 科室租赁设备流程。登陆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直接选中要调借的设备→填写设备调配申请→点击发送→设备状态将处于在用状态 (开始计算租赁时间) →科室持申请到调配中心或设备所属科室租赁设备→设备归还后点击结束→租赁流程完成, 此设备可以重新挂入网上租赁。

2.2 应用前后对比

将系统投入使用前及使用后急救设备调拨速度、使用时间分别进行对比。

(1) 调查设备。随机抽取3类型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50台、微量注射泵30台、呼吸机4台。

(2) 调查方法。分别对每种设备进行应急演练, 做调拨速度比较;查找系统使用前后各半年内设备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间。

(3) 对比结果, 见表1。

注:调拨速度取5次平均值。

结果显示:

(1) 设备调拨速度:系统投入使用前, 科室紧急调拨急救设备电话通知设备调拨中心 (医学工程科) , 设备调拨中心首先查看中心有无所需要的设备, 有的话直接送到需要的临床科室;没有就要根据急救设备分布图一一电话咨询哪个科室目前有空闲的设备, 再从空闲的科室调拨到需要的科室, 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系统投入使用后, 只要登录系统就能查询到某台设备的实时状态, 并提供多种调配选择, 可就近调拨设备, 提高调拨响应速度, 为临床抢救赢得时间。

(2) 设备使用率上升:全院设备集中调配平台的开通, 使设备状态透明化, 简化了调用程序,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同时各科室还可以根据本科室设备实际情况, 既可从网上调进急需的设备, 又可将空闲设备挂到网上供需要的科室紧急调拨使用,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又节约科室设备成本, 还可避免设备重复购置, 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集中管理:系统的使用实现了流程表单详细记录, 相关人员随时都可以查询所有设备的租借记录, 包括租借状态、租借时间、租借人员、归还时间、租借科室及租借金额等, 为租赁设备管理及其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3 结束语

卫生装备集中调配管理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急救设备的紧急调拨速度, 也大大提高了全院急救设备的使用率,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进一步实现了调配中心对急救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为院领导提供了急救设备采购的有利论证, 提高了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海英, 田亮, 吴金花.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J].医疗装备, 2013, (2) :52.

[2]云庆辉, 王阳, 李向东, 等.浅谈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及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 :80-81.

[3]谢彦霖.基于HIS平台下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11) :164-165.

[4]朱仁青.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1) :157-158.

[5]王宏化, 苏庆元, 李岳精, 等.浅谈血站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的体会[J].医疗装备, 2013, (1) :54-55.

[6]郑月琼, 洪范宗, 吴雪英, 等.我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4) :88-89.

[7]牛巧灵, 邵继凤, 张恩科.建立院内通用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8) :32-34.

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管理制度 篇10

一、目标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急诊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

(二).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

(三).由企业管理长、质控企业管理负责对急诊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保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掌握。

(四).急诊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设施谋划及配置:

按国家对急诊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详见《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二).日常工作安排:

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拟定必然时候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并对医护人员的缺勤情形举行搜检以包管急诊科24小时开诊。

(三).急诊就诊范围:

为了急诊患者便利就诊,及时获得救治,故制定急诊就诊范围:

1、急性外伤;

2、急性腹痛;

3、突发性高热;

4、各类休克;

5、各类大出血;

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7、昏倒、抽搐、吐逆;

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出血;

9、中毒、中冷、自缢、淹溺、触电;

10、急性过敏;

11、其他急性病症。

急诊患者常常对照复杂,浮现千差万别,因此不要死卡条则贻误病情。

(四).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

1、急诊值班人员苦守岗亭,要严厉、卖力、敏捷、急迅地救护患者,对患者立场和善、热忱负责。

2、当逢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企业管理应坐行将其收往急诊专科诊室停止救治,后补登记脚尽。

(五).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

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细心询问病史、细致查体,作必要的辅佐检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

2、若是首诊医师发明便诊患者的病情触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局限时,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需要的处理、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医师伴送。

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意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容许移动时,应迅速送进病房或手术室。

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企业管理工作。

5、对感染病患者或疑似流行症患者应做好注销及陈诉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他杀或有伤情贰言等患者及触及公安、司法状况时,由值班人员陈说总值班,告诉有闭单元。

6、企业管理认真执行医嘱,及时共同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无缺、充沛,并做好护理考察记录。(详见《急诊医嘱执行管理制度》)

7、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计议、会诊工作,及时总结履历、教导。

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篇11

(试行)

为规范和加强院前急救医疗工作,提高对急、危、重伤病员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某省院前急救救护车管理办法》(某政办发„2011‟47号)、《某省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某卫发„2002‟128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院前急救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及转运(送)医疗机构过程中的紧急医疗救护。

第二条院前急救遵循集中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散设站为目标,按“就近、就急、尊重患者意愿和医院救治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分流。

第三条某某县急救中心隶属县卫生局,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统一调度指挥县内各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中心配置指挥调度系统(通讯系统、数字录音系统、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大屏幕监控系统等),按规定承担下列任务:

㈠设立“120”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㈡收集、处理和储存、上报社会急救信息,按月向县卫生局报告院前急救工作情况,重大抢救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县卫生局和通报相关医疗卫生单位;

㈢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划分安排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区域、— 1 —

班次,制定急救预案和规章制度;

㈣组织、协调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开展对急、危、重伤员的紧急医疗救治;

㈤开展医护人员及社会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宣传、技术培训和急救医疗科研工作;

㈥负责和公安“110”、消防“119”、交通事故“122”应急部门相关信息通报、协调。

㈦承担卫生行政部门指令的其他医疗急救、保障任务,接受上级院前急救中心业务指导。

第四条县卫生局、通信管理部门确立“120”急救电话为某某县唯一院前急救电话,其他短号及医疗机构电话一律不得冠以“急救”、“急诊”名义作院前急救电话宣传和使用。

第五条根据医疗急救服务半径和医疗机构布局现状,院前急救网络医院由以下医疗机构组成:

某某县人民医院、某某县中医院、某某县妇幼保健院、某某某某某医院、某某骨科医院、职工医院、某某地区医院、某某某地区医院、某某某某地区医院,该9家医院院前急救由县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救护车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装备。

第六条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㈠服从统一调度、指挥,按标准配备专用院前急救救护车、人员及专用通讯设备,实行24小时值班,承担轮值时段、区域内的院前急救任务;

㈡接受转送的急、危、重伤病员诊治,支持相邻地区的急—2 —

救;

㈢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急救技能的培训;

㈣按规定及时准确向120院前急救中心报告急救信息,做好急救医疗资料的登记、汇总等台帐保管工作。

第七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程序:

㈠县急救中心接到紧急医疗呼救后,应当立即发出指令到轮值救护车,值班救护车和随车医生应在2—5分钟内出车,并和急救中心保持联系,接受动态指令,反馈现场急救情况。院前急救网络医院接到非急救中心急救呼救信息应当立即派出救护人员和救护车并同时报告县急救中心备案。其他部门或单位接到紧急医疗呼救应转接或指令县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派车。

㈡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当就近、就急、就专科对急、危、重伤病员进行救治,病员及近亲属已明确救治医院的,如病情许可,急救医护人员应将病员送到指定医院;

㈢接受院前急救救护车转送来的急、危、重伤病员的医院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及时向县急救中心反馈病人基本情况。

第八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城区、近郊救护根据“就近、就急、尊重患者意愿和医院救治能力相适应”原则优先调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某某某某某医院、某某骨科医院救护车;孕产妇、新生儿院前急救或转运优先调用妇保院救护车;远郊、外围区域按就近优先调度所在地区网络医院的救护车,特殊情况同时指派网络内其他医院救护车。遇特殊情况、重大抢救活动由卫生局统一调配,不受轮值秩序区域限制。

第九条县急救中心及网络医院建设、管理、运行、车辆装备、人员经费由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和医院自筹予以保障。因院前急救发生医疗纠纷由车辆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发生赔付事后根据责任分摊。

第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卫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有关医疗机构或责任人改正,情节严重予以行政处罚,或给予相关的行政处分,并取消网络医院资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㈠不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的;

㈡未按规定配置、保养、维修和更新院前急救医疗器械、通讯设备;

㈢拒绝县急救中心调度或拒绝抢救和推诿急、危、重伤病员的;

㈣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派出救护车或拒绝出车出诊的;

㈤未及时准确向县急救中心报告急救信息,延误调度指挥的;

㈥调度指挥人员擅离职守延误接听急救电话或违规调度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

㈦其他延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某某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篇12

1 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有针对性, 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

1.1 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前, 要做好社会需求调研工作

急救中心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及更新前, 应对市场进行有效调研, 急救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正是社会大众, 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不能保证自身不会发生事故, 因此在调查时可采用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电话拜访相结合的方式, 对社会大众的个体进行调研, 让社会大众从自身的经验出发, 设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需要去做到和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调研能够从实际出发, 更贴合于大众的需求, 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另一方面, 调研可以从之前已经成功急救过的对象入手, 让曾经被急救过的个体在回忆中还原当时场景, 看是否在当前的急救活动中还存在不足, 这些都是急救中心需要加强的地方;最后, 急救中心的需求调研还应采访一下急救失败的个体的家属, 一般对于急救案例, 失败就代表着死亡, 个体的家属一定会对急救的案例印象深刻, 并且亟待立即对这些急救中的问题解决, 因此, 对急救失败案例的家属进行调研有着重要意义。在调研结束后, 应对调研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 急救中心应设立调研研究小组, 主要负责对调研活动的研究方面, 在对调研活动进行仔细研究后, 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供信息系统建设时进行重要参考, 对于调研的基本信息和相关会议议题和纪要务必要规范存档, 便于回查。

1.2 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 要将社会需求理念与其有效融合

信息系统建设不同于其他的硬件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有着灵活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等诸多特点, 因此将社会需求与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有效融合是完全可行的。但是, 社会需求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切实际的, 这就需要前期的调研活动得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能够切实可行, 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系统与社会需求的完美融合。信息系统因为也有着可定期升级和更新的科技优势, 因此对于社会需求由于软硬件问题暂时融合不了的个案, 急救中心不应忽视或搁置, 应及时对软硬件问题进行解决, 对于软硬件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 应作出实施计划, 在一定期限内对软硬件问题进行解决, 然后将社会需求真正的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1.3 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后, 应做好社会意见的反馈搜集工作

由于急救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 急救中心的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 信息系统建设完工后, 有必要对建设情况进行公示, 公示可以从电视、报纸、招贴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号召社会大众对此发表宝贵意见, 公示期一般为一周左右, 从而真实的得到社会上的意见反馈。每日应由专人对社会的意见反馈进行整理, 并且提交上级进行分析, 若发现意见反馈中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不需要立即整改的, 可详细记录, 在下次进行信息系统更新时加入;一旦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重大疏漏, 应首先对问题发现人进行奖励, 并且及时与信息系统的施工部门进行联系, 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完善和解决。对于公示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应进行二次公示, 能够起到安定社会情绪的重要作用。

2 确保急救中心管理系统的正确使用

要做好操作人员的日常培训与考核。急救中心管理系统具有着技术层面较高的特点, 而作为急救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应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内部的培训与考核, 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 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更新变化能够及时掌握并学以致用。

2.1 培训应采用全员培训的形式

急救中心应聘请专业的技术讲师向操作人员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全员短期培训, 在培训中可结合实例向操作人员进行具体讲解, 对于操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对培训的整个过程进行组织, 合理安排讲师和操作人员的课程及休息时间, 并制定培训期间的各项规定,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员, 应进行处理。

2.2 考核

培训结束后,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以本次培训的实际内容为主, 以通用知识为辅。为保证单位各操作人员对考核的重视, 当期的考核成绩应列入员工绩效, 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对于考核成绩特别差, 无法胜任本岗位工作的操作人员进行调离或劝退。

2.3 培训与考核工作的意义

培训与考核工作是急救中心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的关键内容, 只有做好操作人员的内部培训与考核工作,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急救中心的管理系统在不出现人为地疏漏, 从而切实的保证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

3 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做好急救中心管理系统的维护, 对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可持续的、正常的、有效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只有将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好, 才能将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切实落实, 急救中心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做好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首先要做好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 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容错率较低, 一旦发生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于信息系统中的硬件, 要进行定期检测, 保证硬件系统的运行正常。在进行定期检测时, 最好能够联系信息系统的施工方进行定期检测, 在施工前的合同中, 应明文规定施工方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终身维护和定期检测工作;若因具体情况施工方无法承诺终身服务时, 也可酌情采用有偿支付的方式;若确实因为具体情况无法联系施工方进行定期检测时, 如施工单位已倒闭等情况时, 必须寻找行业内信誉度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部门进行定期检测活动, 对于定期检测负责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资质文件复印件, 应仔细存档备查。

4 结语

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是急救中心管理体系的核心, 做好急救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工作非常重要, 只有急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切实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急救中心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和进步, 急救中心的技术水平才能永久保持更高、更快、更强, 社会大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裴雅春, 郭亦侬, 李金年.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全程急救档案管理系统[J].中国档案, 2008 (8) .

[2]李金年.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院前急救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医院, 2010 (8) .

上一篇:军训日子心得体会下一篇:财务管理人员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