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精选10篇)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 高层 住宅设计

户型平面设计

1、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思路清晰才能提升楼盘品质。

2、户型平面交通流线顺畅,无交叉无干扰。厨房应设置在入户门附近,利于日常用品与食物的运输。主卧应设置在平面最深处,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3、其他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应尽量做到完美。例:结构与建筑尺寸的差异造成的室内凹凸应注意,用异型柱代替矩形术可使墙面较平整,厨卫上下水管尽量集中布置。

4、房间内家具的布置应做到细致入微,结合家具的布置细致的调整房间尺寸,会给人更多的`实用感和亲和力。

5、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的考虑装修时的思路,把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更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整个户型的设计理念达到完美的统一。

6、采光与通风应注意,特别是厨卫,完美才是楼盘品质的体现。

7、入户花园与门厅应提倡设置,也可提升楼盘品质。

8、洗衣机的位置应布置合理,佣人房与储藏室也是应关注的问题。虽然是细节,但细节也是提升品质的关键。

9、倡导“主人的尊贵”也是户型设计中可以考虑的思路之一。所以主卧的功能性、舒适性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

公共部分平面设计

1、底层大堂的宽敞舒适、平层电梯厅的通风采光等都是平面设计中可以考虑的问题。

2、高层住宅如有2部以上电梯,可将其中一部设计安装成的货梯,其实也是两用,即一大一小。大的货梯为业主装修运材及平时的搬运东西提供方便,也可提升楼盘品质。而且《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提到: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应设不少于2台电梯,其中一台宜能容纳担架。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2

1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设计比较

现有规范中高层住宅19层是一类和二类建筑的分界线, 一类建筑比二类建筑耐火等级、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要求都高得多, 无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单元式住宅, 只要高于19层均属一类高层建筑, 消防要求有很大区别, 在这里主要讨论应用较多的18层及18层以下高层住宅的设计要求。

先从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的规定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高规》6.1.1指出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疏散楼梯, 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塔式住宅的要求高于单元式住宅, 因为塔式住宅要求的是防烟楼梯间而单元住宅不要求防烟楼梯间, 只不过在单元式住宅中增加连通阳台或凹廊。

从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 《高规》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在条文解释中进一步说明18层及18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疏散楼梯的要求。

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6.2.2规定群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对于单元式住宅在6.2.3中规定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条件是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12层及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从上述要求来看, 对于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 如果发生火灾塔式住宅要比单元式住宅危险性大, 这也合乎情理。

2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水量要求比较

当建筑物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等数种消防设备时, 应根据内部某个部位或区域着火后同时开启灭火设备的用水量之和计算。例如, 百货楼内的营业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 而百货楼地下室的库房内设有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则应选用营业厅或地下室两者之中的用水总量较大者, 作为设计用水量。总之, 凡着火后需要同时开启的消防设施的用水量, 应叠加起来作为消防设计流量。

设计时应使进水管具有充分的供水能力, 即任一进水管损坏时, 其余进水管仍应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的给水管道的进水管, 应保证在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若为消防专用的进水管, 应仍能保证100%的消防用水量。

另外, 在实际中还存在进水管考虑了消防用水, 但水表仅考虑了生产、生活用水, 当设计对象的消防用水较大时, 难以保证火灾时的消防流量和消防水压的现象。因此, 进水管上的计量设备 (即水表结点) 不应降低进水管的进水能力。

《高规》7.2.2给出了高层建筑室内高度、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从用水量看, 对于≤50m的普通住宅,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 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 每只水枪最小流量为5L/s。在条文解释中对单元住宅和塔式住宅分别作了解释, 笔者认为其解释和建筑部分的规定是一致的。《高规》条文解释为单元住宅的每个单元之间有耐火性能较好的分隔墙体进行分割, 火灾在单元之间不易蔓延。每个单元的每层面积较小, 一般为200~300m2, 可燃物较少。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 且火源容易控制。塔式住宅的解释为, 每层住户不超过8户, 每层面积不超过650m2, 燃烧面积虽比单元住宅大, 但总的每层面积还是较小的。因此可以看到, 塔式与单元式的住宅相比较, 相同的面积设置的防水量较多。

3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栓配置要求比较

在塔式住宅狭小局促的公共空间里, 既要将各种管道井、消防设备设置完全, 又要保证平时的正常使用和美观, 的确不容易,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消防设备的布置和日常的正常使用功能往往会成为一对矛盾, 让设计人员难以两全。因此, 设计人员都迫切希望能从规范里找到明确的依据, 让自己的设计既安全又合理并能说服甲方和业主。

按说规范对第一个问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高规》7.4.6.8条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中写道:“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物内进行扑救的重要设施, 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 故规定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消火栓。”《建规》8.4.3条也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置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也明确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 无特殊要求, 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许多设计及审批人员据此认为,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是专为消防人员预备的, 住户不得自行使用, 火灾时如果自行使用, 不仅影响了消防队员的扑救工作, 而且水龙带还会卡住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防火门, 使其无法关闭, 势必导致烟气、火焰窜入消防电梯间前室, 影响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 因此, 主张不应将该消火栓计入布置数量之内。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和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在《高规》7.4.2中给出规定,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每根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通过的流量经计算确定, 但不应小于100mm。同时规定, 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 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 可设一根竖管, 但必须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在条文解释中说明该条款的原因是消防竖管往往布置在唯一的公用面积———电梯和楼梯间的小厅处, 此时设置两条消防竖管研究有困难, 容许只设置一条竖管。

对于单元式住宅,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的作法是在电梯间和楼梯间各设一根消防竖管, 普遍的解释是电梯间的消火栓是消防人员扑火并开辟通道的, 楼梯间的消火栓是用来救火的。事实上, 在不足10m2的电梯间内, 一是, 可燃物很少, 火灾应是发生在住户的房间内, 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二是, 12层以上的单元住宅楼梯是封闭楼梯, 电梯间是防烟设计, 如果使用楼梯间的消火栓进行灭火,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门势必要完全敞开, 电梯间的防烟措施正压, 对正压的维持将带来影响, 其效果还不如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的效果好。另外, 在单元式住宅楼的电梯间同样存在塔式住宅存在的问题即公用面积很小, 因为电梯间内塔式住宅要求的内容在单元式住宅中均要求, 即按防烟设计要有正压送风, 要有供热和给水的管道井和计量仪表, 现在单元式住宅每单元每层的住户数量少, 一般为2户, 当达到3户时, 以单元组合成单元式住宅, 消火栓布置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在楼梯间布置消火栓。一是, 存在前面提到的问题;二是, 单元式住宅楼梯间大于等于十二层时由于要采用封闭楼梯, 应设置前室, 消火栓一般布置在前室, 对前室的空间使用影响也较大。

4 结束语

在《高规》中如果从安全疏散看, 单元式住宅要比塔式住宅的要求低, 从消火栓的设置要求看, 塔式住宅给出了明确的设置方法, 而由于单元式没有给出, 在设计中, 单元式的疏散口均应出屋面, 屋面与单元之间连通设置要求比塔式的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 究竟基于什么考虑, 我们将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并希望能在将来的规范中找到答案, 让规范更明确地指导我们的设计, 让建筑消防能越来越安全、经济、合理, 越来越完善。●

摘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文中简称《高规》) 对高层建筑消防规定是面面俱到。文章为了简单明了的阐述, 选取目前常用的塔式与单元式类型为角度对《高规》关于防火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芬.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 2000, (05)

[2]王参德.谈商业建筑的消防给水设计[J].山西建筑, 2006, (02) .

[3]张靖岩, 霍然, 王浩波, 冯瑞.高层建筑安全核区域防排烟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01)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层住宅 设计方法 组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090-01

高层住宅与别墅、低层住宅等具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建筑,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将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成熟的高层建筑技术运用到住宅建筑领域以后形成的产物,是高层建筑的一个分支。

1 高层住宅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1)服务设施。需要在高层住宅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底层的入口处设置值班室,值班室内要配备办公用桌椅、公用电话、值夜班睡的床、厕所、夜间电梯紧急呼唤装置等。大楼内要设有分户信箱和车辆的存放处;有的国家的高层住宅还设有公共洗衣房、供住户租用的宴会间、康乐设施等。

2)底层入口。不要将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设在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在迎风面的底部,特别是风压值很大的中心部位,开门的时候会猛烈地将风收入楼内,往往在底层的入口处会设置大堂和电梯通道,因此楼梯、电梯井就成了拔风筒。

3)建筑围护。建筑围护要给住户安全感,因为住在高层的住户会产生恐惧心理。阳台的栏杆最好是实多虚少,而且栏杆的高度最好高于1.1 m;外廊适合采用封闭式;外窗尽可能采用推拉的启闭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大的风压影响外窗的开关,还可以使用户方便地擦玻璃,不会产生危险;如果是单扇窗,可以采用滑撑窗。

4)灵活分隔。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的质量标准和面积也将相继随着提高。为了满足这种变化就要使建筑内部的分隔能具有灵活性。灵活分隔的要求有:隔声性能好、隔墙质轻、便于装拆。可以通过加大建筑开间和采用柱承重的框架结构来减少结构对建筑灵活分隔的制约。

5)垃圾处理。住户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约有0.5-1kg。有两种垃圾处理的方法:方法一是住户将自家多产生的垃圾直接倒入楼内的垃圾道,再从收集间将垃圾一起运出去;方法二是住户将垃圾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在门外,等大楼管理人员来收集,然后由管理人员通过电梯运送到楼外。方法一需要设计专门的收集间和垃圾道;方法二比较简单,不需要设置收集间和垃圾道,但需较好的管理才行。

2 高层住宅组合方式

1)长廊式。①内廊式:以走廊形式联系各住户。这种形式住宅的电梯利用率高,因为长廊联系的住户数比较多。由于内廊式是布置在走廊的两侧,建筑进深大,所以此种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同时,内廊式也具有相互干扰大,通风、采光比较差的缺点;②外廊式:仅布置在走廊的一例的形式。外廊有两种,即开敞和封闭。这种形式通风条件、采光好;缺点是:建筑的进深小,不利于节约用地。

2)短廊式。①独立短廊式。短廊式的特点是每层围绕短廊式住宅、电梯四个方向都可以开窗,采光、通风条件都比较好。独立短廊式高层住宅有矩形、圆形、方形等几种平面形式。简单的平面还可以发展为艹、#等多肢体的形式,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平面可为T形、Y形、锯齿形等形式,这样的形式可以获得好的朝向;②组合短廊式。它是由短廊式住宅拼连组成的形式。根据规划要求可以将组合短廊式高层住宅的建筑体形分为睹式、条式、板式。睹式高层住宅由于其长度比较长,往往作成折线形、曲线形、波浪形等形式,这样便于在室外构成各个小空间,从而形成小气候,能够更好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活动环境。

3)跃层式。一户占有两层或三层的房间,住宅的内部用小楼梯将各层相连接是跃层式住宅所具有的特征。这种住宅的用户都可以有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跃层式高层住宅每隔一层或者二层就设置长走廊,走廊可以是内廊也可以是外廊。

4)跃廊式。将组合短廊式住宅每隔三层或者四层用长廊连通即是跃廊式住宅。电梯能够到达各个走廊层,通过走廊层经过各个单元的楼梯再通到各个住户。跃廊式住宅的优点是相互干扰小、住宅紧凑、长廊式住宅电梯运行效率高等。在每家住户的平均建筑面积较小,而电梯投资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跃廊式住宅是比较经济的形式。

3 高层住宅的设计方法

1)住区和外部的环境规划。作为城市整体环境的组成元素的高层住宅生态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景观效果,尽量做到选址精心、用地合理,将住宅的高度调整好,有效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使其与周边的环境能够有着很好的关系,所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构成开敞的生态自然环境:将流水和绿色作为小气候的降温介质,利用水滨和绿地来尽量使硬地减少,而且要保证住宅楼有开阔的视野;②构成良好的整体风环境:高层住宅的生态设计要密切关注当地主导风向等气象资料。因为它们相对门的设置既要为夏季创造良好的室外自然通风条件,又要避免冬季产生恶性风流;③构成可调节的植被体系:在住区内部的生态住宅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这样的设计,在夏季的时候由于树叶茂盛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冬季的时候由于落叶枝疏可以将阳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冬暖夏凉的气候要求。为了冬季挡风或者引导风流,住宅北侧适合植常青树。

2)内部空间。住宅内部的空间构成和布局是生态住宅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对于生态优化,住宅内部空间要具备满足冬暖夏凉的能力,以此来减少室内的不舒适性和能量消耗。生态设计的注意点:①建立生态住宅的温度分区规划:对不同居室的不同温度要进行组合就是温度分区。对于温度要求高的主要空间,如客厅、卧室等。将置于受外界影响不大的位置;对于温度要求低的空间,如厕所、厨房等,将其放在北侧或西北部,这样就可以改善了室内空间的温度稳定及舒适效果,而不会是投资增加;②建立一个通畅的自然通风体系:为了提高建筑物自然通风的风力压和温度压的能力,住宅内部空间要连续、顺畅,而且洞口位置和高度要考虑到自然通风。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个居室的各个方位都

可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环保设计。①应用节能建筑技术:根据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充分合理的利用太阳能;②使用绿色与环保型建筑材料:高层住宅会受高度和荷载的影响,所以开发轻质、性能和节能好的外围护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事项。通过对绿色建材的开发和推广,用框—剪结构体系作为高层住宅在新型墙体对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4)园林设计。居住区的各类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从而保护和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因此绿地的植物要以绿为主进行配置,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来构成绿地结构,这样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配置植物时要将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注意两者的季节性结合以及分层配置。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作为植被,以此来改善住宅区植物的种植结构。

4 小结

城市高层住宅生态设计的时候,为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区。一方面要将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好,同时还要保护好周围的城市环境,使人与自然形成共生、节能、循环的协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健.探讨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2]范泽斌.试论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新特点[J].科技信息,2010,11.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4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对策

2.1场地和地基的选择

关于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地基的情况和场地状况较会产生直接的作用,也称为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如何选择地基和场地,一定要详细清楚当地的地震活动状况,仔细勘查地质情况,并获取全方位的数据资料,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正确的评判当地的抗震设计等级。采用一切办法去规避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方,如果不能规避的场地,我们要做针对性的处理。在选择高层建筑地基时,首选的是较高密实度的基土和岩石,将有利于提升建筑地基的抗震能力,切勿采用哪些不适合抗震的软性地基土。务必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对达不到地震需求的地基进行改善和加固,从而让它满足抗震要求。

2.2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为了实现可靠性的建筑,达到合理分布承载的力量需要,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务必要达到建筑结构的规则性需要,尽量让抗侧力结构可以简单明了。对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多选用比较规整的图形,主要是由于规则的图形能够确保建筑遇到何种情况时都能实现均匀分布的承载力。应该尽量规避一些复杂多变的.建筑结构平面,那是由于不规则的图形便于引起建筑结构的钢心和质心间的错乱不堪。如果遭遇地震,钢心距离就会变大,刚性达不到要求,从而使得建筑物出现倒塌的结果。

2.3建筑结构材料的选取

高层建筑在遭遇地震时安全性能很大程度上都由于建筑结构材料来决定。现实中,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本质问题就是整合相应构件的延性,同时要做调和工作,最终目标是确保遭遇地震时建筑能够稳定安全。而对于钢筋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具备较好韧性的材料。关于垂直方向受力的钢筋,以HRB335级、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为准,箍筋则是采用热轧钢筋,型号为HPB235、HRB335、HRB40级。在选用建筑结构材料时,务必要充分了解材料抗震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其中的造价和成本控制问题。所以说,选用建筑结构材料应该寻求抗震新性能和建筑成本平衡点,只有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用最少的材料实现最好的抗震能力。

2.4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某些高层建筑需要非常严格的抗震要求,要满足一般的抗震效果,还必须实现消能、隔振的效果。所以,要达到上述目标,第一,正确选择地基和场地,首选那些较高密实度的地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轻地震时其能量对建筑产生的损害,减少共振发生几率。建筑物不同,其隔振系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详细研究,选取适宜的隔震支座,还要综合分析风力产生的负荷作用。那些具有消能、隔振要求的建筑构件,延性好的材料是比较适合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能够确保建筑物受地震时减弱破坏。

2.5抗侧力体形的优化

在一般性构造的高楼中,刚超过柔,那些刚性结构方案的高楼,主体结构遭遇的损害少,如果发生地震时其结构变形也不大,围护墙、隔墙等非结构部件也会破坏较少,受到较好的保护。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也会增强,遭遇地震时的塑性铰变大,耗费较多的地震能量。结构也会在强地震情况下更加具有承受力,而不至于倾倒。改观结构屈服机制,并确保结构出现损害时依据整体屈服机制工作,并不依靠楼层屈服机制。设计结构的原则是强压弱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和强节弱杆。设计结构理应选择轴力小的水平杆件,成为关键的耗能杆件,尽量的产生弯曲耗能,确保实现构件的较强的耗能能力和不小的延性。

2.6常用的加固设计

要想能够较好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加固措施务必要结合建筑结构现实状况进行,选用加固方法务必要综合如下因素全面分析:如果结构设计出现误差和缺陷,就要结合现实问题来加固和增加构件,也可以采用较高抗震能力的构件作为替代品。如要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可通过设置套箍、增大原截面和增加构件的方法来实现。多数建筑结构整体性连接不满足抗震的规范要求,应该有目的地调整结构,可以降低损害,分散地震力。为避免发生地震时引起破坏,应该对于那些同建筑结构无关紧要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3结语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5

1小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的基本结构形式

1.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开间大、灵活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造价较低,但由于柱截面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角外凸,影响家具的布置和美观,有时由于住宅中房间分隔的不规则性又造成柱网的难以布置。

1.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组成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它是小高层住宅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主体结构型式。其特点是平面灵活,适用性强,结构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

1.3大开间剪力墙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建造的小开间剪力墙体系住宅在建筑功能上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从强度方面看,小开间结构中墙体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布置还会导致较大的地震力,增加工程费用,另外,由于结构自重较大,也增加了基础的投资,因此,大开间剪力墙应运而生。承重墙的开间达到4.5m~7.5m,进深达到7.5m~1lm,室内一般无承重的横墙和纵墙,可以按照住户的不同要求灵活分隔,随着家庭的变化还可重新布置。

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优化 篇6

一、基础优化

桩筏基础是高层住宅较多采用的基础形式,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选用合适的桩型, 并配合可行的施工方案, 可使基础达到更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某34层高的住宅楼, 离上海苏州河亲水岸线仅25m, 周边近处约20m左右还有历史保护建筑。为控制沉降, 选用7 (1) 层为持力层, 采用的桩长为28m, 入土深度达33m, 上述建筑均属桩入土深度1.5倍的影响范围。为减少桩基施工时对岸线的影响, 原设计方案采用Ø700的钻孔灌注桩, 但与预制方桩相比施工工期至少要延长2个月, 且造价较高。经与设计方、施工方多次商讨, 最终确定采用静压预制方桩, 桩型号为JAZHb-245-1414.5C, 混凝土强度C45。同时为确保压桩施工不会对亲水岸线和保护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要求压桩施工时开挖防挤沟, 设置防挤孔及砂井, 合理安排沉桩顺序, 以减少甚至消除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同时, 委托专业单位监测保护建筑和苏州河防护堤在压桩期间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形,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压桩并调整施工方案。最终, 保护建筑和防护堤均未受影响。

桩筏基础的大底板是土建成本投入较大的部分, 在考虑大底板厚度取值时, 主要考虑满足冲切计算的要求。同时在布桩时考虑尽可能减小基础底板内力, 桩均布置于柱墙下。当同一块底板的各段板厚不同时, 在不同板厚的界面处以45°斜坡过渡, 以避免底板刚度突变。在配筋时, 由于基础底板跨中内力较小, 而一般较大拉应力多分布于柱墙下周边的板底区域内, 故板面和板底的跨中区域在满足内力计算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 板底板面双向一般均只布设一皮钢筋, 而在柱墙芯筒下的拉应力较大的板底区域及个别板面区域, 根据计算另加一至两皮钢筋, 从而使基础底板的用钢量大幅减少。

二、框支柱的优化

为了形成通透、开放的环境, 在一些高层建筑较为密集的住宅小区中, 架空1~2层, 可形成底部可灵活布置的大型开放空间。这种住宅的结构主要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柱作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构件, 它的抗震能力直接决定了整幢建筑的安全度。为增强框支柱的承载力和延性, 往往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合理选用框支柱形式, 可使底部架空效果更佳。某开发项目一期、二期的框支柱在断面内放置2根Φ600×12mm的钢管, 受钢管柱制作工艺的限制, 钢管壁厚不可过厚, 为满足承载上部32层住宅的重量及底部抗震加强的要求, 每根柱的截面要达到1.4m×1.8~2.1m, 而钢骨的含钢率只能达到1.6%左右, 影响了底部空间的使用面积和架空效果。因此在三期的设计中, 选择由型钢柱替代钢管, 在框支柱内设十字形钢骨柱, 腹板厚度25mm, 翼缘厚度36mm, 柱截面即减小到1.2m×1.5~1.8m, 钢骨的含钢率达到5.0%左右。此方案与一期、二期的做法相比, 虽然用钢量有所增加, 但总的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 且柱截面减少了30%, 也使底部的空间更为通透, 便于建筑进行分隔布置。

三、异形楼板配筋的优化

为了保证空间的整体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一些建筑要求在大尺度空间中不布设梁, 这就产生了很多L型、Z型等大跨度异形板 (最大跨度从7.2~8.4m不等) 。有的板上又布置有隔墙, 荷载情况较复杂。某开发项目一期采用了双层双向拉通配筋, 标准层楼板用钢量为35~37kg/m2。为控制成本, 二期楼板采用了分离式配筋, 标准层楼板用钢量为31~33kg/m2, 楼板用钢量每平米减少了3~4kg。但在局部楼层平面有凹口的短跨方向, 施工时发现楼层端部位置出现了0.1~0.15mm的贯穿裂缝。经采用ANSYS薄板单元计算分析, 发现异形板内凹的阴角处板面应力集中情况很突出, 故在这些部位的板面根据计算布设双向钢筋网片以覆盖板面应力集中区域, 板底和其它板面支座处按常规配筋, 板厚基本按l/45考虑, 经挠度计算满足要求, 经过配筋改进, 裂缝也没有再出现。该项目三期工程在总结前两期经验的基础上, 基本上采用分离式配筋, 但在平面内凹处及山墙端部1~2跨范围均采用了双层双向拉通配筋, 外墙阳角处加配45°斜筋, 且采用了HRB400 (新Ⅲ级钢) , 经测算, 三期楼板用钢量在30~32kg/m2, 并且至今未见楼板裂缝。

四、隔墙砌块的选择

合理地选用隔墙砌块, 既可保证墙体质量, 又可节约开发成本。通过对砂加气砌块和粉煤灰加气砌块的应用所做综合经济性分析, 选取一个建筑单元进行比较 (见下表) 。该单元共32层, 采用桩筏基础, 桩型号为JAZHb-245-1414.5C, 混凝土强度C45。每标准层户内隔墙共计66.83m长, 砌体高度以2.6m计, 户内砌体墙总面积为5560㎡, 根据总造价分析可看出, 在高层建筑中, 砂加气砌块的经济性要比粉煤灰砌块要好, 同时, 砂加气砌块具有尺寸精确、强度高、保温性好、不渗透、防火及隔音性能好、施工便捷等优良特性。

结语

结构优化是工程设计中降低成本潜力最大的一个环节, 因此, 在设计的方案和扩初阶段, 就应及时进行, 以保证选用最优的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优化不是用降低安全度来换取经济效益, 而是采取更为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案, 使之更为可靠、经济、可行。

住宅建筑的结构优化更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合理地利用新材料、新工艺, 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基础、框支柱、异型楼板、轻质隔墙等几个方面对高层住宅的结构优化进行了探讨。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7

【关键词】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方法

目前,我国人们数量不断增长,为使人们居有定所,我国建筑行业大力发展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住宅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同时还要给人们的出行活动与交际带来便利,在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合理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为老弱病残者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一、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原则概述

1.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无障碍是指没有阻挡的障碍物及危险物。在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等一些弱势群体在日产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拓宽其生活与交际范围。在现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类公共空间环境、建筑设备、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都要全面考虑人的问题,旨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满足不同程度残疾者对住宅建筑等多种因素的使用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住宅环境。

2.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适用性。在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即在建筑物中所设计的相关设备及设施等应为老弱病残者的使用提供便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障碍。由于老弱病残者与普通健康人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可能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自身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所以在无障碍设计时要全面考虑老弱病残者的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确保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与合理性。

② 安全性。安全性也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之一,所谓的安全性是指在无障碍设计中不应存在危险物或者潜在的危险状况。就残疾者群体而言,残疾者本身的身心机能不够健全,对危险因素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差,遇到危险很难感知到,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二、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现存问题

1.电梯设置问题

电梯设置问题是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很多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在无障碍设计中对电梯轿厢的尺寸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并且按钮的高度、门洞宽度以及内部设施未设置提示盲道,与无障碍设计的目的背道而驰。此外,对于卫生间的洗手盆与小便器处之间的空间距离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没有预留足够的回转空间。

2.无障碍设施有待规范

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对盲道设置的数量较少,虽然部分住宅建筑设置了盲道,却也缺乏规范性。就目前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的无障碍设计程度来看,建筑物中的触摸牌设置较少,并不能确保盲人的安全。另外在无障碍设计中对无障碍坡度扶手的高度及尺寸都有其相關规范,但是诸多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在无障碍设计中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3.住宅建筑尚未设置相关标识

目前,部分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尚未设置与无障碍设计相关的标识,这样对老弱病残群体的行动与辨认十分不利,不利于老弱病残者的安全活动与交际,在住宅建筑中应设置一些低位窗口,并在住宅区内设置一些无障碍座椅,以便他们休息。

三、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无障碍设计方法研究

1.住宅建筑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住宅建筑出入口位置应设置方便轮椅通行的台阶或者平台,坡度设置要合理且要具备一定的防滑性,在平台上应设置雨棚,这样遇到阴雨天气轮椅使用者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一般情况下供轮椅使用的坡道设置应为直角型、直线形或者折返型,不应该设计成弧形,因为弧形反而不利于轮椅使用者行走。坡道两侧扶手应与设置的休息平台扶手保持相连,其坡度比例应控制在1:20,扶手的表面既要保持平整,同时还要方便抓握。

2.住宅建筑楼梯与电梯无障碍设计

楼梯与电梯是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的重要垂直交通方式,应设置在光线相对较好的位置,并在该处设置无障碍标识,以免老弱病残者及时发现,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楼梯形式应设置成每层两跑或者三跑的直线形梯段,严禁设置成了螺旋式楼梯或者弧形楼梯,给老弱病残者带来安全感,避免其在行走中不小心摔倒。扶手一般在台阶、坡道、楼梯及走道等位置两侧设置,高度应控制在0.85m左右,为了保证通行者的安全性,在无障碍设计中应在扶手起点与重点位置延伸0.3m,并设置盲文标识,给予残疾者温馨提示。

3.住宅建筑公共走道无障碍设计

住宅建筑中公共走道设置具有严格要求,一般公共走道的最小宽度应控制在1.2m,如果其表面应用了不同铺装,那么不同铺装之间应相互取平,其之间的高度差应控制在15mm以内,并在斜面过渡。在无障碍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设置向公共走道突出的物体,走道的拐弯处阳角应设置成圆弧型或者做成切角墙面,以免轮椅上的脚踏板在行驶过程中刮伤墙面,从而影响墙面整体美观度。同时在公共走道两侧墙面下方还应该设置护墙挡板,高度应控制在0.35m,在设置中可利用水泥、木材及塑料等多种材料。

4.住宅建筑消防疏散无障碍设计

消防疏散无障碍设计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设置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残疾者与正常人相比疏散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为了保障残疾者的安全,在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应以消防相关规范为依据,对各项疏散距离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楼梯是其在疏散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针对这类人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避难间,避难间所处的位置应方便消防云梯架设,对残疾者做搭救活动。

5.住宅建筑卫生间无障碍设计

一般的残疾者对卫生间没有特殊的要求,而轮椅使用者对卫生间的要求则有所不同,在无障碍设计中要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方便,需要在设备选择与布局上留出一定空间,保证轮椅使用者能够在卫生间内自由活动。对于坐便器设置应便于轮椅使用者不需要从坐便器上起来就能够洗手。另外,为了提高轮椅使用者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墙面位置加装扶手,扶手高度要适中。洗脸台应设置在距离坐便器比较近的位置,合理把控其高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尤为必要,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与理念,为生活中的老弱病残群体提供了出行方便。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来的无障碍设计也定会朝着多元化、多样性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析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5):2311-2312.

[2]高艳苹,姜春燕,时铭.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36):69-71.

[3]黄振华.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的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4(05):288-289.

高层住宅物业的管理方案 篇8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数量在不断的递增,这很大程度加剧了我国人口老年结构向儿童结构型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的儿童发展速度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儿童化趋势。二胎政策开放后,一家二娃的家庭逐渐增多,人们对儿童的关注、对儿童居住空间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有必要对儿童住宅室内设计进行细致分析。

1 儿童住宅室内设计的依据

1.1 儿童人体的基本尺度

目前,我国对于儿童人体尺寸的研究还尚不完善,需要建立符合我们中国儿童人体尺度的数据。中国现有的儿童设计参考指标最初大多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儿童人体尺寸数据,所些年来,则改为采用亚州人种的日本测量儿童尺度数据。虽然这些亚州人种的日本儿童测量数据与我国的儿童人体尺度数据相近,但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及符合我国儿童身长尺度的人体特点。故我们的一些专家们根据我国儿童身长发育进行医学研究,经过标准化、精细化的测量及数据的分析,为我的国儿童住宅室内设计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以为我们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儿童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2 儿童活动空间尺度

儿童从出生到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介助阶段。从出生到爬行、学习走路这一时期,儿童在居室空间中需要不同的尺寸大小的空间类型。这是我们在设计儿童居室空间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儿童爬行期,在设计儿童居室时要充考虑到儿童爬行的区域范围,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儿童爬行中受到太多的阻碍及伤害,以确保儿童爬行活动空间的流畅性及无障碍性。儿童学习走路期,儿童因生理能力支撑情况,身体不能长时间独立行走,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桌子、茶几、电视柜、凳子等进行代步。所以,在儿童居室设计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则可以在儿童的活动空间尺度中有意地去设置一些障碍,但其原则是不得影响整个活动空间的流畅性。

2 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

安全性是儿童住宅室内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安全性原则是硬性要求,这一要求要远高于设计中对美观的要求。由于儿童没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安全意识的评估意识,对于外界的刺激性、危险性因素的敏感度较低,容易发生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大人的陪同与监管。所在,在儿童居住空间设计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儿童这一群体的各方面特殊需求,结合儿童人体尺度标准,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儿童在居室环境中的健康安全。

2.2 美观性

儿童都喜欢好看的、可爱的、美的东西,对于居室空间也不例外。在儿童住宅居室空间设计时,应迎合儿童的喜好,在空间色彩上多采用较为鲜艳的色彩;在空间造型上以儿童喜欢的几何形态、动物卡通造型为主,在家具的配置中,应选择造型线条简洁、造型生动活泼,既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又具有游戏娱乐的特点的家具,这样更宜被广大儿童所接受。

2.3 舒适性

儿童家居空间设计中,在家居软装的搭配上往往忽视了其儿童家具使用上的舒适性。儿童是在身体发展阶段,无论是身高、体重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对长期使用的家具选择中,只有尺寸合适的儿童家具在使用的时候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生活习惯。

3 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要点

3.1 空间的布局

在进行儿童居住空间室内布局时,要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在已有的建筑基础上根据需求处理好各空间关系,调整好空间比例与尺度,以确保整个居住空间的实用性、舒适性、整体性和流畅性。

3.2 色彩的搭配

色彩设计是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中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因素,儿童通过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影响,使其产生丰富的想象。在儿童住宅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中,应结合儿童对色彩的喜好,选择较为明亮的暖色调。暖色调在空间中的运用,能让儿童们更开朗、活泼,欢庆的色彩能使孩子们产生欢乐、明快的视觉效果。在儿童房中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改善儿童的周围环境,给儿童的房间注入生机,使普通的房间变得不一样,从而也彰显了孩子的个性。

3.3 家具的选择

在进行儿童家具的选择时,必须保障儿童安全为出发点,即以儿童身心健康安全,从不同儿童年龄阶段的儿童生理、心理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保持儿童身体尺寸与家具相适应的原则。

(1)对儿童家具应从保障材料安全的角度出发,可以多选择自然材料,例如竹编家具、藤编家具、实木家具等带有大自然元素的材质,以及绿色环保油漆及连接件,杜绝使用隐藏着有毒物的劣质材料,以达到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的目的。

(2)为了避免家具对儿童造成伤害,对家具选择中,应该避免使用大块玻璃或镜子做装饰物,设计时如果考虑美观等因素必须要采用玻璃材质时可以考虑用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来代替使用。

(3)家具在儿童住宅空间中占地较大,在选择时尽量使学习、生活、玩耍诸多功能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功能组合性和功能调节性。

(4)儿童家具选择时为了能满足儿童生理和心里上的不同需求,同时,选择儿童家具需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应充分考虑其成长性。使所选家具尺寸、大小、功能上能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自我调节使用的功能。

3.4 有害物质的控制

在居住空间装饰装修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因为儿童体内吸收污染物的内部组织相对较少,所以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要远远超过成年人。儿童在童年时接触有毒气体可能会导致以后的生长发育中出现各种功能性障碍。因此,为了保证儿童居住空间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在儿童居住空间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装修中常见的甲醛、苯、氨、氡、TVOC 等有毒物质等。

3.5 材料的选用

要有效的控制有毒气体,则需要从源头上去控制。在儿童居住空间中,应尽量选择环保型材料,因为此类材料产生的废物少、污染小、能源效率高、寿命长、易维修、且可再生利用。当然,在选材时,不能照本宣科,只依据传统的标准,如材料的耐用性、成本、美观等,在依据传统标准的同时,还应遵循自然环保的原则,考虑各种材料对室内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儿童住宪室内空间中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如:天然植物染色的纺织品、天然纤维的地毯、无毒的水基树脂材料、天然地毯衬垫物、天然着色剂、环保型绿色建材等等。

4 总结

总结出高层住宅剪力墙布置 篇9

总结出高层住宅剪力墙布置

广州老庄结构院通过工程实践和培训教学总结出高层住宅剪力墙布置的一般经验如下,可供设计同仁参考(经验不具有绝对性,使用时请谨慎)。转载请注明出处。(1)逢角必布墙;(2)楼梯、电梯处必布墙;(3)6度、7度区剪力墙间距为6~8米;(4)8度区剪力墙间距为4~6米;(5)尽量多布置成L形、T形剪力墙;(6)尽量不用短肢剪力墙;(7)剪力墙尽量对直成线;(8)当剪力墙长度大于5米时,在刚度有富裕时可设置结构洞口;(9)6度区,剪力墙底部厚度约8n(n为结构层数);(10)7度区,剪力墙底部厚度约10n(n为结构层数);(11)8度(0.2g)区,剪力墙底部厚度约13n(n为结构层数);(12)8度(0.3)区,剪力墙底部厚度约15n(n为结构层数);

论高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设计 篇10

关键词:地下室机动车库设计要点;非机动车库设计要点

地下室的建筑功能中能对开发商产生经济效益的是地下车库,通常地下车库造价较高,售价却并不高,一般情况下为亏本销售。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采用剪力墙直接落地的方式处理,由于受住宅尺寸限制,此空间只能作为设备用房、人防、自行车库、物业管理用房等,汽车库一般采用独立车库方式来解决。考虑地下车库的经济性及实用性,目前对地下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机动车库设计要点

(1)机动车库的规范要求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净距离不宜小于5m。设有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0㎡。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2)地下室层高的确定

1)覆土层厚度的控制:大环境种植时,控制在1.2~1.5m (可种植大型乔木),小环境种植时,控制在0.4~0.7m (草坪、花草、罐木等)。2)结构梁高:车库柱网尺寸大约在8.0m左右,结构的构造梁高一般应为1/12跨度。3)设备管道:设计时宜按(从上到下)风道、水管(喷淋)、电气管线顺序。自动喷淋一般主管可穿梁,支管不穿。通风+桥架共用0.4m高度空间,通风管靠边设,尽可能设在停车位上。风管与喷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叠加,但当主风管的宽度≥1200㎜时,其风管底部必须设有自动喷淋口。4)净高:地下室设备及管线的布置应保证主要通道的净高在2.4m以上,局部非主要通道的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2.2m。

(3)机动车坡道设计建议

车库出入口的位置要尽量减少噪音和尾气对小区内部及底层住户的影响,通常设计靠近小区主要出入口,一方面可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另外也便于小区物业管理。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等。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这些均是指净尺寸,往往设计时没有考虑坡道两侧的挡墙装修材料厚度,所以实际宽度均不足。

汽车坡道入口最小净高规范要求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4m为宜。实践证明,汽车坡道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在坡道开始设一道截水沟,同时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二 非机动车库设计要点

(1)非机动车库的规范要求

1)300辆以上的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2.5m;当车位数量≤300辆时,可设置1个非机动出入口;2)应设置推行斜坡,斜坡宽度不应小于0.3m,坡度不宜大于1:5,坡长不宜超过6m;当坡长超过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8m。3)每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m2,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2个人员疏散口(不包括自行车坡道),并满足防火分区最远点至疏散口距离≤30m。4)自行车停放应分段设置,每段长度15~20m,每段应设一个宽度不小于3m的通道。5)非机动车库净高不得低于2.0m;

(2)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置

非机动车库出入口应尽量减少对底层住户或架空层的干扰,可利用地上建筑物的山面墙设置。由于目前现阶段的住宅设计大多建筑高度接近百米,为了满足日照要求,因此建筑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因此建议每幢住宅楼设置单独的自行车坡道下地下室,方便业主停好车后能就近进入地下入户大堂,从而体现业主的归属感。反之,在实际交付后,要求业主停到指定楼栋下面的自行车库,然后再通过长长的地下车库到达自己的楼幢,势必引起不便。如业主就近停在本幢的架空层里,也会给物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同时也破坏了整个小区的景观。

(3)非机动车坡道平面位置

非机动车坡道平面一种是设置在架空层附近,尽量能结合架空层的景观做成部分敞开式,露出地面的开敞部位越少,对园区景观破坏就越小。但由于架空层主楼下来的柱网较多,而非机动车坡道设计规范要求达到净宽2.5m,同时地下室层高较高,按照非机动车坡道不大于1:5,因此坡道设计往往会转好几个弯,一变方向又要增设休息平台,因此设计把坡道做得很长,占用了许多地下室面积,业主实际使用也非常不便。另外一种方案是将非机动车坡道结合下沉采光庭院空间布置,这样布置的好处在于避免对地下室空间的破坏,同时也能与景观设计较好的融合,地面及地下空间能很好的贯通。

(4)非机动车坡道设计建议

按照规范要求坡道净宽不小于2.5m,而实际建筑设计图纸尺寸标2.5m,设计师未考虑坡道两侧墙体的装修材料厚度,因此最终的净宽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因此建议设计时尽可能把宽度定在2.6m,这样能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在推行过程中坡道两侧有结构墙或柱突出,需扣除墙柱后,保证坡道达到净宽2.5m的要求,而建筑师在图纸设计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坡道的设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坡道设在中间,两侧设人行台阶,另外一种是坡道设两侧,中间设人行台阶,根据目前已交付楼盘实际调查结果,现在多数业主的交通工具是电瓶车,考虑转弯的便捷性,建议坡道设在中间,由于电瓶车相比自行车要大得多,故推行坡道宽度增至0.6m比较合适,这样设计更加人性化。

坡道的地面材料根据整体项目的定位,建议室外部分采用石材,坡道斜面上做横条状防滑线条,能达到耐久及防滑效果。

三 结论

上一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反思下一篇:2018年医务科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