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家书屋建设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精选8篇)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 篇1

1、出版物配置同质化,利用率低

农家书屋所配备的出版物一刀切,产生了严重同质化。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了农家书屋必备出版物――必备报刊、必备图书、必备音像制品等,这种模式化的配置方式往往会忽视各地区的特殊性。如《鱼病防治图册(农业病虫害防治丛书之一)》一书,若在北方干旱地区配备该书,显然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农民阅读水平普遍偏低,农家书屋图书阅读率不高,造成农家书屋形同虚设。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经济、文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层次,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中国出版年鉴》数据,在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接受过小学文化教育的占26.2%,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的占61.3%,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仅占12.5%。留在农村的农民的文化水平就可见一斑了,留在农村的一般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水平更是相当有限。其次,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依靠经验,遇到问题大多是向村里的能人或请教,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生产技能的习惯还未养成。再次,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这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比较落后,大多农民忙于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大多根本无暇顾及高层次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就造成农家书屋图书阅读率不高,大多农家书屋形同摆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农家书屋管理和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家书屋”选址主要在村委会办公室、村小学校、村食杂店和农民家里,大部分都是由普通村民进行看护和管理,它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多不懂得图书分类和编排方面的知识,容易造成农家书屋图书摆放混乱的局面,对以后图书的借用和查找造成很大的麻烦。

由于农家书是新生事物,其各方面都不太完善,尤其是图书借阅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图书损害严重,缺页少页和图书变脏现象比较普遍,大量借阅出去的图书回收率较低,造成图书流失严重,图书使用效率严重低下,严重阻碍的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改进策略

1、浅谈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合理配书,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农家书屋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配置是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农家书屋的主题就是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 篇2

关键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议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家书屋作为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设施, 是一项面向全国农村、面向最基层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工程, 也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的本质在于以农村社会效益为核心, 以非营利性为目的, 致力于为农村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统筹进度规划, 更是一项要长期扎根于农村的“文化工程”, 对整体改善我国国民素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还存在诸如资金不到位, 思想观念相对薄弱、管理使用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制约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阻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 在农家书屋建设上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建设网点几乎是覆盖中国每一个行政自然村, 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普遍存在。按照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最低标准, 建成一个农家书屋先期投入最少要3万元, 我们先撇开前期建设资金够不够不谈, 就建成后农家书屋的运行时也是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的, 也就是说光是建成后的维护和运转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目前, 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 这样的资金政策落实起来往往存在困难, 即便全部落实也远远不够。因此,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出现了很多“虎头蛇尾”的现象。

1.2 基层干群意识淡薄是制约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在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文化工程, 从刚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支持, 这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然而, 政府的主动性热情再高, 如果没有基层干部职工的支持和农民的自主参与, 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此, 加快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建设农家书屋的意识观念便显得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将农家书屋由政府行为变为社会行为, 再把社会行为变为群众行为, 让基层干部自觉参与, 让老百姓入耳入脑, 感到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其造福的民心工程, 从而激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3 管理和使用脱节是制约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目前已建成的农家书屋的管理使用都是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传统模式进行的, 在这种模式下还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书屋图书未能有效整编分类、更新机制不健全;书屋缺乏有效管理, 责任机制缺失等等, 导致村民借而不还、书屋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 长此以往, 农家书屋就成了“摆设”, 农家书屋工程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为此, 积极构建农家书屋有效管理使用新机制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夯实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 要在财政转移上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建立起向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转移支持的专项制度, 逐步建立农家书屋专项资金, 保证每年对农家书屋一定规模的投入。另一方面, 要扩大农家书屋工程的社会影响,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扩大农家书屋工程的资金来源, 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 广泛接受社会捐赠。另外, 在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 还要考虑到资金怎么用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地域差异、政治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 因地制益, 统筹规划, 要从各地现实出发, 在资金安排上要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 实际落实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考量资金的分配比例, 照顾到落后地区,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做到农家书屋建设整体性推进, 才能切实发挥该工程公益性的作用, 推动农家书屋的持续性发展。

2.2 转变意识观念, 充分调动基层干群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农家书屋建设的主旨是服务于广大老百姓, 无论是在建设初期还是在建成后的运转, 都需要基层干群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而这一切, 都取决于他们的意识观念。为此, 一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让基层干部和农民认清贫穷的根源在于知识的贫乏, 并通过培养和宣传农民读书用书并成功依靠读书走上致富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让农民亲眼看到农家书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引起农民对阅读、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 引导农民了解农家书屋, 走进农家书屋, 培养农民自觉学知识、用知识的习惯。二是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诸如全民读书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农家书屋来, 让社会、农民认识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三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 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地方政治经济的密切联系, 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农家书屋建设当中去。只有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观念转变了, 农家书屋建设才会如星星之火般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并得以持续发展下去。

2.3 完善创新机制, 逐步构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使用新机制。

广大基层要努力尝试构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的新机制, 从全局高度保证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农家书屋只做表面文章, 成为“面子”工程。一是要构建基层文化行政部门对农家书屋工程的行政指导和基层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对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的双重管理机制。基层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图书设备及人员配置、各类评估考评等工作;基层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 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相关资源规范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等。二是可建立新书采购与旧书交换并重的资源共享机制。农家书屋图书的更新每年除了投资购买和接受捐赠外, 还应充分利用交换共享实现资源更新。这种共享按照某种时间频率和规则, 可以建立不同农家书屋之间, 也可以建立在与基层公共图书馆之间, 借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三是可建立专职与兼职统筹的书屋管理员配置机制。对于书屋管理员配置, 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比机制安排村民轮流兼职, 也可通过支付一定报酬从志愿者和下村挂职干部中招聘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四是要建立农家书屋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并行机制, 既要注重对书屋设施、设备以及图书报刊等硬件的管理, 同时又要注重对书屋开放、图书借阅、管理员责任、读者权利义务等业务制度的完善, 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吴天依.谈谈如何建立"农家书屋"长效运行机制.出版科学, 2008.

[2]项真.因地制宜办好"农家书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09.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之喜忧 篇3

关键词 景宁畲族自治县 农家书屋 成效 问题 困难 对策

分类号 G258.23

1 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南端,毗邻浙闽两省三地八县市。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7.73万,其中畲族人口1.77万,农业人口15.59万,占总人口的88%,辖2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

2011年起,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下,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始着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6月底,景宁县建成农家书屋258个,覆盖全县的每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7月份,全县农家书屋年平均接待读者10.5万人次,文献借阅11万册,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民众的好评如潮。然而,随着农家书屋建设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管理、经营、维护好农家书屋使其不断为畲乡农民服务,真正让书屋扎根农村、惠农乐农,是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关键。

2 农家书屋建设之喜

2.1 紧扣民情,高定位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2007年起,农家书屋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各级政府为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仅中央财政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拨付1000万元和6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农家书屋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农家书屋的启动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起,景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家书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一项重点建设工程来抓,列入全县十件实事之一,与全县各项重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通过召开全县农家书屋达标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农家书屋任务分解大会等,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逐项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加强督促检查、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农家书屋达标建设工作,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

2.2 因地制宜,高要求形成农家书屋本土特色

2012年以来,景宁县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促进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努力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搭建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建书屋。根据景宁县山地多、平地少,村落小而散、人口密度低(86.4人/平方公里)的现实特点,我们采取以点带面、流动服务的方式,因地制宜选点布局,摸准村情民意,方便群众借阅,把党群中心、文化大户、致富能手等都利用起来,作为农家书屋的优选地址。

二是有重点、分批次建设农家书屋。在做农家书屋建设规划中,我们开展大规则的摸底调查工作,根据景宁县各个行政村的人口、人文阅读环境、交通便利等因素将全县254个行政村分为三个批次。第一批是行政村常住人口数1000人以上的7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送图书3000册,光盘100张、报刊50种;第二批是行政村常住人口数500人以上的83个村,每个书屋配送图书2000册,光盘100张、报刊30种;第三批是常住人口数500以下的100个村,每个村配置图书1500册,光盘100张、报刊20种。到2012年6月底,景宁县建成农家书屋258个,全面实现了254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三是工作有创新、有亮点。在实现了全县254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后,创新服务模式,根据群众需求,在县城内设立了4个片区农家书屋,即沙湾、东坑、英川、渤海片区农家书屋流转中心——进城农民工农家书屋,为每个书屋送去图书5000册,方便当地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就近借阅书籍。

2.3 惠农惠民,高质量发挥农家书屋辐射效应

农家书屋工程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向农村辐射的延伸,解决了乡村民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大问题[2],2012至2014年7月,全县农家书屋年平均接待到馆读者10.5万人次,文献借阅11万册,让广大农民均等化享受了公共文化服务,改善了畲乡农民的精神生活。

一是提升了文化素质。景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其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农家书屋的出现,农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科技、文化知识的填充,村里人赌博、喝酒、迷信、打架滋事等种种不良现象也逐渐减少[3]。

二是有力支撑技术帮农。我们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配送图书,让农民能够通过农家书屋的书刊获得生产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如经济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的养殖、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等,为农民发家致富、提高家庭收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三是推进了文化建设。农家书屋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便利阅读到书刊和音像电子读物,丰富了农民的业务生活,陶冶了农民的情操,使得农民素质和村风文明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提供了智力支持,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更好地实现了“文化扬名、文化安民、文化富民”。

3 农家书屋建设之忧

3.1 文献资源与实际需求不够匹配

2012年起,我们根据行政村的人口、阅读环境、书屋的硬件等为全县258个农家书屋配置了1500~3000册不等的图书、电子音像制品100(张)、报刊30~50种,仅有的这点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另外,由于对我们对农民阅读没有深入了解,购置的图书他们有些不喜欢看或者用不上,出现“藏而无用”和“有书无人读”的现象,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很多书屋的新书少、好书少、适合农民阅读的书更少,这样的藏书结构很难引起广大农民的阅读兴趣和满足农民阅读需求。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农村读者群的严重萎缩,农家书屋将成为“花架子”工程[4]。

nlc202309051555

3.2 建设初衷与现实运作不够相符

农家书屋的建设初衷是将其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但就景宁县农家书屋的实际运作来看,在使用服务上还是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一是利用率低下。由于景宁工业发展进程较慢,经济不发达,景宁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只剩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在家。由于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妇女家务繁重、儿童课业负担较重,加上受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他们参与农家书屋的热情度不高,致使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很多图书在架上无人问津。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甚至还会出现“有屋无人”的现象,利用率低下。

二是农家书屋管理困难重重。农家书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管理缺失,开放时间不合理、书屋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而没有执行等原因,以致书屋成为一种摆设。

三是农民的阅读意识不高。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依靠经验,遇到问题大多是向村里的能人请教,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生产技能的农民少之又少,致使很多科技图书无人问津。

四是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大多数农民忙于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求,根本无暇顾及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就造成农家书屋图书阅读率不高,大多数农家书屋形同摆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3 职能发挥与激励机制不够融合

景宁县虽然在全县254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但由于大部分的书屋没有专职的管理员,管理员多为义务性服务,存在着管理员不固定、素质不高,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混乱松散等问题,加上没有相应的薪金报酬激励,管理员的服务积极性也不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农家书屋的职能发挥,甚至出现图书逐步毁损流失、书屋名实不符的惨状,致使部分农家书屋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种空架子。

3.4 经费投入与长远发展不够相称

农家书屋虽然由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一次性”建立起来,但农家书屋的后续发展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影响了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出现开办容易维持难的现象。

一是藏书没有后续补充。“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及时补充农家书屋的藏书是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农家书屋几乎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没有后续经费补充藏书。很多农民群众因为缺少新书而失去到农家书屋阅读的兴趣。

二是农家书屋管理员激励问题。书屋业主除了无偿提供房屋之外,还要承担农家书屋开放所产生的各类水费、电费等,更重要的还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进行图书管理,致使管理员不能外出务工挣钱,甚至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业主顾虑重重,影响书屋正常运行。

三是提升管理员水平需要经费。由于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从未接触过图书的管理工作,缺乏对图书进行登记造册、归类整理、保养、借阅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极易导致图书损耗、丢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让书屋管理员更能达到管理要求,我们必须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4 农家书屋建设之对策

4.1 巧打政策牌,编好“扶持网”

首先,农家书屋建设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农家书屋应该通过广泛宣传农家书屋的作用和意义,争取党委、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更多支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优惠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改变农家书屋由文化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现状,转而变成多部门“群策群力”的协作模式,促进各部门协同作战,互动多赢。

其次要多方联动,通力合作。文化部门要主动与其他兄弟单位沟通交流,借助多方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在进一步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使农家书屋能够赢得各方理解支持,更好地走向社会化。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搭建各类“请进来、走出去”的取经交流平台,发现和推介属地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在内部管理、使用服务、实际运作等方面,为农家书屋释疑解难、破难解困、保驾护航。

4.2 巧打地域牌,建好“特色窗”

根据当地特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书屋,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畲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藏深厚,它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珍珠,但在社会发展进程的冲击下,畲族文化有的正逐渐消亡,有的濒临消失。如何利用农家书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弘扬畲族文化,是我们的一项特色服务,也是我们作为畲乡文化人的一项工作使命。一是可以利用农家书屋开展“畲语培训班”“畲族文化大讲坛”“畲族服饰展览”“畲歌、畲舞表演”等活动来激发他们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增强农家书屋吸引力。二是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配置一些科学种植、养殖以及特色产业、医学保健等方面内容的图书,提高农家书屋图书的利用率。三是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配置一些传播和保护传统畲族文化畲民生活需要等相关的出版物、光盘等。如反映畲族特色的大型文艺演出《畲家谣》《千年山哈》《三月三》的音像制品等,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科技知识的“加油站”、文化知识的“辅导站”、精神生活的“新乐园”[5]。

4.3 巧打制度牌,画好“规范图”

农家书屋管理是否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关系到农家书屋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应该建立资金管理、图书采购、设备管理、借还登记、保管维护、破损处理等方面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要要认真修订完善管理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或工作流程,使农家书屋的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要健立技能提升制度。队伍建设是基础,是动力源泉。据调查,景宁县的农家书屋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由村干部或热心的老人兼任,由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懂得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图书管理的基本规范,导致书屋管理混乱,服务形式单一[6],因此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员素质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任务。县图书馆可以通过下乡实地辅导或者组织各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本土培训等举措,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将农家书屋工作纳入到政府目标考核中,并由文化部门牵头,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年度考核评比,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突出工作实绩,对优秀单位在上级奖励性书物配送和有关资金扶持比重上优先考虑,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年度优秀农家书屋”“星级农家书屋”“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等评比表彰活动来更好地激发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nlc202309051555

4.4 巧打资金牌,铸好“供应链”

近几年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表明,影响农家书屋生存和发展最核心的因素是资金短缺。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新闻出版部门孤掌难鸣。经费投入后续乏力,是景宁及至全国大多数农家书屋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要做到: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后续经费投入机制,借助景宁畲族自治县优惠政策和上级各部门的特别关爱,争取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农家书屋的日常维护经费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发挥社会力量,拓展农家书屋资金来源渠道;三是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公共图书馆实行图书资源共享,将县图书馆的图书在全县的农家书屋进行流通,从而节省一部分的图书购置经费。

4.5 巧打人才牌,提升服务质量

首先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各基层点和行政村严格挑选或选派相对稳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村干部、党员干部或青年群众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其次加大管理员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管理员的服务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集中培训、下基层现场辅导等方式来提升管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农家书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打下坚实基础。

4.6 巧打“载体牌”,提高“知名度”

我们可以巧设载体,通过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提升农家书屋的知名度。比如:在春节的时候搞些灯谜活动,在端午节时开展包粽子比赛,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科学种植、养殖讲座,开办“畲语培训班”“畲族文化大讲坛”“畲族服饰展览”“畲歌、畲舞表演”等活动来激发他们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增强农家书屋吸引力,让农民能真正地享受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

新农村建设,文化先行。农家书屋建设也是我们践行“文化先行”理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整体素质,提高景宁县文化事业发展水平,这项关乎百年大计的基础性民生工程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 1 ] 胡章程.农家书屋的喜与忧[J].新观察,2008(11):29-31.

[ 2 ] 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 3 ] 张利洁,杨东营.农家书屋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农家书屋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10):10-14.

[ 4 ] 邹晓蕾.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J].产业志科技论坛,2011(6):215-217.

[ 5 ] 奚淼,彭昱丽.从农家书屋管理体制看农家书屋如何更好为农民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12-216.

[ 6 ] 樊会霞,姚秀敏.从图书馆专业化援助看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6):69-72.

刘淑萍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图书馆副馆长、馆员。浙江景宁,323500。

(收稿日期:2014-07-23 编校:方 玮)

农家书屋建设的策划方案 篇4

xx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精神,国家*****署提出了“到2011年,全国农村要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工作部署。2011年起,农家书屋工程进入了加快推进实施阶段。

为支持地方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切实解决农村读者“买书难,看书难,用书难”的问题。##区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向农村乡镇冠名捐建“信合农家书屋”捐赠《信合农家书丛》等形式,落实和响应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服务于“三农”建设。此项举措的实施,既使信合品牌走进农家,走进广大农村乡镇,传播了新的农村科技知识,培养了农民工就业技能,又宣传和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与企业领导的社会责任感,为信合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

二、捐建形式

以##区农村信用联社所辖的各乡镇分支建制为单位,在各乡镇原有图书阅览室,农业科技文化站,乡镇会议室,学校图书馆等基础上冠名挂牌增建或扩建“信合农家书屋”,捐赠《信合农家书丛》。

捐建形式

相关费用(购书,书架,牌匾)

一类(捐赠丛书xx万册)

人民币22万元以上

二类(捐赠丛书40000册)

人民币22.4万元

三类(捐赠丛书XX0册)

人民币11.2万元

四类(捐赠丛书1XX册)

人民币6.9万元

五类(捐赠丛书8000册)

人民币4.6万元

六类(捐赠丛书5000册)

人民币2.3万元

(备注:以上六类捐赠形式可供参考,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定捐赠丛书数目。)

三、图书选配原则

农村建设,文化先行。图书选配本着通俗易懂,简明实用的原则,由我市书刊发行行业历年先进单位“儒林书局”从金盾出版社,三峡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等国家正式出版单位选购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机械、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类图书,内容涵盖,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信合农家书屋”配置新颖独特的农村百科知识全书。

四、“信合农家书屋”捐赠仪式暨信合系统强农惠农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今年年底前择日举行盛大的“信合农家书屋”捐赠仪式暨信合系统强农惠农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邀请市委,区委和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临汾办事处主要领导出席,全市各区,县信合社领导观摩交流,以点带面;受捐农家书屋代表及相关乡镇领导参加;安排捐赠企业领导在“信合农家书屋”捐赠仪式上作经验总结交流发言,并由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电视,报纸,网络视频等)给予访谈和报道,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扩大社会影响。

五、冠名捐赠企业回馈方式

1,由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管理总局,文明办授予企业及企业领导“信合农家书屋”荣誉奖牌及荣誉证书。

2,在受捐“信合农家书屋”悬挂由捐赠企业冠名的“信合农家书屋”牌匾。

3,在所捐赠图书的扉页印制捐赠企业的形象宣传广告。

4,“信合农家书屋”的所在地乡镇政府领导向捐赠单位致谢并赠送锦旗。

5,安排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对冠名企业领导进行专题访谈,系列报道。

6,也可根据捐赠企业的要求另行制定个性化的回报方案。

六、组织机构

支持指导单位

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

临汾市新闻出版管理总局

临汾市##区人民政府

冠名捐建单位:

临汾市##区农村信用联社

承建执行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儒林书局有限公司

七,后附

1、《信合农家书丛》(儒林书局推荐)选配图书目录

2、“信合农家书屋”牌匾,荣誉证书样式

3、媒体对相关农家书屋的报道,剪辑

策划人:电话: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 篇5

同学们、乡亲们:

在省、市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文体局、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全力配合下,犀港村“农家书屋”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壮大。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我们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市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编制了农家书屋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为确保规划和计划落到实处,村注重因地制宜选点布局,摸准村情民意,方便群众借阅,把党群中心、文化大户、致富能手等都利用起来。

目前,书屋面积100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备,电视机、打印机,DVD等硬件一应俱全,屋内有藏书室、图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老年人休闲室和休息区。配备桌椅20套,图书1000余册,分别有财经类、科技类、文化类、生活类、儿童类,其它类等。报刊杂志2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多张,基本符合目前农民的文化需要。

二、强化和规范管理

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书屋的直接人,负责书屋的管理使用和设备维修等,书屋还配备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图书的归档分类、登记和借阅记录。

为了管好、用好这些书和体现书屋的作用,我村制定了《书屋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履行职责,完备借阅手续,填写借阅记录并收回,检查破损情况,使书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书屋的效用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村农家书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全村的党员学习内容丰富、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活动室,党员和经常读书,共商生产发展、村容建设等大事。去年,村两委在书屋开展了“科学发展、带民致富”和“创先争优”活动,激发了党员队伍的蓬勃生机,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自从书屋建成后,村民茶余饭后不再聚众闲聊和打扑克了,而是到农家书屋品尝“精神食粮、文化大餐”。将党员活动和村民读书活动融为一体,使书屋真正文化活动中心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推动了科技进村入户。为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村两委以农家书屋为平台,举办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农技书籍的作用。

提起党永平,合阳县城关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响当当的蛋鸡养殖户。早在80年代的时候,他就在其父的带领下开始蛋鸡养殖,20多年来一直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席家坡村农家书屋建成后,党永平经常 “溜达”到那里,被各样的科技书籍吸引。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的蛋鸡养殖步入了正轨,建成现代机械化鸡舍3座。2008年组织全村的蛋鸡养殖户成立了东升时代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水沟”牌无公害鸡蛋。去年,合作社在镇农办和县人劳协助下,举办了20多场科技讲座,邀请省市农技专家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该村蛋鸡养殖场地面积达100亩,存栏36万只,年产鲜蛋6000余吨。

了村级平安建设。“农家书屋”是农民喜爱的“求知堂”,更是培养法律明白人的“普法堂”。该村“农家书屋”,和组织村民学法用法活动,努力营造“全村阅读”、“全民普法”的,连续五年无一例赴镇上访案件,了村上的平安稳定。

密切了党群关系。农家书屋该村党员、服务的窗口。该村大学生村官担任辅导员,借阅的与辅导。充分关工委老同志的“五帮扶”(即帮德、帮学、帮教、帮困、帮富)作用。村民李西荣深有感叹地说:“书屋,党支部和见面多了,服务机会多了,关系也融洽多了。

作为农家书屋的优选地址,全县农家书屋达到七有标准:即有 20平方米 专用屋、有阅读场所、有6个书橱、有桌椅等设施、有专职或兼职管理员、有图书管理制度。全县245个村(居)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了1500册以上图书、100本音像电子出版物。黄沙港镇是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沿海镇,人员流动性大、季节性强,该镇就因势利导,在港口渔民集散地,设立两个“渔家书屋”,选购有针对性的科技书籍,合德镇同心社区还建立了农家书屋法制文化示范点等都深受农民欢迎。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达标工作,我们还建立了每月汇报制、每季巡查制、跟踪督查制、借用信息反馈制,确保书屋的各类图书,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

四、激发读用热情,扩大社会效应。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激发广大农民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一是典型带动,提高农民认知度。陈洋镇桃园村、富洋村农民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形成基地规模效应,成为上海世博会供货

商之一,洋马菊农、临海蒜农、海河果农、耦耕菜农等运用在书屋学到专业科技知识,使菊花、大蒜、赤穗梨、棚育蔬菜等在产品质量上都有新提高,为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各具特色的“富了”脑袋、富口袋的读书用书典型;二是活动促动,扩大书屋影响力。今年5月下旬,我县举办了首届农家书屋“我的书屋·我的家”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各镇区积极组织,各村组踊跃参加,通过各镇区预选后,有18人参加全县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3个,交流读书用书的心得体会,带动了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三是媒体鼓动,倡导读书新时尚。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画廊、板报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农家书屋,张贴新书告示,介绍读书典型,录播演讲比赛,图书馆除了每年编印

近两年来,我们抓住农家书屋建设的机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个环节,特别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摸准民情民需选好书、配好书,建章立制选人管好书、用好书。一是制定好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图书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读者借阅规则》、《农家书屋出版物管理制度》、《图书借阅证管理制度》、《书刊遗失损坏赔偿办法》,用制度管好农家书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二是挑选好管理人员。经过村组推荐、组织

考核,选用一批有文化、素质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同志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三是组织好业务培训。县里每年组织一到二次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争取用两年时间,把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轮训一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四是指导好读书用书。我们已将“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比赛活动固定下来,每年组织一次农民读书用书比赛活动,局里还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下乡进村巡查、现场指导,每年分片会办不少于四次,以推动读书用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五是宣传好各类典型。在广电台的《绿色时空》、《1057》、《现代农业》等面向“三农”的节目中,开辟读书用书专栏对管书、读书、用书等典型进行宣传,利用现代传媒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还准备在图书馆定期编印《信息文摘》基础上,增加一个农家书屋版面交流读用体会,介绍读用典型,指导读用实践,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致富屋”、“希望屋”、“和谐屋”。

近年来,xx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合农村文化建设资源,2007年投资36.6万元建成386平方米的文化科技广场和1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加挂农家书屋标牌,书屋覆盖人口1816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抓物质文明,还要抓精神文明。农民生活要提高,不光要有吃有穿,还要有文化。文化生活丰富了,老百姓就会有幸福感。,“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美好未来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巨大热情,形成了覆盖范围广、示范带动性强、影响大效果好的创建品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不少地方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群众学习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工程自2004年开始试点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5万余家,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学习需要,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免费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及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一般在1500册以上,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发起和牵头单位,始终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号召举全行业之力实施好这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央的领导下,先后安排试点建设、颁布实施意见、制定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评定推荐书目、落实专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各地新闻出版部门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民生工程。

我仔细看了看图书的种类,大概可以分为科普类、农业技术类、医疗健康类、文学类和藏文图书类。管理员郑巴孝告诉我,从早上八点半开门到晚上六点关门,这期间每天都会有村民来看书,有的看不完,干脆就借回家去看。

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靠前指挥,为全市“农家书屋”工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市长崔杰多次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在实地考察了农安县、九台市的“农家书屋”工程后,做出了重要批示:“农家书屋”工程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把这项工作抓好,当前农村市场很繁荣,卖什么的都有,唯独就缺少卖书的,农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 的矛盾确实比较突出,应当抓紧解决;要加快建设步伐,按照原来的规划,有的村要在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建成书屋,农民才能看到书,让农民等得太久了,要加快步伐;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年底前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备300册以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科普读物,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按照崔杰市长的批示要求,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带队,深入到各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直接倾听农民的意愿和呼声。受市长崔杰委托,郑文芝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各区(县)主管副区(县)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和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家书屋”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农家书屋”工程稳步推进,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并批准了市财政局《关于拨付“农家书屋”工程专项经费的通知》,今年市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足部分由各区(县)财政按比例承担。目前,市财政200万元专项资金已经拨付到位。9月21日,长春市在双阳区齐家镇卧龙村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场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区(县)主管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双阳区政府、榆树市文体局、九台市土门岭镇土门岭村先后作了经验介绍和典型发言。

11月6日,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文化报、长春晚报、长春电视台、长春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并开辟了专题和专栏,进行详细解读和深入报道,形成了高频、持续、广覆盖的宣传报道格局,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此外,延边、辽源、吉林等地也都加大建设力度,见块建设步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期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农家书屋”,确保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为明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刘刚)

浅谈农家书屋建设 篇6

XX社区地处XX市XX镇东侧,离市中心约三公里,总面积XX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XX人,外来人口约有XX人。我社区一向重视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今年市文化建设考评中,获得“文化建设先进社区”的荣誉称号。现将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农家书屋工程办实办好,以不负上级重托和农民兄弟的期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利国利民的文化建设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开始有丰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触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XX社区图书馆是在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于2006年5月由社区本身自行投资建立的一座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该管位于社区商业繁华地段,面积达140平方米。近年来,由于区委镇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社镇政府的落实工作,投资经费逐年增加,使藏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人员及配套设施得到了更好的落实。该馆设有各类书籍阅览窗口X处,报刊阅览窗口X处,拥有阅览座位60个多,同时设有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馆内藏书种类丰富,目前各类藏书达6000多册,并计划每年增加500多册,从而更加能满足农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

二、科学管理,务实服务,以创新方法建设运行好农家书屋,服务群众。

图书馆贯彻我社区以文化强村的发展战略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面向社会,用丰富的文献信息直接为社区群众及在本社区工作的新莞人服务。业务功能布局充分体现了服务至上的原则,原则全面开放的传统服务模式。为开创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我管所有阅览窗口对外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六,每天8小时,以此最大程度地对外开放资源,满足群众的读书需求。开馆以来,每年还举办读书节活动、法律、劳动、社保、消

防等形式多样专题讲座,这使得图书馆知识传播功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加强。

三、注重实效,放眼未来,努力做好“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XX社区是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文化建设先进社区,今年来高质量的“农家书屋”建设,点燃了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 篇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 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图书, 据调查显示, 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 如果不包括小孩的课本, 人均是0.1册书/年, 也就是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许多地方的农民, 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民, 有十年没有买过一本书的家庭。这样来看, 他们缺少条件读书、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2007年3月, 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二、农家书屋的作用

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家书屋建成后, 农村党员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组织生活更加频繁, 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活动室, 党员和群众经常读书讨论, 共商生产发展、村务建设的大事。

(二) 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有利于培养新农民。

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活动场所, 利于开阔村民视野, 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读书成了农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农家书屋建成后, 村民见面的机会多了, 邻里吵架的少了;相信科学的人多了, 信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习科学致富的人多了, 抹牌赌博的人少了。每年寒暑假期间, 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的主要去处。每年春节期间, 到农家书屋读书成了返乡青年聚会的首选地。丰富了农村单调的文化生活, 便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

为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各村纷纷以农家书屋为平台, 举办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 发挥农技书籍的作用, 农家书屋点燃了山村腾飞的梦想。湖北郧西王家坪村农民王与华运用在农家书屋学习的技术, 种了两亩地莴笋, 一季就卖了2万多元;他种的西红柿、茄子, 也比别人早上市十几天。他现在逢人便说:农家书屋是不要钱的“教授”、搬不走的“老师”!

(四)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建起了农家书屋, 村干部和群众见面多了, 聊天多了, 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多了, 干群关系也融洽多了。各村党支部在书屋配备了电脑, 设专人为村民提供政策、法律、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一位村干部有感而言:农家书屋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充电器”、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新农村建设的“指南针”、广大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党群干群关系的“粘合剂”, 农家书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 体现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旨义。

农家书屋工程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重要“抓手”, 体现出了新闻出版系统不断增强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农家书屋工程是极具公益投资价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不增加农民负担, 还能直接为群众提供便捷、不间断的文化服务, 让最偏远的山村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文化关怀。

三、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地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着, 但在如何提高农民的读书意识, 如何为书屋不断充实高质量的图书, 如何使书屋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何不让农家书屋因管理问题而成为形象工程, 如何实现书屋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文献资源不足, 内容缺乏针对性。

按照现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 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张) , 图书不少于1, 000册, 报刊不少于30种, 具备条件的地区, 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等出版物。但实际上, 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 大部分农家书屋藏书量都达不到要求。另外, 由于援建单位对农民阅读需求的调查研究不全面, 对农民阅读需求把握不准, 赠送的书刊缺乏针对性, 不少是农民看不懂, 用不上的, 农家书屋成了捐赠单位积压书刊的库存点, 必然会造成“藏而无用”和“有书无人读”的现象。书屋的新书少、好书少、适合农民阅读的书少, 这样的藏书结构是很难引起广大农民的阅读兴趣和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长此下去, 必然会导致农村读者群的严重萎缩, 农家书屋将成为“花架子”工程。

(二) 服务形式单一, 管理缺乏科学性。

管理落后是限制农家书屋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助读书场所, 所以书屋的选址不尽相同, 馆员配置、服务方式也不同, 一般会建在村委会、文化中心, 馆员由村干部、热心的老人担任等, 书屋管理员大都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书屋的书籍未按图书类别摆放, 征订的报纸随意堆放, 未按要求整理上架;借阅记录登记不完整, 不能准确反映图书的借出和归还情况。而且管理人员对书只注重收藏而不注重推广, 只限于一般的借还, 谈不上开展各种活动, 从而导致书屋服务形式单一, 不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书屋的好处。

(三) 领导重视不够。

农家书屋属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是公益性事业, 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应地还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来购买书刊, 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由于各级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导致部分干部对文化工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再加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与管理体系, 无法保证书屋规章制度的实施, 有些地方只把它作为村里的形象工程摆在那里, 严重影响了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尤其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指导, 这是任何组织机构都无法替代的。

(一) 协助农家书屋建章立制, 推行图书馆式的管理。

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农家书屋的生命力在于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协助农家书屋制定出在开放时间、图书借阅、图书管理、流通服务等方面符合农村实际的有关制度。农家书屋规模虽小, 但已具有新型农村图书馆的特色和基本职能, 是图书馆的一种形式, 也是我国各类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与拓展。因此, 农家书屋应在各级图书馆的帮助下采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来进行管理。

(二) 做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为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增加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 提高管理员的工作能力, 把书屋建好、管好、用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对口援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可从图书分类、排架上架、图书登记造册、制度建设、服务读者等方面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可组织书屋管理员到图书馆实地参观学习, 为管好用好书屋奠定基础。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组织专人编写适合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使用手册, 以便管理员随时翻阅。我们知道, 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图书馆专业教育的, 他们需要一定的通俗易懂的指导性资料。而图书馆类专业书籍, 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可是望而生畏。通俗易懂、实用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使用手册的编写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负责编写人员应深入调研, 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 结合图书馆专业知识, 围绕农家书屋管理员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编写, 使其手册具有可操作性, 且对书屋管理员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三) 帮助书屋搞好资源配置。

配好书, 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 能否吸引农民读者的关键。第一, 针对农村居民的多元需求, 要将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兼顾配置。笔者在湖北省孝感市农家书屋调查时, 从借阅记录可发现, 借阅较多的图书集中在小说类和农业科技类方面, 所以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该指导农家书屋搞好资源配置, 在配置图书产品时, 要调查研究农民的需要, 不仅要讲科学性、实用性, 还要讲娱乐性、信息性。具体而言, 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 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科技类、大众娱乐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 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 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和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第二, 针对本地农民的阅读能力, 协助书屋适当调整出版物的配置比例。目前我国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是较低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 “在农村, 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是电视, 其次是期刊, 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 图书是必要的, 但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 我们认为, 农家书屋的受众最易于接受的出版物还是电子音像类产品。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 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实际的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有区别地配置。第三, 加快配置物的更新速度。“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于有无“活水”上。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将农家书屋视为自己的一个馆外服务点, 定期为其输送, 调换, 补充适合农民的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 保证书屋文献的及时更新。

(四) 协助组织开展活动, 增加书屋读者人气。

农家书屋可以说是农村文化信息中心, 承担着文化交流、信息传播和社会教育的职责,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以农家书屋为延伸服务的平台, 除传统的书刊借阅外, 还应协助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既可以增加书屋的人气, 又扩大了书屋的社会影响, 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村群众健康文化导向的窗口。第一, 开展知识讲座。讲座是直接传播文化, 交流思想, 陶冶情操的一种知识服务, 有利于人们有效地获得某一专题的相关资讯。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农家书屋做场地, 不定期组织一些优秀农业科技专家、律师或道德模范等深入农家书屋基地, 举办农业科技、疾病预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各种讲座。此外, 一些关乎百姓生活常识的讲座, 也颇受青睐。还可邀请一些当地的致富典型人物, 与村民现场交流, 让村民看到农家书屋带来的切实好处, 从而由被动走进农家书屋变成主动“我要来”, 培养了村民的学习习惯, 这样一来, 既增添了农家书屋的特色服务功能, 也增强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辐射能力和基层服务能力。第二, 开设各种培训班, 发挥书屋教育职能。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教育阵地, 教育培训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 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主动联系并邀请有关专家讲学授课, 协助书屋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手工技术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帮助农民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科技致富, 把农民的文化需求与发家致富结合起来, 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实惠。例如, 孝感大悟的村民在种植板栗时遇到了困难, 孝感学院图书馆组织了农学院的几位专家到当地农家书屋开办了关于板栗如何种植, 保存的专题培训班, 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 让原来不屑于书屋的村民真实体会到了书屋的作用, 扩大了书屋的影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湖南省返乡农民工人数急剧增加。为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湖南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主动协助各地农家书屋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些专业实用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 图书馆还应协助农家书屋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 提高农民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班, 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崇尚科学, 崇尚知识的氛围, 还可增强农民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成为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拓展文化休闲娱乐功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渐多元化。然而, 大多数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内容陈旧, 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少。大部分农民的休闲方式仅限于打牌、搓麻将等。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较少, 群众参与面窄, 参与率低, 农家书屋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休闲平台,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为此,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开展读书休闲活动的经验, 协助农家书屋开展一系列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比如, 可在寒暑假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讲故事比赛, 针对中青年农民开展多种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 针对老年人举办一些棋类比赛等, 还可以开展如十佳书香家庭评选等, 通过各种方式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农家书屋来, 齐心协力把农家书屋办成一个集农民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民俱乐部。把农家书屋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与文明新风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功用。

摘要: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本文说明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扶持农家书屋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玉蓉.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推进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10, 2:23~25

[2].郭月莉.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8:210

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 篇8

一、农家书屋的建设

农家书屋自从2006年7月在兰州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后,得到较快发展。山东、山西、甘肃、河南等地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及乡村图书馆,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建设农家书屋这项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以立法为保障

农家书屋应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图书馆法”。英国于1850年就颂布了《公共图书馆法》,1972年公布了《大英图书馆法》;美国1956年公布了《图书馆服务法》;日本在1899年曾颁布过图书馆法令,1950年颁布《图书馆法》;韩国也在1963年颁布《图书馆法》。这些国家图书馆法的颁布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英国人说:“在你居住不远的地方,肯定有一座图书馆。”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已形成了完整的社区图书馆网络,日本人则可以在20分钟之内徒步到达一个图书馆。相信我国也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制定出一部比较完善的图书馆法,为农家书屋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以联合办馆为途径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农家书屋的构建与运行受到财力、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很不均衡,提倡与该乡、村委会及社会团体的支助联合办馆,有实力的个人也可自助办馆,特别是应该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室)联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大类的图书指导性资助,为其提供相应的农业类图书期刊资料及信息,并可不定期派专家进行农业类图书阅读指导及技术服务,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三)以地域特色服务为出路

农家书屋要实现更快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有本地域的特色,特别是本乡镇、村农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需要进行有特色的服务,从事农业为主的应在农业类图书采购方面 有所考虑,如老年人居多者,应在保健类图书方面有所侧重;如留守儿童居多者,应增加少儿读物的量;如农村女性居多者,则应该在婚姻家庭、育儿婆媳关系等类读物上下功夫等等。

(四)农家书屋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现在农村发展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有较大变化,他们普遍意识到文化科学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而贫困地区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想着家里的田地或单纯性到外地打工,从没想到自己去创业、去致富,在家里打牌、闲聊,文化生活贫乏是普遍现象。这说明,要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有赖于农民主动性的发挥。另外,环境与硬件也是制约的因素之一。以安阳市为例,农家书屋2011年年底共有995家,还没达到各行政村的全覆盖。场地大都依附于村支部的一间小屋或村民的破旧房屋,设施陈旧、光线昏暗,周围环境噪杂,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更有甚者,到了雨季,室内潮湿、闷热,造成图书报刊的霉变,给图书的保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硬件方面更是问题重重,桌椅不齐,电脑不能上网等,图书报刊的种类不能做到精而全。图书的时效性较差,特别是那些接受捐赠的图书或报刊都是过期陈旧的,已失去了阅读和流通价值,甚至变成了“死书”,而那些急需的、农民喜爱的养殖、种植、病虫害防治类报刊图书却很少,不能满足需求;光盘类的影像资料及网络资源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朋友对农家书屋的兴趣,使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三、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向

(一)实现农家书屋最大的利用率与措施

1.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多数农家书屋都有大学生村官来管理,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但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较贫乏,并且与农民朋友之间沟通有“代沟”现象,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应该俯下身去,与农民朋友交心,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在有限的图书资料范围内,准确地推荐给他们有时效、有价值的农业类的信息,帮助他们检索到其想要的知识点,让物有其用,人有所获。

2. 图书期刊的排架应有特色。农家书屋就要“农”字当头,让S类的图书排在醒目的位置,如病虫害的防治、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的合理改良与喷施,农田水利的高效利用,田间除草等类图书,非农业类图书也应尽可能地突出其实用价值,一些理论性的图书适当延后排架,一些科技信息类图书应在第一时间推荐给农民读者,同时也应把简单的图书分类知识普及到农民当中,让他们能更快更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丰富图书的种类。虽然农家书屋以农业类为主,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大类图书的采购与编辑,应照顾各类读者群体,老年类、少儿类、女性类等图书也应相应增加,特别是小学生教育更应有所侧重(因村级一般以小学教育为主)应加快小说类、文艺类图书的流通,提高其利用率。

4.服务方式要灵活多样。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作息时间上不尽相同,农家书屋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农时息息相关,要坚持早开馆,晚闭馆,要做到完全开架借阅,特别是冬闲时,要时常开馆,热忱服务,并可开展一些图书的咨询服务,书目推介、送书上门等服务,让农家书屋具有“磁性”。

(二)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向

1.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农家书屋要想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应该纳入公共系统图书馆网络,它是一种文化事业,加强横向联系,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联系,互相分享各自的资源,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各方式,所谓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代表其读者和用户向其他馆免费借入图书资料,同时以互惠方式将本馆图书资料借给其他图书馆。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平等互惠、互通有无的好办法。农家书屋资源有限,更应开展附近几个行政村之间农家书屋的互借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对农家书屋进行指导,在藏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给于支持。笔者认为,农业类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所(室)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专业类图书期刊可直接与其交换,可无偿提供农技类的服务,有条件的农家书屋还可邀请农业专家进行阅读指导与授课,农业专家也可在农家书屋捕获到新的研究课题,一举两得。

2.采购协作。农家书屋资金有限,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是每个农家书屋的管理者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采购协作是农家书屋之间更加密切的协作,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协作,合理使用经费,保证书刊的补充与分配,满足各个行政村读者的阅读要求。

结束语

农家书屋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部分。农家书屋建设从2006年到现在,已走过了七个年头,但要达到全国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还有一段路要走 ,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商务签证邀请函模板下一篇: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