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精选10篇)
一、文题文题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词组性标识,文题通常也是读者最先浏览的内容,所以论文文题的命名必须准确、鲜明、简短、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在编写文题过程中注意如下问题。1.忌千篇一律:题名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千篇一律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观察”、“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命题材可有多种类型,除以上以外还可以目的命题、以对象命题、以方法命题、以结论命题等。2.忌体例不符:医学论文文题的命名最基本的2种表达方式是前瞻性研究论文体例和回顾性总结论文体例。前者强调研究结果,文中必须交待随机、均衡、对照、可比性等研究内容,常见题型为“χχ(药物、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效果观察”;后者注重经验总结,常见题型为“χχ(药物、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χχ例”。题型必须符合论文的体例,与之相一致,不可混淆。3.忌题目过大过小:题名应紧扣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4.忌过于冗长:题材名应简短、精炼,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节一切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英文以10个词以内为宜。要尽可能少用副标题。5.忌术语不规范:题名就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过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略语、符号、代号、公式、商品名。6.忌用词不准确:题名应准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故用词应贴切、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以免产生歧义。
二、论文结构处理论文结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一般情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前言或引言过长2.文不对题3.缺乏基本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4.结语欠妥
三、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语法修辞问题科技论文发表出来,主要在于交流。使人看过之后,能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为此,必须使用规范化语言,而不能随意采用习惯用语和方言更不能自造字、词,让人揣摩不定或误解。以下就来稿中常驻见的语法修词问题作一简析。
(一)常见的语法错误1.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语言中常见的毛病,多属于逻辑性不合理,部分是语意含混或语法结构不当。例: 患者腕部的创伤逐渐恢复。这句话也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也很常见。“恢复”有还原的意思,“病好了”,只能说“健康恢复了”,不能说“病恢复了”。此句的“恢复”可以改为“好转”。2.成分残缺:句子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衙或谓语。例: 通过病情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影响疗效的因素。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句用了一个“使”字。“使”是动词,一般是有主语的(可是一词或一个短语);形式上没有主语的时候,通常则拿它前面的分句作意念上的主语。本句前面的分句“通过病情分析”显然不能作主语,而正是本句实际主语“我们”的行为。去掉“使”字这句话就完整了。不仅是“使”字,其他一些动词也可造成类似的情况。3.位置颠倒:句子的各种附加成分必须按照民族习惯和语法要求,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会产生歧义。句子的修饰语位置颠倒是常见的,谓语和宾语颠倒的例子也不少。例: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句中“好”应移到“方法”的前面,改成“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就顺多了。4.非类并列:把几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词或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往往会使整句的意思含混。例: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和遗传,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句中并列的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的主语,共同使用谓语“成为”,无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都是不严谨的,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期刊编审人员常常会遇到一些稿件,内容很好,但存在种种细枝末节的问题,给审稿、编排、校对、出版带来许多麻烦。由于反复沟通、修改而浪费诸多时间,甚至影响了文献信息的时效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体会,就科技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谈一些看法,希望对广大作者有所启示。
1 找准角度,提高投稿命中率
1.1 了解所投期刊的性质、宗旨和类别
一个期刊的性质和办刊宗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了解:一是看刊名。这种方法很方便,但准确度相对差些。二是看栏目设置。这种方法比较可靠。因为栏目设置能较为具体地反映出期刊的定位和固定报道内容,是期刊办刊宗旨的一贯体现。三是研读期刊内容。这是进一步了解期刊的最好办法。通过研读期刊,能了解期刊的出版周期,是否为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是纯学术期刊、综合性期刊还是科普/信息类期刊,了解期刊的特点、特色,以及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对象等(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作者群也是其主要读者对象),从而有的放矢地投稿,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1.2 精确选题,突出论文创新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完成一项科研任务后,往往会有多方面的成果、经验、体会可以成文,这些成果或经验、体会可以写成多篇文章,但不一定都适合在同一份期刊上发表。如何找准角度,从科研成果中抽出合适的选题成文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核心成果可以写成学术论文,投给本专业的纯理论或技术类期刊;经验体会可以投给相关专业的综合性杂志;信息报道可以投给信息类期刊。但是不管写成何种体裁,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通过查阅资料、跟踪研究、分析对比,找出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类似成果的不同点,尤其是论文中的操作方法、结果和结论部分要突出重点、创新点、关键点。只有有所创新,才能吸引编辑的注意,从而提高录用概率。
另外,一些期刊有时会在适当位置公布自身的报道计划和重点,这是期刊提供给作者的重要信息。只要在该刊的报道计划之内,投稿命中率一般较高,有的论文虽然创新点不多,但因为在期刊报道重点范围之内,编辑部也会在第一时间内优先录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突出论文创新点的同时,作者也应该避免稿件出现泄密问题。在投稿过程中,一些作者急于发表,对单位的机密不能很好的予以保持,甚至未经过本单位同意就擅自发表。而有些单位在对外投论文进行审查时,也是为了单位利益或碍于个人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真正履行审查责任。这样做,一旦有涉密问题,往往会给该单位和期刊编辑部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对经常把保密审查责任推给编辑部的单位,编辑部在以后用稿时也会非常慎重,甚至为了严防失泄密,对该单位的来稿可能会另眼看待。
1.3 建议一次只投一篇稿
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有作者习惯于一次给同一家期刊投多篇论文,或者是同一学校同一位导师所带的学生集体向某一期刊投稿。但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编辑部一般不会连续多篇刊发同一作者或同一学校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部往往择其中质量较高的一篇或几篇用,其他的就有可能放弃不用。另外,多篇论文一起投,容易让编辑产生“多产而质量不高”的印象,最后结果不仅不能如作者所愿的“多投多中”,而很可能是“多投少中”,甚至是“多投不中”。因此,如果作者同时有几篇论文想发表时,可以根据各篇论文的特点和侧重分别投向不同期刊,让不同期刊“各取所需”,其命中率自然就高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作者切忌一稿多投多用。版权法明令禁止一稿多投,各家科技期刊也对该现象深恶痛绝。因为一稿多投多用不仅浪费期刊的编审、版面资源,影响作者、期刊的声誉,也容易挫伤广大读者的感情。故而一旦发现某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编辑部一般不再轻易采用其来稿。
2 完善细节,减少稿件的退修次数
2.1 规范写作,提炼文字
作者在确定好选题角度后,要从题目、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严谨、规范地构架论文。论文格式要符合科技论文的要求;数据资料、实验结果等要实事求是,对结果要作必要的统计处理;结论要简明、真实,不夸大其辞;引用文献资料要标明出处,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使用的量、单位、符号、缩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能有自己的“创造”。此外,要注意科技论文的写作风格,做到表达确切、科学、规范,文字简练,不说空话、大话、套话,不出现广告语。
2.2 研读所投期刊的“投稿须知”,完善论文细节
由于期刊性质、宗旨、类别、特点等的不同,每一份期刊都会在“投稿须知”中对论文写作格式,注意事项等作出不同的规定。作者在投稿之前仔细研读该期刊的“投稿须知”,撰写论文时注意与期刊的要求相一致,将会大大减少论文退修的概率,缩短论文的录用周期。
2.3 认真校对,消灭差错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论文内容很好,但是细节比较粗糙,例如论文的数据、计算过程或结果有差错,出较多的错别字,符号、标点、打印错误等。这样的论文往往给人以不严谨的印象,即使学术质量较好,编辑一般也不会优先选用。即使采用,也要经过编辑、作者的多次修改,发表周期将会大大延长。另外,作者在论文完稿后一定要认真校对文中的数据、符号及关键术语,因为编辑不是实验的设计者和参与者,许多地方无法替作者更正,如果编辑没能看出差错而出版了,将会对读者造成严重的误导。
3 积极与编辑部沟通,确保优秀论文能够及时发表
3.1 附上必要的通信方式
作者投稿的同时,应在论文的适当位置留下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或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等信息。因为当编辑部决定刊用某篇论文时会经常需要与作者联系,或要求修改论文,或要求出具相关证明,或要求补充信息等。如果作者没留下便于联系的通信方式,将会给编辑部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进而影响到论文的发表。
3.2 及时了解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进度
建议作者在投稿时给编辑部附一封短信,简明扼要地说明该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或实用意义,是否在行业内被推广应用,是否因此得了奖项,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编辑给予重点关注等。如果是在某领域内的首次发现、首先应用,或者在别人工作基础上有所突破,取得了明显效果,具有很高理论和实用价值,或者因此获得了奖项的论文,编辑部一般会予以优先录用。如作者有特殊原因需要加急处理尽早发表时,在论文质量较好的前提下,编辑部一般也会考虑适当灵活处理的。
每个编辑部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稿件处理流程,作者在与编辑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将对于自己的论文何时投寄、何时会有录用意见、何时能出版做到心中有数。比如,编辑部一般对来稿进行登记、送审、退修、汇总意见后决定是否录用。这段时间大致是一个月左右,因此,论文寄出2个月左右没有收到录用通知或退稿信(有些编辑部对不被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作者应及时通过适当方式,了解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进度,确认稿件是否能被采用,以免耽误稿件的发表。
3.3 听取编辑对不采用稿件的具体意见
论文不被采用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一是专家从思想性、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等方面审阅后认为不能采用;二是别的期刊己经发表了类似的或更好的论文;三是论文不在期刊的征稿、用稿范围之内;四是由于写作方面的原因不被采用;五是因保密原因不被采用;六是可能编辑部的来稿太多,以"优中选优"的原则筛选淘汰掉的。作者在确知所投论文不能发表时应当与编辑部及时沟通,了解不被采用的具体原因,听取编辑对论文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对所退稿件作适当修改后再投往该刊或者其他期刊。
4 结语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发展,从而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可以说,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具体体现,是作者心血的凝结。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一般都希望能够及时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及时掌握一些科技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缩短稿件的编审周期、提高投稿命中率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编辑工作实践,就广大作者在科技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从如何减少稿件的退修次数、提高投稿命中率等方面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投稿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注意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个老师都注重的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基础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写作,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在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基础
英语的语言非常注重结构,有特定的句型,特定的词语搭配以及特定的句式等,所以要写出流畅的英语作文,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加大基础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加大词汇的储备能力,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有良好的词汇储备在英语的写作中才能更好的发挥,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增加词汇储备量,同时要加强变通,通过巧妙的方法掌握各种词汇的变形,不要死记硬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多利用新词汇进行口头或者笔上的造句,培养学生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能力。俗话说“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个步骤,所以在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才能在写作之中有良好的应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改写,或者将长句改为短句,或者将短句变为长句,或者通过相近的句式改写句子。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句子的变换和单句复句的套用关系。通过这些基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文词汇句式的掌握量,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加的游刃有余。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所有语言写作的根本,只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对中文,对于任何语言的写作,阅读都是根本。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的前提。读的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用英文思考的习惯,从而就能够出口成章,出口成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阅读,自己思考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英文阅读,而英文阅读不止是读书这一渠道,大多数学生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书籍,都会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一些英文字幕的电影电视来看,让学生根据整个情境的意思去理解和学习英文的用法和语言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储备,让学生有更多东西可以写,有更多素材可以参照。所以在英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高的水准。
三、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在高中英语的写作中,有一个规范化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评分标准中,对于英文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也有着明确的评分规定。对于英文字母,单词写作形象也有着相应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从平常的训练中就提高学生规范,培养学生写出好看优秀作文的水平。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领会作文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条理能力,语言清晰能力,这些都是高中英语写作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加强的能力,能够领会作文题意,写作就不会偏题,不会越扯越远从而失去分数,同时高中作文一般都是议论性的题目,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对于作文分出一个明确的条理,例如首先该干什么,其次干什么,一方面怎么样,另一方面怎么样等这些连词的应用,会让学生的作文增添更多的精彩。所以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阶段性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清楚明白的分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段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让学生清楚高中英文作文的真正要求和写法。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写作主体地位,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指导地位。教师不应该抓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错误,死缠不放,还应该找出学生写作中的亮点予以肯定。成功比失败更能够激发人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该行使自己的教导和引导权力,将学生的错误予以指正,将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这样才能够张弛有度,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指点,应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去创作,学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许有可能有比教师更加优秀的想法。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尊重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弊端,给学生以肯定,才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压力,写出行云流水的英语作文。
总而言之,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多方面的练习和引导来实现写出真正优秀的作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词汇、句式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英文课文、英文书籍、英文影视的阅读量,同时规范英语写作模式,培养学生阶段性写作的能力,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写作,发现学生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大的提升,才能让学生写出良好的高中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翁志祥.高中英语写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基于词汇衔接的角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240-242.
[2]陈江丽.高中英语写作的审题量表——基于高中英语写作审题的行动研究[J].知识经济,2014,(20):163-164.
[3]胡伟平.形式图式对高中英语写作段落完整性的实验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8-22,26.
提高检察人员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最基本途径。今年6月至7月,成都市检察院分别对近年来该市两级检察机关(共计21个检察院)公诉、民行检察部门撰写的法律文书开展评查活动。从评查结果看,多数法律文书能够以静态的形式全面反映诉讼的动态过程,客观地表达出案件的焦点和证据的对抗,阐述了检察机关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正确性、合法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文书存在质量不高、制作粗糙、内容不全面、说理不充分等现象。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法律文书格式不够规范。公诉、民行检察部门对外叙述性法律文书的首部对于人民检察院名称的表述应在本院名称前标注所在省的名称,而一些法律文书却忽视了这一要求;部分法律文书编号存在问题,如将“检刑诉 号”误为“检公诉 号”;一些法律文书字体、字号、间距与法律文书格式规范要求相异,使人阅读起来格外吃力,形式不够完美;有的法律文书在数字、符号等书写上不规范,本应用大写却为小写,或本应用小写却为大写;起诉书中只标明对被告人适用的强制措施,而未标注具体的地点;对涉案主体基本情况的叙
写不够准确,有的缺少关键内容,有的则啰唆庞杂。
2.个别文书未反映案件基本概况。法律文书是对整个案件诉讼的归纳和总结,不管是当事人或是案外人看了法律文书,应该对整个案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然而,部分法律文书却没有对案件受理时间、案件来源、证据补查等问题进行详尽表述,而这些叙述涉及到对事
实、证据的审核与认定,是法律文书反映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
3.存在方言、土语、口语等非规范性语言。一些承办人撰写法律文书时未对当事人的诉辩高度概括,而是直接引用当事人在讯(询)问过程中的一些方言、土语乃至黑话,使法律文书谐而不庄,失去了严肃性。个别法律文书中存在非规范性语言,如直接书写当事人的绰号、把“连襟”表述为“老挑”、把“妻弟”表述为“舅子”等等。
4.叙事不够简练和清晰,缺乏内在逻辑性。法律文书认定案件事实要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或者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认定,或者按时间顺序叙述。如故意伤害案件,由于案件涉及到定罪量刑,应先把伤害的原因、经过、后果叙述清楚。又如对嫌疑人所犯重罪的叙述要占
主要篇幅,而轻罪应占次要篇幅,不能不分轻重,两者几乎同等叙述。
5.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未罗列完整。案件认定的事实要有证据来证明,如没有证据证明,事实也就不存在,其正确性显然要受到质疑。个别法律文书对证据的罗列不是很完整,主要表现为对不是很重要的次要证据没有完全罗列出来,客观上影响了证据之间的衔接和印
证作用。
6.论理部分不够充分,个别文书存在“不讲理”的现象。论理部分是法律文书的精髓,也是检察人员工作水平、技巧及职业素养高低的最集中体现。一份好的法律文书不但能使当事人看到检察人员辨法析理的过程,而且能够使当事人达到胜败皆服的息诉效果。但有相当部分法律文书在论理部分阐述理由时,要么寥寥几笔,草草收尾;要么虽有阐述,但很不充
分,也不完整,难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7.引用法律条款有不妥之处。法律条款往往是法律文书中最具说服力的依据,在撰写过程中加以引用,可以增强法律文书的权威性。评查中发现,部分检察人员在引用法律条款上存在不妥之处:一是引用法律条款发生错误;二是过多地反复引用同一条款,显得重复、啰唆;三是引用条款不具体,只引用条文而未具体到项或款。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检察人员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制作优秀法律文书的重要意义,强化检察人员责任。二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撰写法律文书的各种基本能力。如检察人员要熟悉法律文书格式,按格式规范制作,同时熟知法律条文、熟悉法理,才能在文书中针对诉讼理由、查明的案件事实及证据,以及法律规定把理说深说透,否则,就会使文书内容显得苍白和单薄。另外,检察人员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写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的敬
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下面先谈谈主要的三种新闻体裁,然后再就学员习作中的共性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构思是一切写作的基础。提笔前一定要想好自己准备写什么,确定中心思想,通常中心思想体现在标题上。然而在来稿中,标题与内容不搭界或题大事小的情况经常可见。接着要考虑我怎样写,为文章搭好架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结尾最后使用哪项素材等等。然而在来稿中,许多文章显然缺乏对结构的思考,走题、详略不当、套话连篇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两点对新闻写作来说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在这个方面,问题实在太多,包括一些专职通讯员,也常忽视这些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文字倒是通顺,却不知所云。所以,在谈具体写作时,先要求每个人自己想好:我要写什么、我准备怎样写(包括采用各种体材)
二、消息写作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什么,消息的客观性原则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判断。即使想报道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事实来表达倾向,不能由记者在消息中发表议论。
一般的事实性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教多,即整条消息根据一件事实的方方面面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于是就形成以下“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
1.导语。事实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实的关键点,安排在导语中向读者报告。导语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话,作为第一语。
2.进一步说明或解释导语中谈到的事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仍然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可分为若干段落。
3.必要的背景材料,也按照重要程度编排。
4.次要的补充材料。
如果将这样的消息从后面删节,删到只剩下导语,甚至只剩下一句话,它仍然可以独立存在,并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显然,导语在消息中的位臵举足轻重,一定要写好。
导语主要有四种类型:事实性导语:概括性导语;描写性导语;延缓性导语。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那一种。关键把握两点:理解所报道事实的关键之点;及时找到最能够打动读者,引导他们继续看下去的动词或短语。
导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1,简要告之读者具体、明确的事实;2,事实发生的时间;3,新闻来源;4,发生的地点。
其他常见的消息结构,还有积累兴趣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提要结构等等。
三、通讯写作
不拘一格地具体而详尽地报道事实,便形成另一主要的新闻体裁——通讯。通讯的共同特征,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方式综合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不论报道的是事件还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终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展事实,因而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通讯协作比消息灵活,允许记者表达倾向(当然,某些通讯也可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但写好了不容易,因为需要更扎实的文字表达功底。
通讯要求非常明确主题,提炼好通讯的主题,通常通讯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深入分析事实的特点,了解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精神。这方面可窥见作者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
通讯的结构类型灵活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一条龙”式,即时间上的纵向结构。2,“破西瓜”式,即空间上的横向结构。3,“剥竹笋”,即从简单、表达化向纵深发展,最后达到高潮,点破主题。详略得当、前后呼应,是通讯写作中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
四、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演化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法,专门就时事作出分析,表明大众媒介对它的立场和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
评论有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署名评论员、短评(或小评论)、编者按、编后等八种。以下同的形式表明媒介不同层次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立场。新闻评论必须是就时事发表意见,与一般的评论文章有区别,要求时效性。评论写作的重点是:1,立论;2,论据(事实、数字,权威人士的意见、历史论据等等);3,论证,逻辑上包括一般的三段论法、归纳论证、反证、喻证等等,形式上包括正论、设论、驳论等等。4,结论。
五、要研究报纸,不要简单模仿大消息、大通讯、大评论
从收到的习作看,很多学员写稿时没有考虑是在为谁写稿,消息有肩题、主题、副题,上来就是全国的形式如何,落实下来不过是本部门某位领导讲了几句永远正确的话,或者本支部制定几条改进工作的措施、通过了一项很具体的决议。通讯的标题大得很,“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伊始便是“井塔巍巍,一轮红日„„”。发表的言论,或是人人能够想出来的大道理,或者明显地在一教训人。一般情况下,来自基层的新闻报道,不宜简单模仿大报纸头版消息的架势、较典型的通讯结构,以及社论、编辑部文章的语调(现在这类评论也很注意平易近人了)。
还有一种模仿,就是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什么内容,本部门也有,就跟着马上写,这是很傻的做法。
问题在于没有研究报纸,想想报纸上那些版面、哪些内容适合我来写。人民日报有各个专版,一般来说,经济、文教、社会、法治、读者来信等专版,都有适合我们的学院投稿的栏目,可以反映基层的生活。这些栏目的文章开口很小,事实新鲜,对于面上的工作有启示意义。例如最近朱总理亲自抓粮食政策的问题,一位在粮站工作的山东学院研究了报纸,没有跟着写已经发表过的内容,而是认真地琢磨总理视察是的讲话精神,写了本地粮站办“粮食银行”的消息。事情在粮站是日常工作,但对面上工作言,则对贯彻中央的粮食政策有示范意义,这就对上口了。
六、一定要跳出本部门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许多事情在本部门是大事,但是放到全国全省就算不了什么了。新闻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写稿之前,一定要将你选择的事实用全局的眼光来衡量一下,大体考虑以下五方面:1,该事实在全国或全省的意义怎样;2,该事实与最近党和政府需要宣传的政策是否有关;3,该事实对于正确引导某一普遍性质的问题是否有启示意义;4,该事实是否具有特色,可以通过报道引起共众的注意;5,该事实是否具有趣味性或人情味,报道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第一点发生的机遇不多;第五点较好把握。较困难的是把握第二、三、四点。这需要提高政策水平,养成分析报道形式的习惯。如果陷在本部门的圈子里,会把什么都看得很重要,结果大部分报道会白写的。
七、不要混淆不同的新闻体裁
即使是从事专业报道工作的同志,来稿不分体裁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常见的情况有:1,通讯标题,但报道的基本结构是消息。2,消息开头,主体像通讯,最后又演变为评论,三合一。3,消息标题,基本结构是通讯。这几种新闻体裁的语言特点很不同,消息语言要求客观性、通讯语言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评论语言很严肃的。即使报道的事实含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体裁合一,就很难在原稿的基础上修改,除非重新写(但时效又过了)。
根据事实本身的情况,确定采用何种新闻体裁,写前心中必须有数。这也是稿件能否被采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要具体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来稿中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具体事实的报道很不充分(显然缺乏细致的采访),于是空话或套话代替了报道本身。例如这样的报道:“某领导部门把**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他们研究市场,找出差距,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指标,科学地组织生产,强化现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话不是出现在概括性的导语中,而是作为消息或通讯的主体,最后“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而结束。什么解决的问题,怎么组织的生产,这正是需要用具体事实来说明的,但是什么也没有,只有这些空话。这些空话讲多了,形成了套路,就变成了套话,可以搬来搬去,就是没有价值。所报道的“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读者仍然不知道。
九、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也许是对本部门的工作非常熟悉的缘故,许多学员自己很了解的东西,误以为读者也很清楚的,由于产生一种心理错觉,便在稿件中出现了相当多的外人看不懂的生造名词,例如“三不放过”、“省检”、“三条线”等等,甚至报道写到结尾,也没交代事情的缘由。写做时总想着,若是读者看了会不会不懂?谨记:对于读者,任何解释都不会是多余的。不厌其烦的解释,这应成为记者工作的职业本能。
十、写消息 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使用“在„„形成下”、“在„„的领导下”、“在„„基础上”之类的套话,直接把事实讲出来。如实报道了事实,你想说的这些思想应该包含其中。如果读者感觉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给事实穿靴戴帽。
2、除了导语可以概括一下所报道的事实外,消息主体不应该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要报道具体的事实,禁绝空话。如果你感到这样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个报道便不该动笔,应该去采访。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称。这说明你还没有跳出本部门的圈子,这样的稿子大多囿于狭小的环境,采用率很低。
4、不要在报道基层干部的活动时使用“亲自”、“亲临”、“英明”的词汇,也不要“以赤心赢得上级的赞誉”之类的话,不要将“副*长”省略为“*长”。这种上司的奴化心态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
5、不要出现“大家说”、“他们说”,这在自然状态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具体,谁、对谁、说了什么、怎么样,每一点都要交代清楚。
十一、写通讯注意的几个问题
6、标题不要过于笼统,大得无边。一旦这样确定下来,你必须一切从头讲起,不得不面面具到,难于把握材料。
7、不要这样写:“提起***,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说,他真是个好**”。甚或中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多,这大多是作者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套话。类似的套话还有不少,例如“他一心扑在**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不图„„,只图„„”等等。还有一些格式上的套路一段感谢的场面之后,然后是:“事情是这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还没有真正直近生活。
8、不要这样写:“他兜里揣着病假单,坚持上班„„”。这是不真实的作者编的套话。既然带病坚持工作,何必要把病假单带在身上呢?如今讲究产品质量,如果人家知道是带病工作的产品,还会买吗?根据《劳动法》,除了危急情况,带病坚持工作而领导没有制止,要承担责任的。
9、不要纯自然地采访的内容全部写进通讯。要适当编排,提炼出积极的主题,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当满了。
10、不能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企业领导人通讯,作为新闻投给党报。要划清为党报写稿与商业活动的界线。
十二、写新闻评论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是非感,但又自己讲不出几句话时,不要硬写。多看看有关材料,学些基本的社科-人文知识。
2、不要只从“应当怎样”思考,换个思路,甚至逆向思维,也许会豁然开朗。
一、写出思想水平来。古人讲:“文以载道”。意味着写文章、写材料重在表达思想、占据制高点。所
谓思想,亦称“观点”,即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并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也可以这样理解,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我们筹划思考问题、研究指导工作和阐明政策规定所表述的鲜明立场和深刻见解,也是决定其成功与价值的关键所在。体现文字写作的思想性,源于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表面的东西深层化、上边的精神实际化、具体的东西政治化、传统的内容时代化、别人的观念自己化。比如,起草领导讲话材料,核心的思想不仅是讲决策、部署和要求是什么,重要的是阐述确定这些决策、部署和要求的背景意图、基本依据、基本思想、基本道理;重要的是以非常深刻、准确、独到的见解来阐述问题。再比如,撰写情况反映、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课题研究论证等材料,应坚持以理统篇、主旨明确,力求抓住那些最主要、最带普遍性、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说服力、最能引发共鸣的东西,使人心明眼亮,从中领悟主题思想和深刻道理。
二、写出层次结构来。写文章如同盖房子一样,关键看如何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层几段,以及怎么过渡、照应,最后怎样结束等,都属于“布局”或“构架”的范畴。文章有了清晰的脉络、合理的布局,才能思有所依、纲举目张,充分表达说明问题,不会出现重复阐述和逻辑混乱。机关文字材料谋篇布局,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明、前后连贯的纲目或段落来分别陈述问题,以便让他人快速浏览、掌握要义、把握重点。常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是:一是以时间顺序来划分,对归纳反映某一较长时间的情况,可先研究回顾历史,再总结分析现状,尔后再展望未来、提出努力方向。二是以性质类别来划分,在工作总结、调查研究、情况反映等材料中,可以问题大小、性质区分、内容主次、轻重缓急等相互关系来拟制结构、安排次序,体现来龙去脉。三是以递进深化关系来划分,按照人们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尔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此外,领导讲话类型的材料,一般以“条状结构”来布局,以问题为序考虑安排结构,有多少问题讲多少问题,七条、八条都可以;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类型的材料,一般以“块状结构”来布局,以时间和空间为序组织结构,便于就其中一个问题展开集中论述。
三、写出大量信息来。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明确指出:“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在文学作品中,信息称之为素材、题材,在机关文字写作中,则称之为用来说明问题的具体数据、事实、案例等,它是表现文章生命力的血与肉。一份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应该是内容实、文不空,言之有物、寓事于理。没有丰富信息素材做支撑,再好的观点主张也无法令人信服。在信息占有上,应关注全局,注意收集相关重要动向、突发事件、单位举措、工作成绩、经验做法,特别是遇到的倾向性矛盾问题等;在信息鉴别上,要善于比较取舍、去伪存真、有根有据,多用一手情况,少用间接材料,尤其是要紧紧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来源:好范文 http:///)本质的、最能体现主题思想、最能深化认识问题、最有代表影响的典型素材;在信息运用上,要详略得当、真实贴切,善于进行感性与理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经验与教训分析。比如,课题研究论证、授课提纲中,可以列举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地方的、军队的,宏观的、局部的、相关的有益做法,增强材料的纵深感;还要注意借鉴一些鲜为人知的小知识、小故事、小细节,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强化主题效果。
四、写出特色风格来。文无定法,行云流水。这是说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样总在交错、运动、变化之中,应该体现多姿多彩、独步创新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程式化的东西。现实中有的文章显得“空、偏、平”,甚至模仿的痕迹很重,常常从中看到一些体例制式似乎相同或表达内容似曾相识的东西,根本原因在于照搬照抄、枯燥无味,缺少应有的创意和特色。机关文字要写出特色风格,重要在于打破习惯思维,摆脱固定模式,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首先,要紧紧抓住特征特点,善于用新视觉、新思路看问题,充分体现政治性、复杂性、开拓性和历史性的背景,体现单位和个人一些特色化、个性化的内容要素,从最新发展变化中求异。其次,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抓住着眼点、切入点、关键点,抓住那些已经过时需要作出调整改革的制度,抓住那些正在执行但始终落实不好的规定,抓住那些零散性的、局部性的、前沿性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再次,要注重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超越、革故鼎新,坚持在紧跟变化
中创新、在继承发展中创新、在上下结合中创新、在重点突破中创新、在攻坚克难中创新,使研究提出的观念、主张和办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写出系统语言来。语言是文字写作中最基本、最直观的单元和载体。韩愈讲:“辞不足不可以成文”。托尔斯泰也说过:“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和唯一需要的位置”。文章不仅需要正确的观点、完整的结构、充实的内容,还需要精美恰当的语言。机关文字写作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语言表达同样重要,应该得体、贴切、规范、庄重、平实、精练、生动。一是用语要得当。比如,领导讲话材料,既要准确庄重,还要通俗易懂,充分体现领导同志的话语习惯和个性要求,才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二是用语要平实。乔冠华讲:“一句话,要写得短些再短些,写出来要像话,不要不像话。”陈老总指出:“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用深入浅出、直白朴实、简洁明快的群众性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才能把思想性和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用语要新颖。掌握和运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和新词汇,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新鲜精美语言。四是用语要规范。应尽量运用规范性语言、定向性语言、专业性语言和政策性语言,尽量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保持一致,防止有失偏颇,出现疑义。
六、写出真情实感来。“言为心声”,做人做事是这样,写文章同样如此。黑格尔曾经说过,“文章写得好,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的情感。”一篇文章有情有理有义,才能抓住人、打动人、感染人,甚至震撼人。有一句话讲“笔耕之乐”,意思是说文字写作就是一股激动、冲动、涌动之情,急于通过笔下文章,来充分流露或表达出我们的所思所想、感觉感情和心路心迹。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感而发、激情满怀?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中,抓住那些感人肺腑的事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不能“闭门造车”或凭“传闻”、“想像”来信口开河。二是坚持正确导向。对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情感,不能含糊其辞、随心所欲。三是注意倾注感情。用自己的感知感受来说话,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书本上、文件上和别人用过的现成“零部件”来组合材料。四是进行辩证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事物,区分轻重、大小、多少,不以偏概全、滥用修饰,不把问题当成经验、支流当成主流,这样的文章才能可信可亲。
一.理由过长。例如在撰写公文时, 语言要简练, 不能繁杂。特别是标题, 很多学生缺少对事件的概括力, 难以用简短、庄重的语言表达事件全貌。所以, 在拟定标题时会把某一区域地段由于某天开始停电停水而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请居民提前做好准备的通知会用超长的标题罗 列出来, 有失公文的庄重和简洁。
二.写作时的标题与理由不分。例如通告的标题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具体到实践, 就是“某时停水停电通知”。至于“某某路段要进行水电管线检测”则是引发“不便”的理由, 应在正文的通告中体现出来, 而不是出现在标题中。很多学生却混淆了这方面, 因此拟出例如“某市某区由于水电管线检测而停电停水造成居民生活不便的通知。
三.文中的上下逻辑性不够严密。在正文中极有可能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例如, 在通告写作中由原因转向具体事项时, 中间要有连贯性的句子, 常用“特通告如下”, 这是公文格式规范性的要求。但有的学生要么根本没有过渡句, 非常随意地写出“公布如下”、“说明如下”等。
综上所述, 作为政务文秘专业的大学生, 应该擅长于写作, 公文等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写作。公文是处理日常事务、通知 情况、记录活动、总结经验的重要工具。这需要加强写作者理论修养、美学修养、道德修养、组织纪律性修养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需要:
一.好人品, 即先会做人再会做事的道理。秘书写作要求作者顾全大局、实事求是。
二.写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认识能力、政策水平、阅历深度、文字功底等水平, 因为秘书写作内容涉及面广, 与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密切关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熟悉行业行规,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是写好文章的保证。大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 领悟到学识广泛、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从而使写作得心应手。离开这些基本要求,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写作能 力欠缺, 因为他们不再自己构思, 而是到图书馆找到相关书籍后大段抄袭, 或者到网络上下载 、复制, 然后合成文章, 长期下来, 既丧失了写作能力, 又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不诚信的坏毛病, 难以提高职业素养, 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发展。一旦真正写作时便会出现语言混乱、文体不规范, 思维混乱, 思想浅薄等。
因此, 提高写作能力的几个主要方法便是:
首先, 旺盛的写作热情, 要以发自内心的专一面对写作。要通过多写多练, 使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把心中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 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 诚如刘勰所言:“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强化创新品质与创新意识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应用写作和秘书写作也不例外, 不能照抄照转, 人云亦云。
其次, 要从笼统地提倡“多写多练”到建立起科学 的写作训。练体系的转变。秘书写作课不是简单的工具课, 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不是翻几本参考书, 学会几种格式, 依葫芦画瓢就能做到的。写作训练的关键, 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变封闭式的模仿为开放式的实际操作。还可以建立实践教 学基地, 带领学生走出教 室 , 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去调查研究, 收集、整理素材, 完成整个写作活动;或建立写作模拟课堂, 创设情境, 使学生置身 于一种“真实”的职业工作 环境中 , 布置“职业工作”, 让其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 用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及其对工作要求的影响, 协调配合, 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重点突出实践操作环节, 体现出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 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丰富发展各种感觉和智能。同时, 引导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阅读名著 、搜集资料、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习惯等。鼓励学生在参加社团、班级活动中, 抓住机会进行写作实践。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讲述写作心得、、投稿、办报刊、参加征文比赛等, 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能力。
摘要:秘书写作是文秘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主要工作。因此既要分析该专业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的普遍问题, 又要研究其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阅读;小组讨论;选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21-04
【作者简介】吉晨春,江苏省姜堰中学(江苏泰州,225500)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美国西北大学Wallace Douglas教授曾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操作方法。”(转引自Judy,1981)英语“过程写作法”(Process-Oriented Writing Approach)强调写作教学应该关注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写作的成果,关注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写作过程对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心理认知、思维创造和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注过程的写作教学理念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过程写作法”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观课,笔者也发现,有的教师过于机械地实施“过程写作法”,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此,笔者对当下高中英语“过程写作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建议,以期让“过程写作法”真正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一口吞不下一个大饼”,写作要分阶段进行
先看一个案例:《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Unit 2 Growing pains Project。
教师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Read the sample report “Growing pains”.(2)Work in groups to write a report on a certain kind of growing pains.
分6个步骤进行教学:(1)Reading for gist;(2)Reading for details;(3)Reading for structure;(4)Consolidation;(5)Discussion;(6)Group work: writing a report.
前四步为文章阅读,第五步为话题讨论。话题为:Which kind of growing pain causes you the most anxiety?Do you have any good advice to deal with the growing pain you are faced with?
前五步为第六步写作做准备和铺垫,目标设定符合教材对于Project板块教学的设置意图——先读后写,读写结合。
遗憾的是,前四步花去30分钟,当教师意识到时间紧迫时,将讨论环节一带而过,学生没来得及充分发表观点,小组讨论只是走了个形式。随后,Report样例花去3分钟,学生在只剩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被要求合作写作。应着下课铃声,教师选择了一组作品匆匆展示。所展示的作品与其说是Report,还不如说是不太连贯的几行文字。
以上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即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步骤的写作任务。其实,这样做是不现实的。美国现代语言教育家约翰松的阶段性教学理论指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施教者要将教学过程进行分解,对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在最后将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完成教学阶段的重构”。(转引自孙晓琳,2009)
“一口吞不下一个大饼”,写作要分阶段进行,写作任务须细化,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明确。就以上这节课而言,教者可以围绕“写什么”、“如何写”组织学生讨论透彻,而将写作、作品呈现等环节留到课后或者下节课完成。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还需要师生达成共同的写作愿望。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写作任务的远景或目的:给学校、教师提出建议,还是呼吁社会关注某个话题?作品在全班、全校展览,还是在校报、校刊刊登,抑或是作为考试答题?另外,学生有必要了解写作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任务。比如,写前阶段要收集资料、阅读并筛选信息、选定主题和体裁、列提纲和打腹稿;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讨论、规划结构、形成初稿;在写作后阶段,初稿要接受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经过个人修改、小组修改、教师修改,最后润色定稿。这样,学生可以在思想上为写作做准备,在心中为写作酝酿计划,不至于茫茫然穷于应付,被老师拽着从写作的一个阶段奔向另一个阶段,敷衍完成写作任务。
二、不可仓促上阵,写作前话题阅读要充分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写作时,不少学生难于落笔,即便能写点东西,也是寥寥几行,感觉无话可写。有的学生虽有观点,但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所写文章层次不清,让人费解。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文章框架结构知识匮乏,话题信息储备不足,英语语言表达有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加大写作频次,反复操练,结果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言的输入,是写作的准备;写作是语言的输出,是阅读的运用。根据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有趣且关联的目的语。学习者通过阅读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水平。显然,没有足量的语言输入,仓促上阵,“写”就可能卡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可以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由此,为减少写作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致性话题的阅读。通过一致性话题的文章阅读,让学生了解该话题信息,提高对该话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同一主题词汇的重现,让学生“习得”话题词汇,为在该主题下写作做好语言知识储备。
以写一篇关于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的文章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精选关于“Smog”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给学生上网、进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整合话题信息,摘选英语词汇、词组或句子。如:
haze,smog,air quality,air pollution index,orange alert,inhalable particle,toxic substance,air quality monitoring,release real-time PM2.5 data,anti-dust gauze mask,low visibility,rear-end collision(追尾)...
During recent months,dense pollution has frequently blanketed many cities in China. Sometimes visibility drops to less than 1 kilometer,causing serious traffic jams,flight delays and highway closures.
It has also raise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issue.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newly published air quality standard includes monitoring of PM2.5.
The revised standard is now open for public input and will take effect from 2016.
...
在话题信息与英语词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文章框架,确定陈述次序、关联方式、开头和结尾等。有了充分的“读”的准备,就勿用担心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来了。
当然,“写”的功夫还在于平时阅读的积累。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英语精美文章,通过分类、归类文章阅读,让学生积累话题知识,学习英语语言表达,在头脑中形成与话题相关的知识库。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篇章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学会谋篇布局。这样,学生有了篇章、语言知识的储备,在写作时就有了信心,表达就会更加准确。
三、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口头作文要为写作做铺垫
写作前的小组讨论常常是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逐步明晰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英语语言表达方式。讨论的过程还是学生口头作文和打腹稿的过程。如果讨论充分,内容具体明确,就可以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然而,小组讨论的成效性却是因组而异。有的小组讨论富有成效,不仅想法得到交流,而且很快能形成有条理的文字。有的小组则不然,议题不集中,时间浪费在无关的话题上,达不到预期目的。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十分关键。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议题。比如,关于写作内容与文章结构,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What is the title of your article?
How many parts is your passage divided into?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if there is any need?
What are the supporting sentences?
How will you begin and end your passage?
关于评价与修改文章的讨论议题:
Does your passage cover all the points?
Does your passage develop logically and cohesively?
(Point out the key words and related words,such as:
First,second,then/ besides/ whats more,finally/
Last but not least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Is there any need of topic sentences?
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well-organized?
(By giving reasons, examples, facts or solutions etc.)
Is there any grammar or spelling mistake?
What brilliant or outstanding sentences have you found/ used?
教师提供明确的议题可让学生在讨论时更有着力点,议题的具体化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表意见。罗杰斯指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能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组讨论的情况。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调控各小组的讨论导向、节奏、氛围,防止“放羊式”讨论,离题万里;也防止讨论话题被少数学生包揽,部分组员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小组解决实际问题,及时给学生“支架”或“垫脚石”,确保口头作文的质量和小组讨论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写作思路,为正式写作做好铺垫。
四、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独立写作的机会
写作教学中,有的教师采取给文章框架让学生填词或句的做法,见下表。
Nowadays a lot of schools keep their students in school all day long.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Some of the students think . Also, .
,others think differently.Firstly, . Secondly, .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students at school. 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
To conclude, .
看起来,有了这样的框架,学生更容易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但事实上,学生没有经过谋篇布局的构思过程,只是在教师预设的文章框架内完成了中译英的任务,学生的写作思维没有得到有效训练。不难设想,当撤除所有的框架、句型时,学生便难以招架。这样的教学对处于写作初始阶段的学生也许有所帮助,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这些“脚手架”反而碍手碍脚,堵塞了学生独立写作的空间。正如学游泳一样,一个人老是套着救生圈,很难学会游泳。学生只有在写作的水池中“呛”几口水,才能找到“浮”起来的感觉。写作往往是从“不像样”开始,经过“还可以”“不错”“好”到“更好”。写作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而应放手让学生在写作中自己去摸索,掌握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相比之下,给“sample”的做法值得借鉴。sample“不仅在词、句、段、篇章等层次上形象地揭示了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而且典型地反映了英美作者构思的轨迹以及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有助于培养中国学生对中西方思想和思想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英语写作中结构、修辞、句子变化、选词等方面的技巧”。(陈立平、李志雪,1999) 学生从“依样画葫芦”开始,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英语文章写作的特点。当模仿能力逐步提高时,教师可以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摆脱范文中现成句子和框架的束缚,有意识地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形成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写作水到渠成。
五、不可只练高考试题类型的写作,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过程的乐趣
目前,高中写作教学多半是针对考试题型而进行的。有的学校从高一就开始瞄准高考写作题型进行操练。实践证明,这种通过讲练高考书面表达题型的“写作教学”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实效,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起色不大。原因在于,这些考试题型的习作任务存在题目无新意、评价老套路的问题,另外,话题的选择也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根据Rod Ellis(2000)动机理论,由学习者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发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对外语学习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曾说过他最初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可见,个人的内在需求在语言学习上的巨大推动力。为此,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选题方式要灵活。
经验表明,学生对春游、运动会、文艺晚会、节日、风俗、环境、升学等与自身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在这些话题上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师应将教师命题与学生选题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2.写作形式要丰富。
考试题型类的作文往往有格式、内容、字数等的要求。长期局限于这种题型的训练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打破条条框框,丰富写作形式。为与课文教学同步,教师不妨让学生改写、缩写、续写课文;为与学校生活相伴,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写通知、计划、节目单、编英语剧;为与国内外时事关联,可让学生观看、阅读英语新闻,写概要、观后感;为与文化学习结合,可让学生读英语文学读物,写书评、读后感等。
写作的主体也应灵活多变。可以独立写作,还可以合作写作、集体写作、师生同写。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写作机会和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创作、汇报、成果展示中表达所思、所想,实实在在用英语做事,真正实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体验英语写作的成功与快乐。
3.评价方式要积极。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批改以“找茬”的形式居多,即划出作文中的错误和毛病。这种忽略优点、突出错误的批改方式已被国内外语言学家所质疑。我国外语教学“写长法”的倡导者王初明教授提出,写作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中,选择了量为先,以量促质;在奖赏与批评的评价方法中,选择了奖赏为主,以赏激情”。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作为教师,横向评价时不仅要表扬优秀作文,还要能发现平庸之作中段落、句子、词汇的巧用之处。即便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作文也可能在书写方面可圈可点。纵向评价既要看到学生作文整体上的进步,还要留意学生在细节上的改观,尤其对依据评价所做的改变要作充分的褒奖。总的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从正面对一篇作文给以评价,让每一篇文字都能发光,以此来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写作的畏惧感、自卑感,让学生树立英语写作的信心,萌发英语表达的冲动和欲望,慢慢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终让英语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
综上所述,“过程写作法”的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受益于写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会写作、享受写作。
【参考文献】
[1]Judy, S. N. & Judy S. J.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of Writing[M].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1981:161.
[2]孙晓琳.阶段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行动与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9(05).
[3]郭霞.英语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6).
[4]陈立平,李志雪.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1).
1、选择一种适合的文体。
作文题引中常有“文体不限”的说法,它的意思是对全体考生而言,各写各的文体都可以;也包含不必太拘泥于文体的界限,并非记叙不能议论,议论不能说明。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作文可以完全不管文体,写出一篇文章来四不象,而是在一种文体之中根据需要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话题作文就比较适合夹叙夹议。选择的标准则是要根据考题的需要、自己素材的适合以及自己的写作擅长。
2、激活自己的积累素材。
尽管作文命题者会充分考虑使考生有内容可写,但考试时仍有部分同学不知写什么才好,有这样困难的同学可以做一下这样的准备:一是对话题进行多角度网状式的思维训练,如拿到以“美”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不必急于去寻找美的具象,而应当看看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审视美、表现美,这样我们可以快速链接到人美、景美、艺术美、生活美等,再从人美链接出美的外貌、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细节等,景美可以链接出自然风光美、城市园林美、古今建筑美、家乡变化美、校园环境美等,以及所有这些美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等,层层散发开去,就很容易激活我们的积累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对积累素材进行与写作要求对应式的梳理排列,遇到什么话题用什么素材;反过来我的每一则素材,可以适合哪些话题。例如自己(或别人)曾经有过一次受朋友伤害的经历,本想报复,但最后选择了原谅,反而感到轻松愉快,又重拾了友谊。这样的素材既可以写“宽容”一类的.话题,也可以写“选择”一类的话题,还可以写“快乐”一类的话题,只要把握好重点,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三是即使在考试之前,也要每天看报、听新闻、读一点课外书,这样便于为我们的写作找到鲜活的素材使文章写得时尚,让老师从你的作文中看到你关心时事的良好素养,赢得作文的高分。
3、确定一个好的切入角度。
确定一个好的切入角度是构思新颖的具体体现,是文章出彩、教师给分的重要依据,同学们应该好好用心。怎样才是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呢?第一、要尽可能的独特。文章是个性化的产物,最忌千人一面的东西。如,写〃非典〃带给人们的灾难、恐慌,医务工作者的勇敢,这是客观事实,多数同学都这样写。可是有的同学则另辟蹊径,用逆向思维写〃非典〃不仅给我们带来灾难、恐惧,也让我们对传统陋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在这方面出现的新事物、新景观,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这就独特了,有了新意。第二、切入点要小。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的同学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写,于是定了一个大大的题目什么都想写一写,结果面面俱到,内容空洞、概括,不深入、不具体。反之,如果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对自己所用的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写具体,写深刻,能够以小见大,往往能够写出好文章。
4、文章要写出层次感、立体感。
这是说我们在运用单一材料写作时,要注意把故事情节写得曲折、波澜起伏,既可顺叙,也可倒叙、插叙;既可欲扬先抑,也可写喜衬悲。写出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不要一下子写到结果,使文章无法展开。如果是选择几个材料来写作,则要注意安排的层次性,要由浅入深;要注意材料的对比性,在对比中体现出我们的选择和思想感情;写人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使其更加丰满;说观点则要多方面地论述,使其更有说服力。
5、写好开头和结尾,结构一定要完整。
好的开头写作就成功了一半,这话不假。它既可以激发你的灵感,使你文思敏捷,又能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开头既可以开门见山,从题目、中心写起;也可以曲径通幽,从看似无关的闲笔荡开,又殊途同归地回来。总之要力求抓住老师的眼球,给他耳目一新的冲击;但不能收不回来,离题万里。
结尾同学们常常因为没有时间了,要么草草收场,要么就此打住,没有结尾,这是作文之大忌,结构不完整的文章可以说不叫文章,就像少了脚的螃蟹不叫螃蟹一样。前面写得再好都会因此丢掉不必丢的一大截分数;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留出时间写结尾。好的结尾要能够照应前文、给人思索、深化主题就不必多说了。
6、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第四课都有写作,高考写作也从无到有,所占比分从15%增至16-7%,1996年再次增加到20%。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改到最后,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如果对错误视而不见,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据教学实践,对于新教材中的“有指导的写”的写作训练,是规定学生限时写完,同桌、前后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这样批改起来就非常轻松,而且典型错误,很容易找出,有利于讲评。对于新教材中的“自由写作”训练,我指导学生弄清主题,抓住要点,组词造句,安排好顺序,过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多用五种基本型表达。然后让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写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写出修改的稿子来,这就有助于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也有利于学生写作的提高。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注意问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推荐阅读: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探讨论文09-30
科技论文的摘要06-27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09-24
科技的力量议论文07-07
科技论文发表的途径11-20
科技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规范07-28
烧伤科技论文07-24
青年科技论文10-14
科技调研论文10-18
国外科技论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