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现状说明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现状说明(精选11篇)

土地现状说明 篇1

(1987年2月21日全国区划委员会公布)

一、第九条 分类系统

(一)第6页表一中的水浇地:原含义“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系指有固定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保浇一水以上的耕地均为水浇地。

(二)第9页续表一中的特殊用地:系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公墓、陵园等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其他用地按土地类型分别归入规程中的相应地类。

(三)第12页续表一中的裸岩、石砾地:原含义“……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现改为“……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二、第18条 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一)境界系指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划界。权属界系指村(大队)、农、林、牧、渔场,居民地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

(二)国界以国家标准划法为准。

(三)收集国有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图件等资料。

(四)调查人员与相邻双方委派指界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及标绘,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界之间的土地为争议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五)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在调查底图(航片或地形图)上要标清权属界线拐点的位置。作为权属界线的线状地物,必须标明其归属。在底图上无法标清的权属界线必须绘制草图,并加文字说明。

(六)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外业调查界线位置明确,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协议书内容:(1)附图:标清各权属界线拐点及界线位置;(2)文字说明:说明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置;(3)各方签字盖章。协议书一式三份。

(七)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有争议的权属界线,要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原由书内容:(1)附图:标清各方自认的界线拐点及界线;(2)文字说明:说明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置,争议理由及提供的凭证;(3)签字盖章。原由书一式三份。

(八)争议土地界线的处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处理,处理后填写权属界线协议书。县级人民政府处理无效的,由土地管理部门做技术处理,其界线只供量算面积使用,不作权属界线的依据。

(九)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

权属界线证明文件的,应按文件确定的界线量算面积。

(十)各级按权属单位和行政区划进行汇总各类土地面积。

(十一)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与工作底图同比例尺,其主要内容:

1.土地权属界线,包括作为权属界线(含争议界线)的线状地物和具有方位意义的主要线状地物。

2.权属界线(包括争议界线)的拐点。在其准确的位置上刺直径为0.1毫米的圆点,并用半径为1毫米的圆圈表示:(图上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单位除外)。界线用0.2毫米宽的实线标绘(争议界用宽0.2毫米长1.5毫米间隔0.5毫米的虚线)。拐点和界线的真实位置难以描绘者应用文字注明。3.权属单位全称,乡、县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所在位置和名称。

4.行政区境界。

(十二)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中要写明权属界线调查的情况,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三、第19条 地类调绘3中,补充规定:其他地类上图面积为15平方毫米。

四、第28条 量算精度表6中,把<100平方毫米划分成两档,即:<50平方毫米允许误差1/20 50-100平方毫米 允许误差1/30

五、第37条 检查验收内容2中,把“……不得大于表4

土地现状说明 篇2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 是全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 更是河西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重点县, 沙化危害严重, 沙化趋势较明显。沙化土地重点分布在一类地区, 以312国道为主线呈长条形, 包括东乐乡、红寺湖乡、清泉镇和川区各国营农林场, 沙区海拔最高点在龙首山, 为3076m, 最低点在东乐乡西屯沙河, 为1549m。年平均气温5.9℃, 无霜期138d, 年降水量150~230mm, 年蒸发量2246mm, 年日照3000h, ≥10℃的活动积温2596℃。该区土壤类型以灌耕土、灰棕漠土、灰漠土和森林灰褐土4类为主。植被类型主要为盐爪爪、红砂、合头草、窄叶锦鸡儿、猪毛菜、青海云杉、高山柳等。区内有山丹河、李桥水库东西干渠以及祁家店水库。

2 沙化现状

由于受气候、地理、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加之人口增长、牲畜数量增加以及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滞后等因素的作用, 该县生态环境依然呈恶化趋势, 生态功能仍十分脆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有限。整个生态环境呈现沙漠向绿洲推进、农区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土地沙化加剧、河川泾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物资源减少、风沙灾害日益递增的趋势。

1) 土壤沙化。由于干旱少雨, 风蚀严重, 加之投入不足, 沙生植被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部分土壤出现沙化, 且逐步向南延伸。据山丹县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统计, 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16.3万亩占沙区土地总面积的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11.8万亩, 占沙区总面积的4.23%;风沙危害的耕地18.8万亩, 草地14.6万亩, 村庄20个。沙化程度以东乐乡为重, 清泉镇次之, 红寺湖和位奇镇较轻。

2) 水资源减少。山丹县水资源总量1.24亿m 3, 亩均402m 3, 人均630m 3, 只有全省占有量的1/3。近年来, 由于水库拦蓄, 上游打井, 南部沿山区大量开荒, 水源涵养林区植被退化以及降雨量的减少 (据统计70~90年代降雨量下降了近50mm) , 全县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建国初, 全县有泉眼2502个, 现已干涸1012个, 主要河流马营河、霍城河, 70年代初来水比60年代来水减少10%, 80年代初来水比70年代初减少3.3﹪。地下水位每年以0.4~0.5m的速度下降, 到目前为止地下水位已下降15~17mㄢ

3) 气候环境恶化。据观测, 山丹县近10年来气温上升了0.3~0.5℃;风沙危害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 年4级以上风沙次数由50年代的26次增加到90年代的78次, 2002年8级以上大风12次, 沙尘暴和浮尘等频繁发生, 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雪线上升, 从70年代到90年代, 祁连山雪线上升近100mㄢ

3 沙化成因分析

造成本县土地沙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其中自然因素是沙化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内在因素, 人为因素是土地沙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加剧的社会诱发因素。

3.1 沙化的自然因素

由于本县远离海洋降雨量小水资源短缺日照蒸发强烈, 海拔高且风多风大, 气候干旱, 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严重影响了当地林草植被的发育形成和繁衍生息, 导致地面植被稀疏,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生态功能脆弱, 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降雨分布不均, 在夏季暴雨和阵雨发生时, 土地表面缺乏林草植被保护, 容易遭到严重冲刷, 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以至使土地退化、沙化;在植物落叶、休眠期间, 降雨、降雪少, 而8级以上大风以及沙尘暴频繁发生, 风蚀裸露土壤, 有机质、矿物质等被风吹离流失, 长期以往土地逐渐贫瘠、退化甚至沙化, 沙漠、戈壁地逐渐形成并迁移扩张。

3.2 沙化的人为因素

(1) 过渡开垦、打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等其它行业对耕地的不断征占, 人们把目光转向原有的林地和草地, 开荒种植, 打井取水, 截流灌溉。开垦后立地条件好的变成了良田, 大多数几年后又遭遗弃, 从而使原有草原沙化、下游地下水位下降, 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2) 过渡放牧。

养殖业历来是山丹人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牲畜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致使生态植被不堪重负, 超载滥牧引起植被退化、生态功能降低。一些原本稀疏的植被, 经牲畜过度啃食、践踏, 来不及恢复即走向死亡, 致使土层裸露, 风起沙扬。

(3) 滥砍滥挖。

20世纪80年代前, 由于经济落后, 燃料短缺, 大量沙生灌木、半灌木被砍挖用来取暖、烧饭;大量湖滩草皮被挖掘、晾晒, 用来烧炕, 土壤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很难再度恢复, 导致土地逐年沙化。进入80年代以后, 人们在大量挖掘天然药材 (甘草、柴湖、黄芪等) 和发菜时, 往往会使大片植被寸草不留, 飞尘四起, 在山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只能加速草原沙化趋势。

4 沙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县委、县政府把治沙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坚持以防沙治沙和开发利用结合, 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建立了山羊堡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清东沙产业开发区。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部分群众对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的意识不强一方面群众对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不足, 只追求眼前利益, 认为开荒、放牧、樵采, 只要能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即可, 保护环境, 治理生态, 是上级政府的事, 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 部分领导干部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当作政绩工程来抓, 由于宣传不足, 责任不明, 群众在造林过程中应付思想严重, 不按技术要求操作, 栽后不给予人工抚育管护, 致使年年造林不见林, 反而促使植被荒漠化。

2)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农民向自然界谋求生存。近年来, 由于天气持续干旱, 农产品价格偏低, 农民经济收入差。在家庭平均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 一部分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部分农民长年挖头发菜、药材、沙柴等, 还有一部分农民遗弃耕地, 外出打工, 从而使林地、草地、耕地不断沙化。

3) 科技成果不能够及时加以应用。科技水平低, 科技力量薄弱, 在植被恢复、沙化防治和沙产业开发利用方面, 多停留在老式的、最基础的方式方法上, 由于资金与人才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对一些新的科技成果, 不能及时加以应用, 导致沙化治理进展缓慢。

5 沙化治理对策与措施

1) 实施封山育林 (草) 、生态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 有效保护天然植被。封山育林 (草) 、生态公益林管护、湿地保护等, 主要是通过对划定的管护区进行人工管护和人工恢复植被的措施, 保护天然植被, 控制土地沙化进程。一是以草原为主的草原保护区, 通过招鹰灭鼠、病虫害防冶、限度放牧、舍饲圈养, 保护草原植被, 防止草原退化沙化;二是以沙生半灌木为主的沙生植被封护区, 封护区内禁止放牧、严禁樵采、开荒、挖药、挖沙取土、倾到垃圾等破坏植被行为, 使天然沙生半灌木得以自然恢复生长。据2005年调查, 经过多年治理的封护区内, 沙生植被盖度有明显上升, 由80年代初的27%上升到36%。三是对本县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60.47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15.4万亩湿地进行有效保护, 增加植被覆盖度, 控制水土流失, 减轻土地风蚀程度, 改善生态环境。

2) 利用沙区土地、光热资源, 发展高效农业沙区土地开发利用以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设为主, 广泛应用节水农业新技术,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学养殖和高效林果业, 形成养殖、疏菜果品、花卉等主导产业,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3) 营造农田防护林, 改善绿洲农业区的生态环境。继续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力度, 应用宽林带、大网格、多树种的农田防护林新模式, 选择耐盐碱, 超旱生树种, 建设高标准、低投入、高效益的防护林体系, 使县域内土地盐碱化程度得到控制、小气候得到改善。

4) 实施山区退耕还林,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 使林木、植被得以自然生长,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能力, 从源头上遏制沙化趋势。

5) 加大投入, 保证治理工作正常进行。各级政府应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 重视土地沙化治理工作, 增加林木管护资金投入, 使现有林能够长期健康生长、新建林能够造一片成一片、沙生植被封护能够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从根本上治理沙化土地防治沙化危害。

6) 加大宣传力度, 全民动员, 参与治理。通过各种媒体, 各种途径,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 动员全县人民从自身作起, 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中去, 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这样, 经过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山丹县乃至河西地区实现荒漠向绿洲的转变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山丹县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山丹县人民政府, 2000.

[2]山丹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丹县人民政府, 2002.

[3]山丹县生态公益林界定报告.

[4]山丹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

[5]裴正晔, 周邦才.河西地区沙漠化防治与沙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甘肃林业科技, 2003 (增) :137-139.

土地现状说明 篇3

【关键词】土地调查 应用 土地监察 证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本文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特指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现就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试作分析。

一、土地调查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一般采用传统方式,即利用DOM和已有的调查成果开展全野外调查。由于各地技术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又有明显差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未作明确规定。

关于地类的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利用DOM和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实地调查地类及其界线现状。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类。由于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独立性,农村土地调查时,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图斑调查,在城镇土地调查时进行细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调查底图制作,DOM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1:10000比例尺DOM,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5.00米;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7.50米。特殊地區可放宽0.5倍。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其他规定参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二、土地执法监察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依照受理、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和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

三、对比分析土地执法监察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及其以外的农村部分,即在农村土地调查的覆盖范围内,查处的重点是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当事人不配合,案件承办人员又不能即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调查取证的过程较长,以致案件无法及时办结,甚至造成案件承办人员工作不力的误解。基于上述情况,为了缩短案件调查时间,快速完成调查,提高案件办结率,案件承办人员认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将违法用地实际位置与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位置对应,直接判定违法占用的地类,并在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标注后作为确定土地违法案件类型的证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一个显著改变就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土地土地违法案件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利用总体规划,而不是与土地调查成果是否相符。

另外,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调查底图的比例尺,也可以看出,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高,远低于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的精度。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对违法用地的面积、四至界线要求精确确定。显然,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满足土地执法监察中对违法用地面积和位置认定的精确要求。

四、结论

关于李永胜土地情况的说明 篇4

豫海镇政府:

2006,同心县委、政府决定将银平街最西端交通事故频发的地段定为“交通黑点”,必须进行改道整治,主要措施就是打通长征西街,直接连通到南环路,在修路、做护坡、修林带的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工作。李永胜、李存等五兄弟的自留地(后经与城二村村民委员会调查了解确认),恰好就在此地段中,在县“黑点”整治协调工作会议上,对李永胜、李存等五兄弟约29.4亩自留地的土地权属,土地类型存在异议,当时未定,由于“黑点”整治工作工期短、任务重,先施工、后议。在强制拆迁李永胜、李永强、李永新的当天,土地局、豫海镇领导决定由豫海镇土地所现将土地面积在现场丈量,经再次丈量后为29.4亩,对以后的工作也有依据。2006年工程完工后,豫海镇政府多次向县政府反映李氏兄弟自留地的补偿问题,没有结果。李永强、李存等人也多次找县上相关领导,希望能够解决问题,至今没能得到解决。附:草图一份

豫海镇国土资源所

土地现状说明 篇5

一、相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标准》(TD/T1011~1013-2000)(3)《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0-200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清基

以各台梯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区。

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5cm,暂时堆在下方,施工中与整个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区的基础清理稳固得基岩或底土层,并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3)修筑田坎

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水平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荐处质量。

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随着地坎升高,坎后的地块表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地面与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1、旱地坡改梯:

旱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

旱地坡改梯流程(1)梯地定线

a、根据梯地规划确定为梯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上到下划一中轴线。

b、根据梯地断面设计的地块表面斜坡线,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地的斜坡中线基点。

c、从各台梯地斜坡中线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地的施工清基线。

d、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

(4)保留表土

表土逐台下翻法。适用于坡度较陡,地块表面较窄(10m以下)的梯地。步骤如下:

整个坡面梯地逐台从下向上改造,先将最下面一台地块表面修平,不保留表土。当第一台梯地回填平整后,将第二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一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第二台梯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二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5)修平田面

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其余地块表面采取上挖下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篇6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改革以来尤其近些年来, 中央不断强调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许多地区也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的规定和办法, 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2003年的44%, 提高到2005年的48%。但从总体上看, 农村土地流转程度还较低,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以各种形式流转的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10—20%, 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比例也在10—20%。

从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来看, 主要是非市场化的行政性调整和农户自发流转, 而市场化流转比例不高。据对山东省的调查, 改革以来, 有93.7%的村进行过行政性土地调整, 平均调整次数为4.3次, 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减, 行政性土地流转面积占到全部流转面积的6 0%以上。有一部分土地流转方式, 既体现了行政性调整的作用, 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如土地股份合作制、反租倒包等流转方式。这些土地流转方式对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具有一定作用, 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如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权益等。也有一些土地流转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的, 如“四荒”使用权拍卖等, 但在土地流转中的比重很小。土地小规模流转主要是通过农户自发进行的, 主要形式有转包、转让、土地互换、委托经营等。农户自发流转较好地体现了农民意愿, 但往往不够规范, 没有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而且一般流转范围小、期限短。

农村土地流转缓慢, 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过小、过散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制约土地集中与规模化经营, 进而制约现代农业的建立。

二、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首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经济非农化和农户分化以及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传统观念等, 但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素质水平条件下, 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一)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 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承包权。

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 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 也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重要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户承包土地的期限为30年。即在30年的承包期内, 只要农民不主动放弃土地, 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权收回农民的承包地。所以, 各地一定要认真领会政策实质, 完善措施, 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政策。更为重要的是, 要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承包权, 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农民凭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可以对土地进行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 尤其应以法律形式明确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权。可以以现有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范围作为土地承包权继承人范围, 各地可通过灵活的继承方式如继承人协商等, 防止因土地继承而出现土地经营分散化。

(二) 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 建立健全土地交易场所和信息系统, 为土地流转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要积极培育各种中介组织, 如信息服务组织、法律服务组织、技术经济评估组织等, 并加强对各种度。 (4) 土地评估制度。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 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 不得随意进行土地的行政性调整, 必须进行行政性调整的, 须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流转形式可以多样化, 在农民自愿原则下, 可以采取转让、转包、委托经营、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制、“四荒”拍卖等多种形式。在土地流转中, 可吸引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但不提倡这些企业长时间、大规模租赁农户的承包地, 更不能允许这些企业强制或非法租赁农民的土地, 这些企业应主要分布在农业产前、产后及产中服务业和“四荒”的开发经营上。

(三)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

在完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对土地流转监管职能的基础上, 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塑为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 使其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监管主体, 赋予其对土地流转监管的权力。同时, 要制订和出台土地流转管理条例, 对管理主体资格、责任、管理方式等做出规定。

(四)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单县土地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篇7

1.存在的问题

1.1法制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

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缺少持续有效的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对有关内容了解不多,致使一些群众土地法制意识淡薄,受利益驱动,违法占地建房的现象较多。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亟需修编

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够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综合性规划衔接不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引导用地,影响了项目落地,也导致规划变动存在随意性,由此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空间拓展艰难,客观上成为土地规划修编的一大难题。

1.3土地征收收储和用地审批管理不够到位

土地征收困难。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升值,征收土地涉及利益调整越来越大,加上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越来越严,征收土地所面临的矛盾和阻力也越来越大。在征地过程中,由于群众思想工作问题、补偿标准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等原因,导致征地工作难度很大。土地收储进展缓慢。多年来土地收储工作是我县的薄弱环节,办法措施不多,实际收效不大,土地储备中心未真正发挥作用,后续储备数量匮乏,用地保障严重不足。用地审批效率不高。用地审批环节多,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大,报批时间长,造成建设用地不能及时到位。

1.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较低

一是建设用地供地率低。由于许多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各类待开发用地缺乏统筹安排、征地难到位等原因,导致建设用地供地率低下。同时,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急需用地无法解决,靠租借厂房或内部挖潜进行生产,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农村建房缺少规划引导,布局散乱,管理不到位,导致一方面农村缺房戶建房艰难,另一方面,占用耕地建房、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

1.5土地执法监察有待进一步强化

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土地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乡镇、村对土地日常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形成整体监管合力;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占地的查处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部分地方违法用地屡拆屡发、屡禁不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各类问题迟迟未能得以有效破解,严重影响了我县土地管理秩序。

2.几点建议

土地问题是事关单县发展的根本问题。严格土地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当前,必须牢牢抓住土地这个根本问题,竭尽全力管好土地,想方设法用好土地。

2.1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单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县国土资源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坚定管好土地的信心和决心;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和国情国策,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法制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职责、公开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增强政策透明度。

2.2着力做好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严格依法管地的基本依据。一要继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加强对今后土地需求和供给的预测分析,为开展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密切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抓紧推进规划修编相关工作。二要认真做好规划修编调整工作。要积极调整规划,包装项目,优化项目布局,拓展用地空间;着眼长远谋划,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各类用地,定性定量到地块,努力留足用地空间;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联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三要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按照规划控制用地,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依法修改和调整规划,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

2.3着力加强土地征收收储和用地审批管理

一要加大土地征收工作力度。要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完善征地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研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实行征地补偿费统一支付,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工作。二要切实加强土地收储工作。要认真执行土地储备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收储行为;充分发挥收储中心的作用,落实土地储备基金,实施存量土地收购储备,增强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对城区小宗土地,要注重储备中心的收储调控作用,防止土地零星推向市场而影响城市发展品位。三要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优化审批程序,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用地预审、报批效率。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建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农民住房改造工作。

2.4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供地率。要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及时办理供地手续;加强与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供地力度,着力破解供地难问题。二要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要抓紧研究出台土地批后管理的相关政策,规范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和闲置土地收回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土地利用观念,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零增地”技改,在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亩产论英雄”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节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处置各类闲置用地、空闲土地和擅自改变用途的土地,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退二进三”政策研究,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三要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要结合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建房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进一步调整村庄规划布局,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严格控制农民建房用地标准,从源头上制止一户多宅、少批多占、未批先占和占用耕地建房现象的发生。

2.5着力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说明 篇8

一、考试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产权的交易日趋频繁,土地权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土地登记的法律保护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为了向社会提供高效、安全的土地登记代理中介服务,发展和完善土地市场,规范土地登记代理行为,提高土地登记代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客观评价土地登记代理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根据人事部、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

二、考试性质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项职业资格制度,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设定的职业资格考试。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人事部、国土资源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以经登记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代理人登记证》茬,方可以土地登记代理人的名义,按规定从事土地登记代理业务。

获得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的人员,已具备承担经济专业技术中级职务的水平和能力,职业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按国家规定聘任经济师职务。

三、考试方式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为滚动考试(每两年为一个滚动周期),参加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两个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12月18日前已受聘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免试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和地籍调查2个科目,只参加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和土地登记代理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但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才可取得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

四、考试内容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科目有: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地籍调查、土地登记代理实务。

其中《土地登记代理实务》科目含主观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其余三科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各科目考试大纲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或蓝色墨水笔(签字笔)或圆珠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编程功能的计算器。各科试卷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考后收回,不再另发草稿纸。

五、试卷题型

土地现状说明 篇9

一、总体情况说明

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纳税人均需填报《房产税税源情况登记表》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情况登记表》。每个登记表按照纳税人对房屋(土地)的拥有和使用情况分为自用、出租、无偿使用和承租四种情况,纳税人需按照自己生产经营房屋(土地)的权属关系对应各项目详细填写。其中“自用情况”为利用自有房屋(土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况;“出租情况”指将自有房屋(土地)有偿出租他人使用的情况;“无偿使用”情况指纳税人无偿(无租)使用他人房产(土地)的情况;“承租情况”指有偿租赁他人房产(土地)用于生产经营的情况。自用(出租)房屋、土地数量较多,超过本表栏目的,仅填写“小计”、“合计”栏,但须根据本表所列项目单独附表登记房屋、土地明细。

二、分项说明

1、登记类型:凡初次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含换发税务登记证)的,在初始登记框中划“√”;办理初始登记后,凡对本表所涉及项目的变动情况进行登记的,在变更登记框中划“√”

2、房屋(土地)坐落地:此栏目分两个子栏目。其中“行政区域”一栏中,填写房屋坐落行政区域,市内四区按照“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填写,县市区按照各自行政区域填写,例如金州区、普兰店市等等。“详细地址”一栏中,纳税人应按照房屋产权证或《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上登记地址进行填写,具体到门牌号。填写格式××区(市)××路(街)××单元××号

3、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证号:按照房屋产权证书或《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上注明的编号进行填写,未办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屋(土地)权属未明确的,应注明。

4、房屋原值:按照现行房产(城市房地产)税有关规定应计入财务帐簿“固定资产”科目中的房屋原价(含单独核算的与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备设施)。对未办理竣工结算但已投入使用的房屋,其原值为房屋预算价值。

5、可扣除的免税房产原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和《辽宁省房产税实施细则》等规定属于免税房屋的房屋原值。

6、应税原值:为房屋原值减去免税部分原值的差额。

7、自用情况年应纳房产税:应税原值×70%×1.2%

8、承租单位(个人)名称:按照房屋(土地)租赁合同填写房屋(土地)承租方的全称。

9、出租(承租)期限起止时间:合同规定的租赁时间,格式为××××年×月至××××年×月

10、出租情况年应纳房产税:年租金收入×12%(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外籍个人及华侨、港、澳、台同胞等单位和个人出租的房产按自用房屋年应纳房产税计算公式计算缴纳房产税)。

11、是否代缴纳房产税:无偿使用他人房产,若实际使用人代缴纳房产税则填写“是”;若产权所有人缴纳房产税,则填写“否”。

12、无偿使用情况年应纳房产税:年应纳房产税=应税原值×70%×1.2%

13、出租单位(个人)情况:出租方为单位的,应填写出租方的单位名称、纳税代码、联系电话;出租方为个人的,应填写出租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14、土地等级:市内四区土地按照《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段等级和税额标准的通知》(大政发[2006]61号)明确的土地等级进行填写。其他县市区土地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土地使用税土地等级进行填写。

15、实际拥有土地面积:按照土地使用证列明的土地面积进行填写,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以实际占地面积进行填写。

16、免税面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及《辽宁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属于免税土地的面积。

17、自用情况应税土地面积:应税土地面积=实际拥有土地面积-免税面积-无偿提供他人使用面积

18、无偿使用情况应税土地面积:应税土地面积=实际拥有土地面积-免税面积

19、适用税额:按照土地等级填写适用税额

20、应纳税额=应税面积×适用税额(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在华机构用地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21、净吨位/载重吨位:根据船籍证书登记的相应项目,机动船填写净吨位,非机动船填写载重吨位。

22、免税车辆(船舶)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免税原因。

23、营运性质:营运车辆或者是非营运车辆。

24、办理变更登记的,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变更项目和变更时间。

25、各栏中如有不能填写或者需要说明的事项,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26、车辆类型:按《机动车行驶证》上注明的车辆类型填写。

新疆土地荒漠化成因及现状 篇10

关键词 荒漠化;现状;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一、荒漠化形成环境背景

(1)从地理区位来看。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群山环绕,是世界上的干旱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干旱区的主体。乌鲁木齐永丰乡地处亚心,距太平洋2500公里,距印度洋2200公里,距北冰洋3400公里,距大西洋6900公里。

(2)新疆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受深居大陆腹地以及群山阻挡的影响,新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但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左右,是降水量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请看右图:

(3)新疆水资源短缺。新疆共有河流570条,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仅占到全国地表总径流量的3%;新疆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为53,253m3/km2,远低于世界单位面积的平均水资源量800,000m3/km2。

(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新疆河流以中山带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其中6~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总径流量的80%以上。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若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当的二部分,那么西北部的水量就占全疆水量的93%,而东南仅占7%。

(5)植物稀少。新疆国土面积中40%的土地是不毛之地,42%的土地为荒漠植被覆盖,森林、湖泊、湿地等面积仅占全疆面积的12~18%。

(6)沙漠面积大。新疆共有10片沙漠,总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沙漠总面积的63%。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7)绿洲面积小。新疆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其中,沙漠面积占26.43%,戈壁及碱滩、草甸面积占20.34%,绿洲面积4.28%,水域面积0.40%。而绿洲仅仅是沿山麓地带,呈星星点点块状分布。

(8)人为影响。目前新疆人口近两千万人,绿洲面积约7万多平方公里,分别是50年代初的4.1倍和5.4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造成了河流下游区域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荒漠化进程。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二、新疆荒漠化现在的状况

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复杂,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1)沙质荒漠化形式多样。新疆沙漠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流动沙丘外侵,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二是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活化,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和绿洲与荒漠过渡带较多;三是潜在沙漠化土地转变为沙漠化土地,在弃耕地、断流河道下游和干涸湖泊附近较多。

(2)沙质荒漠化快速发展。新疆沙漠化土地总面积9.31万平方公里。目前沙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168.8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3)盐渍化土地广布。新疆盐渍土面积 133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 8.05%,新疆的荒地资源面积达950万公顷 , 其中盐渍土地面积 556万公顷, 占荒地资源面积 58.49%。

(4)土壤盐渍化危害严重。新疆盐渍化的耕地面积约126.7万公顷,约占现耕地面积31.4%,其中强度盐渍化耕地 占18.0%,中度的占33.0%,轻度的占49.0%。

(5)草地退化。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其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213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44.4%,其中严重退化面积达670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近14%,减少草地240万公顷,目前年均退化面积达29万公顷。产草量下降30%-60%

(6)水土流失。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十几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1%。近50年来,新疆各地共发生大小洪水一百多次,冲蚀草场耕地,其中1996年和1999年的特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亿元以上。山区土地侵蚀造成的泥石流也十分严重,近50年来发生的重大泥石流灾害15次,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三、结语

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们新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也是全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治理不但需要人人关心,而且需要全世界共同行动,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新疆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荒漠化问题较为突出,荒漠化防治也是任重道远。因此,新疆热忱欢迎大家共同讨论治理新疆荒漠化问题,为新疆成为我们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 篇11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情况

朝阳县共有27个乡镇, 294个行政村, 耕地总面积6.4万hm2, 农业人口53万人;耕地面积人均0.12hm2/人, 因近年来, 县政府提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 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截止到目前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约0.16万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2.5%, 较前几年土地流转面积有较大提高。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其中转包方式流转土地0.11万hm2, 占流转面积的68.1%;转让方式流转土地133.33万hm2, 占流转面积的8.5%;互换方式流转土地333.33万hm2, 占流转面积的21.3%;出租方式流转土地33.333hm2, 占流转面积的2.1%。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流转机制不健全

朝阳县土地流转处于初级阶段, 缺少有效的市场机制, 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 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流转信息不畅, 乡镇农经人员缺少指导而忙于其他事务, 思想上不够重视, 导至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大部分土地流转没有到村和乡镇备案。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 书面协议很少, 双方的权责利没有明确约定, 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协议纠纷。

2.2 流转文书管理不完整

所有乡镇没有建立流转台账。即使有的签订了合同或协议, 也没到村备案, 更没有到乡镇农经部存档和备案, 至使农经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掌握, 一旦发生土地纠纷, 由于无依据, 无法进行审核, 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

2.3 流转受小农思想束缚影响

近年来征用土地频繁, 大多数农民为了征地补偿款, 不愿意流转。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 认为只要有了土地, 生活就有了保障, 宁可粗放经营, 甚至不惜撂荒弃耕, 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 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 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也有的怕转出后, 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 就会没有依靠和不安全。

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 营造流转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 让农民了解政策, 消除误解, 放心流转土地。

3.2 创新机制, 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上一篇:优质教案科学领域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动物伞》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