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愿服务总结(推荐8篇)
自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农业科技服务站按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便民利民、群众满意”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之一,也是高原夏菜主产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776户、2957人,其中劳动力1934人。总耕地面积5952.8亩,现有机井20眼,U型渠道9.5公里。农田灌溉以三电水为主,以井水辅助灌溉。该村以种植蔬菜、玉米、胡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2012年种植蔬菜4650亩、西瓜200亩、玉米1500亩、胡麻800亩、小麦500亩、洋芋427亩、豆类200亩。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 了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支部副书记、村民小组组长任副组长,蔬菜种植示范户为成员的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xx村农业科技服务站,村农技服务员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试点工作中的各项具体事务。
2、健全机构人员。按照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的范围、内容,服务农户数量、土地面积和产业特点等综合因素,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科技人员由县农技中心农艺师、乡农艺师、xx村农艺师3人组成,全程负责蔬菜产业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3、组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立足村情,依托村委会、农业科技示范户、村级农业技术服务部等固定办公场所,在xx村技术服务员住宅楼设立办公场所3间60平方米,县试点办配备的电脑(1台)、打印机(1台)、文件柜(1个)、电子显示屏(1块)、办公桌椅(2套)等办公设备全部安装,站牌、制度上墙,做到运行正常。
4、安排部署,大力宣传,制定工作方案。
一是组织召开了村级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会议5次,就试点工作与村干部、蔬菜种植大户进行了具体的沟通讨论,争取村干部的大力支持。
二是制作了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宣传专栏1块,宣传黑板3块,共宣传政策12次,印发政策宣传资料2次150份,利用村委会、各村民小组喇叭对试点工作政策宣传4次,切实做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为方便群众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 题,制作xx村农业科技服务站农技人员联系卡200张,共发放160张。
四是制定了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点、2013年工作计划、试验示范实施方案。示范点种植户及科技示范户花名册、技术培训花名册、会议记录、信息发布记录等软件资料,统一装订,规范管理。
5、建立示范田,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依据村情和种植区域,确定xx七社为xx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种植示范点,种植蔬菜面积200亩,连片120亩,种植户41户。种植品种有菜花、芹菜。同时,开展了纸质育苗钵与传统育苗技术的对比试验、菜花不同模式种植技术实验等2项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挂黄板、小菜蛾诱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尾菜处理等技术,为现场技术培训提供了样板。通过示范田向农户传播了蔬菜生产科技知识,带动农户很好地应用了新技术,取得了新成果。
6、技术人员入户、到田,开展手把手的技术服务。组织农户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4次,分别就《育苗和施肥中应注意的事项》、《病虫害防治(黄板生物防治)》、《叶斑病及菜花黑腐病防治》、《尾菜处理》等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培训,共培训262人(次),发放《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管理措施》宣传彩页和田间学校宣传品共100多份,生命素(叶面微肥)100瓶。县、乡、村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就育苗、定植、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现场指导100余次,培养科 技示范户10户。根据生产情况组织周边邻社农户对纸质育苗钵与传统育苗技术的对比试验、菜花不同模式种植技术实验,挂黄板、小菜蛾诱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尾菜处理等技术进行了观摩学习,农户就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使农户在蔬菜生产中少走了弯路,增加了收入。
7、建立蔬菜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村社喇叭及时向农户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市场产销需求、农产品价格、灾害天气预报、病虫情报等农情信息76次(其中电子显示屏发布28次、宣传栏宣传36次、喇叭广播12次、印发宣传资料8次650)。同时,科技服务员随时收集整理蔬菜新品种需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蔬菜生长异常等与生产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和农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县、乡技术人员汇报共同讨论解决,确保了农户与技术人员之间信息交流畅通、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农户损失程度。
8、密切监管蔬菜生产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调查了解农户在蔬菜种植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情况,对蔬菜生产过程有害生物发生为害进行系统监测,指导农户应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总结提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规程,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探索开展蔬菜病虫害专业化、规模化 防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乏,日常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2、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指导工作有限。
3、农民文化程度低,认识不到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不能充分接受新生事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争取资金支持,便于技术人员随时现场指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进一步扭转农户生产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确保每项工作取得实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粤北山区曲江区、乐昌市、乳源县以及仁化县的129所村卫生室。
1.2 调查方法
按经济水平较好、较差和地理位置分布,在粤北山区经济较好地区抽调1个县级市、1个区,在经济较差地区抽调2个县,每个县区按上述原则抽调4~5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调村卫生室。本次共调查了2个县、1个县级市、1个区,19个乡镇,130所村卫生室及130名乡村医生,收集处方729张。发放村卫生室、村医基本情况调查表共13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员与村医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村卫生室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收支情况、诊疗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基本概况
在接受调查的129所村卫生室中,以乡村医生个体举办为主的有91所,占70.5%,高于全国水平的44.8%;集体办医(包括镇卫生院办、村委办、乡镇卫生院与村医联办)35所,占27.1%,其他形式有3所,占2.4%。就行医方式来看,以西医为主的村卫生室有116所,占89.9%;中西医结合有12所,占9.3%;中医为主的仅1所,占0.8%。129所村卫生室的服务总人口为29.1万人,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 255人。其中服务人口最多者达6万人,最少者只有50人,服务半径平均3.2千米,最远15千米,最近0.3千米。
2.2 村卫生室基本条件
2.2.1 业务用房情况
70%以上的村卫生室房屋来源是村医利用自有房屋,余下近30%为租用他人或是村委会房屋。各村卫生室在业务用房面积、房间数、房屋年限及房屋价值的情况见表1。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的有9所,占7.0%;40~59m2之间的有70所,占54.3%;大于60m2的有50所,占38.7%。80.6%的村卫生室能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2006年至今,129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支出平均2.7万元,主要用于房屋装修的有77所,占60%;用于扩建业务用房的有35所,占26.4%;用于新建房屋的有28所,占21.7%;用于危房改造的有11所,占8.5%。
2.2.2 设备配置情况
从表1可见,各村卫生室在设备总值上相差悬殊。设备总值在2 000元以下的占50.0%, 2001~5000元占31.5%,5001元以上占18.5%。从村卫生室14种基本常用设备的配备情况来看,每所卫生室平均配置8.7种,配置率为67.02%。单个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现场调研发现,仅有9.3%的村卫生室配备电脑。
2.2.3 药品配备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药物种类平均142.5种,非基本药物12.8种,最多配备500种,最少12种(见表1)。药物配置基本以西药为主,只有19.4%的村卫生室配备有中药。药品由上级统一规定的厂商购买的有21所,占16.2%;由市医药公司统一购买的有30所,占23.3%;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的有36所,占27.9%;自行购买的有42所,占32.6%。
2.3 村卫生室服务队伍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共有177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服务人员1.37人。每千人口有乡村卫生服务人员0.61人,低于全国2009年平均值1.19人和广东省2009年平均值0.85人。其中男性99名,女性30名,男女比例为3.3∶1。执业医师2人,占1.5%,助理执业医师9人,占6.9%,乡村医生118人,占91.4%。有84.5%的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均在10年以上,从业年限最长的为45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18.7年。年龄最大者为71岁,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43.3岁。年纪越轻,村医的文化程度越高,35岁以下者以中专及大专文化为主,将是未来村医的人才队伍;而36~45岁的村医占43.4%,以初中及中专文化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反映当前村医主力军素质亟待提高(见表3)。
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前均接受过不同
时间和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训学习时间3年以上86人占66.7%;1~2年8人占6.2%;1年以内35人占27.1%,这部分大多是赤脚医生转变过来的村医,由于集体经济时期条件受限,没有接受过长期的培训。从过去一年接受乡镇卫生院业务培训的情况来看,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中,培训人次数为12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2~4的有5人,占3.9%;培训人次数为1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0的有92人,占71.3%。村医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多数是走过场或仅学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内容过于形式化、理论化。
2.4 村卫生室经费收支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有125所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补助总额约105万元,其中补助最高1万元,最低0.1万元,平均补助0.8万元。129所村卫生室2010年平均年收入2.8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3万元,相差32.3倍;平均支出2.2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4万元,相差23.1倍。其中有2所村卫生室收不抵支,30所村卫生室收支平衡。从收支的细分项目看,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为35%~36%,原因在于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开展,当前药品利润所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村卫生室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员支出主要是村医的家庭生活消费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为56.2%。
2.5 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总诊疗239 566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次1 857人次,其中年诊疗人次最多为18 000人次,最少仅176人次。通过抽取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的处方数,推算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总诊疗7 292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两周诊疗人次数为56.5,其中两周诊疗人次最多为840人次,最少仅4人次(见表4)。与广东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居民两周就诊67.9人次相较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卫生室仍然是村民就诊的首选。729张处方显示,次均就诊费用为43.4元,有超过50%的处方费用低于35元,仅2%的处方费用超过100元。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而慢性病的防治和教育、老年人保健等基本没有开展。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助,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难以下沉到村一级。村医大都不愿意或较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药品主要为抗感染、抗病毒类、治疗胃肠疾病、伤风感冒、镇热解毒类药品(见表5、6)。村卫生室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以常见病为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维持性和恢复性治疗也逐步放在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中未发现有使用激素的情况,但仍存在抗感染、抗病毒类药物的滥用。由于能开展中医诊疗的村卫生室很少,所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村卫生室应用非常少,而药物治疗特别是西药仍然是村卫生室最主要的诊疗手段。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每所村卫生室都有一定面积的业务用房,大多能三室分开,拥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但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3.1 房屋、设备、药品等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业务用房大都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这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差距较大,离2006年国家及广东省公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2]。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政府出资或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很少。另外,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缺乏,大部分村卫生室仍停留在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为病人看病,同时信息化程度很低,村医难以及时地获得或/及共享医疗卫生信息。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粤北山区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所缓和,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用药目录中未列出村民熟悉及习惯的药物。此外,药品货源比较混乱,仍有32.6%的村卫生室直接从药商手中购药,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进药途径。村医对药品管理及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常出现药品管理不规范,西药、中成药及其他物品的混放,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仍存放等现象。因此,村卫生室仅能够为村民提供最简单的医
疗服务,很难开展急诊急救、大病诊疗服务。
3.2 村医队伍不稳定、发展面临人才瓶颈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女村医很少,不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3];年龄结构现尚可,但存在老龄化的趋势;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很难引进和留住学历较高的人才。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仅为8.4%,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值14.2%和广东省平均值14.7%,与2002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似[1,3,4]。绝大多数的村医都反映以他们的能力基本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导致出现“无证行医”的窘境和以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当前村医的业务收入在当地仅处于中下水平,甚至一年的收入都不足外出打工者的一半。导致一定数量的村医放弃行医而外出打工,或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行医来维持生活。另外,由于村医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不能购买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给村医行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村医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民办教师退休后能每月拿到退休金相比,村医们退休后什么都没有,很多村医“老无所养”[5]。这种差距让村医们很失落,社会价值得不到肯定,不愿意继续从事村医的工作,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村医的工作。因此,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稳定村医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逐步缩小两极化
本次调查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对农民来说,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诊,都离不开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地理位置、价格优势以及人性化服务等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进城务工不断增加,村卫生室服务人口有所减少,同时“新农合”的报销政策致使病人趋高流动,村卫生室的业务量有所下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引导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下沉”,在财政上给予资助,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稳定村卫生室的资金来源,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使农民更多地利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从各村卫生室的基本条件、诊疗人次及收支情况等指标间的差距看,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极不均衡,呈两极化发展趋势。靠近乡镇中心、城郊街道、或是人口多的村,村卫生室的规模会大很多,接诊人数也较多,发展一般比较好,但是一些处于人口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村卫生室,正面临着患者越来越少、收不抵支的窘境,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6]。
3.4 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些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以收费、罚款代替监督和管理。有些地方甚至只管收费办证,对村卫生室的资格和药品质量把关不严,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加重了村卫生室的负担,引起了村医们强烈的不满,也成为农民“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在粤北山区真正意义上的村镇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发挥实际效果。由于村卫生室的性质还是私营诊所,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财务统一、药品购置统一都没有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也不够到位。另外,广东省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建立的村卫生站医生专项补助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但由于粤北山区普遍存在一村多站的情况,1万元被多个室瓜分后所剩无几,结果是既没有达到很好的补助效果,又引起了不公平的问题。同时根据补助的考核原则,未达标的卫生室所获得的补助就少,这就出现了越是困难的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越差,就越难获得补助,越难建设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5 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村卫生室的情况,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推进村卫生室的体制改革,逐步划分出两种职能的村卫生室。选择一部分村卫生室专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保障;另一部分村卫生室继续实现一般医疗服务职能,并逐步走向市场。目的是整合资源集中办好每村一所公立性的村卫生室。第二、切实改进对村卫生室的管理,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减少村卫生室的经济负担。第三、合理引导中医中药在村卫生室的应用,促使村卫生室服务的丰富化,降低医疗费用。四是引入扶持政策,促使上级医疗机构向村医提供免费培训、督促和支持、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7],提高村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调整财政补助,缩小村卫生室间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改造村卫生室,适当提高补助和安排村医退休金,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保证村医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彬,倪荣丽.农村卫生室基本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9):26-9.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0):5-8.
[3]李彬,李泉.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401-1402.
[4]王芝芳,郑全庆.中国乡村医生现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34-235.
[5]韩俊,罗丹,张云华,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68-469.
[6]陈律,肖水源.湖南省浏阳市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18-22.
关键词:农村;支付结算;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03—03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人民银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结合实际,组织银行、银联等有关各方,在取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广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推动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农民、政府、银行和商户的普遍赞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中心,村一级(以下简称村域)的银行机构网点基本处于全空白状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县城和乡镇中心支付服务环境的明显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滞后、村民金融服务匮乏问题日益突显,村域金融服务成本高、获取难。如何有效增加村域支付服务供给,便利村民支付结算,成为人民银行在推行农村金融普惠制方面所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人民银行部分基层行和当地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以及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等方式,较好地破解了村域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人民银行总行对这些支付服务创新及时地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
一、多措并举,推动村域支付服务广覆盖
(一)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实现农民足不出村享受支付服务
转账电话是一种兼具电话功能和POS功能的自助终端机具,可以提供消费、转账、缴纳公用事业费、小额取现等刷卡业务。通常,一台普通转账电话花费约500元,加上取款业务所需的验钞机和保险箱,投入仅2000元左右。与开设银行网点或布放ATM机等相比,转账电话成本低、服务功能强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人民银行大力组织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在各行政村选择代理点(通常为村委、农家店、村卫生所或其他有信誉的村民个人)布放转账电话,实现村村通转账。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大力协调当地政府,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政府其他支农惠农补贴政策结合起来,利用补贴、养老金发放契机,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银行卡村建设,为每一个村、每一户农户发放银行卡,用以承接资金,推动实现户户有银行卡,利用转账电话进行刷卡交易,让农民轻松享受现代支付服务。据了解,目前,山西、福建、海南已基本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其他省(区、市)也正在村域大力推动布放转账电话。
(二)开通小额助农取款服务,便利农民取现需求
小额助农取款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转账电话等POS终端,借助POS终端的刷卡转账功能,由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银行为每个代理点配备一个验钞机和一个保险箱,每日取款通常不超过1000元,免费或少量地向农民收取手续费,取款时验证身份并签章。通过审慎的业务管理,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实现了便农、惠农和安全。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涉农金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设置在行政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合计达17.52万个,覆盖行政村12.81万个,约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23.57%。2011年全年取款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3963.33万笔和346.11亿元。
(三)建立农村缴费服务站,方便农民就近缴费
目前,已有支付机构在村域推出了基于银行卡的手机远程支付业务,设立了“移动支付服务站”,开展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及手机话费等缴纳服务。通过选择服务站代理人(通常为农资店、小卖部、农村超市、小作坊、农村手机维修点等农村零售网点或村干部),开立以其手机号码为标识的移动支付账户,注册绑定其银行卡后,即可由其通过短信等方式发起基于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转账业务,为自己或代理他人办理缴费、转账、资金归集和分账等支付业务,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服务周围农民。代理人仅用一部手机即可营业,并获取佣金收益。受众农民用户可就近缴费,无需奔波往返收费机构营业网点缴费,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村域缴费难等问题,使村民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
二、各方满意,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的社会效益良好
(一)便利了取款,农民满意
在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满足了村民的转账、汇款、消费、取现等最主要、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农取款服务开办前,村域的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需要乘车或步行至乡镇中心甚至县城的银行网点支取,视路程的远近和交通状况需要花费数量不等的交通费和时间,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办,实现了“不出村、零成本”的小额现金特别是养老金的支取,大大节约了村域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交通费和时间。2011年,全国共办理助农取款服务3963.33万笔,以每笔取款平均节约农民交通费2元、节约取款时间4小时计,相当于为全国取款农民节约了7926.66万元交通费和1.59亿小时工时。
(二)改善了民生,政府满意
通过在“万村千乡”农家店、村委等布放转账电话,整村发放银行卡,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各种政府涉农补贴、养老金等直拨入卡,再通过转账电话刷卡取款,实现了政府发放补贴、银行服务、村内取钱的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改进了“万村千乡”农家店等的支付结算方式,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也促进了财政补贴资金的透明、高效管理。人民银行在推行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政策的同时,也促进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万村千乡”工程等其他政府部门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赞同。
(三)拓展了市场,银行满意
通过在广大的村域布放转账电话、发放银行卡并承接政府涉农补贴资金,涉农金融机构不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延伸金融服务,而且获得了大量的银行卡客户,从而直接获得了一定的补贴资金存款,并通过拥有客户而拥有潜在存款,使得这些银行机构在拓展村域金融服务蓝海市场的竞争中抢得战略先机。此外,助农取款业务的开办,较大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网点柜面取款的压力,节约了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
(四)增加了收入,商户满意
转账电话的布放、助农取款服务和农村移动支付服务站的开办,既增加并畅通了农村小超市、农资店等代理点的支付结算渠道,又使其获得了代理业务收入,由此也增强了这些代理点的综合服务能力,聚集了商业人气。
三、推广创新,进一步推进村域支付服务环境改善
(一)进一步推广转账电话并开办小额助农取款服务
相比于布放ATM或设置流动服务点,布放转账电话并开通助农取款服务成本低、好操作、易复制,能够满足村域最主要、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可以更好地缓解村域金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人民银行将利用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契机,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发行和补贴资金直拨入卡,实现小额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二)积极探索利用转账电话等支付终端开办村域缴费业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商品交易日趋活跃,村域的支付结算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水费、电费、煤气费、手机话费、有线电视费、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类缴费业务日渐增多。借鉴城市各类缴费业务模式,结合农村实际,依托转账电话等金融支付终端可以实现村民足不出村户缴纳各类费用,便利村民生活。
(三)支持和鼓励支付机构在村域提供服务
目前一些非金融支付机构在村域成功实践移动支付等业务,说明支付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相比银行机构而言,支付机构更具有开拓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更注重和善于去挖掘并满足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需求。应支持和鼓励支付机构发挥优势,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支付产品或服务,探索既能服务“三农”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为改善村域支付服务环境贡献力量,共同促进我国城乡支付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励跃.促发展,惠民生 促进我国无卡支付规范发展[J],中国信用卡,2012,(7).
[2]张建华,吴焱.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J],中国金融,2011,(19).
[3]魏鹏.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 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水平[J],中国信息卡,2010,(6).
[4]周宗安,孔祥瑞.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J],金融发展研究,2009,(10).
一、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做好自我保护。
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出了致全区广大志愿者的倡议书。倡议书对全区广大志愿者提出了“四争做”;
(一)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二)争做移风移俗的推动者
(三)争做健康生活的践行者
(四)争做疫情防控的宣传者。
倡议书要求全区广大志愿者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团结凝聚起来,统一行动听指挥,科学防控战疫情,为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贡献更大力量。
二、疫情当前,志愿服务党员带头干。
他们没有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副最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誓师会、请战书,一个电话、一个通知、一条微信义无反顾踏回征程面对疫情勇敢逆行,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河东区凤凰党建微信公众号,记录了党员志愿者一天的工作。会议室里早已坐满了人,他们戴着口罩,眉头紧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他们的内心没有一丝怯懦,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党和政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他们组成一支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基层一线守初心、担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一个警示牌、一张办公桌、一条隔离带,他们用担当精神和奋斗姿态,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壁垒。他们和爱心群众踊跃向社会捐赠物资,口罩、消毒剂、喷雾器、护目镜,这些东西在此刻显得弥足珍贵。一笔笔捐款、大额党费汇聚成爱心,他们说,只有战胜疫情心里才能踏实。
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暖人心。
河东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期间自发科学有序的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区朝阳街道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面对疫情,他们主动请战,不畏严寒和疫情,走上街头,勇当奉献社会的勤务员和引导群众的宣传员,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在全街道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这场硬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区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兰州拉面馆青海爱心人士及14位红海棠志愿者出动三辆车,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环卫工人,坚守岗位的所有社区值班人员,奋斗在一线摸排走访巡查的民警们捐助近价值3000元兰州拉面。特殊时期,更要给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多一点关爱。
为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根据上级指示,我村积极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
在村里设立代理点,按照“六个有”的要求进行规范: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发放的便民服务卡;明确代理内容,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代理范围;规范代理程序,抓好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注重选择党性强、作风正、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干部到受理室或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工作;建立代理工作考核制度,把全程代理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述职,对照“一室接待,全程代理,无偿办事,优质服务”的标准来进行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推行全程代理制,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促使乡村干部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干部经常受到教育,使群众可以持续得到实惠。
二是强化了服务效能。推行全程代理制,简化了办事程序,规范了服务流程,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
三是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行全程代理制,搭建了基层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缓解了办事误工、误时、误事等给群众带来的诸多不便的问题。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推行全程代理制,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些群众反映现在办事“只进
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群众干部“两
不找”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变。
五是促进了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推行全程代理
制,带动了农村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利于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改
善创业的环境,对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这项工作总体上发展还是不够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时间一
长工作上难免有所懈怠。所以对该项工作在今后的时间内我们还需要进
一步努力。
渔潭村民委员会
上半年,我们***村的志愿消防工作在低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综治办和姚北消防中队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社会管理创新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思三创”活动开展为契机,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救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活动,确保我村社会稳定。现将我村2012年度上半年的志愿消防工作汇报如下:
一、消防管理职业化
志愿消防队是我村消防安全防范主力军,我们制定了管理有序、措施得力、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建立了例会制度,细化了工作措施,每月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汇报、整改。在防火检查中,我们对辖区基本情况底数清、情况明,重点隐患不失控。检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在检查消防安全隐患中,查出消防安全隐患三起,现已全部进行整改,消除了火灾隐患,确保了一方平安。
二、宣传教育纵深化
为了进一步搞好消防安全工作,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平安消防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消防安全宣传册,进行广泛深入的消防知识普及。同时我们还利用村业余演唱队等现有资源,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应急逃生等知识。为了更深入地提高我村村民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变能力,我们志愿消防队还不定期组织村民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今年5月10日,我们在姚北消防中队的指导下,由街道志愿消防队指导员汪增产亲自为郑巷小学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随后又进行了消防逃生演练。同日,汪指导又为我村村民进行了消防知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和演练,增强了我村村民,特别是郑巷小学师生在火灾发生时生存下来的能力。7月17日,在志愿消防队的组织下,80余名村民代表在村委办公楼进行了火灾逃生演练,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应急逃生能力,也增强了村民对志愿消防队救灾能力的信心。
三、反映能力迅速化
为了提升志愿消防队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了村民能够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志愿消防队,我们在全村各片主要地段新树立了20余块志愿消防队联系牌,并向每户家庭发放了志愿消防队联系卡。今年上半年,5月19日上午9时37分,陈蔡片许鲍一处喷漆厂发生火灾,旁边正好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天王殿和塑料薄膜大棚。8名消防队员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控制住了火势,随后又配合姚北消防中队将火灾彻底扑灭,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安全,使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经过一次次地抢险救火行动,村志愿消防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肯定与好评。今年消防队又被余姚市志愿者协会评为先进集体。
四、救灾能力全面化
志愿消防队在做好救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救灾范围。如今年梅雨汛期间,持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剑江水位不断上涨,志愿消防队积极投身抗洪排涝第一线,在河水即将漫过堤岸之际,志愿消防队及时沿河堤垒起了近200米长的沙包,为全村百姓筑起了坚固的屏障,将河水始终阻拦在河道内。又如在台风“海葵”袭击我村期间,又是志愿消防队冲在抢险救灾最前线,连续4天通宵值班,彻夜巡逻。通过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并组织动员危房住户进入村委办公楼避灾。在台风登陆,也是风力最大的那段时间,志愿消防队员仍旧巡逻在河堤两岸,确保河水不漫过堤岸。使村民生命免受伤害,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今后的消防工作任重道远,面对越来越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深知自身存在的差距。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从预防为主出发,把源头问题治理好。同时要加强训练,不断提升全方位的救灾能力,确保***村的消防工作做得更好,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村志愿消防队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包括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面上机构调查数据, 以及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数据。
1.2 资料收集方法
面上机构调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共抽取348个乡镇卫生院, 东、中、西分别为117个、97个、134个。共抽取608个村卫生室, 东、中、西分别为238个、171个、199个。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抽样选择了山东省张店区、招远市、东阿县和梁山县, 湖北省潜江市、麻城市和公安县, 重庆市沙坪坝区、永川区和荣昌县。专题调查共抽取乡镇卫生院35个, 其中山东15个, 湖北10个, 重庆10个;村卫生室251个, 其中山东115个, 湖北75个, 重庆61个。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 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3 资料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有关政策规定和专家咨询, 把预防保健功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项目。
1.3.1 一级项目:
是指可以基本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政府通过公共筹资具有相应支付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普遍开展且各地区差异不大、全体居民应人人享有的最低保障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一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17项, 村卫生室占有8项。
1.3.2 二级项目:
是指现阶段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且能够开展、但可能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存在地区差异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二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20项, 村卫生室占有5项。
1.3.3 三级项目:
是指在保障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的条件下、现阶段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等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同时鼓励并创造条件保障其开展的服务项目。预防保健功能的三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8项, 村卫生室占有0项。
2 主要结果
2.1 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项目分级开展情况
本文界定的预防保健功能包括预防接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三项功能。本调查中, 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包括免疫接种建卡、4项接种协助处理以及16种疫苗接种, 共计21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精神疾病的管理, 共计12个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包括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慢病的预防与控制指导, 共计12个服务项目;村卫生室预防保健主要包括1项计划免疫接种、4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和4项健康教育与促进, 共计9个项目。
如表1所示, 三项功能的机构开展比例按照项目等级递减也依次递减, 其中预防接种开展比例最高;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最低。另外, 东中西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村卫生室只开展了1项计划免疫接种建卡, 且属于一级项目, 开展情况将在以下具体开展情况中分析。根据专题数据调查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开展比例高于60%, 但是, 慢病发现与管理的开展比例相对较低。
注:*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2 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乡镇卫生院计划免疫中属于原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如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 , 开展比例较高, 均在98%左右, 且各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扩大免疫中乙脑、甲肝、A+C群流脑、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机构开展比例分别为83.3%、76.1%、67.2%、60.3%、56.3%, 地区差异显著;水痘、流感、肺炎和轮状病毒疫苗四类非计划免疫东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情况差异显著, 其中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的机构比例较高, 达到71.3%。
由表3可见, 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整体较低, 其中, 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开展比例高于糖尿病, 糖尿病又高于其他几种慢病;恶性肿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管理开展比例在15%-20%之间;精神卫生对象建档和访视开展比例不足20%, 并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最少。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60%, 而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50%, 糖尿病和脑卒中管理率分别为24.6%、25%、54.8%。
2.3 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由表4可见,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卫生院, 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开展高血压管理的村级卫生室不足35%, 糖尿病管理更是不足20%。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现与管理各项目中, 高血压筛查的东中西部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高血压病例管理及随访的中部的开展比例较东、西部低10%多, 糖尿病相关的两个项目均为东部开展情况最好, 中、西部开展比例远低于东部。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各项目的机构比例在60%-75%之间, 调查的省市间有显著差异。
注释:*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4 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障碍
由专题调查发现,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未开展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情况下上级不允许村卫生室独立开展免疫接种功能, 而是由卫生院、防疫站等上级机构开展;乡镇卫生院未开展慢性病管理的三个首要原因依次是人员数量不足、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缺乏运转资金。而村卫生室慢病管理未开展主要原因是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未能开展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人员数量不够、能力不足、缺乏运转资金、上级无严格规定。
除上述定量数据反映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的制约因素外, 本次专题调查的定性访谈结果反映:居民接受程度不够、辖区流动人口不易管理、资金不到位、收入和工作量没有完全挂钩、卫生服务提供评价标准存在重医轻防倾向、预防保健模式限制、协调沟通受阻等原因也限制了单位各项预防保健功能的开展。
3 讨论与建议
3.1 村、乡卫生机构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一级项目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基本医疗中化验检查和常见病诊疗一级项目。产生村、乡卫生机构这种“重医轻防”原因为:一是基层医疗机构间存在激烈竞争, 村、乡卫生机构为了生存只能增加医疗服务投入而减少预防保健投入, 这使预防保健服务只能在上级政府的政策压力下缓步前进[1]。二是目前一些机构的设置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 条线分割明显, 致使机构功能重叠, 服务上防保空白。西部地区卫生院普遍采用院内设防保机构的形式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且分工不具体。这导致村、乡卫生机构难以满足当地的防保需要[2]。三是, 市场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的配置变成了双向选择, 农村卫生机构本来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人才, 还要在人员引进的问题上受制于编制, 这导致农村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匮乏[3]。另外, 农村地区卫生机构资金短缺, 预防保健服务人员工资低下, 福利难以保障, 卫生机构人员缺乏必要培训, 导致很多预防保健项目难以开展。要加强预防保健功能, 应建立、加强医防间的互动与联系、对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人员系统管理制度。
3.2 村、乡卫生机构主要慢病管理开展程度不足、水平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均不高, 其管理率为24.6%。这和我国推广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和“人人知血压、人人测血压”的目标有很大的差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很多机构仅负责医生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病人, 缺乏社区调查资料;二是部分地区只注重慢性病患病人群, 忽视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三是部分机构对病人缺少跟踪随访;四是很多机构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 以防保人员为主, 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造成病人管理率和有效管理率均较低。
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近, 汪新丽等 (2008) [4]发现2004~2006年开展高血压干预后, 重庆六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病人测血压率高达80%~99%, 高血压病人管理率也提高到30%-60%。可见高血压干预行为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管理水平, 应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支撑、以村卫生室为平台, 利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法[5], 对辖区内三级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同时, 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 并将检出的本社区内的高血压病人纳人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中[6]。
调查结果还显示, 乡镇卫生院糖尿病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分别为27.3%、28.7%、51.7%, 其管理率为25%, 而村卫生室比例更低。糖尿病筛查和管理没能开展的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村、乡卫生机构缺乏检查设备和人员能力不够, 对于糖尿病筛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糖尿病管理应以预防和控制指导为主, 利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7]对社区居民进行三级预防, 对糖尿病人进行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8]。
参考文献
[1]张元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13:18~24.
[2]黄伟, 张亮.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预防保健功能激活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8;7:29~30.
[3]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4;1:85~88.
[4]汪新丽, 张春华.重庆市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高血压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1:62~65.
[5]李立明, 胡永华, 曹卫华, 等.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5.
[6]童钢, 沈妹, 黄玉华.高血压三级管理预防农村心脑血管疾病4年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 2004;6.
[7]周智凯, 高莉雯, 冯铮糖.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
试验在广福乡广福村大村屯廖菊姣农户责任田进行。供试土壤为潴育性沙泥田,其耕作层厚度为30cm,土壤理化性状为:ph5.4值有机质46.8g/kg,全氮3.28g/kg,速效磷30.2mg/kg,速效钾150mg/kg,缓效钾130mg/kg,土壤质地砂壤。前茬作物为水稻,常年产量560公斤/亩,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
表1 试验田块主要土壤养分化验分析结果情况(试验田块基础土壤)
1.2试验材料
供试验肥料:尿素(含N46.3%,柳州产),钙镁磷肥(含P2O512%,贵州福泉磷肥厂生产),氯化钾(含K2O60%,加拿大生产),45%(15-15-15)复合肥(湖南产)。
1.3供试水稻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金优207。
1.4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不设重复,即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处理2),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处理均为200米2,处理间筑田埂相隔,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具体设计方案见表2
表2 对比试验设计方案
1.5试验实施概况
试验于7月18日播种,8月4日移栽,每蔸插植2株,拉线定株,插植规格为21cm×18cm,种植密度为1.76万蔸/亩,施肥数量及施肥方法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施尿素20.0kg/亩,钙镁磷肥26.0kg/hm2,氯化钾12.0kg/亩公斤;30%的氮肥、50%的钾肥和全部磷肥作基肥在耙田时施下;4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分蘖肥,在移栽后7天施下;20%的氮肥于幼穗分化初期施下;10%的氮肥于齐穗期施下;常规施肥处理施45%的复合肥30kg/亩,尿素12.5kg/亩公斤,氯化钾5kg/亩公斤,全部复合肥料作基肥施下,全部尿素和全部氯化钾作分蘖肥施下。(各处理施肥方案见表2)田间管理除施肥不同外,其它各项管理措施相同,按常规方法进行。试验于11月6日收获,每小区单打单收,单独计产,同时各处理取样10蔸进行考种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超级稻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影响
从田间观察和从室内考种(表3)可以看出,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植株明显高,高8cm,有效穗多0.3万穗/亩,实粒数多6粒。其他性状测土配方施肥均好于常规施肥。
表3 各处理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表
2.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为391.7kg/亩,较常规施肥产量351.0kg/亩增产 40.7kg/亩 ,增 11.6%,因而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表4 各处理产量比较表
2.3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扣除投入成本,纯收益分别为1058.5元/亩、915.2元/亩;测土配方施肥区比农民常规施肥区每亩增产稻谷40.7kg,增产达11.6%,节约肥料(纯量)2.68公斤,每亩可比农民常规施肥区增收节支139.24元。说明测土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经济效益。
表5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注:肥料价格按纯尿素2.7元/kg、钙镁磷肥0.84元/kg、氯化钾3.4元/kg,复合肥2.9元/kg,稻谷3.0元/kg。
3.小结
(1)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生物性状好于常规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区比农民常规施肥区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这种方法是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的需肥规律而确定肥料的用量,克服施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促进了水稻增产增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村志愿服务总结】推荐阅读:
地铁志愿服务总结07-24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11-06
志愿服务实践总结11-24
春运志愿服务总结12-07
开展定向志愿服务总结06-15
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总结07-02
志愿服务扶贫工作总结09-12
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11-25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