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共8篇)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1

下面本文从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几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学方法的换位思考

在声乐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原封不动地用在学生的身上。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要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一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地套在另外一个学生的身上,这是决不该发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可以说,每一个来学习声乐的学生都想通过声乐老师的指导,掌握声乐的真谛,学到真本领。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老师。”因此,在上每堂课的时候,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每一个要点。但是声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男高音,他们的声区是不一样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在开始练声时应该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此时老师是否可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呢?第一个学生,我的学习声乐的个性条件是什么?我需要老师给我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最佳声区小字一组的g、a、b 进行下行音阶的练习。第二个学生:我又是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长处是什么?我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我的最佳声区是小字一组的d、e、f,要比第一个学生的最佳声区低一些,老师如果用同样的高音对我进行练习,我会感到很困难。所以老师应该降低练声高音,从小字一组的d、e、f 开始上行音阶的练习,这样我唱起来会很舒服,也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通过换位思考,声乐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声乐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一个声乐教师,他的教学手法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就拿声乐里的气息来说,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就不止闻花香一种手法,还有小声哭泣、大喊远处的人、负重、半蹲等等。

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随时变化,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

比如对性格比较内向的、不爱说话、心思细腻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远离喊人等手法。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应该作相应的变化。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声乐学生的特殊性,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都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一个人又不是时时都一样的,遇到什么事、人都可以影响他今天乃至几天的思想状况以及感情状况。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一次换位,一种思维的换位,一种情感的换位。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要求声乐老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感情状况等。作为学生,也应该多主动同老师接触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告诉老师。

三、声乐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声乐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其二,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就第一方面来说,声乐老师对于声乐教学的态度应是认真和严谨的。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能明白,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中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再就是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的,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通过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调整。每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再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再有,声乐老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要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学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第二方面,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学声乐的学生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学有所成。声乐又是一门抽象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完全需要声乐老师专业的耳朵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声音。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也体现了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不像政治历史那样有标准答案。声乐就是声乐,没有两个人的声带长得完全一样,没有两个人的共鸣腔体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几个学生就应该有几套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说明声乐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学生,此时声乐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找出学生不适应自己教学的原因,开拓思路,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2

在课堂教学中, 通常是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慢, 形成满堂灌的局面,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太少。有些眼高手低的学生, 如果教师不“灌”一套, 还误认为教师没有水平。教师习惯了“灌”, 学生也习惯了坐、听、记笔记。长此以来形成了上课教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此, 教师应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换位思考。

一先做学生, 后做先生———心态换位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使自己具备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考虑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 或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教师为什么要教授这些知识, 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教非学生所需”, 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学生被动学习;如果学生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该学什么知识, 又可能造成某些弊端, 如“所学非社会所需”, “想学非教师所教”, 或者“学得好的非考试要考的”等问题。因此, 就应该让教师知道学生想学什么, 让学生知道教师能够教授些什么知识和为什么教授这些知识。要实现这一点, 就必须使教与学这两大主体能够“信息交流”, 而“换位思考法”正是有利于这种“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社会的急速变化, 知识变得越来越多元, 学生所知未必比老师要少, 学生得知未必比老师要慢。教师应改变心态, 秉承“先做学生, 后做先生”的精神, 在“学中教, 教中学”和学生共同成长。

二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思维换位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是讲得越多就越好, 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天南地北、口若悬河, 然则离题万丈。学生则成了变相的“麻袋”、“点读机”, 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的“聋哑”英语学习者, 改变教学模式先要改变教学思维, 新时代新课改呼唤着教学中的新思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价值。而作为学生, 他判断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否有价值, 也许只从对自己未来发展是否有帮助和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这两个方面评价。所以,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围绕学生的这一想法, 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妨采用“正、反、合”备课法。“正、反、合”的思考方式, 是指通过变换视角, 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多元思考纵横利弊之后, 确定出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当你准备一节课时, 要反复备课三遍;第一遍为“正备”, 即从教师教学立场, 梳理出教学要求中的要旨、重难点, 书中已有的例证、材料, 恰当的教学方法、途径等;第二遍为“反备”, 即假定自己是个学生, 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 检查教学进度和难度是否合适, 分析基本知识是否讲深讲透。学生是否掌握了系统的知识, 能否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 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遍为“合备”, 就是说, 把“正备”和“反备”的结果综合起来, 纵横利弊, 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兴趣要求, 并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益, 能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技能和方式方法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更高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换位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同一个事物,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们只要将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 寻求新的角度, 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这就是常说的“仁者见山, 智者见水”见仁见智问题, 也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喜欢掩饰自己, 甚至以假象出现, 以至于教师时常误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因而, 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采取“换位”思考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也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语) 。教育工作者情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脱学生那双明亮的眼睛, 反过来, 自己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内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教师不妨放下“为人师表”的架子, 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 多掂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哲理, 尽量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 使自己的处理方法更接近学生心理, 为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是“人”, 不是“容器”,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 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要努力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360度, 悉心洞察学生的方方面面,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尊重、理解学生, 进而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另外, 教师还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式, 在师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倾诉的立交桥, 就像贴心的妈妈、知心的朋友一样关怀他们的成长, 深入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各种方式达成师生感情融洽的境地, 并促使学生自我精神保健的学习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统的完善。

四坐在对方的椅子上———位置换位

(一) 教学中的师生换位

教学中, 不妨有时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交换一下, 即“老师是学生, 学生是老师”。也就是说, 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因为学生告诉了我们教什么、怎样教。师生换位, 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从心灵深处去了解学生想什么, 需求什么, 从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自觉地、主动地与学生换位, 从学生的学习目的、视野角度、文化层次及知识结构来挑选教材, 准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将原来“我如何教这堂课”的授前思考转变为“学生怎样才能领会这堂课”, 从过去的“我怎么教你就该怎么学”的教学态度转变为“你怎样能接受我就怎样教”, 摆脱“教师中心”,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 课堂情境中的角色换位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并不断诱导其思维, 为学生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 为其角色换位提供有利的条件。

创设的情境中的“换位”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包括学生与主要人物之间, 与次要人物之间, 与周围环境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文章内涵, 进而通过学习课文收获更广泛的知识。故事的主要人物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主要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学会在一定情景中与主人公对话, 还要和他进行换位。

(三) 学生与作者换位

文章就像作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才能算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 以课文为契机, 发现更多的知识。因而在学习中, 教学生学会与作者进行换位思考, 常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而在理解文章上更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五换位思考———教改的一片蓝天

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备课备人。作为一个教师, 当他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课程的易与难, 也不是学时的多与少, 而是要了解授课对象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生活环境和性格品行, 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一所高等学校, 特别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入学者的知识背景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基于这一点, 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案时就应把好脉搏、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的学生在一条知识起跑线上, 同时又因人而异地为文化层次不同的学生设计几种目标平台, 以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贯彻和运用启发性原则, 反思自己的备课质量, 促使自己认真吃透教材内容, 熟悉学生情况, 掌握和运用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思维,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师改变“刻板模式”的教学方式, 提倡形式多样的教学, 打破“讲授法”这种一统天下课堂的教学万能式。换位思考还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有利于情感教育, 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甚至是一种“同伴”关系, 使师生之间真正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将换位思考引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让教师和学生换位, 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 围绕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开展。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径, 并在教学中细心引导。对于学生的昨天, 教师要思考的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品行, 以便“对症下药”, 因人施教;对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 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什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如何给。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过去了, 时代需要并呼唤着换位教学。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要做新型教师, 要学会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中心、唯我独尊”的旧的教学模式,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师想学生之所想, 教学生之想学,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很显然, 换位教学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李蔷.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浅析教学中学生的作用[J].江西教育, 2003 (21) .

[2]李玉凤、贾志民.“换位思考”教学反思[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9 (3) .

[3]娄兴平.浅谈教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教育论坛, 2007 (2) .

[4]莫盛秋.试论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5]莫文娟.浅议教学工作中的换位思考方式[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6]潘晓霞.教学中的换位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7 (12) .

一年级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3

一、换位思考,就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同事和我一起教一年级语文,开学刚刚过了两个星期,他来问我教到了哪一课,我说教到《 j q x 》这一课,他惊讶地说:“你才教到《 j q x 》啊!我已经把汉语拼音教完了!”我也惊讶地说:“真的吗?那么,学生都学会了吗?”他说:“汉语拼音挺简单的,我估计学生们都会了。”后来,我建议他拿回头来再教一遍,一边教,一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有些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是理解不了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变换角色的意识,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抛弃自己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蹲下来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蹲下来才能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蹲下来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一套教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换位思考,就要扮演学生的角色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为了能够上好一年级语文课,我向邻班的高老师学习,到她的班里听课,她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当她的课进行到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她找了一位学生上台做小老师,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我当时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吗?

扮演学生的角色是从心理上去扮演,站在一年级学生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学生的某种切身感受。比如,设身处地地想想:“老师让我们好好写字,我每次都是好好写的,为什么还得不到优秀呢?”“老师叫我们早晨要多读书,可是,我读了两遍就不想读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去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时,也能够把任务说的更清楚,更具体。教学相长不就是这样吗?换位思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转了。

三、换位思考,就要回忆过去的往事

回忆过去的往事,回忆自己上小学时的学习情景,找回那段美好的记忆。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年里换了三位老师,其他两位老师,现在几乎想不起来是什么模样了,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老师,就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有时说、有时笑、有时唱、有时表演,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好玩,所以,至今,我还能想起他模仿“马儿跑”的动作,还会唱他教我们唱的那首古诗。

可见,一年级的教学是需要激情的,教师要能够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富有童趣的游戏,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在玩耍中学,学得轻松,记得深刻。

四、换位思考,就要唤回自己的童心

植物学家海德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所以,教师需要像孩子一样,也就是要拥有童心。没有童心,你就走不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不会接纳你,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影响就十分有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童心,真正理解童心、童趣呢?只要我们做到,孩子三岁我们就三岁,孩子十岁我们就十岁,孩子十五我们就十五,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拥有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上学期,宿豫区教育局搞了一个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一年级是执教《草原的早晨》这一课。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与其他几位老师略有不同。他们都在幻灯片上直接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而我把这些词语粘贴在一只只小羊儿的身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小羊儿从圈里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一边跑,学生一边认,小羊儿越跑越小,如果学生不能够快速读出来,就会看不见这个词,无形之中给学生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学生特别激动,觉得好玩,在认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眨眼睛的,教学效果特别好。这一教学环节显然是成功了,原因是,这一环节是以儿童的心态设计出来的,符合儿童的心理。

要进入童年的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老师就必须在某些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把自己视作孩子的朋友,处处用宽容和理解去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教育。

唤回童心,就要学会感受快乐烂漫的童趣,感受天真直率的童真,感受口无遮拦的童言,感受小孩眼里无小事。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孩子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理解就是换位思考,要有童心,要知道现实内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一年级语文老师。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篇4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中学 彭文学 邮编:255000

电话:***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争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要看如何对待和解决矛盾。

(2)教育学生建立全面的人生观,多角度思考看问题,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4)学习研究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怎样通过具体案例教育学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

二、活动重点

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三、活动难点

使学生由己及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理智的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四、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网络讨论

五、活动准备

同学们借助网络搜索与换位思考有关的内容并发到我们的群论坛里。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观察自己或身边同学发生矛盾的小故事,并制作成ppt。

六、本课特色:

1、班级故事引入,引起学生共鸣;数字故事引入,加深学生印象。

2、借助qq聊天平台,激发学生兴趣,畅谈自己的感受,实现全员参于班级事务管理。

七、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

1、班级故事

学生因为一支笔发生的冲突,王兴隆想:“徐锋锐手里的笔好像是我的,上次刚丢了,不会是他拿去了吧,要不问问徐锋锐吧?”

问:“徐锋锐,那支笔是谁的”

徐锋锐说:“ 高海洋借给我的。”

王问:“高海洋你的笔是那里买的?”

高海洋说:“ 从小超市,是我的笔,怎么了?”

王想:“那肯定是我的笔,一定是他们哪去了,想个招惹惹他们”王传了张纸条过去,上面以高海洋的名义骂徐锋锐。

徐锋锐说:“你凭什么骂我?”于是和高海洋吵起来了,于是越吵愈大,平静的教室开始嘈杂起来

学习中的徐金浩说:“ 闭嘴,徐锋锐!”

徐锋锐:“徐金浩,你凭什么管我,你又不是班委?”

徐金浩走过去,再次制止他,冲突中俩人发生了打斗,后来直接拿起了板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凳……

2、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换位思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请同学们先欣赏机组图片。

(二)图片欣赏,初步感知

师:这两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旋转图片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师:这幅图片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关键是你关注的是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师:通过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启发?

师小结: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场,进而有两者可能完全矛盾的想法,于是许多摩擦间隙就会出现……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站在他人的角度,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三)案例探讨,解决问题 思考:

(1)假如你是徐峰锐,你当时会怎么做?(2)假如你是王兴隆,你当时会怎么做?(3)假如你是徐金浩,你当时会怎么做?

请同学们任选其一,在qq群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观点。

(四)反思自我,剖析自我

师: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摩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或你观察到的平时其他同学在教室里发生的矛盾与摩擦。并把这个过程写在我们的群论坛里。

找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并选择几名同学制作相应活动过程的幻灯片,并给出相应的讲解。

(五)了解历史,学习榜样

请同学们通过百度搜索等工具,找一找历史上成功的案例。

发到我们的班级博客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看一下其他同学找的内容,写一下自己的感悟。通过回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六)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1)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将怎样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周围的朋友接触交流。

(2)师:换位思考,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大智慧的象征,强者显示自信的表现。换位思考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七)班主任小结

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地讨论,积极发言,同学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认识也非常深刻。宽容、理解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遇到矛盾,我们要冷静。心中有他人,多为别人想想,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班会上的感悟,付诸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诗中结束我们此次班会。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换个角度,心中一片天

别人也许是对的,不要让自己受执着的困惑,便能了解万物,欣赏及认同世间一切。

己所不容,勿施之于人,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闭门常思己之过,才能不断进步。多宽容别人,必能换来真诚和友谊。

八、活动反思

设计思路:本次班会是基于班级内学生之间小摩擦不断,甚至有些同学开始因为小事情就动手打架的基础上召开的。在班会开始之前,我将班级案例做成数字故事,作为此次班会的引入,旨在加强对大家的震撼感,使同学们以最简洁而又直观的方式了解事情的起因发展。在班会正式开始时,首先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的结论可能既然相反,只要换个角度,事情可能有180度的转弯,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处理他。之后让学生们回到最开始的班级案例《一支笔引起的……》,使同学们开始探讨,自己成为其中一个当事人会怎么做,并通过qq群聊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群聊旨在扩大探讨的范围,让同学们更能够畅所欲言。下一环节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希望同学们把换位思考的思想用在自己身边,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摩擦。之后让学生开始搜索历史上有名的换位思考的故事,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旨在给大家找到榜样,加深学生对换位思考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小结、班主任小结结束此次班会。

班主任技能之主题班会

傅家中学

彭文学

《换位思考》

反思:

1、本次活动主题选材于班级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案例探讨解决班级内实际出现的问题,也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但这次班会只是换位思考教育的一个开端,在今后不可避免还是会出现学生闹矛盾的情景,但我将会这节主题班会课延续下去,离开了课堂,教育仍在继续。

2、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学生能够利用聊天软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无形之中打破时空的界限,更多的学生参与,更多的心理话可以说。

3、设计上少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虽然在课堂小结时谈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教学反思_换位思考 因材施教 篇5

直播上课的第二周,没有了第一周刚开始直播的羞涩和胆怯,对于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周一的第一节课,大家上课普遍的不积极,上课前的点歌活动也没有人参与了。自己当时也挺失落了,但是还好上课前立马调整好心态,讲授新课。课下反思了一下,清明节很多学校都放假了,但是我们学校平常学习任务就不重,只有每天上午才有课,可能是出于这原因才没有放假,而学生们可能有些怨言,对课堂有了排斥的情绪。其次,每节课的课前活动都是点歌,学生们对此可能已经麻木,下次课可以找一些英文电影,改变一下活动形式。最后,一节课有60分钟,确实是比实际课堂时间长点,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放首轻音乐,稍微让大家放松3-4分钟。

周三,给大家安排了场考试。书已经学了一半了,安排一场考试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果很是让人失望,出的题不是很难,中等偏下,题目中还包含上课讲的原题。学生的成绩差距很大,有将近满分的,可也竟然有几个十几分的。很是让人苦恼。十几分的那几个同学毫无疑问地就是上课不听讲,布置作业也不写,催他们作业也不交的那几位。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班的班主任主动联系我,问我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和老师交谈之后,豁然开朗了很多。

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老师以为很简单的题,学生们并不一定会。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上课的情境,实在是把学生的英语水平想象的太高了。通过最近的作业以及考试来看,学生很多单词连读都不会读,在讲课文的时候,还是很有必要一句一句地念出来,一句一句地带着大家翻译,讲解知识点。其次,对大家英语水平判断失误,主要还是因为缺乏交流,缺乏测验。在课堂上还是要多发问,多点名。就算是浪费时间,每节课也都要适当提问。对于提问连麦,这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很排斥,不搭理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记他们旷课,给予惩处。下周可以试试这种方法,被提问到的同学有权利点名另一名同学连麦,如果对方无响应,就由这名同学负责提醒对方,负责督促其=对方被惩罚的任务交给课代表。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框选取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的社会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与艺术是根本,它还涉及到做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为要做到心有他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方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所以,本框对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相对应的课标内容

本框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自身的经历,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5、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如何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讲到与父母交往,与同学朋友交往,与老师交

往的内容时都有提到和使用到换位思考的方法,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为此,在进行本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和

讨论中,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学习方法和技巧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和交流的经历、感受的方法。所以,课前要分好合作小组,并明确组内分工。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框主要是案例分析、讨论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关注那些平时粗心大意、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经验,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而对那些反应快、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框内容,都能有所收获。

三、教学方法

本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善于创设情境,分析背后的条件原因,找出其蕴涵的知识与能力。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于一些有疑惑或争议的问题,启发学生先思考后讨论,达到准确认知,加深情感。在课外,建议让学生准备好经历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互动是本框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程序

1、设计思路

活动一:

七嘴八舌 活动二:

小品表演 活动三:

动画欣赏 活动四:

自由论坛 活动五:

金睛火眼 活动六:

方法介绍 活动七:

新课小结 活动八:

身体力行

2、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通过生活事例《车上的和车下的》(见附录)导入。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车下的”人多,“车上的”人少。所以,当“车下的”挡路、挤车或者放怨气、发牢骚的时候,“车上的”一定要忍耐一些,宽宏一些。理由就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活动一:

七嘴八舌

请学生结合本班或本校中“起外号”的行为进行评价。

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让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小乔的事例。(把书本P106的事例进行演绎)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①同学应该疏远小乔吗?为什么?②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情景剧亲切、生动,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第①问题允许学生有正反方面的不同立场、看法,使其擦出思维的火花,改变定向思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引导学生感悟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活动三:

动画欣赏 欣赏动画: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态度回报你。通过动画的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希望别人怎样对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四:

自由论坛 ① 显示“小玲的故事”,设计

自由论坛(先由小组讨论,再由组内代表发言):

如何你是小玲,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②显示图片“公交车”,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公交车上,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

③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播放图片,体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与人为善,体会人间的温暖。通过讨论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和想法给予肯定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才会懂得奉献。

活动五:

金睛火眼 以“欣赏”为题材进行活动,要求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可以使学生明白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六:

方法介绍 引导学生对上面“欣赏”活动的分析,归纳出一些欣赏别人的方法和技能。(如:用心观察、有事实的根据、发自真心的赞美等)(参考附录)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别人的一些方法和技能。

活动七:

新课小结 师生一起对本课做小结。通过小结,回顾所学内容,整理思路,使知识系统化。

活动八:

身体力行

布置作业:

1、现在起,就请你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赞美别人,把它当成一种习惯。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

可以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达到学以致用。

附录:

1、生活事例

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马路上,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嘟囔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口不逊:“怎么?找死啊!”一个人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让每一辆过来的公交车都在此停下,立即停下。后来,这个人终于挤到了车上,但他立即就喝令关上车门,并怒目而视那些仍然往上挤的人,盼望这辆汽车加快速度,永不再停。同是一个人,在车下是一种态度,在车上又是一种态度。在车下的时候,看着车上的人有毛病;等到自己上了车,又反过来看着车下的人有毛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车下的”人多,“车上的”人少。所以,当“车下的”挡路、挤车或者放怨气、发牢骚的时候,“车上的”一定要忍耐一些,宽宏一些。

2、小玲的故事

小玲的同桌曾经因为一件小事而误解了她,小玲为此一直耿耿于怀。终于有一天,小玲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在一次考试中,同桌忘了带橡皮了,可小玲就是不借。你认为小玲对吗?为什么?

3、欣赏别人的一些方法和技能:

第一:用心观察。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讲出赞美的话,是因为没有认真去观察

对方,找不到可以表达赞美的事实,所以迟迟开不了口。事实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找得到值得你赞美的地方,只要你愿意用心。

第二:赞美,必须发自真诚的内在,并且有事实的根据,才能感动人。否则,很容易流于肤浅,变成阿谀谄媚,效果适得其反。“赞美”和“谄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所陈述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没有过度的夸张或扭曲;其次,就是动机是否单纯。由衷地赞美,是不求回报的,并没有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好处,所以绝对不会沦为“逢迎拍马”。

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7

一、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换位”思考

心理换位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多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思考问题。

1. 教育教学中的“师道尊严”转变为“人人平等”。

教师, 作为课堂的教学的主导者, 要在知识上主导, 在情感中主从, 即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与沟通, 以心换心。教师要多从学生的体验出发, 少一些训话、批评、指责, 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帮助, 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1]教师一定要杜绝把自己课堂的管理者的身份看得太重的心理, 在课堂中高高在上。这样的课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严重阻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也会在学生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教出被学生喜欢的课程呢!在我们的物理课程教学中, 我们努力提倡“心理换位”,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譬如, 我现任班级陈同学, 很多老师都说他是班上异类, 成绩差, 我行我素, 不认真听课。但通过我的观察发现, 他的观察力和知识深度比其他孩子要强得多。我尝试着用实验中的细节引起他注意, 请他回答他观察的细节, 发现他每一次都答得比其他同学完整详细,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信, 逐渐转变学习态度, 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2. 教育教学中的“教师的严厉”转变为“父母的严爱”。

初中的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 兴趣、爱好和理想都不稳定, 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但独立能力较差。教师要掌握好学生心理特点, 应该像学生的父母一样更多地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学生的心态, 用爱心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 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心理上更加接近, 感情上更加融洽, 学生就会以同样的爱回报教师, 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 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2]

二、教育教学中“观念换位”的思考

1. 教育目标必须换位。

不得不承认, 课改的目标是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但是基于教学资源有限, 教育竞争激烈的格局, 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把学生的成绩提升到了比最初教育目标更高的位置。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不得不在此呼吁, 我们必须把错误的认识转变过来。把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我们必须有容乃大, 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时候, 不是简单的知识, 更有方法和精神。拿物理课程来说, 我时刻提醒学生们,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既要学习这门科学中思维、方法、知识, 也要学习这门学科中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物理学家及其科研事迹能促进知识与科学态度的学习, 如牛顿的“牛”, 他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他的“顿”, 在实验室把“手表”当成“鸡蛋”来煮, 让孩子们体会他在研究中的专心致志。在物理量学习时, 我强调物理单位是物理量的生命, 有单位的物理量如果没有了单位就没有它的现实意义。在物理习题练习中, 我尽量锻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形成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独到的能力和感觉, 我简称为“物感”, 我把它比作为英语学习中的“语感”。

2. 教学方式必须换位。

在教学方式上, 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换位。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到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上获取知识, 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过死的现象,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各学科之间要互相渗透, 文理协调发展, 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学生偏科现象,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我们让孩子走出课堂, 通过家庭实验, 图书馆查找资料, 相关跨学科问题的设置及解答, 文理交融的比喻分析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到操场上去了解平均速度;在家里观察水的沸腾;到图书馆去认识与导体、绝缘体相关的超导等等。

3. 培养模式和途径必须换位。

①由面向优生转为面向全体。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 利用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通过在学生中成立物理社团或物理兴趣学习组来发挥不同学生的物理特长。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各类社团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发展舞台。对于学习知识要求高的学生, 推荐他们进入“知识学习组”, 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科学前沿知识;对于喜欢奇思妙想的学生, 推荐他们进入“科技创新组”, 鼓励他们创造发明, 把自己的新奇的想法, 变成自己的作品;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 参加“科学实验探究”, 总结自己的实验结论, 找到课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多年来, 社团的学生分别获得过全国或市级物理竞赛一、二、三等奖。有一名张同学, 因竞赛优异, 特长得到认可, 获得重庆市破格报送“北大理科实验班”;有一名杨同学, 发明的“卷筒纸取芯器”获得全国宋庆龄创新发明金奖, 发明的“安全插座”获得重庆一等奖。这些同学中不乏成绩中等及更往下的, 但是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而这个工作正应该是我们教师去发掘的。②由智力素质转为人文素质, 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教育教学中“角色换位”的思考

角色换位的实质就是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 去思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学什么、需要怎么学、如何被引导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 转变为知识的分析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成长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3]

1. 由备“知识”转变为“备知识和学生特点相结合”。

教师备课活动的重点不应仅仅在于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 而应转变为研究知识和学生, 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研究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和所学知识关系, 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备课活动不应该仅仅琢磨教师怎么教, 更要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么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 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点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 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 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活动应思考的问题。

2. 由“单一的课堂”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师如果把自己安排在教室的一张课桌上, 一样会厌倦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口、几张幻灯片的周而复始, 所以教师必须阶段性地推陈出新, 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 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情景的设置等方面注入新鲜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形式多变而中心不变的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课堂。①教师在教学模式上, 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合作型, 甚至逐渐转变为互教互学型。让独立学生自主预习,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老师只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 让他们代替老师做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工作和课外辅导, 老师在课堂上只对极个别问题进行答疑。②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该收集更多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如文字资料、图片信息、视频信息等, 让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了解和接触所学的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由老师变为朋友, 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 通过教师正确引导掌握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3. 由“追求问题答案的唯一”转变为“问题答案的灵活和多样讨论”。

善于思考比一个标准答案更加重要, 如果一个问题的设置只鼓励获得唯一答案的学生, 而否定了善于思考的学生, 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投入到思考中, 并进行充分讨论, 真正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对于答案固定的封闭式问题, 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唯一性答案有质疑的权利, 在教学中不急于公布答案, 给学生以阐述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 利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还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题, 主要因素之一是长期养成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 或满堂问满堂答的习惯, 扼杀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 养成学生善于提问题的习惯, 真正使课堂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舞台。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特点鲜明,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加应该重点关注“换位思考”带来的影响, 更加应该从学生的方方面面, 教育教学规律的方方面面去强调学生的特点, 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更应该多关心和爱护学生, 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正轨, 思想的正轨, 只有方向的正确性, 才能保障教学的效率。我们也相信只要平时肯下功夫, 善于下功夫, 将换位这种方式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上, 我们一定能够让现在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本文通过对“换位思考”的内涵理解, 提出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理换位”、“观念换位”、“角色换位”, 并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 从教育培养的角度, 从学生成长所需的角度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将具体的措施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推动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换位思考,心理换位,观念换位,角色换位

参考文献

[1]闫伟.师生换位思考构建和谐课堂[J].信息教研周刊, 2013, (4) .

[2]殷加东.班主任学会换位思考[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2, (12) .

换位思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篇8

一、换位思考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和谐的教学关系,力求把创新和情感教育融入英语课堂,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人,使他们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引导、启发和鼓励,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三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学到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而英语课堂上的换位教学不仅可以处理好这些关系,而且可以促进教与学。

为了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使英语课堂更有实效,本人认为转换课堂角色,将“师生换位教学”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尝试。教师将某篇课文、某节课或一节课的一段内容交给某个学生,由该生当“教师”在讲台上向自己的同学讲授课程,教师在台下和学生一同听课,并评判学生讲课是否正确。例如,在教授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的时候,可以预先指定了一个中等的学生,让他做“老师”,让他和同伴合作去找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并设想教学步骤。学生从以前的坐着听变为台上讲,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英语变为乐学英语。教师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思维广、有创新,也可以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方法,虽然不是那么的全面系统。英语课堂上的师生换位,真正可以使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讲述、多评论。学生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压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当然,教师的应该提前做好引导的工作,指导“学生教师”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换位思考在英语课堂上的意义和作用

在和谐融洽的师生换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不仅达到了互动,而且做到了教学相长,完成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尝试既使教师尝到了甜头,也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换位思考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换位思考法”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2.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角色换位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3.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换位思考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思考”中却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后进生不受重视,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思考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换位教学顺应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让学生当“老师”,“零距离”接触教的过程,教师也由一个居高临下的教师“演员”变成多个形象各异、平等亲近的学生“演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新鲜感和吸引力,因而更关注学生“老师”讲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加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有利于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只要教师适时给他们提供机会,就能为他们鼓舞斗志,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师生换位使学生体验到了平等和成就感,体验到老师爱心的付出,而不是仰望。他们也会报之以爱,热爱老师,热爱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常常换位思考和换位教学,将心比心,善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去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从而选择最具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真正协调好“教”与“学”的双重角色,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更有层次和实效。

上一篇:一岁三个月宝宝智力开发的方法下一篇:单位消防安全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