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精选11篇)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1

刘天喜

(工作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中学

邮编:528425)

摘要:本文对执行新课标以来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五个应对对策。

关键词:问题

原因

对策

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已经使用好几年了,但是学生的厌学现象比旧教材更加严重了。学生的学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们更是十分的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厌学现象更为严重。

下面笔者就学生厌学现象更加严重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厌学形成的主要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

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超工作量,一星期十四、五节课,还有早晚自习,教师忙于应付上课、备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很少能挤出时间用于钻研教材教法,致使一些教师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英语课堂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不严格遵循语言教学,全面贯彻英语教学原则;教法单一呆板。现行的教育体制促使老师搞题海战术,加上各种月考、统考,竞赛及各类名目繁多的激励措施,教师只能从应试方面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围绕考试指挥棒,采用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灌输知识。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也只是分数,学生天天为分数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厌学。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缺乏热情,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乏关爱。我们走进课堂,常常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回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这也必然会影响学生情绪,导致学生厌学。

2.学生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绝大多数学生把英语只是当成一门课程学习,他们别无选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无法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语言的意义,有的学生受到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自己将来不出国,学英语根本就没有用。有的学生学英语是出于父母的压力,内容简单、容易、新鲜的就学一点,内容较难的、复杂和枯燥无味的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科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不主动自觉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再加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不按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必然下降,导致厌学。三是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如死记硬背单词,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不认识音标,不会拼读生词,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背诵,今天背了,明天马上忘记。又如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句型理解不透。造句、写作文只知道生搬硬套,写成中国式的英语,不能遵循英语习惯逐词逐句翻译等。学生越学越吃力,越学心理负担越重,甚至害怕学习英语,最后不愿学习英语。另外,学生基础差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是因为在农村有些小学英语不被重视,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结果到了初中,由于小学英语基础不牢,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二、解决厌学问题的办法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1.明确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何在,即使对英语很有兴趣,那也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消逝,那么兴趣会渐渐消失。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学习对将来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就使他们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我们所的面对初中学生,因此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不能一味地说教,讲大道理,他们是听不懂的,反而会感到厌烦和反感。教师可以针对初中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办法,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比如,可以将学生当前的学习经常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他们体会到学有所用,目前的学习对以后的生活是有帮助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英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懂得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它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明白祖国建设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知晓世界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挑战。这样,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基本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中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如学生学习有关打电话的交际英语时,让学生用道具电话、真实电话号码,真实姓名打电话邀请参加一个party,打电话相约去郊游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只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钻研教材,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捷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法。例如,老师可以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引入教学内容。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拟购物、看医生、问路等做对话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课堂能否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要精讲精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四十五分钟听老师讲解是不可能的,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利用,谈何培养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坚持精讲精练和少讲多练,要为学生营造边做边学的良好氛围。

3.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有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从教材中获取信息,从而发现问题,记录问题;指导学生在听课中学会自主学习,整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以有知识和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自我评估,仔细审题获取信息,建立知识模块;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归纳等。例如英语基础知识——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要注意重复和归纳,教给学生基本的构词法,或分类总结法等。例如,英语中有一部分单词是在词根上加上前缀或后缀而变成的,如-er或-or 加在动词后表示实施此动作的人,teach一词是动词“教”,而teacher是名词“教师”;act是动词“表演”,名词“演员”是actor。这类单词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此法扩大词汇量。再如:记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其中以字母o 结尾的单词有些加-s 有些加-es,让学生记住这样一句话“英雄(hero)爱吃西红柿(tomato)和土豆(potato)”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来,句中三个名词都是加词尾-es 构成复数形式。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一些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音标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构词记忆法、日常生活记忆法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中找到乐趣。当然,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鼓励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润滑剂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对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敬爱和信赖,会在师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之火,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5.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学习心理”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于差生来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不论在课堂提问,还是在单元测试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比如,让基础差的学生优先回答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取长补短、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信心。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法,帮助厌学学生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与成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2

一、主要原因

(1) 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厌学英语的重要因素, 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很严重。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认识不到英语的重要性, 并且对子女的教育放任自流;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监督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学校的事,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2) 学校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有限, 不能创造出对英语学习有利的环境, 甚至有些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发音不标准, 教学传统, 伤害了学生的进取心。加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 对学生的评价,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学校只重视优等生, 而学困生得不到尊重和帮助, 以致成绩越来越差, 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一次英语测验失利就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受挫, 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还有些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贪慕虚荣, 喜欢攀比, 根本就没心思学习, 更别说是对他们比较困难的第二语言了。还有学生与教师相处得不融洽, 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喜欢与老师对着干, 这些都加速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

二、基本的对策

(1) 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给人以舒适、亲切的感觉, 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满怀热情地去学习。例如, 可以利用英语黑板报, 刊登一些名人名言以及异国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

(2) 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保证。因此, 教师要用真心来关心、鼓励学生,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要同等对待,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 千万不要嘲讽他们。教师耐心细致的关怀一定会让他们感动,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教师, 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他们喜欢上英语。

(3) 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都很压抑, 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不爱学习。因此作为家长, 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创伤。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 对其进行教育时也要注意方法, 要及时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为他们提供一切英语学习的机会, 如买MP3, 让孩子多听英语。让他们在温馨的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4)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可以增加人们的满足感, 还可以激发其更上一层楼的欲望。为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尤其重要, 例如, 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些有把握的问题, 鼓励他们上台用英语朗读、对话、表演, 成功后及时进行表扬, 从而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学生有了成功的机会, 积极性就会提高, 自我实践的欲望也就会更坚定。

(5) 增加课堂趣味性。单一的教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 失去学习的动力, 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中学生好动、好胜, 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由兴趣决定, 这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例如,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英语交流;教学可采用讨论、演讲、表演、对话等方式进行, 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6)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长期以来, 教师上课都是严格按照教材的思路进行, 学生没有质疑的权利, 也没有思考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say“No”, 打破思维定式, 从多个层面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的求异精神, 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Talking、Reading Task、Speaking Task的课堂活动中经常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的形式, 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例如在Unit 5的Reading Task教授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不认同比尔·盖茨观点的想法;在Unit 4的课后练习中, 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旅游景点宣传海报的制作;在Unit6的Talking中要求小组用power point的形式介绍名人。学生具有创意的作品一定会让教师喜出望外, 教师不要忘了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那些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热情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5

初中生正是渴望学习新知识、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年龄,但却有少数初中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种种表现

1.缺乏学习动机,兴趣不高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在动机上表现为直接动机,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参加工作,缺乏有作为、有理想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消极对待学习

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地学习,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

3.胸无大志,只顾眼前利益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只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过强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一旦失去教师的辅导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他们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知识的过早入侵使学生没上学就已厌学

现在很多幼儿园办成了小学,不少幼儿园迎合家长的心理,喊出一个口号:“别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进行强化教育了,他们从小就认字,学英语、心算,学其他兴趣特长,非常忙碌。结果很多小朋友,还没上学就已厌学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曾说过:“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可能造成孩子智力发育的偏瘫。”其实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过早地让知识教育入侵,一味地重视孩子知识教育的灌输,而忽略了情感、想象力等因素,就会导致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其他方面的潜能也随之消失。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忘掉,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工作、任务和形势。真正的学习,并非学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经常更新自我,内在的喜悦和快乐,就会像泉水一样从心里涌现出来。

要让学生热爱学习,除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外,更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因为渴望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动力。只要学生对知识有一种饥饿感,就会主动、积极地探索,而让学生对知识有饥饿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其对某种东西感到好奇。

2.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唤醒其心中的沉睡巨人——自信,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是潜力无限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心理还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如果能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就会往积极方面想,斗志激昂,全力以赴,走向成功。如果处处受人打击、否定,他们就会往消极方面想,丧失信心,斗志全无,从而走向失败。有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只老鹰下的蛋被大风刮进了鸡窝,老母鸡将这只蛋和其他的鸡蛋一起孵化了出来,从此小鹰在鸡群中开始了生活。由于生长在鸡群中,小鹰不仅走路像鸡,连叫声也像鸡,但众小鸡还是嘲笑它:“你看你长得多么难看,脖子细细的,腿长长的。”小鹰也觉得很自卑。有一天它独自外出,不小心迷了路。这时飞来了一只老鹰。小鹰惶恐地问:“你是谁?”“我是老鹰”老鹰问:“你是谁?”小鹰回答:“我是鸡。”老鹰说:“不,你不是鸡,你是一只鹰。”小鹰说:“我真的是只鸡,我在鸡群里长大的。”老鹰说:“你看你和我长得多像,我们有同样的长腿,同样的细脖子。你是一只鹰,你应该像我一样飞翔。”从此小鹰开始向老鹰学习飞翔,终于有一天小鹰飞上了蓝天。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只掉落在鸡群里的鹰,只要教师善于指点迷津,激发其自信,他们就会振翅飞向蓝天。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潜能,对于这巨大的生命潜能,一方面要开发,另一方面要保护。教育要唤起自信,自信是开发生命潜能的金钥匙,只有在宽松的环境和个性化的评价中,人的自信心才能得以确立和滋养。

孩子厌学怎么办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4

1、要观察孩子是否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和父母进行语言沟通了,学校或者生活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情绪有没有和父母沟通过,如果是沟通的问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纠结的地方,比如这道题不通或学校里情绪不好,和同学们有点矛盾,父母要和他去沟通,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2、孩子不爱学习,试着和孩子沟通以后,看看孩子自己能不能够解决,如果他愿意自己解决问题要多鼓励,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交朋友,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以后问题就逐渐解决了。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陆河县南华镇碧水小学(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级6个,学生24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孙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地帮助和解决;孩子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只能藏在心里,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因为缺失了父爱母爱,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如何进行教育?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我们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课题的进展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一年来,课题组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有关理论,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家长如何与学校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谐家庭理论与实践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学原理》等。

2、加强集体研讨,形成研究合力。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聚众人之力,努力取得研究成果。2013年5月底,召开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统一课题组成员认识,明确研究的意义价值,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2013年6月,召开了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013年7月召开第三次课题组会议,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课题进展情况。2013年11月,落实调查问卷工作。2014年3月,汇总调查报告。2014年5月召开第四次课题组会议,布置安排阶段性总结工作。

3、问卷调查及分析。2013年7月,设计了《留守儿童厌学现状问卷调查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调查表》,进行了第一次家长、学生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原始数据,于2013年12月下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调查及分析报告》,一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及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课题组成员每人撰写了一篇初期研究成果论文。

三、取得的成效

1、调查收集资料,建立成长档案。每个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向家长汇报,促进学生厌学情绪的扭转。

2、实施补位教育,建立假日驿站。给学生健康丰富的生活,缓解厌学情绪。

3、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4、每班还建立有“六必访”学生档案。

5、充分了解学生,实施全员走访。

6、选择特殊案例,跟踪调查研究。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得不够完善。

2、我们自身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足,指导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更缺乏广度与深度。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加大奖惩力度。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活动场景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

4、编制“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家校联系手册”、“家校通讯”等。

5、举办家长开放日,建立校长接待日。

6、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媒体,使家长与学校“一线牵”。如建立“家校路路通”,“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主任邮箱”,创建“班级论坛”等等,搭建现代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

7、加强成功家教中典型案例研究及缺乏家庭关注导致学生厌学的典型案例研究。

陆河县南华镇碧水小学课题组

中学生厌学症的产生及对策 篇6

中学生厌学症的产生及对策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 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 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 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 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 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 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 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 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 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 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 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 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 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 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 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 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 手.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 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 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 学习由厌恶感, 恐惧感变为愉悦感, 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 学习.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 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 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 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3.培养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7

一探究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 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

通过近百年来人类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 同步教学 (班级授课制) 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是双基教育,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双基教育单纯地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德育, 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是一种有严重缺陷的片面教育。应试教育偏重“好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 特别是差生。学校教育成为严酷的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重压力的淘汰赛。“英才三两人, 牺牲一大片”。要知基础教育 (包括高、专、职及成人高中) 是服务大多数行业的普通的普及式教育。培养少数人才, 耽误较多人, 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

2. 社会不良文化环境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信息网络时代,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显示, 70%以上的少年犯是因网络影响而犯罪的, 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各种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浅层思想、低俗文化的传播, 正在浸噬着一代年轻人, 使其中的部分学生整天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久而久之, 学业荒废了, 厌学情绪就自然产生了。

3. 家庭环境影响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让给孩子, 牺牲一切, 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从古至今,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 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 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 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 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 我们孩子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除了溺爱, 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 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 严重扼杀了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从三四岁甚至更早, 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 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 一味地死学知识, 一味地命令式教育, 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4. 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引发厌学情绪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们教师的负担多重, 学生的任务多重, 而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没有办法黏合在一起, 这种脱离的状态使得整个教育体系面临“两张皮”的困境。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先进教育理念, 一边是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考核体系, 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是在日积月累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有些教师在教育有过错的学生, 处理违纪学生的过程中, 方法拙劣简单, 经常动辄采用训斥、停课、写检查、罚劳动、家访告状等方法惩罚学生。久而久之, 师生之间很容易形成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往往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 使学生对该老师所上的科目常常是不愿听、不愿上、不愿学。因此, 教育方法失当, 缺乏技巧的老师,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感, 迁移到学习上来, 厌学情绪由此产生。

5. 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形成的厌学原因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下, 学生整天在校学习, 根本没有自我调节放松的时间。因此, 学生过度学习也是厌学原因之一。所谓过度学习, 指在学习过程中, 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 过度学习越多, 保持效果越好, 而且保持时间越长。但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 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 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时, 效果不仅不递增, 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 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另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 很多学生产生了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 在学习上由于迫切地想达到较高的目标, 一味地搞题海战术, 而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高强度、低效率的学习模式, 使得他们在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时, 产生焦虑的情绪, 这种焦虑情绪在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后, 便开始转化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在大大小小每次考试都很差时, 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自卑心理油然产生, 厌学情绪便随之而生了。

6.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 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 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 学校将压力转给教师, 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 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 拼命延长课时, 加班加点, 学生从早学到晚, 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 各种资料五花八门, 各种考试名目繁多, 学习像沉重的大山,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的真味。许多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于是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 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 有些孩子能够忍受, 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 反正达不到要求, 索性放弃追求。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 无论学习任务轻重, 他都会有一种无穷的力量知难而进, 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乐学、善学的学习心理,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准备水平, 是有效预防、矫治学生厌学心理的方法、途径。

2. 加强学习技能的指导是培养良好学习心理的有效途径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有一段时间出现学习不适应的情况, 因为其学习方法和思考习惯沿用了初中的, 而没有根据高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 需要班主任及时观察和识别, 才能显示一些看似平常, 但事实上有一定规律的东西。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寻找适合其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 促进师生真诚交流是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独生子女的性格异常好强, 喜欢交朋友的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 一旦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遇到什么困难都想与教师交流, 这样十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双边活动, 从而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4.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外在原因

一个家庭和睦, 父母又善于了解子女的学习进展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对于促进子女学习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子女能达到一个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 此时父母能妥善担任此角色, 不但使子女的精神负担减轻, 而且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从而使其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新的挑战。

5. 把学校建成学生的“精神场所”是预防厌学心理的有效对策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越是丰富多彩, 其厌学情绪就会越少。如果能让学生时刻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 那么其大脑皮层就会不断地产生一个兴奋中心, 也就不会产生厌烦感。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如篮球、足球、棋类、绘画、演讲、书法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从而促使其在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学习成长。

6. 要锤炼学习意志,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控能力

坚强的意志是人才成长, 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 是智力发展的精神推动力所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和障碍而产生烦躁、埋怨、厌弃、怠惰心理时, 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干扰和疲劳。在这种情况下, 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任务, 勇于承担学习任务, 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和调节自己情绪, 消除障碍, 潜心学习,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始终以一种愉快的心境去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农村 留守学生 厌学 对策

一、调查背景

根据对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学生占班级总数的70%。仅以我班为例,班级51人,其中留守学生30人,从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厌学现象。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厌学表现在: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甚至玩手机、听MP3,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第二,有的学生作业拖着不完成,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10分钟就完成试卷,(主要表现在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个学科),不让交卷就睡觉。第三,请假上厕所不进教室、请病假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①厌学情况:其中,有34位同学有一点厌学情绪,占66.7%;留守学生22人,占64.7%。12位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占23.5%;留守学生7人,占58.3%;只有5位同学无厌学情绪,占9.8%。没有留守学生。

②厌学原因:其中30%的同学是由于成绩不好而引起的;42%的同学由于父母的不关心而引起;18%的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未来没有目标;另外5%的同学认为产生早恋心理;2%的学生别有看法。

③厌学调节:产生了厌学情绪之后,有47.8%的同学采取了自我控制;有38%的同学虽然想克服厌学情绪,但是自己无能为力,需要依靠外界力量帮助;有14.2%的同学采取了顺其自然。

二、厌学原因的分析

(1)缺少父亲母亲的关爱及教育

父母的爱对与孩子来说是最为安全、最为温馨的,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然而,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或者母亲外出或者双方外出,使得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存在障碍,父母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孩子也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以来,孩子与父母之间渐渐有了隔阂,孩子会觉得少了安全感,慢慢的即使父母偶尔询问起来也不愿与其交流,逐渐的自我封闭。

更所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会产生终身的影响。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留守学生的抚养者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溺爱,而非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教育。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缺失更为严重。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能吃好,睡好,不惹事就行了。在外务工的父母则依据成绩单来判定孩子的优劣,还因为出于对孩子的愧疚,成绩好或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满足孩子;成绩不好换来的则是非打即骂,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简单粗暴。这样恰恰造成了留守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2)学校教育受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缺乏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的学校环境和育人环境。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唯一指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望就弱化甚至不提起。另外,较多学校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重视统考科目,缩减或不开设非统考科目,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降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此外,“ 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学生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留守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网络小说、游戏,具有破坏性。再加上当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状况着实堪忧。

3、个人缺乏理想,毫无目标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力,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则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而这种思想在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之下,往往被抵消,毫无意义。

三、改进方法与措施

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最终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留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引导留守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留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留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从点滴小事抓起

班主任应当建立健全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困难的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发挥带动作用,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畅通家庭、学校的联系,及时制定最佳教育方案。形成良性发展的合作共赢态势。

(2)从行为细节入手

留守学生的学习必须从细节入手,将各个环节做细,认真做好记录,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点滴积累的基础上,在练习中反复验证、体会、总结,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课堂内外结合抓

教师应有全面组织留守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课内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重视课内外常规训练,强化课外指导与监控。2、科学布置练习作业,及时跟踪反馈巩固。3、大胆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降低起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进行分层管理。4、加强情感关爱,多做谈话交流,少点批评呵斥。发现进步之处,及时表扬鼓励。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来进行关心帮助。赋予他们更多人文关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成功·教育2007

[3]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4]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教育科学,2002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9

清水县郭川学区 郭德戬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甚至眼睛在东张西望,嘴里却在朗朗上口。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与,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不管老师如何问就是不吭声,布置的课堂作业要要么混着不做,要么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再不就是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平时观察,凡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不是这儿逗留会,就是那儿磨蹭会,回家都比较晚。

2、回家后经常就书包一扔看电视,还有少部分学生会被父母牵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或者草草了事谎说完成了。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甚至干脆不做。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极少数同学在家还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可是在学校表现就不怎么样。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了学生厌学。

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一味的注重学习成绩,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还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是紧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当中。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再加上一些家长把一些家务活分给孩子。学生经常是干了这门,再干那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一味的让孩子学习学习。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不是棍棒相加就是百般辱骂,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还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亲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因材施教,没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没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是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质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助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重要。它会使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注重分数。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上“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或者给学困生提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这样他们的信心就足了。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厌学现象

别人---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篇10

一、背景

我校地区城乡结合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讲空话,课后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对作业拖拖拉拉。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逃学逃课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将就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富裕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中的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例:小陈同学,小学时的成绩一般以上,人比较聪明,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家里,他俨然是个“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旦有个身热头痛、感冒的,父母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二三天,多则一星期,随着年级的升高,拉下的课很难补上,小陈就由此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聘请家庭教师,但由于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导致孩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完全依赖家庭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手机等。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的纵容。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我们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的该怎么办呢?还不如随他去。”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相对比较多。孩子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在节假日会约上小伙伴外出进行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上卡拉OK、下饭馆等。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抛弃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二)离异、单亲家庭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结,但由于相见的次数较少,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家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教育手段,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厌学。

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例小韩,后母对他的事情一律不管,父亲远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小韩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学习也就一落千丈。

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例如小丁同学,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缺乏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于是他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慢慢地,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家长自身因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棍棒教育,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家长观念错误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爱劳动,活动能力强,将来能赚钱就行。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就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困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

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2.言传身教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地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的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个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的做法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以上的分析,我们仅从家庭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的厌学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那么请让我们的家长们从自身做起,焕发精神,为培养孩子而不断努力。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 因素 对策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大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取得优异成绩。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校园里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迟到、旷课、上课无精打采,或者听音乐、玩手机、睡觉等明显的厌学现象,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呢?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大学生厌学原因

1.1 社会因素

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很容易的事,不管成绩好坏都能拿到文凭顺利毕业,致使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

②就业压力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使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有些学生还信奉“读书无用论”,即使好成绩也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学生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情绪。

1.2 学校因素

①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某些课程的设计不与社会市场需求接轨,教材内容陈旧,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有些知识还没有学已经落后了,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学科的发展更应与时俱进。

②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个别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逃学上网、打扑克、玩麻将,夜不归宿,无人过问。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大觉、玩东西,任课老师听之任之,使厌学学生有可乘之机。

③考评体系不够合理。在高校大部分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导致学生普遍临危抱佛脚,死记硬背,不能掌握、应用专业知识。在考试内容上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甚至考前圈重点、划范围。

1.3 教师因素

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均有一定关系。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法老套陈旧,缺乏新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学生不愿在课堂里浪费时间,宁可逃课在宿舍睡觉、上网等。

1.4 学生因素

①学生的基础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生的质量和以前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学习基础比较差,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后感到学习吃力,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之后失去信心,学生也产生厌学的心理。

②学习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甚至多门课程亮起“红灯”,这样也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③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读书的最终学习目标,只要考试合格,混一纸文凭就行了。大部分学生没有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于是每天得过且过,有些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心向学。

④对专业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填报志愿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了解,或者由家长包办填志愿,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2 缓解大学生厌学的对策

2.1 完善社会机制

①完善就业机制。用人单位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贤纳士,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能,各施其才。这样使学习成绩好、个人素质高的学生得到如愿的工作,这将会使相当一部分来自普通或弱势家庭中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缓解厌学现象。

②舆论正确导向。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期,他们接触社会少,对社会的认识多数来自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媒体要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主导思想向大学生宣传,鼓励大学生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于钻研、严谨创新、服务人民等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的影响。

2.2 加强学校建设

①改善学校环境。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设施落后,所以要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丰富图书资料,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知识视野。

②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习惯。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学术讲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学术思想。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陶冶思想情操,增强竞争意识,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和锻炼能力。

2.3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①改革教学方法。高等学校教学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形式讲授方法。要转变教师观念,打破教师“权威”,运用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以民主、研讨、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研究型教学为主,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②改革考试考评方式。改革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的大学生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评,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③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教师还要对不同的群体给予人文关怀,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解除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障碍。

2.4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①注重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创新有为。可以通过多形式开展理想教育,加强人生观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②在新生教育周开展专业导向教育。在新生教育周及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前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民,刘玮.当前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0-42.

[2]王靖.厌学现象的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4.

[3]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4.

上一篇:以创新改变生活为题的作文下一篇:门店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