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年度报告(通用10篇)
转发到微博
(0)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
网易科技讯 10月20日消息,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博览会的高端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同期开幕,网易科技作为门户支持媒体在现场直播报道。
以下为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发布《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现场实录:
周锡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物联网发展从概念走向现实、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应用引领”之年。
自2009年8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物联网产业时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中国物联网发展新纪元以来,中国物联网产业与国际物联网共同发展,在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培育、标准制定、产业投资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从“2009物联网元年”向“2010物联网开局之年”的跨越,并逐渐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
两年来,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不断加强对物联网的新闻报道力度,紧密围绕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展开了多专题、多批次的专项调研和课题研究,并于2011年5月启动了本年度《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的研究、编撰工作。今天,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代表新华社,正式发布新华社《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深入研究了2010年以来美、欧、日、韩等经济体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政策体系、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最新动态,以及标杆企业的产业化进展。
当前,美、欧、日、韩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物联网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作为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物联网已在其军事、电力、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环境监测、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其RFID 应用案例占全球59%。其中,智能电网和云计算已成为美国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据美国电科院预测,该国智能电网的总投资将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而收益将达13000亿美元到20000亿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文件显示,在其每年800亿美元的财政预算IT项目支出中,有25%的份额(约200亿美元)将用于云计算。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将在18个月内做出本部门完成云计算迁移的具体部署。
在欧盟国家,RFID 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物联网已在这些领域形成规模应用。2010年5月,《欧洲数字化议程》正式发布,为欧盟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欧盟正在实施第七研究框架计划,重点支持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发展,攻克技术难关。
在日本,物联网技术已在灾难应对、安全管理、公众服务、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并实现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大规模商用。对于近期可实现、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和项目,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商用的便利政策;对于远期规划应用,则以国家示范项目的形式,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在韩国,物联网技术已在汽车、家电及建筑领域得到应用。2011年5月,韩国发布“云计算推广及竞争力强化战略”,明确提出,为加快向云计算强国迈进,韩国将打造适合云计算的法律环境,升级公共事业领域的IT 基础设施,首先在公共事业领域引入云计算,同时强化云计算产业及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全球 IT 中心,培育云计算数据中心。
《年报》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一、多层面的政策投入已成为推动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偏重于“市场驱动型”,国内则更贴近“政策驱动型”。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今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6月又修订了《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为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的贴息。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持续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二、物联网应用领域逐渐明朗。
《年报》研究认为,从时间维度看,RFID 和传感器厂商将在物联网产业运用的过程中率先受益,接着是系统集成商、物联网运营商。从空间维度看,增长空间最大的是物联网运营商,其次是系统集成商,再后是RFID和传感器供应商。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和“新医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最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
三、我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应是攻关重点。
物联网技术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和应用层技术等三个层面。其中,以感知层技术最为重要,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技术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物联网技术攻关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低频和高频段RFID技术已趋成熟,但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则与国外还有差距;传感器技术与美欧日韩等国差距较大。而网络层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较为成熟,能基本满足当前物联网应用的需求。
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技术门槛似乎不高,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的迟缓。虽然从全球物联网发展来看,我国与美欧日韩等国并驾齐驱,但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和软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四、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
《年报》认为,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目前,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谨记,物联网产业从整体看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培育形成的初期阶段。
五、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与美欧日韩等同为物联网技术领先国家,是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国之一,在建立自主标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有主导标准的机会。
在政府的重视下,我国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具备攻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能力。今年7月,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发布了我国已完成的传感网首批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预计到今年底将正式颁布实施。
不过,在物联网总体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政府主导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如总体架构、标识体系、信息安全、数据接口等,要形成标准至少需要2年时间。
六、“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重要契机。
《年报》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化推进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对目前刚刚起步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截至2011年5月,我国18个一级城市已全部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详细规划,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必将加快崛起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
七、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家倡导发展物联网产业,借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两化融合,各地政府纷纷响应,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众多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实绩最为突出。
当前,江苏省在产业集聚、技术标准、市场应用和研发资源等方面已具备明显优势。2010年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10亿元,同比增长63.3%。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创新示范核心区、苏州和南京为产业发展支撑区的总体格局。
广东省注重政府与业界协力推进,全省集聚RFID相关企业已超过2000家,2010年广东省物联网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广州开发区作为广东重要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设厂,外商投资项目250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5个。
在浙江,杭州、嘉兴、宁波、温州等地已率先形成物联网产业集聚。嘉兴已成为国内第一个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
上海规划建设了嘉定与浦东、一北一南两大物联网基地。其中浦东张江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RFID产业化基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RFID产业链,聚集了一批芯片设计、标签和读写器研发生产以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重点企业。而嘉定上海物联网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到2013年底,嘉定计划培育200家以上物联网骨干企业,形成500亿以上的产业规模。
八、无锡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高地加快崛起,国家设立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
自2009年8月国家提出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以来,无锡以引领全国物联网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抢抓机遇,汇聚各类优势资源,把握产业发展制高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按照“一核多元”的产业布局,打造辐射全国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无锡先后吸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目前,无锡已引进各类物联网企业190家,其中规模化企业20余家,形成了物联网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据统计,2010年无锡物联网产业总收入达200亿元,预计2011年物联网产业总收入将达600亿元以上。国家在无锡设立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集聚要素资源、汇集研发合力、推进标准制定、构筑产业高地、抢占竞争高点、强化示范引领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
《年报》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或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而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是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尤为广阔。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
《年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物联网产业从整体来看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制造工艺水平不高,产业链衔接不畅,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资源共享不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在物联网建设上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等问题。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发展应尽快转入以产品、产业、示范、商用、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十二五”建设大业已全面展开。我们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随着我国“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科学、理性、有序的快速发展期。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对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及时、准确、全面的资讯,是行业发展、产业崛起、企业决策的重要前提和支撑力量。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继2010年发布中国首个物联网年度报告之后,再次研究、发布物联网年报,旨在为业界提供物联网发展全面、准确、深入的动态资讯,帮助业
界把握和捕捉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沿动向与潜在商机,为业界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战略定位,培育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撑。
为编撰《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新华社研究人员实地走访了国内外的众多物联网专家学者和各类物联网代表性企业、科研机构。初稿完成后,中国物联网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应邀审定文稿并提出修订意见。在此,我谨代表新华社,向为《年报》提供帮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为积极融入和深度介入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新华社与无锡市政府合作设立了新华(无锡)物联网资讯中心,构建中国首个以物联网数据资讯采集、加工、发布和战略研究为核心职能的专业机构,在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资讯整合、信息交互、环境营造、宣传推广等各个领域,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我们期待着与在座的各位来宾、业界朋友,围绕物联网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也真诚希望你们能为《年报》的编撰工作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与繁荣!
谢谢大家!
《年报》分析指出, 当前全球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应用、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 标准体系加快构建, 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应用, 预计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 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达25%。目前, 射频识别技术成为物联网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近两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预计2012年全球射频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达200多亿美元。
《年报》认为, 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总体与世界同步, 初步具备了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 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仍停留在起步阶段。2011年以来,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几大特点。
一是政策细化, 引导功能大幅提升。2012年2月14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标志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二是四大集聚区成型, 热点区域不断涌现。当前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基本成型。其中, 经济、科技、教育优势明显的长三角地区发展最为迅速。2011年至今, 国内物联网产业版图不断扩展, 热点区域不断涌现。西部的贵州、甘肃、四川、重庆等省市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三是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发展新契机。截至2012年6月底, 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四是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共推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应用的双重创新。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在射频识别、传感节点、功能集成、开发平台、可编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物联网细分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不断深化, 推动物联网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五是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力度明显加强。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难度较大, 既涉及技术与应用多个层面, 横跨多个行业, 又涉及行业标准。2011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标准化工作重点, 将物联网、移动支付、智能终端、云计算等列入行业标准制定的重点。两年来, 国内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力度明显加强, 成绩斐然。六是重点应用主导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我国物联网产业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 二是以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 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应用, 主导着物联网产业重点技术的发展, 应用需求强烈的细分产业, 率先得到发展。七是无锡物联网产业加快崛起, 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30亿,不过新用户的增长速度在减缓。过去8年中,全球GDP增长有6年低于20年来的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比预期更难赶超发达国家,因为互联网接入依然困难,或者使用不起。“印度是互联网使用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增幅达40%,超过去年的33%。印度已经于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互联网用户数量仅次于中国的互联网第二大国。
“在线广告依然不是很有效。尽管继续保持增长,但广告拦截技术也在进化,这促使更多创新的广告格式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广告支出依然庞大。
“在通信领域,视频和照片分享业务都在增长,创作者、消费者以及广告主都参与其中。消息应用正从简单、昂贵的对话向复杂、方便过渡,创造出人机互动的新范例。”
Speeches at a Glance
如果宇航员没有在零重力环境中翻跟头,就不算是首次对外太空的直播。
—6月1日上午,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通过Facebook Live连线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直播了与他们的互动交流。
Google、苹果、微软和亚马逊之间的AI竞赛并不像美剧《权力的游戏》里那样激烈,而是接近于对NBA总冠军的争夺。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认为我们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Google CEO皮查伊日前在Code大会上表示,在人工智能方面,Google领先于苹果、微软、亚马逊。
我们可以独自对抗这个世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更大的国家集团的一部分。这既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也是为了我们的贸易着想。我们离开欧盟的可能性已经导致英镑的暴跌,因为市场认为脱欧会损害我们的经济。
—5月31日,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早安英国》节目中表达了对英国计划退出欧盟的看法。同时,他还说,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走红比黑洞理论更难理解。
我们正面临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的危险。
—语出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美国近日发现了首例无敌细菌病例,对现阶段全部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随着物联网和云的应用,中国会超越制造中心,变成一个智能中心。
—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6月1日在于北京召开的2016微软开发者峰会上说。
■本年度报告及各区域市场报告只限定家用空调器产品;
■本年度报告所指的为8月―7月,部分品牌的销售统计与本报告划定的年度不同,因而可能导致部分品牌的统计数据与本报告统计数据不同;
■在本年度报告中,我们根据厂商反馈意见,对前几年年度报告中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误差进行了调整,因此极个别图表并不能直接和前几年进行对比;
■本报告外销市场的部分数据参照引用了海关及各方数据;
■本报告统计数据是在工厂分公司、工厂各地办事处、代理商、直营商、全国各区域市场经销商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因而会因库存等因素导致部分品牌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出现10%左右的系统误差;
■本报告在关于商业库存的统计中,会由于厂商隐瞒部分库存导致统计结果偏小,尽管本报告已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仍然可能会出现最终部分品牌实际内销量略小于本报告统计结果;
■本报告仅为本刊调研数据,在部分区域以及对部分厂商的销售结果的统计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欢迎业内批评指正;
■本报告为编者对全国市场的独立调研结果,整个调研过程未得到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费用赞助;
■本报告仅作为空调行业内部参考资料,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因此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年度报告及相关区域市场报告的市场宣传行为,以及由此出现任何形式的纠纷与本刊无关;
■本报告作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免费对业内开放,免费赠阅广大读者,欢迎来电来函索取;
■近年来,本刊接到多起相关机构肆意剽窃本报告制作成收费报告对外销售的投诉,
对于上述行为,本刊保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一节 市场总体特征
20,中国空调行业显示出有别于的发展特征。如果说20行业运行状况是前高后低的话,那么20度却表现为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行业气氛从信心不足到提振信心再到信心倍增,市场销售表现出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特点。
本年度结束,空调行业在产量、销量、出口三项指标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年度总产量达到5050万台,较上一年度的6990万台减少了1940万台。这主要源于年度开盘的信心不足,工厂排产明显减少。内销出货量延续了上一年度下滑的趋势,以2690万台的总量较上一年度下滑1.5%。出口总量下滑更加明显,下滑幅度达到27.2%,再次跌破3000万台大关,以2730万台收尾,与20度的水平相当。不过值得业内欣慰的是,本年度空调产业的库存总量出现几年来少有的低位,年度末期库存约850万台,较本年度开盘时候近1500万台的总量下滑近50%。与此同时,空调行业的渠道库存也降至历史最低位,大部分商家的库存消化怠尽,这为各大品牌顺利启动新年度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销率反映的是工厂生产与销售衔接程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产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程度越大,反之则小。本年度行业产销率高达107.3%,出现近4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图表1)。
编者注:因为字数较多,欲读全文,还请读者到以下地址下载阅读:
2009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总结报告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8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游人数达1.17亿人次,同比增长9.8%,增速明显趋缓;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人均消费893美元,
9月8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银联国际联合主办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银联国际首席品牌官董力分别发表专题演讲,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杨劲松博士代表编委会发布了报告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
报告认为:随着出游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越来越多目的地寄望中国出境客源市场。东、中、西部市场轮动开发形态将继续保持,市场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出境旅游产业链条的优化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资本和技术助推出境旅游新模式的出现。
报告显示,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 1.17 亿人次, 同比增长9.8%,为系列报告发布以来首次出现低于两位数增长的年份。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游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消费选择更理性,游客在海外目的`地更加注重目的地的生活体验。
银联国际首席品牌官董力
报告指出,中国签证环境持续优化、境外消费支付更加便捷等因素对出境游支撑作用明显。同时,境外旅游目的地不断完善对中国游客的接待环境,包括中文标识、中文导游、中餐提供和银联卡受理等,众多商户更是把接受银联卡作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服务。
在出境游目的地方面,去年出境游仍以近程为主,港澳台占七成以上,
而在出国旅游目的地中,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泰国、韩国、日本、越南、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亚。其中,赴泰国和日本人数去年同比增幅高达88%。未来,东欧、南美及中亚等地区将成为受中国游客青睐的新兴目的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杨劲松博士
报告显示,20中国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人均消费893美元(约合6000元人民币),增速有所放缓。出境游市场已经从早期“走走走”即观光看景为主,到“买买买”即购物为主,发展到“慢慢慢”的休闲度假的目的地生活体验阶段。
根据报告针对国内10个主要城市、16000多人的调研结果,出境游花费项目主要包括购物、参团费用、餐饮和景点门票,85.9%的出境游客将购物作为出游时最主要的消费项目。同时,出境旅游表现出中高端消费特征,单次出境游花费在1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占比为60.5%,较有明显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表示,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中国出境游正处于转折点,他预计中国出境游增长期还有5-,各目的地国家需要做好准备。中国旅游企业也要为中国人出境提供更多服务。
杨劲松博士发布“出境游报告”时指出,旅行者如何选择旅行社?品牌力是首选因素,更为看重体验,价格因素并非最重要。在消费行为来看,中端酒店最受欢迎,但4星级以上酒店也慢慢增长;购物与参团费占消费最大份额,人均万元以上人群最多(60.5%)。目的地满意状况良好,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位居前列。他建议:构建大数据库、目的地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加强隐私保护、旅游企业需要先于市场成长积极海外布局。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
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7月16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次向社会展示其美好的一面。据悉,此次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组织专家撰写。当天,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
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用“十八大看点”总结今年的报告,这些“看点”折射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喜和忧。
喜:高职生就业创业收入比例提高
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这个信息在报告中再次被提及,699万高校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力压“211”院校。报告显示: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并且从2009年开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上升。其中,有56%的高职毕业生3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
收入倍增:作为城乡高技能劳动力的新增力量,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就实现了收入倍增。2012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增加2270元,涨幅为120%。
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两倍以上: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12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报告显示,有83%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表示对母校满意,比2011届上升3个百分点。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出5个特点:院校布局向县域腹地延伸;围绕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质量保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教师队伍
结构有所改善;国际合作办学拓展新领域。
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由此,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指出:“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忧:内外的竞争压力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此外,还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中西部三线城市没有成型的经济布局,无法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模式,这些地方的高职毕业生更多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加入打工队伍行列。“没办法,我们的办学模式无法进行校企结合,因为当地没有像样的企业;我们也只有‘黑板上开汽车’,因为当地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中部省份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负责人诉苦说,“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面临像我们这样的现状。”
报告显示,投入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10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2012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4.0%。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从全国水平看,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有15个省区低于这一水平,上海、青海、天津、贵州、甘肃、宁夏、湖南、安徽等地甚至低于50%。多数地区还未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投入不足外,近几年,生源危机是高职院校无法逃避的话题,很多以生源养校的高职院校无以为继;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决定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可替代”的高职学校将会面临可替代的境地;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本科以上毕业的属于“劳心者”,高职以下的属于“劳力者”,蓝领可能收入不低,却被整个社会歧视。
这些内外交困的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发展遇到很大阻碍。“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清醒,不能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就业质量如何、专业对口率高低、学生的后发优势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贵州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示。思:呼吁多方支持,寻找改革出路
报告用多个“期待”,呼吁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投入和转变职能——
期待各级政府建立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应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没有落实,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期待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把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务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限交给学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期待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学校尤其突出,我们在村庄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绍年说:“目前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涉农专业学校的招生需求。就应该一张答卷考察学生是否愿意来学校读书,回答‘是’就招进来,回答‘否’就放弃。”
孙绍年进一步解释说,高中、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读完3年书后回去搞农业,我们的招生对象应该是那些正在干活的青壮年农民、是国家所号召培养的新兴职业农民。“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纳入招生对象,因此我们的招生对象范围要扩大。”
孙绍年的呼吁得到了响应。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高职招生制度上进行了很大改革,意见指出,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意见指出了高职招生的几条途径:普通高考[微博]、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技能大赛免试入学等多种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指出,今年将加大非高考生入学高职的比例。
本书主要对我国古代民间建筑营造著作《鲁班经匠家镜》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附有对福建闽南民间传统住宅做法及广东潮汕民居木尺的研究加以参照印证。
《鲁班经匠家镜》是我国古代民间木工匠师的职业用书,它对后世的民间建筑做法影响很大。其内容主要有营建前的相宅选址,营造尺法,传统尺度,建筑的组合,屋架类型及结构做法,门窗装修及节点细部做法,家具做法,以及如何选料,如何识读及绘制建筑设计图等。
本书可供社会各界的广大读者、有关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建筑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齐康,中科院院士。作为中国第二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齐康院士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他设计(参与和主持)的建筑工程设计及规划设计大小近百处。有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等等。
齐康院士的建筑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建筑院校师生。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篇,第一篇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第二篇公共建筑专题。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各类建筑能耗现状分析,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分析,公建节能:新建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大型公建的用能的分项计量,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系统的节能途径,公共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模式,附录各国公共建筑能耗数据。
企业通信行业创新企业奖
263企业通信专注于企业通信协作服务领域十八年,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级SaaS服务提供商,不仅拥有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邮箱、网络直播等产品,同时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等通信产品,拥有十二万企业级客户,五百万企业用户。
263云通信是北京二六三企业通信有限公司旗下的企业通信协作产品,是263凭借十八年在网络、通讯行业领域的经验,充分挖掘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开发出针对企业且无需软硬件投入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通信协作服务平台。拥有263企业邮箱、263企业会议和263展视互动三大业务线,提供涵盖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增值通信三大领域的企业统一通信协作服务平台,助力客户轻松办公、高效运营、持续成长。
三大业务线:
263企业邮箱:是企业邮箱第一品牌,18年专注,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为12万家企业,超过500万企业用户提供快速、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服务。
主要优势:收发稳定;成功率99%;数国家级反垃圾技术;防病毒技术;专业客户服务;据安全保密;可审计等。
263企业会议:产品包括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视频会议。2014年荣获frost&sullivan“中国成长最快的多方通话服务提供商”称号。
主要优势:安全可靠;语音清晰;全程服务;简单易用;极致融合;数据共享;视频清晰;充分利旧;软硬结合等。
263展视互动:263旗下运营商级的互动视频云服务商,其网络直播产品为客户提供在线直播服务,是培训工具、营销工具,更是效率工具。
主要優势:多媒体共享;互动性;出具详细报告;方便快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现发布《中国科学院机关信息公开工作2012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四部分组成,所列数据的统计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概述
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科院把信息公开作为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透明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中科院机关深入贯彻《条例》要求,建立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充实公开内容,信息公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中科院2012年第1次院长办公会明确:中科院机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中科院机关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厅负责中科院机关信息公开的日常协调和组织实施;院保密办公室负责总体指导对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督促检查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保密情况;院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本部门业务范围内信息公开的领导责任;每个部门明确一位由综合处处长或办公室主任担任的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具体组织协调落实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信息公开与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院机关信息公开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工作责任明确落实。
2.健全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机关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机关信息公开指南》、《中国科学院机关信息公开目录》和《中国科学院机关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印发,通过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中科院机关信息公开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程序、监督和保障,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公开制度。
3.借助院网平台,加强在线服务。一是在中科院门户网站开通“信息公开”专栏,设立“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申请”、“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联系方式”等栏目,方便公众主动获取信息。二是在“信息公开”专栏“信息公开申请”栏目设置在线受理信息公开申请,为公民和法人/其他组织申请信息公开提供便捷渠道。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1.通过院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公开信息情况。2012年,“信息公开专栏”新增信息10298条,其中信息公开“相关规定”7条、“组织机构”2条,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基本信息”744条、“规章制度”21条、“学部动态”318条、“陈嘉庚科学奖”3条,中国
科学院院部“机构设置与职能”7条、“政策规章”3条、“发展规划”0条、“重要事项”567条、“科研工作”8035条、“科学传播”575 条、“年度统计与出版物”16条。
2014-2015年度诉讼案件研究报告
作者:盈城律师团队 执笔:卫良维、王秀娟、谢容强 审核:胡玉芳、王志强
前 言
盈城律师团队通过“威科先行”法律数据库,收集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网“中装新网”公布的“2013年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169家装饰企业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2269份裁判文书,并进行研究,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分为数据透视、工程纠纷、劳动纠纷、买卖纠纷四部分,其中数据透视部分通过数据研究,简要概括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案件现状;工程纠纷、劳动纠纷、买卖纠纷部分分别就装饰百强企业涉诉工程案件、劳动用工案件、买卖合同案件进行具体分析。
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装饰百强企业现有涉诉案件分析,总结归纳装饰企业涉诉案件现状及实践中容易发生纠纷的法律风险,并根据实际案例,为装饰企业提出实操建议,以期在当下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为建筑装饰行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第一部分:数据透视
一、类型分布
从装饰百强企业诉讼案件案由分布可以看出,劳动争议案件和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最多,约占了案件总数一半。
在笔者收集的2269份裁判文书中,共有982份生效判决书,其余多是程序性裁定。本报告主要依据这982份生效判决出具,各类型案件的判决数量详见下图:
从装饰百强企业涉诉案件判决书的类型也可以看出,劳动用工案件数量仍然稳居第一,这也给装饰企业敲响警钟,如果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善,极易产生大规模纠纷,深受诉累。
二、诉讼规模
在982份判决书中,笔者统计了其中840份判决书的起诉金额(其余案件的起诉金额判决书中均未体现),840份判决书的起诉金额总计6.06亿元,平均每个案件72万元。
通过对不同类型案件起诉金额的统计,工程案件231份判决书起诉标的总额为4.74亿元,平均起诉金额为205万元;买卖、租赁案件152份判决书起诉标的总额为11176万元,平均起诉金额为为73.5万元;劳动用工案件457份判决书起诉标的总额为2052万元,平均起诉金额为4.5万元。
从装饰百强企业涉诉案件平均起诉金额可以看出,工程类案件不论从数量还是诉讼规模上,都是装饰企业主要的法律风险。劳动用工案件数量虽然很多,但总体诉讼规模并不大。
如前文所述,建筑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31份判决书诉讼标的总额为4.74亿元,平均每个案件的起诉标的额为205万元。装饰企业作为被告案件的起诉标的总额为1.53亿元,占32%;作为原告案件的起诉标的总额为3.21亿元,占68%。装饰企业起诉标的额是被起诉标的额的2倍,可见,装饰百强企业的资金链条面临不小的压力。
2014-2015年度装饰百强企业涉诉案件的平均标的额达205万,且案件诉讼标的额集中分布在10万-100万、100万-500万之间,以大中型案件居多。
三、数量分布
通过对169家装饰百强企业涉诉案件数量统计,没有涉诉案件企业仅有18家,可以看出装饰百强企业多多少少都会面临不同类型的诉讼风险。
涉诉案件50个以上的6家装饰企业中,浙江3家;北京2家;深圳1家。而没有涉诉案件的18家企业中深圳8家;浙江2家;北京、辽宁、河北、广西、上海、江西、福建、山东各1家。深圳入围装饰业百强的企业有59家(深圳市建筑装饰协会官网“深装新网”深圳市建筑装饰业协会会员单位168家)。
通过对比装饰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图可以发现,百强企业分布较多的广东的装饰企业却并非涉诉案件的主力军,可见装饰行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第二部分:工程纠纷
一、数据分析
(一)诉讼地位
建筑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70份判决书中,装饰企业作为被告案件157个,占58%;作为原告案件113个,占42%。
其中,装饰企业作为被告的157个案件中,诉讼相对方为实际施工人案件80个,占51%;为材料商(在本报告“工程纠纷”部分所涉及诉讼相对方为材料商案件仅指定作、承揽案件,不包括买卖案件)案件37个,占24%;为发包方案件24个,占15%;为分包方案件16个,占10%。
装饰企业作为原告的113个案件中,诉讼相对方为实际施工人案件1个,占1%;为材料商案件3个,占3%;为发包方案件95个,占90%;为分包方案件6个,占6%。
装饰企业作为原告案件,诉讼相对方非常集中,发包方是装饰企业主要的起诉对象,纠纷类型主要是传统的工程款纠纷。相比之下,装饰企业作为被告案件,诉讼相对方比较分散,但实际施工人起诉追索工程款案件占了一半,同时,装饰企业也面临着来自材料商、发包方、分包方的起诉风险。起诉原因也相对多元化,材料商主要诉求是支付材料款、加工费、定作费;发包方主要诉求是工期、质量索赔;分包方和实际施工人主要诉求是支付工程款。
(二)工程类型
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70份判决书中,涉诉工程为住宅案件71个,占26%;酒店56个,占21%;办公室行政空间50个,占19%;商业空间31个,占12%;文化建筑25个,占9%;交通场站12个,占4%;医疗建筑11个,占4%;幕墙案件9个,占3%;金融场所5个,占2%。
从装饰百强企业涉诉工程分布可以看出,装饰企业目前主要涉诉工程集中于住宅室内装修工程、酒店装修工程、办公室行政空间装修工程,金融场所、交通场站、文化建筑等建筑装饰工程涉诉案件总量都相对比较少。
(三)争议焦点
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70份判决书中,争议焦点为工期案件7个,占3%;争议焦点为质量案件14个,占5%;争议焦点为材料款案件13个,占5%;争议焦点为工程款案件235个,占87%。
2014-2015年度,装饰百强企业涉诉工程案件主要争议焦点是工程款,占了涉诉案件的87%。材料款纠纷大多集中于定作、承揽合同中,装饰企业欠付材料商货款和加工费用。除了款项类纠纷,装饰企业最常见遇到的纠纷是工期、质量问题,基本都是发包方反诉装饰企业要求索赔。
2014-2015年度,装饰百强企业作为原告的113份判决书中,其中发包方提出工期、质量反诉案件18个,反诉率达16%。这也提醒装饰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工期、质量的管理。
二、争议焦点
(一)工期索赔
1、数据分析
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70份判决书中,有7份判决的争议焦点是工期,全部都是发包方向装饰企业提出工期索赔。这7个案件,诉讼相对方向装饰企业提出的工期索赔总金额为1312万元(每个案件平均187万元)其中,获得法院支持的总金额为215万元(每个案件平均31万),法院支持金额占索赔总金额的16%。(备注:2015三中民终字第190号一起案件提出的工期索赔金额就达873万,可能会影响整体平均值的代表性)。
从装饰百强企业的诉讼相对方提起工期索赔金额和法院最终支持的比例来看,获得法院支持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和诉讼相对方提出的工期索赔基本一致。可见,工期管理对于装饰企业的重要性,工期管理严谨、证据充分,即使被提出工期索赔,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持;相反,工期管理混乱、没有相关证据支持,一旦被提出工期索赔,装饰企业将面临重大损失。
2、法院支持工期索赔的理由
(1)发生临时设计变更,装饰企业签证不全。
例如在(2014)大民二终字第00487号案件,发包方反诉100万工期索赔,因装饰企业签证不全,没有证据证明设计变更的事实,导致法院全部支持发包方100万元的工期索赔。
(2)装饰企业出具工期《承诺函》,未如期完工。
例如在(2014)怀中民一终字第190号案件中,装饰企业向发包方出具工期《承诺函》,并明确约定了违约金,其后,装饰企业未如期完工。这也警示着装饰企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谨慎出具工期承诺函。
3、法院驳回工期索赔的理由
(1)装饰企业出具《工期承诺函》所附条件未成就,无需承担工期延误责任。
例如在(2015)铜中民二初字第00237号案件中,虽然装饰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工期承诺函》,但是明确约定了:“装饰企业于XX时间前全部完成装饰工程的前提条件是XX时间前甲供材全部到场”。因发包方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甲供材已全部到场,法院驳回发包方的工期索赔请求。
(2)发包方迟延交付工作面、工程临时增补项目、发包方原因导致停窝工,工期正当顺延。
例如在(2015)三中民终字第00045号案件中,发包方提出873万的工期索赔,但存在迟延交付工作面、临时增补项目、发包方原因导致的停窝工情形,因装饰企业签证齐全、及时发函固定证据,法院驳回了发包方的工期索赔。
(二)质量索赔
1、数据分析
装饰百强企业2014-2015年度涉诉工程案件270份判决书中,有14份判决的争议焦点是质量。其中8份判决是发包方向装饰企业提起质量索赔,索赔总金额为2005万元,法院支持总金额为1027万元,发包方向装饰企业提起的质量索赔,法院支持金额占索赔总金额的51%,远高于工期索赔(16%)。其中6份判决是装饰企业向实际施工人、材料商、分包方提出质量索赔,索赔总金额约为471万,法院支持总金额约为8万元,法院支持金额仅占索赔总金额的1.69%。
从装饰百强企业的诉讼相对方提起质量索赔金额和法院最终支持的比例来看,一旦工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相比工期索赔,装饰企业的可抗辩性比较小,法院基本都是根据鉴定结果来判决装饰企业承担质量损失。
2、法院支持质量索赔的理由
(1)经司法鉴定,质量确实不合格。
例如在(2014)鲁民一终字第375号案件,装饰企业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经过法院委托鉴定,包括工程造价鉴定及补充鉴定、材料质量鉴定、工程质量鉴定、工程质量修复鉴定,确定案涉工程的修复费用为588万。虽然装饰企业主张的100多万工程款得到法院支持,但质量索赔仍然使装饰企业遭受巨额损失。
(2)经司法鉴定,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但发包方也有使用不当责任,法院根据双方过错确定责任归属。
例如在(2012)盐民初字第0171号案件中,发包方提出质量索赔,经司法鉴定确实存在石材开裂、断裂、发黄、浴室马赛克部分脱落、衣柜门变形、房间装饰板渗水、床头靠背墙纸开裂等质量问题,但发包方未经竣工验收便使用工程,也有使用不当责任。
3、法院驳回质量索赔的理由
(1)装饰企业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确定责任归属、通知相关责任方,不存在质量责任。
例如在(2015)三中民终字第00045号案件,装饰企业发现案涉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并且认为不是已方责任。装饰企业还是发函给发包方,释明质量问题、要求发包方提供质量修复所需材料,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修复。在后来的纠纷中,法院认为装饰企业及时通知、止损,已经尽了保修义务,没有支持发包方提出的44万元质量索赔。
(2)发包方无法证明质量问题是工程本身存在还是使用造成的,证据不足,法院驳回质量索赔。
例如在(2014)鼓民初字第361号案件中,发包方提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提出质量索赔。但没有证据证明在保修期内要求装饰企业履行保修责任,也没有证据证明工程原本就存在质量问题,而非使用造成的质量问题。
(三)结算争议
1、数据分析
2014-2015年度,装饰百强企业涉诉工程案件的270份判决书中,总体结算率为45%,与发包人案件结算率43%,与实际施工人结算率达63%。在项目结算后,各方仍然起诉至法院,也可以看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装饰行业也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2、签章效力认定
装饰企业项目人员繁多,印章也是五花八门,这是装饰企业结算容易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关于签章效力,实践中法院主要有以下处理方式:
(1)明确刻有附条件才生效印章,法院一般会依据实际履行情况认定合同效力。
例如在(2014)浦民一(民)初字第2610号、(2014)沈中民二终字第2836号等案件中,装饰企业对外印章虽刻有 “有授权书方有效”、“签订经济合同有双方往来票据无效”等字样,法院都是根据实际履行情况认定合同有效。
(2)单独加盖技术资料专用章对外签订合同,法院一般不予认可,但有公司相关人员签字或其他证据佐证,一般会被认定有效。
例如在(2014)绍虞章商初字第153号、(2015)门包民初字第0010号装饰企业对外单独加盖资料技术专用章,法院未予认可合同效力。在(2014)浙绍民申字第84号、(2014)绍诸商初字第3523号案件中,装饰企业虽然在合同中加盖了技术资料专用章,法院结合合同实际履行情况且有装饰企业相关人员签字,认定合同有效。
(3)装饰企业可在合同中明示公司相关人员的签字效力,签字人员如果与公司相关印章一起出现、有社保,其对外签订的合同一般都会被认定代表公司的职务行为。
例如在(2015)昆周民初字第0009号案件中,合同约定的联系人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如有证据证明联系人即是现场实际负责人,其对外签订的补充协议就可以认定为职务行为,由公司承担结果。
3、实操建议
(1)如果分项工程的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开工和竣工时间、交付时间等均是相互独立的,应当独立结算,分别付款。
例如在(2014)惠城法民一初字第263号案件中,发包方与装饰企业共存在4项独立的工程,其中第一项工程处于停工状态,其他三个工程已达成结算,发包方主张第一项工程超付工程款是其他三项工程的工程款未得到法院支持。
(2)防止发包方不配合统一结算,施工过程中,注意化整为零,报送结算并取得确认。
例如在(2014)鼓民初字第5867号案件中,发包方与装饰企业签订《工程量确认单》,法院认为《工程量确认单》内容中对工程款价款报审价、核减价、审定价都有明确约定,应当视作双方对结算达成一致,发包方应按照审定价支付工程款。实践中,如果发包方不同意直接进行结算,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逐步分项向发包方申报工程量,申报过程中注意体现单价,化整为零,达到与结算同样的效果。
(3)如果发包方不配合结算,通过发邮件、发函方式向发包方报送结算文件,并明示逾期未回复视作同意报送的结算结果。
例如在(2014)社民初字第015号案件中,发包方不配合结算,施工方向其邮寄了结算资料,发包方置之不理。在(2014)滨功民初字第843号案件中,发包方不配合结算,施工方向发包方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发出结算文件,其后又通过发函方式向发包方报送结算。在上述案件中,法院为发包方在收到结算文件后,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予以回复,否则即视为认可施工方报送的结算文件。
第三部分:买卖纠纷
一、数据分析
笔者收集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中,只有一例是装饰企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其他均因建筑装饰材料买卖产生纠纷,其中因货款金额发生争议为主。面对多样化的争议原因,装饰企业主要以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项目资料专用章无权代表公司;相关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等文件签字人员无权代表公司;逾期供货等为由主张扣减货款或反诉要求供货方赔偿损失。笔者对装饰企业面对买卖合同诉讼的一般处理方式、抗辩理由、法院处理态度加以深入分析,并因此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以供装饰企业参考。
经整理,2014至2015年度装饰百强企业涉诉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生效判决共计137例。
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据统计一览表:
二、争议焦点
如上文所述,装饰企业在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大多作为被告或上诉人,法院最终认定装饰公司应承担支付货款以及违约金或利息的生效判决达118例,占装饰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86.1%。
装饰企业买卖合同案件主要争议焦点为:(1)项目章签署合同效力;(2)质量责任归责原则;(3)单据签字人身份;(4)挂靠项目责任承担;(5)付款条件是否成就。
(一)项目章签署合同的效力
1、法院裁判观点
笔者收集的11个案例中,法院最终认定项目章效力的有7例,未认定的有4例。装饰企业以项目章对外不具备签署合同的效力主张合同无效的,法院一般不予认可。
结合装饰企业的实践操作方式以及案例呈现特点可知,装饰企业在承接装饰装修工程时,大多会在项目所在地设立分公司或工程项目部,实际负责工程管理,为便于工程管理,项目部往往会刻制项目专用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等以便处理项目上琐碎的往来事务、签署工程有关文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以项目部名义对外签署各类型经济合同的情况存在,因项目部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装饰企业往往要替项目章买单,在诉讼案件中作为被告。对于项目部刻制的项目专用章及技术资料章对外的效力如何认定,在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则直接关系到装饰企业的抗辩理由是否成立。
如上文所述,装饰企业以项目章对外不具备签署合同效力为由抗辩的案例共11例,装饰企业主张在案涉的买卖合同中加盖的工程项目部项目专用印章或技术资料章,特别是对于明确使用权限仅限于技术资料,而不能用于签订合同及其它经济性文件项目章或技术资料章,对外不具备签署合同、相关结算或涉及货物往来款项文件的效力,加盖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的买卖合同、相关往来文件无效。
在上述涉及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抗辩事由的11例生效判决中,法院最终认可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具备签署合同的法律效力的案例达7例,在(2014)绍虞章商初字第160号、(2014)合民二终字第00403号等案例中,法院结合签字人员的身份、双方关于货物及款项往来即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均认定装饰企业与供货方签署的加盖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的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主体具有法律约束力,可见司法实践中对于加盖项目章或项目技术资料专用章的合同,即便是在明确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使用权限的情况下,对于涉案证据能够证明签字人员具有代理权,双方存在实际履行的情况下,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装饰企业项目章或技术资料专用章的效力予以抗辩的理由一般不被法院采纳。
2、实操建议:装饰企业应加强项目印章管理,严格把控项目章对外签署合同的风险。
因施工行业存在分包、转包、挂靠、内部承包等情形,据此,对于项目印章的管理则区分两种类型,一是在装饰企业自行施工情形下的印章管理;二是在存在分包、挂靠、转包、内部承包等实际施工人情形下的印章管理。
无论在哪种情形下,装饰企业均制定相应的项目部印章刻制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印章使用批准程序等予以规范。特别是第二种存在分包、挂靠、转包、内部承包等实际施工人的情形下,装饰企业在经实际施工人要求或因项目需要的情况下,由实际施工人以项目部名义刻制印章并对外签署经济合同、欠条、对账单、结算单等文件,导致最终责任主体为装饰企业。对此,避免因项目章使用导致对外承担法律后果的风险,在存在实际施工人的情形下,装饰企业应特别注意项目印章的管理,包括项目印章的实际持有人、项目印章保管、项目印章备案登记、项目印章使用的审批等,在实际施工人需使用项目印章的情形时,应明确区分用于工程技术资料还是经济性文件,特别是合同、欠条、收据、对账单、结算单等文件的签署应严格使用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质量责任归责原则
1、法院裁判观点
在装饰企业买卖合同纠纷中,装饰企业以货物质量不符约定或相关强制性规定为由主张扣减货款或要求供货方赔偿损失的案件共10例,其中装饰企业作为原告向法院诉请解除买卖合同并要求供货方返还货款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损失的案件有2例。
在装饰公司作为被告或上诉主体时以质量问题主张不承担款项支付责任或扣减货款的案例中,其中有8例装饰企业提出的质量问题抗辩均未得到法院支持,例如在(2015)深福法民二初字第4361号以及(2014)浙金商终字第894号案例中,法院均认定,在双方已签署的合同中明确约定验收时间以及验收标准的;在货物已安装使用的情况下装饰企业未在合同约定的时间或货物实际使用前甚至是双方结算时未进行验收或提出质量异议的;在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提出质量异议均不予支持。
而在(2014)海民初字第15943号案件中,装饰公司以供货方提供的防火玻璃质量不合格为由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货款,最终法院认定因供货方提供的防火玻璃不符合消防验收的约定,在装饰企业退回货物的情况下,认定过错方为供货方并判决供货方承担违约责任;在(2014)三亚民二终字第189号案件中,装饰公司在供货方提起诉讼后作为反诉原告向法院诉请要求解除合同,后法院根据合同约定涉案的竹面挂板未经供货方、装饰公司、业主方以及监理四方共同验收且经鉴定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合同解除。
2、实操建议:对于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固定书面证据材料。
经笔者总结,装饰企业若以质量问题为由诉请解除合同或进行抗辩,需尽量做足以下五个方面的准备:(1)签署的买卖合同中需明确货物的质量标准、验收方式、验收时间等条款;(2)根据合同约定程序及标准进行验收,对于质量问题及时予以书面函告通知;(3)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货物需要拆除或退回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业主、监理方或第三方公证人员进行见证或公证拆除、退回;(4)申请第三方进行鉴定,并在第三方公证或见证的场合下进行取样鉴定;(5)固定与质量问题有关的往来资料、鉴定资料等所有书面材料。
(三)单据签字人身份
1、法院裁判观点
买卖合同纠纷的生效判决中有20例涉及装饰企业以合同、结算单、送货单等文件签字人员未经授权为由主张不负有货款支付义务,装饰企业为支持该主张,大多会在诉讼中提供社保记录、其它工程文件签署人员身份等资料主张涉案合同等文件签署人员并非公司工作人员或经授权主体,从而主张相应人员签署的文件对于装饰企业不具有约束力。但其中有16例,法院最终认可涉案人员签字的货物往来文件、结算等文件效力。而对于签字人员是否存在职务行为或代理行为,法院一般从供货方是否尽到审查义务、签字人员与装饰企业之间的关系、装饰企业与供货方的货物及款项实际往来情况来综合判断签字人员所签署的合同、结算单以及货物往来等文件的效力,即在涉案证据能够证明涉案签字人员系装饰企业员工的情况下,即便未经明确授权,法院一般会认可相应人员签署的文件效力并据此作为涉案数量或金额等案件事实的认定依据。
在装饰企业以签字人员身份未经授权为由抗辩的案例中,存在4例装饰企业被支持的案例,例如在(2015)绍虞章商初字第57号以及(2014)开民初字第4587号案例中,因供货方无法提供证据证明涉案签字人员系装饰企业员工,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供货方的起诉。
2、实操建议:合同中设置履行代表及相应授权应明确。
如上文所述,争议双方纠纷过程中,双方往往对于合同签署人员身份或相关对账单、结算文件等签署效力产生争议,争议焦点则在于合同履行代表及相应权限,特别是相应人员是否具有签署数量确认单、对账单、结算资料等文件的权限。在司法实践中,合同双方未明确合同履行代表以及相应权限范围的情况下,如有证据证明涉案签字人员为项目或装饰企业工作人员,则相应人员签署文件的效力一般会得到法院的认可,由此导致装饰企业对外承担责任的风险,且工地现场人员众多难免存在串通或随意签署文件的风险。例如在(2014)杭滨商初字第1286号案件中,法院认定:《工程竣工确认书》由中南公司的员工刘鹏飞签署,中南公司支付了相应的部分货款,刘鹏飞的行为对中南公司具有约束力。因此,装饰企业在对外签署买卖合同过程中,应明确合同履行代表及权限,包括对于货物数量确认、往来对账单、结算文件签署等权限范围。
(四)挂靠项目责任承担
1、法院裁判观点
通过分析笔者收集的案例,装饰企业在承接工程后,大多存在分包、转包、挂靠或内部承包的情形,即装饰企业承接工程后交由实际施工主体进行施工,这种情形下,装饰企业一般会与实际施工人签署分包合同、内部承包合同等约定双方独立核算,因工程施工产生的材料购买等费用由实际施工方承担等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装饰企业为工程管理需要往往会设立相应的项目部并任命实际施工主体为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等。通过上文所述可知,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对外签署的合同、结算文件等对于装饰企业具有约束力,装饰企业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实践中也不难看出,供货方在向法院起诉时往往选择以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以及装饰企业为共同被告,而实际施工主体则大多选择以代表装饰企业履行职务行为为由进行抗辩,在此情况下,即便装饰企业主张相应的合同签署主体为实际施工人,应由实际施工人对外承担货款支付等义务,法院往往也不予采纳。
2、实操建议:装饰企业与实际施工人要明确约定项目章管理责任。
为把控装饰企业对外承担的风险,如存在分包、转包、挂靠、内部承包等情况下,装饰企业除在与实际施工人的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外,需明确要求实际施工人对外以个人或其公司名义签署相应的经济合同,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求供货方出具相应的承诺函或说明书,以明确供货方明知合同主体为实际施工人,从而避免装饰企业因实际施工人对外签署合同产生法律责任。
(五)付款条件是否成就
1、法院裁判观点
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出现6例装饰企业以付款条件不成就为由主张不承担货款支付责任,其中装饰公司抗辩意见得到法院支持的仅1例。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装饰企业与业主方结算后再支付材料供货方相应的款项,而在友好合作的情况下,供货方往往能接受该种操作方式,在(2014)浙杭商终字第2660号、(2015)成民终字第3399号案件中,双方签署合同约定,在业主方付款后装饰公司再向供货方支付货款,其中(2015)成民终字第3399号案件中,争议双方更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由于业主拖欠工程款而造成甲方(装饰企业)不能支付乙方(供货方)的情况,乙方不得追究甲方责任,但乙方有义务会同甲方,共同向造成资金风险的业主进行资金催讨和索赔。在该约定的基础上,装饰企业以其与业主方尚未结算,主张付款条件未成就,对此,法院最终均认定该付款条件约定属于约定不明且在装饰企业未提供证据证明尚未与业主方进行结算或未经催告业主方付款的情况下,该抗辩理由不成立进而驳回装饰公司的上诉。
在装饰公司以付款条件未成就抗辩并得到法院支持的(2014)浙绍商终字第1299号案例中,因争议双方约定装饰企业在收到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后再行付款,最终法院认为虽然开具发票一般是合同的附随义务,但仅限于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适用,现双方已在《供货合同》中明确约定如上诉人(供货方)未开具相应的正式发票,被上诉人(装饰企业)有权拒绝付款,据此,在供货方未开具发票的情况下,付款条件未成就。
2、实操建议:付款条件的约定以及实际操作方式。
尽量明确约定具体及可操作的付款条件,而如上文所述设置在业主方付款的情形下再付款的,注意保存要求业主方进行结算的函件,以及催告业主方进行付款等书面材料用以证明相应的付款条件未能成就。第四部分:劳动纠纷
一、数据分析
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但同时由于建筑劳务市场纷繁杂乱、管理无序、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导致农民工与发包方、施工方矛盾加剧,纠纷频发。
通过装饰百强企业457份劳动纠纷判决书案由分布可以看出,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是装饰企业主要用工风险,占了案件总量的82%。
通过对457份劳动纠纷判决书的分析,装饰企业发生劳动用工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1)工资发放不及时;(2)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受伤;(3)产生集体性诉讼;(4)未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
二、争议焦点
(一)劳动关系确认
1、装饰企业主要抗辩理由
(1)装饰企业与施工工人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实践中,装饰企业常以施工工人非装饰企业雇请、未签订劳动合同、装饰企业的规章制度不适用于施工工人、施工工人不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等理由抗辩与施工工人不存在劳动关系。
在笔者收集的23个案例中,法院最终确认劳动关系的有12例,未确认劳动关系的有11例。主要争议焦点是:装饰企业与施工工人的劳动关系是适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第一条规定还是第四条规定。
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在笔者收集的23起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件中,施工单位均是依据上述规定提出抗辩。其中有11起案件法院认定施工工人未提供证据证明装饰企业对其聘用、管理并支付报酬,最终法院认定施工工人与装饰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
而另外12起案件中,法院认为应当适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第四条:“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者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之规定来认定施工工人与装饰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例如在(2014)筑民四终字第239号案件中,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施工工人申某并非装饰公司直接招用的劳动者,其并未直接与装饰公司产生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是装饰公司将其承包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陈某后,由陈某雇佣申某在装饰公司的项目工地上提供劳动,故本案并不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的条件。在用人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情形下,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明确规定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对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或组织招用的劳动者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因此,原判适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认定由装饰公司对申某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并无不当。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具有劳动关系是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用工主体责任的前提和基础,申某为维护其在工作期间受伤后的合法权益要求确认其与装饰公司之间具有劳动关系依法应予支持。
(2)装饰企业与劳动者为劳务关系,用工关系不等同于劳动关系。
在笔者收集的9个案例中,法院最终确认劳动关系的有5例,未确认的有4例。《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的是“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那么“用工主体责任”是否即等同于劳动关系?对此,不同的法院看法不同:
在(2014)芜中民一终字第01196号案件中,一审法院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法院认为施工工人朱某受雇从事木工劳动,为雇用方提供劳务,并按劳务量取酬,其与雇佣方形成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朱某不是用人单位的成员,与装饰企业未形成稳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双方未形成身份上的行政隶属关系。装饰企业虽将工程违法分包给无施工资质的个人,违反了相关规定,但并不影响朱某从事工作的劳务关系的性质。二审安徽芜湖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审核双方之间是否具备形成劳动关系的实质要件,即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关系。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应有长期持续稳定地在用工单位工作的主观意图。因此,一审、二审法院均认定不存在劳动关系。
在(2015)高新民初字第1705号案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认为施工工人由案外人直接招入,由案外人发放劳动报酬,更为主要的在于装饰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从未直接与施工工人发生关系,若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将违背劳动关系认定的基本原理即人身依附性。同时,一旦认定存在劳动关系,装饰企业还将承担相应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劳动关系责任,既超出了装饰企业对双方关系的预见性,甚至可能超出施工工人的期待范围。因此法院不予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而(2014)秦民终字第2135号案件中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直接指出:“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的用工主体责任并不等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恰恰说明发包人承担的是连带赔偿责任,而非以此直接确认发包人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同样,(2014)望民一初字第00553号案件中,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法院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指向的是劳动者损失的赔偿,非劳动关系的确立。”
对此,笔者检索发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法办(2011)442号文】第五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承包人,承包人又非法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给实际施工人,实际施工人招用的劳动者请求确认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并且最高人民法院网站(http://)于2014年4月11日对此问题作出进一步答复,即《对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59条作出进一步释明的答复》。在《答复》中最高院认为:首先《劳动合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装饰企业与施工工人之间并没有丝毫的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更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其次,如果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将显失公平,实际施工人反而容易逃避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通知》第4条之所以规定可认定承包人、分包人或转包人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用意是惩罚任意分包、转包的建筑施工企业,但不能为了达到制裁违法发包、分包或者转包行为的目的,就可以任意超越《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强行认定本不存在的劳动关系。
(3)工伤保险责任不等同于劳动关系
在笔者收集的3个案例中,法院全部未确认劳动关系。法院主要理由如下:
在(2014)济民一终字第892号、(2014)芜中民一终字第01196号和(2014)秦民终字第2135号案件中,施工工人提出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之规定,施工工人据以上规定,主张与装饰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劳动者在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工程中遭受伤害事故时,应由没有提供安全生产条件的发包人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对劳动者的损害承担用工单位的赔偿责任,但不能依据上述规定推定劳动者与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适用于工伤保险行政案件的审理,而本案为确认劳动关系的民事案件,不能依据《规定》中第四条之规定倒推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4)装饰企业将工程分包给具备资质的劳务公司,与施工工人不存在劳动关系。
在笔者收集的2个案例中,1例违法分包,装饰企业最终承担责任,另一例是合法分包给具备资质的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招用施工工人。
合法的劳务分包意味着装饰企业将部分劳务项目分包出去,装饰企业不再承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支付经济赔偿金等劳动责任风险。
2、实操建议
(1)应当分包给有资质的劳务单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装饰企业将劳务分包给有资质的劳务单位是避免用工风险最有效的措施。装饰企业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应当注意审核劳务单位资质。在(2014)黔七民初字第1420号案件中,实际施工人范某冒用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来承揽装饰企业发包的工程,范某雇佣的施工工人王某在施工过程中受伤,王某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法院认为王某装饰企业将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的个人,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装饰企业与王某存在劳动关系。
(2)妥善保管《劳务分包合同》、劳务费支付凭证等证明分包合同关系建立的凭证。
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义务提供证据。因此装饰企业应当保管好《劳务分包合同》、劳务费支付凭证。在(2014)一中民终字第08681号中,北京第一中级法院认为,装饰企业虽主张与分包公司存在分包关系,但上述两家公司未能提交任何证据材料证明所签订《分包合同》的具体履行情况及款项结算情况,亦未能提交证据证明上述两家公司的分包合同已经为发包人知晓。据此法院不予确认存在分包合同关系。
(3)在与施工工人交谈过程中,应当表明不存在劳动关系的立场。
施工工人发生伤亡,装饰企业在得知消息后,往往会派人了解情况甚至协商赔偿事宜。装饰企业应当查清伤者是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还是签订劳务合同的劳务工人,或者是实际施工人自行雇佣的人员。若非本公司劳动者,应当注意时刻表明立场:其与装饰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在(2014)一中民终字第8681号案件,施工工人受伤后装饰企业曾派人去探望并协商赔偿事宜,施工工人在交谈过程中进行录音。之后在诉讼过程中,施工工人提供的录音录像资料显示,在交谈过程中装饰企业人员承认施工工人系该公司员工并表示愿意受伤事宜商谈赔偿,二审法院结合录音、收据、工牌、证言等材料认定施工工人与装饰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二)损害责任承担
1、装饰企业主要抗辩理由
(1)装饰企业已向劳务承包人支付完全部报酬,因劳务承包人原因导致农民工资问题的,装饰企业不承担责任。
在笔者收集的18个案例中,法院最终支持装饰企业承担连带责任的有2例,不支持的有16例。
在(2014)成华民初字第3065、3072-3076号案件中,法院认为装饰企业与劳务承包人邹某之间为劳务关系,劳务承包人已经领取了全部的劳务费,装饰企业不存在拖欠劳动报酬的事实,并且邹某向施工工人出具的《欠条》上无装饰企业的印章确认,因此,装饰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分包单位、实际施工人应对施工工人工资承担责任。
在笔者收集的23个案例中,法院全部支持装饰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例如在(2014)建民初字第51-64号系列案件中,法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分包企业对分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直接负责。总承包企业因转包、违法分包工程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总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之规定,认为装饰企业承包工程后,又将劳务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杨某,并且装饰企业存在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装饰企业作为工程名义上的承包人,对拖欠的民工工资应承担清偿责任。
另一方面,对于施工工人受伤后的责任承担问题。若装饰企业存在违法分包、发包给不具备用工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或个人挂靠的,其雇佣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装饰企业同样需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在(2014)渝一中法行终字第424号行政确认案件中,装饰企业将自己承包的室内精装修工程转包给雷某,雷某又转包给曾某,曾某雇请的文某受伤后,向北部新区管委会申请工伤认定,北部新区管委会予以认可。装饰企业不服提起诉讼,法院认为,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规定,装饰企业应当承担工伤责任。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由此可见,即便装饰企业与劳务施工人签订分包协议,装饰企业也仍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2、实操建议
(1)监督包工头用工管理以及工资支付
众所周知,劳务分包给包工头进行施工属于违法分包,但该现象屡禁不绝仍存有市场空间。对此,装饰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应当要求包工头与施工人员签订雇佣合同,并提供一份雇佣合同给装饰单位备案。
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在代发工资(需包工头出具授权企业代发)时,便于掌握施工人员的薪酬,防止包工头拖欠工人工资。在(2014)成华民初字第3065、3072-3076号系列案件中,装饰企业与劳务承包人结算完成,劳务承包人还出具承诺书,确认已收到所有劳务费并承诺将“随即付清所有施工班组的人工工资,发生任何工人工资和其他纠纷,所有责任均由本人承担”。由此,法院判定由劳务施工人承担支付义务。
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加强对劳务承包人雇佣工人的了解,及时清退不符合施工条件的人员。在(2014)徐民终字第3431号案件中,包工头雇请的施工人员已达退休年龄(71周岁),在工地上受伤,施工人员以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建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标准主张误工费73460元,法院认为施工人员发生损害前仍未丧失劳动能力且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对其误工费的主张应予支持。
(2)在提供劳务者损害责任纠纷中应当主张施工工人自身存在过错。
在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中,法院对责任的认定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通常结合事故经过,认定施工工人仅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笔者收集的15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案件中,有13起案件法院认为施工工人自身未尽到注意义务,对事故发生具有一定过错,需自行承担20%-30%责任。但是在(2014)镜民一初字第430号案件中,法院判定劳务者对损害结果承担70%的责任。
(3)在装饰企业与劳务施工人签订的承包协议中,仍有必要约定施工安全责任由劳务施工人负责。
【中国互联网年度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10-17
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11-19
中国物联网市场分析09-14
202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通知10-26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11-02
互联网调查报告07-10
互联网实习报告09-30
互联网中期报告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