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练习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促织练习

促织练习 篇1

教学过程:一《聊斋志异》介绍,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异是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作者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以谈狐说鬼的形式,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颇多暴露,对科举制度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

二.根据小说的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诸过程给课文分段。

参考: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第二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痛苦。第三部分(3,4)段故事的发展,求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的希望。第四部分(5 6 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失虫失儿再得异虫异虫胜利。第五部分(8)段故事结局,小虫的突出才能使成名因祸得福。第六部分(9)作者发议论。全文中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批判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根据故事的发展填出下表,(用两个字概括)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情节:征虫——()

———()———()——-()———()———()——()

参考:本文以促织为线索,情节可概括为征虫——觅虫(开端)——求虫——得虫(发展)——失虫——化虫——斗虫(高潮)——献虫(结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成名为人迂讷,所以被滑胥报充里正役;因为很善良,所以不愿与里胥同流合污,他先是百计营谋不能脱,又因不敢敛户口,以致薄产累尽,如此善良竟然屡遭劫难,似乎天理不公,所以作者让他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虽然具有一定讽刺意味,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无疑在宣示一种因果报应。

四 当成名得到“意似良”小虫后,人们稍稍为他松了口气,那小虫究竟如何呢?请阅读第七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虫之异的?体现了怎样的表现技巧?

(1)与“蟹壳青”斗:(A)蟹壳青的战绩(B)蟹壳青的外貌

(C)小虫的外貌(D)小虫的神态(先抑后扬,暴怒后的胜利神态)——对比

(E)少年“掩口胡卢而笑”“又大笑”“又笑”“大骇”——侧面烘托描写

(2)

与鸡斗:力叮不释——绘其机智勇敢

(3)

遍试一切异状,无出其右。且“应节而舞”——概述其异 表现技巧: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表现技巧。

五 学生理解课文语法知识 重点词语:(1)翼日进宰 通假字 翼——翌

(2)翘然矜鸣 矜:夸耀(如现代汉语“自矜”)

(3)虫尽靡 靡:失败(4)俾入邑庠 俾:使(5)厚赉成 赉:赏赐(6)高其值 高:使动用法,使„„抬高

(7)细疏其能 疏:名词用如动词,陈述(8)成然之 以其小,劣之 益奇之(9)民日贴妇卖儿 日:名词作状语

(10)试使斗而(才)

(11)(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12)(上)于盆而养之(1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14)儿(涕)而去

(15)一人飞升,(仙)及鸡犬(1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17)自(名)“蟹壳青”(18)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9)早出(暮)归(20)(岁)征民间

(2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22)取儿(藁)葬

(23)虫集冠上,(力)叮不释(24)民(日)贴妇卖儿(25)(昂)其值动)

(2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27)成(然)之(28)成以其小,(劣)之(29)益(奇)之(30)(而)(31)手裁((32)两股间浓血六流离((33)假((34)薄产累尽(赔光,形作动)(35)(形作使

翁归)举))此科敛丁口

成子精神复旧(原状,形作名)特殊句式:

(1)村中少年好事者:定语后置(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3)此物故非西产。(4)非字而画

(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6)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7)令以责之()里正(8)昂其值,居()为奇货(9)()扑之,()入石穴中(10)又试之()鸡 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归纳: 少间 食顷 斯须 未几 无何 俄 旋 既而

请用上述词语填空: 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血 2()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3()见鸡伸颈摆扑

4抚臣不忘所自,()宰以卓异闻 5已股落腹裂,()就毙 6(),帘动,片纸抛落 参考:未几,既而,旋,无何,斯须,食顷。

六 分析文章内容,落实教学重点之一并点明现实意义:(1)小虫有勇有谋,战胜强大对手,成名一家结局如何?对此你有何感慨?作者怎样议论? 参考:(1)免役、入邑庠、得殊宠、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裘马过世家。

(2)从“杖至百”的“两股间脓血流离”,到神卜后的“扶杖”苦寻,从得促织的“举家庆贺”,到儿误毙促织的投井自尽,从“抢呼欲决绝”的“不复聊赖”,到儿幻化促织后“裘马扬扬”,说明了什么?(猾黠之徒得意,老实之人吃亏;媚上欺下之风盛行;贪图享乐的风气很浓)(3)A、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寄讽谏之旨。B、天将酬长厚者——“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C、“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愤懑不平之感。

(2)这个故事是喜剧结局吗?为什么?

参考: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从故事的结局看,成名一家经历灾难后,终于过上了好日子,但这个结局是儿子幻化促织获得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吗?那么如成名样的天下百姓,结局会如何呢?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社会秩序的错乱,折射出朝廷的荒唐无道,多么可悲可叹。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这是社会的悲剧。“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而县令、里胥这些下属和爪牙趁机搜刮,其结果是善良百姓倾家荡产,命运飘摇不定。

作者批判的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促织》是血泪的控诉,这是喜剧吗?是悲剧,大大的悲剧,读者怎能不掬一把同情之泪呢?《促织》跟《卖炭翁》《石壕吏》《捕蛇者说》等作品一样,告诉我们——苛政猛于虎。可恨的统治者,可笑的政绩考核标准,悲苦的百姓!今天的我们除了愤怒、同情外,还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和平的好时代,珍惜今天的发展机遇。

三、布置练习:

(一)、归纳一词多义词

1、靡 ①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②靡计不施,迄无计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2、固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②少年固强之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顾 ①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⑤顾人之常情,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4、信 ①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②余固笑而不信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④欲信大义于天下

5、数 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③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一测试:

(1)解释下列词语:

蹄噭()薄产累尽()滑黠()裨益()靡技不施()迂讷()惭怍()迄无计(蔚起()觇视()邑庠()

不啻()

(2)解释句中括号中句子: 宫中尚()促织之戏 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又劣弱不中于款()遂于蒿莱中徐()行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闻妻言,如被()冰雪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冥搜()未已 掩口胡卢()而笑 裘马过世家()焉 不复聊赖()

蹑迹()披求

急逐趁()之

掭()尖草

巨()身修()尾

故天子一跬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旋()见鸡伸颈摆扑

无何(),宰()以卓异()闻 而()翁归 斯须()就毙 取儿藁()葬 如被()冰雪 每责()一头 假()此科敛()丁口()冀()万一之得 妻具()资诣()问

唇吻翕辟()青麻头伏焉()隐中()胸怀 既而()的其尸于井 抢呼()欲绝()气息惙然()审()谛()之 东曦()既驾 手裁()举 惴惴()恐不当()意 不如拚博()一笑 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尺又()咫()掇()置笼中 楼阁万椽()献诸()抚军 裘马()过世家 翻译: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荆轲刺秦王 加点字解释: 1进兵北略()地 2微()太子 3臣愿拜谒()之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秦王购()之金千斤 6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8顾()计不知所出尔 9右手揕()其胸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樊淤期偏袒()扼腕()12切齿拊心()13以试人,血濡缕()14人不敢与忤视()

15太子迟()之16为变藢()之声17士皆瞋()目 18发尽上指()冠 19厚遗()秦王

2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1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22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拜送书于庭23请辞决()矣 24乃朝服(),设九宾()25荆轲顾()笑武阳 26愿大王少假借()之

27发图,图穷()匕首见()28剑长,操起室(),剑坚()故不可立拔 29秦王还()拄而走 30不得持尺兵()31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2以其所奉()药提()轲 33王负()剑

3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王

3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36轲自知事不就(),37箕距()以骂 38乃欲生劫()之

《促织》教学实录 篇2

时间6月15日下午第三节 班级 上虞丰惠中学高二(2)班

《促织》作为一篇传统老篇目,老树能发新芽。要理解蒲翁的一片苦心,这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有隔膜的,我们只看故事表面,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荒诞,及人在荒诞社会中的异化。本实录试图解决表象和内在这样一组关系。师:同学们,你们是几班? 生(大声):二班。

师:二班是文科还是理科? 生:文科。

师:文科生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动感情。比如像红楼梦中的优秀文科生林黛玉同学一到秋天就看着海棠花,吐血写诗。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天到了,学校里能引发你的思绪的事物有吗? 生(1):比如学校池塘中的荷花我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生(2):池塘中的蛙声也可以。听取蛙声一片嘛。生(3):樟树上的猫头鹰(生笑)晚上听起来特恐怖。

师:猫头鹰是国家保护动物,绝对不是恐怖组织(生笑)保护保护再保护。我送给大家一首诗,出自古老的《诗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 生(部分):老鼠。生(部分):青蛙。

师:看来我只能写出第四句: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生大笑)我们的古人对蟋蟀的活动规律是了如指掌。蟋蟀还有个小名叫„„ 生(全体):促织

师:为何叫促织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4):可能蟋蟀的叫声和织布机的声音相似,„„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古人特别敏感。认为蟋蟀的叫声和织布声相仿,又届深秋,一听到促织叫声促女纺织,妇女就准备冬衣,怀念征人,宋代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假如有人一听到蟋蟀声,就为我打毛衣,那是本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生笑)促织在诗歌中充满温馨浪漫的,但在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一只小小的东西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家庭的兴衰,悲喜交替。令人感慨万千。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生笑)师:标题是《促织》,此标题有何作用? 生(5):线索吧。

师:那文中出现了几只不同寻常的促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6):第一只是祸不单行的促织。生(6):第二只是高大威猛的促织。是村中少年好事者所养。师:村中好事者是个特殊句式。生(6):定语后置,应是好事少年。生(7):当然还有儿子魂化的促织。但有点不真实。

师:那这小东西是怎样影响的成名一家的?先说一说成名家中的成员,无非是三人„„ 生(全部):成名,成妻,成子。师:成名一开始的身份是什么? 生(全部):童生。

师:哦,童生,跟在坐的各位差不多年轻吧。(生笑)生(部分):不。是老童生,连孩子都九岁了。师:对,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语“久不售”,就是屡试不中,屡败屡战。科举只是块敲门砖。用过了就可扔掉。后来他的身份变了吗? 生(8):变了,当了里正。师:何为里正 生(8):大概是个官吧。

师:这里老师有点纳闷,怎么天上掉下馅饼,好事砸到成名头上了,当官了。但我要告诉同学们,这里正类似于现在的村中的治安主任,是个苦差。比如某户人家吵架了,要他去调停。再则,有些催粮催租的事,要他解决。他有这个能力吗?

生(9):没有,文中说不敢敛户口,可能一方面他性格迂讷,另一方面能力有限。师:这样一个有书呆子倾向的成名,“会征促织”,征促织可是一项政治任务,艰巨而光荣(生笑)他的心态是起了变化吧?找一找有关心态的词语。生(10):忧闷欲死,转侧床头,唯思自尽。师:还有吗? 生(10):得到促织后,大喜,蟋蟀死后如被冰雪,还有益惊喜。

师:这些词语形象的刻画了成名在促织的挑动下心理变化的活动轨迹。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说书生只会理论,不会实践,只说不做。成名去实践了吗?也就是说,他会去捉促织吗? 生(11):去捉了,但是经过妻子和神巫的指点,不是主动的,是被动去捉。师:我们来读一读读书人成名捉蟋蟀的场面吧,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生读早出暮归„„中于款)

师:这是第一次描写,还有吗?(生读“成反复子念,„„逐而得之”)这两段描绘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有吗?比如在生活的压力下的苦难的困境的描绘。生(12):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看出成名当时疑惑和将信将疑的心理。生(13):乃强起扶杖,我觉得很可怜。两腿被打的伤痕累累,为了家庭,只能尽力而为。生(14):我认为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读来尤其伤心。侧听估计人贴地而行,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活的重压下他已直不起自己的腰板,没有做人的尊严了。生(15):成名由于考不中,他一定发奋学习,视力一定很差,是个高度近视眼,(生笑)像寻针线这样寻,真的很可怜。我也是近视眼,深有同感。成名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生活。师:是尽最大的眼力,捉蟋蟀毕竟不是他的专业。(生笑)这几句看似寻常的话语,寄予了蒲松龄深沉的孤愤,他也是读书人,也是屡试不中的老童生,他是满怀着同情怜悯写同类人,将一腔同病相怜之情倾泻于成名。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生接口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你认为最反常的行动吗 ? 生(16):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有生点头)成名当时行动极为不便艰难,遽是迅速的意思,一个受重伤的人既然能扑上去,但一扑可能要有生命危险,为了小小的蟋蟀,他连命也不要了。生(17):我想到了葛朗台的扑,葛朗台一见金子,76岁,命也不顾了,也用了个扑字,那是扑出老家伙的贪婪。而成名的扑,却扑出了一个重压下小人物的无奈和伤感。有种悲壮的色彩。生(18):我想这个扑字很受前面癞蛤蟆的影响。(生笑)前面有只蛤蟆猝然跃去,成名由于扑虫心切,就把自己当场了蛤蟆,也开始扑了。师:当然这不同于欧阳峰的蛤蟆功,(生笑)这一扑,的确写出了人类的异化,成名为了促织,可以不把自己当人看,完全丧失了读书人的斯文,真是斯文扫地。不管前面有棘根,他还是为了生活扑上去,这是一次悲壮的扑救,这一扑怀着对生活的渴望,哪怕只是渺茫的一丝。成名知道只有扑才能救自己,救家庭。你看,捉到后,这样一户贫困人家,居然用蟹白栗黄来喂养。备极护爱,这些都是反常的行为,把小虫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小虫和人的生命比较究竟哪个更重要?下文中有描述吗? 生(19):有,促织被儿子弄死之后,文中这样写,儿神气痴木,奄奄欲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看,居然不把儿子的生死放在心上。

师:对,为了一只蟋蟀居然连父子血肉之情也抛之脑后,这是一件极为可悲可叹之事,再加上前文中成名的异化,他已经不自觉的把自己当作兽类,想像成扑虫的蛤蟆,真是辛酸之极。真可谓为虫所逼,悲喜交替。有人说知夫莫如妻,成名的妻子了解丈夫吗? 生(部分):理解。

师:我们读一读成妻的话,(生读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你认为成妻是怎样一个人? 生(20):善解人意,可能丈夫比较迂讷,妻子就能独当一面,处事冷静,有头脑,有主见。是个贤妻。

师:哦,你对成妻的评价很高嘛。那她是个良母吗? 生(20);是良母,当孩子涕告母,母闻之,大惊: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女复算耳,写出了对儿子的担心,自己不惩罚儿子,慈母心态,爱莫能助,担心和恐惧。生(21):这位母亲有点迷信。只知求神拜佛? 师:哪种人会求人拜佛呢?她求神拜佛容易吗? 生(22):只有受尽生活折磨的人心灰意冷的人才会求神,当时老百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师:在无道与苛政之下,百姓苦难无边,回头无岸啊。除非神仙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成妻具资,就是东借西凑,到处赔笑脸,低三下四看别人的脸色。作为妻子,这位可怜的女性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全部心血都扑在蟋蟀上面。更有意思的是,悲愤填膺的作者在精心设置魂化促织的情节时,他们的宝贝儿子在蟋蟀事件中遭遇又如何呢? 生(23):九岁的小孩由于好奇把促织弄死了,自己变成了蟋蟀。

师:成子魂化的促织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才成为真正的王者,一开始与蟹克青决斗,这是闯荡江湖的第一站,(生笑)闪亮登场。再则第二关,与公鸡斗,又赢了。最后一路打到中央,可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为何把小东西写得如此神奇? 生(24):因为是人变的,特别有战斗力。生(25):有作者的主观愿望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的低层百姓根本无法与强者抗衡,作者希望能够在虚幻的世界中能够战胜恶势力,体现作者良好的愿望。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三种人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谁? 生(全部):成子 师:为何? 生(26):小孩是祖国的未来(生笑)玩是小孩子的专利,一个小孩子因为玩蟋蟀差点付出生命为代价。这个社会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可见是个无耻的社会,尤其有震撼力。生(27):一个活泼的孩子付出了代价,在那样的社会中,人的生命就不如蟋蟀,我在想一个问题,假如没有付出生命和精灵的小孩以蟋蟀的面目出现,事情会怎样结束?

师:对,你的设想一针见血,刺中要害。儿子的性命居然不如一只小虫子重要。小孩即使投井了这事也不能完结,他还必须要让自己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代替那只促织,再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格斗。而且他必须要赢得那些格斗,才可以保他的父母无虞,才可以弥补他的所谓的“过失”。在这里,我们 看不到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价值,我们只看到人已沦落为一种玩物,只有把自己不当人看,只有为权贵服务,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你,小人物才可以解救家庭的苦难,得到所谓的幸福和功名利禄。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小说的高明之处使荒谬具备了真实性。我们不禁要问,罪恶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读一读结尾,会找到答案?(生朗读最后自然段)生(28):根源在于皇帝的荒唐,皇帝不应玩蟋蟀,玩物丧志。生(29):根源是官贪吏虐,当权者作威作福,不管百姓死活,只管自己官位上升。

师:的确如此,上有好焉,下必趋焉,古代社会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文章一开始就写道:“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其实用不着征,早有人会乖乖的送上来,如果如果领导喜欢斗鸡,明天我就送你一车鸡,如果你喜欢斗牛,立马一车皮牛就送到。杨贵妃喜吃荔枝,我来一骑红尘妃子笑,宋徽宗喜踢球,高俅就发达了。天子偶用一物,就使百姓家破人亡,万一是常用之物,不知有几家遭殃,几家荡产。正如黄宗羲所说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促织让我们看到专制时代中,小东西是怎样披者皇权的丑恶的外衣吃人的,小人物的命运是怎样被吃的,实质就是吃人和被吃的沉重的话题,如此可悲可叹。结尾似乎皆大欢喜。这个故事似乎成喜剧了。但喜剧往根源里挖我们挖出更加深沉的悲哀。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联系实际,讲兵马踊发现者杨志发的辛酸荒唐的故事)悲喜交替为虫所逼(成名)附板书

人化异类为虫所困(成子)

祸不单行的促织 人

竭尽所能为虫所牵(成妻)小虫 好事少年的促织 吃

24促织.. 篇3

24促织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刘玛林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4.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副对联:画人画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为清代的一位文化名人写的,大家猜是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龄生于明代末年,一生主要活动时间是在康熙年间。他本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

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我们初中时读过一篇《狼》,但它并不是作者的代表作。现在要研读的《促织》,才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扬露当时的`黑暗现实。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聊斋志异》起初以抄本流传,乾隆年间正式付刻时,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就可见它明显地触犯了“时忌”。至于艺术手法,它也典型地反映了《聊斋志异》中一些名篇的特色,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这些都是我们研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分析的。

三、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1.生字

迂讷(nè)裨(bì)益k(ruò)香翕(xī)辟

稿(gǎo)葬觇(chān)视惭怍(zuò)邑庠(xiáng)

蹄N(qiào)不啻(chì)罚chuò)然(hé)蠹(dù)

2.通假字

直――值(昂其直)裁――才(手裁举)翼――翌(翼日进宰)

3.重点实词

尚(崇尚、爱好)促织之戏居(囤积、储存)为奇货

假(利用、借助)此科敛(摊派、聚敛)丁口

靡(没有,音mǐ)计不施,迄(终究)无济无毫发爽(差错)

展玩(体会,思索)蹑(追随)迹披(分开)求

意(觉得,意想)似良径(径直)造(到)庐访成

翘然矜鸣(夸耀)虫尽靡(失败,音mǐ)俾(使)入邑庠

厚赉(赏赐)信(确实、的确)夫

4.活用词语

名词作状语:岁征民间取儿稿葬

意动用法:成然之以其小,劣之益奇之

使动用法:昂其直倾数家之产高其直

促织知识点总结 篇4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 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 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 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 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 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

(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达曙(从,介词)

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

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21尚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

②虫宛然尚在(还,副词)

22复

①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

②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

③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

23举

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 ②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

24意

①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

②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

③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

④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

25信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

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的确、确实,副词)

26即

①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

27顿

①顿非前物(立刻,副词)

②顿足失色(跺,动词)

28得

①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

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

③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

29闻

①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②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

30忽

①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

②不可忽也(忽视,动词)

31杖

①杖至百(杖责,动词)

②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

32出

①因出己虫(拿出,动词)

②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

33而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

②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

③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

34及

①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

②及扑入手(等到)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儿藁葬【用草席】

⑤日与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释【用力】

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

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

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⑤儿涕而去(流泪、哭泣)

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

⑦细疏其能(陈述)

⑧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⑨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⑾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

4意动用法

①成然之(认为?对)

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③益奇之(认为?奇特)

5其他活用现象

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

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⑥审视【仔细地】

⑦啼告母【哭着】

6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①里胥猾黠(狡猾) ②死何裨益(益处) ③填塞 门户(充满, 门口) ④唇吻翕辟(嘴唇) ⑤急逐趁之(追赶) ⑥虫跃掷径出(跳跃) ⑦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⑧自增惭怍(惭愧) ⑨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⑩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⑾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

2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

(三)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

(三)状语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

2焚拜如前人

3既而得其尸于井

(四)省略句

1岁征(于)民间。

2(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

3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4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读促织的读后感 篇5

《促织》讲的是: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很流行斗蛐蛐儿,陕西华阴县的县官因送献了一头有本事的蛐蛐,所以被要求按时供应。县里有个落榜秀才叫成名,被迫充当了一名里长,专门负责征收蛐蛐。成名干了不到一年,本来不多的田产给赔光了。这时,又该征收蛐蛐了,成名不敢向各户摊派收缴,又无钱赔偿,急得很。他自己设法捕捉到的三两头又不合标准。成名不能按时交纳蛐蛐,被县官多次用刑追逼。这时,村里来了一位能请神算卦的神婆,成名的妻子前去问卦,得到了一张绘有蛐蛐的画。成名觉得画上的景象很像村东面的大佛阁,于是按画中所指去寻找蛐蛐,结果找到了一头体壮威猛的大蛐蛐,成名高兴的把它带回家细心供养。成名九岁的儿子趁父亲不在家时去偷看蛐蛐,不慎让蛐蛐跑了出来,等再次捉住时,蛐蛐因伤而死。儿子害怕极了,就跳了井。成名回来后由怒转悲。天快黑了,成名发现儿子的身体有轻微的喘息。夜半时分,儿子又复活了,但神智痴呆。第二天一早,成名在门外发现了一只又短又小的蛐蛐,不同于原来那只。将这只蛐蛐拿去和善斗的蛐蛐斗,结果获胜,这只蛐蛐还有叮住鸡冠不被鸡啄的本领。这只小蛐蛐被进贡到皇宫后,屡战屡胜,皇帝很是高兴,下令赏赐。县官因此免去成名的苦差使,又设法让他考中秀才。一年后,儿子精神恢复正常,告诉父亲自己变成了蛐蛐,善于打斗,成名这才明白原来那小蛐蛐是儿子的化身。从此,成名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读完《促织》后,我被深深的打动了。成名一家本来好好的过他们的日子,但当他不幸被迫干上里长这份苦差后,便没有安宁的日子过了。为了征收蛐蛐,许多人家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成名因为不善征收蛐蛐,自己又捕捉不到好蛐蛐,所以备受惩罚。好不容易捕到的一只好蛐蛐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没想到,这根“救命稻草”却由于儿子的不慎而化为乌有,成名的希望因此而破灭,甚至儿子因此而死也不能使他放在心上。当然,作者的愿望是良好的.,他设想成名儿子幻化成了一只善斗的小蛐蛐,挽救了父亲及一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现实世界里,这有可能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成名的儿子因蛐蛐而死、成名一家因蛐蛐而家破人亡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了。成名一家只是一个例子,在当时,像这样的情况又何止他们一家呢?所以说,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寻欢作乐,置劳动人民的安危于不顾,其昏庸可见一斑。成名多年考秀才都不中,可是因为献蛐蛐有功而获中秀才,不但如此,还获得重赏。原来,一只小小的蛐蛐就可以改变一家人甚至是许多家人的命运,对于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统治者,我们不由得感到深深的悲哀。通过《促织》一文,我们对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可以有一定的认识。作者的良好愿望,当然也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在文中也得到体现,要是这美好的愿望能变为现实那该有多好啊!

促织练习 篇6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满庭芳·促织儿》古诗简介

促织原文及翻译高考语文文言文 篇7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难道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头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头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头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上一篇:家长学校委员会发言稿下一篇: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