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精选8篇)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1

根据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和绵竹中学关于《共建德阳市高水平运动队合作协议书》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规范招生、训练、竞赛、学籍、思想政治、考勤等工作,推动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我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1、以高水平运动队为基础,积极做好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工作。

2、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创新的工作作风。力争在第14届省运会在女子乙组足球和高中田径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3、发扬绵竹女子足球的优良传统,在现有的基础上,想出新办法,创出新路子,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办好高水平运动队。

4、在计划和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辩证关系,为德阳市体育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与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发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力争在足球和田径项目上取得突破,同时使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和运动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广泛宣传自己,促进和推动绵竹中学体育事业发展,、女子足球乙组力争8名队员入选德阳市代表队,参加第14届省运会,取得前八名的成绩,田径力争夺取1块金牌,努力使高水平运动队和百年书院一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

我们的任务是:

1、健全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和领导,健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严管理。

2、重点建立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寻求建设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队伍,通过办队,积极探索培养初中女子足球和高中田径运动员的途径和方法。

3、科学选材,严格训练,规范管理,不断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积极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4、在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注意普通运动队的选拔与培养发展和建设工作。

5、努力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公平合理竞争上岗,使其有职,有责、有权、有利,充分发挥教练员的积极性,制定奖惩分明的工作制度,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

三、行政负责人的组成及工作职责

学校总负责人:蒲晓蓉 教育局分管负责人:宋时勇

行政后勤保障:袁廷寿 工作职责:

1、负责绵竹中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总体工作

2、做好与教育局和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的衔接工作

3、做好后勤保障和经费的跟进

4、做好高水平运动队和教练团队的监督工作

5、做好运动员的档案建立、安全协议工作

教练员队伍的组成及工作职责:

田径队: 4名 卢廷春 周建勇 彭河 游鹏

女子足球:7名 主教练: 杨飚 计划教练:牛放,技术教练:王德东 徐梓源

体能教练:李洋守 门员教练:陈飞 其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全年训练计划,训练大纲及训练工作总结。

2、认真完成训练工作任务,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3、认真填写运动员训练考勤表,按时上报分管领导。

4、努力学习各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实验和科学的研究,从而指导训练实践。

四、招生管理:

根据绵竹中学招生的具体要求:

1、所招运动员必须经过专业教师和科学仪器设备的测试,达到既定成绩标准。

2、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既定要求。使文化和体育共同进步。

4、考生被录取后,先签定试训协议,尤其是运动员成绩要进行复测,末达到标准者,视情况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五 运动员纪律要求

1、按时参加运动训练,认真完成运动训练任务,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不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练员请假。

2、比赛过程中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观众,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3、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和体育文化宣传的骨干。

4、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有违反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而受处分者,视情节严重程度或开除运动队成员资格、或退学。

5、树立无私奉献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校体育事业多做贡献。

六、教学与学籍管理:

1、高水平运动员实行统一编班集中管理,并配备专职的班主任管理,并严格对学生进行考勤。

2、为确保训练比赛和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每学年应由教育局、体育局将本的比赛任务通知书(附详细说明参加比赛时间、地点、人员及年级、学号),提前交学校备案,以制定计划。

3、为确保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质量,须做到课堂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协调统一,实行半学半训,既要保证学生运动员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保证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水平,完成各项任务。

4、因重要赛事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所在学校协商,确保必要的补课时间,把部分副科进行适当调整,但需经教务处报主管校长批准。

七、训练与竞赛管理: ㈠专项训练管理

1、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由绵竹中学组织实施,具体由主任负责,每年的训练、比赛工作结束后,向学校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书面汇报。

2、各项目教练员根据运动队的特点和每年比赛任务结合运动队的实际训练水平,认真制订、学期、周和课时的训练计划,训练竞赛具体负责人定期进行运动训练,质量检查、评比工作,每月开一次训练方法研究会,年终开一次训练比赛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提供机会让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执教理论水平,科学地实施和控制训练,比赛的全过程。

3、要求运动员刻苦训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遵守训练制度,对严重违反规定的运动员勒令其退出运动队,并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理。

4、运动队训练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晨和下午。每天保证训练120分钟以上,有重大比赛任务时,安排全天训练。

5、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抓好专项技术训练的同时,加强运动队(员)的思想和作风教育、努力培养运动员成为积极向上,团结战斗,勇于拼搏,夺取胜利的优秀人才。

6、要求教练员自觉学习运动训练新理论,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工作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实验和科学研究,努力将研究成果指导训练,提高训练水平。

7、高水平运动员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建立医务监督卡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保证训练。

㈡竞赛管理

1、校级体育代表队,必须是由政治思想表现好,文化成绩合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有拼搏精神,具备高水平运动技术的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学生运动员组成。

2、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竞赛活动,但必须经过教练员推荐和训练,训练竞赛教练团队组织选拔和考核,一旦被确认后才能成为学校高水平运

动代表队的正式成员。

3、高水平运动员应严格遵守《运动员守则》,在参加各项比赛中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群众,争创佳绩。

4、外出参加比赛运动员,应注重自身修养,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服从安排,不得擅自带他人同行,外出训练、比赛期间,如有违纪行为者,由领队负责酌情处理。

5、每年学校将对做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予肯定和鼓励,所培养的运动员在参加四川省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集体项目前六的教练员、运动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6、在各级比赛结束后,绵竹中学教练团队应有计划地及时整理运动队的训练,比赛成绩及有关资料,不断完善运动队训练比赛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训练竞赛教练团队负责。

八、经费管理:

1、为了保证高水平运动队工作开展,其经费使用应专款专用,经费来源:学校经费预算,高水平运动员经费,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专款、社会赞助等。

2、高水平运动队的专项经费开出项目:用于招生、训练、生活、交通补助,参加各级比赛、奖励、比赛服装、器材等。

3、对在训练竞赛过程中被省队选中的教练员和在全省正式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运动员,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达到2级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各奖1000元,1级运动员的教练员给予2000元的奖励。教练员的奖励为训练运动员中获最高名次队员奖的100%,领队的奖励为最高名次队员奖的50%。

九、教练员上岗原则与规定:

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必须选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具有一定训练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教练员工作。为此,参加竞聘的教练员要求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工作态度方面:要求教练员具有献身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全心投入工作,以科学训练运动员为本,立足在运动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2、业务方面:要求教练员懂得科学训练方法,掌握技术、战术的运用,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讲求实效,认真完成训练任务,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能对训后、赛后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有三年以上训练经验,所带队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竞聘、选聘工作程序:根据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岗位,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工作进行申报。

A.依据上述条件,个人向组织提出申请,说明申报理由,写出竞聘岗位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B.经训练竞赛教研室审查推荐,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D.教练员每学期至少1次外出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E.被聘教练员训练工作量按学校教师职称工作量计算。F.被聘教练员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十、管理办法:

㈠目标:通过努力力争把高水平运动队的科研工作与训练竞赛结合在一起,使其科学化管理。

㈡宗旨: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优势,本着科研为教学、群众、竞赛服务的宗旨,以科学诚实积极的态度,坚持多快好省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为教练员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㈢组织:由绵竹中学领导牵头,成立高水平运动队负责确定训练、竞赛建设和发展方向,使科研与训练、竞赛相结合,提高运动成绩。

十一、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工作评价

根据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和绵竹中学关于《共建德阳市高水平运动队合作协议书》精神,由训练竞赛教练团队负责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自查结果报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待小组领导审阅后,改进不足,作好今后工作。

十二、本管理办法的未尽事宜,将由训练竞赛领导小组提出报告,交绵竹中学领导小组和德阳市奥林匹克后背人才培养学校讨论后进行处理,本办法解释权属绵竹中学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工作小组。

后附:绵竹中学女足足球管理方案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2

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水平不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员竞技能力不足 , 教练员缺乏高水平比赛的执教经验 ;

(2) 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缺乏系统的管理 , 在文化学习和足球训练时间上的冲突导致训练时间不足, 影响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发展;

(3) 运动员训练方式单一 , 不能保障运动员在高水平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2、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训练及管理对策

2.1、采取措施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教练员是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中至关重要的能动因素, 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对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整体水平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一现实, 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1) 重视高校内部具有足球队教练员潜质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 安排到当地足协才加教练员资格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2) 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的聘请经验丰富, 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练员到校亲自执教。不但能在运动员训练中营造一种专业足球训练的氛围, 让其得到更多专业知识的传授, 更能给校内教练员树立优秀的榜样, 让其更快捷的进步。 (3) 设立足球运动队调研组和教练组。加大人力的投入, 集思广益。从科学的监督到训练前的备案, 做到事无巨细,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健康发展。

2.2、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 , 提高高水平比赛中的竞技能力

目前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向。一是普通高中足球爱好者, 对足球抱以极高的热情, 但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 大赛经验匮乏, 运动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类型的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过渡, 以及大量高质量的专业训练。二是在高中代表其中学参加过省市中学生比赛的学生, 他们对足球比赛有一定的理解和相对薄弱的技战术基础, 占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大部分人数。相对来说, 能进行日常的训练, 但同样缺乏高质量的比赛经验。最后, 是职业球员退役后选择读书的学生, 他们可作为带动其他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共同的进步的角色, 比赛经验丰富, 能够在场上运筹帷幄, 起到领袖作用。

目前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球员构成情况主要就是以这三种类型学生为主, 要想在全国高校比赛中披荆斩棘, 就必须保证用科学的训练将他们磨合在一起, 产生化学作用。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科学训练可分为以下专项训练课 (1) 体能训练课。这是一支足球队进行比赛的基本保障, 任何其它训练都是建立在体能训练基础之上的。只有大强度, 高质量的完成科学的体能训练, 才能帮助运动员们在球场上更加自如的发挥, 甚至超水平发挥。 (2) 技术训练课。这项训练虽然在大学这一阶段进行有些为时已晚, 但是这是一项在高校高水平足球训练中必须开展的训练。因为大多数运动员起步很晚, 缺乏扎实的足球技术, 而足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却是越来越讲求脚下技术。只能在大量技术训练的重复和失误当中,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 (3) 综合训练课。这一部分的训练主要是指力量平衡训练和灵敏协调的训练, 综合训练课的了开展, 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在比赛当中的对抗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教练员应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自身特点, 在这四大训练课范围内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 特定的训练课目标必须通过完成与训练目标相一致的训练活动内容才能得以实现。教练员必须依照训练内容本身特点和运动员实现训练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由容易到困难, 由简单到繁琐, 由基础到提高的训练内容层次来确定具体训练内容。

2.3、加强对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科学管理和服务

一个优秀的团队, 就必定少不了健全的管理体制。在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当中的管理, 是成就其是否能站上全国乃至更大舞台的核心。

为保证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足球训练避免冲突, 就应该建立以下管理体系: (1) 建立备案和审核制度。对每一个学生文化课情况作备案, 在协调相对于大多数人的时间确定每日的训练时间, 对制定训练教学的目标和学年, 周期, 月, 课的训练实行备案与审核。 (2) 建立训练效果评价制度。制定比较详细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的测试指标, 定期对运动员进行测试, 也是检验每个阶段的训练效果, 这一内容可以学生在校享受的优惠政策实现挂钩, 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目标管理责任心。 (3) 建立比赛成绩评价制度。对每一次外出参加的比赛成绩进行登记管理, 并在比赛中考核运动员近期训练成果, 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 同时提出将来训练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通过评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综合表现, 逐步在团队中建立起努力学习, 刻苦训练的优良风气, 激励运动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在团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此外, 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从学籍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 日常学习管理等方面入手,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并且还要加强和协调好科研, 营养, 恢复, 医疗等方面的服务。

足球运动的迅速崛起也促进了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广泛发展, 在这样趋之若鹜的潮流中, 我们必须认清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自身特点, 保证大学生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遵循推动大学生综合组织培养的前提, 科学管理和训练, 利用高校深厚群众基础和良好发展态势, 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群策群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竞技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足球等运动项目深入我国高校, 受到热力追捧。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久以来,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发展却尤为迟滞, 究其原因, 不仅是因为收到了我国足球事业大环境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自身的管理及训练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足球队,训练及管理

参考文献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复旦大学中长跑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新型管理模式

Study on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of College High-level

Athletic Team

——Taking Middle-long Distance Running Team of Fudan University as Example

YANG 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iddle-long distance race team in Fudan Universit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repeatedly in several compet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its new management model.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 and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enrollment, learning, training, competition, expenditure and life. This is a good illust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llege high-level sporting teams. Meanwhi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o the Fudan team, which needs further reflection.

Key words: middle-long distance race team in Fudan University; college high-level sporting team; new management model

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现状 篇4

1987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文件,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并对招生对象、招生方法、教学管理等做了初步规定。1995年国家教委又提出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并重新确立53所院校作为开展田径、篮球等重点项目的试点学校。实践证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效果是显著的,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给学校注人了新的活力。但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旨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高校办队献计献策。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自1987年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工作以来,十几年中这些试点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大学生运动员,他们在国内外体坛摘金夺银,为国争光。

据统计,在1992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有5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标准,有57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有一人打破了1万十竟走全国纪录。1992年国家教委首次派出了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世界大学生围现乒乓球用毛球三个项目的比赛,分别取得了金、银、铜八枚奖牌。在1993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试点大学共有150名大学生运动员代表本省或行业”体协参加了部分项目的预、决赛,取得了好成绩。1995年19届和1997年2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派出了大量的在校生参加了比赛。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表明,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已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普通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还给学校体育注人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扩大了大学的国际体育交流。我国普通高校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运动员,这说明了普通高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也能培养出走向世界的大学生体育明星。

(二)高校办队组织管理体系形成

目前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包括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1 外部领导体制:

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由国家教委统一领导,由于校的层次和地位,形成的管理为,国家教委体卫司学校体育工作处和训练处一省教委体卫处~高等学校体育部;国家体委群体司学校体育处一省体委群校体处一高等学校体育部。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形式。在外部管理上,高校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一般都建立了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简称高校体工委)或高校体育工作协会群众组织。这样,省教委体卫处对各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校体工委(或体协)来实施的,这些体育组织监管高校体育的课余训练。近几年来,我国又建立了大学生体协,负责管理高校竞技体育,但这项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内部管理体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部管理机构是在主管体育校长的领导下,建立“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该机构是由校办、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体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并通过领队实行“三师”和“三线”直至运动员班委的管理体制,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单块管理网络。“三师’即施政教师、班主任教师、教练员教师分别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和生活管理方面,训练和比赛方面的这“三条线”开展工作。

(三)高校办队形式与经费来源 1.办队形式: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校与企业或行业体协联合办队。这种办队形式既解决了高校办队的经济困难,又发挥了高校自身力量。同时,运动员毕业后的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但这种形式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协议,多数仅仅局限于参加比赛时,高校队挂企业的牌子,企业赞助一定的比赛经费。随着体育社会化和商业化的深人人心,企业和高校联合创立高校俱乐部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2)在教委和体委协调下,几所高校联合办队。这种形式多在某一大赛前,由高校抽调部分优秀教练员和体委部分教练员组成教练员集体进行集训,以期取得好的成绩。(3)高校与体工队联合办队。高校招收体工队队员入学,这些学生既是高校学生又是体工队队员,具有双重身份。这种形式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学习、训练、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4)高校依靠自身力量办队。高校组建一条龙体系,与本地区的一些体校或体育重点中学挂钩,从组队、人员编制、队伍管理到经费开支部由学校安排解决。这些形式技术水平起点低,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队员不能马上用于大型比赛。另外,训练和比赛费用学校负担重。经费来源: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解决:(1)与企业、行业体协、体委合作得到经费;(2)学校拨款;(3)学校外行政拔款;(4)自筹资金。系统外合作得到经费是多年办队的经验总结,符合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争取学校拔款是当前训练经费的主要来源;学校外行政拔款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必定被其它形式所取代。自筹资金羊要来自赞助和本部门创收,赞助很难与赞助者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不能形成队伍稳定的资金来源,本单位创收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高校运动训练人才结构 1 运动员构成及来源:

据凋研统计,高校高水千运动员无论男女,其年龄多集中在于22到24岁,体现出运动员年龄分布范围广、整体偏大,平均年龄较普通大学生高等特点。从等级分布看,健将级运动员占总数的11.88%,一级、二级分别为52.47%、35.64%,总体反映出高等级运动员偏少。目前,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1)免试录取专业队退役队员;(2)降分招收体校或体育中学学生;(3)小、中学一条龙训练业余运动员。第一条途径录取的运动员已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没有发展潜力,不是办队的生源方向。体校和体育中学学生由于受竞赛制度制约,表现为运动训练的短期功利行为,只重视在他们那个级别争名次。拿冠军,根本不重视选材和系统的训练,致使一些有前途的人才“早熟”,到大学阶段运动成绩不可能再提高或提高幅度很小。当前,国内的专家一致认为,小、中学一条龙体系培养的运动人才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最佳人才来源。

2.教练员构成及来源:

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呈现老、中、青搭配,高。中、低互补,知识水平较高、运动训练经验不太丰富,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教练员除少数从外单位聘请或调人外,其余均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多数以前以高校业余训练为主,从事训练工作的年限也较短,接手高水平队后,普遍暴露出训练经验不足,同时由于缺乏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严重影响了由“教学型”向‘“训练型”转变和训练水平提高。

(五)高校项目设置与场馆设施 1 项目设置:

对1995年国家教委确立的53所试点院校的承办项目统计显示:设项比最大的是田径。其他依次为篮球用E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基本形成了“热门”普及项目比较集中,“冷门”项目开设较少,缺乏竟争的局面。究其原因与生源、教练、场地设施、经费等条件有关。场馆设置:

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完全具备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条件。据1995年国家教委体卫司的评估表明,53所所试点院校中,共有体育馆64座;400米标准田径场56个;游泳池34个;游泳馆4座。能够保证或者基本保证日常的训练。但是,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高校仍然存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另外,由于经费短缺,多数学校场馆器材缺乏新建、维修和更新所需的资金。

(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

多数运动员学习时间少、基础差已成为一个公认的现实问题。因此,进人大学后,面对学训双重需要,如何使他们在正常训练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是校方与运动员本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1.专业类别学籍管理:

调查表明:运动员人学后,所修专业多数是文科,因为文科专业的学习特点比较适合他们现有的学习基础,并且通过努力能较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学业,同时也满足了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告别体坛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愿望。对于目前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籍管理,采用最多的是实行累计学分制和延长学习年限,有些学校还专门聘请教师担任他们的课程,改变教学安排,以突出培养目标。不过延长学习年限,有些运动员认为是学校人为地让他们代表学校多参加几年比赛。学习、训练及比赛:

学训结合是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这始终是一对十分棘手的矛盾,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据调查:45%的学校不能保证长期训练,45%的运动员成绩保持原有水平,10%的运动员成绩下降。为了保证学习,运动员除去训练时间和必要的睡眠和饮食等休息时间外,几乎全部被迫用在上课和自修学习上,否则就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另外,多数高校还采用假期集训的办法来增加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上述调查还显示,50%的运动员在校期间,参赛机会过少,参加国际性竟赛的学校也只占10%,这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高校办队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理顺和完善:

依靠行政方法管理体育是我国各级高校的特点。行政管理强调计划统一性的同时,限制了各高校的灵活性和应变性,产生“统得过死”的弊端,使高校缺乏活力。普遍认为,在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上,放手大学生体协等的社团管理,建立高校竞技体育的各项法律法规,把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改革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加强大学生体协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领导地位,是完善、健全高校高水平运动管理体系的关健任务。

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牵扯到学校的许多部门,协调职能相当繁重。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教学、群体活动适当分离,自成体系,由校领导直接管辖,扩大运动队自主权,保持相对独立性势在必行。完善和健全纵向子系统的教练员协作制、运动员输送制、经费调拨制、科技信息交流制,横向子系统的学习管理制、奖惩制是实现对高水平运动队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保障。教练员队伍缺乏经验:

高水平教练员大多为“亦教亦训’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来源单一,高水平训练经验不足,缺乏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等问题。多数人认为教练员专职化是高水平队发展必然趋势;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聘请高水平教练员来校执教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有效途径。办队经费和办队模式不足:

经费匮乏是高校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教委体卫司《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中规定的运动员年人均4千至5千元的标准,多数高校达不到。因此,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运动队推向社会难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问题的有效手段。根据经费来源的分析,多数人认为与企业和行业体协联合办队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办队模式;在经费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高校独立办队是理想的办队模式。学习和训练存在矛盾:

学习和训练时间矛盾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队员实行“双重管理”、“学分制”、延长在校学习年限、减免课程及学分;为队员配备经验丰富的文化学习教师,制定合理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以科学化的训练来减少训练时间是当前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手段。生源渠道有待拓宽:

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有的高校走从体工队拉队员的路子,只顾眼前,严重影响了运动队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阻碍了高校竟技运动的发展。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运动员的来源应兼顾运动队的发展和效益,在多渠道并举的基础上重点抓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校自身的一条龙体系。

(二)基本对策 构建训练实施者宏观的智能结构: 在任何训练系统中,训练实施者都是该系统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不管训练实施者是以教练员个人的形式出现,还是一个群体的形式出现,但其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智能结构。一个训练系统训练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训练实施者智能结构的合理与否。而实施训练的智能结构的合理性,是由于这种智能结构满足科学训练需要的程序决定的。由于运动员竟技能力的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是高科技方法手段引进和渗透,使得运动训练涉及学科门类广泛,专门技术方法繁多。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微观智能结构已经不能适应,而且精力和时间也不允许。所以训练实施者必须由各种微观智能结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宏观智能结构。高校办队为了提高训练效益,必须依靠体育科学技术,而高校又具备了科技人才优势,因此为高校办队构建训练实施者合理的宏观智能结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全讯网| 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有高水平的教练员。教委和体委应统一意见把高校有资历、有水平、有能力、善管理的教练员集中到重点项目试办学校,使高水平运动队能快速提高成绩。运动训练必须与体育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高校办队坚持发挥科技优势,构建训练实施者的宏观智能班以及发挥运动员的智力优势,核心问题是将运动训练与体育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走科学训练的捷径。因此,高校办队的运动训练与竟赛必须与体育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必须是多学科、全方位与运动训练实践的广泛渗透和有机结合,使高校办队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先导型运动队。高校办队应善于借助社会力量:

高校办队的经费来源有限,且不稳定,而且普通高校在教练人才以及体育科技人才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学校解决比较困难,必须借助体委系统的教练员力量和企业的经济力量。这样可改善办队条件,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运动水平。

三、研究结论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5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学、训练质量和竞技水平,明确今后运动队工作思路,整体推进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网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规划。

一、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思想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学校党政的决议、决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拓宽人才培养路径。

2.以学校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为指导,不断学习和深化认识,积极转变观念,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办学活动。

3.落实“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强化教学,推进科研,建设特色。

4.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运动训练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扩大学校在国内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二、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大、中、小学网球教学、训练与科研,具有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2.模式定位:以教育为根本,以训练为中心。

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学、训练为主。

4.服务定位: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我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建设服务。

三、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目标

1.场馆设施建设:北区网球中心建成后,促请学校在场馆建设中一并配套安排相关教学、训练设备和设施。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整体布局规划,合理修建一定数量的室外网球场。改造蔡家关校区和南校区现有网球场,优化配套设施,充分保证网球教学、训练和竞赛需要。

2.网球师资建设:在形成年龄、学历、职称、学科合理结构的同时,着重提高教师学历和增加高职称教师人数。近三年内,网球教练员和教师总人数力争达到10人左右,争取两年内引进博士生(或高级教练员)1人、硕士生1人,力争在两年内培养1名正教授,2名副教授,培养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1-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数力争达到教师总数的30%。

3.招生工作目标:执行学校的招生指标,在努力完成招生任务的前提下,争取逐年发展,协调男、女运动员的数量比例。

4.训练工作目标:力争一年内使运动员达到省内高校顶尖竞技水平,三年内组队参加全国性网球比赛并获取名次和奖牌。

5.学习、就业工作目标:保证运动员再读、在训比例达90%以上,外语和计算机平均过级达到学校要求,考研上线率力争达到10%,学生党员比例达到或超过10-20%,学生违纪率降到全校平均水平,就业率力争达到全校平均水平。

四、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上下应紧紧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和业务工作的实际,居安思危,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尤其是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要充分发挥带头与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2.针对各项目标,采取相应措施

(1)改善场馆设施条件方面,紧紧配合学校的安排,加强科学论证,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各项设施、设备配置完善、效能充分。

(2)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博士)、高职称(教授)或特别优秀的副教授教师;制订并执行奖励办法,鼓励副高职称教师外出作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继续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

(3)教学、训练工作方面:教学方面,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重新审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学生主体观,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各门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教育,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

励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训练方面,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更新训练理念,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做到“整体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适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丰富比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为学校赢得荣誉。

(4)在科研工作方面: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教练员、教师的科研意识,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训练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实现良性互动。积极组织教练员、教师项目申报和成果请奖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拓展和深入。

(5)在学生工作方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优化学生成才环境。建立健全教练员、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指导和考评。加强法制校纪和文明诚信教育,加大对宿舍管理和对特殊学生管理的力度,严格文化课考勤制度。加强对党的知识的宣传,引导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广泛宣传就业形势,加强学生就业应聘能力培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6

2009年02月19日 11:59来源:教育部

一、报 名

1.符合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要求、年龄不超过22周岁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报名: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2.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测试的考生应参加其户口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高考报名。

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招生院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二、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

3.招生院校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并在体育专项测试前向社会公布。招生简章应包括测试项目、时间、地点、招生计划、选拔程序等内容。

4.招生院校应在招生简章中分别明确参加文化统考、文化单考考生的报考条件、测试内容及录取办法。

5.招生院校应合理编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计划,并列入国家核定的本校招生总计划内。本科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数控制在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人数控制在本校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

三、体育专项测试

6.招生院校应根据本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建设需要,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订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标准和选拔办法。

7.各招生院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工作须在中学寒假开始后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提前组织测试工作的,须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后方可实施,但时间不得早于2009年1月1日。

8.对统一组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的省(区、市),招生院校可直接使用省级统一测试成绩,也可在省级统一测试合格基础上再行测试,且测试要求不得低于该省(区、市)制订的统一测试标准。

对未统一组织高水平运动员测试的省(区、市),招生院校须自行或联合组织测试。

9.招生院校须于2009年3月20日前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将本校已测试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数据库上传至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gaokao.chsi.cn)。

10.合格生源所在省级招办须于2009年3月31日前在“阳光高考”平台上核对、补充经各校测试合格的本省(区、市)生源报名信息。组织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的省级招办对省级统一测试未合格的考生要予以注明。

11.教育部将于2009年4月1日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经省级招办确认的各校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合格考生名单。招生院校须依据“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结果,在本校网站公布测试合格考生名单并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四、文化统一考试及录取

12.体育专项测试合格的考生须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3.对体育专项测试合格,文化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省级招办应根据其所填报志愿向招生院校提供电子档案。招生院校须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本科专业对考生文化成绩的最低要求为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职(专科)专业对文化成绩的最低要求为生源所在省(区、市)高职(专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14.对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5%的考生,招生院校应向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申请并提供相关名单。经招生院校、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分别在本校、本省(区、市)招生信息发布平台上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后,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且规模不得超过招生院校当年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总数的30%。

15.招生院校在向有关省级招办网上提交拟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名单时,须标注相应考生录取类型,并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向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增补相应计划,由省级招办核准后办理录取手续。

五、文化单独考试及录取

16.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

17.招生院校单独组织的文化考试科目不得少于三门,且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核标准不得低于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要求。

18.招生院校须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的录取规则,从文化单考合格且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的生源中择优选拔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

19.招生院校须于2009年4月15日前,将本校通过文化单考拟录取考生数据库上传至教育部“阳光平台”。有关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于名单公示一周后、4月25日前在网上审核确认后下载数据并办理录取手续,4月30日前将高校通过单独组织文化考试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名册寄至相关高校。招生院校录取通过文化单考录取高水平运动员人数不得超过招生院校当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总数的20%。

20.统考录取期间,招生院校须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向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增补所录取单独考试合格考生相应招生计划。

六、其 他

21.招生院校须严格按照教育部批准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及规定的录取规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不得超项目、超规模录取。

22.未经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集中公示的考生,省级招办不得投档,招生院校不得录取。未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或不具备培养前途的考生,招生院校一律不得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录取。

23.对在组织体育专项测试或文化单独考试中出现重大疏漏、违反规定录取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院校,一经查实,将取消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并在全国范围通报。

24.对在体育专项测试中被认定为作弊的考生,招生院校须将其作弊事实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由省级招办取消其当年高水平运动员报考资格,并将其违规事实记入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7

1 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公布了《关于部分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 引发了体育界对于“体教结合”模式的讨论, 从刚开始狭隘的理解:“体教结合”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 或者是体育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发展为:通过整合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 搭建平台, 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始认识到“体教结合”价值不仅是解决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 还关乎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进一步上升为:“体教结合”是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融合) , 以教育系统为主体, 发挥教育系统自身的资源优势, 鼓励各普通高等学校办“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1.1 江苏省“体教结合”模式的分析

江苏省实施的“体教融合”模式是以“体教结合”模式为逻辑起点和基础, 并根据普通高校与体育部门结合的方式和程度归纳为四种模式:“纯粹型”模式、“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以及“体院”模式。

1.1.1“纯粹型”模式

“纯粹型”模式就是学校单纯依靠学校自身知名度、传统特色以及资源优势办高水平运动队, 自己训练、培养大学生运动员, 学校的该项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比赛中具备夺金的实力。如河海大学高水平足球队, 长期保持大学生足球联赛或者同级别足球赛的夺金实力和优势地位;河海大学高水平健美操队多次蝉联全国大学生和世界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的金牌, 并长期保持其优势地位。

1.1.2“联合型”模式

“联合型”模式是学校自主办队和体育部门联合办队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学校有自己培养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又有高水平专业运动员, 学校单项竞技体育成绩排在全国前列, 代表高校有苏州大学;运动员全部在体育系统内进行训练, 参加比赛时则代表所在高校参加比赛。南京大学女子排球队、东南大学游泳队、中国矿业大学女子篮球队等坚持在籍、在校训练的培养方式。

1.1.3“省队校办”模式

有效整合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资源优势, 分工合作, 形成合力, 实现两个系统双赢的模式。通常由体育系统负责运动队的管理和训练, 教育系统负责提供训练场地、学习和生活管理。典型事例是南京工业大学和省体育局合作成立南京工业大学女子垒球队, 自组队以来取得很多瞩目的成绩。这种模式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学训矛盾, 促进了运动员全面发展, 解决了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 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通过参加和承办大型赛事, 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1.4“体院”模式

体育学院是国家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 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任务的同时, 还为社会提供各类体育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家相关倾向性政策的出台, 较普通高校而言, 体育学院在优质生源上的竞争力上处于弱势地位, 这就更加需要体院模式发挥其体育师资和体育教、学、研一体化方面整体优势。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有击剑、羽毛球等11个项目的运动队。由于南体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成效。

1.2“体教融合”的内涵

“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虽一字之差, 意义却大相径庭, 前者是改良, 后者是改革。[4]在近三十年来“体教结合”的实践成果基础上并以此为逻辑起点, 对于“体教融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将高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之中, 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融合起来, 将竞技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手段和方法, 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养, 促进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为个人未来发展之路打好基础。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教融合”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 是中国未来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之路, 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优化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2.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特点

运动队的队员是大学生运动员, 具有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作为普通大学生, 队员要完成学业, 修满规定学分才能顺利毕业;作为运动员, 平时还要训练和参加比赛。解决学习与训练、比赛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也是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特点之一。高水平运动队成员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管理、后勤人员组成, 由于角色和分工明确,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关系网。教练员在运动队的地位特殊, 不光要肩负训练计划的安排和内容的制定工作, 同时担任着行为楷模和道德权威的重任, 对整个高水平运动队凝聚力的形成影响较大。再次, 运动队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 目前没有可供参考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的管理条文出台, 另据调查, 江苏省只有极少数的高校设有专门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部门。

2.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原则

2.2.1 普通化原则

大学生运动员核心身份是学生, 对于他们日常的教学、生活、行为等管理要和普通大学生的管理目标要一致, 普通大学生要遵守的管理条例, 高水平运动队员同样执行。高要求、高标准地规范其行为, 让队员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2.2.2 个性化原则

结合大学生运动员个性特征和能力专长, 因材施教, 让队员得到最佳发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并创造条件发挥特长, 就队员的发展定位给予切合实际的观点。

2.2.3 动态性原则

在高校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中, 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管理手段来处理学、训、赛矛盾。在兼顾训练、比赛时间的同时, 保证文化课程的学习。即使因为集训或比赛耽误的课程, 可以安排重考或者在下学期重修, 在课程考核时间和学习时间的灵活性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

2.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内容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 是一个复杂且关联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我省部分高校尝试实施“体教融合”模式所面临的管理内容来看涉及到以下方面: (1) 教学管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专业文化课程管理、学分管理、考勤管理、请假管理、考核管理、课程重修及缓考申请管理、成绩管理等; (2) 训练与比赛管理:长期训练计划及全年计划的制定、比赛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冬训计划的制定、训练考勤管理、训练考核管理、后勤管理、场地器材管理、比赛控制管理、队员分工管理、医疗管理等; (3) 生活管理:集训及比赛餐饮管理、宿舍卫生管理、晚点名管理、生活辅导员管理等; (4) 招生及就业规划管理:招生考核指标的制定、入学考试管理、专业设置管理、就 (创) 业培训管理、毕业管理等。

3 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优化管理与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河海大学是全国首批创建高水平运动队学校, 足球、健美操为其重点项目, 实施体教融合发展战略, 坚持运动队优化管理模式, 实现了运动训练与学科建设、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男子足球队曾获第七、第八两届大运会第三名、第九届大运会亚军、2009年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亚军、2012年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以及2013年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亚军。健美操队曾获2009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4项冠军、2009年全国健美操联赛精英组2项冠军、2010年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两个一等奖, 另外在校、在训研究生参加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 荣获3枚金牌, 并在2012年天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中获得2银、2铜的骄人成绩。河海大学高水平足球和健美操竞技实力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1 教学管理分析

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管理的难点是队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重点是处理好文化课程学习和日常训练、比赛的矛盾。从宏观入手, 学校制定相关文件, 严格规范运动员教学管理;河海大学于2007年出台了《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条例 (试行) 》, 其中对于教学管理方面做出较为详尽的规定: (1) 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必需修满大学四年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对于不能修完学分的队员可以延期一年, 如果还不能修满学分, 学校颁发结业证书。这项严格的规定在队员进校时就进行灌输, 目的是让队员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大学生, 训练之余必需付出努力才能顺利毕业; (2) 对于坚持参加日常训练并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可以获得本学年公共课程考试的加分政策照顾, 具体的操作是高数、英语加10分, 其它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加5分;对学年成绩 (绩点) 年级前50%的队员给予奖学金 (金额为一学年学费) ;连续三年年级前15%队员给予保送本校本专业或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名额;这对提高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自实施此项规定以来, 已有9名队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名额。 (3) 因集训或比赛不能参加的考试, 学校教务部门可以为队员提供缓考 (完成了此课程规定的学习课时数) 或重修 (没能完成规定的学习课时数, 集中学习或下一学年跟班学习后方可参加) ;这一规定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训矛盾。跟班上课, 不安排小班教学, 便于队员和普通大学生交流,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公平的学习竞争机制。从目前来看效果较好, 93.6%的队员都顺利通过考试。制定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 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掌握体育及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水平运动队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教育部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包含了专业 (专项) 训练在内的社会体育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这样的课程结构体系操作性较强, 既保证训练、竞赛任务的完成, 又能保证课程教学计划的完成。

3.2 训练与比赛管理分析

高水平运动队要以奥运会、大运会为契机, 运动队训练工作常抓不懈。河海大学运动成绩名列全国前茅, 为其在全国乃至世界赢得了巨大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河海大学体育系成立了体育科研所, 体育科研团队在科学训练、运动员心理干预、训练康复和保健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支持, 促进了训练、比赛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战性;其二, 运动队训练工作常抓常新;河海大学体育系成立了运动队管理团队, 由教练员、教授、队医、后勤人员等组成, 根据比赛任务和队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年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 在以赛代练和以赛促练方面取得了突破;其三, 以体育科研团队为平台, 建立运动队赛后监测体系, 在大周期训练和比赛后及时分析与总结, 并做出训练计划的调整和队员情绪的调控;其四, 注重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教练员是运动队的灵魂, 一方面通过加强和江苏舜天等职业教练员的交流, 另一方面, 主动把自己的教练员送出去, 参与中国足协和大足协的教练员培训班。

3.3 生活作风管理分析

除了学习和训练、比赛之外, 更加注重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活作风建设。河海大学实行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管理体制, 分工明确。辅导员由队员所在学员的专职教师担任, 负责教务、专业、评优等, 班主任则由体育系资深教师担任, 负责生活管理、心理咨询、思想教育、考勤等。由校体育系牵头成立了德育培养工作小组, 负责培养和测评高水平运动队的道德教育, 内容涉及体育心理、体育法、学校传统、礼仪和规范等, 引导大学生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队员的言行。队员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高素质得到了本校教职工和领导的好评, 队员的优良作风在大足协主办的赛事上多次获得表扬, 同时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3.4 招生及就业规划管理分析

第一、河海大学与职业俱乐部、省队签订协议并成立多家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生源基地, 由基地推荐并通过河海大学的运动素质考核, 享受国家相关文化考试政策, 合格者进入河海大学指定专业学习。对于专项素质突出的队员, 若文化考试没通过, 可以留校试训一年, 第二年文化考试合格后方可留校深造, 这种生源合作方式为河海大学选择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第二、充分考虑到队员的文化基础和今后发展, 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我校商学院的相关专业就读。河海大学整合商学院和体育系的资源, 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上合作。第三、除保研和考上研究生的队员外, 大部分队员都要接受就业 (创业) 培训和指导, 加上运动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 其运动专项迎合市场的需要, 所以队员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4 结论与建议

4.1“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升级版, 顺应了我国体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是江苏省建设教育和体育强省而进行深入改革的突破口, 将高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 优化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最大化实现体育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4.2重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工作。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学校传统, 探讨符合自身发展和特色的运动队管理模式, 成立以体育分管校长为首且职责和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目标和任务、制定管理内容、建立和健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监测和评价体系。

4.3明确和反思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运动员的身份首要是大学生, 不能只顾运动成绩而淡化学习成绩, 牢固树立大教育观, 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放在管理目标和任务的首要地位。从教学管理、训练和比赛管理、生活管理、招生管理以及就业管理等入手, 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管理内容, 建立优化运动队管理模式的评价体系。

4.4积极参与学生体体育协会管理职能实体化的改革, 建立以高校为平台, 大学生为主体的真正意义上体育联赛, 打造品牌赛事, 构建大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

摘要:从江苏省深化教育和体育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体教融合”的背景出发, 在分析其内涵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特点、原则和内容的基础上, 以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为例, 从教学管理、训练和比赛管理、生活管理和招生、就业管理入手, 探讨高水平运动队优化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5) :19-22..

[2]虞重干, 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 2006, 26 (6) :79-84.

[3]翟丰, 张艳平.江苏省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9 (1) :84-87.

[4]胡金波.超越路径依赖推动融合发展——江苏“教体融合”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12, 26 (3) :1-8.

[5]张天峰.“教体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优化模式研究—江苏省女子垒球队“省队校办”的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 (4) :51, 67-69.

[6]胡小明.从“教体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 2011, 31 (6) :5-9.

[7]王向宏, 董建锋, 张锡庆.“教体结合”模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运行状况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1 (1) :102-106.

[8]曹振康.教体结合最优化模式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3) :101-102.

[9]朱迅华, 何志林, 须晓东.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中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30 (3) :77-78.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 Level Sports Team Based on BSC

YU ke-hong1, ZHANG jie2

(1.P.E.Department, Education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Zhejiang, China )

(2.P.E.Department, Education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Zhejiang, China )

Abstract: From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pplied to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High level sports team. On the cur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of university sports teams, SWOT analysis method used to develop sports team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organizers - university, sports teams internal processes, funding for sports team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ms in four dimensions Construction high level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inally, we use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ports team.

Key Word: High Level Sport Team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上一篇:很感人的事迹下一篇:中的发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