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潇湘齐己,潇湘的意思,潇湘赏析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潇湘,潇湘齐己,潇湘的意思,潇湘赏析(精选4篇)

《潇湘水云》的“万古愁” 篇1

仓猝间,我回答:“昆曲或许没有,但是古琴有。”

此时,闯入我的脑间的便是古琴曲《潇湘水云》。

红尘中寻取一方清静乐土

曾经很多次,当我走近电脑和碟机,这首伟大的曲子的引子甫一奏响,心弦即为之震颤!

乍看《潇湘水云》之题,世人多以为如其他常见的琴曲一般,是描绘“风景”的抒情之作,或用琴弦描摹古典的山水世界,或是闲情偶适,或是再难追寻,但依然可在红尘忙碌中寻取一方清净乐土。

这或许正是世人心中的古琴的形象。“清、微、淡、远”,成为近世描述古琴的一般用语。事实上,自古琴成为“非遗”以来,古琴的传授与学习已可说是蔚为大观,但大多仍是时尚文化潮流中裹挟的沙土而已。坊间流传的“京城四大俗”之类的俗语,多半是少不了古琴汉服之类的时髦。由此亦可见,高山流水遇知音者仍是稀少而珍贵,更何况潇湘水云般的惆怅与大志。

当初,当我初聆《潇湘水云》时,闪现的却是诗人济慈的名句: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潇湘水云》之琴曲与济慈的《每当我害怕》之诗,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件事物。但让我同样怦然心动的是什么呢?当它们沿着不知名的路径相遇时,涌现出的却是一个巨大的“云图”。

《潇湘水云》之曲出自南宋郭楚望之手。明代朱权在《神奇秘谱》中解题曰:

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郭楚望为南宋遗民。宋亡后,隐居于潇湘之间。此时,虽有怡情山水之时,而更多的却是家国与文化沦丧之愁思。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太白吟咏此句时,正是在凤凰台上倾诉心曲。当日吟诗脱靴,挥笔“云想衣裳花想容”之太白,与那时扁舟五湖“纵指发奇哀,潇湘水云怒”之楚望,所见的岂不是同一片“浮云”。

当郭楚望泛舟潇湘之时,所望正是“九嶷”,此山为舜帝之墓所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亦是华夏传统之所寄。那片遮蔽九嶷山的水云,那片使得郭楚望此生再也见不到华夏之文明的浮云,难道不正是时代之变的巨大的伤痛吗。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明末张宗子披发入山,从阅尽繁华之翩翩佳公子变为断琴残书之陶庵老翁,仍书写明史不已,并以其为一生之志业。张宗子为绍兴“丝社”之成员,对自身之古琴颇为自许,想必谙熟《潇湘水云》之曲。张宗子亦是此云之下的伤心客。

所以,“潇湘水云”正是那“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此云一旦诞生,便是“万古愁”。

郭楚望虽然创作了这首伟大的琴曲,但在后世竟然湮灭无名。其曲作者之名亦为其徒所夺,又岂不悲哉!但仍有传说,譬如称赞他琴技之高,能使水中游鱼跳跃。如美人之“沉鱼落雁”。

明人高濂所作传奇《玉簪记》中,有《琴挑》一齣,写的是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借古琴诉说情意,其中亦出现《潇湘水云》之曲。然其意或许是此曲之流行,或是仍取其怡情之意,而全然与其志气高妙、其“忧从心来”无涉。但是,这也正喻示着此曲千年以来的“变形记”。

友人杨典在其琴学杂著《琴殉》中曾解《潇湘水云》,言此曲是“一首当时很典型的表达大复仇情绪,却又因政治原因不得不藏形于山水之间,而不时地又闪现着杀伐灵感、血腥大气的琴曲。”此解与现今古琴之“帮闲派”之见大相径庭,然而一首给你“万古愁”的琴曲,当然并非是壁间之小品,而必然是一首无所不包的“交响”之诗。

中国绘画传统中亦有“潇湘图”之传统,名品甚多。然而,一路看下来,原本是寓有政治与道德隐意的《潇湘卧游》,却真的变成了应酬之抒情。琴曲《潇湘水云》亦是如此。但“潇湘水云”弦鸣时,翻腾的依旧是四海之志,以及那对中国文化不时袭来、不可断绝的“万古愁”。

潇湘,潇湘齐己,潇湘的意思,潇湘赏析 篇2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其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⑴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⑵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

⑴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⑵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

简析

这两首六言诗,结构相同,都是前两句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后两句是诗人看画的主观感受。

梦枕潇湘-散文 篇3

雨,在文字的窗前轻轻下着,潮湿一片江南的味道。摇曳的烛影里,旧时的蟆更轻敲着二十四桥的不眠夜,荡起一片似有若无的琵琶声。拥一页枕上轻寒,或许,就可以渡过秦淮的****,探望那泪珠儿似的梦中人。

时常梦着,无言地站在你的门外,指尖触着门环上的流光,放任久远的颜色斑驳踌躇。我知道你就在里面,那千竿竹影下幻动的斑斑点点,经了风雨的拂拭,愈发的.哀伤深深。而你暗洒闲抛的幽幽香痕,仿佛永远是令我空劳牵挂的泪殇。

一门的距离,不仅仅是千年。潇湘的往事弥着江南的烟云,长久地在我眉头卷舒。若不是你蹙一眸杏花烟雨,迷离我的似曾相识,又如何生出这许多事来?即使我从青埂峰上来,又回到青埂峰上去,那注定的故事,又如何能够让我释怀?

苔侵的空阶,是我茫然的伫立。蛛网的画檐,是我张怀的期待。我真的不知道该不该推门而入,打扰你姣花照水的闲静,于你弱柳轻扶的风中,证明那些伤痛的心事不再虚化。

仰望处,那些倚在风中,探过墙头的竹语,无一不是你半卷湘帘的诗句。我知你不会轻易离去,即便我是那样的不屑一顾。站在记忆里,我真实地听见你飘浮在焚毁的诗烬之中,呼喊着我耿耿不寐的名字。其实,多少年以来,我一直这样静静地站在这里,默默地看守着你暗自嗟呀的余音。

是的,在我词演的红楼中,盈盈烛泪已涨满了半阕七商的琥珀杯,点点花愁已嗔尽了四叠长韵的玻璃槛。转眼经年,物是人非,试看春榭里软系熏风的柳丝,依旧摩挲着桃红的记忆;而那绣帘上轻沾的落絮,却难以消幻花冢的光阴。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长歌葬花魂。春风几度,吹残斜阳,那啼血的杜宇染红了多少寂寞的黄昏,而你依然在门里,而我依然在门外。即便携上尺幅鲛绡,又如何能够缀在空枝疏影里,寻你惠赠?

墨渲的画儿,是疼惜已久的感慨。我夜夜忧伤的封禁,却拒绝不了冷雨敲窗。那些青石板上皱裂的岁月,有明媚的苔藓潮湿地深锁,告诉我一个不死的希望。而你曾经临水浅妆的井栏,却覆盖了梧桐的故事,在白露为霜的深夜,谣传一树没有结局的丁香。

枉入红尘若许年,我竟是不能愈越那扇殉情的门。我知我的梅魂竹梦,是水中月,是镜中花,我顽化之形,已经在千年前皈依。那些不能成为现实的沉烟余火,终究是青灯照壁。而一点无法消泯的凡心,却寄寓在文字的怅望中,任倚槛的时光,牵愁照恨。所以我站在你疏竹虚窗的门前,宁愿独自忍受凄风苦雨。想你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我怕你真的就是还我的泪来,直到还尽我的一水之情。

潇湘北极 死亡穿越 篇4

2011年6月15日,石门“翻脚板”户外运动协会7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全副武装”,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向壶瓶山腹地进发。

“会长,要是我就这样失足掉下去你会去找我么?”

“会的,你是我的朋友,至少今天我会,但前提是我没有比你先下去。一起来,咱们就一起回去。”

在下神景哨所时站在山边,我这样问会长。我们走出来了,很多事转身就忘记了,但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间……谁都不知道我们那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只能顾着保命,却无法用相机记录,可能只有我们这几个经历了生死的朋友才能体会吧!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老翻、会长、金刚妹、朱队、刊头、波比、小冰,六男一女,共七人。另外还有当地向导老万和司机老覃。活动四天,由于突发山洪,没有走完计划的全程。

对于穿越活动,会长十分的担心。穿越原始森林太危险,不能保证安全活动几乎就是在玩命。拿到活动方案之后,我和会长及时地与各部门沟通,与父母沟通,各部门表示全力支持,但是却是受到了家人的劝阻。会长就此事,经常深夜都会给我打电话,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我也不敢表态,关乎生命安全,兹事体大,谁也不敢牵这个头,做这个决定。

决定活动如期开展那天起,我们每天都会由会长带队开展集训。最远的一次,我们负重50斤沿山路走到了新关。

抵达纸棚河活动热身开始

6月15日,13点,装备上车,我们启程了。

老覃是所街乡麻辣口人,对路况十分熟悉,我们的车只用3个半小时就抵达了目标第一站——壶瓶山泉坪村纸棚河与石碾子沟交汇处。由于老翻带了GPS,我们一到目标地就记录好了各类信息。经纬度:东经110.34133°,北纬30.00205°,正好在北纬30°这个神奇的区域;海拔:452米。除了温度比县城低2.5°,其他的没有什么区别。

晚上我们选择了一位姓朱的农户家居住,一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二是农户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热水,三是有问题也能够给一点照应。朱叔很热情,为了防蛇,便让我们把帐篷扎在他家的水泥台子上;晚上怕我们冷,还给我们准备了一点家酿的包谷酒暖身。

那天夜里,我与会长混帐。闹到三点,我是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收拾好行装向泉坪出发。一个个兴奋不已,在石碾子沟口的屋桥边开心地照了张“全家福”。孰不知,危险已经悄悄地降临。

上泉坪的路况较好,山路较宽,不过坡大弯急,走起来比较吃力。地导老万是个实在人,刚起步就告诉我们今天的路会比较长,走起来会比较辛苦。

中间休息了两站。一站在半山腰,大约海拔800米左右的农户家外。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山蚂蝗,蚂蝗很小,有点像蚯蚓。另外一站在泉坪村沟边的张叔家中,据说那是沟边海拔最高的农户(东经110.32525°,北纬30.01346°,海拔1433米)。身上背的食物不多,我们决定在张叔家吃午饭。山里人很热情,做了一桌子的菜。在那里,我头一次看见了黄杨木、高山杜鹃等珍稀植物。

由于老翻身体抱恙,老万特意帮他雇了个挑夫,帮忙背包走一段路。离开张叔家,我们进入了无人区。几个小时都不见人影,说有路也算有路,说没路也没路,毛路上面长满了杂草,一脚踩下去没了膝盖。路上还要走上一段溪沟,沟干了,露出河床,全是大石头,十分的漂亮。顺着山路一直往上爬,越爬越危险,很多地方需要协助攀爬,背包很重,依然要咬着牙坚持。

眼看时间不早,我索性把自己的背包丢给挑夫,接过金刚妹的背包挎在自己身上,顺便接管了会长的相机。金刚妹再强也是个女人,背包虽然不大,也有足足15kg。爬山身子要往前倾,坡度大的地方很容易导致后翻,只要一翻绝对就要出大事。调整结构之后,我们的速度加快了,路况也是越来越差。担任深圳磨房户外领队的朱队都觉得这次活动的难度比较大,队员体能一定会超负荷运转。

队员涉险下崖 走近野生珙桐

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看看野生珙桐群落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虽然珙桐过了花期,但是这稀有的东西对我们的吸引力依然很大。但是去看珙桐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珙桐长在崖下,我们需要涉险下崖。

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老万要我们把所有的背包全部卸下,让想去看看野生珙桐的队员随他一起走。走到一棵大树前,老万指了指崖下,告诉我们想去看的往左边走。

大伙一齐往下一望,会长最先有了反应,问老万:“路呢?”

老万指着左边的那堆杂草笑着说:“那不就是路,你们下去,我就在上面等你们,有什么事对讲机说……”

“下去多远能到?”我问道。

“很近,150米”

几个想看的队员商量了一下,我开始打退堂鼓了。根本就没路,摔下去灰都找不着。朱队毅然决定前往,说既来之则安之。会长没有表态,波比也坚持下去。于是我们就抓着旁边的树枝,缓缓的往崖下挪。刚下去我就摔了一跤,还好抓住了石头只是滑了一截,不然那刻就跟人间说“拜拜”了。接着就是刊头,刊头屁股着地滑了7-8米,手中的登山杖滑了近20米,手腿全部挂彩。我急忙上前把他扶了起来,尽量不让蚂蝗有机可乘。朱队摔跤是因为他用手机拍照失足,户外经验丰富的他,没有受伤。会长和波比由于拿着机器,下崖的速度比蜗牛还慢,我们走到了才看见他们两个的影子。

近距离的接触了野生珙桐,他们很激动,我却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也许,要到珙桐树上开满了鸽子花的季节才好看吧?

湖南最高哨所 脚下惊险毒蛇

我们此行,是从东面低海拔往西面高海拔朝着顶坪前行,经过了四个半小时的徒步穿越,大约在下午六点一刻,我们抵达了顶坪哨所(东经110.14264°,北纬30.02487°,海拔1841米)。天气炎热,全天徒步山路23km,由于全程几乎都是上坡,几名队友出现了体力透支的情况,在哨所集中进行了能量补给。

哨所的护林员叫陈振法,大伙都亲切的叫他一声陈哥。据了解,他是这里的老护林员,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8年,把家安在这里,同老伴一起把守哨所。这里原本是一个高山药厂,有几十亩的地,全凭他们夫妇二人耕种,工作量非常大。除了陈哥夫妇,这里再没有一个生人。他们一再挽留,我们便在哨所外扎起了帐篷,准备今夜就留宿在此。

晚间,陈哥同我们聊起了壶瓶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他说常年生活在这里,经常会遇见野猪、黑熊等野兽。提到顶坪观测点曾经拍到过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等珍稀动物。在林区,陈哥已然成为了动植物专家,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当他得知我们一天没有遇见一条蛇的时候,说我们运气似乎太好了点,明天必须要注意防蛇,因为这里是五步蛇、蝮蛇的老家。

那夜我还是和会长睡在一起,两个人聊到了半夜。

清晨,依旧是被老翻的山歌惊醒,由于前日太累,真想多睡一会儿。可是时间不能耽误,我们必须要按照计划继续前行,在这深山老林里不往前走,只有死路一条。随便吃了点东西我们就卷铺盖出发了,老万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经联防哨所、神景哨所走到惜粮坪,大约有40km路。但是没有大坡,都是平路,这句话简直就是颗定心丸,安定了我们的心。

陈哥把我们送到草甸区的入口,就转身走了。我们一行八个人开心地坐在软软的草原上拍了一张合影,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草场,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同时心里也在不停打鼓,忍不住的问老万,草这么厚蛇会不会很多?很怕,但还是得默默地跟着队伍走。草甸区没有路,全靠向导带,往深山里面带。路越走越远,草越走越深,为了防露水,我换上了双层的冲锋裤,裤子是防水设计,通常是爬雪山时用的,穿在外面,下身全部湿透。我走在倒数第二个,后面就只有收尾的老万。前面的队友用登山杖使劲地打草赶蛇,我知道他们此时也同我一样心里发着毛,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被蛇咬的对象。

【潇湘,潇湘齐己,潇湘的意思,潇湘赏析】推荐阅读:

潇湘残梦散文07-04

上一篇:感恩老师演讲稿课件下一篇: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