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共8篇)

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 篇1

1.大家一起做游戏

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在过去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教师教,幼儿学即可,忽视了幼儿的亲身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及不断深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从早期狭义的艺术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广义的人格美的全面发展教育。音乐游戏通过把音乐,舞蹈,游戏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享受美的音乐同时得到快乐。XX教授指出:游戏可大致分为社会标签游戏和主题体验游戏两大类。它们的核心都体现在“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互动“逗乐”中让参与者感受到快乐。而主观体验游戏的快乐来源则是通过“自我实现,求真求美,友爱归属尊重,生理心理的安全”来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

2.外国古典音乐离孩子们很远吗?适用吗?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音乐游戏更离不开音乐。许教授指出“音乐是用来支持儿童发展的!模仿和创造都必须要过问价值的问题!”她还说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用唱的不及用弹奏的,用弹奏的不及放首完整的音乐。在许教授示范的几个律动表演游戏中,她使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属于西方古典音乐或高雅音乐的范畴。这些游戏把参与观摩的老师们搞得“心花怒放”,比孩子还要孩子般地投入到了跟随音乐的律动游戏之中。我想如果换作是儿童那一定是被搞得 “神魂颠倒”啦。事实证明,选择好的音乐和音乐活动来吸引儿童的参与,激励儿童的思考,挑战儿童的努力,调节儿童的身心劳逸,提升儿童的生活质量是音乐教育必须认真追求而且完全可以达到的境界。哪怕是古典的、高雅的、外国的、民族的音乐,也完全可能成为儿童亲爱的“玩伴”。其实,时尚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族传统或所谓“原生态音乐”,就其类型来讲,是无所谓优劣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首先需要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弄清楚什么样的东西是真正能够支持长久可持续儿童发展的!然后再来进行“去其糟粕,用其精华”,并谨慎地将其进行“儿童化”的工作。

3、重视孩子的创造

XX教授说“关键给孩子一个思路”。这就点明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及借助身边的操作材料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等,使之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在和许教授做音乐游戏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她对孩子的引领启发和尊重。她总会亲切地问:你能想出什么动作?你觉得该怎么继续?你有什么问题吗?怎么办呢?等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尝试唱唱、跳跳、自编、自创,而教师则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点拨。在许教授的游戏中还能发现,她随时都在捕捉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哪怕是抠手指,摸头发,这些细节都可能成为游戏中的舞蹈动作。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了,孩子的创造也被尊重了。

4、舞蹈的多元化

XX教授充分挖掘着音乐活动的功能,在很多舞蹈游戏中可以见证。她倡导的是在音乐、舞蹈活动中,发展孩子全方位的素质。多元化还体现在用音乐表演绘本故事,用音乐表演生活片段。多元化还在于“和他人一起跳舞,和音乐一起跳舞,和东西一起跳舞。”由此,我不由觉得,平时我们强调要孩子思维活跃、发散,那么我们首先自己让自己的思维彻底活跃起来,彻底多元起来。

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 篇2

一、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日常言行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

1. 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会成为幼儿的关注的楷模。

教育环境中的隐性渗透教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于幼儿的影响作用却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幼儿难以理解的言语或观点融入到教育环境中去,让幼儿在宽松、优化的氛围中情感得以提升。例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各类活动,还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美丽的家乡”“家乡的特产”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2. 幼儿的可塑性极强,通常被人们形容成一张“白纸”。在这方面老师和周围的人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幼儿期学习的特点就是是“模仿学习”,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如我们学校每星期一组织升国旗,听国歌,我就带我班的幼儿一起看升国旗,听国歌,最后再次向国旗敬礼,齐背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时间长了,孩子们从心里就会爱国旗,爱祖国; 再如,通过讲《英雄王二小》《闪闪的红星》等故事,去感化幼儿,促使他们从小就敬英雄、学英雄、做小英雄。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有效整合,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1.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叔叔阿姨为他们烧出的美味饭菜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可以利用午餐后的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去观察厨房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拖地等; 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厨房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把饭菜撒在地上的道理。

2. 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 1) 节日活动。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 “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 “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如在“三八”节前,教师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时期的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请来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小朋友们则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和排练好的有关于“爱妈妈”的小节目献给了她们。节后,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敬爱妈妈的情感。

( 2)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容易接受教师所要传达的德育信息,也最容易理解和内化教师所要达到的德育的具体要求。如通过故事表演《小羊过桥》让幼儿理解要互相谦让; 通过舞蹈《摘果子》让幼儿懂得要热爱劳动; 通过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制的德育棋进行“乱扔果皮退三步”“自己洗脸进三步”“扶起跌倒的妹妹进四步”,等等,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 运动活动。如在各类竞赛性运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如幼儿在钻障碍物、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不怕困难、勇往前进的勇敢品德教育等。

( 4) “大带小”活动。可以尝试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做卫生; “大带小”手工活动; “大带小”游戏活动,等等。在“大带小”的各种活动中,既使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又让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培养了幼儿间互相照顾、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三、家园共育,把德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 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幼儿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巩固和验证作用。我们尝试指导家长们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如定期开设德育家教指导、成立德育教育家长学校、组织德育网上讨论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时机,而渗透是幼儿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已经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的教育实践和点滴探索,还需更深层次地研究实施幼儿德育的新方法,使幼儿健康地迈向新生活。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关于幼儿的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养成育人环境

幼儿是人一生的学习启蒙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教育,使其从小就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理论,比如孔子提出:“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以看到幼儿养成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成为了儿童们成长的基础,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良好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要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想法和尝试。

一、提高认识,抓好养成

1,发挥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效果和作用也就有所不同,将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就会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比如:学生交作业时,对纸张并没有充分利用,针对这一点,我告诉学生要珍惜物质财富,纸张是父母用劳动汗水换来的,对其使用不要浪费。当学生在纸的正面写满作业交上来,我批改完后,就再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背面写另一次作业。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从而养成了生活节俭的品行。

2.在活动中锻炼。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行为品质。比如交往中的平等待人、合作意识、规则的遵守、角色的体现等等,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形成,在活动中体现出来,渗透出来,充分得到培养和锻炼。开展“我家来了客人”活动,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过接客人,热情问候客人,服务客人,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客人交流,主动为客人沏茶倒水,陪小客人玩游戏等。一系列的做法引发了学生多方面懂礼貌、讲文明的行为,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丑?什么是美?并且在生活中有了自豪感和美感,同时提高了能力。

二、强化育人环境,熏陶品行

1.班级墙画的设计。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每天学生都会在班级这个环境中交流。生活环境往往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乃至思想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雅、活泼、向上的环境就会使学生形成进步的思想;相反,黯淡、压抑、低下的环境就会导致学生郁闷落后的思想。所以,我采用多样优美、活泼向上的形式,设置“小榜样”“小状元”,假如某个学生做了一件好事,那么就给他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使孩子们懂得,只有好好地做人,自觉地去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讲文明,懂礼貌,就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通过红花活动的开展,从得到小红花数量的多少来评选最优秀的学生。另外,在孩子们寝室的天花板、墙壁、床头书柜粘贴上月亮、小星星、可爱的小动物,当他们来到寝室的时候,感受到一种温馨和优雅的环境,自然就会静静地休息,不大声喧闹。孩子们在这种环境暗示下会心情愉快地接受环境所要表达的意愿,激发了孩子们的心理动机,使道德意识得到了内化,顺其自然地调节了他们的行为。

2.以物化方式呈现规则。我尽量不直接对幼儿提出“不可以干什么”或“应该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我将幼儿等候洗手的地方划上一条宽约30厘米的平行线,让幼儿排队在平行线内等候,目的是将集体活动需要依序进行的行为培养融入环境之中。

三、抓好随机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带领幼儿到另一个区域去玩,我就说:“小朋友,这些积木真可怜,它回不了家了,请你把它送回家去,好吗?”以此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又如,有一次两个孩子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问他们:“你们两人都想玩这盒拼图,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其中一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定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他俩合作得很愉快。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要建立最佳的情感,它是培养学生的前提条件。幼儿工作使我懂得了教师对孩子需要倾注爱。特别是小班学生,他们年龄小,一些事情还不能自理,更需要老师去关爱、体贴他们。吃饭的时候,要用匙子一口一口地喂他们;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就要耐心地去哄;衣服弄脏了,就要亲手洗……老师的一系列关爱和照顾,使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甚至比父母还亲,使他们有了安全感,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 篇4

通过幼儿小班实习教育,我更直接地接触到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我发现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下面是关于幼儿小班实习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关于幼儿小班实习教育心得体会

一周的保育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我觉得这一周过的很充实。尽管真的有些累,但累并快乐着。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我很感激学校和幼儿园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很感谢我的带班老师,她们交给我许多知识,还有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谢谢他们对我这个小老师的认可。

保育实习生活中,我体会较深的是保育老师的辛苦以及伟大。在幼儿园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保育教师了。保育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脾气秉性,家庭背景都了如指掌。保育教师要负责孩子的一系列精细繁琐的全过程,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例如,孩子什么时候喝水、吃饭及入厕;杯子清洗后放进消毒柜的时候应该杯口朝下;观察孩子在园期间有没有不舒服;要清楚的记得家长说的注意事项等细节问题;消除对幼儿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每天必做的清洁卫生等等。保育教师的工作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现在,我终于了解了老师以前说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幼儿教师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幼教事业、爱孩子的心。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会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幼儿教师要做到细心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热爱事业的心。

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心灵契合的重要桥梁。我学会了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如我会关注地用目光注视幼儿,用点头、抚摩孩子表示鼓励和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使幼儿感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我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学会了要有耐心,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我的想法。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我发现我们班的梁梓豪小朋友虽说很顽皮,但是很聪明,学习汉字特别快。另外,在我学习的这段期间,我也注意与自己带班老师的沟通,不懂就问,在做完日常工作后会主动要求老师提建议,以便下次改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着重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在实习期间,我很佩服我们班的教师,她们可以把一个简单常听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上成一堂有趣的美术课,6个幼儿一组根据六个场景在老师的指导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的画面,最后由老师订在一起做成连环画。分组合作增强了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幼儿与他人的沟通及交流能力。我明白了,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能够根据本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发散式的提问形式,激发幼儿学知识的愿望,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在专业技能方面,我觉得自己有很大欠缺,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增强自己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同时,我会继续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

在保育实习的这几天,我对自己的形象举止有了更高的要求。的确,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一定会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幼儿教师对幼儿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也许这一周的保育实习中我不是做的最好的,我也出现过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但我觉得我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前行,我学到了很多,我很有成就感。这次的保育实习给我的感触很大,让我对专业以及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大二即将结束,只有不到两年的学习时间了,我会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

篇二:关于幼儿小班实习教育心得体会

很高兴能参加国培置换这次实习活动中来。首先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我收获很多,得到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指导。再者跟小朋友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在此,我感谢安康学院给我这次千载难逢的幼儿园实习机会。

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熟悉了园里的一日工作流程,幼儿的护理,如何跟小朋友们交流,怎样上课,怎样讲好一节课。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知识。我也积极的在园里听课,讲课,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记得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才真切地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性的东西,在实际操作起来根本没法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园里老师的指点下,我终于不再是那个拿到教材就发蒙无从下手的新手了,为了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我请带课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我教动作,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特别有效,因为刚开始我的教学是特别的死板,我发现幼儿们都不是特别愿意学,尤其我带的是小班小朋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最大的喜好就是玩,但是我总觉得我把他们的天性都给泯灭了,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既能学到东西还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那就是将教学内容贯穿到幼儿喜欢玩的游戏中。

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到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我发现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感觉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

例如,在组织活动方面,在与幼儿交流方面,在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在处理幼儿小矛盾方面等。这些都取得了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这次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是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通过自己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

在这两个多月里我也感觉到幼儿园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就是保证幼儿的吃喝拉撒睡,教育就是让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幼儿园阶段处于一个幼儿奠基的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细的方面讲就是对幼儿人身安全、喜怒哀乐、当天的心情负责。再有就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需要有爱心,如果没有爱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幼儿非常需要老师关爱,比如经常要抱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幼儿也特别喜欢老师,可能鼻涕、眼泪都蹭到老师的衣服上了,但这是很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这就是幼儿,他们就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幼教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个小时都得目不转睛地跟着幼儿,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幼儿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下班时间还要给幼儿做教具、备课、布置环境,自己的业余时间非常少,所以无论在生活照顾还是教育教学上都要精益求精。

在实习期间,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我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你的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的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与幼儿园两个月的零距离接触中,让我体会到了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幼儿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园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我还要继续努力

篇三:关于幼儿小班实习教育心得体会

一个多学期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理论的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要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日常生活的突发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在实习初期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不可以帮小朋友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如果有小朋友遇到什么不会的,做不了的,只可以耐心引导他们去完成。如果帮他们做了,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觉得其实幼儿教师的心中应该有一把尺,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喜欢和他们玩。我会趁做操前的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原因就是我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有一次,我答应他们,他们吃完午饭就让他们在操场自由活动。但因为那天突然有急事所以他们吃完午饭后就让保育老师带他们上去睡觉了。下午上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你不是说我们吃完中午饭就让我们去操场玩的吗?我觉得很惭愧,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了,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我郑重地向他们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一个多学期的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名新老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工夫。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还应该要做到言而有信。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令幼儿尊重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有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说:“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

关于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够记得每一个孩子,加深了对每个幼儿 的认识,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幼儿。例如:在收集幼儿美术作品时发现有一个幼儿绘画技能 不错,但是上色时整幅画都是用黑色的,于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家访了解到该幼儿有比严重的心理压力,于是我和家长密切配合,适时调整了教育策略,对 该幼儿进行疏导,现在该幼儿已经能选择其他颜色画画了。幼儿的档案主要是幼儿家长帮助幼儿参与提供的,其中

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作品,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老师的话等。为了建立丰富档案内容,我班开展了各种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可将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呈现在成长 档案之中,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幼儿对成人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经常得到成人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中获得信任感,而产生自信心。我经常会”这些语“你太棒了!,“再试一试”,对孩子说“你一定行”言,使幼儿意识到教师对他的态度是肯定和鼓励的。在记录袋中我对孩子的评价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到成功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增强了自信心,乐于去操作。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成长档案的“希望”一栏里有小

朋友紧握拳头鼓励的图片、加油的图片等,从而增强其自信 心。例如:大班有位小朋友,集体活动时从不积极主动回答

那他一定会不知所措,如果一定要他在集体面前说话,问题,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有时还会哭鼻子。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和别人一样,非常开心,讲话的声音也很响亮。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觉得这种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题材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为此,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收集各类能真实反映他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在他的成长档案中,刚开始,我看到了他在集体活动中回答问题时难为情的样子;而在“医院”游戏中扮演的“医生”像模像样,积极主动;在“点心店”游戏中扮演的服务员热情地招呼客人;在角落游戏中专注做某一件事;看到了他积极活动的身影。通过小红花的评选,渐渐地我看到了他在活动中有了愉快、自信的神态。这样,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集体,大胆在集体面前 表现自己,获得他在学习上的信心、成就感和表现欲。幼儿在“成长档案”中能够对他们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幼儿成长档案”可以对不同时期材料,唤起幼去的差异,儿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幸福回忆,培养幼儿正确对待生活的 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幼儿今后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发展状况,中知道自己的优点、“教师的悄悄话”孩子从及时帮助孩子,不足,孩子们会潜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变自己。档案中的“我能……”一栏中孩子们用照片、绘画详细的介绍自己的能干之处,该页使幼儿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在大家相互交流、肯定与鼓励中认识自我,不断改进,适 应集体。例如:我班有个叫彤彤的男孩,刚来时特别调皮,坐不

住,还总是打扰别人,他成了老师和家长头痛的对象。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是想和同伴交往,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还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于是我就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他怎样和别人交往,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将其每次的表现拍成照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还将照片和记录收入他的“成长档案”中,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长处。在成长档案中还设有“我最骄傲的”和“我需努力的”两个小栏目,这两个栏 目的设置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突现出来。一个月一次让幼儿把“幼儿成长档案册”带回家进行交

流,让每个家长更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哪方面优势,哪方面弱势,这样每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又可以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针对幼儿的个性进行特别教育,因此,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他们非

“真常乐意参与幼儿档案收集和建立。引自家长的一句话:没想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能让孩子变成这么美,太神。我不难发现孩子家长是多奇了,只是太费老师的精力了”

么支持这样的活动。自从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目标,我转换角色:以老师妈妈、大姐姐的身份和孩子交朋友,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想方设法为孩子创 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组织活动。建立儿童成长小档案,有着这样的宗旨和目的:档案要

反映开放教育课程与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要反映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要反映家长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要反映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档案的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档案都是独具特色的。它就像孩子一样,生灵活现地站在阅读者的面前。用活生生的文字、丰富多彩的资料以及基于孩子的敏锐观察视角,揭示幼儿园、家庭、孩子、教师之间的互动,探寻每—个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热爱这些可爱的孩子,愿意帮助他们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完整地记录下来。为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就能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并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使教师的教学都能够建立在每个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基础上,进而为其潜能的发挥提供最大限度 的空间。

教师是幼儿成长档案最直接的操作者,承担着记录与评 “支、估、交流与沟通等重要的责任,同时扮演着“引导者”持者”和“合作者”的多重角色。在准备工作中,教师首先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人意愿来帮助他们设计自也就是说。“引导者”教师是在这个阶段,己的成长档案。教师要引导班上的幼儿了解“个人成长档案”是什么,认识到它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从而为下一步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档案、丰富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教师会互相交流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试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档案的设计或操作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择优后再次整合,创建出相对可 行的、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个人成长档案。档案的建立并不简单是幼儿作品的收集,更多则是对幼 儿在园、在班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加以关注和记录。为此,要求教师细心观察每个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在自由活动中……要善于捕捉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幼儿的日常表现加以全面记

录。,能从中了解到幼儿的生教师通过为幼儿建立“档案” 活习惯、思维特点、特长爱好、性格、能力以及弱点等,从而掌握每名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发展变化信息。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评价每名幼儿的发展情况,还有助于教师及

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 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利用“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来促进幼儿发展、改进自 己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它为做好家园工作提供了一 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经过几次对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在活动

中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表现得最好,所以每次都帮助孩子洗手、喝水、吃饭等,甚至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帮助幼儿完成,而孩子们也在家长面前表现得事事都很依赖,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了。因此在一次家长会前,我决定将幼儿平时在园中的表现用摄像机录下来,让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真实表现。我将孩子们的活动区活动、通过一周的努力,入厕、盥洗、喝水、教育活动、户外活动、进餐等环节一一 录了下来。家长会上,当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表现时都大吃一 惊,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出色;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常规很稳定;还有的家长简直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么强。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养中包办过多,谈论着苦于不知怎样更好的配合幼儿园与教师共同引导孩子。但就在这时,有一位家“你们幼儿园的录像都是真实的吗?电视台长提出了质疑: 的录像都有假的,更别说你们幼儿园了

成长档案的建立与幼儿的发展。我看我孩子吃饭那段不

你们这都是骗人的,他在家里吃饭和录像里就不一样,真实,”我当时听到他的话,感到很心酸:我就是给我家长看的。每天辛辛苦苦拍出的录像竟被看作是骗人的?!我真的无法接受。这时,其他家长也窃窃私语起来。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我委屈的时候,我静静的想着:为什么有的家长会有这样不信任的反应?难道真的是我做错了吗?为什么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会怎么想呢?想着想着,我终于想通了:平时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很少,家长来看了几次幼儿的半日活动都是如此,突然看到幼儿有了如此“相反的表现”必然会有怀疑。要是我把这项记录工作,家长们就能坚持下来,为每个孩子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从中看到孩子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这种不信任的行为。想到这里,我耐心地向家长们介绍了我班刚刚开展的“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建立工作,使家长们对档案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毫不犹豫地公开了个人的家里电话和手机号码,希望家长们能协助我做好档案的记录工作,共同做好幼儿发展的促进工作。经过讲解,大部分家长 对我建立档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表扬,纷纷表示愿意合作。现在,我与家长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在这

种氛围当中,我班的档案建立工作也越来越成熟,而我的教 学也逐渐有效起来。为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的工作当然少不了“小主 人”——幼儿的积极参与。使用等全过程,大都是教师一手包办档案的创建、以前,“老有些幼儿常常会关心的问:教师在填写记录时,我发现,师,你在写什么呀?”孩子们并不了解“档案”与自己的关系,也从未参与过“档案”的建立,其结果就是孩子的档案却成了教师的观察记录,一点儿也看不到孩子参与的痕迹,而这与“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的理念无疑是相背离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呢?这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档案啊!而档案的创建与运用本身不正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吗?于是,我改变了做法。先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成长档案以及它的作用,并征求孩子对自己档案的设计、使用等方面的意见。在档案制作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档案袋进行个性化的装饰。在档案使用过程中,我和幼儿共同收集资料,一起丰富档案内容,一起分享观察记录。当孩子们知道老师记录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时,便会更愉快、更积极地投入到日常教育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中去。家长同样也是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参与者。幼儿成长档

案的建立,能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幼。因此,况,同时也使家园沟通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儿个人成长档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者们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真实性。而档案的质量则又取决于教师是否是个有

心人,是否能够及时捕捉幼儿成长中的教育契机。如,月月小朋友特别喜欢画画,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内容

画下来。妈妈把她的绘画作品全都收集起来放在成长档案里。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发现月月的绘画作品比其他孩子的都多。“能不能根据她的绘画特长培养其语言方面的能力呢?”教师把想法告诉了月月的妈妈。在教师的建议下,每次月月画完画,妈妈便让她用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口述部分由妈妈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月月的绘画水平提高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家长会上,月月的妈妈向其他家长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还形象地把这。种形式取名为“绘画日记” 为了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幼儿成长档案的创建活动,我 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展示了一部分幼儿的成长档案。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不但拓展了创建幼儿成长档案的思路,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幼儿成长档 案的全面性与真实性,为幼儿的成长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孩子们每每拿到自己的“成长档案”都爱不释手,迫不 及待地介绍给来访的客人和亲朋好友,这是他们的骄傲。闲暇时或与家长一起翻阅起孩子的成长档案,照片中、文字中我常感慨:对照孩子的今天,的故事就像昨天那样历历在目,孩子长得好快呀,进步真大呀!的确,档案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我的发现和思考,这些记载也蕴涵着我对孩子深厚的

“老情感,难怪有许多家长看了以后,都会发自内心地说:”应该说,我有所得,我最大的收师,谢谢,你们辛苦了。获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家长共同分享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在天。等时间过去了,我可以骄傲、自豪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的成长中,也有我成长的足迹。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成长历程的积累,是每个幼儿成长

关于教育幼儿的心得 篇6

其中一位男老师苦恼的是在园里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幼儿足球活动,但结束的时候总觉得孩子们的成果展示不理想,而另一位男老师则觉得幼儿足球课特别难组织,觉得孩子们更喜欢自己用足球发明出来的游戏。其实这两位男老师的这些感觉和感受并不是只有他们这两个才有,而是很多地方现行的幼儿足球活动必然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确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随便弄块场地和材料,找个能踢上两脚的教练,带着孩子们就可以开展起来的。今年国内从事幼儿教玩具和课程开发的某机构曾让我来帮他们提供一套幼儿足球的游戏方案,想想还是作罢,没有参与。主要原因还是我比较有自知之明,一方面个人对足球这个项目并不专业,难免写出来的东西会有很多不足和纰漏。二来我对幼儿足球这件事还没有真正的思考明白和实践验证,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吧。

自从体总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以后,足球进校园活动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幼儿园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各种幼儿足球课程和赛事活动层出不穷,各地所谓的“足球特色幼儿园”也是评比选拔不断。但是,这其中很多并非全部都是教育部门所为,其中原因想来大家也是非常明白的,而这也是导致幼儿足球越走越偏的问题之所在。

首先,我们查阅了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及各地方关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各类文件、方案或规划等等,20后出台的大多数文件对于足球活动开展的对象基本定位都是在青少年群体,出台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50年)》及江苏省《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20—)》等文件中,在实施原则部分有“足球从娃娃抓起”的一句话的表述,但是在文件的其他部分,对于“抓什么”、“如何抓”则更多的还只是更多的在谈青少年阶段的足球活动的落实工作。

其次,从年到现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对于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开展都有着这样的明确的要求:“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省、市、县、校四级联赛制度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竞赛体系”,也就是说,其中并没有谈及幼儿阶段的竞赛体系。而回到我们现实中开展的幼儿足球活动,幼儿足球课程体系尚未弄清楚,大多数还仅仅是我曾经说过的那种“把成人足球的规格尺寸缩小,动作简化”的模仿层次上,竞赛体系倒是出来的非常迅速,诸多打着省级甚至全国幼儿足球联赛的名号这两年也是层出不穷,很多园所倒也是十分的热衷于参与各类所谓的幼儿足球表演大赛、幼儿足球竞赛等等,孩子们穿着足球战袍也开始了南征北战。幼儿竞赛的热潮和特色幼儿园的热评,自然也就催生了各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和手段,往往又把幼儿足球导向了多数人被淘汰,少数人在参与的一种表演。

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并不反对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我只是反对把幼儿足球活动竞技化,功能过于神化,结果过于功利化。足球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仅仅是一种游戏材料而已,幼儿园的足球活动也应该只是一种游戏活动而已,而不应该是专门化的足球专门化动作的强化训练。孩子需要的是通过“玩足球”而萌发对足球活动的兴趣,提高的是身体运动的能力,而不是足球的竞技水平。对于孩子们来说,幼儿足球仅仅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并非所谓的“第一运动”,无需过于神化的吹捧某一种手段的特殊地位。而对于幼儿足球的开展,还是应该回到幼儿园课程、游戏的本质,重视过程中孩子们的体验与感受,让孩子们真正的“主动参与”,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园所特色、成果展示或竞技比赛而进行重复的训练,这样的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老师们身心疲惫,孩子们兴趣全无。毕竟,从培养兴趣、发展动作、增强体质的角度来说,不是仅有这一座独木桥,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幼教人需要的是一份清醒,是一份良知和理智,而不是被功利驱使下的人云亦云与盲目跟风。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一下:那些所谓“快乐足球”中对孩子们,真的快乐吗?足球从娃娃抓起,抓的核心不仅仅是足球,更应该是人。每个年龄段都有着每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幼儿足球,是幼儿玩幼儿的足球,而不是把成人的足球幼儿化。

作者| 王彦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研究 篇7

当前, 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的现象, 对待人与事是这样, 对待艺术更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只有画得栩栩如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 只有工程浩大的画才有美术价值。因而, 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下, 许多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同时, 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利益化, 严重遭受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就使得幼儿美术教育变得虚伪, 而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则被无情地忽视了。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定式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往往是先画一幅示范图, 让幼儿跟着进行模仿, 完成作业之后再由教师评判哪位学生画得好, 而最像的就是最好的。尤其在一些学校里面, 教师甚至教学生如何进行配色及画画构图之类的美术技巧, 而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 并不适合于幼儿美术教育。这样的定式思维, 使得幼儿在画画中墨守成规, 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

2. 有缺陷的美术观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 美术就等同于绘画,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 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 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 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 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 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 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 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 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 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 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 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 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三、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 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 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 因此, 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 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 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 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 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 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 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 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 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 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 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 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 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 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 美术并不仅仅是绘画而已, 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 例如, 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 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绘画这一现实, 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5. 改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评价体系往往是单一的, 仅仅以画画的相似度来衡量幼儿的美术水平。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 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而是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审视, 多询问幼儿的创作灵感, 促进幼儿与教师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该多加鼓励, 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未来的竞争市场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则变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我们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改善评价体系, 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琳.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 .秦秋萍.“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的思考 篇8

一、正视孩子英语学习的定位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是最原始的沟通及与别人心智互动的途径,语言是介于社会文化世界与个人心智功能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语言的获得是孩子心智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母语的口头学习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人的语言发展就会受限制。语言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语言环境的刺激成了语言的学习动机。母语的学习动机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能够天然自动形成。作为母语学习之后的第二语言,缺乏语言环境刺激,学习动机更多的是来自外在的功利性动机,具体表现在广大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期望方面。 比如,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以后升学或者出国英语成绩都占很大比重,因此不惜花大力气从小就狠抓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些家长是好面子,让孩子把英语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通过取得不同级别的证书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乃至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而真正把英语当成孩子一种“自发的兴趣”来学习的家长占的比例很小。

如果在幼儿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就告知孩子学好英语是为了将来,孩子可能就此会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家长不妨弱化这种外在的英语功利化思想,而去强化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对任何一种东西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自发的。语言是交际工具,是需要在生活中运用的,那么让孩子体会到英语语言运用的乐趣,这样就能将功利性动机在幼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二、寻找适合孩子英语学习的方法

外语教学理论中学习方式分为“学得”和“习得”。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这样界定两个概念:“学得”通常指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学习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习得”是相对于“学得”而言,指学习者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将隐性知识内化,即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自然地掌握一门语言。而相对于孩子来说,“习得”无疑是很好的英语教学方式。

1.环境因素。牙牙学语的婴儿在短暂时间内口语能力可以迅猛发展;一个初入异乡的孩子,能在六个月时间内基本渡过听、说语言关。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所以说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孩子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要比成人更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孩子能够将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运用,明白英语是用来“用”的,而非“学”的。这也是运用了“习得”是在一个下意识过程中学习的原理。只有潜意识习得来的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才能自然地运用语言。

2.方法因素。观念的转变才能促进方法的转变。在全语言教育观念中,强调师生是构成学习过程的共同体,这里师生包括老师和孩子,也包括家长和孩子。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上世纪 90年代席卷全球儿童语言教育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定义它为“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把全语言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贯彻到儿童英语教育中来:(1)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占主动地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扮演主动的角色,能够对输入语言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完成语言输出过程。幼儿以“习得”方式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就要求有一个宽松、和谐且充满情趣的语言氛围,因而,老师及其家长扮演的是一个示范者,为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接纳幼儿探索语言的环境。(2)幼儿是在交流过程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这里的交流强调的是幼儿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儿童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获得,而非课堂上的反复操练。没有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强化,所学到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不是语言能力。(3)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幼儿外语教学需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语言学习的第一步是要培养语感。教学除了教科书外,儿歌、动画和故事等形式都很适合孩子。“习得”就是要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没有压力,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唱唱跳跳、念儿歌、做游戏,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培养英语语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英语信息的语言环境不仅仅是在教育机构中,有条件有资源的家长可以在幼儿一天的生活、游戏和运动中都穿插这些元素。

另外,外语教学有先听说、后读写的顺序,孩子学习英语,也要逐步培养其后续发展的语言能力。◆(作者单位: 江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改方案下一篇:过秦论试讲教案